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内生党外生党与体制内政党体制外政党
首先要搞清楚党是什么。党就是某方面趋同的一群人或团体。有组织严密的,也有松散的。内生党,就是党内有党或有派。如大党内部又有很多派别。外生党,就好理解,就是另外的一个党。所以党外有党,党内有派。
体制内党,是指政府内注册的政党,如现在国家承认政协的八大党,这些国家有拨款。
你明白以上意思,基本上也能自己回答自己的问题。
㈡ 简述法国多党制度的特点
第一,联合执政。由于政党众多,选票分散,一党往往难以单独取得多数而执政。因此,各主要政党往往在大选之前(法国)和大选之后(德国)组成党派间的联盟,来争取选举的胜利。 第二,温和多党制政府稳定。传统观点认为多党制政府往往不稳定,而实际上主要是分极多党制国家的政府不稳定,如德国的魏玛共和国、法国的第三、第四共和国和战后的意大利等。而温和多党制国家的政府都比较稳定,如荷兰、卢森堡、瑞典、瑞士、丹麦、德国、冰岛等。 第三,选民的政治选择更具有意义。因为两党制的党纲往往向中间温和方向靠拢,因而两党的政纲往往非常接近,公民的投票就会因两党之间相互雷同的方案所破坏,而失去政治选择的意义,而多党制可以有效地避免这种缺陷。 第四,政党对政府的控制力相对较弱。由于政府往往由几个政党联合组成,这些政党代表的利益又不尽相同,因此,任何政党都不可能把自己的意志完全贯穿到政府行为中去,政府的政策往往是各党派调和、妥协的结果。使执政呈现两个特点:一方面,政策体现了各种意见的综合性,能代表较多人的愿望,因而其中的民主成份比两党制和一党制更多;另一方面,任何政策都不能由一党决定,都要由各执政党协商,因而决策的时间较长,效率相对较低。 第五,小党能量不可小视。小党左右大党在以色列表现得尤为突出。以色列的工党和利库德集团分别代表左、右两翼,他们中无论哪个党组阁执政,不仅取决于其在选举中能够比对手获得更多的议席,而且还取决于谁能争取到足够的小党的支持,凑足120个议席中的61席。因此,众多的小党往往在两个大党中待价而沽,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不过,左右两个大党有时也会联合执政。 又如在德国,基民盟(基督教民主联盟)——基社盟(基督教社会联盟)为一方,社会民主党为另一方,小党自由民主党、绿党的地位就举足轻重,有些小党忽左忽右,有时候比大党执政的时间还多
㈢ 1870到1940年法国内阁频繁更换的原因
法国是一个特殊的国家,是欧洲大陆最先最先进行革命,弄得欧洲大陆的其他君主制国家很是担心。现有现在的法国政体来看,它是独一无二的,半总统制半议会制。美国是总统制,总统拥有最高行政权力,最高军事权,是陆海空三军的统帅。英国是典型的君主立宪制,议会制国家,议会是国家的权力中心。相比之下的法国,则要复杂的多。法国的政体既有总统又有总理,也就是说,在法国存在两个权力中心,总统负责大政外交,总理负责国内的具体事务。并接法国政治的显着特点有三个:既有议会制国家的特点又有总统制国家的特点,左右共治,党派林立。
追溯现在的法国政体的形成原因,就要考虑1870年到1940年的历史因素。法国是一个思想极其充满交融碰撞的国度,你可以在法国发现很多很多不同的思想渊源。而且,法国人善于将其表达出来。由此,法国其实在政体上做过许多尝试。首先一点是要肯定的,那就是法国人民是彻彻底底要波旁王朝下台的。应为与英国不同,法国的专制太浓厚,百姓一点也不喜欢,不想就算是今天的英国人还是崇拜英王室的风范的。这就早就法国的一个特点,那就是革命,而不是改革。这么招的话,那么有什么政府看着不顺眼了,他们有足够的热情去造反啊。法国经历过大资产阶级当政,中产阶级当政,小资产阶级当政,甚至还有无产阶级进行夺权的尝试。这就早就法国政治上的混乱。其次,法国是一个党外有党,党内有派,党派林立的国家。有几百个政党,这样就很难在政见上形成一致,于是分歧是很大的,那么综合上述的历史,经济,人民的情绪来看,政局不稳定也就不难理解了。
㈣ 高中政治选修3
法国政体是半总统制半议会制,总统由选民直接选出,政府总理由总统根据议会决议产生,总统与总理分享行政权力,总统多外交,总理多内政经济。
法国政体的特点,一是行政双头制,二是多党制。
㈤ 法国政党制度
法国实行多党制,目前共有30多个政党。
(1)人民运动联盟(Union pour un Mouvement Populaire,简称UMP):主要执政党和议会第一大党。前身系2002年总统大选中为支持希拉克而组成的竞选联盟——总统多数派联盟。2002年11月18日正式宣告成立,取用现名。核心为希拉克原来所属的保卫共和联盟(戴党),并吸收了自由民主党和法兰西民主联盟的主要力量。现有党员21万人,多为职员、官员、自由职业者、商人、农民和工人等。党纲是“自由、责任、互助、国家、欧洲”,强调奉行务实、开放的经济政策,重塑社会市场经济的理念,推动欧盟建设和东扩,属中右政党。主席尼古拉•萨科齐。
(2)社会党(Parti Socialiste):议会第二大党和主要反对党。前身是1905年成立的“工人国际法国支部”,1920年发生分裂,多数派另组共产党,少数派则保留原名。1969年改组成立社会党,1971年与“共和体制协议会”及其他左翼组织合并。现有党员约13万人,多为公职人员和知识分子。对内注意体现左翼政党色彩,主张维护劳工利益,同时采取务实的经济政策;对外主张维护法国独立核力量,推动欧洲一体化建设,并加强南北对话。2002年在总统和立法选举中接连败北后,党内派系斗争日趋激烈,实力受到较大削弱。近年来,利用法国民众对中右翼政府推行改革的不满,在地方选举和欧洲议会选举中连续击败右翼,成功阻止《欧洲宪法条约》通过公投,并煽动社会风潮,政治影响力有所回升。现任第一书记弗朗索瓦·奥朗德(François HOLLANDE)。
(3)法兰西民主联盟(Union pour la Démocratie Français,简称UDF):议会第三大党。前身系由共和党、民主力量、争取法兰西民主人民党、激进党等右翼温和派和中间力量于1978年结成的多党联盟。1998年合并成立统一政党。1993年、1995年和2002年三度和保卫共和联盟组成右翼联合政府。2001年,以副主席杜斯特-布拉齐为首的部分党员加入总统多数派联盟,即后来的人民运动联盟。现有党员约4万人。对内主张进行一定程度的社会改革,提倡在社会、经济、文化等领域实行自由化政策,对外积极主张加强欧盟建设。现任主席弗朗索瓦·贝鲁(François BAYROU)。
(4)法国共产党(Parti Communiste Français):1920年12月成立。现有党员13.4万,多为工人、雇员、教员、手工业者等。2000年三十大上提出在“新共产主义”理论、建设“新型共产党”、“左翼进步力量联盟”等方面实行“共产主义的变革”,力求探索一条符合法国国情的发展道路。2002年立法选举中惨败,玛丽-乔治·比费(Marie-George BUFFET,女)出任全国书记。
国民议会共有577个议席,任期5年,采用两轮多数直接投票制、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参议院共321席,参议员任期9年,每3年改选1/3,以省为单位,由国民议会和地方各级议会议员组成选举团间接选举产生
㈥ 法国共和政体对于法国的意义与作用
法兰西王国(843年—1791年)〔君主专制(大革命前)〕
君主立宪制(1791年—1792.8)〕→
法兰西第一共和国(1792年9月—1804年)→
法兰西第一帝国(1804年—1815年)→
波旁王朝复辟(1815年—1830年)→
七月王朝(1830年—1848年)→
法兰西第二共和国(1848年—1852年)→
法兰西第二帝国(1852—1870年)→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1870年—1940年)→
维希政权(1940年—1945年)→
临时政府(1945年—1946年)→
法兰西第四共和国(1946年—1958年)→
法兰西第五共和国(1958年—现在)。
评论 | 1 1
2013-09-13 14:11热心网友 最快回答
法兰西共和国多次建立又多次被推翻,现在的法国全名是法兰西第五共和国,你可以想象前面有多少共和国了。旧王朝的复辟,包括拿破仑的称帝,都是共和国建立后发生的,所以促进了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
评论 | 1 0
举报| 2013-09-13 14:19热心网友
(一) 、民主共和制的形成和主要权力机关 1、民主共和制 (1) 、形成——是各阶级力量不断角逐、彼此斗争的产物 法国是典型的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国家。今日法国政体的形成始于 1789 年法国大革命,历 经二百多年的演变,是各阶级力量不断角逐、彼此斗争的产物。 相关链接: 1789 年,法国爆发了震撼欧洲的资产阶级大革命。列宁说:“这次革命给本阶级,给它所服 务的那个阶级,给资产阶级做了很多事情,以至整个 19 世纪,即给予全人类以文明和文化 的世纪,都是在法国革命的标志下度过的。”这次革命比较彻底地摧毁了封建专制制度。 (2) 、发展历程: 法国资产阶级政权建立后,其具体政权组织形式,先后采用过共和制、帝制、君主立宪制、 议会共和制、总统制和半总统制等。依据法国现行的《第五共和国宪法》 ,法国是民主共和 制国家。人们根据它的政体特征,又把“半总统半议会制”国家。 2、主要权力机关——总统、政府、议会 (1) 、总统及其主要职权: ①地位、产生方式及任期: 总统是国家元首和武装部队的统帅,任期五年,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法国不设副总统,一 旦总统不能履行职务,由参议院议长代理总统。 ②主要职权: 法国总统的主要职权: ◇任命总理,并根据总理提名,任命其他政府成员; ◇主持内阁会议、最高国防会议和国防委员会; ◇有权解散议会; ◇拥有外交权(与总理分享,但总统权力更大); ◇可将某些重要法案直接提交公民投票表决。 (2) 、政府首脑(总理)及其主要职权: ①地位、产生方式: 总理是政府首脑,由总统任命。 ②总理的主要职权: 总理的主要职权: ◇领导政府活动,负责制定和执行国家政策; ◇向总统建议任免政府各部部长和国务秘书; ◇除宪法规定的例外情况,副署总统的文件、法令和命令; ◇对国家防务负有责任; ◇可代替总统主持内阁会议、最高国防会议和国防委员会。 (3) 、议会的构成及各自的职权——议会由国民议会和参议院两院组成。 ①国民议会 A、国民议会成员的任期和产生方式: 国民议会由 577 名议员组成,议员任期五年,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 B、国民议会的主要职权: a、立法权。 议会的立法权集中在公民权利与义务、婚姻与继承、税收与货币制度、公共机构的设立等领 域。 b、财政权 议会有权对政府的财政法案和经济计划大纲进行审议、 辩论和表决。 法国国民议会召开会议 c、监督权 议会的监督权包括对政府的法律监督和活动监督。 其中, 弹劾是国民议会对政府监督最严厉 的手段。 ②参议院成员 A、参议院成员的产生方式: 参议院共 321 个议席,由国民议会议员、省议会议员、市议会议员组成的选举团选举产 生。参议院保证共和国各地方单位的代表性,居住在国外的法国人在参议院中应有代表。 B、参议院的主要职权: 在行使立法权方面,参议院和国民议会有同等的权力。 专家点评: 从原则上说,法国两院在立法权方面有同等权力,但在实际立法过程中,国民议会的地位要 优于参议院。两院议员均有权提出法案,但财政法案必须首先提交国民议会。如果两院对议 案发生分歧, 经协调仍达不成一致时, 政府可以要求国民议会作出最后裁决。 在监督权方面, 国民议会拥有主要权力。国民议会可以使用弹劾手段对政府进行监督。 (二) 、法国政体的运行 1、历史上的议会制: 法国历史上曾经实行过议会制。第四共和国时期(1946~1958),法国议会的权力达到巅 峰。议会拥有选举总统、决定政府组成、任免总理和批准政府施政纲领等权力。当时,法国 是典型的议会制国家。 相关链接: 实行议会制的法国第四共和国遇到的最大问题是政局不稳。 由于法国政党林立(最多时达 200 个),各党派在议会翻云覆雨,导致政局持续震荡。1947~1956 年,平均不到十个月就更换 一届内阁,其中有两届政府仅存在两天。 2、权力中心的转移及其原因: 为了克服议会滥用权力的弊端,第五共和国(1958 至今)制宪者有意识地调整了总统、议 会和政府之间的权力分配,权力中心从议会转移到总统。 3、总统及其主要职权: 总统利用宪法赋予的权力,在法国政治舞台上发挥主要作用。 (2) 、职权: 总统通过任免总理和组织政府、主持内阁会议,直接领导国家行政权力的实施,尤其在国防 和外交领域发挥着决定性作用。在国家遇到重大问题时,总统可以通过解散国民议会、举行 公民投票、宣布紧急状态等,控制国家局势,决定国家命运。 专家点评: 从法国外交政策出台的过程中, 人们可以看出总统在外交决策方面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制定 重大外交政策时,外交部首先提出方案,然后总统召开专项咨询会议,听取外长、总统外交 顾问等人对方案的意见。如果认为方案可行,总统召集内阁会议讨论通过后,由外交部具体 执行。 4、总理与总统的关系: (1) 、权力交叉——都有行政权 (2) 、地位不同——总统掌握大政方针,总理负责具体行政;总统占主导地位,总理听命于 总统 (3) 、施政重点不同——总统的施政重点是国防外交,总理的施政重点在内政经济。 总理领导政府具体行使国家行政权力。 由于总统和总理都有行政权, 人们把法国行政领导体 制称为“行政双头制”。一般来说,总统和总理有基本分工:总统掌握大政方针,总理负责具 体行政;总统占主导地位,总理听命于总统;总统的施政重点是国防外交,总理的施政重点 在内政经济。 相关链接: 不同的执政环境,对法国总统和总理行使行政领导权的影响大不一样。如果总统、总理 同出一个党派, 总统对总理和政府的支配权要大得多, 也广泛得多, 体现出强势总统的特点。 如果总统与总理不是一个党派,出现“左右共治”局面,总统权力就要受到很大的限制,这时 总统会更多地关注宪法赋予其特权的外交和国防领域,总理则主要处理内政事务。 5、议会及其主要职权: (1) 、拥有立法权和监督权 (2) 、对政府监督的表现 议会拥有立法权和监督权, 在国家政治体制运行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议会对政府的监督和制 约表现在多方面:政府施政纲领及各项改革方案、立法修正案和提案,必须经过两院议会通 过才能生效;年度财政预算须经议会通过;议会可以通过“政府对议会负责”的规定制约政府 行动,可以通过质询、投不信任票甚至弹劾等方式,追究政府的政治责任。 (三) 、法国政体的特点: 1、半总统半议会制 (1) 、总统——地位高,权力大 (2) 、议会监督政府,削弱总统权力 (3) 、议会对总统有直接和间接的监督权 (4) 、总统的重要文件、命令要由总理副署 在法国政体中,总统处于很高的地位,权力很大,但不能说法国是“总统制国家”,因为总统 权力受到一些结构性因素的限制。其一,尽管总统任命总理并主持内阁会议,但宪法规定政 府应对议会负责, 议会可以通过多种方式限制政府的行为或追究政府的政治责任, 从而使总 统权力大打折扣。其二,议会对总统有直接和间接的监督权。其三,总统的重要文件、命令 要由总理副署。这些限制使总统的实际权力受到很大制约,因此人们把法国称为“半总统半 议会制”国家。 补充:“副署”即是正式命令或文件在正职人员签署之后连同签署。 2、“左右共治” 现象及其原因 “左右共治”,是法国政体结构导致的一种特有现象。法国第五共和国期间,一共经历过三次 “左右共治”。“左右共治”对总统和总理都是一种挑战,处理不好,就会引发危机。 专家点评: 法国“左右共治”现象出现的原因是总统和总理权力来源不同。总统由选民直接选出,议会无 法制约选民。总理虽由总统直接任命,但总理要对议会负责。因此总统任命总理时,必须接 受议会多数党推举的总理候选人, 否则总理领导的政府就无法正常运行。 议会多数党不一定 与总统是同一党派,因而会出现总统与总理不是一个党派的“左右共治”局面。 3、多党制 多党制也是法国政体的一个特点。法国目前有四十多个政党。这种多党制的主要表现是:始 终未能形成两个左右政治局势的大党; 党外有党, 党内有派, 党派林立; 随着中间阶层壮大, 左右翼政党都出现向中间靠拢的趋势。法国人民运动联盟召开会议 小结:本课学习的主要内容有: 4 个特点:即法国政体的 4 个特点 (1) 、半总统半议会制 ①、总统——地位高,权力大 ②、议会监督政府,削弱总统权力 ③、议会对总统有直接和间接的监督权 ④、总统的重要文件、命令要由总理副署 (2) 、“左右共治” 现象及其原因 (3) 、多党制 3 主要权力机关:即总统、政府、议会 2 对主要关系:即总统与总理的关系、议会与政府的关系 (1) 、即总统与总理的关系 ①、权力交叉——都有行政权 ②、地位不同——总统掌握大政方针,总理负责具体行政;总统占主导地位,总理听命于总统 ③、施政重点不同——总统的施政重点是国防外交,总理的施政重点在内政经济。 ④、总统的重要文件、命令要由总理副署 (2) 、议会与政府的关系:议会对政府监督 1 个权力中心:即
㈦ 各国党派中的左派和右派是什么意思~~~
左派
所谓左派右派之分是个历史的产物,分别代表不同的阶级利益,而这个资产阶级革命中所诞生的名词,又被马克思主义做了进一步的引申,所以要讲清左派右派这个问题,还和你是站在什么样的立场上有关。
站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或无产阶级的立场,所谓左派就是代表历史前进方向的人群,而马克思主义指出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所以在今天左派就是主张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人群。有一个经常和左派右派混淆的问题就是左倾和右倾的区分。同样是主张实现社会主义目标的,因为对现实的认识不一致,因此就产生了对采取何种措施的分歧,认识落后于实际情况的,我们叫做右倾,认识超前于实际情况的,我们叫做左倾。一方面,无论左倾右倾,都属于左派,属于认识上产生了偏差;另一方面,无论左倾右倾,都会给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带来危害,因此就需要即防左又防右。对认识上有偏差的左倾或右倾派,正确的做法应该是从思想上给以帮助,促使他们转变。所谓防,只是说要防止在策略上出现左或右倾,不是说象防贼一样的防人,甚至是把他们作为革命的对象。
对于无产阶级来说,主张资本主义,极力为资本主义社会辩护的,就是右派。由于右派极力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反对历史向社会主义前进,所以右派是代表着逆历史前进方向的势力。而站在资产阶级立场,资本主义社会当然是要万万年的,因此他们并不承认主张实现社会主义的是什么左派,在他们那里,左派恐怕是要被称作空想派、乌托邦的。但右派在如何维护资本主义制度上,也还存在路线之争,主要地区分为改革派与维持派(也称保守派)。改革派就是要割除一些资本主义的弊端,进行一些改良,这就必然要向社会主义学习和靠拢,其政策主张也就必然更多地反映了中、下阶层的利益,由此,一般也称其为左翼或左派。而维持派(或保守派)则更多地要求维护传统的资本主义自由经济,反对对资本主义进行改良,因此其主张就必然更多地代表上层阶级的利益,一般称其为右翼或右派。不过也常常不用左右派的称呼来表示,比如,美国的民主党属左翼,但通常称之为自由派,而美国的右翼共和党则被称为保守派。
与左倾和右倾的概念相对,在政策的具体实施上又有保守、稳健和激进的区别。比如激进的右翼极力反对对资本主义制度进行改革,对已进行的改革拼命反对并主张撤消之,一般称为极端保守派,而激进的左翼就主张实行大胆的、迅速的改革,这大概是叫极端自由派吧。我们可以看到,当今资本主义世界,两派的主张变得模糊起来,都在向中间靠拢,也就是保守的保守派和保守的改革派在互相靠拢。
其实左派也有保守、稳健和激进的区别,但这通常和右倾、左倾混在一起,不容易区分。
在《中国近代现代史》教学过程中,经常会提高左派、右派、“左”倾、“右”倾等几个政治名词。这几个政治名词富有极强的理论性和抽象性,对于当代中学生来说,是很难理解和把握的政治名词,而且课文并未从理论上给予详尽的论述。本文简单阐述这几个政治名词的基本内涵。政治术语中左和右的概念起源于法国大革命时期。在1791年的制宪会议上辩论时,拥护激进革命的人恰好坐在议会的左边,而主张温和的保守派(立宪派)恰好坐在主持人右边,于是,人们习惯上将革命的一派称为“左派”,反对革命的一派称为“右派”。后来,马克思、恩格斯在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时从这一含义中引申为右派即资产阶级反动派,左派即无产阶级革命派。
一般来说,右是指思想落后于实际,不能随变化了的情况前进,企图开历史倒车的思想和行为。在政治上往往表现为或是反动的,投降的或是悲观的、保守的。这种思想就是右倾机会主义,持有这种观点的人被称为右派。如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我党公开反对的是国民党右派分子。后来又出现了对反革命势力妥协退让而葬送革命的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与右相对的左,是指革命的、思想进步的,如德国十一月革命的领导者斯巴达克团,就是德国社会民主党的左派,是德国共产党的前身。又如国民党内部积极支持国共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何香凝、廖仲恺等都是国民党左派。在文化战线上,积极投身革命的是“左翼作家联盟”。
但是,“左”不同于左。20世纪初,列宁和斯大林开始用左倾和右倾的概念来分别指无产阶级内部的激进派和保守派。当时无产阶级革命力量还比较薄弱,激进派常给刚刚萌芽的无产阶级革命带来很大的损失,因此激进派对革命是有害的、错误的。为了表示贬义,特在左字上添加了引号,即“左”倾。当时的右倾即保守派虽然可能延缓革命进程,但并没有给革命带来明显的损失,因此右字不含贬义。到20世纪20年代末,随着无产阶级革命力量的强大,无论是激进派还是保守派,都会给革命带来不同程度的损失,于是使用“左”倾机会主义与右倾机会主义来划分无产阶级内部的政治路线错误。同样由于习惯,至今“左”字上的引号一直没有去掉,右字也一直未加引号。
“左”是指思想超越客观过程的一定阶段,离开了当时大多数人的实践,离开了当时的现实性,坠入空想和盲动。可以说“左”是对左的形而上学的极端化。是形式上的左,而实际上抛弃了左所具有的革命的现实性,片面强化了革命的冒进性。在政治上往往表现为扩大打击面搞过火的斗争,实行冒进主义,这种思想就是“左”倾机会主义,持有这种观点的人被称为“左”派。如中国历史上王明“左”倾机会主义,给中国革命和党造成严重损失。十年“文革”是“左”倾错误发展到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恶果,它是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左”倾错误占统治地位时间最长、危害最大的时期。
大革命时期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这里的右倾机会主义指保守、妥协,不带有反动之意。而1957年反右运动中的“右派”则有反动之意。后来加引号是指并非反动,1959年的反“右倾”斗争也有此意。只不过反右派斗争主要在党外进行,而反“右倾”斗争主要是在党内。
"左派"(或左翼)、"右派"(或右翼)来自法语。史学界普遍认为"左派"和"右派"这一对词语诞生于18世纪末的法国大革命。
1879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在制宪议会上,第一等级教士和第二等级贵族的议员与处于第三等级的资产阶级、城市平民、工人和广大农民的议员展开了激烈的斗争。同年9月的制宪议会会议上,第一、二等级的议员大都坐在议会右边的席位上,而第三等级的议员占据了左边的席位。这个颇具戏剧性的历史场面本是偶然形成的,但反映到语言中,在词汇中便出现了"左派"与"右派"一对政治概念。进步或激烈者称为"左派","倒退"保守者称为"右派"。
㈧ 什么是左中右三派
即左派 右派 中间派
"左派"与"右派"这一对名词诞生于18世纪末的法国大革命。
1789年7月17日,法国巴士底狱被攻陷,第三等级的代表掌握了政权。然而,由于阶级利益要求不同,革命阵营出现了分化。在1791年召开的立宪会议上,第一等级教士和第二等级贵族的议员和第三等级资产阶级、城市平民、工人和广大农民的议员展开了激烈的斗争。代表大资产阶级利益的米拉波一伙,只要求对旧制度作某些改革,反对彻底推翻封建制度,反对共和制;而代表第三等级下层的雅各宾派的罗伯斯庇尔等,由于不满意君主立宪的统治,要求将革命继续向前推进,由此形成了两派。当时,拥护革命措施的议员占据了议会左边的席位,反对继续革命的议员占据了右边的席位。这个颇具戏剧性的历史场面本是偶然形成的,但反映到语言中,在词汇中便出现了"左派"与"右派"这一对政治概念。进步或激进者称为"左派",倒退保守者称为"右派"。
中间派,就是中立咯!
http://ke..com/view/70532.html?wtp=tt
http://ke..com/view/483.htm
㈨ 英国议会制君主立宪制和法国半总统制行成的历史和现实原因及其特点
呵呵,我是选修历史政治的,希望这些回答有助于楼主!
1.英法两国政体不同的原因:
完整地说,这是由两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背景、阶级力量对比和政治文化传统不同决定的。
①两国资产阶级革命阶级力量对比不同(现实原因)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资产阶级与新贵族结成联盟,形成比封建势力更强大的力量,迫使封建贵族在革命后走妥协的道路,因而英国最终以革命加改良的方式建立起君主立宪制。大革命前的法国封建势力特别强大,封建势力对资产阶级和农民采用高压政策,资产阶级、广大民众几乎无法与他们达成妥协,只能采取彻底的资产阶级革命方式推翻封建王权,废除君主,建立起民主共和制。
②政治文化传统不同(历史原因)
英国政治文化传统比较保守,善于妥协,政体变革往往采用渐进方式。法国大革命前的法国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对宗教神学和封建专制展开了猛烈批判,形成了法国激进的革命政治文化。
2.英国政体运行的特点
①.国王、议会和内阁之间虽有分权,也有制约,但分权界线不是很清晰,权力交叉情况突出。
②.英国法律赋予议会至尊无上的地位。但20世纪中期以来,权力重心逐步向内阁和首相倾斜,首相成为英国最有权势的人。
3.法国政体运行的特点
①.半总统制半议会制:在法国政体中,总统处于很高的地位,权力很大,但不能说法国是“总统制国家”,因为总统权力受到一些结构性制约。尽管总统任命总理并主持内阁会议,但宪法规定政府应对议会负责,议会可以通过多种方式限制政府的行为或追究政府的政治责任,从而使总统权力大打折扣。议会对总统有直接和间接的监督权。总统的重要文件、命令要有总理副署。这些限制使总统的实际权力受到很大制约,因此人们把法国称为“半总统半议会制”国家。
②.左右共治:法国“左右共治”现象出现的原因是总统和总理权力来源不同,来自于不同的党派。总统由选民直接选出,议会无法制约选民。总理虽由总统直接任命,但总理要对议会负责。因此总统任命总理时,必须接受议会多数党推举的总理候选人,否则总理领导的政府就无法正常运行。议会多数党不一定与总统是同一党派,因而会出现总统和总理不是一个党派的“左右共治“局面。
③多党制: 多党制也是法国政体的一个特点。这种多党制的主要表现是:始终未能形成两个左右政治局势的大党;党外有党,党内有派,党派林立;随着中间阶层壮大,左右翼政党都出现向中间靠拢的趋势。
史实么,
英国:1688年光荣革命,英国议会邀请詹姆士二世的女儿玛丽和她的丈夫荷兰执政威廉承袭英国王位,共同统治英国,这是一场不流血的政变,就是新旧双方的妥协,也充分说明资产阶级力量并非强大到独霸一台。
其次,1832年英国着名的议会改革,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更多的议席,改变了当初只有那些拥有一定地产的成年男性才能当选议员的局面,从侧面展示了当时英国资产阶级力量发展的不充分。
法国:法国大革命,大家都知道的,是欧洲最彻底的一场资产阶级革命,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成了全国革命的信号。各个城市纷纷仿效巴黎人民,武装起来夺取市政管理权,建立了国民自卫军。不久,由人民组织起来的制宪会议掌握了大权。
再者,法国的共和之路漫长而又曲折,经历了反复的复辟与反复辟,旧势力被消灭的比较彻底,最后“一票共和”,通过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走上了共和之路。
PS:楼主如果感兴趣的话,可以看看《大国崛起》,里面对近代大国的崛起过程有比较详尽地描述!
㈩ 欧洲国家的政治制度
欧洲国家太多了,举几个例子吧。。。
另外,准确地说,法国是半总统制。
其他的,瑞士是委员会制(世界上唯一长期实行委员会制的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