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抗美援朝:中国战胜16国联军,世界如何看待中国
1950年,中国抗美援朝。当时在装备落后,国家需要重建时,中国军人再次踏上战争之路。现在网络有文字对抗美援朝战争看法,有小朋友私信我,问为如何评价这场仗。其实一句话: 这场仗不得不打! 但抗美援朝意义很大,我们不仅一血百年耻辱,也让西方突然睁眼看到中国。
之所以说抗美援朝意义重大,还要从清朝鸦片战争说起,那时西方国家用鸦片敲开中国大门,英国仅派了一万多人,而且远离本土万里之遥,居然打得清朝求和。现在再看那段 历史 让人不解。
清朝签订的第一个耻辱条约是《南京条约》,我们每次重温那段 历史 就恨不能穿越到清朝,替清朝出口气,那么多人口,一个外来之敌都打不过。
法国看到英国在中国占了便宜,也跃跃欲试,与英国一起侵略中国,居然轻松的侵占了北京,还烧了圆明园,第二个不平等条约《北京条约》签了,堂堂大清帝国的帝都竟然这样被轻易攻破,甚至轻易获得想不到领土和利益,北面的俄国兴奋了,不断从北方对中国掠夺。
大清帝国即使这般受欺负,被割肉还依然保持风度,但隔海相望的日本却不淡定了。日本就是学中国的一个学生,但明治维新后,日本向西方看齐,国力不断强大,根本瞧不起老师了。 的确老师太弱了,又抽烟喝酒,身体霍霍的虚弱不堪,但总要保持一种“风度”。 于是不断花钱购买武器,但真正的精髓却没有学到。反观日本也学习返巧欧洲,但学到真本事,这样的学生当然不怕老师,甚至要打老师沾光了。
1894年,甲午一战,亚洲最强大的海军清朝北洋水师竟然打不过日本,随之耻辱的《马关条约》来了。
列强们开始眼馋了,连小日本都吊打中国,那中国这肥肉不吃白不吃,于1900年八国组成联军再次入侵中国,慈禧老太婆虽然生气,但也不敢打,不得不签了屈辱的《辛丑条约》,于是强大的中国后来成为西方国家眼中的东亚病夫。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国参战,几十万劳工战死,只是换了战胜国地位,但西方国家瞧不起中国,就连收回自己的土地都不行,居然还弄了个丢人的21条。那些死在欧洲战场的劳工死不瞑目。
随后日本侵略东三省,汉卿不抵抗,但无论听谁的,堂堂中国男儿,手下这么多兵,连个东三省都保不住。抗战八年,虽然胜了,但是付出了惨痛代价。中国是二战的战胜国,可是原本属于中国的琉球群岛等地,不也没给中国吗?在西方国家眼里,二战中国是在美国等国帮助下赢的,他们依然瞧不起。就连日本人也不服。
当年那个“紫石英号”事件发生后,有法国议员甚至叫嚷着要派几艘军舰来教训中国。要知道法国可是在二战亡国的,在二战也让人瞧不起,但战后却很硬气。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刚要展开国家重建,朝鲜战争爆发了。这场家门口的战争,当时中国犹豫过,但最终决定出国参战。那时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军事装备基本上还是抗战留下来的,只有一群士气高涨的军人。
但16国组成的联合军队叫嚣着要打过鸭绿江,这就让人想起了50年前的八国联军,看来50年前的事,50年后有些国家根本不怕,自信心很强。由此可见一个国家战争,决定的不是几年事,也州世坦不是一个王册桐朝的兴衰,可能要管近百年。
毛主席一声令下“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这句话是让中国人热血沸腾,一血百年耻辱的机会来了,管他手中是什么武器,战场上比拼的是精神。
苏联对中国抗美援朝战争还抱有怀疑态度,最初甚至在军事支援上都犹豫,但中国人靠战争告诉苏联人,中国已经不是以前了。也告诉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想赢中国已经不可能了。
美军与中国军人交手时,无论如何也想不到,这些穿着破旧的军服,手中拿着三八大盖的,没有空中火力支援,但战争发起时,迅速穿插包围,很快把美军切割成几段,当美军惊醒时已经晚了。
上甘岭战役,炮兵火力密度超过了二战,伤亡惨重,美军都感觉不可思议。但这场战役被称为“国魂之战”。
抗美援朝无数场战斗,很多志愿军牺牲了,奠定了这场立国之战。正是这场战争让美国害怕,当初想打过鸭绿江的野心彻底没有了,老老实实回到三八线的谈判桌上。
抗美援朝战争,也让西方国家突然意识到,这已经不是50年前的中国了,摆在他们眼前的是一个强大国家,而且谁敢侵略就将遭受沉重打击。
看过有些资料,认为当时美国没敢用原子弹。其实美国根本不敢用,无论苏联因素,还是道义,美国都应顾及到。也就是说在常规战争中,美国已经输了。
也正是抗美援朝,为我国创造了此后和平建设时期,对印自卫反击战只是教训下印度。也正是通过这场战争,我国才能安心搞建设、搞科研,确保两弹一星诞生,我们也拥有核弹。如果没有抗美援朝,没有和平稳定的环境,还能研制出这些与美国较量的“杀手锏”吗?
七十年代,美国主动来华与中国友好,背后有抗美援朝战争基础。中国恢复联合国五常地位,也正是因为抗美援朝。所以“一战管百年”,并非完全是比喻,有着现实意义。如果美国想与中国再战,他们必然考虑到朝鲜战争的因素,应该知道 中国人是不好惹的,也是惹不得的。
⑵ 中法战争法国重创成度
山西之战
中法战争是从1883年12月的山西之战开始的。法国的军事行动第一个目标确定为山西。山西的防军主要是黑旗军,同时也有七个营正规的桂军和滇军。法军于14日发起攻击,中国驻军被迫实行了军事抵抗。法军依靠优势的装备,16日占领山西。[2]
1884年2月,米乐继孤拔为法军统帅,兵力增至一万六千人,图谋侵犯北宁,筹划给中国军队更大的含仿打击,从而迫使清统治者完全屈服。时清政府在北宁一带驻军约四十营,但由于将帅昏庸、怯懦,互不协调,军纪废弛,兵无斗志。3月12日,法军来攻,北宁失守;19日,太原失陷;4月12日,法军进驻兴化。法国利用军事胜利的指皮形势,对越南和中国都展开了进一步的政治胁迫。6月,法国政府与越南订立最后的保护条约。[2]
清廷得悉前线军事挫败的消息后,以撤换大批疆吏廷臣掩饰败绩。全面改组军机处,恭亲王奕䜣等被黜退,以礼亲王世铎代之。贝勒(后为庆亲王)奕劻主持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而实际大权操在醇亲王奕譞(光绪帝生父)的手中。授权李鸿章与法国代表举行和谈。5月11日,李鸿章与法国代表福禄诺在天津签订了《中法会议简明条约》(又称《李福协定》)。主要内容是:中国同意法国与越南之间“所有已定与未定各条约”一概不加过问,亦即承认法国对越南的保护权;法国约明“应保全助护”中国与越南毗连的边界,中国约明“将所驻北圻各防营即行调回边界”;中国同意中越边界开放通商,并约明将来与法国议定有关的商约税则时,应使之“于法国商务极为有利”;本约签订后三个月内双方派代表会议详细条款。17日,福禄诺交给李鸿章一份节略,通告法国已派巴德诺为全权公使来华会议详细条款,并单方面规定在越南北部全境向中国军队原驻地分期“接防”的日期。李鸿章没有肯定同意这个规定,又没有明确反对,亦未上报清朝中央政府。[2]
北黎冲突
法军统帅库尔贝(孤拔)
1884年6月23日,法军突然到谅山附近的北黎(中国当时称为观音桥)地区“接防”,无理要求清军立即退回中国境内。中国驻军没有接到撤军命令,要求法军稍事等待,法军恃强前进,开枪打死清军代表,炮击清军阵地。清军被迫还击,两日交锋,法军死伤近百人,清军伤亡尤重。这次事件史称“北黎冲突”或“观音桥事变”。法国以此为扩大战争的藉口,照会清政府要求通饬驻越军队火速撤退,并赔偿军费两亿五千万法郎(约合白银三千八百万两),并威胁说,法国将占领中国一两个海口当作赔款的抵押。清政府虽然认为这是无理勒索,但仍派两江总督曾国荃于7月下旬在上海与巴德诺谈判,以求解决争端。谈判未有结果,法国重新诉诸武力。[2]
法国将战火扩大到中国东南沿海法国派巴德诺与曾国荃进行谈判的同时,继续制造事端,再次挑起战争。法国将它在中国和越南的舰队合成远东舰队,任命孤拔为统帅,乘机分别开进福州和基隆,一方面胁迫中国接受法国唯老差条件,一方面准备随时发动攻击,占领这些口岸。8月5日,法舰轰击基隆,强行登陆,中国军队在督办台湾事务大臣刘铭传统率下顽强抵抗,使法军不得不退回海上待机再举。随后,法国议会授权政府“使用各种必要方法”使中国屈服,法国政府拟定新条件向中国勒索,要求赔款八千万法郎,十年付清。清政府没有接受。中法外交关系正式破裂。23日,法国以先期驶入福州马江以内的优势兵舰向中国船舰猛烈攻击,中国水师仓卒应战,顷刻间,战舰十一艘或沉或伤,官兵殉难者近八百人。法舰又炮轰马尾船厂(福州船政局),将其击毁,并连日对马尾至海口间的岸防设施大肆破坏后驶出闽江口,集结于马祖澳。
从1884年5月《简明条约》签订前后法军攻击基隆起,到1884年8月马尾海战结束为止,为中法战争第二阶段,主要在中国东南沿海进行,越南北部陆上战争也在继续。[2]
后战火延至中国本土,1884年8月26日,清廷颁发上谕,谴责法国“横索无名兵费,恣意要求”,“先启兵端”,令陆路各军迅速进兵,沿海各地严防法军侵入。这道上谕实际上是对法国侵略者的宣战书。[2]
10月初,法舰分头进犯台湾基隆和淡水,刘铭传鉴于兵力不足,放弃基隆,坚守淡水。法军在基隆登陆后,再犯淡水,一度抵滩上陆,但很快被击退。法军占领基隆一隅,无法深入,转而从10月23日起对台湾实行海上封锁。1885年初,法军接连从基隆向台北进攻;法舰骚扰浙江镇海,截击由上海往援福建的五艘中国军舰,在浙江石浦击沉其中两艘。3月底,法军占领澎湖岛及渔翁岛。镇海之战,法舰遭到扼守招宝山炮台的中国军队奋勇还击。[2]
镇南关战役
中法之间的陆上战争仍在中越边境和越南境内激烈进行。1885年2月,法军进攻谅山,广西巡抚潘鼎新不战而退。十天以后,法军侵占镇南关(今友谊关),因兵力不足、补给困难,焚关而去,退至文渊(今越南同登)、谅山,伺机再犯。时老将冯子材受命帮办广西关外军务,驰赴镇南关整顿部队,部署战守。得悉法军将犯镇南关,在隘口抢筑了一条横跨东西两岭高七尺、长三里、底宽一丈的长墙,墙外深掘堑壕,筑成了较完整的防御阵地。3月23日,盘踞谅山的法军倾巢出动,扑向镇南关,24日越墙进犯,冯子材率士卒冲出墙外,激励将士猛烈搏斗,终将法军击退,遏阻了法军对中国边境的窥伺。清军乘胜追击,连破文渊、谅山,将法军逐至郎甲以南,重伤东部法军统帅尼格里。法军陷入困境。镇南关大捷使清军在中法战争中转败为胜。法军战败的消息传至巴黎后,法国议会以306对149票否决军费追加案,总理儒尔·费里旋引咎辞职。但是法国立刻又向越南法军支付五千万法郎,国内舆论一片要向清国宣战之声。
⑶ 法国竟然敢来中国海域挑衅,俄国让你知道什么叫自己打
究竟法国做了啥不想要命的是,让中国这般的生气,还把俄国给惹恼了。
法国将于5月份派出“西北风”直升机航母在中国海岸附近,与日美英三国军队举行军演。由于相关报道特意强调“军演旨在向中国彰显法国军力”,因此这条消息引发国内外舆论极大关注。3月24日,俄罗斯卫星新闻网刊发俄军事专家瓦西里卡申文章称,当敌方是一个海空部队没有战斗力的小国时世岁团,“西北风”直升机航母就是一艘很有用的战舰。但当假想敌是中国时,“西北风”直升机航母就会变得不堪一击,用它就可能变为一场灾难。
没事敢来中国海域,老虎不发威你当我们是病猫吗,并不是,让你看看,什么叫中国。
⑷ 南海部分岛礁收复纪实
近几十年来,南海周边一些国家不断挑战中国对南海诸岛的 *** ,非法侵占岛礁,掠夺资源。与此同时,海峡两岸的中国人寸土必争,即便在最困难的情况下仍然收复了不少重要的岛礁。从进驻太平岛到拿下永暑礁,收复美济礁。中国人从来不曾忘记那一片神圣的领海。
⑸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导火索——“亚罗号事件”详解
1853年英美等国向中国提出“修约”交涉遭到拒绝。1856年10月8日,英国侵略者制造“亚罗号事件”。“亚罗号”事件是中国近代时期英国一系列粗暴践踏中国 *** 和损害中国管辖权事件中的一个。
事件背景
广州入城问题
鸦片战争以中国的失败告终,战后时期最棘手的事件,是英国人进入广州城的权利问题。在五个口岸中,除广州外,其它口岸全都按期向外国人开放通商、居住和驻设领事:上海在1843年11月开放、宁波在同年12月开放、福州和厦门在1844年6月开放。但是,广州的居民却顽强地拒绝让英国人入城,而只是同意他们居住在原来的商馆区。居民争辩说,虽然条约列明开放广州,但却没有明确写明洋人可住到城里。条约的确没有明文规定这一点,但其它四个开放口岸的居民都没有反对英国人进入他们城墙以内的权利。事实上,在上海的洋人获准进入该城后发现卫生条件和住宅条件并不理想,以致自动撤到城外建立了居住地。但在广州,英国人越是遇到 *** 便越是坚持入城的权利。当地民众不想退让,并把英国人入城看作是对他们城市的一种侮辱,于是,“广州入城问题”便成为一个争执的焦点。
历史上,广州一向以与洋人冲突着称:据称在中古时期便发生岁穗首过杀戮 *** 人的事件。在鸦片战争期间,广州人比其它任何城市的人遭受了英国人更大的羞辱,广州城是在1841年以“赎金”赎回的。在战后时期,广州遭受了一部分外贸生意被上海夺走的困厄,因为上海更靠近茶丝产地。广州的茶叶出口额从1844年的6,900万磅下降到1860年的2,700万磅;而上海同期的出口额则从1,100万磅上升到5,300万磅。广州的生丝出口从1845年的6,787担下降到1847年的1,200担;同期上海的生丝出口则从6,433担上涨到21,176担。广州贸易的衰退损害了当地人的生计,于是他们将自己的不满发泄到人数最多的洋商英国人身上。这种普遍的不满得到了当地士绅的组织和领导,并配备了最初在鸦片战争时期由林则徐发给乡勇的武器,于是便成为一股相当大的力量。
身为钦差大臣和两广总督的耆英,夹在英国人不断加强的入城要求和广州绅民顽固的 *** 中间。耆英知道中国的条约义务,但当地民众却未必知道;1846年1月,他大胆宣布开放广州城。他这样做的后果是使自己成为众矢之的;无数的揭帖四围流传,抨击他的安抚政策,并讽刺他向敌人谄媚奉承。暴民们上演了一场袭击据说是亲英的广州知府的闹剧,火烧了他的衙门,使广州城陷入一片混乱。耆英在这种众怒难犯的形势下不得不修改了他的公告。幸运的是,英国 *** 并不想为“广州入城问题”立即与中国发生冲突。1846年4月,德庇时和耆英达成了一项协定:英国人将推迟入城;中国则允诺不将舟山群岛割让给其它任何国家(以杜绝当时盛传的法国之图谋)作为交换。
受英国人退让的鼓舞,广州民众变得比以往更加大胆,他们向外出的英国人投掷石块的事件屡有发生。1847年4月,德庇时进行报复;他率900名士兵乘三艘武装汽船和一艘方帆双桅船攻陷了虎门炮台,塞住了827门火炮的炮口并占领了广州的商馆区。4月6日,耆英连忙与他谈妥一项协定:清廷答应让英国人在两年之后入城,并惩处那些冒犯英国人的华人,以及给予英国商人和乎数传教士建造货栈和教堂的权利。 由于向英国人妥协,耆英的公众形象无可挽回地损坏了。他意识到“广州入城问题”迟早会触发一场他本人无力阻止的冲突,也知道他本人无力对付沿海地区日益加剧的海盗问题,于是他设法在事态变得不可收拾之前摆脱困境。他以年老体衰为由请求朝廷将他召回。他的请求被恩准了,1848年3月耆英返回北京。钦差大臣和两广总督的职务授给了一位仇视洋人的官员徐广缙(约1786-1858年),而广东巡抚族悔一职则授予了叶名琛(1807-1859年)。继耆英被召回后,这两人的任命标志着中国 *** 内部那股在战败后一直低落的反抗势力重新抬头。徐广缙和叶名琛在广州通力合作,对洋人采取一种不作屈服的姿态,同时鼓动民众阻遏英国人的入城,中英关系急剧恶化。
广州方面的强硬政策(1848-1856年)
中国方面在广州的人事变更与英国方面的人事变更同时发生。文翰爵士(Sir S.Gee Bonham,1803-1863年)替代德庇时出任香港总督、特命全权公使兼驻华商务监督。文翰是东印度公司一名船长的儿子,少年得志,二十多岁时便被任命为新加坡常驻参赞,1837年当上了威尔士亲王岛(Prince of Wales Island)、新加坡和马六甲联合殖民地总督。文翰粗通汉语,略知中国的风俗习惯,且颇有“务实”之声望,故他在1848年被巴麦尊任命为香港总督。
文翰与钦差大臣徐广缙于1848年4月29日第一次会晤。尽管文翰对会晤的礼仪感到满意,却发现徐广缙“寡言少语”。6月7日,他致函徐广缙,建议应作出初步安排,以兑现耆英—德庇时协定中允许英国人在1849年进入广州城。徐广缙答称,鉴于地方舆情的强烈反对,“前督耆英(1847年)许其进城,必以二年为期,亦明知进城必不相安,姑为一时权宜之计”云云。巴麦尊虽然不愿放弃入城权,却也怀疑进入一个敌对的城市究竟有多少实用价值,故他建议这项权利,可局限为英国全权公使或领事在中国官员的陪同下入城对两广总督作公务拜会。实际上,他在1848年12月30日授权文翰可回避争端。
1849年4月1日,徐广缙向文翰转述皇帝的谕旨,称皇帝不能置广州人民自发一致之舆情而不顾。文翰在谒见钦差的所有努力都失败后,于4月9日用信函通告 *** ,称“所争议之间题暂为搁置,但必须是悬而未决”。广州人相信,他们可怕的大规模公众 *** (卷入了约10万民众和乡勇)震慑了英国人,使其放弃了要求。当得意洋洋的徐广缙和叶名琛上奏朝廷称文翰已同意“嗣后不再议入城之事”时,大感欣慰的道光皇帝赏封徐广缙子爵世袭,叶名琛男爵世袭,并嘉奖广州民众的忠君爱国之忱。巴麦尊对中国的愤怒难以言表,他训令文翰向北京送交了一封信,他在信中提醒中国的大员记住“前任的官员在1839年所犯的错误”,并警告说:“迄今为止,英国 *** 所表现出的忍耐并非出于软弱感,而是出于自信强大实力的意识。英国 *** 深知,如果情势需要,英国军队可以把整个广州城毁得片瓦不留,使该城人民受到最大的惩罚。”朝廷轻蔑地处置这个警告,称这样一份桀骜无礼的信不配答复,以免把这些蛮夷宠惯得更加目空一切。文翰随后在1849年8月24日亲自送交了一份正式的 *** 照会,他在其中概述了与“广州入城问题”相关的事件的全部过程,而且警告说:“两国间将来无论发生任何对中国不利的事件,其过失都将落在中国 *** 方面。”
1850年,固执的道光皇帝驾崩,20岁的儿子咸丰皇帝继位,执行了一项更加不妥协的对外政策。一些主张抚夷的人如穆彰阿和耆英等被撤职、贬降或由一些鼓吹排夷的官员取代。一位仇洋的官员建议皇帝应将鸦片战争的英雄林则徐召回京师供职,以示对英国人的警告:“粤东夷务,林始之而徐终之;两臣皆为英夷所敬畏。”但林则徐自1849年夏天起身体一直很糟,次年11月22日在赴广西出任巡抚兼钦差大臣新职的途中去世。当1852年徐广缙被另遣去镇压太平军时,更反洋、更顽固、更傲慢的叶名琛接任了徐广缙的职位。叶名琛公开地藐视外夷,拒不答复他们的信函或与他们会晤,并称天朝大吏不应自贬身价接见外夷,而应回避他们以维护国家尊严。法国公使始终无法获得接见达十五个月之久。
然而,中国之态度趋于强硬并未引起英国人的反应,新的自由党 *** 采取一种温和的姿态,而文翰因获准休假由包令(John Bowring,1792-1872年)接任一事更加强了英国的温和倾向。身材高大的包令是一位博学之士,而且是自由贸易的积极倡导者,曾任《威斯敏斯特评论》(Westminister Review)的主编,做过边沁(Jeremy Bentham)的私人秘书,也是维利尔斯(Gee Villiers)(日后的外交大臣克拉兰敦勋爵Lord Clarendon])的挚友。包令发觉自己财政境况拮据,于是申请出任驻广州领事一职。他在1849年获得了任命,并随后对他在广州所见到的中华文明着了迷。当他在1852年接替文翰出任商务监督兼全权代表时,他受格兰维尔勋爵(Lord Granville)告诫不要与 *** 展开令人恼火的谈判,并且在事先得到国内同意之前也不要使用武力。在他要求与叶名琛会晤的请求一如所料地碰了硬钉子之后,伦敦训令他“不要提任何准许英国臣民进入广州城之类的问题,就是你本人也不必企图进入该城。”.
列强对修约的强烈要求
除了“广州入城问题”以外,还有其它一些问题也使中西关系趋于紧张:外国人始终想将贸易从五个口岸扩展到全中国、在北京设立常驻使节以绕开顽固的广州当局,以及由于战后商品价格普遍下降而产生的降低关税要求。这些问题汇合到一起,在外国人中间引发了一种要求修约的强烈冲动。根据1844年的中美和中法条约,应在十二年后即1856年进行修约。尽管1842年的《南京条约》没有关于修约的条款,但英国人声称最惠国待遇使他们同样有权利在十二年后即1854年进行修约。基于共同的利益,美国和法国的公使支持英国的要求。1854年,三国公使建议讨论修约问题;叶名琛断然拒绝,称全无必要。英美代表既不能在广州说动叶名琛,也没能在上海开始谈判,遂于1854年10月北上寻求满意的答复。在大沽,他们没有获得直隶总督的接见(该员受朝廷之命不得亲自接见夷人),只得到了一个次等官员长芦盐政崇纶的接待。两位公使提出修订税率、在北京设使节、开放天津、获得在内地购置地产之权、鸦片进口合法化、废除内地厘金等要求;朝廷斥责这些要求毫无道理,责令公使返回广州。
1856年,三国公使再次提出修约要求。朝廷告知可允许作一些合理的小变动,但重大条款不予考虑,以免万年和约(《南京条约》)失去其意义。然而,在广州的叶名琛顽固地拒绝谈判,即使细小变通也不容许,坚称如予夷人一寸,彼等或进一尺。美国特使伯驾(Peter Parker)不愿退让,于是独自试图前往北京。在上海,中国人阻止了他继续北上的努力。在这种状况下,外国、尤其是英国逐渐不耐烦了,即使是那位生性平和的包令也被迫向伦敦报称,需要用战舰来扩展和改善英国与中国的关系。
事件经过
触发英国发泄其愤怒的是1856年的“亚罗号”(Arrow)事件。1856年10月初,一艘100吨的中国商船“亚罗号”,自厦门开往广州,停泊黄埔。“亚罗号”是一艘三桅帆船,装备欧式船壳和中式帆篷的混合船舶,船上水手全是中国人,船主是香港华人方亚明。该船曾被海盗夺去。为防备中国官府无力剿灭的沿海海盗,该船已向英国香港皇家殖民地当局登记。10月8日早晨8时到8时半之间,当“亚罗号”悬挂英国国旗停靠在广州城外时,4名中国官佐和60名兵丁登上该船,声称要搜寻一个臭名远扬的海盗,据称这名海盗就在船上。他们拘拿了12名华人船员,混乱中英国国旗被扯下。英国驻广州领事巴夏礼受英国驻华商务监督兼全权代表包令的指示,于10月12日强烈 *** 中国方面侮辱英国国旗,并不经英国领事的许可拘捕船员。他要求以后尊重英国国旗、释放全部12名水手,并在48小时内由两广总督出具一份书面道歉。两广总督叶名琛严词否认当时船上有张挂任何国旗,并质问该领事为什么干预一桩由中国巡捕在一艘停泊于中国港口且为中国人所拥有的船上拘拿中国人的案件。叶名琛当时并不知道,在事件发生之前,"亚罗号"的登记业已过期,否则他肯定还要加上这一条。巴夏礼认为叶名琛的答复不能令人满意,于是下令扣押一艘中国师船作为赔偿要挟。在相持良久之后,叶名琛于22日放回了12名船员,但断然拒绝道歉。23日英驻华海军悍然向广州发动进攻,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这样“亚罗号事件”成为了英国 *** 蓄意挑起侵华战争的借口。 并成为了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导火索。
事件后续
第二次鸦片战争
1856~1860年(咸丰六年至十年)英、法在俄、美支持下联合发动的侵华战争。因其实质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而得名,亦称英法联军之役。
鸦片战争后,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相继侵入中国。但是,它们不满足已经取得的特权和利益,蓄意加紧侵犯中国 *** ,进行经济掠夺。1854年,《南京条约》届满十二年。英国曲解中美《望厦条约》关于十二年后贸易及海面各款稍可变更的规定,援引最惠国条款,向清 *** 提出全面修改《南京条约》的要求。主要内容为:中国全境开放通商,鸦片贸易合法化,进出口货物免交子口税,外国公使常驻北京等。法、美两国也分别要求修改条约。清 *** 表示拒绝,交涉没有结果。1856年,《望厦条约》届满十二年。美国在英、法的支持下,再次提出全面修改条约的要求,但仍被清 *** 拒绝。于是,西方列强决心对中国发动一场新的侵略战争。是年春,克里米亚战争结束。英、法获胜,得以调出较多的兵力转向中国。俄国则因战败,企图用侵略中国来弥补损失。美国积极向外扩张,采取与英、法勾结侵略中国的政策。
1856年10月8日,英国侵略者制造“亚罗号事件”。此后,10月23日,英舰突然闯入虎门海口,进攻珠江沿岸炮台,悍然挑起侵略战争。接着,英军炮轰广州城,并一度攻入内城。当地军民英勇抵抗。英军因兵力不足,被迫于1857年1月退出珠江内河,等待援军。
为了扩大侵略战争,英国 *** 于 1857年3月任命前加拿大总督额尔金为全权代表,率领一支海陆军来中国;同时向法国 *** 提出联合出兵的要求。此前,法国正以“马神甫事件”(又称“西林教案”)向中国交涉。所谓“马神甫事件”,是指法国天主教神甫马赖违法进入中国内地活动,胡作非为,于1856年2月在广西西林县被处死一案。此案迄未议结。1857年,法国 *** 将它作为侵略中国的借口,任命葛罗为全权代表,率军来华协同英军行动。
1857年12月,英法联军五千六百余人(其中法军一千人)在珠江口集结,准备大举进攻。美国公使列卫廉和俄国公使普提雅廷也到达香港,与英、法合谋侵华。其时,清 *** 正以全力镇压太平天国和捻军起义,加上“饷糈艰难”,对外国侵略者采取“息兵为要”的方针。叶名琛忠实执行清 *** 的政策,不事战守。12月28日,英法联军炮击广州,并登陆攻城。都统来存、千总邓安邦等率兵顽强抵御,次日失守。广东巡抚柏贵、广州将军穆克德讷投降,并在以巴夏礼为首的“联军委员会”的监督下继续担任原职,供敌驱使。叶名琛被侵略军俘虏,后解往英属印度加尔各答,一年后死于当地。侵略军占领广州期间,当地人民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广州附近义民在佛山镇成立团练局, *** 数万人,御侮杀敌。香港、澳门爱国同胞也纷纷 *** ,以示 *** 。
广州陷落后,四国侵略者合谋继续北上,以便对清 *** 造成直接威胁。1858年4月,英、法、俄、美四国公使率舰陆续来到大沽口外,分别照会清 *** ,要求指派全权大臣进行谈判。俄、美的照会还表示愿意充当“调停人”。咸丰帝一面命令清军在天津、大沽设防,一面派直隶总督谭廷襄为钦差大臣,前往大沽办理交涉,并把希望寄托在俄、美公使的“调停”上。英、法侵略者并无谈判诚意,只是以此拖延时间,加紧军事准备。5月20日,英法军舰炮轰大沽炮台。驻守各炮台的清军奋起还击,与敌鏖战。但谭廷襄等毫无斗志,望风披靡,加以炮台设施陈陋,大沽失陷。英法联军溯白河而上,26日,侵入天津城郊,并扬言要进攻北京。清 *** 慌忙另派大学士桂良、吏部尚书花沙纳为钦差大臣,赶往天津议和。桂良等在英法侵略者威逼恫吓下,于6月26日、27日分别与英、法订立中英、中法《天津条约》。
中英《天津条约》共五十六款,附约一款;中法《天津条约》共四十二款,附约六款。主要内容是:①公使常驻北京;②增开牛庄(后改营口)、登州(后改烟台)、台湾(后定为台南)、淡水、潮州(后改汕头)、琼州、汉口、九江、南京、镇江为通商口岸;③外籍传教士得入内地自由传教;④外人得往内地游历、通商;⑤外国商船可在长江各口岸往来;⑥修改税则,减轻商船吨税;⑦对英赔款银四百万两,对法赔款银二百万两。
在此之前,俄、美公使利用“调人”身份,以狡诈的手段,分别于 6月 13日、18日与清 *** 签订中俄《天津条约》十二款、中美《天津条约》三十款,攫取了除赔款外与英、法所得几乎一样的侵略特权。中俄《天津条约》第九款还特别规定,两国派员查勘“以前未经定明边界”,“务将边界清理补入此次和约之内”,以便日后解决,从而为沙俄进一步掠夺中国领土埋下了伏笔。
《天津条约》签订后,英法联军撤离天津,沿海路陆续南下。咸丰帝此时对条约内容又感忧恐,令桂良等在上海与英、法代表谈判通商章程时,交涉修改《天津条约》,取消公使驻京、内地游历、内江通商等条款,并设法避免英、法到北京换约。11月,桂良等与英、法、美代表分别签订了《通商章程善后条约》,规定:鸦片贸易合法化;海关对进出口货物照时价值百抽五征税;洋货运销内地,只纳2.5%子口税,免征一切内地税;聘用英国人帮办海关税务。但是,英法方面不容变易《天津条约》的各项条款,并坚持要在北京换约。
英、法 *** 远不满足从《天津条约》攫取的种种特权,蓄意利用换约之机再次挑起战争。1859年6月,在拒绝桂良提出的在沪换约的建议后,英国公使普鲁斯、法国公使布尔布隆和美国公使华若翰各率一支舰队到达大沽口外,企图以武力威慑清 *** 交换《天津条约》批准书。清 *** 以大沽设防,命直隶总督恒福照会英、法公使,指定他们由北塘登陆,经天津去北京换约,随员不得超过二十人,并不得携带武器。英、法公使断然拒绝清 *** 的安排,坚持以舰队经大沽口溯白河进京。大沽一带防务,自1858年英、法舰队退走后,清 *** 即命科尔沁亲王僧格林沁负责。6月25日,英法联军突然向大沽炮台进攻。在僧格林沁的指挥下,守军英勇抵抗,战斗异常激烈。直隶提督史荣椿、大沽协副将龙汝元身先士卒,先后阵亡。激战结果,英法联军惨遭失败,损失舰艇多艘,死伤四百多人,英舰队司令何伯也受重伤。战斗中,美国舰队帮助英、法军作战和撤退。8月,美国公使华若翰伪装友好,由北塘进京,返回北塘时与直隶总督恒福互换《天津条约》批准书。在此之前,俄国代表已在北京换约。
英法联军进攻大沽惨败的消息传到欧洲,英、法统治阶级内部一片战争喧嚣,叫嚷要对中国“实行大规模的报复”,“占领京城”。1860年2月,英、法两国 *** 分别再度任命额尔金和葛罗为全权代表,率领英军一万五千余人,法军约七千人,扩大侵华战争。4月,英法联军占领舟山。5、6月,英军占大连湾,法军占烟台,封锁渤海湾,并以此作为进攻大沽口的前进基地。俄国公使伊格纳季耶夫和美国公使华若翰也于7月赶到渤海湾,再次以“调停人”为名,配合英、法行动。清 *** 在大沽战役获胜后,幻想就此与英、法两国罢兵言和。当英、法军舰逼临大沽海口时,咸丰帝还谕示僧格林沁、恒福不可“仍存先战后和”之意,以免“兵连祸结,迄无了期”,“总须以抚局为要”,并派恒福与英、法使者谈判。前敌统帅僧格林沁则以为敌军不善陆战,因而专守大沽,尽弃北塘防务,给敌以可乘之机。伊格纳季耶夫为英、法提供了北塘未设防的情报。
8月1日,英法联军在北塘登陆,没有遇到任何抵抗。14日,攻陷塘沽。再水陆协同,进攻大沽北岸炮台。守台清军在直隶提督乐善指挥下,英勇抗击。但清 *** 本无抗战决心,咸丰帝命令僧格林沁离营撤退。清军遂逃离大沽,经天津退至通州(今北京通县)。大沽失陷。侵略军长驱直入,24日占领天津。清 *** 急派桂良等到天津议和。英、法提出,除须全部接受《天津条约》外,还要增开天津为通商口岸,增加赔款以及各带兵千人进京换约。清 *** 予以拒绝,谈判破裂。侵略军从天津向北京进犯。
清 *** 再派怡亲王载垣、兵部尚书穆荫取代桂良,到通州议和。由于双方争执不下,谈判再次破裂。9月18日,英法联军攻陷通州。21日,清军与英法联军在八里桥展开激战,统帅僧格林沁等率先逃走,致使全军动摇,而遭败绩。次日,咸丰帝带领后妃和一批官员仓皇逃往热河(今河北承德),令其弟恭亲王奕?留守北京,负责和议。在英法联军进攻北京时,俄使伊格纳季耶夫又向英、法提供了北京防卫的情况。10月13日,英法联军攻入安定门,控制北京城。侵略军一路烧杀抢掠,在清廷长期经营的圆明园大肆抢掠珍贵文物和金银珠宝,并将园内建筑付之一炬。10月24日、25日,奕?分别与额尔金、葛罗交换了《天津条约》批准书,并订立中英、中法《北京条约》。
中英、中法《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有:①开天津为商端口;②准许英、法招募华工出国;③割让九龙司给英国;④退还以前没收的天主教资产。法方还擅自在中文约本上增加:“并任法国传教士在各省租买田地,建造自便”;⑤赔偿英、法军费各增至八百万两,恤金英国五十万两,法国二十万两。
俄国自以“调停”有功,逼迫于当年11月14日订立中俄《北京条约》,割占乌苏里江以东约四十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并为进一步掠夺中国西部领土制造条约根据。1864年,俄国据此强迫清 *** 签订《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又割占巴勒喀什池以东以南四十四万多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参见第5页沙俄侵占中国东北领土图和第1538页沙俄侵占中国西北领土图)。
经过第二次鸦片战争,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势力由东南沿海进入中国内地,并日益扩展,外国公使驻京加强了对清 *** 的影响和控制,中国社会进一步半殖民地化。
⑹ 八国联军侵略中国一共派了多少人
八国联军一共派了有49360个人侵略中国。
八国联军指公元1900年5月28日(清光绪二十六年),以当时的大英帝国、美利坚合众国、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德意志帝国、俄罗斯帝国、日本帝国、意大利王国、奥匈帝国为首的八个主要国家组成的对中国的武装侵略战争。
八国联军派兵人数:
日本:战舰20艘海军陆战队540人陆军20,300人。
英国:战舰8艘海军陆战队2020人陆军10,000人。
法国:战舰5艘海军陆战队390人陆军3,130人。
美国:战舰2艘海军陆战队295人陆军3,125人。
德国:战舰5艘海军陆战队600人陆军300人。
俄罗斯:战舰10艘海军陆战队750人陆军12,400人。
意缺橘裤大利:战舰2艘海军陆战队80人陆军5人。
奥匈帝国:战舰4艘海军陆战队294陆军100人。
八国联军把北京分成不同的占领区,东四以北由日军占领,熟门熟路的日军率先掠走内务府300万两白银,东四南大街以东由俄军占领,以西由意大利军队占领。
皇城东北由德军占领,皇城东部由日军占领,皇城东南由英军占领,崇内大街以西东长安街以南由德军占领。
西城由美军、法军、英军、意军占领,外城由英军、美军、德军占领,实行军事统伏简治。
(6)最新法国派什么军舰来中国扩展阅读:
1900年8月14日,北京城彻底沦陷,八国联军所到之处,杀人放火、奸淫抢掠!从紫禁城、中南海、颐和园中偷窃和抢掠的珍宝更是不计其数。八国联军总司令瓦德西在后来也承认,‘’所有中国此次所受毁损及抢劫之损失,其详数将永不能查出,但为数必极重大无疑。‘’
1901年9月7日,以《辛丑条约》的签订为结果,伍正中国自此彻底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给当时的国家和人民带来了空前沉痛的灾难。
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中国国际地位一落千丈。西方列强便开始对中国这块肥肉垂涎三尺。
19世纪末,西方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热潮。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的斗争日益高涨。
与此同时随着战争赔款的加深,人民不堪重负,终于引起了义和团运动,清政府内忧外患,无力抵抗,因此西方列强更加放肆,趁火打劫,妄图吞霸中国。
⑺ 简述2001年中国海军访问欧洲四国
10月17日,我海军舰艇编队圆满察败改完成出访德、英、法、意等欧洲四国的任务,开始返航回国。在人民海军的远航出访史上,这是一次非同寻常的远航。
近代中国人第一次看见军舰,是西方列强的炮舰,留下的是耻辱的记忆。新中国成立后,赢得了独立和尊严的中国人民,第一次以主人的身份接待来自海上的外国朋友。在西方国家中,法国海军于1978年败判第一次派军舰访华。至今,法、英、德、意四国已19次派出32艘军舰访问了我国的上海和青岛。
如今,我海军官兵第一次驾驶国产现代化军舰,远涉重洋到欧洲国家去做客。踏上陌生的欧洲土地,见到的是一张张友善和热情的面孔。
德国威廉市是一个只有几万人口的宁静小镇,平时只见街道上到处停着汽车,很少见到行人。中国军舰的来访给这里带来了少有的热闹气氛。市区离海军基地尚有一段路程,我军舰安排当地市民参观的那一天,足有上千人来参枯虚观。许多人在“深圳”舰举办的“锦绣中华”图片展前驻足观看。
9月26日上午,德国不来梅州议会大厅里,议长舍尔夫正在主持议员们开会。当前来拜会的我编队指挥员走进大厅时,议长宣布暂时休会,全体议员向我编队指挥员一行鼓掌致意,热烈欢迎中国军舰和官兵到访。
访问欧洲四国期间,我海军舰艇编队以威武的舰容和官兵们的良好素质,增进了欧洲人民和海军对中国的了解,并且赢得了尊敬。当我编队连续航行32个昼夜,安全、准点抵达德国时,前来欢迎的德方军政官员对中国海军的远洋航行能力赞叹不已;英国海军将领在致欢迎辞中也特别指出,对中国海军舰艇编队经过这么远的航行,仍然保持良好的舰容,表示极为钦佩。在结束对法国的访问前往意大利的途中,我海军舰艇编队战胜持续两昼夜的狂风恶浪,安全通过航海家视为畏途的大西洋着名风浪区比斯开湾,按计划准点抵达意大利,更加赢得了法国和意大利海军同行的敬佩。许多前来参观的当地市民,得知这样威武漂亮的军舰是由中国自己制造的,无不对中国的发展和成就刮目相看。
面对中国海军官兵所表现出的严明纪律,意大利拉斯佩齐亚市警察局长深有感触地说:这里曾有不少国家的军舰来访,水兵们上了码头后,酗酒、闹事,被警察送回舰上的事屡见不鲜。这次,中国军舰530多人来访,但没有一名中国水兵给警察添过麻烦。
⑻ 法国军舰要走琼州海峡行吗
不经我们允许是不行的。因为琼州海峡南北最大宽度39.5公里,最窄19.4公里,平均宽度29.5公里。而领海是12海里,大约22公里,海峡两头都是我们的,那就是约44公里的领海,所以琼州海峡是我国的内海。我们不允许别国的船不许通行,更别说军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