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英法联军为什么要抢东西还烧圆明园
火烧圆明园的罪魁祸首是英国额尔金伯爵(James Bruce, the 8th Earl of Elgin)。额尔金下令烧毁圆明园,是为了报复清政府逮捕公使和劣待战俘。1860年9月,英国公使巴夏礼(Harry Parkes)和额尔金的私人秘书洛奇(Henry Loch) 打着停战的白旗前往通县和清政府谈判,被载垣、僧格林沁逮捕。和此前被伏击活捉的一队英法联军士兵一起押到北京,监禁了一个多月。满清皇帝和政府一直把巴夏礼看着英法联军的最高统帅,根据“擒贼先擒王”的传统计谋,他们在通州谈判之前就计划诱擒巴夏礼,期望巴夏礼就擒之后,英法联军群龙无首,必定自乱,然后乘机大举进剿,稳操胜券。监禁期间,这些人被百般拷打,肆意凌辱。39名囚犯中,有20人在监禁中死去,其中包括《伦敦泰晤士报》记者包尔比(Thomas Bowlby)。
额尔金得知清政府的暴行以后,决意报复。额尔金准备烧毁紫禁城,后来他经过几天深思熟虑,选择了圆明园为报复行动的目标。额尔金决定烧毁圆明园,而不是紫禁城,另有深意。额尔金认为紫禁城是中国政府所在地(当时英法正与清政府方谈判《北京条约》);而圆明园是皇家园林,为中国皇帝私有。额尔金想通过烧毁圆明园传递这样一个信息:应该为逮捕公使和劣待俘虏等暴行负责的是中国皇帝和他的走卒,而不是中国老百姓。报复行动的前几天,额尔金命令在北京全城张贴如下公告,宣示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目的:“任何人——哪怕地位再高——犯下欺诈和暴行以后,都不能逃脱责任和惩罚;圆明园将于(1860年10月)18日被烧毁,作为对中国皇帝背信弃义的惩罚;只有清帝国政府应该对此负责,与暴行无老洞顷关的百姓不必担心受到伤害。”(译自英文)
拘禁、虐杀英法外交官的行径,不仅在额尔金勋爵看来违反西方的国际法,也同样违反中颤袜国自古以来“两国交侍陆兵、不斩来使”的行为准则。火烧圆明园造成的伤害,不仅是英法联军的罪行,还有满清皇帝和政府的迂腐和无能所造成的历史原因。
圆明园被毁后,仍为皇家禁园。同治年间在慈禧太后的授意下,曾试图择要重修。当时拟修范围为20余处共3,000多间殿宇,主要集中在圆明园前朝区、后湖区和西部、北部一带,以及万春园宫门区、敷春堂口清夏堂等处。但开工不到10个月因财力枯竭被迫停修。此后,慈禧太后虽然修了颐和园,但并未完全放弃修复圆明园,直至光绪二十二年至二十四年,还曾修葺过圆明园双鹤斋、课农轩等景群。1900(光绪二十六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慈禧太后挟光绪皇帝逃奔西安,京畿秩序大乱,八旗兵丁、土匪地痞即趁火打劫,把园内残存及陆续基本修复的共约近百座建筑物,皆拆抢一空,使圆明园的建筑和古树名木遭到彻底毁灭。
其后,圆明园的遗物,又长期遭到官僚、军阀、奸商的巧取豪夺,乃至政府当局的有组织地损毁。北洋政府的权贵们包括某些对圆明园遗址负有保护责任者,都倚仗权势,纷纷从园内运走大批石雕、太湖石等,以修其园宅。诸如京畿卫戍总司令王怀庆、巡阅使(后贿选为民国总统)曹锟、步军统领聂宪藩、京师宪兵司令车庆云、公府秘书长王兰亨等都有此般劣迹,仅京兆伊(相当于后来的北平市市长)刘梦庚一人,在1922年秋季25天内,就强行运走长春园太湖石623大车、绮春园云片石104大车。当时先后驻防西苑一带的陆军十三师、十六师、国民军十一师、东北军五十三军、宋哲元二十九军等。都曾强行拆除圆明园围墙,私行出售砖石,或用以圈建西苑操场。颐和园、中山公园、燕京大学、北平图书馆等处,也相继运走大批石件。30年代初,在翻建高梁桥经海淀至玉泉山的石碴公路时,经北平市特别政府批准,将圆明园南边(4800米)和东边的虎皮石围墙全行拆除,砸成石碴用以铺路。于此前,还多次公开变价批卖园内的大城砖、虎皮石和云片石,乃至西洋楼残存的大理石石柱等,这样终至圆明园沦为一片废墟。
一代名园圆明园毁灭于英法侵略者之手,也毁于清政府的腐败与无能。它的毁灭,既是西方侵略者野蛮摧残人类文化的见证,又是文明古国落后了也会挨打的证明。
⑵ 颐和园为什么1860年被英法联军毁灭。
英法联军为什么要烧毁圆明园 ?
决定烧毁圆明园的英法联军的头目不是粗鲁的武人,他们是有很高文化修养的上流人物,他们的统帅会弹钢琴,而且有很高的艺术鉴赏能力,他在入侵中国之前对圆明园推崇备至,这么一个可以说是感情细腻的可称之为绅士男人为什么做出毁坏文化,遭万世唾骂的野蛮的事呢?原因是和其他有很高的文化修养的西方人有不同的地方,他是侵略中国侵略军的统帅,如果他不是这个位置,他也会大骂这种毁坏文明的野蛮行为。
为什么这么说呢?身为统帅,他要为英法的长远的殖民利益考虑,当时的中国在人口和财富上都是占世界的三分之一,在数量上是名符其实的超级大国,就是武器上落后,组织能力也不比西方差,而且武器方面,曾国藩的湘军,已经装备有洋枪洋炮了。战略战术也不逊于西方。当时忙于对付太平军,抽不出来,如果能抽掉出来,是可以抵抗的了英法联军的。而且手拿原始武器嫌旁的八旗军虽然伤亡惨重,但也表现了战斗的勇气,并不是懦弱的。中国一旦缓过神来,大英帝国,和法兰西的世界霸权地位,可就难保了。
用法国人当时的说法,光圆明园内的文物和宝贝就比法国国内的所有教堂的文物和宝贝加在一起的还多,圆明园的的景致太令闯入的西方入侵者震惊了,在中国人的艺术精品面前他们感到自己是野蛮人,他们感到了自愧,中国的艺术是天人合一的艺术,用雨果的话说是幻想的艺术,是仙境一般的美,难得的中国人不但把他幻想出来了,更难得的是把这个幻想造出来了,让人们看到它,并生活在其中,而在西方不要说会造出来,就是叫他们幻想他们都幻想不出来,他们的美术的最高境界就是裸体的美女,那是他们的理想,最完美的,乳房怎么长的,脖颈怎么长的等等。他们几乎只是去描述看的到得东西,把他完善,把他理想化。他们的东西是很美的,但是他同时刺激了人的欲望,肉欲,甚至是兽欲,同时刺激人们的强奸和杀戮,你们看西方随着殖民主义的扩张,充满着屠杀和罪恶,如贩卖黑奴,和对中国的侵略,还有现在美国对中国压力,都是源于他们的文化艺术。。他们不相信中国一旦富强了,不会去侵略别人。你看那圆明园的艺术,它表达的是人类进步的方向,就是仙的方向,在仙那里,人和自然是高度和谐的,融合在山水间,人是那么渺小,就是自然的一部分。这里没有肉欲,没有欲望的扩张,没有野心。只要圆明园不烧,中国人在洋人面前就会骄傲的抬起头,就会挺起胸。绝不是后来的低眉顺眼的样子。鲁迅就不会那么为自己的民族那么痛恨疾首了。也不会那么痛恨中医,如果他能遵照一点中医的养生道理去生活。不那么熬夜,不那么跟几乎所有人过不去,到临死也还是不饶恕任何人,他就不会那么早死了。毛泽东也就不会那么把外国的马列主义看的那么重要,而去践踏孔老二了。也不会那么迷信斗争哲学了,如果不烧掉作为中国人的精神支柱圆明园,中国的民族精神不夸,占人类三分之一的有这么高智慧的生灵,还有三分之一的财富,还有孙子兵法,还有战斗的勇气,旺盛的民气。在在英法联军统帅看来,英法要统治全世界,中国要是强大了,英法的统治全世界的愿望就几乎不可能实现,而在当时在他们看来中国只要花自己财富的一小部分,就可以买到足够的武器,抵挡外国人是不成问题的,当时的情况有点象今天的中国,美国就怕今天的中国强大起来,不过今天的中国的实力比当年大清国的实力在世界所占的份额要小得多。别人不考虑这些,作为英法联军的统帅,他不能不考虑,为了英法在全世界的殖民利益,他宁可在历史上留下骂名,他也要烧毁圆明园
对于英法联军为什么要烧毁圆明园,世人一直不明白,连马神慎克思这样的智者,革命导师,也不明白。他说英法联军‘毫无道理的烧毁了皇帝的夏宫’那是那些人们没有进到圆明园里面,没有感受到在中国艺术面前自形污秽的感觉,那种相比之下像是野蛮人一样的感觉,联合国的谁说过;在‘周恩来面前我们就像野蛮人’这就是外国人在优秀的中华文化面前的感觉,他们如果到过圆明园再从英法联军统帅的地位出发去考虑,就会明白为什么会烧毁这一世界文明的精品了。并使它永远不会复生了。
圆明园的焚毁,对中国的损失,直到如今都还显现着,直到如今西方人不理解中国的和谐理念,例如美游者敬国在围堵中国,如果有圆明园在,摆在那里,他们就明白了,中国人的和谐理念是融化在文化里,融化在骨子里,中国提倡和谐不是一时的权宜之计,那样中国就会比现在好过得多,不会现在这样被四面欺负。对世界也是个损失,失去了圆明园,西方文化就成了世界文化的主流,而西方文化是有他的不足的,就是他又放纵人类欲望的一面,这样就鼓励了持强凌弱,世界就多事。如果有中国的文化与西方文化匹敌 ,或超过了它,就可以抵消他的不足,世界就和谐,就少了那么多战争,你看那明朝时郑和下西洋,海军那么强大,中国也不去侵略别人。
⑶ 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原因是什么
咸丰十年英法联军攻占北京后,占据圆明园。中国守军寡不敌众,圆明园总管大臣文丰投福海自尽,住在园内的常嫔受惊身亡。英国军队首领额尔金在英国首相帕麦斯顿的支持下,下令烧毁圆明园。
3500名英法联军冲入圆明园,纵火焚烧圆明园,大火三日不灭,圆明园及附近的清漪园、静明园、静宜园、畅春园及海淀镇均被烧成一片废墟,安佑宫中,近300名太监、宫女、工匠葬身火海。使这座世界名园化为一片废墟。大火连烧3天3夜,成为世界文明史上罕见的暴行。
背景:
1、修建过程
圆明园建于康熙四十六年,由圆明园,长春花园和H春花园组成。雍正,干隆,嘉庆,道光,咸丰五位皇帝已有150多年的历史。他们集中了大量的物质资源。军方已经培养了无数熟练工匠,为数百万劳动人民灌输了血汗,并将其精心打造成一座宏伟壮丽的宫殿。 。
每年夏天,清朝皇帝来到这里享受夏天,听政治,处理军事和政治事务,因此也被称为“颐和园”。圆明园规模宏大,文物古迹众多,中西结合的建筑标准,达到了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巅峰。圆明园西楼的大部分着名建筑均采用西方建筑规格建造。
2、鸦片战争
第一次鸦片战争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强迫清政府签署第一批不平等条约,并从中国获得许多特权,如赔偿,谈判关税,开放五门贸易,领事管辖权和片面的最惠国待遇。为了进一步向中国敞开茄斗大门,英国,法国和美国等西方国家试图压制清政府赋予他们新的侵略权。
1854年,英国首次向中国提出修改“南京条约”的有关规定,而美国和法国也随之而来,并被清政府拒绝。当英国,美国,法国等殖民主义者发起的“重建”谈判未能成功时,他们生气,决定利用新的侵略战争来实现他们颤困的无理要求。在1856年,它再次被拒绝。
1859年,英国和法国部长率领一支舰队前往北京改变合同。清政府指定英法代表从天津北塘登陆天津。英国和法国的大使们依靠武力将舰队引入大沽口。驻扎在大沽口的清军封锁了这次袭击,英国和法国军队的狼从大嘴里逃了出来。
在通州谈判期间,双方的外交使节极具争议性。清政府拒绝了英国的无理要求。清政府拘留了39人,并将他们作为人质送到北京。在英法联军得知后,他们立即进入北京。在八月的咸丰十年中,英国和法国以改变合同为借口袭击了北京。当清政府归还人质时,39人只能生存18人,其余人员被杀,其中包括7名记者。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占领圆明园。从第二天开始,为了报复,英法联军军官和士兵就疯狂地进行抢劫和破坏。
为了迫使清政府尽快接受议和条件,英国军队首领额尔金、英军名义统帅格兰特以清政府曾将英法被俘人员囚禁在圆明园为借口,命令米启尔中将于1860年10月18日率领侵略军三千五百余人直趋圆明园。
(3)法国的士兵为什么把颐和园火烧了扩展阅读:
发展过程
1、强占
法国军队于当天下午首先前往海淀,晚上前往圆明园的大皇颤洞磨宫门。这时,在银梁门的入口处,有20多名圆明园技术太监遇见了敌人。 “如果我死了,我不担心,我正在努力直奔前进,”但我的数量超过了公众。圆明园娴熟的“八产品领导”任亮等人去上班。晚上7点,法国侵略军占领了圆明园。关元部长文峰在福海去世。
在英法入侵者进入圆明园之后,他们立即“赞助了英法委员会的三名成员在园中分发珍宝。法国军队指挥官孟拓邦致函外交部长同一天的事务:“关注法国委员会的注意,首先是艺术和考古学中最有价值的项目。它将由皇帝珍惜并被法国博物馆拘留。
英国指挥官格兰特也立即“派人员去收集应该属于英国人的物品”。法国和英国入侵者在进入公园的第二天再也无法抗拒货物的诱惑。军官和士兵正在彼此面前奔跑。去抢劫花园里的金银珍品和文化艺术珍品。
2、掠夺
在48小时内,圆明园成为“有组织的抢劫”的目标。士兵们砸碎了花瓶和镜子,撕下了框架和卷轴,他们打开仓库抢夺丝绸,用这些珍贵的面料包裹马匹;它们被女王的长袍包裹着,里面装满了红宝石,蓝宝石,珍珠和水晶。
根据英国和法国官员,见证抢劫现场的牧师和记者,官兵们,英国人和法国人,从各个方向涌向圆明园,以抢夺宝藏。他们是放纵和傲慢的,他们感到沮丧和傲慢。为了抓住宝藏,他们互相打败甚至打过仗。
因为园内珍宝太多,他们一时不知该拿何物为好,有的搬走景泰兰瓷瓶,有的贪恋绣花长袍,有的挑选高级皮大衣,有的去拿镶嵌珠玉的挂钟。
有些人带着大口袋,里面装满了各种各样的宝物。他们中的一些人的大口袋里有金条和金箔;有些是用锦缎包裹的;有些装满了红色蓝宝石,珍珠和水晶石;有些人脖子上有玉箍。在一个翼楼里堆放着一种高档缎子,据说足以让一半的北京居民被士兵运送。
一名英国军官从一座有500个雕像价值1200英镑的寺庙中摘下了一尊金色佛像。一名法国官员抢劫了价值60万法郎的房产。法国军队指挥官的儿子,蒙托邦的女儿,价值30万法郎,装满了几辆马车。
3、焚毁
最后,英军指挥官下令,将圆明园付之一炬。在其后的两天时间里,士兵们被分派到各个宫殿、宝塔和其他建筑中放火。尤为惨重的损失是帝国的图书及档案馆,约一万零五百卷图书档案,包括有关中国历史、科技、哲学及艺术最为稀世及精美的着作,都在额尔金的大火中灰飞湮灭。
4、结果
事后据清室官员查奏,偌大的圆明三园内仅有二三十座殿宇亭阁及庙宇、官门、值房等建筑幸存,但门窗多有不齐,室内陈设、几案均尽遭劫掠。与此同时,万寿山清漪园、香山静宜园和玉泉山静明园的部分建筑也遭到焚毁。
⑷ 火烧颐和园的起因是什么
当年第二次鸦片战争发生后,中国战败,英法要求进京,中国不从,还欺负和杀害英国使团基慧。令英法震怒亮晌。之后占领北京,咸丰皇帝逃到热河。英法联搏键答军为了报复和惩罚皇帝。于是宣布要烧毁皇帝在北京的私人财产,英法联军烧毁了北京的三山五园:万寿山清漪园(颐和园),香山静宜园,玉泉山静明园,圆明园,绮春园,畅春园。故宫因为错认为是人民的财产所以幸存。
⑸ 火烧颐和园的起因是什么
教科书写道:"1856年3月,法国天主教神甫马赖,潜入广西西林地区胡作非为,被当地官吏处死。这就是所谓的‘马并毕神甫事件'。后来,法国以此为借口,伙同英国发动侵略战争。同年10月,广州水师在中国商船‘亚罗号'上,缉捕了海盗和水手。英国领事无端干涉,硬说‘亚罗号'是英国船,要求中国方面释放被捕的人,并向英方赔礼道歉。两广总督叶名琛怕事态扩大,释放了被捕的水手,但拒绝道歉。这就是所谓的‘亚罗号事件'。1856年10月,英国首先挑起战争,炮轰广州,第二次鸦片战争开始。"
这里说的亚罗号事件大体符合历史事实。至于杀法国天主教神甫马赖(Auguste Chapdelaine),至今仍是一笔糊涂账。马氏是1856年2月29日被广西西林代理知县张鸣凤所杀的。直至法国公使查问,张鸣凤仍然矢口否认,说根本没有这回事。致使广西按察使和两广总督到了1858年初还信以为真,据此回答法国公使和上奏朝廷。
1844年10月订立的中法《黄埔条约》规定,法国人只准在五口通商的双方"议定界址内"活动,"法兰西无论何人,如有犯此例禁,或越界,或远入内地,听凭中国官查拿,但应解送近口法兰西领事官收管;中国官民均不得殴打、伤害、虐待所获法兰西人,以伤两国和好。"
马氏1842年起,便到西林传教,《黄埔条约》订立后仍不离开,这是违反条约的错误行为。但把他处死,显然是西林地方官员的行为,违反了应把拘捕的法国人解送领事的条约义务。直至现在人们仍无法确定马氏确有该处死刑的哪些罪。按照程序正义优先的法学观点,中方无疑理亏。教科书对此事的评述是不准确的。
还要指出,教科书只字不提引发这次战争的两条根本原因:一是英国政府要求清政府忠实履行《江宁条约》的规定,其中重要一点是让英国官员和商人可以自由进入广州城。让洋人进城,现在看来,完全是不值一提的小事,当时在五口通商的其他四口尽管也有过大小不一的纠纷,但都一一化解,没有酿成巨祸。惟独在广州,却惊动朝野上下,闹得天翻地覆,开各地反入城斗争的先河,历时十多年无法解决,直至兵戎相见。
二是《望厦条约》规定:"所有贸易及海关各款恐不无稍有变通之处,应俟十二年后,两国派员公平酌办。"《黄埔条约》亦规定:"若有应行更易章程条款之处......核计满十二年之数,方可与中国再行筹议。"修改有关的通商条款,本属平常外交事务,清政府也一再拖延,加深了双方的矛盾。
关于挑起这次战争的原因,当时的有识之士就有所反思。深悉内情的薛福成沉痛地说:"英人初志在得入城见大吏,借以通隔阂、驭商民,乃粤民一激再激,叶相(叶名琛)复一误再误,使拱手而有粤城......益知中国易与,遂纠法、俄、美三国兵船北上,驶入大沽,阻我海运,立约而还......粤民激于前此大府议和之愤兆运,万众一辞,牢不可破,必阻其入城一事以为快族蔽梁,屡请屡拒,纷纭者二十年,而大沽之失,天津之约,皆成于此,由今观之,甚无谓也。"晚清曾国藩、李鸿章、冯桂芬、郭嵩焘等人屡以"勿以小嫌酿大衅"相告诫,其中就包含了以广州反入城斗争为开端的惨痛教训。
同属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的中学历史教科书就比大陆编得高明。它把这次战争的起因归结为四点:1.外人入城问题。2.续修条约问题。3.阿罗号船事件。4.马赖神父事件。这样说符合历史实际,无损中国国家利益,有利于年轻一代学会冷静地分析历史问题,显示出编者是合格的历史学家。令人不解的是:为什么不向这些本国的同行学习呢?
⑹ 颐和园什么时候被烧
颐和园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被英法联军焚毁。1860年9月18日,英法侵略军攻陷通州。21日,清军与英法联军在八里桥展开激烂郑并战,统帅僧格林沁等率先逃走,清军全军覆没。9月22日咸丰帝等则以北丛桥狩为名携皇后、懿贵妃等离京逃往热河避暑山庄。
10月13日联军从安定门攻入北京。联军发现清军将英法使节团多人虐待至死,遂决定报复中国之野蛮行为,及教训清朝皇室以后不得蔑视英国及法国。
10月18日,英法联军占领北京,抢劫焚毁圆明园。英法联军在北京城郊抢掠烧杀近50天,京郊皇家园林如圆明园、清漪园、静明园(玉泉山)、静宜园(香山)、畅春园等均被付之一炬。清廷派奕欣为全权大臣议和,签订中英、中法《北京条约》。
联军洗劫和烧毁了圆明园和静宜园。圆明园大火持续了三天三夜,300多名太监和宫女葬身火海。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曾对此给予强烈谴责,称之为“两个强盗的胜利”。
(6)法国的士兵为什么把颐和园火烧了扩展阅读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颐和园又遭“八国联军”的破坏,珍宝被劫掠一空。北京被占领以后,八国联军统帅、德军元帅瓦德西特许士兵公开抢劫三天,以后各国军队又抢劫多日。中国的珍贵文物遭到了空前的浩劫。
皇宫和颐和园里珍藏多年的宝物被抢掠。俄军最高指挥官阿列科谢也夫将军等人把慈禧寝宫用黄金和宝石精制的数十件珍宝“洗劫一空”。英、法士兵把各类珍宝抢光以后,以搬取大件之物,用大衣包、布袋装,运回驻地。
仅嵩祝寺一处,丢失镀金铜佛3000余尊,锦绣制品1400件,铜器4300件。就连太和殿前存水的铜缸上面的镀金,也被侵略军刺刀刮去,至今刮痕斑斑。法国天主教主教樊国梁从一个官员家里抢走价值100万两白银的财物,法国侵略军统帅佛尔雷一个人抢劫的珍贵财物就有四十箱。
法军抢劫礼王府白银200万两。东四一带的商店被抢饥迹掠一空,着名的“四大恒”金号全部被抢。地安门以东、东安门以北,房屋被焚毁十分之七八,前门以北东四以南,几乎全部被毁。
⑺ 英法联军为何火烧圆明园
英法联军为何要火烧圆明园来源:新闻晨报
■烧毁圆明园的到底是那支部队?
在鸦片战争之后,西方列强对中国兴趣越来越大,他们一再要求清政府开放通商口岸,清庭迫于武力胁迫,咸丰不得已在1858年签订了《天津条约》。1860年初,英法方面要轿并求派公使前往北京换约,但在过程中出现了严重分歧,英法随即派舰队自南方北上,很快攻陷了天津大沽口,咸丰随即将英国派去北京的26名公使囚禁在圆明园,于是英国军队及雇佣兵团(印非兵团)和法军一起攻向了紫禁城。
在英法联军先进的莱福步枪面前,曾格林沁的3万蒙古骑兵再也没能重现昔日的雄风,被敌军彻底击溃。英法联军在10月初进入北京地区,他们此行的第一目的是解救被困圆明园的人质,所以英法联军从得胜门直接跳过紫禁城来到了海淀地区,据说,诗人龚自珍之子龚孝拱曾为英国人寻找圆明园提供了帮助。法军在6日晚上最先抵达圆明园,并和看守圆明园的士兵发生了冲突,由于大部分清朝军队都在紫禁城一线,圆明园的卫戍部队很少,当时有30名太监手持火器与敌军进行了抵抗,全部阵亡,事后他们都得到了清朝皇帝的褒奖。
在关于圆明园的抢劫问题上,历来有着不同的看法,一些学者认为,抢劫和纵火从10月6日起就开始了。另一种观点是,法闭缺迹国人派兵对圆明园进行了控制,并布防,但没有采取措施,他们在等待正在树林里迷路的英军,第二天英军来到后,他们才正式进入了圆明园。英法两军的最高统帅还绕有兴致地游览了部分圆明园景区,所有人都被惊呆了,一位英军军官说,就是把整个法国的宫殿都加起来都抵不过一个圆明园,在这些士兵面前,圆明园无疑就是一座真实的乌托邦。英国军官斯文豪说:“艺术家所能表现出的所有想象力,都在这里被呈现出来了。”
但这些懂得鉴赏崇高艺术的人却丧失了良知,两军最高统帅决定对圆明园发动大规模抢劫以弥补战争损失。在抢劫过程中,英军和法军采用的是不同的方式,英国是有组织,分小队有秩序地进行抢劫,而法军则更多是哄抢,不过由于英军大本营距离圆明园较远,来回的路程较长,其次法军里有文物鉴赏的专家,他们掠夺了大量的卷轴、书画等艺术珍品,而英军更多抢的是金银器皿。所以今天面世的圆明园珍品大部分存于法国国家图书馆和枫丹白露宫。
第二种:
圆明园被说成是人民的“耻辱”,每到危机时刻就要往事重提。但我问过许多人,当年英法联军以什么理由或者说是以什么借口烧毁圆明园,却没有多少人答得上来,人们想当然的认为:帝国主义对外扩张血与火的本性决定了他们所到之处的野蛮行径。不过,难以想象的是,当英国及法国的道德水准只是停留在烧杀抢掠层次之上的时候,他们怎么可能创造出空前繁荣的物质文明;如果他们真的只是像那些当年烧毁罗马的野蛮人一样随便在北京放火,很难想象在他们中间竟会产生出几乎是不可尽数的思想大师,深刻影响着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
我注意到,对于英法联军当年用于焚烧圆明园的借口,被小心翼翼的掩盖起来,似乎其中真有什么难言之隐。十多年前有一场火爆的电影,片名就叫《火烧圆明园》,里面的英国人莫名其妙就把圆明园给烧了。其实,对于英法联军焚烧圆明园的可耻借口,完全可以公开予以揭露,他们用以掩饰其滔天罪行的所谓理由,应该予以坚决驳斥。但在中国的历史着作当中,对此居然讳莫如深,最多扮冲也就只用几个字提及,一掠而过,好像是害怕泄露什么国家机密。当人们对事情经过知之甚少时,怎么就可以发表那么多的感概。
言归正传,再回到圆明园的问题上去。显然,有了前面的一段铺垫,我将要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待这一段历史并提出新的解释。
⑻ 英法联军为什么要火烧圆明园
因为圆明园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其收藏了历朝历代的奇珍异宝和文人雅士的绝世佳作,圆明园是中国传统造林艺术的集大成者。
并且融合了中西风格,圆明园的毁灭不仅是一个园林的毁灭,更是历代思想艺术结晶的毁灭,因此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
圆明园又称圆明三樱旦型园,是清代大型皇家园林,它坐落在北京西北郊,与颐和园毗邻,由圆明园、长春园和绮春园组成,所以也叫圆明三园。
此外,还有许多小园,分布在东、西、南三面,众星拱月般环绕周围。占地面积3.5平方千米,建筑面积达20万平方米,一百五十余景,有“万园之园”之称。
清帝每到盛夏就来到这里避暑、听政,处理军政事务,因此也称“夏宫”。圆明园,在清室150余年的创建和经营下。
曾以其宏大的地域规模、杰出的营造技艺、精美的建筑景群、丰富的文化收藏和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内涵而享誉于世,被誉为“一切造园艺术的典范”,被法国作家维脊猜克多·雨果称誉为“理想与艺术的典范”。
(8)法国的士兵为什么把颐和园火烧了扩展阅读:
圆明园毁灭的历史背景:
1856年10月,英国和法国在沙皇俄国和美国的支持配合下,联合发动了新的侵华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其目的是要攫取更大的殖民利益。他们先在广州两度挑起战端,但未达到予期愿望。
为了对清政府直接施加压力,就决计陈兵京城。侵略军于1858年5月近逼天津,清政府被迫分别与英、法、俄、美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天津条约"。
1860年(咸丰十年)7月,英法侵略者军舰队再次闯到大沽口外,以英法公使进京换约为幌子,一面武力进逼,一面诱以"讲和"。而又屡屡节外生枝,条件愈益苛刻。
目的在于陈兵京师,逼清廷就范。面对侵略者的计谋,腐败无能的清政府却委曲乞和,迟迟不定战守之策。因而痛失战机,致使侵略军长驱直逼通州。
9月21日,通州八里桥决战中国军队失利,次日晨,咸丰皇帝仓皇自圆明园逃奔承德避暑山庄而去。名为"北巡",实则置祖宗社稷于不顾,自逃性命。
从而造成都城无主,百官皆散,军卒志懈,民心大恐的危机局面,这就从根本上动摇了对入侵者的坚决抗御。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绕经北京城东北郊直扑圆明园,当时,僧格林沁、瑞麟残部在城北一带稍事抵抗,即行逃散。法军先行,于迟神当天下午经海淀,傍晚即闯至圆明园大宫门。
此时,在出入贤良门内,有二十余名圆明园技勇太监同敌人接仗。"遇难不恐,奋力直前",英勇抗击。但终因寡不敌众,圆明园技勇"八品首领"任亮等人以身殉职。
至晚7时,法侵略军攻占了圆明园。管园大臣文丰投福海而死。1860年10月7日,英法侵华头目闯进圆明园后,立即"协派英法委员各三人合议分派园内之珍物。"
法军司令孟托邦当天即函告法外务大臣:"予命法国委员注意,先取在艺术及考古上最有价值之物品。予行将以法国极罕见之物由阁下以奉献皇帝陛下(拿破伦第三),而藏之于法国博物院。
"英国司令格兰特也立刻"派军官竭力收集应属于英人之物件。"法英侵略军入园的第二天就不再能抵抗物品的诱惑力,军官和士兵们都成群打伙冲上前去抢劫。
恶狼般地吞噬着园中的金银财宝和文化艺术珍品。正当清政府对侵略者屈膝退让,答应接受全部"议和"条件,择日签约时,英国侵华头目额尔金、格兰特,声称其被俘人员遭到虐待。
下令火烧圆明园。圆明园的焚毁原因不同人士持有不同观点,中国官方史学界的说法是英法联军为掩盖其野蛮劫掠而放火灭迹。也有人认为是由于清朝长期不遵守西方奉行的外交礼仪。
自干隆年间起,对西方各国君主及其使臣蔑视和不平等对待,持此看法的着作有特拉维斯·黑尼斯三世的《鸦片战争》。10月18日、19日,三四千名英军在国内到处纵火,大火三昼夜不熄。
全园化为一片火海,烟雾笼罩,火光烛天。相距20多里的北京城上空日光黯淡,如同日蚀,大量烟尘灰星直落巷衢。
⑼ 英法联军为什么要火烧圆明园
英法侵略者为扩大侵华权益占有中国市场,寻机挑衅是轻而易举的事,“做游棚马神甫案”和“亚罗号事件”就是英法政府为发动侵华战争所寻找的借口。
1856年,一个叫马赖的法国天主教神父,不顾中国政府的有关禁令,偷偷从广州到了广西西林县,招收了一批地痞流氓当教徒,以传教为名,抢劫财物,奸淫妇女,无恶不做。他们的行径严重地触犯了中国的法律。广西西林县知县张鸣凤下令逮捕了马赖和他的教徒,随后将他和两个民愤极大的教徒斩首示众。
法国政府得知消息后,马上以此为借口,要派远征军来中国。英国政府心领神会,也寻找向中国挑衅的借口。
一个叫萧成的贩卖私盐的盐商,有一艘叫作“亚罗”号的商船,为便于向香港当局领取通航证,所以顾用了一个爱尔兰人当船长,水手全是中国人。在这批水手中,有曾经当过海盗的李明太和梁建富。广东水师发现后,便将李明太、梁建富及嫌疑犯12人逮捕,押在水师巡逻艇上。
英国领事巴夏礼听说后,便以“亚罗”号是英国船只,中国人擅自上英国船逮人,侵犯英国主权为名,控告中国破坏条约,并向两广总督叶名琛提出最后通牒,限24小时内释放被捕人员并拿出书面道歉,否则,英国海军就要攻打广州。叶名琛吓得赶紧派人把12人送回,并送上书面道歉。但成心找碴的巴夏礼以所派人官职太小,对英国不礼貌为由,拒不接受。
紧接着英国海军便以此为由进攻广州沿江炮台;那边法国赶紧积极响应。第二次鸦片战争从此爆发。
两广总督叶名琛“不战、不和、不守”,广州很快沦陷。为了扩大侵略,迫使清政府就范,英法联军决定北上进犯大沽口,夺取天津,以天津作为向清政府要挟的筹码。
英法侵略军向大沽口发动进攻时,美俄的舰艇也赶来助威。英法轻易拿下大沽炮台后,便直扑天津城郊,摆开了对天津的攻势。清朝政府束手无策,急忙派大学士桂良、吏部尚书花沙纳为全权大臣向侵略者求和,表示投降。
1858年6月26、27两日,两名全权大臣代表朝廷分别与英、法、俄、美签订了《天津条约》,定于1年后在北京批准换约。这项条约规定:除了赔款以外;还答应外国公使驻北京;增开南京、汉口、烟台、营口等10处口岸;允许外国人到中国内地通商、传教等等。外国在中国的权利明显增大。
可是,这个激起中国人民强烈不满的不平等条约,英法政府还感到不满足。他们觉得所得到的利益太少,决定再次使用武力逼清政府退让。
1859年6月,英法侵略者以护送代表到北京交换条约为名,派军艇运载2000名军人蛮横冲进大沽口,一举拿下天津,直逼北京。咸丰皇帝惊恐万状,带着后妃、亲王、侍郎等大臣,仓皇逃往热河。留下他的弟弟恭亲王奕计斤在北京,与英法侵略者谈判。
整个京城毫无抵抗,便绕过北京城的安定门和德胜门,占领海淀地区,向圆明园进兵。圆明园位于北京西郊海淀附近,始建于明朝,以后又经清朝干隆、雍正等历代皇帝征集全国能工巧匠,耗用无数金银,重又加以扩修,精心经营150年,成了世界上最美丽、最宏伟的皇家园林。
闯进园内的侵略军没有找到皇帝,但发现了数不清的珍贵文物和金银珠宝。侵略者一见到五千年璀璨珍品顿时红了眼。他们扑上前去,大把地往袋里装,腰里塞,装不下就用抢来的绸缎和刺绣品作包袱,将文物珠宝尽量往里装。东西多的实在装不下,只好见到金子就丢掉银子,见到珠宝又将金子扔掉。无价的瓷器和珐琅瓶因为太大,无法拿动,干脆打碎;楠木器具、铜器、象牙雕刻也肆意用枪托毁坏。
每一个法国兵都从圆明园抢到价值约三四万法郎的珍贵物品。一名法国军团指挥官抢掠的奇珍异宝和金刚石,价值竟达80万法郎以上。当时的法军军营堆满了各种各样的钟表,五光十色的绫罗绸缎和数不尽的珍贵文物,价值达3000万法郎。沈源、唐岱所画的《圆明园四十磨基景图》也被他们抢去,收藏在法国巴黎国家图书馆。
在这期间,英国侵略军头子格兰特竟公然下令,准许军官分批到圆明园抢掠;几天以后,又下令全军可以“自由劫掠”。几天来,凡是园里能搬动的金纯则银珠宝和珍贵文物都被抢走。单是英国陆军二等军官赫利斯一人抢到的黄金就值22000英镑,赃物中1英尺高的黄金树和7英尺高的黄金塔等艺术品,都不在其内。晋朝大画家顾恺之的《女史箴图》也落入敌手,现在还藏在伦敦大英博物馆。
对圆明园进行了野蛮的掠夺和破坏以后,为了掩盖罪行,也为了让清政府见识一下他们的厉害,英国全权公使额尔金又下令将圆明园全部焚毁。
10月18、19那天,三四千名英国骑兵一齐出动,在圆明园四处放火。霎时间浓烟滚滚,火光冲天。黑烟结成烟团,在天空中向东南流动,长达百余里,日月无光,难辨白昼。
万恶的侵略军接着又抢劫了畅春园和海淀镇,把圆明园的附属园万寿山的大报恩延寿寺(今颐和园)、静明园(今玉泉山)的16景、静宜园(香山)的28景和81间铜殿,也洗劫一空,然后放火烧毁。
世界上最美丽、最宏伟的皇家大花园,最大的珍藏馆,世界级的奇景异观,几世几代中国人的心血,随着浓烟的飘散,从此化为灰烬不再存在。
英法联军烧毁圆明园以后,又在地坛一带修筑工事和炮台,做出攻打北京的架式。清朝政府惊恐万状,立即下令打开安定门,让英法联军进城。英法联军一进城,立即将安定门重兵把守,把大炮设在城楼上,然后向留守在北京的恭亲王奕计斤发出最后通牒,声称如果不接受他们提出的全部条件,就要像火烧圆明园那样烧毁北京城内的所有皇宫。俄国公使伊格那提业夫也出面帮助英法侵略者说话,逼迫清政府投降。奕计斤在英法两国武力的恫吓和俄国的诱逼下,接受侵略者提出的全部条件,分别与英、法两国签订了更加屈辱的《北京条约》。
《北京条约》除了承认《天津条约》完全有效外,还增加了新的条款:开放北京的门户——华北最大的海港天津港为通商口岸;割让九龙给英国。英法侵略军得到利益后,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
⑽ 颐和园被烧是那年背景是什么谢谢
颐和园没有被烧,被烧的是圆明园。1860年圆明园被英法联军烧毁。
咸丰十年(1860年)英法联军攻占北京后,占据圆明园。中国守军寡不敌众,圆明园总管大臣文丰投福海自尽,住在园内的常嫔受惊身亡。英国军队首领额尔金在英国首相帕麦斯顿的支持下,下令烧毁圆明园。
3500名英法联军冲入圆明园,纵火焚烧圆明园,大火三日不灭,圆明园及附近的清漪园、静明园、静宜园、畅春园及海淀镇均被烧成一片废墟,安佑宫中,近300名太监、宫女、工匠葬身火海。使这座世界名园化为一片废墟。大火连烧3天3夜,成为世界文明史上罕见的暴行。
(10)法国的士兵为什么把颐和园火烧了扩展阅读
同治年间,同治帝准备修复圆明园,供慈禧太后居住。曾试图择要重修。当时拟修范围为20余处共3000多间殿宇,主要集中在圆明园前朝区、后湖区和西部、北部一带,以及则弯仿万春园宫门区、敷春堂口清夏堂等处。但开工不到10个月因财力枯竭被迫停修。此后,慈禧太后虽然修了颐和园,但并未修复圆明园。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占北京,西郊诸园再遭劫掠。这一次,清政府对圆明园已完全失去控制,土匪地痞即趁火打劫,已不再满足于抢劫洋人劫余的财富,他们把园内火劫之余的零星分散的建筑、木桥的柱子、桩子锯断,用大绳拉倒,园内大小树木也被滥伐殆尽。
当时清河镇上木材堆积如山,交易繁忙,而园内则炭厂林闹陆立,树枝、树根全被烧成木炭。使圆明园的建筑和古树名木遭到彻底毁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