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法国最荣耀的时光是拿破仑时期吗
是拿破仑的早中期,后时期:拿破仑战争时期。
拿破仑战争是指拿破仑称帝统治法国期间(1803年—1815年)爆发的各场战争,这些战事可说是自1789年法国大革命所引发的战争的延续。它促使了欧洲的军队和火炮发生重大变革,特别是军事制度。因为实施全民征兵制,使得战争规模庞大、史无前例。法国国势迅速崛起,雄霸欧洲;但是在侵俄战役惨败后,国势一落千丈。拿破仑建立的帝国最终战败,让波旁王朝得于1814年和1815年两度复辟。随着拿破仑在滑铁卢败北,各交战国签订巴黎条约后,拿破仑战争于1815年11月20日结束。
法国大革命让欧洲各王室感受威胁,法王路易十六被拘禁后遭处决,更是火上加油。在1792年奥地利、萨丁尼亚、那不勒斯王国、普鲁士、西班牙和大不列颠(英国)结成了第一次反法同盟,试图毁灭法兰西共和国。法国共和政府运用各样办法,如全国征兵、军事改革、总体战等,战胜了各国。1797年拿破仑在意大利击败奥军,强迫奥地利接受及签下坎波福尔米奥条约,从此只剩下 英国跟法国作战。
第二次反法同盟是由奥地利、英国、那不勒斯、奥斯曼帝国、教皇国、葡萄牙和俄罗斯在1798年结成。饱受督政府的分裂和腐败,缺乏资金,又没有了在1790年代推导大量改革,却因政变避难国外的前军政部长拉扎尔·卡诺(Lazare Carnot)的领导,拿破仑也远在埃及作战,使法国面对那些由英国资助的敌国,屡战屡败。
1799年8月23日拿破仑秘密地从埃及回到法国。敬枝他随即在11月9日的雾月政变中,
奥斯特里茨战役法顷猜军大获全胜
推翻督政府,夺取了政权。拿破仑急忙重整法国陆军,建立一支预备军来支援法军在莱茵地区和意大利的战事。1800年拿破仑在意大利的马伦戈击败奥军。稍后,法军更在霍恩林登大胜奥军,奥地利签下吕内维尔(Lunéville)和约(1801年2月9日)后,退出同盟。第二次反法同盟因法国的再次胜利而结束。但是英国对鼓动欧洲各强国抵抗法国,还有很大的影响力,因为它为了结盟成功,用大量金钱和物资补助同盟国。拿破仑理解如果不能打败英国,就得跟英国签订和约,否则他是无法取得和平。
虽然英法两国在1802年3月25日签署了亚眠和约,但和平不可能长久。因为双方政府都不满意条约内容,所以它们没有全面履行和约。法国介入瑞士内部纷争,又占领数个意大利沿海城镇,英国继续占据马耳他。拿破仑更籍这次短暂的和平,派兵海地,镇压当地的独立革命。
1803年5月13日英国向法国宣战。5月18日拿破仑在举行全民公投后废除法兰西共和国,改建帝制。1804年12月2日拿破仑在巴黎圣母院自封皇帝。
时间(1812.6~1814.4)法、俄矛盾由来已久。两国表面上相安无事,实际上在奥斯曼、波兰和中欧地区的争夺十分激烈、为称霸欧陆,拿破仑以俄国破坏“大陆封锁”为由,集结“大军”60余万人(其中第一梯队44万余人),于1812年6月24日入侵俄国。战争初期,法军拥有绝对优势,俄军被迫退却。9月7日博罗季诺之战后,法军进入莫斯科。俄军总司令M.I.库图佐夫率部转移至莫斯科西南160公里的卡卢加,威胁法军后方交通线。俄国军民坚壁清野,开展游击战。拿破仑的处境每况愈下,被迫向沙皇求和,遭拒绝。10月,法军冒着严寒撤退,俄军跟踪追击。11月26~28日,法军西渡别列津纳河时遭重创,几乎全军覆没(见法俄战争)。与此同时,法军在西班牙屡遭失败,被迫撤出马德里。
拿破仑军队在俄国的失败,成为欧洲爆发反拿破仑民族起义的信号。1813年2月,俄、普结盟。英、西、葡、瑞、奥相继加入,结成第六次反法联盟。拿破仑组建新“大军”迎击,5月经吕岑之战和包岑之战打败普俄联军。此后,拿破仑分兵据守易北河汉堡至德累斯顿一线雀稿型各要塞。8月26~27日在德累斯顿会战中,法军虽取胜,但损失惨重。10月16~19日,双方进行莱比锡之战,萨克森军队倒戈加入联军,法军被击败,拿破仑率残部逃出战场。反法联军乘胜追击,进逼法国边境。1814年1月,联军20余万人进入法国境内。拿破仑集结约8万人阻击联军,在塞纳河流域迟滞联军达两个月,并于3月21日率部东进马恩河,企图把联军引离巴黎。联军不予理睬,全力向巴黎推进,于30日迫使巴黎守军投降。4月13日拿破仑在巴黎枫丹白露宫签署退位诏书,此前两天拿破仑宣布无条件投降。拿破仑本人在退位后被流放到地中海上的一个小岛厄尔巴岛。拿破仑保留了“皇帝”的称号,可是他的领土只局限在那个小岛上。
❷ 拿破仑战争后,法国为何丢掉了欧洲老大的地位
第一,法国本来就不是欧洲老大,它和英国谁也打不过谁。欧洲各大国实力都比较均衡。
第二,法国没丢,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法国在欧洲的地位依旧很高。
第三,拿破仑虽然战败,但是他的失败并没有给法国带来什么屈辱。同盟国规定法国领土维持1790年的状态,但即使是推回1790年,依旧也比大革命时期的法国大的多,所以法国还是赚了的。
一般来说“拿破仑战争”仅指拿破仑一世时期欧洲战争。
法国开始失去霸主地位,主要是从拿破仑三世末期开始的,虽然拿破仑三世早期也颇有战功,但是他最终兵败色当,投降普鲁士,让法国损失非常严重。
但到此为止法国依旧没有失去大国地位,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也表现不错。
美国和欧洲现在瞧不起法国,主要是由于法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表现实在丢脸,当德国入侵时,法国政府仅仅抵抗了38天就全面投降。并且还表现出亲德的姿态。
因此,同盟国取得反法西斯胜利之后,非常看不起法国,在战后美国提出的“世界警察”,也就是联合国常任理事国概念的名单中,仅有美国,苏联,中国和英国,完全没有提出法国入选。
最后,法国凭借外交手段和联合国为了平衡势力的妥协,才终于进入常任理事国名单。但已经基本失去了世界上的话语权。
❸ 为何法国在两场大战中都无法抵挡德国,跟拿破仑有何关联
因为在这两次世界大战的时候,法国都是处于衰弱期,自然是无法抵挡发展迅猛的德国,而法国进入衰弱期,很大原因都是在于拿破仑的失败。
进行一战和二战的时候,法国还处于调养时期,法国国力与其他国家的国力还是存在一定的差距,更别提让法国去抵挡实力强大的德国。在一战的时候法国是在英国的帮助下才战胜的德国,并且还付出了很大的代价,并且在一战后法国想以战胜国的身份打压德国,但是英国根本不给法国这个机会。而在二战的时候,法国更加打不过由希特勒率领的德国,法国甚至只能建立防线不能还手,谁又想到这都是因为拿破仑当初频繁打仗的原因。
❹ 从大革命到拿破仑时代:法国犹如过山车般的动荡岁月
面对革命,法国国民 *** 澎湃。他们编制了“共和历”以取代传统日历;街头到处都是激昂慷慨的演说;人们不再使用“先生”一词,而是彼此称呼“公民”。但是,群众的 *** 渐渐地失控了。与此同时,害怕革命蔓延的欧洲各君主国组成了反法同盟,对法国开战。
1793年春天开始,巴黎成了一座革命气息和恐怖气氛交织的城市。凡是涉嫌叛变共和国的人都上了断头台。一项最高的记录是:38分钟内,断头台砍下了21个头颅。全国大约有4万人被处决。这时的人们已经忘记了四年前颁布的《人权宣言》对自由的定义:“自由就是能够做任何无害于他人的事情。”
革命的行动背离了革命的理想。国王路易十六被处决12年之后,法国人再次选择了一位皇帝来领导国。
1804年12月2日,巴黎圣母院举行了一个盛大的加冕典礼,拿破仑波拿巴成为法兰西第一帝国的皇帝。这位皇帝是民众选举产生的。法国成年男子中有357万人投了赞成票, 反对的只有2569人。
法国人之所以接受拿破仑 *** ,他们认为拿破仑代表了一种能够控制社会的力量,能够建立一个强有力的国,后来拿破仑又代表了一种征服欧洲的希望。法国人民希望法国实现和平繁荣,并且征服欧洲。
在经历了长达十多年的革命、恐怖和动荡之后,人们开始强烈地渴望社会的安定,期盼着强有力的人物出现,结束国的混乱和危机。在战场上节节胜利的拿破仑,让法国人看到了恢复秩序和权威的希望。更重要的是,拿破仑颁布《民法典》,宣誓效忠法律的行动,让已经饱受启蒙思想熏陶的法国人看到了延续理想的希望。
拿破仑宣布登基的时候,他宣誓忠于1789年的革命原则,尊重人权、自由、平等。由拿破仑下令起草的《法国民法典》在1804年正式实施,在围绕法典草案召开的102次讨论会中,正在领导战争的拿破仑亲自参加了97次。这部沉淀了启蒙思想和大革命精神的民法典称为《拿破仑法典》。《拿破仑法典》确立法国大革命的原则。两个世纪后的今天,法国的现行法律仍基本遵循《拿破仑法典》。《拿破仑法典》对德国、意大利、西班牙等国也产生了重要影响。因为,拿破仑将它带到了自己征服的每一片国土上。
1811年,随着连续四次反法同盟的灰飞烟灭,整个欧洲都快要变成法国的了:拿破仑自己兼任着意大利国王、莱茵联邦的“保护人”和瑞士联邦的仲裁者;他的兄弟们分别担任了西部牙、葡萄牙、那不勒斯、荷兰和威斯特伐利亚的国王;统领波兰的是磨码誉他手下的元帅;奥地利和普鲁士是他的战败国,庞大的沙俄也成了瞎段谦卑的小伙伴。
拿破仑把法国带到了一个辉煌的顶峰。在拿破仑时代,伴随帝国扩张的,法国大革命思想也在全欧洲传播。这些国被拿破仑征服以后,拿破仑直接或间接地在这些国家确立了新的原则,即法国革命的原则、平等的原则并摧毁封建制度。拿破仑把有史以来最大的荣耀带给了法国。
从俄国冰冻的荒原开始,最后经由滑铁卢的惨败,当模雀了11年皇帝的拿破仑在大西洋的 一个孤岛上终结了自己短暂的辉煌。拿破仑兵败的根源在于,自由和平等的大革命理念意味着一切民族压迫行为都失去了合法性。被占国的人民先是在拿破仑的指引下觉悟到这一点,然后在这位导师的侵略行为背叛了革命原则时转而反抗。人民不爱武装的传教士。战败国人民也反对武装传教。
拿破仑以军事力量和民族压迫来传播自己的价值观念,让法国从称霸欧洲的顶峰,重重地跌落下来。决不应该让一个国家听任一个人的权力去摆布。
❺ 法国除了拿破仑时期就没有厉害过吗
历史上法国的地位一直比较尴尬,虽然长期都是欧洲大陆的强国,但要么遇到英国称霸,要么遇到德国称霸,法国总是扮演高手过招输的那一方,所以在历史上总被人觉得强而不盛。
太阳路路易十四时代,尽管法国表面上轰轰烈烈,实际上已经开始衰落。虽然当时每年都要新建工厂,王国拥有的毛纺织机也达到4.2万架之多,煤矿的开采、冶金工业、丝绸、玻璃等手工业制品都畅销欧洲,但法国的统治制度依然存在很大问题。被路易十四强化的中央集权制度,与日益发展到 资本主义经济互斥,最终造成了震惊世界的法国大革命。
本来一战与二战之间,是法国确立霸权的天赐良机,但法国人偏偏不懂得把握机会。二战被德国占领后,法国从此沦为二流强国,不仅无法跟美国、苏联、日本竞争,就是在欧洲内部也被英国、德国甩在身后。
❻ 拿破仑时代的各国
没什么说的,我就大致聊聊。首先拿破仑时期之前的法国也就是路易十六时期,把他爷爷路易十四的家底都耗光了,其实他爹路易十五就是坑儿子的,留下一个破烂摊子给他。他又不是什么什么牛逼的人,所以最后引发民愤,上了断头台,在这几十年里,法国只能算二流国家。拿破仑上台后,我们都知道法国的荣光来了,在拿破仑战争时期整个欧洲可以和他叫板的就是英国和俄国,法国也一度死死控制这西欧,实打实的一流国家。
英国:在特拉法尔加海战后,几乎将法国的海军全部消灭,整个欧洲所有的海军联合都不是英国的对手,陆军也不是信乱那么菜,而且后期出来一位名将威灵顿,一流国家。
俄国:几乎在整个战争的11年里就没打过几次胜仗,但是面积大,人多,所以后备实力充足,将领素质还可以,名将上,说的过去的只有库图佐夫,巴格拉季昂也不错就是死的早,一流国家。
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准一流吧,起码军队人数多,几乎没赢过,无论是军队素质还是将领都不太行,但是这一时期的马汗穆得二世是个不错的君主,只不过被自己国家军队的战绩整emo了,死的早。
奥地利,最惨的,因为刚开始也是大国,与法国相邻,肯定遭殃,由于法国前期名将多,奥地利与法国的战线是最多的,所以就导致在一些战线上有一些垃圾将军。乌尔蒙战役的马克就是,又菜又爱玩,7万人全军覆没,后来被敏枣拿破仑拆分,首都维也纳在整个战争期间最少被占5次,名将有卡尔大公,是真的牛逼与拿破仑本人的对战就两场,一场打败拿破仑,一场被猪队友坑了只能撤退,准一流,要不是有个名将真的是个采狗。
普鲁士,这肯定是二流国家,前期30万军队18天就被拿破桥坦拆仑击溃,柏林也被占了,名将上很多人说布鲁歇尔,我觉得他就是经验多一点的老将,独自面对拿破仑,就没赢过。但是普鲁士的改革家牛逼,最着名的是沙恩霍斯特,现代参谋部的鼻祖。
西班牙:前面一直舔拿破仑混的风生水起,后面被迫卫国,正规军10几万被法国打的渣都不剩,幸好民众有血性,不然就灭国了,算个二流吧
丹麦:海军还可以,只不过在后面被英国全歼了,前面一直跟着拿皇混,后面倒戈了,二流国家。
瑞典:二流国家,后面贝尔纳多得成为国王,贝尔纳多得还是很优秀的,起码能单独指挥上万人的部队,还有一个民族英雄都柏,也挺厉害的,但是军队质量不行。
意大利:拿破仑的忠实跟班,也就那样了,二流国家
那不勒斯:前面几年和拿破仑作对,拿破仑直接把它的王室给端了,刚开始让自己的哥哥约瑟夫去当国王,后面让自己的妹夫缪拉去当皇帝,其实我觉得拿破仑让缪拉元帅去当西班牙国王更好,西班牙民众的暴脾气就应该让比较牛逼的军事将领去镇压,二流国家。
撒丁,前面几年一直和拿破仑为敌,后面直接并入法国了,三流小国
荷兰:三流国家,国王被拿破仑换成了自己的弟弟,全国没人敢吭气。
瑞士:一直中立,三流小国
再说一说美国,我真的没想到他折磨菜,1812---1814年的英美战争,美国刚开始的正规军只有1万多人,首都华盛顿还被英国人烧过,但是科技经济是真发达,我不能对他进行评价。
❼ 为什么不把拿破仑执政放在法国大革命里面呢
因为团晌法国大革命只游磨是指 在法塌磨锋国有封建制度过渡到资本主义制度的那个时期的革命
而拿破仑执政是在建立资本主义制度之后的事了。。
到1892年建立法兰西第一共和国的时候就标志法国大革命结束了,因为那个时候已经建立了资本主义共和国。
❽ 法国皇帝拿破仑为什么会失败
1814年3月31日欧洲第6次反法联军进占巴黎,拿破仑被迫退位。波旁王朝复辟。次年3月20日拿破仑利用法国人民对复辟王朝的不满和欧洲各国在维也纳会议上的争吵,率军进入巴黎,重新登上皇位俄、英、奥、普出动第七次反法联军,同年6月18日在滑铁卢战役中击败法军,拿破仑再次退位,被流放到南大西洋的圣赫勒拿岛。拿破仑帝国从此覆灭。
滑铁卢战役位于比利时境内的圣让山,法国人民历来忌讳提到“滑铁卢”,把它视为法兰西民族的耻辱。直到今天,法国人一般称这次战役为“圣让山战役”。
滑铁卢战役之后,叱咤风云、不可一势的拿破仑从此一蹶不振,直至病死。滚衫人们便把“滑铁卢”作为失败的代名词。那么,拿破仑这次最后一战究竟败在哪里?拿破仑后来在流放地圣赫勒拿岛总结滑铁卢战渗拆役的失败原因时认为,是天气不作美,将领不卖力,最终是命中注定的。他说:“就算有这一切原因,那场仗本来也是该我赢的。”笔者以为,这完全是敷衍塞责的搪塞。事实上,作为这场战役的法军主帅拿破仑,既没知己,也没能知彼,违背“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战争规律,才是真正的根本原因。
其一,不知晓敌方是由五国组成的、总兵力达82万并且制定了详细作战方案的强大部队;单是在圣让山对峙驻扎的英军10万兵力就大大超过拿破仑带领的7万人,而且英军老早就据守于此,以逸待劳。
其二,不知晓或者小看了敌方统帅无论是英军威灵顿还是普军布吕歇尔都是对付法军颇有经验的将领。正如拿破仑后来向人承认:“威灵顿治军之才与我不相上下,还具有小心谨慎的长处。”结果,拿破仑极度藐视敌人,认为还是象他年轻时代一样是与二流对手较量,形成的思维定式,十分牢固,不能因人而变。到了同高手威灵顿、布吕歇尔决一雌雄必须小心才是,他却无法做到。直到他毁了自己,也毁了法国,他才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和敌军将领的本事。
其三,不知晓作战地形。拿破仑率军来到圣让山,盲目自信,自以为在普军大队人马到来之前,一定能击败威灵顿,就加强了中央阵地的攻击。结果,当马队进攻时,不了解山前有陷坑般的天然山谷,大队人马冲进里面,遏止不了,自相倾轧,死伤无数。当法军实施炮火轰击时,威灵顿把部队布置在山脊后,士兵倒地避弹,等法军逼近时,居高临下,用猛烈的火力将其击退,并用骑兵冲击法军,将其赶下山坡。战斗经常处于胶着状态,死伤甚众。
其四,不知晓自己一方的实际状况。拿破仑本人在长期的斗争中确实具有非凡的见识和精力,但是,他往往以为他手下的将领也同他一样神通广大。结果在滑铁卢战役中,他的想当然全部成了幻想和泡影。在滑铁卢战役中,双方伤亡都很大,到了当天下午3时许,双方主帅都焦急。都在丛备枣急盼自己的增援部队的到来。拿破仑满以为自己手下的将军肯定会先来一步。然而,他怎知道由于法将格鲁希行动迟缓,竟被布吕歇尔逃脱,前去支援威灵顿。而他的另一部下赖伊元帅错误地把英军运送伤员的车向后疾驰,认为是英军已经败退,即令骑兵追击,错过了增援拿破仑主攻的时机。由此,造成普军的大队人马先行到达,双方兵力对比悬殊太大,联军发起反攻,拿破仑大败,被迫逃回巴黎。从此他的政治生命结束了。
滑铁卢战役十分残酷,法军伤亡32000多人,英军伤亡23000人。这场战役的惨败,是拿破仑思想弱点的必然结果,就理论表现而言,不知己,不知彼,必败无疑。他应对这场战役的失利,要负主要责任。
❾ 拿破仑时期的法国的社会背景
据说拿破仑时代为巩固法兰西共和国革命时期的成果和确保法兰西共和国资产阶级的既得利益提供了时机。因此在1815年法兰西共和国君主制度最终复辟时,这些变化已经如此深入人心,恢复旧制度的社会秩序是根本不可能的。但是最重要的变化是发生在拿破仑之前,1799年拿破仑开始执政时要回到原来状态看来就已经为时过晚了。尽管拿破仑自己有建立君主制的野心,他还是为在全欧洲传播法兰西共和国革命的理想起了作用。
❿ 为什么在拿破仑之前法国一直没皇帝
“皇帝”(Empror)和“国王”(King)两个词,在欧洲历史上有着截然不同的定义。“国王”从一开始就指世袭专制君主,而“皇帝”在拉丁文中最早是“将军”“军事统帅”的意思。因此,罗马帝国的君主可以自称“皇帝”,但绝不能自称“国王”——因为从理论上,罗马皇帝的权威来自人民和元老院,是元老院授权的首席元老、执政官、军事统帅、护民官和大祭司,并不是“世袭专制君主”。
直到18世纪,“皇帝”这个称号都是与罗马帝国分不开的,只有罗马帝国精神的继承人,才有资格称为“皇帝”。18世纪欧洲最强大的君主是“太阳王”路易十四,但他也从来没有想到过自称“皇帝”,因为法国王位与罗马帝国并没有什么联系,而且西欧当时还存在唯一合法的皇帝——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但是到了19世纪初拿破仑掌权时,形势就大不一样了。拿破仑将教皇召到巴黎,要求其为自己加冕,称自己为“法兰西人的皇帝”——这也是近2000年来,皇帝的称号第一次脱离“罗马”二字。但是,拿破仑此后又迅速解散了神圣罗马帝国,取消了哈布斯堡家的“皇帝”称号,事实上也是想造成一种“法兰西皇帝是欧洲正统”的印象,而这个“正统”与罗马也是分不开的,否则拿破仑又何苦一定要罗马教皇为自己加冕,且封自己的儿子为“罗马王”呢?
拿破仑帝国只存在了短暂的十多年,但拿破仑却开辟了一个称帝的先例,那些和罗马皇位没有任何关系的君主也都蠢蠢欲动,准备称帝。拿破仑覆灭后,哈布斯堡家族迫不及待地再次自称“皇帝”,但这时神圣罗马帝国已经灭亡,哈布斯堡家族只好改称“奥地利皇帝”。英国本来与罗马皇位没有任何关系,而且英国的民主传统也不允许其君主自称“皇帝”,但既然印度已经成为英国的殖民地,英国君主也就改称“英国国王兼印度皇帝”,和哈布斯堡、罗曼诺夫家族平起平坐。1849年,拿破仑的侄子路易_波拿巴篡夺了法国政权,建立“法兰西第二帝国”,自称继承拿破仑帝国的法统。这样,在欧洲就同时存在三个半皇帝——奥地利皇帝,法兰西皇帝,俄罗斯皇帝和英国国王兼印度皇帝(算半个),是有史以来最多的一次。
1871年建立的德意志帝国,是欧洲历史上的最后一个帝国。普鲁士王国连续战胜了丹麦、奥地利和法国,成为欧洲大陆最强大的国家,威廉一世在巴黎的凡尔赛宫加冕为德意志皇帝。虽然德意志帝国是在奥地利、法兰西两个帝国的废墟之上建立起来的,但普鲁士人并不认为自己的皇位是从奥地利或法兰西“夺取”的,而是高傲地宣称自己是“神圣罗马帝国”的继承者,因此这个帝国也被称为“第二帝国”,与后来希特勒的“第三帝国”遥相呼应。虽然德意志帝国认为自己才是正宗的罗马帝国继承人,但他们也并没有取消奥地利人的皇位,只是法兰西帝国被革命推翻而已,欧洲仍然维持“三个半皇帝”的状态,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三个帝国纷纷被推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