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谁知道贞德的故事呀,最好能简短一点点
圣女贞德(1412年1月6日—1431年5月30日) 一译冉·达克。法国的女英雄、军事家,天主教的圣人(女的称为圣女)。出身农家。在英法百年战争(1337年-1453年)中她带领法国平民组成的军队对抗英军的入侵,被称为“奥尔良姑娘”,成为法国人民爱国斗争的旗帜。最后由于封建主出卖,被擒并被处决。
---------------------------------------------------------------
贞德本来只是一个生于法国香槟区和洛林边界的杜鲁弥村的一个农村栋雷米的平凡小女孩。当时法国北部被英国占领,而英国又与勃艮第公国结盟。当时栋雷米属于亲英国—勃艮第联盟的巴雷公爵的领地。
她声称在十六岁时的一日,她在村后的大树下,遇见天使圣米歇尔、圣玛格丽特和圣卡瑟琳,从而得到“神的启示”,要求她带兵收复当时由英国人占领的法国失地。后来她几番转折,得到兵权,于1429年解奥尔良之围,并带兵多次打败英国的侵略者,更促成拥有王位承继权的查理七世于同年7月16日得以加冕。然而圣女贞德于1430年贡比涅之战为勃艮第公国所俘,不久(7月14日)为英国人以重金购去,由英国当局控制下的宗教裁判所以异端、女巫罪判处她火刑,于1431年5月30日在法国卢昂当众处死。1456年由查理七世主导的宗教裁判所为她平反,于1920年由教宗封圣。
公元1412年主显节,圣女贞德生于法国香槟省的多雷米小村。父亲务农为生,母亲性情慈祥,抚育五个子女,贞德自幼学会了缝纫纺纱等家务活计。她说:“在缝纫纺纱方面,绝不会比任何女子差。”
贞德自幼爱好念经祈祷,勤领圣体,为圣堂采集鲜花。侍候病人,招待贫苦旅客食宿,贞德是个很和气的孩子,全村的人都喜欢她。
贞德童年时代,家庭生活很幸福。不幸国家的局势一天比一天坏,英王亨利五世入侵,占据诺曼底,企图推翻法王查理六世的王位。那时法王与勃艮第公爵发生内战。公爵被暗杀,勃艮第人便与英军联盟,一致反抗法王。
英法两王相继去世,英国伯福公爵以摄政者的资格,继续与法军作战。法军大败,各大城市相继陷落。法国新王查理七世(那时虽然已经加冕,但是法国自皈依基督教始,新国王都必须在兰斯进行宗教仪式,而查理七世由于国势颓唐,尚未进行,因此他的王位从宗教的角度上是不合法的)见大势已去,意志消沉,每日饮酒,收回失地的计划,早已置之脑后。
贞德13岁时,开始得到超性的启示。最初,她耳朵听到的是一个声音在附近对她说话;眼睛看见的,是团异光。到后来,声音越来越多,渐渐的,她能辨清出显现者的面容。其中有圣弥额尔、圣女加大利纳、圣女玛加利大和其他圣人。现在她开始认识:一个艰巨的伟大的任务等待着她;她,一个农家少女,要负起抗御强敌,保卫国土的重任。她不再迟疑,到华古留城谒见巴林古将军,将军见这村女大言不惭,一笑置之。
那时,法军已到山穷水尽的绝境,法国最后一个堡垒奥尔良,被英军重重包围,随时有陷落的可能。贞德一回到多雷米,神奇的声音,催她到奥尔良去,指挥军队作战。贞德说:“我一个弱女子,既不会骑马,又不会使用武器,,怎样能指挥军队呢?”奇声对她说:“指挥着战争的,不是你,是天主。”于是贞德又去见巴林古将军。上一次,贞德与巴林古会晤时,预言法军将吃一场大败仗。这个预言,已完全应验。所以这一次巴林古对贞德刮目相看,他派三位武士护送贞德到国王的行辕去。贞德改男装,一行4人,于1429年3月6日到了国王的行辕。觐见的日子,国王故意改装,混杂在大臣中间,可是贞德一眼就把他认出来了。神奇的声音又把查理心里的一件秘事告诉贞德,这件事,只有查理一人知道,如今被贞德一语道破,不由不使他十分佩服,确信贞德是天主特派的使者。贞德就请求查理拨一支军队给她带领,去奥尔良解围。朝廷的大臣,对这计划都表示反对。他们怀疑这个村女可能神经不正常,要请神学专家来审查贞德的话是否可信。
经过了3星期的详细审查,神学家一致认为:贞德的话是可信的,建议国王予以采纳。一支军队,迅速组织就绪,军旗特制,上写“耶稣,玛利亚”两个圣名,另有一幅画,绘着圣父的圣容,两个天神跪捧着百合花。
大军于4月27日浩浩荡荡由波罗依出发,两天后(4月29日)抵达奥尔良。由于实际上英军人数比法国民兵数量少,因此很快,在贞德的精神领袖作用下,士兵们鼓起勇气,轻易地将英军围城的堡垒一一攻克。5月8日以前,包围奥尔良的英军堡垒,相继攻克,贞德自己受了箭伤(在肩膀上、乳房上方)。这一切事,贞德都已在事前预言过,届时一一应验。贞德乘胜追击敌军,把敌军的主力摧毁。通往莱斯的大道已完全打通。贞德力促查理王到莱斯,举行加冕典礼。
1429年7月17日,查理在莱斯加冕。加冕时,贞德手持军旗,站在国王的旁边,贞德的任务如今已全部完成了。
战事暂时呈现胶着状态。1430年5月,战火复燃,勃艮第人展开攻势,贡比涅城告急,贞德率军队驰往增援。5月23日,双方军队开始交战,贞德率领少数兵士,退回城里。不料城门外的吊桥已除去,敌军很快就把她包围起来,贞德势孤,束手就擒。忘恩负义的查理,得知贞德被擒,一点也不想办法搭救她。7月14日,勃艮第人把贞德移交英军。战俘不能判刑,所以他们指控贞德施行巫术。
圣诞节前两天,贞德解往路洪。她被关在一间小屋里,用铁链锁住,日夜有兵士在旁看守。1431年2月21日,审讯开始,法官反复讯问神奇声音的性质,企图罗织罪名宣判贞德的死罪,贞德本是一个目不识丁的村女,竟能舌战群儒,把法官们驳得哑口无言。
审讯结果,法庭判贞德犯了异端的罪。假如她拒绝悔罪,应交行政机关,依法处理。贞德坚决否认自己犯了异端的罪,悔罪一事当然也被拒绝。她在狱里声称;她是天主派来的,神奇的声音是天上来的,这一切是千真万确的。
1431年5月29日,法官宣判,将贞德移交行政机关。30日早晨8点钟,贞德解往刑场。贞德在刑场镇静而勇敢,使人们见了,感动得流下泪来。当木柴点上了火,一个多明我会会士上前,高举着一个十字架。烈焰熊熊上升,恰恰就把圣女的身体包围起来。人们听见她口里念诵耶稣的圣名,无情的火焰,吞噬了这位忠义感天的烈女,一缕香魂,飞升天国。
圣女贞德去世时,还不满20岁。她的骨灰投在塞纳河里。可是就在那时候,在场的观众,对圣女表同情者,大有人在。这些人以亨利王的秘书戴撒为代表:“我们出了乱子了,我们杀死了一位圣女。”
23年后,那时英法百年战争由于贞德的出现已经以法国的胜利结束(法国只剩下加来还由英国控制),贞德的母亲和兄弟申请,审查贞德的案件。1456年教宗下令组织委员会,进行审查。审查的结果,一致公认:贞德确是无罪的,所谓异端的罪名,全属无中生有。1920年5月16日,贞德荣列圣品,被封为圣女。
⑵ 贞德是什么职业阿
贞德职业:军事家
圣女贞德(法语:Jeanne d'Arc或Jeanne la Pucelle,1412年1月6日-1431年5月30日)是法国的军事家,天主教圣人,被法国人视为民族英雄。在英法百年战争(1337年-1453年)中她带领法国军队对抗英军的入侵,最后被捕并被处决。
贞德原本是一位法国农村少女,她声称在十六岁时的一日,在村后的大树下遇见天使圣弥额尔、圣玛加利大和圣加大肋纳,从而得到“上帝的启示”,要求她带兵收复当时由英格兰人占领的法国失地。后来她几番转折,得到兵权,于1429年解奥尔良之围,成为了闻名法国的女英雄,后带兵多次打败英格兰的侵略者,更促使拥有王位承继权的查理七世于同年7月16日得以加冕。然而圣女贞德于1430年在贡比涅一次小冲突中为勃艮第公国所俘,不久为英格兰人以重金购去,由英格兰当局控制下的宗教裁判所以异端和女巫罪判处她火刑,于1431年5月30日在法国鲁昂当众处死。20年后英格兰军队被彻底逐出法国时,贞德年老的母亲说服教宗卡利克斯特三世重新审判贞德的案子,最终于1456年为她平反。500年后被梵蒂冈封圣。
贞德死后成为了西方文化的一个重要角色。从拿破仑到现在,法国的政治人物都曾以她的伟大形象进行宣传。主要的作家和作曲家,包括莎士比亚、伏尔泰、席勒、威尔第、柴科夫斯基、吐温、萧伯纳、布莱希特都创作过有关她的作品,而大量以她为题材的电影、戏剧、和音乐也一直持续发展直到今天。
⑶ 中外伟大的女名人
中国:妇好 商王武丁的妻子,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将军。
武瞾 即武则天,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也是唯一的一位女皇帝。
李清照 南宋着名女词人。
博尔济锦特·布穆布泰 即孝庄太后,辅佐两位幼主,开启清朝盛事。
叶赫那拉氏 即慈禧太后。
宋庆龄 宋美龄
江青 吴仪
国外:美国: 奥尔布赖特 赖斯 赵小兰
英国:维多利亚女王 伊丽莎白一世 伊丽莎白二世
撒切尔夫人
德国:默克尔
日本:田中真纪子 川口顺子
菲律宾:阿罗约
印度尼西亚:梅加瓦蒂
⑷ 法国民族英雄贞德被称为“奥尔良姑娘"么
圣女贞德(法:Jeanne d'Arc或Jeanne la Pucelle,英:Joan of Arc,1412年1月6日-1431年5月30日),被称为“奥尔良的少女”,是法国的民族英雄、军事家,天主教会的圣女。英法百年战争(1337年-1453年)时她带领法国军队对抗英军的入侵,支持法查理七世加冕,为法国胜利做出贡献。后为勃艮第公国所俘,宗教裁判所以异端和女巫罪判处她火刑。
时代及背景
[编辑本段]
词条显示图片为收藏于法国鲁昂贞德纪念馆(贞德殉难前被关押处)内的照片,照片右侧为贞德肖像和贞德的签名。据说贞德是不识字的,这个签名中"n"被写错为'm"。1430年3月28日贞德(Jeanne d'Arc),根据宗教裁判审判证言; 贞德出生于法国香槟-阿登大区和洛林大区边界一个叫做栋雷米的农村,父亲为雅克·达克(Jacques d'Arc),母亲为伊莎贝拉·达克(Isabelle Romée),有三个哥哥和一姐姐,村中的教会拥有圣凯瑟琳的雕像。
她的双亲拥有大约50英亩的土地,并经营一座农场,同时她的父亲也担任了村庄里不太重要的的官员职务,负责收集税金并领导看守村庄的工作。这个村庄属于法国东北部仍然忠诚于法国王室的一小块孤立地区之一,周遭都被勃艮第人的领土所包围了。在贞德的童年中,村庄遭受了几次袭击,其中一次甚至使村庄起了大火。
那时法国北边(诺曼底)的一大片领土被英国军队所占据,而且这些地区很可能就要被以“第二王国”的名义永久成为英国领土了。当时的法国国王为查理六世,查理六世于1412年发疯,导致他完全无法处理政事。国王的两个亲戚,勃艮第公爵无畏的约翰与奥尔良公爵路易,经常为了摄政的权力与王室成员的监护权而争吵不休。而当伊莎贝拉王后(Isabeau of Bavaria)的婚外情绯闻传出后两派的斗争急剧升高,各自开始绑架王室的成员,斗争在1407年达到最高潮,无畏的约翰策划刺杀了路易公爵。这两人的支持者各自被称为勃艮第派(约翰)与阿马尼亚克派(路易)。
英格兰国王亨利五世借着这场政争的混乱入侵法国,在1415年的阿金库尔战役中获得戏剧性的胜利,并接着占领了法国北部的城镇。未来的法国国王,查理七世,在他4个年长的哥哥都去世后,于14岁时承担起了王储的头衔。他第一项重大的行动是于1419年和无畏的约翰缔结和平协议,但这次谈判却变成一场大灾难,查理事先保证会保护约翰的安全,但在谈判中约翰却被阿马尼亚克派刺杀了。继任勃艮第公爵的是菲利普三世于是改与英格兰结盟,大片的法国领土都被英格兰和勃艮第人占领了。
1420年,伊莎贝拉王后签下了《特鲁瓦条约》(Treaty of Troyes),条约中规定“英格兰的亨利五世和他的继承人来继承法国王室,但亨利六世须与查理六世女儿凯瑟林公主结婚,查理六世死后,王位将被他们的孩子继承,并合并英法两国。”条约还引起了关于王储其实是王后与奥尔良公爵的私生子、而不是国王查理所亲生,剥夺了王储查理的继承权,这受到法贵族的强烈反对。而英格兰亨利六世也由于年幼所以并没有正式加冕 ,在名义上成为了英法两国共同的国王。这一切为查理七世的反对提供了有利条件。
到了1429年,几乎法国的整个北部,以及西南方的一部分,都在外国的控制下。英格兰占领了巴黎,而勃艮第人则占有兰斯。兰斯的重要性在于,它一直是法国国王进行加冕典礼和祝圣仪式的传统地点,尤其是这时主张拥有王位的法国王室成员都还没有进行过加冕。英格兰这时展开了对奥尔良的攻势,奥尔良处在卢瓦尔河(Loire River)上,它成为了最后一个能阻挡英军长驱直入剩余法国领土的战略要地。法兰西民族的存亡面临了空前危机,依据现代历史学家的说法“整个王国的命运都系在奥尔良上了”。但当时却没有多少人对奥尔良的未来感到乐观。
启示和使命
[编辑本段]
根据宗教裁判的答辩,贞德在1425年她十六岁时的一日,在村后的大树下遇见天使圣米迦勒、圣玛嘉烈和圣凯瑟琳,听到“声音”,而得到“神的启示”。要求她带兵收复当时由英格兰人占领的法国,并带领王储至兰斯进行加冕典礼。贞德遵从“声音”在1428年5月她请求她的亲戚杜兰德·拉苏瓦(Durand Lassois)带她前往附近的沃库勒尔访问当地的驻防部队指挥官博垂科特(Robert de Baudricourt)并说明来意,希望能带她前往王储的所在地—希农。博垂科特只是嘲笑了她一番,让她离开。
贞德在第二年的一月再次前来,随同的还有两个支持她的士兵(Jean de Metz和Bertrand de Poulegny)在他们的支持下她获得第二次接见,在谈话中她并说出了一些神奇的战情预报,预言奥尔良附近的法军将会战败(也就是鲱鱼战役〈Battle of the Herrings〉)。在前线传来的消息证实了贞德的预言后,博垂科特终于同意护送她前往希农。听了消息的查理七世接见了贞德。在接待王宫里贞德并没有同身穿太子服饰的人行礼,而是找到了混没于亲信中的查理七世,说出了查理同幕僚们的秘谈。但这段资料由于宗教裁判的删除,内容的真假也无法证实。会面后她给了查理极为深刻的印象,查理接着指示在普瓦捷对贞德进行背景的调查和神学上的检验以证实她的道德。在这个时候,查理的岳母约兰德(Yolande of Aragon)筹措了资金以发起一场解救奥尔良的远征。贞德请求参与这次远征,并穿上了骑士的装备,由于她没有自己的资金,她的盔甲、马匹、剑、旗帜与随从花费都是他人捐赠的。历史学家Stephen W. Richey对于贞德为何能受到任用提出了这样的解释:
“在战场一年接着一年的可耻失败,法国政府在军队和人民的领导地位上已经士气低落而名声败坏。当查理王储同意由贞德来领导他的军队并准备战争时,他一定是已经试过几乎所有正规、理性的策略选择而却皆告失败。只有一个已经到达了存亡最后关头、却全然无计可施的政权,才会在绝望下去相信一个自称受到上帝指示的农村文盲女孩,让她指挥国家的军队。”
1429年4月,贞德从奥尔良出发同与英格兰军作战。贞德的军队在1429年4月29日到达战场,但当时的法军指挥官迪努瓦公爵(Jean de Dunois)和其他将领自行拟定了作战计划,在没有告知贞德的情况下展开作战。贞德察觉后对此大发雷霆,无视于其他经验丰富的指挥官计划先补给奥尔良的判断,贞德主张直接攻击英格兰,她投入了每一场小规模战斗中,身处战斗的最前线,并随身带着她那明显的旗帜。
贞德非常轻视法军将领们一向谨慎行动的战略,在战场上她采用正面的猛烈攻势来进攻那些英军堡垒。在攻陷了几个堡垒后,英军开始放弃其他木制的防御建筑,并集中剩余的兵力,以防守一座控制了奥尔良联外桥梁的石制堡垒——土列尔堡垒(les Tourelles)。在5月7日,法军开始进攻土列尔,贞德在交战中被一支箭射中肩膀而被士兵们抬离前线,但她很快把箭拔了出来,负伤重返战场以领导最终的攻势。但她事后还是不安的哭了出来,才让人们感觉到她还是个小女孩,一个普通的农家少女,为了使命而战斗!一个为了民族的少女!
在奥尔良的迅速胜利,使法军开始计划进一步的攻势。英国人预期法军的下一个目标会是巴黎或诺曼底;迪努瓦公爵后来证实这的确是原本计划的目标,但贞德坚持应该朝兰斯进攻。在一系列突如其来的胜利后,贞德说服查理授与她和阿朗松公爵(John II of Alençon)全权指挥军队,并获得允许进攻罗尔河附近的桥梁,以作为稍后进攻兰斯的序幕。这是一个相当大胆的提议,因为兰斯的距离是巴黎的两倍,而且已经深入敌军领土。
法军在6月12日攻下了雅尔若,6月15日攻下卢瓦尔河畔默恩,接着在6月17日攻下博让西,阿朗松公爵完全支持贞德所做的决定。其他的将领,包括迪努瓦公爵,也对贞德在奥尔良的胜利印象深刻,而都转为贞德的忠诚支持者。贞德还在札若的战斗中,警告阿朗松闪避来袭的火炮而救了他一命。在同一场战役中,她也在攀爬攻城梯时遭到石头击中头盔,但她仍继续战斗。在6月18日,预料中的英国援军到达,英军指挥官为约翰·法斯托夫(John Fastolf),这场帕提战役(Patay)可以看作是阿金库尔战役的逆转:法军先锋部队在英军长弓兵的阵势准备完成前便发动突袭,在接下来的战斗里歼灭或俘虏了大批的英军,并俘虏了英军指挥官,与一小批士兵逃出的法斯托夫则成为英国可耻战败的替罪羔羊。法军在战役中只承受了极小的伤亡。
法军于6月29日开始从罗亚尔河畔默恩进攻兰斯,并于7月3日在与勃艮第城市欧塞尔的谈判中使奥塞尔保持中立,法军于是得以通过,其他途中路经的城镇也都毫无抵抗的重归法国一方。而之前签定了《特鲁瓦条约》的特鲁瓦,也在四天的围城后不流一滴血的投降了。军队到达特鲁瓦后面临粮食供应不足的问题,传说此时贞德结识了一位名为“兄弟理查”(Brother Richard)的修道士,兄弟理查长期以来在特鲁瓦宣扬世界末日将近的警告,而使当地的农民改种植豆类—能够早熟的作物,军队到达时豆实刚好成熟,于是便解决了粮食问题。这个传说被历史学家路希•史密斯(Edward Lucie-Smith)所引用,他以此主张贞德扮演的其实是神圣化的角色、而不是实际的一些能力。
贞德认为人没有杀死人的理由,她注重她的军旗、而不是她的剑。最近学者在审判证词的解读上则较常指出,跟随她的军官们将她视为一个足智多谋的战术家和成功的战略家。“她持续领导着军队进行了一系列不可思议的胜利,扭转了整场战争的局面。”1429年7月英格兰的包围土崩瓦解,法军在她的领导下创造非凡的胜利。
兰斯城在7月16日打开了大门,1429年7月17日查理七世在兰斯的大教堂举行加冕式,成为了正式的法国国王。加冕式时查理七世的顾问官们,已经开始外交政策的考虑,虽然贞德和阿朗松极力主张进攻巴黎。勃艮第的菲利普公爵于是利用谈判来作为缓兵计的策略手段,在谈判的同时暗中增援巴黎的防御。法军继续往巴黎前进,途中获得更多城镇和平的投降。由英国贝德福公爵率领的英军与法军在8月15日相遇,双方打成平手。法军接着在9月8日进攻巴黎,尽管贞德在战斗中被石弩击伤腿部,她仍然继续指挥军队直到当天的战斗结束。隔天早上,她便接到王室的命令下令法军撤退。许多历史学家将这次撤退归咎于法国大臣拉特雷穆瓦耶公爵(Georges de la Trémoille)所犯下的政治大错。
贞德于1430年在贡比涅一次小冲突中为勃艮第公国所俘,不久为英国17岁时便成为了闻名法国的女英雄,但在3年后的20岁便遭处死。20年后英国人被彻底逐出法国时,贞德年老的母亲说服教宗卡利克斯特三世重新审判贞德的案子,最终于1456年为她平反。之后并于1920年5月16日由教宗本笃十五世封圣。
⑸ 妇好和贞德在世界军事史上什么地位
妇好,中国历史上有据可查(甲骨文)的第一位女性军事统帅,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女政治家。
圣女贞德是法国的军事家,天主教圣人,被法国人视为民族英雄。在英法百年战争(1337年-1453年)中她带领法国军队对抗英军的入侵,最后被捕并被处决。——军事知识篇。
⑹ 贞德资料
圣女贞德(法语:Jeanne d'Arc或Jeanne la Pucelle,1412年1月6日—1431年5月30日)是法国的民族英雄、军事家,天主教的圣徒。在英法百年战争(1337年-1453年)中她带领法国军队对抗英军的入侵,最后被捕并被处决。
贞德原本是一位法国农村少女,她声称在十六岁时的一日,在村后的大树下遇见天使圣米迦勒、圣玛嘉烈和圣凯瑟琳,从而得到“神的启示”,要求她带兵收复当时由英国人占领的法国失地。后来她几番转折,得到兵权,于1429年解奥尔良之围,并带兵多次打败英国的侵略者,更促成拥有王位承继权的查理七世于同年7月16日得以加冕。然而圣女贞德于1430年在贡比涅一次小冲突中为勃艮第公国所俘,不久为英国人以重金购去,由英国当局控制下的宗教裁判所以异端和女巫罪判处她火刑,于1431年5月30日在法国鲁昂当众处死。她17岁时便成为了闻名法国的女英雄,但在3年后的20岁便遭处死。20年后英国人被彻底逐出法国时,贞德年老的母亲说服教宗卡利克斯特三世重新审判贞德的案子,最终于1456年为她平反。之后并于1920年5月16日由教宗本笃十五世封圣。
贞德死后成为了西方文化的一个重要角色。从拿破仑到现在,法国的政治人物都曾以她的伟大形象进行宣传。主要的作家和作曲家,包括莎士比亚、伏尔泰、席勒、威尔第、柴科夫斯基、吐温、萧伯纳和布莱希特都创作了有关她的作品,而大量以她为题材的电影、戏剧、和音乐也一直持续发展直到今天。
背景
在圣女贞德崭露头角前的法国,是法国历史上最阴暗的一段时期,长期的战争让法国人民遭受了大量苦难。法国北边的一大片领土被英国军队所占据,而且这些地区很可能就要被以“第二王国”的名义永久成为英国领土了。当时的法国国王为查理六世,查理六世大约在贞德出生的那年发疯了,导致他完全无法处理政事。国王的两个亲戚,勃艮第公爵无畏的约翰与奥尔良公爵路易,经常为了摄政的权力与王室成员的监护权而争吵不休。而当伊莎贝拉王后(Isabeau of Bavaria)的婚外情绯闻传出后两派的斗争急剧升高,各自开始绑架王室的成员,斗争在1407年达到最高潮,无畏的约翰策划刺杀了路易公爵。这两人的支持者各自被称为勃艮第派(约翰)与阿马尼亚克派(路易)。
贞德崭露头角前的法国。两小圆点分别代表了当时被英国人和勃艮第人所占据的巴黎,和在它东北方的兰斯。英国的国王亨利五世借着这场政争的混乱入侵法国,在1415年的阿金库尔战役中获得戏剧性的胜利,并接着占领了法国北部的城镇。[1]未来的法国国王,查理七世,在他4个年长的哥哥都去世后,于14岁时承担起了王储的头衔。[2]他第一项重大的行动是于1419年和无畏的约翰缔结和平协议,但这次谈判却变成一场大灾难,查理事先保证会保护约翰的安全,但在谈判中约翰却被阿马尼亚克派刺杀了。继任勃艮第公爵的是菲利普三世于是改与英国结盟,大片的法国领土都被英国和勃艮第人占领了。[3]
1420年,伊莎贝拉王后签下了特鲁瓦条约(Treaty of Troyes),条约中承认了由英国的亨利五世和他的继承人来继承法国王室,这等于剥夺了王储查理的继承权。条约还引起了关于王储其实是王后与奥尔良公爵的私生子、而不是国王查理所亲生的揣测。[4]亨利五世和查理六世于1422年在2个月内相继去世,留下了一个婴儿—亨利六世,在名义上成为了英法两国共同的国王,由亨利五世的弟弟贝德福公爵(Bedford)摄政。
到了1429年,几乎法国的整个北部,以及西南方的一部分,都在外国的控制下。英国占领了巴黎,而勃艮第人则占有兰斯。兰斯的重要性在于,它一直是法国国王进行加冕典礼和祝圣仪式的传统地点,尤其是这时主张拥有王位的法国王室成员都还没有进行过加冕。英国这时展开了对奥尔良的攻势,奥尔良处在卢瓦尔河(Loire River)上,它成为了最后一个能阻挡英军长驱直入剩余法国领土的战略要地。法兰西民族的存亡面临了空前危机,依据现代历史学家的说法“整个王国的命运都系在奥尔良上了”[5]。但当时却没有多少人对奥尔良的未来感到乐观。[6]
生涯
[编辑]
童年
贞德的出生地,现在成了博物馆。村庄的教堂就在右边几棵树的后面,当时贞德经常前去进行祷告。贞德出生于法国香槟-阿登大区和洛林大区边界一个叫做栋雷米的农村,父亲为雅克·达克(Jacques d'Arc),母亲为伊莎贝拉·达克(Isabelle Romée)。[7]她的双亲拥有大约50英亩的土地,并经营一座农场,同时她的父亲也担任了村庄里不太重要的的官员职务,负责收集税金并领导看守村庄的工作。[8]这个村庄属于法国东北部仍然忠诚于法国王室的一小块孤立地区之一,周遭都被勃艮第人的领土所包围了。在贞德的童年中,村庄遭受了几次袭击,其中一次甚至使村庄起了大火。
贞德后来证实了她在1424年遇见第一次神迹。她据称遇见了大天使圣米迦勒、圣凯瑟琳和圣玛桂莱德(这三位传说人物在当时都非常知名),告诉她要赶走英国人,并带领王储至兰斯进行加冕典礼。[9]在她16岁时她请求她的亲戚杜兰德·拉苏瓦(Durand Lassois)带她前往附近的沃库勒尔,她在那里向当地的驻防部队指挥官博垂科特(Robert de Baudricourt)说明来意,希望能带她前往王储的所在地—希农。博垂科特只是嘲笑了她一番,但这并没有让贞德就此打退堂鼓。[10]
贞德在第二年的一月再次前来,随同的还有两个支持她的士兵:Jean de Metz和Bertrand de Poulegny。[11]在他们的支持下她获得第二次接见,在谈话中她并说出了一些神奇的战情预报,预言奥尔良附近的法军将会战败(也就是鲱鱼战役〈Battle of the Herrings〉)。[12]
[编辑]
迈向传奇
圣女贞德,出自1505年的手稿。她总是带着她的军旗进入战场。目击者也指出她携带的武器包括剑、长矛或斧头。在前线传来的消息证实了贞德的预言后,博垂科特终于同意护送她前往希农。她伪装成男性,穿越了广阔的敌方勃艮第领土[13],最后到达王储查理在希农的城堡。在会面中她给了查理极为深刻的印象,查理接着指示在普瓦捷对贞德进行背景的调查和神学上的检验以证实她的道德。在这个时候,查理的岳母约兰德(Yolande of Aragon)筹措了资金以发起一场解救奥尔良的远征。贞德请求参与这次远征,并穿上了骑士的装备,由于她没有自己的资金,她的盔甲、马匹、剑、旗帜与随从花费都是他人捐赠的。历史学家Stephen W. Richey对于贞德为何能受到任用提出了这样的解释:
“在战场一年接着一年的可耻失败,法国政府在军队和人民的领导地位上已经士气低落而名声败坏。当查理王储同意由贞德来领导他的军队并准备战争时,他一定是已经试过几乎所有正规、理性的策略选择而却皆告失败。只有一个已经到达了存亡最后关头、却全然无计可施的政权,才会在绝望下去相信一个自称受到上帝指示的农村文盲女孩,让她指挥国家的军队。”[14]
贞德的军队在1429年4月29日到达战场,但当时的法军指挥官迪努瓦公爵(Jean de Dunois)和其他将领自行拟定了作战计划,在没有告知贞德的情况下展开作战。贞德察觉后对此大发雷霆,无视于其他经验丰富的指挥官计划先补给奥尔良的判断,贞德主张直接攻击英军,她投入了每一场小规模战斗中,身处战斗的最前线,并随身带着她那明显的旗帜。对于贞德在战场上的实际领导能力一直是历史上的争论之一,目击者声称她常常在战场上做出相当明智的决策,但士兵和将领们往往将她所获得的胜利视为是上帝的神秘力量所成就的。传统的历史学家如Edouard Perroy则推断贞德在战场上的领导作用主要是在士气上的。[15]这些分析往往是根据后来贞德在审判上的证词,贞德声称她更注重她的军旗、而不是她的剑。最近学者在审判证词的解读上则较常指出,跟随她的军官们将她视为一个足智多谋的战术家和成功的战略家。Stephen W. Richey主张:“她持续领导着军队进行了一系列不可思议的胜利,扭转了整场战争的局面。”[16]不管在哪种情况下,历史学家都同意,法军在她的领导下都能创造相当非凡的胜利。
⑺ 世界着名女性事迹
玛丽·居里(1867-1934年)世称“居里夫人”,全名:玛丽亚·斯克沃多夫斯卡·居里。 法国着名波兰裔科学家、物理学家、化学家。1867年11月7日生于华沙。
1903年,居里夫妇和贝克勒尔由于对放射性的研究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1911年,因发现元素钋和镭再次获得诺贝尔化学奖[2] ,成为历史上第一个两获诺贝尔奖的人。居里夫人的成就包括开创了放射性理论、发明分离放射性同位素技术、发现两种新元素钋和镭。在她的指导下,人们第一次将放射性同位素用于治疗癌症。由于长期接触放射性物质,居里夫人于1934年7月3日因恶性白血病逝世。
玛丽·居里(Marie Curie,1867年11月7日—1934年7月4日),出生于华沙,世称“居里夫人”,全名玛丽亚·斯克沃多夫斯卡·居里(Maria Skłodowska Curie),法国着名波兰裔科学家、物理学家、化学家。
海伦·凯勒(Helen Keller,1880年6月27日-1968年6月1日),美国着名的女作家、教育家、慈善家、社会活动家。在十九个月时因患急性胃充血、脑充血而被夺去视力和听力。1887年与莎莉文老师相遇。1899年6月考入哈佛大学拉德克利夫女子学院。
花木兰(412年-502年),花木兰的事迹流传至今,中国古代巾帼英雄,忠孝节义,代父从军击败入侵民族而流传千古,唐代皇帝追封为“孝烈将军”。花木兰故事的流传,应归功于《木兰辞》这一方民歌,但花木兰的姓氏、籍贯等,史书并无确载。
武则天(公元624年—公元705年12月16日),本名珝,后改名曌,山西文水人,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正统女皇帝(690年―705年在位),也是即位年龄最大(67岁即位)、寿命最长的皇帝之一(终年82岁),后世将其与汉朝的吕后并称为“吕武”。
王昭君(约前52年—约8年),名嫱,字昭君,乳名皓月,西汉南郡秭归人,今湖北省宜昌市兴山县人,西汉元帝时和亲宫女,与貂蝉、西施、杨玉环(杨贵妃)并称中国古代四大美女,是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落雁,晋朝时为避司马昭讳,又称“明妃”,王明君。
⑻ 中外历史上有哪些巾帼英雄
1、中国第一位女统帅-妇好
作为一个女人,商王朝妇好拥有一个个无上的荣耀,她不仅是至高无上的尊贵王后,国家大事的实际决策者,还是全国军队的大统帅,是征战沙场、战功赫赫的国之干将。据文献记载(甲骨文),妇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统帅,堪称中国最早的女政治家和军事家。正是因为妇好的存在,商王朝在后人的眼中更显威严和荣耀。
2、教育界的先驱-孟母
孟子是中兴儒学的“亚圣”,是影响了中国几千年封建文化、礼教和传统道德的核心人物。而他的成名成家与母亲的谆谆教诲密不可分。孟母是一位颇有见地,善于教子的女性,她很重视孩子的生活和学习环境,并十分注重对孩子的言传身教,开启了成功育人的先河,堪称教育界的先驱者。其“三迁择邻”、“买肉啖子”、“断织劝学”的故事妇孺皆知,已经成为天下父母教育子女的样板。
3、丑女为国定邦基-钟离春
如果说美貌是任何女子一生追求的东西,那么一个奇丑无比的女人应该是不幸的。但是丑女钟离春则是一个例外,她深知自己外貌丑陋,所以她博览群书,具有安邦治国之才能,她辅佐夫君齐宣王成为历史上一代明君,使齐国成为六国之佼佼者,不仅让所有人都知道了自己的存在,而且任何美女俊才都无法撼动她的地位。
4、自刎楚帐,芳华千秋-姬
虞姬本是一名弱小的女子,生在那个战乱的时代,她为了不拖累项羽,毅然作出了一个常人难以做到的悲壮决定--拔剑自刎。此等豪迈曾令多少男儿为之汗颜,其情义,惊天地,泣鬼神,打动着一代又一代华夏儿女。美人血,英雄泪,千年传颂。
5、万里和亲第一人-细君公主
说起远嫁异域的和亲公主,汉代的王昭君和唐代的文成公主家喻户晓,但西汉公主刘细君远嫁乌孙的故事,却蒙尘千年,鲜为人知。事实上,刘细君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万里和亲的公主,她比昭君出塞早了72年,而且是皇室真正的金枝玉叶。她以自己的美貌、才华、善良、坚韧,成功维系了大汉王朝和乌孙古国的和平发展,而且她还是汉代女性抒情诗的第一人,也是琵琶治乐的第一人。
6、法国圣女-贞德
圣女贞德是法国的军事家,天主教圣人,法国人民心中的自由女神。被法国人视为民族英雄,也是历史上唯一能在17岁时就指挥国家大军并取得胜利的少女。
拓展资料
《中国历史上的巾帼英雄》是2012年中国经济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翘楚。
中国古代是一个性别歧视相当严重的时代,一贯强调“女子无才便是德”,这让大多数传统女子作为男性的附庸和陪衬而出现在历史中,不要说建功立业,有所作为,甚至连抛头露面也被视为异端。
所幸的是,漫漫青史中总有一些优秀的女子,她们敢于冲破世俗的樊篱,勇敢地追寻自己的理想,有的还能独领风骚,具有开拓性的意义。她们让很多男子自叹不如,连最严谨的历史学家们也为她们深深地折服。
在尊重历史的基础上,《中国历史上的巾帼英雄》以正面的、客观的方式,生动的笔触展现了过往历史岁月中这些非凡女性的身世、生活与风姿,全面揭示了她们自我觉醒、自我表现、自我奋斗、自我实现的真实历程。
比如,生逢乱世之秋,李清照背负着国仇家难,不但在中国的文学界留下清秀脱俗的文字,而且以一颗爱国之心写下了“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诗句,这是何等的豪迈与悲壮;国难当头之时,近代革命志士秋瑾只身东渡日本,寻求救国之道,并以女子之身与清军作殊死战斗。
这种不让须眉的巾帼尽显中华女性的风骨与风流。通过梳理历史,《中国历史上的巾帼英雄》上起先秦三代,下至民国时期,精选了26位巾帼,她们各有特点,或是成绩斐然的艺术家,或是为理想献身的烈士,或是远嫁异域的和亲公主,或是重情重义的风尘侠女,也有勤劳能干的区区平民……她们好似一株株冲寒怒放的奇葩,是古代妇女杰出代表。
⑼ 圣德贞女是那个国家的人
法国,带领大家革命的。
圣女贞德 (法语:Jeanne d'Arc或Jehanne la Pucelle, 1412年1月6日-1431年5月30日) 是法国的女英雄、军事家,天主教的圣人(女的称为圣女)。 在英法百年战争(1337年-1453年)中她带领法国平民组成的军队对抗英军的入侵,最后被擒并被处决。
[编辑]
生平
贞德本来只是一个生于法国香槟区和洛林边界的杜鲁弥村的一个农村栋雷米(Domremy)的平凡小女孩。当时法国北部被英国占领,而英国又与勃艮第公国结盟。当时Domremy属于亲英国—勃艮第的Barre公爵的领地。
她声称在十六岁时的一日,她在村后的大树下,遇见天使圣米迦勒和圣玛桂莱德,从而得到“神的启示”,要求她带兵收复当时由英国人占领的法国失地。后来她几番转折,得到兵权,于1429年解奥尔良之围,并带兵多次打败英国的侵略者,更促成拥有王位承继权的查理七世于同年7月16日得以加冕。然而圣女贞德最后为勃艮第公国所俘,不久转解至英国,因查理七世对她的功绩和政见的猜忌,不施援手,终为英国当局控制下的宗教裁判所以女巫罪判处她火刑。几世纪后为罗马教皇昭雪,并得封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