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关于一战凡尔登战役的所有资料,包括指挥官,参战部队,时间,意义等
凡尔登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破坏性最大,时间最长的战役,战事从1916年2月21日延续到12月19日,德法两国投入100多个师兵力,军队死亡超过25万人,50多万人受伤。伤亡人数仅次于索姆河战役,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
1916年德意志帝国决定把进攻重点再次转向西线,力图打败法国,德军统帅部选择法国的凡尔登要塞作为进攻目标,凡尔登是协约国军防线的突出部,对德军深入法国、比利时有很大威胁,它又是通往巴黎的强固据点和法军阵线的枢纽,凡尔登此役是典型的阵地战、消耗战,双方伤亡近100万人。这场战役大多数为炮战,3月初,德军在马斯河地区开展了大血战。
名称:凡尔登战役
地点:法国凡尔登
时间:1916年2月21日–12月19日
参战方: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德意志帝国
结果:法军战略性胜利
参战方兵力:法国:75个师,约1,140,000人,德国:50个师,约1,250,000人
伤亡情况:法国:400,000-542,000人,其中156,000阵亡。,德国:355,000-434,000人,其中143,000人阵亡。
主要指挥官:埃里希·冯·法金汉,菲利普·贝当
别称:凡尔登绞肉机 1916年初,德意志帝国统帅部决定把战略重点西移,德军总参谋长法金汉将打击目标定在法国境内着名要塞凡尔登。凡尔登是英法军队战线的突出部,它像一颗伸出的利牙,对深入法国北部的德军侧翼形成严重威胁,德、法在这里曾有过多次交手,但德军皆未能夺取要塞。如果此次德军能一举夺取凡尔登,必将沉重打击法军士气。同时,占领了凡尔登,也就打通了德军迈向巴黎的通道,占领了巴黎,法国就不攻自灭了,剩下的英、俄两军就不足为惧了。
1916年1月开始,法金汉就悄悄结集部队准备攻击凡尔登,同时,德国明目张胆地向香贝尼增兵,做出要在香贝尼发动攻势的姿态。法军总司令霞飞果然上当了。自1914年德军无力攻克凡尔登而转移进攻方向之后,法国人就认为凡尔登要塞已经过时,霞飞在1915年即停止强化要塞。而此时德军向香贝尼移动的动作使霞飞异常警惕,他认为德军会向香贝尼进攻,然后从这里进军巴黎。德国人正在继续往凡尔登方向悄悄结集兵力。随着结集迹象的渐渐明显和暴露,英法联军终于弄清了德军的真正意图。霞飞慌了神,火速下令向凡尔登增兵。但到2月21日,仅有两个师赶到凡尔登。而这一天,德军开始向凡尔登进攻。德军炮兵团以猛烈的炮火轰击凡尔登要塞,然后发起了冲锋。凡尔登战役的序幕拉开了。德军的1000门大炮如雷霆一般轰击着,轮番的冲锋一浪高过一浪。凡尔登要塞司令贝当指挥守军和增援来的军队拼命抵抗。但因增援部队只赶来两个师,加上他自己的两个师,总共才有四个师的兵力,头一天就被德军推进了6公里。不过总算稳住了阵脚。
战斗对于法军来说是艰苦的。德军有27个师,1000门大炮,而法军只有11万人,270门大炮。但好歹算抵住了德军的进攻。待法国援军赶到之后,双方开始了拉锯战。德军未在头天一举拿下凡尔登,已经失去了战机,双方都在向凡尔登增兵,摆开了决一死战的阵势。激战到4月,法军的兵力已与德军相当。德国人急了,由皇太子亲征,并首次使用了毒气弹。但法军仍将德军的攻势一次次阻止在要塞前。7月,德军发起了最后一次进攻高潮,但仍被法军抵挡住,到秋天,法军开始反攻了。
凡尔登战役德法双方投入了近200万兵力,伤亡人数共计达100多万。德军在这一战役中耗尽了元气。法军反攻开始以后,逐次收复了凡尔登以东的大片土地,德军节节败退。到1917年,德、奥阵营日益衰败,终于在1918年战败投降,第一次世界大战随即结束。凡尔登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决定性战役和转折点,德军未能实现它夺取凡尔登包抄巴黎南路的计划,在耗尽兵力后再也找不到出路,最终失败。
历史背景
1914年德国没有能取得迅速胜利,欧洲战场在西线形成胶着状态的战壕战,交战双方谁都不能前进一步。1915年,德国的几次努力进攻都没有能够奏效。德国将军冯·法金汉认为如果对法国加强打击,迫使法军投入所有兵力,会使法国因消耗而亡。他选择了位于默兹高地上的凡尔登要塞作为主要进攻点,凡尔登是法国东北部的一座小城市,是德国通往巴黎的主要交通要道,有“巴黎钥匙”之称。可以使法国“流尽最后一滴血”。1916年发生于此的着名的凡尔登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德意志帝国也从此逐步走向最后失败。
战役企图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德军和法军于1916年2~12月在法国凡尔登筑垒地域进行的战役。
战役企图和兵力部署1916年初,德军统帅部计划在东线进行防御,集中兵力对西线法军的凡尔登突出部实施突击,以牵制和消耗法军主力,迫使法国投降
❷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时间及参战国家
1914年7月28日——1918年11月11日
同盟国:德国,奥匈帝国,保加利亚,奥斯曼土耳其帝国
协约国:法国,英国,俄国,塞尔维亚,美国,意大利(意大利原先是同盟国的,后来加入了协约国)中国等27个国家,但1918初年俄国退出了战争
❸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起因是什么最后谁获胜
一战爆发于1914年7月28日,一直持续到了1918年11月11日才结束,这场延续了4年的战争,对人类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其中包括了战争中的损失。
关于一战爆发的起因有人说是萨拉热窝事件,但其实这只不过是一战的导火索而已。即使没有萨拉热窝事件,恐怕一战的爆发也只是时间问题。
当时的中国正处于北洋军阀时期,也参加了一战,不过很可惜,在战后没有得到自己应得的利益。
虽然协约国打得很苦,中间沙俄还后院失火,退出了战争,但最终还是以同盟国的失败告终。
❹ 谁知道一战的起因 经过 结果 时间 参与国家
楼主要的内容有点大..我分几部分发给你吧!!
萨拉热窝刺杀事件
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皇位继承人费迪南大公(Archke Francis Fredinand)夫妇在萨拉热窝视察时,被塞尔维亚族青年普林西普(一名隶属塞尔维亚的恐怖组织“黑手”的波斯尼亚学生)枪杀。
战事爆发
1914年7月28日,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7月30日俄国动员,出兵援助塞尔维亚。8月1日,德国向俄国宣战,接着在3日,向法国宣战。8月4日,德国入侵保持中立的比利时;同日,英国考虑到比利时对自己国土安全的重要性,和早前为了确保比利时的中立,而在1839年签署的伦敦条约,于是向德国宣战。8月6日,奥匈帝国向俄国宣战。8月12日,英国向奥匈帝国宣战。
速战计划
在战争爆发之前几年,德国总参谋长阿尔弗雷德•冯•施里芬已制定了以速战速决为主要特征的施里芬计划:先利用德国发达的铁路网,集中优势兵力在六星期内打败法国,然后将部队调往东线进攻沙俄。与此相对应,法国也制订了以两个集团军齐头并进,一举收复普法战争后被割让给德国的阿尔萨斯和洛林两省的17号计划。但战事的发展却出乎这些军事家意料,使得这两个计划皆不可行。
德军进攻
1914年8月2日,德军出兵中立国卢森堡,以取得卢森堡的铁路网。8月3日,德军对比利时不宣而战。至8月9日,德军成功攻占比利时全境,并在驱逐在比利时境内的法军回法国境内。8月21日,德军分兵五路攻向法国北部,法军失守,被逼后撤。9月3日,德军已进逼巴黎,法国政府被逼撤退至波尔多。9月5日 - 9月12日,德军与英法联军在巴黎近郊玛恩河枣凡尔登一线爆发马恩河战役,结果两败俱伤,德军只得转入战略防御,固守安纳河一线,战斗开始演变为阵地战。接着,双方爆发了奔向海边的运动战,结果英法联军被大败。德军成功夺取法国东北部的广阔领土,但始终不能截断英法两国的运输线。随后双方再爆发佛兰德会战,但双方均无重大成果,结果战事进入胶着对峙状态。
战事僵持
1915年春,英法联军趁德军主力集中在东面战线,发动了香巴尼和阿杜瓦两轮攻势。但因为沿用旧战术,而且欠缺强大火力掩护,结果被德军成功抵挡,己方反而伤亡惨重。该年4月德军反击,并首次使用毒气,使双方的损失更为惨重。结果1915年的西面战线,英法联军死伤百万人,德军亦死伤 61万人,但战事仍然胶着。
1916年2月,东面战线的压力稍为降低,德军主力再次移师西线,与法军爆发凡尔登会战。结果在激战7个多月后,德军仍不能攻取凡尔登。而英法联军为了制衡德军,在该年7月初向索姆河一线与德军爆发索姆河战役,战况更为惨烈。英军虽然在这场战争里首次使用坦克,但双方在伤亡共约 120万人后,战事仍未有重大突破,并持续至该年11月,西线再次变为胶着对峙状态,不过协约国开始掌握战争的主动权。
1917年2月24日,美国驻英大使佩奇收到齐默曼电报,称如果墨西哥对美国宣战,德国将协助把美国西南部还给墨西哥,于是美国以此为借口,在 该年4月6日向德国宣战。1917年4月,法军于西线开展春季攻势,与德军在兰斯和苏瓦松之间进行会战,历时共一个月,但法军在伤亡10万人后却仍未有进展,引起了法国士兵的骚动。战事再度胶着,而法军因内部骚动,无力防御,只得由英军负责西线防御。在该年下半年,美国提供的装备到达欧洲,英军于是再在西线猛攻,但在损失100多万人后,仍无法改变战事的胶着状态。
最后进攻
1918年,东面战线因俄国发生十月革命并退出战争而结束,德军立即集中于西线,意图在美军到达欧洲之前,于1918年夏季打败英法两国,以扭转局势。1918年3月 - 7月,德军接连于西线发动5次大规模的攻势,头两次攻势在损兵14万后仍无所获。而美军则已到达欧洲,使协约国兵力大增。该年5月底,德军发动第三次攻势,这次成功突破法军的防线进逼至距巴黎仅37公里之地,但并不能歼灭英法联军的主力,而已方则损失13万人。在6月9日 - 6月13日这5天,德军发动第四次攻势,企图将德军在亚眠和马恩河的两个突出点接连起来,以集中兵力攻击巴黎,但并未能成功。7月15日,德军死心不惜,发动第五次攻势,但在损失15个师后,因无所获,己方军力反而消耗殆尽,只得撤退至兴登堡防线,从此只能作消极防御。
俄国动员
1914年7月28日,奥匈帝国因为德国向其开出“空白支票”,因此信心大增,与塞尔维亚断交并对其宣战。俄国则宣布全国总动员,以支持塞尔维亚,这引起德国的不满。8月1日,德国以俄国拒绝停止全国总动员为借口向俄国宣战,并同时在西线进侵比利时。8月4日,英国因比利时为其自身安全的关键,因此对德宣战。8月6日,奥匈帝国向俄国宣战。
德俄交战
俄军乘德军在开战之初,集中兵力在西线之际,在东线向德军发起进攻。8月下旬,俄军进入东普鲁士,并逼向德国的心脏地带,德军被逼从西线线调兵回援。德国援军行动迅速,很快便抵达东线,并于科穆辛森林附近消灭数万名俄军,使得东线战局发展受到德国控制。9月11日,俄国的第一集团军再度被击败,德军进逼至俄国境内,俄军损失共25万余人。在南线方面,俄军开始时在加里西亚和布柯维纳屡次击败奥匈帝国的军队,但德国随后对奥匈帝国提供支援,结果到12月中旬,东线战事亦进入胶着状态。
1915年,德军因为西线的马恩河会战失败,决定先集中兵力击溃俄国,逼使俄国停战,从而结束东线战事,并且避免继续陷入两线作战的困局,东线于是变成主要战场。1915年5月,德奥联军以18个师和2000余门大炮,分兵两路进击俄军,并计划将俄军逼至“波兰口袋”内歼灭。双方交战8个多月,德军攻占普热米什尔、莱姆堡、伊凡哥罗德、华沙、布列斯特、维尔诺及里加,并逼使俄军撤退至从里加湾到德涅斯特河一线,俄军共损失170多万人。德军虽然大胜,但已方损失亦极大,而且并未消灭俄军主力,结果逼不到俄国投降。
土耳其参战
德国为了牵制俄国,于是答应向鄂图曼土耳其提供一亿法郎的贷款,以换取其参战。于是土耳其于1914年10月29日正式参战。并与俄国在高加索发生战斗。俄军初时作战不利,但于1915年1月发动反攻,土耳其的第九集团军被歼灭,共损失约7万多人。
意大利转投协约国
1915年5月,意大利因为英法答应在战后分得阜姆和达尔马提亚,于是投向协约国一方,对同盟国宣战。义军虽然实力较弱,交战初期即损失近30万人,但却成功拖住了奥匈帝国40个师的兵力,缓减了俄法的压力。1915年9月,保加利亚加入同盟国,并出兵30万,配合德奥联军攻击塞尔维亚,结果同盟国很快便占领塞尔维亚全境,塞尔维亚政府及军队被逼撤退至希腊的科孚岛。
1916年春,俄国调集3个方面军共200万人向德奥联军发动反攻,在激战一轮后,双方各损失百万兵力,但俄军兵力较多,因此逼退德奥联军,并乘胜攻进加里西亚东部地区。罗马尼亚亦于该年8月向同盟国宣战。德奥联军于是决定攻取罗马尼亚,以夺取石油和粮食补给。结果罗马尼亚首都布加勒斯特很快便失陷,德奥军队占领大部份罗马尼亚国土。
❺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详细过程是(从爆发到结束)
萨拉热窝事件之后,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宣战
俄国,向奥匈帝国宣战
德国依据条约,向俄国宣战,接着法国对德国宣战
一战爆发
当时最先开始行动的是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接着德国和法国几乎同时开始行动
德国是施里芬计划,经过比利时攻入法国。由于当时比利时是中立国,英国基于条约要求德国撤退,被拒绝后,英国对德国宣战
法国同时开始了17号计划,但惨败
德国攻入法国北部,法国要求沙俄马上履行义务,俄国攻入东普鲁士,吸引德国注意力
德国不得不抽调部分部队去东线
最后,在法国方面,战线稳定在马恩河
这时候德国出现战略分歧,到底是向东还是向西
一开始是向西,但在凡尔登之后,转而向东,在波兰战役中痛打俄军,但还是陷入僵持
1916-1917战线一直处于僵持,谁也不能占上风
英国利用舰队,封锁了德国的海上交通,德国经济开始陷入僵局
1917年,俄国发动勃鲁西诺夫攻势,在东线全面进攻,一度打垮了奥匈帝国,但无法解决
1917年末,沙皇退位,之后在1918年,在签订布涅斯特条约后,俄国退出战争
1918年,美国参战
1918年,德国将东线兵力抽到西线,发动最后的皇帝攻势,但失败。之后一直被压制
1918年,德国威廉港水兵出头,德国皇帝跑路
德国宣布投降
❻ 一战和二战时的法国
1914年6月28日的“萨拉热窝事件”,引爆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奥匈帝国把这一刺杀事件作为吞并塞尔维亚的好时机。7月4日,奥皇向德皇威廉二世发出一份私人信,政府也随即发出关于巴尔干政策问题的备忘录,探询德国的态度。德国立即作出反映,表示支持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开战。
在协约国方面,俄法表示支持塞尔维亚,英国则装出一副“保守中立”的样子。可是,俄国实战准备不足,态度犹豫不定。法国为坚决支持俄国参战,总统普恩加莱和总理维维亚尼于7月20—23日,访问俄国,进行外交活动,全力推动俄国参战。可见,法国统治者是积极主战者,扮演了大战中的主要角色之一。而德国则是大战中的另一个主要角色。7月23日晚,奥匈向塞尔维亚提出条件极其苛刻的最后通牒,限定48小时内答复。7月28日,奥匈在德国的支持下,以没有得到满意答复为借口,正式向塞尔维亚宣战。第二天,普恩加莱、维维亚尼立即电告俄国,坚决支持俄国采取行动。7月30日,俄国宣布总动员。8月1日下午,德国向俄国宣战。
法国在鼓励俄国同德国作战的同时,一面故作姿态,继续与德国进行外交谈判;一面采取广泛的紧急动员措施:完成五个边境军团的调遣、停止全军休假,确定重要的保卫目标。为迷惑德国和欺骗国际舆论,总理维维亚尼于7月31日命令第一线的部队后撤10公里,以避免接触。这种微妙的后撤手腕,实际上是预谋中的作战计划的一部分。
在“七月危机”的严重关头,法国社会党领袖饶勒斯为反对军国主义、反对战争,奔走呼号,竭尽最后的努力。7月27日,他去布鲁塞尔,参加社会党国际局为拯救和平而召开的大会,会上继续为争取世界和平、制止战争大声疾呼。两天后,返回巴黎参加在瓦格拉姆大厅举行的和平会议,再次呼吁保卫和平,避免战争。31日,《人道报》发表了饶勒斯的最后一篇文章《冷静是必要的》。可是,饶勒斯为争取和平、反对战争的正义活动,却遭到了民族主义者的恐惧和仇视。当晚9时40分,他在“新月”餐馆用膳时,被兇手维兰暗杀。饶勒斯被害的消息震动了巴黎全城,愤怒的群众涌向被害的地方,郊外的工人也纷纷赶到市中心,反战怒潮达到顶点。可是,好战的内阁却进一步煽动民族主义狂热,加紧战争动员。
8月1日,法国总统向全体陆海军下令总动员。下午4时,一份预告张贴在各地邮局:“特别紧急——通告。全国总动员令。8月2日,星期日开始正式动员。”这一天,所有教堂、修道院都敲响了大钟,全国进入战争状态。根据总动员令,军队加紧集结。3日,德国向法国宣战。接着参战国家不断增多,一场以欧洲为主要战场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❼ 法国陆军在一战中有何作为
1914年6月28日发生了萨拉热窝事件,一个月后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宣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德国于1914年8月3日对法国宣战,并于次日入侵比利时。驻扎在比利时的法军与德军接触,并协助比利时军队进行阻击。8月9日德军占领比利时全境,驻比利时法军被迫回撤。虽未能阻挡德军的进攻,但延缓了德军前进的速度。
8月21日德军进攻法国,法军在国内战线阻击德军五路进攻,节节把守,但实质上未能阻挡德军攻势。9月3日,德军已进逼巴黎,法国政府被迫撤退至波尔多。但由于德军为实现速战速决的施里芬计划而盲目推进,导致过分深入,战线太长,后勤不畅,被法军元帅霞飞发现破绽。法军在9月5日—9月12日的马恩河战役中击败德军,将德军阻挡在了巴黎门外。随后德军转入防御,双方各自建立了一条由法国西海岸至法国东部的防线。其间双方又进行了多次战役,但都未能有所突破,战争转入对峙阶段。
由于英国在开战时欧洲大陆并无驻军,英国对德宣战后英国远征军才陆续开赴欧洲大陆,并且在战争初期人数较少。因此,法军实质上承担了防御德军的主要任务,自比利时开始,主要是由法军来阻击德军,实施防御。
1916年2月,德军在凡尔登发动针对法军的猛烈进攻,意图“让法国把血流尽”,开始了号称“凡尔登绞肉机”的凡尔登战役。法军在尼维尔将军的指挥下在凡尔登阻击德军,战斗异常艰辛。法军在鏖战7个月后,顶住了德军的凌厉攻势。双方都遭受重大伤亡,但都未取得实质胜利。为了缓解法军压力,英语在西线发动了索姆河战役,并首次动用了坦克,但最终亦无实质成果。两次战役双方共损失120万人,但都无实质突破,战争重新转入胶着的对峙状态。
1917年4月,法军于西线开展春季攻势,与德军在兰斯和苏瓦松之间进行会战,历时共一个月,但法军在伤亡10万人后却仍未有进展,引起了法国士兵的骚动。战事再度胶着,而法军因内部骚动,无力防御,只得由英军负责西线防御。
1917年,俄国发生十月革命并退出战争,德军立即集中于西线。1918年3月—7月,德军接连于西线发动5次大规模的攻势,英法联军顶住了德军的进攻,并与后来参战的美军一道加强防御,使德军损失惨重。7月15日,德军发动第五次攻势,英法联军顶住压力,使德军损失15个师。德军一无所获,己方军力反而消耗殆尽,只得撤退至兴登堡防线,从此只能作消极防御。自此双方兵力基本损失殆尽,都无力进行大战。
1918年德国爆发十一月革命,德皇退位,双方签署停战协定,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
第一次世界大战实质上是一场以阵地战和防御为主的消耗战,最终由物质上较为充裕的协约国赢得了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最终在军事上并未分出胜负,是由于国内的革命结束了战争。法军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充当了西线的防御主力,承受了大部分的德军进攻压力,成功得阻止了德军的前进,粉碎了德国速战速决消灭英法的计划,在西线战斗中充当了中流砥柱的作用,但最终也没将德军击退。
❽ “一战”的起因、经过、结果
1、起因:普鲁士为了统一德国并与法国争夺欧洲大陆霸权,于是在1870年 - 1871年与法国爆发普法战争。这场战争以法国大败,普鲁士大获全胜,建立德意志帝国告终。
而普法停战的和约极其苛刻,和约规定法国割让阿尔萨斯和洛林予德国,并赔款50亿法郎。结果使德法两国结怨,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原因。
2、经过:1914年6月28日,奥国皇太子斐迪南大公遇刺身亡.7月28日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标志一战的开始。1916年2月21日,德法军队在次激战,长达十个月,双方伤亡近百万,激烈程度为开战以来所未有,德国战败,标志一战的转折点。
1917年,4月4日和6日,美国国会参众两院通过宣战案。12月7日,美国向奥匈帝国宣战。约翰 潘兴将军率领美国军队开赴欧洲战场。标志协约国的胜利已成定局。
3、结果: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形成“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世界格局。
第一次世界大战历时四年多,三十多个国家、15亿人口被卷入了战争,它对人类造成了巨大的物质和精神上损害。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国家向其终极阶段。即帝国主义过渡时产生的广泛的不可调和矛盾、亚洲,非洲,拉丁美洲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基本上被列强瓜分完毕,新旧殖民主义矛盾激化、各帝国主义经济发展不平衡,秩序划分不对等的背景下,为重新瓜分世界和争夺全球霸权而爆发的一场世界级帝国主义战争。
战争过程主要是同盟国和协约国之间的战斗。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奥斯曼帝国、保加利亚王国属同盟国阵营,大英帝国、法兰西第三共和国、俄罗斯帝国、意大利王国和美利坚合众国则属协约国阵营。
这场战争是欧洲历史上破坏性最强的战争之一。大约有6500万人参战,1000多万人丧生,2000万人受伤。战争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了深重灾难,但在客观上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在一战中,各种新式武器如飞机、毒气、坦克、远程大炮相继投入战争,是武器发展史的重要阶段。
第一次世界大战历时四年多,三十多个国家、15亿人口被卷入了战争,它对人类造成了巨大的物质和精神上损害。
第一次世界大战产生的重大成果是它严重消弱了帝国主义的力量,摧毁了地处欧洲东部的基督教东正教国家俄罗斯帝国、地处欧洲中部的基督教新教国家德意志帝国。
地处欧洲中部和巴尔干西北部的基督教天主教二元制君合国奥匈帝国等欧洲古老的封建帝国,英国、法国和意大利等帝国主义国家被消弱,昔日地跨欧亚非三洲的伊斯兰教封建军事帝国的奥斯曼帝国也宣告解体。
❾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是什么共有几个国家参战
这场帝国主义战争历时4年3个月,战火燃遍欧洲大陆,延及非洲和亚洲,大西洋的北海海域、地中海和太平洋的南部海域都曾发生激烈的海战。先后卷入这场战争的有33个国家,人口在15亿以上。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普法战争普鲁士为了统一德国并与法国争夺欧洲大陆霸权奥地利皇储在萨拉热窝事件中遇刺身亡 这次事件为在欧洲爆发全面战争的直接原因。
战争缘起: (1)“英德矛盾,英德在重分世界问题上的矛盾,是20世纪初期资本主义国家的主要矛盾,这是导致一战爆发的主要原因之一。18世纪70年代以来英德关系的演变过程表明,英德冲突对于一战爆发所起的作用虽然不是唯一重要的,但不能低估。海军竞争和协约国的形成与发展是英德矛盾的两个主要表现形式,二者互相关联,互相影响,终于成为导致一战爆发的主要因素。 (2)“法德矛盾,从实际情况考察,“英德矛盾主要说”并不全面。英国把德国作为主要对手,而德国没有从国策方面把英国作为主要敌人,只是在具体政策和海军竞赛上把英国作为主要对手,因此,两国之间的矛盾构不成主要矛盾。德国最大的敌人是法国,无论从欧陆的霸权地位或德国的发展来看都是如此。 (3)“俄德矛盾,“英德矛盾主要说”是完全不符合历史事实的。一战前英德之间在殖民地问题上并没有不可调和的矛盾,也不存在严重的冲突,俄德矛盾远比英德矛盾尖锐、突出。如果说一战是由于争夺殖民地和势力范围的斗争引起的,那么显然俄德矛盾是更直接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