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外国的中学生都上什么课
美国实行选课制
美国学校的课本内容浅显而广泛,课程设置特别多,一家普通高中,仅外语一科就会设置了包括汉语在内的5、6门课程,学生可根据兴趣选课。
日本考试也敢睡觉
日本同学在考试时敢睡觉,这一点在中国学生眼里显得不可思议,日本的考试很简单,中国学生甚至在日语中也能考第一。日本的试题十分简单,如三角函数考试,7题只要做对4题就算合格,不合格者还可再考7题,直到合格为止(不限次数)。这也许是他们在考场上敢呼呼大睡的原因。
法国数学竞赛像开茶话会
在法国上数学课,中国学生总是显得无从发挥,好不容易等来一次数学竞赛,可考场的情形回惊得你目瞪口呆,这哪是什么竞赛,分明就是一个茶话会,只见法国学生三五成群,把桌子拼在一起,上面堆满可乐和巧克力之类,边说边做边笑,还不时互相对对答案,吃吃零嘴。
美国老师的师表不敢恭维
美国的英语老师居然盘腿打坐在讲台上上课,你不信也没有办法。老师提出一个问题,让同学们争论不休,老师自己一会儿大呼小叫,一会儿捧腹大笑。当中国学生最后问他这个问题到底应该怎样理解时,他竟一推手说“我不知道”。美国人理解为老师的“师表”如此独特不是不负责任,而是毫不掩饰的率直。
美国学生的几何课简单得像“弱智”,如果你就这些“弱智”的问题问老师,老师会极其认真地一题一题地详细解答,并告诉你,如果你不会下课还可以找他。
注重实习,实践当中铸人才
留洋中学生们对外国学校重视教学实践深有感慨,他们在比较后认为:中国教育重视的是知识的积累,西方则重视探索的能力;西方社会各界都把善待学生当成自己的天职,中国则往往认为教育只是教育界的事。
教学实验不是验证是探索
国内学生上理化课总是先讲解公式定律再做实验,而法国老师在上新课前不让看书,上课后不讲课,上来就做实验,让学生自己通过实验来发现定律或推出化学方程式。
比如在美国,有一次实验摩尔定律,实验之前,根本不知道这堂课学什么,当实验得出一个结果后,老师才说“这就是摩尔定律”。学生要填写实验目的,不知该怎样谈去问老师,老师却反问:“实验目的是什么?”学生说“是验证摩尔定律呀!”老师说:“错,不是验证,而是探索!”
到联邦议会大厦上政治课
留德的学生刚到德国时,正赶上政府换届选举,在政治课上,课堂成了模拟竞选处,每个同学都像候选人那样在讲台上侃侃而谈。学校还组织学生走进波恩的联邦议会大厦,学生坐在了施罗德总理和联邦议员们经常坐的地方,正儿八经地组成一个“临时议会”,大家都模仿或模拟国家领导人进行施政演说,这样的政治课真是让人激动。
实习比什么都重要
西方教育很注重实习。德国学校只上半天课,而实习却是全天的,高中二年级就会安排与今后选择职业或上大学选择专业具有导向作用的实习,目的是让学生了解社会,了解自己今后想从事的职业的特点。实习学生可以向任何一个自己想工作的单位申请,可以是企事业单位,也可以是科研机构,甚至是市政府。各单位对实习学生的实习都有精心安排,极其善待。实习结束还要出具实习鉴定,实习鉴定是上大学和就业的必备材料,由于他们上大学是宽进严出,所以实习鉴定往往比高考分数还重要,关系到学生的一生。
2. 高中生去法国留学需要什么条件
一、法国高中留学条件
(一)外部条件
1.有直系亲属在法国居住十年以上或具有法国国籍(出示直系亲属到法国的住房和工作证明)。
2.年龄必须在18岁以下。
3.有初中毕业证和中考成绩单。
4.出示你的出生证明。
5.考国外少儿教育系(共五科)。如果你通过考试,你可以直接进入高中。如果你失败了,你只能重新进入初中。
(二)自身条件
1.经济条件,在法国的消费水平很高,而且因为人民币和欧元的汇率差距,在法国留学的费用相对要高很多。一般来说,要花的地方有:报名费(500欧元=4000人民币)、刚好去之前的语言学习费(20-30000欧元=160-220000人民币)、高中学费(1-15000欧元:8-120000人民币)、生活费(5000欧元=39000人民币)。在法国读高中总共要花差不多4万欧元:120万人民币。
2.因为你自身的语言条件,在没有语言基础的情况下去法国留学是不明智的,因为学生不仅在学习和交流上会有很大的障碍,在生活中也会有很大的障碍。
3.要有成熟的思维能力,高中生的心智还没有完全发育。他们曾经在小学和初中的课本上学过一些理论知识。如果他们要自己去一个陌生的国家,一定要有成熟的思维能力,否则很容易出现一些问题。
4.要独立。现在因为国内经济条件越来越好,很多学生初中前后都没有住校,也没有独立生活过,所以家长要给孩子做好心理准备。
5.要有良好的抗压能力和外向的性格,中国有句老话: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想要快速提高语言能力,适应法国的生活,需要多交朋友,保持开朗的状态和心情。
6.适应学习。在法国留学后,如果长时间不能适应生活和学习,会导致自己情绪低落,从而导致内心的不愉快和抑郁,不利于学习和以后的生活。http://mepzx.com/zd/lx
3. 最后一课中学课本内容
最后一课
作者 都德
那天早晨上学,我去得很晚,心里很怕韩麦尔先生骂我,况且他说过要问我们分词,可是我连一个字也说不上来。我想就别上学了,到野外去玩玩吧。
天气那么暖和,那么晴朗!
画眉在树林边宛转地唱歌;锯木厂后边草地上,普鲁士兵正在操练。这些景象,比分词用法有趣多了;可是我还能管住自己,急忙向学校跑去。
我走过镇公所的时候,看见许多人站在布告牌前边。最近两年来,我们的一切坏消息都是从那里传出来的:败仗啦,征发啦,司令部的各种命令啦我也不停步,只在心里思量:“又出了什么事啦?”
铁匠华希特带着他的徒弟也挤在那里看布告,他看见我在广场上跑过,就向我喊:“用不着那么快呀,孩子,你反正是来得及赶到学校的!”
我想他在拿我开玩笑,就上气不接下气地赶到韩麦尔先生的小院子里。
平常日子,学校开始上课的时候,总有一阵喧闹,就是在街上也能听到。开课桌啦,关课桌啦,大家怕吵捂着耳朵大声背书啦……还有老师拿着大铁戒尺在桌子上紧敲着,“静一点,静一点……”
我本来打算趁那一阵喧闹偷偷地溜到我的座位上去;可是那一天,一切偏安安静静的,跟星期日的早晨一样。我从开着的窗子望进去,看见同学们都在自己的座位上了;韩麦尔先生呢,踱来踱去,胳膊底下夹着那怕人的铁戒尺。我只好推开门,当着大家的面走进静悄悄的教室。你们可以想象,我那时脸多么红,心多么慌!
可是一点儿也没有什么。韩麦尔先生见了我,很温和地说:“快坐好,小弗郎士,我们就要开始上课,不等你了。”
我一纵身跨过板凳就坐下。我的心稍微平静了一点儿,我才注意到,我们的老师今天穿上了他那件挺漂亮的绿色礼服,打着皱边的领结,戴着那顶绣边的小黑丝帽。这套衣帽,他只在督学来视察或者发奖的日子才穿戴。而且整个教室有一种不平常的严肃的气氛。最使我吃惊的是,后边几排一向空着的板凳上坐着好些镇上的人,他们也跟我们一样肃静。其中有郝叟老头儿,戴着他那顶三角帽,有从前的镇长,从前的邮递员,还有些旁的人。个个看来都很忧愁。郝叟还带着一本书边破了的初级读本,他把书翻开,摊在膝头上,书上横放着他那副大眼镜。
我看见这些情形,正在诧异,韩麦尔先生已经坐上椅子,像刚才对我说话那样,又柔和又严肃地对我们说:“我的孩子们,这是我最后一次给你们上课了。柏林已经来了命令,阿尔萨斯和洛林的学校只许教德语了。新老师明天就到。今天是你们最后一堂法语课,我希望你们多多用心学习。”
我听了这几句话,心里万分难过。啊,那些坏家伙,他们贴在镇公所布告牌上的,原来就是这么一回事!
我的最后一堂法语课!
我几乎还不会作文呢!我再也不能学法语了!难道这样就算了吗?我从前没好好学习,旷了课去找鸟窝,到萨尔河上去溜冰……想起这些,我多么懊悔!我这些课本,语法啦,历史啦,刚才我还觉得那么讨厌,带着又那么沉重,现在都好像是我的老朋友,舍不得跟它们分手了。还有韩麦尔先生也一样。他就要离开了,我再也不能看见他了!想起这些,我忘了他给我的惩罚,忘了我挨的戒尺。
可怜的人!
他穿上那套漂亮的礼服,原来是为了纪念这最后一课!现在我明白了,镇上那些老年人为什么来坐在教室里。这好像告诉我,他们也懊悔当初没常到学校里来。他们像是用这种方式来感谢我们老师四十年来忠诚的服务,来表示对就要失去的国土的敬意。
我正想着这些的时候,忽然听见老师叫我的名字。轮到我背书了。天啊,如果我能把那条出名难学的分词用法从头到尾说出来,声音响亮,口齿清楚,又没有一点儿错误,那么任何代价我都愿意拿出来的。可是开头几个字我就弄糊涂了,我只好站在那里摇摇晃晃,心里挺难受,头也不敢抬起来。我听见韩麦尔先生对我说:
“我也不责备你,小弗郎士,你自己一定够难受的了。这就是了。大家天天都这么想:‘算了吧,时间有的是,明天再学也不迟。’现在看看我们的结果吧。唉,总要把学习拖到明天,这正是阿尔萨斯人最大的不幸。现在那些家伙就有理由对我们说了:‘怎么?你们还自己说是法国人呢,你们连自己的语言都不会说,不会写!……’不过,可怜的小弗郎士,也并不是你一个人的过错,我们大家都有许多地方应该责备自己呢。
“你们的爹妈对你们的学习不够关心。他们为了多赚一点儿钱,宁可叫你们丢下书本到地里,到纱厂里去干活儿。我呢,我难道就没有应该责备自己的地方吗?我不是常常让你们丢下功课替我浇花吗?我去钓鱼的时候,不是干脆就放你们一天假吗?……”
接着,韩麦尔先生从这一件事谈到那一件事,谈到法国语言上来了。他说,法国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最明白,最精确;又说,我们必须把它记在心里,永远别忘了它,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说到这里,他就翻开书讲语法。真奇怪,今天听讲,我全都懂。他讲的似乎挺容易,挺容易。我觉得我从来没有这样细心听讲过,他也从来没有这样耐心讲解过。这可怜的人好像恨不得把自己知道的东西在他离开之前全教给我们,一下子塞进我们的脑子里去。
语法课完了,我们又上习字课。那一天,韩麦尔先生发给我们新的字帖,帖上都是美丽的圆体字:“法兰西”“阿尔萨斯”“法兰西”“阿尔萨斯”。这些字帖挂在我们课桌的铁杆上,就好像许多面小国旗在教室里飘扬。个个都那么专心,教室里那么安静!只听见钢笔在纸上沙沙地响。有时候一些金甲虫飞进来,但是谁都不注意,连最小的孩子也不分心,他们正在专心画“杠子”,好像那也算是法国字。屋顶上鸽子咕咕咕咕地低声叫着,我心里想:“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
我每次抬起头来,总看见韩麦尔先生坐在椅子里,一动也不动,瞪着眼看周围的东西,好像要把这小教室里的东西都装在眼睛里带走似的。只要想想:四十年来,他一直在这里,窗外是他的小院子,面前是他的学生;用了多年的课桌和椅子,擦光了,磨损了;院子里的胡桃树长高了;他亲手栽的紫藤,如今也绕着窗口一直爬到屋顶了。可怜的人啊,现在要他跟这一切分手,叫他怎么不伤心呢?何况又听见他的妹妹在楼上走来走去收拾行李!他们明天就要永远离开这个地方了。
可是他有足够的勇气把今天的功课坚持到底。习字课完了,他又教了一堂历史。接着又教初级班拼他们的ba,be,bi,bo,bu。在教室后排座位上,郝叟老头儿已经戴上眼镜,两手捧着他那本初级读本,跟他们一起拼这些字母。他感情激动,连声音都发抖了。听到他古怪的声音,我们又想笑,又难过。啊!这最后一课,我真永远忘不了!
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祈祷的钟声也响了。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他们已经收操了。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
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
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
“法兰西万岁!”
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放学了,你们走吧。”
4. 法国中学生的作息时间,开设课程,最好有图片
平时,法国中学无论是寄宿制学校还是走读制学校,到了下午6时,教学楼大都人去楼空,只有零零散散几个学生在小自习室学习讨论,或者参加兴趣小组。法国的法律规定了35小时工作制,老师们每周授课时间是14至18个小时,不能超过20个小时。其次,不论是学生家长还是教育界都认为,老师必须在课内教会学生,不能靠给学生留家庭作业来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要是哪位老师“胆敢”留下大量抄写作业,第二天,校长办公室的电话肯定会被打爆。
他们一般下午4点多下课,大部分学校周三没课,也有的是周四没课.
5. 法国所有公立学校是全免学费的
法国小学中学只要是公立的都是免费的,也就是说不需要交任何学费。
包括书学习的课本等等,都是学校借出,然后年底归还,所以不需要任何费用。当然文具之类是要自己去买的。
要交费的话只有食堂需要出钱……午餐。根据父母收入不同和用餐天数不同费用高低也不一样。
那个注册费中小学是不需要交的。保险什么的学校会要求买,但是注册费公立大学要交,中小学是完全没有这项费用的。
如果是大学的话根据学校不同也有要交学费的啦,不过也有补助金或者奖学金可以让学费全免。不过这个和中小学无关了。
6. 法国中小学教育的学制是怎么样的,从小学到高中
小学 6年
初中 3年
高中 3年
大学 3年
研究生 2年 一般
7. 疯狂的日语教材(法语、德语另外加分)
法语供选择的常见教材:
国内版:
① 中文:《法语》(外研社)——法语专业学生的通用课本(共4册),一般爱好者学完前两册即可。3、4册基本是法语文学方面的内容。
② 中文:《简明法语教程》——英语系学生二外通用教材、培训班常用教材。
③ 中文:《公共法语》—— 法语爱好者常用教材。
法国版:
① 《Reflets》----目前最好的法语教材、采用视频教学模式、纯正、易学、实用,特别推荐
② 《新无国界法语》---也不错,现在有被《Reflets》取代的趋势。
国产的孙辉《简明法语教程》(现在有MP3版,其实内容和原来磁带版的一样,只是改成了MP3罢了)
法国出的:推荐《REFLETS》(<走遍法国> 法国政府在欧洲为了推广法语而推出的教材), 《Taxi》,《Studio》这几套着重点是口语,入门有点难,对于没有任何基础的,建议先学《简法》
《走遍法国》 不错是不错,但是挺深的,要是零基础的话,会很吃力,应为都是对话嘛,所以语法会很混杂,有的是很难的语法确出现在前面。百思不得其解。有mp3光盘和和DVD光盘。
外研社的《法语》这一套,不错,内容比较完整,毕竟是权威机构出的书!有光盘。算是运用率最高的法语学习教材,重理论!
上海译文的《法语交际口语渐进》(初级、中级)
《法语词汇渐进》(初级、中级、高级)
《法语动词变为渐进》
也可以,有图有画的,学起来有兴趣。
但是是法国人编的,有时候可能考虑不足初学者存在的问题。有习题,还有讲解,这个很很好!
凡是法国人自己编的教材,都是很漂亮,但是大多数都存在语法混杂的问题。
但是都很实用,都是生活用语为主。
《大学法语教程》这个不好,千万别学,语法错误很多!而且内容陈旧。很多都不实用
日语教材:
《大家的日语》 注重日常会话使用的教材。是日本对全球推广的教材由日本人编写思路清晰。日本那边的语言学校对外国人培训时就用这本教材。缺点是只有1册2册。
《新日语基础》 和《大家的日语》属同种类型,更注重语法方面也是日本对全球推广的教材。分1册2册及中级。 (强烈推荐)
《新编日语》 是全国各大学日语专业用书共有8册。外面书店一般只能买到1-4册,后4册为内部用书。很多东西讲得很细不实用所以是日语专业的用书,他们有4年全日制的时间去学这套教材,带有研究日语性质了。业余学习者一般不推荐。上外出版的(上海外国语学校)
《新世纪日本语》 属于二外专用的书,名气不大内容一般。
《大学日语》 上海范围各大专业及业余学校都不用的教材。内容如何不太清楚
德语教材:
1.首推的教材当然是同济留德预备部编写的《新求精德语强化教程系列》
这个系列专门是为德语实用性学习的学生编制的,里面的课程安排的相当科学合理,而且由浅入深。这套书流行普及很多年了,再版了好多次了。正是因为如此,它的配套听力磁带录音MP3什么的在网上都有下载,很方便。这个绝对是德语教材中的领头羊,连新东方德语培训的内部教材都有一部分是照搬新求精的。
唯一的缺点就是没有中文,不过也蛮好懂的。
2.如果你想用一本中文解释详尽的书,推荐同济大学出版社出版,上海外国语大学编写的《基础德语》《中级德语》系列教程
这个的中文解释非常详细,对于不喜欢看全部都是德语的教材的人来说非常实用。
3.第三推荐的就是《走遍德国》
对于各国语言的《走遍X国》我觉得编写的最好的是《走遍法国》然后是《走遍美国》。第三就是《走遍德国》。这本书采用外国原版教材最普遍的编写形式:大量图片+大量实用性对话+语法点缀的模式。也是只有很少或者几乎没有中文解释的。不过非常有趣 而且通俗易懂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书 比如什么《大学德语》啊(不推荐)《德语速成》啊 什么的 都没有以上三本好。
8. 初学者学法语,教材《Le Nouveau Taxi 》与教材《Alter Ego》哪个好
这个两个教材都不怎么适合初学者。
我在国内时学的法语专业,法语其实也不简单如果你要自学的话。最重要的也是坚持。当时我们的教材我觉得就不错:《法语1》 和 《走遍法国》。这两本书要交叉着看。。这样学的更扎实。
《法语1》重点是语法,同时还有课文,单词。要都背过。
《走遍法国》就比较口语化,同时带有mp3发音很标准。平时听的时候要学着他们的语调背诵上面的课文,还有练习题。
你要学发音,读法,这两本书都要看看,互补,而且都有练习题。
至于不懂得话 最好是问问懂得人,上网找资料什么的 没什么用处。还有什么练习题的就没什么必要买。主要是把基础打扎实了, 后面的都好说。 如果有疑问的话 可以给我发到邮箱:[email protected]
9. 看西方教科书如何说中国
西方教科书如何说中国
法国:刻意描述“中国模式”
在与一些法国中学生的交谈中,记者发现,他们对中国的了解相当有限,对他们来说,中国仍然是一个神秘的国家,不少人没听说过儒家思想和汉唐文化。在他们对中国的描述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词竟然是“文化大革命”。
法国中学生对中国的了解为何如此有限?翻开法国中学的历史教科书,记者找到了答案。法国中学的历史教科书共分为六册,初中部分和高中部分各占三册。令记者吃惊的是,这六册教材中涉及中国的内容少得可怜。用巴黎圣路易中学一位老师的话说,在初中部分的历史教科书中,中国完全成为一个“被遗忘的国度”。
不过,这位老师又“安慰”记者说,高中第三册历史教科书有整整一章来专门介绍中国。这一以“中国模式”为题目的章节,共分为“红色中国的开始”、“毛泽东思想的高潮”和“邓小平的中国”三部分。这一章的开头这
样写道:“作为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世界上最后的大本营,中国在共产党执政以来连续向世界展现了两个对比鲜明的形象。”这两个形象分别是毛泽东所代表的“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革命乌托邦”和邓小平所代表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红色中国的开始”这一部分,先是讲述了中国共产党如何打败“腐败”、“无能”的国民党,建立新中国的过程。然后描述了毛泽东从“依靠苏联”到“摆脱苏联枷锁”、“自力更生”的执政方针的变化。这一部分还对毛泽东摆脱苏联模式表示赞许,认为这标志着“中国模式”的出现。
“毛泽东思想的高潮”这一部分,首先对毛泽东发起的“大跃进”运动提出批评,然后着重讲述了“文化大革命”给中国带来的“灾难性”后果。在这部分的最后,教材提到了中国历史教科书中所没有的毛泽东思想对西方世界的影响,认为毛泽东所提出的“社会平等”、“反对等级制度”的观点对大量西方知识分子和年轻人产生了重大影响,这也是毛泽东在法国始终很受欢迎的重要原因之一。
与前两部分相比,“邓小平的中国”这一部分对中国有褒有贬,对中国改革开放成果的描述较为客观,但又同时对中国的“民主”和“人权”状况横加批评,这从一定程度上解释了法国民众至今对中国存在偏见和歧视的原因。
这一部分在开头写道:“从1978年到1997年,邓小平成为新的中国模式的代表”,“他发起的一系列改革,旨在建设一个强大的中国,并让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发挥与其人口数量相符的作用”。在这一部分中,教材肯定了邓小平“将农业现代化放在中国四个现代化的首位”的做法,将中国的对外开放政策称赞为“最有魄力的政策”。在介绍中国经济建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的同时,教材也指出了在中国存在的“人与人之间、农村与城市之间、沿海和内地之间的经济差距”,还对中国可能会出现通货膨胀提出了警告。
记者所采访的几位法国中学历史教师大都认为,法国历史教科书中关于中国的内容太少,如何全面客观地介绍中国是一个需要研究的新课题。巴黎政治科学院一位参与法国中学历史教材编写的教授说,法国历史教科书之所以忽视中国,主要是因为中国对法国和欧洲的历史发展影响有限,例如中国的儒家思想就不像古希腊的“民主”和“公民”等观念对西方有影响,但是他相信,随着中国经济的增长和对世界影响力的扩大,中国在法国历史教科书中的比重也会随着教科书的改版逐渐增加。
德国:有关中国的内容实在太少
在“中国热”吹遍德国之际,被德国人称为“认识一个国家的窗口”的历史教科书里,中国的形象又怎样?记者来到位于首都柏林的威海尔恩中学。
接待我的历史老师波希尔博士,是德国历史教科书编委之一。他听说记者来自中国,第一句话就做了“检讨”。他告诉记者,在德国几十种历史教科书中,有关中国的内容实在太少。
历史是德国“四大主课”之一。低年级学校的历史课中,德国史和外国史各占50%;高年级的历史课中,德国史则占60%,外国史占40%。波希尔博士不无遗憾地说:“我们欧洲国家面积小,邻国多,国与国的关系特别密切,尤其是我们早已走上一体化道路,因此,外国史部分以欧洲为主,主要介绍欧盟成员国的历史。其次是介绍非欧洲的发达国家,如美国、日本等国。”
不过,记者从他递过来的克莱特出版社出版的《德国通史》中,还是找到了一些关于中国的内容。比如,有关中国概况的:“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人口众多的国家……在公元13世纪,中国成为当时世界上最繁荣的文化及贸易中心……从15世纪末开始,欧洲列强逐渐崛起并开始向东扩张,中国的优势逐渐消失。”
中国文化是德国教科书着墨比较多的。“以指南针、造纸术、印刷术及火药为首的众多发明对世界的历史与科技发展有重要贡献……”教科书中,还从马可·波罗的故事入手,图文并茂地简要介绍了中国“儒家学说创始人”孔子、万里长城、中国功夫、中医等内容;同时,记者在德国教科书详细描述的“日本篇”中,也读到了中国历史。课文描述:1931年9月,日本以满洲南部的铁路爆炸为借口,占领了满洲。后来,日本又把满洲变成独立的满洲国,立溥仪为傀儡皇帝……1937年夏,日本大规模侵略中国,最终侵占了中国大部分地区,日本政府还宣布建立“大东亚新秩序”,中国和东南亚国家奋起反抗日本侵略。日本侵略中国及其他亚洲国家的段落更是历历在目:“许多骇人听闻的暴行在二战期间发生。在亚洲战场,日本法西斯在中国制造了灭绝人性的南京大屠杀,仅在40多天的时间里,使用集体枪杀、活埋、刀劈、火烧等惨绝人寰的方法,杀害平民和被俘军人达30万名。”
对于现代中国,德国历史教科书的相关内容很少,只有“1949年毛泽东领导下的中国共产党建立了社会主义国家”,“改革开放后,中国的经济快速发展”等一点内容。
总的来说,记者感到,德国历史教科书有关中国的内容的确很少。对此,波希尔博士直言不讳地说,对于俄罗斯和中东以东的东方(日本除外),在很大程度上存在着偏见。像中国这样重要的东方国家的历史显然被忽略了,部分原因也是由于历史教学大纲的陈旧引起的。
不过,目前情况正在发生变化,德国教育界已经出现了一种呼声,要求在历史教科书中增加对中国等东方大国的介绍,波希尔博士本人非常乐意看到这种变化。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前段时间的日本“教科书事件”,已有很多德国议员提交了议案,提出在教科书的修订过程中增加日本侵华战争中细菌战和慰安妇等方面的内容。波希尔博士也认为,日本通过的极右翼教科书不尊重历史,认为这非常不利于后代全面了解历史,是历史的倒退。此外,当代中国欣欣向荣的形象,也将是德国未来教科书描述的重点。
在采访中,记者还了解到,很多国家为了让外国的历史教科书更“正面”和“公正”地描述本国形象,通常会邀请外国历史教科书的编委及历史老师前往本国“学习”。历史老师们回国后还会把自己的切身感受带到教学中去,也让更多学生了解真正的、现代的本国形象。这也是一种颇为有效的推销国家形象的方法。
美国:内容有限,不利于客观了解中国
美国中学生都要念《世界历史》课,课本是近1000页的一大本彩色精装书,书里面图文并茂,很吸引人。课本讲得最多的是从古希腊和古罗马开始的西方文明,关于中国历史的内容比较少。
中国的历史是穿插在不同时期的世界文明历史发展中叙述的。在古代文明一章中,中国和印度有单独一节,其中关于中国的有约20页,先介绍了中国的地理环境和文化特点,如与西方文明形成鲜明对比的东方文明、四大发明、独特的文字、诸子百家以及孔子的思想影响等。学生读了这一节就会对中国文化有一个基本概念。然后课本又从商、周两代历史开始叙述。关于秦汉时期,着重讲了秦始皇统一中国和汉武帝时期的强盛,丝绸之路和佛教的传入;唐宋时期则重点介绍唐太宗和武则天时期,描述了长安的发达、唐诗的兴盛、科举制度等;元明清讲马可·波罗、郑和下西洋,一直到鸦片战争。叙述相当简洁,但重大人物和事件都点到了。
对近代的中国,课本讲得稍多。从西方列强侵入中国,辛亥革命推翻帝制、国共合作、内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大跃进、“文化大革命”、尼克松访华、邓小平倡导改革开放都有涉及,其中介绍了孙中山、蒋介石、毛泽东等人物,以及红军万里长征、“乒乓外交”等事件。
在叙述中国历史人物和事件时,课本也有自己的分析看法,有些论述还是比较客观的。如在讲到为什么共产党能在中国兴起时,课本说是因为西方列强侵入中国,使中国蒙受羞辱,许多年轻人不相信西方民主国家,转向马克思和列宁的共产主义。讲到美国为什么不承认新中国时,认为是由于当时冷战已经开始,美国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中国看作为苏联集团的一部分。讲到二战时,欧洲战场内容很多,中国的抗日战争就少多了。对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历史叙述,负面多,正面少。课本内还刊印了大量的图片,让学生们能直观地了解中国的历史,弥补了文字方面的不足。
记者问了一些学生,他们觉得,老师基本上是按课本上的内容讲的,学生也基本全盘接受,考试就按照课本讲的内容来考。老师也允许同学发表自己的意见,在一些分析性的问答题中,也可以不完全按课本的内容回答。但对于大部分美国中学生来说,他们对中国的基本概念就是从《世界历史》课中来的。
当然,孩子到了中学以后,自己有一定的阅读能力,有时也会参观一些博物馆,甚至有机会到中国旅游,对中国的印象也会发生改变。
记者一位朋友的孩子,在美国出生长大,尽管是华裔,但在未去过中国之前,对中国的印象也像其他美国孩子一样局限于历史课本。后来暑期到中国旅游了一次,所见所闻使他对中国的印象有了很大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