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重农学派在经济思想史上的重要贡献在于什么
重商主义正是在地理大发现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产生和发展的。
重商主义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从15世纪到16世纪中叶为早期重商主义,16世纪下半期到18世纪晚期为晚期重商主义。二者都把货币看作是财富的唯一形态,都把货币的多寡作为衡量一国财富的标准。
重商主义认为,国内市场上的贸易由一部分人支付货币给另一部分人,结果只是社会财富在国内不同集团的分配,整个社会财富总量却没有增加。而对外贸易则可以通过出口产品获取货币从而使国家富裕,但同时进口外国产品造成货币输出从而使国家财富丧失。因而,重商主义主要研究怎样鼓励商品输出,限制商品进口以赠加社会财富。
早期重商主义强调绝对的贸易顺差,主张采用行政手段,控制商品进口,禁止货币输出以积累货币财富。这种思想被称为货币平衡论。
晚期重商主义重视的是长期的贸易顺差和总体的贸易顺差。认为在一定时期内的贸易逆差是允许的,只要最终的贸易结果保证顺差就可以。被称为贸易平衡论。为了鼓励输出实现顺差,积极主张国家干预贸易。并提出了一系列的政策以鼓励出口限制进口,如,出口退税、奖励出口、关税和非关税壁垒、进口替代。
通过重商主义的主张,可以看到重商主义的基本错误在于认为国际贸易是一种“零和游戏”:一方得益必定使一方受损,出口者从贸易中获得财富,进口则减少财富。这种思想的根源是他们只把货币当作财富而没有把交换所获得的产品也包括在财富之内,从而把双方的等价交换看作一得一失。
尽管重商主义的贸易思想有不少的错误和局限性,但他们提出的许多重要概念为后人研究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打下了基础,尤其是关于贸易顺差逆差进一步发展到后来的“贸易平衡”“收支平衡”概念。重商主义关于进出口对国家财富的影响,对后来凯恩斯的国民收入决定模型亦有启发。
附录:重农学派
从17世纪下半期开始,首先在法国出现了反对重商主义政策,主张经济自由和重视农业的思想,从而逐渐形成了重农学派。创始人是佛朗斯瓦 魁奈(Francois Quesnay,1694--1774)。
重农学派对贸易并不重视,但他们从“自由经济”的基本理念和法国农民的实际利益出发,反对重商主义对贸易进行干预的政策,提出自由贸易的口号,尤其主张谷物的自由出口。
重农学派对农业的过分重视和对商业的轻视使得他们在国际贸易理论方面没有太多贡献,但他们的自由经济思想对后来的古典经济学家有很大影响,特别是亚当斯密。
❷ 重农主义名词解释
1 重农主义思想的产生背景
1.1 社会政治和经济背景
法国是农业大国,18世纪的法国,国民经济中以小农经济为主,农奴制依然存在,封建农业生产方式广泛存在。在一个小农经济为主体,农民为国家主要国民的国家,封建性质的法国政府是如何统治的呢?
国王路易十四贪图享乐,大肆挥霍,修建凡尔赛宫,搜刮民脂民膏,对农业征收大量间接税,造成农产品产量下降,价格压低,农民负担过重。再加上连年征战,迫害异教徒,人口数量锐减,农业劳动力不足,产量进一步下降,单个农民税收负担加重。到路易十五时期,继续推行柯尔培尔牺牲农业的重商主义政策,全力发展工商业对外贸易,大举兴办皇家工场手工业,工商业虽获一定发展,但落后的封建农业仍居支配地位,社会矛盾重重,经济每况愈下。为了挽救经济,主政者竟然推行从金融证券投机致富的经济制度,最后也以惨败告终,使经济更加陷入僵局。
大片土地被占,农民拥有的土地不够养活自己,大批青壮年从农村流入城市,乡村荒芜,土地租金减少,价格下降,影响土地所有者的收入,社会财富日益集中在少数人手中,皇宫富丽堂皇,沉重的赋税落到农民头上,农民收入下降。
此情此景,无论从广大农民,还是从统治者的角度来说,都有了变革的需要。
1.2 思想准备
启蒙运动平等、理性、民主的观念深入民心,这就为重农主义思想的哲学基础——“自然秩序”的早期唯物主义世界观的确立奠定了基础。正是因为平等、民主的启蒙思想,人民才迫切需要一种社会变革来打击宗教神权,推翻封建制度,重农主义哲学也就应运而生了。
中国传统的重农抑商、重本抑末的经济思想对重农主义的产生也有了重大影响。魁奈是中国文化的坚定拥护者,他所在的时代正是中国的清朝干隆时期。他看到中国封建王朝的繁荣和兴盛,受到很大震撼,积极为推崇中国开明的封建统治而游说。实际上,重农学派就是企图在封建社会的“框架”里开辟新兴资本主义的道路。
2 重商主义的经济思想政策建议
2.1 经济思想
2.1.1 哲学基础——“自然秩序”
魁奈的“自然秩序”并不等同于启蒙思想家所认为的人的理性就是自然秩序的“秩序说”,从某种程度讲,他所解释的“自然秩序”更符合唯物主义世界观。他认为,“自然秩序”包括三个层次:首先是自然权利,指的是出于平等,规律赋予个人享受自己的劳动所得的自然权利,条件是这种享受要与他人的利益相协调;其次是自然法则,或称为自然规律,经济活动同自然界一样,受客观规律支配,这种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最后是自然秩序,它是自然法则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表现,受自然法则的支配。
2.1.2 思想核心——“纯产品”学说
在重农学派看来,国富民强的关键在于能否创造出更多的“纯产品”。所谓的“纯产品”,他们的定义为每年收获产品中除去种子、肥料、人力、农具、商力等成本之后的余额。这样一来,农业就是制造“纯产品”的唯一部门了,成了财富的源泉。他们认为,农业实现了财富的“增加”,而手工业和商业只是财富的“相加 ”。进一步地,重农学派将社会各行各业分为生产部门和非生产部门,认为只有农业才是生产部门,并将社会阶级也划分为生产阶级和非生产阶级,只有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和从事土地租赁经营的农业资本家才是生存阶级。为了研究社会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理论,即农业生产和农产品流通,魁奈绘制了经济表,这标志着重农主义体系的形成。
2.2 政策建议
(1)发展资本主义的大市场。只有农业才生产剩余产品,聚敛财富的途径是发展农业,为了能获得更多的农业剩余产品,小农经营不可取,而需要发展资本主义的大农场。所谓“大农场”,既由大农场主使用马拉犁进行生产,这种经营的固定资本和可流动资本充足,农业生产率高,具有规模效应。
(2)扩大农业自由贸易。要求政府除了保证最低、绝对必须的基本保障如保护生命和产权、维持合同的自由平等之外,不要对经济生活施加任何干预。因此,重农学派几乎反对一切封建主义、重商主义和各种政府管制,倾向于农业自由贸易。
(3)整顿税制,对土地所有者单一课税。重农学派认为应该只对土地所有者课税,并且土地所有者以地租的形式获得了这些剩余。课征于其他人的税收最终将被通过某种形式转嫁给土地所有者,间接税将随着他们被转嫁而有所提高。因此,土地所有者的直接税优于各种间接税。
❸ 重农主义的名词解释
十八世纪法国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派的思想体系,反对重商主义政策,主张经济自由和重视农业。认为只有农业才能创造‘纯产品’即总产量超过生产费用的剩余。因而认为只有农业生产者才是生产阶级,工业生产者则是非生产阶级,并认为土地所有者阶级是‘纯产品’的唯一获得者,故提倡单一土地税。
❹ 重商主义与重农主义
重商主义在其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两个历史阶段,15世纪至16世纪中叶是早期重商主义阶段,16世纪下半叶至17世纪中叶是晚期重商主义阶段,早期重商主义与晚期重商主义的共同之处在于,都把货币作为财富的唯一形态,都把一国拥有货币的多少作为衡量该国富裕程度的标准,它们的区别主要表现在对如何增加货币的问题上有不同的主张。早期重商主义者把商业资本流通的统一过程当做互不相关的两个阶段,早期重商主义的特点是要求在国内以贮藏货币的形式把货币积累起来,力图通过调节货币的运动达到积累货币财富的目的,后来,重商主义者开始明白,为了增加货币,更重要的不是把货币贮藏起来,而在于把货币投入有利可图的国外贸易中去。重商主义代表着资本原始积累时期封建君主和商业资产阶级的利益,商业资本在这一时期产生过压倒一切的影响,重商主义作为一种经济思想学说,仅以流通领域作为研究对象,从商业资本运动出发,来观察经济问题,其观点是幼稚的,肤浅的。然而,作为最早的比较成体系的经济学说和经济政策主张,重商主义产生了积极的作用,从理论上看,重商主义突破了古代和中世纪作家考察经济现象的狭隘眼界,把经济学从主要考察奴隶主的家庭经济和封建的庄园经济扩展到整个国民经济,从中世纪经验哲学的教条主义研究经济问题的传统方式影响密切结合实际,现实社会经济生活作为政治经济学的产生做了理论准备,从实践上看,重商主义的经济思想和政策,大大促进了商品货币关系的发展,推动了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的扩展,帮助新兴资产阶级积累了大量的货币财富,从而极大地加速了资本原始积累和封建制度瓦解的历史进程,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确立和发展创造了必要的前提,随着资本主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发展,产业资本代替了商业资本和占据了生产的中心地位,以流通领域为研究中心的重商主义代表,新兴产业资产阶级的古典经济学应运而生。
约翰.黑尔斯是英国早期重商主义的代表人物,其理论和政策主张多见于其着作《英国本土的公共福利》。黑尔斯认为当时英国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于:首先,普遍的,全面的物价上涨现象,是所有的人对之颇有怨言的最主要的不幸事件。其次是我国财富的耗竭,第三是圈地和把可耕地变为牧场的行径。第四是城镇,教区和乡村的凋敝。最后人们对宗教的意见分歧和差异。他对货币的外流感到不安,反对铸造分量不足的货币,因为这会导致国内物价上涨和足值货币外流。他强调只有金银才是一国的真正财富,对外贸易是财富的真正源泉。只有贸易顺差,才能使金银进口,杜绝本国财富外流,如果向外国购买的货物超过本国销售给他们的货物,国家就会日趋贫穷,而外国则发财致富。
英国晚期重商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有爱德华.米塞尔登,乔赛亚.蔡尔德,查尔斯.戴韦南特,其中最杰出的代表是托马斯.孟。孟和其他重商主义者一样,认为货币的增加就是财富的增加,但他与早期重商主义者不同,他并不认为货币储藏越多国家就越富,他针对货币主义者,限制货币输出的原则,要求国家取消禁止输出货币的法律,认为应把货币投入有利可图的外贸,争取不断的买进卖出就可以增加货币财富,否则把货币贮藏起来,不仅不能使货币增多,而且国内保存货币过多,还会引起物价高涨。他的主张是货币产生贸易。贸易增多货币,他也认为并不是在任何情况下的对外贸易都会使国家获利,只有贸易顺差才是增加货币,并使国家致富的通常手段,尤其对英国这个没有金银矿藏的国家来说,贸易顺差是致富的唯一手段,他提出必须实时谨守这一原则,本国每年出口的商品在价值上需超过他所消费的进口商品,这样输出本国货币,以换取商品成为增加国家财富的一种手段
法国重商主义始于16世纪末和17世纪初,其特点是以国家挣钱紧密结合,以政府经济政策和法令的面貌出现,而缺乏英国重商主义的理论色彩,虽然起步晚,但在实践上更为彻底孟克列钦和柯尔培尔是其主要代表,孟克列钦强调,商业是国家活动的基础,商人是最重要和最有用的,农民是国家的双足,支撑着社会整体的全部重担,工业则是为商业服务的,他还为商业利润做辩护说。柯尔培尔,认为国家的强盛取决于财政,财政取决于税收,而全国经营的数量越多,税收就越多,因此,国内所保有的金银货币量决定着一国财富的数量,决定着一国的军事和政治实力。在他看来,流通与欧洲的货币总数量是一定的,法国要致富,就必须通过贸易顺差,从其他国家取得货币,而国内贸易只是对外贸易的辅助力量。
德国官方学者,官房学派是重商主义在德国的变种,主要代表人物是霍尼克和尤斯蒂,霍尼克阐述了奥地利富庶的政策,他认为决定一个国家力量和地位的是他所拥有的丰富的黄金和白银。
18世纪50至70年代在法国流行的经济学说,应重视农业,强调农业在财富生产中的作用,并把这种作用强调到过分的地步而得名。重农主义者最早系统的阐述了关于自然秩序,自由放任,经济剩余,阶级分析等古典经济学的核心观点,这观点对亚当斯密的经济思想形成产生过重要影响,由于重视农业,并以农业为基础,对整个国民经济作了非常精辟的宏观分析。这正是重农主义独具特色的地方,它也对后来以社会产品结构分析对象的经济学家产生过重大的影响,重农主义是经济学说史上第一个真正的经济学派,它有一个明显的主题和宗旨及尊重农业,对农业为什么要尊重以及如何尊重等问题,构成这个学派井然有序的思想体系,这个学派有一个领袖魁奈,自然秩序是重农主义体系的一个重要概念,也是重农主义,整个学说的支柱和基础。重农学派称自己的学说是关于自然秩序的科学自然秩序和自然法的观念,并非重农学派的独创,而是18世纪法国所有启蒙学者所共有的观念,重农学派的贡献,就是把自然秩序的概念应用于经济学研究,重农学派关于自然秩序观念,在经济分析中的应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他们把研究的重点从流通领域转向生产领域,因为在流通领域,一切都处于不安定的状态,永远被市场的混乱所支配,因而很难寻找自然秩序,只有在生产领域内才能寻找自然秩序。其次,他们据此提出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主张,因为自然秩序在经济方面的主要表现是享受财产所得的权利,从事劳动的权利以及享有不妨碍他人的自由追求,个人利益的自由,政府除保障生产,财产与契约自由之外。不得干涉个人的经济事务等等,纯产品学说是重农主义思想体系和经济纲领的核心和基石,对财富及其源泉问题的回答,以及对其他经济问题的探讨,都是以此为基础的。所谓纯产品,是生产的财富,减去消费掉的财富之后的余额,它是一种生产剩余或者经济剩余。魁奈根据纯产品学说,把全体社会成员划分为三个阶级:生产阶级,不生产阶级和土地所有者阶级,以农业为本,把国民经济视为整体,以及把国民经济视为社会三大阶级之间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整体运动,使重农主义从社会再生产的角度来分析和研究一切经济问题,他们甚至把对社会再生产过程的分析视为政治经济学的中心任务,魁奈指出,经济学的目标在于通过研究保证人类社会能使支出再生和持续的自然规律,使支出达到可能的最大生产,在经济学说史上,重农主义建立了第一个宏观经济学模型,这个模型包括实物和货币的循环周转,收入和支出的关系,资本的消耗及补偿,消费储蓄和投资等等。
重商主义是资产阶级最初的经济学说。它产生和发展于欧洲资本原始积累时期,反映了这个时期商业资本的利益和要求,它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进行了最初的理论的考察。西欧资本主义产生于15世纪末16世纪初。当时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需要更多的货币投入流通。1615年,法国工场手工业主蒙克莱田(1575-1622年)在他发表的《献给国王和王后的政治经济学》一书中,提出了“政治经济学”这个名词。
2、重农主义把研究对象从流通领域转向生产领域的是重农主义者。法国重农学派的布阿吉尔贝尔和魁奈都只把研究领域局限于农业生产领域,认为只有农业部门才是唯一创造财富的生产部门。虽然重农学派在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上取得了主打的成就,提出了劳动创造价值和其他一些重要的经济观点,但由于其研究领域的局限和缺乏较完整的理论体系,因而没有确立真正独立的政治经济学。
❺ 法国成为农业大国的原因是什么
法国不但是一个工业大国,同时也是一个农业大国,其农产品出口长期居欧洲首位。
目前,虽然法国的生态农业实现了跳跃式发展,但与强劲的需求相比,其绿色农业产品的产量仍显得大大不足。1995年,法国从事生态农业开发的企业仅有3500家;到1998年底,其数量已迅速上升到6200家。截至1998年底,法国在生态农业用地面积已经超过了22万公顷,而4年前还不足12万公顷。
过去一年里,在强有力的资金支持下,法国的生态农业发展迅速大大加快,增速高达80%。尽管如此,生态农业在法国农业生产中的地位仍很脆弱,绿色农业用地只占法国实际农业用地的0.6%,其发展潜力不可不谓巨大。与其它欧洲伙伴相比,法国的生态农业发展确实落后不少,尽管开足马力追直,却也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平起平坐的。1997,意大利的生态农业耕作面积整整翻了一番;1998年更是达到了64万公顷,雄踞欧洲首位。位居第二的德国拥有生态农业用地39万公顷,奥地利则以34.5万公顷紧随其后,而作为农业大国的法国在欧盟范围内仅排名第四位。
论及发展落后的原因,一是法国各省对待生态农业的看法和态度不同,二是部分农业企业和农民对生态农业有抵触。举例而言,一个本来收益不错的农民没有勇气和胆量冒着产量骤降的风险去尝试陌生的生态农业;同时,生态农业耕作拒绝化肥,为了保持土壤的肥沃度,农民不得不经常进行轮作。
生态农业发展滞后的直接后果是:作为欧洲最大的谷作生产国,法国不得不每年大量进口生态谷物,以满足国内日益增长的需要。一般来说,绿色谷物是从中欧进口的,而纯天然的生态糖是从斯洛伐克和荷兰进口。与滞后的种植业相反,法国的生态畜牧业显得生机勃勃,每年都能供应充足的绿色动物食品。由于法国人对天然奶酪的偏爱,法国目前的绿色奶类制品产量仍无法满足国内的需要,但以其发展趋势而言,法国生态农业的前景必定是辉煌的。
❻ 什么是重农主义
18世纪中期法国封建王朝货币改革的失败和七年战争的失败表明了法国重商主义的破产,从而出现了与重商主义完全对立的重农主义。
重农主义的创始人是F.魁奈,在
❼ 如何看待重农学派的特点和历史地位
1.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前夜的社会状况 重农学派出现于18世纪50—70年代,这时正是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准 备时期。重农学派的理论是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前夜的古典政治经济学 理论体系,它使古典政治经济学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 在法国,布阿吉尔贝尔已开创了法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批判了重商 主义学说。但是,法国的专制王朝仍然沿着重商主义道路往下走。因 此,法国大革命前的几十年,社会政治经济矛盾处于不断激化的过程。 法国农业处于长期萧条和衰败,激起农民的强烈反抗与斗争。法国的 工商业虽仍在发展,但农业的衰败使国内市场愈益狭小,再加上法国 国内缺乏统一币制,封建捐税日益沉重,使工商业资产阶级与封建主 义的矛盾也趋于尖锐。 到18世纪,法国封建专制制度走上了不可避免的灭亡之路,法国货币 改革的失败和对外争夺霸权的失败加速了法国专制制度的灭亡。 在18世纪,重商主义不仅未能挽救法国封建制度的危机,反而使危机 进一步加深。在这种历史条件下,适应资产阶级进一步发展的利益, 出现了与重商主义完全对立的重农学派。
重农学派的形成有以下历史前提:
第一,18世纪的法国,正 处于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过渡时期,资本主义的 发展为重农学派理论的产生奠定了客观的物质基础。
第二, 法国涌现出一批启蒙思想家。18世纪是法国意识形态领域 最为活跃的时期,法国启蒙学派的思想家以伏尔泰、孟德 斯鸠、卢梭、狄德罗、达朗伯等为代表。启蒙学派的思想 与方法影响着重农学派。
第三,法国的重农主义思想传统。 法国是一农业自然条件优越的大陆国家,长期以来农业占 有重要地位。17世纪以后,重商主义政策造成的一些损害 农业利益的恶果更激发起重视农业的思潮。 重农学派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重农学派是指所有反 对重商主义和主张自由放任的经济学家,而狭义的重农学 派只是指法国18世纪中叶以魁奈为核心形成的经济学家集 团。魁奈是这个集团的创始人或奠基人,米拉波是重农学 派的主要组织者,杜邦是重农主义的主要宣传者,杜尔哥 是重农学派最主要的代表之一,但他并未参与重农学派的 派系活动。
重农学派的功绩和特点
重农学派是对资本主义生产的第一个系统理解, 为现代政治经济学的真正鼻祖。其功绩主要表 现在两个要点上:
第一,他们分析了资本在劳动 过程中借以存在并分解成的各个物质组成部分 (工具、原料等);
第二,他们研究了资本在流 通中所采取的形式(年预付、原预付),并且 一般地确立了资本的流通过程和再生产过程之 间的联系,从而把对剩余价值起源的研究从流 通领域转到直接生产领域,为分析资本主义奠 定了基础。 重农学派的学说的两个重要特点:“自然秩序” 观念的重要地位以及封建主义外貌和资本主义 实质的矛盾。
❽ 法国重农主义的重要代表是谁
安·罗伯特·雅克·杜尔哥(1727—1781年)是法国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家,重农主义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出身于贵族家庭,早年在巴黎受神学教育,当过修道院院士和名誉副院长。1751年放弃神职从政,1761—1774年任利莫日州州长,他实行的税制改革等政策受到社会的赞誉。1774年路易十六即位后,他出任海军大臣。在任职内他推行重农主义政策,建立国内的谷物自由贸易,实行以赋税代徭役的制度,规定特权阶级必须纳税,取消酒类专营,废除行会制度等。这些改革措施遭到贵族激烈地反对,1776年5月杜尔哥被迫离职。此后,他脱离政治专心从事学术研究。1781年3月在巴黎去世。杜尔哥的主要经济着作是《关于财富的形成和分配的考察》(1766)。
❾ 重农学派的历史沿革
大量中国古代文化典籍通过传教士进入欧洲。到了17世纪,对中国文化的推崇和对中国商品的消费成为时尚,形成遍及欧洲的“中国热”。“中国热”对18世纪欧洲的启蒙运动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当时法国的启蒙思想家,如伏尔泰、卢梭、孟德斯鸠、狄德罗、霍尔巴赫、魁奈等,非常崇拜中国文化,将中国古代文化中的人道主义价值观、民主观、平等观、自由观、博爱观等视为他们建立理想秩序的重要思想来源。霍尔巴赫宣称,法国要想繁荣必须以儒家的道德代替基督教的道德。伏尔泰则说,“在这个地球上曾有过的最幸福的、并且人们最值得尊敬的时代,那就是人们尊从孔子法规的时代”,“在道德上欧洲人应当成为中国人的徒弟”①。伏尔泰甚至感慨,在欧洲各国还是森林中的野人的时候,中国人已经能够用完善而明智的制度治理国家。他深以不能生活在中国那样的国度为憾。在这样的背景下,重农学派的领袖魁奈和杜尔哥在建立重农学派理论体系的过程中受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影响。
魁奈当时被尊称为“欧洲的孔子”
魁奈十分尊崇孔子,他曾经撰写《孔子简史》,对孔子进行了高度的评价。在将孔子与古希腊圣贤比较时,明显褒扬前者而贬抑后者,说孔子的《论语》远远胜过古希腊圣贤的哲学。儒家哲学中的重农思想,显然对魁奈重农观念的建立产生过重要影响。魁奈以御医身份进入凡尔赛宫后,通过庞巴杜夫人,敦促路易十五于1756年模仿中国古代皇帝,举行了显示重视农业的仪式“籍田大礼”。在宣扬重农学派思想观念的刊物《农业、商业、财政杂志》和《公民日志》的文章中,大量引用的不是欧洲的文献而是中国的典籍。在杜帮编辑的魁奈及其门徒的论文专集《重农主义,或最有利于人类的管理的自然体系》中(该书第一次提出“重农主义”概念),为了显示其神圣和权威,居然将出版地点标明为“北京”。作为重农学派理论基础的“自然秩序”思想的形成,也受到中国古代哲学的深刻影响。1769年,魁奈出版了《中华帝国的专制制度》,该书的第八章标题即为《中国的法律同作为繁荣政府的基础的自然法则相比较》。魁奈将中国作为一个实行自然法则的理想国度,通过对中国的制度实践的考察,阐述了自由主义的经济学精神。魁奈的自然法则观念,同中国古代哲学中道家的“道法自然”和儒家的“天行健”观念一样,都体现了对自然的敬畏。可以确定,中国古代文化对魁奈自然秩序观念的起了重大作用。
杜尔哥是重农学派的另一个重要代表人物
按马克思的评价,杜尔哥的理论体系使“重农主义体系发展到最高峰”。杜尔哥最重要的经济学着作《关于财富的形成和分配的考察》在经济学说史上有着很高的地位,熊彼特认为,“它已经提出了一套完整的经济理论体系”,“杜尔阁的理论骨架,即使不谈它比《国富论》在时间上领先,也显然比《国富论》的理论骨架更胜一筹。”而杜尔哥此书的写作,与中国和中国文化有着直接的关系。1763年,有两位留学法国的中国青年高类思和杨德望完成了学业,正准备回国。“当时的法国经济学家一般都认为中国是开明政治的策源地;人们都希望这两位中国青年能够让他们的欧洲东道国不断地了解中国的内部情况。”于是杜尔哥向他们提出了52个经济问题,这就是杜尔哥的《中国问题集》,拟让他们回国后在研究本国经济制度的基础上予以回答,以帮助法国思想家全面系统而真实地掌握中国的经济情况。“为了使他们能够明白这些问题的目的和意义,我又在这些问题前面写了一篇关于社会的各种劳动和财富的分配的简略分析。”这就是《关于财富的形成和分配的考察》的直接起因。杜尔哥所提出的问题及作出的分析都与他所掌握的中国经济知识有着不同程度的联系,或者是希望从中国的实践中得到解释,或者是受中国的情况的启发而予以发挥,或者是直接从中国古代文化中汲取了营养。所以有研究者说,杜尔哥的《关于财富的形成和分配的考察》一书,“蒙受中国的影响最深。”
❿ 重农学派思想体系的特点有哪些
赋税理论
重农学派的赋税理论是法国资本主义建立时期的资产阶级税收理论。重农学派产生于18世纪下半叶的法国,其先驱者和主要代表人物是法国的P•布阿吉尔贝尔、F•魁奈、A•R•J•杜尔哥和西斯蒙第。17世纪下半叶到18世纪的法国,由于封建王朝实行重商主义政策,农业极度衰落,税制紊乱,苛捐杂税名目繁多,人民负担沉重,法国的财政经济面临严重的危机。重农学派认为,社会财富的真正源泉是农业,要财源茂盛,增加财政税收收入,必须发展农业,从而将其研究重心从流通领域转向生产领域,提出了重农主义的经济理论体系。他们在税收方面提出了比较系统的思想和政策主张,重农学派税收思想的内容主要有:
第一、关于税收与生产的关系,他们提出了三点很有价值的观点:
①课税不能过重,不可影响和破坏生产,应根据纳税人的能力缴纳。否则,生产就会衰退,反过来,造成税收收入的减少;
②税收占国民收入的比例要适当,应当和国民收入的数额保持平衡,不可任意挥霍;
③税收增长的前提是财富的增长。认为农业生产是财富之母,君主要想多征税必须首先扶持农业。不这样做,征税就会变成掠夺,很快会使国家趋于衰落贫穷。
第二、主张实行单一土地税制。取消其他一切赋税,简化赋税征收机构,节省征收费用。
第三、提出了公平合理的税收原则。
第四、以转嫁为标准划分直接税与间接税,并提出了以纯产品为核心的税收转嫁与归宿的学说。
第五、主张废除包税制。
重农学派的税收理论是防止封建帝王横征暴敛的理论武器。重农学派不仅在理论上,而且在实践上都非常重视农业,较有影响的是布阿吉尔贝尔的税收思想和魁奈的单一土地税理论。
社会制度
(图)重农学派
重农主义体系实际上是第一个对资本主义生产进行分析,却又是封建制度、土地产权统治的资产阶级的翻版。封建主义是以资产阶级生产的角度来加以说明,而资本主义则以大农业改造封建制度的臆想来发展。这样,封建主义就具有资产阶级的性质,资产阶级社会获得了封建主义的外观。这个实质和外观的矛盾出现于重农主义几乎所有的理论中。
重农学派在当时法国的宫廷、贵族、达宫中获得声誉,甚至在巴黎所谓社会显贵名流的社交场合中,以称道农业改革和穿着带有农家色彩的装束为时尚。在法国以外的当时欧洲若干国家的统治者,如俄罗斯的叶卡捷琳娜二世,瑞典的古斯塔夫三世,托斯卡纳的利奥波德二世,西班牙的查理三世,奥地利的约瑟夫二世,那不勒斯的斐迪南一世等也对他们的学说和主张发生一定的兴趣。但也因此他们的学说引起了革命的或进步的启蒙思想家们的反感。伏尔泰在<有四十个埃居的人>中,对于他们学说的臆想进行了无情的讽刺与嘲弄。
另一方面,重农学派也欺骗了他们自己。他们中绝大多数是达官、贵人,他们的利益和法国当时的封建制度,甚至和波旁王朝是密切地联系在一起的。他们绝没有认识到,他们所鼓吹的是一个与现存的封建社会相对立,并且只有消灭现存社会才能建立起来的新资本主义制度;而总以为他们所企求的只是对旧制度的改良,而改良的目的是巩固现存的制度。
观点主张
一、自然秩序(图)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
自然秩序是重农主义体系的哲学基础,是在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前启蒙学派思想影响下形成的杜邦·德·奈穆尔在为重农主义体系下定义时,明确地称之为“自然秩序的科学”。 重农主义者认为,和物质世界一样,人类社会中存在着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这就是自然秩序自然秩序是永恒的、理想的、至善的。但社会的自然秩序不同于物质世界的规律,它没有绝对的约束力,人们可以以自己的意志来接受或否定它,以建立社会的人为秩序。后者表现为不同时代,不同国度的各种政治、经济制度和法令规章等等。 重农主义者认为如果人们认识自然秩序并按其准则来制定人为秩序,这个社会就处于健康状态;反之,如果人为秩序违背了自然秩序,社会就处于疾病状态。他们认为当时的法国社会就由于人为的社会秩序违反了自然的社会秩序而处于疾病状态,而他们的任务就是为医治这种疾病提出处方。
重农主义的自然秩序学说第一次确认在人类社会存在着客观规律,从而为政治经济学提出了认识客观规律的任务。这一认识成为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传统,创立了把社会经济看作是一个可以测定的制度的概念。这概念意味着社会经济受着一定客观规律的制约;经济范畴问存在着相互的内在联系;事物的发展具有理论上的可预测性。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全部理论和政策就是建立在这一概念上的。但由于他们的阶级局限性,重农主义者既把人类社会客观规律看做永恒的规律,又把社会一个特定的历史阶段的规律看成同样支配着一切社会形式的抽象规律。 重农主义的自然秩序,实质上是被理想化了的资本主义社会。人身自由和私有财产是自然秩序所规定的人类的基本权利,是天赋人权的主要内容。自然秩序的实质是个人的利益和公众利益的统一,而这统一又只能在自由体系之下得到实现。于是重农主义者就从自然秩序引伸出经济自由主义。
“自由放任”的准则,可能最早溯源于与柯尔贝尔同时代的法国商人勒让德而由古尔奈予以箴言化,但只是到了重农学派才真正地成了标识着新时代的战斗口号。
二、纯产品学说
纯产品学说是重农主义理论的核心。他们的全部体系都围绕着这一学说而展开;一切政策也以之为基础。重农主义者认为财富是物质产品,财富的来源不是流通而是生产。所以财富的生产意味着物质的创造和其量的增加。在各经济部门中,他们认为只有农业是生产的,因为只有农业既生产物质产品又能在投入和产出的使用价值中,表现为物质财富的量的增加。工业不创造物质而只变更或组合已存在的物质财富的形态,商业也不创造任何物质财富,而只变更其市场的时、地,二者都是不生产的。农业中投入和产出的使用价值的差额构成了“纯产品”。 重视农业是法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传统。法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创始人布阿吉尔贝尔自称为农业的辩护人,认为农业是一个国家富强的基础。重农主义者继承了这一传统,并以“纯产品”学说论证了农业是一个国家财富的来源和一切社会收入的基础,为这一传统观点提供了理论基础。
(图)魁奈 法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纯产品学说是重农学派的剩余价值学说。重农学派实际上是以农业资本来概括一般资本,以农业资本主义经营来概括资本主义生产。租地农场主,作为产业资本的实际代表指导着全部经济运动。农业按资本主义大规模经营方式经营,土地直接耕作者是雇佣工人。生产不仅创造使用价值,而且也创造价值,而生产的动机则为获得 “纯产品”即剩余价值,而地租则是其具体的表现形式。
在“纯产品”的基础上,重农学派提出了废除其他赋税只征收一种单一地租税的主张。他们认为 “纯产品”是赋税唯一可能的来源。“纯产品”归结为地租,于是地租就是唯一能负税的收入。在复合税制下,赋税的负担即使不直接加在地租上,也会通过转嫁间接地归于地主。因此不如直截了当地取消一切杂税,改而征收单一地租税。由于简化租制会减少征收费用,这种改革实际上减轻了地主的负担。
三、资本的流通和再生产
在分析社会财富、资本的流通和再生产的尝试上,重农学派作出了重要贡献。他们既分析了资本在劳动过程中借以组成的物质要素,研究了资本在流通中所采取的形式;又在此前提下,把社会总产品的生产,通过货币的中介,在社会三个阶级间的流通过程,表现为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过程。同时,在再生产过程中,包括了对各社会阶级收入来源,资本和所得的交换,再生产消费和最终消费的关系,农业和工业两大部门之间的流通等等的分析。这些都在魁奈的<经济表>中得到了全面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