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描述18世纪英国和法国为争夺北美殖民地的战争,过程,结果,具体原因。
一、战争名称:北美殖民地战争
二、战争过程:
1、威廉王战争(威廉王之战)
1689年,因光荣革命成为英王的威廉三世参加欧洲的奥格斯堡同盟,英法的对立开始。因此,在北美的英属美洲和法属加拿大也发生战争,但是,未获得决定性的结果,因1697年的雷斯威克条约而停战。
2、安妮女王战争(安妮女王之战)
呼应欧洲的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而开始的北美殖民地战争(1702年~1713年),英军占领法属阿卡迪亚的皇家港,根据1713年的乌特勒支条约,获得加拿大东部的纽芬兰岛和哈得逊湾地域。
三、结果:
战争进行中,英国渐次掌握优势。但是,英国获得压倒性的胜利反而导致新英格兰殖民地的丧失。法国的威胁消失后,新英格兰殖民地不再需要英国的军事保护。《巴黎条约》签订的12年后,爆发美国独立战争(1775年-1783年)。
四、原因:主因是扩张中的英法北美殖民地因西部或内陆地域支配权的竞合,另外,欧洲爆发战争也必定波及北美大陆。
(1)英国与法国发生什么事情扩展阅读:
英法百年战争:
北欧维京海盗骚扰侵略法国海岸由来已久。卡洛林王朝时期,法兰克统治者查理三世同意这些北欧人在法国海岸诺曼底定居下来,他们后来建立了诺曼底公国。
1066年诺曼底人在征服者威廉的统帅下成功地入侵英格兰,他们同时统治着英格兰和诺曼底。
1216年盎格鲁—诺曼统治者失去了对诺曼底的控制,
12世纪中,英国金雀花王朝在法国占有广阔领地,
12~13世纪,法国国王逐渐夺回部分被英王占领的土地。
14世纪初,英国仍占据法国南部阿基坦地区,成为法国政治统一的最大障碍,法国人试图把英国人由法国西南部赶走,从而统一法国。英国当然不愿退出,并欲夺回祖先的土地如诺曼底、曼恩、安茹等。
当时英法两国因为贸易利益的关系,均对佛兰德斯作出争夺,使它们之间的冲突加深。
1328年,法国占领佛兰德,英王爱德华三世(1327~1377在位)下令禁止羊毛出口。佛兰德因失去原料来源,转而支持英国的百年战争中战场上的法军反法政策。
亨利二世采取耍赖战略,他一方面承认法兰西国王(路易七世)是他法律上的主人,另一方面又对法王的命令置若罔闻,根本不履行作为法国贵族的任何义务。
对于一个不但拥有国王头衔、而且领土比自己大两倍以上的强横逆臣,路易七世和世界上任何有尊严和权力欲的封建君主一样,把亨利视为眼中钉肉中刺,想尽一切办法战胜亨利,夺回本应属于自己、属于法兰西国王的法国领土。
② 英国与法国历史上打过多少次战争 包括殖民地战争
英国与法国在中世纪到19世纪初,一直都是宿敌。他们打过的战争大大小小几十个,我就说说我知道的几场大战争。
第一次;英法百年战争,1337—1453年。起因是因为法国国王查理四世死后无嗣,而英王爱德华三世要以近亲的身份继承王位,结果腓力六世继承王位,英王继而向法国宣战,而此时英国早已经拥有法国半壁江山了。这场战争出现了最先进的武器:大弓。英军用这种武器大量射杀法国骑士。当时论人口来说,英国远远少于法国。但一直到出现圣女贞德解救法国之前,在100年间的战争中,英国可以说是百战百胜。
第二次:奥地利王位继承战是欧洲两大联盟为争夺奥属领地,因奥地利王位继承权问题而引起的,它于1740—1748年以中欧为主要战场展开。奥皇查理六世于1740年10月20日死后无嗣,其长女玛利亚·特蕾西亚承袭父位。查理六世死后,普鲁士、法国、巴伐利亚、萨克森、西班牙、皮埃蒙特、撒丁、那不勒斯王国拒绝承认玛利亚·特蕾西亚的继承权,而奥地利、英国、捷克、匈牙利、荷兰、西里西亚、俄国从其各自的既得利益出发,则全力支持玛利亚·特蕾西亚的继承权。由此而爆发了长达8年之久的由两次西里西亚战争所构成的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其中英法在比利时、殖民地和大海上进行战争。
第三次欧洲七年战争(英法七年战争),又有第一次世界大战之称,1756~1763年。这是一场殖民争霸战争。英国自始自终就是法国的宿敌,而法国也是英国宿敌,英国一直都在大陆寻找盟友一起对付法国。英国的盟友在1700年前后都是奥地利,而普鲁士要在中欧的崛起,最大的敌人就是奥地利。战争不可避免。当奥地利人正忙于和普鲁士战斗时,他们对法国的关注自然没那么强了,而英国看他们的盟友真在忙别的事情是,英国人决定从新找一个盟友。他们找到了同样对法国有矛盾的普鲁士王国。于是欧洲变成了一个火药桶,而普鲁士新的国王将成为那个火星。而奥地利和法国抛弃前嫌,要做好基友。腓特烈二世即位没几个月,就向奥地利宣战,进攻西里西亚地区。随后法王路易十五向普鲁士宣战,英国向法国宣战,俄国早已垂涎欧洲大陆,与法奥结盟宣战普鲁士。这是主要战争国还有不少小国,其中就有汉若威王国是帮英普的,其他还有好多就不说了。
这是欧洲局势,在美洲:法国与英国上演了殖民战争,法国失去了加拿大和俄亥俄地区。在亚洲即印度次大陆:英国在海上以少胜多并在陆上突击法军据点,法国在印度元气大伤,法军被迫转为守势,与孟加拉将军结盟。在决战时,英国买通了孟加拉将军,英军将领罗伯特 克莱武率领英军进攻法军阵地,孟加拉将军拒不出战,直到英军攻下法军阵地,击败法军。七年战争结束后法国仅在印度保留几个港口。
第四次,美国独立战争1775—1783年。1775年4月,马萨诸塞总督兼驻军总司令托马斯·盖奇得到一个消息:在距波士顿不远的康科德镇上,有“通讯委员会”的一个秘密军火仓库。盖奇立即命令少校佛朗西斯·史密斯和约翰·皮特凯恩率800名英军前往摧毁,以挫伤民兵士气。部队连夜出发了,4月19日凌晨,他们来到了离康科德6英里的小村庄--莱克星顿。在途中英军遇到了几十名民兵,英国军官劝他们不要和自己的祖国战斗不要受到蛊惑反抗国王。。。就在民兵准备缴械时,一个民兵向英军开了一枪,导致了战斗,英军打败他们后来到目的地发现军火被转移了,就在这时后面出现了上百名民兵,英军死伤惨重突围出去(这些是殖民地列兵,不是欧洲的线列步兵)。 在与英军的历次交锋中,屡败屡战,终于在一次战斗中重创英军,告诉了世人美利坚人民独立的意志。法西荷等国看到了希望于是帮助美国独立,在法国王室陆军的帮助下,打败了英国。
第五次:拿破仑战争1799—1815年。拿破仑执政(1799—1804)和拿破仑一世帝国(1804—1814,1815)时期,法国资产阶级为了在欧洲建立法国的政治和经济霸权,同英国争夺贸易和殖民地的领先地位,以及兼并新的领土而进行的战争。这些战斗可说是自1789年法国大革命所引发的战争的延续。它促使了欧洲的军队和火炮发生重大变革,特别是军事制度。因为实施全民征兵制,使得战争规模庞大,史无前例。法国国势迅速崛起,雄霸欧洲,但是在侵俄战役惨败后,一落千丈。拿破仑建立的帝国,最终战败,让波旁王朝得于1814年和1815年两度复辟。
关于你们说的二战的英法战争可有可无,主要对手是德意,在亚洲是日本,和法国的作战除了马达加斯加岛战役就没了,英国害怕日本在维希政府控制下的马达加斯加建立潜艇基地才打的,打了了几个月(包括从英国调兵去那里的时间),法军投降。在北非除了和德意作战,在后期登陆阿尔及尔的计划还没实施,北非的维希政府就投降了。欧洲大反攻,诺曼底登陆成功后打到法国南部,法国维希政府立刻投降。但二战还是有法国人打德国的,法国的一个组织‘自由法国’由戴高乐将军领导,还创立了精锐的柯菲尔突击队(绿色贝雷帽)
仔细看的人会知道我没有抄袭
③ 20世纪20年代的英国、法国发生了哪些社会变化急需
一、 20年代的英国、法国
1.英国经济的衰退和政党政治的变化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国经济地位衰退表现在:
其一,债务激增,从1914年的6.5亿英镑(314900万美元)1920年增至78.28亿英镑(3804408万美元),英国从美国的主要债权国变成美国的债务国。
其二,伦敦不再是世界唯一的金融中心,原来在国际市场上起着共同货币作用的英镑受到美元的冲击,利用英镑对世界进行财政剥削的支配地位削弱。
战后的经济困难导致英国的政党政治发生变化,工党取代了保守党,开始同自由党轮流执政。随着英国在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地位的削弱和垄断组织在经济领域中居于统治地位,自由党和它所奉行的自由主义原则失去了赖以生存的社会经济条件。自由党的衰落是历史的必然。战后的英国工党是以工人为主要成分奉行改良主义的资产阶级左翼政党。工党领袖关于通过议会民主实行社会改革和建立财产公有制的词句,对于希望改变自身经济地位的工人群众颇具吸引力。工党执政期间,在资产阶级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推行了一些有利于劳动者的社会福利改革。
2.爱尔兰和英帝国自治领的分离运动加强
大战后,英国的殖民地虽然增加了近260万平方公里,但英帝国的殖民体系开始出现瓦解的趋势。殖民地民族解放运动兴起,1921年爱尔兰南部26个郡脱离英国,成立自由邦。当时对于英帝国殖民体系变化影响最大的是自治领的分离运动。随着自治领民族工业的发展和民族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要求脱离英帝国完全独立的呼声越来越强。宗主国英国在自身实力衰落的情况下也无法维持原来的殖民统治,被迫在1926年的帝国会议上作出决议,承认自治领在内政外交方面拥有完全独立的地位,在法律上与英国平等,自治领与宗主国靠“共同忠于(英国)国王”这一信条被维系在英帝国内。1931年的威斯敏斯特法,将上述演变以法律形式固定下来。英国已经失去对自治领的实质性政治控制,仅存留松散的政治联系,各自治领都可以以独立国家的面貌出现在世界舞台上。威斯敏斯特法是英国被迫顺应殖民体系瓦解这一客观历史趋势的法律文件。
3.法国经济的发展和对外政策
法国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要战场,大战给法国造成约2000亿法郎的巨大物质损失,这个“高利贷帝国主义”国家已由债权国变成外债高筑的债务国,出现严重的财政困难。但是,在相对稳定时期,法国经济发展比较快,法国经济复苏的重要原因:一是得益于战胜国对世界的重新瓜分。收回阿尔萨斯和洛林,取得萨尔煤矿的开采权,使法国的冶金工业生产能力增加了75%;德国的赔款和拥有比本土大20倍的殖民地,也是法国经济复苏的有利条件。二是法国政府经济政策的调整。一方面,实行减支增收的财政改革,广征赋税,降低公务员薪金,限制粮食消费,调整币制,稳定法郎,使财政状况好转;另一方面为缓解社会下层的不满,实施了社会福利措施,使人民生活水平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改善。
“严格执行凡尔赛和约,削弱德国”是20年代法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由于在巴黎和会上,法国没有达到彻底肢解德国的目的,会后又没有得到英美两国以条约形式保障法德边界,因此,寻求在欧洲大陆的安全保障成为20年代法国外交政策的重心。1920至1927年法国先后与德国周围的中小国家比、波、罗、捷、南等国缔约,在欧洲大陆建立起主要针对德国的安全保障体系,其目的在于维持法国在欧洲大陆的霸主地位。英国拒绝了法国的结盟建议,继续对欧洲大陆奉行均势政策。
二、 意大利法西斯的上台
意大利是帝国主义列强中实力最弱的一个。战后初期,意大利又陷入严重的经济危机中,工业凋蔽、农业荒芜、失业人数日益增长、人民生活痛苦不堪;经济危机导致阶级矛盾异常尖锐,工农革命运动高涨,工人奋起夺取工厂,农民夺取地主土地,资产阶级统治机构陷于瘫痪状态。为了镇压工农运动,巩固统治地位,意大利大资产阶级决定实行极权统治。另外,巴黎和会上意大利分赃最少,当年英法为换取意大利参加协约国作战,许诺的扩张领土的要求未能兑现。大资产阶级期望有一个强有力的政府和铁腕人物来扭转意大利在国际上的被动局面,以武力实现领土要求。墨索里尼的法西斯组织采用恐怖手段镇压工农运动,帮助资本家和地主夺回工厂和土地,从而赢得大资产阶级的欢心和金钱、武器支持,发展为拥有武装并控制意大利北部、中部许多地区地方政权的全国第一大党。1922年秋,墨索里尼率党徒进军罗马,在意大利建立起法西斯专政。教材小字部分介绍了墨索里尼全面强化法西斯统治的措施。法西斯的上台表明意大利资产阶级在稳定统治秩序时选择了与资产阶级民主制度不同的道路。
三、 20年代的美国、日本
1.美国的经济繁荣和金元外交
美国是20年代资本主义经济“繁荣”的典型国家。经济繁荣突出表现在工业生产空前发展,特别是汽车业、电气业、建筑业和钢铁业。1929年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的比重已达48.5%,超过了当时英、德、法三国比重总和的79%。
美国经济繁荣的原因有:
第一,2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相对稳定的局面为美国经济繁荣提供了较好的国际政治环境;战后,欧洲各国恢复发展经济缺少资金,为美国的资本输出提供了有利的时机。
第二,大战中积聚资本,掌握世界经济霸权。战前美国就是经济强国,大战中,美国参战晚,本土又未受到破坏,美国垄断资产阶级通过向各交战国供应武器大发横财。美国由欠欧洲国家约55亿美元的债务国变成欧洲国家倒欠美国100亿美元的债权国,纽约也成为世界金融的中心。
第三,开展生产合理化运动,通过技术革新和机器设备更新,提高生产管理水平,降低成本,来提高劳动生产效率,增强美国商品在世界市场上的竞争能力。技术革命是美国经济发展的一个主要原因。
第四,开拓市场,通过分期付款的方法,刺激国内消费市场的表面活跃;扩大对外商品输出,占据过去由英德控制的世界贸易市场。但是,在美国经济繁荣之中,潜伏着不可克服的危机:农业长期不景气,旧工业部门开工不足,大批农民破产、工人失业,贫富差距扩大,欧洲各国经济恢复的完成,使美国的海外市场逐渐缩小等,使美国日益膨胀的生产能力大大超过国内外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生产与销售的矛盾日益严重,繁荣只能是暂时的。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美国政府就开始推行金元外交,战后美国凭借雄厚的经济实力,运用金元外交,支配世界事务。战后,美国金元外交的重心首先是拉丁美洲,到1928年,20个拉美国家中已有14国被美国资本所控制;其次为东亚,美国的金元势力在东亚特别是中国的扩张,引起同日本扩张的尖锐矛盾;再次为欧洲,通过为欧洲各国经济复苏提供贷款和解决德国赔款问题,加强对欧洲事务的干预。金元外交的推行,表明美国在掌握世界经济霸权的同时,力图在国际政治中取得支配地位。
2.日本经济的增长与内外政策
日本经济在大战期间获得了异乎寻常的发展。战争期间日本趁欧美商品暂时退出亚洲市场之机,几乎垄断了亚洲市场;俄英等协约国的军需品、日用品订货,刺激了日本的工业生产;潜艇战使日本海运业首先发展起来。大战使日本由外贸入超国变为出超国,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由债务国变为债权国。日本经济虽然增长迅速,但与欧美国家比相对脆弱。1920年爆发了日本历史上空前深刻的经济危机。在持续萧条阶段,以东京、横滨为中心的关东大地震发生,日本财产损失达100亿日元。日本政府一面以防止“财界的混乱”为名,全力救济受灾的大资本家,一面以维持治安为借口,大肆逮捕对反对天皇统治的社会主义分子和工人运动积极分子,制造惨杀旅日朝鲜人和中国人的事件,以转移受灾人民对政府的不满。
1924年,为摆脱经济困境,日本币原外相推行与英美妥协的“协调外交”和对华尽量避免武力的经济侵略政策。1927年,由于英美在华势力增强,日本统治阶级调整对华政策。大军阀田中义一上台组阁后,推行对华武装干涉的“积极外交”。出兵山东和制造“皇姑屯事件”体现了田中内阁分离满蒙、阻碍中国统一、保护日本侵华权益的行动意图。东方会议是日本统治集团为制定侵华政策而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后发表的《对华政策纲领》确定了分离满蒙、侵略中国、霸占远东的方针,把侵占中国东北和内蒙古的方针作为日本的最高国策公开确定下来。东方会议的内容在田中奏折中充分反映出来,30年代日本大举侵华的行动证明田中奏折是日本帝国主义蓄意侵华的指导纲领。
四、 德国赔款问题
德国赔款问题是出现在《凡尔赛条约》签订之后。条约规定:德国应在1921年5月1日前交付200亿金马克,协约国成立赔款委员会解决赔款总额及分配比例问题。1921年,法国操纵下的赔款委员会决定德国赔款总额为1320亿金马克,限42年还清。德国则在支付10亿金马克后以财政危机为由,要求延期支付。在巴黎和会后,法国最先在赔款问题上处于领导地,它积极推行削弱德国的政策。美英出于自身商品输出的需要,希望复兴德国经济,提出了减少赔款总额和延期常服的新方案,遭到法国的坚决反对。因此,英法矛盾、德法矛盾激化。
1、 鲁尔危机
法国和比利时在1921年1月出动军队占领德国的鲁尔工业区,而德国采取消极抵抗政策,企业一律停工,国家补偿企业主的损失,救济失业工人。法国必须支付高额的占领费才能维持对鲁尔的占领。鲁尔危机导致德法矛盾激化,也使法国因受其累,难于解脱。同时引起美英两国的不安。
2、 道威斯计划
1924年,道威斯计划出台。这是由美国银行家道威斯为首的专家委员会提出的新的赔款计划。这一计划的突出特点是:
· 没有规定德国赔款的总额;
· 规定了赔款的来源;
· 提出由英美向德国提供贷款,帮助德国恢复经济,以支付赔款。
对此,斯大林指出:“这个由美国制定的道威斯计划的内容,就是要欧洲各国利用德国所应偿付欧洲各国的赔款,去偿还积欠美国的贷款。”这一计划一方面大大减轻了德国的赔款负担,有利于德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另一方面也为美国资本大量涌入德国扫清了道路,是美国插手欧洲事务的重要步骤。同时也表明,美国成了欧洲国际关系中的大赢家,而法国却进一步失去了称霸欧洲的优势。
3、 杨格计划
1929年,由美国操纵的专家委员会又在道威斯计划的基础上,修改出台了“杨格计划”。它规定德国赔款总额为1139亿金马克,59年内付清,大大减轻了德国赔款的负担。
1932年,德国以世界经济危机爆发为契机,宣布无力支付赔款,赔款问题不了了之。在英美的扶植下,1929年,德国重新成为欧洲经济大国。
五、 洛迦诺公约
大战后的欧洲安全保障问题,是又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1925年的洛迦诺会议就是针对这个问题召开的。会议达成公约,即洛迦诺公约。它实质上使纵容德国向东发展,推动它侵略苏联的帝国主义条约。它的签订具有两个重要作用:
· 改善了协约国尤其是法国同德国的关系,为20年代中后期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使欧洲国际关系进入相对稳定时期;
· 提高了德国的国际政治地位。德国恢复了欧洲政治大国的地位,不久参加了国际联盟,并取得国联行政院常任理事的席位。
第三节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一、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1、 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和经济危机的爆发
20年代美国经济出现繁荣景象,,由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存在,在经济发展的本身又潜伏着严重危机。
· 首先,美国20年代的繁荣是建立在不稳定的基础上的,少数垄断组织控制着国家的经济命脉,这就造成国民收入分配不军,贫富差距越来越大。
· 第二,分期付款和银行信贷刺激了市场的虚假繁荣。这种繁荣不是社会实际消费能力的增长,而是一种提前消费的形式,随之而来的必然使消费的疲软。而资本家为眼前的利润驱使,盲目扩大生产,使得生产和市场的矛盾日益尖锐。
· 第三,无限制的股票投机活动。当时美国的股票投机活动非常猖獗,不但职业投机者,一些普通的美国人也参与股票的投机,把它作为致富的捷径。这大大增加了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潜伏了货币和信贷系统崩溃的危机。
1929年10月,以纽约股市的崩溃为开端,引发了一场空前规模的经济危机。
2、 经济危机的特点
· 范围特别广。从经济范围看,危机期间信贷货币危机、工业危机与农业危机同时并发、相互交织;从地域范围看,危机从美国蔓延到德、日、英、法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并且波及到殖民地、半殖民地何不发达国家,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 持续时间特别长,1929~1933年,持续四年之久。
· 破坏性极强,不仅在危机期间资本主义世界的工业生产下降1/3以上,国际贸易额减少2/3,甚至在危机以后也不见经济很快复苏。
3、 经济危机的深刻影响
从局部看,经济危机激化了资本主义各国严重的社会危机。各国政坛丑闻层出不穷,政府信誉扫地;广大人民强烈要求改善生活状况,示威、游行和罢工斗争不断;法西斯分子乘机兴风作浪,促使社会更加动荡不安。
从整体看,经济危机加剧了世界局势的紧张。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为改善本国经济形势,迦金在国际市场上争夺,使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日趋尖锐;各国进一步对殖民地和半殖民地进行掠夺,激起当地人民的反抗,世界局势危机四伏。
④ 英法百年战争为何会爆发整个过程是什么样的
导言:历史总会告诉人们一些有用的信息,再一次回顾几百年前的那场英法战争,1337年到1453年的百年战争虽然看是局部战争,然而这场战争却对整个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欧洲在这场战争结束不久就彻底的翻过了中世纪的一页。
法国骑士
小结:英法百年的战争,是英国与法国国王之间的恩怨,让两国人民买单,如果说这场战场谁对谁错,指责英国侵略法国,那英国国王确实是法国人的后代,但实际上英军在法国也干下了屠城一类的事,最终倒霉的是两国百姓。从战争的规模看只是国与国之间的局部战争,规模并不是非常大,但是战争持续时间之长,世上没有,正因为战争的持续时间和激烈程度大,最终导致了火枪火炮在战争后期大量出现,法国人被长弓兵逼的没办法,从意大利引进的火枪火炮技术对英作战中进行成建制的实践,长弓兵的密集箭雨启发了法军将火枪组阵进行覆盖式射击,反而把不可一世的长弓打的彻底没了方向。英国人用火枪在几百年后重复了中国的成功与失败。一个新的时代到来了!
⑤ 历史上法国和英国之间有哪些战争
当时神圣罗马帝国的诸侯和佛兰德斯站在英国一方;
苏格兰和罗马教皇则支持法国;
英军当时是雇佣兵制,由步兵,弓箭兵和雇佣骑兵组成,统一由国王亲自指挥;
法军主要由封建骑士组成;
百年战争依局势的转变,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1337年 - 1360年)
·第一阶段是双方对佛兰德斯和基恩的争夺战。
在1340年的斯吕斯海战中,英军打败法军,夺取制海权,以防止法军入侵。
在1346年8月所发生的克雷西会战中,英军占领了法国海防要塞加莱港。
1348年黑死病横扫整个欧洲,两国停战十年。
1356年英国攻取了法国的西南部的基思和加斯科涅。
因为英军的横征暴敛和法国全国的经济崩溃,使得法国平民发起起义运动。
结果法国被迫于1360年签订不平等和约——《布勒丁尼和约》,将卢瓦尔河以南至比利牛斯山脉的领土全部割让予英国。
·第二阶段(1360年 - 1400年)
·法王查理五世欲报仇雪恨,夺回英国所占的地区而发生的。
查理五世重组军队以雇佣步兵代替大部份骑兵,并建立了野战炮兵和重建舰队,以突袭和游击战术攻击英军,在多场战役中均大败英军,至1380年时已将英军迫退至沿海地带;
英王为免法国的领地全部丢失,结果与法国签署停战协定,只保有五个港口,分别是波尔多、巴约纳、布雷斯特、瑟堡和加莱及和波尔多与巴约纳间的部份连接地区。
·第三阶段(1415年 - 1429年)
·英国乘法国国内的勃艮地派和阿曼雅克派发生内讧,而农民和市民亦发生起义之际重启战端。
在1415年,英军于阿赞库尔战役中大败法军,并随即与勃艮地公爵结盟,攻占法国北部大部份地区。
法王查理六世在无法组织有效抵抗的情况下惟有于1420年5月21日在特鲁瓦签订几乎等同于承认法国亡国的和约——《特鲁瓦和约》,将法国沦为英法联合王国的一部分;
·第四阶段(1429年 - 1453年)
·法国人民因为不堪英军的压迫,纷纷组织游击战,这给予法军很大的帮助,达到了牵制英国之效。
在法国圣女贞德的指挥下,法军于1429年5月解除了英国对奥尔良的包围,赢得了重大胜利,从而扭转了整个战争的形势。
虽然贞德于英军处死,但这反而激起法国的民族义愤,使法军作出大反攻。
在1437年法军光复首都巴黎,于1441年收复香槟,又于1450年解放曼恩和诺曼底,随后又于1453年夺回吉耶讷。最后于1453年10月19日,波尔多的英军投降,法国收复了除加莱外的全部领土,百年战争至此完全结束;
·在美国独立战争时期,由于法国帮助美国,所以英法两国也有交战;
·在第二次世界战争时期,英国曾向法。西。斯。控制下的法国宣战
⑥ 公元14世纪,英法爆发了什么战争
英法百年战争,于1337年 - 1453年间进行,是世界最长的战争,断断续续进行了长达116年。起因是英格兰与法国因为法国王位发生争议而爆发战争。这个是当时比较常见的事情,欧洲的王室没事就是联个姻什么的,结果造成了他们之间错综复杂的姻亲关系。1328年,法国国王查理四世去世,法国卡佩王朝绝嗣,支裔瓦卢瓦王朝的腓力六世继位,英王爱德华三世以法王查理四世外甥的资格,与腓力六世争夺王位,触发战争。 在战争中出现的着名人物有圣女贞德。这次战争的时代是欧洲军事技术急剧变化的时代,早期时候仍然是法国的重装骑士称霸战场的时代,然而英国自耕农组成的长弓手将骑士们打的狼狈不堪。而且这次战争基本上是从冷兵器时代打到了冷热兵器共存的前火器时代。后期出现了早期青铜火炮。
⑦ 在1823年至1915年之间,法国与英国发生了战争吗发生了哪些战争
1823 年法国攻占马德里,西班牙革命失败,国王斐迪南七世复辟。..英布战争发生后,英国放弃传统的“光辉孤立”政策,逐步 同法国接近。...1915 年 3 月 12 日,沙俄同英国达成《君士坦丁堡和海峡问题秘密协定》
⑧ 法国与英国历史上发生过战争有几次吗
18世纪初勃兰登堡称王算起吧,年年打月月打天天打,其他国家太多我就尽量不写了
18世纪初爆发了两个欧洲大混战,分别是:
西班牙王位继承战 法国对英国 普鲁士与法国对抗
大北方战争 普鲁士肯定参加了 英国好像参加了 总之瑞典很惨
普鲁士不停地变换盟友
1740 奥地利王位继承战 法国和普鲁士一伙 英国在另一方
1756 七年战争 普鲁士和英国一伙 法国在另一方
三次西里西亚争夺战 普鲁士与奥地利等作战
法国与英国又交战多次,听说法国骂人话里就有你全家是英国人,英国骂人话里都是骂荷兰,大概是报复威廉三世给英国财政下的紧箍咒
美国独立期间法国派志愿军作战,并且荷兰西班牙都在牵制英国【好像是共济会的阴谋吧】
拿破仑战争,从法国大革命起,英国多次组织反法同盟,普鲁士除1812年外大多数时候都是跟着英国
克里米亚战争 英国和法国一伙【我玩Victoria的俄罗斯被虐得惨呀,印象深刻】
第二次鸦片战争 英国和法国一伙
布尔战争 英国打荷兰殖民地
英国在全世界如阿富汗印度非洲侵略弱小国家
1864年起王朝战争(普鲁士统一战争,好像是这么叫的吧)1871年普鲁士打败法国
然后西欧就是玩军备竞赛玩到1914年,后面的事大家都知道了
不过还有不为人知的是,
⑨ 【请教】为什么在历史上,英国和法国之间曾经爆发过“英法百年战争”
一、英法百年战争爆发的起源:
英法百年战争爆发是有其历史渊源的:关系的纠缠不清和英国对法国长期积累的怨恨。诺曼底公爵威廉征服英国之后,大部分官员都是由法国贵族担任。英国的盎格鲁-撒克逊人对法国人的憎恶越来越深,认为法国人是到英国来当主人。近200年间王公贵族上等人士只使用法语,英语成了农夫或商人使用的语言。渗透到英国的法国的语言、文化很自然地收到了英国平民百姓的厌恶,并且英国作为法国的臣民只能向法国低头。
对于瞧不起英国人、事事干预英国并且总是高高在上的法国人,不仅是英国百姓,连已转变为英国人的诺曼底王和贵族也感到很愤恨。英国已痛下决心,要摆脱与法国的君臣关系,平等地与法国对话。这也是百年战争爆发的很大一个原因,当然,除了英法之间“历史渊源”外,英法百年战争爆发还有以下的原因:
1、英法百年战争爆发的直接导火线是法国加佩王朝查理四世1328年死后无男嗣所引起的王位继承问题。
1154年,法国最强大的贵族——安茹伯爵亨利因其母亲的血缘关系,得以继承英格兰王位,是为英国金雀花王朝的建立者——亨利二世。亨利二世扮演着十分罕见的双重角色:作为国王,他是英国的统治者;作为公爵和伯爵,他又是法国的臣民。因此除非他自愿放弃法国国籍、放弃在法国的一切权利,否则他作为一个法国公民理所当然必须对法兰西国王唯命是从。
老奸巨猾的亨利二世一方面承认法兰西国王是他法律上的主人,另一方面又对法王的命令置若罔闻,根本不履行作为法国贵族的任何义务。对于一个不但拥有国王头衔、而且领土比自己大两倍以上的强横逆臣,路易七世当然会想尽办法夺回本应属于自己、属于法兰西国王的法国领土!英法之间这种君不君、臣不臣,利害关系纠缠不清的混乱局面,在双方的后代之间一直延续下去,直到百年战争的前,金雀花王朝的爱德华三世就正式提出了继承法国王位的要求。
2、加斯科尼问题是英法百年战争爆发的重要原因之一。
“自爱德华一世以来,加斯科尼问题一直在英法关系中居中心地位,即加斯科尼取代诺曼底和安茹成为英法两国争夺的焦点。”加斯科尼是位于现代法国西南部的一个地方。在爱德华一世时,这个繁荣的盛产酒的省份是英格兰仅存的一块法国领土,他与英格兰的政治关系由于甜酒的出口贸易和把英国织品和谷物海运到波尔多和巴约讷而得到加强。在12世纪时,该地区因亨利二世享有的继承权而转移到英格兰的金雀花王朝手中。
英格兰国王要求威尔士人、苏格兰人和爱尔兰人承认他们的宗主权,但是这些国王作为阿基坦的公爵,自1204年以后一直是法兰西国王的附庸,却拒不承认法国国王在加斯科尼的宗主权。在“百年战争之前和之间,加斯科尼一直在安格鲁—法兰西关系中居于中心位置;它取代诺曼底和安茹成为两国争夺的焦点”重重矛盾和矛盾的激化,在弗兰德商人的挑拨之下,积怨颇深的英国和法国之间终于爆发了战争。
二、影响:
1、战争体制。
战争开始时,两国主要以西欧原来的贵族兵源制,由各领主募集军队,有服役时间考量。这对跨海远征的英格兰很不利,于是转而招募更多来自下层人民的雇佣兵,并配合以有名的长弓兵战术。法国则迫于初期战局失利,必须扩张王室统治权力以抵挡外敌。因此在战争结束时,双方都已走上中央集权的道路。
英格兰在数次战役得胜,严重挑战了西欧贵族骑兵的军事垄断地位。战后,胜利的法国仍保留许多重骑兵传统,但步兵能够打败骑兵的思想已经流传四方,步兵的重要性从此不断提升,骑兵最终则消失了。
2、战术思想。
战争初期,法国在各次大会战都使用重骑兵正面冲击,到了1415 年的阿金库尔战役,已模仿对手让部分骑兵下马徒步战斗,这说明骑兵步兵的战场角色已大幅改变。法国借由平民出身的圣女贞德鼓舞士气取得最后胜利,更突显骑士贵族为主的法军于战争中屡屡失败,标识出贵族骑士阶层的衰退和民族战争特性的兴起。
3、武器装备。
百年战争中,双方的武器装备也经历了改良和演化,14世纪开战时,当时最好的盔甲仍然为锁链甲,这和之前数个世纪相比并没有本质上的进化和改善,而15世纪战争中后期时,新形态的板甲已经成为了贵族骑士们的普遍装备。在连续不断的围攻战中,双方也重视攻城武器的设计和应用,在后期,法军开始大规模使用火药及火炮作为武器而取得胜利,并在这些新型武器上具有科技领先地位,即由此促使了新形态的战争方式。
⑩ 有人说英国与法国是世仇而且战争不断,是这样吗为什么
国际关系错综复杂,每个国家在外交时都努力争取自己国家利益的最大化。“没有永远的朋友和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十九世纪英国首相帕麦斯顿的一句话,成为了英国外交的立国之本。
法国一直认为自己是老大,英国就是一个岛国,看不起英国,而英国同样也看不起法国,两者虽相看两厌,但在国际大势下该合作还是会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