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注册瑞士公司的几大形式都是什么
瑞士公司分类:
1.股份公司( 德语为Akt iengesel lschaf t (AG)、法语Sociét é anonyme (SA)、意大利语Società anonima (SA) ) 是股份有限公司,与美国的corporation或英国的public limited company的形式类似。这是瑞士最重要和最普遍的公司结构类型。此外,外国公司通常为其在瑞士的子公司选择这种法律形式。股份公司是一种独特的法律实体(有自己的法人资格),其责任仅限于公司资产。注册股本事先确定,然后分为股份。股份公司不仅是适合大公司的一种恰当的法律形式,也同样适合于中小型公司。它还是控股公司和金融财务公司通常采用的法律形式。成立股份公司至少需要一名或一名以上的自然人或法人,至少有一人为股东。股本至少为10万瑞士法郎。为了成了股份公司,至少需先支付5万瑞士法郎,随着股本的增加,后续需至少缴纳足10万瑞士法郎。股份公司的最高组织机构是董事会。董事会由一名或多名成员组成,这些成员无需是公司股东。对董事的国籍或合法的居住地没有要求。至少有一名被授权代表公司的(董事会或执行委员会)成员必须居住在瑞士。股份公司向董事会成员所支付的薪酬依据行业、公司规模和销售收入而有所不同。在瑞士,规模为1,000人以下的公司中董事会成员的平均年薪约为2.6万瑞士法郎。最常见的薪酬形式是按年支付的一次性报酬和费用报销。瑞士的董事会平均由3.6人组成。
2.有限责任公司 (GmbH):
有限责任公司(GmbH)是本身具有法人资格的独立商业实体。此类公司可由一个或多个自然人或商业实体联合成立,其设定资本(名义资本)需提前确定。每位股东以一份或多份名义股本的形式持有名义资本,名义价值至少为100瑞士法郎。名义资本总额必须至少达到2万瑞士法郎,且须全额缴付。名义股本可以很方便地进行书面转让。卓志企业 但是,投资资金的所有人必须写入商业注册。本质上,所有股东都有权参与公司管理,他们之中至少有一位在瑞士境内居住。
有限责任公司是股份公司的一种具有吸引力的替代形式,特别是对于中小型企业来说尤为如此。由于不要求成立董事会,因此有限责任公司的结构性花费会显着降低。另一方面则意味着所有的责任都集中于董事长。依据自身的规模,有限责任公司仅需遵守有限的审计要求。与股份公司相比,有限责任公司的优势在于股本要求较低,但劣势是不能匿名:所有股东的姓名,包括那些在随后加入公司的股东的姓名,均须向公众披露。
3.分支机构:
除了在瑞士成立子公司,外国公司还可以设立分支机构(这是外国公司在瑞士第三常见的公司结构)。这些分支机构仍与母公司保持了一定的组织和经济独立性。从法律的角度来看,即使它能够自己签署协议、处理事务以及以原告或被告的身份列席业务所在地的法庭,但是其仍然是外国公司的一部分。分支机构一旦成立,就必须在商业注册处进行注册。在涉及唤腔授权、注册、税收和账目方面,分支机构将被视为瑞士公司来处理。外国公司要在瑞士成立分支机构,必须有一名在合法居住地在瑞士的的授权代表。
4.集体投资有限合伙:
集体投资有限合伙的形式(德语缩写为KKK,法语为SCPC)与英语国家常见的有限责任合伙(LLP)形式相对应。作为一种风险资本投资工具,这一公司形式只允许合格投资者使用。与《瑞士债权法》中有关有限合伙的规定相比,根据规定,无限责任制的合伙人必须为自然人(而不是公司投资者),而集体投资有限合伙制的负有法律责任的合伙人必须是公司。
2006年起,这种法律形式开始在瑞士境内出现。对于想要设立LLP形式的投资者和有限合伙人这是继卢森堡、爱尔兰或英属海峡群岛(特别是泽西岛和格恩西毁链卜岛)成立公司后的又一选择。这巩固了瑞士作为金融中心的地位,并为提升瑞士在专用风险资本、私募股权、甚至对冲基金管理公司方面的专业化服务创造了条件。
5.独资:
对小型商业而言,由自然人拥有的公司(独资或单一所有人的公司)是最受欢迎的公司结构。无论个人是否单独开展商业活动、或者说运营业务或公司,该形式都能合法存在。独资公司的所有人承担企业风险,对其全部私人和公司资产的风险负责。另一方面,公司所有人也拥有决定公司纤穗政策的唯一权力。
如果业务运营成功,则公司能方便地转变为股份有限公司。如果失败,其清算也比其他法律形式更加容易。独资公司不必在商业注册处进行注册,除非其年销售额超过10万瑞士法郎。
6.一般合伙:
如果两个或多个自然人遵循标准商业实践共同出资运营业务,这种类型的公司被称为一般合伙。一般合伙公司由各参与方依据合伙协议成立。由于它(如独资公司)并非独特的法律实体,因此无需缴税。税金由单独的合伙人支付。合伙人以各自的资产对合伙形式的任何债务或者义务负有无限共同责任。公司需进行商业注册。
7.合资:
作为一种合伙形式,合资正变得越来越重要。它不受到法律监管,是与瑞士合伙人共同进行经营的一种适宜的形式,通常是以共同出资成立一家新公司的方式操作(比如:外国供应商与其瑞士销售方共同成立一家制造或销售企业)。对于较小的项目(比如:有期限的研究项目),合资也可与普通合伙一样运营。
8瑞士Verein:
瑞士VEREIN是一种瑞士法律认可的法律结构,类似于美国法律下的自愿协会。瑞士verein是展示全球品牌的绝佳解决方案,同时允许作为verein一部分的公司将其法规作为独立的法人实体进行维护。跨国专业服务提供商主要使用它来限制他们的责任.
瑞士公司注册条件:
1.公司名称
名称:股份公司在名称含有家族姓氏时方须在名称中加上“股份公司”(AG/SA)的称号。名字查询可在24/48小时内完成。有限责任公司的名称必须加上“有限责任公司”(GMBH/SARL/SRL)的字眼。
公司名称不可与已注册的企业相同。名称须准确指明公司的目的,不可有误导成份,而且不可违反公众利益。家族姓氏一般只在有此姓氏的人士当股东或与公司有密切联系时方可使用。某些名称须经同意或批准。全国、地区或区域性的名称唯有经联邦商业登记处特别批准后方可使用,例如“瑞士”、“欧洲”、“国际”、“苏黎世”等词语。除非没有误导成份,否则,使用非其注册名称的负责人会被罚款。凡使用未经注册的名称意同欺骗者,其负责人会被监禁或罚款。如注册的名称与已经注册的名称相似,先注册者如能表明有混淆的危险,可要求更改新注册的名称。
2.认股人(股东)
有限责任公司只需有最少一名配额持有人(配额持有人相当于股份公司的股东,有限责任公司不准发行股份,配额登记需列明配额持有人及他们占公司资本总额之部分,即配额)。股东没有国籍限制,自然人或者法人团体都可以做瑞士公司之股东。外籍人士及外国公司可以全资拥有瑞士公司。
资本/股份/配额
股份公司在注册成立时已获接纳的股份数或价值最少为100,000瑞士法郎。股份面值必须至少为10瑞士法郎。注册资本必须缴足50,000瑞士法郎或其中的20%,以两者中较大者为准。允许有不记名股票,但不准发无面值的股份。特别投票权可以由股份的结构产生.不同面值的股票必须保持相同的投票权.面值大的股份的面值不得超过其他股份值之十倍,而某些决定则必须按资本额投票.无投票权的股份仅可以参与证的形式发出,参与证需列明面值,因为瑞士法律不承认无面值之权益。有限责任公司在注册成立时的配额价值最少为20,000瑞士法郎。注册资本之50%必须缴足。
3.董事
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人数最少须有一名,但没有上限。董事会必须至少有一名成员为瑞士居民而其大多数成员为居住在瑞士的国民。如公司为控股公司,而其大多数资产是在国外,瑞士联邦政务委员会可就国籍的规定允许有例外的情况。没有规定会议的地点。有限责任公司必须最少有一名总经理(常务董事),但没有上限。经理中至少须有一名为瑞士居民。不准有公司团体为董事, 但允许使用代名人董事。
对于董事会会议的地点和次数没有强制性的规则,但是不举行会议可能会触犯其公司董事须尽责规定。董事会拥有管理权,并可将全部或部分权力委托给董事经理或经理。
4.注册程序及所需时间
1 初步搜索、注册及批准公司名称---第一周
2 准备成立公司所需的文化:协定条款、公司章程、申请注册等---第二周
3 在指定的存托机构(银行)缴纳公司资本。保管人必须出示其身份证。外国公民可出示瑞士合伙人的介绍信---第三周
4 公司成立及准备成立文件:公司章程或组织细则、接受法定审计机构审计、被认可的存托机构(银行)确认股本已经缴付,并由该公司支配。如果成立后的是没有自己的办公室:住所接受声明---第四周
5 在各州的官方公报公布---第五周
6 在相应的工商登记管理机构(商业注册处)中登记责任人---第五周
7 注册为纳税企业第六周请留意,上列表格所示注册时间仅供参考,实际注册所需时间一般不需要那么长的时间。根据我们的经验,如果文件及资料齐备,并且注册顺利,一般情况下3-4周即可完成注册的各项程序。
‘贰’ 瑞士银行的建立及发展
瑞士是欧洲最富有的国家,也是全球最富有的国家之一。在瑞士有两样东西其它国家难以匹敌,一是钟表,二是银行。2004年年底,瑞士人均金融资产超过165000欧元,在岸金融资产总计超过1万亿欧元。瑞士也是全球最大的离岸金融中心,持有全球30%的离岸货币,总额接近2万亿欧元。瑞士还是全球名副其实的银行王国,银行产业是瑞士第一大支柱产业。2004年,瑞士金融产业创造了瑞士GDP的14%,银行产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是同样属于金融强国的德国、法国和美国的两倍。瑞士的银行管理着全球1/4到1/3的国际投资私人财富,所以在私人银行服务和财富管理两大金融领域,瑞士银行占有极大的市场份额。银行产业还是瑞士劳动生产率最高的产业,人均产出超过35万欧元,比瑞士国内平均劳动生产率高出3倍以上。
瑞士的银行体系由州立银行(Cantonal banks)、大银行(Big banks)、地方和储蓄银行(Regional banks & savings banks)、信用合作银行(Raiffeisen banks)和包括外资银行在内的其它银行(Other banks)组成。2003年,瑞士全国银行总数达378家。
支撑瑞士银行产业的是它的“大银行”。经过1993年和1997年两次重量级的“大象联姻”,1993年瑞士信贷银行与民族银行合并、1997年瑞士联合银行与瑞士银行公司合并,如今的瑞士“大银行”仅存两家,瑞士联合银行集团(UBS AG)以及瑞士信贷集团(Credit Suisse Group)。
瑞士联合银行集团是现今瑞士最大的银行,也是全球屈指可数的金融机构之一。可以毫不夸张的说,瑞士庞大的银行产业和全球金融中心的地位,实际上主要是靠瑞士联合银行集团来支撑的。在瑞士国内,瑞士联合银行的资产和负债均接近瑞士整个银行业资产和负债的40%,雇员数占银行雇员总数的30%以上。在国际上,瑞士联合银行集团是全球最大的私人银行,全球最大的外汇交易商,全球最大的资产管理商,在全球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领域的地位如日中天。很多时候,瑞士联合银行集团就是瑞士银行产业的象征和代名词。
自从1997年瑞士联合银行集团成立以来,资本和资产规模不断扩大,业绩持续增长,全球影响力大大增强,取得了骄人的成绩,由一家仅仅在欧元区内有一定影响的银行发展成为全球金融市场的有力竞争者。2005年一跃成为全球资产规模排名第一的全球金融业龙头老大。
联合银行集团成功经验已引起分析家们极大地关注,其优秀的管理技术和企业文化得到人们的一致赞赏,以致国外有分析家认为:“如果说今天的瑞士联合银行集团有什么弱点,那就是它成功太多和太久”。
为什么瑞士联合银行集团能够取得如此的成功?2005年瑞士联合银行集团提出的发展战略作出了很好的注脚,即:“同一个信念,同一个团队,同一个目标,同一个UBS(One belief, One team, One focus, now, One UBS)”。
从表面看,这只是瑞士联合银行集团的一个形象广告或品牌战略,它决定放弃过去花重金获得的华宝和普惠等品牌,而使用统一的UBS品牌。但是,对瑞士联合银行集团的发展历史进行分析,我们会发现,“四个一工让橘程”是瑞士联合银行集团的成功之道。
1997年的瑞士联合银行(UBS)与同样历史悠久也同样属于当时瑞士“大银行”的瑞士银行公司(SBC)进行了瑞士银行史上最大的合并。这是一桩引起当时全球银行业轰动的合并案例,合并的直接结果是樱滑搏产生了一家既有悠久的历史传承,又有崭新的品牌形象的瑞士联合银行集团(UBS AG)。当时,新的瑞士联合银行集团的总资产达到10160亿瑞士法郎,员工总数27611人,有分行357家,分布在全球50多个国家。合并使瑞士联合银行集团成为当时欧洲最大的银行和全球第4大银行,管理的客户资产达到13200亿瑞士法郎,奠定了其全球最大的私人银行和全球最大的资产管理机构的地位。
瑞士联合银行与瑞士银行公司为什么要合并?在瑞士国内,瑞士联合银行历史上的百年老对手瑞士信贷集团与民族银行进行了合并,瑞士联合银行失去了瑞士银行业龙头老大的地位,瑞士银行公司失去的市场份额更大,只有两家银行主动联合,才能夺回失去的霸主地位;在国际方面,英国汇丰银行对米特兰银行的收购已经完成并组建了汇丰控脊祥股,日本的东京银行和三菱银行的合并也早已结束,组建了新的东京三菱金融集团,德意志银行对美国信孚银行的收购接近尾声,美国的花旗银行、摩根银行和美洲银行都在紧锣密鼓商谈对其他美国银行的收购事宜,新一轮全球银行业购并高潮即将到来。面对内外竞争压力,瑞士联合银行和瑞士银行公司选择适当的购并成为必然。
1998年,两大银行合并完成后,瑞士联合银行集团的董事会首先完成了对业务部门的改组,将银行的业务部门划分成私人和公司客户管理(UBS Private and Corporate Clients)、资产管理(UBS Asset Management)、私人银行(UBS Private Banking)、投资银行(UBS Investment Banking)和私人产权(UBS Private Equity)等5大部门,放弃了SBC品牌而统一使用UBS品牌,在较短的时间内顺利度过了磨合期。
但是,瑞士联合银行集团生不逢时,正遇上美国高新技术泡沫破裂,原瑞士银行公司在美国市场对冲基金的投资损失惨重,特别是持有大量头寸的美国长期资本管理公司(Long Term Capital Management)的破产,造成了瑞士联合银行集团超过10亿美元的巨额损失。不过,瑞士联合银行集团是一家善于吸取教训的银行,这一次的失败带来了它在投资决策上的重大改变和此后的巨大成功。
1999年,瑞士联合银行集团继续对原有业务进行整顿,在金融市场上有进有退。鉴于保险业利润微薄和前景不明,它首先中止了与瑞士再保险长达10年的合作协议,出售了持有的瑞士再保险股份及与瑞士再保险的合资的企业,从此主动退出保险业的历程。为了避免由于业务重叠产生内部冲突和效率损失,它又将原UBS的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出售给标准渣打银行,并出售已经持有的Argor Heraeus SA 的75%的股份。为了发挥比较优势,它加大了私人银行和资产管理业务的投入,收购了美洲银行的欧洲和亚洲私人银行业务,并扩充了旗下华宝公司(UBS Warburg Dillon Read)的交易大楼,使它成为欧洲最大的证券交易场所,还收购了百慕大有名的全球资产管理公司(Global Asset Management),并将其并入它的私人银行。为了在美国金融市场站稳脚跟,瑞士联合银行集团对原有UBS和SBC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发行的股票进行了置换,重新以美国存托债券(ADR)方式发行UBS AG的股票,并且大获成功,此举使UBS AG成为第一家在纽约证交所上市的非美国金融集团。
2000年,瑞士联合银行集团。在两方面继续进行业务调整:一是收缩瑞士本土的业务,扩充美国市场的业务,出售几家业务重心在瑞士的机构,收购几家美国公司,完善集团在美国的业务布局;二是继续收缩保险业务,再一次出售原来持有的几家保险公司股份,同时加大在电子网络及相关业务的投入,成为第一家能够提供全面的网上银行业务的瑞士银行。
2001年,瑞士联合银行集团的最大动作是以120亿美元的价格完成对美国着名的投资银行普惠公司(PaineWebber)的收购,并将其改组为瑞银普惠(UBS PaineWebber)。普惠是一家老牌的投资银行,在美国紧跟高盛、美林、摩根士丹利和JP摩根,是美国证券市场公认的一级交易商,在资产管理和证券经纪等方面犹有盛名。瑞士联合银行集团的此举无疑进一步扩展和巩固了它在利润丰厚的美国投资银行领域的地位。由于对瑞士联合银行集团前景看好,收购消息宣布的当天,普惠的股票就上涨了40%。当然,此次购并也给瑞士联合银行集团的管理层带来一个重大的难题,就是怎样有效地整合旗下的瑞银华宝和瑞银普惠两大投资银行,从而减少由于内部的矛盾和摩擦形成的内耗。
2003年和2004年,瑞士联合银行集团没有进行大的收购行动,它的主要工作是加大自身具有比较优势的私人银行和资产管理等业务的投入,同时扩大代理外汇交易和债券交易的市场份额。风险管理机制的完善和围绕其产品和服务的第三方分销基础设施(Bank for Banks)的建立也是这两年管理层关注的重点。事实证明,这两年的调整卓有成效。
2005年6月,瑞银集团正式发布公告,宣布了所有业务采用统一品牌的策略,其中包括瑞银普惠和瑞银华宝,都将划归单一的UBS品牌名下。原有的四大业务品牌:瑞银华宝(UBS Warburg)(投资银行业务)、瑞银普惠(UBS PaineWebber)(投资银行业务)、瑞士银行私人银行(UBS Private Banking)(私人银行和资产管理业务)、瑞银环球资产管理(UBS Global Asset Management)(国际业务)将重组为以瑞银(UBS)命名的三大业务:瑞银财富管理(UBS Wealth Management)、瑞银环球资产管理(UBS Global Asset Management)及瑞银投资银行(UBS Investment Bank)。瑞士联合银行集团在全球发起了题为“四个同一”的公司形象广告。正式宣布放弃华宝和普惠两大品牌。这一决定反映出该公司已决意打造能匹敌花旗集团(Citigroup)和汇丰控股(HSBC)的全球金融服务品牌。
资料表明,瑞士联合银行集团2001-2005年度按照资产规模排名一直稳居全球前10强,四年中它的位次不断前移,终于在2005年度坐上全球银行头把交椅。瑞士联合银行集团与其它银行的扩张有一个根本的区别,其它银行的扩张基本上都依赖于银行购并,而瑞士联合银行集团虽然也有购并行动,但与其它银行相比,它的扩张主要依赖的是业务的增长。因此,它的核心一级资本增长较慢,而资产排名上升较快。使瑞士联合银行集团名闻天下它的,是它的高而稳定的利润回报,与花旗集团等美国银行相比,每年60亿美元的税前利润、20%的资本利润率和不到1%的资产回报率也许有些低,但它是一家欧洲银行,在欧洲各大银行中,它的利润和回报首屈一指,只有汇丰控股与它基本在同一个档次。由于受到合并前一些不良资产的影响,初期的不良贷款率确实有些高,经过初期的整顿和处置,它的不良贷款率,已经只剩下不到3%的水平,反映了瑞士联合银行集团较高的不良贷款消化和管理能力。
对瑞士联合银行集团与瑞士仅有的另外一家“大银行”瑞士信贷集团的业务收入进行动态比较。1998年,当瑞士联合银行集团组建时,瑞士联合银行集团与瑞士信贷集团基本处于同一档次,业务收入都在220亿瑞士法郎左右,到2000年,两大银行开始拉开距离,瑞士联合银行集团的营业收入超过370亿瑞士法郎,而瑞士信贷集团却只有330亿,已经相差40亿瑞士法郎。特别是2001年,美国股市泡沫破裂,大规模投资于美国对冲基金的瑞士信贷集团遭受了巨大损失,业务规模严重萎缩,业务收入下降到只剩下250亿瑞士法郎,而瑞士联合银行集团由于从1998年对冲基金投资的失败中得到教训,及时从对冲基金撤离,后来又严格限制对对冲基金和泡沫过多的电子、通讯、网络等产业的投资,基本躲过了美国股票市场的危机,业务收入接近330亿瑞士法郎,足足超过瑞士信贷集团100多亿元。虽然2002年和2003年瑞士联合银行集团的业务也有些滑坡,那主要是这两年全球经济特别是美国经济不景气、投资银行业务规模急速下降所致,到2005年第一季度,按年率计算,瑞士联合银行集团的收入达到380亿瑞士法郎,而瑞士信贷集团只有不到330亿瑞士法郎。
‘叁’ 瑞士和法国关系怎么样
瑞士这个国家分为法语区和德语区,日内瓦就是法语区,瑞士是个中立国家,天然关系当然不错,但是不会结盟的,瑞士既不是欧盟国家,也不是北约成员。
‘肆’ 迪卡侬被谁收购
MausFrères。迪卡侬被MausFrères收购,谨毕察法数液国体育零售巨头迪卡侬宣布从 MausFrères 手中收购瑞士体育用品连锁店 Athleticum 。迪卡侬来自于法国,是体育祥茄用品零售商,由米歇尔·雷勒克于1976年创立,第一家店开在法国里尔附近的小村庄恩洛斯。
‘伍’ 瑞士手表现在有哪些被其他国家收购,不是瑞士原装了听说英纳格不是了,还有其他的吗
那明显是个贴小广告的,先鄙视下。
其实现在的瑞士手表森桥品牌基本还都是瑞士原装的,你所听说的各品牌非瑞士血统,那其实腊毕多是幕后的经济运作罢了,就像中华牙膏是中国老品牌但现在被联合利华收购了品牌,生产销售都没变,只不过是荷兰人的资金在运作此局猛了。
法国的LV集团旗下也收购了几个瑞士表品牌。所以,现在资本运作很复杂,所以还是不要计较为妙。最后一句话,别图瑞士两个字买便宜货就成了。
‘陆’ 怎么移民法国或者瑞士
移民瑞士入籍,必须经过三道关卡,分别得到联邦、州和所在城镇的批准。
在联邦这一层面上,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入籍条件是:外国居民必须在瑞士住满12年。
其他移民入籍条件囊括方方面面,比如是否遵守瑞士法律,是否掌握官方语言,是否适应瑞士生活等等。在入籍调查阶段,移民局工作人员会派人到申请人所居住的周边环境了解其为人、文明程度以及社交关系等。
不想要入籍瑞士,只想到瑞士生活拿到居留许可,可以考虑在瑞士进行投资,即在选定的州向一个小型或者中型公司投资50万瑞郎以上的资金,但是仅将存款存在瑞士的银行或者购买某个公司的股份是不够的,投资者投入的资金必须能够为所在地区创造经济增值,同时必须提供就业机会,并且一年中有大部分时间居住在瑞士,仅有夏天的时间无法得到居留许可。
‘柒’ 瑞士航空公司的相关事件
2001年10月2日,好客的瑞士人遭遇了有史以来最大的尴尬场面。由于瑞士航空公司宣布全线停飞,全球262次航班约1.9万名乘客手持着瑞士航空公司的机票却上不了飞机,其中3000名~4000名乘客滞留于瑞士航空总部所在的苏黎士机场。
为了尽量少给国家脸上抹黑,乘客们被安排到临近的饭店或是地下库房里的临时住所过夜,慈善机构送来了700份热餐,当地农民也无偿赠送了250升鲜苹果汁。就在旅客们心情烦躁地等待于混乱的机场大厅的同时,瑞士政府内阁也召开了紧急会议,商讨振救瑞士航空的紧急方案,并最终同意拨给瑞士航空4.5亿瑞士法郎(2.733亿美元)的紧急资助。10月4日当地时间早上八时,历时两天的瑞士航空停飞危机终于暂告段落,第一架飞往莫斯科的瑞士航空公司所属飞机从苏黎士机场起飞。机上乘客包括瑞士国家足球队,球队隔日将与俄罗斯进行世界杯外围赛。但根据此前与银行达成的协议,具有70年历史的瑞士航空公司本月底将被并入名不见经传的地区性航空公司 ——十字航空(Crossair),十字航空将继承“瑞士航空”品牌。
经营失策难挽回9·11雪上加霜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瑞士航空危机也绝非事先毫无征兆,只是其演变和加剧之迅速令业内人士大跌眼镜。在危机发生前一周,瑞士航空公司董事长科尔蒂就已在电视上对公众表示:“我们现在是过一天算一天。”但当时他坚信公司不会破产。作为欧洲最负胜名的航空公司之一,瑞士航空曾经是瑞士人眼里的骄傲,也是国际航空运输协会(IATA)1945年成立时275名会员公司之一。但由于经营决策失误,近年来在法国和比利时等地大肆收购小型航空公司蒙受了巨额损失,瑞士航空公司陷入严重的财务危机,去年公司亏损额达到29亿瑞士法郎,今年上半年继续亏损了2。34亿瑞士法郎。而9月11日美国遭受恐怖袭击事件更是雪上加霜。受此影响,瑞士航空客运量下降了40%~60%,亏损额达到约6500万瑞士法郎。当时公司预计10月份北美航线的乘客人数将下降10%~15%,其他航线的乘客人数也将下降5%~10%。
正如科尔蒂所说的,“9·11事件在对公司最孝察糟的时刻降临了”。他预计此事件至2002年底集团现金流和证券的负面影响达到31亿瑞士法郎~38亿瑞士法郎。而“这是我们无法承受的打击。”到9月底,瑞士航空负债由6月底时的150亿瑞士法郎急升至约170亿瑞士法郎,是其市值的38倍。
所幸的是,政府看来从来就没有放弃瑞散慎衫士航空,官员们开始在不同场合下表明支持瑞士航空的坚决意愿。而瑞士联合银行、瑞士信贷集团与瑞士航空持久的谈判终于有了眉目,并于10月1日达成重组协议。根据协议,瑞士联合银行、瑞士信贷集团将按51:49的比例向瑞士航空公司的母公司瑞士航空集团提供共计13.6亿瑞士法郎的援助。其中,两银行将以2.6亿瑞士法郎的价格从瑞士航空集团手中收购其对十字航空70.4%的持股,而瑞士航空公司2/3以上可盈利的飞行业务将在10月28日以后并入十字航空。
十字航空原本是隶属于瑞士航空集团,因运营成本较低而被寄予迅速脱困的希望,在此协议执行后它将取代瑞士航空公司在瑞士的旗舰航空公司地位。此外,对于可能出售的其他航空相关业务,两银行提供2.5亿瑞士法郎的过度贷款,让它们在寻获买主前可以继续营运。而对于无法出售或并入十字航空的业务,瑞士航空集团将寻求破产保护。这一系列重组将导致公司经营战线收缩,航班减少,并裁减数千员工。
达成协议的话音未落,早已对瑞士航空欠账感到不耐烦的燃油供应商们使出了杀手锏,拒绝再为瑞士航空公司提供燃油,而且外国机场坚持要求其即时支付着陆费,否则就扣留飞机。瑞士航空的信用已如同秋叶脆弱,因没冲腔钱支付燃油而被迫停飞的航线迅速扩大,加上担心飞机被机场扣留,瑞士航空公司最终被迫宣布全球航班悉数停飞,由此上演了文初苏黎士机场那慌乱且羞辱的一幕。
国家紧急援助 瑞航仍旧时不再来 瑞士法郎也像瑞士航空公司的飞机一样紧急下落。在“9·11”恐怖袭击事件后被视为最佳避险投资工具的瑞士法郎备受打压,汇价明显下滑,因为这一事件的影响至少是严重打击了瑞士国家形象。财政部长威利格在接受电视采访时说:“滞留机场的愤怒人群手持毫无价值的机票,这一画面令瑞士航空危机迈出了经济领域,变得更像个关系国家声誉的政治问题。这关系到瑞士的形象。”
工会的不满之声旋即传出。瑞士航空集团工会主席敦克尔说:“员工非常担忧,因为大家都不清楚自己会被划在申请破产保护资产中,还是有幸到十字航空去。”他们开始计划到公司总部外面去进行大规模示威。
情急之下,科尔蒂再次敦请瑞士联合银行、瑞士信贷集团进行紧急磋商,以尽快恢复航班营运。在包括政府在内各方的压力下,这两家瑞士最大的银行10月3日向瑞士航空集团支付了用于收购十字航空70.4%股权的2.6亿瑞士法郎,期望稍减燃眉之急。
政府也是焦头烂额,因为瑞士航空危机可能导致失业剧增,损坏瑞士在国际上的形象,葬送每一位有关官员的仕途前程。联邦内阁紧急会议过后,威利格在新闻发布会上说:“政府将提供4.5亿瑞士法郎的紧急资助,帮助瑞士航空的航班业务持续运营至10月28日。”
暂时度过危机的瑞士航空早已元气大伤。科尔蒂在苏黎士机场一个维修棚里给员工们带来了好坏参半的消息。坏消息是,职工总数7.1万人的集团将裁员9000人;好消息是,10月份工资可以照付不误。
为了至少可以维持运营至10月28日,瑞士航空准备仅恢复其长途航班的70%,而欧洲以内地区航班仅恢复50%。同时,公司推出了一项名为“时不再来”特别优惠政策(Now or never special),到欧洲任何地方的经济舱往返程票价仅为300瑞士法郎,到除日本以外世界其他地点的经济舱往返票价只售800瑞士法郎。但这些飞机票只限于10月27日前有效,而且只能用现金支付。
但这场危机的影响早已跨出了国界,比利时航空也成为其受害者之一。占比利时航空49.5%股权的瑞士航空公司本应于10月2日向比利时航空注资1.32亿欧元,但瑞士航空因资金短缺而濒临破产边缘,收回了承诺,迫使比航不得不申请破产保护。也是得益于政府1.25亿欧元的救援贷款,比利时航空方不致关闭,旗下上万名员工也免遭失业厄运。 2001年11月24日,克劳斯航空公司一架可容纳97名乘客的支线RJ-100喷气机坠毁,至少10人死亡。经核实当时机上有33人,包括28名乘客和5名机组人员。飞机于当地时间晚9点(北京时间25日凌晨4点)从柏林的泰格尔机场起飞,预定在苏黎世机场降落,起飞后大约一小时坠毁。
1999年1月克劳斯航空公司一架飞往德累斯顿的航班从苏黎世机场起飞后不久坠毁,机上10人全部遇难。
1998年9月瑞士航空公司机型为MD-11的111次航班在新斯科舍附近的哈利法克斯坠毁,机上229人全部遇难。
1979年10月瑞士航空公司DC-8飞机在雅典机场降落时,撞在铁丝网上,造成14人死亡。
1970年2月瑞士航空公司一架飞机从苏黎世机场起飞后不久,机上一枚炸弹爆炸,导致飞机坠毁,机上47人死亡。
1963年9月瑞士航空公司一架飞机从苏黎世机场起飞后不久着火并坠毁,造成80人死亡,其中包括地面上若干人。
‘捌’ 武汉那里有收购瑞士名表的地方啊
可以在淘宝网上卖 注明写 二手货
‘玖’ 瑞士一共有几个钟表集团,都各有哪些品牌
瑞士钟表业四大顶级集团
LVMH集团
拥有CD香水和路易·威登皮具的法国巧蚂LVMH集团是当今世界头号奢侈品集团。去年购入玉宝、豪华、茨尼特三个瑞士手表品牌后,LVMH集团立即跃居世界第四大手表生产企业。从今以后,这个来自法国的“重量级”企业将与瑞士本土的三个集团军——斯沃琪、劳力士和Vendome共同控制世界豪华表生产80%的份额,刚刚加入钟表生产行列的LVMH集团已占有豪华表生产的10%。
做到“知已知彼”,LVMH集团甚至将斯沃琪集团的核心领导人物之一——欧米茄表厂前总裁索菲斯蒂挖至旗下,以帮助集团制定战略,使玉宝、豪华和茨尼特三个品牌重放异彩。对于三个瑞士品牌来说,随着公司的易主,默默耕耘的时代也宣告结束:LVMH集团新创立的钟表珠宝部已开始采取一系列积极措施——集中生产、增加广告,并通过LVMH集团的全世界销售网和互联网扩大销售。
十年间,Vendome与LVMH这两个全球着名的奢侈品集团先后进军瑞士钟表业,并迅速取得了与钟表业“老霸主”们一争高下的实力,这充分展示了瑞士钟表业当前发展的一大趋势,即高档钟表业正日渐与奢侈品生产业相互渗透。的确,在奢侈品集团通过时装、首饰、香水而塑造的缤纷世界中,怎能缺少瑞士名表这一重要配件?又有哪种产品能比经典名贵的瑞士手表更好地体现出奢侈品集团“艺术化人生”的理念?况且,奢侈品集团进军钟表业,比起其它行业来还具有一个天生的优势,那就是奢侈品集团已拥有强大的销售网络,这就节省了单独建立手表销售网点的大笔成本。
与此同时,瑞士钟表业也准备着对奢侈品行业进行逆向的渗透。斯沃琪集团宣布:下一步将进军珠宝首饰领域,在巴黎香榭丽舍大街开设专卖店,与法国各大奢侈品牌(特别是新对手LVMH集团)的专卖店比邻而居,以建立自己奢侈品名牌的形象。在两个行业相互渗透的过程中,高档表及豪华表品牌当然是主要的争夺对象,目前,高档表销售的世界排名次序暂时仍是:劳力士、Vendome、斯沃琪和LVMH。
经过前一时期的收购兼并,基本形成了四大集团“割据”的形势,劳力士、斯沃琪、Vendome三家集团的手表出口量已占瑞士全部手表出口的五分之四。但是业内专家一致认为:瑞士钟表业结构重组的浪潮还远未结束,未来一段时间,将有更多的瑞士品牌易手,人们等待着看到新的收购行动。不过,瑞士钟表业企业多未进入股市,这就给收购兼并行动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对品牌本身价值的评估和市场发展的预测,以及对整个行业发展趋势的判断都可能影响企业的投资收购行为。
Vendome集团
Vendome奢侈品集团是瑞伏宽拍士第9大企业Richemont集团的子公司,拥有一系列世界奢侈品名牌,如卡地亚、阿尔弗雷德·登喜路、万宝龙、兰赛等。
自1988年起,Vendome集团先后购入名士、伯爵、江诗丹顿三个瑞士豪华表品牌,并将卡地亚的生产领域从珠宝首饰扩展到豪华首饰表,从而跻身于世界三大钟表生产企业之列,手表年销售额达15亿瑞士法郎。
劳力士集团
拥有近百年历史的劳力士集团目前是瑞士第二大钟表企业,年销售额逾20亿瑞郎,瑞士境内员工3700人。集团的构成十分“精锐”——只生产连年荣居世界销售额之首的劳力士牌手表及其兄弟品牌帝舵表。这两个身价不凡的品牌使劳力士集团成为瑞士最大的奢侈表生产者,每年瑞士全国生产用黄金总量的半数都被使用在劳力士集团的成品表中。
对于那些希望保持钟表业现状的企业来说,劳力士无疑是抵制合并浪潮的“中流砥柱”:无意于吞并扩张的劳力士集团代表了很大一部分企业坚决保持传统和独立性的观点。
不过,除了保持独立的意愿之外,实际的努力也是必不可少的。面对新的竞争格局,劳力士集团已经开始在营销方面付出更大的努力,特别是加大对其第二品牌帝舵表的广告投入,不久前已邀请高尔夫明星泰格·伍兹出任其形象代表。
斯沃琪集团
斯沃琪集团的诞生为瑞士钟表业合并浪潮的来临奏响了序曲:由原瑞士钟表工业公司(ASUAG)和瑞士钟表总公司(SSIH)于1983年合并而成、并于1998年更易现名的瑞士斯沃琪集团(Swatch Group)已是当今世界最大的钟表工业集团。
旗下拥有勃朗帕爱、欧米茄、雷达、浪琴、天梭、卡文克莱、雪铁纳、美度、哈米尔通、皮巴曼、斯沃琪等手缺羡表品牌。同时拥有自己的装配系统生产企业Lasag公司、钟表机芯生产企业ETA公司、钮扣电池厂Renata公司等多家配套生产企业。
1999年,斯沃琪集团销售总额达36.26亿瑞郎,比1999年增长10.9%;盈利4.41亿瑞郎,比1998年增长23.5%。今年一季度,该集团业绩上升势头不减,营业额比99年一季度再增20%。
‘拾’ 周大福投资了多少公司
作为一家大型珠宝企业,周大福在过去几年里镇神李积极布局多个产业板块,通过战略投资和并购等形式扩大企业规模和业务范围。但是由于时效性和变化性的原因,我无法确切地回答他们目前共投资了多少家公司。以下是一些周大福近年来的重要投资事件:
1. 2014年,周大福收购法国高端珠宝品牌SATELLITE。
2. 2016年,周大福宣布计划加大在中国内地的布局,预计5年内要开1000家直营店。
3. 2018年,周大御迟福与阿里巴巴集团合作,在天猫平台开设旗舰店。
4. 2019年,周大福收购瑞士名表品牌Cyrus。
除此之外,周大福也对其他一些企业进行过投资,比如加拿大钻石生产商Lucara Diamond、以色列珠瞎猛宝科技公司Sarine Technologies等。总体来说,周大福在打造全球珠宝产业链上进行着积极的探索和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