① 请教钢琴各阶段,不同程度对应能弹的曲子
首先应该找到一位适合自己的专业钢琴教师,多练手指练习以及练习曲。注意音乐感。钢琴教学可分为启蒙,初级,中级和高级四个阶段,各阶段的学习内容通常包括基本练习,练习曲,复调作品,乐曲几大类。作为基础练习,目前仍然是车尔尼的作品最为系统,如《钢琴初步教程》599,《24首左手练习》718,《钢琴流畅练习曲》849,《钢琴快速练习曲》299,《钢琴练习曲50首》 740(699)等。车尔尼是19世纪上半叶维也纳钢琴演奏学派的代表人物,他所写的大量练习曲是针对古典作品演奏技术,即“古典技术”训练的,主要是手指的颗粒、均匀、快速,对左手的训练较为薄弱,因此期间必须增加各类作曲家的联系曲目作为补充。这些教材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穿插进行,不能一味的依次一条条的弹下去。
儿童的启蒙阶段
在目前较流行的儿童启蒙教材中大致可分为三种五线谱入门型,即高音谱表入门法,中央c入门法,多音入门法。传统的启蒙教材《拜尔钢琴基本教程》用的就是高音谱表入门法,目前在国内广泛应用的《汤普森浅易钢琴教程》1-5册用的是中央c入门法。
李斐岚,董钢锐编着的《幼儿钢琴教程》采用了以中央c为主的入门法,突破了以往此类教材的音域局限,从3指开始学重量落下,逐步扩大到其余各个手指的方法已被公认为最好的方法。
冯·德·魏尔德:《陶梅格·露丝》系列。这一幼儿系列较注意引起幼儿的兴趣,从小培养他们具有良好的乐感。
柯达依:《钢琴学校》第一册。
巴托克:《小宇宙》。这是一本非常重要的入门课本。因为它的五指位置包括种种非大调或小调结构的五指排列,有助于学生及早接触黑键及各种调式,含有许多复调模仿级对位因素。
齐格勒:《钢琴教本》第一册。该书的特点是先听后弹,耳朵领先。
勋格勒:《钢琴教室》第一册。
狄贝阿里:《二十八首联弹练习曲》中较容易的,越早让学生进行四首联弹训练,越有利于养成用耳朵听辨声部与互相配合的习惯。
钢琴教学的初级阶段
一、钢琴教学初级阶段的练习曲
这个阶段的学习内容相当于从车尔尼的《钢琴初步教程》599到车尔尼的《钢琴流畅练习曲》849。
1、车尔尼的《钢琴初步教程》599
这是我国钢琴初级阶段教学运用极为广泛的教材之一。全书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57首以前这部分是巩固手型,训练手指独立性的联系,要求弹奏放松、自然、联系速度以慢速中速为主。
第二部分是58~79首。58首到70首饰训练快速练习,这里的快速是针对前阶段而言的,在学生走法正确的基础上要求初步加快速度。71首~79首是 带装饰音与不带装饰音的旋律练习。练习时先慢速,把节奏弹准确,弹平均,双手对齐,在稍微加快。这部分又是旋律练习要注意乐谱上的表情术语及力度术语,注意分局、呼吸、旋律的连贯与歌唱。
第三部分是80首到结束,是综合新的练习,无论音型、节奏型、音阶琶音类和双音练习都比前面丰富,;练习时不仅要弹准确,还要注意音乐起伏,作出力度,速度变化。
2、车尔尼《钢琴简易练习曲》139
这是从599过渡到849的教材之一。139的教材编排不如599集中,可以选择与599不同类型的曲目。在599到50首左右就可以交叉使用。
3、车尔尼《24首钢琴左手练习曲》718
这是全部为左手而写的练习,内容有音阶,琶音型、五指型、分解和弦等,学习顺序要灵活掌握,对于手小的学生,可以先学音阶型或五指型的曲目,八度练习暂缓。
4、车尔尼《160首八小节钢琴练习曲》821
本教材不仅技术类型较丰富,而且难度跨度大,包含了从初级程度到高级程度的练习。每一首只有8小节,技术课题非常集中,尤其适合一些其他课业多,练习时间较少的学生使用。
5、莱蒙《钢琴练习曲》37(又译为“勒穆瓦纳”)
全书共50首,由浅入深。他的特点是较多的左手练习,双手比较均衡。可以弥补车尔尼练习曲中偏重右手的不足之处。
6、布格缪勒《简易练习曲25首》100,《练习18首》109
这两集练习曲都是有标题的小曲,形象鲜明,手法简洁,旋律优美动听,音乐性较强,非常适合初学者学习。在599到50首左右时,可以逐步选用作品100的曲目。
作品109在技术上比作100难,篇幅也大些。在进入车尔尼的849后可以选用。
7、车尔尼的《流畅练习曲》849
从599到849是初级阶段的前期进入到初级阶段的后期。849共30首,每一首的技术内容基本上不重复。在选用时要具体分析每首练习的难点,考虑技术的“过渡”问题。
849与599,139不同之处是每首曲子有了速度标记,根据849教材的标题,应当做到演奏流畅,尽可能按要求的速度去弹,为下一步中级阶段作准备。
8、赫尔契伯格编《趣味钢琴技巧》
从预备到第五册,由浅入深。编者从几十位作曲家的作品中选择了一些旋律优美而短小的练习曲,每首都有标题,并在标题下给予明确的提示和要求。技术类型比较全面,又由于作曲家各自不同的风格特点,因此,曲目丰富多彩,是一套生动有效的教材。
二、初级阶段的复调
复调作品的特点,是左右手不同声部、不同旋律同时进行,在节奏、重音、力度、句法、旋律、起伏等方面既有内在的联系,又各自独立。对于训练大脑的多维思维,节奏感、左右手的独立性等都是很好的教材。
1、巴赫《初步钢琴曲集》
这本教材共28首,是巴赫为其妻子安娜·玛格达蕾娜写的练习小曲,是初级阶段必学的内容。
2、巴赫《小前奏曲与赋格曲》
这是适用于巴赫《钢琴初步曲集》与《创意曲集》之间的教材。
3、中国作品
中国作品中有一些较简单的复调作品,采用了广大群众熟悉的民歌作为主题,比如王震亚的《沂蒙山小调》,陈静荠《浏阳河》,黎英海《盼红军》、《花鼓调》、陈铭志《子弟兵与老百姓》等。
三、钢琴初级阶段的乐曲
1、汤普森《现代钢琴教程》
这是一套内容极为丰富的教材,由浅入深共五册。除了简易的钢琴曲外,还精选了大量歌剧、芭蕾舞剧、交响乐等世界名曲的改编曲,其中包括巴赫、莫杂特、贝多芬、肖邦、李斯特等着名音乐家的作。在每首作品前,或介绍作曲家,或介绍乐曲特点,或讲解音乐常识,或指出联系要点,使学生在学每一首曲子的同时,获得更多的知识,提高音乐素养。由于乐曲形象生动,深受学生的喜爱。
2、威尔《世界儿童钢琴名曲集》
这是一本深受国内外儿童喜爱的曲集,其中都是简化了的世界名曲,在训练技术的同时,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表达能力。
3、《钢琴小奏鸣曲大全》
小奏鸣曲是我国钢琴教学中运用较为广泛的内容之一。这本大全收入了海顿、克列门第、库劳、莫杂特、杜舍克、贝多芬、迪亚贝里、卡巴列夫斯基、格季凯等大师的小奏鸣曲共48首。程度相当于599后部,849前部到299。
4、《少年儿童钢琴曲选》(1949~1979)
1979年,为了展现建国30周年我国音乐创作的成就,中国音乐家协会在国庆前选编出版了两套中国作品集,这本《曲选》是器乐作品选中的少年儿童钢琴曲专辑。
5、中国风格《儿童钢琴曲选》
由人民音乐出版社编辑部编的这本曲集共91首,有适合启蒙阶段程度的小曲。
6、少年儿童《钢琴四首联弹曲集》
四首联弹是一种非常好的教学形式,可以训练学生的听觉与合作能力。并且因为四只手弹比两只手弹更丰富,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练习的积极性。本曲集所选的19首曲子,都是以儿童熟悉的歌曲及乐曲改编而成的。
乐曲的范围很广,相应的教材也很多,如老柴的《少年钢琴曲集》舒曼的《儿童组曲》《少年曲集》。全音乐谱出版社出版的《您喜爱的钢琴百曲集》第1、2集(共6集),中央音乐学院钢琴系编的《少年儿童外国钢琴曲选》第1、2集,(共6集),都可以广泛的选用。 钢琴教学的中级阶段是一个比较长的阶段,其中车尔尼《钢琴快速练习曲》作品299程度与车尔尼《钢琴练习曲50首》作品740程度可视为两个台阶。从 车尔尼《钢琴流畅练习曲》作品849过渡到299,再从299进入740,中间必须穿插各种各样的练习曲目作为铺垫,特别是740,技术课题很多,无论难度、速度、都不是那么容易掌握的。
这个阶段要进一步加强手指的独立性与灵活性,使手指能快速、均匀、有力地跑动;学习不同的触键,增强指尖的灵敏度,弹奏出不同层次的音色变化;进一步训练手指、手腕、手臂三者的相互配合,逐步掌握各种专门技术。随着技术的提高,曲目范围的扩大,要学习掌握不同时期作品的风格,重视音乐表达能力的培养,在演奏中恰当的运用这些技术来表现音乐。
一、钢琴教学中级阶段的练习曲
1、车尔尼《25首钢琴小手练习曲》748
对于达到中级成度,而手还小的学生来说,这本教材非常适宜,因为曲目中双音最大的跨度为7度。比起车尔尼其他一些简易练习曲来748增加了左手练习,音乐性也更强。
2、车尔尼《钢琴手指灵巧的初步练习曲》636
这是一本比较机械的练习曲集。共24首,每首的篇幅较小可以把它作为进入299的快速练习准备。
3、车尔尼《160首八小节钢琴练习曲》821
初级阶段中已作了介绍,此阶段可在第2、3集里适当选用。
4、车尔尼《钢琴快速练习曲》299
这是本阶段主教材之一。全书共40首,分为4集,每集10首。学习时应当根据学生的际情况和不同阶段又针对地加以选择,不要机械的一条条顺着弹。
练习299时要在读谱仔细、方法正确、弹奏熟练的基础上加快速度,力求手指颗粒感、清晰度、均匀有力的基本技术都有明显提高。同时,特别要注意训练快速跑动中有意识地训练手腕、手臂与手指的配合。
5、克拉莫《60首钢琴练习曲》
本书注重同时发展左右手的技术,每一首篇幅不大,技术类型集中,包括各种单音、双音、保留音的练习。全书一半以上都是以一种技术类型,分别在左右手训练,为左右手的手指独立性、颗粒性、准确性、灵敏性和加强收拾力量的训练提供了更大的可能。
6、车尔尼《钢琴练习曲50首》740
这是中级阶段最高的程度,这本练习曲包含了各种基本技术和专门技巧。在练740时,除了正确熟练等基本要求外,速度上一定要突破。这时,一首练习曲不是短期能完成的往往需要一至两个月或更长的时间。要讲究练习方法,高标准,反复练,使技术有一个飞跃。如果能够将740中的各种技术类型的练习曲都演奏得很出色的话,就能顺利地进入高级阶段的学习。
二、钢琴教学的中级阶段复调作品
以巴赫的《创意曲集》为主,同时可以学习《法国组曲》以及部分《平均律钢琴曲集》作品。
1、《创意曲集》
分二声部与三声部,各15首。学习二声部创意曲,可以选音符与节奏都稍微简单些得先练,如1、4、8、13。
比起二声部三声部的要难得多。首先要抓住主题,脑子里对三个声部的进行要很清楚,然后收支要控制好不同声部的力度对比和音色对比。可以先练6、2、7、1、15。
2、《法国组曲》
这是巴赫于1720年~1724年间完成的古组曲题材的作品,共六组。他的基本结构是由四首速度和节拍不同的舞曲,按一定顺序组成,这四种舞曲是阿列曼德、库朗特、萨拉班德和基格,他们的调性统一每一组前三首的顺序是固定不变的,而在萨拉班德与基格之间,则可插入“小步舞曲”、“旋律”、“加伏特”等其他舞曲或乐曲。这六组中唯一不同的是第四组,在阿列曼德前面多了一首前奏曲。据说“法国组曲”这个名称不是巴赫本人所提,是因为作品的典雅风格类似法国风味而得。
3、巴赫《平均律钢琴曲集》
平均律是一种调律方法,简而言之,就是将8度音程平均分为十二个半音。在巴赫的时代,所使用的调律法节本上是纯律,这很不利于转调,虽然平均律的调律法曾被提出,但直到巴赫才真正运用。《平均律钢琴曲集》的标题用巴赫亲自题的。
《平均律钢琴曲集》共两集,每集24首,是根据十二个半音的规律,由c大调开始,依次以半音进行,每个音用大,小调分别写一字前奏曲与赋格曲,故24首。这部巨着式复调音乐创作的顶峰,被誉为钢琴音乐的“圣经”------“旧约圣经”。
三、钢琴教学的中级阶段的乐曲
1、莫扎特《钢琴奏鸣曲集》
莫扎特一生创作出版了20首钢琴奏鸣曲,在他全部钢琴音乐创作中占有重要位置,也是钢琴教学中学习古典时期音乐的重要教材。
莫扎特的钢琴奏鸣曲多数由三个乐章组成,因各乐章的程度并不完全一致,学习可以先练习技术上音乐上较容易的乐章,最后再练习全部乐章,学习大型作品的整体把握。
2、肖邦的《圆舞曲集》
肖邦的圆舞曲创作从他的学生时代开始,一直延续到生命的最后。圆舞曲在肖邦的全部创作中,虽然不像波洛涅兹舞曲和马祖卡舞曲那样重要,但却以通俗、华丽的织体,优美、动人的旋律和激昂、振奋的节奏深受钢琴音乐爱好者的青睐。
3、肖邦的《夜曲》
肖邦的夜曲是一种独放异彩的钢琴体裁,情感充实、思想丰富、织体多彩,是肖邦如诗的音乐的集中体现。学习肖邦的夜曲是学会让钢琴歌唱的最有效的途径。
4、格里格《抒情钢琴小品》
挪威作曲家格里格的《抒情小品》共10集,人民音乐出版社的曲集是从这十集里精选出来的。
5、门德尔松《无词歌》
门德尔松共写了49首无词歌,书中收入的是48首,分为8集,每集6首。乐曲充满了清新、优雅抒情的气息,时而轻快活泼、时而优美秀丽,时而哀怨忧伤。这是一本丰富多彩的、如歌谣般的钢琴曲集。
6、舒伯特的《即兴曲》
舒伯特的《即兴曲》共8首。作品90和作品142各4首。他的作品旋律流畅,和声运用自由,转调特别多,常用的有作品90之2、之4。作品142之2、之3、之4。
7、柴科夫斯基《四季》
这是作曲家受彼得堡一家杂志只约,按月为该杂志刊登的12首诗所写的钢琴独奏曲。每一首都有标题,最着名的是六月-----《船歌》和十一月-----《雪橇》。
中级程度前期可选学四月-----《松雪草》、五月------《清静之夜》、三月------《云雀之歌》,后期可选六月-----《船歌》、十月------《秋之歌》、十一月-------《雪橇》几首。
8、贝多芬《钢琴奏鸣曲集》
贝多芬共写了32首钢琴奏鸣曲,被称为钢琴音乐的“新约全书”,是学习古典音乐的必修教材。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分为3个时期,1794年~1800年创作的13首是第一时期,为早期风格;1801年~1804年是第二时期,也是作曲家创作的全盛时期,共有14首;最后五首尾晚期作品。中级阶段主要学习第一时期的奏鸣曲,也可以选用一些第二时期的作品练习。
9、魏廷格主编的《中国钢琴名曲曲库》
中国钢琴作品创作的历史虽不长,但是从我国第一首钢琴曲------赵元任先生1915年创作的《和平进行曲》到现在,特别是70年代以后,出现了大 批好作品。由魏廷格、李明俊、许明共同编订,由我国着名音乐家贺绿汀提名这套“曲库”是我国第一套比较系统,内容丰富的中国钢琴曲集,一共4卷,95部作 品(其中包括组曲),可供独奏选用的140多首。
以上介绍的是专辑,另外,在一些综合曲选中也有不少好的曲目,如人民音乐出版社编的《外国钢琴曲选》(一)中,贝多芬的《六首变奏曲》,博姆《喷泉》;《曲选》(二)中亨德尔德《快乐的铁匠》;曲选(三)中莫扎特的《d小调幻想曲》以及德彪西钢琴曲选中的《阿拉伯风格曲》二首及《月光》。
钢琴教学的阶段和使用教材内容3
钢琴教学的高级阶段
如果说钢琴的初级阶段我们侧重于手指技能的训练,学习和掌握各类基本弹奏技术,那么,随着学习的深入,程度的提高,更要注意培养对音乐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高级阶段的重点应当是在音乐的表现上,从乐曲中学技术,用技术表现音乐。
这个阶段应广泛地接促各种风格、各种类型的作品,扩大曲目范围。
一、钢琴教学高级阶段的练习曲
1、莫什科夫斯基《钢琴技巧练习曲》作品72
N·莫什科夫斯基(1854~1925)波兰钢琴家、作曲家、教育家。经过中级阶段大量的、比较机械的、纯技术性的训练以后,要进入高级阶段,莫什科夫斯基《钢琴技巧练习曲15首》作品72是一个非常好的过渡。它既有相应的难度,又有较强的音乐性,在练习这些曲子是,尤其要注意句子的长线条进行,音乐起伏、均匀而流畅。
2、莫谢莱斯《钢琴练习曲24首》作品70
L·莫谢莱斯(1794~1870)捷克-德国钢琴家、作曲家、杰出的钢琴教师。莫谢莱斯《钢琴练习曲24首》作品70乐谱的序言里指出:"作者的初衷不在培养完美的机械的技能,而在倾诉演奏之想象,使他善于处理明、暗细腻层次。。。。",并且指出四个要点“指触”的说明;连奏奏法;遵照节拍演奏;练习的正确方法。
24首练习的技术课题,几乎都是不同的,最后一首还采用了序曲与赋格的写法。作者在每首练习前都注明了具体的要求和方法。练习之前应当仔细的阅读,学习过程中努力去领会和掌握。
3、克列门蒂《钢琴练习曲选29首》
M·克列门蒂(1752~1832)意大利作曲家、钢琴家。克列门蒂《钢琴练习曲选29首》又称“名手之道”,“艺术津梁”、“通向艺术的阶梯”。是波兰作曲家陶西格从克列门蒂的100首练习曲中精选的。作为高难度的练习,克列门蒂的这一教材值得推荐。虽然有不少仍然是技巧性的,但是,对于进一步提高手指对各种技术的适应能力是有效的。特别要指出的是:
①乐谱上每一首练习都标明指法,演奏时应当很好地去研究,有些指法对于手的自然状态或习惯用法来说比较别扭,但作为练习必须这样做。
②在第1、3、4、5、8、9、15、17、18、19、20、26、28、29中,作者都注明了具体的练习方法和要求,应当严格去做。
4、凯斯勒《钢琴练习曲15首》作品20
J·凯斯勒(1800~1870)德国钢琴家。
凯斯勒《钢琴练习曲15首》作品20是从他全部练习曲中精选出来的重要部分,是训练高难度技巧的专门练习。
5、车尔尼《160首8小节钢琴练习曲》作品821的第三集(部分)第四集
6、肖邦《练习曲集》作品10、作品25
7、李斯特音乐会练习曲两首之一《森林的呼啸》,之二《侏儒舞》,三首音乐会练习曲之3《叹息》等。
8、李斯特《帕格尼尼练习曲》
9、拉哈马尼诺夫《钢琴音画练习曲》作品33、作品39
10、德彪西《12首练习曲》
11、斯克里亚宾《钢琴练习曲》
二、钢琴教学高级阶段的复调
1、巴赫《英国组曲》
与《法国组曲》的标题一样,《英国组曲》并非巴赫所订名,有人说是受英国人之托而写,为英国人而作,应此得名,也有说是受英国作曲家的影响,以他们的模式来创作的。
《英国组曲》也是属于“古组曲”体裁,由四种基本舞曲组成,在萨拉班德和几个之间仍然可插入各种舞曲。“英国组曲”与“法国组曲”最大的区别在于“英国组曲”的开头都有一篇篇幅较大的前奏曲,而且,在组曲中占了重要地位,确切的说《英国组曲》应当称为“带前奏曲的组曲”,共有六组。
2、巴赫《帕蒂塔》(又称德国组曲,古组曲)
《帕蒂塔》与《法国组曲》《英国组曲》一样,都是巴赫键盘音乐中的精品,且更为成熟,具有明显的意大利风格。这套组曲中歌曲的编排不像另外两套那样固定,比较自由。不局限于舞曲,还用了随想曲、诙谐曲、幽默曲等。一共7组,第7组是明显的法国风格,仍以法国舞曲组成。现在一般乐谱只有6组。
3、巴赫《平均律钢琴曲集》
三、钢琴教学的高级阶段的乐曲
到了这个阶段,应该说是可以自由驰骋在钢琴音乐的天地。钢琴音乐文库犹如浩瀚大海,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掌握高级技巧后,学习的曲目就无限广阔。如:
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中的后期作品。
莫扎特《钢琴奏鸣曲》K475、K498等。
《波兰舞曲》第一首作品26之1;第8首作品71之1;第14首#g小调和第16首降G大调等。
《谐谑曲》第2首作品31,第3首作品39等。
李斯特作品《爱之梦》第3首,根据阿拉比耶夫的原作改编的《夜莺》,《威尼斯与那波里》第3首《塔兰泰拉》等,《匈牙利狂想曲》第11首。
舒曼《童年情景》,《蝴蝶》等。
德彪西《前奏曲》(选)
中国作品:
黎英海《夕阳箫鼓》
谢 耿《霓裳羽衣曲》
王建中《百鸟朝凤》
权吉好《组曲----“长短”的组合》
王立三《东山魁夷画意》
赵晓生《太极》等等。
手指练习
1、李斐岚编着《儿童钢琴手指练习》
李斐岚(1947~)中央音乐学院副教授,钢琴演奏家、教育家。
《儿童钢琴手指练习》是专为儿童而写的练习。本书充分考虑到儿童的特点,左右的练习都在两个8度以内,篇幅比较小,要求精确,易于儿童掌握。
2、哈农《钢琴练指法》
C·L·哈农(1820~1900)法国风琴家,钢琴家。
哈农《钢琴练指法》是我国使用极为普遍的手指练习教材。
3、什密特《钢琴五指练习》作品16
G·A·什密特(1821~1902)德国钢琴家、作曲家。
这本手指练习,分不带保留音和带保留音五指练习。
以上三本教材适合于启蒙阶段,初级阶段即中级阶段使用。
4、科尔托《钢琴技术的合理原则》
5、马格丽特·朗《钢琴技巧练习》
6、李嘉禄《钢琴基本技术联系》
专家点评
以上的练习曲主线仍然是以车尔尼为主。要知道这是不得已而为之。因为,到目前为止,竟然还未出现过一位在整体上超过车尔尼的基础练习曲作者。
为了避免误解,有几点必须强调:
1、尽可能避免不必要的重复作功。即不必按部就班练习车尔尼的每一首练习曲。最好的办法是集中技术课题,提高训练质量,减少重复数量。宁可少些,但要好些。不要把时间浪费在不断地熟悉新的练习曲上。
2、重点练习曲要盯住不放,反复的练,甚至练上很长的时间。比如,299的第36首(综合),740的第三首(五指),第34首(双音),第49首 (八度)。。。。个人可根据自己的弱点“保留”几首练习曲,不压随便扔掉。最好各种类型、左手右手都有一、两首保留着,天天练习。
3、尽一切可能用第一流作品中的技术性片断代替车尔尼练习曲中的同类技术。例如,五指型的练习或音阶琶音一类的练习,可以从莫杂特,贝多芬奏鸣曲中抽出相应的片断,反复练习。有时只抽技术艰难的部分出来练先不练全曲。
4、多练巴赫。无论《帕蒂塔》、《托卡塔》、《英国组曲》、《法国组曲》、《平均律曲集》中许多序曲和某些赋格,都是第一流的手指技术练习,但它们又首先是技术珍品。宁可多花时间多练些巴赫,不要把车尔尼当做唯一的教材。
5、集中的手指练习必须天天练习。从初级的哈农、到中级的什密特手指练习,到高级的毕许纳、科尔托的手指练习,还有“霍洛维茨”练习,“拉哈马尼诺夫练习”等等,倘若每天都集中一段时间(比如一小时)练习,又可少练好多练习曲。集中的手指练习可以事半功倍。但它太机械,总是一个样式的在摸进,与实际在乐曲中的技术片断相差太远,也不一从中取得应变的经验。所以手指练习固然重要,但还不能完全代替练习曲。练习曲对提高技术再重要,也不能代替从第一流作曲家作品中抽出的片断进行练习。因为只有它们才真正是艺术与技术的最完美无缺的结合------既有技术又有难度,又有音乐内涵。对这些片断就不应该采取对付练习曲甚至手指练习的纯机械态度。因此,最好再进行技术训练时将三方面--------纯手指练习、练习曲、名曲中的困难片断------结合起来,同时进行练习,就一定能获得更佳的效果。
总之,不要把技术练习孤立起来。永远要把技术作为音乐表现的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
② 巴赫的曲子好难啊
巴赫的音乐作品可以说是汗牛充栋,他把复调音乐推向了后世无人能够超越的、完美的顶峰。巴赫的音乐之美,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严格和均衡的美,主要体现在其对曲式的完美应用上,对这个方面的领悟要结合相关的曲式学知识;另一方面是深刻的抒情美,这个方面你只要用心听就不难领会,他的无伴奏小提琴,平均律,勃兰登堡,哥德堡,哪一首不是充盈着无比的深情?巴赫的音乐有不少都充满了沉思冥想的意味,当然也不乏生机勃勃、激动人心者。他的作品体裁多样,乐队的有六部〈勃拉登堡协奏曲〉、四部〈管弦乐组曲〉等,管风琴是他的强项,作品无数,我们熟知的有〈d小调托卡塔及赋格〉、〈c小调帕萨卡里亚〉等,其他键盘的有如雷贯耳的〈平均律〉、〈哥德堡变奏曲〉、〈英国组曲〉、〈法国组曲〉、<古组曲>等,小提琴的有〈无伴奏小提琴组曲与奏鸣曲〉、多部〈小提琴协奏曲〉、多部<小提琴奏鸣曲(有伴奏)>等,大提琴的有〈无伴奏大提琴组曲与奏鸣曲〉等等等等....
巴赫(Johann Sebastian Bach, 1685-1750)的音乐,可以说是构成欧洲音乐殿堂的一根重要支柱。对于整个巴罗克时期的音乐来说,巴赫的音乐成就,可以说是架在这座殿堂上的圆顶;对于其后的欧洲音乐发展来说,虽然直到19世纪巴赫才具有真正的影响力,但是这种影响力一旦产生,便对欧洲音乐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只有当巴赫在新的历史文化背景下具有新的文化意义时,他的音乐作品才对现代音乐具有“启示录”的意义。而对于后人来说,没有研究过巴赫,就不可能理解欧洲音乐;未能深入研究过巴赫的作品,就难以成为一个严谨的、精通其专业的音乐家;若不能透过巴赫音乐纯朴的形式、精练的技巧乃至宗教音乐形式上的“外壳”,体验到巴赫音乐中蕴藏着的很深的思想情感,也就难以透彻地认识巴赫音乐的本质……
在巴赫生活的时代,德国处于政治分列、经济落后的状况,文化艺术暗淡无光。外国的、例如法兰西、意大利、英吉利的文化,在德国占绝对优势,自己的民族文化受到轻视。恩格斯曾形容到,“从那个时候起,棍棒和鞭子就在国内占了统治地位;和整个德意志一样,德意志农民降低到极卑微的地位。”在这样情况下,教堂自然成了人们寄托精神情感的地方。
在德国的图林根州“巴赫们”曾成为音乐家的代名词,这是因为巴赫一族,可以上溯到好几代人,其职业都是一种组成行会的音乐职业,世家相传,他们属于音乐艺人这样一种特殊社会阶层。在领主的宫廷中,巴赫的社会地位是仆役性质的,与厨子列在同一个名册上。他不具有自由音乐家的社会地位,其创作的作品并不能直接成为其经济收入的来源,而是归于领主所有。即使成为托马斯的宫廷乐长,他也很难维持在莱比锡的生活,死后也无遗产,不似贝多芬死后还留有股票。他的作品除了在教堂中,在当时演出也很少,死后长期默默无闻。
他的作品有不少是为统治者写并对其歌功颂德的,但是他不满足于自己屈辱的地位和现状,所以不断地转换他的恩主,寻求能更好发挥自己艺术才能的栖身之处。他甚至说过自己是不得不生活在被人厌恶忌妒的环境中,并且也曾和宫廷、教会中的恩主发生冲突,所以他也有傲慢、倔强的一面。
巴赫1703年曾在阿恩施塔特的教会担任风琴师,同时也为宫廷作曲。从那时起,他写了许多着名的作品。1704年创作的d小调托卡塔,其中具有某种威力,像在用非常有力的语言在说话。在中间转调处,他杰出地运用了许多减七和弦,似狂风一般有力。过去一度有人认为这是其晚期的作品。只是因为他带了后来成为他妻子的妇女到教堂唱歌,被城市议会列为罪状后,就自动辞职了。
1708年他曾在魏玛宫廷任风琴手。这时,虽然他的身份也很低,但是作为一个风琴师,他的地位和名声却逐渐提高。在德累斯顿,巴赫应邀与法国演奏家作即兴演奏的比较竞争,虽然那位法国人跑了,而他却成为德国音乐家和外国人竞争获得第一次胜利的好榜样。
1717年,巴赫生平第一次担任奎登宫廷乐长。由于奎登公爵非常爱好音乐,他甚至在国家支出中抽了三十分之一作为经费组成18个人的乐队。巴赫在奎登宫廷服务了六年,他的重要器乐创作都是这个时期完成的。他献给勃兰登堡侯爵的《勃兰登堡协奏曲》,富于生活气息,也具有骄傲、华丽的贵族性格。此外,他还写了《半音阶幻想曲与赋格》、为独奏小提琴用的三首奏鸣曲、三首“帕蒂塔”(Partita)等。另外在1721年,巴赫写了C大调、d小调的管弦乐组曲、法国组曲;1722年写了《平均律钢琴曲》上集,1723年写了两部和三部创意曲等等。这一时期的创作,被认为具有广阔和大胆的思想和技术手法。
巴赫在1723年到了莱比锡这个繁荣的商业城市,在当时也是自由的都市,在法制上可以不受理那里的萨克森公爵的统辖。在那里他演奏了一首自创的教会康塔塔,使该市的议员们听了非常饮佩,因而获得了圣·汤姆士教会的乐长工作。此外,他还作其他三个教会的音乐指导。这期间,他为教堂写了许多很好的音乐作品,如有名的《约翰受难曲》、《马太受难曲》等。此外,为了谋得宫廷作曲家的职位,他曾写了一部伟大的作品《b小调弥撒》。这部作品与《约翰受难曲》、《马太受难曲》一样,虽然是宗教作品,但是其音乐精神的如此广阔,就像是在面向全人类说话,已经远远超过了宗教的局限。
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巴赫的成名有赖于他的受难乐。受难乐所表现的耶稣的悲剧性经历,不仅具有某种史诗性,同时也是现实生活情感的表现。这种宗教音乐,所表现的悲哀、沉重、压抑的感情,应当说是只有当时的德国人才是具有感情。这种感情,从我们能够听到的,也只有德国人写的最深。当然,由于巴赫本人是新教徒,而宗教显然是他的精神寄托之处,所以这种情感的表现,就很难与某种宗教感情分开来。只是巴赫在受难乐中创造的宗教气氛,已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而是能够体验到当时某种社会情感和心态的宗教气氛。甚至巴赫本人也已经在其中充当了一个感情力量充沛的角色,通过他自己的音乐表达,时而抒情的刻画耶稣悲剧性经历中的细节,时而展开史诗般的广阔和宏大。以至于当时莱比锡的听众抱怨教堂竟然上演了像歌剧一样的作品。
巴赫在《马太受难曲》中,用两组合唱,两组管弦乐,戏剧性地对立起来,而让圣咏的主题在它们之上自由飘荡。这部作品也具有很强的抒情性,作品的结束合唱非常有力量,使用两个合唱队、八个声部,描写耶稣下葬时人们的感情。宽厚的低声部,恰似广阔的河床,旋律在上面奔流。保持着复调音乐的感觉,而庞大的合唱自由宽广地歌唱着,充满着力量:
甚至在他的器乐作品,例如《半音阶幻想曲和赋格》、《d小调托卡塔赋格》,也能感受到一种冲破束缚、有冲击力的情感表现。其中如《d小调托卡塔赋格》曲调的自由豪放,旋律线的幅度大,音域宽,似朗诵性调的起伏,动荡不安,充满激奋情感。而《半音阶幻想曲赋格》更倾向于内心,不求表面的壮丽,而是富于内心的刻画,有较强烈的表现。
由于德国宗教是德国音乐的土壤,历史上德国宗教管风琴音乐也很发展,所以在巴赫的创作中,仍然保持着复调音乐的典型性,并且起着主导性的作用。但是,这种复调音乐思维方式,恰恰是在主调和声音乐发展到相当水准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复调音乐思维方式,它并不同于过去带有教会调式痕迹的复调音乐。仔细分析,其中有清晰的和声结构与功能。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可能正是巴赫在复调音乐领域集大成的做法,终将其发展到完美的地步。
从音乐的旋律特征上讲,由于他的音乐是多声部,因此模仿手法是重要的,结果因造成音乐连绵不断的交织、发展,但却欠缺后来古典派的方整、段落分明和结构上清晰。而这却正是巴赫的特性,显然,我们是不能用乐句、乐段去分析巴赫的。此外,从和声的发展来看,大、小调功能体系和声是巴赫最后确定、成型的。即使到了18世纪中叶为止,在当时和声所能达到的基础上,其成果是要归功于巴赫,他甚至被贝多芬称之为“和声的创造者”。
直到1892年,当年轻的门德尔松在柏林首次上演沉睡将近一百年的《马太受难曲》之后,巴赫的艺术价值才被人更多地了解。瓦格纳曾说,巴赫是德国人民在完全黯淡的悲惨世纪中内在精神生活的记载。从德国的历史上看,新教圣咏(Chorale)在德国民歌中占有特殊的地位。而巴赫音乐就是通过新教圣咏将他的作品与德国民族文化结合在一起的。值得一提的是,巴赫曾写过不少世俗康塔塔。在他的《农民康塔塔》中,作品全部采用了民间舞曲及流行的民歌。这是了解巴赫不可缺少的一面。从某种意义上说,在巴赫的音乐中,跳动着的正是德国人民的脉搏,这也正是巴赫音乐的灵魂所在。
J.S.巴赫是一个虔诚的宗教徒,他的音乐大多为表达对主的崇拜,表现主所创造的世界的和谐,表达的不是情感而是信仰。J.S.巴赫认为,世间万物都是上帝之创造、之恩赐,都在上帝的光辉沐浴之下,音乐所要歌颂的是这种上帝创造的和谐,和谐之中对那种上帝之光的仰望。在J.S.巴赫看来,音乐是他通向天国,与上帝对话的云梯。音乐本身就是天堂的奇迹。音乐方式,是通过隐蔽的理性的方式使人感觉上帝的存在。
J.S.巴赫音乐中除那些直接为宗教仪式而创造的管风琴曲、弥撒曲、受难曲、经文歌外,器乐曲往往通过节奏的对比与变化,来表现复杂的均衡关系。通过这种均衡关系而作复调处理,对位、变化,达到一种极丰富的循环。他的音乐,简单的也就是最复杂的,师最基本的点、线、面的复杂变化,接近于数学与逻辑。所以研究巴赫的权威,着名管风琴家施魏策尔认为,巴赫的音乐是一种像宇宙本身一样不可思议的本体现象。
另外参见:Philippe Charru 的《巴赫的音乐神学》; http://www.riccibase.com/docfile_gb/art-ms01-g.htm
巴赫创作的许多作品透过悲剧性的宗教题材,反映出作者对德国三十年战争后黑暗、贫困、苦难的现实感受以及倔强、傲岸的精神。在他的世俗内容的作品中,充满着民间的欢快情趣。
巴赫对音乐的发展有着巨大的贡献:复调音乐的发展在其作品中达到高峰;大小调体系的和声已经成熟;发展和确立了一系列的音乐体裁。巴赫的创作对欧洲近代音乐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③ 巴赫作品集由难到易排序
巴赫的代表作品很多,除了歌剧以外,还有声乐和器乐体裁.你如果问的是器乐这块,巴赫着名的器乐作品有两卷,平均律钢琴曲集,法国组曲6首,英国组曲6首,帕蒂塔6首,六首无伴奏小提琴奏鸣曲和帕蒂塔,六首无伴奏大提琴组曲,独奏长笛奏鸣曲他最后的作品戈德堡变奏曲,音乐的奉献,赋格的艺术是三百年来复调技巧的总结性作品
④ 钢琴考完级
楼主好,如果没有忘记很多的话建议从车尔尼299开始
加强巩固车尔尼299、840这些逐步抓起来
或者找个钢琴老师帮你在系统的复习一下也可以
还有什么不清楚的楼主可以再来追问
所谓的标准答案可能是不存在的
总有一个人知道你问题的答案的一部分
但是答案永远再生长,答案和答案之间,它会长出新的答案
知识是一个生命体,不管你是采纳知道的哪位答题者,真心希望您能采纳一位真正帮助到您的人。
祝福楼主万事如意,心想事成,合家欢乐!
⑤ 巴赫的德国组曲
巴赫的《帕蒂塔》也称德国组曲,它的创作在英国组曲和法国组曲之后,它是一种由不同速度乐章构成对比的套曲形式
⑥ 《车尔尼》系列练习曲从易到难的排列顺序
一般《车尔尼》系列练习曲从易到难的排列顺序为:
1、车尔尼钢琴初步教程,作品599
2、车尔尼钢琴流畅练习曲,作品849
3、车尔尼钢琴快速练习曲,作品299
4、车尔尼钢琴练习曲50首,作品740(699)
到849阶段可以加上简易练习曲139,849到299阶段可加左手练习曲718,299到740阶段可加上八度练习曲553。手小的学生可用小手练习曲748、749。
最重要的是车尔尼练习曲和巴赫复调的搭配,如599阶段练《初级钢琴曲集》,849阶段练《小前奏曲与赋格》、《二部创意》,299阶段练《三部创意》、《英国组曲》、《法国组曲》,740阶段练《帕蒂塔》、《十二平均律》
(6)帕蒂塔和法国组曲哪个难扩展阅读:
《车尔尼钢琴练习曲(Op.740)》是我国钢琴初级阶段教学运用极为广泛的教材之一。是车尔尼专门为儿童初学者所写的书,共24首小曲。
比较注意引起儿童的兴趣,让孩子能从小培养他们具有良好的乐感,为下一阶段的学习做好准备。《车尔尼钢琴练习曲(Op.740)》是市场上面罕见的版本,极其权威。
意引起儿童的兴趣,让孩子能从小培养他们具有良好的乐感,为下一阶段的学习做好准备。《车尔尼钢琴练习曲(Op.740)》是市场上面罕见的版本,极其权威。
⑦ 最难的小提琴曲是什么
公认最难的小提琴曲有以下四个
1、巴赫:D小调小提琴无伴奏帕蒂塔
巴赫能够即兴演奏极其复杂的作品并以此闻名,他还是一位身手不凡的管风琴家。
巴赫的许多作品中都有美妙的旋律,而且他善于用复调手法将其交织在一起,这在巴赫1720年创作的第二小提琴帕蒂塔中体现得最为明显。帕蒂塔(或称“古组曲“)是一种在巴洛克时期流行的音乐形式,由许多文艺复兴时期的舞曲组合而成成。
巴赫在年轻时练就了高超的小提琴技艺,这首帕蒂塔是他的后期作品,显示了他对小提琴演奏技法的充分掌握。这首作品是为无伴奏小提琴而创作,演奏者必须在22分钟里不停地演奏,既要拉出旋律又要给出伴奏,又要给出对位声部,这对技术水平是一大考验。
这首帕蒂塔由阿拉曼德舞曲、库朗特舞曲萨拉班德舞曲、基格舞曲和恰空舞曲组成。很多提琴家认为其中的快速段落相对容易,而最难的就是最后的恰空舞曲。
这是一种源于西班牙的舞曲,巴赫用这种古老的音乐形式构筑成一个八小节主题,然后是三十二段变奏。一开始相对容易,但到后面气象万千。这是巴赫写过的最难的小提琴篇章,也是古典音乐文献中最美的终曲。
2、贝多芬:第九奏鸣曲“克鲁采”
这首奏鸣曲原本是为George Bridgetower而写,但首演失败后贝多芬擦去了原有的献词,改为献给法国小提琴家鲁道夫·克鲁采(Rudolf Kreutzer)。
只要聆听这首奏鸣曲的开头五分钟,你就能被其中的气势击倒。像之后不久创作的“英雄”交响曲一样,两者都体现出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这首作品对小提琴家和钢琴家来说都有难度,但成功的演绎能展现演奏者的辉煌技艺。
这首奏鸣曲由三个乐章组成,每个乐章都各有难点。贝多芬在奏鸣曲开始时加了一段抒情引子(A小调),然后转入急板,音乐的主体部分奔泻而出。第二乐章为F大调,是“带有变奏的行板“(Andante con variazioni),而末乐章的回旋曲式让作品充满活力。
演奏整个奏鸣曲需要高超的技术控制力,不仅要展现抒情的一面,还需要具备激越豪情,只有真正的大师才能完美驾驭。
3、帕格尼尼:24首随想曲
这个榜单上的第三部作品又是一部无伴奏作品,帕格尼尼的这24首随想曲1802-1817年的十五年内陆续完成的,但是难度普遍都很高,最令人望而生畏。帕格尼尼是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的炫技大师,有人说他的技艺是魔鬼附体的结果。
随想曲通常都篇幅短小,情绪多变。每一首随想曲并不只是为了锤炼技术。帕格尼尼的每一首随想曲都有各自的音乐风格和特定的技术难点(比如在运弓的同时拨弦),帕格尼尼通过这组作品巧妙地展示了自己的技巧,这一点与舒曼的钢琴作品相似。
第二十四首随想曲被称为很多后世作曲家的灵感之源,他们在帕格尼尼原作基础上进行改编或者加以变奏。
其中最着名的作品包括:拉赫玛尼诺夫的《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伊萨依的《帕格尼尼第24首随想曲变奏曲》和李斯特《帕格尼尼主题超技练习曲》(“Etudes d’execution transcendante d’apres Paganini”)。
4、西贝柳斯:D小调小提琴协奏曲
西贝柳斯的作品常常让人联想起芬兰辽阔冷峻的山川,这首小提琴协奏曲就是其一。这是一首技术上很难的作品,西贝柳斯自己是一位小提琴家,他在早年立志练就出神入化的小提琴技艺,成为赫尔辛基大学里的学霸。
一个小提琴家需要在技术上毫无瑕疵才能攻克这首作品,即便是1905年修订版“简化”了1903年初始版中的小提琴独奏段落,学好这首作品仍是一项艰巨任务,只要听听第二乐章高潮过后的独奏段落便可见一斑。
(7)帕蒂塔和法国组曲哪个难扩展阅读
西洋小提琴传入中国是在民国初年(约1920年代)。民国初,学堂音乐教育兴起,人们对外国音乐发生兴趣。从1920年代开始,世界着名小提琴大师先后到中国演出,鼓舞了许多热爱音乐的青年学习小提琴,并随之在北京,上海,广州,福建等地创立了音乐专科;
许多高水平的小提琴家来华工作,同时也培养了众多中国自己的教师和演奏家,如:马思聪,刘天华,冼星海和黎国荃等。
从这一时期开始,也陆续出版和翻译了不少《小提琴演奏法》,并有作曲家创作出许多经典的中国小提琴曲,像由上海音乐学院教授何占豪和陈刚合作的《梁祝》和陈刚所作的《苗岭的早晨》等。
⑧ 巴赫六首帕蒂塔难度
巴赫的(帕蒂塔,托卡塔)是9到10级边就是高级难度,(法国组曲,英国组曲)是中级难度
⑨ 钢琴名作赏析
多梅尼克·斯卡拉蒂, 1685年 出生于意大利那不勒斯,自幼在父亲的指导下学习音乐,但是并没有子承父业称为歌剧作家,而是成为了一名管风琴家与羽管键琴家。
斯卡拉蒂虽然与巴赫、亨德尔 生于同一年 ,但是他的风格与其二人为代表的巴洛克晚期复调音乐风格不同,其主要的音乐创作为羽管键琴音乐。这些乐曲有着丰富的音乐内容,除了发挥意大利的唯美旋律,运用色彩丰富的和声与转调,以及西班牙强烈的节奏意外,还融入了当时很罕见的羽管键琴演奏技巧。他的作品中常常出现双手交叉、快速同音反复、平行三六度、大跳、刮奏、双三度颤音等高难度的技巧。
斯卡拉蒂作有羽管键琴曲555首,在今天被称之为“奏鸣曲”的作品在他生前出版时叫“练习曲”。这些奏鸣曲都是单乐章,通常分为二段体,即分为前后两个短小精致的部分,两部分的长度大致相同,每部分都有反复。第一部分一般有两个不同性质的音乐素材,这些素材大多有明确、独创的音乐形象,清晰简短而又变化无穷,加上丰富的和声紧密配合,使得斯卡拉蒂的音乐作品带有明显的优雅高贵的气质。
其代表作品有:
1、K.9 d小调 牧歌,这是一首平易亲切的乐曲,淳朴甜美的旋律加上安静的双音以及流动的三连音的伴奏,似乎向人们展示了一幅18世纪欧洲温和平静、明朗秀丽的田园景色,因此有人称之为牧歌。
2、K.20 E大调 右手仿佛是小号声音,左手似乎在模仿鼓乐,在乐曲的前后半部都出现了关系小调乐句,使得调性色彩对称分明。
3、K.29 D大调 第一部分有两个性质不同的音乐素材,也有较明显的主部和副部的对比,和奏鸣曲式的调性对比非常相像,亦有很多双手交替、交叉、双音的技巧。
4、K.30 g小调 猫之赋格曲,本曲因为模仿猫走在键盘上发出的声音而构成的主题。本主题含有增减音程、双重对位、二声部、在重复、平行进行、保持长音时有三声部和四声部。
5、K.54 a小调 乐曲中有双手交叉,大量的颤音,快速练连续放入八度音等艰难的技巧,乐曲具有豪迈爽朗的风格。
6、K.87 b小调 类似复调的乐曲,是斯卡拉蒂为数不多的抒情小品中很精彩的一首,用四个声部编织出来的一首哀伤的泣腔,是对内心情感的深刻表现。
7、K.96 D大调 开朗而欢快,乐曲的开头的主题受意大利协奏曲的影响,出现弦乐合奏的构思,在键盘上模仿全奏和独奏的效果。
8、K.141 d小调 乐曲一开始就是高音区快速的同音反复,是在模拟吉他和曼陀林拨弦的声音,加上左手美小结一拍短促的和弦衬托,给人带来一种活泼的喜悦。
乔治·弗里德里克·亨德尔 1685年 出生于德国哈雷的一个理发师家庭。
亨德尔的主要创作领域在歌剧和清唱剧上,键盘乐的创作在数量和质量上就其全部作品来说居于次要地位。亨德尔的音乐风格具有其时代的共同点:宏伟、巨大、深刻而富有宗教性。
亨德尔主要的键盘作品是其三部组曲集。前两部组曲集各有八首组曲,第二部组曲还包括一首含有六十二个变奏的《G大调恰空舞曲》,分别出版于1720年和1735年,1735年出版的第三部组曲由六首赋格曲组成。
*我对亨德尔不是很关注,因此仅仅介绍他的基本信息(´▽`)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 1685年 出生于德国埃森纳赫一个着名的音乐世家,这个家族自1560年前后至19世纪的六代人中产生了近50位音乐家。
巴赫生活的年代是宗教精神占统治地位的时代,宗教思想深深地渗透在人们的思想和言行中。巴赫长期在教堂任职,一直受到宗教环境、宗教气氛以及宗教音乐的影响熏陶。巴赫以其天才的洞察力用他自己的技巧和风格融合了16世纪、17世纪、18世纪早期意大利、英国和法国音乐的特点,体现了巴洛克后期复调音乐最高超、最成熟的技术水平。
巴赫的键盘音乐充满内部结构的平衡美感,复调性很强。同时巴赫用很多华丽多彩而又功能各异的装饰音来修饰音乐,使音乐风格高雅讲究。 巴赫的键盘作品不标明速度,不标明力度,甚至也不标明触键方法,试图给演奏者一个很大的二度创作空间,所以今天我们可以听到同一首作品的有着完全不同的演绎。
其主要作品有:
1、《十五首二部创意曲》(Inventions, BWV 772-786)和《十五首三部创意曲》(Sinfornias, BMV 787-801) 为其长子所写,为了让其在手指训练上不失去耐心,同时获取一定的作曲知识。他采用自由对位法的形式,创作了这些优美动听的艺术小品作为教材。这套曲集仍然是学习钢琴复调技术的优秀教材。
2、《法国组曲》(French Suites, BWV 812-817)创作于1722年,正值巴赫在科腾生活与工作都比较顺利的时期,为他新婚不久的第二位妻子安娜创作,共有六套。《法国组曲》属于古组曲体裁,其是十七八世纪流行于欧洲的一种器乐套曲,通常由四首速度和节拍不同但调性统一的舞曲按一定的顺序组合而成。这四首舞曲分别是:阿勒曼德(Allenmande)、库朗特(Courante)、萨拉班德(Sarabande)和吉格(Gigue)。在萨拉班德和吉格之间还可能会加入“小步舞曲”、“加沃特”、“布雷”、“卢尔”、“波罗乃兹”等其他舞曲或非舞曲性质的“旋律”(Air)等乐曲。
3、《英国组曲》(English Suites, BWV 806-811) 大约创作于1715年。其与《法国组曲》一样都属于“古组曲”体裁。《英国组曲》的基本情绪刚强而富有生气,篇幅长大,复调性强。尤其是前奏曲规模庞大,有的用对位手法写成,有的用意大利协奏曲的风格,大多为包含了呈示、展开、再现的三部性结构。而萨拉班德舞曲是该组曲中最出色的篇章,展示出巴赫广博、庄严、深邃、浑厚的特质。
4、《帕蒂塔》(Partita, BWV 825-830)创作于1726-1731年间,是巴赫出版的第一套乐曲。Partita是意大利语,本意为变奏曲,17世纪后演变为“古组曲”的意思。
5、《哥德堡变奏曲》
6、《意大利协奏曲》
7、《平均律钢琴曲集》
⑩ 求——“帕蒂塔”的解释
巴赫《帕蒂塔》(又称德国组曲,古组曲)
一首钢琴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