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法国资讯 > 法国国歌是怎么形成的

法国国歌是怎么形成的

发布时间:2023-02-13 19:38:32

A. 谁有法国的资料

国名: 法兰西共和国 (The Republic of France,La Republique Francaise)

国庆日:7月14日(1880年议会立法确认攻克巴士底狱日为国庆节以纪念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 法国欢度国庆

国旗:呈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3∶2。旗面由三个平行且相等的竖长方形构成,从左至右分别为蓝、白、红三色。法国国旗的来历有多种,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巴黎国民自卫队就以蓝、白、红三色旗为队旗。白色居中,代表国王,象征国王的神圣地位;红、蓝两色分列两边,代表巴黎市民;同时这三色又象征法国王室和巴黎资产阶级联盟。三色旗曾是法国大革命的象征,据说三色分别代表自由、平等、博爱。

国徽:法国没有正式国徽,但传统上采用大革命时期的纹章作为国家的标志。纹章为椭圆形,上绘有大革命时期流行的标志之一——束棒,这是古罗马高级执法官用的权标,是权威的象征。束棒两侧饰有橄榄枝和橡树枝叶,其间缠绕的饰带上用法文写着“自由、平等、博爱”。整个图案由带有古罗马军团勋章的绶带环饰。

国歌:《马赛曲》

国花:鸢尾花

国鸟:公鸡

国石:珍珠

自然地理:面积为551602平方公里。位于欧洲西部,与比利时、卢森堡、瑞士、德国、意大利、西班牙、安道尔、摩纳哥接壤,西北隔拉芒什海峡与英国相望,濒临北海、英吉利海峡、大西洋和地中海四大海域,地中海上的科西嘉岛是法国最大岛屿。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平原占总面积的三分之二。主要山脉有阿尔卑斯山脉、比利牛斯山脉、汝拉山脉等。法意边境的勃朗峰海拔4810米,为欧洲最高峰。河流主要有卢瓦尔河(1010公里)、罗讷河(812公里)、塞纳河(776公里)。地中海上的科西嘉岛是法国最大岛屿。边境线总长度为5695公里,其中海岸线为2700公里,陆地线为2800公里,内河线为195公里。西部属海洋性温带阔叶林气候,南部属亚热带地中海式气候,中部和东部属大陆性气候。平均降水量从西北往东南由600毫米递增至1000毫米以上。

人口: 6140万(2003年1月),包括400万外国侨民,其中150万人来自欧盟各国。通用法语。居民中90%的人信奉天主教,另有约400万穆斯林及少数新教、犹太教、佛教、东正教徒。

首都:巴黎(Paris) ,市区人口217万。

行政区划:分为大区、省和市镇。省下设专区和县,但不是行政区域。县是司法和选举单位。法本土共划为22个大区、96个省、4个海外省、4个海外领地、2个具有特殊地位的地方行政区。全国共有36565个市镇,其中人口不足3500人的有3.4万个,人口超过3万人市有231个,人口超过10万的市有37个。22个大区是:阿尔萨斯、阿基坦、奥维尔涅、布尔高涅、布列塔尼、中部地区、香槟-阿登、科西嘉、弗朗什-贡岱、巴黎大区、朗克多克-鲁西翁、利姆赞、洛林、南比利牛斯、北加莱海峡、下诺曼底、上诺曼底、卢瓦尔地区、皮卡尔迪、布瓦图-夏朗德、普洛旺斯-阿尔卑斯-蓝色海岸、罗讷-阿尔贝斯。4个海外省是:瓜德鲁普、马提尼克、法属圭亚那、留尼旺。4个海外领地是:法属波利尼西亚、新喀里多尼亚、瓦利斯群岛和富图纳群岛、法属南半球和南极领地。2个地方行政区是:马约特岛、圣皮埃尔岛和密克隆岛。

国家的诞生
法国的历史是长期以来人民的点滴劳动汇集而成的。法兰西众多的独特之处正是其文化的体现。二千年来各个朝代和他们的文明在这片土地上留下了印证,最后才形成了今天的现代法国。

史前时期
大约一百万年前,从欧亚大陆迁移来的人类一直来到最后的边界——大西洋边。从此定居下来。萨比安人则最早在公元前四万年到八千年开始出现在这里。许多考古遗迹证明了在法国这片土地上史前就有人类文明存在。

高卢时期
约公元前1200年到前800年,凯尔特人离开他们在西里西亚的家乡,向莱茵河和大西洋之间的这一地区开始入侵。这块土地当时居住着90个不同的部落,被称作高卢人。高卢人在农业和十分发达的手工业基础上建立了他们的文明。他们发明了收割机、木桶、四轮马车和铁剑。
很快罗马帝国也注意到了这片土地。公元前50年,朱利叶斯·凯撒大帝来到这里,征服了这一地区。高卢-罗马文明定都于里昂,统治了相当长时间,形成了今日法国的最初蓝图。正是这一时期法语开始形成,许多大城市已经有了雏形,道路网也从此初现端倪。

法兰克王国
从五世纪起,来自东方的汉斯、汪达尔、阿拉曼斯、维斯高特、奥斯特洛
高特和法兰克人先后入侵该地区,高卢-罗马人为了抵御入侵而和法兰克部落联合了起来。他们的基地设在巴黎附近地区,也就是令天被称作法兰西岛的地方,这股力量慢慢征服了全国。
法兰克王朝的梅罗文家族和卡洛林家族统治从五世纪延续到十世纪。这一时期,高卢一罗马文化和日耳曼文化逐渐融合。

法兰西王国
在公元768年到814年查理曼大帝统治时期,他建立了许多学校,促进文化繁荣并召集了许多学者在身边。他的工国划分为郡,郡长(世俗政权)和主教(宗教权威)共同管辖。米斯统领则负责执行帝国法律。
987年,雨果·卡佩,法兰西岛领主,加冕成为国王,而法兰克人的土地(被称作法兰斯)成为法兰西王国。新建立的法兰西王朝想把宗主权施及整个统治领域内。
从11世纪至15世纪,先后有18任国王不断地向封建领主们施加权威,王国得以扩大(吞并了布列塔尼和勃艮第),并夺取了一些英国的领土,例如阿基坦和诺曼底。这几个世纪中突出的特点是宗教热情高涨,文化、经济和城市也得到极大发展。这一时期开始出现了资产者,他们形成了社会中一个新的阶级。城市也变成了行政单位。
从1226年到1270年间统治法国的国王路易十一十分重视司法,曾经亲自在万森的一棵橡树下主持审判。他一生中建造了许多医院和教堂,参加了两次十字军东征,成为君王中的典范。他后来被尊称为圣路易。
从16世纪到18世纪,十位国王致力于加强国家的权力以及其行政。在抵御东方和南方的敌人入侵的战斗中,他们逐渐建立了国家的自然边界。这其间有三位政治人物尤其值得提起:
-亨利四世结束了国内的天主教与清教徒的宗教战争,把西班牙入侵者逐出了国境。这样,他巩固了国家的统一。此外他还曾试图改善贫苦的法国农民的不幸处境。
-黎塞留,路易十三的宰相。他领导法国抵抗住了奥地利的军事干涉,通过削弱贵族和清教徒的力量加强了主权。他还下令成立了索邦大学并促成了法兰西学院的建立。
-科尔贝,路易十四的首席大臣。他曾尝试统一全国的法制,以及通过建立大制造业和国际贸易公司来促进革新。他曾寄希望于法国的殖民地加拿大和路易斯安那。

几次历史变迁

1789年的大革命
1789年的国民会议变成了宪政会议。封建权力被废除、公布了人权宣言,建立了议会君主制。
1792年由于外国势力的干涉、君主出逃等事件,君主制被废除,第一共和国宣告成立。自此至1795年,包括罗伯斯庇尔在内的革命者们同时与国外(普鲁士、奥地利、英国、西班牙)和国内(旺代)的反革命势力作着斗争。在政治生活中,革命者们采纳了孟德斯鸠和卢梭提出的原则(三权分立原则和人民主权原则)。
从1799年至1804年,第一执政拿破仑.波拿巴将军领导着法国政府,他统治期间建立了一个强大的集权制资产阶级国家、现代化的行政管理体制和法典(其民法典至令仍然有效)。政府还建立了高中教育体制并改革了大学教育。

拿破仑帝国
1804年拿破仑加冕称帝,他在到1815年的12年统治期间力图建立一个庞大的欧洲帝国。10年间,法国军队在整个欧洲大陆不断与一些强大的联盟较量。曾有一个时期法国疆域急剧扩大。只是到了1815年它的边界才回到1789年的状态。
俄罗斯战役中法国军队的惨重伤亡导致了拿破仑的下台和被放逐。他后来曾再次统治法国,但仅一百天后,他就因为滑铁卢战役失败而再次退位。

君主制复辟
1815至1830年间的两任国王都想要在复辟的旧君主制下维持革命和拿破仑帝国期间的一些进步措施。法兰西王国的殖民帝国在北非继续扩张。
法国的最后一任国王:路易斯-菲力浦被加以封号“法国人之王”。1830至1848年间出现了贸易商业资产阶级,工业革命开始,社会主义和联邦主义运动也开始兴起。经济危机和社会动荡最终将法国引向了 1848年大革命,导致了君主制的最后崩溃。

第二共和国和第二帝国
普选制、新闻自由和对劳动者阶层起义的恐惧给了拿破仑一世的侄子路易·拿破仑·波拿巴一个机会当上了法国总统。在经过一段独裁式的总统统治时期后,路易拿破仑通过公民投票和政变方式当上了皇帝,号称拿破仑三世。他的政府倡导激进的经济改革政策,推行大量目的在于重建国家资本的重要经济计划。第二帝国以工业扩张为其特征。就在政府向议会制政体变化之时,法德战争爆发了(1870年)。法国在苏丹的失败导致了第二帝国的覆灭。

第三共和国
1871年成立了共和国并建立了国防政府。法国战败,在与德国签订的和约中法国割让了阿尔萨斯和洛林两省。同年发生了着名的巴黎公社起义,但起义被血腥地镇压了。
共和国的议会制政体在1871年至1914年间建立了有关公共自由的一系列重大法律,证明了其本身的价值。儒勒法里总理(186年至1885年在任)对言论自由、集会自由和新闻自由的确立发挥了重大影响,他对非教会的免费义务小学教育制度的建立也有重大贡献。
法国在亚洲和非洲的殖民地继续扩张,但与此同时社会动荡和宗教与学校之间的纷争(政教分离)动摇着社会统治。
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使法国失去了十分之一的劳动力。1917年12月是战争的转折点,乔治·克雷孟梭带领法国及协约国一起取得了胜利,德国战败。阿尔萨斯和洛林重归法国。
在战后重建不久,法国就象世界上其他国家一样被1929年大危机严重打击。广泛的罢工和左翼联盟给法国带来了1936年的人民阵线政府,这届政府在国家计划中设定了建立基本社会法律的义务。
在法国的四周,纳粹主义、意大利法西斯主义以及西班牙内战都预示着第二次世界大战即将来临。
随着着名的所谓“奇怪战争”的结束,1940年法国宣布了休战,法国成为德军占领区。法国经济处于不稳定中。整个国家分为两部分:一方面是与占领国合作的维希政府,另一方是以伦敦为基地的“自由法国”流亡政府及抵抗运动。经过五年的战争,法国在1944年被盟军解放。

第四共和国
1940年6月18日夏尔·戴高乐发表了广播讲话后,被公认为法国抵抗运动的领袖和象征。他在1944年至1946年间任政府首脑,建立了法国社会保障体系并给予妇女选举权。可是,由于议会制政体不能清楚地提供政治方向而导致了政府改组,第四共和国被动摇了。1945年至1958年的这段时期法国一直忙于重建国家发展经济。不断尖锐化的非殖民化问题(印度支那和阿尔及利亚战争)意味着虚弱行政权的结束。

第五共和国
1958年,夏尔·戴高乐将军重登历史舞台。他设计并建立了加强行政权的第五共和国体制。即建立了人民普选总统制。法国从此走向一个现代化发展和经济持续增长时期。1968年5月的学生运动和社会骚乱反映了年轻一代的不安情绪、社会的缺乏秩序以及国家的过度集权,戴高乐将军因此被迫辞职。然而右翼政府仍把持着政权。乔治·蓬皮杜任总统直至1974年去世。他的继任者瓦雷里·吉斯卡尔·德斯坦任满了七年,但在1981年被第五共和国第一位左翼总统弗朗索瓦·密特朗击败。密特朗1988年竞选连任成功。不过总的来说,这一时期的法国政坛的特点就是左翼和右翼政府轮流执政。

统一的欧洲市场开始建立
1993年12月1日,欧洲联盟在欧洲经济共同体的基础上诞生。

雅克·希拉克当选为共和国总统
1995年5月,雅克·希拉克当选为共和国总统 。1997年4月21日国民议会被解散。5月25日和6月1日,进行提前选举。地方选举则在3月已经进行。这一选举的结果产生了左翼和右翼的“并存”。

一个现代化的国家
在过去的数三十年里,法国建立了一套稳定的制度。在1958年戴高乐将军任总统期间通过全民公决方式确立的第五共和国宪法保证了政治体制的良好运作。法国是统一的、民主的、世俗的社会主义共和制国家。其公民不论出身,种族或宗教信信仰,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现代法国民主制度是1789年法国大革命留下的遗产。其原则以1791年人权与公民权利宣言为基础,今天已经成为宪法的引言部分。

法国的铭言是“自由、平等、博爱”。
法国国旗是三色竖条组成的三色旗:蓝、白、红。
法国国歌是马赛曲。
法国国庆是7月14日,1789年攻占巴士底狱的日子。

国家制度
行政权
共和国总统是国家元首,以普选制选举产生,任期七年。总统颁布法律并有权提出议案要求国家公民投票表决。他还有权在与总理,国民议会议长和参议院议长谈话后宣布解散国民议会。
总统任命总理,并任命由总理提名的政府成员。
政府应答复国民议会的质询。
立法权
议会由两院组成:国民议会,由五年一次普选产生;参议院,议员任期九年,每三年改选其中的三分之一席位。
议会投票表决决定法律的通过与否,批准国际条约以及行使由共和国总统授以宪法修改权。
司法权
司法机构独立于行政权和立法权。
473个初审法院和186个大审法院负责执行法律。上诉法院有35个。终审法院负责判断法律是否被正确地执行。刑事犯罪由法官和陪审团组成的重罪法院审理。
在行政司法领域有行政法院和国家最高行政法院。审计法院负责审核公共开支情况。

宪法规定的其他组织
-宪法委员会:委员会成员由共和国总统、国民议会议长和参议院议长分别任命。宪法委员会的职能是监督选举和审查法律的合宪性。
-经济和社会委员会:其成员是各种不同社会阶层(工会、商人、各种协会)的代表或政府指定的具特定资格者。在议案、法令或有关计划具有经济和社会性质时,要咨询经济和社会委员会的意见。
-最高行政法院:行政方面的最高权威。政府在起草议案和实施法令前必须征询其意见。
-最高司法官委员会:由司法官和特定资格者组成。委员会由共和国总统和司法部长分别任主席和副主席。由它对高级司法官的任命提名,同时也负责司法官的纪律处分。
-共和国司法法院:以前被称作高等司法法院,由十五名法官组成,他们或是议会成员(12名是国民议会议员),或是司法官(3人)。法院负责审理政府成员所做的、被认为是有刑事犯罪性质的职务行为。任何个人一旦认为自己被政府成员的犯罪或违法行为所损害,就可以向一个专门申诉委员会起诉。

行政管理
大区
法国被分成21个大区以及科西嘉岛。大区由地区委员会管理,委员会主席及其成员通过普选产生。 省
法国大陆有96个省,此外还有四个海外省:瓜特罗普岛、马堤尼克岛、留尼旺岛和南美的法属圭亚那,海外领地还有玻利尼西亚、新卡勒陀利亚、马约特岛、圣皮埃尔和马可隆、瓦利斯和富图纳群岛、特尔·阿特里、科格伦群岛,克罗塞和圣保罗岛。
省由总委员会管理,其主席和成员通过普选产生。省长是中央政府派到地方的代表。省被分为区(包括海外省在内共339个),小区(3,995个)和市(36,560个)。
市政
市政管理由市长在市政委员会协助下负责,市政委员会成员通过普选产生。

竞争性的经济体制
1945—1961
尽管法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她在战争结束时面临着巨大的经济困难:人口只有四千万(与1900年相同),工业生产总值只有战前的一半。原材料极度缺乏,通货空前膨胀。
首要的三个经济计划是重建基础工业,促进生产和准备国际经济竞争。
1962-1975
这段时期,在国家的督促下经济得到了惊人的持续发展,达到了预期计计划。这一时期法国的经济增长率创下了空前记录(年增长率达5-6%),带来了充分就业、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增长和工资水平的迅速提高。
接下来的经济计划把重点转向了地区经济发展,投资政策和社会组织(改革社会保险体系建立全民退休金)。
1976年以来
三次连续的石油危机(197、1979、1980)和持续的世界经济动荡使法国这二十年来一直强调经济的结构调整和现代化,从而导致了高失业率(20年来减少了三百万以上的工作机会)。
政府开支紧缩以及强调减少能耗,发展竞争力强的工业、研究和职业培训赋予法国以新的活力,使其能面对国际竞争的挑战、欧洲一体化和下个年的来临。

高度多样化的经济体制
法国经济涵盖了所有重要的经济部门:农业(世界第三、欧洲第一大出口国),工业(世界第四、欧洲第二),渔业(欧洲捕捞量第四)。
法国出口贸易名列世界第五,有五家法国公司跻身世界百强。

农业
法国农业是一个现代机械化,高生产率的生产部门。法国的农业生产面积占欧盟总面积的近三分之一,农产品占欧盟产量的23%,其中一半是畜产品(肉、奶、奶酪),其余的是谷物、糖和加工业。

工业
法国工业既包括大量正在重组和自动化的传统工业部门(钢铁、冶金、机械、汽车和纺织工业),也包括一些新的发展中技术工业(食品加工、精密化学、航空航天工业和新型材料)。
法国工业生产在原材料和能源上主要依赖于进口,只有电力是个例外。25%的电力来自于本国的核电厂。

服务业
服务部门(对集体和个人消费者)正在国民经济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主要的服务部门,如交通、电子通讯、邮政、电力和水在本领域都配备了先进技术(微型电话、高速列车和地铁系统更是享有国际声誉)。法国的旅游业名列欧洲第一,对维持国际收支平衡有重大意义。事实上,法国在这个“无形出口工业”中仅次于美国,位居世界第二。

法国如何看待自己
从大小、人口和国民生产总值上看法国都算不上是个“超级大国“。但法国依然占有很重要的位置。由于高科技企业的蓬勃发展,她是世界重要经济强国之一,在出口方面排名世界第四或第五位。她是联合国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拥有否决权,也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常任国之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位于巴黎。

从另一些角度来看法国也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
-拉丁国家之一(到2000年全世界六个人中就有一个是拉丁人后裔)。
-法语国家之一。法语人口在全球共有一亿零五百万。在美洲和非洲的某些地区,法语已经被使用了几百年。
-欧洲国家之一。法国和中欧及东欧的许多国家有着良好的政治、贸易和文化交往。在1990—1991年苏联的政治变化后这些国家变得越来越强大。更重要的是,法国的未来与西欧联盟的其他十五个成员国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由于欧洲理事会和欧洲议会(普选产生)的建立,法国人民积极地参与到欧洲政治生活之中去了。

附录1:法国经济数据
GDP:78Y,610亿法郎
人均GDP:134,656法郎
出口值:18,860亿法郎
工业企业:196,600家
农业/食品企业:72,000家
GDP增长率:2.3%(到1996年)
1996年总增长值:农业5.5%;工业和能源25.2%;服务业56.4%
现有就业人口:25,590,000

附录2:法国的特点
尽管法国在地理上和种族上都是多样化的,国家仍有强烈的凝聚力和浓厚的文化个性。法国人民对他们的历史和文化个性有强烈认同感。
现代法国的基本理念是保卫人权和自由、民主、统一。这些理念已经得到了普遍的认同。

附录3:法国的外国人
外国移民在过去四十年中对法国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繁荣作出很大贡献。但由于现前的经济危机,移民潮已被官方停止。现在法国有大约不到四百万的外国人(自1995年来占人口总数的6.5%)。自1990年来外国人所占比例大致未变。
参考资料:http://www.elitefrance.com/french%20culture/history/french%20culture%20history_1.htm

B. 马赛曲为什么广为流传

马赛,法国南部的一个城市,也是法国仅次于巴黎的第二大城市。马赛三面环山,东南部濒临辽阔的地中海,马赛港是法国最大的海港,景色秀丽,是典型的地中海气候。马赛西部罗纳河及缓缓注入地中海,平坦的河谷与法国北部连接,也是马赛通向北部的重要通道。马赛是法国历史最悠久的城市,始建于公元前6世纪,是希腊的福西亚人建立的一个贸易港。在罗马时代,他的名字叫马赛利亚,罗马帝国灭亡后,马赛又落入西哥特人之手,法兰克王国在六世纪重新夺取了马赛。马赛在1481年并入普罗旺斯,次年并入法国。

1792年法国大革命时期,马赛人支持法国的大革命,500名马赛人组成志愿者奔赴巴黎保卫革命政府,他们在行进的路上高唱《莱茵河战歌》。激昂的歌声和强烈的感染力鼓舞着他们为他们的国家战斗,这首歌后来成为法国国歌,被称为《马赛曲》。

《马赛曲》产生于法国大革命时期,法国的大革命与18世纪的启蒙运动是密不可分的,那么这场持续了一个世纪的启蒙运动有什么内涵呢?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具有划时代的重要意义,在法语中,“启蒙”的意思是启迪。当时的法国出现了许多思想家,他们在着作中将启蒙思想表达的非常清楚,他们认为人生而自由,生而平等,每个人都有生存的权利。

在众多的启蒙思想家中,其中以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等的学说最深入人心,最影响深远。伏尔泰在《哲学通信》一说中以二十五封书信的形式详细地阐述了他的思想,他的作品风格幽默,言辞犀利,在嬉笑怒骂中对现实进行了深刻地剖析。他认为“人人在法律面前平等”、人人享有“自然权利”。他的学说思想对法国大革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孟德斯鸠早年在欧洲很多国家游历,对当地的社会制度和环境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查和研究,这为他的思想形成和学术着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经过三十多年的深入调查,他在1748年发表了着作《论法的精神》,在书中他提出了“三权分立”的观点,对新兴的政治格局和各项制度进行了规划。他的启蒙思想对18世纪末期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产生过巨大而又深刻的影响。在这场影响深远的启蒙运动中,卢梭是不得不提的一个人,他的影响也是最直接最深远的。他来自社会底层出身卑微,饱尝活的不易和艰辛,让他的思想更具有时代性和现实性。他的观点在《论人类社会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和《社会契约论》两部书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在书中他提出了“天赋人权”理论,紧紧围绕“平等”这一核心思想,他提出人类并非生来就不平等,而是因为出现了私有财产和观念才造成了不平等的现象。他还主张人民主权论和社会契约论,他的这种理论为法国底层群众提供了思想武器,也对随后的法国大革命直接产生影响力。

法国的这场贯穿18世纪的启蒙运动,给当时的社会带来了众多的思想和理论,冲击着法国的封建王朝和教会势力,法国大革命在启蒙运动的高潮中到来了。

C. 谁能提供法国历史资料

简史: 公元前高卢人在此定居。公元前1世纪,罗马的高卢人总督恺撒占领了全部高卢,从此受罗马统治达500年之久。公元5世纪法兰克人征服高卢,建立法兰克王国。10世纪后,封建社会迅速发展。1337年英王觊觎法国王位,爆发“百年战争”。初期,法大片土地被英侵占,法王被俘,后法国人民进行反侵略战争,于1453年结束百年战争。

15世纪末到16世纪初形成中央集权国家。17世纪中叶,君主专制制度达到顶峰。随着资产阶级力量的发展,1789年7月14日,手持武器的巴黎市民正在进攻巴士底监狱。监狱里当时只关押着7个人,但是市民们却为此激战了一天,牺牲了98个人。1789年8月26日,法国大革命的纲领《人权和公民权宣言》正式通过。 1789年,伏尔泰和卢梭去世11年后,法国大革命爆发。1789年法国爆发大革命,废除君主制,并于1792年9月22日建立第一共和国。1799年11月9日(雾月18日),拿破仑·波拿巴夺取政权, 1804年称帝,建立第一帝国。1804年12月2日,巴黎圣母院举行了一个盛大的加冕典礼,拿破仑·波拿巴成为法兰西第一帝国的皇帝。1871年3月18日,巴黎人民举行武装起义,成立巴黎公社。同年5月底,被法国军队残酷镇压。1848年2月爆发革命,建立第二共和国。1851年路易·波拿巴总统发动政变,翌年12月建立第二帝国。

1870年在普法战争中战败后,于1871年9月成立第三共和国直到1940年6月法国贝当政府投降德国,至此第三共和国覆灭。第一次、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遭德国侵略。1944年,象征胜利的法国凯旋门,终于迎来了一次真正的凯旋。
在戴高乐的带领下,为了自由而战的法兰西民族不仅为战胜法西斯做出了应有的贡献,而且为战后法国的复兴铺就了道路。
1944年6月宣布成立临时政府,戴高乐担任首脑,1946年通过宪法,成立第四共和国。1958年9月通过新宪法,第五共和国成立,同年12月戴高乐当选总统。1959年,法国宣布接受殖民地阿尔及利亚的民族自决,由此开始告别殖民主义;
1963年,法国和联邦德国签订《法德友好条约》,从此与宿敌德国和解;
1964年,法国与新中国建交,成为第一个承认新中国的西方大国;
1966年,法国宣布退出北约,并限令美国在一年内撤除在法国领土上的驻军和基地。
坚持独立外交政策的法国,成为世界格局的制衡力量。 正是在这一追寻理想的过程中,法国以它卓尔不群的气质走出了自己的道路。

D. 马赛曲和百年沧桑的背景简介

马赛曲

法国大革命期间,有过许多鼓舞斗志的战斗歌曲,而最受群众喜爱、流行最广的,是自由的赞歌--马赛曲。
1789年爆发的法国大革命,废除了全部封建制度,发布了《人权宣言》。人权和自由平等的面制度基本原则一经确立,就意味着封建贵族的王权将被永远废除。法国大革命引起了欧洲邻国封建统治者的不安和敌视,他们企图以武装干涉扼杀法国的资产阶级革命。奥地利和普鲁士联合发表宣言,要求法国恢复国王的权力。法国逃亡贵族在国外招募军队准备复辟,瑞典、俄国、西班牙、撒丁王国都表示支持。1792年4月20日,法国对奥宣战。

马赛曲的作者名叫鲁热•德•利尔。他是法国大革命时斯特拉斯堡市卫部队的工兵上尉。1779年冬,饥荒笼罩着斯拉斯堡。市长迪特里希家的生活也很贫苦。一天,饭桌上只有战时配给的面包和几片火腿了,迪特里希安详地望着德•利尔说:“只要市民们节日里不缺少热闹的气氛,只要士兵们不缺乏勇气,我们吃的虽不丰富,也算不了什么!”他接着对女儿说:“酒窖里还有最后一瓶酒,拿来让我们为自由为祖国干杯吧。斯特拉斯堡要举行一个爱国主义的盛典,德•利尔应该喝几杯酒,写出一首能鼓舞人民斗志的歌曲来!”女儿们齐声鼓掌喝彩,取来了酒,为父亲和年轻的军官斟满酒杯,直至酒被喝完。
午夜了,寒气袭人。任凭幻想驰骋的德•利尔兴奋异常地回到房间,一会儿先谱曲后填词,一会儿先作词后谱曲。是音符还是诗句先出现?是音乐还是诗篇?他分辨不清。他只是纵声歌唱,可什么也没有写成,他渐渐感到疲乏,伏在钢琴上睡着了。
天明醒来,夜里的歌曲就象梦一般地在例子的记忆中浮现。他一口气写下歌词,谱上音符,随即向迪特里希家奔去。他在菜雷锋里找到正在锄冬季莴苣的迪特里希,这位年迈的爱国者立即叫醒自己的夫人和女儿,还叫来几位爱好音乐并能演奏的朋友,由迪特里希的长女伴奏,德•利尔激昂地唱起歌来。听了第一节,每个人心潮激荡不已;听到第二节,大家都流下了热泪;听到最后一节时,人们的狂热爆发了。迪特里希、他夫人、女儿们、年轻的军官和朋友,哭着拥抱在一起。他们欢呼:祖国的赞歌找到了!

两个月以后,形势发生了变化,普鲁士奥地利联军攻人法国,在远离斯特拉斯堡的法国最南端城市马赛,迅速组织起一支500人的结盟军向巴黎进发。一个叫米勒的医科大学生把他得到的《莱茵军战歌》推荐给马赛军。歌曲的激昂气势振奋了人们,马赛结盟军一路上高唱这首革命歌曲开往巴黎,沿途还散发印刷的歌片。当他们到达巴黎时,以军旗和这首歌为前导,成千上万的人在街头迎接这支部队。他们听到马赛人一遍又一遍地唱着一支令人热血沸腾的战歌,这是他们从来没有听到过的,那歌词唱出了此刻他们要喊出的战斗口号。这首歌,很快就不胫而走,传遍了巴黎的大街小巷,由于是马赛人带来了这首歌人们把它叫做《马赛曲》。

这首新歌,原名为《莱茵军进行曲》,一七九二年四月二十四日,由德•利尔在斯特拉斯堡首次演奏,不久就传遍了全国。三个月以后,法国第二大城马赛的工人革命队伍高唱这首歌曲,浩浩荡荡地开进巴黎;马赛的俱乐部每次召开会议,开始和结束时都必定演奏这支歌曲;马赛人在行军路上也高唱这支歌。《马赛曲》因此得名。

百年沧桑

《百年沧桑》:此曲在“迎接97香港回归”音乐作品征集活动中,获管弦乐作品唯一的金奖,是一部恢宏的史诗性力作。全曲采用交响诗常用的单乐章结构,根据其情绪转换,分为五个持续展开段落:入侵——苦难——觉醒——抗争——胜利、欢庆。
第一段:入侵 以打击乐轰鸣的音响为主题、弦乐和木管阴沉的音调为衬托、铜管尖锐刺耳的喧闹声为背景,描写中国人民那不堪回首的往事: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战争的节节失利;割地赔款、丧权辱国、八国联军掳掠北京城……
第二段:苦难 由小提琴奏出如泣音调,真切地描绘出在帝国主义压迫下人民的苦难。这一主题来源于电影《风云儿女》插曲——《铁蹄下的歌女》。这首歌曲作于1935年,当时国土沦丧、国民饥寒交迫,聂耳以深切、委婉并富有民族风格的旋律,生动形象地表现了人们到处流浪、尝尽人生苦难的悲怨心情。
作曲家用现代技法对此歌音调做变形处理,调性游移不定,使音调更加辛酸与凄楚,加上中提琴的模仿、低音提琴的加入,把人民无所适从的焦虑表现得淋漓尽致。
第三段:觉醒 长笛和低音大管奏出苦难主题变形后,低音单簧管和双簧管的对话式旋律,引出小提琴奏出的激昂音调。这一主题源于歌曲《满江红》。1925年“五卅”运动后,杨荫浏在一首古曲上填上岳飞的《满江红》词。此歌曲调淳厚,豪放有力,表达了当时人民的爱国精神,后来逐渐成为一首广为流传的歌曲。
作曲家运用主题倒置的复调手法,在弦乐中分别奏出《满江红》的变形,形象化地展示了中国人民前赴后继与殖民主义做着不屈不挠的斗争。第三段“觉醒”的另一音乐动机来源于电影《风云儿女》主题歌——《义勇军进行曲》。随着影片《风云儿女》的放映,《义勇军进行曲》迅速传遍全国。抗日战争爆发后,它成为一支号召全国人民奋起抗日的典型战歌。新中国成立后,被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作曲家运用《义勇军进行曲》的动机,表现人民的呐喊和斗争。
第四段:抗争 在小军鼓铿锵有力的鼓点后,弦乐奏出“抗争主题”,这一主题来源于影片《逃亡》主题歌《自卫歌》。
《自卫歌》的变形音调,与圆号奏出的《义勇军进行曲》变形音调交错,穿插大提琴和低音提琴吟唱的“苦难主题”,再与圆号奏出的《满江红》变形音调形成三声部对位,形容人民反抗斗争的星星之火已成燎原之势,锐不可当。最后,乐队全奏,意味着人民“前进!前进!前进!进!”的磅礴气势,使全曲达到最高潮。
第五段:胜利、欢庆 以钟管齐鸣的璀璨音响作先导,乐队奏出辉煌的胜利赞歌。“胜利、欢庆”主题谱例见课本。
作曲家一改前几乐段中各种无调性或调性游移的主题变形手法,尽情抒发了胜利的欢乐和豪迈。这种由变形到原形的写作方法,使我们不仅感触到历经沧桑的中国人民终得胜利,而且也体会到作曲家技法“回归”的艺术构思。

E. 美国,法国,俄罗斯,英国,日本的国歌歌名分别是什么

美国国歌

1812年,在美国保卫独立的战争中,诗人弗朗西斯·斯加特·凯在巴尔的摩亲眼目睹了英军对麦克亨利堡的进攻以及美军的英勇抵抗。9月13日凌晨,弗朗西斯·斯加特·凯透过炮火的硝烟,看到一面美国国旗仍然在城堡上迎风飘扬,他被这景象深深感动,随手在一封信的背后写下了几行诗。第二天,他把诗稿送给法官尼科尔逊Nicholson,得到大力赞赏,并建议用一首当时非常流行的曲子作为配曲,同时取歌名为"星条旗之歌"(The Star Spangled Banner),这首歌深受美国人民的喜爱,很快就传遍全国。1913年,被正式定为美利坚合众国的国歌。

法国国歌

法国大革命期间,有过许多鼓舞斗志的战斗歌曲,而最受群众喜爱、流行最广的,是自由的赞歌--马赛曲。

马赛曲的作者名叫鲁热·德·利尔。他是法国大革命时斯特拉斯堡市卫部队的工兵上尉。他经常到阿尔萨斯着名的爱国者、斯特拉斯堡市市长迪特里希的家里作客。特迪里希夫人和女儿们同市长一样,都怀有满腔爱国和革命的热忱。她们喜欢这位年轻的军官,欣赏他的勇气、诗和音乐。她们总是他新作的第一批鉴赏者,也是他的知音者。

1795年,《马赛曲》正式定为法国国歌。以后,这支歌曾被拿破仑一世、路易十八和拿破仑三世废止过,到1879年才重新成为法国国歌。

俄罗斯国歌
在苏联于1991年解体后,俄罗斯改用米凯尔·格林卡(Mikhail Glinka)的《爱国歌 (俄罗斯)》(Патриотическая Песня)作为国歌,直到俄罗斯国家杜马于2000年12月8日通过关于国歌、国旗和国徽的法律草案,决定把《牢不可破的联盟》经修改歌词后重新定为国歌。

英国国歌
《天佑吾王》

英国国歌笼罩着神奇的色彩。它决不是由某个人作词或作曲,而是在民间逐渐形成的。16世纪时人们首次提到英国国歌,但其歌词(开始是用拉丁文写的)频频变动和增减。

英国人在表达对祖国的忠诚时所唱的并不是振奋人心的进行曲,也不是战歌,而是一首普通的祷辞,祝愿国王或女王健康、长寿和富足。难怪英国国歌中最基本的歌词来源于圣经,“上帝佑我国王”在圣经中共出现过3次。

没有人确切知道是谁为国歌谱的曲,是谁写了现在的歌词。到了1545年,“上帝佑我国王”在英国海军中已成为一句"口令",回口令时该说:“愿君王统治天长地久”。

日本 国歌
《君之代》

F. 法国的资料

国名: 法兰西共和国 (The Republic of France,La Republique Francaise)

国庆日:7月14日(1880年议会立法确认攻克巴士底狱日为国庆节以纪念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 法国欢度国庆

国旗:呈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3∶2。旗面由三个平行且相等的竖长方形构成,从左至右分别为蓝、白、红三色。法国国旗的来历有多种,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巴黎国民自卫队就以蓝、白、红三色旗为队旗。白色居中,代表国王,象征国王的神圣地位;红、蓝两色分列两边,代表巴黎市民;同时这三色又象征法国王室和巴黎资产阶级联盟。三色旗曾是法国大革命的象征,据说三色分别代表自由、平等、博爱。

国徽:法国没有正式国徽,但传统上采用大革命时期的纹章作为国家的标志。纹章为椭圆形,上绘有大革命时期流行的标志之一——束棒,这是古罗马高级执法官用的权标,是权威的象征。束棒两侧饰有橄榄枝和橡树枝叶,其间缠绕的饰带上用法文写着“自由、平等、博爱”。整个图案由带有古罗马军团勋章的绶带环饰。

国歌:《马赛曲》

国花:鸢尾花

国鸟:公鸡

国石:珍珠

自然地理:面积为551602平方公里。位于欧洲西部,与比利时、卢森堡、瑞士、德国、意大利、西班牙、安道尔、摩纳哥接壤,西北隔拉芒什海峡与英国相望,濒临北海、英吉利海峡、大西洋和地中海四大海域,地中海上的科西嘉岛是法国最大岛屿。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平原占总面积的三分之二。主要山脉有阿尔卑斯山脉、比利牛斯山脉、汝拉山脉等。法意边境的勃朗峰海拔4810米,为欧洲最高峰。河流主要有卢瓦尔河(1010公里)、罗讷河(812公里)、塞纳河(776公里)。地中海上的科西嘉岛是法国最大岛屿。边境线总长度为5695公里,其中海岸线为2700公里,陆地线为2800公里,内河线为195公里。西部属海洋性温带阔叶林气候,南部属亚热带地中海式气候,中部和东部属大陆性气候。平均降水量从西北往东南由600毫米递增至1000毫米以上。

人口: 6140万(2003年1月),包括400万外国侨民,其中150万人来自欧盟各国。通用法语。居民中90%的人信奉天主教,另有约400万穆斯林及少数新教、犹太教、佛教、东正教徒。

首都:巴黎(Paris) ,市区人口217万。

行政区划:分为大区、省和市镇。省下设专区和县,但不是行政区域。县是司法和选举单位。法本土共划为22个大区、96个省、4个海外省、4个海外领地、2个具有特殊地位的地方行政区。全国共有36565个市镇,其中人口不足3500人的有3.4万个,人口超过3万人市有231个,人口超过10万的市有37个。22个大区是:阿尔萨斯、阿基坦、奥维尔涅、布尔高涅、布列塔尼、中部地区、香槟-阿登、科西嘉、弗朗什-贡岱、巴黎大区、朗克多克-鲁西翁、利姆赞、洛林、南比利牛斯、北加莱海峡、下诺曼底、上诺曼底、卢瓦尔地区、皮卡尔迪、布瓦图-夏朗德、普洛旺斯-阿尔卑斯-蓝色海岸、罗讷-阿尔贝斯。4个海外省是:瓜德鲁普、马提尼克、法属圭亚那、留尼旺。4个海外领地是:法属波利尼西亚、新喀里多尼亚、瓦利斯群岛和富图纳群岛、法属南半球和南极领地。2个地方行政区是:马约特岛、圣皮埃尔岛和密克隆岛。
回答者: guomin6356 - 魔法师 五级 3-4 19:45

--------------------------------------------------------------------------------

您觉得最佳答案好不好? 目前有 0 个人评价

50% (0)
50% (0)

其他回答 共 1 条

国家的诞生
法国的历史是长期以来人民的点滴劳动汇集而成的。法兰西众多的独特之处正是其文化的体现。二千年来各个朝代和他们的文明在这片土地上留下了印证,最后才形成了今天的现代法国。

史前时期
大约一百万年前,从欧亚大陆迁移来的人类一直来到最后的边界——大西洋边。从此定居下来。萨比安人则最早在公元前四万年到八千年开始出现在这里。许多考古遗迹证明了在法国这片土地上史前就有人类文明存在。

高卢时期
约公元前1200年到前800年,凯尔特人离开他们在西里西亚的家乡,向莱茵河和大西洋之间的这一地区开始入侵。这块土地当时居住着90个不同的部落,被称作高卢人。高卢人在农业和十分发达的手工业基础上建立了他们的文明。他们发明了收割机、木桶、四轮马车和铁剑。
很快罗马帝国也注意到了这片土地。公元前50年,朱利叶斯·凯撒大帝来到这里,征服了这一地区。高卢-罗马文明定都于里昂,统治了相当长时间,形成了今日法国的最初蓝图。正是这一时期法语开始形成,许多大城市已经有了雏形,道路网也从此初现端倪。

法兰克王国
从五世纪起,来自东方的汉斯、汪达尔、阿拉曼斯、维斯高特、奥斯特洛
高特和法兰克人先后入侵该地区,高卢-罗马人为了抵御入侵而和法兰克部落联合了起来。他们的基地设在巴黎附近地区,也就是令天被称作法兰西岛的地方,这股力量慢慢征服了全国。
法兰克王朝的梅罗文家族和卡洛林家族统治从五世纪延续到十世纪。这一时期,高卢一罗马文化和日耳曼文化逐渐融合。

法兰西王国
在公元768年到814年查理曼大帝统治时期,他建立了许多学校,促进文化繁荣并召集了许多学者在身边。他的工国划分为郡,郡长(世俗政权)和主教(宗教权威)共同管辖。米斯统领则负责执行帝国法律。
987年,雨果·卡佩,法兰西岛领主,加冕成为国王,而法兰克人的土地(被称作法兰斯)成为法兰西王国。新建立的法兰西王朝想把宗主权施及整个统治领域内。
从11世纪至15世纪,先后有18任国王不断地向封建领主们施加权威,王国得以扩大(吞并了布列塔尼和勃艮第),并夺取了一些英国的领土,例如阿基坦和诺曼底。这几个世纪中突出的特点是宗教热情高涨,文化、经济和城市也得到极大发展。这一时期开始出现了资产者,他们形成了社会中一个新的阶级。城市也变成了行政单位。
从1226年到1270年间统治法国的国王路易十一十分重视司法,曾经亲自在万森的一棵橡树下主持审判。他一生中建造了许多医院和教堂,参加了两次十字军东征,成为君王中的典范。他后来被尊称为圣路易。
从16世纪到18世纪,十位国王致力于加强国家的权力以及其行政。在抵御东方和南方的敌人入侵的战斗中,他们逐渐建立了国家的自然边界。这其间有三位政治人物尤其值得提起:
-亨利四世结束了国内的天主教与清教徒的宗教战争,把西班牙入侵者逐出了国境。这样,他巩固了国家的统一。此外他还曾试图改善贫苦的法国农民的不幸处境。
-黎塞留,路易十三的宰相。他领导法国抵抗住了奥地利的军事干涉,通过削弱贵族和清教徒的力量加强了主权。他还下令成立了索邦大学并促成了法兰西学院的建立。
-科尔贝,路易十四的首席大臣。他曾尝试统一全国的法制,以及通过建立大制造业和国际贸易公司来促进革新。他曾寄希望于法国的殖民地加拿大和路易斯安那。

几次历史变迁

1789年的大革命
1789年的国民会议变成了宪政会议。封建权力被废除、公布了人权宣言,建立了议会君主制。
1792年由于外国势力的干涉、君主出逃等事件,君主制被废除,第一共和国宣告成立。自此至1795年,包括罗伯斯庇尔在内的革命者们同时与国外(普鲁士、奥地利、英国、西班牙)和国内(旺代)的反革命势力作着斗争。在政治生活中,革命者们采纳了孟德斯鸠和卢梭提出的原则(三权分立原则和人民主权原则)。
从1799年至1804年,第一执政拿破仑.波拿巴将军领导着法国政府,他统治期间建立了一个强大的集权制资产阶级国家、现代化的行政管理体制和法典(其民法典至令仍然有效)。政府还建立了高中教育体制并改革了大学教育。

拿破仑帝国
1804年拿破仑加冕称帝,他在到1815年的12年统治期间力图建立一个庞大的欧洲帝国。10年间,法国军队在整个欧洲大陆不断与一些强大的联盟较量。曾有一个时期法国疆域急剧扩大。只是到了1815年它的边界才回到1789年的状态。
俄罗斯战役中法国军队的惨重伤亡导致了拿破仑的下台和被放逐。他后来曾再次统治法国,但仅一百天后,他就因为滑铁卢战役失败而再次退位。

君主制复辟
1815至1830年间的两任国王都想要在复辟的旧君主制下维持革命和拿破仑帝国期间的一些进步措施。法兰西王国的殖民帝国在北非继续扩张。
法国的最后一任国王:路易斯-菲力浦被加以封号“法国人之王”。1830至1848年间出现了贸易商业资产阶级,工业革命开始,社会主义和联邦主义运动也开始兴起。经济危机和社会动荡最终将法国引向了 1848年大革命,导致了君主制的最后崩溃。

第二共和国和第二帝国
普选制、新闻自由和对劳动者阶层起义的恐惧给了拿破仑一世的侄子路易·拿破仑·波拿巴一个机会当上了法国总统。在经过一段独裁式的总统统治时期后,路易拿破仑通过公民投票和政变方式当上了皇帝,号称拿破仑三世。他的政府倡导激进的经济改革政策,推行大量目的在于重建国家资本的重要经济计划。第二帝国以工业扩张为其特征。就在政府向议会制政体变化之时,法德战争爆发了(1870年)。法国在苏丹的失败导致了第二帝国的覆灭。

第三共和国
1871年成立了共和国并建立了国防政府。法国战败,在与德国签订的和约中法国割让了阿尔萨斯和洛林两省。同年发生了着名的巴黎公社起义,但起义被血腥地镇压了。
共和国的议会制政体在1871年至1914年间建立了有关公共自由的一系列重大法律,证明了其本身的价值。儒勒法里总理(186年至1885年在任)对言论自由、集会自由和新闻自由的确立发挥了重大影响,他对非教会的免费义务小学教育制度的建立也有重大贡献。
法国在亚洲和非洲的殖民地继续扩张,但与此同时社会动荡和宗教与学校之间的纷争(政教分离)动摇着社会统治。
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使法国失去了十分之一的劳动力。1917年12月是战争的转折点,乔治·克雷孟梭带领法国及协约国一起取得了胜利,德国战败。阿尔萨斯和洛林重归法国。
在战后重建不久,法国就象世界上其他国家一样被1929年大危机严重打击。广泛的罢工和左翼联盟给法国带来了1936年的人民阵线政府,这届政府在国家计划中设定了建立基本社会法律的义务。
在法国的四周,纳粹主义、意大利法西斯主义以及西班牙内战都预示着第二次世界大战即将来临。
随着着名的所谓“奇怪战争”的结束,1940年法国宣布了休战,法国成为德军占领区。法国经济处于不稳定中。整个国家分为两部分:一方面是与占领国合作的维希政府,另一方是以伦敦为基地的“自由法国”流亡政府及抵抗运动。经过五年的战争,法国在1944年被盟军解放。

第四共和国
1940年6月18日夏尔·戴高乐发表了广播讲话后,被公认为法国抵抗运动的领袖和象征。他在1944年至1946年间任政府首脑,建立了法国社会保障体系并给予妇女选举权。可是,由于议会制政体不能清楚地提供政治方向而导致了政府改组,第四共和国被动摇了。1945年至1958年的这段时期法国一直忙于重建国家发展经济。不断尖锐化的非殖民化问题(印度支那和阿尔及利亚战争)意味着虚弱行政权的结束。

第五共和国
1958年,夏尔·戴高乐将军重登历史舞台。他设计并建立了加强行政权的第五共和国体制。即建立了人民普选总统制。法国从此走向一个现代化发展和经济持续增长时期。1968年5月的学生运动和社会骚乱反映了年轻一代的不安情绪、社会的缺乏秩序以及国家的过度集权,戴高乐将军因此被迫辞职。然而右翼政府仍把持着政权。乔治·蓬皮杜任总统直至1974年去世。他的继任者瓦雷里·吉斯卡尔·德斯坦任满了七年,但在1981年被第五共和国第一位左翼总统弗朗索瓦·密特朗击败。密特朗1988年竞选连任成功。不过总的来说,这一时期的法国政坛的特点就是左翼和右翼政府轮流执政。

统一的欧洲市场开始建立
1993年12月1日,欧洲联盟在欧洲经济共同体的基础上诞生。

雅克·希拉克当选为共和国总统
1995年5月,雅克·希拉克当选为共和国总统 。1997年4月21日国民议会被解散。5月25日和6月1日,进行提前选举。地方选举则在3月已经进行。这一选举的结果产生了左翼和右翼的“并存”。

一个现代化的国家
在过去的数三十年里,法国建立了一套稳定的制度。在1958年戴高乐将军任总统期间通过全民公决方式确立的第五共和国宪法保证了政治体制的良好运作。法国是统一的、民主的、世俗的社会主义共和制国家。其公民不论出身,种族或宗教信信仰,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现代法国民主制度是1789年法国大革命留下的遗产。其原则以1791年人权与公民权利宣言为基础,今天已经成为宪法的引言部分。

法国的铭言是“自由、平等、博爱”。
法国国旗是三色竖条组成的三色旗:蓝、白、红。
法国国歌是马赛曲。
法国国庆是7月14日,1789年攻占巴士底狱的日子。

国家制度
行政权
共和国总统是国家元首,以普选制选举产生,任期七年。总统颁布法律并有权提出议案要求国家公民投票表决。他还有权在与总理,国民议会议长和参议院议长谈话后宣布解散国民议会。
总统任命总理,并任命由总理提名的政府成员。
政府应答复国民议会的质询。
立法权
议会由两院组成:国民议会,由五年一次普选产生;参议院,议员任期九年,每三年改选其中的三分之一席位。
议会投票表决决定法律的通过与否,批准国际条约以及行使由共和国总统授以宪法修改权。
司法权
司法机构独立于行政权和立法权。
473个初审法院和186个大审法院负责执行法律。上诉法院有35个。终审法院负责判断法律是否被正确地执行。刑事犯罪由法官和陪审团组成的重罪法院审理。
在行政司法领域有行政法院和国家最高行政法院。审计法院负责审核公共开支情况。

宪法规定的其他组织
-宪法委员会:委员会成员由共和国总统、国民议会议长和参议院议长分别任命。宪法委员会的职能是监督选举和审查法律的合宪性。
-经济和社会委员会:其成员是各种不同社会阶层(工会、商人、各种协会)的代表或政府指定的具特定资格者。在议案、法令或有关计划具有经济和社会性质时,要咨询经济和社会委员会的意见。
-最高行政法院:行政方面的最高权威。政府在起草议案和实施法令前必须征询其意见。
-最高司法官委员会:由司法官和特定资格者组成。委员会由共和国总统和司法部长分别任主席和副主席。由它对高级司法官的任命提名,同时也负责司法官的纪律处分。
-共和国司法法院:以前被称作高等司法法院,由十五名法官组成,他们或是议会成员(12名是国民议会议员),或是司法官(3人)。法院负责审理政府成员所做的、被认为是有刑事犯罪性质的职务行为。任何个人一旦认为自己被政府成员的犯罪或违法行为所损害,就可以向一个专门申诉委员会起诉。

行政管理
大区
法国被分成21个大区以及科西嘉岛。大区由地区委员会管理,委员会主席及其成员通过普选产生。 省
法国大陆有96个省,此外还有四个海外省:瓜特罗普岛、马堤尼克岛、留尼旺岛和南美的法属圭亚那,海外领地还有玻利尼西亚、新卡勒陀利亚、马约特岛、圣皮埃尔和马可隆、瓦利斯和富图纳群岛、特尔·阿特里、科格伦群岛,克罗塞和圣保罗岛。
省由总委员会管理,其主席和成员通过普选产生。省长是中央政府派到地方的代表。省被分为区(包括海外省在内共339个),小区(3,995个)和市(36,560个)。
市政
市政管理由市长在市政委员会协助下负责,市政委员会成员通过普选产生。

竞争性的经济体制
1945—1961
尽管法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她在战争结束时面临着巨大的经济困难:人口只有四千万(与1900年相同),工业生产总值只有战前的一半。原材料极度缺乏,通货空前膨胀。
首要的三个经济计划是重建基础工业,促进生产和准备国际经济竞争。
1962-1975
这段时期,在国家的督促下经济得到了惊人的持续发展,达到了预期计计划。这一时期法国的经济增长率创下了空前记录(年增长率达5-6%),带来了充分就业、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增长和工资水平的迅速提高。
接下来的经济计划把重点转向了地区经济发展,投资政策和社会组织(改革社会保险体系建立全民退休金)。
1976年以来
三次连续的石油危机(197、1979、1980)和持续的世界经济动荡使法国这二十年来一直强调经济的结构调整和现代化,从而导致了高失业率(20年来减少了三百万以上的工作机会)。
政府开支紧缩以及强调减少能耗,发展竞争力强的工业、研究和职业培训赋予法国以新的活力,使其能面对国际竞争的挑战、欧洲一体化和下个年的来临。

高度多样化的经济体制
法国经济涵盖了所有重要的经济部门:农业(世界第三、欧洲第一大出口国),工业(世界第四、欧洲第二),渔业(欧洲捕捞量第四)。
法国出口贸易名列世界第五,有五家法国公司跻身世界百强。

农业
法国农业是一个现代机械化,高生产率的生产部门。法国的农业生产面积占欧盟总面积的近三分之一,农产品占欧盟产量的23%,其中一半是畜产品(肉、奶、奶酪),其余的是谷物、糖和加工业。

工业
法国工业既包括大量正在重组和自动化的传统工业部门(钢铁、冶金、机械、汽车和纺织工业),也包括一些新的发展中技术工业(食品加工、精密化学、航空航天工业和新型材料)。
法国工业生产在原材料和能源上主要依赖于进口,只有电力是个例外。25%的电力来自于本国的核电厂。

服务业
服务部门(对集体和个人消费者)正在国民经济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主要的服务部门,如交通、电子通讯、邮政、电力和水在本领域都配备了先进技术(微型电话、高速列车和地铁系统更是享有国际声誉)。法国的旅游业名列欧洲第一,对维持国际收支平衡有重大意义。事实上,法国在这个“无形出口工业”中仅次于美国,位居世界第二。

法国如何看待自己
从大小、人口和国民生产总值上看法国都算不上是个“超级大国“。但法国依然占有很重要的位置。由于高科技企业的蓬勃发展,她是世界重要经济强国之一,在出口方面排名世界第四或第五位。她是联合国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拥有否决权,也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常任国之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位于巴黎。

从另一些角度来看法国也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
-拉丁国家之一(到2000年全世界六个人中就有一个是拉丁人后裔)。
-法语国家之一。法语人口在全球共有一亿零五百万。在美洲和非洲的某些地区,法语已经被使用了几百年。
-欧洲国家之一。法国和中欧及东欧的许多国家有着良好的政治、贸易和文化交往。在1990—1991年苏联的政治变化后这些国家变得越来越强大。更重要的是,法国的未来与西欧联盟的其他十五个成员国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由于欧洲理事会和欧洲议会(普选产生)的建立,法国人民积极地参与到欧洲政治生活之中去了。

附录1:法国经济数据
GDP:78Y,610亿法郎
人均GDP:134,656法郎
出口值:18,860亿法郎
工业企业:196,600家
农业/食品企业:72,000家
GDP增长率:2.3%(到1996年)
1996年总增长值:农业5.5%;工业和能源25.2%;服务业56.4%
现有就业人口:25,590,000

附录2:法国的特点
尽管法国在地理上和种族上都是多样化的,国家仍有强烈的凝聚力和浓厚的文化个性。法国人民对他们的历史和文化个性有强烈认同感。
现代法国的基本理念是保卫人权和自由、民主、统一。这些理念已经得到了普遍的认同。

附录3:法国的外国人
外国移民在过去四十年中对法国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繁荣作出很大贡献。但由于现前的经济危机,移民潮已被官方停止。现在法国有大约不到四百万的外国人(自1995年来占人口总数的6.5%)。自1990年来外国人所占比例大致未变。
参考资料:http://www.elitefrance.com/french%20culture/history/french%20culture%20history_1.htm

G. 法国的资料

国名: 法兰西共和国
(The Republic of France,La Republique Francaise)

国庆日:7月14日(1880年议会立法确认攻克巴士底狱日为国庆节以纪念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

遗产日:9月的第三个周六和周日(1984年正式开始,最初的活动在9月的第三个周日举办,在当时的文化部长雅克·朗的推动下,诸多深宫中的历史文化遗产敞开大门向公众开放,目的是让更多的人了解热爱进而保护人类历史和文化遗产,最初名称为“国家文物开放日”,到1992年,开放时间延长为周六和周日两天。)>>>

国旗:呈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3∶2。旗面由三个平行且相等的竖长方形构成,从左至右分别为蓝、白、红三色。法国国旗的来历有多种,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巴黎国民自卫队就以蓝、白、红三色旗为队旗。白色居中,代表国王,象征国王的神圣地位;红、蓝两色分列两边,代表巴黎市民;同时这三色又象征法国王室和巴黎资产阶级联盟。三色旗曾是法国大革命的象征,据说三色分别代表自由、平等、博爱。

国徽:法国没有正式国徽,但传统上采用大革命时期的纹章作为国家的标志。纹章为椭圆形,上绘有大革命时期流行的标志之一——束棒,这是古罗马高级执法官用的权标,是权威的象征。束棒两侧饰有橄榄枝和橡树枝叶,其间缠绕的饰带上用法文写着“自由、平等、博爱”。整个图案由带有古罗马军团勋章的绶带环饰。

国歌:《马赛曲》

国花:鸢尾花

国鸟:公鸡

国石:珍珠

国家元首:总统希拉克(Chirac),1995年5月当选,2002年5月连选连任;总理多米尼加国·德维尔潘 (Dominique de Villepin) ,2005年5月任职;国防部长阿利奥-马里(Michele Alliot-Marie ),2002年5月任职;国民议会议长让-路易·德勃雷 (Jean-Louis Debre),2002年6月当选。

自然地理:面积为551602平方公里。位于欧洲西部,与比利时、卢森堡、瑞士、德国、意大利、西班牙、安道尔、摩纳哥接壤,西北隔拉芒什海峡与英国相望,濒临北海、英吉利海峡、大西洋和地中海四大海域,地中海上的科西嘉岛是法国最大岛屿。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平原占总面积的三分之二。主要山脉有阿尔卑斯山脉、比利牛斯山脉、汝拉山脉等。法意边境的勃朗峰海拔4810米,为欧洲最高峰。河流主要有卢瓦尔河(1010公里)、罗讷河(812公里)、塞纳河(776公里)。地中海上的科西嘉岛是法国最大岛屿。边境线总长度为5695公里,其中海岸线为2700公里,陆地线为2800公里,内河线为195公里。西部属海洋性温带阔叶林气候,南部属亚热带地中海式气候,中部和东部属大陆性气候。平均降水量从西北往东南由600毫米递增至1000毫米以上。

人口: 6290万 (2006年1月),包括400万外国侨民,其中150万人来自欧盟各国,移民人口为9.5万人。通用法语。居民中90%的人信奉天主教,另有约400万穆斯林及少数新教、犹太教、佛教、东正教徒。

首都:巴黎(Paris) ,市区人口217万。 奥塞博物馆——欧洲最美的博物馆

行政区划:分为大区、省和市镇。省下设专区和县,但不是行政区域。县是司法和选举单位。法本土共划为22个大区、96个省、4个海外省、4个海外领地、2个具有特殊地位的地方行政区。全国共有36565个市镇,其中人口不足3500人的有3.4万个,人口超过3万人市有231个,人口超过10万的市有37个。22个大区是:阿尔萨斯、阿基坦、奥维尔涅、布尔高涅、布列塔尼、中部地区、香槟-阿登、科西嘉、弗朗什-贡岱、巴黎大区、朗克多克-鲁西翁、利姆赞、洛林、南比利牛斯、北加莱海峡、下诺曼底、上诺曼底、卢瓦尔地区、皮卡尔迪、布瓦图-夏朗德、普洛旺斯-阿尔卑斯-蓝色海岸、罗讷-阿尔贝斯。4个海外省是:瓜德鲁普、马提尼克、法属圭亚那、留尼旺。4个海外领地是:法属波利尼西亚、新喀里多尼亚、瓦利斯群岛和富图纳群岛、法属南半球和南极领地。2个地方行政区是:马约特岛、圣皮埃尔岛和密克隆岛。

简史: 公元前高卢人在此定居。公元前1世纪,罗马的高卢人总督恺撒占领了全部高卢,从此受罗马统治达500年之久。公元5世纪法兰克人征服高卢,建立法兰克王国。10世纪后,封建社会迅速发展。1337年英王觊觎法国王位,爆发“百年战争”。初期,法大片土地被英侵占,法王被俘,后法国人民进行反侵略战争,于1453年结束百年战争。15世纪末到16世纪初形成中央集权国家。17世纪中叶,君主专制制度达到顶峰。随着资产阶级力量的发展,1789年法国爆发大革命,废除君主制,并于1792年9月22日建立第一共和国。1799年11月9日(雾月18日),拿破仑·波拿巴夺取政权,1804年称帝,建立第一帝国。1848年2月爆发革命,建立第二共和国。1851年路易·波拿巴总统发动政变,翌年12月建立第二帝国。1870年在普法战争中战败后,于1871年9月成立第三共和国直到1940年6月法国贝当政府投降德国,至此第三共和国覆灭。1871年3月18日,巴黎人民举行武装起义,成立巴黎公社。同年5月底,被法国军队残酷镇压。第一次、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遭德国侵略。1944年6月宣布成立临时政府,戴高乐 (右图 )担任首脑,1946年通过宪法,成立第四共和国。1958年9月通过新宪法,第五共和国成立,同年12月戴高乐当选总统。
诺曼底登陆

政治:总统是国家元首和武装部队统帅,任期5年(2000年6月改为5年),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总统有权任免总理和批准总理提名的部长;主持内阁会议、最高国防会议和国防委员会;有权解散议会;可不经议会将某些重要法案直接提交公民投票表决;在非常时期,总统拥有“根据形势需要采取必要措施”的全权。在总统不能履行职务或空缺时总统离职期间由参议院议长代行总统职权。议会由国民议会和参议院组成,拥有制定法律,监督政府,通过预算,批准宣战等权力。国民议会共有577个议席,任期5年,采用两轮多数直接投票制、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根据2003年7月法国民议会通过的参议院改革法案,自2004年起参议员任期由9年缩短至6年,2010年总席位由321人增至340人,每三年改选一半。由国民议会和地方各级议会议员组成选举团间接选举产生。1995年7月31日,法国议会通过了一项宪法修正案。这项法案使总统有权更多地使用公民投票来解决经济和社会问题。法国总统在政府或参议院、国民议会的建议下,可将所有事关公共权力组织、法国经济或社会政策的改革方案交由公民投票表决。总统府——爱丽舍宫,总理府——马提翁宫,国民议会——波旁宫。

巴 黎 歌 剧 院

经济:法国经济发达,国内生产总值居世界前列。主要工业部门有矿业、冶金、钢铁、汽车制造、造船、机械制造、纺织、化学、电器、动力、日常消费品、食品加工和建筑业等。核能、石油化工、海洋开发、航空和宇航等新兴工业部门近年来发展较快,在工业产值中所占比重不断提高。核电设备能力、石油和石油加工技术居世界第二位,仅次于美国;航空和宇航工业仅次于美国和独联体,居世界第三位。钢铁工业、纺织业占世界第六位。但工业中占主导地位的仍是传统的工业部门,其中钢铁、汽车、建筑为三大支柱。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有逐步减少的趋势。第三产业在法国经济中所占比重逐年上升。其中电信、信息、旅游服务和交通运输部门业务量增幅较大,服务业从业人员约占总劳动力的70%。法国商业较为发达,创收最多的是食品销售,在种类繁多的商店中,超级市场和连锁店最具活力,几乎占全部商业活动的一半。法国铁矿蕴藏量约为10亿吨,但品位低、开采成本高,所需的铁矿石大部分依赖进口。煤储量已近枯竭,预计于2005年关闭所有煤矿。铝土矿储量约9000万吨。有色金属储量很少,几乎全部依赖进口。石油储量只有3000多万吨。天然气储量2500亿立方米,所需石油的99%、天然气的75%依赖进口。水力资源约为1000万千瓦,能源主要依靠核能,水力资源和地热的开发利用比较充分。森林面积约1530万公顷,占欧盟森林总面积的21.1%,人均拥有绿化面积0.3公顷,森林覆盖率为28.2%。法国是欧盟最大的农业生产国,也是世界主要农副产品出口国。粮食产量占全欧洲粮食产量的三分之一,农产品出口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随着法国人口城市化,农村人口不断减少,法共有耕地面积5491.9万公顷,其中61%为农业用地、27%为林业用地、12%为非农业用地。农业用地的96%为家庭所有。农业的传统地区结构为:中北部地区是谷物、油料、蔬菜、甜菜的主产区,西部和山区为饲料作物主产区,地中海沿岸和西南部地区为多年生作物(葡萄、水果)的主产区。机械化是法提高农业生产率的主要手段,法已基本实现了农业机械化。农业食品加工业是法外贸出口获取顺差的支柱产业之一。欧洲前100家农业食品工业集团有24家在法国,世界前100家农业食品工业集团有7家在法国,法国的农副产品出口居世界第一,占世界市场的11%。法国是世界着名的旅游国,平均每年接待外国游客7000多万人次,超过本国人口。首都巴黎、地中海和大西洋沿岸的风景区及阿尔卑斯山区都是旅游胜地,此外还有一些历史名城、卢瓦尔河畔的古堡群、布列塔尼和诺曼底的渔村、科西嘉岛等。法国一些着名的博物馆收藏着世界文化的宝贵遗产。法国也是世界贸易大国,其对外贸易有两个特点:一是进口大于出口,造成贸易逆差,进口商品主要有能源和工业原料等,出口商品主要有机械、汽车、化工产品、钢铁、农产品、食品、服装、化妆品和军火等,法国葡萄酒享誉全球,酒类出口占世界出口的一半。法国时装、法国大餐、法国香水都在世界上闻名遐迩;另一是非产品化的技术出口增长较快,纯技术出口在整个出口贸易中的地位日益显要。法国政府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是税收,税收高于美、日等国,其中主要来自增值税,其它还有所得税、公司税、社会福利税等。法国旅游胜地——埃维昂>>> 世界最高的桥梁——米约大桥

文化:17世纪开始,法国的古典文学迎来了自己的辉煌时期,相继出现了莫里哀、司汤达、巴尔扎克、大仲马、雨果、福楼拜、小仲马、左拉、莫泊桑、罗曼·罗兰等文学巨匠。他们的许多作品成为世界文学的瑰宝。其中的《巴黎圣母院》、《红与黑》、《高老头》、《基督山伯爵》、《悲惨世界》和《约翰·克利斯朵夫》等,已被翻译成世界文学作品,在世界广为流传。近现代,法国的艺术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颇有创新,不但出现了罗丹这样的雕塑艺术大师,也出现了像莫奈和马蒂斯等印象派、野兽派的代表人物。从17世纪开始,法国在工业设计、艺术设计领域的世界领先地位早已有目共睹。有关实用美术、建筑、时装设计、工业设计专业的学校也早已凭借其“法国制造”的商业硕果而闻名海外。法国人喜爱体育运动,比较流行的体育运动项目有足球、网球、橄榄球、地滚球、帆船、游泳、滑雪、和自行车环形赛等。比较有名的大学有巴黎大学、里昂大学等。戛纳国际电影节是世界五大电影节之一,每年5月在法国东南部海滨小城戛纳举行,它是世界上最早、最大的国际电影节之一,为期两周左右。1956年最高奖为“金鸭奖”,1957年起改为“金棕榈奖”。 历史悠久的法国咖啡文化

新闻出版:主要报纸有《费加罗报》、《世界报》、《法兰西晚报》、《解放报》、《人道报》、《巴黎日报》。地方报纸主要有《西部法兰西报》,它是法国发行量最大的报纸;《北方之声》。主要周刊有《快报》、《观点》、《新观察家》、《巴黎竞赛画报》、《费加罗杂志》等。法约有6000家出版社,其中较大的有331家。通讯社有世界五大通讯社之一的法新社。1835年创立。法国国家广播公司成立于1975年,下设6个广播电台。此外,还有国家广播公司和地方共同投资的17个独立的地方台。为加强对外宣传,国家广播公司专设独立的法国国际台,对外广播几乎遍及全世界。1982年政府通过法令,取消国家对电台的垄断,允许私人和团体设立电台。目前,全国私营电台近1300家,主要有卢森堡电台、蒙特卡洛电台、欧洲一台等。现有4家全国性国家电视台。20多家中央或地方的有线电视台,另有许多可通过卫星接收的电视频道。

名胜:巴黎凯旋门 (L'arc de Triomphe)坐落在巴黎市中心星形广场(现称戴高乐将军广场)的中央,是法国为纪念拿破仑1806年2月在奥斯特尔里茨战役中打败俄、奥联军而建的,12条大街以凯旋门为中心,向四周辐射,气势磅礴,形似星光四射。工程由建筑师夏尔格兰设计,1806年8月奠基,历时30个寒暑,于1836年7月落成。凯旋门高49.54米,宽44.82米,厚22.21米。它四面有门,中心拱门宽14.6米,门楼以两座高墩为支柱,中间有电梯上下。在拱形圆顶之上有三层围廊,最高一层是陈列室,这里展示着有关凯旋门的各种历史文物以及拿破仑生平事迹的图片;第二层收藏着各种法国勋章、奖章;最低一层则是凯旋门的警卫处和会计室。 图集:法兰西的华美乐章

埃菲尔铁塔在巴黎市中心塞纳河南岸,是世界上第一座钢铁结构的高塔,被视为巴黎的象征。因法国着名建筑师斯塔夫·埃菲尔设计建造而得名。建于1887—1889年。塔高300余米,塔身重达9,000吨,分三层。第一层平台距地面57米,设商店和餐厅;第二层平台高115米,设有咖啡馆;第三层平台高达276米,供游人远眺,底部面积1万平方米,在第三层处建筑结构猛然收缩,直指苍穹。从一侧望去,象倒写的字母“Y”。该塔由1.8万余个组成部件和250多万个铆钉构成。有电梯或徒步登塔顶。入夜,塔顶发出转动着彩色探照灯光,防飞机碰撞。塔旁竖立长方形白色大理石柱,柱顶安放斯塔夫埃菲尔镀金头像。

卢浮宫 (Palais Louvre)是法国最大的王宫建筑之一, 位于巴黎市中心塞纳河右畔、巴黎歌剧院广场南侧。原是一座中世纪城堡,16世纪后经多次改建、扩建,至18世纪为现存规模。占地约45公顷。早在1546年,法王弗朗索瓦一世决定在原城堡的基础上建造新的王宫,此后经过9位君主不断扩建,历时300余年,形成一座呈U字形的宏伟辉煌的宫殿建筑群。1793年8月10日,在推翻君主制的周年纪念日时,法国“国民公会”决定把昔日的皇宫辟为国立美术博物馆;同年11月18日,卢浮宫博物馆正式向公众开放。其全部工程于1857年完成。在卢浮宫口字形正殿的西侧,伸展出两个侧厅,中间的空地形成卡鲁赛广场。宫的东侧有长列柱廊,建筑巍峨壮丽。其画廊长达900英尺,藏有大量十七世纪以及欧洲文艺复兴期间许多艺术家的作品。馆藏品达40万件。卢浮宫美术博物馆分为6大部分:希腊和罗马艺术馆;东方艺术馆;埃及 艺术馆;欧洲中世纪、文艺复兴时期和现代雕像馆;历代绘画馆。展览按不同流派、学派和时代划分。一层展出雕刻。二层油画,三层是素描和彩粉画。八十年代初,法国政府实施扩建和修复卢浮宫的“大卢浮宫计划”。

巴黎圣母院 (Notre-Dame de Paris)是最着名的中世纪哥特式大教堂,以其规模、年代和在考古、建筑上的价值而着称。巴黎主教莫里斯·德绪利曾设想将两座较早的巴西 利卡式(长方形)教堂合成一座大型教堂,1163年由教皇 亚历山大三世奠基,高圣坛于1189年举行奉献仪式,1240年唱诗班席、西立面和中堂竣工,门廊、祈祷室和其他装修在其后的一百年中陆续建成。内部平面130×48米,屋顶高35米,塔高68米。塔的尖顶始终未建。教堂经过历代的损坏不得不 于19世纪重修,只有三个巨大的圆花窗仍保持着13世纪的彩色玻璃。后堂的飞扶垛特别雄健优美。

H. 世界各国的国歌里~~哪首最有影响力

我觉得只有中国的《义勇军进行曲》能够与之媲美,两者都是属于反映革命斗争的国歌歌词典型

1、中国

《义勇军进行曲》是我国国歌。她反映了我国人民的革命传统, 体现了居安思危的思想, 激励着我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被迫发出最后的吼声。起来!起来!起来!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

——中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

2、法国

法国国歌《La Marseillaise(马赛曲)》被公认为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国歌。法国大革命期间,有过许多鼓舞斗志的战斗歌曲,而最受群众喜爱、流行最广的,是自由的赞歌——马赛曲(完整歌词请参阅附录)。

前进,祖国儿女,快奋起,光荣的一天等着你!你看暴君正在对着我们举起染满鲜血的旗,举起染满鲜血的旗!听见没有?凶残的士兵嗥叫在我们国土上,他们冲到你身边,杀死你的妻子和儿郎。前进!前进!用肮脏的血做肥田的粪料!

——法国国歌《马赛曲》节选

1789年7月14日,法国巴黎人民攻克巴士底狱,轰轰烈烈的资产阶级大革命开始了。1792年,普奥封建君主组织联军进行武装干涉。在此紧急关头,诗人兼作曲家、莱茵营的工兵中尉鲁日·德·李尔当即写了一首歌,原名《莱茵河军团战歌》,演唱后迅速在共和军中传开,马赛市的救国义勇军唱着这首战歌进军巴黎,从此改称《马赛曲》。当时法国正同奥地利交战,《马赛曲》鼓舞了士兵。乐队指挥格雷特里对鲁日·德·李尔说:“你的《马赛曲》是具有大炮一样威力的音乐。”这首歌曲很快流传开来。1795年7月14日,根据一项法律,《马赛曲》成了法国国歌。这首歌作为法国大革命的象征,对以后欧洲各国的革命产生了巨大影响。

这激昂的旋律号召道,“武装起来,同胞,把队伍组织好!”,“我们的祖国鲜血遍地”;这不是一首胜利的欢歌,也不是一首祖国的赞美诗,这是一首激励士气的战歌。听着这首斗志昂扬的战歌,不光法国人,任何反对专制暴政和压迫的人都会热血沸腾,自由引导人民,人民一定会粉碎任何专制暴政和压迫。从歌曲中,我们可以看到法兰西民族的热爱自由、不畏强暴的革命精神。

但随着时间的变迁,有人认为《马赛曲》的歌词已经“时过境迁”,并存在许多缺陷,于是提出更改歌词的要求。这不仅仅是《马赛曲》的遭遇,在我国,也有些人讨论《义勇军进行曲》的歌词是否应该“与时俱进”地修改。其实前面也提到过,在文革时期国歌歌词就曾被修改过,但最终经过修改的歌词还是被撤销了。在和平年代,我们是否还需要这些产生于战争的、稍微带点“暴力”的歌曲?我想答案应该是肯定的。大多数人——不管是法国人还是中国人,或任何一个有这样的国歌的民族——都不希望忘记历史,这些国歌歌词使人们铭记民族革命斗争的年代,时刻提醒人们居安思危,而这正是它的重要作用。

附世界各国国歌介绍:

反映对民主、自由的追求的国歌歌词典型

1、美国

美国国歌《The Star Spangled Banner(星条旗,一译星条旗永不落)》也是写于本国独立战争时期,但从歌词中流露出更多的是对民族独立和自由的追求,因此我把它归到此类。(完整歌词请参阅附录)

哦,你可看见,透过一线曙光,我们对着什么,发出欢呼的声浪?谁的阔条明星,冒着一夜炮火,依然近风招展,在我军碉堡上?火炮闪闪发光,炸弹轰轰作响,它们都是见证,国旗安然无恙。你看星条旗不是还高高飘扬在这自由国家,勇士的家乡?

世贸遗址上空的星条旗

——美国国歌《星条旗》节选
1812年在美国保卫独立的战争中,诗人弗朗西斯·斯加特·凯在巴尔的摩亲眼目睹了英军对麦克亨利堡的进攻,以及美军的英勇抵抗。9月13日凌晨,弗朗西斯·凯透过炮火的硝烟,看到一面美国国旗仍然在城堡上迎风飘扬,他被这景象深深感动,随手在一封信的背后写下了几行诗。第二天,他把诗稿送给法官尼科尔逊,得到大力赞赏,并建议用一首当时非常流行的曲子作为配曲,同时取歌名为《星条旗》,这首歌深受美国人民的喜爱,很快就传遍全国。1931年,被正式定为美利坚合众国的国歌。

美国国歌共有四节,这是通常演奏的第一节。从歌词中,我们不难看到美国人的坚强的民族自信和强烈的进取精神——星条旗“在自由的土地上飘舞,在勇者的家园上飞扬”,诗句集中体现了美国人崇尚自由和勇敢的民族精神。

2、以色列

提起以色列,我们就想起了在中东地区永无休止的冲突,想起了二战时集中营里的犹太人。这是个多灾多难的民族,犹太人们在外漂泊了2000多年,直到1948年才建立了自己的国家。

只要我们胸怀里还藏着犹太人的心灵,面向着东方的眼睛,还望着郇山和耶路撒冷,两千年的希望不会化为泡影,我们将成为自由的人民,立足在郇山和耶路撒冷。

——以色列国歌《希望》

以色列历史悠久,是世界主要宗教犹太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的发源地。犹太人远祖是希伯莱人,曾先后建立希伯莱王国及以色列王国,但这两个王国先后被亚述人征服和被巴比伦人灭亡。罗马人入侵后,大部分犹太人被赶出巴勒斯坦,流亡欧美各国。其后,以色列又分别被阿拉伯帝国占领和被奥斯曼帝国吞并。19世纪末,欧洲犹太资产阶级发起“犹太复国主义”运动。1948年5月14日,经过了风风雨雨的以色列国正式成立。以色列人终于可以用古老的希伯莱文在自己的国徽上写下值得他们骄傲的国名。

郇山是犹太民族的象征,也是历史上以色列的圣地;耶路撒冷是犹太教和基督教的圣地。以色列国多次被灭,犹太人也多次流亡世界各地,自己民族的圣地被异邦人统治着,这使以色列人对复国的渴望比世界上其他民族都要强烈。在漫漫长夜里,对自由、独立的希望给那些浪迹天涯、受尽磨难、身怀亡国之恨的犹太人带来无尽的安慰,点燃他们眼中最后的光辉。

3、南美各国

自从哥伦布发现了通往美洲的航路,美洲就成了欧洲殖民者的殖民地。苦难尤其深重的,是南美人民。

大地的生氏!听神圣的呼声:自由、自由、自由!奴隶的枷锁被打破,被打破,自由登上宝座。

——阿根廷国歌节选

美洲人民在王权的压迫下度过了悲惨的三百年,终于有扬眉吐气的一天,说道:“够了!”,坚决把王权推翻。……不允许再有奴隶和暴君,统治者是团结和平等,团结和平等。

——巴拉圭国歌节选

秘鲁人,当牛做马岁月久,镣铐加身苦难受,判决他做一个非人的奴隶,多少年来,多少年来,忍气吞声,没有开口。今天发出了神圣的怒吼,你听,海岸上响起一声“自由”!

——秘鲁国歌节选

自由人民宁死不屈!自由人民宁死不屈!自由人民宁死不屈!

——玻利维亚国歌节选

英雄不屈的人,永远挺起胸膛抬起头;他们虽然一千次做奴隶,必将一千次重获自由。

——多米尼加国歌节选

阿根廷解放者圣马丁

南美洲是拉丁美洲的一部分。南美地区原为印第安人的居住地。15世纪后,南美洲沦为西班牙等国的殖民地。西班牙的殖民统治和压迫是残酷的。殖民地的白人和混血人种是这种统治首当其冲的受害者。在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的影响下,18世纪末,19世纪初,在南美洲大地上掀起了以白人和印欧混血种人为主体的风起云涌的独立解放运动。一时间,出现了玻利瓦尔、圣马丁、奥希金斯等一批独立战争的英雄。经过多年的较量,西班牙殖民者以失败而告终,南美各国在19世纪20年代纷纷独立。这是对西方殖民体系的第一次全面冲击。
独立后的南美洲走过了艰难曲折的道路。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南美洲的经济才得到较快的发展。正因民族遭遇,从南美大多数国家的国歌歌词中,可以读出南美洲的人民对奴隶主的痛恨和对自由、平等、独立的渴望。

(三)歌颂祖国大地的国歌歌词典型

祖国的大好河山是永远值得人民歌颂的。对祖国自然环境的赞美在很多国歌歌词中都有体现。尽管这些歌词内容因国家所处环境不同而异,但从表达的精神来看也差不多。因此我选择了奥地利国歌作为代表进行分析。

群山巍峨,江河浩荡,尖塔高耸,禾苗满望,铁锤挥舞,前程无量。你是伟大子孙的祖国,你是善良人民的故乡,奥地利声名远扬。

顽强战斗,踊跃争先,你是一颗坚强的心,跳跃在大陆中间。你诞生在古老的年代,有崇高的使命在肩,奥地利久经考验。

阔步向前,自由无碍,勇敢地跨进新时代,愉快地劳动,相信未来。祖国,我们团结无间,同声歌唱。信誓旦旦,奥地利可亲可爱。

——奥地利国歌歌词

奥地利风光

奥地利位居中欧南部,面积不大,却是堪称欧洲生活最安逸的国家之一。山区面积占了全国的三分之一,只有南部和东部地区的平原较为广阔。主要山脉是阿尔卑斯山,山间湖泊众多,山光水色,是户外活动的天堂。着名的蓝色多瑙河沿岸风光更是充满了欧洲情调。这些旖旎多姿的景色在歌词第一段中都有具体的描述。
像第二段中描述的那样,奥地利人是个吃苦耐劳, 并对其文化、历史有强烈骄傲感的民族。在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和哈布斯堡-洛林王朝将近600年的统治历史里,王朝创造了繁荣、富裕与惊人的艺术成就,但好景不长,哈布斯堡在二十世纪初的民主潮流中悄然结束。歌词中,“阔步向前,自由无碍,勇敢地跨进新时代,愉快地劳动,相信未来”,正是体现了奥地利人民的乐观主义精神和积极向上的爱国思想。

(四)歌颂君主的国歌歌词典型

1、英国

英国国歌产生于十八世纪四十年代,原名《天佑国王》,维多利亚女王在位时和伊丽莎白二世登基后改称《God Save The Queen(天佑女王,或上帝保佑女王)》。很明显这是一首歌颂统治者的歌。

上帝保佑女王,祝她万寿无疆,神佑女王。常胜利,沐荣光;孚民望,心欢畅;治国家,王运长;神佑女王!

扬神威,张天网,保王室,歼敌人,一鼓涤荡。破阴谋,灭奸党,把乱萌一扫光;让我们齐仰望,神佑女王!

愿上帝恩泽长,选精品,倾宝囊,万岁女王!愿她保护法律,使民心齐归向,一致衷心歌唱,神佑女王!

——英国国歌《上帝保佑女王》

当英国处于殖民帝国的黄金时代时,《天佑国王》或《天佑女王》不仅是英国本土的国歌,也是它所有殖民地和附属国的国歌。此外,德国、丹麦、瑞典、瑞士、俄国、美国等国家,都曾采用《天佑女王》的曲调填词,作为自己的国歌或第二国歌。至今列支敦士登的国歌,还唱着《天佑女王》的曲调。

英女王深受民众爱戴

英国皇室有悠久的历史,作为最早的君主立宪国之一,英国皇室至今还保留着名望,英国民众还是一如既往地支持皇室,他们关心皇室成员甚于关心政府和党派。歌词的内容也体现了这种崇尚皇室的英国文化。
2、日本

《君之代》在19世纪80年代的明治时期成为日本国歌,歌词中赞颂天皇是万世一系的君主,只有一句话。

君王的朝代,一千代、八千代无尽期,直到小石变成巨岩,岩石上长满藓苔衣。

——日本国歌《君之代》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入侵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许多国家时就是扛着国旗“日之丸”和唱着《君之代》杀害了无数的无辜民众,《君之代》也成了军国主义皇权政治的象征。1945年日本无条件投降后,日本文部省自觉地在教科书中删除了有关齐唱《君之代》的规定。但在1999年6月,日本政府向国会提交了将《君之代》定为国歌的议案。同年8月,日本国会通过了这项议案。许多日本民众认为,这是对带有战争色彩的“爱国主义”的强行灌输。

日本国歌不仅充斥着皇权色彩,更有浓厚的军国主义思想。再次起用这首国歌,日本被斥为“为军国主义招魂”。无论如何,既然日本将其定为国歌,就说明这首歌歌词反映的精神是被政府认同的,也在一定程度上让我们认识了日本的文化背景和民族精神。

(五)祈求上帝保佑祖国和民族的国歌歌词典型

非洲大陆美丽壮观。赤道的乞力马扎罗雪峰闪耀着圣洁,稀树草原上归牧的牛群在夕阳的余辉里映出美丽的剪影,空中传来狮吼羚声,百鸟争鸣。大自然的无限生机使非洲人温顺,虔诚,生命迸发出奔放的热情。

上帝保佑非洲常安康,促使她的声名远播四方。……来吧圣灵赐福赐恩,求您保佑我们,非洲的子子孙孙。

——津巴布韦国歌《上帝保佑非洲》歌词

世界上万物的上帝,保佑祖国,保佑这土地,上帝,您是最公平合理,让我们在团结中自由和平地居住,让祖国境内物产丰富。

——肯尼亚国歌歌词

上帝,求你保佑莱索托安宁,排除一切困苦,一切纷争。啊,我的土地,祖先们的土地,愿永享和平。

——莱索托国歌歌词节选

千百年来,非洲人渴望着进步与繁荣,但他们的幻梦被西方贩奴者和殖民者无情地粉碎了。几百年前,非洲人“无论是什么身份,都如牛马一样,被骑着的人规定行动方向”。当时,贩奴者残忍至极,把非洲黑人拴在铁链上押解上船。他们肆意残害黑奴。在漫长的航路里,从贩奴船上传出的血腥气味竟随风传送数海里。那些“肌肉、牙齿不合格的黑奴”则被抛下滚滚的大西洋……殖民者到来后对非洲人更加大肆杀戮。他们把砍下来的黑人头颅或双手进行熏制,然后装满箩筐送交上级,按数量领赏。

直到本世纪中叶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非洲民族日益觉醒,解放运动风起云涌,才使非洲大陆逐步挣脱了殖民枷锁,走上了独立建国的现代化之路。

非洲所有的国家基本上都有宗教信仰,目前影响最大的是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两大系统。基督教在撒哈拉以南黑非洲的广泛传播,则是在15~16世纪欧洲人大举推行殖民侵略活动以后。19、20世纪之交,随着英、法、德、西、葡等国在非洲争夺势力范围的斗争愈演愈烈,基督教各教派也就随之渗入了非洲的不同地区和民族之中。

“宗教侵略”和动荡不安的社会环境使非洲人民的信仰从原始的“拜物教”转向了上帝。反映在他们的国歌歌词中,就是“上帝保佑”一词的不断出现。千百年来民族的屈辱史使他们把希望寄托在了上帝身上,祈求上帝解决困苦,解决纷争,保佑自己的民族获得自由、平等、和平。

四、对各国国歌歌词具体情况的概括总结

前面我已经详细分析了一些有代表性的国歌歌词。通过对各国国歌歌词的创作背景、国家历史背景、民族遭遇等的研究分析,我把一些值得注意的情况总结如下:

1.在所有类型的国歌歌词中,歌颂祖国的歌词占的比例最大。

2.歌颂君主的国歌歌词,除了英国外均是亚洲国家,且主要是阿拉伯半岛的国家。

3.南美洲各国的国歌歌词主题绝大多数反映了革命斗争或对自由平等的追求。

4.祈求上帝保佑的歌词多属于非洲国家。

5.欧洲和亚洲各国的国歌歌词比较多元化,基本上涵盖了所有主要类型。

6.反映革命斗争的歌词,主要存在于资产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先驱国家中。

总而言之,世界各国国歌的歌词内容总是和本国的风土人情、历史背景、文化传统、宗教信仰等有一定的联系,都充分体现了各国民族的爱国精神。是我们认识各国民族文化与精神的绝好教材和简捷途径。

(全文完)

五、研究体会

本次研究性学习使我受益匪浅。

我最大的感触就是确定好选题十分重要。在确定这个选题之前,我也曾考虑过其他的一些选题,比如说歌词语言特点分析、中外当代流行歌词内容对比等。但在准备的过程中,我发现原定选题的有关资料太多、太泛,而且已经有很多人写过同一题材的论文了,很难体现出创新精神。最终我选择了国歌歌词作为主题,不仅考虑到了课题的现实意义,也考虑到了在这一方面研究的空白(我在号称中国最大的维普期刊数据库找不到一篇同样题材的论文)。再加上我对国歌这一类体现民族精神的歌曲也比较感兴趣,我就确定了这个适合我研究的课题。

其次,我在研究过程中不仅阅读了大量的国歌歌词,也学到了不少历史地理知识。分析国歌歌词,很重要的一点是要联系各国的具体情况。在查找资料的过程中,我对资产阶级革命、独立战争、南美解放运动等重大事件的理解更深刻了,也熟悉了许多国家的人文地理及发展历史。这也是我的收获之一。

论文写完了,但我的思考没有结束。同样是被奴役的南美洲和非洲,为什么从国歌歌词中体现出来的民族精神有如此大的差异?作为欧洲和亚洲资产主义革命先驱的英国和日本,为什么都在国歌歌词中歌颂君主?还有不少值得深究的问题,限于篇幅和时间,我也没有在论文里探究,留待以后继续思考和发现。

收获不只这些,最重要的是我体会到了研究性学习的乐趣,还提高了自己的分析能力、理解能力、表达能力等。我想,只要读者精读过我写的论文,就一定能有所启发。这也正是我写此篇论文的目的。

七、参考文献及附录

参考文献:

[1]李胜洪.各国国歌歌词〔C〕.海口:海南国际新闻出版中心,1996.

[2]辞海编写委员会.辞海(缩印版)〔C〕.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0.

[3]启良.西方文化概论[M].广州:花城出版社,2000.

[4]赵林.西方宗教文化[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1997.

[5]李忠勇、何福琼.歌词写作常识[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79.

附录

[1]法国国歌《马赛曲》完整歌词

前进,祖国儿女,快奋起,光荣的一天等着你!你看暴君正在对着我们举起染满鲜血的旗,举起染满鲜血的旗!听见没有?凶残的士兵嗥叫在我们国土上,他们冲到你身边,杀死你的妻子和儿郎。

这一帮卖国贼和国王,都怀着什么鬼胎?试问这些该死的镣铐,究竟准备给谁戴?究竟准备给谁戴?法兰西人,给我们戴啊!奇耻大辱叫人愤慨!是可忍孰不可忍,要把人类推回奴隶时代!

什么!这一帮外国鬼子,在我们家乡称霸!什么!我们高贵的战士,竟被雇佣兵殴打!竟被雇佣兵殴打!难道要我们缚住双手,屈服在他们脚底下!难道我们的命运要由卑鄙的暴君来管辖?

发抖吧!暴君,卖国奸人,无耻的狗党狐群!发抖吧!卖国的阴谋,终究要得到报应!终究要得到报应!全车都是上阵的战士,前仆后继有少年兵,法兰西不断出新人,随时准备杀敌效命!

法兰西人,宽宏的战士,要懂得怎样斗争!宽恕可怜的牺牲品,他们后悔打我们,他们后悔打我们。可是那些嗜血的暴君和部耶的同党,这一伙虎豹豺狼,竟然撕裂母亲的胸膛!

祖国神圣的爱,请指引和支持我们报仇!自由,亲爱的自由请你和你的保卫者同战斗,你的保卫者同战斗。但愿在你雄伟的歌声中,旗开得胜建奇功。让垂死的委员长人看看:你的胜利、我们的光荣!

当我们开始走进生活,前辈们已经不在;我们去找他们的遗骸,他们的英雄气概,他们的英雄气概。我们不羡慕侥幸偷生,愿意与他们分享棺材;为他们报仇或战死,就是我们最大的光彩!

武装起来,同胞,把队伍组织好!前进!前进!用肮脏的血做肥田的粪料!

[2]美国国歌《星条旗》完整歌词

哦,你可看见,透过一线曙光,我们对着什么,发出欢呼的声浪?谁的阔条明星,冒着一夜炮火,依然近风招展,在我军碉堡上?火炮闪闪发光,炸弹轰轰作响,它们都是见证,国旗安然无恙。你看星条旗不是还高高飘扬在这自由国家,勇士的家乡?

透过稠密的雾,隐约望见对岸,顽敌正在酣睡,四周沉寂夜阑珊。微风断断续续,吹过峻崖之巅,你说那是什么,风中半隐又半现?现在它的身上,映着朝霞烂漫,凌空照在水面,霎时红光一片。这是星条旗,但愿它永远飘扬在这自由国家,勇士的家乡。

都到哪里去了,信誓旦旦的人?他们向往的是能在战争中幸存,家乡和祖国,不要抛弃他们。他们自己用血,洗清肮脏的脚印。这些奴才、佣兵,没有地方藏身,逃脱不了失败和死亡的命运。但是星条旗却将要永远飘扬在这自由国家,勇士的家乡。

玉碎还是瓦全,摆在我们面前,自由人将奋起保卫国旗长招展。祖国自有天相,胜利和平在望;建国家,保家乡,感谢上帝的力量。我们一定得胜,正义属于我方,“我们信赖上帝,”此语永矢不忘。你看星条旗将永远高高飘扬在这自由国家,勇士的家乡。

阅读全文

与法国国歌是怎么形成的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金华义乌国际商贸城雨伞在哪个区 浏览:759
俄罗斯如何打通飞地立陶宛 浏览:1136
韩国如何应对流感 浏览:918
在德国爱他美白金版卖多少钱 浏览:959
澳大利亚养羊业为什么发达 浏览:1392
如何进入法国高等学府 浏览:1472
巴西龟喂火腿吃什么 浏览:1404
巴西土地面积多少万平方千米 浏览:1265
巴西龟中耳炎初期要用什么药 浏览:1228
国际为什么锌片如此短缺 浏览:1631
巴西是用什么规格的电源 浏览:1454
在中国卖的法国名牌有什么 浏览:1357
在菲律宾投资可用什么样的居留条件 浏览:1267
德国被分裂为哪些国家 浏览:876
澳大利亚跟团签证要什么材料 浏览:1207
德国大鹅节多少钱 浏览:875
去菲律宾过关时会盘问什么 浏览:1198
澳大利亚女王为什么是元首 浏览:1024
有什么免费的韩国小说软件 浏览:756
申请德国学校如何找中介 浏览:6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