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法国资讯 > 法国拿破仑以后是什么制度

法国拿破仑以后是什么制度

发布时间:2022-12-15 03:53:05

Ⅰ 拿破仑帝国结束后,法国历史怎么样了

君主制复辟
1815至1830年间的两任国王都想要在复辟的旧君主制下维持革命和拿破仑帝国期间的一些进步措施。法兰西王国的殖民帝国在北非继续扩张。
法国的最后一任国王:路易斯-菲力浦被加以封号“法国人之王”。1830至1848年间出现了贸易商业资产阶级,工业革命开始,社会主义和联邦主义运动也开始兴起。经济危机和社会动荡最终将法国引向了 1848年大革命,导致了君主制的最后崩溃。

第二共和国和第二帝国
普选制、新闻自由和对劳动者阶层起义的恐惧给了拿破仑一世的侄子路易·拿破仑·波拿巴一个机会当上了法国总统。在经过一段独裁式的总统统治时期后,路易拿破仑通过公民投票和政变方式当上了皇帝,号称拿破仑三世。他的政府倡导激进的经济改革政策,推行大量目的在于重建国家资本的重要经济计划。第二帝国以工业扩张为其特征。就在政府向议会制政体变化之时,法德战争爆发了(1870年)。法国在苏丹的失败导致了第二帝国的覆灭。

第三共和国
1871年成立了共和国并建立了国防政府。法国战败,在与德国签订的和约中法国割让了阿尔萨斯和洛林两省。同年发生了着名的巴黎公社起义,但起义被血腥地镇压了。
共和国的议会制政体在1871年至1914年间建立了有关公共自由的一系列重大法律,证明了其本身的价值。儒勒法里总理(186年至1885年在任)对言论自由、集会自由和新闻自由的确立发挥了重大影响,他对非教会的免费义务小学教育制度的建立也有重大贡献。
法国在亚洲和非洲的殖民地继续扩张,但与此同时社会动荡和宗教与学校之间的纷争(政教分离)动摇着社会统治。
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使法国失去了十分之一的劳动力。1917年12月是战争的转折点,乔治·克雷孟梭带领法国及协约国一起取得了胜利,德国战败。阿尔萨斯和洛林重归法国。
在战后重建不久,法国就象世界上其他国家一样被1929年大危机严重打击。广泛的罢工和左翼联盟给法国带来了1936年的人民阵线政府,这届政府在国家计划中设定了建立基本社会法律的义务。
在法国的四周,纳粹主义、意大利法西斯主义以及西班牙内战都预示着第二次世界大战即将来临。
随着着名的所谓“奇怪战争”的结束,1940年法国宣布了休战,法国成为德军占领区。法国经济处于不稳定中。整个国家分为两部分:一方面是与占领国合作的维希政府,另一方是以伦敦为基地的“自由法国”流亡政府及抵抗运动。经过五年的战争,法国在1944年被盟军解放。

第四共和国
1940年6月18日夏尔·戴高乐发表了广播讲话后,被公认为法国抵抗运动的领袖和象征。他在1944年至1946年间任政府首脑,建立了法国社会保障体系并给予妇女选举权。可是,由于议会制政体不能清楚地提供政治方向而导致了政府改组,第四共和国被动摇了。1945年至1958年的这段时期法国一直忙于重建国家发展经济。不断尖锐化的非殖民化问题(印度支那和阿尔及利亚战争)意味着虚弱行政权的结束。

第五共和国
1958年,夏尔·戴高乐将军重登历史舞台。他设计并建立了加强行政权的第五共和国体制。即建立了人民普选总统制。法国从此走向一个现代化发展和经济持续增长时期。1968年5月的学生运动和社会骚乱反映了年轻一代的不安情绪、社会的缺乏秩序以及国家的过度集权,戴高乐将军因此被迫辞职。然而右翼政府仍把持着政权。乔治·蓬皮杜任总统直至1974年去世。他的继任者瓦雷里·吉斯卡尔·德斯坦任满了七年,但在1981年被第五共和国第一位左翼总统弗朗索瓦·密特朗击败。密特朗1988年竞选连任成功。不过总的来说,这一时期的法国政坛的特点就是左翼和右翼政府轮流执政。

统一的欧洲市场开始建立
1993年12月1日,欧洲联盟在欧洲经济共同体的基础上诞生。

雅克·希拉克当选为共和国总统
1995年5月,雅克·希拉克当选为共和国总统 。1997年4月21日国民议会被解散。5月25日和6月1日,进行提前选举。地方选举则在3月已经进行。这一选举的结果产生了左翼和右翼的“并存”。

一个现代化的国家
在过去的数三十年里,法国建立了一套稳定的制度。在1958年戴高乐将军任总统期间通过全民公决方式确立的第五共和国宪法保证了政治体制的良好运作。法国是统一的、民主的、世俗的社会主义共和制国家。其公民不论出身,种族或宗教信信仰,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现代法国民主制度是1789年法国大革命留下的遗产。其原则以1791年人权与公民权利宣言为基础,今天已经成为宪法的引言部分。

法国的铭言是“自由、平等、博爱”。
法国国旗是三色竖条组成的三色旗:蓝、白、红。
法国国歌是马赛曲。
法国国庆是7月14日,1789年攻占巴士底狱的日子。

国家制度
行政权
共和国总统是国家元首,以普选制选举产生,任期七年。总统颁布法律并有权提出议案要求国家公民投票表决。他还有权在与总理,国民议会议长和参议院议长谈话后宣布解散国民议会。
总统任命总理,并任命由总理提名的政府成员。
政府应答复国民议会的质询。
立法权
议会由两院组成:国民议会,由五年一次普选产生;参议院,议员任期九年,每三年改选其中的三分之一席位。
议会投票表决决定法律的通过与否,批准国际条约以及行使由共和国总统授以宪法修改权。
司法权
司法机构独立于行政权和立法权。
473个初审法院和186个大审法院负责执行法律。上诉法院有35个。终审法院负责判断法律是否被正确地执行。刑事犯罪由法官和陪审团组成的重罪法院审理。
在行政司法领域有行政法院和国家最高行政法院。审计法院负责审核公共开支情况。

宪法规定的其他组织
-宪法委员会:委员会成员由共和国总统、国民议会议长和参议院议长分别任命。宪法委员会的职能是监督选举和审查法律的合宪性。
-经济和社会委员会:其成员是各种不同社会阶层(工会、商人、各种协会)的代表或政府指定的具特定资格者。在议案、法令或有关计划具有经济和社会性质时,要咨询经济和社会委员会的意见。
-最高行政法院:行政方面的最高权威。政府在起草议案和实施法令前必须征询其意见。
-最高司法官委员会:由司法官和特定资格者组成。委员会由共和国总统和司法部长分别任主席和副主席。由它对高级司法官的任命提名,同时也负责司法官的纪律处分。
-共和国司法法院:以前被称作高等司法法院,由十五名法官组成,他们或是议会成员(12名是国民议会议员),或是司法官(3人)。法院负责审理政府成员所做的、被认为是有刑事犯罪性质的职务行为。任何个人一旦认为自己被政府成员的犯罪或违法行为所损害,就可以向一个专门申诉委员会起诉。

行政管理
大区
法国被分成21个大区以及科西嘉岛。大区由地区委员会管理,委员会主席及其成员通过普选产生。 省
法国大陆有96个省,此外还有四个海外省:瓜特罗普岛、马堤尼克岛、留尼旺岛和南美的法属圭亚那,海外领地还有玻利尼西亚、新卡勒陀利亚、马约特岛、圣皮埃尔和马可隆、瓦利斯和富图纳群岛、特尔·阿特里、科格伦群岛,克罗塞和圣保罗岛。
省由总委员会管理,其主席和成员通过普选产生。省长是中央政府派到地方的代表。省被分为区(包括海外省在内共339个),小区(3,995个)和市(36,560个)。
市政
市政管理由市长在市政委员会协助下负责,市政委员会成员通过普选产生。

竞争性的经济体制
1945—1961
尽管法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她在战争结束时面临着巨大的经济困难:人口只有四千万(与1900年相同),工业生产总值只有战前的一半。原材料极度缺乏,通货空前膨胀。
首要的三个经济计划是重建基础工业,促进生产和准备国际经济竞争。
1962--1975
这段时期,在国家的督促下经济得到了惊人的持续发展,达到了预期计计划。这一时期法国的经济增长率创下了空前记录(年增长率达5-6%),带来了充分就业、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增长和工资水平的迅速提高。
接下来的经济计划把重点转向了地区经济发展,投资政策和社会组织(改革社会保险体系建立全民退休金)。
1976年以来
三次连续的石油危机(197、1979、1980)和持续的世界经济动荡使法国这二十年来一直强调经济的结构调整和现代化,从而导致了高失业率(20年来减少了三百万以上的工作机会)。
政府开支紧缩以及强调减少能耗,发展竞争力强的工业、研究和职业培训赋予法国以新的活力,使其能面对国际竞争的挑战、欧洲一体化和下个年的来临。

高度多样化的经济体制
法国经济涵盖了所有重要的经济部门:农业(世界第三、欧洲第一大出口国),工业(世界第四、欧洲第二),渔业(欧洲捕捞量第四)。
法国出口贸易名列世界第五,有五家法国公司跻身世界百强。

农业
法国农业是一个现代机械化,高生产率的生产部门。法国的农业生产面积占欧盟总面积的近三分之一,农产品占欧盟产量的23%,其中一半是畜产品(肉、奶、奶酪),其余的是谷物、糖和加工业。

工业
法国工业既包括大量正在重组和自动化的传统工业部门(钢铁、冶金、机械、汽车和纺织工业),也包括一些新的发展中技术工业(食品加工、精密化学、航空航天工业和新型材料)。
法国工业生产在原材料和能源上主要依赖于进口,只有电力是个例外。25%的电力来自于本国的核电厂。

服务业
服务部门(对集体和个人消费者)正在国民经济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主要的服务部门,如交通、电子通讯、邮政、电力和水在本领域都配备了先进技术(微型电话、高速列车和地铁系统更是享有国际声誉)。法国的旅游业名列欧洲第一,对维持国际收支平衡有重大意义。事实上,法国在这个“无形出口工业”中仅次于美国,位居世界第二。

法国如何看待自己
从大小、人口和国民生产总值上看法国都算不上是个“超级大国“。但法国依然占有很重要的位置。由于高科技企业的蓬勃发展,她是世界重要经济强国之一,在出口方面排名世界第四或第五位。她是联合国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拥有否决权,也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常任国之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位于巴黎。

从另一些角度来看法国也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
-拉丁国家之一(到2000年全世界六个人中就有一个是拉丁人后裔)。
-法语国家之一。法语人口在全球共有一亿零五百万。在美洲和非洲的某些地区,法语已经被使用了几百年。
-欧洲国家之一。法国和中欧及东欧的许多国家有着良好的政治、贸易和文化交往。在1990—1991年苏联的政治变化后这些国家变得越来越强大。更重要的是,法国的未来与西欧联盟的其他十五个成员国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由于欧洲理事会和欧洲议会(普选产生)的建立,法国人民积极地参与到欧洲政治生活之中去了。

Ⅱ 拿破仑被推翻后法国换了怎样的政府由谁统治

首先1814年波旁王朝路易十八复辟, 到1815年拿破仑从厄尔巴岛回到法国 路易十八逃跑,之后滑铁卢战役拿破仑战败,路易十八复辟,1830年法国革命波旁王朝被推翻法国建立了君主立宪的七月王朝(国王好像是路易菲利普),1848年这个七月王朝被推翻,建立了法兰西第二共和国,之后拿破仑的侄子登位成为第二共和国总统,1851年他仿效他二大爷称帝建立法兰西第二帝国,1870年普法战争失败,帝国瓦解,第三共和国建立(总统梯也尔),之后的事在中学历史课本上就可以看到了

Ⅲ 法国大革命后建立了什么政体

法国大革命建立了共和制这种政治体制。

法国大革命是采用暴力手段矛头直指国王的权力,法国在这段时期经历着一个史诗式的转变:过往的贵族和宗教特权不断受到自由主义政治组织及上街抗议的民众的冲击,旧的观念逐渐被全新的天赋人权、三权分立等的民主思想所取代,从而成为真正意义上的革命。

法国大革命摧毁了法国的君主专制统治,建立了共和制。传播了自由民主的进步思想,对世界历史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震撼了整个欧洲的君主专制制度并给以沉重打击。


(3)法国拿破仑以后是什么制度扩展阅读

革命发生的原因之一是1788年春法国的旱灾。1788年法国还没有从发生在三年前的干旱中恢复过来,上次干旱因饲料不足出现了大规模的屠宰牲畜的情况,造成以牲畜的排泄物为主要肥料的法国农田肥力不足大量闲置。

1788年7月13日,周长达40毫米的冰雹连续敲打着农田,造成大量土地收成全无。同年冬天,法国处于严寒状态。这致使法国大革命前夕,面包的价格大幅度上涨(从正常情况下的一个4磅面包8苏到1789年底的12苏),患病人数和死亡率上涨,大规模的饥荒和普遍的营养不良。饥荒甚至蔓延到欧洲的多个地区,而且政府缺乏足够的运力致使食品无法运往灾区。

Ⅳ 1789年至175年法国确立了什么制

法国的共和之路是非常曲折的...
法国经历的政治制度经历了君主立宪制、帝制和共和制的多次反复更替的过程,直到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诞生,才最终确立了法国资产阶级共和国政治制度
1789年7月13日法国大革命之后推翻了封建统治
1791年召开制宪议会,制定宪法,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并赋予国王很大权力。1792年在人民的压力下,国民公会废除君主立宪制,建立了共和制,成立了法兰西第一共和国。
1794年 7月发生了反革命的热月政变,雅各宾派政府被推翻。
1795年大资产阶级通过宪法,废除了普选权、直接选举制和一院制,立法权属于两院制的立法会议,行政权属于督政府。
1799年拿破仑·波拿巴政变上台,集大权于一身。
1804年拿破仑建立帝制,以第一帝国取代了第一共和国【拿破仑帝国
至此,19世纪法国共和告一段落
随后经历第二共和第二帝国第三共和第四五共和国就不属于十九世纪的了..

Ⅳ 法国在拿破仑第一帝国后又有哪些王朝或政府统治

1814年波旁王朝复辟。路易十八颁布《宪章》,承认大革命所确立的经济秩序和自由权利。法国的经济开始从多年战争的破坏中恢复。1824年查理十世继位后倒行逆施,背弃《宪章》,激起社会上普遍的不满。1830年7月革命推翻了复辟王朝,代之以奥尔良公爵路易·菲力普为国王的七月王朝。

七月王朝实行立宪君主制,政权落入大资产阶级手中。政府残酷镇压30年代初的工人运动(如1831年和1834年里昂工人起义)和共和运动,以确保资产阶级的秩序。工业革命开始展开,纺织业和铁路建设发展较快。40年代,社会各阶层对政府的不满日益增长。各种社会主义思潮在工人中迅速流传。中小资产阶级要求扩大选举权。政府拒绝改革,激发了1848年2月革命。七月王朝被推翻,建立起法兰西第二共和国。

1848年革命的显着特征是工人阶级为争取权利而奋勇战斗。工人代表也进入了资产阶级共和派的临时政府。资产阶级对此深感恐惧。是年6月,巴黎工人起义,遭到残酷镇压。12月,拿破仑的侄子路易·波拿巴利用农民对拿破仑的迷恋,当选为总统。1851年12月,他发动政变,实行军事独裁统治。翌年,加冕称帝,自称拿破仑三世,建立法兰西第二帝国。

拿破仑三世稳定了法国政局,鼓励经济发展。在第二帝国时期,工业革命基本完成,法国成为欧洲的工业大国。政治体制也由50年代的专制帝国演变为60年代的自由帝国,议会的权力逐步恢复,出版、集会、结社和罢工等权利被肯定。共和运动、民主运动和工人运动逐渐兴起。拿破仑三世为谋求军事和外交威望,参加了一系列对外战争,1870年9月在普法战争中战败,成为俘虏。9月4日巴黎人民革命,推翻第二帝国,宣布共和。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由此诞生。

1871年3月18日,坚持抗战的巴黎工人发动了起义,建立了世界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巴黎公社。公社只存在了72天,但它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19世纪70年代以后,自大革命以来的共和制和君主制的斗争进入最后阶段。1875年,国民议会以一票之差通过第三共和国宪法,最终以法律形式把共和制度确定下来。1886—1889年布朗热将军因鼓吹对德复仇和推翻议会制度而名噪一时。共和派政府果断地平息了事态。1894年犹太军官德雷福斯被诬陷判刑,1898年,该案件触发了全国性的保卫民主和人权、保卫共和国的政治斗争。这一时期,法国充分利用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航空和汽车工业处于世界先进水平。但是法国工业发展速度落后于美国和德国,农业发展也比较缓慢。法国金融资本发达和集中,被称为“二百家族”的法兰西银行大股东分别掌握着各垄断企业。

法国工人运动在巴黎公社失败后经过10年才复苏。1879年盖德和拉法格创建法国工人党。90年代出现主要由知识分子组成的独立社会主义者联盟。在米勒兰入阁事件上社会主义运动发生分裂形成两派,到1905年合并为统一社会党。工团主义在工会中具有重大影响。

在19世纪末瓜分非洲的活动中,法国夺取了相当本土10倍的领土,是仅次于英国的殖民大国。在欧洲外交中,则准备对德复仇,先后与俄、英缔结协约。

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后的法国历史。开端标志为第一次世界大战,一说为1899年“保卫共和国”政府的成立。可分为4个时期。

法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损失惨重。战后从德国手中获取新的殖民地,扩大殖民掠夺,收回阿尔萨斯和洛林,得到德国巨额赔款(至1931年达80亿金马克),经济恢复和发展较快,1921—1929年工业生产增长1倍多。战后初期革命运动一度高涨,1920年法国共产党诞生。政治上实行多党制政体,常由观点相近的政党联合进行竞选和组阁。1924—1926年,第一次出现由激进社会党等组成的“左翼联盟”执政,采取允许公务员组织工会等扩大资产阶级民主的措施,反映资产阶级统治策略的调整。外交上力图削弱德国,与波兰、捷克斯洛代克、罗马尼亚、南斯拉夫等国结盟以防范德国。1923年,与比利时共同出兵占领德国鲁尔。欧洲大国地位逐渐受到削弱。1924年后推行对德和解政策,接受道威斯计划(1924),签订洛迦诺公约(1925),签署非战公约(1928)。

1930年爆发经济危机,持续至1935年。工农业生产和外贸大幅度下降,失业人口剧增,社会矛盾激化,法西斯势力活跃。1934年2月6日,数万武装法西斯分子包围议会所在地波旁宫,企图推翻共和国。人民阵线运动兴起。1934年7月,共产党和社会党签订“统一行动公约”,实现联合,次年7月与激进社会党等左翼政党组成反法西斯人民阵线。1936年6月,人民阵线政府成立,推行进步的改革措施,起到阻止法西斯上台的作用。德国法西斯专政建立后,巴尔都任外长期间(1934年2月—10月)采取对德强硬政策,试图联合苏联遏制德国。后逐渐转向绥靖政策,纵容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和德意武装干涉西班牙,1938年9月签订《慕尼黑协定》。1939年9月1日德国入侵波兰后,虽于3日对德宣战,实际上宣而不战,战备松弛。1940年5月,德国攻入法国,英、法联军溃败。6月22日,贝当政府投降。东部和北部由德国占领,贝当政府迁往南部城市维希。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灭亡。国防次长戴高乐在伦敦开创“自由法国运动”,进行抗战。国内抵抗运动蓬勃发展。1943年,法兰西民族解放委员会在阿尔及利亚成立,为抵抗运动领导核心。1944年6月改组为法兰西共和国临时政府。1944年6月,英、美盟军在诺曼底登陆。法军和内地军与盟军配合,至1945年3月基本解放法国。

法国光复后,临时政府解除人民武装,巩固资产阶级统治。1946年10月建立法兰西第四共和国。1947年5月将议会第一大党共产党排挤出政府。政党斗争激烈,内阁更换频繁,政局动荡不稳。经济上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实行国有化政策,制定经济发展计划,接受马歇尔计划,1948年工业产量达到战前1938年水平。扩大国际经济合作,发起组织欧洲煤钢联营和“共同市场”、“欧洲原子能联营”。企图恢复殖民统治,发动印度支那殖民战争(1946—1954)、苏伊士运河战争(1956)和镇压阿尔及利亚民族独立的战争(1954—1962),致使财政枯竭。外交上追随美国,参加冷战,加入北约,国际地位下降。

1958年5月,极端殖民主义分子在阿尔及尔发动叛乱。6月1日,戴高乐再度出山组成新内阁。9月,第五共和国成立。此后政局较为稳定。自1958年起,戴高乐长期担任总统。1968年爆发“五月风暴”。1969年,戴高乐辞职。在其任内,法国结束阿尔及利亚战争,承认阿尔及利亚独立。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以求恢复法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大国地位。反对美国充当欧洲霸主,1966年退出北约一体化军事机构。发展独立的核力量,倡导欧洲合作,推动欧洲共同体的发展,实现法德和解。与苏联东欧保持良好的关系,1964年和中国建交。经济上进一步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1968年国有化企业资本占全国资本总额的33.5%,居西欧首位。经济发展速度加快, 1960—1970年国内生产总值年增长率为5.6%。1973年世界经济危机爆发后,经济持续萧条,左翼政党力量大增。1981年,社会党在总统选举中获胜,密特朗出任总统。

现代法国的文化继承了历史上的优秀传统,反映了现实社会的矛盾,流派繁多,成果硕硕。文学上的主要代表作有:罗曼·罗兰的《欣慰的灵魂》、路易·阿拉贡的《真实的世界》、安德烈·纪德的《伪币制造者》、娜塔利·萨洛特的《金果》等。在哲学上,法国涌现出两位存在主义大师阿尔贝·加缪和让·保尔·萨特,他们着有大量哲学着作、小说和剧本,影响巨大。(杨宁一)法国人民阵线运动(Faguo renmin Zhenxian yundong)

法国人民组成统一战线反对法西斯主义的运动。30年代初,法国法西斯势力猖獗。1934年2月,数万法西斯分子向国会大厦进军,企图推翻共和国,夺取政权。为有效地打击法西斯势力,1934年7月,社会党和共产党签订《统一行动公约》。1935年7月14日,包括社会党、共产党、激进党在内的69个左翼党派和团体举行反法西斯集会和游行,标志着人民阵线的正式形成。1936年1月,人民阵线公布其纲领,在4—5月的议会选举中获胜,取得多数席位。6月组成以社会党人勃鲁姆为总理的人民阵线政府,进行社会改革,解散法西斯组织,实行每周劳动40小时法,提高工资,改善工人的福利待遇,保障工会权利,加强国家对经济生活的干预,部分军事工业国有化,国家监督法兰西银行。人民阵线遭到大资产阶级的反对。社会党和激进党与垄断资本妥协。1937年2月,政府宣布暂停实施人民阵线纲领。政府推行的绥靖政策在其内部引起严重分歧。1938年激进党人达拉第总理签订《慕尼黑协定》,10月将反对协定的共产党开除出人民阵线,11月激进党亦退出。人民阵线瓦解。该运动对于制止法国走上法西斯化道路,推进社会经济改革起到重要作用。

Ⅵ 拿破仑倒台之后波旁王朝重新上台,后来法国又是如何从君主制变为共和制的

1814,拿破仑倒台,波旁复辟
1815,百日时期;波旁王朝再次复辟
路易十八掌权,死后由查理十世掌权
1830年,爆发革命,波旁王朝彻底被赶下王位,奥尔良派的“平民国王”路易·菲利普登基
1848欧洲革命,菲利普下台,第二共和国成立,由君主制变为共和

Ⅶ 拿破仑建立了什么帝国统治

拿破仑帝国的性质是什么 拿破仑帝国的内政1、在政治上,建立了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并采取了以稳定政局为首要任务的政策,确保局势的稳定。 2、在经济上,他改革财政,创办法兰西银行,采取发放津贴和补贴的办法,鼓励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政治的稳定为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环境,财政改革又使资产阶级获得了实际利益,从而推动了法国的经济振兴。 3、在法律上,他重视法制建设,注意依法治国,1804年3月由他主持修订、颁布的《法国民法典》,后来又称《拿破仑法典》,简称《法典》。《法典》共计3篇、35章、228条,“总括了革命的全部法规”,它用法律的形式确定法国大革命的成果;确立个人私有制的原则;确定革命中剥夺贵族、教士的土地的合法性,为农民获得的小块土地提供了法律的保证;并规定了一切法国人均享有民事权利的原则和具体条文。它是一部典型的资产阶级法典,比当时欧洲各国的法律进步得多。它不仅在法国长期地沿用下去,而且对后来许多国家民法典的制订都产生了广泛而重大的影响。《法典》有利于法国农民生产积极性的提高,使拿破仑在进行对外战争时能得到来自农村的兵源。对此,拿破仑不无得意地说:我真正的光荣并非打了40次胜仗,滑铁卢之战抹去了关于这一切的记忆。但是有一样东西是不会被人忘记的,它将永垂不朽——那就是我的民法典。以后,法国又制定《商法典》和《刑法典》,它们同《民法典》一起,成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立法规范。4、在文化教育上,拿破仑十分重视科学研究和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他建立了公立中学和法兰西大学,由国家拨款,聘请本国或外国着名学者专家担任教师,从事科学研究和文化知识的传授,培养有用人才。上述政策的实施,使法国摆脱了督政府时期出现的困境,使得在法国大革命中建立起来的资本主义制度得以巩固和发展,也使法国的经济得到调整和振兴。拿破仑的对内政策不仅适应了资产阶级统治的需要,促进了国内经济的发展,也为他自己赢得了极大的荣誉。这些成果,都是拿破仑上台后凭借武力和专制独裁而取得的,这充分反映了拿破仑帝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军事独裁政权。三、拿破仑帝国对外战争的情况从拿破仑掌权到帝国崩溃,拿破仑的对外战争连绵不断。拿破仑力图建立一个欧洲大陆体系,为实现这一目的,他开始扩大战争,使法国进行的战争由革命性转变为侵略性。在不断的征战中,法兰西第一帝国的内部矛盾日趋严重,拿破仑陷入困境。但他依然迷信强权,声称“要主宰世界只有一个诀窍,那就是强权”。他决定以新的征服来加强自己的地位,于是远征俄国,结果仅半年时间,法军消耗殆尽,元气大伤。远征俄国的失败成为法兰西第一帝国由盛转衰的历史转折点。一方面,他所进行的战争,捍卫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并把大革命的思想和精神带到了法军所到之处,动摇了欧洲大陆的封建统治秩序,客观上有利于欧洲封建制度的瓦解和农民的解放。而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洪流,是势不可挡的。另一方面,他所进行的战争,侵犯了欧洲许多国家,掠夺和奴役了这些国家的人民,招致了人民的反抗并导致了他的最终失败,使帝国覆亡,封建王朝得以复辟。拿破仑帝国的性质是资产阶级的军事独裁专政,拿破仑是法国大资产阶级的政治代表,这就决定了拿破仑的对外战争必然要反映法国大资产阶级的要求,必然具有革命和侵略扩张的双重性质。 前期这一政权以革命战争的手段,维护了资产阶级利益,巩固了大革命的成果具有革命性;后期这一政权主要以战争的手段,力图建立一个欧洲大陆体系,具有侵略性。再者,拿破仑与英国的战争。是两国之间为本国资产阶级争夺世界市场和霸权而进行的战争;与俄国的战争也有争夺欧洲的霸权的一面。

Ⅷ 拿破仑战争后形成什么格局

维也纳体系

维也纳体系是19世纪初拿破仑帝国崩溃后,以英、俄、奥、普为首的战胜国通过维也纳会议在欧洲大陆上建立的新均势体系。

拿破仑战败,在制裁法国的基础上,战胜的欧洲封建君主们召开了维也纳会议,确定了欧洲的封建统治秩序和国家体系。维也纳体系建立后,英国重新控制了欧洲,并且达成了欧洲势力均衡,世界国际关系的中心舞台仍然停留在欧洲。

(8)法国拿破仑以后是什么制度扩展阅读

拿破仑战败的影响:

1、大部分的欧洲国家都不免渗入了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如民主、正当法律程序或特权取消等。随着中产阶级的繁荣及影响力持续增加,开始融入习俗及法律之中。

2、拿破仑战争亦带来一个相对地新鲜及持续增强的运动,民族主义。民族主义将会塑造未来欧洲历史的轨道,它的成长注定了一些国家的开始及另一些国家的结束。欧洲的版图亦在拿破仑时代后一个世纪发生了剧烈地转变。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维也纳体系

Ⅸ 法国大革命结束后,拿破仑政变前,这一段时间的制度是什么拿破仑当政政后制度又是什么4天后中考,急!

就叫督政府,它是资本主义共和制度,拿破仑当政后是资本主义君主专制制度,这是资本主义成长时期的一种不成熟的政体形式,因为拿破仑维护的还是资产阶级的利益。之所以说《法典》维护了资产阶级利益则要从其内容上看:强调自由共和、契约自由、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规定法律面前公民一律平等,废除封建特权,摆脱教会控制,对反封建有着重大意义!

阅读全文

与法国拿破仑以后是什么制度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金华义乌国际商贸城雨伞在哪个区 浏览:629
俄罗斯如何打通飞地立陶宛 浏览:966
韩国如何应对流感 浏览:790
在德国爱他美白金版卖多少钱 浏览:817
澳大利亚养羊业为什么发达 浏览:1221
如何进入法国高等学府 浏览:1319
巴西龟喂火腿吃什么 浏览:1246
巴西土地面积多少万平方千米 浏览:1096
巴西龟中耳炎初期要用什么药 浏览:1077
国际为什么锌片如此短缺 浏览:1499
巴西是用什么规格的电源 浏览:1291
在中国卖的法国名牌有什么 浏览:1213
在菲律宾投资可用什么样的居留条件 浏览:1115
德国被分裂为哪些国家 浏览:720
澳大利亚跟团签证要什么材料 浏览:1045
德国大鹅节多少钱 浏览:743
去菲律宾过关时会盘问什么 浏览:1060
澳大利亚女王为什么是元首 浏览:870
有什么免费的韩国小说软件 浏览:622
申请德国学校如何找中介 浏览: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