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法国资讯 > 如何教育孩子在法国

如何教育孩子在法国

发布时间:2023-02-06 15:53:57

1. 它由法国纪录片大师制作,给如何教育孩子的家长带来了启示,是哪部电影

它由法国纪录片大师制作,给如何教育孩子的家长带来了启示,电影的名字叫《放牛班的春天》。《放牛班的春天》其实是雅克•贝汉的作品。对,就是那个拍《微观世界》,《鸟的迁徙》 和《海洋》的法国纪录片大师。

2. 国外如何教育孩子

如何教育孩子一直是中国一个老大难的问题,太纵容不行、太严厉也不行!下面就是我跟大家分享国外如何教育孩子的吧,欢迎大家阅读!

外国人教育孩子的方式

●孩子跌一跤,让他自己爬起来,让他觉得成长道路不会一帆风顺。

●让孩子在看到自己国家的国旗时,注目两分钟。

●带孩子去动物园,主要是为了获得知识。

●带孩子到公园、森林去,让他们喜欢绿色,让他们热爱生命。

●让孩子懂得,认真为人做事,要成为每一个人生活中的好习惯。

●使孩子成为一个最热情、具有积极向上精神的人。

●即使你的经济状况很好,也要鼓励孩子用自己的双手去劳动挣钱,让孩子自己支付部分学习费用,或支付保险费用。

●鼓励孩子在16岁以后,在放假期间,找一个钟点工的工作,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教育孩子尊敬老人、军人、警察、消防员、环卫工人、教师和医生。

●让孩子学习音乐,学会听懂贝多芬、肖邦、莫扎特等一切可以引以自豪的好作品。

●鼓励孩子上台演说、演唱、跳舞、朗诵。

国外教育孩子的一些方法

孩子是未成年人,他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能力与大人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孩子只有到了5——7岁才开始接触外部事物,孩子到了七岁以后,就要跨入学校的大门,接受老师们的教育。

孩子们进入了学校以后,老师就要与孩子们长期相处,孩子和老师逐渐的相互了解,在彼此了解的同时,师生的感情也在渐渐的加深。老师对孩子们的教育方法很重要,有的老师讲课学生们认真听讲,对老师讲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有的老师讲课学生们听不进去,精神溜号感到厌倦。

在犹太人的学校里,每天上课时间为六小时,一般在上午九点到下午三点,其它时间用于孩子们自由活动,有的孩子与小伙伴们在一起做游戏,有的孩子去学校游泳池洗澡,有的孩子去唱歌跳舞,有的孩子去学校理发店理发,有的孩子去画画。

日本人教育孩子的方法也很特别,他们主要培养孩子们的想象力。老师在黑板上画一点,问学生们一点像什么?有的学生回答像星星,有的学生回答像花生米,有的学生回答像米粒,有的学生回答象沙粒。老师对学生们说:“孩子们你们回答的都对,你们很有想象力。”这样的问题在中国,老师们只能说那是一点,学生说是别的老师肯定会说答案不对。

在以色列国土中有一所“鲸鱼学校”,这所学校就是让孩子们乘坐帆船在一年内横渡两次大西洋,游遍三个海岛。孩子们除了经受大风大浪外,还要忍饥挨饿。到了岛上自己采集野果充饥,自己搭帐篷睡觉。

在俄罗斯有一所学校,每年冬天老师都让孩子们,赤身裸体在冰雪中滚爬一定的时间,天寒地冻,孩子们被冻得浑身发抖,嘴唇发紫老师也不会让他们停下。在俄罗斯的学校里,开设体育课中,有一个特殊的体育项目冬泳,在寒冷的冬天砸开冰,让学生们在刺骨的水里游泳。俄罗斯孩子的家长们无论天气怎样寒冷都让孩子用冷水洗脸,孩子出门的时候大人也不让孩子穿得太厚。

在原联邦德国的法律条文中,有一个特殊的归定,要求孩子帮助父母做家务,规定内容如下:孩子在6岁之前可以不做家务。6——10岁偶尔帮助父母洗碗、扫地、买一些小的东西。10——14岁,要剪草坪上的花草、洗碗、扫地给全家人擦皮鞋。14——16岁,要洗汽车,整理花园。16——18岁,父母上班没时间要每周给家里打扫除一次家庭卫生。

美国:把尊重孩子放在第一位

美国家长们认为,除营养和知识外,孩子们更需要的是尊重。因为他们从出生那天起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和孩子讲话,美国家长从不高高在上,而是平等地与孩子交流。孩子不肯吃饭时,美国家长从不硬逼,而是婉转地说:“你看萝卜馅饼在等着你,你不吃它,它就不高兴了。”孩子做错了事,家长很少动辄指责孩子,而是说:“我想你不是有意的,下次就不会这样做了。”如果孩子要换衣服,他们也很少以命令的口吻说:“穿上这件白的。”而是以商量的口气说:“你看穿这件白的好呢,还是穿那件黄的好?”让孩子拥有选择的权利。带孩子外出串门时,如果主人拿出什么东西给孩子,美国家长不会像大多数中国家长那样,提前替孩子回答“他不吃”、“他不要”等,而是由孩子做主。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对孩子的需要一概满足,对于主人没有主动提供的东西而孩子又想要,家长一般会在适当的时候做出解释和说明。比如,当孩子想要主人家珍贵的玩物时,家长就会告诉孩子每个人都有自己喜爱的东西,我们不能因为自己的需求而不顾别人的感受,从而让孩子明白为人处事的道理。不少中国家长喜欢“人前教子”,常在别人面前指责、训斥自己的孩子不争气、笨蛋、没出息等。而在美国,家长们认为这是一种犯罪,因为对孩子当众的指责极大地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

英国:给孩子失败的机会孩子

成长的过程中,难免会有失败的时候。如果孩子还小,中国家长们就会一笑了之,抢着帮他把问题处理掉,或者干脆让孩子放弃。

英国家长却不这样认为。麦克的儿子查理今年10岁,这个小男孩不但会自己照顾自己的起居生活、修理家里的水管、电器,就连修汽车也能说个头头是道。在中国,这些知识可能二十几岁的大小伙子也未必了解。

查理第一次做事,是在2岁的时候,他看到麦克正在洗碗,感到很好奇。于是麦克把查理抱到洗碗池上。查理马上跳进洗碗池里干了起来。这是在洗碗,同时也等于是在洗澡,衣服裤子全都湿了,碗不但没有洗干净,而且还摔碎了一个。

麦克没有制止他,一直站在旁边,看着查理的一举一动。开始,查理还在笑,慢慢地,他觉得这一点也不好玩,油污涂了满身,凉水粘在身上……他求助似的看了看麦克,麦克把头转到了窗外……终于,他忍不住地哭了起来。直到这时,麦克才把他抱出来,换了干净衣服,把他放到洗碗池边,然后,在查理的注视下,一个个地把碗洗干净。接着,把查理的玩具碗筷放到了水池里。

查理这一次洗玩具碗筷,衣服只湿了一半。第三次时,只有袖子湿了一点点。麦克又教他怎样把碗洗干净的方法,查理做得也就越来越好了。

麦克的想法很简单:“要给孩子失败的机会,面对失败,一次次改正错误,直到成功,这不只是教孩子学习并掌握能力,同时也是教他一种人生态度。”

澳大利亚:教给孩子生存能力

悉尼有钱人家的孩子,一般从小就被家长送去学开船,教练常常把船泊在浅滩上,船底船身难免会沾满沙子。猫头的工作就是用抹布、清水把它们清洗干净。11岁那年,他趴在船身上,在太阳下一天干上6个小时,整整干了一个暑假,他妈妈也不会因心疼而阻拦。因为在她的观念里,猫头有权也有能力安排自己的时间。鱼生那阵子上课时老打盹,问他原因,他自豪地说:“我每周四上午5点到7点在我家的街区送报纸,一次可以挣14块钱!”班上其他男孩羡慕不已。老师建议鱼生把这个活转让给另一个男孩:“你可以只给他12块,不用干活就可以挣两块钱。”谁知,他却不以为然地说:“为什么?我可以挣14块钱干吗只挣两块钱?”

以中国家长的心态去考虑,我们是绝不会允许这类事情发生的:让孩子到浅滩擦船,除了意外事故怎么办?为了挣14块钱上课打盹,学不好功课怎么办!而悉尼的家长们却不这样想,他们认为培养孩子的能力最重要,而不是看重孩子学了多少具体知识。

悉尼的孩子们都特别能忍耐,他们从小被教育:身上不舒服可以告诉家长去看医生,但不可以没完没了地报怨、呻吟,报怨是没出息的表现。冬天里女生们都清一色穿裙装校服,小男生则穿短裤西装。即使是星期天,家长也不给孩子们穿厚衣服,他们仍是一副短打扮在公园的`草地上跑来跑去。悉尼家长希望他们的孩子长大后敢做敢当,有能力,有创造力,同时还要有从小锻炼出来的、不怕寒冷饥饿劳累的健壮的身体。

以色列:让孩子不断提问

都说犹太人做生意很成功,不知道教育孩子是不是也有一套?我不自觉地观察利娅和拉米尔。利娅是以色列人,因老公在美国工作,她也带着儿子拉米尔在美国生活。那天,拉米尔从幼儿园的接送车上回到家。利娅就问拉米尔:“今天你提问了吗?”拉米尔连连点头。“那么,你都问了些什么呢?”利娅继续问。拉米尔开始复述他一天中所提的问题:为什么树叶有红的也有绿的?为什么有的蚂蚁会有翅膀?为什么牛奶不能换你的饼干……我略数了数,这小家伙一天问了十几个问题。利娅满意地点了点头。“这是怎么回事?”我好奇地问利娅。“提问啊,”利娅笑眯眯地说,“拉米尔就是个问题篓子,总是问个不停。”

随着利娅的讲述,我渐渐明白了。原来,每个犹太人在很小的时候,几乎都会被长辈提问。利娅小时候,她爸爸就让她每天都问别人十个她不懂的问题。如果没有人回答她,就自己去找出答案。“这没什么,”利娅说,“几乎每个犹太家庭的孩子,都是在提问中长大的。”

我忽然发现了我一直在探寻的秘密所在:犹太人崇尚创新,认为学习应该以思考为基础,要敢于怀疑,并不耻发问,自己所积累的知识自然就越来越多。我不由得想到一则流传甚广的故事。几乎每个犹太人家长都会问孩子一个问题:“如果现在房子失火,你会带什么跑出去?”如孩子回答的是金钱或贵重物品,母亲就会再问他一句:“有一种无形、无色、无味的宝贝,你知道是什么吗?”孩子答不出来,母亲就会告诉他:“孩子,你要带走的不是钱,也不是钻石,而是智慧。因为智慧是任何人都抢不走的,只要你活着,智慧就永远跟着你。”而智慧,恰恰就来自于提问!

美国人管教孩子的实例

美国人管教孩子,"放任自流"一词会立即蹦到你的脑子里。

我们刚认识阿莱希欧博士一家时他们才有第一个孩子,名字叫泽克。后来跟阿莱希欧博士一家熟了,我们大家都用阿莱希欧博士的呢称"海琳"称呼她。那天我们在学校的冰球馆看打冰球,正好同他们一家坐在一起。当时泽克才一岁多,金发碧眼,像个小金丝猴。冰球馆里的温度很低,一进到馆内,妻子就忙不迭地让矿矿穿上早准备好的长袖外衣。儿子很不情愿,扭来扭去地反抗着。妻子连哄带压地硬是让矿矿穿上了外衣。

儿子指着海琳怀里抱着的泽克说:"看,他那么小,为什么他不用穿外衣。"

泽克穿着件小短袖,衣服太短了,半个小白肚皮露在外面。泽克的小脸青青白白的,两条清鼻涕挂在鼻子下。

妻子指了指泽克,对海琳说:"你不觉得他可能冷吗?"

中国人对旁人的孩子往往是关照有余的,并不大想到这关心是否适合,海琳低头亲了亲儿子的脸,问道:"你冷吗?"

"NO!"泽克使劲摇摇头。

海琳对我们笑了一笑,算是回报妻子的关心。一场球赛一个多小时,泽克就这么光着小肚皮挺过来。

妻子百思不得其解:美国人到底是怎么养孩子的?孩子说不穿就不给穿。哪能纵容孩子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后来,我们一家同海琳一家的交往越来越深,两家成了非常要好的朋友,经常在一起度周末。妻子对海琳夫妻管孩子的方法也就见怪不怪了。

泽克快3岁的时候,他有了一个妹妹杰西卡。杰西卡从小就喜欢小动物,看见猫啦狗啦什么的,就非要上去扯尾巴。扯耳朵,又搂又抱,不把那些小动物玩得嗷嗷叫决不放手。开始时,妻子怕小动物忍受不了会伤了杰西卡,每每看到"险情"就将孩子抱开。杰西卡当然不青,总是大哭之后又如愿以偿。久而久之,妻子也学会对孩子放任自流。

在杰西卡之后,海琳又有了一个男孩科迪和一个女孩爱瑞卡。对这两个小的,海琳更是放任自流。有一年的感恩节,我们一家,还有丽莎一家到海琳家聚餐。大大小小十多号人又吃又喝,很是热闹。不知是因为什么事,两岁的爱瑞卡大哭起来。她先是躺在客厅里的沙发上哭,接着连踢带踹地从沙发滚到了地上,在地毯上打滚哭闹。

海琳安详地微笑着,不停地哄着爱瑞卡:"宝贝,你想要什么?"

海琳每问一句,爱瑞卡的哭声就升高一级。海琳无可奈何地对丈夫说:"你来试试。"

古瑞克坐在地毯上,想把女儿抱起来,嘴里还不停地哄着她。爱瑞卡拼命扭动着身子,站了起来,接着又跺脚大哭。这回古瑞克也无计可施了。在座的每个人几乎都试了一回,但谁也没有本事让爱瑞卡停下来。

海琳笑着说:"爱瑞卡就是这样的。她不高兴就是不高兴,谁的话也不听。有时哭到兴头上,她还会把自己的衣服一件一件扯下来。"

话声刚落音,爱瑞卡就开始拼命地扯自己的衣服,然后光着小屁股又在地毯上滚起来。海琳不在意地对我们说:"没关系,等她哭累了她就会停止的。"看着我们惊异的眼光,她又补充道:"每次都是这样的。"

就这样,爱瑞卡整整哭了半个多小时,直到自己躺在地毯上睡着了。

任孩子大哭大闹,在客人面前尽情耍性子而不加制止,中国的家长绝难做到。如果是我们的儿女,我们一定好好治治他们,非把他们的丑脾气改过来不可。

海琳和她先生心地非常善良,但脾气也很急。然而,他们对儿女们的任性的容忍,简直到了不可思议的地步。他们的解释很简单,孩子哭闹自有他们的道理:不舒服了、渴了、饿了、心情不好等都可能是哭闹的原因。哭闹也是孩子的权利。孩子哭够了,闹够了,到头来也会想一想自己该怎么办?不要过多地干涉孩子,应给孩子留下自省的余地。

在他们家的厨房的墙上,挂着一个用木头做成的小屋子。旁边围挂着6只也是用木头做的可爱的小狗,每只小狗身上都写着名字:爸爸、妈妈、泽克、杰西卡、科迪、爱瑞卡。海琳告诉我,谁犯了错误,谁的小狗就会住进小狗房受惩罚。不论是爸爸,还是妈妈,谁也没有例外。如果自己觉得自己认识到错误了,可以把代表自己的那只小狗从小房子中挪出来。

我们搬到西金库市后,因为离牛津市有一个小时的车程,各忙各的,见面的机会少了。但每次见面,我们都发现泽克和杰西卡变了不少,变得越来越懂事了。

我在写这一章时,正好碰上泽克的10岁生日,我们去参加他的生日晚会。

吃完生日蛋糕后,孩子们玩他们的、"疯"他们的去了。

我们4个大人在聊天。突然楼上传来科达一会儿干嚎。一会儿痛哭的声音。

我们望望阿莱希欧博士夫妇,他俩习以为常地说:"一定是科边玩电子游戏机,玩不过电脑,输了,就发脾气,哭。"

科迪就这样时哭时停的,大人小孩没一个理他。后来,我实在忍不住了,上楼去劝他,谁知,越劝他越哭得厉害。

于是,我就叫儿子去帮他。

儿子说:"这里就数科边玩那个游戏最棒,他赢不了,谁都赢不了,我去更糟糕!"

"也得想个办法呀!"

"爸爸,不要管他那么多!泽克小时候在我们家玩电子游戏机,玩不过,不也是大哭大闹吗?长大就好了……"

泽克在我儿子身边做了个鬼脸。

我突然"悟"到什么似的,赶快下楼与阿莱希欧博士夫妇交流教养孩子之道。

再谈日本人怎么教育孩子

在日本的幼儿园,孩子只要过了一周岁,老师就不会再给孩子喂饭了,都是孩子自己用勺子吃。她女儿幼儿园的老师曾经很诧异地问她:难道在你们中国,一岁多的孩子还要大人喂吗?

我的朋友也诧异:当然了!这么小的孩子呢!

然后,日本老师说了一句话:如果一个孩子一岁之后连自己吃饭都不会,那么长大后还能干什么?

这就是日本人的教育观念。和以色列人一样,他们都认为,孩子的自理能力需要从小就开始培养。

但是即使是如此不近人情的观念,我朋友的女儿也仍然特别愿意去幼儿园,因为那里好玩。整个夏天,他们几乎都是在游泳池里面度过的,非常开心。她说,经常地,孩子会特别早就醒来,然后要求她送自己去幼儿园。她每次都得告诉孩子:现在还太早呢,人家没开门呢!

相比之下,我见过太多在幼儿园门前和家长哭闹着不愿意进去的中国孩子。不能说我们的幼儿园老师不尽心,她们真的特别辛苦,整天提心吊胆地,生怕稍有差池而招致家长的指责。只能说,我们的家长,实在是太过溺爱。

本周二的下午,我去参加了我女儿入学后的第二次家长会。大喇叭广播结束后,班主任老师(教语文)和数学老师都在反复强调一点,那就是:让家长一定要尽力去督促和帮助自己的孩子完成各项作业。

我其实很反感这种事情。孩子已经6周岁了,为什么她自己的事情,要让我来督促和帮助呢?为什么每天,要我去检查作业并且签字?我的孩子已经有能力去完成她应该完成的事情,而完全不必再来依赖我了呀!

可是,我却不能不每天去检查她的作业并签字,因为我不能去冒这个风险,冒这个被老师和其它孩子认为我女儿是另类、是不被父母所关心的这种风险,她幼小的心灵,不可能接受这种被孤立。

很久以前就听说,现在国内的小学,都是在折腾家长,基本上,家长等于跟着孩子再重新上一遍学。

那个时候,我不齿也不屑于参与这样的讨论。但是若干年后,我发现,我却不得不接受这样的一个现实,那就是:我确实正在开始我第二轮的小学学习生活。

其实我真的无所谓我的女儿是否能够现在就把各种数字和拼音写得尽善尽美,我也不在乎她是否在班级中拔尖或者能够经常受到表扬。我只在乎她是否能够真正学会照顾自己、和睦但却并不低三下四地与人相处,而且,我真正在乎的,是她真的喜爱学习。无论她能否在第一时间学习得很好,只要她喜爱学习,她就是一个让我满意的好孩子。

扯远了。也许是因为我们的国家人口众多,多到不需要我们的国民具备高素质,而只需要他们具备温顺和刻板的性格。

孩子们的创造力、自信心,都在这样一种整齐划一的环境中被越磨越平,直至消失殆尽。

3. 法国的家庭教育与中国的家庭教育有什么不同

法国儿童教育的着重点放在对孩子的感性教育培养上。法国人认为尊重孩子是第一位的,在这个基础上再培养孩子的感性认识。

尊重孩子的人格

在法国,如果孩子犯了错误,大部分父母都不会先指责孩子,而会先问事情的原因和孩子当时的想法。听完事情的经过后,父母才开始对孩子进行教育,这种方式会使亲子间形成互相信赖的关系,即使父母再指责孩子,孩子也会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对于年龄较小的孩子,法国家长会采取对话的方式进行教育,通过对话使孩子明白自己该做什么,该怎么做,然后主动地去做。法国家长从来不逼孩子去做事情或者应该怎样做,他们认为让孩子理解是最有效的教育方法,把孩子当作一个完整的人,尊重孩子的人格。

培养孩子的个性和独立能力

如果家里有客人,法国孩子都会回到自己的房间,因为那里才是他们的自由空间。为了培养他们的自由和个性,法国家长会让孩子自己装饰房间和选择如何玩耍。法国家长还经常和孩子一起旅行,通过对文化艺术的亲身体验来让孩子感受生活。在孩子遇到困难时,家长不是无条件地为孩子排除困难,而是让他们自己面对困难,想办法解决,从而提高孩子的判断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家长们努力给孩子创造一个能够使他们更多接触社会的条件,从而增加他们的感性认识。他们认为培养孩子的判断力和独立性比什么都重要。

有创意性的感性教育

法国的儿童教育都是围绕着感性教育进行的,教育的重点放在对孩子进行音乐和美术的指导上。法国所有的幼儿园都把美术教育看成是教育的根本,幼儿园全部课程的80%以上都和美术教育有关。在家庭里,手工制作用的材料要多于其他的玩具,为了使孩子随手就可以画画,家长在墙上贴了很多可以绘画的纸张,家里到处都是绘画用的工具。法国孩子对建筑物或对音乐和美术的认识比其他国家的孩子更早,他们看见一幅画,就能谈到配色、素材、明暗、构图,等等,能够说出对画的感想。

法国的幼儿园、学校很重视培养孩子的创意性,他们重视培养孩子把感觉到和看到的表现出来的能力,重视孩子们参观和旅行之后的活动。在文学教育方面,老师让孩子把所读到的画出来;在地理、音乐方面,老师也尽可能地使孩子通过联想找到感觉,创造出自己独有的个性,培养孩子们对艺术的热爱。
而中国的家庭教育则不

4. 法国的家庭是如何教育孩子的

与中国的家庭有何不同?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去看下吧!法国宝宝我的孩子出生在法国。当孩子刚出生时,按照中国人的传统习惯,我总是把孩子抱在手里。后来有位做妈妈的法国朋友问我:你为什么总抱着他?她告诉我,法国人没有经常抱宝宝的习惯,婴儿几个月大就会被安置在一块安全的围起来的婴儿区,让他们在里面滚、爬、玩耍,再大一些就在宝宝地毯上来回爬。这样长大的孩子肌肉更灵活,个性也更独立。 于是我开始关注起法国人养育孩子的特点,让我受益匪浅。法国父母对待孩子最大的特色是平等。即便是小宝宝吵闹,他的父母也只是用平等的口气说,你要安静一点。我们经常会看见法国父母蹲下来,用平和的语气跟孩子聊天,认真地回答孩子充满童真的问题 。例如,在面包房里,一个售货员会对一个挑选蛋糕的孩子说:“小姐,您挑选好了吗?”孩子在从小就被人尊重的同时也学会了尊重别人。 此外,只要不是特别正式严肃的场合,法国父母一般都会带着孩子一起参加。有一次,我们准备开车去几百公里外的朋友家度假,想到路途遥远,我有些犹豫。朋友却说,当然要带孩子去。那几天,每个时间段,都会有不同的人陪孩子玩不同的游戏 。晚上我们在壁炉前跳舞,每个大人都会陪孩子跳上一段,或者和他玩耍一会儿。 我的宝宝在他5岁时收到了他人生中的第一份邀请函,那是来自同伴小朋友生日会的邀请。那天他带上礼物 ,穿着得体地准时按响了朋友家的门铃。父母仅仅负责接送孩子,因为那是孩子自己的社交圈。小编总结: 法国的教育非常人性化,他们体现了“人人生而平等”这样一个观念。即使是一个大人对一个小女孩的称呼都要用上“小姐”,而且婴儿就是放着让他们自由摸爬滚打,这更能让孩子得到最好的锻炼。

5. 外国教育孩子的书籍有哪些

外国跟我国 教育 孩子的方式不一样,那么想知道外国是怎么教育孩子的吗?他们教育孩子的书籍有哪些呢?一起来看看,以下是我分享给大家的外国教育孩子的书籍,希望可以帮到你!

外国教育孩子的书籍
一、哭泣的耶路撒冷

意大利、法国、危地马拉、以色列、巴勒斯坦等国家的教学读物

适读年龄:9~12岁

土生土长的巴勒斯坦女孩迪玛,拥有看似幸福的一切:年轻漂亮、学习成绩优异、名牌大学的召唤……但她在巴以冲突中饱受心灵摧残,仇恨驱使她制定了一个匪夷所思的计划……

从美国归来的以色列少女梅里亚姆,家庭富裕,却过着隐形人的生活。她爱翘课、爱摄影、爱在山林间散步。但心里却充满了痛失好友的悲痛和迷惑……

两位少女在超市门口奇异邂逅,一声轰然巨响,花季生命顿时陨灭……

本书为全球较早关注巴以冲突的小说之一。它直面现实,展示出巴以冲突给普通民众带来的心灵苦痛和多舛命运、战争对和平的毁灭、梦想与现实的冲撞、生命与死亡的对决,让人掩卷深思,凄然泪下。

的东西。“妈妈说每人只能带一个玩具。”犹豫再三,朱迪斯带走了小狗,从此再没见过她的粉红兔子。

三、狮王

法国教育部推推荐、法国中小学生入学考试必读 范文

适读年龄:9~12岁

皇家野生动物园的总管的家里,一个叫帕特里夏的小女孩有着非凡之力——她听得懂所有野生动物的语言,她能与它们对话,她是狮王“国王”的好朋友。

母亲总希望帕特里夏远离森林,去上流学校读书,而父亲则与跟帕特里夏一样,与动物为伴,生死相依。帕特里夏热爱大自然,钟情大草原。在乞力马扎罗山下浩荡的风声里,帕特里夏与狮王一起呼号,歌唱,奔跑,嬉戏。

友情、力量、血性、嫉妒和爱,在广袤的大草原上滋生,帕特里夏的与狮王情感陡生变数……帕特里夏长大了,她的热爱也伴随她一起成熟?或是失落?

四、杀手猫 日记

法国教育部推荐的中小学课外读物

适读年龄:7~10岁

这是一只调皮捣蛋的肥猫,他像所有宠物猫一样贪恋美食与睡觉。

这是一只个性十足的杀手猫,他自信、幽默,总有着闯不完的祸、说不完的借口。

他像所有小朋友一样,过着快乐悠闲的日子,脑子里经常冒出各种古怪的点子,有时也会犯错,却永远都认为自己是对的。

面对大人的世界,杀手猫有着自己的眼光和想法。

孩子们在杀手猫身上找到顽皮的自己,大人们通过杀手猫读懂个性十足的孩子。

幽默是一种智慧。读《杀手猫日记》,一定会让你哈哈大笑,在幽默的 故事 里获得人生智慧。

五、亮晶晶

美国教育部推荐青少年题材最佳文学作品

适读年龄:9~12岁

这是一部描写家人亲情和姐妹情深的感人至深的力作,也是吐露漂泊异乡的追梦者孤独和寂寞之感的代表作。

姐姐林恩教会凯蒂说的第一个词是“基拉-基拉”,它在日语中是“亮晶晶”的意思。凯蒂喜欢这个词!长大一些后,她就用“亮晶晶”来形容自己喜欢的所有东西:蔚蓝的天空啊,皑皑的白雪啊,可爱的小猫小狗啊,美丽的蝴蝶啊,还有那五颜六色的餐巾纸啊,等等。

十岁那年,凯蒂全家从美国艾奥瓦搬到东南部佐治亚的一个小镇,日常生活的艰辛和周围人的对他们一家的歧视,像阴山一样笼罩在凯帝的心头,是姐姐教会了她如何勇敢地面对一切的不如意,努力去发掘和欣赏生命中各种各样美好的事物,而维系家庭成员的浓浓的亲情,更是为她增添了无比的勇气和力量。不幸的是,姐姐后来得了重病,凯蒂无微不至地照顾她,直到她生命的最后一刻。生活的道路依然漫长,形单影只的凯蒂,能否独自一人去实现她和姐姐共同的梦想呢?

本书是美国权威的少儿读物奖纽伯瑞奖2005年获金奖的作品,上市后连续数月高居《纽约时报》十大少儿类畅销书之列,多次荣登亚马逊畅销书排行榜最前列。纽伯瑞奖评委会主席苏珊·福斯特评价本书说:“这部光彩夺目的书以静如止水的笔调叙述了凯蒂的童年之旅,其间包含了贫困、歧视以及家庭悲剧的苦痛。而小读者们在被深深吸引和感动的同时,也从弥漫于全书的哀婉与诙谐的氛围中看到了由内到外散发出来的希望的光辉。”

六、宾果男孩日记系列

德国教育部推荐、入选IBBY国际 儿童 读物联盟荣誉书目

适读年龄:7~10岁

里克是个宾果男孩。他一想问题,就觉得脑袋里有许多宾果球乱跳。他分不清左右,一拐弯就迷路,只好住在笔直的大道上。他喜欢看侦探电影,喜欢到邻居家串门聊天。在路上捡根面条,他都要到处打听,寻找失主。有人叫他“小笨蛋”,可他却认为自己是“深智商”。

奥斯卡是个聪明绝顶的“高智商”少年。他认识好多里克不懂的词,还知道月亮到地球的精确距离。可是,他懂得越多,就越胆小,只好整日戴一个摩托车头盔保护自己。

一个智商“高”,一个智商“深”,两个“异类”的孩子像磁铁的两极一样彼此排斥又相互吸引。

作者第一人称口吻的讲述毫无粉饰地呈现出最本真的孩童心理和最原生态的现实世界;幽默风趣的语言塑造出两个“反英雄”式的全新的儿童形象。一个无法适应快节奏社会的深智商孩子的日记,令自作聪明的大人们感受到慢思维的魅力。

七、物体朝向

有助引导阅读

走出院子的母鸡

韩国教育机构及中小学推荐图书

适读年龄:9~12岁

母鸡叶芽一直生活在养鸡场,梦想有一天能真正孕育、孵化、抚养一只自己的宝宝,但是,她下的蛋无一例外地被主人拿走。

渴望孵出小鸡,当上妈妈的梦想,让叶芽不安、痛苦、惊喜、无助、奋斗……为了那个梦想,叶芽拒绝在养鸡场下蛋,很快,她被当成“废鸡”,先被主人赶出养鸡场,又被宠物们赶出梦寐以求的院子……

困境中,一只绿头鸭向叶芽伸出援助之手,帮助叶芽摆脱黄鼠狼,走出院子,重新开始全新、独立的生活。叶芽深深喜欢绿头鸭,在绿头鸭失去伴侣后,叶芽、绿头鸭和他的宝宝组成了一个怪异而幸福的家庭。

当生活的希望和美丽刚刚向叶芽招手,厄运却再次降临……

叶芽再次变得孤单和无助,然而,破壳而出的小鸭给她带来了生活的希望和信念——她要做这只小鸭的妈妈,她要保护这只小鸭长大。

在同伴的鄙视中,在黄鼠狼的窥视下,叶芽带着她的鸭仔,开始了勇敢而艰辛新生活……

梦想会让生活变得辛酸,也会让生活变得幸福。这个在韩国家喻户晓的动人的故事,讲诉了生命与梦想,生活与责任,以及爱的无私和力量,感动了千千万万的儿童和成人。

八、一年级大个子二年级小个子

日本“全国青少年 读后感 评选”指定阅读书目、入选日本学校图书馆评议会推荐

适读年龄:7~10岁

小男孩正也是一年级的大个子,但胆子很小,爱哭鼻子。小女孩秋代是二年级的小个子,但很坚强、勇敢。他们之间发生了许多好玩的故事。为了去找美丽的紫斑风铃花,正也一个人步行道很远很远的树林,一路上他害怕、犹豫,甚至想哭,但他坚持走下去,终于走进树林,摘到了美丽的紫斑风铃花。秋代带着正也的妈妈四处寻找,几经周折,他们找到了正也。正也和秋代感觉自己一下子长大了许多……作品童趣盎然,生动细腻的刻画了儿童特有的心理和情感,描述了友情战胜懦弱,坚强战胜恐惧的心路历程,带给无数读者自信与激励。
国外教育孩子的 方法
国外教育孩子的方法:日本

在日本,家长觉得只有让孩子穿少一点才能增强孩子皮肤温度的调节能力,从而达到御寒的能力,提高孩子的抵抗力。而在中国,父母对孩子的锻炼不是很重视,在大部分父母心里,只要给孩子良好的照顾,让孩子吃饱了,穿暖了,就可以了。这也让儿童医院总是人满为患,其实孩子的体弱多病,都是父母“轻锻炼”引起的。而在日本,家长对孩子的身体锻炼特别重视,因此日本的孩子生病的机率很小。

国外教育孩子的方法:韩国

在韩国,家长让孩子单独睡觉。他们为了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让孩子单独睡觉。在一开始的时候,孩子如果苦恼,他们会安慰孩子,告诉孩子已经长大了,可以自己睡觉了,这样他们就会安心抱着玩具自己睡觉。而在中国,家长不放心孩子自己睡觉,怕出什么事或者晚上蹬被子着凉生病。其实,从卫生角度来说,让孩子单独睡觉是最科学的,因为如果家长和孩子一起睡觉,呼出的浊气会让孩子吸入,对孩子的健康带来不利的影响。

国外教育孩子的方法:法国

在法国,家长会给孩子宽松的环境和自由的时间。他们觉得给孩子安排一系列的补课,学习,会让孩子失去生活的乐趣,体验到的只是学习的压力,这会给孩子的身心健康带来很大的影响。所以在法国,有很多孩子娱乐的场所,例如旱冰场,自行车练习场,秋千,跷跷板等,孩子可以通过这些娱乐体验到生活的乐趣,并能够很好的锻炼身体,增强抵抗力。

在中国,父母对孩子最重视的就是学习。所以中国的孩子学习压力非常大,因为只要考试成绩不好,就会受到父母的责备。在这方面,很多孩子长的很瘦小,并不是营养不够,是因为缺少锻炼。

中国孩子的自理能力和独立方面比国外的孩子还要差,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所以在教育孩子方面,家长可以借鉴国外教育孩子的方法,全方面的提高孩子的综合能力。
国外教育孩子的建议
1. 儿童的健康饮食

在儿童可以正常吃饭开始,就要培养孩子健康的饮食习惯。每个家庭都视自己的孩子为掌上明珠,很多西方国家也是如此,例如:任由儿童过量食用垃圾食品、以零食当正餐、暴饮暴食、饮食无规律等不良的习惯。在国家儿童医院的营养与健康学专家Alexis L.博士曾建议说“家长应该像教导孩子练习投掷 橄榄球 一样培养孩子健康的饮食习惯,而在这其中,家长就是“主教练”,要帮助他们摒弃这些不良的饮食习惯”。

2. 不要强迫他们“清空盘子”

当孩子不愿意吃饭的时候,很多家长会坐在他对面,并要求他一口一口的将盘子里的食物吃光。一个成年人会根据自己的需求吃相应的食物,那么也同样的不要强迫孩子在不饿的时候吃光盘子里食物。

3. 感受运动的乐趣

以成年人为例,大多数会选择运动和健身作为休闲放松的方式。而孩子们也同样需要运动,当家长陪孩子一起踢 足球 、跑步或者家庭郊游 野炊 休闲娱乐的时候,不仅仅要让孩子知道运动的好处,还要让他们懂得运动快乐。

4. 不要让孩子坐在电视机前吃饭

很多时候孩子们都喜欢坐在电视机前边看卡通边吃早餐。当这种方式养成习惯之后,如果节目没开始大脑就会向身体发信号“现在还不是吃饭的时间”,或当节目结束的时候大脑也会告诉身体“你的用餐时间结束了!”。长此以往会对孩子的身心成长造成不利的影响。

5. 限制电子娱乐时间

根据美国相关机构的调研,8—18岁的未成年人平均每天使用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的时间达7小时之多。如果不希望孩子久坐不动,那么从小开始就要限制他每天使用电子设备(娱乐)或者看电视的时间,并使他们养成习惯每天不能超过2小时。

6. 抱着手机入睡

现在有很多未成年人包括成年人在睡前习惯躺在床上玩手机或网络聊天。在夜晚,这些移动设备屏幕发出的光会影响人体内激素分泌水平,大大影响睡眠的质量。

猜你喜欢:

1. 2017年教育类书籍排行榜

2. 6~9岁以上孩子英语阅读书籍推荐

3. 教育孩子适合的书具体有哪些

4. 法国教育孩子的方法有哪些

5. 8本教育孩子的书籍推荐

6. 国外是如何教育孩子

导语:外国父母和中国父母在教育上有着很大的不同,虽然中国父母现在也逐渐推行民主教育和自由教育,以下我为大家介绍国外是如何教育孩子文章,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国外是如何教育孩子

日本:公共场所控制情绪

在公共场合,与中国孩子的自由活泼、天真烂漫相比,日本孩子则显得沉默、老实。记者注意到,日本孩子坐公车时不会来回走动,在餐馆吃饭时不会大声哭闹或喧哗。有时有的孩子明明抢了别人的玩具,但对方父母会赶紧上来道歉,并要求自己的孩子与小朋友分享玩具。其实,孩子的心智都差不多,不同的是家庭教育。

日本家庭教育孩子“内外有别”,指的是对家庭和公共场合要区别对待。在家庭里,小孩子可以完全放开,因为身边都是父母等可以接受你的亲人,而公共场合周围都是“别人”,没有接受你所有表现的义务。所以必须对自己的言行表现有所收敛和控制,表现出好的一面才不会给别人添麻烦、惹人厌恶。这是日本家长教育孩子公共场合言行的基础理论。

日本父母还会手把手教孩子,在公共场合怎样的表现才是好的,老师也会教孩子学礼仪和规矩(见图3)。一般素质良好的日本中产阶层的父母,会让孩子从控制自己的情绪开始:无论高兴、难过都不能不分场合地宣泄,更不能大声叫喊。在孩子能控制自己的情绪之后,日本父母会教孩子怎样和别人谈话、相处。包括尽量站在对方的立场,说让对方宽慰的话,不必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若是观点不一致,更不用直接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而是为避免更进一步的对立暂时展现出低姿态,但保留自己的`想法,等条件成熟时再向对方表达自己的观点。

美国:校车有30条规矩

美国是个自由国度,但这并不意味着孩子们可以不懂规矩。拿坐校车来说,学生们需要遵守的规矩就达30条之多。据美国交通局的统计资料显示,每天坐校车的学生占中小学生总数的54%,美国目前有44万辆校车穿梭在居民区和学校之间,每天要接送2500万名中小学生。一年下来,这些校车接送的中小学生就高达100亿人次。

每学期开始之前,学校会对需乘坐校车的学生进行统计,并发给家长和孩子乘坐校车的规章制度,具体包括:在校车来之前,必须提前五分钟在指定地点排队候车;当校车靠近时,必须站在离路边至少6英尺处,且排队不能延伸到街边;在校车停靠之前必须等待,只有当车停好,门开了并且司机说可以上车后才能上车(见图2);如果要从车头前绕过,需确保自己和校车保持10英尺距离,确认自己和司机都在相互能看见的范围内;禁止从车尾穿过;如果学生的东西掉在校车附近,告诉司机帮忙来捡,禁止私自去捡,避免司机看不见学生而发生悲剧……

对于以上严格的规矩,多数孩子都能遵守,不过也有少数孩子做不到。因为涉及学生的安全,老师会先对他进行严肃教育,让他明白遵守规则的重要性,再通知家长共同教育。对于屡教不改的学生,可能会禁止乘坐校车。

法国:教孩子学会等待

尊重他人是法国家庭教育的一个基本点,学会等待便是其中一个重要内容。父母从小就会有意识地培养孩子形成这种习惯:并非你提什么要求都可以立马得到满足。例如,孩子一哭,中国父母通常会立刻将孩子抱起来哄。法国父母通常觉得这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只要哭声不异常,一般都不去理会。几次下来,小孩子在潜意识中就会明白,把哭当成“要挟工具”无效。

父母们还会教孩子管理时间。去法国人的家庭做客,家里人无论年龄大小,都懂得严格地尊重其他家庭成员的作息时间,小孩也不例外。该几点睡就去睡,闹也没用;该几点起来就得起来,赖床也不成;该几点吃饭就得按时吃饭。记者在法国家庭中从未看到有家长追着给孩子喂饭的情况。家长们还会通过家庭游戏等方式锻炼孩子的独立性。

在公共场合,法国孩子一般颇守规矩。比如按秩序排队、不打扰别人、说对不起、谢谢等。法国学校从小学就开设了公民教育课程,小学主要讲社会生活的规则,如教育孩子要尊重他人,不要打扰别人,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等。

英国:把餐桌当成课堂

作为绅士国度,英国家庭很重视“餐桌教育”。餐前的举手投足是每天要重复的事,他们认为,如果在这些细节上都做不到有教养,别的方面就更难教育了。

现代的英国家庭在餐前要等家中的老人和女性先坐下就餐。在人口多的家庭,传统的英国家庭会在老人或是女性成员临时入座时,要求在场男性成员,无论年长年幼都要站起再坐下,以示礼貌。在用餐过程中,无论长幼,都要求端坐。刀叉的使用一定要得体。英国的孩子从小就被父母教育正确使用刀叉,永远不要将刀叉锐利的一头对向他人,放置刀叉时也需要轻拿轻放。

父母要求孩子,不要在吃饭时发出不雅的声音。不要边说话边喝汤,不要在吃饭时要求喝饮料。一些年幼的孩子这样做了或是提了要求,都会被父母严厉制止。时间长了,孩子们就习惯了这些规矩。另外,英国人在用餐时间,就是坐在餐桌边吃饭,谁都不可以打开电视机或看平板电脑,为人父母首先要做到这一点。在餐桌前,不要轻易打断别人说话,要等到别人说完了再发言。另外,如果自己要离席,需要向在场成员说明后才离开。

7. 国外教育孩子的方法

导语:孩子是未成年人,他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能力与大人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孩子只有到了5——7岁才开始接触外部事物,孩子到了七岁以后,就要跨入学校的大门,接受老师们的教育。接下来,就让我们也一起来了解一下外国人是如何教育孩子的吧。国外教育孩子的方法,欢迎大家的参考借鉴!

国外教育孩子的方法

美国:把尊重孩子放在第一位

美国家长们认为,除营养和知识外,孩子们更需要的是尊重。因为他们从出生那天起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和孩子讲话,美国家长从不高高在上,而是平等地与孩子交流。美国家长不会像大多数中国家长那样,提前替孩子回答“他不吃”、“他不要”等,而是由孩子做主。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对孩子的需要一概满足,对于主人没有主动提供的东西而孩子又想要,家长一般会在适当的时候做出解释和说明。

英国:给孩子失败的机会孩子

成长的过程中,难免会有失败的时候。如果孩子还小,中国家长们就会一笑了之,抢着帮他把问题处理掉,或者干脆让孩子放弃。

英国家长却不这样认为。麦克的儿子查理今年10岁,这个小男孩不但会自己照顾自己的起居生活、修理家里的水管、电器,就连修汽车也能说个头头是道。在中国,这些知识可能二十几岁的大小伙子也未必了解。

查理第一次做事,是在2岁的时候,他看到麦克正在洗碗,感到很好奇。于是麦克把查理抱到洗碗池上。查理马上跳进洗碗池里干了起来。这是在洗碗,同时也等于是在洗澡,衣服裤子全都湿了,碗不但没有洗干净,而且还摔碎了一个。

麦克没有制止他,一直站在旁边,看着查理的一举一动。开始,查理还在笑,慢慢地,他觉得这一点也不好玩,油污涂了满身,凉水粘在身上……他求助似的看了看麦克,麦克把头转到了窗外……终于,他忍不住地哭了起来。直到这时,麦克才把他抱出来,换了干净衣服,把他放到洗碗池边,然后,在查理的注视下,一个个地把碗洗干净。接着,把查理的玩具碗筷放到了水池里。

查理这一次洗玩具碗筷,衣服只湿了一半。第三次时,只有袖子湿了一点点。麦克又教他怎样把碗洗干净的方法,查理做得也就越来越好了。

麦克的想法很简单:“要给孩子失败的机会,面对失败,一次次改正错误,直到成功,这不只是教孩子学习并掌握能力,同时也是教他一种人生态度。”

澳大利亚:教给孩子生存能力

悉尼有钱人家的孩子,一般从小就被家长送去学开船,教练常常把船泊在浅滩上,船底船身难免会沾满沙子。猫头的工作就是用抹布、清水把它们清洗干净。11岁那年,他趴在船身上,在太阳下一天干上6个小时,整整干了一个暑假,他妈妈也不会因心疼而阻拦。因为在她的观念里,猫头有权也有能力安排自己的时间。鱼生那阵子上课时老打盹,问他原因,他自豪地说:“我每周四上午5点到7点在我家的街区送报纸,一次可以挣14块钱!”班上其他男孩羡慕不已。老师建议鱼生把这个活转让给另一个男孩:“你可以只给他12块,不用干活就可以挣两块钱。”谁知,他却不以为然地说:“为什么?我可以挣14块钱干吗只挣两块钱?”

以中国家长的心态去考虑,我们是绝不会允许这类事情发生的:让孩子到浅滩擦船,除了意外事故怎么办?为了挣14块钱上课打盹,学不好功课怎么办!而悉尼的家长们却不这样想,他们认为培养孩子的能力最重要,而不是看重孩子学了多少具体知识。

悉尼的孩子们都特别能忍耐,他们从小被教育:身上不舒服可以告诉家长去看医生,但不可以没完没了地报怨、呻吟,报怨是没出息的表现。冬天里女生们都清一色穿裙装校服,小男生则穿短裤西装。即使是星期天,家长也不给孩子们穿厚衣服,他们仍是一副短打扮在公园的草地上跑来跑去。悉尼家长希望他们的孩子长大后敢做敢当,有能力,有创造力,同时还要有从小锻炼出来的、不怕寒冷饥饿劳累的健壮的身体。

以色列:让孩子不断提问

都说犹太人做生意很成功,不知道教育孩子是不是也有一套?我不自觉地观察利娅和拉米尔。利娅是以色列人,因老公在美国工作,她也带着儿子拉米尔在美国生活。那天,拉米尔从幼儿园的接送车上回到家。利娅就问拉米尔:“今天你提问了吗?”拉米尔连连点头。“那么,你都问了些什么呢?”利娅继续问。拉米尔开始复述他一天中所提的问题:为什么树叶有红的也有绿的?为什么有的蚂蚁会有翅膀?为什么牛奶不能换你的饼干……我略数了数,这小家伙一天问了十几个问题。利娅满意地点了点头。“这是怎么回事?”我好奇地问利娅。“提问啊,”利娅笑眯眯地说,“拉米尔就是个问题篓子,总是问个不停。”

随着利娅的讲述,我渐渐明白了。原来,每个犹太人在很小的时候,几乎都会被长辈提问。利娅小时候,她爸爸就让她每天都问别人十个她不懂的问题。如果没有人回答她,就自己去找出答案。“这没什么,”利娅说,“几乎每个犹太家庭的孩子,都是在提问中长大的。”

我忽然发现了我一直在探寻的秘密所在:犹太人崇尚创新,认为学习应该以思考为基础,要敢于怀疑,并不耻发问,自己所积累的知识自然就越来越多。我不由得想到一则流传甚广的故事。几乎每个犹太人家长都会问孩子一个问题:“如果现在房子失火,你会带什么跑出去?”如孩子回答的是金钱或贵重物品,母亲就会再问他一句:“有一种无形、无色、无味的宝贝,你知道是什么吗?”孩子答不出来,母亲就会告诉他:“孩子,你要带走的不是钱,也不是钻石,而是智慧。因为智慧是任何人都抢不走的,只要你活着,智慧就永远跟着你。”而智慧,恰恰就来自于提问!

国外教育孩子的方法

●孩子跌一跤,让他自己爬起来,让他觉得成长道路不会一帆风顺。

●让孩子在看到自己国家的国旗时,注目两分钟。

●带孩子去动物园,主要是为了获得知识。

●带孩子到公园、森林去,让他们喜欢绿色,让他们热爱生命。

●让孩子懂得,认真为人做事,要成为每一个人生活中的'好习惯。

●使孩子成为一个最热情、具有积极向上精神的人。

●即使你的经济状况很好,也要鼓励孩子用自己的双手去劳动挣钱,让孩子自己支付部分学习费用,或支付保险费用。

●鼓励孩子在16岁以后,在放假期间,找一个钟点工的工作,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教育孩子尊敬老人、军人、警察、消防员、环卫工人、教师和医生。

●让孩子学习音乐,学会听懂贝多芬、肖邦、莫扎特等一切可以引以自豪的好作品。

●鼓励孩子上台演说、演唱、跳舞、朗诵。

国外教育孩子的方法

1、美国教育部推广培训“父母辅导者”

美国人十分重视人的独立性和自力更生精神,因此,从婴儿1岁半起就开始培养其自我服务技能。他们认为,自我服务技能的掌握,可以增强婴幼儿的独立性和成功感,可以使婴幼儿和家长双方受益。婴幼儿的自我服务技能包括:系鞋带、穿衣服、扣纽扣、拉开或拉上拉链、洗脸、刷牙、梳头、吃饭、上厕所等等。

2、英国社区儿童中心免费提供多样服务

英国政府很重视5岁以下孩子的学前早期教育,为有孩子的家庭提供了很多的服务,出生到5岁,宝宝可以加入各个社区儿童中心的活动,妈妈也可以参加各种育儿的论坛和培训,解决教育孩子过程中的问题,如果3岁前需要送孩子上幼儿园,就要自己付费,一个月大约1000多英镑。

3、法国重视孩子的艺术教育

法国家长认为艺术教育对孩子的未来非常重要。而这些教育早在孩子襁褓之中,家长就会潜移默化地去影响孩子,法国的早教课更像是艺术细胞的培养和激发课程。他们首先是尊重孩子,在这个基础上培养孩子的感性认识。

4、加拿大不提前教写字和计数

在加拿大,宝宝稍大一点时可以送其到“playschool”,不是去上课学习,而是参加那里的美术、劳作、音乐以及唱游等活动,而且与众不同的是,这样的早教学校不会设置写字和计数等课程。加拿大的早教专家普遍认为,幼儿期是动作能力均衡发展的关键期,也是培养创造力的重要时期,因此培养动手能力更为重要,若让孩子过早认字、写字和计数,会耗费幼儿的体力和脑力,延缓他们的动作发展。

5、日本学会不给别人添麻烦

在日本,父母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给他们灌输一种思想:不要给别人添麻烦。在日常生活中从家长到早教学校都会注意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和自强精神。你会发现在日本,孩子上课甚至全家人外出旅行的时候,孩子都要无一例外地背一个小背包,里面装着他自己的物品,很多事情年幼的孩子都要自己去做,家长和老师只是在一旁略加指导。

6、德国让孩子与大人争辩

德国人认为“两代人之间的争辩,对于下一代来说,是走向成人之路的重要一步”,因此,他们鼓励孩子就某件事与父母争辩,自由发表自己的意见。通过争辩,孩子觉得父母讲正义、讲道理,他会打心眼里更加爱你、依赖你、尊重你。你要孩子做的事,他通过争辩弄明白了,会心悦诚服地去做。你有难题,孩子参与争辩,也能启发你。

7、犹太人让孩子早知书本是甜的

在每个犹太人的家里,当小孩子稍微懂事时,母亲就会翻开《圣经》,滴一点蜂蜜在上面,然后让小孩去吻《圣经》上的蜂蜜。这个仪式的用意不言而喻:书本是甜的。古时候犹太人的墓园常常就有本书,说是在夜深人静时,死者会来看书。这种做法有一定的象征意义,即生命结束有时刻,求知却无止境。

8、丹麦教育从”人“出发

丹麦人的思想比较“超前”,丹麦的孩子交给父母的是一份“四格成绩单”,上面没有语文、数学、社会、自然的分数,也没有老师的评语,更没有排名。事实上,这份成绩单是由孩子自己或写或画完成的,上面只有四个格子,分别是“最喜欢的事情”、“最讨厌的事情”、“最擅长的事情”以及“最希望学习的事情”。

丹麦儿童教育从“人”出发,每个阶段都有清楚的重点。幼儿时期,重点在孩子适应能力和社群能力的培养;年纪稍长,重心逐渐转移到好奇心的激发,训练孩子跨领域的知识运用,探索兴趣,多元认识自己。到了年纪大一点的小学生,教育的重点则转移到团队合作和主动探索知识方面。

9、韩国流行“自然育儿法”

近年来,在韩国的父母中间, “Nature(自然)育儿法”开始受到重视,而且渐渐流行起来。“自然育儿法”的核心就是将孩子的生活、教育、游戏等都尽可能回归自然,最大限度地使孩子在自然的状态下成长。 让孩子从小单独睡觉。不管是婴儿还是幼儿,韩国人开始流行让孩子单独睡觉。汉城妇幼保健医院的朴医师说:“以往从婴儿开始,我们就把孩子放在自己的身边睡觉。这样做,有的是图喂奶方便;有的是不放心婴儿自己睡觉,怕出什么事;有的是怕孩子睡觉时因蹬被子着凉而生病;还有的是怕分床睡觉,和孩子少了那份亲情。

10、芬兰教育世界第一的秘密

教育上,芬兰有些条件较不少国家略胜一筹。芬兰移民人口很少,不必多费人力物力照顾移民的语言及文化适应问题。芬兰国民的文化水平也高:他们曾被瑞典和俄国统治了几个世纪,其间学习本国语文成为民族主义象征,大家都以本国语文自豪。

8. 大叔卖肉夹馍27年,供出一个博士一个硕士,他是如何教育孩子的

大叔靠卖肉夹馍27年,供出了一个博士和一个硕士,那么小编相信他对孩子的教育也应当是相当具有正确价值观的,毕竟有这样的爸爸在,儿子肯定也会非常有出息的。

人一定要靠自己的脚跟站稳,不论去做什么,即便是去卖肉夹馍,也是一个好的出路,主要是勤勤恳恳。相信这样的爸爸肯定让子女感到骄傲的。在此小编也希望大家都能像这位大叔学习,要踏踏实实,诚信经营。

9. 作为老师如何教育孩子

导语:孩子不可能不犯错误,他们就是在不断犯错误又不断改正错误的过程中才得以不断成长和成熟的,好多规则和道理,老师、家长在该坚持的时候一定要坚持,否则,孩子便难有正确对待人生的态度。

作为老师如何教育孩子

一、批评调皮儿童要讲究艺术

我常听同事们抱怨:"我们班那个'调皮鬼',天天都挨批评,可他就是改不了。"我一听到这种话,就想到"常常批评"而没有效果,也许他们每天都是用同样的"台词"在批评孩子,没有效果也就理所当然了。有关研究表明,一直持续一种相同的刺激在心理上很容易产生一种"不敏感",到后来也就感觉不出那是一种刺激了。调皮儿童本身就经常受到教师的批评,如果教师每次批评的话都一成不变,他们就会当作耳旁风;老教师批评的话换成另一种说法,或许能给他们一点新鲜的刺激,从而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Henry喜欢抢同伴的玩具,教师常用"刚刚太不讲礼貌,经常抢别人的玩具"来批评他,还不如说:"Frank真不错,从不抢小朋友的玩具,还把自己的玩具结同伴玩,我们相信Henry也能和Frank一样。"学生听到这些话后,感到教师还是信任自己的,他就会自觉地克制抢同伴玩具的这种行为。

有一学者去美国视察回来,说了一段语重心长的话:"美国幼儿教师骂人方式实在非常高明,绝对不像我们某些老师只会大吼大叫。他们常常自己先蹲下去,和孩子的眼睛齐高,然后慢慢地牵起小孩子的手。开始温柔的说话。这时,小孩子对老师的这种姿势,都会觉得不可思议而新奇,对于老师说的内容自然会听得很清楚。"这个方法之所以能发挥效果,主要是"这一蹲",不仅从空间上拉近了教师和幼儿之间的距离,而且从心理上使幼儿和教师贴得更近了。尤其对于调皮儿童,他们更希望自己能得到教师的亲近,当教师蹲下来和他的视线交流处在同一高度时,他们觉得教师是多么的亲切可爱,自然而然地,你训戒他的话也就很容易听进去了。

调皮儿童的逆反心理特别强,当他做错事时,如果教师只是一味的训斥和责骂,效果只能是适得其反,这就如做母亲的对着大哭的孩子歇斯底里地吼叫,只会让孩子越哭越大声一样。本来孩子要是做错了事,便知道会被教师责骂,这个时候,如果和他的"预期"结果相反,教师并没有责骂他,甚至只是保持沉默,不理睬他,孩子的心理反而会紧张起来,自己会把犯错的地方重新再思考一遍,这样,给孩子一段时间冷静一下自己的头脑,过些时候再与他交谈,因为孩子已经检讨过自己的过失,所以就能坦然接受老师的意见。

二、多给调皮儿查一份关爱和一些鼓励

爱是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实践证明,被成人厌弃的幼儿,常自暴自弃,形成自卑或逆反心理。比如,有些调皮儿童,他们喜欢捣乱,活动时常打打闹闹,这往往是由于我们对他付出的爱及关注不够,他们中有的想通过捣乱、打架来引起老师的关注,获得老师的爱。因此,对于调皮儿童,教师更不应该吝啬自己的语言和表情,而要通过多种形式,向他们表示我们的爱。即使只是一个会心的微笑、一句关心的话语、几下亲切的抚摸,都会使他们感受到"老师还是爱我的,我应该听老师的话"。

尽管孩子年幼,但他们的自尊心很强,尤其是调皮儿童,教师更要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看待他,尽量找出其闪光点以鼓励他们进步。我班有一个"调皮大王"上课时经常不举手突然提问题,打断老师的话,造成课堂秩序的混乱。笔者虽经多方教育,但收效甚微。我经过仔细观察,发现他有较强的表现欲,但由于不善于控制自己,常常事与愿违。于是,我便在一次早谈"守纪律的好娃娃"活动中,在全班幼儿面前表扬了他,并对他提出了要求:"你很聪明,反应快,老师很喜欢你;如果你能当个守纪律的好娃娃,老师讲完后再举手提问题,老师就更喜欢你了。"此后,他真的改掉了这一坏毛病。我因而在区角活动或午餐后请他当"图书管理员",他认真负责,坚持到底,小朋友对他的表现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使他体验到了战胜自我的愉快。从这以后,他在区角活动或午餐后再也不到处乱跑,到处捣蛋了。可见,适时地给调皮的孩子一些鼓励,很容易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加强家园联系,统一教育策略

孩子就像是一个家庭的一面镜子,什么样的家庭,很容易培养什么样的孩子。因此,对于调皮儿童的教育,我们更应注重家园联系这一重要的环节。从家庭入手,了解幼儿的家庭环境,家长[微博]的素质,以及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通过家访、家长问卷以及电话联系等多种渠道,与家长共同探讨教育调皮儿童的办法。在此基础上做到有的放矢,优势互补,形成最佳合力。调皮的孩子大多精力充沛,在家中无法完全"渲泄",因而显得特别顽皮。有的连睡觉时都在被窝里玩玩具,家长烦恼不已。其实调皮儿童他们渴望能多与人交往,但现在的独生子女在家中却无人作伴,与其玩耍。于是他们在家时就会倾其所有的玩具拨弄不停,借此"渲泄"。所以,我们建议家长应多带孩子到户外,让他们尽情玩耍,通常会获得意想不到的收获。平时在家中,也可让他们多做些安静的活动。如拼图、画画、手工制作、听故事、看图书等,通过动静结合,引起孩子的兴趣,改变孩子的不良习惯。

在家庭访问中,经常可听到孩子的家长说:"孩子年纪这么小,有时说他也听不懂,气不过,就只好揍他了。"这时,我们告诉家长,打孩子并非一种好的管教方式。孩子在挨过一次打后如果再犯同样的错误,就再打得重一点,如此恶性循环的结果,不但使孩子永远无法达到父母的期望,还很可能演变成孩子对父母管教的反抗或顶嘴。我们建设家长采取"冷处理"、精神鼓励等方法,以取得家园教育方法的一致与默契,并且及时地互相反馈幼儿在家在园的.情况,以获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实践证明,经过一段时间的家园共同配合教育,大多数"调皮"孩子的行为习惯及多方面的表现,都有明显的进步。

作为老师如何教育孩子

一、学期初的见面,阐明自己的态度

好像生活中的好多事情,态度决定一切。在和老师沟通的这件事上,家长的态度更是决定一切。作为中国家长,我们肯定是一切为了孩子,这一点上全世界人民都比不过我们。可是当面对的是外国老师时,如果自己的态度非常的保守且被动,或者是非常的自我和封闭。那么跟老师的沟通在开始前就有很大的障碍。

我的经验是,在学期一开始就跟老师单独进行一次交谈,可长可短(哪怕语言不太灵光),让老师了解孩子大概的家庭情况,更重要的是家长的态度。在这次交谈中,家长可以大概的把孩子的生活状况,生活背景,性格特点,优势劣势都简单的跟老师沟通下。同时我们也可以通过简单的交谈了解一下这个老师的性格特点,是开朗外向还是内向保守?家长了解这些情况可以有的放矢地准备接下来的沟通安排。

所以,不要忽略这个简单的沟通,如果家长的态度是愿意跟老师沟通、跟老师开诚布公的交谈、互换有关孩子的信息,这也是协助老师的工作,当老师的没有不愿意的。还有一点是如果孩子感到老师和家长的态度是一致的,那么他们就会有更强的是非意识,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印象就会更加深刻。

二、定期见面

法国的学校每年在开学期间有个家长会,这之后的见面都是取决于孩子们的情况。我的经验是,学期伊始跟老师见一次面,学期1/3再见一次。除此之外,每天送孩子上学、接孩子放学时也时常的跟老师打个招呼,以便及时与老师沟通需要家长协助的问题。如果人在海外的家长感到有什么差池是不明就里的,那么一定要在第一时间跟老师通晓。老师与家长的见面会给孩子们一个提醒,大人们是统一战线的,他们经常互通消息,所以作为小同学,应该意识到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以免大人们见面时会谈论出比较沉重的话题。

三、从内心的深处尊重老师

法国的老师可能并不那么亲切,但是大多还是很敬业的。所以从任何角度来说,我们做家长的对老师都应该是满怀尊敬的。法国每个班级班额30个学生是上限,貌似不多,但是想一下他们的养育理念是“不要惧怕表达和争论”,国训是”自由、平等和博爱“,所以在这些大方向的引领下,每个人在集体里都会有或多或少的“自我”,这种情况下,老师想把一天天的内容进行顺利真的不容易,说简单些,这些孩子很难教。所以,我从来都是对孩子们说老师的辛苦和不易,我从来不会守着孩子说老师的不是,更不会评说老师的作业给得太多了这样的话。学校是孩子们的第一个社会平台,跟老师友好而信任的相处是非常重要的。上学期结束,我和儿子女儿一起亲手给班主任们做了饼干,儿子只有一个班主任和一个生活老师,而女儿不光是给二年级的老师,一年级的老师我也提醒她要给。虽说外国人不会强调“一日为师终生为父”,但是我希望我的孩子们会尊重老师的人、尊重老师的劳动。毕竟有了尊重作为前提,一切都会比较容易进行。

四、信任,真正的信任!

我们既然把孩子交给人家了,那么我们就应该选择相信老师,相信老师的方法。我说的不是迷信,不是所有事情面前都没有自己的判断,而是在经过判断之后,能够公平而客观的看待实际情况,从而做出积极的消化和回馈。顺顺的班主任是一个非常爱留小纸条的老师,虽然还没有给他留过条子,可是能看出她是一个凡事都爱较真、又有些挑剔的人。记得有一次,我送小二去上学,孩子因为高兴上学所以蹦跳着进入教室,我平日里对孩子在公共场合的行为习惯要求的挺严的,而那天我确实觉得没什么过火的举动,但是他的老师在教室门口迎上去说了句:你要静一点,你现在进入教室了,知道吗?要静一点。还有,你跟我问好了吗?进门第一件事要问好,知道吗?

她说的道理都对,可就是方式太生硬、语气太冷酷,让我不禁想起其他家长对她的评价:吹毛求疵、求全责备。我当时真想进门跟她问问情况,可是转眼看到小二,两眼聚精会神地听老师讲话,并且点头认可,说明他是接受老师这种方式的。是呀,不能说孩子年龄小就可以为所欲为的。上学的一个重要学习内容不就是学习接受吗?接受集体生活的节奏,接受集体生活的规矩,接受管理者发出的指令,接受暂时离开妈妈爸爸视线的时间,接受和其他小朋友分享玩具,更包括接受来自老师的批评和教诲。所以,我什么也没说,远远地看着,之后转身走了。

五、当有话要说时,一定注意措辞和说话的时机

我觉得好多情况下,人与人之间沟通地不顺畅是因为说话的方法、措辞的方式以及说话的时机不对。话说上次看到老师那么严苛的对待小二,我的心里咯噔了好久,虽说当时我说服了自己接受了眼睛看到的画面,可是我始终觉得我需要说些什么。我找了一个周五的清晨,没有多少家长围着老师的时间,非常轻松地问老师小二平日里的行为习惯等等问题;这个对话是个引子,是非常感情用事驱使下的对话。

老师说了些顺顺的优点和特点,能看出来,老师对顺顺各方面的情况很满意。我顺着她的话说下去:顺顺毕竟是个男孩子,有时一兴奋了就会手舞足蹈的,也不知道是否会给您添余外的负担。那天我看他进门四脚朝天的,也没有跟您打招呼,您把他拦住了,还非常认真地对他讲解了在教室里的规矩和见到老师要问好的重要性。这样他记得就很清楚,对吧?!

老师可能没料想我那天看到了这一幕,听我说起时一愣,之后缓和地笑了笑说:是呀,我们这个教室建材结构很特殊,如果孩子们每个人都发出稍大点的声音,回音特别的大,所以为了不影响其他的小朋友,我要求大家只要进了门就只能静静地走。

我想,如果我不是用这个时机、这种方式跟老师轻松地聊起这个话题的话,很有可能就是一个老师觉得家长挑剔、家长觉得老师苛刻的结果;但是换了一个沟通方式,我不但了解到老师的苦衷,从而理解了老师的立场,并且也给老师提了个醒,告诉她家长也有自己的渠道看到自己想看到的事。

10. “让孩子学会等待”,法国父母的教育小妙招

2009年,我和一帮驴友去坦桑尼亚游玩,晚上去驻扎营地大棚吃饭,旁边有一桌老外家庭引起了我们的兴趣。

这对说着法语的夫妻带着4个年龄不一的孩子,最大不超过10岁,最小的约莫2岁模样,他们安静的坐在位置上等待上菜。

等待的过程中,夫妻俩亲密的说着什么,孩子们只不过摆弄着手中的叉子,偶尔父母用眼神示意他们一番。

见惯了中国餐厅里孩子嬉闹追逐、父母跟随斥责的场面,他们的安静让我们吃惊不已。

几年后,我们欧洲自由行,从巴黎去往法兰克福的火车上,邻座的一对年轻夫妇带着三个孩子,姐弟两约莫4、5岁的样子,最小的孩子在婴儿车里。

顿时,一个思绪在我脑海一闪:“完蛋了,这段旅程要被吵死了!”

不曾想,塞着奶嘴的婴儿除了偶尔哼哼声,座位上两个大孩子每每蠢蠢欲动时,似乎父母的眼神里有一根无形的线控制着他们,姐弟两轻轻说些话,又安静地看着窗外。

奇了怪了,这些孩子怎么可以那么安静的等待,法国父母到底有什么的教育秘诀呢?

上世纪60年代,斯坦福大学有个着名的“棉花糖实验”,设计者沃尔特-米舍尔是研究儿童自我延迟满足方面的世界权威,是哥伦比亚心理系的客座教授。

当时,有635名,年龄在4、5岁的孩子参加了这项研究。

把孩子单独带入一个房间,在他的前方放着一块棉花糖,工作人员告诉孩子,若能等待15分钟坚持不吃棉花糖,那么将会得到额外的一块,然后工作人员离开。 

实验结果,只有1/3的孩子能挑战完成。

调查人员通过录像带发现:不会等待的孩子专注于棉花糖,而会等待的孩子会分散自己的注意力。

等待的意志力并不是说坚韧克己,而是一种让等待变得不那么沮丧的技巧。

米舍尔说:家长不需要刻意教孩子分散注意力的方法,只要给与孩子练习等待的机会,孩子能自学成才。

随后,调查人员长期跟踪,发现:孩子坚持等待时间越久,成年后,他们的受挫和抗压能力都比他人强。

在法国人看来,一个通过自我控制做到平静处事的孩子,要比一个焦虑、急躁和要求过多的孩子,能玩得更开心,同时可以让家庭生活更愉快。

1.法国人很喜欢烘焙蛋糕,做蛋糕,不仅让人获得美味,同时还教育孩子如何自控。

整个过程需要称量配料的分量,并且按顺序添加,这是让孩子学习耐心的绝好课程。

黄磊的微博上经常可以看到他和女儿们做蛋糕的身影。

2.好好吃饭,慢慢品尝,也是培养孩子耐心的好习惯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统计,法国90%的15岁孩子,每周会数次和父母共同进餐,在美国和英国,这一比例只有67%;法国女性每天花费在吃饭上的时间,要比美国女性的两倍多,这种进餐速度也传给了他们的孩子。

3.父母自己树立“等待”的榜样

父母在教授耐心的同事,就很耐心。

比方说,等父母在说话,孩子试着打断,家长可以这么说:“请等两分钟,宝贝,我正在说话。” 态度既礼貌又坚定,同时也明确了等待时间-2分钟。

当孩子哭泣时,家长可以等几分钟再抱起孩子。

当孩子自己玩耍时,家长不要轻易去打扰他们,尊重他们的节奏。

那些追着后面给孩子喂饭的妈妈,其实是那些总在孩子忙、不需要她们时候出现,而需要时却又不在他们身边的妈妈。

米舍尔根据大量研究,发现养育孩子影响力特别大的因素是“母亲的灵敏度”,比较灵敏的妈妈或看护人,能感受到孩子的需求、心情、兴趣和才能,她的这种感受能指导她和孩子如何互动。

前段时间,我的4岁侄子要看动画片《汪汪特工队》,当时答应收看一集中文版本,若继续想看,那只能看英语版本。

一集完结后,他开始大声哭闹不愿意看英文。

我把孩子抱在怀里问:“你为何不愿意看英文版本呢?”

小侄子哭着说:“我看不懂呀!”

我:“如果你能看懂英文,就愿意看了是吗?”

小侄子平静很多点头说“是”,我提出建议:“我们可不可以试试从英语版本的第一集收看,好吗?”

孩子点头彻底恢复平静,安静地看完一集英文版。

正向养育中也提到:关注孩子的感受,孩子感觉好才会更好。

相反,一个情绪压抑的妈妈就很糟糕,因为压抑的情绪会阻止妈妈和孩子达到良好的沟通。

法国心理学家迪迪埃-普莱克斯认为:让孩子最快乐的方法就是让他们感到受挫,并不是说不拥抱他们,或者不让他们玩耍,而是尊重孩子的感觉、节奏和独立性。

一句话:孩子必须在幼年时就开始知道-他不是世界的中心,而事情要一件一件去做。

当孩子发现他们被告知要等待而大哭后,妈妈就会过来,那么“等待”就结束了,他们很快就学会不去等待,因为拒绝等待、大叫哭闹,并继续自己的行为,反而会得到纵容。

法国父母不介意孩子有自己的脾气,任何健康的孩子都有能力不去哭闹,当听到大人说“不”时不会奔溃,而且通常也不会纠缠不休或扔东西。

当孩子想要通过吵闹达到自己目的时,家长可以通过拥抱,看着孩子的眼睛保持紧密的沟通,并坚定让孩子明白:你不是权力的中心,不能为所欲为。

受挫不会伤害孩子,不能妥善应对挫折,才是毁了孩子。

把挫折当成一种人生中必须掌握的核心技能,孩子的成长中必须学会这项技能,倘若父母没有教会孩子这点,那就是失职。

法国父母认为:小孩子的需要和欲望是无穷无尽的,这源于人性。

对孩子说“不”,其实是帮助他们从自己的欲望中解救出来。

尊重孩子的节奏,同时教会孩子尊重身边人的节奏,并且取得平衡,你的孩子自然就是耐心的小大人了。

这样的孩子,你想拥有吗???

阅读全文

与如何教育孩子在法国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金华义乌国际商贸城雨伞在哪个区 浏览:760
俄罗斯如何打通飞地立陶宛 浏览:1137
韩国如何应对流感 浏览:919
在德国爱他美白金版卖多少钱 浏览:960
澳大利亚养羊业为什么发达 浏览:1393
如何进入法国高等学府 浏览:1473
巴西龟喂火腿吃什么 浏览:1405
巴西土地面积多少万平方千米 浏览:1266
巴西龟中耳炎初期要用什么药 浏览:1229
国际为什么锌片如此短缺 浏览:1632
巴西是用什么规格的电源 浏览:1455
在中国卖的法国名牌有什么 浏览:1358
在菲律宾投资可用什么样的居留条件 浏览:1268
德国被分裂为哪些国家 浏览:877
澳大利亚跟团签证要什么材料 浏览:1208
德国大鹅节多少钱 浏览:876
去菲律宾过关时会盘问什么 浏览:1199
澳大利亚女王为什么是元首 浏览:1025
有什么免费的韩国小说软件 浏览:757
申请德国学校如何找中介 浏览:6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