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法国资讯 > 法国人民怎么看待圆明园事件

法国人民怎么看待圆明园事件

发布时间:2022-12-31 01:50:49

⑴ 雨果对圆明园的毁灭的评价

评价如下:

你只管去想象那是一座令人心神往的、如同月宫的城堡一样的建筑,夏宫(指圆明园)就是这样的一座建筑。

人们常常这样说:希腊有帕特农神殿,埃及有金字塔、罗马有斗兽场,东方有夏宫。这是一个令人叹为观止的无与伦比的杰作。

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夏宫,一个进行抢劫,另一个放火焚烧。他们高高兴兴地回到了欧洲,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一个叫英吉利。

他们共同“分享”了圆明园这座东方宝库,还认为自己取得了一场伟大的胜利!

(1)法国人民怎么看待圆明园事件扩展阅读:

雨果生平介绍:

1802年,雨果生于法国贝桑松,上有兄长二人。13岁时与兄长进入寄读学校就学,兄弟均成为学生领袖。雨果在16岁时已能创作杰出的诗句,21岁时出版诗集,声名大噪。

1845年,法王路易·菲利普授予雨果上议院议员职位,自此专心从政。1848年法国二月革命爆发,法王路易被逊位。

雨果于此时期四处奔走鼓吹革命,为人民贡献良多,赢得新共和政体的尊敬,晋封伯爵,并当选国民代表及国会议员。

三年后,拿破仑三世称帝,雨果对此大加攻击,因此被放逐国外。此后20年间各处漂泊,此时期完成小说《悲惨世界》。

1870年法国恢复共和政体(法兰西第三共和国),雨果亦结束流亡生涯,回到法国。1885年,雨果辞世,于潘德拉举行国葬。

雨果的创作历程超过60年,其作品包括26卷诗歌、20卷小说、12卷剧本、21卷哲理论着,合计79卷。

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九三年》和《悲惨世界》,短篇小说有《“诺曼底”号遇难记》(在小学生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七课中称《船长》)。

《“诺曼底”号遇难记》还被选入教材语文版语文A版五年级上册第九课、冀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十课、沪教版六年级下册第十课。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火烧圆明园

⑵ 雨果对圆明园的毁灭评价

法国大文豪雨果于1861年对圆明园做出这样的评价:

“你只管去想象那是一座令人心神往的、如同月宫的城堡一样的建筑,夏宫(指圆明园)就是这样的一座建筑。”

人们常常这样说:希腊有帕特农神殿,埃及有金字塔、罗马有斗兽场,东方有夏宫。这是一个令人叹为观止的无与伦比的杰作。”

火烧圆明园这场浩劫,正如法国着名作家雨果所描绘和抨击的那样: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夏宫,一个进行抢劫,另一个放火焚烧。

他们高高兴兴地回到了欧洲,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一个叫英吉利。他们共同“分享”了圆明园这座东方宝库,还认为自己取得了一场伟大的胜利!

(2)法国人民怎么看待圆明园事件扩展阅读:

圆明园的毁灭历史背景:

清朝末年,国势日渐衰落。咸丰十年8月,英法联军攻入北京。10月6日,占领圆明园。从第二天开始,军官和士兵就疯狂地进行抢劫和破坏。

为了迫使清政府尽快接受议和条件,英国公使额尔金、英军统帅格兰特以清政府曾将英法被俘人员囚禁在圆明园为借口,命令米启尔中将于10月18日率领侵略军三千五百余人直趋圆明园。

纵火焚烧。这场大火持续了两天两夜。由于封建统治者妄自尊大,封闭国家,清朝中期,全国的科学技术远远落后于西方,阶级矛盾日益尖锐。

1840年,西方殖民主义者挑起了对中国的侵略战争 - 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了反对清朝腐败统治的“太平天国”革命。

1856年10月,在沙皇俄罗斯和美国的支持下,英国和法国联合发动了新的侵略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其目的是为了获得更大的殖民利益。

他们首先在广州挑起两次战斗,但未达到预期。为了直接对清政府施加压力,决定了陈炳景成。侵略军于1858年5月强迫天津。

清政府被迫与英国,法国,俄罗斯和美国的罪恶和羞辱签署“天津条约”。1860年7月,英国和法国的侵略者战舰再次到达达古口口,英国和法国大使前往北京改变他们的蝎子。

他们强迫自己“说和平”。然而,条件越来越苛刻,条件越来越苛刻。目的是迫使陈炳靖强迫清廷提交。面对侵略者的计划,腐败无能的清政府大惊小怪,捍卫的速度缓慢。

因而痛失战机,致使侵略军长驱直逼通州。9月21日,通州八里桥决战中国军队失利,次日晨,咸丰皇帝仓皇自圆明园逃奔承德避暑山庄而去。

实则置祖宗社稷于不顾,自逃性命。从而造成都城无主,百官皆散,军卒志懈,民心大恐的危机局面,这就从根本上动摇了对入侵者的坚决抗御。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绕经北京城东北郊直扑圆明园,法军先行,于当天下午经海淀,傍晚即闯至圆明园大宫门。

遇难不恐,奋力直前,英勇抗击。但终因寡不敌众,圆明园技勇"八品首领"任亮等人以身殉职。至晚7时,法侵略军攻占了圆明园。

雨果介绍:

维克多·雨果(Victor Hugo,1802年2月26日—1885年5月22日),法国浪漫主义作家,人道主义的代表人物。19世纪前期积极浪漫主义文学 运动的代表作家。

法国文学史上卓越的资产阶级民主作家,几乎经历了19世纪法国的所有重大事变,一生写过多部诗歌、小说、剧本、各种散文和文艺评论及政论文章。

在世界有着广泛的影响力,被人们称为“法兰西的莎士比亚”。雨果的创作历程超过60年,作品包括26卷诗歌、20卷小说、12卷剧本、21卷哲理论着,合计79卷之多。

给法国文学和人类文化宝库增添了一份十分辉煌的文化遗产。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海上劳工》等,短篇小说有《“诺曼底”号遇难记》。

⑶ 圆明园并非英法联军烧的英国人说出什么真相

提到圆明园就不得不提到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当时直接清华战争攻占了北京城东北郊的圆明园,将里面的奇珍异宝都洗劫一空带回到自己的国家,之后纵火烧圆明园,据说大火烧了三天三夜,整个北京城都能看到这场来势汹汹的大火。用雨果的话来说就是,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负责洗劫,另一个在洗劫之后负责放火……他们手挽着手笑嘻嘻地回到了欧洲。很多人都以为圆明园英法联军烧的,其实火烧圆明园的只是英国人,他们这样做的目的就是报复清政府。

毕竟在开战之前,英国曾派遣使者来找清朝谈判,但咸丰皇帝根本没把英国跟所谓的使者放在眼中,直接下令将这些人全部抓起来处死了。早已经成为海上霸主的英国自然忍不下这口气,这才有了之后联合法国发动战争的事情。等到他们攻入北京的时候咸丰早已逃之夭夭。英国人只好进怒气发泄到其他人身上,开始扫杀抢掠,最后直接怒烧圆明园,毕竟不是自家的东西,自然不心疼。

⑷ 英法联军为什么要“火烧圆明园”

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真实原因是:毁灭其掠夺中国 历史 文物与古董的证据。

据 历史 记载,咸丰十年即1860年,鸦片战争爆发,英法联军侵入北京占领圆明园。圆明园总管大臣文丰福投海自尽。英国军队首领额尔金在英国首相帕麦斯顿的支持下,下令烧毁圆明园。3500名英法联军冲入圆明园,纵火焚烧,三日熊熊大火,使圆明园及附近的清漪园、静明园、静宜园、畅春园及海淀镇均被烧成一片废墟,安佑宫中近300名太监、宫女、工匠葬身火海,这座世界着名林园就此化为一片废墟。 这便是 历史 上着名的中华大耻“火烧圆明园”事件。

圆明园坐落在北京西郊海淀区,始建于康熙48年,由圆明园、长春园、绮春园三园组成。清朝康熙帝把该园赐给雍正帝,并赐名圆明园。历经150多年的 历史 ,集中了大批人力物力,组织了无数能工巧匠,倾注了千百万劳动人民的血汗,把它精心营造成一座规模宏伟、景色秀丽的离宫。清朝皇帝每到盛夏就来到这里避暑、听政,处理军政事务,因此也称“夏宫”。圆明园规模宏大,珍藏文物众多,建筑规格中西合璧,达到了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巅峰。 也是一座中国几千年的国家级 历史 文物博物馆。

据统计,圆明园被掠夺的数量约有150万件,上至中国先秦时期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英法联军将其洗劫一空之后,便一把大火毁灭掠夺证据,致使中国无法统计文物数量及去向。这便是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真实意图。

大肆抢掠其中的珍宝后,为掩盖其弥天罪恶,不惜以放火而毁踪灭迹。也不排除既然拿不走、宁愿毁掉的恶毒变态心理作祟。

在这里要明确一个事实:圆明园被烧过两次:分别是在1860年的第2次鸦片战争,还有1900年的八国联军侵华。

1860年英法联军,英军15000余人,法军7000人。分别在额尔金和葛罗带领下,于10月6号至10月9号,在圆明园大肆抢劫以及焚烧。

抢劫是法国人想开始带头干的,

放火是英国人带头干的。

1900年英法美日德意奥俄,这8个强盗合伙,再一次洗劫圆明园。

共计抢劫了150多万件文物,破坏掉的不计其数。为了掩藏他们的罪行,这8个强盗再次放火烧了圆明园。

圆明园第1次被烧后,清政府还打算重新修起来,但修了一部分之后发现工程太浩大,花的钱太多,也就放任不管了。

圆明园第2次在被抢劫焚烧之后,本土军阀以及无知的平民,像食腐动物一样,将圆明园里面的石料,土壤全部挖走。

所以圆明园那8个强盗给合伙杀死的。而他的尸体却是被本土军阀以及无知平民给瓜分了的。

圆明园历经康熙,雍正,干隆,嘉庆四朝,共计150年才修建起来世界上唯一的一座万园之园,被英法美日德意奥俄,本土的割据军阀,还有无知平民以及那个废物晚清政府,给合伙谋杀了。

在初中 历史 课本上,火烧圆明园的 历史 老师没有细讲,教科书里面也极不完整,包括后来拍了个电影《火烧圆明园》也没说个所以然,有些莫名其妙地就被烧了。那么英法联军(至于到底是英法联军还是八国联军干的这里不做讨论)为什么火烧圆明园呢?真实原因又是什么呢?

后来有个参与使节团的法国人写了回忆录,对当时情况描写:我们被困在一个木牢里,麻绳绑住我们的身体,连续在烈日下暴晒数日,无水无食,不少人都横死高温之下。

消息传到英法两国,举国震惊。英法两国的国民认为是中国人违反国际条例和普世价值观在先,英法两国决定报复,以火烧一座宫殿为代价,这个代价就是——圆明园。

英国驻清的特派官员在火烧前有在北京城里贴出公示,告知火烧时间和地点,意思是中国老百姓就不要去,结果中国人还偏偏就去了。英法联军在抢,中国人自己也在抢,太监、奴才也都没闲着,后来也有盗墓者进去偷盗,逐渐演变为至今的破败景象。

事情来龙去脉大致就这样,所以可以罗列出英法联军火烧的主要原因如下:

第二:外国人、传教士被迫害。朝廷为达到一石二鸟的目的,利用义和团家国情怀到处杀害外国人及传教士,各国公使要求清廷取缔义和团,但未获回应。

第三: 租界被攻击,大使被杀。在清廷的纵容下,义和团大肆攻击各国大使馆租界,德使克林德代表各国前往总理衙门要求保护,途中被清军伏击杀死,酿成开战的导火线,此后清廷被迫向十一国同时宣战。

第四:火烧圆明园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想毁掉抢劫的罪证。

第五 : 烧掉中国人自信,这是最最重要的一点。 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在登陆天津大沽口时被打败,对不可一世的英法是不可接受的,再次打进北京势必不会空手而归,他们没有选择焚烧紫禁城,而是圆明园。 因为圆明园是当时世界的万园之园,它代表了清朝这个封建帝国的所有,权利、地位、财富。 英法选择烧掉这个至高无上的圆明园,也就烧掉清廷的尊严、烧掉了中国人的自信,死死的把你打趴在地上动弹不得。

在 历史 的长河中泛舟而行,这个问题由我来回答。

近代史上,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苦痛也许是清朝统治者最难忘怀的一幕。数千年国人心目中最为神圣的皇权竟遭到了西方无情地嘲弄,英法联军开进了北京,成千上万的军队无法保证北京的安全,英法联军如入无人之境,咸丰仓皇逃往热河,将国家的心脏丢弃在了联军铁蹄之下,也将沉重的震撼带入了整个国家的中枢系统。对于当时的中国尤其士大夫来来说,这是 历史 上从未有过的奇耻大辱和巨大灾变, “海国作乱,自古无闻,明时有倭寇之警,亦未尝连衡诸海国,直犯神州赤县也” 。战事从广东发端竟将战火燃到了北京城内, “夷氛逼近,一夜数警,人心惶惑,城内迁徙络绎,各衙门官员纷纷远避,十室九空”, 联军由安定门而入, “恃捍登城,……尽逐我城上防兵,将我大小炮位,掀落城下,纳诸沟中,”另设夷炮四十六尊,炮口南向,“北面城垣,东西长十里,尽被占踞,……城门听其启闭,反禁止中国人不得出入”。 昔日京华景象如同洪水过地,荡然无存,给了国人以最猛烈的震击。

英法联军扬言要炮轰北京,捣毁皇宫;接着冲进了圆明园——这座经营了150余年,综合中西建筑艺术成就,聚集了古今艺术珍品和历代图书典籍的着名皇家园林,先是对它大肆劫掠,然后又将其纵火焚毁。他们声称 “它是皇帝喜爱的住所,对其进行毁坏不仅是给他的 情感 一个致命的打击,而且对他的傲慢也是一次重创”。 我们有必要在附近留下永久的、表示我们对清政府背信弃义和残酷的愤慨的标记,以警示未来。这才是烧毁圆明园的真正起因。”圆明园被烧毁了,“庞大的帝国突然之间倾覆在自身的灰烬中,……这好像仅仅是一种预兆,或许不会变为现实,因为仍然有时间让中国自己恢复自新,通过和外国政府建立友好关系,向他们学习怎样在目前的危机时刻可以使臣民保持安定,并赶上 历史 进步的步伐”

首先,是为了掩盖并销毁抢劫罪证。 当时的英法联军如强盗般,在光天化日之下,明目张胆的对圆明园进行了抢劫。他们已经将圆明园中所有能带走的珍宝都洗劫一空。一把火烧了圆明园,既可以掩盖自己的强盗行径,对外也有说辞。正是为了掩盖并销毁抢劫罪证,他们选择了火烧圆明园。

其次,是为了逼清朝赶紧签约。 战争是手段,而不是目的。他们之所以发动战争,是出于政治和经济上的某种目的。战争只是他们实现目的的手段而已。一把火烧了圆明园,可以对清朝统治者形成威慑,击垮他们的心理防线,让他们尽早签约。

最后,是想一击必杀,尽早结束战争。 当时的英法联军人数并不多,而且远离本土作战,一开始清政府可能还反应不过来。但只要清政府缓过神来,倾举国之力对他们进行不遗余力的绞杀,他们即便在厉害也会深陷泥潭,甚至有可能全军覆没。所以还不如携新胜之威,再放一把火,展现出自己的强硬,让清政府更加惧怕,自己捞到好处,也赶紧结束战争,全身而退。

在英法等国的武力逼迫和挟制之下,1860年10月,留守北京的咸丰之弟、恭亲王奕䜣被迫同英、法交换了《 天津条约 》批准书,并签订了中英、中法《 北京条约 》,承认《天津条约》完全有效,增开天津为商端口,准许英、法招募华工出国,割让九龙司“归英属香港界内”等等,使西方列强从中国攫取了一系列新的特权。当此消息传入各省,整个国家无不颤栗。正与太平天国作战的曾国藩“接恭亲王咨文,敬悉銮舆已出巡热河,夷氛逼近京城仅二十里,为之悲泣,不知所以为计”。其惶遽怵惕、茫然失措的心情足以描绘整个国家在这种震击下的普遍心态,从而人们悲痛地称其为“ 庚申之变 ”。

感谢提问,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这让我想起了陈奕迅的一首歌《红玫瑰》,里面有一句歌词说的是:“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此此景,不正好对应英法联军的那种“得不到就要把他们给毁掉”的丑恶嘴脸吗?


说起“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这件事情,不禁让我想起电影《教父》。这是一部由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执导,马龙·白兰度、阿尔·帕西诺等主演的黑帮电影,该片改编自马里奥·普佐的同名小说,讲述了以维托·唐·科莱昂为首的黑帮家族的发展过程,该片更是在1973年获得第45届奥斯卡奖最佳电影、最佳男主角、最佳改编剧本奖。


这部电影主要讲的 柯里昂家族 的故事,在老教父 维托·柯里昂 的带领下,小儿子 迈克 经过一系列的艰难困苦,最终成长为一代教父。而说起老教父 维托·柯里昂,在他小时候,父亲被当地黑手党首领唐·乔奇杀害,在母亲的掩护下,得以逃到美国,经过种种困难的奋斗历程后,成为了教父。

而维托的这一故事,说明了 “斩草要除根,否则后患无穷” 。而这对比于“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也是一样的道理,既然已将像土匪一样抢劫了,何不“好人做到底”,一次性烧了一了百了呢?

这样的行为终究还是“目光短浅”了,毕竟靠抢来获取物质资源的方式终究不能长久,因为“诚信”和“文明”的大厦已然建起,违反规则的行为终将会得到应有的制裁!

掩盖罪行这个说法不靠谱,这两个强盗打家劫舍多年,怎么会在乎别人的看法呢?他们焚毁圆明园是告诉清政府留守人员,不答应所有条件,接下去就要烧了紫禁城!

满清孱弱之际正是列强劫掠之时,英法联军劫掠焚毁圆明园,发生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时。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攻击到北京西北郊区的圆明园附近,并于次日闯进圆明园,这座被满清皇室经营了150多年、建筑辉煌藏宝无数的宝库,当时就亮瞎了强盗们的眼镜,随之开始了大规模的抢劫。

时至今日,我们已经无法统计究竟有多少珍宝被劫,但我们可以从大英博物馆、卢浮宫、吉美博物馆、丹枫白露宫等处的藏品看出来,至少有近十万件具有艺术和考古价值的珍宝,落入了强盗的手中,这还不算英法联军士兵个人所抢劫的物品。具体数字无法统计,但绝对是天文数字。

按照强盗们的习惯,抢完了自然要放火。当他们把能抢的都抢走,不能抢的都砸碎之后,英法联军为了逼迫清政府尽快妥协,兼掩盖自己的强盗罪行,在10月18日派出3500名士兵四处纵火,圆明园开始了灭顶之灾,海量的图书资料、所有的亭台楼阁都付之一炬,更有几百名太监宫女丧命火海之中。

英军指挥官侵额尔金无耻地说:此举(火烧圆明园)将使中国与欧洲警醒震惊,其效远非万里之外的人所能想象。这话虽然无耻,但同时说明,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其主要目的就是震慑清政府,让其惊惧之下妥协屈服。

果不其然,就在圆明园燃起大火之时,留守的恭亲王奕欣,就答应了英法联军的一切条件全部承诺了侵略者的一切条件,不久就签订了《北京条约》。

落后就要挨打!我们不耻于强盗们的恶行,但归根结底还是满清的无知无能所至,埋怨强盗不如壮大自己!试问秦皇汉武之际,谁敢来抢?他们不去抢别人就不错了!

听说过杀人放火吗? 历史 上西方列强火烧圆明园和杀人放火的性质基本上没什么两样,完全就是销毁犯罪证据。当年英法联军攻占北京城后,被富丽堂皇的圆明园给迷的睁不开眼了。在惊叹之后英法联军则开始大肆纵兵抢劫。圆明园经历过英法联军掠夺之后,英法联军也知道抢劫行为会让他们备受指责,所以为了掩盖抢劫的罪行,英国军队首领额尔金在英国首相帕麦斯顿的支持下,下令烧毁圆明园以掩盖真相。圆明园大火连烧三日不息,人类 历史 上的瑰宝艺术奇迹之一的圆明园就这样被毁灭了。而英法联军烧毁圆明园也被认为是世界文明史上的最残酷的暴行。

为什么会发生火烧圆明园的事情呢?这得从满清王朝的落后腐朽和西方列强的扩张掠夺说起。清朝末期满清王朝已经严重的落后于世界国家,尤其对西方国家而言,当时的满清王朝就是一块粘板上的鱼肉,因此以英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开始对满清王朝开始实行掠夺。英国尝试过各种手段来对清朝实行经济掠夺,但事实上英国和满清之间的贸易往来一直都是满清占优,英国逆差。所以恼羞成怒的英国人索性决定以鸦片和武力来掠夺满清王朝。由此双方之间爆发了鸦片战争。

第一次鸦片战争以后,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强迫清朝政府签订了第一批不平等条约,从中国攫取了赔款、协定关税、开放五口通商、领事裁判权和片面最惠国待遇等许多特权。英国人借机向中国开始大量倾销国内过剩产能。尝到甜头之后的英国以及其他西方列强,开始更加肆无忌惮的想要压迫满清政府。在遭到拒绝后,英国等西方列强国家又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当然了,结局不用想也知道,腐朽的满清王朝再次败给了英国等西方列强。

英军随军牧师罗伯特·麦吉这样写道,语气中毫无愧疚,“ 一个也不留,一栋房屋也不剩,让这里再无宫殿的痕迹吧。现在,咱们回北京去,大功已告成 。”可见英国这个奴隶贩子打着领带的强盗有多么的无耻。除此之外,当时圆明园中太监、宫女、工匠等300人,被活活烧死在安佑宫。这也皆因为英法联军想要消灭罪证的原因。可见英国人这些奴隶贩子有多么的可恶。

1860年春,格兰特、孟托班分别率英、法舰队驶达上海集结,随后即开始第三次北上。4月21日,联军占领舟山。5月27日,英军占领大连,6月8日,法军占领烟台,封锁渤海湾。7月19日,联军完成攻击大沽口最后作战准备,7月26日,英、法舰队于渤海湾会齐后,向北塘方向开进。7月29日,英法援军大举来袭,自北塘登陆,迂回攻击大沽口炮台。在大沽口击败清军后,北上占领天津。



8月23日清朝派钦差大臣桂良、恒祺与联军代表额尔金在天津议和,由于驻军北京问题导致议和失败。恒祺离开天津后,天津全部清政府官员四散撤离,天津由中国大商人代为管理。9月2日,清政府再派怡亲王载垣、兵部尚书穆荫到通州南张家湾议和。英法提出停战的主要条件为赔偿军费,先付给两国现款各三四百万两;撤走通州守军,两国公使各带兵千人进京换约,由巴夏礼随带数十人先行入京,察看沿途及京中住房;增辟天津为通商口岸,立即开市贸易等。


咸丰帝感到停战条件过于苛刻,认为公使进京“拥兵而来,显怀莫测”,因而谕令桂良等“莫顾决裂”,拒绝英法所提要求。9月6日,咸丰帝下达对英国与法国的宣战上谕,朱谕军机处和王大臣绵愉、载垣、端华、肃顺等;“严饬统兵大臣,整顿师律(旅),调集各路马步诸军与之决战。”9月10日,联军先头部队三千余人,自天津向通州方向前进。



咸丰帝得悉英、法公使坚欲带兵径赴通州的消息,“决战”的决心又开始动摇,派怡亲王载垣、兵部尚书穆荫取代桂良等为钦差大臣,由通州前往天津,同英法继续谈判,企图挽回“抚局”。双方在通州进行会谈,巴夏礼除坚持原先提出的条件外,又增加了互换和约时须面见皇帝亲递国书,以及将张家湾的清军全部撤退等要求。由于双方争执不下,谈判于17日彻底破裂。


巴夏礼随后乘马离去。僧格林沁随后截获巴夏礼、罗亨利和士兵等39人(26位英国人,13位法国人)。9月18日,联军先头部队自河西务越过马头,推进到张家湾附近。咸丰帝再次下谕与英法决战。僧格林沁率马步军在通州列阵以待。与此同时,联军先头部队与清军在张家湾交战,清军败退至八里桥。



随后英法联军与华北地区清军主力,包括科尔沁部僧格林沁野战骑兵、八旗察哈尔、索伦部、甘肃陕西调来的汉军八旗及绿营、京津地区八旗绿营在通州八里桥决战。僧格林沁部全军覆没,胜保战斗中重伤撤退。随后咸丰帝及皇后宫廷贵妃等人以北狩为名逃往承德避暑山庄。


10月13日联军从安定门攻入北京,联军发现清军将英法使节团多人虐待至死,遂决定报复。僧格林沁和瑞麟部士兵纷纷退至圆明园一带,法国陆军遂追至圆明园。英法军队按原计划冲入圆明园,守园的官兵寡不敌众。英军司令詹姆斯·霍普·格兰特批准英军入园抢劫破坏。10月17日联军司令部正式下令可入园自由劫掠,联军士兵大肆劫掠园中的珍宝和陈设物。



根据英国官员事后估算,被掠走的文物珍宝(金银、宝石、绸缎和古玩陈设等)价值达600万英镑之多,因不识其价值或因搬运不便而被毁坏的珍本图书、佛塔、瓷器、家具等价值与此相仿。由于清廷谈判代表曾拘捕英国军使巴夏礼一行39人,当中20多人已被虐至死。英国谈判全权代表第八代额尔金伯爵因此而复仇,于10月18日下令放火烧园,以教训咸丰帝。


英国第一步兵师米启尔骑兵团一部于10月18日起在园中各处纵火,同时派出分队焚毁附近的静宜园、静明园、清漪园、畅春园等皇家园林。圆明园大火持续烧了三天三夜,300多名太监和宫女葬身火海。


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曾对此给予强烈谴责,认为此事为“两个强盗的胜利”。

据《清稗类钞》记载:

咸丰庚申十月十六日,英法联军至天津,文宗方园居,闻敌至通州,仓卒率后妃幸热河。十九日,英人至圆明园宫门,管园大臣文丰当门说止之。敌兵已去,文知奸人必乘间起,守卫禁兵无一在者,索马还内,投福海死。奸人乘时纵火,入宫劫掠,敌兵从之,火三昼夜不熄。

这段话的白话意思是:

咸丰时期庚申年十月十六日,英法联军到了天津,清文宗正居住在圆明园,听到敌人已经到了通州,仓卒间带着后妃们逃往热河。 十九号,英国人到了圆明园,管园的大臣文丰挡在门口劝说制止他们。敌军退去后,文丰知道奸人必定乘乱闹事,而园内守卫都跑了,没有一个人在,就牵着马回到园内,投福海自杀了。 后来奸人乘乱放火,入宫抢劫,敌兵也跟着进园抢劫,大火烧了三天三夜没有熄灭。

从徐珂的这段文字看,在圆明园放火的不是英法联军,而是奸民。

当时圆明园管园大臣自杀,园内无人看守,这些奸民乘乱进园抢劫,然后放火,随后英军也扯下假面具,也跟着进园抢劫。

长期以来,民间一直认为当时给鬼子带路并放火的是龚自珍的儿子龚孝拱,抢劫的强盗是英法联军。

恐怕不完全是事实。

龚孝拱当时只是上海英国领事威妥玛的秘书,长期生活在江浙一带,英法联军入侵北京时,作为威妥玛的秘书,随同北上。

如果说龚孝拱负责给联军带路,不太可能,北京他不熟。但是龚孝拱陪同威妥玛跟随英军去过圆明园,是肯定的,因为其后他作为翻译,又陪同威妥玛参与了与清政府的谈判,期间曾协助英方对清政府代表百般刁难,并与恭亲王发生激烈争执。

徐珂的记述,很明确地说明二个问题:

一是,放火的是奸民。

二是,进园抢劫的是英国人,法国人没有参与。

而同一时期的另一名江苏常熟人杨圻在他撰写的《檀青传》一书中曾对圆明园大火有过记载:

“奸 民李某,导联军劫圆明园,珠玉珍宝尽出……朝廷稍稍闻圆明园之毁,祸由李某,下狱穷治,诛之,籍其产,以赐文丰家属焉。”

杨圻曾在光绪年间做过詹事府主簿,户部以及邮传部郎中,他的记述最接近事实。

由此可以看出,给鬼子带路抢劫的不是龚孝拱,而是这个姓李的汉奸,此人后来被朝廷正法,并将家产罚没赔付给文丰家属。

如果龚孝拱参与放火抢劫,事后,恐怕朝廷不会放过他家。

没有家贼引不来外鬼,当时乘乱入园抢劫放火的应不仅仅是这姓李的一个,没准附近一带居民或多或少都有参与。

但是不管怎么说,罪魁祸首都是英法联军,这段世纪大案中,英国人就是主凶。

⑸ 现在英法两国承认火烧圆明园吗两国民间是什么态度

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第二年英国上尉巴特勒给雨果写信,希望知道雨果对这次胜利赞赏到什么程度。雨果在11月25日答复的长信中写道: “有一个世界的奇迹,这个奇迹名叫圆明园……人们一向把希腊的巴特农神庙、埃及的金字塔、罗马的竞技场、巴黎的圣母院、东方的圆明园相提并论……这是一件史无前例的惊人杰作。然而这个奇迹已经荡然无存。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强盗大肆劫掠,另一个强盗纵火焚烧……对圆明园进行了一场大规模的洗劫,赃物由两个战胜者平分……我们使用教堂的宝库加起来也比不上这座光辉奇异的东方博物馆。 我们欧洲人一向自认为是文明人,把中国人当成野蛮人。这就是文明对野蛮的所作所为。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国,另一个叫英国。我要对此提出抗议,而且要感谢您给了我抗议的机会……法兰西帝国从这次胜利中获得了一半赃物……我希望法国有朝一日能摆脱重负、洗清罪恶,把这些赃物归还被劫掠的中国。” 雨果在信中详细地叙述了圆明园的辉煌和价值,愤怒地谴责了侵略军毁灭东方文化的罪恶行径,同时把法国政府与法国人民加以区别。

⑹ 英法两国对火烧圆明园持什么态度怎样教育下一代

圆明园

此园原为雍正皇帝为皇子时的赐园,待其即皇位以后扩建为离宫,干隆二年(1737年)再次扩建,干隆十六年(1751年)和三十七年(1772年)先后又附建长春园和绮春园,合称圆明三园。它坐落在西郊海淀镇之北,周围泉眼丛聚,草丰树茂,是绝好的造园之地。三园共占地350余公顷。园内成组的建筑群有一百二十三处,被誉为“万园之园”。咸丰十年(1860年)英法联军占领北京,圆明园惨遭劫掠焚毁。

圆明园三园地势平坦,所以造景大部分是聚水而成景、因水而成趣的水景园。具体讲,圆明园有三大景区。即中部的前湖后湖景区,包括正大光明殿所在的宫廷区以及前湖、后湖沿岸的九岛。每个岛都有一组标题的景点,最大的一处称“九洲清晏”,即取“禹贡九洲”的含意,象征“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环绕后湖的东、西、北三面,形成一圈外围景区,在这区里布置了小园林集群,如众星捧月般地簇拥着中央景区。外围景区内容十分丰富,包括有祭祖的安佑宫、城堡式佛寺舍卫城、模仿商业活动的买卖街、藏书的文源阁、听戏的同乐园、仿桃花源的“武陵春色”、仿杭州西湖的“曲院风荷”、仿绍兴兰亭的“坐石临流”、仿庐山的“西峰秀色”等。第三景区为东部的福海景区,即以福海的大水面为中心,湖中有三个岛屿鼎列,以象征传说中的东海三仙山。湖岸布置了与水有关的二十处景点。此外,在圆明园的北宫墙外,尚有后来增建的一条狭长的景区,主要表现水村野居的风光。

长春园是圆明园的附园,在圆明园的东侧。此园分为南北两个景区。南区以淳化轩一组为主体建筑,周围湖岛布置了十个景点,皆因地制宜,因水成景,如茹园、鉴园、狮子林、海岳开襟、玉玲珑馆等。北区为一横长地区,区内布置了六幢欧洲18世纪巴洛克风格的宫殿式建筑,名为谐奇趣、蓄水楼、养雀笼、方外观、海晏堂、远瀛观,俗称西洋楼。这些建筑的体形及立面上的柱式、檐口基座、门窗细部俱为欧式建筑作法,但细部雕饰也掺杂了中国式的纹样。建筑前还配有人工喷泉。西洋楼建筑是欧洲建筑文化第一次传入中国的完整作品,也是欧洲与中国两大园林体系首次结合的创造性尝试。

绮春园也是圆明园的一个附园,是多座私家小园合并扩建而成的,共计三十景。总体布局不拘泥一定章法,但更富于自然情调。景与景之间疏密相间,水系也比较错综复杂,形成小巧玲珑的格局。

综观圆明三园可知其造园之骨架在于理水,通过人工巧构,安排出大、中、小的湖泊群,同时互相串通,形成水系。水系之外又配以陆地游览线,再加上假山土阜的障景作用,把全园分划成山复水转、层层叠叠近百处的自然空间,为开拓各类园林意匠构思创造了条件。建筑群体组合都以组景为目的,每一景点皆为一个小型园林,因此形成“集锦式”的规划形制。圆明园的单体建筑设计打破了传统官式的束缚,广征博采地方民居形式及刻意求新的体型,小巧素雅,与自然环境相协调。圆明园中还选用大量花木植物,移植驯化一部分南方植物,花季搭配,造成繁花似锦、四季如春的生态环境。

圆明园遗址位于北京海淀区颐和园东,海淀镇北,原为清代大型皇家御苑,与附园长春园和绮春园合称“圆明三园”,占地约345公顷。目前园中西半部沿未开发,主要开放了东部园景,开放面积200多公顷。
残存的大水法是圆明园遗址的标志。此处原是闻名遐迩的“西洋楼”——园林化的欧式宫苑,将中国园林艺术与西式建筑巧妙地融在一起,中西合璧,成为建筑史上的经典。遗憾的是,西样楼以木结构为主,在1860年英法联军的罪恶之火中焚烧殆尽,唯一残存的大水法因其为石制而得以幸存。这两根依然不失精美的大石柱经苍桑,岿然不支,令人感慨万千。

园内还有介绍圆明园历史的图文资料展室;按原貌复制而成的“圆明园”微缩的模型;以及曾是皇家娱乐处——迷宫。据说当的迷宫的游戏规则是:皇上坐在迷宫中心,众宫女从周边打着灯往前跑,谁最先跑到皇上身边谁就能得赏。现在游人的兴趣则在:从入口进,七拐八绕,终于找到出口。

曾经笑傲万园的璨灿的圆明园建筑已经万劫不复,所剩的除了残碑伤石,更多的是对往昔的沉思,各永远不会飞烟尽的自然山水。这是圆明园遗址最独特的风格:洗尽铅华,凝重质朴,笑看山水,淡以致远。

圆明园遗址仍保持水景园特色,园内遍布水域,大小河道把大面积的“福海”和规模稍逊的“后湖”,以及众多小块面联结成完整的河湖水系,衬以聚土而成的山岗、岛堤和荒石,别有秀色,仍是今人所爱之园。特别是附近清华、北大等高校名府中的莘莘学子,课余经常骑车到此,观水赏月,体味园中不尽的底蕴——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圆明园遗址

“假若你能幻想神仙也和常人一般大小,此处就可算做仙宫乐园了。 ”1860年10月,一个英国随军牧师跟着英法联军踏进北京圆明园时 ,情不自禁地惊叹,“我从未见过一个景色,合于理想的仙境,今日方算 开阔眼界。” 圆明园位于北京西北郊,早在春秋战国时代便是燕人游览之地。辽代以后,皇室和达官贵人纷纷在此占地造园,作为避暑游憩之所。

1684 年,康熙命叶陶在清华园旧址上建“畅春园”,作为“避喧听政”之所, 1709年又开始营建圆明园,作为皇四子胤祯的赐园。“圆明”乃“圆 而入神,君子之时中也;而明而普照;达人之睿智也”,取恪守圆通中庸 ,聪明睿智之意。胤祯继位后,于1725年开始大规模扩建圆明园,增 修亭榭楼宇,引水架桥,凿池造山,使其成为兼有“宫”和“苑”双重功 能的离宫型皇家园林。自雍正始,园居成为一种宫庭风尚,皇帝年初朝贺一过就移居园宫,直到冬至天坛祭天前才回大内,一年中大部分时间都在园中度过。

园中由雍正题署的建筑群有28处,其中长春仙馆是皇太子弘 历读书习文的地方。弘历即位后,圆明园扩建进入全盛时期,在他主持下 ,圆明园东北建“长春园”、东南建“绮春园”,三园共建景点100余 处,因三园均由圆明园总管大臣管辖,故此三园后来通称圆明园。 圆明三园成倒品字型鼎立,总面积350公顷,内有桥梁百余座,风 景群100多处,楼台殿阁等建筑总面积约16万平方米,比故宫还要多 1万平方米。三园外围约10公里,围墙约2万延和(因多为双层围墙) ,规模极大,号称万园之园。圆明园从始建到被毁历五世150年的修筑 ,成为三山五园之首。

这个被干隆誉之为“天宝地灵之区,帝王豫游之地无以逾此”的园林杰作,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世界园林发展史上,都不愧 变一颗璀灿的明珠。

就是这么一座美丽如仙境的大型皇家园林,历史上的某一天却化为废 墟…… 法国着名作家雨果愤慨地写道:“有一天,两个强盗走进圆明园,一 个抢东西,一个放火。……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一个叫英吉利。” 1856年10月,英国挑起第二次鸦片战争。

1860年10月6 日,法军攻占圆明园,管园大臣文丰投福海自杀,次日,英军到。在圆明园无数珍宝面前,他们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目光迅速变得贪婪无比。

于是,对园内珍宝开始了明火执仗的疫狂抢劫,据《泰晤士报》随军记者 报道:他们“谁也不知道该拿什么东西。为了金子而把银子丢了。无价的瓷器和珐琅瓶因太大不能运走,竟被打碎。”他们的营帐里堆满了抢劫来的珍宝,这些珍宝有的被现场拍卖,有的则被作为礼品献给英国国王和法国皇帝。

现在,英法博物馆里收藏的中国文物有许多就掠自圆明园,如英国“大英博物馆”里的晋代画家顾恺之的《女史箴图》的唐人摹本、法国 “国家图书馆”藏的沈源、唐岱的《圆明园四十景图》等等。

为掩盖劫掠 罪行,10月18日,3500多名英国士兵在圆明园内到处纵火,大火一直烧到19日,熊熊火光染红了北京城的上空。这是世界文化史上空前 的浩劫。

1900年,八国联军攻陷北京,在风中摇摇欲坠的圆明园又一次遭到浩劫,强盗们四处搜寻残存的珍宝,最后又是一把大火。圆明园,这座世界园林艺术的绝作,终于轰然倒塌,沦为一片废墟,只剩些残坦断壁兀立遗址,野蒿荒草随风摇晃,似乎是在向前来“凭吊”的后人们诉说着侵 略者的罪行

⑺ 1860年10月18日,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你怎么看

1、是英法联军烧的:咸丰十年(1860年)8月,英法联军攻入北京。于10月18日率领侵略军三千五百余人直趋圆明园。英法侵略军把圆明园抢劫一空之后,为了消赃灭迹,英国全权大臣额尔金在英国首相帕麦斯顿的支持下,下令烧毁圆明园。大火连烧3昼夜,使这座世界名园化为一片废墟。

正如法国着名作家雨果所描绘和抨击的那样: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大肆掠夺,另一个纵火焚烧,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法国),一个英吉利 (英国)。

2、火烧圆明园,这是一个普遍的民众说法。其实,火烧圆明园,不只是火烧了圆明园,而是火烧三山五园。焚毁的范围远远比圆明园大。这三山五园是,三山:万寿山、玉泉山、香山;五园:清漪园、圆明园、畅春园、静明园、静宜园。

(7)法国人民怎么看待圆明园事件扩展阅读:

圆明园的保护整修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政府十分重视圆明园遗址的保护,先后将其列为公园用地和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征收了园内旱地、进行了大规模植树绿化。

1976年正式成立圆明园管理处之后,遗址保护、园林绿化有明显进展,逐年有所改善,来园凭吊游览者有大幅度增加。

1983年,经国务院批准的《北京城市建设总体规划方案》,明确把圆明园规划为遗址公园。后又经两年整修提高,遗址公园初具规模,于1988年6月29日,正式向社会售票开放。园内游人已超过1000万。

2002年12月13日,北京圆明园正觉寺修缮工程正式招标。正觉寺曾是清代皇室成员的御用佛寺,由于地处绮春园墙外,才成为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时唯一幸免的古建筑。

⑻ 火烧圆明园,作为法国人的雨果,对本国军队的暴行进行深刻揭露和愤怒声讨,这是为什么

这是出于人道主义的批判,站在人的立场上对侵略战争、殖民政治的声讨。雨果虽然是法国人,但是法军的行为不是为法国人民造福,而是单纯的抢掠和破坏。 帝国主义政府不是人民的政府,对外战争只是殖民扩张与资本输出,而法国人民也深受战争之苦,雨果的批判也是对当时法国政府的不满。 雨果正直,公正,是非分明,没有狭隘的民族主义情绪,胸怀博大。再说火烧圆明园本来就是英法联军的错(当然,清政府的软弱无能也有一定的关系)。

⑼ 法国反对火烧圆明园,为什么英国人执意要烧

因为想要打击当时的清政府和清朝的皇帝,当时的清政府将抓到的英国人基本上都是处死的,所以英国为了报复清政府,让清政府对他们永远的屈服,因此才坚持要火烧圆明园。虽然当时的英法联军攻占圆明园后,进行大肆的烧杀抢掠,但是在最后准备烧圆明园的时候,当时的法国是持反对意见的。

而当时的法国虽然抢掠了很多的宝贝,但是却并没有参与到火烧圆明园的行动中去。如果烧掉圆明园的话,对法国在国际上的声誉有很大的影响,所以当时的法国并没有参与。

⑽ 如何看待1860年圆明园被侵略一事

圆明园始建于清朝康熙年间,后来经过清朝150多年的修建与修复,是一座拥有地域规模十分宏大、营造技艺十分高超、建筑景群十分丰富、同时拥有丰富的文化收藏和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内涵,被誉为“一切造园艺术的典范”。绝对称得上是一座空前的皇家园林。饱含了150多年内大量的能工巧匠们的智慧和无数劳动人们的汗水。这座豪华的皇家园林,本应该成为后人一笔文化财富,但是就在1860年被英法联军抢走东西之后,还一把火给烧了。以至于一座极具价值的文化园林化作了一片废墟。就给后人的只有遗憾和耻辱。那么,人们应该如何看待1860年圆明园被侵略一事呢?

一、圆明园是一座皇家园林,更是一座文化瑰宝。

圆明园不仅是历史上一座豪华的皇家园林,同时也是世界上非常具有文化价值的一座园林,圆明园曾经被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称誉为“理想与艺术的典范”。是广大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汗水的结晶。

关于1860年圆明园被侵略这个话题,各位有什么观点,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阅读全文

与法国人民怎么看待圆明园事件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金华义乌国际商贸城雨伞在哪个区 浏览:763
俄罗斯如何打通飞地立陶宛 浏览:1139
韩国如何应对流感 浏览:922
在德国爱他美白金版卖多少钱 浏览:962
澳大利亚养羊业为什么发达 浏览:1397
如何进入法国高等学府 浏览:1478
巴西龟喂火腿吃什么 浏览:1407
巴西土地面积多少万平方千米 浏览:1268
巴西龟中耳炎初期要用什么药 浏览:1231
国际为什么锌片如此短缺 浏览:1635
巴西是用什么规格的电源 浏览:1457
在中国卖的法国名牌有什么 浏览:1362
在菲律宾投资可用什么样的居留条件 浏览:1271
德国被分裂为哪些国家 浏览:879
澳大利亚跟团签证要什么材料 浏览:1210
德国大鹅节多少钱 浏览:878
去菲律宾过关时会盘问什么 浏览:1202
澳大利亚女王为什么是元首 浏览:1028
有什么免费的韩国小说软件 浏览:760
申请德国学校如何找中介 浏览: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