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法国资讯 > 美术馆之夜法国的画有哪些

美术馆之夜法国的画有哪些

发布时间:2023-02-21 12:00:05

Ⅰ 这幅油画是梵高的星夜么为什么和原图不一样如果不是请说明出处谢谢

不是梵高的星夜。是梵高于1888年9月创作的一幅油画名为《罗纳河上的星夜》。

该画描绘的是法国南部城市阿尔勒的罗纳河边的夜景,画面着重点描绘了天空和河面,天空闪烁着星星,河岸也亮着路灯,河面上倒映着路灯的灯光,河岸停泊着两条小舟,一对夫妇正在河岸散步。

该画运用冷色迷人的深蓝短线铺满整个夜空,强而有力的笔触表达出夜的深沉神秘与无法预测,而点缀其上的微明星子,与倒映在河面上的瓦斯灯灯影相互辉映,深蓝与亮黄的强烈对比让作品表达出画家内心澎湃的感动,略带稚拙地描绘平静河面上的灯影,是梵高内心急欲分享与寂寞的率直表现。

(1)美术馆之夜法国的画有哪些扩展阅读

《罗纳河上的星夜》(作品别名:《满天星斗下的罗纳河》、《隆河的星夜》)(英文名:Starry Night Over the Rhone)是荷兰后印象派画家文森特·梵高于1888年9月创作的一幅油画,现收藏于法国巴黎奥赛博物馆。

这幅作品是梵高继《夜空》后再次尝试夜景之作。画中天空的星光与岸边灯光的倒影,互相呼应,夜晚的星星被它们自己的光晕环绕成圆形,画面通过暖色光线的强弱和间隔排列,表现星星的远近位置。这种处理光线的方式,反映了梵高独特的视觉美学。

艺术鉴赏

色彩

在该画中,天空的星光与岸边灯光的倒影,互相响应。这种光线的处理方式,反应了梵高独特的视觉美学。而画中使用分色性的笔触,可以上溯到“塞纳河及大杰特桥”的作法。画中的星星一些是柠檬色的,一些是粉红的,绿的,蓝的,就像勿忘草一样,并通过暖色的光线强弱和间隔的排列,表现星星的远近位置。夜晚的星星被它们自己的光晕环绕成圆形。

线条

该画用蓝色、黄色短粗的线条表现天空。丰富的色彩体现作者思绪万千,但短粗却整齐的线条体现作者心静如水的情绪,而前景中的海水,运用黄色和蓝色表现,线条的方向发生了变化。天空的笔触是横竖交错的短线条,显示出天空的空阔。海水的笔法是横向的短线条,显示海水的动感和方向感。近景的沙滩笔法是倾斜的短线,显示沙滩的凌乱

文森特·梵·高(1853—1890年),出生于荷兰赞德特镇一个新教牧师之家,24岁之前,曾在海牙、伦敦、巴黎等地的古匹尔画店当店员。后来成为传教士,在比利时西南部的博里纳日矿区传教,由于同情和支持穷苦矿工的要求而被解职,在度过了一段极度失望和贫困的生活后,他决定在艺术的探求中完成自我的解脱。

1880年以后,他到处求学,向比利时皇家美术学院求教,向荷兰风景画家安东·莫夫学画,但最后还是决定自学,他克服种种困难,努力按自己的认识表现世界。

1890年7月,他在精神错乱中开枪自杀,年仅37岁。梵·高一生留下了丰富的作品,其中代表作有《向日葵》、《星月夜》、《麦田上的乌鸦》等,但他的作品直到去世后才逐渐被人们所认识。他的艺术作品对20世纪表现主义影响甚深,特别是苏丁和德国表现派画家。

Ⅱ 请问这是谁的画

作品名称:罗纳河上的星夜/Starry Night Over the Rhone
作者名称:梵高/文森特·威廉·梵高
创作时间:1888年
作品规格:72.5x92cm
作品材质:画布油画
收藏现状:法国巴黎奥赛美术馆藏

《罗纳河上的星夜》整幅画作以蓝色为基调,而画面里的蓝色主调本身,也是逐渐在变化,充满单一色调的层次转变,在艺术创作原则中称为渐层,使得画面较具活泼性。

在罗纳河河畔的星空中,画中的桥是位于梵高在亚尔勒的住宅黄色小屋附近,他在罗纳河画了许多作品,这时期的星空与梵高晚期在圣雷米的星空之夜有相当大的差异,当时他的精神是处于不稳定的状态,也或许正因为如此,在梵高感性超越理性的时候,才能这么鲜明的把他的情绪融入画中。

在梵高创作油画《罗纳河上的星夜》的这一时期,梵高的内心并不平静,因为作品得不到别人肯定,身体的疾病又困扰着他,所以梵高的不安及焦虑明显的流露在画面上。梵高用短短的笔触,排列成螺旋状的造形来表现画的主题。

梵高把天上的星星和月亮,画得好像在燃烧一样的散发着灿烂光芒,整个罗纳河上的星夜似乎因为那些短笔触的排列,及蓝色和橘黄色这两个对比色而不停的摇动着,感觉有种强烈的对比!

Ⅲ 请问名画《蒙娜丽莎》里面的背景是在哪里去的景达芬奇在这幅画中隐藏了哪些秘密

第一个问题:背景之谜
加利福尼亚大学教授卡罗·佩德雷蒂认为,蒙娜丽莎身后的背景是意大利中部阿雷佐市布里阿诺桥附近的景色。佩德雷蒂的证据是,达·芬奇出生在距阿雷佐约100公里的芬奇镇,并曾经在阿雷佐生活过,这一地区的原始景观与《蒙娜丽莎》的背景几乎完全一样,因此,达·芬奇很有可能采用这一地区的田园景色作为《蒙娜丽莎》的背景。当佩德雷蒂的这一观点在达·芬奇绘画国际研讨会上宣布后,许多美术史专家都对他的研究结果表示肯定。
英国《卫报》网站2011年1月9日报道:意大利艺术史学家卡拉·格洛里说,画中蒙娜丽莎肩上方的背景大桥和一条道路属于意大利北部小镇博比奥。
此前人们普遍认为,《蒙娜丽莎》里的背景是虚构的。格洛里表示,近期在画作上发现的数字密码支持她的推断。格洛里声称,她将在今年发表自己的新发现。她说:“画中蜿蜒曲折的道路可以在意大利北部小镇博比奥找到,那座拱形大桥亦然。达·芬奇可以透过小镇城堡的窗户看到这座大桥。”
格洛里在研究《蒙娜丽莎》画中人物真实身份期间得出上述结论。她认为,画中女子有可能是比安卡·焦万娜·斯福尔扎,15世纪米兰公爵卢多维科·斯福尔扎的女儿。而流传较广的一种说法是,画中女子真名为莉萨·焦孔多,是意大利佛罗伦萨一名商人的妻子。格洛里说:“博比奥当时在卢多维科治下,那里的图书馆很有名,和其他许多艺术家及科学家一样,达·芬奇有可能去过那儿。”中世纪时期的博比奥以其修道院而闻名,《蒙娜丽莎》画作中的背景大桥就坐落在特雷比亚河上,后者曾被美国作家海明威称为世界上最美丽的地方。
去年一些意大利研究人员声称,《蒙娜丽莎》背景中桥拱上写着数字“72”。格洛里认为,这个数字代表着1472,因为这座大桥在1472年被大水冲毁,后又重建。但也有人反对这种说法。意大利研究人员西尔瓦诺·温切蒂认为,这个数字另有含意。他说:“这里没有丹·布朗密码,只是传递一些信息,表达他的想法。数字7 和2在卡巴拉派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温切蒂的小组还在研究其他可能成为达·芬奇模特的女子。但他表示:“我们认为比安卡·焦万娜·斯福尔扎不太可能是画中女子,因为她15岁就去世了,而画中女子至少有22岁。”格洛里则表示,在完成画作的那些年里,达·芬奇可能故意把斯福尔扎的脸画得更成熟,以在其父亲垮台后掩盖画中女子的真实身份。

第二个问题:蒙娜丽莎到底有多少秘密
●微笑之谜
500年来,人们一直对《蒙娜丽莎》神秘的微笑莫衷一是。不同的观者或在不同的时间去看,感受似乎都不同。有时觉得她笑得舒畅温柔,有时又显得严肃,有时像是略含哀伤,有时甚至显出讥嘲和耶稣。在一幅画中,光线的变化不能像在雕塑中产生那样大的差别。但在蒙娜丽莎的脸上,微暗的阴影时隐时现,为她的双眼与唇部披上了一层面纱。而人的笑容主要表现在眼角和嘴角上,达·芬奇却偏把这些部位画得若隐若现,没有明确的界线,因此才会有这令人捉摸不定的“神秘的微笑”。荷兰阿姆斯特丹的一所大学应用“情感识别软件”分析出蒙娜丽莎的微笑包含的内容及比例:高兴 83%,厌恶 9%,恐惧 6%,愤怒 2%。
哈佛大学神经科专家玛格丽特·利文斯通博士说,蒙娜丽莎的微笑时隐时现,是与人体视觉系统有关,而不是因为画中人表情神秘莫测。利文斯通博士是视觉神经活动方面的权威,主要研究眼睛与大脑对不同对比和光暗的反应。利文斯通说:“笑容忽隐忽现,是由于观看者改变了眼睛位置。”她表示,人类的眼睛内有两个不同部分接收影像。中央部分(即视网膜上的浅窝)负责分辨颜色、细致印记。环绕浅窝的外围部分则留意黑白﹑动作和阴影。据利文斯通说,当人们看着一张脸时,眼睛多数集中注视对方的双眼。假如人们的中央视觉放在蒙娜丽莎的双眼,较不准确的外围视觉便会落在她的嘴巴上。由于外围视觉并不注重细微之处,无形中突出了颧骨部位的阴影。如此一来,笑容的弧度便显得更加大了。不过,当眼睛直视蒙娜丽莎的嘴巴,中央视觉便不会看到阴影。利文斯通说:“如果看着她的嘴巴,便永远无法捕捉她的笑容。”蒙娜丽莎的笑容若隐若现,源于人们的目光不断转移。利文斯通指出,若要临摹《蒙娜丽莎》,描绘口部时便要望着别处。
1993年,加拿大美术史家苏珊·吉鲁公布了一项令人震惊的研究成果。她说蒙娜丽莎那倾倒无数观赏者的口唇,是一个男子裸露的脊背。这一论断既新鲜又荒诞,然而论证是有力的。集画家、雕刻家、建筑师、工程师及科学家等多种才艺于一身的达·芬奇,可谓是个“怪杰”。他喜欢穿粉红色外套,在胡须上毫无顾忌地涂上五颜六色,还常称自己解剖过不下30具死尸。他还是个左撇子,习惯从右到左倒着书写,别人要借助镜子才能读出他写的东西。因此借助镜子亦不失为欣赏者读画的一种方法。旋转90度后从镜中看蒙娜丽莎抿着的笑唇,恰好是一个背部线条分明的结实男性脊背以及左臂和肘部的一角;再说,表现人体美和呼唤人性的觉醒,既是大师的人生哲学,又是他的艺术观。
确实,在不同角度不同光线下欣赏这幅画,人们都会得到不同的感受。那微笑时而温文尔雅,时而安详严肃,时而略带哀伤,时而又有几分讽嘲与揶揄,神秘莫测的微笑显露出人物神秘莫测的心灵活动。
几百年来,“微笑”的新解层出不穷。诸如微笑不露皓齿是因原型虽典雅美丽却口齿不齐;原型因爱女夭折,忧郁寡欢,难掩凄楚之态;更有甚者,把蒙娜丽莎从贵妇宝座上推落下来,把原型贬为妓女,故而微笑中带着讥嘲和揶揄。
美国马里兰州的约瑟夫·鲍考夫斯基博士认为:“蒙娜丽莎压根就没笑,她的面部表情很典型地说明她想掩饰自己没长门牙。”
法国里昂的脑外科专家让·雅克·孔代特博士认为蒙娜丽莎刚得过一次中风,请看,她半个脸的肌肉是松弛的,脸歪着所以才显得微笑。
英国医生肯尼思·基友博士相信蒙娜丽莎怀孕了。他的根据是:她的脸上流露出满意的表情,皮肤鲜嫩,双手交叉着放在腹部。性学专家推测:蒙娜丽莎刚刚经历了性高潮,所以才表现出令世人倾倒的微笑。
还有一种近乎无稽之谈的说法:她的表情就像吃了苯氨基亚胺似的,显得很陶醉,这是吃完巧克力后人体内产生的一种欢愉激素。这种说法很少有人相信,因为当时还没有巧克力呢。
比利时安特卫普大学 人类学教授辛科尔 肯瑞尔认为蒙娜丽莎有这样的微笑是因为她把饭吃饱了,因为她嘴角的弧度和她手轻放在自己的腹部上的动作与人类在饱食一顿之后的反应完全相同。
画中,左边的地平线比右边的低,蒙娜丽莎的左侧看上去比右侧大。历史上左边代表女性,体现达·芬奇崇拜女性。其实蒙娜丽莎与达芬奇的自画像有很多共通之处,埃及传说中主管男性生殖器的神叫阿蒙(Amon),主管女性生殖器的神叫伊西斯(Isis)——古代文字中曾将其读做LISA,因此Mona Lisa就是暗示AMON LISA,即蒙娜丽莎非男非女,是两性的结合体。
●真伪之谜
按照以往的说法,达·芬奇的《蒙娜丽莎》收藏于巴黎的卢浮宫。但在收藏界却有一种说法称,挂在卢浮宫的不是《蒙娜丽莎》,真正的《蒙娜丽莎》是在伦敦一所公寓的墙上。
这间寓所和这幅作品的保管者普利策博士说,《蒙娜丽莎》完成后,作品就留在了丽莎·德·佐贡多家。后来,又有一个贵族请达·芬奇为他的情妇画一幅肖像,这个被称为“拉乔康达”(意为“微笑的人儿”)的女子,和蒙娜丽莎长得很像。于是,一时懒惰的达·芬奇把《蒙娜丽莎》的脸部换成拉乔康达。画作完成后,那个贵族抛弃了拉乔康达,因而没有买下这幅画。后来达·芬奇应弗朗西斯一世的邀请去法国,带去了这幅画。普利策说,使卢浮宫增添光辉的是拉乔康达的肖像画。《蒙娜丽莎》后来流落到英格兰,本世纪初被一家博物馆馆长、艺术鉴赏家威廉·布莱克买下,后来又为瑞士一财团收购,普利策便是其中的成员。
本世纪初,曾经有许多人大规模地复制、伪造艺术名作,有理由怀疑伦敦的那幅是赝品。但是,普利策博士对他的这幅画的真实性深信不疑。他用显微摄影技术证实,伦敦这幅画上的指纹同达·芬奇其他作品上的指纹相同;根据记载,蒙娜丽莎比拉乔康多年轻19岁,被画时披着一条表示悼念的面纱,在两幅画中,只有伦敦那幅显示一个更显年轻的女人披着漂亮的面纱;另一个证据是,拉斐尔当年在达·芬奇作这幅画时曾经作过速写,速写中的蒙娜丽莎背后有两根圆柱,这两根圆柱出现在伦敦的肖像画里,而卢浮宫那幅的背景是山崖、小径、石桥、树丛与潺潺的流水。
几百年以来,不少收藏家各自声称他们藏有真正的《蒙娜丽莎》,数量居然达60幅之多。更有趣的是,美国缅因州伯特兰美术馆在1984年收到一幅《不微笑的蒙娜丽莎》,经测定,此画确实是当年达·芬奇的手笔,画中的人物除了不微笑以外,其余都酷似蒙娜丽莎本人。专家由此推测,这幅《不微笑的蒙娜丽莎》可能是作者同时画的一幅底稿。
还有一种说法认为目前卢浮宫内收藏的《蒙娜丽莎》是一幅赝品,其依据在于1911年发生的那起盗窃案。在那起盗窃案中,《蒙娜丽莎》失窃。两年后,它出现在意大利,但是画面上蒙娜丽莎身后两旁的廊柱已经被切掉了。几年后,《蒙娜丽莎》被归还卢浮宫。但许多专家都认为,这次失而复得只是一场烟幕,真正的《蒙娜丽莎》已经被一位富有的收藏家重金收购,挂在卢浮宫内的只是一件赝品而已。
●价值之谜
《蒙娜丽莎》数百年来一直被誉为最名贵的肖像画,60年代估计此画价值已达1亿美元。经过政府允许,从1962年12月14日至1963年3月12日,先后到美国的华盛顿和纽约市展出,轰动了全美国,许多人专程从外地赶来,一睹为快。由于参观的人太多,据说展览会规定每个观众只能在《蒙娜·丽莎》画像前面停留3秒钟。以后该画又借到日本展览,轰动的程度更胜于美国,据说每位观众只能看2秒钟。
背景之谜
加利福尼亚大学教授卡罗·佩德雷蒂认为,蒙娜丽莎身后的背景是意大利中部阿雷佐市布里阿诺桥附近的景色。佩德雷蒂的证据是,达·芬奇出生在距阿雷佐约100公里的芬奇镇,并曾经在阿雷佐生活过,这一地区的原始景观与《蒙娜丽莎》的背景几乎完全一样,因此,达·芬奇很有可能采用这一地区的田园景色作为《蒙娜丽莎》的背景。当佩德雷蒂的这一观点在达·芬奇绘画国际研讨会上宣布后,许多美术史专家都对他的研究结果表示肯定。
英国《卫报》网站2011年1月9日报道:意大利艺术史学家卡拉·格洛里说,画中蒙娜丽莎肩上方的背景大桥和一条道路属于意大利北部小镇博比奥。
此前人们普遍认为,《蒙娜丽莎》里的背景是虚构的。格洛里表示,近期在画作上发现的数字密码支持她的推断。格洛里声称,她将在今年发表自己的新发现。她说:“画中蜿蜒曲折的道路可以在意大利北部小镇博比奥找到,那座拱形大桥亦然。达·芬奇可以透过小镇城堡的窗户看到这座大桥。”
格洛里在研究《蒙娜丽莎》画中人物真实身份期间得出上述结论。她认为,画中女子有可能是比安卡·焦万娜·斯福尔扎,15世纪米兰公爵卢多维科·斯福尔扎的女儿。而流传较广的一种说法是,画中女子真名为莉萨·焦孔多,是意大利佛罗伦萨一名商人的妻子。格洛里说:“博比奥当时在卢多维科治下,那里的图书馆很有名,和其他许多艺术家及科学家一样,达·芬奇有可能去过那儿。”中世纪时期的博比奥以其修道院而闻名,《蒙娜丽莎》画作中的背景大桥就坐落在特雷比亚河上,后者曾被美国作家海明威称为世界上最美丽的地方。
去年一些意大利研究人员声称,《蒙娜丽莎》背景中桥拱上写着数字“72”。格洛里认为,这个数字代表着1472,因为这座大桥在1472年被大水冲毁,后又重建。但也有人反对这种说法。意大利研究人员西尔瓦诺·温切蒂认为,这个数字另有含意。他说:“这里没有丹·布朗密码,只是传递一些信息,表达他的想法。数字7 和2在卡巴拉派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温切蒂的小组还在研究其他可能成为达·芬奇模特的女子。但他表示:“我们认为比安卡·焦万娜·斯福尔扎不太可能是画中女子,因为她15岁就去世了,而画中女子至少有22岁。”格洛里则表示,在完成画作的那些年里,达·芬奇可能故意把斯福尔扎的脸画得更成熟,以在其父亲垮台后掩盖画中女子的真实身份。[1]
原型之谜
500多年来历史学家们一直为达·芬奇名画《蒙娜丽莎》的原型众说纷纭,争论不休。尤其是画中人脸上神秘的微笑是人们猜测的不解之谜。最近,意大利佛罗伦萨市一位普通教师吉乌塞普·帕兰蒂又提出了新的说法,蒙娜丽莎是一位有5个孩子的“家庭主妇”。
据英国《每日电讯报》1日报道,帕兰蒂对佛罗伦萨市档案进行了长达25年的研究,而后得出一个结论:《蒙娜丽莎》原型是达·芬奇父亲一位朋友的妻子丽莎·格拉迪尼,她是一名有5个子女的家庭主妇。
据帕兰蒂考证,丽莎在1495年16岁时嫁给佛罗伦萨丝绸商人弗兰西斯科·吉奥康杜,而吉奥康杜则是达·芬奇父亲皮耶罗的好友兼邻居。丽莎是吉奥康杜的第二任妻子。这对夫妻的感情很好,育有5个子女。吉奥康杜在自己的遗嘱中称,丽莎是他“心爱的”和“忠实的”的妻子。
帕兰蒂认为,《蒙娜丽莎》的画像完成于丽莎24岁那年。达·芬奇的父亲安排了一切,自己花钱让儿子为朋友的妻子画了这幅画。当时达·芬奇正被一场财务纠纷所困扰。他的父亲大概想通过这种方式来帮助自己的儿子。
在关于《蒙娜丽莎》原型的传说中,有人说画中人是当时佛罗伦萨城内的一个名妓,也有人说画中人是达·芬奇本人的女人版自画像。去年,一个名为谢文·纽兰德的美国教授声称,他已经发现了《蒙娜丽莎》微笑背后的真正秘密。《蒙娜丽莎》脸上之所以永远带着微笑,是因为画中的主人当年在做达·芬奇的模特儿时正好怀了身孕,是一个母亲对新生命即将诞生时产生的那种神秘的微笑。
目前,帕兰蒂正趁暑假期间把自己的研究成果整理成书,计划在8月正式出版发行。
达·芬奇《蒙娜丽莎》原画蔵于巴黎卢浮宫。但是几百年来,收藏家们声称自己收藏的《蒙娜丽莎》画作竟达60多幅。
●失踪之谜
因乔迁展厅要中断展览,30年来第一次将在卢浮宫展厅里“消失”
《蒙娜丽莎》一直在卢浮宫中默默向观众微笑。2001年4月4日她终于可以休息一天了。
4月4日,游客们将不会在卢浮宫看到《蒙娜丽莎》那迷人的微笑。根据卢浮宫的声明,《蒙娜丽莎》将于那天乔迁展厅,“休假”一天,这将是这幅名画30年来第一次在卢浮宫中断展览。
卢浮宫方面在声明中说,时隔4年,《蒙娜丽莎》将于4月4日那天搬迁到重新装修过的旧展厅中去。2000年时,因为旧的展厅年代久远,保存条件和安全措施都存在问题,因而卢浮宫将《蒙娜丽莎》转移到了现在的临时展厅之中。
根据馆方的解释,中断展览一天将是无可避免的,因为在那天工程人员需要给搬迁后的《蒙娜丽莎》安装照明设施和特殊的反光玻璃,以及设置更合理的参观路径。为了避免到时慕名而来的大批游客失望,卢浮宫已经通知了全世界将近6000家旅行社,同时在自己的主页上用10种文字做了说明。
达·芬奇名画《蒙娜丽莎》是卢浮宫最负盛名的艺术品,据统计,卢浮宫90%的参观者都不会错过这个“微笑”。博物馆的纪念品店每年售出的《蒙娜丽莎》纪念品超过33万件,包括明信片、磁铁和拼图。
自1789年卢浮宫成立,《蒙娜丽莎》入住以来,除了几次意外事件外,馆方一直避免中断此画的展览,按照该馆一个工作人员的说法,“伦勃朗、提香和格里柯都可以被束之高阁数周,但《蒙娜丽莎》不可以”。甚至这幅名画的监护人本人都只能在卢浮宫闭馆的时候接近此画,进行研究工作,对此画的X光探射研究就是在半夜进行的。
《蒙娜丽莎》最后一次在卢浮宫参观者的视野中消失是在1974年,那次,她远渡重洋去了日本巡展。据专家估计,今后这样的巡展将不太可能再发生,而升级后的展厅也有足够的能力应付每小时1500人的游客流量,因此2001年4月4日将是很多年内《蒙娜丽莎》惟一的一次休假。
●死因之谜
按照记载,丽莎·迪·格拉尔弟尼(画中人物)在46岁时抑郁而死,但一位日本心脏病专家说他发现蒙娜丽莎的左眼上有一块黄斑,这是胆固醇含量过高的征兆。这个日本心脏病专家说蒙娜丽莎应该死于心肌梗塞。
也有人说她是因为爱上了达·芬奇忧郁而死。
●遗骸之谜
蒙娜丽莎原型的遗骨被丢弃在垃圾场
据英国《每日电讯报》10月11日报道,一位意大利学者日前惊爆,因为不知墓穴中死者的身份,早在30年前,有人从墓穴中挖出达·芬奇不朽名作《蒙娜丽莎》原型丽莎·盖拉尔迪尼的遗骸,并当成垃圾倾倒在了佛罗伦萨市郊的一个垃圾场
建停车场挖掉墓地
研究显示,丽莎于1542年在佛罗伦萨去世,葬于当地一座名为“圣奥尔索拉”的女修道院的墓园里。经过几百年的岁月,该修道院早已不复存在,后来这片场地上建起了一家烟草厂和一所大学的教学大楼,在上世纪80年代又成为意大利警察的宿舍区。
意大利艺术史专家朱塞佩·帕兰蒂日前宣布,经过长达数十年对历史档案和资料的研究,他发现30年前开发商在那片地区修建地下停车场时,将当地的墓园连同地基一起挖走,而丽莎的遗骸混同着石块被当成建筑垃圾倾倒在了佛罗伦萨市郊的一个大型垃圾场,如今那里已是一座高达30米的垃圾山。
开发商竟不知古迹
帕兰蒂着有《蒙娜丽莎揭秘:达·芬奇模特的真实身份》一书,他近日接受采访时表示:“可惜的是,丽莎的墓穴已被毁掉,当时人们不知道里面埋的是什么人,他们也没有认识到保护古迹的重要性,他们只想给警察修宿舍。”
●身世大白
几百年来,有关画中女子真实身份的论证从未停止过。德国海德堡大学专家在图书馆的历史文件书页旁注笔记中获得最新线索,揭开了蒙娜丽莎的身世之谜。
海德堡大学专家宣称,通过分析图书馆内一本约500年历史的藏书页空白处潦草的笔记,他们可以确认,这位有着神秘微笑的女子闺名丽莎·盖拉尔迪尼,是意大利佛罗伦萨布商弗朗切斯科·德焦孔多的妻子。这份文件由大学笔迹部负责人阿迈恩·施勒希特博士两年半前发现。文件原所有者阿戈斯蒂诺·韦斯普奇与达·芬奇熟识,是当时佛罗伦萨政府官员。他文件空白处所留笔记中,把达·芬奇比做古希腊艺术家阿佩莱斯,说达·芬奇正同时创作3幅作品,其中之一便是丽莎·德焦孔多的画像。文件标注日期为1503年10月,与专家判断作品完成的大致时间1503至1506年间刚好吻合。
《蒙娜丽莎》是法国巴黎罗浮宫(前译“卢浮宫”)的镇馆之宝,也被称为“德焦孔多夫人”,其中的姓氏在意大利语中有欢欣快乐之意。
说不尽的蒙娜丽莎
蒙娜丽莎,这是一个永远探讨不完的问题。自问世至今,将近五百年,后人不知做过多少品评和揣测,留下越来越多的迷局。当今,世上有研究《蒙娜丽莎》的专着数百部,而有近百名学者将此画作为终身课题。时间的推移不会使疑团得到解决,只会随着研究的深入,将更多的疑惑留给后人。

Ⅳ 你还知道哪些世界名画呢请简单的介绍介绍吧! 米勒 《拾穗者》 是法国画家米勒在1857年创

鲁本斯《海伦娜·弗尔曼肖像》
《海伦娜·弗尔曼肖像》是巴洛克画家鲁本斯创作于1625年的一幅肖像油画。现存英国伦敦国家画廊。这幅是用漂亮和生动的色彩笔触来描绘的,线条十分流畅。这是鲁本斯笔下的妇女形象的特点,可能是他所处的上流社会环境,迎合上层贵族的审美要求,所以鲁本斯笔下的人物,尤其是妇女几乎都是贵妇人。

莫奈《睡莲(晚间效果)》
《睡莲(晚间效果)》一画,在鲜黄、橘黄和朱砂色彩的烘托下,像是一团燃烧着的火。旋风般强劲的笔触增加了火焰在睡莲云间扭曲上升的感觉,呈现出一片视觉的梦幻世界。这里,没有睡莲,只有一个个暗暗的大圆盘,其中,时有明亮的笔触将它们凸显出来。再也没有空间的标志,只有被画笔捕捉到的光和色彩。
现在这幅《睡莲》藏于巴黎马尔莫当·莫奈博物馆 。

梵高《十五朵向日葵》
《十五朵向日葵》描绘的是一些简单的插在花瓶里的向日葵,呈现出令人心弦震荡的灿烂辉煌。
画家梵高以重涂的笔触施色好似雕塑般在浮雕上拍上一块粘土。画家在表现希望和阳光的同时,依旧表达了这希望与阳光溜走的无情。
或许这幅油画反映了画家悲剧而又短促一生接近终结时的心理状态。

梵高《星夜》
油画作品《星夜》,又名《柏树和星空》是梵高在圣雷米疗养院画的,时间是1889年6月。在梵高的神经第二次崩溃之后,就住进了这座疗养院。在那儿,梵高的病情时好时坏,在神志清醒而充满了情感的时候,他就不停地作画。
油画《星夜》中用到的色彩主要是蓝和紫罗兰,同时有规律地跳动着星星发光的黄色。前景中深绿和棕色的白杨树,意味着包围了这个世界的茫茫之夜。 梵高继承了肖像画的伟大传统,这在他那一代的艺术家里鲜见的。
《星夜》是一幅既亲近又茫远的风景画,这可以从十六世纪风景画家老勃鲁盖尔的高视点风景手法上看出来,虽然梵高更直接的源泉是某些印象主义者的风景画。高大的白扬树战栗着悠然地浮现在我们面前;山谷里的小村庄,在尖顶教堂的保护之下安然栖息;宇宙里所有的恒星和行星在“最后的审判”中旋转着、爆发着。这不是对人,而是对太阳系的最后审判。
梵高的宇宙,可以在《星夜》中永存。这是一种幻象,超出了拜占庭或罗曼艺术家当初在表现基督教的伟大神秘中所做的任何尝试。梵高画的那些爆发的星星,和那个时代空间探索的密切关系,要胜过那个神秘信仰的时代的关系。然而这种幻象,是用花了一番功夫的准确笔触造成的。

达芬奇《蒙娜丽莎》
《蒙娜丽莎》是一幅享有盛誉的肖像画杰作。它代表达芬奇的最高艺术成就,成功地塑造了资本主义上升时期一位城市有产阶级的妇女形象。画中人物坐姿优雅,笑容微妙,背景山水幽深茫茫,淋漓尽致地发挥了画家那奇特的烟雾状“无界渐变着色法”般的笔法。画家力图使人物的丰富内心感情和美丽的外形达到巧妙的结合,对于人像面容中眼角唇边等表露感情的关键部位,也特别着重掌握精确与含蓄的辩证关系,达到神韵之境,从而使蒙娜丽莎的微笑具有一种神秘莫测的千古奇韵,那如梦似的妩媚微笑,被不少美术史家称为“神秘的微笑”。

达芬奇《最后的晚餐》
壁画《最后的晚餐》无可争议地成为世界美术宝库中最完美的典范杰作。这幅画,是画家达芬奇直接画在米兰一座修道院的餐厅墙上的。沿着餐桌坐着十二个门徒,形成四组,耶稣坐在餐桌的中央。他在一种悲伤的姿势中摊开了双手,示意门徒中有人出卖了他。该画尺寸是421X903厘米,画面利用透视原理,使观众感觉房间随画面作了自然延伸。为了构图使图做得比正常就餐的距离更近,并且分成四组,在耶稣周围形成波浪状的层次。越靠近耶稣的门徒越显得激动。耶稣坐在正中间,他摊开双手镇定自若,和周围紧张的门徒形成鲜明的对比。耶稣背后的门外是祥和的外景,明亮的天空在他头上仿佛一道光环。他的双眼注视画外,仿佛看穿了世间的一切炎凉。
达芬奇《抱银鼠的女子》
《抱银鼠的女子》是一幅精美肖像画,作者是达芬奇,《抱银鼠的女子》描绘了气质高贵沈静的切奇利娅·加莱拉尼,她是米兰公爵卢多维科·斯福尔扎的情妇,备受宠幸。 后来,这幅作品经一位无名氏重新敷色,这种不够亲切的气氛就更加强烈了。无论如何,切奇莉亚美丽的面孔和双手,显然出于大师笔下。而且,达芬奇为毛色光润、咄咄逼人的银鼠注入了生气。明暗的处理,是这幅肖像画中最引人注目之处,光线和阴影衬托出切奇利娅优雅的头颅和柔美的面孔。达芬奇频频从理论上阐述照亮室内人脸的光线来源问题,且一反光亮和阴影强烈对比法,他使用明暗法[光亮和阴形的均衡]创造间接照明的幻觉。 关于《抱银鼠的女子》这幅画的相关记录,一直到18世纪后半叶才被人发现。

Ⅳ 梵高最着名的15幅画

1、星月夜,凡高荷兰1889年73x92cm 布油彩 纽约现代美术博物馆。这幅画是凡高第二次精神崩溃、住进圣雷米疗养院时的作品。在这幅以蓝色和黄色为主色调的画中,凡高用饱蘸激情的条状笔触,搅动起旋转的漩涡。这些天空中星星与月亮的舒卷涌动,也许暗示使徒和耶稣的关系。

也有人把这幅画看成是太阳系的“最后的审判”。宇宙里所有的恒星和行星在“最后的审判”中旋转着、爆发着。参天的柏树摇曳着扭曲的、火焰状的身躯,呼应着天空的韵律。被压缩了的村庄在哥特式尖顶教堂的庇护下安然栖息,事实上,圣雷米附近并没有这样的教堂,那是凡高的幻象,也许象征着人类的挣扎与奋斗的精神。

2、加歇医生,凡高荷兰1890年6月布面油画 68x57cm 巴黎奥赛博物馆藏 。这幅画凡高于1890年6月,也就是在自杀前一个月,为精心照顾他的加歇医生画了这幅肖像。凡高说:“我希望画一位艺术家友人的肖像,他满怀伟大的理想。

我希望把我对这个人的感觉和爱慕之心画进作品里。我夸张了他的头发的金黄色,在头像后面我不画小屋的普通墙壁,而用我调配得极为丰富、极为强烈的蓝色涂出无限深远的背景。由于这种单纯的配合,使金黄色头发的头部,在这丰富的蓝色背景上发光,像星星嵌在深沉的碧空中。

3、花瓶中15朵向日葵,凡高荷兰布面油画1888年 95x73cm 荷兰阿姆斯特丹梵高博物馆 。这幅《向日葵》是凡高1888年8月在法国南方小镇阿尔画的。南方阳光的灿烂令画家狂喜,他用黄色画了一系列静物,来表达内心的感受。

《向日葵》便是这时的代表作。画家以短粗的笔触把向日葵的黄色画得极其刺眼,每朵花如燃烧的火焰一般,细碎的花瓣和葵叶象火苗一样布满画面,整幅画尤如燃遍画布的火焰,显出画家狂热般的生命激情。

4、鸢尾花,凡高荷兰 1889年71cm×93cm 布面油画 美国加州保罗盖兹美术馆 这幅画是凡高在去世的前一年1889年5月,他进入位于法国一间精神病院后所画的。同向日葵一样,凡高似乎也很喜欢画这类植物。

油画中的鸢(yuan)尾花在人们看来,远远美过真实的。也许就是那种淡淡的美丽与可爱,才会如此深深地吸引着观赏者。画中色彩丰富,线条细致而多变,左边的白花与最右方的浅蓝花相呼应。画家细心安排花朵位置,引导观者视线。整个画面充满律动及和谐之感。

5、罗纳河上的星空,凡高荷兰1888年布面油画 72.5x92cm 巴黎奥赛博物馆藏。这幅1888年作品《罗纳河上的星空Starry Night Over the Rhone》,是凡高最有影响力的作品之一,是在法国南部城市阿尔的罗纳河创作的。

冷色迷人的深蓝短线铺满整个夜空,强而有力的笔触表达出夜的深沉神秘与无法预测,而点缀其上的微明星子,与倒映在河面上的瓦斯灯灯影相互辉映,表达出画家澎湃的内心。

Ⅵ 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是什么

《星月夜》

挚爱深夜的梵?高在阿尔时期曾有两件作品描绘星空,本幅和《夜间咖啡屋》。这两件作品中,闪烁于碧蓝色夜空中的交通星星,格外夺人眼目。在圣-雷米的初期所画的这幅《星月夜》是梵?高深埋在灵魂深处的世界感受。每一颗大星、小星回旋于夜空中,新月也形成一个漩涡,星云与棱线宛如一条巨龙不停地蠕动着。暗绿褐色的柏树像一股巨型的火焰,由大地的深处向上旋冒;山腰上,细长的教堂尖塔不安地伸向天空。所有的一切似乎都在回旋、转动、烦闷、动摇,在夜空中放射艳丽的色彩……

这幅油画是他所画的为数不多的、不靠直接观察对象,而用虚构的形与色,凭想象创造某种气氛的作品中的一幅。梵?高的《星月夜》,画着一些入睡的小屋,丝柏从下面伸向深蓝色的天空;一些黄色的星与闪光的橘黄色的月亮形成旋涡,天空变得活跃起来。这是体现内心的、最紧张的幻想,是发泄无法抑制的强烈感情的创造性尝试,而不是对周围大自然平心静气研究的结果。

这幅画中呈现两种线条风格,一是弯曲的长线,一是破碎的短线。二者交互运用,使画面呈现出炫目的奇幻景象。这显然已经脱离现实,纯为梵?高自己的想象。左构图上,骚动的天空与平静的村落形成对比。柏树则与横向的山脉、天空达成视觉上的平衡。全画的色调呈蓝绿色,画家用充满运动感的、连续不断的、波浪般急速流动的笔触表现星云和树木;在他的笔下,星云和树木像一团正在炽热燃烧的火球,正在奋发向上,具有极强的表现力,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亚威农少女》

正当人们在期待毕加索以“蓝色时期”和“粉红色时期”为起点而迈出新的探索阶段时,1907年,他画出了这幅《亚威农少女》。

这是一幅与以往的艺术方法彻底决裂的立体主义作品,当时不免要遭到来自社会各方面的嘲讽和指责。这幅画表现了什么内容呢?毕加索以他青年时代在巴塞罗那的“亚威农大街”所见的妓女形象为依据。这条街以妓院林立而闻名。画上的女人形象,就是这条街上的妓女们。画家曾多次易稿。在这件作品的草图中,曾出现一个海员和一个刚进门的医学院学生。毕加索大胆地画了五个姑娘和两个男人。背景是妓院的客厅或饭厅。后来几经修改,又作了大胆的突破。毕加索曾对人说,他讨厌这个题目。因为亚威农的姑娘并非是些风姿绰约的妙龄女郎,而是一些出卖爱情的妓女,她们与画上的女人毫无干系。这幅画的题目是诗人萨尔蒙给起的。也许诗人根据这些裸女,才把她们与亚威农妓院联系起来。

在这幅画上,观者多少可感觉到画家着意于纯粹的田园风趣。五个裸体女人的色调是以蓝色背景来映衬的。蓝色使他想起戈索尔那美丽宜人的风光。但观众看到的是一群几何形变异的女人。右边坐着的一个女人像戴上假面具一般,当她转过身来,脸容十分可怕,就像从阴间爬出来的鬼魅,颜色却又像烤熟了的乳猪。最左边一个女人,正拉开赭红色的布幕,为要展示她的姐妹们的菱形身体。她那严肃的表情、侧面的轮廓,简直像埃及的壁画。中间还有一堆水果。总之,这些形象使人观后产生作呕感。当诗人把这些形象与亚威农相联系时,观众似乎受了侮辱一般,责骂毕加索的鄙俗。殊不知,这幅画在以后的十几年中竟使法国的立体主义绘画得到空前的发展,甚而波及其他领域。不仅在美术上,连芭蕾舞、舞台设计、文学、音乐上,都引起了共鸣。《亚威农少女》开创了法国立体主义的新局面,毕加索与勃拉克也成了这一画派的风云人物。

《记忆的持续性》

《记忆的持续性》是达利早期的代表作,也早已被人们所认知和广为传播。

在超现实主义绘画运动中最积极、最有影响力的就是西班牙着名画家达利。这位活跃于绘画、文学、电影、珠宝、工艺设计等多方面的超现实主义重要人物,早年就学于马德里美术学校,1928年来到巴黎,受毕加索、米罗和超现实主义理论家布勒东的影响,很快投身其艺术活动并成为了超现实主义运动最活跃的人物。20世纪30年代他创作了《记忆的持续性》等着名超现实主义画作,色彩明亮,几乎与着色照片一样,因此他自己戏称为“手绘照片”。在这些小巧的袖珍画布上,常常出现钟表、昆虫、钢琴、电话、照片、旧印刷品等物体,画家往往将它们变形成为一种梦魇般的形象。

《记忆的持续性》以袖珍画的技法,描绘了一个死寂般的旷野。平静如镜的海面,一马平川的沙滩,荒凉的海岸,以及在这个环境中不可能出现的方形台座,一块板、一棵树。画面突出表现了像软饼式的三块钟表,它们有的挂在树上,有的垂在台座上,另一块疲软地搭在像人脸的白色生物上,还有一块未变形的红色钟表,它上面爬满了黑色的蚂蚁。方台上的那块软表上还歇着一只苍蝇,蚂蚁与苍蝇画得纤毫毕露,连它们的投影都精细地绘出。然而画中的一切又是那样荒诞不经,画家以一种妄想的脉络和不近情理的方式,来表达人们早就习以为常的生活规律和可知物体。在这里时间似乎已经停止,空间已经凝固,现实在这里消失,留下的只有迷离的梦幻和引人兴趣的情景。画家在画中所创造的软塌塌的表,逐渐成为人们心目中超现实主义的典型形象和代表图式。

梵?高的《星月夜》是博物馆内的镇馆之宝。

Ⅶ 梵高作品,哪位大侠知道这幅画的名字

罗纳河畔的星夜 这个绝对没错 求好评 谢谢
基本信息编辑本段
《罗纳河畔的星夜》1888年9月;画布,油彩;72.5厘米X92厘米;私人收藏。
2 作品赏析编辑本段
梵高再次尝试夜景之作。天空的星光与岸边灯光的倒影,互相呼应。这种光线的处理方式,反应了梵高独特的视觉美学。而画中使用分色性的笔触,可以上溯到 《塞纳河及大杰特河桥》的作法。特点:* 夜晚的星星被它们自己的光晕环绕成圆形。* 人造的灯光(当时新建的)在罗纳河里的倒影吸引人们的眼球,有种视觉效果。* 通过暖色的光线强弱和间隔的排列,表现星星的远近位置。罗纳河畔的星夜这幅油画含有星夜中没有的特征--人类。在这幅画的右下角有一对夫妇沿着河边散步。这把我们的视线从天空降到地面,具有自然感。 尽管这幅画没有像星夜那么出名, 但它仍带给我们快乐和生命力。当它与星夜放在一起,就组成了梵高蒙太奇的星夜作品系列。

Ⅷ 梵高创作期间的第一幅作品是什么,时间是什么时候

梵高创作期间的第一幅作品是《猫》,1861年,当时梵高8岁。

文森特·威廉·梵·高(Vincent Willem van Gogh,1853-1890),中文又称"凡高",荷兰后印象派画家。出生于新教牧师家庭,是后印象主义的先驱,并深深地影响了二十世纪艺术,尤其是野兽派与表现主义。其作品受法国现实主义画家米勒的影响。其实梵·高早期以灰暗色系进行创作,直到他在巴黎遇见了印象派与新印象派,融入了他们的鲜艳色彩与画风,创造了他独特的个人画风。他最着名的作品多半是他在生前最后两年创作的,期间梵高深陷精神疾病中,最后在他37岁那年将他导向自杀一途,葬于瓦兹河畔的公墓。在梵高去世之后,其作品:《星夜》、《向日葵》与《有乌鸦的麦田》等,已跻身于全球最着名最珍贵的艺术作品的行列。 梵高的作品目前主要收纳在法国的奥赛美术馆,以及苏黎世的kunshaus美术馆。
文森特一生中有864张油画,1037张素描,150张水彩画,而他的水彩画十分出众和油画不分上下。他个人独爱肖像画,一生中画过35幅自画像,11幅向日葵,4幅覆盖在以前的练习画上,7幅在习作的背面,7幅在纸板上画的。

Ⅸ 世界名画 罗纳河上的星夜

世界名画  罗纳河上的星夜 

凡高的着名油画作品-罗纳河上的星夜

      《罗纳河上的星夜》是荷兰后印象派画家文生·梵高于1888年创作的着名油画。显示了法国南部城市阿尔勒的罗纳河上的夜景。该画现藏于法国巴黎的奥塞美术馆。

短促的堆积用笔,非写实的画面典型的印象派,唯美的构图是画家结合现实的小镇,加入自己的理想主义创作的,寥寥几笔勾勒出河岸线,着重点是天空和河面,右下角的点睛之笔动态的河面拍打停泊的小舟,一对夫妇的散步把画面直接衍生到弧形的河岸。

运用冷色迷人的深蓝短线铺满整个夜空,强而有力的笔触表达出夜的深沉神秘与无法预测,而点缀其上的微明星子,与倒映在河面上的瓦斯灯灯影相互辉映,深蓝与 亮黄的强烈对比让作品表达出画家内心澎湃的感动,略带稚拙地描绘平静河面上的灯影,是梵高内心急欲分享与寂寞的率直表现。

蓝色主调抹上黄调的星光河沿岸灯火,一对男女在河畔牵手夜行,那是罗纳河最典型的浪漫之夜。

这幅的画面尺寸是60×90厘米,画框7厘米宽,整体尺寸74×104厘米。

如果你想把这幅画挂到你家里的客厅或卧室房间中, 请点击链接

阅读全文

与美术馆之夜法国的画有哪些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金华义乌国际商贸城雨伞在哪个区 浏览:758
俄罗斯如何打通飞地立陶宛 浏览:1135
韩国如何应对流感 浏览:917
在德国爱他美白金版卖多少钱 浏览:958
澳大利亚养羊业为什么发达 浏览:1391
如何进入法国高等学府 浏览:1471
巴西龟喂火腿吃什么 浏览:1403
巴西土地面积多少万平方千米 浏览:1264
巴西龟中耳炎初期要用什么药 浏览:1227
国际为什么锌片如此短缺 浏览:1630
巴西是用什么规格的电源 浏览:1453
在中国卖的法国名牌有什么 浏览:1356
在菲律宾投资可用什么样的居留条件 浏览:1266
德国被分裂为哪些国家 浏览:875
澳大利亚跟团签证要什么材料 浏览:1206
德国大鹅节多少钱 浏览:874
去菲律宾过关时会盘问什么 浏览:1197
澳大利亚女王为什么是元首 浏览:1023
有什么免费的韩国小说软件 浏览:755
申请德国学校如何找中介 浏览:6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