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中学函数的学习流程
摘要:函数作为中学数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历来是中学生感到难学的内容。函数学习困难的因素主要有三个方面:函数本身的复杂性;中学生思维发展水平;初、高中函数衔接问题。《课程标准》对函数的教学建议中,提出直接由对应通过具体实例引入(不必先讲映射),这种淡化形式的处理方法,提供了整体改革函数课程设计的契机。建议函数课程设计:1.将函数思想贯穿于课程体系之中;2.注意函数课程设计的一致性与侧重性;3.加强函数与相关学科以及实际生活的联系;4.重视计算机(器)等现代教育技术的作用。
自20世纪初,数学教育改革运动提出“以函数为纲”的口号以来,函数一直都被确立为数学教学的核心。这不仅因为它是整个数学体系的重要基础,而且因为函数思想方法已成为现代数学的主要思想方法之一,对数学课程的设计可以起到统领的作用。然而,函数历来也是中学生感到最难学的内容,若干研究和教学实践表明函数的学习困难甚至伴随了许多中学生的整个数学学习过程。本文就中学生函数的学习困难作出分析,并提出函数的课程设计建议。
一、函数的学习困难分析
在我国面向21世纪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数学课程的设计凸显了“函数”这一主线,并采用了螺旋的编排方式,但函数仍然是中学生感到最难学的内容,造成函数学习困难有以下三方面的因素。
(一)函数本身的复杂性
函数在中学数学中最具复杂性,这是造成学生学习困难的主要因素。函数包含两个本质属性(定义域与对应法则)和较多的非本质属性(如值域、自变量、因变量、集合等);初中函数“变量说”定义中的文字“y是x的函数,记作y=f(x)”属于蕴涵式的表述且符号抽象;函数涉及“变量”,而“变量”的本质是辩证法在数学中的运用;函数还具有多种表示法,如解析法、列表法、图象法、箭头法;函数与其他内容有错综复杂的联系;等等。函数的这些复杂性决定了函数学习困难的必然性,其学习困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函数变量理解的困难
变量是数学中一切抽象事物的建筑材料,但是让学生理解变量的内涵并不容易。笔者曾对学习过函数的300个初三学生作过一个调查:请指出圆的周长与半径的函数关系式l=2π·r中的变量。调查结果是:有83个学生认为l、π、r都是变量(追问为什么,答:凡是字母都可以变);有97个学生认为只有r 是变量,(追问为什么,答:l是r的函数,π是圆周率,所以只有r 是变量);有59个学生认为只有π是变量(追问为什么,答:l是自变量、r是因变量,只剩下π一个字母可以变了);有57个学生认为l、r是变量;有4个学生没有回答。大部分学生不能正确地理解变量,一方面有教学的原因: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常常对学生理解变量的困难估计不足,另一方面纵观中学数学内容,在函数学习之前,基本上是常量数学时期的内容,学生对变量的理解困难也是很正常的。
2.函数符号抽象的困难
接受函数符号的抽象表示也是一个难点。在某中学,教师讲完函数的定义后,给出了通常的表示法y=f(x),下课后竟有多个学生问教师:f和x是不是乘的关系?学生虽然学习了函数的定义,有的甚至能背诵,但没有理解函数的真实意义。有教师认为教学时不要直接说“通常我们把y是x的函数表示为:y=f(x)”,而可以说“f代表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对于定义域内任意的x(这时在黑板上写下‘x’),通过对应关系f(在黑板上写出‘f()’,刚才的x被括号括在内),对应出唯一的一个y(在黑板上刚才的式子前写下‘y=’)”,这样就写出了表达式y=f(x)。这一改进可以避免学生产生错觉。
笔者曾经作过调查,超过90%的中学生弄不清究竟函数是指f,是f(x),还是y=f(x)。许多学生高中毕业了也没有真正弄明白y=f(x)到底是什么—原因是符号f具有“隐蔽性”,其具体内容不能从符号上得到体现—中学生的思维水平还缺乏足够的为f建立起具体内容的经验。
3.函数图象运用的困难
数与形是数学的两方面,有了直角坐标系以后数与形统一了,因此用图象方法研究函数的各种性质似乎很自然。但对学生来说并非如此。虽然大多数学生能够作简单的图象,但是他们常常把函数图象看成为函数之外的东西,没有把它当成函数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如,学生很不习惯把函数变换f(x)±k,f(±kx),
|f(x)|,f(|x|),f2(x),等与图形变换(如轴对称、中心对称)联系起来。要使中学生把函数的图象作为函数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并不容易,实际上,在函数学习之前,学生对数与形的学习基本上是分开进行的,学习中只需要对数或形进行单一的思维即可。函数要求思维在符号语言与图形语言之间进行灵活转换,而中学生形象化意识(数形结合思想)的形成需要较长的过程。
(二)中学生思维发展水平
函数的学习困难与中学生思维发展水平有关,〔1〕中学生数学思维发展水平的制约是其内在因素。
要求学生根据函数可能出现的一种情形,在思维中构建一个过程来反映“对定义域中每一个特定值都得到一个函数值”这一动态变化过程,同时,还要把函数的三个成分:对应法则、定义域和值域凝聚成一个对象来把握,像这种整体地、动态地、具体地认识对象,同时还要把动态过程转化为静态对象,能够进行静止与运动、离散与连续的相互转化,只有达到辩证思维水平,才能做到。而心理学研究表明:〔2〕初中生的思维发展水平是从具体形象思维逐步过渡到形式逻辑思维水平,高中生在继续完善形式逻辑思维发展的前提下,辩证思维发展开始逐渐占主流。但辩证思维是人类思维发展的最高形式,中学生的辩证思维基本上处于形成与发展的早期阶段。这样一方面是中学生的辩证思维发展很不成熟,思维水平基本上停留在形式逻辑思维的范畴,只能局部地、静止地、割裂地认识事物;另一方面函数的特征是发展的、变化的、与众多数学知识相互联系的,属于辩证概念。这个矛盾构成了函数学习中一切认知障碍的根源。
(三)初、高中函数衔接问题
我国历来初中与高中对函数分别采用“变量说”与“对应说”的课程设计是造成函数学习困难的外在因素。这样设计有合理的一面,但是另一方面容易造成学生认知衔接上的困难。
首先,要向学生说明为什么要重新刻画函数,以及解决“变量说”与“对应说”的相容性。当然单纯解决这个问题并不难,但由于“变量说”具有的先天缺陷〔3〕会随着初中函数的教学植入学生的思维,造成先入为主的误导,同时与函数概念本身的复杂性搅合在一起,必然会增加衔接的困难。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变量说”中把y表述为x的函数,常常使学生形成一个带普遍性的错误:y就是函数,因而在高中阶段很难接受对应关系f是函数的表述。学生的思维在“变量说”向“对应说”的转化过程中,摒弃“y依x变(x是自变量,y是因变量)”的说法,舍去“变化”这一非本质的东西,突出“对应”的思想,需要产生较大的飞跃。这必然增加高一函数学习的不适应性。
其次,“变量说”是建立在变量的基础上的。所谓“量”是指有量可度的对象,如长度、距离、时间等等,即研究的范围限制在实数集。这样既影响将函数向更高一级抽象的迁移,也妨碍学生将函数思想运用于各种不同的研究对象。
再次,虽然“变量说”在某些场合有实用的价值,但实际上在初中学生的生活中,“变量说”不一定比“对应说”来得自然、实用。因为即使学生凭借生活经验容易理解生活中许多与“对应”有关的问题,对“变量”的理解也不那么容易。进入高中,函数教学的重心是追求形式化,较少关注实际问题。这也许是大部分中学生在学习了函数后不能将其运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缘由。
二、函数的课程设计建议
目前,认知心理学关于数学学习的理论探讨还处于初级阶段,能够用来较好地解释函数学习的理论还没有较成熟的实践支持。因此对函数学习困难的研究一方面需要在教学实践中深入探索其学习过程的心理机制,构建其教与学的策略,另一方面笔者认为改革函数的课程设计不仅可以排除函数学习困难的外在因素,也可以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和探索、创新的能力。
(一)将函数思想贯穿于课程体系之中
所谓函数思想是指运用事物之间的一种特殊对应关系来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它贯穿于数学理论和实际问题的许多场合,是有效地表达、处理、交流和传递信息、探讨事物发展规律、预测事物发展方向的工具。
函数关系广泛存在于学生的数学课程之中。如:自然数、有理数、实数等与数轴上的点各自的对应关系;代数式的运算、各种运算法则以及恒等变形、方程、不等式等都可以归结于函数关系;几何中的对称、相似、平移、旋转变换等都是从一个图形集到另一个图形集的对应关系;各种几何图形的大小与周长、面积、体积的关系都可以归结于函数关系。诸如数学应用题的“行程问题”“流程问题”“比例问题”“价值问题”“追击问题”等等都可以用函数思想解决。
总之,将函数思想作为高中课程体系的灵魂可以达到高层次的和谐与统一。这样也更有利于教师高屋建瓴地提挈整个教材进行再创造,有助于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二)注意函数课程设计的一致性与侧重性
我国中学数学新课程对函数课程设计仍然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在义务教育的第三学段(初中),在相应的《课程标准》〔4〕中,仅提出了几条学习函数的具体目标,似乎是给教材编写留下了更大的空间,然而几乎所有初中教材都采用了“变量说”。第二阶段安排在高中一年级,在相应的《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对应说”的要求“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来刻画函数,体会对应关系在刻画函数概念中的作用”,并在教学说明与建议中指出:“教学要从实际背景和定义两个方面帮助学生理解函数的本质。函数概念的引入一般有两种方法,一种方法是先学习映射,再学习函数;另一种方法是通过具体实例,体会数集之间的一种特殊的对应关系,即函数。”并建议“采用后一种方式”。在《课程标准》的引领下,已有高中新课程实验教材采用了后一种方式。笔者认为《课程标准》对函数的教学建议中,提倡不必先讲映射,直接由对应通过具体实例引入,这种淡化形式的处理提供了整体改革函数课程设计的契机。
在数学课程改革的国际比较与交流中,我们发现初中与高中分别采用“变量说”与“对应说”的课程设计已不多见,发达国家一般采用淡化形式的处理方式,通过具体实例较早渗透对应思想。〔5〕比如,法国的数学课程,小学四、五年级就要求学生认识与使用在小数集上的数值对应的函数关系以及它们的逆对应;六年级要求用函数对应关系的图表来描述情景;七~九年级用图表、解析式等多种方式表示函数以及处理问题,但不给出函数的严格定义。进入高中阶段,实行分科教学,涉及自然科学的数学课程中才注重函数形式化的教学,并作为函数教学的深入与延伸,微积分列入高中阶段的数学课程。日本的数学课程也是从小学四年级就接触函数对应关系的初步概念,函数课程的整体设计与法国类似。美国的数学课程,五~八年级课程标准的中心议题是研究模式与函数,重点是函数的探索,要求学生认识、描绘以及概括模式,并建立数学模型来论断,解释真实世界中的现象。在九年级以上的各类代数课本中,都首先定义“关系”,再将函数定义为一种特殊的关系〔5〕。
从发达国家关于函数的课程设计启示我们在进行函数课程整体设计时,应淡化形式,采取“早”与“实”的策略,并注意函数本质的一致性与学习阶段的侧重性。
(三)加强函数与相关学科以及实际生活的联系
函数关系不仅广泛存在于学生的数学课程之中,还与其他学科以及学生的实际生活有密切的关系。如:物理学中的自由落体运动、加热过程中的温度,生物学中的细胞繁殖速度等等与时间的关系,经济学的生产成本的核算、生产工效的提高,等等大多数问题都可以归结为函数关系。函数关系还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息息相关,如,身高、体重等与年龄的对应关系,电话费、水电费、出租车费与用时的关系,银行利息与存款时间的关系,等等都是函数关系。
我们生活空间中的各种事物都处在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动态平衡中,这是客观存在的普遍规律。在函数的课程设计中,应尽量挖掘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和使用学生熟悉的、有现实背景的题材,突出函数思想工具性的功能,充分发挥函数思想对解决实际问题的作用,鼓励和组织学生进行调查和研究,学会运用所学的函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增强学生学习函数的兴趣和信心。
(四)重视计算机(器)等现代教育技术的作用
在函数课程设计中,重视计算机(器)等现代教育技术的作用,不仅可以大大增强直观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效率,而且有利于改善长期以来函数教学题材和方法的沉闷与封闭状态。这些作用是巨大的,也是多方面的,例如,通过在计算机、图形计算器上生成各种初等函数的图象,对比作出解释,以加深对函数及其性质的理解;利用计算技术让学生考察各种类型函数的性态,包括正、逆变换以及当函数解析式中参数发生变化时,函数图象的变化规律,通过静与动的不同方式,宏观与微观的不同视角,尤其是在数学事实与其他学科、现实背景的紧密联系中,更深入全面地理解函数的内涵实质;还可以借助计算机(器)进行实验、猜测、探索的数学发现活动,实现“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实现函数学习的“再创造”活动,让学生亲身经历运用函数知识建立模型以及探索规律的过程,培养其科学探究和创新能力。
‘贰’ 法国中小学教育的学制是怎么样的,从小学到高中
小学 6年
初中 3年
高中 3年
大学 3年
研究生 2年 一般
‘叁’ 初中数学韦达定理是什么
韦达定理说明了一元二次方程中根和系数之间的关系。
法国数学家弗朗索瓦·韦达在着作《论方程的识别与订正》中建立了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提出了这条定理。
由于韦达最早发现代数方程的根与系数之间有这种关系,人们把这个关系称为韦达定理。
定理意义:
根的判别式是判定方程是否有实根的充要条件,韦达定理说明了根与系数的关系。无论方程有无实数根,实系数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之间适合韦达定理。判别式与韦达定理的结合,则更有效地说明与判定一元二次方程根的状况和特征。
韦达定理最重要的贡献是对代数学的推进,它最早系统地引入代数符号,推进了方程论的发展,用字母代替未知数,指出了根与系数之间的关系。韦达定理为数学中的一元方程的研究奠定了基础,对一元方程的应用创造和开拓了广泛的发展空间。
‘肆’ 法国的初中生学的数学课程内容
法国初中数学教学大纲
http://lilg808.blog.163.com/blog/static/592844392010356032914/
‘伍’ 数学知识介绍
九九歌
九九歌就是我们现在使用的乘法口诀。
远在公元前的春秋战国时代,九九歌就已经被人们广泛使用。在当时的许多着作中,都有关于九九歌的记载。最初的九九歌是从"九九八十一"起到"二二如四"止,共36句。因为是从"九九八十一"开始,所以取名九九歌。大约在公元五至十世纪间,九九歌才扩充到"一一如一"。大约在公元十三、十四世纪,九九歌的顺序才变成和现在所用的一样,从"一一如一"起到"九九八十一"止。
现在我国使用的乘法口诀有两种,一种是45句的,通常称为"小九九";还有一种是81句的,通常称为"大九九"。
阿拉伯数字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用到0、1、2、3、4、5、6、7、8、9这些数字。那么你知道这些数字是谁发明的吗?
这些数字符号原来是古代印度人发明的,后来传到阿拉伯,又从阿拉伯传到欧洲,欧洲人误以为是阿拉伯人发明的,就把它们叫做"阿拉伯数字",因为流传了许多年,人们叫得顺口,所以至今人们仍然将错就错,把这些古代印度人发明的数字符号叫做阿拉伯数字。
现在,阿拉伯数字已成了全世界通用的数字符
古今中外数学名人介绍(国内部分)
刘 徽
刘徽(生于公元250年左右),是中国数学史上一个非常伟大的数学家,在世界数学史上,也占有杰出的地位.他的杰作《九章算术注》和《海岛算经》,是我国最宝贵的数学遗产.
《九章算术》约成书于东汉之初,共有246个问题的解法.在许多方面:如解联立方程,分数四则运算,正负数运算,几何图形的体积面积计算等,都属于世界先进之列,但因解法比较原始,缺乏必要的证明,而刘徽则对此均作了补充证明.在这些证明中,显示了他在多方面的创造性的贡献.他是世界上最早提出十进小数概念的人,并用十进小数来表示无理数的立方根.在代数方面,他正确地提出了正负数的概念及其加减运算的法则;改进了线性方程组的解法.在几何方面,提出了"割圆术",即将圆周用内接或外切正多边形穷竭的一种求圆面积和圆周长的方法.他利用割圆术科学地求出了圆周率π=3.14的结果.刘徽在割圆术中提出的"割之弥细,所失弥少,割之又割以至于不可割,则与圆合体而无所失矣",这可视为中国古代极限观念的佳作.
《海岛算经》一书中, 刘徽精心选编了九个测量问题,这些题目的创造性、复杂性和富有代表性,都在当时为西方所瞩目.
刘徽思想敏捷,方法灵活,既提倡推理又主张直观.他是我国最早明确主张用逻辑推理的方式来论证数学命题的人.
刘徽的一生是为数学刻苦探求的一生.他虽然地位低下,但人格高尚.他不是沽名钓誉的庸人,而是学而不厌的伟人,他给我们中华民族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贾 宪
贾宪,中国古代北宋时期杰出的数学家。曾撰写的《黄帝九章算法细草》(九卷)和《算法斆古集》(二卷)(斆xiào,意:数导)均已失传。
他的主要贡献是创造了"贾宪三角"和增乘开方法,增乘开方法即求高次幂的正根法。目前中学数学中的混合除法,其原理和程序均与此相仿,增乘开方法比传统的方法整齐简捷、又更程序化,所以在开高次方时,尤其显出它的优越性,这个方法的提出要比欧洲数学家霍纳的结论早七百多年。
秦九韶
秦九韶(约1202--1261),字道古,四川安岳人。先后在湖北,安徽,江苏,浙江等地做官,1261年左右被贬至梅州,(今广东梅县),不久死于任所。他与李冶,杨辉,朱世杰并称宋元数学四大家。早年在杭州“访习于太史,又尝从隐君子受数学”,1247年写成着名的《数书九章》。《数书九章》全书凡18卷,81题,分为九大类。其最重要的数学成就----“大衍总数术”(一次同余组解法)与“正负开方术"(高次方程数值解法),使这部宋代算经在中世纪世界数学史上占有突出的地位。
李冶
李冶(1192----1279),原名李治,号敬斋,金代真定栾城人,曾任钧州(今河南禹县)知事,1232年钧州被蒙古军所破,遂隐居治学,被元世祖忽必烈聘为翰林学士,仅一年,便辞官回乡。1248年撰成《测圆海镜》,其主要目的是说明用天元术列方程的方法。“天元术”与现代代数中的列方程法相类似,“立天元一为某某”,相当于“设x为某某“,可以说是符号代数的尝试。李冶还有另一步数学着作《益古演段》(1259)也是讲解天元术的。
朱世杰
朱世杰(1300前后),字汉卿,号松庭,寓居燕山(今北京附近),“以数学名家周游湖海二十余年”,“踵门而学者云集”(莫若、祖颐:《四元玉鉴》后序)。朱世杰数学代表作有《算学启蒙》(1299)和《四元玉鉴》(1303)。《算术启蒙》是一部通俗数学名着,曾流传海外,影响了朝鲜、日本数学的发展。《四元玉鉴》则是中国宋元数学高峰的又一个标志,其中最杰出的数学创造有“四元术”(多元高次方程列式与消元解法)、“垛积术”(高阶等差数列求和)与“招差术”(高次内插法).
祖冲之
祖冲之(公元429~500年)祖籍是现今河北省涞源县,他是南北朝时代的一位杰出科学家。他不仅是一位数学家,同时还通晓天文历法、机械制造、音乐等领域,并且是一位天文学家。
祖冲之在数学方面的主要成就是关于圆周率的计算,他算出的圆周率为3.1415926<π<3.1415927,这一结果的重要意义在于指出误差的范围,是当时世界最杰出的成就。祖冲之确定了两个形式的π值,约率355/173(≈3.1415926)密率22/7(≈3.14),这两个数都是π的渐近分数。
祖 暅
祖暅,祖冲之之子,同其父祖冲之一起圆满解决了球面积的计算问题,得到正确的体积公式。现行教材中着名的“祖暅原理”,在公元五世纪可谓祖暅对世界杰出的贡献。
杨辉
杨辉,中国南宋时期杰出的数学家和数学教育家。在13世纪中叶活动于苏杭一带,其着作甚多。
他着名的数学书共五种二十一卷。着有《详解九章算法》十二卷(1261年)、《日用算法》二卷(1262年)、《乘除通变本末》三卷(1274年)、《田亩比类乘除算法》二卷(1275年)、《续古摘奇算法》二卷(1275年)。
杨辉的数学研究与教育工作的重点是在计算技术方面,他对筹算乘除捷算法进行总结和发展,有的还编成了歌决,如九归口决。 他在《续古摘奇算法》中介绍了各种形式的"纵横图"及有关的构造方法,同时"垛积术"是杨辉继沈括"隙积术"后,关于高阶等差级数的研究。杨辉在"纂类"中,将《九章算术》246个题目按解题方法由浅入深的顺序,重新分为乘除、分率、合率、互换、二衰分、叠积、盈不足、方程、勾股等九类。
他非常重视数学教育的普及和发展,在《算法通变本末》中,杨辉为初学者制订的"习算纲目"是中国数学教育史上的重要文献。
赵 爽
赵爽,三国时期东吴的数学家。曾注《周髀算经》,他所作的《周髀算经注》中有一篇《勾股圆方图注》全文五百余字,并附有云幅插图(已失传),这篇注文简练地总结了东汉时期勾股算术的重要成果,最早给出并证明了有关勾股弦三边及其和、差关系的二十多个命题,他的证明主要是依据几何图形面积的换算关系。
赵爽还在《勾股圆方图注》中推导出二次方程 (其中a>0,A>0)的求根公式
在《日高图注》中利用几何图形面积关系,给出了"重差术"的证明。(汉代天文学家测量太阳高、远的方法称为重差术)。
华罗庚
华罗庚,中国现代数学家。1910年11月12日生于江苏省金坛县。1985年6月12日在日本东京逝世。华罗庚1924年初中毕业之后,在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学习不到一年,因家贫辍学,他刻苦自修数学,1930年在《科学》上发表了关于代数方程式解法的文章,受到专家重视,被邀到清华大学工作,开始了数论的研究,1934年成为中华教育文化基金会研究员。1936年作为访问学者去英国剑桥大学工作。1938年回国,受聘为西南联合大学教授。1946年应苏联普林斯顿高等研究所邀请任研究员,并在普林斯顿大学执教。1948年始,他为伊利诺伊大学教授。
1924年金坛中学初中毕业,后刻苦自学。1930年后在清华大学任教。 1936年赴英国剑桥大学访问、学习。1938年回国后任西南联合大学教授。1946年赴美国,任普林斯顿数学研究所研究员、普林斯顿大学和伊利诺斯大学教授,1950年回国。 历任清华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应用数学研究所所长、名誉所长,中国数学学会理事长、名誉理事长,全国数学竞赛委员会主任,美国国家科学院国外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联邦德国巴伐利亚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物理学数学化学部副主 任、副院长、主席团成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数学系主任、副校长,中国科协副主席,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等职。曾任一至六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六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曾被授予法国南锡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和美国伊利诺斯大学荣誉博士学位。主要从事解 析数论、矩阵几何学、典型群、自守函数论、多复变函数论、偏微分方程、高维数值积 分等领域的研究与教授工作并取得突出成就。40年代,解决了高斯完整三角和的估计这 一历史难题,得到了最佳误差阶估计(此结果在数论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对G.H.哈 代与J.E.李特尔伍德关于华林问题及E.赖特关于塔里问题的结果作了重大的改进,至 今仍是最佳纪录。 代数方面,证明了历史长久遗留的一维射影几何的基本定理;给出 了体的正规子体一定包含在它的中心之中这个结果的一个简单而直接的证明,被称为嘉 当-布饶尔-华定理。其专着《堆垒素数论》系统地总结、发展与改进了哈代与李特尔伍 德圆法、维诺格拉多夫三角和估计方法及他本人的方法,发表40余年来其主要结果仍居 世界领先地位,先后被译为俄、匈、日、德、英文出版,成为20世纪经典数论着作之 一。其专着《多个复变典型域上的调和分析》以精密的分析和矩阵技巧,结合群表示论,具体给出了典型域的完整正交系,从而给出了柯西与泊松核的表达式。这项工作在 调和分析、复分析、微分方程等研究中有着广泛深入的影响,曾获中国自然科学奖一等 奖。倡导应用数学与计算机的研制,曾出版《统筹方法平话》、《优选学》等多部着作 并在中国推广应用。与王元教授合作在近代数论方法应用研究方面获重要成果,被称为 “华-王方法”。在发展数学教育和科学普及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发表研究论文200多 篇,并有专着和科普性着作数十种。
陈景润
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1933 年5月22日生于福建福州。1953年毕业于厦门大学 数学系。1957年进入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并在华罗庚教授指导下从事数论方面的研究。历任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研究员、所学术委员会委员兼贵阳民族学院、河南大学、青岛大学、华中工学院、福建师范大学等校教授,国家科委数学学科组成员,《数 学季刊》主编等职。主要从事解析数论方面的研究,并在哥德巴赫猜想研究方面取得国 际领先的成果。这一成果国际上誉为“陈氏定理”,受到广泛引用。这项工作,使之与王 元教授、潘承洞教授共同获得1978年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其后对上述定理又作了改 进,并于1979年初完成论文《算术级数中的最小素数》,将最小素数从原有的80推进到 16 ,受到国际数学界好评。对组合数学与现代经济管理、科学实验、尖端技术、人类 生活密切关系等问题也作了研究。发表研究论文70余篇,并有《数学趣味谈》、《组合 数学》等着作。
‘陆’ 试概述数学发展的各个时期的特点
数学起源于人类早期的生产活动,古巴比伦人从远古时代开始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数学知识,并能应用实际问题。从数学本身看,他们的数学知识也只是观察和经验所得,没有综合结论和证明,但也要充分肯定他们对数学所做出的贡献。
基础数学的知识与运用是个人与团体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基本概念的精炼早在古埃及、美索不达米亚及古印度内的古代数学文本内便可观见。从那时开始,其发展便持续不断地有小幅度的进展。但当时的代数学和几何学长久以来仍处于独立的状态。
代数学可以说是最为人们广泛接受的“数学”。可以说每一个人从小时候开始学数数起,最先接触到的数学就是代数学。而数学作为一个研究“数”的学科,代数学也是数学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几何学则是最早开始被人们研究的数学分支。
直到16世纪的文艺复兴时期,笛卡尔创立了解析几何,将当时完全分开的代数和几何学联系到了一起。从那以后,我们终于可以用计算证明几何学的定理;同时也可以用图形来形象的表示抽象的代数方程。而其后更发展出更加精微的微积分。
现时数学已包括多个分支。创立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法国的布尔巴基学派则认为:数学,至少纯数学,是研究抽象结构的理论、结构,就是以初始概念和公理出发的演绎系统。他们认为,数学有三种基本的母结构:代数结构(群,环,域,格……)、序结构(偏序,全序……)、拓扑结构(邻域,极限,连通性,维数……)。
数学被应用在很多不同的领域上,包括科学、工程、医学和经济学等。数学在这些领域的应用一般被称为应用数学,有时亦会激起新的数学发现,并促成全新数学学科的发展。数学家也研究纯数学,也就是数学本身,而不以任何实际应用为目标。虽然有许多工作以研究纯数学为开端,但之后也许会发现合适的应用。
具体的,有用来探索由数学核心至其他领域上之间的连结的子领域:由逻辑、集合论(数学基础)、至不同科学的经验上的数学(应用数学)、以较近代的对于不确定性的研究(混沌、模糊数学)。
就纵度而言,在数学各自领域上的探索亦越发深入。
(6)法国中学数学学什么扩展阅读:
数学的演进大约可以看成是抽象化的持续发展,或是题材的延展。而东西方文化也采用了不同的角度,欧洲文明发展出来几何学,而中国则发展出算术。第一个被抽象化的概念大概是数字(中国的算筹),其对两个苹果及两个橘子之间有某样相同事物的认知是人类思想的一大突破。
除了认知到如何去数实际物件的数量,史前的人类亦了解如何去数抽象概念的数量,如时间—日、季节和年,算术(加减乘除)也自然而然地产生了。
更进一步则需要写作或其他可记录数字的系统,如符木或于印加人使用的奇普。历史上曾有过许多各异的记数系统。
古时,数学内的主要原理是为了研究天文,土地粮食作物的合理分配,税务和贸易等相关的计算。数学也就是为了了解数字间的关系,为了测量土地,以及为了预测天文事件而形成的。这些需要可以简单地被概括为数学对数量、结构、空间及时间方面的研究。
西欧从古希腊到16世纪经过文艺复兴时代,初等代数、以及三角学等初等数学已大体完备,但尚未出现极限的概念。
17世纪在欧洲变量概念的产生,使人们开始研究变化中的量与量的互相关系和图形间的互相变换。在经典力学的建立过程中,结合了几何精密思想的微积分的方法被发明。随着自然科学和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为研究数学基础而产生的集合论和数理逻辑等领域也开始慢慢发展。
参考资料来源:
网络-数学
‘柒’ 法国中学有哪些特点
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比英国晚了一个世纪,17世纪的法国仍然是一个以农业经济为主的封建君主专制国家。发展中的资产阶级和封建制度的矛盾日益尖锐,这种阶级矛盾和斗争是以宗教斗争的形式表现出来的。
17世纪时,法国资产阶级主要信奉加尔文新教(又称胡格诺教派)和新教教派——詹森派。封建专制政府和它的精神支柱天主教会(旧教)实行严酷的思想统治,并对新教进行残酷的迫害。在教育上占统治地位的是耶稣会派和后起的圣乐会派。大革命前,法国的教育主要掌握在旧教手中,是天主教对抗资产阶级新教“异端”、维护封建统治的工具。
1.初等教育
宗教改革以后,法国各教派仍然继续斗争,都想把学校当作传播本教派教义和争取群众的工具,纷纷兴办初等学校,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法国初等教育的发展。
在新教办的初等教育中,着名的有詹森派的学校。詹森派教徒中有不少学者和作家,受笛卡尔思想影响很大。他们也从“原罪说”出发,但认为因为人带有原罪,儿童的精神是病态的,所以对他们的教育更要采取同情、温和的态度,不能使用压制和惩罚的方法,主张通过教师的榜样和亲切的谈话来进行教育。在学习内容上,主张以学习本民族语言和近代语为主,同时还要学习数学、地理和历史。教学时使用法语。在教学方法上反对死记硬背,注重发展智力,采用实物教学,重视练习。这些都反映出提倡科学、反对盲目信仰的新思想。但詹森派办的学校只存在20多年,到17世纪60年代被耶稣会派封闭了。
天主教为了与新教在教育方面相抗争,1682年成立了“基督教学校兄弟会”。为争取教民,对新教徒子弟进行天主教思想教育,兄弟会开办了很多免费的初等学校。为迎合时代的要求,吸引儿童,也采取了一些新方法,如先学法语,然后再学拉丁语;实行班级教学等。但学校中惩罚仍很严厉。为满足教师的需求,1684年开办了教师讲习所,讲习所还附设了“练习学校”,这是欧洲最早的师范学校。
2.中等教育
这个时期法国中等学校主要有耶稣会中学和大学附属的文科中学。这类学校经院主义气息浓厚,落后于时代需要。17世纪初发生了改革中等教育的活动。1611年创建“耶稣基督圣乐会”,会员多受笛卡尔思想影响,到1626年已开办中学50余所。这些中学的特点有:(1)中学前四年学法语不学拉丁文;(2)高年级学拉丁文不学希腊文;(3)采用新方法教拉丁文(如重视阅读原着,不死背文法);(4)注重历史教学,并使历史与地理联系起来;(5)重视数学,认为数学可以“训练智力,使人善于思考”;(6)开设物理、化学学科;(7)教学时注重学生个性,反对体罚,学校生活比较温和、自由。1773年以后圣乐会派代替耶稣会派支配了法国的中等教育。在后来的法国大革命中,许多圣乐会的教师投入了资产阶级政党的队伍。
3.高等教育
17世纪至18世纪法国的高等教育受天主教会的控制,大学排斥新教徒十分激烈,不给信仰新教的学生颁发学位,禁止使用笛卡尔的着作。启蒙运动兴起后,压制新思想。巴黎大学神学院曾将卢梭的《爱弥尔》宣布为禁书,并当众焚毁。但随着时代的进步,大学教学内容也有一定的变化,出现了一些反映进步思想的讲座,如开设数学、自然科学、民法、自然法的讲座。
‘捌’ 数学专业有哪些专业课程
数学专业的专业课程有:
一、数学分析
又称高级微积分,分析学中最古老、最基本的分支。一般指以微积分学和无穷级数一般理论为主要内容,并包括它们的理论基础(实数、函数和极限的基本理论)的一个较为完整的数学学科。它也是大学数学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
数学中的分析分支是专门研究实数与复数及其函数的数学分支。它的发展由微积分开始,并扩展到函数的连续性、可微分及可积分等各种特性。这些特性,有助我们应用在对物理世界的研究,研究及发现自然界的规律。
二、高等代数
初等代数从最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开始,初等代数一方面进而讨论二元及三元的一次方程组,另一方面研究二次以上及可以转化为二次的方程组。沿着这两个方向继续发展,代数在讨论任意多个未知数的一次方程组,也叫线性方程组的同时还研究次数更高的一元方程组。
发展到这个阶段,就叫做高等代数。高等代数是代数学发展到高级阶段的总称,它包括许多分支。现在大学里开设的高等代数,一般包括两部分:线性代数、多项式代数。
三、复变函数论
复变函数论是数学中一个基本的分支学科,它的研究对象是复变数的函数。复变函数论历史悠久,内容丰富,理论十分完美。它在数学许多分支、力学以及工程技术科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复数起源于求代数方程的根。
复数的概念起源于求方程的根,在二次、三次代数方程的求根中就出现了负数开平方的情况。在很长时间里,人们对这类数不能理解。但随着数学的发展,这类数的重要性就日益显现出来。复数的一般形式是:a+bi,其中i是虚数单位。
四、抽象代数
抽象代数(Abstract algebra)又称近世代数(Modern algebra),它产生于十九世纪。伽罗瓦〔1811-1832〕在1832年运用“群”的概念彻底解决了用根式求解代数方程的可能性问题。
他是第一个提出“群”的概念的数学家,一般称他为近世代数创始人。他使代数学由作为解方程的科学转变为研究代数运算结构的科学,即把代数学由初等代数时期推向抽象代数。
五、近世代数
近世代数即抽象代数。 代数是数学的其中一门分支,当中可大致分为初等代数学和抽象代数学两部分。初等代数学是指19世纪上半叶以前发展的代数方程理论,主要研究某一代数方程(组)是否可解,如何求出代数方程所有的根〔包括近似根〕,以及代数方程的根有何性质等问题。
法国数学家伽罗瓦在1832年运用“群”的思想彻底解决了用根式求解多项式方程的可能性问题。他是第一个提出“群”的思想的数学家,一般称他为近世代数创始人。他使代数学由作为解代数方程的科学转变为研究代数运算结构的科学,即把代数学由初等代数时期推向抽象代数即近世代数时期。
参考资料来源:
网络—数学分析
网络—高等代数
网络—复变函数论
网络—抽象代数
网络—近世代数
‘玖’ 法国数学为什么那么强
因为法国有世界上最难最严格的应试教育体系,即预科(prepa)体系。法国学生必须在那两年(或三年)里非常努力的学习微积分,线性代数的技巧,以应付世界上最难的高考(注意,不是高三程度,而是大二程度)。,其原因是理性主义的发展,也就是启蒙思想的精髓。可以说是法国在孕育现代政治文明上发挥了最主要的作用,正是因为理性主义深入知识分子的思想代替了原来的类似的宗教愚昧,法国在近代史上得以产生一大批哲学家、数学家等推动人类发展的巨匠。
‘拾’ 美国高中生学习的数学内容都是什么
针对高中数学,美国的45个州已经同意遵循数学共同核心标准,该标准旨在全国范围内创建更加标准化的数学课程。
一、高中数学涵盖的内容
1、内容包括:代数学、功能、模型设计、几何学、统计学、概率。
2、但是这些标准十分宽泛,没有具体规定具体的科目应该在什么时候教授,因此州和州之间,学校与学校之间仍然存在很大的差异。
3、对于美国的高中数学来说,没有一门特定的课程是在固定年级时候应该学的。取而代之的是一系列的基于测试和先前的数学知识课程,每个学生从适合自己的数学课开始。
二、高中数学课的典型顺序是:
1、代数1
2、几何学
3、代数2/三角学
4、微积分预科
5、微积分
只是典型顺序,但是也有一部分州和院校不是这样来教授课程的,只能用作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