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法国资讯 > 德国法国如何分割斯特拉斯堡

德国法国如何分割斯特拉斯堡

发布时间:2022-11-15 05:18:54

① 有谁知道"斯特拉斯堡三大"

斯特拉斯堡(法语:Strasbourg,德语:Straßburg),也译作史特拉斯堡,位于法国国土的东端,与德国隔莱茵河相望,是法国阿尔萨斯大区和下莱茵省的首府。该市人口约27万,而横跨法德两国的都会区(称为“欧洲区”)总人口达到86万多人。

斯特拉斯堡目前属于法国领土。但是在历史上,德国和法国曾多次交替拥有对斯特拉斯堡的主权,因而该市在语言和文化上兼有法国和德国的特点,是这两种不同文化的交汇之地。谷登堡、加尔文、歌德、莫扎特、巴斯德等德法两国名人都曾在斯特拉斯堡居留。

斯特拉斯堡虽然只是法国第七大城市,但是它与日内瓦、纽约以及蒙特利尔一样,是少数几个并非一国首都,却是国际组织总部所在地的城市。斯特拉斯堡与比利时的首都布鲁塞尔一样,驻有欧洲联盟许多重要的机构,包括欧洲理事会、欧洲人权法院、欧盟反贪局、欧洲军团(Eurocorps)、欧洲视听观察,以及最着名的欧洲议会。

斯特拉斯堡是制造业以及公路、铁路和内河航运的重要中心。斯特拉斯堡港是莱茵河沿线的第二大港口,仅次于德国的杜伊斯堡。该市也是莱茵河航运中央执委会的驻地。

斯特拉斯堡的历史中心位于伊尔河两条支流环绕的大岛(Grande Île),这一区域拥有中世纪以来的大量精美建筑,1988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这也是首次一个城市的整个市中心区域获此荣誉。

斯特拉斯堡最着名的建筑是哥特式的主教座堂(用砂岩建造,有着名的斯特拉斯堡天文钟),以及中世纪莱茵兰地区黑白木构架建筑的街景——特别是在沿着伊尔河的小法兰西区,以及主教座堂周围中世纪风格的街道和广场(如座堂广场、圣艾蒂安广场)。

除了主教座堂以外,斯特拉斯堡还有几座中世纪教堂历经多次战争仍然幸存至今:罗马式的圣艾蒂安教堂,一部分在1944年被英美空袭炸毁;罗马式与哥特式结合的巨大的圣多马教堂,有斯伯曼制作的管风琴[7] ,莫扎特和史怀哲曾在此演奏;哥特式的圣Pierre-le-Jeune新教教堂,其地下室可以追溯到5世纪,而回廊始建于11世纪;哥特式的圣Guillaume教堂,有早期文艺复兴式彩色玻璃;哥特式的圣约翰教堂;新哥特式的Saint-Pierre-le-Vieux天主教堂(附近还有一个Saint-Pierre-le-Vieux新教教堂)有一些15世纪木制彩绘祭坛,现在毁坏的教堂用于举办展览。 在众多的中世纪建筑中,旧海关(Ancienne Douane)相当突出。

德国文艺复兴为该市留下了一批醒目的建筑物,如位于谷登堡广场的前市政厅;法国巴洛克和古典主义建筑包括数座旅馆,如hôtels particuliers、Hôtel Préfet、Hôtel des Deux-Ponts和Hôtel de Ville等。斯特拉斯堡最大的巴洛克建筑是1720年代的济贫院。法国新古典主义风格的建筑物则以德布罗意广场的歌剧院为代表。德国皇帝威廉一世统治时期,为斯特拉斯堡的德国区留下了一批质量上乘的折衷主义建筑,宽阔的林荫大道整齐划一,街道两边建筑坚固、尺度巨大,建筑风格混合了5个世纪以来欧洲各种建筑风格,以及新埃及、新希腊、新巴比伦风格。前皇宫最为政治化,但当时最富丽堂皇的建筑是带有多重直角塔楼的蓬托尼埃国际学校(女校),和拥有华丽彩绘砖立面、木器和花饰陶器的装饰艺术学院。德国区的着名街道包括黑森林大街、孚日大街、阿尔萨斯大街、马赛大街、自由大街、福煦路和霞飞路等等,着名广场则包括共和国广场、大学广场等。在重修的要塞路能发现1880年代普鲁士军事建筑的重要实例,尺度巨大的要塞,命名为战争门(Kriegstor)。

在现代建筑方面,斯特拉斯堡拥有一些精美的新艺术运动建筑,如巨大的节日宫(Palais des Fêtes)和一些别墅住宅。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功能建筑的实例中,位于范围广阔的欧洲区(Quartier Européen),由理乍得·罗杰斯设计的欧洲人权法院无疑是最壮观的。其他着名的现代建筑有市立音乐与舞蹈学校、现代与当代艺术博物馆,以及位于市郊的有轨电车终点站和停车场。

该市还有一些美丽的桥梁,其中最引人入胜的是拥有4座古塔的中世纪的盖顶桥(Ponts Couverts),近旁就是17世纪沃邦拦河坝(沃邦要塞的一部分)。其他美丽的桥梁还有19世纪华丽的 Fonderie桥(石桥)和Auvergne桥(铁桥),以及莱茵河上未来派的步行桥(Passerelle,2004年开放)。

2、公园

斯特拉斯堡的特征之一是拥有众多一流的公园,其中有一些有相当的历史文化价值。柑橘公园呈现显着的法国花园特色,内有一个新古典主义的城堡和一个小型动物园;城堡公园,17世纪的要塞矗立在莱茵河畔;Pourtalès公园属于英国风格,是现代雕塑的露天博物馆,园内有一座新巴洛克式城堡(现为席勒国际大学)。 植物园成立于德国统治时期,靠近斯特拉斯堡天文台,建于1881年,还保存着一些当时的温室。Contades公园虽然是该市最古老的公园,不过在二战后已经彻底重建。Poteries公园属于未来派,是1990年代末欧洲公园概念的实例。两岸花园(Jardin des deux Rives)横跨莱茵河两岸的斯特拉斯堡和凯尔,是最新开放(2004年)、也是面积最大(60 公顷)的公园。

3、博物馆

作为一个规模较小的城市,斯特拉斯堡拥有的博物馆数量堪称巨大:美术博物馆收藏戈雅、鲁本斯、凡·戴克、格列柯等人的名画;圣母院博物馆位于主教座堂旁,收藏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原稿、彩色玻璃;装饰艺术博物馆收藏18世纪家具和瓷器);动物学博物馆是法国最古老的一座,特别以鸟类种类众多闻名);“大船”是特别为儿童设计的科技中心);此外还有莱茵河航运博物馆;巴斯德博物馆;古埃及博物馆等。还可以看到着名的法国号(自中世纪起每晚10时命令犹太人出城)。

② 斯特拉斯堡的历史

斯特拉斯堡属于法国领土。但是在历史上,德国和法国曾多次交替拥有对斯特拉斯堡的主权,因而该市在语言和文化上兼有法国和德国的特点,是这两种不同文化的交汇之地。谷登堡、加尔文、歌德、莫扎特、巴斯德等德法两国名人都曾在斯特拉斯堡居留 。 斯特拉斯堡历史悠久 。罗马帝国曾在斯特拉斯堡所在的地方建立了一个军事哨所,名为阿让托拉通,属于上日尔曼行省。这个地名在前12年首次被提及。自从4世纪起,该市就成为斯特拉斯堡总主教的驻地。357年,阿拉曼人在斯特拉斯堡战役中与罗马作战,被后来的罗马皇帝尤利安击败,他们的国王也被俘。366年1月2日,大批阿拉曼人穿过封冻的莱茵河,入侵罗马帝国。5世纪初,阿拉曼人已经穿过莱茵河,征服并定居在今天阿尔萨斯和瑞士大部分地区。 在5世纪,该市接连被阿拉曼人、匈奴人和法兰克人占领。842年,包括三种文本(拉丁文、德文和一种古法文)的斯特拉斯堡誓言在此签署。923年,洛林公爵将斯特拉斯堡交给德国国王亨利一世,神圣罗马帝国控制了这个重要的商业中心。在斯特拉斯堡的早期历史中,总主教与市民之间发生过长期的冲突。1262年,市民一方获得胜利,国王士瓦本的腓力普恩准斯特拉斯堡获得帝国自由城市的地位。1332年革命后,同业公会广泛参与城市管理,斯特拉斯堡宣布成立共和国。1348年的黑死病后,1349年2月14日,发生了可怕的大屠杀,近三千名犹太人被公开烧死,其余人被驱逐出该市。在必须离开城市的时刻,传令官吹响了法国号。直到18世纪末,还不准许犹太人在晚上10点以后留在市内。 斯特拉斯堡主教座堂始建于12世纪,到1439年才基本完成(南塔楼尚未完工),是当时世界最高的建筑,超过了吉萨大金字塔。1520年代宗教改革期间,该市接受了马丁·路德的教导,他的追随者在下一个世纪创建了斯特拉斯堡大学,新教清除偶像的主张导致许多天主教堂和修道院被毁。斯特拉斯堡是人文主义学术中心和神圣罗马帝国早期的印刷中心,它在知识与政治方面,对新教在德国西南部确立其地位产生了重大影响。1530年,在帝国奥格斯堡会议上, 斯特拉斯堡和另外4个自由城市一起呈递了一份表明他们新教信仰的信条,不过与他们呈交给查理五世的奥格斯堡信纲略有不同。16世纪初,神圣罗马帝国宪法改革以后,成立了帝国循环(Reichskreis),斯特拉斯堡成为帝国西南部的上莱茵循环的一部分,主要负责供养军队监督造币、确保公共安全。
斯特拉斯堡自由市在三十年战争期间保持中立。1681年9月,斯特拉斯堡被法国国王路易十四夺取,这次吞并得到了1697年里斯维克和约的承认。1685年,法国公布枫丹白露法令,宣布废除1598年的南特敕令,官方的宗教不宽容政策导致许多新教徒被逐出斯特拉斯堡和阿尔萨斯。斯特拉斯堡主教座堂也从路德会手中交给罗马天主教。德语的路德会大学一直坚持到法国革命,其中着名的学生有歌德和赫尔德。
法国革命期间,在1792年4月25日,德利斯勒(Claude-Joseph Rouget de L'Isle)在斯特拉斯堡市长德特里希家中进晚餐时,谱写了莱茵守军战曲(Chant de guerre de l'Armée Rhin),即后来的法国国歌《马赛曲》(La Marseillaise)。不过,法国革命也废除了斯特拉斯堡的自由市地位。激进的雅各宾俱乐部用铁腕手段统治该市,直到罗伯斯庇尔倒台后才被推翻。这段时期内许多教堂和修道院不是被摧毁就是被严重损坏。主教座堂损失了数百雕像(19世纪时又加以复制),并且提议要拆除教堂尖顶,因为它损害了平等原则。教堂尖顶保住了,不过市民们给它戴了一顶弗里吉亚无边便帽(现在早已丢失)。随着工商业的增长,该市人口在19世纪增长了三倍,达到15万人。在普法战争和斯特拉斯堡包围战期间,该市受到普鲁士军队的猛烈炮击。1870年8月24日,美术博物馆和市立图书馆被大火烧毁,市立图书馆位于哥特式的前多明我会教堂内,独家收藏中世纪手稿(包括着名的快乐花园,Hortus deliciarum)、罕见的文艺复兴时代书籍和古罗马文物。1871年战争结束后,根据《法兰克福条约》的规定,该市并入新成立的德意志帝国,成为阿尔萨斯-洛林的一部分。德国统治时期,斯特拉斯堡得到了重建,并新建了一个豪华的新城(Neue Stadt),包括一个新的博物馆和新的图书馆。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德国被击败,根据《凡尔赛条约》,斯特拉斯堡被重新划入法国。
由于曾归属德国47年,斯特拉斯堡有浓重的德语口音。纳粹党据此极力促使德国夺回这座城市。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1940年法国沦陷以后,该市再次被并入德国。新统治者采取的第一项行动就是将大犹太会堂烧毁并夷为平地,该犹太会堂完成于1890年代末,曾是欧洲最大的犹太会堂之一,也是该市的标志建筑。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斯特拉斯堡未受到严重破坏,但在1944年受到了英美轰炸,大片地区被摧毁。1945年,法国军队再次开进斯特拉斯堡,这座城市又重新成为法国领土。今天,一条主要街道以解放日命名。1920年,一个早期的跨国机构,莱茵河航运中央执委会从曼海姆迁到斯特拉斯堡。1949年,该市被选为欧洲理事会的所在地,1979年,斯特拉斯堡又成为 欧洲议会的所在地,尽管每个月只在斯特拉斯堡举行四天会议,其他事务则在布鲁塞尔处理。议会大厦建于1998年,是世界上最大的议会建筑。此前会议在欧洲宫举行,其不凡的内部结构 已经为欧洲的电视观众所熟悉。1992年,德法合作的Arte影视机构在斯特拉斯堡成立。
2000年,极端穆斯林恐怖分子曾密谋在斯特拉斯堡主教座堂进行爆炸,被德国警察阻止。2001年7月6日,在一次露天音乐会上,突然有一棵大树倒地,造成13人身亡,近百人受伤。 斯特拉斯堡虽然只是法国第七大城市,但是它与日内瓦、纽约以及蒙特利尔一样,是少数几个并非一国首都,却是国际组织总部所在地的城市。斯特拉斯堡地处德法边界,处于欧洲大陆的腹地,与各个方向联系都较为方便。
和比利时的首都布鲁塞尔一样,驻有欧洲联盟许多重要的机构,被称为“欧洲第二首都”。其主要机构如下 : 欧洲议会 欧洲委员会 欧洲人权法院 欧盟反贪局 欧洲军团(Eurocorps) 欧洲视听观察 欧洲药典委员会 德法Arte影视机构

③ 第二次世界大战法国人民的情况

二战时期

1934年2月6日,几万名法西斯武装暴徒藉反对斯塔维斯基贪污案,在巴黎举行示威,冲向议会大厦波旁宫。达拉第政府被迫辞职,共和制再度面临危机。

凯旋门1939年9月1日,德军入侵波兰,法国实行全国总动员。9月3日,法国对德宣战,但法国节节败退。

1940年6月22日,贝当元帅与德国签订投降协定,法兰西第三共和国覆灭。7月在法国中部的维希建立了的傀儡政府。

1944年8月在法国抵抗运动和盟军的打击下,维希政府瓦解。

从第三共和国覆灭到第四共和国建立,中间经历了抗击德、意法西斯的战斗和制订新宪法的斗争。

戴高乐将军领导的抵抗运动迅速发展,1944年6月成立临时政府,团结国内和殖民地反法西斯力量继续抗战,在同盟国和法国共产党领导的抵抗运动的配合下,1944年8月25日收复巴黎,接着全国光复。

(3)德国法国如何分割斯特拉斯堡扩展阅读:

德国与意大利分割了法国领土,德国招募了六十万法国人进入德国工厂,并且被迫为他们的侵略战争提供帮助,六十多万法国人夜以继日的工作,直到体力耗尽,最后死亡!

德国“闪击”波兰得手后,更助长了希特勒称霸世界的勃勃野心。于是,他一手举着“尊重中立国家”的招牌,一手签发了进攻西欧的第6号指令,制定了代号为“黄色方案”的计划,将重兵压在北海至瑞士一线,张开了吞并西欧的血盆大口。

德军的预备队共 47个师,配置在莱茵河地区,在德国的魔爪准备伸向西欧之时,法国仍执迷不悟,认为德国打败波兰后,将东侵苏联,即使进攻法国,也需 4—5年以后。荷、比、卢三国却天真地认为,只要严守中立,就可免遭战祸。

因此,直到 1940年3月,盟军才嗅出战争的气味,在法军总参谋长和英、法盟军总司令甘末林主持下,仓促制定了代号为“D”的作战计划,并调集135个师、3000辆坦克和 1300多架飞机(必要时,还可利用驻英伦三岛的 1000架飞机支援战斗),准备抗击入侵之敌。

6月3日,德军数百架飞机开始空袭法国机场及重要目标,法国失去了制空权, 900余架飞机被摧毁。 5日拂晓,德军兵分两路在180km的正面上实施进攻。

“B”集团军群由于遭法军顽强抵抗,每昼夜仅前进5-7km。为了增强突击力量,德军投入预备队 22个师,于13日突破法军防线;“A”集团军群在瓦兹河和埃纳河之间实施突破,于 12日到达巴黎东北的马恩河后继续向纵深发展。

“A”、“B”两集团军群实施钳形攻击,迂回巴黎,前出到马奇诺防线后方。 14日,德军“C”集团军群按计划在 50km宽的正面上向马奇诺防线发起进攻,法军腹背受敌,其防线很快被突破。同时,德军未经战斗便进入巴黎,埃菲尔铁塔上挂起了德国的“+”字旗。

17日德军攻占斯特拉斯堡,近 50万法军被歼。 22日法国全权代表查理·享茨格将军在停战协议上签字,战事遂告结束。战争中法军亡 6万余人,伤 30万人,被俘 200万人;德军共伤亡 14.6万余人。

④ 什么地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被德国占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归还法国

阿尔萨斯和洛林
阿尔萨斯-洛林(Alsace-Lorraine) 是法国东部大区,包括今法国上莱茵、下莱茵和孚日、摩泽尔等省。在17世纪以前属于神圣罗马帝国领土,以说德语的居民为主,后成为哈布斯堡家族统治的领地,三十年战争后根据威斯特伐利亚和约割让给法国(首府斯特拉斯堡到路易十四时代才被法国吞并)。当地居民长期不断抵制法国统治者强加于他们的语言与习俗。普法战争后于1871年割让给德国。1919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国战败,这块土地又割让给法国。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被德国夺回,战后又割让给法国。法国修改了许多战前与当地自主独立主义相抵触的政府政策,因此,自治运动大部分销声匿迹。被称为阿尔萨斯语的日耳曼方言仍为当地的通用语。学校里既教法语,也教德语。 阿尔萨斯和洛林一样都是德国白酒的着名产地,当地生产的白酒都以德国命名方式命名。
公元前8世纪,为高卢部落占据,出现早期的采矿业、农业和畜牧业。1552年,法国人占领洛林公国的梅斯、凡尔登和图尔。30年战争中,法国于1633年占领洛林全境。1697年洛林转属神圣罗马帝国;1737年成为法国傀儡、原波兰国王斯坦尼斯瓦夫一世·列辛斯基(Stanislaw I Leszczynski,1677~1766)的终身领地;1766年并入法国,1871年,普法战争后,洛林东部和阿尔萨斯由法国割让给德国;1919年依据《凡尔赛和约》归还给法国;1940年又为希特勒德国兼并;1945年法国再度恢复了对洛林的主权;今划分为默兹、摩泽尔、默尔特-摩泽尔和孚日四省。

⑤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德国是怎么从分裂崛起的

希望对你有帮助:
第一次世界大战由德国引起主要是因为德国是新兴的资本主义工业强国,为了谋求自己在世界上的经济和政治地位挑战以英国,法国为首的老牌资本主义殖民霸权。
第二次世界大战由德国引起的主要原因是德国当时面临经济危机,社会混乱,给法西斯主义夺取政权制造了机会,从而引发世界大战。
两次世界大战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经济发展不协调。
德国和小日本能成为同盟的原因是因为当时法西斯国家主要是德国日本和意大利,德国为了寻求盟友所以只能和日本联合起来。
意大利反水是因为意大利军事实在是太烂了,面对英美联军根本就力不从心,导致接连败退,意大利统治者墨索里尼因为军事上的失败而被监禁起来,随后被德国救走,在意大利北部成立傀儡政府,南部则向英美投降,逐渐的意大利就反水了。
美国插一腿的原因是当时欧亚几乎要被法西斯占领了,如果再不插手那么美国将来会陷入孤立状态,所以早参战能使美国避免这一危机。
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国失败的原因是英法是老牌的资本主义强国,国力雄厚,比德国强大。
第二次世界大战德国失败的原因是德国发动的战争是侵略性的,不得人心,注定失败
1.对于世界霸权的争夺
2.德国政府和主战人士的大力煽动
3世界资本主义间的矛盾矛盾:(1)“英德矛盾,英德在重分世界问题上的矛盾,是20世纪初期资本主义国家的主要矛盾,这是导致一战爆发的主要原因之一。18世纪70年代以来英德关系的演变过程表明,英德冲突对于一战爆发所起的作用虽然不是唯一重要的,但不能低估。海军竞争和协约国的形成与发展是英德矛盾的两个主要表现形式,二者互相关联,互相影响,终于成为导致一战爆发的主要因素。 (2)“法德矛盾,从实际情况考察,“英德矛盾主要说”并不全面。英国把德国作为主要对手,而德国没有从国策方面把英国作为主要敌人,只是在具体政策和海军竞赛上把英国作为主要对手,因此,两国之间的矛盾构不成主要矛盾。德国最大的敌人是法国,无论从欧陆的霸权地位或德国的发展来看都是如此。 (3)“俄德矛盾,“英德矛盾主要说”是完全不符合历史事实的。一战前英德之间在殖民地问题上并没有不可调和的矛盾,也不存在严重的冲突,俄德矛盾远比英德矛盾尖锐、突出。如果说一战是由于争夺殖民地和势力范围的斗争引起的,那么显然俄德矛盾是更直接的原因。

⑥ 法国是如何崩溃在德国法西斯的铁蹄之下的

法国保罗·雷诺内阁改组后,马克西姆·魏刚将军接替甘未林任法军总司令。魏刚上台后即在索姆河和埃纳河一线仓促构筑“魏刚防线”,准备据险防守,阻止德军南下。1940年6月3日,德国空军向法国的机场和后方实行密集突击,摧毁法军飞机约900架,夺取了制空权。6月5日拂晓,德军以143个师的兵力,对“魏刚防线”发动大规模进攻,开始了法兰西战役的第二阶段。德军仅用3天时间就突破“魏刚防线”,进攻矛头直指巴黎。正当德军向法国腹地推进,其先头部队进抵巴黎西郊时,一直自称“非交战国”的意大利趁火打劫,于6月10日出动32个师,越过阿尔卑斯山侵入法境,给法国背后一刀。面对险恶的局势,法国政府并未号召和组织人民奋起抵抗。6月11日,法国政府迁到图尔,宣布巴黎为“不设防城市”。6月13日,雷诺政府正式向德国提出停战请求。6月14日,德军兵不血刃占领巴黎,埃菲尔铁塔上挂起了法西斯德国的田字旗。同日,法军的马其诺防线被突破,雷诺政府又从图尔迁至波尔多。6月17日,德军进至德法边境莱茵河畔,攻占了斯特拉斯堡,近50万法军被围,除小部逃至瑞士外,全部被歼。在法国面临崩溃之际,美国总统罗斯福对法国政府6月10日发出的求援电报,仅以同情的方式作答。英国政府也表示不能派出大量空军支援。6月16日晚,雷诺政府辞职,投降派贝当接任总理。6月20日,贝当政府正式向德国呼吁停战求降。两天后,在法国东北部贡比涅森林的一节火车车厢里,即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德国向协约国投降、签署停战协定的同一地点,法国全权代表查理·亨茨格和德国最高统帅部参谋长凯特尔在停战协定上签了字。法国被迫接受了德国提出的苛刻的停战条件。6月24日,法国—意大利停战协定在罗马签署。按照德法停战协定,法国军队全部被解除武装,并把武器交给德国;法国被肢解成两部分:占领区和非占领区。约占法国领土3/5的北部富庶工业区和比斯开湾沿岸,由德军直接占领,法国负担占领军的全部费用。非占领区主要是南部和西部农业区,由贝当傀儡政府统治。7月1日,贝当政府迁往维希。维希政府实际已沦为德国的附庸。接着,大法奸、卖国贼皮埃尔·赖伐尔出任总理,废除了1875年的宪法,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宣告覆亡。一个拥有5000万人口、号称“头号陆军大国”的法兰西,仅在战争爆发6周内便一败涂地,沦于德国法西斯的铁蹄之下。

⑦ 斯特拉斯堡的行政

斯特拉斯堡是法国阿尔萨斯大区的首府和下莱茵省(67省)的省会。该省共有5个地级行政单位(一个省会,四个副省会)。
在法国,法定的行政区划仅有“省”(Département)和“市镇”(Commune)两个基本等级。在此基础之上,省与省之间可以自由组成“大区”(Région),而市镇之间既可以组成相对稳定的“地区”(Arrondissement) 和“县”(Canton),同时又可以跨区县甚至跨省进行新的组合,形成“社区”(intercommunauté)、“都市区”(Unité Urne)、“城市圈”(Aire Urne)和“就业集中区”(Zone d'Emploi)。不过,除了省和市镇之外,其它的行政级别在法国宪法当中没有明确的规定和说明,但这些行政区可以根据自身需要,行使一定的管理权、立法权和行政权。
斯特拉斯堡和与其相邻的27个市镇共同组建了斯特拉斯堡欧盟大都会(Strasbourg Eurométropole),相当于“城市社区”,旨在协调这一地区之间的发展。该社区总面积为315.93k㎡,总人口数量为473375(2012年数据)。
2015年1月1日,经法国民政部批准,原有的斯特拉斯堡城市地区(Arrondissement de Strasbourg-Ville)和斯特拉斯堡农村地区(Arrondissement de Strasbourg-Campagne)正式合并,成立了新的斯特拉斯堡地区(Arrondissement de Strasbourg),地区行署驻斯特拉斯堡。
根据2015年的法国最新行政区划方案,新的斯特拉斯堡地区共包括10个完整的县(Canton),以及另外1个县的其中部分市镇,共计33个市镇(Commune),总面积337.61k㎡,总人口为479820人(2012年数据)。值得注意的是,在法国,“地区”和“县”的划分主要是为了投票或选举,并没有太多实际的作用,而日常的市政建设和管理则主要由“大区”、“省”或者“市镇”协调负责。
以下为斯特拉斯堡地区的县级行政区划。中文名称均为非官方正式翻译,仅供参考。 斯特拉斯堡第一县(Canton de Strasbourg-1),包括斯特拉斯堡市区中部部分。 斯特拉斯堡第二县(Canton de Strasbourg-2),包括斯特拉斯堡市区西部部分。 斯特拉斯堡第三县(Canton de Strasbourg-3),包括斯特拉斯堡市区西北部分。 斯特拉斯堡第四县(Canton de Strasbourg-4),包括斯特拉斯堡市区东北部分。 斯特拉斯堡第五县(Canton de Strasbourg-5),包括斯特拉斯堡市区东部部分。 斯特拉斯堡第六县(Canton de Strasbourg-6),包括斯特拉斯堡市区南部部分。 恩海姆县(Canton d'Hœnheim),包括10个市镇。 伊勒吉什-格拉芬斯塔登县(Canton d'Illkirch-Graffenstaden),包括4个市镇。 林格勒施海姆县(Canton de Lingolsheim),包括13个市镇。 石勒提格海姆县(Canton de Schiltigheim),包括2个市镇。 以下区县当中的部分市镇属于斯特拉斯堡地区 布鲁马特县(Canton deBrumath),共包括22个市镇,其中3个市镇属于斯特拉斯堡地区。

⑧ 法国斯特拉斯堡是个什么样的城市

斯特拉斯堡(法语:Strasbourg;德语:Straßburg,意为“街道城堡”),也译作史特拉斯堡,位于法国国土的东端,与德国隔莱茵河相望,是法国阿尔萨斯大区和下莱茵省的首府。 斯特拉斯堡市人口约27万,城市圈人口超过64万,是法国东北部人口最多的城市,按2010年人口也是法国人口第九多的城市。
斯特拉斯堡目前属于法国领土。但是在历史上,德国和法国曾多次交替拥有对斯特拉斯堡的主权,因而该市在语言和文化上兼有法国和德国的特点,是这两种不同文化的交汇之地。谷登堡、加尔文、歌德、莫扎特、巴斯德等德意志法兰西文化名人都曾在斯特拉斯堡居留。
斯特拉斯堡也是众多国际组织总部所在地的城市。斯特拉斯堡与比利时的首都布鲁塞尔一样,驻有欧盟和欧洲的许多重要机构,包括欧洲委员会、欧洲人权法院、欧盟反贪局、欧洲军团、欧洲视听观察,以及欧洲议会。
斯特拉斯堡是法国乃至西欧公路、铁路和内河航运的重要中心。斯特拉斯堡港是莱茵河沿线的第二大港口,仅次于德国的杜伊斯堡。该市也是莱茵河航运中央执委会的驻地。
斯特拉斯堡的历史中心位于伊尔河两条支流环绕的大岛,这一区域拥有中世纪以来的大量精美建筑,包括斯特拉斯堡大教堂与小法兰西,1988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这也是首次有一个城市的整个市中心区域获此荣誉。

⑨ 斯特拉斯堡以前到现在变化的地方

以下为一名游客24小时对城市的速度,不喜轻拍,略有歪楼也请轻拍。图随后补上。
先摘一段维基:
史特拉斯堡(法语:Strasbourg;德语:Straßburg),也译作斯特拉斯堡,位于法国国土的东端,与德国隔莱茵河相望,是法国阿尔萨斯大区和下莱茵省的首府。 史特拉斯堡市人口约27万,城市圈人口超过64万,是法国东北部人口最多的城市,按2010年人口也是法国人口第九多的城市。
史特拉斯堡目前属于法国领土。但是在历史上,德国和法国曾多次交替拥有对史特拉斯堡的主权,因而该市在语言和文化上兼有法国和德国的特点,是这两种不同文化的交汇之地。谷登堡、加尔文、歌德、莫扎特、巴斯德等德意志法兰西文化名人都曾在史特拉斯堡居留。
史特拉斯堡也是众多国际组织总部所在地的城市。史特拉斯堡与比利时的首都布鲁塞尔一样,驻有欧盟许多重要的机构,包括欧洲理事会、欧洲人权法院、欧盟反贪局、欧洲军团、欧洲视听观察,以及欧洲议会。
史特拉斯堡的历史中心位于伊尔河两条支流环绕的大岛,这一区域拥有中世纪以来的大量精美建筑,包括史特拉斯堡大教堂与小法兰西,1988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这也是首次有一个城市的整个市中心区域获此荣誉。
去年环欧自驾时,特意绕经斯特拉斯堡,为的就是看一下历史教科书上德法两家恩怨情仇之来源,阿尔萨斯的首府,究竟是何番模样。从自由市变为法属,阿尔萨斯地区不论是语言、气候、习性甚至语言都一直更趋向德语区。普法战争时德国夺回阿尔萨斯,历史学家都认为此事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埋下伏线。德国战败后又重归法国,血缘却无法割断,一直保持了德语法语并行的状态。记得当年在布鲁塞尔参观欧洲议会时,好奇的问道为什么每年总得千里迢迢(好吧其实也没有很远,只是先到背后的人力物力殊不简单),笑曰:"To escape from the horribly dirty and messy Brussels!" (“逃离布鲁塞尔的脏乱差啊!”)自此心生好奇,逮着机会一游。
我们只停留了短短24小时,前一天的晚上将近午夜才到,找到老城边上的酒店后绕回在老城外的停车场把车放下。这实在是个无比英明的决定:老城里路窄且曲径幽深,看着直线距离不远的地方可能因为河道或建筑挡着,得绕。更重要的是老城区的道路都是小石板铺就,若是得拖着两个大箱子走进城,到酒店门口必然是手臂酸软,轮子俱掉的景象了。
老城区算是不小的,一头走到另一头还真需要点时间。保存的还算不错,修旧如旧让人看着非常高兴。与其他花团簇拥的欧洲小镇略有不同,斯特拉斯堡给人一种亲切,不矫揉做作的感觉(所谓接地气)。泥土色是这里的主色调。从教堂到供休憩的石墩子,到草棚石桥土路,这里的一切仿佛漫不经心,浑然天成。沿河街道房屋皆为莱茵地区(Rhineland)常见的建筑风格:木梁结构外露,但比起德国漂亮而整齐的一排排房子,斯特拉斯堡的小屋外墙漆成五颜六色,而且木梁怎么看都是歪歪扭扭的,有种莫名的喜感。几乎没有一条道是直的,且高高低低,在河道间穿梭,还有让我们看了好一阵的船只进城时的水闸开关,及在水道上穿梭,造型略滑稽的观光船(像个矮矮扁扁的鞋底儿哈哈)。
满大街的法国美食(额当然也有个唐餐馆),沐浴在阳光下来个午餐,喝杯小酒(司机同学不能喝而作罢)。看着极好的餐馆,对,都是没。有。英。文。菜。单。的。。。我们点餐时看到邻桌的意面非常赞,在谷歌翻译的帮助之下很高兴的以为点上了,上菜时却傻眼了:说好的意面呢?!(其实我们点的是法式馄饨状意面。始终没有搞懂邻桌法国MM点的意面是哪样。没文化真可怕。)
临走前离开老城往新城转了一圈,顺便遥距参观了一下欧洲议会和法庭的大楼。有点年头的现代建筑。而且的确经过了好多绿树成荫,绿草如茵的大公园,后知后觉地才知道公园也是斯特拉斯堡一大特色。
总而言之,城市速读:这是一个美丽却不做作,让人感觉舒服放松的地方。最适合拿一本书,坐在老房子的墙根底下慢慢读,日头虽热但心情舒畅。这是一个值得细细品味的城市。

⑩ 阿尔萨斯和洛林为啥被德法2国反复争夺呢

阿尔萨斯位于法国东北部地区,是法国本土上面积最小的行政区域,隔莱茵河与德国相望。
历史上,阿尔萨斯在17世纪以前属于神圣罗马帝国的领土,以说德语的居民为主。1618年至1648年战争后,根据和约割让给法国,但当地居民对法语存在抵制倾向。普法战争(1870-1871)后,阿尔萨斯和洛林割让给普鲁士,一战结束后属法国领土,二战初期被纳粹德国占领,二战结束后归还给法国。法国收回阿尔萨斯后,驱逐了1871年后移入阿尔萨斯的德裔居民,学校上课一律用法语,街道和店铺名字也只准用法语。
实际上,中世纪以来,阿尔萨斯与洛林并不属于法德任一国家。9至16世纪,属于德国,1552年,法国占领了它,1648年,战败的德国正式承认法国拥有这个地方的主权。普法战争法国失败后,德国重新占领此地。就居民而言,此地讲法语的仅是讲德语人的八分之一。1918年德国一战失败后,法国夺回此地,立即在这里全面清除德语的痕迹,施加法语统治。初等学校的所有课程规定用法语讲授;在原有学生毕业之后,中等学校也都实行用法语讲课。斯特拉斯堡大学的所有课程,甚至德国语言和文学的课程,也是完全用法语讲授的。

阅读全文

与德国法国如何分割斯特拉斯堡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金华义乌国际商贸城雨伞在哪个区 浏览:763
俄罗斯如何打通飞地立陶宛 浏览:1139
韩国如何应对流感 浏览:922
在德国爱他美白金版卖多少钱 浏览:962
澳大利亚养羊业为什么发达 浏览:1398
如何进入法国高等学府 浏览:1478
巴西龟喂火腿吃什么 浏览:1407
巴西土地面积多少万平方千米 浏览:1268
巴西龟中耳炎初期要用什么药 浏览:1231
国际为什么锌片如此短缺 浏览:1635
巴西是用什么规格的电源 浏览:1457
在中国卖的法国名牌有什么 浏览:1362
在菲律宾投资可用什么样的居留条件 浏览:1271
德国被分裂为哪些国家 浏览:879
澳大利亚跟团签证要什么材料 浏览:1211
德国大鹅节多少钱 浏览:878
去菲律宾过关时会盘问什么 浏览:1202
澳大利亚女王为什么是元首 浏览:1028
有什么免费的韩国小说软件 浏览:760
申请德国学校如何找中介 浏览: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