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法国的经济是如何发展的有什么方针
法国是发达的工业国家。早在18世纪末19世纪初法国就已开始工业革命。19世纪20年代起,法国工业革命的进程加快。直至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由于历史、文化和传统的原因,与其它工业发达国家相比,法国经济发展迟缓、工业水平相对落后。19世纪中期,法工业产值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超过农业,工业革命基本完成,成为当时仅次于英国的工业国家。50年代末至70年代初,是法国经济的起飞时期。法国把发展重心转移到石油化工、电子和机电、汽车、高速火车、宇航、造船、通讯设备等新兴工业部门,以此为龙头带动整个工业的全面发展。过10余年的快速发展,法国一跃成为世界先进工业国。70年代以后,法国工业经济缓慢增长。近几年来随法国经济复苏,但增长幅度不大,且呈明显起伏状态。
❷ 提炼法国启蒙运动发展的观点
派反动邪恶势力。启蒙运动是法国大革命的前夜,它在政治上、思想上和理论上为西方后来的经济社会高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对整个西方近代文明产生了深远的、关键的影响,最终使法国走进现代文明发达国家行列。
从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过渡的时代,随着资本主义与封建专制主义矛盾的不断深化,法国新兴资产阶级在意识形态领域中,反对封建统治与教会特权的斗争也迅速展开,。法国启蒙运动是继文艺复兴后,在欧洲历史上出现的第二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启蒙,就是启迪和开导人们的反封建意识,给尚处在黑暗中的人们带来光明与希望,反对蒙昧主义、专制主义和宗教迷信,打破旧的传统观念,传播新思想,新观念。
代表新兴资产阶级利益的思想家对封建意识形态发起全面批判,企图使人们的思想从传统偏见、神学教条、基督教会和专制政权的压制下解放出来。在十七世纪自然科学和哲学成果的基础上,启蒙学者认为,正如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一样,人们也能够凭理性的力量发现有关自然、人类和社会的法则,谋取世俗的幸福;他们以理性、宗教容忍和进步的观念向保守现状的旧观念进行冲击,反对一切禁锢思想和压制自由的教条和制度;其中最进步的思想家们,主张宗教上的无神论、哲学上的唯物主义、政治上的民主政体、经济上的自由放任。
❸ 法国和德国曾产生影响人类历史发展进程的伟大理论成果
法国:思想启蒙运动,引起了法国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
德国:马克思主义,创建者马克思、恩格斯是德国人。
❹ 急求!!!十八世纪法国哲学
十八世纪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资本主义与封建主义矛盾日益上升为法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法国资产阶级为了准备夺取政权,同劳动人民结成联盟,在意识形态领域发动了一场反封建反宗教的“启蒙运动”。从哲学上看,法国启蒙运动大致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十八世纪上半叶,自然神论反封建神学的斗争。第二阶段,十八世纪中叶以后,战斗的唯物论、无神论反对唯心主义和宗教神学的斗争。
早期启蒙思想家的哲学思想
这一时期启蒙思想家的特点:高举“理性”旗帜,以自然神论的观点,着重从政治上批判封建专制制度;但是,带有很大的妥协性和保守性。
一、孟德斯鸠哲学
孟德斯鸠(1689——1755)是大资产阶级思想代表,在政治上反对君主专制,向往英国式的君主立宪制度,提出了着名的“三权分立”的政治学说,即立法权、司法权和行政权分立。
1、自然神论。他承认上帝是世界的创造者,但上帝创造世界之后不再干预世界,只能按照世界万物自己固有的必然规律而行动。这就否定了上帝的至高无上的权威。
2、地理环境决定论。他认为政治、法律制度主要是由自然地理环境——国土大小、气候、土壤等决定的。领土狭小的国家适于共和制;国土大小适中的国家适于君主政体;国土过大的适于专制政体。地理环境决定论不是从神出发,而是从人的现实生活环境出发,研究政治、法律。这在当时具有反封建的意义。但在理论上是片面的,错误的。
二、伏尔泰哲学
伏尔泰(1694——1778)是法国启蒙运动的领导者,大资产阶级的思想代表。他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用户君主立宪制,反对天主教会和宗教神学,并揭露了宗教产生的原因和反动社会作用,主张废除教会法庭,没收教会土地。
在哲学上:1、自然神论。在他看来,牛顿给物质世界描绘了一幅正确图景,即物质世界是客观存在的,在上帝的最初推动之后便按照自己的固有规律运动着。2、继承洛克唯物经验论,认为“一切观念都通过感官而来”,感觉是外界对象作用于人的感官而产生的。3、向法国大力介绍了牛顿和洛克的哲学以及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度。
三、卢梭哲学
卢梭(1712——1778)是法国启蒙运动中激进的思想家,是小资产阶级思想代表。他提出了比较彻底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政治理论,对资产阶级革命起了动员和鼓舞作用。
1、哲学思想。卢梭基本上是一位自然神论者,有一些唯物主义因素,但同时又仍未摆脱许多唯心主义有神论观念,还包含着二元论和不可知论的观点。他认为,物质世界是客观存在的,宇宙的本原是物质和精神两个永恒的实体,物质实体是消极的、惰性的,精神实体是积极的、能动的,宇宙万物的运动是上帝最初推动的结果,即物质运动的“第一原因”是上帝,但上帝不能创造或消灭物质。在认识论上,卢梭强调感觉经验,反对天赋观念论。他认为人的知识都是后天获得的。他把认识过程分为“感性的理解”和“理性的理解”,认为感觉比理性更重要。
2、社会不平等的起源和发展。卢梭从抽象的人性论出发,提出了他的社会历史观点。他认为人类的历史是一个从平等到不平等,再到平等的过程,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人类最初生活在“自然状态”中,人们之间没有任何社会关系,没有私有财产,人人自由、平等。随着生产的发展,财富的不断增加,出现了私有制,从此,人类便进入了第二个阶段的不平等的“社会状态”。私有制的确立带来了社会不平等。社会不平等的发展又经历了三个小阶段:其一私有制的确立以及由此产生的贫富之间的不平等;其二富人组织政府,出现压迫者和被压迫者之间的不平等;其三政府权力腐化,变成专制统治,产生了主人和奴隶之间的不平等,封建专制制度仍是社会不平等发展的顶点,它必然转化为自己的反面——走向第三阶段的平等,因为人民有权用暴力推翻暴君的统治,建立自由、平等的“理想王国”。卢梭的这个社会发展观包含了辩证法的因素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萌芽。但本质上是唯心主义的。
3、社会契约论。卢梭反对“君权神授”的神学政治观点,也反对十六、十七世纪流行的资产阶级君主专制理论,他从天赋人权的观点出发,提出一种比较彻底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政治学说。卢梭认为国家是社会契约的产物,人民订立契约,组成国家,制定法律,目的在于保障自己的自由、平等,生命和财产等天赋权力;主权应属于人民,如果国家破坏了社会契约,篡夺了人民的主权,人民便有权推翻它;最好的国家政体是民主共和国。
“网络全书派”的战斗唯物主义和无神论
十八世纪中叶以后,一方面法国社会阶级矛盾进一步激化,即法国封建主义专制制度同资产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的矛盾激化,另一方面,也是同自然科学的巨大发展相联系的,即各门自然科学开始摆脱“形而上学”形成独立的科学部门,牛顿力学得到了普及。笛卡尔的物理学和洛克的经验论也提供了理论来源。因此,时把世纪法国唯物主义能够克服十七世纪唯物主义的神学不彻底性,把哲学和政治结合起来,把反宗教的无神论和战斗的唯物主义结合起来,成为比较完备、比较彻底的唯物主义哲学,适当时西欧最先进最革命的哲学。
但是,它仍然属于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范畴,有着机械的、形而上学的和唯心史观的缺陷。
“网络全书派”的特点:高举唯物主义和无神论的大旗,对法国封建制度的一切方面进行无情的抨击和批判,为法国大革命作了舆论的准备。
可见,十八世纪法国哲学的发展是沿着对宗教的怀疑论,经过自然神论,达到无神论和唯物主义结合的方向进行的。这场启蒙运动的最大成果就是产生了以狄德罗和霍尔巴赫为代表的唯物主义和无神论思想。这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次重大胜利。
十八世纪法国唯物主义比起十七世纪唯物主义的主要贡献表现在:第一,克服了十七世纪唯物主义中的神学不彻底性,达到了公开的无神论;第二,把旧唯物论思想推进到新的水平。在思维与存在的关系上,从主要探讨认识论问题,推进到力图在唯物论一元论基础上解决心物关系问题,促成了向本体论和认识论统一阶段的转变。在物质与运动的关系上,从割裂推进到统一,力图用物质本身的运动和转化来证明物质世界的统一性,从而,清除了“第一推动力”的观点。摒弃了一些含混乃至错误的概念,如,实体、偶性、反省等概念,提出了一些特有的概念,如,异质、感受性、环境等概念,特别是能比较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物质这个根本概念,为进行理论思维提供了前提。第三,不仅像十七世纪把哲学与政治结合起来,而且还把哲学和社会伦理、道德结合起来,为摆脱唯心史观和唯物史观趋进做出了贡献。
由此可以看出十八世纪哲学的基本特点:第一,哲学与社会生活的密切结合;第二,唯物主义和无神论的结合;第三,具有突破机械唯物主义的趋向。
十八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哲学,虽有机械的、形而上学的局限性和历史唯心主义观点,但它为法国大革命作了舆论准备。它是十七世纪机械唯物主义向辩证唯物主义的过渡形态,是德国古典哲学,特别是唯心辩证法形成的不可缺少的环节和前提条件。它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重要来源。所以,在哲学史上占有重要历史地位。
❺ 佩鲁发展极理论的主要内容求答案 ,谢谢!
增长极概念最初是由法国经济学家弗郎索瓦·佩鲁(Francois Perroux)提出来的,他认为,如果把发生支配效应的经济空间看作力场,那么位于这个力场中推进性单元就可以描述为增长极。增长极是围绕推进性的主导工业部门而组织的有活力的高度联合的一组产业,它不仅能迅速增长,而且能通过乘数效应推动其他部门的增长。因此,增长并非出现在所有地方,而是以不同强度首先出现在一些增长点或增长极上,这些增长点或增长极通过不同的渠道向外扩散,对整个经济产生不同的最终影响。法国的另一位经济学家布代维尔认为,经济空间是经济变量在地理空间之中或之上的运用,增长极在拥有推进型产业的复合体城镇中出现。因此,他定义:增长极是指在城市配置不断扩大的工业综合体,并在影响范围内引导经济活动的进一步发展。布代维尔主张,通过“最有效地规划配置增长极并通过其推进工业的机制”,来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美国经济学家盖尔在研究了各种增长极观点后,指出影响发展的空间再组织过程是扩散—回流过程,如果扩散-回流过程导致的空间影响为绝对发展水平的正增长,即是扩散效应,否则是回流效应。
增长极理论从物理学的“磁极”概念引伸而来,认为受力场的经济空间中存在着若干个中心或极,产生类似“磁极”作用的各种离心力和向心力,每一个中心的吸引力和排斥力都产生相互交汇的一定范围的“场”。这个增长极可以是部门的,也可以是区域的。该理论的主要观点是,区域经济的发展主要依靠条件较好的少数地区和少数产业带动,应把少数区位条件好的地区和少数条件好的产业培育成经济增长极。增长极理论的基本点包括:
第一,其地理空间表现为一定规模的城市;
第二,必须存在推进性的主导工业部门和不断扩大的工业综合体;
第三,具有扩散和回流效应。
增长极体系有三个层面:先导产业增长; 产业综合体与增长; 增长极的增长与国民经济的增长。
在此理论框架下,经济增长被认为是一个由点到面、由局部到整体依次递进,有机联系的系统。其物质载体或表现形式包括各类别城镇、产业、部门、新工业园区、经济协作区等。
增长极形成与发展过程会产生两种效应:极化效应和扩散效应。
佩鲁认为,极化效应促成各种生产要素向增长极的回流和聚集;扩散效应促成各种生产要素从增长极向周围不发达地区的扩散。在发展的初级阶段,极化效应是主要的,当增长极发展到一定程度后,极化效应削弱,扩散效应加强。增长极效应是一种多种效应的复合体,如上游下游效应、集聚效应和互利效应等。
❻ 从科学史的角度谈谈法国学派的理论
法兰西学派致力于说明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原则。梅耶认为,要证明两种语言是否有亲属关系,最重要的是研究其语法形式。语法形式的证据最可靠,因为音位排列的方式和语法功能的表现,如果在许多情况下两种语言都相同,那必然不是偶然的。但是在各种语言中,语法形式相对应,并不意味着音位序列必然相同或相似。例如亚美尼亚语“二”是erku,这与 拉丁语“二”o在音位序列上并不相同;但是亚美尼亚语的erk-与印欧语系许多语言的dwi-相对应,而dwi-又与拉丁语的 o相对应,可见亚美尼亚语的erku与拉丁语的 o同出一源,即这两种语言在远古时代有共同的祖先。
另外这不叫科学。物理化学才叫科学 人文类都不是科学
❼ 如何评价18世纪法国哲学的重要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400多年来,在法国哲学的发展进程中,理性主义和非理性主义一直是纠结在一起的两条主线。时而理性主义占主导地位,时而非理性主义占主导地位
文艺复兴时期的蒙田是法国哲学的先驱,他对于17世纪的笛卡尔和帕斯卡尔产生了双重的影响。首先,蒙田的怀疑主义影响了笛卡尔“怀疑一切”的方法论和自由的批判精神。蒙田的座右铭“我知道什么?”运用古罗马时期的皮罗主义的论据来说明,一切事物都是值得怀疑的。蒙田被人们看作是具有批判精神的自由思想家。笛卡尔对于从经验获得的知识以及以往科学知识的怀疑,对现成的知识进行批判,敢于怀疑一切,都是受到了蒙田的影响。
蒙田也影响了帕斯卡尔的非理性主义和人学。文艺复兴以来的一些人文主义者颂扬了人类的伟大、尊严和理性,而蒙田揭示了人类的渺小、可悲和信仰。这就使得帕斯卡尔在更高层次上进行综合,既让我们看到人的伟大和尊严,又让我们意识到自己的渺小和可悲;既看到人类理性能力的作用,同时又看到理性的无能和信仰对它的超越。帕斯卡尔充分肯定了几何学的作用,并且在他的科学研究中也广泛地运用了几何学中的证明和推演方法。然而,帕斯卡尔也认为几何学的方法是有限的。在他看来,过分抬高理性或理智的作用是一种理性的独断,而以人心或内心为基础的敏感性的精神、微妙的精神及精确性的精神和日常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是人们的一种良好洞见力。在笛卡尔和帕斯卡尔之后,理性主义和非理性主义都得以确立。
18世纪是理性主义的时代。18世纪的法国哲学家将由上一个世纪的哲学家所确立的理性主义变成一种现实的政治原则。理性主义成为他们反对封建意识形态、勾画新社会蓝图的标尺。理性成为衡量一切事物的标准,以往的一切都要在理性的法庭面前接受审判。
19世纪是理性主义和非理性主义双峰对峙的时代。19世纪的法国哲学中雷诺维耶的新批判主义和孔德的实证主义继承了启蒙哲学的传统,而比朗、柏格森和布隆代尔这三位改变法国哲学发展方向、奠定法国现代哲学基础的哲人,则继承了非理性主义的传统。
到了20世纪,除巴什拉等人的科学哲学和结构主义哲学体现了理性主义的原则之外,萨特的存在主义是非理性主义,后现代主义也属于非理性主义的一种体现。德里达、福柯、德鲁兹等人追随尼采和海德格尔,对西方自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经由笛卡尔直至康德、黑格尔的形而上学传统进行了彻底的批判。但从总体上来看,20世纪的法国哲学是非理性主义占主导地位。
可见,400多年来,在法国哲学的发展进程中,理性主义和非理性主义一直是纠结在一起的两条主线。时而理性主义占主导地位,时而非理性主义占主导地位。这种纠结的状态一直贯穿始终。
“进步”与“解放”的价值重估
对于“进步”,后现代主义有一系列疑问:人类的历史是否真是在不断进步的?“进步”难道不是一种乌托邦式的理想?再则,“进步”真是一件好事情吗
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法国从工业社会进入后工业社会,现代性和后现代性成为法国哲学讨论的重要主题。崇尚理性、自由、平等、进步的启蒙精神是现代性的突出体现。
卢梭是现代性最早的批判者。他通过把自然和文明对立起来,对资本主义的文化、社会政治制度和教育方式进行了全面的批判。卢梭意识到,科学艺术的进步和发展是与人民的幸福相矛盾的,文化和文明的发展与人的道德水准未必成正比。因为假如现实生活中的文化被以奢侈、金钱和低级趣味为主体的时尚所左右,就会完全变成一种“金钱文化”和低格调的“俗文化”。
卢梭认为,从自然状态进入到社会状态,就使人类从平等进入到不平等。人类社会每前进一步,不平等就加深一步。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评价卢梭这一学说时写道:“这样,卢梭就看到了不平等的产生是进步。可是这种进步包含着对抗,它同时又是退步……文明向前进一步,不平等也就向前进一步……压迫者被压迫,这就是否定的否定。”如恩格斯所说,卢梭的这部着作“可说是精彩地显示了自己的辩证的起源”。它不但是对人类只是在上帝面前才是平等的那种基督教封建学说进行思想斗争的武器;同时,它也包括了法国资产阶级的革命口号“平等、自由、博爱”。法国革命爆发以前35年,卢梭就不但已经认识到革命的必然性,而且在哲学上、在法理上证明了革命的正当性。
当然,卢梭并不是认为,在社会状态中,人就注定是不自由和不平等的。恰恰相反,卢梭把不自由、不平等的社会状态看作是不合理的社会状态。卢梭想要实现的否定之否定,是使人在一种全新的社会状态中达到一种更高级的社会的自由和平等。后来,卢梭的这一思想深深地影响了黑格尔思想的形成。
如何看待理性和进步,是法国后现代主义哲学所思考的两个问题。福柯等人反对理性的总体性、理性的暴力和理性的极权主义。“进步”以及与它相联系的“解放”概念也是后现代主义要“解构”的。对于“进步”,后现代主义有一系列疑问:人类的历史是否真是在不断进步的?“进步”难道不是一种乌托邦式的理想?再则,“进步”真是一件好事情吗?“进步”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样的后果呢?怎么看到“进步”所带来的人的自由的不断丧失、自然环境的不断恶化?
对于 “解放”,后现代主义也有不同的看法。首先,后现代主义认为,“解放”是一个宏大叙事和元话语,是为后现代主义所摈弃的;其次,人的解放的过程也是逐渐取得主体地位、成为独立主体的过程,而主体的形成、建构过程,同时也是人逐渐被规训化的过程,因而最终是限制人、制约人,使人丧失自由。至此,后现代主义不仅解构了法国启蒙哲学的理性主义原则,同时还把启蒙哲学的“进步”和“解放”概念也解构了。最后,后现代主义认为,科学有可能使人走入误区,制造出灭绝人类的武器;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过度滥用,会导致环境污染、生态平衡的破坏,使地球越来越不适于人类的生存;更为严重的是,科学不能解决人的精神问题——无论是人的道德、价值、理想信念,还是人的终极关怀等,都不是科学和理性所能解决的。
人文与社会的多重呈现
和其他国家的哲学相比较,法国哲学更注重对人和社会的研究。法国哲学家们不只沉湎于理智王国而缺乏情感,他们中的不少人同时又是诗人、文学家、艺术家和社会活动家
同欧洲其他国家的哲学相比,法国近代哲学似乎有以下几个风格和特征:
第一,法国哲学一直贯穿着一种怀疑精神和崇尚理性的精神。
怀疑精神和崇尚理性的精神可以说是同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如果说,怀疑是否定的、批判的一面,那么,崇尚理性则是肯定的、有建树的一面。怀疑的目的就是要崇尚理性,或者说怀疑只是理性的一种手段。
从中世纪的唯名论者阿伯拉尔、文艺复兴时期的蒙田,到近代哲学的创始人笛卡尔、18世纪的贝尔、伏尔泰等人的怀疑论,这种敢向传统、权威挑战的怀疑精神,在法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甚至20世纪后半叶的后现代主义哲学也体现了怀疑精神。它怀疑被人们顶礼膜拜的理性主义和科学精神,怀疑历史进步论和启蒙精神,怀疑现代性和现代化的成果等。
第二,人和社会是法国哲学聚焦的对象。
自然和人是哲学的永恒主题。而和其他国家的哲学相比较,法国哲学更注重对人和社会的研究——
爱尔维修注重人的灵性、强调人的精神性,把人作为一个文化的对象、教育的产物。存在主义哲学就是一种人学。而孔德直接就是近代社会学的奠基人。从涂尔干到结构主义和后现代主义,他们都十分注重对于现代社会的研究。这些都应该看作是法国哲学对人类社会认识的贡献。后现代主义对于后工业社会的反思和批判,对于正在大力推进现代化的我们不亚于一剂清醒剂。
第三,开放性。
18世纪的法国哲学家极大地吸收了英国唯物主义哲学(特别是洛克的经验论),狄德罗还极大地吸收了莱布尼兹哲学中的辩证法因素。19世纪,不仅勒努维埃的新批判主义在很大程度上是对康德哲学的继承,而且阿默兰的唯心主义和黑格尔哲学有着紧密的联系。“3H”(黑格尔、胡塞尔、海德格尔)、“3M”(马克思、马克斯·韦伯、马尔库塞)和尼采都是德国哲学家,克尔凯格尔是丹麦哲学家,弗洛伊德是奥地利的心理学家,这些哲学家的思想元素都影响着20世纪法国哲学的面貌。
第四,社会参与性。
法国哲学不是书斋里的哲学,而是与现实斗争紧密相连的哲学。法国哲学家不喜欢身居斗室去进行玄学的思辨,而更加关注社会的变革和政治的斗争。他们有一种使命感和时代感,是现实革命运动的积极参与者。
第五,和文学有着不解之缘。
法国哲学家们不只沉湎于理智王国而缺乏情感,他们中的不少人同时又是诗人、文学家、艺术家和社会活动家。不仅伏尔泰、卢梭、狄德罗等人是名垂史册的文学家、戏剧家、文艺批评家,擅长用文学来表达自己的哲学思想,比他们晚一些的柏格森、萨特和加缪,更是捧走了诺贝尔文学奖的桂冠。
法国哲学的中国传播
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学者对于法国哲学的兴趣逐渐超过了对德国哲学的兴趣。这种在学术兴趣点上的变化,和法国哲学自身的发展变化相关,也与中国哲学界学术生态的发展变化紧密相联
从近100年来法国哲学在中国的传播来看,中国人对于法国哲学的主要兴趣大致集中在以下一些方面:
笛卡尔哲学。中国人对笛卡尔哲学有着双重的兴趣:一方面是他高扬主体性的哲学和理性主义的认识论,另一方面是他的二元论哲学在物理学领域坚持了机械唯物主义、他的唯物主义对于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有着重要的启发、他的心身关系学说开启了西方心灵哲学之先河。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大陆对于主体性问题、认识论问题和对于西方心灵哲学研究的加强,笛卡尔哲学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18世纪的启蒙哲学和唯物主义哲学。由伏尔泰、孟德斯鸠和卢梭这三位启蒙思想家所提出的自由、平等、民主、法治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社会政治理论的重要理论来源。18世纪狄德罗、霍尔巴赫等人的唯物主义思想,是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的重要理论来源。
孔德的实证哲学。孔德的实证科学的方法论及其实证哲学的基本原则,是我们了解英美实证主义哲学的基础,对于我们理解实证主义和实用主义哲学、理解分析哲学和科学哲学都具有导引意义。孔德的实证社会学和涂尔干的社会学,被中国人看作是社会学的开山鼻祖。
柏格森的生命哲学。在20世纪初,柏格森关于生命创造进化的哲学和达尔文的进化论、赫胥黎的天演论一起被传进中国,为当时想推动中国社会变革的知识分子提供了生命的活力。
萨特等人的“存在主义”。在我国改革开放初期(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那场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大讨论之后,大学校园里曾经一度流行“萨特热”和“尼采热”。尽管萨特所强调的“存在先于本质”等一些极端个人主义和绝对自由观不尽合理,但他强调青年人要自我奋斗、自我创造,在自主选择的时候,要主动承担责任。这些观念正好契合了当时青年人乐于自我谋划、自我选择的想法,对于解放思想、焕发社会活力起到了正面的推动作用。
法国现象学思潮。德国哲学家胡塞尔、海德格尔的现象学流传到法国,在法国产生了广泛和长久的影响,出现了现象学思潮。它对萨特等人的存在主义和德里达、福柯等人的后现代主义都产生了影响。近十年来,随着对于胡塞尔和海德格尔研究的深入,年轻一代中国学者也对法国现象学家的研究和思潮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结构主义。上世纪末,中国研究索绪尔的结构主义语言学、列维·斯特劳斯的结构主义人类学和阿尔都塞的结构主义马克思主义的学者众多。进入新世纪以来,对于拉康的后弗洛伊德主义的研究,在中国学界取得了新的研究成果。近几年来,对于深受阿尔都塞和拉康影响的巴丢的研究在中国也逐渐升温。
后现代主义哲学。上世纪90年代以来,后现代主义在中国形成了新的研究热潮。包括德里达、福柯、利奥塔、德勒兹、鲍德里亚在内,都成为中国哲学专业博士论文的重要研究对象。这些哲学家的思想是对资本主义自身的发展、西方几百年现代化进程、尤其是西方的现代性理论的一种反省和批判。他们反对技术至上,反对过分强调以人为中心,主张人与自然的和谐,主张不能过分强调工具理性而忽视了价值理性等。这些观点对现当代中国的发展(尤其是科学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可以说,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学者对于法国哲学研究的兴趣逐渐超过了对德国哲学的兴趣。在上世纪80、90年代,中国对于17、18世纪法国哲学、对于存在主义和结构主义的研究感兴趣,而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学者对于法国哲学中的现象学思潮和后现代主义哲学的研究更感兴趣。这种在学术兴趣点上的变化,与法国哲学自身的发展变化相关,也与中国哲学界学术生态的发展变化紧密相联。
❽ 法国法的发展历程(六法的内容)
《法国六法》包括
《法国宪法》、
《法国民法》(1803年3月15日公布,共2281条)、
《法国民事诉讼法》(1807年1月1日执行)、
《法国商法》(1807年9月21日公布)、
《法国治罪法》(1808年11月27日公布)、
《法国刑法》(1810年2月22日公布,共484条)。
❾ 罗斯托的经济发展阶段理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论,即一个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分为了6个阶段:
一是传统社会阶段;
二是准备起飞阶段;
三是起飞阶段;
四是走向成熟阶段;
五是大众消费阶段;
六是超越大众消费阶段;
显然这一理论具有局限性,是一种线性发展观点。
❿ 影响法国大革命的重大思想理论是什么
主要是启蒙思想。启蒙思想在世界各地广泛传播,动摇了封建统治的思想基础,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的进步.
主要受这些人影响:
孟德斯鸠
主要主张:
反对君主专制,提出“三权分立”学说。认为国家的权力应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彼此制衡。
伏尔泰
主要主张:
反对君主专制,倡导君主立宪制。
卢梭
主要思想:
①天赋人权、人民主权
②社会契约说(着作有《社会契约论》《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等)
③革命合法性
④认为私有制是人类不平等的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