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法国资讯 > 如何欣赏英国与法国的不同

如何欣赏英国与法国的不同

发布时间:2023-02-15 00:26:28

Ⅰ 法国的文化比英国的文化更理性吗

法国与英国都是欧洲国家,由于历史与地理位置的差异,英发文化各自具有自身的特征。英国给人的印象多少比较刻板的,法国个人的印象多以浪漫着称。法国文化并不比英国文化更为理性,相反英国文化更为理性一些。

英国文化与法国文化因为各种因素差异很大,英国文化体现出来更多理性,法国文化有更多浪漫的特征。

Ⅱ 英国和法国的比较

那要看你去哪个诚市,刚好两个国家都去过,但不同的城市才有对比性,国家太笼统了

Ⅲ 英国文化和法国文化的区别

法国浪漫多些,英国刻板多些,
法国感性多些,英国理性多些,

这些怎么不是文化了,这就是两个国家在最大范围内的文化。法国也有刻板的人也有理性的人,但在大多数人,大多数事情下,都是浪漫感性远多余刻板理性。反过来英国也是如此。

Ⅳ 英国人和法国人性格有什么不同

法国人追求时尚,所以在穿着上喜欢紧跟时代潮流,很多新款的服饰在巴黎街头是比较常见的。英国的伦敦同样是非常时尚的
奇葩网络,介绍各种创新生活科技、有趣科学研究、最新时尚资讯、奇趣历史、神奇自然,分享世界最新奇的资讯,奇葩网络-关注世界各种各样奇葩的人或事件的有趣分享

在 ?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法国人追求时尚,所以在穿着上喜欢紧跟时代潮流,很多新款的服饰在巴黎街头是比较常见的。英国的伦敦同样是非常时尚的地方,但是英国人和法国人相比,在穿着上相对而言没有那么有个性。

3、性格的不同

法国人和英国人的区别之一就是性格,而且差异比较大。法国人性格比较随意,因此比太喜欢排水,而且常常会迟到,但是英国人就正好相反,他们很喜欢排队,而且非常守时,约定好的时间一般会准时到达,很少会迟到。

在说话的方式上,法国人比较感性,因此常常喜欢用手和身体一起表达,显得说话更有感情,但比较浪费时间。英国人说话很有逻辑性,而且做事的时候也比较有礼貌,当然也有人认为这样比较刻板,如何理解因人而异。

4、习惯的区别

法国人跟亲友打招呼的时候非常热情,一般会亲吻对方的脸颊,但是英国人很少会这样,只有在很亲密的朋友之间才会这样做,所以当你和法国人打招呼的时候,会感觉对方非常热情。除此之外还有饮食习惯的很多不同。

法国人吃饭的时候是很少喝啤酒的,往往会喝一些葡萄酒或者红酒,但英国人吃饭喝啤酒非常正常。在公共场所,法国人其实不太讲究卫生,这可能与他们散漫随性的性格有关,英国人要比法国人稍好,还是比较守规矩的。

结语:法国人和英国人的区别主要体现在外貌、穿着、性格、习惯上,如果一定要分辨,可以从这些方面仔细观察,但是并不表示每个英国人或者法国人都是这样的,而他们之中其实也有一些共同点,那就是互相瞧不起对方。

Ⅳ 简述英法两国政体的差异

英法两国政体的异同:1、英法两国政体的不同点(异):(1)在当代资本主义国家中,英国是典型的议会制君主立宪制政体,法国是典型的民主共和制中的半总统半议会制政体。(2)从政体结构看,两国存在以下明显的差异:①从权力机关看——英国议会是最高立法机关和最高权力机关;法国议会只是立法机关,其地位和作用都不能与英国相提并论。②从国家元首看——英国国王一般只承担“礼仪性职责”,是“虚位君主”;法国总统则是国家行政权力的中心。③从政党制度看——英国是两党制,由议会多数党组阁;法国是多党制,议会中有许多党派,往往是几个党派联合才能形成议会多数派并组成多党联合政府。④从政府首脑看——英国首相由议会中的多数党领袖担任,权力很大;法国总理由总统任命,权力较之英国首相要小得多。2、英法两国政体的共同点(同):(1)英法两国政体分别代表资本主义国家政体的两种基本形式。(2)尽管二者存在诸多差异,但从其实质和作用上看,却是异中有同,殊途同归。①、从政体与国体的关系来看,英法两国的政体都属于资本主义国家的统治形式。两国的政权都是资产阶级政权,执政的根本目标是维护资本主义制度,为资产阶级利益服务。②、从执政党的性质和作用来看,英法两国执政党的阶级性质相同。执政党的阶级性质体现了国家政权的性质。英法两国的右翼政党始终是资产阶级的代表,号称代表下层人民利益的左翼政党也已经公开充当资本主义制度的捍卫者,与右翼政党没有本质区别。③、从国家权力的运行方式来看,英法两国都出现议会权力萎缩、行政权力加强的趋势。④、就维护资产阶级利益而言,英法两国的政体,都渐趋成熟。但是也都面临着诸多困扰和弊端,这些都是由资本主义社会固有的矛盾所导致的,是无法通过调节政体从根本上加以解决的。(2009江苏高考)本题抽样均分为6.48分。英国在17世纪中期爆发资产阶级革命,曾一度推翻国王、建立共和国;“光荣革命”后君主制经过改造得以保留下来,并逐步形成了为资产阶级政权服务的君主立宪制政体。法国在18世纪资产阶级大革命中,彻底摧毁了封建专制制度,确立了资产阶级政权,其政权组织形式几经变化,形成了半总统半议会制政体。

Ⅵ 英国与法国地形的不同点

法国地形平坦,巴黎盆地面积广大,气候方面由于纬度低,所以光热更加充足;英国主要分为四个部分,各个部分地形不同:英格兰:自西向东分为4部分:以塞文河流域为中心的米德兰平原;海拔200米左右的高地;伦敦盆地;威尔德丘陵.威尔士:境内多山、地势崎岖苏格兰和其周围的许多小岛:全境均属山岳地带,只有中部较为低平北爱尔兰:北爱尔兰地区湖泊较多,沿湖为平原.

Ⅶ 比较英国和法国经济主要特征的异同

英国的经济特点:

2006年英国整体经济增长步伐逐步好转,表现得更为强劲和均衡。其中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依旧为服务业。06年全年英国GDP 的增长率逐步递增,分别为2.3%、2.6%、2.8%;而第四季度更是超过预期达到3.0%的水平,投资者纷纷看好英国经济前景,同时大家也看到了通胀率和失业率等风险问题的存在,总体分析英国06年经济处于温和上涨态势。

2006年英国主要经济成果主要表现:
2006年前三季度,英国经济保持平稳增长态势,国内生产总值(GDP)继第一、二季度增长0.7%和0.8%之后,第三季度仍保持了0.7%的增幅。若按年增长率计算,前三个季度GDP的增长率分别为2.3%、2.6%和2.8%。服务业依旧保持强劲增长势头,工业生产与建筑业也实现了小幅增长。根据英国财政部预测,2006年英国经济增长率将达到2.6%,而2007年则预计增长2.4%。2006年英国经济增长强劲,失业率保持在低水平,通货膨胀得到控制。以下为英国经济成果表现:

一、经济显着表现:通胀压力迫使央行再次提高利率。为了抑制因各种生活基本费用增加引发的通货膨胀,英国央行11月9日宣布将银行基本利率上调0.25个百分点,从4.75%提高到5%,为近5年来的最高水平,这是英国央行继8月份后第二次提息。英国央行一方面要控制通货膨胀,同时也要避免因利率上升导致消费放缓。

二、市场方面表现:消费支出零售业与房地产市场持续繁荣。2006年第二季度,英国家庭消费支出开始摆脱长期低迷态势。当前英国房地产市场交易活跃,抵押贷款和房屋价格都保持强劲增长势头,外国购买者的大量涌入使得伦敦市中心价值超过150万英镑的高级住宅区房价飙升了20%以上。

三、总体经济表现: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服务业。自2006年第二季度,占英国经济规模超过70%的服务业恢复了强劲增长。第三季度服务业继前一季度增长0.9%之后,再度增长0.8%。其中,制造业和能源业产出增加是工业生产增长的主要原因,增幅分别为0.7%和0.8%,但包括石油、天然气在内的采矿业出现较大萎缩,下降3%。建筑业生产增长则与上一季度持平,为0.5%。

____________________

法国的经济特点:
法国天然资源不丰富。所需铁矿石大部靠进口。煤储量约210亿吨(其中褐煤100亿吨),铝土矿储量9000万吨。有色金属储量很少,几乎全部依赖进口。所需石油的99%,天然气的75%靠进口。水力资源约1000万千瓦,水力资源和地热开发利用比较充分。森林面积1500万公顷 , 覆盖率超过25%。

主要工业部门有矿业、冶金、汽车制造、造船、机械制造、纺织、化工、电器、动力工业、日常消费工业、食品工业和建筑业等。新兴工业如核能、石油化工、海洋开发、军工、航空和宇航等部门均有较快发展。核电设备能力、石油和石油加工技术居世界第二位,仅次于美国。航空和宇航工业,仅次于美国、俄罗斯居第三位。钢铁工业、纺织业占世界第六位。但在工业中占主导地位的仍是传统工业部门,其中钢铁、汽车和建筑为三大支柱。随着第三产业的发展,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有逐步下降的趋势。法国是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农产品出口国。小麦、玉米、马铃薯、甜菜、葡萄和牛肉产量均居西欧第一位。农用地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58%。

服务业在法国经济中所占比重逐步上升。服务业包括商业、运输、电信、旅馆 、餐馆 、供水 、环卫 、修理等部门。电信、信息、旅游服务和交通部门业务量增幅较大。法国是富有特色的旅游国。旅游胜地有巴黎、地中海和大西洋沿岸风景区及广阔的阿尔卑斯山区。还有一些历史名城、卢瓦河畔的古堡群、布列塔尼和诺曼底的渔村、科西嘉岛等。

法国交通运输业发达,水陆空都很便利。1990年铁路总长3.40万千米,其中电气化的1.26万千米;法国在发展高速火车方面走在世界前列。1981年9月,巴黎-里昂铁路线上的高速火车正式投入使用。1989年12月,法国研制出最新高速火车,时速达482.4千米。1989年全国公路总长80.52万千米,公路网遍及全国,其中高速公路6763千米。法国内河航运主要由国家经营,内河航道总长8568千米,其中运河4613千米。法国75%的进口物资和20%的出口物资得通过海运。主要海港有马赛港和勒阿弗尔港。法国原有三大航空公司:法国航空公司、联合航空公司和国内航空公司。其中法航的客运量居世界第三位。为增强竞争力,国内航空公司和联合航空公司于1991年决定并入法航。主要机场为巴黎的戴高乐机场和奥利机场。

法国政府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是税收,税率高于美、日等国,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5.6%。

法国的对外出口在世界贸易中占第四位,居于美 、 德、日之后。法国是世界第三大军火出口国。进口商品主要有能源和工业原料等,出口商品有机械、汽车、化工产品、钢铁、农产品、食品、服装、化妆品和军火等。主要贸易对象为德国、英国、美国、日本、俄罗斯、中国等。

法国对外投资增加较快,1991年成为世界第三大投资国。投资主要集中在欧共体成员国,占总额的47.7%。对美国和石油输出国组织的成员国、非洲和拉美的投资也较高,并以工业、能源、服务部门为多。法国对第三世界的发展援助主要对象是法语非洲国家。1971 ~1980年外国通过对不动产投资方式购买法国土地4.5万公顷,约占法土地面积的1%。外国对法国工业部门投资加快,其中欧共体成员国对法投资占外国总投资的50%;其次是美国,约占22%。1990年外国在法国投资总额为490亿法郎。法国政府正采取措施鼓励外国在法投资。

法国的社会福利较完备,从1983年起,社会福利金额占国民收入的30.6%。社会保险包括医疗、工伤、家庭津贴、退休金、残疾者照顾等。

18世纪的英国和法国
——两国经济增长的比较研究初探
对于对增长的关键问题感兴趣的经济史家而言,比较方法应是非常有效的。若他的任务在于分析不同变量的运动,考察它们各自对经济革命的影响,那么,就此范围而言,比较几个国家的经验必定会大大拓展其研究领域,增强其提出——或检验——假说的能力。然而这种方法只是以散漫的方式——除极少数例外——得到运用。笔者欲在这篇文章中从比较的视野出发探讨工业革命的起源这一重大问题,但笔者充分认识到自己工作的冒失轻率。大家都知道英国是第一个实现技术突破的国家,而且这一成就是通过它自己的努力、在没有外来帮助的情况下自发达到的。但对于如何解释英国人经济和技术上的领先地位,各家众说纷纭。如果将18世纪的英国经济和另一个国家——法国(由于当时它是欧洲大陆的头号强国,因而是最好的选择)的经济作系统的比较,人们就会更为清晰地发现那些只有英国才具有的因素——这些因素将决定18世纪英国工业革命的独特现象。

第一个需要指出的关键问题是,法国大革命前夕英国的领先地位和法国的落后状态已经十分明显,这种状况不是短期内突然出现的。两国之间的差距在18世纪初,即路易十四时代结束时就已经十分明显。为解释两国之间社会经济结构之间的差异,我们应该以长时段(即远溯至中世纪)来考虑到这一问题。这里不可能完成这一工作,但至少我们可以指出17世纪的客观形势对两国经济的影响是不同的,这至少是18世纪初两国之间差距的部分原因。
30年前,约翰•U. 内夫提出,英国之所以成为第一个在18世纪开始工业革命的国家,其原因在于,它与其他国家,特别是与法国不同的是,16世纪末17世纪初它已经进行了第一次工业革命,因此它的领先地位比人们通常认为的要早两个世纪。但他的论点在英国受到批判,今天已经没有什么影响了。英国的“第一次工业革命”是内夫想象出来的,他大大高估了某些技术发明的意义,以及少数新工业的增长的重要性(除了煤炭工业外,其他的都无足轻重,而且他忽略了一个重要工业部门——毛纺业增长是十分缓慢的),最后,他还大大高估了企业组织中少数非代表性的大企业的意义。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内夫指出了1540年后英国煤炭产量和消费的快速增长以及它在技术上的意义,这就导致了一些新技术的产生,而这是欧洲大陆完全陌生的,如炼焦炉。这种新的矿物燃料为创新提供了新的推动力,而法国却缺乏这种推动力。另一方面,正如内夫提到的,1540-1640年间,英国工业产量的增长要比法国快。1640年起,英国在矿业和冶金业产量方面居于绝对优势,玻璃、毛纺品等人均产量、甚至整个工业的人均产量高于法国。
不过,两国真正的差异是在1640年后而不是在这之前发生的。在法国,正如诸多研究所表明的——“17世纪的悲剧”使这段经济史上十分暗淡。在经历17世纪头25年的相对繁荣后,1630年代开始了漫长的萧条衰退时代,世纪中叶的投石党运动期间经济几近崩溃,这种糟糕的局面一直持续到1720年代。百年之内,价格低落,特别是农产品价格极不稳定——频繁而深刻的经济和人口危机,再加上可怕的“死亡率”,通货紧缺,这些都使商业活动陷于瘫痪,影响了地租价格和利润——失业和贫困化,这些众所周知的现象造成了工业生产的停滞甚至是下降,P. 古贝尔和P. 德永在两个大型毛纺业中心博韦和亚眠都清晰地看到了这种状况。在博韦,1624-1720年下降额约为40%,亚眠的工业活动在投石党运动期间陷于停顿,1680年之前都没有回复到世纪初的水平。即使其他地区的命运稍好,我们仍得承认,,1630年后的萧条是漫长和深刻的。由是观之,科尔伯的工业化政策实在是同这种萧条作斗争的无奈之举;但由于当时条件恶劣,通货紧缩、价格不振,收入和消费呈下降趋势,他的努力换来的只是个半失败的结果。诚然,有些工业举措保留了下来,以后还有所发展——如朗格多克的呢绒业——,但很多新办企业都很快衰落并消失了,总体来说,如果科尔伯时代整个工业有所发展的话,那也是很不稳定很不明显的。近来的研究表明,路易十四末年,法国工业有复苏的迹象——人们长期以为路易十四是个灾难性时期——尽管经历了两次大规模的战争、频繁的饥馑和新教徒的流亡。我们在商人中看到了新的企业家精神,通货紧缺有所缓解,法国在西班牙美洲开辟了新的市场。无疑,这些复苏迹象是1715年后增长的先声,但它仍然受战争和饥馑的灾难限制。即使能在17世纪的法国经济中找到某些积极方面,但总的说来,整体形势仍是十分不利的,今天人们普遍认为,1715-20年间法国的人口低于1640年的水平。
在海峡的另一边,17世纪的形势大不相同。如果近来对法国经济史的研究只是在悲观主义方面有强弱程度的差异的话,那么英国史家总的说来对其国家的经济发展持温和的乐观主义看法.
当然英国也没有能避免17世纪的不利局面。它也曾经历过几次停滞和困难时期,如1620年代,内战时期,同路易十四作战的某些时候;它的主要工业,毛纺业曾几度经历危机,其增长在整个17世纪来说相对微弱,贫困和失业造成了严重问题。但英国没有1630年后法国所经历的长期剧烈频繁的萧条。蔓延到整个欧洲的价格低糜只是在较晚的时候波及英国,比法国晚,约在1650年前后,其幅度也教小;其短期的价格波动也不如法国剧烈,对经济的影响较小。F.J.非舍尔总结说,17世纪英国的工农业有了缓慢但明显的增长,尽管同期人头也增加了,但人均收入很可能也增加了。
1660年后,还有很多法国所没有的其他发展迹象。如英国内部市场的扩大,这尤其得益于伦敦的发展,它比巴黎的发展更为迅速;“边境”各郡有了发展,如兰开夏郡的棉纺业的起飞也早于法国。最后17世纪英国外贸长期呈迅速的增加态势,这尤其是因为其早期的殖民扩张;1660年代起,英国成为重要的外来商品再出口国家,而同期法国的殖民地和殖民贸易几乎可以忽略。
正是由于这缓慢但稳定的增长,到18世纪初,英国在几个重要的领域(尽管其现代性不容高估)已确立了对法国的明显优势地位。首先是农业。英国的很多地区已经展开了个中技术改良,产量比法国更高更稳定,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农业的歉收较少具有灾难性。随后是工业技术方面。如上面提到的因煤燃料使用带来的革新。17-18世纪之交,由于萨瓦里、纽科门和达比等人的资金投入,革新活动更为活跃。在外贸方面,英国不仅在人均水平,而且在绝对值方面都更高,它的商船队更为庞大,商业资本的积累也更快。
最后,英国的优势也特别明显地体现在财政领域,国债制度和英格兰银行的建立表明,它在政治和经济结构方面远远领先于法国,路易十四也曾试图创办国家银行,但受到财政家们的反对而告失败,这些人认为这种银行与“纯粹君主制”不相容,后来约翰•劳试图人为地将英国的财政制度移植到法国,结果是场灾难。
1688年,格里高里•金曾认为英国已比除荷兰外的任何其他国家都更为富裕,他估计法国的人均收入比英国低20%;一代人之后,在乌德勒支和约签订后不久,但尼尔•迪福就写道,英国是“世界上最繁荣最富庶的国家”。这些评论论据十足,因为17世纪英国经历了相对的繁荣和增长,但法国经济则是停滞甚至是衰退。不管这种差异的原因如何——社会经济结构上的差异(特别是在农村),政治形势,如投石党运动(远比英国内战的破环性大),路易十四战争带来的负担(在同同盟国家作战中法国耗尽了精力)比英国大——但这一事实具有根本性:当18世纪经济形势好转,法国经济开始增长时,法国同英国已经不处在同一起跑线了,同后者相比,它存在诸多的障碍和明显的滞后。工业革命只是漫长演变和发展阶段的顶峰,因此,为理解18世纪最后1/3阶段中英国经济的起飞,重要的一点是,英国已然经历了近两个世纪的增长,虽然有过几次中断,但为期不长,而法国经济在一个世纪的萧条后才开始增长,到工业革命前为期不到半个世纪。用罗斯托的话来说,英国“起飞的准备”比法国更长,积累更多,更为成熟。因此,在1630年后“17世纪的悲剧”后,法国已经明显落后于英国,尽管它在18世纪的增长相对较快,但已经无法追赶英国了。

如果说17世纪两国的经济命运呈对比关系的话,那么从路易十四的战争结束到大革命的3/4个世纪中,情况则完全不同了:两国经济同时增长,我们所掌握的统计数据表明,英法两国增长的节奏惊人的相似。
从我们熟知的领域,即外贸来看,法国的增长甚至比英国快。
英国和威尔士的官方年均外贸额(进口+出口+再出口)在1716-20年间为1300万镑,1784-88年为3100万,即增长1.4倍。根据阿尔努的数字,1716-20年法国的年均外贸额为2.15亿利弗尔,1784-88年为10.62亿;几乎增加了4倍。当然,英国官方计算所依据的费率表比较连贯,因而能提供一个反映贸易大致状况的指数,而阿尔努的估算依据的是当时的现行价格,而这些价格在1730-80年间增长了约60%(至少农产品如此),因此阿尔努的数字应作一些扣除。即使如此,法国贸易的规模至少仍增加2倍,高于英国。而且鲁杰罗•罗曼诺根据详细统计资料提出的1716-20年的数字低于阿尔努的数字(年平均为1.55亿),这样一来,即使扣除价格上涨的因素,法国在这3/4世纪的贸易增加了4倍。1716-20年间,法国外贸总额勉强达到英国的一半,到革命前夕,其总量已与英国基本持平(当然人均数字明显低于英国)。
当然还应该考虑到路易十四末年法国的外贸水平很低,但到革命前夕,其增长速度比英国快。另外,在几个重要的国际贸易领域,法国在18世纪取得或维持了支配地位。法国通过加的斯港向西班牙美洲帝国大量输出工业产品,它仍是西班牙及其美洲帝国的首要工业品供应国;而英国只是垄断了葡萄牙和巴西的贸易,范围有限;但英国控制了意大利和利凡特的市场。圣多明戈岛的甘蔗和咖啡种植发展迅猛,它们的价格低于英属安第列斯群岛的产品价格,因为英属各岛地力耗尽,价格提高,所以法国人从英国人手中夺取了大量的殖民地商栈贸易,同时向北欧的再出口发展也很快。此外,总体来说,英国人在欧洲大陆市场鲜有成功,因为他们到处都遇到保护主义壁垒和法国的竞争;英国向大陆的再出口发展缓慢:从18世纪初到1780年代才翻了一番,只是到1785年左右英国的“现代”工业品才开始入侵大陆,大陆贸易在英国外贸中所占的分额也在下降,从4/5降到不足一半。英国贸易的发展几乎完全得益于殖民地贸易,特别是同北美领地的贸易,到13个殖民地独立之前,英国工业品在那里几乎享有完全的垄断权。这种外贸的“美洲化”在较小程度上也适用于法国,尽管经历了七年战争的失利,法国的殖民地贸易在1716-20到1784-88之间增长了9倍,但同欧洲以外的贸易额只占总量的38%。所以法国外贸的导向比英国更倾向于欧洲,同欧洲的贸易发展速度稍慢于总体速度,但明显高于英国同大陆贸易的发展速度。
但法国外贸的这种乐观主义图景应在几个方面打折扣。在这段时期——即七年战争以前——的前半期,法国的相对地位更为有利。一直到40年代末,英国贸易的发展“非产缓慢”(R. Davis),毛纺品和再出口停滞;只是从1748年起才迅速增长——1745-60年年均增长速度为3.9%。法国贸易虽然受到“约翰•劳体制”的打击,它的起始增速仍与英国相近,约从1735年起,开始加速,不足20年便翻了一番(1736-39到49-55年),这是法国外贸的黄金时代。但七年战争突然打断了这一势头,战争期间法国的商业被“皇家海军”从海上驱除出去,总额降低了50%,而同时英国的贸易仍在发展。1763-71年,法国外贸强劲反弹,但主要是收复失地,但随后是70年代明显的停滞,美国独立战争期间则明显后退,直到大革命前夕法国外贸才再次开始增长,并再创新高,到1793年又陷入崩溃。在英国方面,虽然70年代贸易减缓,美国战争期间又经历危机,但同七年战争后的法国相比,速度稍快,1783年和约签订后再次强劲增长,直到本世纪末。有迹象表明,70年代起,法国的竞争力减弱,丧失了在利凡特和西班牙和西属美洲的地位(查理三世的保护主义政策对法国人损害特别大)。英国贸易的发展则更为稳定,因为它受战争的影响较小。
法国外贸的另一个弱点是它对圣多明戈的明显依赖,这个殖民地在80年代占法国殖民地贸易总额的3/4,占总出口额1/3的再出口产品,大部分是这个岛屿提供的。再出口对于英国也很重要,但不列颠帝国更为辽阔更为多样,它的殖民地贸易更为丰富,到1776年时,作为外贸重要因素之一的北美13个殖民地人口增长迅速,生活水平较高,所需求的制成品量大类多。此外,英国出口中的工业品比例比法国高,1780年左右,两国的这个数字分别为2/3和2/5;在法国的出口产品中,咖啡、糖和酒居于首位,其次是纺织品和丝绸。有的研究者认为,法国18世纪贸易的增长纯粹是表面现象,对国民经济并无多大实际意义,因为它大部分只是商栈贸易。但不要忘记英国贸易也是如此,同时一些大港口,如波尔多、南特和鲁昂,它们的工业对殖民地贸易直接发生了影响,它们向那里出口奴隶所需的纺织品、榨糖工具、帆布和绳索等,为远洋船只提供大炮,而且作为乡村工业的中介者,这些港口还将农民带入国际贸易中。可以肯定,相当一部分法国工业产品流入安第列斯和西班牙美洲市场,同英国一样,贸易的扩张是工业发展的战略性因素,这就是我们现在要研究的。
鉴于定量数据的不足和统计的不可靠,这一工作确实棘手。就英国来说,根据W. Hoffmann的指数,1700-90年增加了2倍;而最近迪恩和科尔的指数,英国贸易和工业实际产量的指数从1700年的100上升到1790年的285,年均增长1.17%;同期出口指数较为突出,从100上升到383。在法国方面,让•马尔舍夫斯基曾领导一个“法国经济计量史”小组,该小组至今只发表了一个临时性的数据,只涉及工业;根据这些数据,1701-10年10年间,法国的手工业和工业年均产量,若按当时价格计算,约为3.85亿利弗尔,1781-90间,年均为15.74亿,年增长率为1.91%。但经修正后的更为完善的增长率应降为1%,与迪恩和科尔的数字很为接近。这个数字与当时法国外贸增长的速度相符。从18世纪初到大革命之前,两国工业的增长节奏惊人的接近,如果我们比较双方主要工业的发展就会肯定这一看法。

Ⅷ 英国和法国的文化异同点

英国人特别重视繁文缛节,世界上的大多数行政体系都是他们设计的。他们认为非常完整的行政体系是一种规矩,所以与英 国人做事情不要抄捷径,不要绕弯子,也不要跟英国人打擦边球,他们喜欢一板一眼。而且英国人很注意风度,所以尽管再不同意,也不要让人家难堪。英国人一到下午就喝下午茶,这也是他们的习惯。 法国人认为,法国是一个非常优雅的民族,所以在法国人面前要尽量穿得好一点,与法国人讲话要多讲一点有关于你的艺术修养和文学修养方面的。给法国人送报告千万不要写错字,在法国人面前做事情,要有条不紊,东西整理得要非常漂亮。与法国人在一起,要显出生活的优雅。吃晚饭要一道道吃,因为他们喜欢这样做事情。

Ⅸ 英法两国文化不同的原因是什么

英国是典型的议会制君主立宪制政体,法国是典型的半总统制半议会制民主共和制政体。(1)区别:①英国议会是最高立法机关和最高权力机关;法国议会只是立法机关。②英国国王一般只承担“礼仪性职责”,是虚位元首;法国总统则是国家行政权力的中心。③英国是两党制,由议会多数党组阁;法国议会中有许多党派,往往是几个党派联合才能形成议会多数党派并组成多党联合政府。④英国首相由议会中多数党领袖担任,权力很大;法国总理由总统任命,权力比英国首相要小的多。 (2)原因: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背景、阶级力量对比和政治传统有所不同。①历史背景、阶级力量对比不同:英国资产阶级与新贵族结成联盟,比封建势力强大,迫使其妥协,因而英国最终以革命加改良的方式建立起君主立宪制政体。法国封建势力比资产阶级强大,二者之间无法达成妥协,资产阶级只能采取彻底的革命方式推翻封建王权,确立资本主义民主共和制。②政治传统不同:英国比较保守,善于妥协,往往采取渐进的方式,因而形成君主立宪制。法国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对封建专制和宗教神学展开了猛烈批判,形成法国激进的革命政治文化,影响了法国政体。

Ⅹ 英国和法国有何不同

社会认知方面的不同

从地理位置上看,法国和英国是邻居。他们俩之间只隔着一条海峡。按道理来讲这两个社会在形态上非常相似,但本质上却截然不同。

因为英国没有像欧洲大陆一样,经历过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二战的大规模战争破坏,所以英国人仍然沉浸在过去战争胜利中的骄傲和光荣中。

反而,法国人在一战结束后就被打得很惨,在这方面比英国清醒一点。只有少数的法国民族主义者才会总谈论几百年前的胜利和谈论法国的伟大。

当法国人在美国人面前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时,英国经常对美国提出的要求说“是”。在欧洲大家庭中,法国人和德国人是表亲,甚至是兄弟姐妹。

法国和英国却经常吵架,互相看不惯,但又不打架。不过当踢球的时候就互相死磕到底!

与如何欣赏英国与法国的不同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金华义乌国际商贸城雨伞在哪个区 浏览:766
俄罗斯如何打通飞地立陶宛 浏览:1143
韩国如何应对流感 浏览:925
在德国爱他美白金版卖多少钱 浏览:964
澳大利亚养羊业为什么发达 浏览:1401
如何进入法国高等学府 浏览:1481
巴西龟喂火腿吃什么 浏览:1410
巴西土地面积多少万平方千米 浏览:1272
巴西龟中耳炎初期要用什么药 浏览:1235
国际为什么锌片如此短缺 浏览:1638
巴西是用什么规格的电源 浏览:1460
在中国卖的法国名牌有什么 浏览:1366
在菲律宾投资可用什么样的居留条件 浏览:1276
德国被分裂为哪些国家 浏览:883
澳大利亚跟团签证要什么材料 浏览:1216
德国大鹅节多少钱 浏览:881
去菲律宾过关时会盘问什么 浏览:1205
澳大利亚女王为什么是元首 浏览:1033
有什么免费的韩国小说软件 浏览:763
申请德国学校如何找中介 浏览:6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