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法国和德国两个有世仇的国家,为什么后来会合作
到目前为止,尽管欧盟出现了英国脱欧这样的挫折,但是欧盟的整体发展趋势还是不错的,仍热是世界上联合程度最高的区域性组织。欧盟在法国和德国两架马车的带动下,整体发展形势还是比较好的,法德是欧盟的大脑和中坚。不看历史的人们绝不会想到历史上法德是世仇,战争恩怨持续了几百年。
1944年,以美国和苏联为首的大国,根据自己的意识形态、价值观和利益考量将世界分为了两半,整个欧洲成为了一片废墟,如果德国和法国想要重振欧洲雄风,二者必须联合起来,否则就会成为被美国或者被苏联凌辱的对象。冷战的形势迫使他们必须走到一起。为了解决两国最为重要 的争端边境煤铁资源问题,他们建立了一个超越国家主权的经济结构煤钢共同体,运行很完美,为之后两国经济的进一步深入和全面合作奠定了基础,这就是有名的舒曼计划。法国外长舒曼因很好地化解德法矛盾使欧洲联合起来而被称之为欧洲联盟之父。现在的欧盟就是在煤钢共同体的基础上,逐步扩大、联合壮大起来的。
❷ 法国与德国的关系怎样
法德关系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法国对外关系中中心问题之一。法国对德关系经历了一个“肢解-和解- 合作”的曲折过程。
鉴于70年中,法国三次(1870,1914,1940)遭到德国的入侵,又担心战后德国东山再起,重新构成对法国的威胁;出于对本国经济利益的考虑(即需要鲁尔地区和萨尔地区的煤铁资源),在战后初期法国主张肢解德国,建成像1871年以前那样松散的联邦,鲁尔地区由国际管理,萨尔地区在经济上与法国联系。但是,法国的对德主张遭到决定德国民族命运和前途的美国和苏联的冷淡、抵制和反对。与此同时,法国和德国两国的垄断资本开始相互渗透,从而使两国经济逐渐加深了相互间的依赖。正是在上述因素的影响下,加上要利用德国来加强法国在欧洲和世界上的地位的政治考虑,法国开始改变要肢解德国的立场,采取了和解的政策。戴高乐于1949年9月25日系统地论述了他的新见解:“总有那么一天,在德国人民和法国人民之间有可能达成一种直接的、实际的协议。……将来会不会有一个欧洲,就要看日耳曼人和高卢人之间会不会直接达成协议。”戴高乐的新见解正好代表了第四共和国政府的看法。而正是法国采取了和解的政策,促进了法德两国的接近,在第四共和国期间两国开始建立经济联盟。
第五共和国初期,戴高乐把德国作为欧洲建设的关键。1958年9月,戴高乐与西德总理阿登纳(Adenauer)举行了第一次会谈。在会谈中,戴高乐指出欧洲联合的极端重要性,而这种联合首先要求巴黎和波恩的合作,使两个民族言归于好,并把两者的力量和能力结合起来。通过谈判,双方达成了谅解、互通有无和科技交流的协议。从此揭开了法德关系史上的新的一页。1962年9月戴高乐访问德国把两国关系推向高潮。他导致两国于1963年1月23日签订了法德合作条约。根据条约规定,两国政府就外交政策的重大问题、首先是共同利害的问题将定期磋商;法德两国首脑每年进行两次会晤,两国外交部长每季度举行一次会谈。法德两国还开展防务、教育和青年的交流。法德不仅取得了相互谅解,而且建立了密切的关系,形成了巴黎-波恩轴心。法德轴心构成了欧洲联合的基础,成为推进欧洲一体化向前发展的主要动力。
蓬皮杜执政期间,担心西德经济的发展导致在欧洲经济共同体内的支配地位,对西德东方政策的疑虑和保留,决定接近美、苏、英来抑制西德,因此法德关系有所松弛。但从总的方面来看,蓬皮杜为了推进西欧联合,还是要借助西德,在欧洲经济共同体内部加强两国间的合作。
吉斯卡尔·德斯坦认为,法德两国是西欧联合的基础,应该把法德的关系推向纵深方向的发展。1978年,法德双方为了加强政策协调,规定两国首脑会晤从每年两次增加到每年四次。
密特朗为了平息欧洲经济共同体成员国对“法德轴心”提法的不满,避免使用“法德轴心”,但为了欧洲建设的需要仍然要保持法德“特殊关系”。法德两国在80年代至90年代初密切合作和紧密的配合,加速了欧洲一体化前进的步伐,并加深了两国在各个方面的关系、特别是军事方面的关系,如1986年2月法德两国决定实行战略和军事合作和1987年3月两国决定联合生产一种新型武装直升飞机,从而使两国形成了某种“联盟中的联盟”。
希拉克当选总统后,大力调整外交政策,积极推动西欧建设。他为了维护法国大国的地位、对美国的“单边主义”进行抗争、造就欧洲一极,首先加强法德的合作,重申了“法德轴心”的重要性,指出“欧洲双发动机”作为推动欧盟发展的联合力量仍然有其现实的意义,在欧洲一体化中发挥关键性的作用。法德两国首脑决定两国首脑的非正式会晤今后将定期举行,每6周到8周举行一次,两国外长每月会晤一次,以便加强法德两国在欧洲建设政策的协调以及双边的合作。自此,法德从峰会到部长等各个级别的会议经常召开,就双边关系到准备欧洲联盟文件进行协调或起草。法德两国从政治、经济、货币、军事、社会、文化、青年各个方面开展了密切的合作和交流。这在两国关系史上是空前的,在国际关系史上也是前所未有的。
❸ 请问一下法国的国际地位、国际关系等 谢谢
法国自从30年战争后,渐成为欧洲陆上霸主,并在18世纪至20世纪初成为国际政治影响力仅次于英国的世界大国.
二战后,经过短暂的徘徊期后,上个世纪60年代,以戴高乐为首的第五共和国政府成立,开始大力发展法国的综合实力,并在国际交往中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即"戴高乐主义",主张在国际上发出法国自己的声音.之后继任的蓬皮杜,德斯坦,密特朗,希拉克坚持奉行"戴高乐主义",使法国在战后整体恢复并超越了战前发展水平,成为在世界上举足轻重的大国.
其在政治,外交,军事,科教文化等领域具有极强的国际竞争力,可以说是欧盟的核心,是世界政治舞台上的重要角色.
小生知道的大概就这些,细致的LZ不妨去查查资料.
❹ 法国为什么和丹麦关系好
其一在两国在1870年到1814年期间丹麦同法国结盟对抗英国。
其二两国国土并不相连,不会因领土问题产生矛盾。
其三,现任丹麦女王的丈夫是法国伯爵亨里克,且育有二子。
其四两国之间的贸易往来不断,且都享有双方互惠国待遇。两国同样是北约国家,具有高度合作伙伴关系。
丹麦北欧五国之一,是一个君主立宪制国家,拥有两个自治领地,法罗群岛和格陵兰。北部隔北海和波罗的海与瑞典和挪威相望,并与之合称为斯堪的纳维亚国家。
法国,全称法兰西共和国,是一个本土位于西欧的半总统共和制国家,海外领土包括南美洲和南太平洋的一些地区。
❺ 二战时法国和苏联合作的原因
原因就是那个时候有着共同的敌人,也就是法西斯德国。
❻ 法兰西国王与教主之间为什么建立合作关系
法国历来是天主教的大本营,它的两个邻居,英国和德国,都曾经是新教,法国基于宗教因素或是国家战略目的,都要打击这两个邻居,所以和教宗搞好关系,是一步很好的棋
❼ 二战后法国和德国合作的背景及影响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法德两国作为地区大国实现了从敌对到合作的转变。通过走欧洲联合道路,法德实现了和解,不仅成功地建立了德法亲密的伙伴关系,而且两国的深入合作,促使欧洲一体化迈出了实质性的步伐,建立在欧洲一体化基础上的法德合作已成为大国合作的典范。 实践证明,只有合作才能实现国家和区域的稳定和发展。特别是在区域一体化成为历史发展潮流的今天,地区大国的合作在区域一体化中发挥着重要的核心作用,为地区一体化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领导力量,这对于促进区域合作深入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因此我们有必要研究战后法德合作的历史,分析德法合作成功的基础和两国推动欧洲一体化启动的过程,从而为中日合作与东亚区域一体化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本文以大国合作以及区域一体化的基础来建构本文的理论框架,介绍了二战后初期法国、德国欧洲政策的形成以及早期欧洲一体化的尝试,认为法德两个世仇冤家在特殊的国际背景下产生了共同的利益,走欧洲一体化道路成为两国实现各自国家利益的最佳方式。法德合作的思想基础是欧洲政治精英提出的法德和解思想与欧洲联合思想,现实基础是两国有合作的实力和意愿,同时战后初期美国的欧洲政策也是支持法德合作和欧洲一体化的。在内外部因素联合促成下,法德合作需要解决的最大政治障碍在于鲁尔问题,美国重新武装德国,使法国不得不主动提出方案来彻底解决鲁尔问题,舒曼计划便是为解决鲁尔问题而设计出来的绝佳方案。为了实施舒曼计划,以阿登纳、舒曼、莫内为代表的法德两国的领导人与政治精英进行了协调与谈判,在两国合作的基础上共同推动了欧洲煤钢共同体的成立,这是第一个具有超国家性质的机构,它既是法德和解的开端,同时标志着欧洲一体化的正式启动。法德合作确立了两国在欧洲一体化建设中的领导地位,也为欧洲煤钢联营设计了可行的制度和目标,奠定了欧洲一体化的框架和大体方向,对以后的欧洲一体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❽ 法国为什么与俄国结成牢固的军事同盟……论文
普法战争后,德国总理奥托·冯·俾斯麦担心法国报复,因此采取结盟政策,以孤立法国。他本来让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及俄罗斯帝国结成三帝同盟,可是后来在1878年柏林会议上,俄国因巴尔干半岛问题,而与奥匈帝国发生利益冲突。1879年,德国选择与奥匈缔结了秘密的德奥同盟。此外,意大利在争夺北非突尼斯失败,让法国在1881年兼并该地。为了争取支援,意大利跟德国和奥匈结盟,是为三国同盟。
俄国得知德奥两国签订了德奥同盟后,十分不满。但俾斯麦是一个老练的政治家,为了保持与俄国的良好关系,于1887年与俄国签订了《再保险条约》。可是俾斯麦在1890年下台后,新任德皇威廉二世不想维持俾斯麦定下的同盟制度,任由条约终止,而选择只与奥国为盟。法国向俄国提供资本,实现其工业化后,在1894年与俄国结下军事同盟,是为法俄同盟。
英国鉴于法国在埃及、俄国在巴尔干日益扩张,威胁英帝国前往远东的贸易航道,故在1887年2月12日和意大利组成《地中海协定》,互相保证维持地中海、亚德里亚海及黑海的现状,而意大利则支持英国在埃及的行动。经德国首相俾斯麦支持下,奥匈及西班牙均加入协定,是为《第一次地中海协定》,同年十二月,英、奥、意三国商定共同维持近东现状,对抗俄国对土耳其帝国之影响,是为《第二次地中海协定》,不过两次协定没有明确规定英国承担具体的军事义务,故英国并未放弃其光荣孤立政策。直至德国海军日扩,威胁英国的制海权,英国才着手在欧陆寻求盟友。1904年英国终与法国签订《英法协约》,但此协定并非军事同盟,而是一项解决两国有关殖民地纠纷的协定;相对于德奥同盟或法俄同盟,其合作无疑是较为松散。不过在第一次摩洛哥危机中,此协定充分反映英法坚定的合作伙伴关系。受到法国鼓励,英俄双方终于在1907年结束其殖民地纠纷,签订《英俄条约》。同年,法国、英国和俄国有感德国在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扩张,是以组成三国协约。
欧洲从此分为两大阵营,因此只要有任何风吹草动,都有演变为世界大战的可能,第一次世界大战就是因为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遭到暗杀而引起的。
❾ 曾水火不相容的法国与德国,为何如今能实现和平相处
原因有以下三点:德国战败之后,深刻认识到自己行为,对受害国家进行道歉和赔偿、法德双方为了自己国家的利益着想,双方需要结合和双方领导人有意缓和双方关系,从而达成和解等等。
03、双方领导人有意缓和双方关系,从而达成和解
由于历史关系,德国和法国关系本来就不合,双方一直是水火不相容,到了二战之后,双方领导为了各自国家的利益,就不得不找机会缓和双方的关系,比如《德法友好合作条约》的签订,双方正式达成和解。
❿ 法国怎么老是帮助中国
新型冠状病毒在海外爆发以来,口罩、防护服等医疗物资短缺,不少国家纷纷求助中国。希望中国可以提供援助。自古以来,中国人民就是善良的人民,看到世界上其他国家正在艰难地抗击疫情,中国不会袖手旁边坐视不管。于是,中国一方面无私分享着抗疫经验,另一方面也开始了搬家式援助。这是自从新中国成立以来,援助海外国家范围最广的一次。有些国家之前对中国并不友好,出现疫情之后,不得不低下头来求助中国。中国始终秉承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概念,还是无私地提供了援助。不计前嫌,以德报怨。世界各国纷纷点赞中国。这才是一个有担当的大国应该有的样子。
然而有些国家,在接受了中国的援助之后,非但不感谢中国,却开始抹黑中国,诋毁中国。让无数中国人寒心。疫情是一面镜子,照出了社会百态,也照出了人性的丑陋。
疫情在欧洲爆发以来,极短的时间,欧洲各国纷纷沦陷。虽然各国纷纷制定了特别严厉的防控措施和政策,但是病毒依旧长驱直入,使整个欧洲笼罩在恐惧的阴影之下。法国累计确诊病例四万多例,疫情形势非常严峻。在病毒面前,法国人民显得苍白无力。法国政府紧急求助中国,希望中国能够提供援助,法国目前的抗疫工作急需口罩、防护服、呼吸机等各种医疗物资。中方没有任何犹豫,第一时间支援法国,而且就我们的抗疫经验,与法国进行了深入的交流。毫无保留地分享给了法国。
然而在法国接受中国援助的抗疫物资后,非但没有感谢中国,法国媒体却做出了让无数中国人寒心愤怒的举动。法国媒体公开声明,大言不惭,无端地指责中国,抹黑中国,想把病毒甩锅中国。法国媒体的做法,让人觉得震惊、寒心、愤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