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法国资讯 > 中法战争慈禧为什么打赢法国

中法战争慈禧为什么打赢法国

发布时间:2023-03-06 13:15:29

❶ 中法战争

一、战争经过( 1883.12-1885.3 )
战争爆发后,软弱无能的清政府,不积极备战,却把希望寄托在美国的"调停"上,而当时的法国已在精心策划进攻中国海军的战役了。
(一)主要战役:
( 1 )、马尾战役 1884.7
法国远东舰队司令孤拔率9艘军舰以"游历"为名驶入福建水师基地--马尾军港。从闽江口到马尾有100多公里,沿岸设有清军炮台,侵略者竟可长驱直入,而且当时处于交战状态中的两面军舰竟能同泊一港,岂非怪事?原来在敌军已闯入国门,虎视鹰瞵之时,腐朽的清政府,却幻想美国的“调停”,因此下令沿海各省,“静以待之”,“不可轻言战事”,并严令福建水师“不准先行发炮,违者虽胜亦斩”。福建船政大臣、海防大臣秉其“避战”的旨意,命令舰队“不准无命自行起锚”,更有甚者,他此时竟然给侵略者头子孤拔以“最友好的款待”!清朝政府的妥协极大地助长了侵略者的反动气焰。 8月23日,法国将当日开战的决定通知清军,反动透顶、愚蠢已极的清朝大臣,不但不准备迎战,而且还封锁消息,并请求法军把开战时间改在明天,原因是我方未做好准备!真是可悲可叹!下午,法舰开炮轰击,福建水师全军覆没 。
( 2 )、法军进犯台湾
马尾之战以后不久,法军攻占基隆进犯台北,由于沿海人民的热情支援,台湾军民在督办台湾军务大臣刘铭传的指挥下浴血奋战,痛歼敌人,粉碎了法国霸占台湾的企图。不久,孤拔被击伤,命丧澎湖。不甘心失败的法军在1885年初,进攻越北凉山,占领镇南关,广西门户大开。法国侵略者在关前立柱,写道:“广西门户已不复存在”。敌军的嚣张,震动朝野。然而英雄的镇南关人民却针锋相对的在立柱关前,上书“我们将用法国人的头颅重建我们的门户”,表达了中国人民反侵略的决心。在这国难当头的时刻,年近 70 的老将冯子材,接到帮办广西军务的命令后,抱病赴任,并立即披挂上阵,挥刀杀贼,取得了反法战争的重大胜利。
( 3 )、镇南关--谅山大捷 1885.3 冯子材
冯子材就任后,首先整顿清军,严肃军纪,团结各路将士积极备战,准备反攻。法军被迫退驻关外里,伺机卷土重来。在当地各族人民支援下,冯子材率军修筑了跨越东、西岭的 3 里多长的长墙,并在岭顶修建炮台。他还冒险勘察阵地,选定战场,布置防御,主动出击,极大地提高了清军的士气,3月24日,盘踞在谅山的法军在重炮的掩护下,倾巢出动,像恶狼一样,猛扑过来,形势危急 。就在此时,足蹬草鞋、手持丈八长矛的冯子材慷慨激昂地向将士们大呼:“如果让敌人闯进关内,我们有何面目回去见两广父老!”然后他就跃马扬刀冲出战壕,扑向敌群,其子相荣、相华紧随其后与敌人展开肉搏战。在老将爱国热情的感召下,全军将士个个奋不顾身,拼命杀敌,使溃不成军的侵略者抛下1000多具尸体夺路而逃。冯子材率军追击,一路上,人不解甲,马不停蹄,斩将夺关,收复失地,扭转了整个战局。3月29日,清军攻下法军盘踞的越南北部的军事重镇凉山,法军前线司令受伤后狼狈逃命。法国茹贵理内阁因此倒台。当胜利的曙光降临的时候,清政府却以“乘胜即收”为由,下令停战、撤兵,重演了郾城大捷后岳家军的历史悲剧!1885年6月,李鸿章代表清政府与法国代表签订丧权辱国的《中法新约》。
(二)战争的结局:中国“不败而败”,法国“不胜而胜”

二、战争影响:
中法战争是由于法国资产阶级政府推行殖民扩张政策,进一步侵略我国邻邦越南,并企图以越南为基地,进而侵略中国引起的。中国为了阻止法国吞并越南和保卫中国领土而进行的反侵略战争,完全是正义的战争。从军事上说,中国军民在这次规模远比两次鸦片战争为大的战争中显示了自己的力量,取得了胜利,使法国在“北黎事件”后一直坚持的“踞地为质”、索取赔款的企图终究没有能够全部实现。可是,由于清朝政府怯懦妥协,最终造成法国“不胜而胜”,中国“不败而败”的结局,从而在中国近代史上产生了极为严重的影响。首先,清政府在战争中所表现的软弱态度,进一步助长了早已垂涎中国的资本主义列强的侵略野心,以致边境危机愈益加重。其次,随着外国资本主义侵略的扩大,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性质日益加深了。中法战争以前,沿海各省虽已门户洞开,内地商端口则还不多;中法战争以后,到九十年代初,为外国开辟的商端口共有三十多处,不仅分布于沿海和长江两岸,也出现于内地和甘肃、新疆、蒙古、西藏等边远地区。根据《中法天津条约》,清政府还首次给予外国在中国修筑铁路的权利,这样,外国侵略者不仅控制了中国的海关和沿海、内河的航行权,而且控制了中国的陆路交通命脉。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势力侵入中国广大地区和渗透到许多重要经济部门的结果,使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越来越遭到破坏。此外,中法战争的失败,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侵略的加深,以及清政府更趋反动和腐败,促使人们为改变自己国家的命运而寻找新的出路,于是,资产阶级改良主义开始汇合成为一种新的社会思潮,为后来的变法维新作了思想上的准备。

❷ 中法战争具体经过

中法战争

1883年12月至1885年4月(光绪九年十一月至十一年二月),由于法国侵略越南并进而侵略中国而引起的一次战争。第一阶段战场在越南北部;第二阶段扩大到中国东南沿海。战争双方在军事上互有胜负,由于清朝统治者的腐朽昏庸,最后法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当时人称:“法国不胜而胜,中国不败而败。”

法国侵略越南与凯觎中国中国与越南山川相连,唇齿相依,自古以来关系密切。19世纪以前法国天主教势力已侵入越南。英法对华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法国

法国画家笔下的黑旗军士兵

开始武力侵占越南南部(南圻,西方人称为交阯支那),使越南南部六省沦为法国殖民地。接着就由西贡出发探测沿湄公河通往中国的航路,在发现湄公河的上游澜沧江不适于航行后,即转向越南北部(北圻,西方人称为东京),企图利用红河作为入侵中国云南的通道。1873年11月(同治十二年十月),法国派安邺率军百余人侵袭并攻陷河内及其附近各地。越南国王阮福时请求当时驻扎在中越边境保胜地方(今老街)的中国人刘永福率领的黑旗军协助抵抗法军侵略。同年12月,黑旗军在河内城郊大败法军,击毙安邺,法军被迫退回越南南部。1874年3月15日,越南在法国侵略者的压迫和讹诈下,在西贡签订了《越法和平同盟条约》,即第二次《西贡条约》,越南向法国开放红河,并给予法国在越南北部通商等多种权益。1875年5月25日,法国照会清政府,通告该约内容,意在争取清政府的承认,从而排除在历史上形成已久的中国在越南的影响。6月15日清政府复照,对该条约不予承认。

1882年3月,法国政府命交阯支那海军司令李维业指挥侵略军第二次侵犯越南北部,4月,侵占河内城砦,进而以兵船溯红河进行侦察,直到河内西北的山西附近。次年3月,又攻占产煤基地鸿基和军事要地南定。越南朝廷一再要求清政府速派军应援。清政府鉴于形势变化,命令滇桂两省当局督饬边外防军扼要进扎,但强调“衅端不可自我而开”。5月19日,刘永福率黑旗军在怀德府纸桥进行决战,李维业及副司令卢眉以下三十余名军官、两百余名士兵被击毙。法军被迫退回河内。法国利用李维业之死,竭力煽动全面的侵越战争,除增援陆军外,成立北越舰队,调兵遣将,积极部署。8月间,法军一面在北越加紧攻击黑旗军,一面以军舰进攻越南中部,直逼越南都城顺化。8月25日,迫使越南签订《顺化条约》,取得了对越南的“保护权”。法国侵略者为实现对越南的殖民统治,及早达到据越南而侵入中国西南的目的,开始以全力来对付中国。中法之间正面冲突的危机日益逼近。

中法两国的直接对峙越南向法国屈服的《顺化条约》签订后,中国成为法国占有越南的唯一障碍,法国决定消除这一障碍,立即禁绝了越南与中国的一切关系,并强迫越南撤退包括黑旗军在内的抗法军。于是造成了与中国直接对峙的形势。

法国首先想用外交方式达到其目的。9月15日,法国政府向中国提出一个解决越南问题的方案,即以划出一个狭小的中立区的办法使中国撤出驻越军队,承认法国对整个越南的殖民统治,并向法国开放云南的蛮耗为商端口,为法国打开云南门户。方案为清政府拒绝,谈判毫无结果。这时,鉴于中越两国的特殊关系和法国侵越给中国造成的严重威胁,清朝统治集团内部以左宗棠、曾纪泽、张之洞为代表的主战派,力促朝廷采取抗法方针;但掌握清政府外交、军事实权的李鸿章却一意主和。清朝最高决策机构举棋不定,在军事上,一面派军队出关援助越南,一面又再三训令清军不得主动向法军出击。在外交上,一面抗议法国侵略越南,一面又企图通过谈判或第三国的调停达成妥协。这种自相矛盾的举措,大大便利了法国的侵略部署。10月25日,法国东京海域分舰队司令孤拔受命为北越法军统帅。12月初,决定向红河三角洲中国军队防地发动攻击。

战争的爆发 中法战争是从1883年12月的山西之战开始的。法国的军事行动第一个目标确定为山西。山西的防军主要是黑旗军,同时也有七个营正规的桂军和滇军。法军于14日发起攻击,中国驻军被迫实行了军事抵抗。法军依靠优势的装备,16日占领山西。

1884年2月,米乐继孤拔为法军统帅,兵力增至一万六千人,图谋侵犯北宁,筹划给中国军队更大的打击,从而迫使清统治者完全屈服。时清政府在北宁一带驻军约四十营,但由于将帅昏庸、怯懦,互不协调,军纪废弛,兵无斗志。3月12日,法军来攻,北宁失守;19日,太原失陷;4月12日,法军进驻兴化。法国利用军事胜利的形势,对越南和中国都展开了进一步的政治胁迫。6月,法国政府与越南订立最后的保护条约。

黑旗军镇守北宁图

清廷得悉前线军事挫败的消息后,以撤换大批疆吏廷臣掩饰败绩。全面改组军机处,恭亲王奕?等被黜退,以礼亲王世铎代之。贝勒(后为庆亲王)奕劻主持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而实际大权操在醇亲王奕譞(光绪帝生父)的手中。授权李鸿章与法国代表举行和谈。5月11日,李鸿章与法国代表福禄诺在天津签订了《中法会议简明条约》(又称《李福协定》)。主要内容是:①中国同意法国与越南之间“所有已定与未定各条约”一概不加过问,亦即承认法国对越南的保护权;②法国约明“应保全助护”中国与越南毗连的边界,中国约明“将所驻北圻各防营即行调回边界”;③中国同意中越边界开放通商,并约明将来与法国议定有关的商约税则时,应使之“于法国商务极为有利”;④本约签订后三个月内双方派代表会议详细条款。17日,福禄诺交给李鸿章一份节略,通告法国已派巴德诺为全权公使来华会议详细条款,并单方面规定在越南北部全境向中国军队原驻地分期“接防”的日期。李鸿章没有肯定同意这个规定,又没有明确反对,亦未上报清朝中央政府。

6月23日,法军突然到谅山附近的北黎(中国当时称为观音桥)地区“接防”,无理要求清军立即退回中国境内。中国驻军没有接到撤军命令,要求法军稍事等待,法军恃强前进,开枪打死清军代表,炮击清军阵地。清军被迫还击,两日交锋,法军死伤近百人,清军伤亡尤重。这次事件史称“北黎冲突”或“观音桥事变”。法国以此为扩大战争的借口,照会清政府要求通饬驻越军队火速撤退,并赔偿军费两亿五千万法郎(约合白银三千八百万两),并威胁说,法国将占领中国一两个海口当作赔款的抵押。清政府虽然认为这是无理勒索,但仍派两江总督曾国荃于7月下旬在上海与巴德诺谈判,以求解决争端。谈判未有结果,法国重新诉诸武力。

法国将战火扩大到中国东南沿海 法国派巴德诺与曾国荃进行谈判的同时,继续制造事端,再次挑起战争。从1884年5月《简明条约》签订前后法军攻击基隆起,到1884年8月马尾海战结束为止,为中法战争第二阶段,主要在中国东南沿海进行,越南北部陆上战争也在继续。

法国将它在中国和越南的舰队合成远东舰队,任命孤拔为统帅,乘机分别开进福州和基隆,一方面胁迫中国接受法国条件,一方面准备随时发动攻击,占领这些口岸。8月5日,法舰轰击基隆,强行登陆,中国军队在督办台湾事务大臣刘铭传统率下顽强抵抗,使法军不得不退回海上待机再举。随后,法国议会授权政府“使用各种必要方法”使中国屈服,法国政府拟定新条件向中国勒索,要求赔款八千万法郎,十年付清。清政府没有接受。中法外交关系正式破裂。23日,法国以先期驶入福州马江以内的优势兵舰向中国船舰猛烈攻击,中国水师仓卒应战,顷刻间,战舰十一艘或沉或伤,官兵殉难者近八百人。法舰又炮轰马尾船厂(福州船政局),将其击毁,并连日对马尾至海口间的岸防设施大肆破坏后驶出闽江口,集结于马祖澳。

自此战火延至中国本土,8月26日,清廷颁发上谕,谴责法国“横索无名兵费,恣意要求”,“先启兵端”,令陆路各军迅速进兵,沿海各地严防法军侵入。这道上谕实际上是对法国侵略者的宣战书。

10月初,法舰分头进犯台湾基隆和淡水,刘铭传鉴于兵力不足,放弃基隆,坚守淡水。法军在基隆登陆后,再犯淡水,一度抵滩上陆,但很快被击退。法军占领基隆一隅,无法深入,转而从10月23日起对台湾实行海上封锁。1885年初,法军接连从基隆向台北进攻;法舰骚扰浙江镇海,截击由上海往援福建的五艘中国军舰,在浙江石浦击沉其中两艘。3月底,法军占领澎湖岛及渔翁岛。镇海之战,法舰遭到扼守招宝山炮台的中国军队奋勇还击,孤拔的座舰也被击中,孤拔身受重伤,6月11日死于澎湖岛。

中法战争中广西镇南清军布防图

镇南关大捷中法之间的陆上战争仍在中越边境和越南境内激烈进行。1884年2月,法军进攻谅山,广西巡抚潘鼎新不战而退。十天以后,法军侵占镇南关(今友谊关),因兵力不足、补给困难,焚关而去,退至文渊(今越南同登)、谅山,伺机再犯。时老将冯子材受命帮办广西关外军务,驰赴镇南关整顿部队,部署战守。得悉法军将犯镇南关,在隘口抢筑了一条横跨东西两岭高七尺、长三里、底宽一丈的长墙,墙外深掘堑壕,筑成了较完整的防御阵地。3月23日,盘踞谅山的法军倾巢出动,扑向镇南关,24日越墙进犯,冯子材率士卒冲出墙外,激励将士猛烈搏斗,终将法军击退,遏阻了法军对中国边境的窥伺。清军乘胜追击,连破文渊、谅山,将法军逐至郎甲以南,重伤东部法军统帅尼格里。法军陷入困境。镇南关大捷使清军在中法战争中转败为胜。法军战败的消息传至巴黎后,导致茹费理内阁倒台。(参见彩图插页第114页)

中法双方议和 法国发动侵华战争后,各方面围绕和战问题的外交活动和秘密谈判几乎没有停止过。镇南关大捷本来使中国在军事上、外交上都处于有利地位,但清政府在整个中法战争期间,即使在被迫宣战以后,也担心“兵连祸结”会激起“民变”、“兵变”,因此始终或明或暗、直接间接地向法国侵略者进行求和活动。李鸿章等人主张“乘胜即收”,把镇南关大捷当作寻求妥协的绝好机

中法战争图

会,建议清政府立即与法国缔结和约。1885年2月,海关总税务司赫德在清政府同意下,派其僚属英籍中国海关驻伦敦办事处税务司金登干赴巴黎促进中法和议。4月4日,金登干和法国外交部政务司司长毕乐在巴黎匆促签订停战协定(《巴黎协定书》)。之后,清政府明令批准李福天津《简明条约》,并下令北越驻军分期撤退回国;法国解除对台湾和北海的封锁。中法战争至此停止,慈禧太后颁发了停战诏令。

1885年5月13日,清政府任命李鸿章为谈判代表,与法国政府代表、驻华公使巴德诺在天津开始谈判中法正式条约。6月9日,在天津签订《中法会订越南条约》,即《越南条款》或《中法新约》,又称《李巴条约》,共十款,主要内容是:①清政府承认法国对越南的保护权,承认法国与越南订立的条约;②中越陆路交界开放贸易,中国边界内开辟两个通商口岸,“所运货物,进出云南、广西边界应纳各税,照现在通商税则较减”;③日后中国修筑铁路,“应向法国业者之人商办”;④此约签字后六个月内,中法两国派员到中越边界“会同勘定界限”;⑤法军退出台湾、澎湖。11月28日,此条约在北京交换批准。

中国在这次反侵略战争中,本来有可能取得最后胜利,只是由于清统治者的懦弱、妥协,胜利的成果才被葬送。1886~1888年,清政府又被迫与法国签订了《中法越南边界通商章程》、《中法界务条约》、《中法续议商务专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使法国又得到很多权益。中国西南门户洞开,法国侵略势力以印度支那为基地,长驱直入云南、广西和广州湾,并使之一度变成法国的势力范围。

❸ 慈禧为什么敢和西方十一国宣战她为何有这样的底气

慈禧敢与西方十一国宣战,是因为他想借助义和团来对付洋人,说白了就是慈禧高估了义和团的实力,并且想要拿到渔翁之利。

一、义和团运动

义和团主要是因为西方的传教者为了在清朝扩大势力范围而不择手段的去吸收一些教民,这就导致一些品行不端的人入教,在利用所谓的教民教义去横行乡里。因为教会会去袒护教民,地方官员没有办法对付洋人,所以这样的文化冲突和民族矛盾在基层时有发生。最后爆发了一场巨大的反洋教运动,这个运动就是义和团。所以义和团并不是反清朝,而主要是反西方的洋教。

❹ 中法战争,法国战败的原因

红河三角洲中法战争是从1883年12月的山西之战开始的。法国的军事行动第一个目标确定为山西。山西的防军主要是黑旗军,同时也有七个营正规的桂军和滇军。法军于14日发起攻击,中国驻军被迫实行了军事抵抗。法军依靠优势的装备,16日占领山西。 1884年2月,米乐继孤拔为法军统帅,兵力增至一万六千人,图谋侵犯北宁,筹划给中国军队更大的打击,从而迫使清统治者完全屈服。时清政府在北宁一带驻军约四十营,但由于将帅昏庸、怯懦,互不协调,军纪废弛,兵无斗志。3月12日,法军来攻,北宁失守;19日,太原失陷;4月12日,法军进驻兴化。法国利用军事胜利的形势,对越南和中国都展开了进一步的政治胁迫。6月,法国政府与越南订立最后的保护条约。 清廷得悉前线军事挫败的消息后,以撤换大批疆吏廷臣掩饰败绩。全面改组军机处,恭亲王奕�6�0等被黜退,以礼亲王世铎代之。贝勒(后为庆亲王)奕劻主持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而实际大权操在醇亲王奕譞(光绪帝生父)的手中。授权李鸿章与法国代表举行和谈。5月11日,李鸿章与法国代表福禄诺在天津签订了《中法会议简明条约》(又称《李福协定》)。主要内容是:中国同意法国与越南之间“所有已定与未定各条约”一概不加过问,亦即承认法国对越南的保护权;法国约明“应保全助护”中国与越南毗连的边界,中国约明“将所驻北圻各防营即行调回边界”;中国同意中越边界开放通商,并约明将来与法国议定有关的商约税则时,应使之“于法国商务极为有利”;本约签订后三个月内双方派代表会议详细条款。17日,福禄诺交给李鸿章一份节略,通告法国已派巴德诺为全权公使来华会议详细条款,并单方面规定在越南北部全境向中国军队原驻地分期“接防”的日期。李鸿章没有肯定同意这个规定,又没有明确反对,亦未上报清朝中央政府。 6月23日,法军突然到谅山附近的北黎(中国当时称为观音桥)地区“接防”,无理要求清军立即退回中国境内。中国驻军没有接到撤军命令,要求法军稍事等待,法军恃强前进,开枪打死清军代表,炮击清军阵地。清军被迫还击,两日交锋,法军死伤近百人,清军伤亡尤重。这次事件史称“北黎冲突”或“观音桥事变”。法国以此为扩大战争的藉口,照会清政府要求通饬驻越军队火速撤退,并赔偿军费两亿五千万法郎(约合白银三千八百万两),并威胁说,法国将占领中国一两个海口当作赔款的抵押。清政府虽然认为这是无理勒索,但仍派两江总督曾国荃于7月下旬在上海与巴德诺谈判,以求解决 争端。谈判未有结果,法国重新诉诸武力。 法国将战火扩大到中国东南沿海 法国派巴德诺与曾国荃进行谈判的同时,继续制造事端,再次挑起战争。从1884年5月《简明条约》签订前后法军攻击基隆起,到1884年8月马尾海战结束为止,为中法战争第二阶段,主要在中国东南沿海进行,越南北部陆上战争也在继续。 法国将它在中国和越南的舰队合成远东舰队,任命孤拔为统帅,乘机分别开进福州和基隆,一方面胁迫中国接受法国条件,一方面准备随时发动攻击,占领这些口岸。8月5日,法舰轰击基隆,强行登陆,中国军队在督办台湾事务大臣刘铭传统率下顽强抵抗,使法军不得不退回海上待机再举。随后,法国议会授权政府“使用各种必要方法”使中国屈服,法国政府拟定新条件向中国勒索,要求赔款八千万法郎,十年付清。清政府没有接受。中法外交关系正式破裂。23日,法国以先期驶入福州马江以内的优势兵舰向中国船舰猛烈攻击,中国水师仓卒应战,顷刻间,战舰十一艘或沉或伤,官兵殉难者近八百人。法舰又炮轰马尾船厂(福州船政局),将其击毁,并连日对马尾至海口间的岸防设施大肆破坏后驶出闽江口,集结于马祖澳。 自此战火延至中国本土,8月26日,清廷颁发上谕,谴责法国“横索无名兵费,恣意要求”,“先启兵端”,令陆路各军迅速进兵,沿海各地严防法军侵入。这道上谕实际上是对法国侵略者的宣战书。 10月初,法舰分头进犯台湾基隆和淡水,刘铭传鉴于兵力不足,放弃基隆,坚守淡水。法军在基隆登陆后,再犯淡水,一度抵滩上陆,但很快被击退。法军占领基隆一隅,无法深入,转而从10月23日起对台湾实行海上封锁。1885年初,法军接连从基隆向台北进攻;法舰骚扰浙江镇海,截击由上海往援福建的五艘中国军舰,在浙江石浦击沉其中两艘。3月底,法军占领澎湖岛及渔翁岛。镇海之战,法舰遭到扼守招宝山炮台的中国军队奋勇还击,孤拔的座舰也被击中,孤拔身受重伤,6月11日死于澎湖岛。 编辑本段镇南关大捷中法之间的陆上战争仍在中越边境和越南境内激烈进行。1885年2月,法军进攻谅山,广西巡抚潘鼎新不战而退。十天以后,法军侵占镇南关(今友谊关),因兵力不足、补给困难,焚关而去,退至文渊(今越南同登)、谅山,伺机再犯。时老将冯子材受命帮办广西关外军务,驰赴镇南关整顿部队,部署战守。得悉法军将犯镇南关,在隘口抢筑了一条横跨东西两岭高七尺、长三里、底宽一丈的长墙,墙外深掘堑壕,筑成了较完整的防御阵地。3月23日,盘踞谅山的法军倾巢出动,扑向镇南关,24日越墙进犯,冯子材率士卒冲出墙外,激励将士猛烈搏斗,终将法军击退,遏阻了法军对中国边境的窥伺。清军乘胜追击,连破文渊、谅山,将法军逐至郎甲以南,重伤东部法军统帅尼格里。法军陷入困境。镇南关大捷使清军在中法战争中转败为胜。法军战败的消息传至巴黎后,导致茹费理内阁倒台。(见彩图 镇南关(今友谊关)清军布防图 1885年3月,镇南关大捷使清朝军队在中法战争中转败为胜 ) 中法双方议和 法国发动侵华战争后,各方面围绕和战问题的外交活动和秘密谈判几乎没有停止过。镇南关大捷本来使中国在军事上、外交上都处于有利地位,但清政府在整个中法战争期间,即使在被迫宣战以后,也担心“兵连祸结”会激起“民变”、“兵变”,因此始终或明或暗、直接间接地向法国侵略者进行求和活动。李鸿章等人主张“乘胜即收”,把镇南关大捷当作寻求妥协的绝好机会,建议清政府立即与法国缔结和约。1885年2月,海关总税务司赫德在清政府同意下,派其僚属英籍中国海关驻伦敦办事处税务司金登干赴巴黎促进中法和议。4月4日,金登干和法国外交部政务司司长毕乐在巴黎匆促签订停战协定(《巴黎协定书》)。之后,清政府明令批准李福天津《简明条约》,并下令北越驻军分期撤退回国;法国解除对台湾和北海的封锁。中法战争至此停止,慈禧太后颁发了停战诏令。

❺ 中法战争,清朝是凭什么取胜的

在历史上,越南曾长期作为中国多个王朝的藩属国而存在。这种状况一直维持到晚清时期才被打破。自从“鸦片战争”之后,西方列强看到自诩为天朝上邦的大清王朝原来是如此软弱无力,于是就将殖民侵略的步伐逐渐向东方延伸。其中,作为当时世界一流强国的法国把自己的目标瞄准了清朝藩属国越南。

后世许多人认为,中法战争由于清统治者懦弱、无能,所以最后清朝不败而败。但从客观环境上来看,清朝当时面临内忧外患的处境,如果将战争持续下去,可能带来的后果会远远超出想象。战争虽然没给清朝带来任何利益,但清军在战争中的表现让西方列强刮目相看。

另一方面,法国在中法战争中也不算取得胜利。“镇南关大捷”中法军遭受重创,直接导致法国总理茹费理下台。战争结果虽然让法国完成了对越南的殖民统治,但事实上在战争发生前,法国就已经这样做了,只是未被清朝政府所承认而已。此外,法国一直被视为世界一流强国,却和清朝打成这个结果,其在国际上的威望也大大降低。

因此,中法战争其实谈不上谁输谁赢。更确切的说,两国在战争中都花掉了巨额军费,但都没有取得让自己满意的结果,其实双方都是输家。

❻ 清朝面对西方列强很少打胜仗,为什么能一反常态击败了法国

我认为主要有三点吧。一是清朝觉醒,开始学习西方的军事。二是法国比较倒霉,遇到的都是清军骁勇善战的将领。三是法国的战斗力在欧洲不是很出色。


三:法国军队的战斗力,在欧洲列强中一直不算出色。法国人身上具有天生的浪漫气质,能造出名闻世界的葡萄酒和美食,但貌似并不具备优秀的军事潜质。除了在天纵奇才拿破仑时代,法军表现还可以,此后一直表现不是很出色。

不过遗憾的是,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君臣懦弱胆怯,这次可贵的胜利还是被葬送。

❼ 清朝面对西方列强很少打胜仗,为什么可以一反常态击败法国

清朝当时能击败法国,因为法国战线拉得太长,导致供应不足,法国远离了后方供应基地,水上火力支援失去了,大概只有四五千名士兵,而清军士兵超过20000人,其中包括大量的主力军,携带了大量补给,士气一天比一天高涨。所以当时能击败法国。

而且清政府也利用这次胜利乘胜求和,避免了战争的扩大,毕竟法军在远东兵力不足,再者清军并没有取得战略优势,如果法军陆海军大举增援那么后果将要比丢失越南严重多了。而乘胜求和,中国以放弃越南宗主权为代价,既没有割地赔款也没有开放通商口岸,也属于一次不小的胜利。

❽ 慈禧太后为什么会对八国开战

1900年6月21日,大清朝廷发布《宣战诏书》,其中“彼等”二字将除了中国本身以外其他各国统统列为敌人,这就意味着大清国向全世界宣战了。这无疑是一个疯狂的决策!是什么原因促使这位“老佛爷”作出如此失当的决策呢?

义和团砍头照片

义和团这个民间组织进京后无差别地残害传教士和教徒,残杀外国公使,为了保护本国利益及传教士,外国公使招来“使馆卫队”进京镇压。1900年 6月初,西摩尔率联军先头部队千余人从天津出发前往北京,后续部队也陆续跟上,兵临城下。不久之后,大英帝国、美利坚合众国、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德意志帝国、俄罗斯帝国、日本帝国、奥匈帝国、意大利王国等国组成的联合远征军便打入北京城。最终清廷与包含派兵八国在内的十一国签订《辛丑条约》。

后经查证,那份情报出《北华捷报》上发表的一篇社论。社论的内容主张慈禧归政光绪。后来,《字林西报》转载了这篇文章。研究学者推论,可能是在刊登前,此文被报社华裔职工看到了,几经辗转后到了粮道罗嘉杰手里,为了邀功,他添油加醋地上报了。

阅读全文

与中法战争慈禧为什么打赢法国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金华义乌国际商贸城雨伞在哪个区 浏览:733
俄罗斯如何打通飞地立陶宛 浏览:1110
韩国如何应对流感 浏览:894
在德国爱他美白金版卖多少钱 浏览:934
澳大利亚养羊业为什么发达 浏览:1358
如何进入法国高等学府 浏览:1448
巴西龟喂火腿吃什么 浏览:1375
巴西土地面积多少万平方千米 浏览:1234
巴西龟中耳炎初期要用什么药 浏览:1204
国际为什么锌片如此短缺 浏览:1605
巴西是用什么规格的电源 浏览:1426
在中国卖的法国名牌有什么 浏览:1334
在菲律宾投资可用什么样的居留条件 浏览:1237
德国被分裂为哪些国家 浏览:851
澳大利亚跟团签证要什么材料 浏览:1177
德国大鹅节多少钱 浏览:848
去菲律宾过关时会盘问什么 浏览:1171
澳大利亚女王为什么是元首 浏览:997
有什么免费的韩国小说软件 浏览:733
申请德国学校如何找中介 浏览: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