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法国资讯 > 为什么氢弹要赶在法国之前

为什么氢弹要赶在法国之前

发布时间:2022-11-26 18:04:59

A. 邓稼先是一个怎样的人

性别:男
出生年月:1924
籍贯:中国
学历:美国普渡大学理论物理学博士

邓稼先,1924年生,1950年获美国普渡大学理论物理学博士学位后立即归国。是中国核武器事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在原子弹理论模型研究中鞠躬尽瘁,被张爱萍将军称为“两弹元勋”。
邓稼先原是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核武器研究设计院院长、核工业部科技委副主任、国防科工委科技委副主任。人们把齐奥尔科夫斯基看作是苏联的火箭之父,把奥本海默看作是美国的原子弹之父,那么,邓稼先就应该是中国的原子弹之父,又是中国的氢弹之父,是研究和发射两弹的首席元勋。许多年中,邓稼先和他的战友们在党中央的直接关怀下,默默无闻地做着惊天动地的大事业。
1964年10月16日,在共和国的历史上是一个重要的日子,这一天,我国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打破了美苏等强国的核垄断和核讹诈,进一步地在世界上提高了自己的地位。而这一重大事件又是和邓稼先的名字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假若说以上所说的英雄模范人物大都是人所共知的话,那么,“邓稼先”这个名字,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却是鲜为人知的。因为他,他的名字,他的工作,都属于国家的特别机密。如果把原子弹比作一条巨龙,那么,邓稼先研制的则是巨龙的龙头。他不仅是研究核物理的杰出科学家,而且是庞大的核工程的天才指挥家。这位将“将才”和“帅才”齐集于一身的理论物理学家,用他的智慧和忠诚,为捍卫共和国的国威做出了举世瞩目的贡献。
邓稼先1949年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次年满怀爱国激情返回升起了五星红旗的祖国。1959年,邓稼先接受了制造我国第一枚原子弹的任务。他抛妻别子,带着28名刚毕业的大学生钻进玉米地包裹着的建筑物大厅里,研读有关的外文资料。人多书少,一人念,大家译;译一章,便连夜刻蜡纸油印。请记住,中国的原子弹就是这样从零起步的。外国人有人讽刺说:“在原子弹地领域里,你们中国人的大脑还是真空的。”邓稼先则豪迈地回答说:“真空怕什么?天底下的路都是从无到有走出来的!”就这样,他带着年轻人读了近一年的书,又以战略家的眼光为研制组确定了理论攻关方向。他敏感地觉察出国际关系的微妙变化,将研制原子弹的工作立足于自力更生的基点上,决心走中国人自己的路。他们起初使用每秒钟仅能运算10次的电动机计算器,后来改用每秒能运算几百次的乌拉尔计算机,有人干脆用算盘,进行极其复杂的现代原子理论计算,硬是用中国式的计算机成功地模拟了原子弹爆炸的全过程,并且纠正了外国专家的错误结论。没有高级实验室,他们创造出中国式的外推法,解决了原子弹爆炸时的理论计算系统,为祖国闯出了一条通向原子王国的捷径。1964年10月16日15时,我国自行制造的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一朵硕大无比的蘑菇云在我国西部大戈壁滩上空带着光焰轰然升起,翻滚腾跃,标志着我国国防和科学技术取得了一个重大突破。我国在经济严重困难之后很快搞出了核弹,这大大出乎外国人的意料。1963年7月,美国副国务卿哈里曼曾同赫鲁晓夫讨论中国发展核能力的可能性问题。赫鲁晓夫曾断言:“中国缺乏发展核能力--包括核武器和运载系统的工业基础。”他没想到一年多以后,在他下台的第二天,我国的原子弹成功爆炸。早在1954年,毛泽东同志便提出要搞原子弹,预计有10年功夫可能成功,他的期望正好在10年以后实现了,他兴奋之极,作诗言道:“原子弹说爆就爆,其乐无穷!”
在第一颗原子弹理论方案诞生之时,邓稼先又率领科学家们开始探索氢弹的奥秘。原子弹是用中子碰撞点烯裂变材料,而氢弹则是用原子弹爆炸点燃聚变材料,所以这是科学之山的更高峰顶。1965年他带着新的科研成果飞往西北试验场,进行理论冷试验,一举成功,找到了一把打开氢弹奥秘之门的金钥匙。当时,得知法国也要爆炸氢弹的消息,邓稼先向科技人员提出“赶在法国人之前爆炸我们的第一颗氢弹”的口号。加紧攻关。1967年6月14日,我国第一颗氢弹终于抢在法国之前在西北戈壁滩上空爆炸。从原子弹到氢弹,我国仅用了两年零八个月的时间,举世无双!
1986年7月29日,他因患癌症又默默无闻地离开了为之献身的事业。当炎黄子孙为着自己的祖国拥有了“两弹”、打破了几个大国的核垄断和核威胁而扬眉吐气的时候,永远不会忘记这位创造了“民族之光”的英雄!

B. 55年前的今天,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你对氢弹都有哪些了解

我国第一颗氢弹在1967年6月17日爆炸成功,如今已经55年了,但是当年的事情仿佛仍然历历在目,对中国的发展起着良好的促进作用,而且也向世界证明了中国的力量。55年前中国内忧外患,受到列强的虎视眈眈,中国进行核试验只是为了保护自己,为了消灭核武器,想要打破美苏和垄断,为世界创造一个更加光明的未来。中国一直秉承着和平的理念,并不想要让世界出现战乱。

两弹爆炸成功对于中国的意义来说是非同凡响的,在国家危难之际,国家的科技技术得到发展,这让中国人站起来了,同时中国人也能够在国际上有了话语权,可以在国际上为中国争取到更多的资源,让中国的老百姓能够过上更好的日子。中国人的历史是不断的奋发向前的,虽然也经历过低谷,但是中国人凭借着不屈不饶的精神,一直向前拼搏,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证明了中国的实力。

C. 东方一声巨响,氢弹响在了法国人前面

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在罗布泊上空腾起蘑菇云,世界为之震撼;1967年6月17日,又是在罗布泊,天空出现了两个太阳,其中一个太阳是中国造的,东方一声巨响,氢弹响在了法国人前面;1970年4月23日,蛟龙升空,一颗龙珠遨游太空,中国的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把《东方红》乐曲唱响在茫茫宇宙!这就是中国的两弹一星。

D. 为什么法国的氢弹迟迟搞不出来,而让中国人抢在前面

中国当时是牺牲了经济,举全国之力去造氢弹,能造不出来吗?就像现在的俄罗斯一样,只注重军工,其他轻工业全废了,除了军火其他的生活用品基本靠进口。还好我国改革的早,轻重工业发展的很健康。

E. 新中国是如何研究出第一颗氢弹的

氢弹是比原子弹威力大得多的核武器,各有核国家在掌握了原子弹制造技术之后,都立即发展氢弹。因此,中国在原子弹试验成功之后,也把氢弹研究列入了发展计划。原子弹试验成功之后,周恩来就指示第二机械工业部,要求集中力量搞好氢弹的理论研究,提出加快氢弹研制的计划。1965年1月,即中国原子弹爆炸成功3个月后,毛泽东指示,原子弹要有,氢弹也要快。刘少奇则指示,要像炸响原子弹那样,早日炸响氢弹。经研究,中央有关方面对氢弹研制成功的时间确定为1968年。“快”和“早”成为氢弹研究的口号。1966年初,毛泽东根据国际形势的变化,又作了进一步指示,他说,管他什么国,管他什么弹,原子弹、氢弹我们都要超过他们。

仅仅用了一年多时间,到1966年底,就完成了氢弹原理试验的准备工作,这时,“文化大革命”已经开始,一些造反派把斗争的矛头指向了出身不好的科学家,为此,周恩来和军队的直接负责人,不得不亲自出面保护这些科技英才。经周恩来同意,1966年12月28日进行了小当量氢弹理论试验,这枚爆炸威力为TNT当量12.2万吨级的小型氢弹试验,获得了圆满成功。通过这次试验,中国的科学技术人员,掌握了氢弹原理和制造氢弹的关键技术。成为继美国、前苏联和英国之后,第四个掌握氢弹技术的国家。

1967年初,中国领导人从有关部门得到消息,法国人可能在当年7月份试验氢弹。领导人和科学家们的一致反应是,一定要在法国人之前炸响氢弹。经研究,初步确定在1967年6月进行150至300万吨TNT当量的氢弹试验。这次试验,决定用空投方式试验。方案和时间确定之后,各个环节上的人员同时开展工作。

核研究人员进行氢弹的组装工作。飞机制造部门立即用中国自己制造的轰-6飞机改装,使之能够装载并投掷氢弹。3个月后,改装工作完成,飞机开始进行空投训练。试验场区也按照试验要求积极准备各项必须的设备。到6月5日,核武器研制基地的最后加工工作全部完成,并作了初步检验,证明一切符合规定的条件。试验工作可以在6月份进行。

1967年6月17日8时,装载氢弹的轰-6甲飞机准时升空。10分钟后,这架飞机飞抵试验场区中心位置,指挥部下达了投掷的命令,可是,飞行员太紧张,竟然漏掉了关键动作,所以,第一次竟然没有把弹投出去。根据命令,飞行员在空中转弯后又飞临场区上空。指挥中心再一次发出了投掷的命令。这一次驾驶员没有遗漏任何操作环节。氢弹顺利出舱,飞行员按照命令迅速飞离爆炸场区上空。氢弹在距地3000米处爆炸。爆炸威力为300万吨TNT当量。中国的氢弹试验获得了圆满成功。

我国从原子弹试验到氢弹试验成功,仅仅过了3年时间。氢弹的试验成功,标志着中国完成了核武器试验的两个阶段。这一成功,打破了美国和前苏联两个超级大国垄断核武器的局面。

F. 中国的氢弹是什么时候爆炸的

中国的氢弹是1966年12月28爆炸的。

1954年3月1日,美国的第一颗实用型氢弹(也是真正意义上的氢弹)在比基尼岛试验成功。预测当量600万吨,实际当量高达1500万吨。随后,在美国帮助下,英国于1957年5月15日进行了第一次氢弹实验。

1966年12月28日中国成功地进行氢弹原理试验,当量30万吨。1967年6月17日上午8时20分,由飞机空投的330万吨当量的氢弹试验获得成功。

1968年8月,法国也拥有氢弹。美国从爆炸第一颗原子弹到爆炸第一颗氢弹用了7年零3个月,英国用了4年零7个月,苏联不到4年,法国是8年零6个月,中国用了2年零8个月。

中国研制氢弹比美国少用4年半

“原子弹爆炸后,氢弹技术的研制就被提上了议事日程。”李鹰翔回忆说,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后,中国拿到了核大国俱乐部的“入场券”。

但氢弹的研制,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制造技术上都比原子弹更为复杂。“跟原子弹相比,氢弹绝不仅仅是量上的突破,而是质的变化,是原理的突破。”

但是中国人还是以全世界最快的速度完成了从原子弹到氢弹的突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后,周总理就提出要求:力争于1968年进行氢弹装置试验。而中国科学家却出人意料地将这一时间提前了。中国是世界上第五个拥有原子弹的国家,而氢弹却抢在了法国前面,成为世界第四。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氢弹

G. 我国第一枚氢弹是谁制造的/

1967年6月17日,在我国西部地区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颗氢弹。这次试验是中国继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后,在核武器发展方面的又一次飞跃,标志着中国核武器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氢弹亦称“热核武器”,它是一种利用氢元素原子核在高温下聚变反应于瞬间放出巨大能量起杀伤破坏作用武器,它主要由装料、引爆装置和外壳组成。
氢弹爆炸时,作为引爆装置的原子弹首先爆炸,产生数千万度高温,促使氘氚等轻核急剧聚变,放出巨大能量,形成更猛烈的爆炸。
在氢弹爆炸成功的同时,中国政府重申:“中国进行必要而有限制的核试验,发展核武器,完全是为了防御,其最终目的就是为了消灭核武器”。“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中国都不会首先使用核武器。”
为了打破核垄断,必须赶在法国之前研制出我国的氢弹。1965年元月,毛泽东在听取国家计委关于远景规划设想的汇报时指出:“原子弹要有,氢弹也要快。”周恩来总理代表党中央和国务院下达任务:把氢弹的理论研究放在首位。
钱三强:先行一步,早日掌握氢弹技术,在钱三强的组织下,以黄祖洽、于敏等为主的一群年轻科学工作者,在原子弹尚未突破时,悄悄地开始了氢弹技术的理论探索。时任核工业部部长的刘杰将军和专家交流中,知道原子弹和氢弹有很大差别,于是和钱三强商量先从理论上做一些研究,他们的意见得到中央军委的赞同。1965年9月,38岁的于敏带领一支小分队赶往上海华东计算机研究所,抓紧计算了一批模型。但这种模型重量大、威力比低、聚变比低,不符合当量要求。于敏总结经验又做了一系列详细的报告,科技人员又计算了一批模型,发现了热核材料自持燃烧的关键,解决了氢弹原理方案这一重要课题。于敏高兴地说:“我们到底牵住了‘牛鼻子’!”
他当即给北京的邓稼先打了一个耐人寻味的电话:“我们几个人去打了一次猎……打上了一只松鼠……” 邓稼先听出是好消息:“你们美美地吃了一顿野味?”.......在钱三强邓稼先率领热核武器专家共同研制下.于 1967年6月17日8时整,徐克江驾驶飞机进入空投区。指挥员立即发出清亮而庄重的报时令:“5、4、3、2、1,起爆!”
半分钟过去,仍无声响。
飞机还在空中盘旋。
氢弹没有投下。
这架飞机上负责投弹的是第一领航员孙福长,现在回想起来,他仍激动地说:“当时,我太紧张,忘了按自动投掷器,氢弹没能在预定的8时整投下。”
远在北京的周恩来,从电话中得知这一情况,随即指示罗布泊指挥所:“请告诉飞行员,要沉着冷静,不要紧张。”
机长徐克江要求再次投弹。
机舱随即打开,氢弹脱钩,携着降落伞向空中急速落下……
核弹降到距地面2930米的高度时,只听一声巨响,闪出一道炽热的白光,碧蓝的天空随即翻腾起熊熊烈火,传来滚滚的雷鸣声……红色烟尘向空中急剧翻卷,愈来愈大,火球也愈来愈红,火球上方渐渐形成了草帽状云雾,与地面卷起的尘柱形成了巨大的蘑菇云。
此刻,前方地平线上出现了两颗火红的太阳,一颗在上,一颗在下,上面那颗强烈的光芒,使另一颗黯然失色。这蔚为壮观的景象,撼人心魄。
这是一颗人造“太阳”,它的光亮比1000个真正的太阳还亮。
强烈的光辐射,将距爆心投影点400米处的钢板铸件烧化,水泥构件的表面被烙成下玻璃体;布放在8公里以内的狗、10公里以内的兔子,当场死亡一半;700米处的轻型坦克被完全破坏,车内动物全部炭化;冲击波把距爆心投影点近3公里、重约54吨的火车吹出18米,3.4公里处的半地下仓库被揭去半截,14公里处的砖房被吹散…… .
从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到氢弹爆炸,美国用了7年零3个月,苏联用了4年零7个月;我国只用了两年多时间,以极快的速度完成了从原子弹到氢弹这两个发展阶段之间的跨越。

H. 大国之盾:1967年一声巨响,天空出现了“两个太阳”

1967年6月5日,一趟一级专列从青海出发开往新疆,一路上警戒森严,沿线铁路部门都接到指示,要求以高级领导人标准接待这辆列车。人们都好奇这车上乘坐的是谁。没有人想到车上的这位乘客就是我国研究的第一颗氢弹。

这颗氢弹是从1960年开始研制的,那时我国原子弹还尚未引爆,氢弹研究更是举步维艰。但是美苏两个核大国之间竞赛愈演愈烈,1961年苏联在新地岛试爆了一颗名为 “赫鲁晓夫”的超级氢弹 ,它在4500多米的高空引爆,巨大的能量迅速冲向地面,激起了强烈的核风暴与核尘埃,试验场内所有建筑荡然无存。据计算仅仅这样一颗氢弹的威力就相当于 3846 颗广岛原子弹同时爆炸的威力。

“赫鲁晓夫”氢弹的爆炸震惊了全世界,也震撼每一个我国核工作者的内心。他们没有豪言壮语,只用更加拼命的埋头工作来为祖国铸剑。6年后,汇集了他们全部心血的中国第一颗氢弹悄然诞生。这颗氢弹来到了它的目的地—— 罗布泊 核武器试验基地,将在这里完成它的亮相。

氢弹的特点是威力大、沾染重,因此必须在离地面足够高的空中才能最大程度避免对地面的污染。所以这次氢弹的引爆将采取与之前第一颗原子弹截然不同的方式,它将以空爆的方式引爆。不过这种引爆方式对于当时的中国是极具挑战性的,因为氢弹爆炸产生的巨大威力,投弹的飞机是承受不了的。要保障飞机足够的撤离时间,就必须延缓氢弹的下落速度,这个问题不解决,空爆就无法向前推进。

就在我国氢弹试爆环节遇到瓶颈时,此时的国际环境也发生了变化。在1963年,美国、苏联、英国三个已经掌握了在大气层核试验技术的国家为了长期保持自己的核优势,在莫斯科签订了 “部分禁止核试验条约”, 禁止在大气层、外层空间以及水下进行核试验。此后数年间美苏不断让其它国家在条约上签字,借此向中国施加压力。不过由于法国这个在西方有举足轻重的国家为研制氢弹而暂时拒绝在和约上签字,客观上为我国赢得了一些时间。于是氢弹研究变得更加紧迫,我们要赶在法国人前面掌握自己的氢弹技术。

为了加快试验筹备的进度,解决投弹飞机安全问题,国家召集了各地各单位的科研人员组成飞机安全计算小组。一份份建议方案被递交上来,经过日以继夜的比较、论证后最终将减速方案锁定为降落伞。

周总理将其科学地概括为 “机、伞、弹,三位一体,缺一不可。” 降落伞的方案虽然确定了,但新的问题又接踵而至。氢弹肯定不能像伞兵一样自己打开降落伞,为此需要在氢弹上安装一个自动化装置。可这种技术在当时中国还并不成熟,为此氢弹研究人员辗转于全国各地的制伞单位,希望获得相关经验或启发。在算式和图形的海洋里,降落伞装置逐渐变成现实,1967年2月降落伞自动化装置通过了国家技术鉴定。

为了应对投弹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复杂情况,执行投弹任务的飞行员进入了全封闭式高强度训练。训练内容堪称严酷,他们不仅要耐受各种恶劣环境,而且要有强大良好的心理素质,乃至随时做好牺牲准备。在万米高空,日复一日陪伴他们的是鼻塞、头昏、黑视和耳鸣。而训练的目标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还能精准投弹。

1966年飞机制造厂对承担投弹任务的轰6飞机进行了改装,由于氢弹爆炸会产生几千万度的高温,所以飞机外层必须涂上一层特制的耐热油漆。同时,氢弹挂在飞机舱内还要保持一定文档,因此安装了保温设施。

科研人员及参加人员可以说是慎之又慎,细之又细。这并不是担忧过度, 1966年1月17日 ,在西班牙南部海岸上空,一架携带4枚氢弹的美国轰炸机与一架空中加油机在加油对接时相撞,轰炸机瞬间起火。所幸飞行员启动应急装置,让4枚氢弹与飞机分离才避免了一场大灾难。不过其中2颗氢弹还是发生了非常规爆炸,使得核辐射遍及附近村庄。

这一次的美国氢弹事故给我国核武器研究也敲响了警钟。我国核武器工作人员觉得对于氢弹的每一个细节,再细心都不为过。可是在模仿投弹训练时,还是出现了人所有人都紧张的问题。原来随着氢弹投下,降落伞打开后“啪”的一声,降落伞破了,模拟氢弹直接落地。现场气氛瞬间凝固了,这一天距正式投弹只有7天时间。

事故的消息很快传到了北京,一向温和的周总理神情严肃起来,总理专门召开会议,强调降落伞的结构、材料等问题,并指示聂荣臻元帅亲自去看一看。

为了确保试验万无一失,降落伞研制人员对伞进行多次加固与改进,终于使产品达到了最理想的标准。

1967年6月17日,试验场上晴空万里,上午7点聂荣臻元帅进入掩蔽所,他指着里面的红色电话说:“从现在开始到爆炸后总理将一直守候在电话另一端。”7时40分执行空投任务的徐克江机组从红山机场准时起飞,飞机的轰鸣声由远及近,所有人都屏住呼吸等待着。

飞机进入试验场上空,进行了第一圈飞行,紧接着进行第二圈飞行,广播喇叭里传出“注意了,第二圈将进行投弹!”可是过了投弹时间,人们都没有听到投弹的声音。一时间大家面面相觑,不知道发生了什么意外。

投弹机组是领航员孙福长和空军飞行员徐克江,他们都曾到苏联经过飞行培训,是我国最优秀的飞行员,为了氢弹试验,他们已经在靶场上空模拟飞行了35架次。眼看时间已经过了8点整,地面指挥所立刻联系飞行员说:“我们的责任是对人民负责,同意再飞一圈。”

在第三圈,飞机投下了氢弹,氢弹按预订轨迹下降在2900米高空爆炸成功。这一刻是1967年6月17日上午8时20分,天空出现了两个太阳。

后来领航员孙福长坦言第二圈出现意外是因为自己当时太紧张了,紧张到投弹前一晚竟然一分钟都没睡,由此错过了投弹时机。不过当时紧张的又何止他们,作为英雄飞行员的他们最终成功了。

【读 历史 ,树正观】

I. 两弹一星 精神对当时中国的发展有什么意义

什么是“两弹一星”?很多人都以为是原子弹、氢弹和人造卫星,其实它是指核弹(原子弹、氢弹)、导弹和人造卫星.
中国为什么要搞“两弹一星”?这还要从新中国成立之初讲起,刚刚诞生的新中国就笼罩在核威胁的阴影下.共和国第一代领导人深深地意识到,中国不能没有自己的核武器.当时的中国科学极为落后,工业体系尚未建立,没有一位中国科学家见过原子弹,只有钱学森等少数几位科学家上个世纪40年代曾在美国搞过导弹研究工作.
中国原子弹爆炸震惊世界
1959年7月,周恩来总理向第二机械工业部(核工业部)传达了中央的决策:“自己动手,从头摸起,准备用8年时间搞出原子弹.”邓稼先被任命为理论部主任,负责领导核武器的理论探索和设计工作.人们难以想象,科学家们是在饥饿的状态下完成这些浩繁工作的,他们工作到半夜却只能冲杯酱油喝,或到楼下摘些槐花、榆钱补充饭食.
终于,经过多次论证后,1964年10月16日,中国在罗布泊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的消息,像一股强烈的冲击波迅速传遍了全世界.反应最强烈的是美国政府.在中国宣布首次核子试验成功后不到3小时,美国总统约翰逊就急忙忙在全国电视广播中发表声明,强调“不应过高估计这次爆炸的军事意义”.尽管美国政界尽量缩小中国原子弹爆炸造成的影响,但是参加过美国“曼哈顿”工程的核物理学家给予了公允的评价,认为中国的核武器技术比官方最先估计的要先进得多.法国宣传部长佩雷菲特也指出:“这是一件重要的事情,将使世界力量对比发生某种程度的变化.”
西方大国的核竞赛从此也愈演愈烈,法国加快了研制氢弹的进程.毛泽东主席指出,为了打破核垄断,必须赶在法国之前研制出我国的氢弹.1965年元月,周总理代表党中央和国务院下达任务:把氢弹的理论研究放在首位.于是,邓稼先、于敏等一批科学家又开始了氢弹的艰苦研究.1967年6月17日,我国的氢弹试验爆炸成功.从制成原子弹到制成氢弹并试验成功,美国用了7年零4个月,苏联4年,英国4年零7个月,法国8年零6个月,中国只用了2年零8个月.
导弹核武器试验在中国本土进行
中国的航天事业起步于导弹的研制.中国导弹专家梁思礼院士回忆说,那时搞导弹相当于在一张白纸上作画,除了院长钱学森,其他人从来没有见过导弹是什么东西.随后,中苏关系紧张,苏联在1960年单方面撕毁了合同,撤走了专家,这对刚刚起步的中国导弹事业是一个沉重的打击.但是靠着一股坚定的信念,中国科学家们在当年成功试射了中国仿制的第一枚导弹.在随后的1964年6月,中国又成功地发射了第一枚自行研制的导弹.原子弹爆炸成功之后,美英苏等国嘲笑中国是“有弹无枪”,空有核武器而没有运载工具,为此中国科学家们又加紧进行两弹(原子弹、导弹)结合工作,由于当时的条件限制,导弹核武器试验只能在中国本土进行.1966年10月27日,我国第一颗装有核弹头的地地导弹飞行爆炸成功.
西方媒体惊呼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的发射成功
伴随着中国导弹的迅速发展,中国又把目标瞄准了人造卫星.早在1958年5月,毛泽东主席就提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然而国内对人造卫星几乎一无所知.很难想象,以原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院长闵桂荣为首的中国卫星研制者竟是从参观天文馆入手,开始了他们建筑天梯的科研工作.1970年4月24日,“东方红一号”人造卫星发射成功.令外国同行吃惊的是,中国的第一颗卫星水平竟是如此之高,重达173公斤,超过先前美、苏、日、法4个卫星的总和.西方媒体惊呼:“中国当之无愧地加入了空间俱乐部,中国已经拥有了原子弹和氢弹,必须把这次卫星的成功看作是宣布能把洲际导弹发射到地球上任何地方的公告.”可以说,正是“两弹一星”打破了核大国对中国的核讹诈,保护了中国的国家安全.

J. 中国制造原子弹是排在法国前面

中国技术第三,数量第四。比法国少50枚。

阅读全文

与为什么氢弹要赶在法国之前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金华义乌国际商贸城雨伞在哪个区 浏览:763
俄罗斯如何打通飞地立陶宛 浏览:1139
韩国如何应对流感 浏览:922
在德国爱他美白金版卖多少钱 浏览:962
澳大利亚养羊业为什么发达 浏览:1398
如何进入法国高等学府 浏览:1478
巴西龟喂火腿吃什么 浏览:1407
巴西土地面积多少万平方千米 浏览:1268
巴西龟中耳炎初期要用什么药 浏览:1231
国际为什么锌片如此短缺 浏览:1635
巴西是用什么规格的电源 浏览:1457
在中国卖的法国名牌有什么 浏览:1362
在菲律宾投资可用什么样的居留条件 浏览:1271
德国被分裂为哪些国家 浏览:879
澳大利亚跟团签证要什么材料 浏览:1211
德国大鹅节多少钱 浏览:878
去菲律宾过关时会盘问什么 浏览:1202
澳大利亚女王为什么是元首 浏览:1028
有什么免费的韩国小说软件 浏览:760
申请德国学校如何找中介 浏览: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