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法国资讯 > 法国有哪些令人深刻的事

法国有哪些令人深刻的事

发布时间:2023-03-25 09:58:18

❶ 你认为法国最让人不解的事情有哪些

法国最让人不能理解的就是,他们的吃晚餐时间,都是晚上8点左右,如果五点到六点去吃饭的话,很难能找到餐厅,还有巴黎很浪漫,但是路上有很多狗屎。


法国人对于饮食是相当重视的,晚餐时间大部分都是8点,如果你五点到六点去吃饭的话,都很难找到餐厅,而且不会有加餐,在路上卖零食的车子也很少。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事就是,在法国,行人就是走在人行道上,也要时刻担心的车子会不会突然冲过来。而且在法国不好停车,因为在法国你找不到大型的停车场,或者是说宽敞一点的停车位,不管是在城里或者是乡下,停车技术必须要好,要不然的话会很为难。

❷ 法国1921年的校园暴力有哪些

1921年法国发生的校园暴力事件有以下几类:

1、仇恨犯罪:1921年法国中部的一所大学,一名学生愤怒地攻击了一名教授,将他反复殴打,以及拿起一把刀企图砍掉教授的头部,最后还威胁要杀死教授的孩子。

2、暴力事件:1921年法国困竖中部的另一所大学,一名学生因为不满课程而发生暴力,将教室内的桌子纯缓、椅子砸碎,并发动暴力攻击其他学生,引发恐慌。

3、暴力抗议:1921年法国西部一所大学,一群学生抗议教育改革,他们拒绝上课,殴打教师,甚至袭击安全人员,被捕,引发了一场暴乱。

4、暴力冲突:1921年法国北部一所大学,一群学生发起抗议,与政府部队发生暴力冲突,一些学生被逮捕,其他学生被逐出学汪裤大校,引发暴乱。

以上就是1921年法国发生的校园暴力事件。

❸ 法国巴黎见证了哪些历史事件

早在地球上尚未存在“法兰西”这个国家,也未曾有今天我们称为“法兰西人”的两千多年前,便有了古代巴黎。不过,那时的巴黎还只是塞纳河中间“西岱”岛上的一个小渔村,岛上的主人是古代高卢部族的“巴黎西人”。公元前一世纪,罗马人开始在此定居并逐渐将其发展成为一座城市,名为“吕岱兹”(法语“沼泽”的意思)。公元4世纪时,为纪念此地最早的主人,将该城命名为“巴黎”。
公元508年,法兰克王国定都巴黎。10世纪末,休•卡佩国王在此建造了皇宫。此后又经过了两三个世纪,巴黎的主人换成了菲利浦•奥古斯都(1165-1223年)。此时的巴黎已发展到塞纳河两岸,教堂、建筑比比皆是,成为当时西方的政治文化中心。
公元16世纪末、17世纪初,当时的国王亨利四世将巴黎大大扩建了一番。到了18、19世纪,巴黎仍在逐步扩大,大量的可耕地被城市占用。法兰西第一帝国后期,巴黎拥有70多万居民,千余条大街;第二帝国建立后,巴黎又吞并了周围的一些村庄;到拿破仑三世时,始在巴黎开辟了一些宽阔的道路,修建了许多园林和公园,使巴黎开始形成今日的样子。
巴黎不但是法国历代王朝的都城、历届资产阶级共和国首都,也是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发源地。1789年7月14日,巴黎百姓攻破巴士底监狱的大门,从而开始了法国资产阶级民主大革命,后来,这一天便成了法国的国庆日。1871年3月18日,巴黎工人阶级举行了震撼世界的武装起义,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巴黎公社。市区东部拉雪兹神父基地的巴黎公社墙,就是公社社员们最后进行防卫战而壮烈牺牲的地方。第二次世纪大战期间,巴黎被德国法西斯占领。1945年8月25日解放,给巴黎带来了一派新的生机。20世纪,它进入了新的辉煌时期,尽管二战也曾给它带来了创伤,但它在西方却一直保持着文化和人文方面的历史地位,文学、绘画的现代艺术运动,也始终在这里一端,并不时推出全世界瞠目结舌的标新立异之作。

❹ 关于法国历史及其文化,有哪些鲜为人知的小故事

‍‍法国人一个小故事叫做金发姑娘,是梁毁毁小时候老人都会给孩子们将的,因为法国人很多孩子都有一头金发,因此就有橡备人想出来了这个故事让孩子们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并把这个故事代代相传。‍‍余虚

❺ 有关法国的有趣故事

有关儒勒·凡尔纳的有趣故事
“好家伙,要做这件事,不但要有学问,而且还要有钱。”
这是儒勒·凡尔纳的小说《太阳系历险记》中可爱的勤务兵本一佐夫发出的感叹。提起凡尔纳,人们自然会想起《海底两万里》、《八十天环游地球》、《神秘岛》、《地心游记》、……,以及许多这样脍炙人口的小说。这位十九世纪的法国人并不是科学家,但是他用妙趣横生的文笔开启了无数心灵对于科学的向往和浓厚兴趣。在扣人心弦的故事中,把那些晦涩的书本知识变得简单明了,是凡尔纳的拿手好戏。
在他的小说《太阳系历险记》,凡尔纳虚构了一群被撞击地球的小行星带到太阳系中旅行的人们的有趣故事。在故事里,许多平日里不为人们所注意的知识,在那个陌生的神秘世界里变得是那样宝贵。
那么到底是什么事让我们这位勤务兵发出了这样的感慨呢?
找尺子和砝码。原来为了测定这颗小行星的密度,人们必须找到标准的测量工具尺子、质量为1公斤的砝码。虽然这个星球上并没有这些东西,但我们的冒险家们却并没有被难倒,他们用法郎硬币解决了问题。
如果我们知道,一个5法郎的银币直径是37毫米;2法郎的银币直径是27毫米;50生丁,也就是半个法郎的银币直径是18毫米,那么怎么样才能得到1米的标准长度呢?只要有10块5法郎的银币、10块2法郎的银币、20块50生丁的银币,问题就解决了。因为将这些硬币沿中心线排列起来,我们就可以得到地球上1米的标准长度。1千克的标准砝码又怎样得到呢?同样很简单,我们聪明的主人公们知道一个5法郎的银币的质量是25克,40个5法郎的银币就是1千克的标准砝码,分毫不差!
当我们感叹作者的足智多谋时,我们也应该感谢那些解决了大问题的法郎银币。19世纪的法郎硬币是用金银铸造的,它们的重量和尺寸在法律上都有着非常严格的规定,铸造时不能有毫厘偏差。正是这种近乎于苛刻的规定,为主人公们认识这颗金质的星球铺平了道路。不过很少有人想到,也正是这种规定奠定了金本位货币的信用基础。
凡尔纳生活在一个金属货币的时代。在那个时期,像英国、法国、俄国这些实行金本位制的国家,货币代表的价值是由单位货币所包含的金银贵金属,主要是黄金的重量来决定的。因此国家对铸造钱币的重量、成色、尺寸、形状、甚至最细微的花纹都有着详细的规定。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保证货币的权威和市场流通的秩序。尽管铸造金银硬币古已有之,但用法律对铸币进行严格的规定的历史如果认真推算,也不过几百年而已。而且,为了维护这些金银硬币的尊严,许多人都付出了鲜血和生命的代价。
在古老的东方,譬如说中国,虽然人们至少在两千多年前就已经开始广泛的使用金银充当货币,但是这些金银至少在清代以前并不是以“硬币”的形态存在的,而是以条块的形态存在。金银在中国古代的计量单位是“两”,而看过《史记》之类的古书的人们都知道,在东汉之前,金子就以“斤”计量。那时的史书经常记载国君或者皇帝动辄就赏赐臣下黄金数百斤,甚至数千斤,最多竟达十万斤。当然,那时的“斤”和今天的“斤”比起来,要小得多得多,大概相当于250克,或者更少,金子的纯度也比较低。古代的中国人,经常把黄金和白银铸造成“元宝”,元宝的量词是“锭”,但价值却是按照重量和成色来计量的。
建立了短暂的“新”朝的西汉外戚王莽倒是比较热衷于铸造金、银钱币。王莽的铸币形状比较特殊,譬如说一种叫“错刀”的钱币,样子像春秋时期的刀币,但上面镶嵌着黄金,并铸有“一刀平五千”的字样,意思是一个这样的金错刀价值五千文铜钱。当然,实际上这种钱币的包含的黄金重量远远不值五千文铜钱的价值。发行这种“不足值”的货币实际上是王莽掠夺民间财富的一种途径。因此,这种靠暴力保证流通的钱币在民间遇到了激烈的抵制。尽管王莽的金错刀像他的“新”朝一样短命,但是在东汉张衡的笔下“美人赠我金错刀,何以报之英琼瑶”的诗句,却将这种早已湮灭了的货币的名称流传了下来。
尽管中国古代很少铸造金银钱币,但是铸造铜钱的历史却源远流长,至少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的铲形“不”。从秦始皇铸造大一统的半两钱开始,中国的铜钱的基本形状两千年没有发生大的变化。读书人戏称为“孔方兄”的圆形方空的铜钱,被许多人认为是中国人天圆地方的宇宙观的体现。然而造成这个形状的真实原因可能在于技术,而不是哲学。因为方和圆是古人最容易制模的形状。而古代的铸造技术很难保证钱币的圆边周围不留下毛刺,于是为了将钱币的边缘变光滑,就必须用铁条将众多铜钱串在一起打磨光滑,为了防止打磨时铜钱运动,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将它们中间的孔铸成方形的。
有趣的是,在唐朝以后的铜钱上常有一道月牙形的凹痕。根据《唐会要》的记载,那是唐太宗在位时期,负责铸钱的官吏将钱币的蜡样送到御前浏览时,文德皇后的的指甲在蜡样上留下了一个月牙形的甲痕。结果负责铸钱的官员只得按照返回的蜡样原样铸造,而不敢提出丝毫异议。于是,此后的数百年间,所有的铸钱上都留下了这个印记。金代诗人李俊民留下的“金钗坠后无因见,藏得开元一捻痕”讲的就是这件事。更有意思的是,这个月牙也出现在了日本和朝鲜同一时期模仿大唐铸造的铜钱上。这两个国家当时正在“全盘中化”,因此将中国钱币上的指甲印,也当成了不可缺少的东西毫不犹豫的临摹了下来。从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出,在中国铜钱作为王权的象征,是不可动摇和质疑的。
尽管像文德皇后那样在钱币上留下如此深刻“烙印”的人物科算得上空前绝后,但是每一个继承大统的皇帝都不会放弃在钱币上铸造他的年号的权利,从隋朝到清朝莫不如此。事实上,甚至对于那些并没有取得合法性的割据政权和反叛者来说,铸造钱币也是一件大事。因为这不仅仅表明了这个政权对于中央政府合法性的蔑视,以及对自己取而代之的信心;而且也是为更大规模的战争筹措军费的必须。像太平天国这样昙花一现的政权发行的钱币都有一个共性,就是最初的铸币质量很不错,但是越到后来就越不敢恭维了。
在绝大多数时候,历代政府都规定铜钱必须由中央政府统一铸造。因为这样可以防止刁民们铸造劣质的钱币,从中牟利。汉朝初年,曾经允许过私人铸造铜钱,结果人们竞相偷工减料,掺杂使假。当时一个名义上的“半两钱”,竟然轻到能够浮在水面上而不沉底,人们形象的将这种钱币称作“榆荚钱”。一个法定的半两钱在熟练的工匠手中竟然能够铸造十多个这样的“榆荚钱”,两千年前中国的铸造技术之高明由此可见一斑。
当这种劣质铸币大行其道的时候会产生什么后果呢?如果由于法律的关系,人们不能拒绝接受这种货币的话,那么人们就会将那些货真价实的铸币收藏起来,尽量不使用;而铸币者则会想方设法的将足值的货币回收熔化,再改铸为更多的不足值的劣质货币。其结果必然就是“好的”货币从流通中消失,而“坏的”货币日渐横行,这就是经济学中着名的 “良币驱逐劣币律”。一旦这种情况发生,以铸币的名义价值表示的物价必然上涨,直到劣币所包含的货币金属重量与原来的良币相等为止。显然,这可称得上是一种特殊的通货膨胀。当然,如果货币的质量持续恶化而得不到任何改善的话,人们最终会抛弃这种货币,去寻求另一种支付手段,或者干脆回到以物易物的原始始代。很明显,那么不但社会经济会因为商业停顿而遭到毁灭性的打击,而且那个印在货币上的政权也不会过上太平日子。
为了防止劣币出现,各国政府一般都会用苛刑峻法来警告人们不要这样做。在这方面英国人是榜样。相传1125年圣诞节,索尔兹伯里大主教罗杰曾经召集英格兰所有铸钱匠,当着大家的面检验他们铸造的钱币。结果97个人中只有3个人铸造的钱币合格,其他人则被宣布有罪,等待着他们的是被砍去右手,并驱逐出境。据说,在这次血流成河的圣诞节之后,英格兰的铸币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那些打算通过铸造短少份量,或者企图通过掺杂使假,而牟取暴利的人大大减少了。对于伪造钱币的罪犯,英国人也毫不手软,亨利一世在位时期的做法是在传统的砍掉一只手的基础上,再挖去两只眼睛。
这些刑罚对于惩治罪犯是很有效的,但是如果统治者本身打算通过铸造劣质钱币,甚至假币来为自己解决财政问题的话,法律就变得苍白无效了。实际上,如果我们随意翻开钱币的发展史,就会发现铸造钱币的历史在很多时候简直可以称的上是一部充满欺诈和贪婪的可悲纪录。在没有铸币的时代,人们在每一交易之前,必须就金银的重量、成色、真伪取得一致意见才行。这样,交易成本有时就会大到令许多交易无法进行的程度。而统治者铸币的好处就在于用国家的信誉保证了每一个同样的铸币的价值——金银含量和成色不容置疑。可以说,铸币就是将国家不可动摇的权威施加于金银之上。铸币的标记、图案、大小、花纹就是国家信用的象征。
对于铸币的使用者,由于国家用法律和暴力保证他铸造或者他承认的钱币的流通,因此,从理论上说,人们在交易中可以不再考虑钱币本身的价值,而只需关心钱币代表的价值就可以了。这样,最聪明的统治者就发现了一个可以带来暴利的秘密:他可以利用国家的权威来补足他发行的货币所具有的价值和所代表的价值之间的差额。也就是说,国家可以利用人们对国家的信任,或者恐惧,从而铸造不足值的货币,从而进行不等价的交换。这个发现等于是为国家滥发劣质货币大开了绿灯。从此,统治者就可以享受用少量的金银铸造价值远远超过这些金银价值的货币的“专利”。
最先取得这种专利的,很可能是古代的希腊人。被后人称为“历史之父”的希罗多德曾经记载了这样一件事:爱琴海上的岛国萨摩斯的统治者波利克拉特曾经因为某事必须支付给拉塞德蒙奈恩斯一大笔钱。这个暴君的解决方法是“用铅铸造了大量的国家货币,镀上金给了他们,他们收到了钱,马上离去了”。像这种统治者直接造价钱的例子在古希腊似乎非常普遍,国家甚至将这种丑行当成是一项重要的财政收入来源。今天出土的许多希波战争以前的希腊金币上都有一条很深的切口横贯币面,其原因据说就是对希腊人的镀金技术早有领教的波斯人为了检验货币真伪而留下的。当然尽管这种办法比阿基米德揭开皇冠之谜的发现要简陋的多,但却是很有效的。
在古希腊之后,尽管罗马帝国奢靡的统治者也曾经发行过镀金货币,但是最常被使用的,还是直接降低货币的重量,或者在金银币中加入铜铁等贱金属这两种办法。以罗马的货币“阿斯”为例,这种青铜铸造的货币起初重量是1磅,但后来重量却急剧下降,到汉尼拔兵临罗马城下的时候,1个阿斯的重量只有1盎司,相当于原来的1/16。当然,导致铸币重量下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金银等货币金属的价格上涨和普遍的物价变化就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原因。但是最重要的动力可能还是贪婪在作怪。许多统治者声称,由于技术的原因,即使是国家统一铸造的货币载重量上也会存在“公差”——也就是于声称的重量不符;不过随着铸造技术的进步,在许多国家,公差不大没有缩小,反而还扩大了。而且这种公差基本上都是以“减号”而不是以“加号”的形式出现的。
相对而言,通过铸造劣质货币而不是单纯减轻货币的重量,因为“隐蔽性”较好而被更经常的使用。最有名的例子是被称为“旧铜鼻子”的英王亨利八世这个滑稽绰号的由来。亨利八世在位期间将王国铸造的银便士的纯度大大降低,新便士中银的含量只有1/3,而铜合金却占到了2/3。其结果令这位将头像铸造在“银币”上的国王达为难堪——“银币”上最突出的部分——国王的鼻子在摩擦的作用下,很快露出了铜的本色,随后又迅速氧化变暗。于是这位君主新的雅号,立刻就随着流通的“银币”传遍了整个王国。
降低铸币质量的另一个途径来自民间对金银币故意的“破坏”——“磨损”和“剪边”。由于国家发行的铸币强制流通,于是一部分人就动起了这种强制性的念头:他们将收到的金银币沿着圆边打磨,获得金银碎屑,只要不是太贪心,金银币缩小的直径是看不出来的;然后再将变小了一圈的货币支付给别人。别人即使发现铸币缩小了,但是由于法律强制性的存在,也不得不接受。而这些金银碎屑自然就成了“剪边者”额外收入。而“磨损”则与“剪边”大同小异,只不过主要手段是对钱币的两个平面打磨,以获得金银粉。当然,通常这二者并不矛盾,在这些不法之徒手中,一枚灾难深重的货币通常都要受到两次酷刑的“折磨”。
“磨损”和“剪边”活动在每一个社会都曾经蔚然成风,其结果就是导致流通中的货币质量急剧下降,而政府又不能不接受自己发行的货币,因此当政府通过税收获得这些被打磨的几乎人不出来的货币时,受损失的就主要是政府自己了。久而久之,人民也会拒绝使用这种加工过的货币,同时把足值的货币藏起来。而一旦政府抓住了某个“肇事者”,他则会以“使用中的正常磨损”为理由,逃脱惩罚。伤透脑筋的政府后来采用的一个不得已的办法是在钱币的边缘刻上凹进去的文字或花纹,同时将货币正反面的图案改成尽可能复杂的浅浮雕。并且宣布政府和人们有权拒收已经将边缘的文字或者浮雕图案磨损的货币。这一招尽管增加了铸造的货币的难度,但是对于打击那些“剪边者”却是极其有效的。正如我们在新版的1元人民币硬币,和其他许多别的硬币上看到的,这个措施直到今天依然保留着。尽管对付“剪边者”已经不再是这样做的主要目的。
一般而言,除了统治者以外,最关心货币质量的是从事工商业的人们。因为他们是通过交换来获得这些钱币的,而且他们的财富主要也是以钱币而不是事物存在的。如果钱币的质量低劣,那么在强制流通的情况下,受损失的就是这些人。因此他们往往有着最强烈的动力去与制造伪币或者劣币的行为作斗争,哪怕这种行为的源头是掌握暴力机器的政府也在所不惜。从历史来看,实际上,在那些越是工商业发达的国家,当局铸造的钱币的质量就越好,法律对钱币管制就越严。
金本位下的英国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英国国会将整个国家的货币与黄金严格挂钩。1盎司黄金等于3英镑17先令10.5便士。国会通过法律规定了英镑和先令硬币的金属含量:1英镑金币必须含123.27447格令的22开标准金;1先令的银币必须含87.27272格令的纯度为92.5%的标准银。政府不得随意改变。在这样的规定下,任何人都可以拿上金条去政府开设的造币厂或者英格兰银行,要求按照国会1844年的法令兑换等值的货币。这种币值上的严格,使得英镑成为了那个时代最有信誉的货币之一。随着英镑被世人所接受,“日不落国”的皇冠也就理所当然的戴到了大英帝国的额头。
当人们不再为钱币的真伪烦恼的时候,需要解决的问题就只剩下一个了:如何尽可能多的占有而不是抛弃这些钱币。
在英吉利海峡的对岸,法国也成为了大陆国家中严格货币制度的典范。由于法国采用的计量单位是公制,而且这种钱币上的公制又得到了严格的遵守,因此才会有了文章开头,我们主人公发出的感叹。

❻ 法国民族风情,有趣故事有哪些

法国民俗风情

交际习俗

注重服饰的华丽和式样的更新。妇女视化妆和美容为生活之必需。时间观念强,工作计划性强,奉行“女士第一”的原则。习惯行握手礼,有一定社会身份的人施吻手礼。少女常施屈膝礼。男女之间,女子之间及男子之间,还有亲吻面颊的习惯。社交中不愿他人过问个人私事。反感向妇女赠送香水及初次见面就送礼。

信仰禁忌

大多信仰天主教。忌“13”和“星期五”。忌黄色和墨绿色。忌孔雀和仙鹤。视菊花、杜鹃花与核桃等为不祥之物。喜爱艺术和娱乐活动。

饮食特点

法国人会吃,也讲究吃。法国菜风靡世界。法国人喜欢吃蜗牛和青蛙腿,最名贵的菜是鹅肝。喜欢喝酒。法国菜的特点是鲜嫩。法国人也非常喜欢中国菜。

服饰

法国时装在世界上享有盛誉,选料丰富、优异,设计大胆,制作技术高超,使法国时装一直引导世界时装潮流。在巴黎有2000家时装店,老板们的口号是:“时装不卖第二件”。而在大街上,几乎看不到两个妇女穿着一模一样的服装。目前高级时装最有名的有:“吉莱热”、“巴朗夏卡”、“吉旺熙”、“夏奈尔”、“狄奥尔”、“卡丹”和圣洛朗”。近年来,特别引人注目的是巴黎女郎的裙子,其式样之多。款式之新,在别国很难见到。法国人是把收入的最小部分用于穿着的欧洲国家,法国人一般很注意服装方面的鉴赏力,也接受比较便宜的而不十分讲究的仿制品。

小动物

当今法国家庭,对小动物恩宠倍加,不惜耗费巨金收买哺养。有一半以上家庭饲养各种小动物,总头数在3000万只以上。1/3的家庭养狗,狗的数量已近4万条。各种狗医院、狗服装店屡见不鲜。动物不仅给法国人带来了乐趣,也造成一定灾难。法国每年发生狗伤人的事件50多万起。

礼仪

法国是一个讲文明礼貌的国家。对妇女谦恭礼貌是法国人引以自豪的传统。法国人见面打招呼,最常见的方式莫过于握手。不过握手时一是握时间不应过长,二是没有必要握住人家的手使劲晃动。一般是女子向男子先伸手,年长者向年幼者先伸手。上级向下级先伸手。



法国是第一个公认以吻表示感情的国家。法国人的吻有严格的界限:他们在见到久别重逢的亲友、同事时,是贴贴脸或颊,长辈对小辈则是亲额头,只有在爱人和情侣之间,才亲嘴或接吻。

婚俗

结婚前先订婚,仪式简单,一般由女方的家长宴请男方的家长及兄弟姐妹,也可同时邀请其他亲戚、甚至一两名好友出席。婚礼也已逐渐简化,但仍不失为最隆重的家庭节日,带有庄严神圣的色彩。婚礼由市长或他的一名副手主持,习惯上是在周二、四、五、六早9时至下午5时之间。婚后大宴宾客。法国农村有的地方在婚前要签订财产婚约并办理公证。婚约中要写明未婚夫妇的全部财产、未婚妻的嫁妆和未婚夫的产业。婚龄纪念在民间已成为一种喜庆的风俗。女子守寡300天后,或宣布与丈夫分居300天后可以再嫁,男子则无时间上的限制。

圣灵节

每年11月1日圣灵节,相当于中国的清明节。法国人习惯上在这一天去墓地祭奠,缅怀为国捐躯的先烈。

圣喀德琳娜节 巴黎“大龄女青年”的节日。每年11月25日这一天,年满25 岁而尚未婚配的姑娘们到喀德琳娜塑像前献一束鲜花,再到大时装店跳舞,饮酒狂欢,最后选出一位最美的姑娘作为节日的王后。

用餐习惯

法国人把烹调看成是一门艺术,法国菜也确实风糜全球。在法国一日三餐通常是这样安排的。早餐:面包、咖啡、热巧克力; 午餐:午餐是法国人最重要的一餐,一般在下午一点左右, 晚餐则在九点以后。

法国人社交的正餐一般要持续两小时以上,开始先是开胃菜,然后是鱼或意大利面条,再才是主菜,主菜还附带许多生菜、沙拉、奶酪,水果,有时还有甜点心,餐后咖啡也必不可少。
望采纳,谢谢

❼ 法国的历史大事年表

1、法国大革命

法国大革命(法文:La Révolution française,英文:The French Revolution)又称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是1789年7月14日在法国爆发的革命,统治法国多个世纪的波旁王朝及其统治下的君主制在三年内土崩瓦解。

法国在这段时期经历了一个史诗式的转变:过往的贵族和宗教特权不断受到自由主义政治组织及上街抗议的民众的冲击,旧的观念逐渐被全新的天赋人权、三权分立等的民主思想所取代。

2、法兰西第一共和国建立

1792年9月22日,新选出的议会即国民公会开幕。国民公会通过废除君主制的议案,宣布成立法兰西共和国——历史上称为法兰西第一共和国。经代表工商业资产阶级利益的吉伦特派掌权和雅各宾派的专政。热月政变后,又相继有热月党人、督政府和执政府时期。1804年5月为拿破仑建立的“法兰西第一帝国”所代替。

3、法兰西第二共和国建立

1848年法国二月革命爆发。二月革命成功后,由拉马丁,赖德律洛兰等人以及工人代表组成了临时政府,宣布共和国成立,七月王朝崩溃,建立了法兰西第二共和国,后被法兰西第二帝国取代。

在法国历史上,第二共和是存在时间最短的政体。它是最后一个经暴力革命建立的政权,期间男性公民的普选权首次得到确认,奴隶制度也被正式完全废除。

4、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成立

欧洲原子能共同体(EURATOM),由欧洲联盟成员国组成的国际组织。在1957年3月25日,欧洲煤钢共同体成员国签订《罗马条约》,决定成立共同市场及原子能共同体。

后来,根据《1965年布鲁塞尔条约》(Merger Treaty)在1967年与欧洲煤钢共同体及欧洲经济共同体统一到欧洲共同体架构内。如今,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已经在欧洲联盟架构内。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成立目的为核子能源联营及分销共同市场,并可出售剩余核子能源至境外国家。

5、欧洲共同体成立(1993年改名欧盟)

1950年5月,法国外长罗贝尔·舒曼建议把法国和西德的煤钢生产置于一个“超国家”机构领导之下。1951年4月18日,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六国根据“舒曼计划”在巴黎签订《欧洲煤钢联营条约》,决定建立煤钢的共同市场。

1952年7月25日该条约生效。1957年3月25日,六国又在罗马签订了建立欧洲经济共同体条约和建立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条约(统称罗马条约)。条约于1958年1月1日生效。

2009年12月生效的《里斯本条约》废止了“欧洲共同体”,其地位和职权由欧盟承接。

❽ 法国着名的历史人物和事件

1、空饷门

空饷门事件其实和大选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随着法国共和党总统候选人,前总理的菲永空饷门爆发之后,其后有国民阵线吃欧洲议会空饷事件,马克龙拉斯维加斯涉嫌滥用公款事件,Ferrand空饷事件,国防部长古拉尔滥用公款事件,巴黎市长伊达尔戈空饷事件接连出现。

据报道,菲佣的妻子佩内洛普曾以菲永助理的名义领取83,14万欧元的薪水,却从来没有从事过这项工作。在菲永空饷门发生之前,菲永一直以非常良好的形象在法国大选中处于领先定位。

❾ 法国历史重大事件年事表

法国的一些重大历史事件1

1 文艺复兴

法国的文艺复兴是在商品货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开始萌芽的条件下兴起的。新兴资产价级的经济和政治要求与基督教会的神学及经院哲学格格不入。为着自身的利益,他们逐渐在复兴古典文化的旗号下发展自己的思想文化。文艺复兴运动包含了复杂的阶级内容,但主导方面说来它是欧洲历史上出现的第一次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

法国的文艺复兴受到意大利和北欧人文主义文化的重大影响。北欧人文主义者伊拉斯谟和一些意大利人文主义者都曾在法国游历、讲学,传播了人文主义文化。意大利战争中法国国王和贵族从意大利带回大量人文主义作品、艺术珍品和古代作家手稿,深深影响了法国文化艺术界。法国文艺复兴是在吸收和继承国内外优秀文化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法国的文艺复兴开始于15世纪末,繁荣于16世纪。15世纪下半叶,法国已有不少人开始注意对古典文化的研究,16世纪初出现了布戴·戴塔普尔·皮埃尔等法国第一代人文主义者,他们致力于古典作品的研究、考订、整理和编辑工作。在绘画、雕刻以及建筑等艺术领域中意大利对法国的影响几乎占据了支配地位。但在文学、思想领域则是在法国的民族传统文化基础上吸收了外来文化,形成了法国自己的人文主义文化。例如,法国人文主义学者对古典文化的研究保持了博学的特点,在思想领域继承和发展了怀疑主义思想。在文学表现手法上擅长讽刺,等等。人文主义文化的发展受到了基督教会及巴黎大学的仇视和扼杀,但由于人文主义文化在某些方面符合封建君主和地主贵族的需要,也得到了某些国王、公侯的支持和庇护。国王法兰西斯一世支持人文学者,1530年成立了以研究希腊语、拉丁语和希伯莱语为主的法兰西学院,成为人文主义学者同巴黎大学相对抗的基地。法兰西斯一世的妹妹,那瓦尔王后玛格丽特的宫廷则成为人文主义者的避难所。人文主义文化在同封建基督教文化的斗争中迅速发展起来。

2普法战争

普法战争是普鲁士和法国为争夺欧洲霸权在1870年至1871年所进行的一场规模巨大、影响深远的战争。这场战争直接导致法兰西第二帝国的垮台和巴黎公社无产阶级革命的爆发,促使普鲁士完成了德意志统一,建立了德意志帝国。同时,在德法之间播下了仇恨的种子,在以后的半个多世纪里一直影响着两国之间的关系,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整个欧洲的局势。

战争爆发之前,根据1815年拿破仑被彻底打败后的维也纳会议的决议,在德国土地上建立了以奥地利为首的德意志联邦。它包括34个封建君主国和4个自由市。但各邦在内政、外文、军事上却是独立自主的。其中,奥地利和普鲁士是该邦联中最大的两个国家,它们为争夺在德国的领导地位而长期进行斗争。普鲁士是一个军事封建王国。1861年威廉一世登上王位后,为实现其兼并全德的野心,立即大肆扩充军备,并任命以拥护帝制闻名的俾斯麦为首相兼外交大臣。在俾斯麦任首相期间,信奉强权政治,推行铁血政策。1864年,他拉拢奥地利作为同盟者,策动了对丹麦的战争。丹麦战败,普、奥两国之间的矛盾加剧。1866年,俾斯麦又联合意大利发动了对奥地利的战争。奥军战败,被迫向普鲁士求和。于8月23日,普、奥在布拉格签订和约,奥地利退出德意志邦联,旧邦联宣布解散。俾斯麦趁机吞并北部4个支持奥地利作战的邦国,并于次年组建了以普鲁士为首的北德意志联邦(辖22个邦国和3个自由市,3100万人口)。普奥战争虽确立了普鲁士在德意志的统治地位,但德国的统一还没有最后完成。巴伐利亚、巴登、维尔腾堡和黑森达姆斯塔德等西南四邦仍保持着独立地位。这四邦紧邻法国,拿破仑三世不愿德国强大,极力施加影响,不让四邦统一于德国。这促使俾斯麦下决心借助武力解决同法国的纷争。

19世纪中期的法国,从经济上说,资本主义显持续发展势头,工业革命处于最后完成阶段,生产能力在资本主义世界居第二位,仅次于英国。但在政治上,它却是一个极其反动、极富侵略性的国家。帝国皇帝拿破仑三世,为了维护大资本家的利益和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对内采取了反革命的军事独裁,把一切大权集中在自己手中,并把国家的军事、警察、官僚机构扩展到前所未有的规模,人民对帝国政权极端不满。对外采取扩张主义政策,频频发动侵略战争。如,1853—1856年,法国与英国联合,为瓜分地中海东部势力范围,同俄国进行了克里米亚战争。1859年,法又以“援助”意大利统一为名,参加了对奥地利的战争。1856—1860年,法国加强了对中国的侵略,伙同英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此后,又帮助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革命等。

法国对毗连的德国莱茵河地区丰富的天然资源早已垂涎三尺,但苦于没有机会下手。1866年的普奥战争结束后,普法之间的关系很快便进入一个空前紧张时期。普法两国都在有意识地为赢得一场预想中的大规模厮杀而积极创造条件。

60年代末,法国由于拿破仑三世的军事独裁和反动的内外政策,加剧了国内的阶级矛盾,使一切反对拿破仑三世的力量都得到了空前加强。特别是法国无产阶级也显得十分活跃,随着1864年第一国际的成立,巴黎及其他城市先后成立了国际支部,领导工人群众宣传社会主义,频繁举行政治罢工,鼓动推翻拿破仑三世的反动统治。拿破仑三世面对国内这样一种十分动荡紧张的局势,为了转移人民的注意力,摆脱国内的政治危机和满足资产阶级掠夺贪欲,促使其急于发动一场对外战争。此时,俾斯麦便利用西班牙王位继承问题,预设圈套,诱使法皇拿破仑三世走上了宣战道路。1870年7月19日,法国终向普鲁士宣战,揭开了普法战争的序幕。

在法国宣战之后,普法双方便投入了紧张的战争动员和军队调动工作。到7月底,法国编成莱茵军团,在法德边境的阿尔萨斯和洛林共集结有八个军,约22万人,由拿破仑三世任总司令,勒布夫为总参谋长。其计划在普鲁士未及动员展开之际,先机制敌,集中兵力越过国界,直取法兰克福,切断南北德意志之联系,迫使南德诸邦保持中立,全力击败普鲁士;与此同时,普军也在莱茵河中游梅斯和斯特拉斯堡之间集结了三个军团,约47万人,由威廉一世为总司令,毛奇(老毛奇)为总参谋长。其计划集中优势兵力,向阿尔萨斯和洛林进攻,力争将法军主力围歼于边境地区或将其驱至法国北方,继而围攻巴黎,迫敌投降。

8月2日,以法军在萨尔布吕肯地区向普军发动进攻而拉开普法战争的序幕。至8月4日,普军在威廉一世和毛奇的指挥下,进行了有准备的抗击,并反攻入法境。8月上旬,法军在沃尔特、斯比克伦、马尔斯拉图尔和格拉沃洛特—圣普里瓦等几次会战中接连失利。到8月中旬,法军主力部队的部署已被普军割裂。一部由法军巴赞元帅率领的左翼和中路的莱茵军团共17万人,被围困于战略要地麦茨要塞;另一部由拿破仑三世和麦克马法元帅率领的右翼3个军共12万余人,在夏龙编成以麦克马洪为司令的夏龙军团。8月30日,法军在博蒙地区与普军激战后退守色当。随即,毛奇命令普军向夏龙军团两侧运动。8月31日,普军第四军团占领麦茨河右岸至法比边界的整个地区,封锁了法军经蒙梅迪东进驰援麦茨的道路。

9月1日至2日,普法进行了此次战争中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一次会战——色当会战。9月1日上午,普军第三军团占领符里济、栋舍里等地,切断了法军由色当经梅济埃尔西撤的铁路,进而插到法军侧后的圣芒若和弗累涅一带,堵住了法军向比利时撤退的通路。当天中午,普军完成了对夏龙军团的合围,并开始进行猛烈的炮击。下午,法军数次突围失败,拿破仑三世自知已无力挽回败局,于下午4时半下令挂起白旗。9月2日,法皇拿破仑三世率8.3万官兵向普军投降。此会战,法军共损失12.4万人,其中仅3000余人逃到比利时境内;普军损失近9000人。色当惨败加速了拿破仑三世帝国的崩溃。9月4日,法国宣布成立共和国,组成了以特罗胥将军为首的资产阶级共和派政府——“国防政府”上台执政。

德国民族统一的障碍业已消除,德国南部诸邦于1870年11月顺利并入北德意志联邦。但普鲁士当局并未因此而终止军事行动。9月中旬,普军向巴黎进军,并包围了巴黎。至此,普鲁士所进行的这场战争已不再具有原先的防御性质,而变成了一场地道的侵略性掠夺战争。这样普法战争进入到第二阶段已转变成为法国进步的民族解放战争。在这一阶段中,法国除新建的北方军团和卢瓦尔军团等在战场上对普军作战外,还有广大的人民群众(自由射手)展开游击战,这时,法国仍具有约100万人的抵抗力量。但是,由于法国资产阶级政府实行投降政策,企图与敌人勾结,阻止抵抗运动继续发展。9月23日,普军占领图勒,27日斯特拉斯堡守军投降。

10月27日,巴赞元帅率17万法军在麦茨投降。这使普军得以腾出两个集团军压向卢瓦尔和北方军团,使这两个军团在与优势的普军作战中被击败。此间,法国政府曾两次向普军求和;巴黎居民由于饥困交加,反对政府的投降政策,举行了多次起义。

1871年1月22日,法国政府镇压巴黎居民起义后,同德军指挥部进行了最后的谈判,于1月26日签订巴黎投降的条约,1月28日在凡尔赛普军大本营签订了停战三周的协定。2月26日,草签《凡尔赛和约》。和约缔结后,资产阶级政府勾结民族敌人向巴黎工人发动进攻,于是爆发了伟大的巴黎公社起义。3月18日,巴黎人民起义成功,巴黎公社宣告成立。1871年5月10日,就在巴黎公社失败前不久,法国外交部长茹尔·法夫尔与德意志帝国首相俾斯麦在德国美因河畔的法兰克福城签订了正式和约。普法战争至此正式结束。

普法战争以法兰西第二帝国的垮台和法国资产阶级政府的投降而告结束。依和约规定,法国割让阿尔萨斯和洛林给德国,并赔款50亿法郎。1871年1月18日,普王威廉一世在凡尔赛宣告德意志帝国成立,并自立为皇帝。至此,德国的统一终告完成。普法战争之后,由于德法两国矛盾进一步加剧,欧洲大陆变得更加动荡不定。两国在这次战争中的结怨,成为后来引发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要因素之一。

普法战争期间,恩格斯在他发表的一系列战争短评中就指出,有三个基本错误导致色当惨败:“第一,法军在迎击敌人的进攻时所处的阵地,使获胜的德军能够揳入法军分散的各军之间,结果把法军割裂为两支独立的部队,并使它们彼此不能会合,甚至不能配合作战;第二,巴赞军团在麦茨行动迟疑,结果被紧紧地围困在那里;第三,援救巴赞兵团所用的兵力和所沿的路线,简直是唆使敌人俘虏全部援军。”法军所犯的三个基本错误,究其原因,除巴黎政府的错误指导外,也与前线的最高指挥官指挥失误有关。而普军总参谋长毛奇善于制造、利用法军的错误,巧妙地施展谋略,实施正确、坚定、灵活的作战指挥,使普军在战争一开始就取得主动权。

❿ 浪漫的法国是很多人都喜欢的国家,你知道哪些关于法国的知识呢

浪漫的法国是很多人都喜欢的国家,你知道哪些关于法国的知识呢?

1.在历史上,路易十九只担任了20分钟的法国王者。路易十九正式变成了法国君王,但20分钟后,他马上辞掉王者职位,只保留了贵族身份。

2.在历史上,法国监管过非洲一些国家。因此,今天在非洲,讲法语的人比欧洲还多。之前,欧洲皇室,甚至俄罗斯皇室,都将法文做为交流语言。今日,法语是联合国5大工作语言之一。

9.每年来法国的游客总数,超过了世界上任何国家。自然,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是奔向巴黎,这座城市被称作欧洲文明的发源地。

阅读全文

与法国有哪些令人深刻的事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金华义乌国际商贸城雨伞在哪个区 浏览:733
俄罗斯如何打通飞地立陶宛 浏览:1110
韩国如何应对流感 浏览:894
在德国爱他美白金版卖多少钱 浏览:934
澳大利亚养羊业为什么发达 浏览:1358
如何进入法国高等学府 浏览:1448
巴西龟喂火腿吃什么 浏览:1374
巴西土地面积多少万平方千米 浏览:1234
巴西龟中耳炎初期要用什么药 浏览:1204
国际为什么锌片如此短缺 浏览:1605
巴西是用什么规格的电源 浏览:1426
在中国卖的法国名牌有什么 浏览:1334
在菲律宾投资可用什么样的居留条件 浏览:1235
德国被分裂为哪些国家 浏览:851
澳大利亚跟团签证要什么材料 浏览:1177
德国大鹅节多少钱 浏览:848
去菲律宾过关时会盘问什么 浏览:1171
澳大利亚女王为什么是元首 浏览:997
有什么免费的韩国小说软件 浏览:733
申请德国学校如何找中介 浏览: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