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当年十几万华工被骗出国,说是去挖煤,等着他们的为何却是几十万法国女郎
这件事情当年那些人干的确实不地道。
为什么十几万华工会被骗出国呢?说白了就是中国人起内讧而已。
那时候清朝灭亡之后,近4亿的中国人,说是亡国奴也不为过。
以袁世凯为首的军阀们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堪称无所不用其极。
笔者有话说:当年的黑暗时刻依然历历在目,每当听先辈讲起这件事情时我总是双眼满含热泪。
如果不是先辈们不顾自身安危,毅然决然的站出来拯救了这个民族,我根本无法想象现在大家过的都是什么生活。#社会#
虽然现在的生活并不容易,虽然我们时长羡慕别人。
但不可否认的是,我们很安全。
❷ 一战时法国损失有多严重是协约国最严重的吗
一战使法国总共伤亡150万士兵,同时丧失了1/10的人口,约7%的国土和大部分工业和富庶地区遭到德军占领,大量产业被破坏,物质损失巨大,同时还欠下了大量债务。战争的损失,使法国在长时间内面临财政困难。
第一次马恩河会战
1914年8月英法军队在边境之战失败后,为了摆脱德军,于9月4日撤过马恩河,积极加强左翼力量,准备反攻。联军66个师108.2万人对德军51个师90万人;
凡尔登战役(Battle of Vern)
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破坏性最大,时间最长的一次战役,战争从1916年2月21日延续到12月19日,德法两国投入100多个师的兵力,军队死亡超过25万人,50多万人受伤。伤亡人数仅次于索姆河战役,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
经过10个月的厮杀,法军阵亡、负伤、被俘和失踪的人数达46万人。
索姆河战役
在1916年7月1日爆发,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英法联军投入39个师(后增至86个师,其中英军54个师,由F.福煦将军指挥)。参战双方伤亡约134万人,其中英军45万余人,法军34万余人,德军约53.8万人。
❸ 一个国家如果在战争中耗尽了人力,需要多少年才能恢复过来
二十年呀。这个道理很简单呀,战争损失的主要是青壮年劳动力,青壮年劳动力特指二十到三十之间的人口。
战争是人类一切罪恶的根源。
❹ 一战给法国给法国造成了什么影响,比如说人口,军事变革,战略等
法国因为一战的消耗是巨大的,主要是因为在1914年的攻击中,德军先发制人攻入法国领土,此后两年内,战斗都是在法国领土内发生。法军的伤亡远高于英军,作为一个陆军大国,承受了精锐德军的沉重打击。加上空袭的出现,法国经济受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对人民的心理也造成了巨大的创伤。 至于军事变革,真的是没话说,在一战结束后,法国军队的改革比其他国家都差,英军、美军、法军内部都有新的思维诞生,比如制空权、空袭效果、空中打击海军、坦克独立化等等,但是法军高层都不接受,反而依照一战的想法建造了马其诺防线,进行筑垒防御,并且增加火炮口径,扩充兵员,纯粹的防御思想。
❺ 战后各国是如何快速恢复人口的苏联最受称赞,日本却 *** 至极
一个国家的实力,往往都是先看国家的军事力量,之后再去看经济能力,而中国,从一个闭关锁国的弱国,经过了一百多年的沉淀和发展,中国已经变成了世界上数一数二的泱泱大国,而在国家中,我国的军事力量更是日益见长,也是从自主研发的原子弹到了如今的战斗机歼-31,这无一不诉说着中国已经是不是之前那个任人宰割的国家;从一站再到二战,这其中更是有无数的军事奇才,还有那些最早出现的军事武器,更是让人闻风丧胆,放到如今也是非常的有威慑力,而那些在世界上能够排的上号的冷兵器,中国也是再榜,毕竟从青铜时代发展到现在,手工艺肯定是不差的;从抗日战争开始一直到和蒋介石反动派做斗争期间,也是出现了大大小小很多出名的战役,里面涌现的爱国将士也是比比皆是,好了,说了这么多,不如先进入我们今天的主题:战后各国是如何快速恢复人口的?苏联最受称赞,日本却 *** 至极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无论是法西斯还是反法西斯,都损失惨重,经济严重倒退的同时,人口伤亡数量实在让人难以接受,光是牺牲在战场上的军民就已经多达7000万人了,而苏联更是众多国家中,人口损失最严重的一个,虽然这场战争胜利了,但它却给国家人民带来了 *** 裸、不可挽回的伤害。
对于任何一个国家来说,人口骤减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经济、军工的发展,劳动力的减少,让社会生产能力倒退的同时,也会让经济呈现出负增长的状态,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为了在战后快速恢复人口,最大限度减少对经济的影响,各国都采取了不同的措施。
苏联在损失了2000万人之后,按理来说执行力度应该比任何一个国家都严格才对,可他们却并没有这么做,虽然同样要求女性早婚早育,尽可能增加人口出生率,可这么做的同时,也给予他们了一定的补贴和社会福利,注重人口增加的同时,也不忘发展医疗和教育水平,也难怪苏联这样的做法会受到不少国家的称赞和信服呢!
跟苏联相比,日本 *** 的办法就显得格外龌龊不堪了,他们强制性要求女性生育次数,甚至将结婚年龄提前到了13岁,在这个年龄段里,女孩没有完全的发育,无论是心理还是身体,都远远达不到成熟的阶段,可即使如此,他们仍然要为了国家的计划,牺牲掉自己,连一点尊重都得不到,彻底沦落成了生孩子机器,更别提能向苏联女性那样,享受到应有的福利和待遇了。
日本 *** 的残忍、狠心其实更鲜明的体现在了战争期间,在偷袭美国珍珠港之前,日本为了增加成功几率,甚至还专门培养了神风特攻队,每位飞行员在执行任务时,都会进行自杀式攻击,简单来说就是他们驾驶战机,冲向珍珠港,压根没打算活着离开,就是要与目标共存亡。
其实除了日本,越南恢复人口的办法也受到了不少国家的唾弃和指责,甚至至今都无法让人接受,虽然并没有要求女性早婚,但对他们的生育要求却是极其严格的,甚至因为男性太少,曾一度实行了一夫多妻制,几名女性共同服侍一位男性。
在越南,女性的地位更是低到让人无法相信,如果生出来男孩,就是一大喜事,相反如果是女孩的话,就会被当做厄运一样,赶紧处理掉,人性的泯灭也不过如此吧?
结语:看完今天的资讯,是不是对于我们国家的实力有了更大的信心,更是为自己是一个中国人感到自豪呢?
喜欢我提供的资讯的不如给我一个关注、收藏或者点赞,这都是对于我的认可。
❻ 没有人能在法国投降前占领巴黎什么意思,有人突然问我
调侃法国投降速度很快,非常快,无敌快,没有任何人能做到比它投降还快。
一战前法国是世界第二顶尖国(仅次于当时的“日不落帝国”英国),英法相争德国崛起,当时德国先进,一下就打到法国首都巴黎,法国陆军纯靠肉搏战胜,法国成了欧洲损伤最惨重的国家之一(死亡率1/5,平均每10个人就有2个人死亡)。
所以紧接着二战无力抗衡,加上马其洛防线(法德边境防护工程)错耗巨资最后还被德国战术化解,战略落后,所以才抗战1个月就投降了。
二战结束后,英国人(法国盟国)就调侃法国投降快,这个梗也传到欧洲各国。
(6)一战法国怎么恢复人口扩展阅读:
法兰西颠覆原因
1、首先,法国受到一战的影响还为彻底恢复。
法国在一战中付出了惨痛的代价,20年代的法国经济恢复和发展速度虽然很快,但底气不足,工业基础在短时间内无法恢复。
而且整个一战也极大的消磨了法国人的战斗意志,一战的法国丧失了十分之一的人口,所以法国希望自己能置身事外,全国军民都极度厌战畏战。对待德国也是“宣而不战”。
2、军事思想和战术的落后。
二战前德国对自己军事战术进行了巨大的改革,形成了以机械化部队为主的机动化作战和闪电战的模式。而法国一战后在巴黎和会上获得了巨大的好处,沉溺在胜利的喜悦中,在这种情况下没有居安思危。
3、法国出现重大的战略失误。
法国人计划战争开启后、马奇诺防线充当第一条屏障、阻碍敌人进攻、为国内集结军队反攻创造时间。
法国自认为北部的山脉地形是天然屏障、机械化部队无法经过,并且有比利时在中间作为屏障,所以马奇诺防线并没有修建到北部。
结果德国未经宣战、突击比利时、只用了16天比利时投降。德国的装甲部队出人意料的从北部山脉长驱直入,开进法国平原。庞大的马奇诺防线成为了摆设、没有发挥任何有效的作用。
❼ 二战中亡国的法国如何在5年内恢复大国地位
各位小主,人见人爱的我又来给你们讲故事喽
1945年5月,200多万苏军攻入了德国的首都柏林,纳粹德国宣布无条件投降。此时在西欧地区,也就只有英国还拥有一定的实力可以对抗苏*联。但是在没有美军帮助的情况下,英国最多自保。为了对抗正在逐步扩张的苏*联,美国开始支援刚刚被解放的法国和战败国德国。到了1950年,德法两国基本恢复了元气。一、二战初期,法国大败亏输一战结束以后,法国为了遏制德国,在巴黎和会中提出了一系列苛刻的要求。不准德国拥有空军,海军规模小的可怜、陆军规模不能超过10万。德法边境的莱茵河地区被设置未非军事区,德国需向法国赔偿30亿美元的战争赔款。这些条款几乎足以让德国永世不得翻身,但是1929年德国的机会来了。全球性的金融危机爆发,各国的经济均遭受重创,英法德各国均不例外。英法两国在一战中根本没有恢复元气,紧接着就爆发了经济危机,这让两国的经济雪上加霜。而德国的纳粹势力开始抬头,1933年,希特勒就任德国总理。在经过一系列的扩军备战以后,德国开始对外扩张,以求寻找之前丧失的尊严。巴黎和会1939年9月,德国150万军队进攻波兰。作为波兰名义上的盟友,英法两国在退无可退的情况下,宣布对德国宣战。但是英法两国出工不出力,100多万军队在德法边境上按兵不动。由于苏*联和德国已经签订了臭名昭着的条约,德国可以放心大胆的调动主力进攻西欧。荷兰和比利时两国小国根本不是德国的对手,很快就被德军占领。此时抵抗德国的重担就落在了法国的肩上,但是法国的表现让各国深深的失望。由于法国统帅部出现了战略失误,以至于德驱直入,法军一败再败。最终法国仅仅抵抗了不到40天就宣告投降,140多万法军放下了武器。希特勒趾高气昂的在巴黎检阅着德军部队,希特勒宣称:“整个欧洲都被我踩到了脚下。”
二、戴高乐领导自*由法国抗击德军
法国宣布投降以后,戴高乐将军逃往英国,并且在英国成立了流亡政府。只不过流亡政府毕竟没有多少实际权力,英国当时了各国的流亡政府,如法国、波兰、埃塞俄比亚等等。戴高乐在英国建立了战斗法国阵线,号召法国海外的殖民地不要听从维希政权的傀儡统治,团结起来对抗德军。1943年,戴高乐在阿尔及利亚站稳了脚跟,此时他手里拥有23万陆军、5万海军。只不过这么点家底,各大国根本不放在眼里,无论是开罗会议还是德黑兰会议,都把戴高乐排除在外。戴高乐十分生气:“1500年来,法国早已习惯了一个大国的地位,请不要忘记这一点。”这样的说法显然站不住脚,1500年来,中国比法国辉煌的多。
美国总统罗斯福非常不喜欢戴高乐,他感觉戴高乐有成为独裁者的可能。后来的发展完全在罗斯福的意料之内,戴高乐在法国的统治长达20多年。1944年,美英军队进行了诺曼底登陆战。戴高乐也返回法国,他号召法国青年加入法军。1945年年初,法军的总兵力达到了97万,只可惜这个数字在美苏的眼里不值一提。但还是美国总兵力为1200万,苏*联拥有1400万,即便是英国也拥有510万军队。1945年4月,法国以五大国的身份出席旧金山会议。但是明眼人都明白,此时法国的地位还在中国之下,法国充其量也就是一个准二流的国家。1945年5月,苏军占领了柏林。美英两国抬举法国一起进入了柏林,但是德军俘虏根本看不起法国人。
三、冷战爆发以后,美国开始全力扶持法德两国
随着二战的结束,冷战随之而来。由于整个西欧地区已经满目疮痍,各国的经济凋敝,完全无法应对苏*联可能出现的进攻。此时整个西欧除了英国还算有一些家底,但是英国也是元气大伤,根本无力领导欧洲的复兴。为了整形欧洲,对抗日益强大的苏*联,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了经济刺激计划。这个计划的重点就是法国和德国,美国不断的给西欧输血,西欧各国在几年之内先后恢复了元气。法国人好了伤疤忘了疼,立刻就开始占领那些之前已经独立殖民地,其中就包括中国的邻国越南。刚刚从战俘营里走出来的法军就被重新武装派往了越南战场,等待法国人的是无尽的苦难。到了50年中后期,再也顶不住的法国宣布从中南半岛全面撤军。
小主虐我千百遍,我待小主如初恋,我们下次见
❽ 第一世界大战后,法国的国民经济是如何发展的
法国虽然取得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胜利,但其国民经济基础遭到严重破坏。据不完全统计,战时有1.1万个工业企业、1500座桥梁、26.5万所住宅和7500所学校被毁掉,特别是被占领区的工业基础被摧毁殆尽,共计1340亿法朗的商品和财产在战火中消失了,近150万人死于这场战争,平均每10个法国人中就有1人死在前线。
尽管法国在战争中损失惨重,最富有的北方和东北方遭到严重破坏,但是它的战后恢复工作还是卓有成效的。法国依靠德国战争赔款和外国技术,投资80亿美元修复了矿井,重建了工厂、公共建筑物、商店和住宅,修通了铁路、公路,疏缓了河道,填平了长达数千英里的战壕,治愈了战争遗留下来的创伤,整个恢复工程结束于1924年。
随后,法国迎来了一个经济发展时期。1919年法国的工业生产只及1913年水平的57%,1924年已高出1913年9%,1926年猛增至1913年水平的126%,1929是法国经济发展的顶峰,1930年势头有所减慢,但工业生产仍是1913年水平的140%。
❾ 为什么法国在一战和二战期间的表现截然不同呢
在上个世纪上半页发生的两次世界大战之中,法国给人的印象的确有云泥之别,几乎就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法国。
一战中,法国军队表现出了不屈不挠、坚韧不拔的风格与特点,让强大的德军陷入了战争的泥沼。同时法国民众也对德军的侵略表现出了空前的抵抗决心,给予了前线足够的后勤支持。尤其是在凡尔登战役与索姆河战役中,法德两军的对撞是相当惨烈,被后世称为“绞肉机”;然而在二战中,法国却表现得如同一只待宰的羔羊,法军躲在马其诺防线中一筹莫展,仅一个多月就宣布投降。
其实总结起来,一战和二战的法国差距那么大的原因很简单,在国家上他们从矢志复仇的战士变成了安于现状的政客。在军事上他们出现严重的误判,任为德军是在延续一战时期的战术,但他们并不知道德国已经把机动性极强的坦克集团化,他们还在把坦克打散配合步兵,坦克质量和数量的优势根本没发挥出来,就这样步步落后,步步下风,被曼不群同志打了凄凉落魄。
❿ 一战各国人员损失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同盟国与协约国两个军事集团为重新瓜分殖民地和势力范围、争夺世界霸权,而进行的一场全球规模的战争。这场帝国主义战争,以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王储弗·斐迪南大公被塞尔维亚民族主义分子在萨拉热窝刺杀为导火线,自从1914年7月28日爆发至1918年11月11日结束,历时4年又3个月。大战的主要战场在欧洲,波及亚洲、非洲以及大西洋、太平洋等海域,先后有35个国家和地区参战,约占当时世界人口2/3的15亿人被卷入战争。双方动员军队达6503万余人,战争中损失3750万余人,其中阵亡853万余人;另外平民死亡1261.8万人。双方直接用于战争的费用1863亿多美元,各交战国经济损失总计约2700亿美元。其战场之大、参战国之多、人员伤亡重,战争费用和物资损失之巨,远远超过此前任何一次战争。
德国由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的作用,它的工业产量在1910年即已超过英法两个老牌帝国主义国家而居世界第二位,仅次于美国。它在世界工业总产量中的比重,从1870年的13.2 %上升到1913年的15.7 %;同期在世界贸易总额中的比重从9.7 %上升到12.6 %,仅次于英国,也居世界第二位。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向帝国主义过渡,德国从19世纪80年代起疯狂进行对外扩张。1914年,德国殖民地面积达到290万平方公里,人口1230万人,但还不及英国殖民地面积的1/11和法国殖民地面积的1/3。它不惜诉诸战争,以武力重新瓜分世界,夺取世界霸权。
第一次世界大战进入1918年,交战双方经过3年多激战,人员伤亡和物资消耗极大。战局互有胜负,相持不下。此时,苏维埃俄国退出战争,美国远征军尚在大量组建训练之中。德军统帅部力图抓住摆脱两线作战困境和大批增援美军尚未到达欧洲的时机,在西线发动决定性的进攻,在1918年夏季之前打败英法联军,夺取战争胜利。德军在西线共集结194个师,编成4个集团军群,总兵力约400万人,拥有火炮5000余门,飞机3000架,坦克近200辆。与之相对抗的西线协约国军队,有186个师,分属于法国和比利时的4个集团军群及英国远征军,总兵力500万人,火炮1.6万余门,飞机3800多架,坦克800辆。稍后美国远军大批抵达欧洲,有14个师55万人参加夏季作战。自3月至9月,双方进行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规模最大的一系列进攻和反攻战役。
德军从1918年3月21日至7月17日,先后发起5次大规模进攻战役。这几次战役虽然给了英法联军以沉重打击,攻占大片土地,再度迫近巴黎,但德军并未实现各次战役的预期目标,在协约国军顽强抵抗下被迫停止进攻.其新占领地区形成3个巨大突出部,使战线拉长,给协约国军队实施反攻提供了条件。经过这5次进攻,德军折兵百万,兵源枯竭。1918年夏季每月需要补充16万兵员,实际只能拼凑到6万人。它再也无力发动新的攻势了。
另一方面,增援美军大批到达,双方兵力对比发生了更加有利于协约国军的变化。从7月18日起,协约国军队转入反攻,接连发动3次战役。至9月15日,已消除3个突出部,将德军逐回其春季攻势出发地,牢牢掌握了战略主动权。1918年9月26日,协约国军队在西线向德军发起总攻。德军全线溃退,败局已定。
与此同时,在巴尔干战场,协约国军队于9月15日向保加利亚军发动进攻。保加利亚在9月29日投降。在中近东战场,英军在10月1日占领大马士革,大败土耳其军,相继占领巴勒斯坦、叙利亚全境和美索不达米亚,迫使土耳其于l0月30日在停战协书定上签字。在意大利战场,意军于10月24日向奥军发起进攻。几天后奥军全面崩溃。奥匈政府于27日向协约国求和。10月28日,奥匈境内各被压迫民族掀起民族革命浪潮。维也纳爆发总罢工和游行示威,要求奥皇退位。11月3日,已经瓦解的奥匈帝国投降,与意大利签订停战协定。
同日,德国开始了“十一月革命”。德皇威廉于9日被迫退位。11月11日,德国投降,德国政府代表与协约国联军总司令福煦在法国东北部贡比涅森林的雷道车站签署停战协定。同盟国集团彻底战败,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
德意志帝国在1913年拥有6690万人口。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其军事人员死亡177.3万人,连同负伤和被俘失踪者共714万人;因饥饿、贫困、瘟疫、战争而死亡的人数高达630多万人,接近全国人口总数的9.5 %。它的直接军费支出约800亿马克(按1914年不变价格计算,折合190.4亿美元),相当于其同期国民收入的40 % 以上。整个工业生产下降43 %。在贡比涅森林签署停战协定时,德方除承诺从所有侵占领土撤出军队,遣返所有协约国战俘以外,还要交出大量战争物资,包括5000门大炮、2.5万挺机枪、3000门迫击炮、1700架飞机以及5000台机车、1.5万节车皮和5000辆卡车,交出公海舰队的全部舰艇和150艘潜艇。加上此前被美国夺得的50余万吨德国船只,以及其他被夺去的海外资产,德国可以说是一败涂地,倾家荡产。
奥匈帝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前也是欧洲强国。其疆域包括现今奥地利、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波斯尼亚一黑塞哥维那等国全境,波兰、罗马尼亚、塞尔维亚和意大利的一部分。1910年人口为5139万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它的军事人员伤亡和被俘失踪共计702万。土耳其军事人员的伤亡和被俘失踪人数达到97.5万;保加利亚为26.7万。
伴随军事上的失败,这四国在战争结束前后都引发了严重的政治危机。德意志、奥匈、奥斯曼三个帝国先后为革命倾覆。保加利亚国王则因士兵起义而被迫退位。
协约国集团为取得大战的胜利付出了极大的代价。除了美国攫得很多实际利益,日本掠获不少以外,其他国家大多失大于得。尤其是它的主要成员英法两国,实际上只是一种“惨胜”。至于俄国的罗曼诺夫王朝,更在大战结束一年以前即被革命所推翻。
从一开始就卷入战争,肩负协约国主要战争重担的英、法两国,不仅损失惨重,而且整个国力遭到严重削弱,使它们在战后帝国主义列强的角逐中处于相当孱弱的地位。
首先是战争直接损失巨大。1913年英国本土人口4586万人,法国本土人口3979万人。战争期间,它们的军事人员死亡分别为90.8万人和153.7万人,负伤被俘失踪者分别为22.8万人和480.3万人。英国1913~1918年国家预算从1.97亿英镑增加到25.79亿英镑,5年中增长12倍。整个战争支出达124.54亿英镑,相当于同期国家收入的44 %。法国战时所受物资损失,达2000亿法郎。其东北部10个省开战不久即被德军占领,被占区原为重要采矿、冶金和纺织中心,主要产品在全国产量中的比重,钢为63 %,铁8l%、煤74%、毛织品81 %、砂糖76 %;沦陷4年,与法国经济生活相隔绝,工业品完全丧失。
其次是生产下降。大战期间,尽管军事工业有所扩展,但英法整个工农业生产趋向衰退。英国工业指数,以1913年为100,至1918年降至80.8。
再次是对外贸易和国际收支状况恶化。战争期间,英国丧失原有船只的70 %,造船业由1913年建造船只总吨位120万吨降至1918年的77万吨。德国的封锁,商船的减少,民用工业的衰落,使英国对外贸易受到严重的影响。1913-1918年间,按实物量计算,出口贸易减少一半;贸易逆差由1914年的1.39亿英镑增加到7.84亿英镑。为平衡国际收支,英国变卖10 % 的海外资产,并从美国的主要债权国降为它的债务国。1919年英国欠美国债务8.5亿英镑,占美国对协约国贷款的45 %。英国同时失去了世界主要金触中心地位,世界贸易中的优势地位,以及控制250余年的海运垄断地位。
最后便是国内阶级矛盾的发展。战争的苦难主要落在劳动大众身上,他们不但要承受失去亲人的创痛,而且生活水平更加下降,劳动条件愈益恶劣。
与此相反,垄断资本家却大发战争横财。英国垄断资本在战争中获得利润40亿英镑。其矿场全部投资仅1.25亿英镑,而利润达到1.6亿英镑。英伊石油公司1914年纯利2.7万英镑,1917年为34.4万英镑,1918年达到110万英镑。法兰西银行发行公债的佣金和利息,1914年第一季度收益1523万法郎,1917年第一季度增加到3362万法郎。
协约国在大战中失大于得的还有意大利。意大利原本是德奥意三国同盟一员,大战一爆发,交战双方都积极争取意大利。它暂时保持中立,与双方同时进行谈判,以争取在对它最为有利的条件下参战。1915年4月26日,英法意俄四国在伦敦签订秘密条约,许诺意大利将在战后从奥匈帝国取得南蒂罗尔、特伦蒂诺、的里雅斯特、伊斯特里亚、达尔马提亚的部分地区和所属岛屿,阿尔巴尼亚的发罗拉地区,土耳其的安塔利亚和伊兹密尔两省,并在瓜分德国非洲殖民地时得到它将得到的一份。英国还同意向意大利提供5000万英镑贷款。5月,意对奥匈宣战。
在战争中,意军伤亡极大。意大利总共支出军费650亿里拉,而它每年的国民收入仅200亿里拉。为此,共借外债200亿里拉,内债350亿里拉。
与英法意等国的情形大不相同,美国和日本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战中趁火打劫,肆意掠夺扩张,大发横财。特别是美国,参战时间短,战场远离本国,又是协约国军需供应的“兵工厂”和总后方。它的损失轻微,获利最大。到大战结束时,美国远征军的兵力共197万人,军人死亡12.6万,负伤被俘失踪23.85万,合计36.48万。美军人员损失只相当于法军人员损失的5.92 %,英军人员损失的11.76 %。美国支付战费共335亿美元,其中105亿来自税收,230亿来自发行长期债券。按1913年比价折算,美国支付的战费仅为英国的55 %。
欧洲交战国对军需物资的需求及它们在世界市场上竞争能力的削弱,为美国提供了增加工业生产和扩大商品输出的极好机会。1914~1918年间,美国加工工业增长32 %。
大战结束时,整个世界的国际贸易缩减到战前的60 %,美国对外贸易却大量增长。与战前相比,美国出口总值增加两倍,进口增加80 %,贸易顺差累计达116亿美元。大战以前,美国是从欧洲输入资本的国家,积欠欧洲诸国60亿美元债务。战争期间,美国供应物资和军火,对英、法贷款,不仅偿清原先所欠债务,还借给协约国欧洲参战国103.38亿美元。1913~1924年间,美国掌握的黄金总额,从19.24亿美元增至44.99亿美元,占世界黄金储备总量的1/2。
美国参战后,英国首相劳合·乔治对一群在伦敦的美国人说:“要确保战争胜利,第一必须有船,第二是船,第三还是船。”因为1917年4月德军潜艇创下击沉协约国船舶88万吨的惊人记录。在1917年内,德国潜艇共击毁650多万吨船舶,而美国、协约国欧洲列强及中立国所有造船厂的造船总吨位只有270万吨。德国海军部估计,如果每月击沉60万吨船只,6个月就会使英国屈服。美国靠夺取停泊在美国港口的共50多万吨位的97艘德国船,没收在美国港口的50多万吨荷兰船,以及征收私营造船厂正在建造的300万吨、431艘船舶,建立庞大的远洋运输队,加强护航,大量运送远征军和各种物资,保证了战争的胜利。1914~1919年,美国商船总吨位增加10倍,大大加强了它的对外扩张的实力。
日本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攫取的利益仅次于美国。日本元老重臣井上馨给元老、内阁讨论日本是否参战的联席会议写信说:“这次欧洲大祸乱,对于日本发展国运,乃大正时代之天佑良机”,必须抓住时机,“确立日本对东洋之利权”。
毛泽东指出:“第一次世界大战曾经在一个时期内给了日本帝国主义以独霸中国的机会。但是中国人民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斗争,以及其他帝国主义的干涉,使得经过那时的卖国头子袁世凯签了字的对日屈服投降的条约二十一条,不得不宣告无效。”日本迫不及待地站在协约国方面参战,其目的就是要接管德国在中国的“势力范围”,独霸中国,进而攫取德国的太平洋属地,向南扩张。
日本战时经济的繁荣,其主要因素是对中国的扩张和掠夺。它扩大了对中国的商品倾销,并加紧掠夺中国的资源。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带来的最具根本性的结果之一,便是帝国主义制度各种基本矛盾的扩大和加深,世界帝国主义体系进一步陷入全面危机之中。主要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非但没有真正获得解决,反而变得更加错宗复杂。原有的突出矛盾暂时被强行抑止,某些新的矛盾产生并发展起来,另一些矛盾又逐步趋于激化。无论是在国际关系中,还是在帝国主义各国内部,都爆发了或孕育着新的危机和冲突。
第一,由于沙皇俄国的倾覆,在世界l/6土地上诞生了社会主义国家,在世界范围内增加了一组基本矛盾,即帝国主义国家与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双方的展开和力量的消长,长时间影响着战后国际关系的格局和各国内部的发展。
第二,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有多方面的扩展和深化。不仅在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存在控制与反控制、掠取与反掠取的矛盾,而且在战胜国列强之间,为着瓜分胜利果实,占据战后争霸世界的有利地位,明争暗斗,纵横捭阖,展开了激烈的斗争。
第三,帝国主义与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和被压迫民族之间的矛盾加剧。站在协约国方面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除英、法、俄、意、美、日等6个强国外,还有英国自治领和直辖殖民地(印度) 5个,欧洲国家7个,亚洲国家3个,非洲国家2个,拉丁美洲国家8个。欧洲参战国家大多处于战区或被占领状态,山河破碎,苦难深重。英国自治领和其他殖民地付出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其实是在为英国的利益而战。还有一些半殖民地国家,如中国,为协约国作战提供大量粮食和人力,被招募当劳工或当炮灰的青壮年达数十万人之多。
第四,帝国主义国家国内阶级矛盾趋向激化。无产阶级和广大中下层民众是战争重负及苦难的主要承受者。他们饱经忧患,颠沛流离,物资匮乏,生活艰辛。垄断资本有国家大力扶植,企业扩大,利润剧增。一批大发战争横财的暴发户更是骄奢淫逸,趾高气扬。广大民众对于这种种不同境遇本来就郁结愤懑,只是为严格的战时管制所约束,这种情绪在很大程度上被强行抑制。一旦战争结束,大笔军事订货消失,大量军人复员,从战时经济转入平时经济,立即带来一系列新的经济、政治和社会问题,社会动荡,生产下降。中小企业纷纷破产倒闭,失业人数与日俱增,农民要求土地,物价居高不下,很快就在1920~1921年间发生了战后第一次世界性的经济危机,各阶层人们改善自身境遇的渴望再度落空。
帝国主义体系的各种基本矛盾的扩展和激化,标志着帝国主义全面危机的继续深化。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了,另一次世界大战又在孕育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