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法国资讯 > 法国咖啡馆为什么那么多

法国咖啡馆为什么那么多

发布时间:2023-02-12 00:42:40

1. 请详细介绍一下咖啡文化。

书上看到的 挺多的
给你打下来

咖啡文化
一、曾听说法国一度由于咖啡缺货而少喝了咖啡,马上就见打盹的人多起来。说来好象夸张,但法国人嗜咖啡倒是千真万确。l991年"海湾战争"爆发,法国也是参战国之一,国内部分老百姓担心战争影响日用品供应,纷纷跑到超级市场抢购。此事连电视台也惊动了,当镜头对着满抱"紧缺物资"的顾客时,却发现他们拿得最多的竟是咖啡和糖。此事一度成为当时的大笑话。
法国人喝咖啡讲究的似乎不在于味道,而是环境和情调,大多不愿意闭门"独酌",偏偏要在外面凑热闹,即使一小杯的价钱足够在家里煮上一壶。他们也还不是匆匆喝了拉倒,而是慢慢地品,细细地尝,读书看报,高谈阔论,一"泡"就是大半天。在科技博览会上,我走过六七个大展厅,都见在角落处设有咖啡座,方便到会各方面人士交流洽谈,整天都是座无虚席。
二、法国人养成这种喝咖啡的习惯,自觉不自觉地表达着一种优雅韵味,一种浪漫情调,一种享受生活的惬意感。可以说这是一种传统独特的咖啡文化。正因如此,法国让人歇脚喝咖啡的地方可说遍布大街小巷,树荫下、马路旁、广场边、河岸上,以及游船上、临街阳台上,甚至埃菲尔铁塔上……。而形式、风格、大小不拘-格,有咖啡店、馆、厅、室,这些都附属着建筑物而存在,有屋顶盖着。而最大众化、充满浪漫情调的,还是那些露天咖啡座,那几乎是法国人生活的写照。好多的露天咖啡座都占据不少公众地方,如广场圈了一角,街头占点人行道,甚至在人潮熙来攘往的香谢丽舍大道也是如此,那花花绿绿的遮阳伞成了点缀巴黎的独特街景,看来市政当局对此还特别宽容。咖啡座的椅子几乎全是朝向马路排列,明摆着是有心设置的观众席,那面前的马路便是剧目永不重复的大舞台。看那些形形色色的座上客,任凭街上喧嚣嘈闹、车水马龙,太阳伞下一杯在手,悠然闲适。拿份当地报纸漫无目的流览也行,叨着香烟吞云吐雾亦可,还可以把大街上的五光十色细细欣赏。这里,会有亮丽的时装闪过,会有醉人的香氛飘来,也会有炯娜多姿的女郎走过,还常有街头音乐家给您送来段段美妙的旋律。此情此景,令人陶醉。不难见到座上原来细声絮语的恋人旁若无人地拥抱、亲吻,别人可真羡慕不了那么多,因为这是在法国。要是您运气好,也说不定在您身旁的椅子上,就坐着一个法国美女,让您增添许多视觉享受。在这里,边吸着咖啡,边看着时尚杂志的巴黎女郎,被视为时髦的象征。
三、除了那些抬头见青天的露天咖啡座外,在法国约17万的咖啡馆中,不乏气派堂皇或古朴典雅者。尤其在巴黎,一些咖啡馆本身就是颇富历史传奇的名胜。在中世纪旧王朝时代,法国文化生活的重心是在宫庭。而到了18世纪的启蒙时代,文化重心开始转移到各种沙龙、俱乐部和咖啡馆。像拉丁区的普洛可甫(LeProcoPe)咖啡馆,就与二百多年前影响整个世界的法国大革命联系在一起。18世纪欧洲启蒙运动的思想家伏尔泰、卢梭、狄德罗,以及大革命三雄罗伯斯庇尔、丹东和马拉等,都是这里的常客。当年,伏尔泰的几部着作、狄德罗的世界首部网络全书等都曾在这里撰写,还有大革命时具象征意义的红白蓝三色帽也在这里第--次出现。革命爆发的前几年,这里一直是热血沸腾、孕育风暴之地。据说发迹前的拿破仑也曾来此,还因喝咖啡欠账留下了军帽。后来,这里又是一流作家、演员、绅士淑女们聚会漫谈的社交场所,其中就有大名鼎鼎的雨果、巴尔扎克、乔治•桑、左拉等,以至后来还以这咖啡馆的名字创立了文学刊物《普洛可甫》。因此,现在馆内保存下来的传统装饰、古董摆设以及各种文物特别丰富,馆内的格局与景物似乎都没有因时代的变迁而"焕然一新",顾客仍旧是喜欢它的古典。
四、在蒙马特的学院咖啡馆,是19世纪巴黎大学时代的标志。这里周围长期聚居着来自四面八方的艺术家,他们以咖啡馆为中心,共同构筑了辉煌的巴黎大学时代。在圣日曼教堂对面,也有一家19世纪风格的德•马格(Les Deux Magots)咖啡馆,但其声名鹊起是在本世纪20年代。一批超现实主义作家、画家长期在这里雄论滔滔,燃烧艺术思想的烈焰,终于又开创了一个以这咖啡馆起名的"德•马格文学奖",并一直延续到今天。据说过去海明威就常到这里饮咖啡以捕捉创作灵感。不过,别的地方卖4到6法郎的一杯咖啡,在这儿能卖到22法郎,这文学艺术的创作也真是有价了。有趣的是在隔壁的德•弗洛(DeFlore)咖啡馆,也是一个着名的学术园地,在战后以较多哲学家光临而兴盛。当时萨特、西蒙•波娃等人常坐固定的座位,现在那里还特地标着铜牌。由于这两家咖啡馆的门槛总有文化精英进出,使得这一带渐渐书店林立,文学咖啡店、餐厅越开越多,后来还成为法国美文学(Belle-Lette)的诞生地。
五、可见,法国咖啡文化源远流长,绝非吃喝消遣般简单。本世纪以来,咖啡馆往往成了社会活动中心,成了知识分子辩论问题的俱乐部,以至成了法国社会和文化的一种典型的标志。几乎没有哪个法国艺术家不和咖啡馆发生关系,作家如此,音乐家、画家也如此。19世纪的印象派画家们就在咖啡馆一方面给人画人像维生,另一方面在这里与志同道合之士漫谈,探索艺术风格、主题、技巧和新方法。而不同的咖啡馆可以形成不同的文化圈子,产生不同的艺术流派。作曲家夏布里埃曾经每晚都与诗人魏尔兰、画家莫奈一起泡咖啡馆,艺术思想互相影响,作品自然与潮流相呼应,反映出19世纪末巴黎的精神面貌。而画家凡•高曾住在法国一家咖啡馆的阁楼,他的画作就有一幅《夜晚的咖啡馆》。他对那咖啡馆很有感情,生前曾在信上写道:"我希望将来有一天在这咖啡馆举办一次我的个人画展。"直到今天,巴黎仍有不少咖啡馆洋溢着浓厚的文化气息。如在巴士底广场附近的"灯塔咖啡馆",就常有文人骚客济济一堂,谈论的还多是挺严肃的哲学论题。主事者是从巴黎政治学院来的哲学博士,而参与者也多自认为是"哲学家",还真能体现法国人能侃的一面。尽管扯得可能离现实生活千里远,但热衷此道者还真多,有戴着珍珠项链的淑女,也有刚从菜市场过来的主妇;有西装笔挺的律师,也有居无定所的流浪汉。这个咖啡店陈设古旧而普通,前来者无非是寻求--种精神食粮,喝咖啡倒是次要了。这里浓浓的文化气息就像从那咖啡杯里飘散出的香雾,嗅得到,还伸手可及,而聚会所形成的清风尚近年不仅影响着巴黎,还带动斯特拉茨堡和图卢兹等地。据说这种潮流的复兴在于试图找回社区共同生活的意识和怀念传统的哲学文化。已经习惯了富裕和现代生活的人们,开始重新反思失落的许多人生价值,重品味、讲享受、追求自然和休闲的风气渐成趋势,而怀旧的浪潮亦盛行于西欧社会。过去那些咖啡馆常客的儿孙辈们,又一个个自觉不自觉地进到那按照传统风貌修复的老字号咖啡馆里。
六、大量的咖啡馆分布在大街小巷的角落,较为平民化,还兼着酒馆和小餐店的功能。这里不分等级成份,也无论清高与世俗,来上一杯可以闲坐半天,或谈天说地,或读书看报。而亲朋戚友、同事同学也愿意泡在这儿聚会谈心;搞艺术做学问的常几个人凑一块儿争论;若独自一人在自说自话也没有旁人感到奇怪。大家都在享受着悠闲,没有人认为这是在挥霍时间,而很多人愿意相信:那些深邃的哲思、智慧的火光,往往就是在这种环境中诞生。这是一方独特的小天地,进这里可以吸拉着您的粗布鞋,可以带上您的宠物狗,可以吞云吐雾抽香烟,当然还可以敞着西装不系领带。反正您就自便吧,这里的特点就是随意、活跃、无拘束,很符合法国人的性格。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咖啡座上的小圆桌一般都挺小,两人对坐着常常膝盖碰膝盖,要是情侣,正好托腮帮子眉来眼去,气息互传,更显亲密融洽。即使不是情侣,也让双方大大拉近了距离,有什么话不好说?咖啡的原产地并个是法国,咖啡立是在1657年才首次传入法国。然而咖啡文化却由法兰西民族带到这个近乎脱俗的境界,成了一种精神象征。确实,我们在巴黎等地看到的每一个夜晚,即使到了夜深,地铁里的乘客已是冷冷清清三两个,街上别的店铺早已关门,可是那些星罗棋布的咖啡馆里还是灯火通明、高朋满座。法国人无论日夜,总在没完没了地、海阔天空地演绎着其独有的咖啡文化。
七、巴黎作为世界艺术中心,在二次大战前达到了空前的繁荣。像毕加索、斯泰因、海明威、乔伊斯等等都曾在巴黎生活多年,有的甚至客死巴黎。即使在战后,巴黎也是世界各地的作家艺术家的梦幻之地,像拉美的着名作家马尔克斯、聂鲁达等等都到过巴黎。拉美魔现实主义文学也打上了巴黎艺术的印记。巴黎的咖啡馆就是这些作家艺术家当年最常光顾的地方。毕加索当年从西班牙到巴黎时,穷困潦倒,就在他花光了身上最后一个法郎时,一个善良的咖啡馆老板收留了他,作为回报,毕加索把他信手涂鸦的画作都交给了咖啡馆老板,好心的老板将这些当时谁也看不上的画一一保存下来。几年之后这位咖啡馆老板因此而财运亨通。巴黎的咖啡馆是最有人情味的地方,那些穷困的艺术家在这里买上一杯咖啡,就可以从白天坐到深夜,这里既温暖又安全,还可以写作画画。巴黎的咖啡馆是仁慈而宽容的,它从来不会因为你只喝一杯咖啡就催你早早离开,只要你愿意,凭着一杯咖啡,你可以一直呆下去,这一传统一直沿袭至今。今天的巴黎仍然到处都是这样的咖啡馆,林立在街边,随处可见。临街的窗户是透明的,你可以坐在里面一边品咖啡一边看着街上的行人或街景。咖啡馆外通常露天放置了一些桌椅,客人可以一边喝咖啡一边沐浴温暖的阳光。咖啡馆里的椅子通常是木制的或者藤编的,十分普通;圆桌也并不大,比一只大号的脸盆大不了许多;但来这里喝咖啡的人并不需要太多的地方,他们要的只是一份闲适。咖啡馆的建筑通常有一半建在人行道上,外表的颜色通常也是咖啡色的,用英语或者法语写着咖啡二字,远远地便一目了然。今天的咖啡馆仍和二战前一样,既不过分热闹,也不过分冷寂,在这里,你一边品着咖啡,一边可以想象当年毕加索和海明威的生活。

2. 法国哲学咖啡馆对法国社会的作用和人文影响

自十七世纪起,咖啡馆在法国首都出现并取得成功,各式的咖啡馆在整个法国如雨后春笋一般地开张了。从表面上看,这些咖啡馆和小酒馆、饭馆一样,只不过是一些消费场所。但是实际上,大大小小的咖啡馆促进了社会多样性和创造性的发展。伴随着咖啡馆数量在法国的飞速增加,以及它在法国人日常生活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咖啡馆文化也在逐渐的形成。
(一)咖啡馆:百姓的公共客厅
法国人交流思想的地方有三处:一曰教堂,二曰沙龙,三曰咖啡馆。
教堂是西方世界最古老的聚会场所。虽然许多信仰天主教的法国人还保留着每周去教堂礼拜的
习惯。但是,现代生活,使很多年青人都难以适应这一传统。
“沙龙”
一词源于法文的译音,原意
是指贵族家的客厅。封建时代,沙龙曾是达官显贵们进行社交和谈情说爱的地方。现代社会,沙龙作为交流思想的场所发展了,并且已从西方扩展到东方,但是,它在大多数情况下未脱附庸风雅人士聚会之嫌疑。至少,它是属于文人雅士们的,与普通老百姓无缘。而咖啡馆的出现,为各社会阶层的人提供了一个公共沙龙。列翁·都德被誉为对巴黎每一块石头都了如指掌,他曾言,咖啡馆较之沙龙更是法国人交流思想和感情的地方。
在法国,咖啡馆不是属于少数人的,它是属于每一个法国人。那是每一个法国人,包括街头流浪汉都可以花上几个法郎就有权利去的地方。因此,它比沙龙更具普遍的意义。咖啡馆对法国人来说一直是生活中最熟悉、最亲切的角落。

法国人,不论其性别、年龄、职业,都喜欢在咖啡馆里逗留:在乡下,农民们以前的生活节奏
完全都是按照农活的劳作时间进行。当在日常生活中出现了咖啡馆,他们常常在闲余时间聚在咖啡馆:“有的人规律性地去咖啡馆是为了和老朋友碰面,有的人去那里是为了玩游戏。还有人是为了去找到志同道合者聊聊自己满腹的政治观点。最后,一些单身汉们,为了节省灯油钱、取暖煤炭费以及报纸费来这里打发时间。”
[2]
从巴黎到外省,从闹市到僻静的小巷,从大都市到小村镇,到处都有数不胜数的大大小小、形
形色色的咖啡馆:有上流社会式的,也有乡村式的;有知识型的,也有艺术型的;有热烈的,文
尔雅的,也有平和的,或者抑郁的。许多咖啡馆还都有露天咖啡座。在不同时间进入不同的咖馆,可看到各式各样、变化万千的景象,从中可获得丰富、多样的体验和感受。在咖啡馆里,人们可以什么都讨论,也可以什么都不聊。人们的话题包罗万象:感情、工作、体育、电影、邻居,所有跟生活有关的话题。“在咖啡馆,人们总是聊很久。人们在咖啡馆既可以找到片刻的宁静,又不会觉得寂寞。人们去咖啡馆可以获得与外界交往和交流的乐趣。推开门,点一杯咖啡,就可以融入到人群之中了。
”咖啡馆可以说是法国社会的缩影,真切地反映出了法兰西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二)咖啡馆:人民的议会

1.
咖啡馆中的“政治家”巴尔扎克曾经说过:“咖啡馆的柜台就是人民的议会。”这句话明确地揭示了法国咖啡馆和法国人政治生活的紧密联系。事实上,在法国,咖啡馆不仅仅是娱乐和休闲的场所,而且也是大众聚在一起表达自己政治观点的地方。
所有人,无论他的社会地位如何,也无论他属于哪个党派,都可以在一种自由、热烈的气氛中
5
自由发言。在咖啡馆里,各类的报纸可供客人免费翻阅。激进派们一边阅读着报道时局的头版头条或者是政治措施,一边无所顾忌地表达自己的政治观点。政客们也常常造访咖啡馆,在那里,他们可以聆听各种意见。出版界的记者们,也常去咖啡馆,他们在这里获得新的消息、期待一次有趣的访谈或者就坐在咖啡馆修改、编辑文章。
各种有争议的观点在咖啡馆得到传播。这里是反对党人的聚集地。因为匿名,这些反对党人可以无所顾忌地对当权政府发表激烈的言论。有的时候,一场讨论会可以在人群中引起极大的反响。在咖啡馆里,人民反思时政;在咖啡馆里,革命思想的火花得以绽放。咖啡馆与法国人政治生活的紧密联系,我们可以在孟德斯鸠1721 年的作品里找到印证:“如果我是这个国家的君主,我就要关掉咖啡馆,因为这些地方很容易让人们的头脑发热。我宁可看到他们在小酒店里喝得醉醺醺的,至少他们不会做出对自己有害的事情,但是咖啡带给他们的狂热,对国家的未来而言,会让他们变得危险。”

2. 酝酿法国大革命的咖啡馆
还是以普罗科普咖啡馆(Café Procope)为例。这家咖啡馆在法国大革命时期成为了革命的加速剂。在十八世纪末,法国大革命的三位关键人物罗伯斯庇尔、丹东和马拉是这家咖啡馆的常客。他们在那里宣扬革命思想并且在那里讨论革命事宜。他们的“信徒”们也成为这里的常客。
事实上,巴黎所有的咖啡馆在法国大革命前夕都是相当活跃的,尤其是皇家宫殿回廊下的咖啡馆,更是呈现出一片奇特惊人的景象。来到这儿的人们不仅将咖啡馆挤得水泄不通,一些满怀期待的群众,更是挨在窗边门外聚精会神地聆听辩论家的演说。咖啡馆里的辩论家往往不是站在椅子上就是跳到桌子上对群众高谈论阔;他们的激昂演说,也常在几个小时之内就传遍全巴黎,引起议论纷纷。以出身记者兼小册子作家的德穆兰(Camille Desmulins)为例,他那充满改革狂热的思想,使他不断公开地在佛伊咖啡馆里从事演说,鼓励巴黎人民起义推翻当时的王权。
除了普罗科普咖啡馆,好多政治和历史运动都和咖啡馆紧密的联系在一起。我们可以说,每家政治咖啡馆都有它固定的客人:丹东派常去德吉贝尔咖啡馆和夏赫邦吉耶咖啡馆(le Guibert et le charpentier);奥尔良党人是南锡咖啡馆和雪佛利尔咖啡馆(le Nancy et le Chavelier)的常客;保皇党人则常聚集在米拉波咖啡馆(le Mirabeau);正统派党人则选择德斯玛尔咖啡馆(Desmare)。
直到今天,我们还可以在一些咖啡馆里找到这一政治特征的痕迹:议会大厦旁的咖啡馆里常常会看到国民议会议员们的身影;热衷政治的法国一般民众也常聚集在咖啡馆里谈论政治。与大革命时期不同的是,人们对政治话题的讨论不再那么热烈激昂,而是在一种很平静轻松的气氛中展开的。
(三)咖啡馆:法兰西思想的摇篮
法国文艺复兴运动的思想火花是从咖啡馆中迸发出来的。“自由、平等、博爱”的精神发源于启蒙学者们在咖啡馆的高谈阔论,并由此向全世界传播。伏尔泰、卢梭、狄德罗及网络全书派学者们就是在“普罗科普咖啡馆”里决定,以人文和科学精神向中世纪神学和蒙昧传统挑战
[3]
巴黎的“普罗科普咖啡馆”具有其他咖啡馆无法企及的光荣历史,它招待过法国摄政时期的名流贵妇人,大革命时期的雅各宾派政治家丹东、罗伯斯庇尔,复辟时期的浪漫派诗人缪塞。普罗科普咖啡馆几经荣衰,历经坎坷,今天依然存在,它坐落在巴黎草地圣日耳曼街区一条狭窄、阴暗的小街上,成了巴黎的文化遗迹之一。
当然,咖啡馆的政治全然不同于贵族沙龙或歌剧院包厢的政治。法国大革命时期,贵族和保皇派也曾聚集在咖啡馆中散布谣言,蛊惑人心。革命家马拉对此非常不满,曾一度想取缔咖啡馆。幸亏他没有这么做,否则,这将是法国咖啡馆历史上一个抹不去的污点。
据说,第二帝国时代,法国政治家甘必大曾在咖啡馆里联络新闻界朋友和其他同志,共同拥立共和。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法国政治家克莱门梭曾活跃在蒙马特尔高地的咖啡馆中,与文人画家们相交甚欢,并因此而赢得各界社会进步人士青睐,荣登法国总统宝座。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虽然德国盖世太保严加控制,但是,巴黎和各大城市的咖啡馆仍然堂而皇之地成为抵抗运动的首要联络点,法国人之善于周旋和不乏精明,由此可见一斑。
在现代社会里,咖啡馆早已没有旧时代的政治密探了,与此同时,咖啡馆政治也式微了。

(四)咖啡馆内的启蒙之声

18世纪,位居欧洲文化发展中心地位的法兰西,因为社会上所存在的各种形态之聚会场所,织
就出一张错综复杂又四通八达的文化传播网,法兰西所发生的文化事件迅速地感染欧洲各地;而当时的启蒙作家与思想家,则是这张文化传播网的中枢。这些启蒙哲士透过各种交流的方式,
与巴黎、外省甚至整个欧洲的进步人士结盟,形成一个以传播科学及理性为宗旨,以知识分子为主体的“文化共和国”。
然而在这股文化气氛中,巴黎咖啡馆的兴起与林立,为“文化共和国”里的文人哲士提供了一
个发挥的空间。启蒙作家们,有时在咖啡馆里伏案疾书,有时则是在咖啡馆里回响着理性与激情的声音,然后透过出版与传播,激荡出时代的巨变。
普罗科普咖啡馆见证了整个启蒙运动的历史,甚至可以说是一个启蒙大师的摇篮,在
18世纪经常光顾普罗科普咖啡馆的文人中,我们可以发现伏尔泰(Voltaire,1694-1778)、卢梭(Jean acques Rousseau,1772-1778)、狄德罗(Denis Diderot,1713-1784)和博马舍(
Baumarchais,1723-1799)等一连串响亮的名字;“网络全书派”的领袖狄德罗(Diderot)和达朗贝尔(d’Alembert)正是在这里推出了第一部《网络全书》
除了普罗科普咖啡馆以外,塞纳河右岸,皇家宫殿区内的摄政咖啡馆(Café de la Régence),
在启蒙时代则是一家以静谧及沉思闻名的咖啡馆。法兰西小说家勒萨日(
Alain Ren LeSage,1688-1747)整日在此创作,偶尔想要享受片刻宁静的卢梭,也会造访此家咖啡馆。

(五)咖啡文人的聚集地

在法国大革命结束之后,法国咖啡馆推动了文化、文学和绘画的发展。在这个和平时期,这些
创造性活动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潮。而咖啡馆也成为了艺术创作地。小说家、剧作家、诗人、编辑、
绘画家还有音乐家都将咖啡馆作为他们的“第二个家”。在香榭丽舍大街上、蒙特马特高地区内、
还有蒙特巴纳斯区内营业地咖啡馆,深受这些艺术家们的欢迎。

1.
艺术家的灵感源泉

这些咖啡馆成为了艺术家们灵感的源泉地。在“公共沙龙”的咖啡馆,作家可以遇到各类的人,
他们观察咖啡馆里的客人,试图去了解这些人的个人经历,为自己的创作准备素材。咖啡馆中的景象给创作者们以灵感。海明威每天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在铃鼓咖啡馆(Café Tambourin)的圆咖啡桌旁度过的:“这是一个令人愉快的咖啡馆,干净、热情而且好客。我将我的破伞晾起来,将我的旧毡帽挂在长椅上方的挂衣钩上,点上一杯牛奶咖啡。服务生给我端来咖啡,我从我上衣的口袋里掏出我的本子、笔,然后就开始写作。”

2.
宁静的创作氛围

艺术家们也可以在咖啡馆里寻找到创作所需的那份宁静。当他们开始新的作品时,他们需要在
喧闹的气氛中的一份宁静。正如一位音乐家所说:“我常来这里写歌。我喜欢在这里找到一个宁静
的角落,这样我可以思考,因为我是音乐家、艺术家、作曲者。我喜欢独处,我不喜欢太靠近人群,
但是我也不喜欢太远离人群。所以,我来咖啡馆了。”这也是两位着名的作家:让•保罗•萨特和西
蒙娜•波伏娃选择花神咖啡馆(Caféde Flore)作为他们的“办公室”的原因了:“我们俩完全就
待在这家咖啡馆了:从早上九点到十二点,我们在这里写作,然后我们去吃中饭,下午两点我们又重新回到这里,和我们的朋友们聊天一直到晚上八点。晚饭后,我们在这里会见预约的客人们。这可能对你们来说显得有些奇怪,但是我们在花神咖啡馆就像在家里一样。”除了这两位文学巨匠,在十九世纪末,查理•莫哈(Charles Maurras)就在这里写出《在花神的标志下》(Sous
le signe deFlore)一书;在1913 年,阿波利奈尔(Guillaume Apollinaire)将咖啡馆的一楼改编辑室:《巴黎之夜》
文学期刊就在这里问世;
莱昂
保尔•法尔格
每天都要在“花神”待上一到二个小时进行创作。
3. 艺术家的收容地
咖啡馆也是艺术家们的收容地。许多的艺术家在成名之前都是穷困潦倒的,但是无论他们是谁,成名的或者贫困的艺术家,都可以进入咖啡馆。客人只需支付少量的钱,甚至可以分期支付一杯咖啡的费用:“李必庸(Libion),圆亭咖啡馆(la Rotonde)的老板,还会接待那些身无分文的艺术家们;即使有人偷偷地拿走遗忘在柜台上的羊角面包,这位老板也会装作什么都没有看到。”
4. 艺术家的作品 某些法国的咖啡馆还是艺术家们的小型作品展览厅。他们为艺术家们提供展出新作的场所。当艺术家还没有成名的时候,他们没有钱在画廊里展出自己的作品。但是在一些咖啡馆,特别是拉丁区内的咖啡馆内,老板允许艺术家们将新作挂在墙上做装饰。因此画商们也会常到这些咖啡馆里寻找好的作品。
此外,有的咖啡馆还设立了自己的文学奖项。每年,双叟咖啡馆(les Deux Magots)、丽普咖啡馆(la Brasserie Lippe)还有花神咖啡馆(le Flore)都会颁发文学奖,为的是奖励并鼓励年轻作家们。现在,这些文学奖成为了法国文化生活的一部分。

3. 法国咖啡的简介

咖啡豆呈绿色,所以也被称作“绿咖啡”。绿咖啡经过焙烧后才成为人们常见的褐色咖啡豆。焙烧后的咖啡豆经粉碎,再用沸水冲泡或煮,才成为香浓美味的咖啡。 法国的咖啡文化源远流长,绝非吃喝消遣般简单。一杯咖啡配上一个下午的阳光和时间,这是典型的法式咖啡,重要的不是味道而是那种散淡的态度和作派。法国人喝咖啡讲究的是环境和情调,在路边的小咖啡桌旁看书、写作,高谈阔论,消磨光阴。
白色的桌子、篮色的咖啡杯、随风飘扬的遮阳棚,忙碌的服务生、当然还有悠闲的风琴,这些都是法国咖啡馆的特色所在。
这些咖啡馆在协和广场、香榭丽舍大街、蒙马特和蒙帕那斯诞生,而后走向辉煌。法国的文学和艺术新思潮在这里生根发芽。这些咖啡馆也亲眼目睹了法国文化从萌芽到鼎盛在到最后走向衰败,所以说法国咖啡文化史是法国近代文化发展史一点都不为过。
咖啡是世界上最流行的饮品。咖啡香醇的美味使它成为人类最有价值的基础产品之一;它是石油之外发展中国家外汇的重要来源;世界上有上千万的人依赖于与咖啡有关的收入生存,而常饮咖啡的人更是不计其数。在世界任何一个大城市,从纽约,伦敦到悉尼,罗马,再到东京,曼谷,到处都可以享受到一杯上好的咖啡。咖啡的历史也是越来越多的人钟爱咖啡的美味的历史,咖啡给人们带来的总是愉快和兴奋。
三百年来,咖啡流传到世界各个角落,逐渐成为主要贸易国家经济生活方式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咖啡的流传过程中,人们尝试了几百种方法,从咖啡豆中提取最佳口味。咖啡已经不再是奢侈品,冲调非常方便,而且还可以调出各种不同的独特口味。
当今,发明了各种新奇的冲调咖啡的方法,咖啡也和世界上其他事物一样不断地经历着变革。意大利特浓咖啡,卡布其诺咖啡和风味咖啡的流行,咖啡文化正显现出一种新风格。速溶咖啡的品种和质量也达到了历史从未有过的高水平。好咖啡被越来越多的咖啡拥戴者享用着,这正在成为一种新的潮流。
随着中国,俄罗斯和印度经济的发展及国民收入的提高,这里的人们也开始享受咖啡的美味。越来越多的迹象说明,在这些拥有悠久茶文化传统的国家,咖啡对茶不是取代,而是一种很好的补充。咖啡文化的发展和传播远没有结束,正在有更多的人开始亲身体验咖啡的独特魅力。 在中美洲、南美洲、加勒比海、非洲及亚洲,有近八十个国家都种植了咖啡,咖啡园通常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最大的咖啡生产国是巴西和哥伦比亚,其次是印度尼西亚,越南和墨西哥。不过,一些产量很小的咖啡生产地,如牙买加和也门,出产的咖啡却是极高品质的。
咖啡树在气候温和,日照充分和雨量富足的环境下,一般可长到三米高左右。咖啡最好种植于肥沃的火山岩土中,咖啡树需要细心的呵护和照料,采摘和加工也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劳力。耐心也是很重要的,因为一般要到三,四年后,咖啡树才开始结果。尽管如此,世界上仍然有越来越多的地方开始种植咖啡。 “不在家,就在咖啡馆;不在咖啡馆,就在去咖啡馆的路上。”这是一句流传甚广的咖啡广告用语,我觉得用它来形容法国人的咖啡情结是最形象不过的了。
据介绍,法国是在1657年才从非洲引进的咖啡。但是咖啡一进入法国,立即就受到法国人的热烈欢迎,以至咖啡成了法国人日常生活中一件须臾不可分离的东西,并发展成为富有浓郁法兰西特色的咖啡文化。
在法国,无论是繁华的都市还是僻静的小镇,只要有人活动的地方就一定会有咖啡馆。广场边、马路旁、车厢内、游船上,甚至在艾菲尔铁塔那高高的塔座上,都可遇到或大或小、或古典或现代、或装修富丽堂皇或设计简洁明快的咖啡馆。其中最富有特色也最具浪漫情调的当数遍布街头巷尾的露天咖啡座了。往往在广场的一角,在大街的拐弯处,在桥头的树荫下,在人潮如涌的香榭丽舍大道旁,都会看到花花绿绿的遮阳伞下摆放着一排排窄窄小小的座椅。就像电影院一样,这些座椅全都面向着大街。“银幕”的一方,就是人头攒动、光怪陆离的街景。只要花上二三欧元,你就可以任选一张座椅坐下来。品着香气浓郁的咖啡,你可以随手拿一张报纸漫无目的地浏览,可以和几个亲朋好友谈天说地,可以闭着眼睛静静地养神,可以什么都不说什么都不看只是发呆……
“一杯咖啡,可以打发掉整整一个下午,再来一块散发着诱人香味和闪烁着晶莹光泽的蛋糕,夜幕就要降临了。”这是作家陈丹燕描绘巴黎日常生活时的一个场景。在巴黎,你只要随手推开一间咖啡馆的门,立即就会产生一种屏息静气的感觉。这里尽管常常是高朋满座,但整个氛围却始终是静悄悄的。这里并没有明亮的灯光,也没有绚丽的色彩,有的只是若隐若现的音乐。这乐声在你的心头萦绕盘旋,很容易使人不知不觉间沉入一种浪漫柔美的梦幻当中。而街头露天咖啡座里那一群群、一堆堆咖啡客慢悠悠品着咖啡,悠然自得地欣赏着街景,自由惬意地消磨着时光的情景,更是法国社会生活中一道独特的风景。对法国人来说,也许品尝咖啡的滋味并不是最重要的,更重要的是感受和体验一种闲适的氛围与悠然的情调。花上比在家里自煮一壶咖啡要贵上好几倍的价钱到咖啡馆来喝上一小杯,显然解渴已经是次要的了。作为饮料的咖啡在他们眼里已不是目的,只不过是一种形式、一种手段、一种载体。在法国不乏喝咖啡上瘾的人,但更多的是泡咖啡馆上瘾的人。
当然,对法国人这种喜欢泡咖啡馆的闲适风尚,不少人也时有微辞。如生产出速溶咖啡的美国人就以为这是一种懒惰的表现,法国经济的发展之所以与美国有着不小的差距,显然与这种闲适之风有着必然的联系。但是对于这种指责,法国人却以一则笑话做了回答:一个美国人问一个正在泡咖啡馆的法国人:“你为什么不去找工作?”法国人反问道:“找工作的目的是什么?”美国人说:“找到工作可以赚钱。”法国人又问:“赚了钱又可以干什么?”美国人说:“赚了钱就可以过上好日子。”法国人又问:“好日子怎么过?”美国人说:“可以到咖啡馆喝咖啡呀。”法国人笑了。这个故事提出了一个也许永无答案的难题:人们究竟是生活为了工作,还是工作为了生活?

4. 法国咖啡馆咖啡馆开发。时代感地方志燃烧弹后

法国咖啡馆有百姓客厅的美誉

法国人交流思想的地方有三处:一曰教堂,二曰沙龙,三曰咖啡馆。

教堂是西方世界最古老的聚会场所。虽然许多信仰天主教的法国人还保留着每周去教堂礼拜的习惯。但是,现代生活,使很多年青人都难以适应这一传统。再说,除非找神父忏悔,在上帝面前说话,也太严肃、太拘束了。但是,时至今日,仍有许多人到教堂去,特别是退休老人,除做礼拜外,还可以听音乐会,参加社区活动。

“沙龙” 一词源于法文的译音,原意是指贵族家的客厅。封建时代,沙龙曾是达官显贵们进行社交和谈情说爱的地方。在沙龙中,更多的是附庸风雅、钩心斗角,几乎谈不上什么真正的交流思想。而现代社会,沙龙作为交流思想的场所发展了,并且已从西方扩展到东方,但是,它在大多数情况下未脱附庸风雅人士聚会之嫌疑。至少,它是属于文人雅士们的,与普通老百姓无缘。

而咖啡馆则与上述两者不同,对于法国人尤甚。列翁.都德被誉为对巴黎每一块石头都了如指掌,他曾言,咖啡馆较之沙龙更是法国人交流思想和感情的地方。

在法国,咖啡馆不是属于少数人的,它是属于每一个法国人。那是每一个法国人,包括街头流浪汉都可以花上几个法郎就有权利去的地方。因此,它比沙龙更具普遍的意义。咖啡馆对法国人来说一直是生活中最熟悉、最亲切的角落。

在巴黎时,我常去梅尼尔蒙当街区拜访一位法国朋友,并同他一起在附近一家小咖啡馆里小坐聊天。小咖啡馆坐落在比利牛斯街的一个街角上,空间狭小,环境阴暗,但小桌小椅收拾得干干净净,端上的咖啡总是又浓又香。

老板一家与我的朋友非常熟,同时也熟悉这片街区的所有老住户。老板娘告诉我,30多年来,她看着我的朋友长大,了解他的许多事情,包括小时候调皮倒蛋、与小伙伴们一起干的许多傻事。

朋友介绍说,在这片街区居住的多为普通市民,主要是小店主、小职员、教师、工人等。工作之余,他们到此与同伴们边饮边聊,海阔天空,意趣相投,不存在社会等级、地位之分。有人专僻静角落,桌上一杯咖啡或一杯红酒,孤坐独饮。也有人清晨赶在上班办事之前,在吧台前站着昂脖一饮,然后行色匆匆离去。傍晚,特别是晚上九点以后,客人则比较悠闲,或要一杯椰子酒,或要一杯啤酒,从容不迫。有的顾客,兴致所至,投币点播机,点一支喜爱的歌曲,一边饮酒抽烟,一边聆听歌曲。

小咖啡馆是社区生活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人们欢乐时来,忧郁时也来;有人带着初恋的欢欣,也有人怀着失恋的痛苦。男人女人,有欢声笑语的,有忧郁落泪的,有缄默不言的,有放荡不忌的,芸芸众生,形形色色。而小咖啡馆的店主通常都见多识广,待人接物适度有节,给人以一种信赖感。他们既会为乐者助兴,也懂得宽慰忧者。

老板娘和朋友的这几句平平常常的话,一语道出了遍及法国大街小巷这么多小咖啡馆的特点。

除此之外,从巴黎到外省,从闹市到僻静的小巷,从大都市到小村镇,到处都有数不胜数的大大小小、形形色色的咖啡馆:有上流社会式的,也有乡村式的;有知识型的,也有艺术型的;有热烈的,温文尔雅的,也有平和的,或者抑郁的。许多咖啡馆还都有露天咖啡座。在不同时间进入不同的咖啡馆,可看到各式各样、变化万千的景象,从中可获得丰富、多样的体验和感受。咖啡馆可以说是法国社会的缩影,真切地反映出了法兰西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5. 为什么咖啡会在欧洲盛行

现在,酒吧,咖啡馆,饭馆的界限已经很模糊。Restaurant里一般都有吧台,规模大点的还有专门喝咖啡的客厅;大部分Café
(法文,英文是Coffee House)也有吧台;cafeteria就是小饭馆。不过,当咖啡馆在欧洲大规模兴起的时候却是酒吧的对立物。

咖啡原产埃塞俄比亚高地,咖啡豆是咀嚼而不是磨碎了泡水喝的。因为咖啡的提神作用,在15世纪时传入回教世界时立即受到穆斯林的热烈欢迎。这名声伴随着咖
啡在17世纪传入西欧,最初被当作药剂,后来作为社交饮料风行伦敦、巴黎、威尼斯、阿姆斯特丹……1663年时伦敦有82家咖啡馆,到1770年就增加到
500家。巴黎在1720年时也有380家。

欧洲的17世纪是天才的世纪,是群星灿烂的世纪,如怀特海所说,“欧洲各民族在我们这个时代以前的220多年中的思维活动作一简短而十分确切的叙说,就会
发现他们一直是依靠17世纪的天才在观念方面给他们积累的财富来活动的。”16世纪数学的兴起,对无微不至的自然秩序的本能信念,中世纪后期盛行的“本质
主义”,已经为历史性大革命做好了准备。1604年,《哈姆雷特》出版了第一个四开本版。培根的《论学术的进步》和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在1605年发
表。1614年春天,哈维在伦敦医科大学发表血液循环理论,莎士比亚和塞万提斯在这一年去世。牛顿于1642年出生,伽利略正好去世,那一年又是哥白尼的
《天体运行论》发表100周年。此前一年,笛卡儿发表了《形而上学的沉思》,两年后发表《哲学原理》。17世纪出现的天才包括培根、哈维、开普勒、伽利
略、笛卡儿、帕斯卡、洛克、斯宾诺莎、莱布尼兹……遍布英国、法国、意大利、荷兰……这些文学、哲学、物理、天文学、数学、政治学、伦理学等领域的伟大天
才共同的信念,就是自然秩序和理性。

咖啡在17世纪传入,可以说是适逢其时。

咖啡馆是典型的布尔乔亚产物。它是城市的公共场所,与在宅第里大宴宾客的贵族划清界限;它的装潢考究,整洁有序,用书架、镜子、镀金框绘画和优质家具来装
点,和劳苦大众灌啤酒的地方的简陋、吵闹、阴暗、肮脏形成鲜明对比。咖啡的流行在很大程度上和新中产阶级兴起有关。教士和商人的日常工作是在室内动脑筋,
他们不需要饮酒来解乏御寒,却需要提神;他们的钱不够在家里挥霍取乐,但可以每天在咖啡上花几文。咖啡馆里不许骂人,更不许打架,很快就形成了罚出言不逊
者买咖啡的“不成文法”。总之,咖啡馆是安静、清醒、有秩序的,是斯斯文文谈话和讨论的地方。

不过,咖啡馆最重要的作用还是信息交流。在那里可以看到新出的小册子和“新闻纸”、广告、传单、商品价目表、股票行情报单,得到最近的商业消息、即时的商
品价格、流行的政治传言、科学的最新进展、文学艺术流派的衍变;也可以听科学讲座,进行商务谈判,跟合得来的朋友谈文学和政治。实行门牌编号和邮递之前,
很多人用咖啡馆作为通信地址,邮递员的前身们则在各家咖啡馆之间跑来跑去。

每一家咖啡馆都对吸引什么样的顾客有明确的设想,开设的地段也往往和人群的分布相关。

伦敦Royal
Exchange周围的咖啡馆里经常聚集着商人、股票经纪人和批发商。咖啡馆也是进行金融创新和试验,产生新的商业模式,如保险、彩票、合股等的温床。最
着名的例子是Edward
Lloyd在17世纪80年代后期开的咖啡馆,供船长、船主和商人听取最新海事新闻,参加船只及货物的拍卖。后来Lloyd着手搜集和整理这些材料,编成
定期动态报送给订户。Lloyd很自然地变成了船主和投保者的聚会场所。1771年,79名投保者成立了Society of Lloyd’s
(Lloyd’s of London)。咖啡馆也可以举办科学讲座,甚至进行科学试验。牛顿和Edmund
Halley等科学家就在咖啡馆解剖过海豚。还有海员和航海家聚会的Marine。海员和商人们认识到科学将有助于航海,并进一步推动商业,而科学家则急
于知道工作的实际效用。技术和商业,最初就是在咖啡馆交汇的。

诗人John Dryden(1631-1700)和他的圈子在Will’s
coffee-house评论和讨论最新诗歌戏剧三十多年。Dryden死后,许多文人转移到诗人蒲伯和《格里佛游记》的作者斯威夫特等人常去的
Button’s。蒲伯的诗作,The Rape of the
Lock就是在咖啡馆闲话的基础上写成的。他从咖啡馆的闲谈中获得灵感而形成的轻快,更接近口语的散文风格成为新闻体之滥觞。

然而,咖啡馆更具争议性的功能是潜在的政治异议中心。咖啡是煽动性饮料的名声至少可以追溯到1511年,回教圣地麦加试图禁止咖啡消费。后来回教世界还发
生过多次试图禁止咖啡的努力。有人认为喝咖啡会上瘾,应该和酒精饮料一样列为宗教禁忌;另一些人则认为它对身体健康有害。但是,真正值得政府提高警惕的还
是政治活动。

因此,英王查尔斯二世在1675年发布公告,关闭咖啡馆。公告中说,咖啡馆“产生了非常罪恶和危险的效果,在那些地方制造的恶意诽谤的谣言,传到外国,损
害国外陛下的声誉,破坏和平和安宁。”结果舆论大哗,群情激愤。很明显,咖啡馆作为商业和政治生活中心的作用是不能取消的。政府的权威眼看要受到损害,就
又发布了一份公告,要求咖啡馆宣誓效忠,交纳500镑可以继续营业6个月。这费用和时间限制很快又取消,代以含混的要求:特务和捣乱份子不得入内。

伦敦的咖啡馆里流传着关于阴谋和反阴谋的谣言,但更是理性政治辩论的中心。斯威夫特说过,“任何权势者掌握的真理或启发都不如咖啡馆政治。”1659年成
立的 Miles’s就有“业余议会”的名声,人们在那里激情充沛地辩论,辩论结束后用一只木头票箱投票,大概是近代民主选举的起源。

巴黎的咖啡馆也是根据行业和话题分类的,但是因为言论自由受到严格限制,以及国家审查机关的官僚主义,法国的新闻资源远不如英国、荷兰、德国丰富。这引起
了巴黎闲话小报的兴起,由几十个缮写员抄写,通过邮局分送给巴黎和外省订户。毫无疑问,咖啡馆和其他公共场所一样,是政府的特务出没之地。巴士底监狱档案
里有成百上千份关于咖啡馆谈话的报告,可见发表反政府言论的人要冒进巴士底监狱的风险。尽管如此,法国政府还是容忍了咖啡馆的存在,把它当作了解民心的地
方。

从国王和政府的立场来看,尽管派特务泡咖啡馆是“完全必要的”,却不那么“非常及时”了。1789年7月12日,Camille
Desmoulin站在Cafe de
Foy的桌子上,挥舞着双枪向他同胞们发出历史性的呼吁:“公民们,武装起来!”巴士底狱两天后攻陷,法国大革命于焉开始。因此,法国历史学家Jules
Michelets说,“那些整天泡在Cafe de Procope里的人们透过那深黑色的液体,看到了革命的曙光。”

柴可夫斯基的《胡桃夹子》里面的《咖啡和茶舞曲》交替采用阿拉伯和中国音乐的母题,因为咖啡是阿拉伯的,茶是中国的。咖啡和茶值得谱写进舞剧,可见影响之大,不过,茶似乎始终安份地呆在家里,而咖啡,则造就了一种“处所”——咖啡馆,在欧洲近代历史上发挥了重大作用。

6. 都说法国是一个浪漫之都,法国的文化有什么独到之处

一说起法国就给人一种爱情国度,非常浪漫的感觉。法国也成为每个人都想去旅游的胜地,在这里你可以慢慢的享受时光,体会不一样的风景,领略不一样的人情味道。而之所以会产生这种感觉跟法国文化息息相关,在这里不管是建筑物花草还是身边的人,都给你非常舒服,愉悦的感觉。以法国文化的独到之处就是让你舒服开心。

三、法国的历史意义

法国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逐渐形成了现在的法国,这是一个充满和平和浪漫因素的国度。这里有美丽端庄的女人,优雅如画的风景,才华横溢的艺术家,热情洋溢的建筑,这些点点滴滴,汇聚成了法国轻松自在的气息,让人忍不住想靠近。

与法国咖啡馆为什么那么多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金华义乌国际商贸城雨伞在哪个区 浏览:733
俄罗斯如何打通飞地立陶宛 浏览:1110
韩国如何应对流感 浏览:894
在德国爱他美白金版卖多少钱 浏览:934
澳大利亚养羊业为什么发达 浏览:1359
如何进入法国高等学府 浏览:1448
巴西龟喂火腿吃什么 浏览:1375
巴西土地面积多少万平方千米 浏览:1234
巴西龟中耳炎初期要用什么药 浏览:1204
国际为什么锌片如此短缺 浏览:1605
巴西是用什么规格的电源 浏览:1426
在中国卖的法国名牌有什么 浏览:1334
在菲律宾投资可用什么样的居留条件 浏览:1237
德国被分裂为哪些国家 浏览:851
澳大利亚跟团签证要什么材料 浏览:1178
德国大鹅节多少钱 浏览:848
去菲律宾过关时会盘问什么 浏览:1172
澳大利亚女王为什么是元首 浏览:998
有什么免费的韩国小说软件 浏览:733
申请德国学校如何找中介 浏览: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