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西方古代君王 除了王后 有嫔妃这种的吗
没有了。西方的国王或皇帝们遵守一夫一妻制。西方自古以来从法律上就规定了严格的一夫一妻制,从古希腊古罗马到中世纪欧洲,再到近现代。西方,首先是政教合一,君王或国民都受教会和教皇约束,不能随意随自己意志而采取措施。而且西方女子虽然地位也不是很高,但有继承权。英国国王亨利八世,为了跟王后离婚,另娶其他女人,既然要征得宗教的允许。最后因为宗教的不允许,英国国王亨利八世只好修改宗教历法。对于部分西方的国王和皇帝们,一夫一妻制只是个形式而已,他们有很多情人。如历史上最风流倜傥的太阳王——法国国王路易十四,包括野史也算上,有十几个情妇。
❷ 欧洲古代和中世纪国王妻妾有多少(肯定比中国少)
嗯。欧洲中世纪是不允许一夫多妻的。因为教会有明确规定。中世纪的欧洲各国都不能触犯教会的法条。按照法律。上至国王。下至奴隶。都只可以有一个妻子。不过么。。。妻子只能有一个。情人却是可以有很多的。。而中世纪的时代。只要名义上不触犯教会法令。也没有什么人来追究一个国王的重婚罪。。
至于数量么。估计是统计不出来的。因为没有什么人会去查史料研究下那些死了几百年的贵族们到底搞过多少女人。。不过相对于中国皇帝的后宫来说。确实是要少得多。这点欧洲的贵族比我们的老祖宗要有更多的务实精神。中国的皇帝选妃子。很多都没有见过。或者匆匆一面。觉得不错就选进宫了。所以有很多妃子其实都是不能被皇帝临幸的。甚至有的终其一生都没有见过皇帝的面。而且皇帝选妃更多的目的是下地留种。多生儿子。并不全是满足欲望。毕竟。再强壮的男人。要一次1V10。也是不现实的事。后宫佳丽三千人。铁杵磨成绣花针。老祖宗梦早就给了我们很明确的指示了。。而欧洲的王公贵族确实不同。选情人只要用过说好的就行。所以一般都会量力而行。毕竟没有什么人愿意花钱去养能看不能用的花瓶。(欧洲的国王远远没有中国的皇帝那样富。中国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而欧洲的国王能够实际控制并创造财富的土地甚至没有一些大领主丰厚)有不排除有些功成名就的贵族虚荣心膨胀。找很多女人。但毕竟不会像中国的皇帝那么夸张。够用就好。看到好的。扔了再找。骑驴找马。情场王道。。。
嘿嘿。仓促回答。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❸ 法国国王路易十五有多风流
一女嫁多夫,这在封建社会必然要被人耻笑的,但是多女嫁一夫,却是再正常不过了,而两姐妹共侍一夫就更常见了。比如《清平乐》中,富弼的两个女儿先后嫁给了连中三元的才子冯京,皇太极后宫的大玉儿和海兰珠也是姐妹,汉成帝后宫的赵飞燕和赵合德,康熙后宫的姐妹花就更多了。不过能娶到两姐妹的人自然也不是平庸之辈。其实这还不是最难接受的,更奇葩的是好几个姐妹共侍一夫。
面对夏多洛克斯女公爵的离世,怎么说路易十五也会悲伤一会,停歇一会,可让人没想到的是,二妹尸骨未寒,三妹劳拉桂斯公爵夫人(黛安·阿德莱德·德·梅利-尼勒斯)就迅速填补了这个空缺,而且还是已婚妇女,被戴绿帽子的叫劳拉桂斯。
这个三妹可不像大姐二姐那样傻白甜,她有心眼,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于是趁着路易十五还宠她的时候,就成功要到了名誉、房子和永无止境的钱。不仅如此,以后她生下的孩子还能被赐予合法身份,享受公主王子应得的待遇,简直就是完胜。
❹ 求法国历史上有影响力的王室女性及她们的故事!越全越好!
路易十六的王后玛丽·安托瓦内特
玛丽·安托瓦内特(Marie An-toinette,1755~1793年),原奥地利帝国公主,生于维也纳,是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弗朗索瓦一世与奥地利女王玛丽亚·特蕾西亚(又译:玛丽亚·特蕾莎)第十五个孩子(最小的女儿,她还有一个弟弟)。1755年11月2日出生在维也纳霍夫堡皇宫。她被取名为玛丽亚·安东尼亚·约瑟芬·约翰娜(Maria-Antonia-Josepha-Johanna)。 玛丽亚是以纪念圣母玛丽亚, 安托瓦内特是纪念帕多瓦的圣安东尼, 约瑟芬是纪念她的哥哥约瑟夫大公,约翰娜是纪念传教士圣约翰。 一位大臣是这样描述这个新生儿的:“一个娇小但完全健康的女大公。”
1766年,为政治上的需求,法国王室正式向11岁的玛丽·安托瓦内特公主求婚。奥地利宫廷欣然应允。但由于种种原因,这场婚礼被拖了数年。直到1770年,玛丽·安托瓦内特快15岁时,才终于踏上法国国土,成为法国王储,路易·奥古斯特·德·波旁(即日后的路易十六)的王太子妃。 1774年,路易十五驾崩,路易十六即位。玛丽·安托瓦内特成为法国王后,母仪法兰西。但很可惜,她本人并没有作为一名王后所应该具备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从进入法国宫廷之后,玛丽·安托瓦内特在政治上毫无建树。每天只是热衷于舞会、时装、玩乐和庆宴,修饰花园,奢侈无度,有“赤字夫人”之称。在法国大革命开始后,她身上却意外地体现出一位王后的骄傲与尊严,表现得比路易十六更有主见,更为顽固。 1789年7月14日,群众攻打巴士底狱时,玛丽·安托瓦内特劝说路易十六带兵去梅斯避难。她支持国王拒绝了国民议会提出的废除封建制度和限制王权的要求,结果成为众矢之的。不过,无论是当时还是后世,仍有很多人站在王后的一边,比如法国的雨果,奥地利的斯蒂芬·茨威格,都对王后抱有同情。当然还有其他许多名不见经传的保王派人物。 1789年10月,随同路易十六从凡尔赛宫迁回巴黎,处于革命群众的监视之下。她暗中活动,向一批流亡贵族求援,但他们不但没有帮忙,还落井下石,每个人都想用国王的头来换一笔赎金。这批贵族中包括国王的弟弟,普罗旺斯伯爵(即日后的路易十八),和更小的弟弟阿图瓦伯爵(即日后的查理十世)。国王夫妇苦于左右无援,迫于形式,他们不得不自行谋划一次又一次的逃亡。 于1791年6月与国王一同秘密出逃,至边境城市瓦伦时被发现,外逃未遂。 1792年,法国对奥地利宣战,她继续勾结奥地利,并把作战计划提供给外国干涉军,企图借外部势力镇压革命。此时奥地利女皇玛利亚·泰丽沙(即玛丽·安托瓦内特的母亲)和约瑟夫二世皇帝(即玛丽·安托瓦内特的兄长)相继去世,奥地利王权掌握在玛丽·安托瓦内特的侄子,弗兰茨·约瑟夫手中。 叛国的事情败露后激怒了法国人民,导致1792年8月10日巴黎人民起义,彻底推翻了君主制。随后,她和国王一起被囚禁在当普尔堡。次年10月,被交付给革命法庭审判,判处死刑,送上断头台。享年38岁。死后尸体一度被扔在万人坑埋葬,直到22年之后,普罗旺斯伯爵复辟成为路易十八,才将她的白骨重新挖出,并妥善安葬。
❺ 哪些国家国王是女的
一)女王概况
不知你是否知道,在今日的欧洲君主制国家的在位国王之中,有三个是女王: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荷兰女王贝亚特里克丝、丹麦女王玛格丽特二世。她们都不是本国历史上第一个女王。 在欧洲历史上,无论是古希腊、古罗马,还是中世纪的骑士时代,皇帝、国王这些名词从来都只是男人的专利,只有东罗马帝国出了几个影响不大的女皇帝。但从14世纪开始,在一个又一个的国家,一个又一个的女王(皇)断断续续地出现了,一直到当代,累计有三十来位。(我统计一下,英国6位,俄国4位,荷兰3位,卢森堡2位,西班牙3位,葡萄牙2位,瑞典2位,丹麦2位,奥地利1位,波兰1位,匈牙利1位,还有苏格兰、纳瓦拉、那不勒斯等现在已为人兼并的国家也出过女王(不过有些女帝王严格来说不能算是“继承”王位,而只能说是“夺取”王位,如俄国的叶卡捷琳娜等)。不知有无错漏,请各位大虾不吝指教。 三十来个,在欧洲庞大的帝王群体中只是万绿丛中一点红,但她们不但将欧洲历史谱写得更加丰富多彩,而且也实实在在在史书上留下了足以流芳后世的业绩。总的说来,欧洲女王的表现还算不错。其中丹麦的玛格丽特一世(1387—1412年在位)、英国的伊丽莎白一世(1558—1603年在位)、西班牙的伊莎贝尔一世(1474—1504年在位)、俄国的叶卡捷琳娜二世(1762—1796年在位)、奥地利的玛丽亚·特蕾西亚(1740—1780在位)分别被本国的史学界认为是本国历史上最杰出的帝王之一。其他女王基本上处于中上或中下的位置,而甚少有荒淫无道祸国殃民之辈,唯一一个被推翻的女王是西班牙的伊莎贝尔二世(1831—1868年在位),但使国家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是她的祖父和父亲,她本人要负的责任其实也不多矣。 她们走上女王宝座的路径不外乎两种:从公主到女王和从王后到女王。身为王后,在国王丈夫死后,继承人尚年幼或没有合适的继承人,便自己走上权利舞台的中心,进而即位称尊的情况,在世界各国历史上司空见惯,在欧洲则以俄国的两个叶卡捷琳娜为典型代表。但更加有欧洲特色的是从公主到女王的情况,欧洲历史上的女王大多属于这一类。 在即位之后,基本上男性国王能承担的事务,她们也能承担,但亲自带兵打仗除外,不过,17世纪之后,国王亲自带兵打仗的情况已越来越少见,因此也不见得是严重的问题。女王结婚之后与丈夫之间权力如何分配也是一个问题。有不少女王,结婚后就将主要王权交给丈夫,甚至把王位也让出,如瑞典女王埃里奥诺拉,也有的女王结婚后能将丈夫和整个江山都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里,如奥地利女皇玛丽亚·特蕾西亚,更有甚者,有的女王选择了终身不婚,以保证自己的权力不旁落,如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和俄国女皇叶丽萨维塔。说来话长,本文主要讨论女性继承王位问题,这些就此略过。
(二)
一个没有标准答案的问题这首先涉及的问题是,女性对父母的财产和地位的继承权问题。古代法兰克蛮族国家的《萨利安法典》曾规定妇女没有继承权,但《圣经·民数计》中则说道:“一个人时候应该由女儿继承。”(意为无子嗣的时候)。欧洲各国历史上的情况不大相同,但大体上是女性有继承权,但要排在相应的男性后面(这与亚洲国家女性根本没有继承权,一出嫁就完全成了别人的还是不同的)。 欧洲各国情况的不同,表现在欧洲的中心地区和“边缘地区”的不同。欧洲中心传统色彩较浓厚的地区,如法国、德国等,女性继承王位一直是被禁止的,如法国国王腓力五世就曾组织学者会议,搬出《萨利安法典》,确认女性没有王位继承权,即使在国王只有女儿没有儿子的情况下,王位也只能由国王的其他男性亲属继承。但在“边缘地区”,如英国、西班牙、葡萄牙、瑞典等,女性则在名义上有继承王位的可能性。在东欧,除了波兰和匈牙利在14世纪的一例特殊情况,在其他时代,女性都不得继承王位。而俄国的情况比较特殊,在18世纪这个“女皇世纪”,接连有四个女沙皇产生,但在其他世纪,女性继承皇位则通常是被禁止的。 但一个女王的出现,总是会带来一系列复杂和棘手问题,因此即使在那些女性名义上有资格继承王位的国家,一个女王的产生仍然会面对种种阻力,这也是欧洲历史上女王只是很少数的缘故。但当一个国王只有女儿而没有儿子的情况出现时,他通常又会谋求将王位传给他的女儿而不是其他男性旁系亲属,这就使女性继承王位的问题成为一个“模糊问题”,不同的国家、家族、个人有不同的理解和打算,而欧洲各国王室之间都有错综复杂的婚姻血缘关系,对同一个王位,常常有多个国家的王室成员可以提出自己有继承权的依据,这就是欧洲历史上女性继承王位的问题为何会引起那么多的纷争甚至战争的原因了。 1328年,法国国王查理四世无嗣而亡。他的堂兄,瓦卢瓦公爵腓力继位为王,是为腓力六世。但英国国王爱德华三世认为自己才是法国王位的继承人,原因是,他是查理四世的外甥,也即法国前国王、查理四世之父腓力四世的外孙,而除了他,腓力四世所有的儿孙都已死亡,至于腓力六世,充其量只是腓力四世的旁系后代而已。而腓力六世则认为,按法国的传统,女性是没有资格继承王位的,因此不买这个“腓力四世的外孙”的帐。因此爆发了英法两国之间的战争,这场战争被他们的后代一直延续下去,从1338年一直打到1453年,史称“英法百年战争”,英国国王一度在法国加冕为王,不过最后还是被赶出法国。英法两国在领土、经济利益等方面的矛盾,是这场战争的真正原因,而英法两国在女性继承王位问题上的理解不同,则是这场战争的导火线。 1713年,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奥地利大公查理六世正在为自己的后嗣问题深深担忧。他没有儿子,只有一个女儿——玛丽亚·特蕾西亚,他想让他的女儿即位,不愿让他的皇位落到德意志邦联其他王公手里。因此,他颁布了历史上有名的“国本诏书”,规定若无男嗣,女儿也可即位。这一诏书遭到了德意志邦联各王公的强烈反对,他们的依据是,神圣罗马帝国历史上还没有过女皇的先例。而玛丽亚·特蕾西亚的支持者则反驳说,虽然历史上没有过女皇,但也没有规定过女人不得继承皇位。查理六世将“国本诏书”作为他一切外交政策的核心,为换取国际上对“国本诏书”的支持,他可以在其它方面作出牺牲。1740年,查理六世病逝,玛丽亚·特蕾西亚顺利即位,但与此同时巴伐利亚选侯阿伯特宣称自己才是帝国皇帝,并伙同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二世及法国军队入侵奥地利,这场战争历史上称为“奥地利皇位继承战争”(1740—1748年)。幸而奥地利取得英国的帮助,最后战争打成平手,普鲁士承认了玛丽亚·特蕾西亚的皇位,但从奥地利割走了西里西亚地区。 1833年,西班牙国王斐迪南七世病死,他只有两个女儿,遗嘱中由他的长女伊莎贝尔继承王位,是为女王伊莎贝尔二世。但斐迪南七世的弟弟卡洛斯认为女性没有继承权,自称自己才是王位合法的继承人,集结了一批持异议的政治、宗教派别,发起了“王室正统运动”的战争,史称“卡洛斯战争”,失败后流亡国外,他的后代还一直在谋求西班牙王位,以至于西班牙王族分化成两个世袭,一个在国内,一个在国外。类似的,叔叔和侄女争夺王位的战争,还有葡萄牙女王玛丽亚二世和王叔米格尔的战争。 以上三个例子,分别是不同国家之间,同一国家内部不同王族世袭之间,以及同一王族内部由于对女性继承王位的理解不同而引发的战争的典型代表。当然,这些战争本身还有更深的政治社会背景,女性继承王位的问题,只是一个导火线。
(三)
新时代的继承王位问题 进入20世纪,欧洲君主制遭到了沉重打击,不再是一个国家政治生活的中心,但20世纪中叶,女性继承王位问题在欧洲一隅的丹麦,再一次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 丹麦国王斐特烈九世只有三个女儿,按照丹麦王位传男不传女的传统,他的弟弟克努特亲王被指定为王位继承人。但再战后丹麦女权运动高涨的背景下,很多人为斐特烈九世的长女玛格丽特不能继承王位感到愤愤不平。1950年,“丹麦妇女协会”首先挑起争论,她们利用报纸、电台等媒体进行宣传,认为应该由玛格丽特继承王位。争论持续了两年,连篇累牍的社论、专题、特写、报道不一而足,闹得沸沸扬扬。最终,此事件被丹麦首相埃里克森利用,他将女性继承王位问题和他主张的将议会由两院制改为一院制的问题合在一起进行公民投票表决,以便提高投票率。结果,在1953年的公民投票中,多数人赞成修改王位继承法,确立女性的王位继承权,玛格丽特得以取代她的叔叔克努特亲王成为王储,并于1972年即位至今。有评论认为,此事件实际上反映了当代的欧洲人实际上更喜欢由一位女王来统治(不过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不久前在日本关于能否接受一位女天皇的民意测验中,90%的人明确表示无法接受)。 时至今日,欧洲君主制国家已经所剩无多,而且都实行君主立宪制,国王只是作为民族团结的象征而存在的“橡皮图章”,由一个男人还是女人来当国王已不再是那么重要。加上当代欧洲国家中女议员在国会中占有20%到30%的席位已不足为奇,甚至有达到40%的(如瑞典),至于女首相、女部长、女党魁等在欧洲国家中已司空见惯,死抱只有男性才能继承王位的观念已显得与时代格格不入,尽管王室的制度总是落后于社会制度的改革。当前,瑞典、挪威已立法规定男女王族成员具有完全同等的继承王位的权利;在英国、西班牙、丹麦、荷兰,女性王族成员虽然在王位继承顺序上要排在血缘关系相同的男性王族成员后面(如姐姐要排在弟弟后面),但也已经有无可非议的王位继承权;
❻ 历史上有几多个女性国王或皇上
整个世界历史上被普遍承认的只有19位女皇帝,如加上女王不到五十个。
中国武周王朝(共1位)
拜占庭帝国(即东罗马帝国,共3位)
伊琳娜女皇(797年—802年在位):拜占庭帝国伊苏里亚王朝皇帝利奥四世皇后,君士坦丁六世生母,拜占庭帝国第一位女皇,也是伊苏里亚王朝末代女皇;780年其夫利奥四世死后立其子君士坦丁六世为帝,为皇太后,掌握实际大权;797年又废儿子,自立为女皇;802年被废黜,伊苏里亚王朝告终。她是拜占庭帝国历史上唯一使用男皇帝称号的女皇。
佐伊女皇(1042年—1050年在位):又称“正统嫡系佐伊”,拜占庭帝国马其顿王朝皇帝君士坦丁八世与海伦娜皇后之女,皇帝罗梅纳斯三世皇后,拜占庭帝国第二位女皇;其父死后,夫罗梅纳斯三世即位,她与心腹宦官约翰共谋,于1034年杀其夫,同年与出身微贱的帕夫勒戈尼亚人米海尔结婚,助其登位为米海尔四世;1041年米海尔四世死,她立侄儿兼养子米海尔五世为帝;米海尔五世图谋将她排除,但她被忠诚于马其顿王朝的首都君士坦丁堡市民拥立,废米海尔五世,作为马其顿王朝正统嫡系与妹狄奥多拉共同在1042年即帝位;同年,以六十余岁之身与君士坦丁九世结婚,三位皇帝共同执政。
狄奥多拉女皇(1042年—1056年在位):拜占庭帝国马其顿王朝皇帝君士坦丁八世与海伦娜皇后之女,佐伊女皇之妹,拜占庭帝国第三位、也是最后一位女皇,马其顿王朝末代皇帝;1042年起与其姐佐伊和姐夫君士坦丁九世作为拜占廷帝国共主,三位皇帝共同执政;1052年其姐佐伊女皇死,与姐夫君士坦丁九世两人执政;1054年君士坦丁九世死后为单独的女皇;无嗣,1056年临终前指定米海尔六世即位,马其顿王朝告终。
越南(共1位)
李昭皇(1224年—1225年在位):即李天馨,本名李佛金,越南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越南李朝第九位也是末代皇帝,李惠宗次女,初称昭圣公主;1224年因惠宗长女顺天公主已嫁,又无男嗣,乃立其为皇太女;同年权臣陈守度废惠宗,立其为帝,时年仅七岁,实际权力掌握在陈守度手中;1225年嫁陈守度侄陈日煚(即陈太宗),同年禅位于夫君,降为昭圣皇后,李朝为陈朝所取代;因无子嗣,于1237年被陈守度逼令太宗废其后位,复称昭圣公主;1258年太宗内禅于太子陈晃,是为陈圣宗,圣宗遂娶昭圣公主为皇后,为乱伦之举,同年生子陈昑(即后来的陈仁宗);死后谥昭皇帝。她做过女皇,后又成为父子两代皇帝的皇后,儿子也是皇帝,是越南史上的传奇女性。
俄罗斯帝国罗曼诺夫王朝(共4位)
叶卡捷琳娜一世(1725年—1727年在位):全名叶卡捷琳娜(一世).阿列克谢耶芙娜,俄罗斯帝国第一位皇帝彼得一世(即彼得大帝)的第二任皇后,俄罗斯帝国第二位皇帝、第一位女皇;本为立陶宛一农民之女,在大北方战争中为俄军所俘虏,旋为彼得一世所宠,成为他的情妇;1712年正式成为彼得一世的皇后;1725年其夫彼得一世死后得到近卫军支持,成为女皇。在位时间短,政治上无所建树;她与彼得一世育有二子五女,其中二子三女皆早逝,仅有两个女儿长大成人,次女即后来英国的伊丽莎白女皇;死后无男嗣,令继孙彼得二世继位。(哈哈,金庸先生的《鹿鼎记》中对她的描写可真有点胡说八道呀!)
安娜一世(1730年—1740年在位):全名安娜.伊凡诺夫娜,俄国沙皇伊凡五世之女,俄罗斯帝国皇帝彼得一世侄女、彼得二世姑母,俄罗斯帝国第四位皇帝、第二位女皇;1710年与库尔兰公爵结婚,但不到三个月其夫死,遂以遗孀身份成为库尔兰女公爵,以后终身未嫁;1740年其侄彼得二世皇帝死后无嗣,遂即位为女皇;在位期间长期对外用兵,在波兰王位继承战争中与哈布斯堡家族的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卡尔五世(亦即西班牙国王卡洛斯一世)联合对抗波旁王室的法国国王路易十五并取得胜利,但在南下进攻奥斯曼帝国的战争(第四次俄土战争)中受挫;以风流着称,无后,令其甥孙伊凡六世继位。
伊丽莎白一世(1741年—1762年在位):全名伊丽莎白.彼得罗芙娜,俄罗斯帝国皇帝彼得一世和女皇叶卡捷琳娜一世之女,皇帝伊凡六世之舅祖母,俄罗斯帝国第六位皇帝、第三位女皇;1741年发动宫廷政变,推翻其甥孙伊凡六世,自立为女皇,以彼得大帝合法继承人自居;在位期间鼓励商业发展,使俄国经济有所复苏;资助文学艺术创作,创建莫斯科大学和艺术院;对外参加七年战争,与法国和奥地利帝国结盟,对普鲁士作战屡屡获胜;但她给贵族以特权,使广大农奴处境更加艰难;亦以荒淫着称,终身未婚,死后无嗣,令外甥彼得三世继位。
叶卡捷琳娜二世(1762年—1796年在位):即叶卡捷琳娜大帝,全名叶卡捷琳娜(二世).阿列克谢耶芙娜,俄罗斯帝国皇帝彼得三世皇后,俄罗斯帝国第八位皇帝、第四位也是最后一位女皇;本为德意志一公爵之女,1745年嫁于后来的彼得三世为妻;1762年伊丽莎白女皇死,无嗣,其夫彼得三世即位,为皇后,同年发动宫廷政变,废黜其夫彼得三世,自立为女皇。其在位期间发动第五、六次俄土战争并取得胜利,击败奥斯曼帝国,吞并克里米亚汗国,获得黑海的出海口;与普鲁士和奥地利帝国三次瓜分波兰,使俄国的地位空前提高,成为地跨欧亚大陆的全世界最大帝国,故被尊称为“大帝”,是俄罗斯历史上仅有的两个“大帝”之一(另一个是彼得大帝);与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等交往密切,但思想仍旧保守,反对法国大革命;亦以风流着称,男宠众多,两个儿子(包括后来继帝位的保罗一世)都有可能是她与男宠之子(因为其夫彼得三世没有生育能力)。
日本(共8位、10代)
日本是世界历史上最多女性皇帝的国家,共有10代、8位女皇帝(女天皇)。值得一提的是,日本在592年至770年不到200年的时间里出现了6位、8代女天皇,共掌权90年,其中推古女帝和元明女帝分别是飞鸟时代和奈良时代的开创者。这段时期是日本历史上独特的“女帝时代”(详情见《揭秘日本历史上的六位女天皇》
阿比西尼亚所罗门王朝(今埃塞俄比亚,共1位)
佐迪图(1916年—1930年在位):阿比西尼亚皇帝孟尼利克二世的私生女,埃塞俄比亚历史上唯一的女皇(正式称号是“众王之女王”);1913年其父孟尼利克二世病故,其异母姐妹之子埃雅苏五世继位;1916年埃雅苏五世被废,遂即位为女皇,以堂弟塔法里.马康南亲王摄政并立为皇储;后与摄政王在改革还是守旧的问题上发生分歧,秘密策动前夫发动地方叛乱,但被摄政王镇压;1930年4月在惊恐中病逝;摄政王即位,即阿比西尼亚末代皇帝海尔.塞拉西一世。
除俄罗斯帝国和东罗马帝国之外的欧洲女王
在今日的欧洲君主制国家的在位国王之中,有三个是女王: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荷兰女王贝亚特里克丝、丹麦女王玛格丽特二世。她们都不是本国历史上第一个女王。在欧洲历史上,无论是古希腊、古罗马,还是中世纪的骑士时代,皇帝、国王这些名词从来都只是男人的专利,只有东罗马帝国出过女皇帝。但从14世纪开始,在一个又一个的国家,一个又一个的女王(皇)断断续续地出现了,一直到当代,累计有三十来位:英国5位,俄国4位,荷兰3位,卢森堡2位,西班牙3位,葡萄牙2位,瑞典2位,丹麦2位,奥地利1位,波兰1位,匈牙利1位,还有苏格兰、纳瓦拉、那不勒斯等现在已为人兼并的国家也出过女王。但其中除俄罗斯帝国外,只有英国的维多利亚女王才能称为女皇帝,而且她是“印度帝国的皇帝”,其她的都是女王(包括现在在位的三位女王)而不是女皇帝。
英国女王(共5位)
玛丽一世(1553年—1558年在位):英格兰和爱尔兰女王,都铎王朝的第四任也是倒数第二位君主。她主要事迹是曾努力把英国从新教恢复到罗马天主教(1555年),为此曾处决了差不多三百个反对者,于是被称为“血腥玛丽”(Bloody Mary)。从此以后, Bloody Mary在英语中就成了女巫的同义词。但是她的宗教政策在很大程度上被她的继任者伊莉莎白一世所颠倒。
伊莉莎白一世(1558年—1603年在位):都铎王朝的第五位也是最后一位君主。她终身未嫁,因此被称为“童贞女王”。她即位时英格兰处于内部因宗教分裂的混乱状态,但她不但成功地保持了英格兰的统一,而且在经过近半个世纪的统治后,使英格兰成为欧洲最强大、富有的国家之一。英格兰文化也在此期间达到了一个顶峰,涌现出了诸如莎士比亚、培根这样的着名人物。英国在北美的殖民地亦在此期间开始确立。她的统治期在英国历史上被称为“伊莉莎白时期”,亦称为“黄金时代”。
安妮女王(1565年—1702年在位):英国女王,詹姆斯二世与王后安妮·海德的次女。1683年,与丹麦王子乔治结婚。1701年,英国议会通过“嗣位法”,安妮成为威廉三世的继承人。1702年,安妮即位为英国女王。1707年,英格兰议会与苏格兰议会合并,实现两个国家真正的联合。由于安妮身体虚弱和无后嗣的忧虑,托利党领袖、国务大臣博林布洛克子爵曾与安妮的弟弟、老王位觊觎者詹姆斯·爱德华联系,希望他能以放弃天主教信仰来换取王位继承权,但遭到拒绝。1714年,安妮女王在驾崩前任命施鲁斯伯里公爵为政府中至关重要的财政大臣,确保了王位由信仰新教的汉诺瓦选帝侯乔治继承。
维多利亚女王(1837年—1901年在位):是英国在位时间最长的君主,也是第一个以“大不列颠和爱尔兰联合王国女王”和“印度女皇”名号称呼的英国君主。英国国王威廉四世的侄女,1837年其伯父威廉四世死后即位为英国女王;1840年发动鸦片战争,击败大清帝国,签订《南京条约》,开西方列强与中国签订不平等条约之先河;1877年接受“印度女皇”称号;其在位期间英国空前强盛,经济、科学、文学、艺术都有很大的发展,尤其是在殖民统治方面,使大英帝国进入全盛时期,成为第二个“日不落帝国”(第一个是西班牙帝国),被誉为“维多利亚时代”;如今世界上许多河流、湖泊、沙漠、瀑布、城市等都是以她的名字来命名的;其子女众多,与欧洲各国王室联姻,有“欧洲的祖母”之称。1914年以后,英国开始走向衰落。
伊利莎白二世:1926年出生,现任英国君主,是英国、英联邦以及15个成员国的国家元首,同时也是英国国教会的最高首领。她的头衔全称为“托上帝洪福,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与其属土及领地之女皇伊莉莎白二世、英联邦元首、(基督教)信仰的保护者”。她于1952年2月6日加冕,是目前在位时间第二长的国家元首,在她作为国家元首的国度中大约生活着1.25亿人。
❼ 欧洲历史上女皇共几位
在今日的欧洲君主制国家的在位国王之中,有三个是女王: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荷兰女王贝亚特里克丝、丹麦女王玛格丽特二世。她们都不是本国历史上第一个女王。 在欧洲历史上,无论是古希腊、古罗马,还是中世纪的骑士时代,皇帝、国王这些名词从来都只是男人的专利,只有东罗马帝国出了几个影响不大的女皇帝。但从14世纪开始,在一个又一个的国家,一个又一个的女王(皇)断断续续地出现了,一直到当代,累计有三十来位。(统计一下,英国6位,俄国4位,荷兰3位,卢森堡2位,西班牙3位,葡萄牙2位,瑞典2位,丹麦2位,奥地利1位,波兰1位,匈牙利1位,还有苏格兰、纳瓦拉、那不勒斯等现在已为人兼并的国家也出过女王,不过有些女帝王严格来说不能算是“继承”王位,而只能说是“夺取”王位,如俄国的叶卡捷琳娜等。)
以下是比较着名的:
拜占庭帝国(即东罗马帝国,共3位)
伊琳娜女皇(797年—802年在位):拜占庭帝国伊苏里亚王朝皇帝利奥四世皇后,君士坦丁六世生母,拜占庭帝国第一位女皇,也是伊苏里亚王朝末代女皇;780年其夫利奥四世死后立其子君士坦丁六世为帝,为皇太后,掌握实际大权;797年又废儿子,自立为女皇;802年被废黜,伊苏里亚王朝告终。她是拜占庭帝国历史上唯一使用阳性的男皇帝(希腊语:βασιλεύς,英语:emperor)而非阴性的女皇帝(希腊语:βασίλισσα,英语:empress)称号的女皇。
佐伊女皇(1042年—1050年在位):又称“正统嫡系佐伊”,拜占庭帝国马其顿王朝皇帝君士坦丁八世与海伦娜皇后之女,皇帝罗梅纳斯三世皇后,拜占庭帝国第二位女皇;其父死后,夫罗梅纳斯三世即位,她与心腹宦官约翰共谋,于1034年杀其夫,同年与出身微贱的帕夫勒戈尼亚人米海尔结婚,助其登位为米海尔四世;1041年米海尔四世死,她立侄儿兼养子米海尔五世为帝;米海尔五世图谋将她排除,但她被忠诚于马其顿王朝的首都君士坦丁堡市民拥立,废米海尔五世,作为马其顿王朝正统嫡系与妹狄奥多拉共同在1042年即帝位;同年,以六十余岁之身与君士坦丁九世结婚,三位皇帝共同执政。
狄奥多拉女皇(1042年—1056年在位):拜占庭帝国马其顿王朝皇帝君士坦丁八世与海伦娜皇后之女,佐伊女皇之妹,拜占庭帝国第三位、也是最后一位女皇,马其顿王朝末代皇帝;1042年起与其姐佐伊和姐夫君士坦丁九世作为拜占廷帝国共主,三位皇帝共同执政;1052年其姐佐伊女皇死,与姐夫君士坦丁九世两人执政;1054年君士坦丁九世死后为单独的女皇;无嗣,1056年临终前指定米海尔六世即位,马其顿王朝告终。
俄罗斯帝国罗曼诺夫王朝(共4位)
叶卡捷琳娜一世(1725年—1727年在位):全名叶卡捷琳娜(一世)•阿列克谢耶芙娜,俄罗斯帝国第一位皇帝彼得一世(即彼得大帝)的第二任皇后,俄罗斯帝国第二位皇帝、第一位女皇;本为立陶宛一农民之女,在大北方战争中为俄军所俘虏,旋为彼得一世所宠,成为他的情妇;1712年正式成为彼得一世的皇后;1725年其夫彼得一世死后得到近卫军支持,成为女皇。在位时间短,政治上无所建树;她与彼得一世育有二子五女,其中二子三女皆早逝,唯次女与此女长大成人,次女即后来的伊丽莎白女皇;死后无男嗣,令继孙彼得二世继位。
安娜一世(1730年—1740年在位):全名安娜•伊凡诺夫娜,俄国沙皇伊凡五世之女,俄罗斯帝国皇帝彼得一世侄女、彼得二世姑母,俄罗斯帝国第四位皇帝、第二位女皇;1710年与库尔兰公爵结婚,但不到三个月其夫死,遂以遗孀身份成为库尔兰女公爵,以后终身未嫁;1740年其侄彼得二世皇帝死后无嗣,遂即位为女皇;在位期间长期对外用兵,在波兰王位继承战争中与哈布斯堡家族的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卡尔五世(亦即西班牙国王卡洛斯一世)联合对抗波旁王室的法国国王路易十五并取得胜利,但在南下进攻奥斯曼帝国的战争(第四次俄土战争)中受挫;以风流着称,无后,令其甥孙伊凡六世继位。
伊丽莎白一世(1741年—1762年在位):全名伊丽莎白•彼得罗芙娜,俄罗斯帝国皇帝彼得一世和女皇叶卡捷琳娜一世之女,皇帝伊凡六世之舅祖母,俄罗斯帝国第六位皇帝、第三位女皇;1741年发动宫廷政变,推翻其甥孙伊凡六世,自立为女皇,以彼得大帝合法继承人自居;在位期间鼓励商业发展,使俄国经济有所复苏;资助文学艺术创作,创建莫斯科大学和艺术院;对外参加七年战争,与法国和奥地利帝国结盟,对普鲁士作战屡屡获胜;但她给贵族以特权,使广大农奴处境更加艰难;亦以荒淫着称,终身未婚,死后无嗣,令外甥彼得三世继位。
叶卡捷琳娜二世(1762年—1796年在位):即叶卡捷琳娜大帝,全名叶卡捷琳娜(二世)•阿列克谢耶芙娜,俄罗斯帝国皇帝彼得三世皇后,俄罗斯帝国第八位皇帝、第四位也是最后一位女皇;本为德意志一公爵之女,1745年嫁于后来的彼得三世为妻;1762年伊丽莎白女皇死,无嗣,其夫彼得三世即位,为皇后,同年发动宫廷政变,废黜其夫彼得三世,自立为女皇。其在位期间发动第五、六次俄土战争并取得胜利,击败奥斯曼帝国,吞并克里米亚汗国,获得黑海的出海口;与普鲁士和奥地利帝国三次瓜分波兰,使俄国的地位空前提高,成为地跨欧亚大陆的全世界最大帝国,故被尊称为“大帝”,是俄罗斯历史上仅有的两个“大帝”之一(另一个是彼得大帝);与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等交往密切,但思想仍旧保守,反对法国大革命;亦以风流着称,男宠众多,两个儿子(包括后来继帝位的保罗一世)都有可能是她与男宠之子(因为其夫彼得三世没有生育能力)。
英国 伊丽莎白一世女王(促进英国的崛起)维多利亚女王(日不落帝国在这里最终出现)
注:英国的伊丽莎白只有女王称号,但维多利亚兼任印度皇帝,可以称皇帝
❽ 国王娶90个老婆,3000年后为何他的尸体获法国元首级的礼遇
这个国王是拉美西斯二世,因为他生前是一位枭雄,建立了当时全世界最强大的国家埃及,是一位了不起的人物。拉美西斯二世去世之后被制作成了木乃伊,当他的尸体运往法国时,法国政府为了表示对拉美西斯二世的欢迎与尊重,就以这样隆重的规格来迎接拉美西斯二世的尸身。这是一种对强者和伟人的尊敬。拉美西斯二世是一位传奇的人物,之所以说他是一位传奇人物并不是空穴来风。
综上所述,拉美西斯二世活成了一位传奇,他的前半生致力于国家的领土扩张,让埃及成为了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后半生致力于自己的后宫建设。他所做的一切,都让人觉得不可思议。
❾ 法国国王列表
http://ke..com/view/1247919.htm
这里有。
❿ 欧洲古代皇室的国王一般有多少个老婆
只有一个王后,要想再娶的话要和现任王后离婚才能,不过有些国王会有几个情人,情人不是正式的妻子,是上不了台面的,不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