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非洲各国被殖民的时间以及经过
非洲各国被殖民的时间以及经过:
1、16世纪:早期的殖民地
西罗马帝国灭亡后,其海外省份和殖民地被东罗马帝国、弗兰克帝国、西哥特式王国等国家瓜分。由于政治和军事上的限制,由于罗马西部地区的人口稀少,所以他们没有足够的能力去征服海外殖民地。
十字军东征标志着欧洲对自己以外地区的兴趣开始。东地中海国家不是十字军的殖民地,而是第四次十字军占领拜占庭帝国,威尼斯和热那亚占领了东地中海许多前拜占庭领土并建立了自己的商业殖民地。
2、15世纪至17世纪: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帝国
一般认为,现代西方国家所占领的第一个殖民地是葡萄牙人占领的殖民地。葡萄牙原产于摩洛哥,为了铲除海盗行为,控制通过雪松从西非进口黄金和象牙,它被小心地部署占领雪松港。然后,它与西非黑人帝国建立了直接联系,并生产了黄金。它还沿着非洲海岸向南移动,占领了马德拉、佛得角群岛和其他组织。
随着文艺复兴运动在欧洲的发展,欧洲出现了对商业资本和财富的渴望。当时欧洲的主要贸易对象是东方,尤其来自是中国、印度和南洋各群岛的丝绸、宝石、香料等奢侈品。
由于当时与东方的贸易被威尼斯、热那亚垄断,西欧国家决定自己探索通往东方的航路。首先对东方航线展开探索的是葡萄牙和西班牙。1498年达·伽马经过好望角抵达印度。
为了确保与印度的贸易不受莫卧尔帝国、阿曼和印度洋沿岸的土耳其国家的干扰,葡萄牙1510年在果阿建立了第一个殖民地,修建了堡垒,装备了军队,并保护了葡萄牙商人的安全。
由于葡萄牙垄断了通过好望角到东方的路线,西班牙不得不寻找一条从东方到西方的新路线。1492年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后,西班牙发起了一场针对美洲的征服和殖民运动。在很短的时间内,它摧毁了印第安人建立的帝国,建立了大量的殖民地。
1494年经教皇仲裁,葡萄牙在西经50°以东的美洲大陆也获得了面积极为庞大的殖民地。
由于西班牙征服地区盛产金银,大量贵金属经西班牙流入欧洲,刺激了欧洲其他地区的物价变革和工商业发展。
同时,由于咖啡、可可、茶叶、烟草、蔗糖、马铃薯等新消费品引入欧洲,欧洲人的饮食习惯也大幅度改变,导致对这些消费品需求的增长,这就促使西班牙和葡萄牙在新征服的美洲广大地区发展经济作物的种植。
16世纪末至17世纪初,英国和法国从西班牙人手中夺取了加勒比海诸岛,荷兰从葡萄牙手中夺取了巴西东北沿海的纳塔尔地区。由葡萄牙人在非洲的马德拉群岛、佛得角群岛首创的黑奴种植园制度传入英、法、荷控制的这些地区,对劳动力的需求猛增。
而由于殖民者对印第安土着的残酷屠杀,印第安人的数量由15世纪末的5000万锐减至17世纪的400万,因此欧洲殖民者不得不从非洲寻找新的劳动力来源。
从1442年起,葡萄牙人就把柏柏尔人用作奴隶,西班牙人从1502年起开始把非洲黑人运入美洲。
对奴隶贸易的需求促使两国以及英国、荷兰、法国、丹麦等新兴资本主义国家在西非洲沿海建设了许多商站,贩卖奴隶、象牙、黄金和辣椒,当时被称为“天堂的种子”,科特迪瓦的另一个名称是种子海岸。
然而,由于西非海岸难以进入,以及欧洲人不适宜的地貌和气候,欧洲对非洲的殖民化在今后几个世纪中仅限于几个沿海据点。
从欧洲国家对这些殖民地的命名——黄金海岸、科特迪瓦、奴隶海岸——上可以看出,在西非的殖民地基本上都属于资源掠夺型殖民地。
3、17世纪至18世纪中叶:英国、法国和荷兰
随着新大陆的发现,大西洋取代了地中海,成为商业运输的唯一途径,导致意大利的传统商业城市和德国北部的汉萨同盟以及英国、法国和荷兰的衰落。西方国家的经济正在逐步崛起。
英国最初试图通过俄罗斯开辟东方贸易路线。为此,莫斯科公司成立于1533。不久,它发现俄罗斯与东方没有直接的商业联系,于是转向寻找西北路线,并试图向东穿过北美北部。
1588年英国打败西班牙无敌舰队后,开始殖民北美,建立了哈德逊湾公司和新英格兰殖民地。1600,英国商人建立了一家英国东印度公司,然后开始在印度扩张。
16世纪末荷兰独立后,迅速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海洋和商业国家。荷兰东印度公司成立于1602年,逐步垄断与中国、印度、日本、锡兰和香料岛的贸易。法国在北美建立了一个新的法国殖民地,并占领了加勒比海中几个具有战略意义和富含蔗糖的岛屿。
随着英国在北美殖民地商业上种植烟草和棉花,法国需要将人力转移到加勒比岛屿的甘蔗种植园,因此两国对奴隶的需求日益增长。
1526年,英国开始奴隶贸易。不久之后,荷兰和丹麦作为活跃的贸易中转国也加入奴隶贸易活动中来,试图从中分得利益。瑞典、勃兰登堡、汉堡、库尔兰等国家也在这一时期从事奴隶贸易,为此在非洲海岸占领了一些据点。
因为西非的当地经济主要是采集和狩猎,粮食生产有限,为了喂养远距离贩卖者的奴隶,在这些据点周围开辟了农业区,并从那里引进了诸如甘薯和薯蓣等粮食作物。我是欧洲和美国。
罗伯特·克莱武,英国东印度公司的奠基人从17世纪初到18世纪中叶,英国和法国由于在欧洲大陆的利益争夺而进行了四次战争,英国凭借强大的海军力量,在海外夺取了法国在印度、加拿大和密西西比河以东的大片领土,一跃成为世界第一流的殖民大国。
并且在同荷兰的数次战争取代了荷兰,成为主要的船运国,建立起庞大的商船队和海军。以1763年英国与法国和西班牙签订《巴黎条约》为标志,英国取代西班牙,成为世界头号殖民强国。
在此期间,欧洲国家以同样的方式管理他们在美洲的殖民地,即,他们区别对待他们的祖国,派遣总督或代表国王的副国王到殖民地。
殖民地的经济发展受到限制和监督,被迫种植父权国家所需的单一经济作物。采矿业高度发达,其他工业也停止发展。即使是基本的消费品,如农具和衣服也不能生产。
宗主国从殖民地无偿或低价输出产品,甚至因此产生了殖民地通货紧缩、不得不借用别国货币的现象。殖民地之间的联系也被阻止,在北美十三州中,从某一殖民地寄往另一殖民地的邮件要先寄回伦敦。
4、工业革命时代:殖民地的萎缩
工业革命时代到来后,传统的以蔗糖、烟草和奴隶为主的殖民贸易已经不再具有重要意义。工业国家对棉花、羊毛、燃料、铁、铜、锡、煤炭等工业原料的需求取代了对消费品的需求,同时这些国家迫切需要在本国之外开辟市场,以消化本国生产的工业制成品。
由于欧洲地区的市场已经饱和,因此只能向美洲和亚洲寻求发展空间。
1776年北美十三个州独立后,英国的殖民事业遭受了重大打击,殖民地经济的重心从北美转移到印度,资源更加丰富,市场更加广阔。此外,英国还占领了澳大利亚、新西兰、缅甸、角殖民地和香港。
由于法国大革命宣扬的天赋人权观念影响,加上宗教、人道和经济方面的原因,英国于1807年宣布奴隶贸易为非法,此后荷兰、法国、瑞典、丹麦等国也宣布禁止奴隶贸易。
这一措施使得各国在非洲沿海的据点迅速萎缩,丹麦、荷兰均于19世纪中叶卖掉了在西非沿海的商站。
同时,由于拿破仑战争的影响,美洲的西班牙和葡萄牙殖民地宣布独立,对奴隶的需求急剧下降,两国在非洲的殖民势力也迅速下降。
在北非,法国利用土耳其的衰败,借助消灭北非海盗的机会向阿尔及利亚、摩洛哥、突尼斯等土耳其附属国渗透,海盗最活跃的阿尔及利亚受到最沉重的打击,1815年美国海军打败了阿尔及利亚海军,1819年英荷联合舰队炮轰了阿尔及尔,法国也与阿尔及利亚发生多次冲突,于1830年占领了阿尔及利亚。
从1825年到1875年这段时间,除英国和法国外,欧洲国家征服新殖民地的活动已基本停止,代之以向海外殖民地移民的运动。
而就英国的情况来说,英国首相迪斯雷利在1852年的一句话可以说是这一时期英国对殖民地态度的最好总结:“殖民地是挂在我们脖子上的沉重磨盘”。
以两个英国殖民地在冈比亚和黄金海岸为例。他们的商业税收远远落后于行政支出。英国议会多次提议减少殖民地的规模,或者彻底放弃殖民地。
那是因为皇家海军西非舰队需要建立海军据点在几内亚湾禁止奴隶贸易,英国是最好的。这两个地区最终被保留下来。
然而,为了在加勒比群岛重新安置被解放的黑奴,英国在殖民萎缩时期以授权公司的形式开放了塞拉利昂殖民地,美国殖民协会在同一时期开放了利比里亚殖民地,法国开放了利伯尔。埃维尔殖民地。殖民地被用来安置奴隶。
5、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占领殖民地的高潮
1870年普法战争结束,德国统一之后,德国地理学家腓特烈·拉策尔开始研究当时正在扩展中的德国工业产品的市场问题,并开始应用地理学为俾斯麦的帝国主义政策作辩护。
他认为,由于世界在向前发展,空间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将越来越重要,大国将逐渐拓展,小国变得无足轻重。
世界历史对空间之要求越来越大,这个事实可以从各重要商业国家的演变明白看出:威尼斯是一个城市;荷兰是一个三角洲国家;英国是一个岛;美国是一个大陆。各强国必须遵从这个绝对的、必然的趋向,努力用殖民、合并及征服的手段来拓展他们的空间。
英国帝国主义理论家哈尔夫·马金德爵士也提出了类似的理论,指出一个国家如果要生存,必须实现自给自足。控制原料产地并将其变为产品输出市场成为攸关国家利益的战略需求。
在19世纪的头75年里,西方国家平均每年占领21万平方公里的殖民地,而在后25年里,平均每年占领62万平方公里殖民地。
从15世纪末到19世纪中叶,殖民主义国家在被称为“最后的大陆”的非洲占领的领土只有318万平方公里,而在19世纪最后的25年里,欧洲对于非洲的兴趣又浓厚起来,在非洲占领了2569万平方公里土地。
由于欧洲的迅速工业化和人口的增加,对植物油、植物纤维、橡胶和某些矿产资源的需求增大了,而这些产品可以用廉价的工业品在非洲换得,对新原料的需要引起对非洲原料产地的激烈争夺。
殖民主义国家对非洲内地的殖民始于19世纪晚期法国在塞内加尔开创的逐步推进方式,即以种植花生或油棕榈的农场为前进基地,利用药物治疗热带疾病,利用当地土着组成雇佣军队,沿主要河流向腹地推进,这种方式远比英国的沿海渗透方式有效,因此为其他殖民国家所效仿。
1870年代,南非发现巨大的金刚石、黄金等矿产又刺激其他殖民国家国家在非洲其他地区探寻同类矿藏,争夺的土地不再限于适宜种植农作物的地区,荒地、沼泽、沙漠和无人区都成为争夺的对象。
1884-1885年的柏林会议确立了“只有实际占领才能证明对殖民地的统治”的原则。占领非洲沿海地区的国家,如英国、法国和葡萄牙,迅速与当地酋长签署了协定和条约,以扩大对内陆地区的影响。德国、比利时和意大利,新的工业大国,也加入了争夺非洲的行列。
1885至1900年间,欧洲国家完成了对非洲的瓜分。除了埃塞俄比亚和利比里亚之外,传统的非洲王国如阿桑提、达荷美、索科托和布干达,以及欧洲人建立的外德拉斯瓦利和橙色自由国家,都已成为西方国家的殖民地或保护国。埃及名义上是一个独立的国家,但它完全在英国的控制之下。
在亚洲,俄国从19世纪60年代起加速了对外高加索、中亚、西伯利亚及远东的殖民和征服,先后占领了大茹兹、中茹兹、小茹兹、希瓦汗国、布哈拉汗国、浩罕汗国,并向中国的新疆、外蒙古和满洲地区渗透。
到1876年,俄国已经占领了170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法国征服了安南、老挝、柬埔寨,英国占领了马来半岛和北婆罗洲,控制了波斯湾和阿拉伯半岛南部。
在大洋洲,新兴的德国从西班牙购买了卡罗来纳群岛和马里亚纳群岛等殖民地。殖民地国家除了直接征服殖民地外,还把一些经济落后的国家变成半殖民地,如中国、朝鲜、暹罗、波斯、阿富汗和奥斯曼帝国。
在这些国家,他们攫取了海关、交通、商业、道路建设、采矿、工厂建设、银行和军队培训的权益。
6、1914年的世界殖民地至20世纪初:重新瓜分殖民地与两次世界大战
殖民国家及殖民地已占全世界85%的陆地面积。各国的殖民地分布是不均衡的。
除了实力仍然强大的英国和法国外,早已衰落的西班牙、葡萄牙仍然掌握着大片的殖民地,而新兴的美国、德国、日本和意大利这些国家只占有一些面积不大、资源贫乏的“剩余地区”。
随着争夺殖民地的手段趋于激烈化,各主要殖民国家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相继卷入一系列外交和军事冲突,如英、法、德之间的第一次摩洛哥危机和第二次摩洛哥危机,英法之间的法绍达危机,两次布尔战争,美西战争、日俄战争、意土战争等一系列冲突。
从1900至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夕,各殖民国家为了争夺新殖民地或保护既有殖民地而纵横捭阖,形成了极其复杂的利害冲突关系:德国对英国的世界霸权提出挑战;日本对俄国在亚洲的霸权发出挑战;俄国对英国在亚洲的霸权发出挑战。
英国利用法国牵制德国;英国利用日本牵制俄国;法国利用俄国牵制德国;德国利用奥匈帝国和奥斯曼帝国包围俄国等。为了巩固既有的殖民地,相继组成了英法俄协约国和德奥意同盟国两大集团。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同盟国战败的结果告终。作为惩罚,德国被剥夺了全部海外殖民地,奥匈帝国瓦解,领土被邻国瓜分或组成新的国家,奥斯曼帝国丧失了全部阿拉伯领土。
随着经济的现代化、市场的调整、城市化的发展、社会文化的进步、民族解放和反殖民主义运动的高涨,到1920年代时老式的殖民主义体系已经大为削弱,殖民国家已经认识到不能通过战争的手段来获得新的殖民地。
被战败国剥夺的殖民地成为国际联盟指定的地区,由胜利国管理。虽然它们本质上仍是殖民地,但国际联盟的任命规则已经规定,受托人必须促进被指定领土居民的福利,并在适当时候建立独立国家。
到1930年代,出现了新的殖民主义思潮——源于地缘政治理论的法西斯主义殖民观及“生存空间”的概念。
日本也在日俄战争之后开始提出亚洲国家在日本“领导”下抵御白人世界侵略的口号,并在1930年代将其演变为“大东亚共荣圈”理论。其他法西斯国家如意大利和西班牙也陆续提出了“法西斯帝国主义”和“大西班牙主义”的口号。
希特勒曾在其着作《我的奋斗》中不主张德国从事海外扩张,认为在海外扩张不如在欧洲扩张对德国有利,但他后来却核准纳粹党“25点纲领”中的殖民地要求,并在1933年后鼓励德国殖民地运动派的活动。
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占领了中国东北,宣告对世界的重新分割已经再度开始,继之是1935年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的战争。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因十分复杂,不能简单归结于传统形式殖民主义发展的结果,但殖民主义的变种——“生存空间”理论,以及对“生存空间”的争夺,显然是其爆发的主要原因之一。
7、二战后殖民地的独立运动
1939年的世界殖民地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一战后残存的各主要殖民国家,如英国、法国、荷兰、比利时和意大利,在战争中都被削弱。
战争期间,印度、东非、尼日尔爾利亚、比利时刚果等未占领的盟国殖民地的民族工业发展到一定程度,殖民地内部的分工被打破。
同时,由于日德通过支持殖民民族主义运动削弱了同盟国,盟国殖民地的民族解放运动也在战争中轴心国的翼下发展。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殖民地解放运动首先在曾被日本占领的荷属东印度、英属缅甸、法属印度支那等地爆发。
这些地区的民族主义者曾经在战争中与日本占领军合作,建立名义上“独立”的傀儡国家。日本在投降前夕将权力及武器移交给当地的民族主义分子,令其为盟国制造混乱。
1945年8月17日,印度尼西亚首先宣布独立,越南于9月2日宣布独立。殖民地独立运动的浪潮随即蔓延到缅甸、印度、马来亚、菲律宾等亚洲国家和地区。 至1953年柬埔寨独立之后,法国、荷兰和美国在亚洲的殖民地已经全部成为独立国家。
进入1950年代后,特别是1955年万隆会议之后,在已独立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国家鼓舞之下,这一运动又发展到非洲。
1956年第二次中东战争后,英国宣布了“从苏伊士以东撤退”的政策,英国在1957年至1963年间先后撤出锡兰、马来亚、北婆罗洲、海峡殖民地、南也门、巴林、科威特、卡塔尔、特鲁西尔阿曼、桑给巴尔、肯尼亚和乌干达。
战后非洲国家的独立浪潮始于1956年英埃苏丹和1957年加纳的独立。从1960年起,非洲殖民地独立运动达到高潮,1960年一年内,非洲有17个国家宣布独立,其中13个国家为原法属殖民地,3个国家为原英属殖民地,1个为原来比利时所属的殖民地。
至1960年代末,英国和法国所属的殖民地已经大多宣布独立,只有葡萄牙仍然在非洲保留有大片殖民地,经过多年的战争,这些殖民地也在1970年代中后期慢慢独立。
Ⅱ 北非登陆战役的经过是怎么样的
北非登陆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英武装力量在北非战局中于1942年10~11月进行的一次战役。战役目的是:夺取北非登陆场,随后,登陆部队与在埃及和利比亚作战的英国第8集团军协同行动,歼灭非洲大陆上的意德军队。
1942年11月以前,维希政府在北非约有军队20万人,飞机500架。在土伦和北非各港还有法国舰队的大量兵力。但法军不愿站在法西斯德国一边作战,因此,对同盟国没有构成严重威胁。加之,美国事前还同法国统帅部举行过秘密谈判,取得了法军不阻挠美英军队登陆的默契。
为了入侵北非,使用了13个师、450艘战斗舰艇和运输船只,编成西部、中部、东部3个特混舰队。根据战役计划,上述兵力预定在卡萨布兰卡、奥兰、阿尔及尔地区同时登陆。载着部队的运输船分别从美国港口和英国港口出航,途中未遇阻挠,于11月8日拂晓前开始登陆;西部特混舰队在卡萨布兰卡地区;中部特混舰队在奥兰地区;东部特混舰队在阿尔及尔地区。
战役的航空兵保障由西部空军司令部和东部空军司令部分别负责。第1梯队登陆的有6个加强师,其中有2个装甲坦克师。登陆部队接到命令,如果敌海洋炮兵和舰艇不开火,则不得射击。同盟国军队的登陆只遇到轻微的抵抗。11月8日日终时进入阿尔及尔城,10日进入奥兰,11日进入卡萨布兰卡。11月10日夜间,驻北非的法国军队根据维希政府武装力量总司令达尔朗海军上将的命令,停止了对英美军队的抵抗。到12月1日,连同第2梯队在内已有25.3213万人在北非登陆。
占领阿尔及利亚各主要基地后,同盟国军队开始向突尼斯推进,到11月25日已进到比塞大的接近地,但在此处被德、意军队所阻。法西斯统帅部配铅利用同盟国军队未从海上入侵突尼斯的这一机会,于11月11日遣送空降兵,占领了比塞大和突尼斯两个基地,从而大大增加了同盟国军队在北非进一步行动的困难。
从11月8~13日,同盟罩衡国军队共损失2225人。法国人死亡490人。美英海军和空军共击沉驱逐舰9艘、潜艇10艘、其他船只14艘。
由于实施北非登陆战役,同盟国军队掌握了北非的一些重要战略基地,从而创造了顺利完成北非战局的有利条件,使西方盟国能够通过苏伊士运河从大西洋向印度洋进行海上运输。
北非登陆战役的有益的经验是:对登陆编队的海上航渡进行了巧妙的战役伪装,从而达到了物卖做登陆的突然性;在登陆地域造成兵力的压倒优势。
美英军队的登陆是在没有敌方有组织的抵抗的情况下实施的,因为法西斯统帅部的主要注意力正集中在东线进行斯大林格勒会战和在阿莱曼附近战败的德军集团的命运。
Ⅲ 非洲是什么时候成为欧洲的殖民地的
非洲殖民史三阶段:
第一阶段,16世纪到19世纪中期,这是欧洲殖民者对非洲大陆的初步蚕食阶段,先有西班牙对西北非沿岸,葡萄牙对南部非洲大陆两侧以及马达加斯加岛的侵占,后有英国和法国对几内亚湾黄金海岸,以及北非沿岸,埃及的占领。但是都没有深入非洲腹地,70%到90%基本上还属于非洲国家统治。
第二阶段,19世纪中后期到二战结束,这是欧洲殖民者对非洲大陆入侵的高潮和巅峰期,1884年的柏林会议,标志着非洲大陆完全从属于欧洲。是欧洲殖民主义最巅峰的象征,除了西班牙,葡萄牙,英法外,比利时,意大利,德国也都参与瓜分非洲大陆的狂潮中,柏林会议确立了这些国家的非洲领地的正式占领。到了20世纪初,只有埃塞俄比亚,利比里亚处于独立状态,90%以上领土被占领。
(1884年11月至1885年2月,英、法、德、比、葡、意等15个国家在柏林召开会议,以协议形式对非洲进行了瓜分。到一战前,整个非洲大陆只有利比里亚和埃塞俄比亚还保持独立,而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非洲只有北非的埃及、东非的埃塞俄比亚和西非的利比里亚这三个国家是独立国家,其它均沦为英国、法国、比利时、西班牙、意大利等西方列强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
第三阶段,二战后到1990年,二战后,非洲殖民地开始逐步瓦解。首先德国意大利殖民地脱离控制,而后由于英法受到严重削弱,在60年代到70年代,绝大部分的非洲国家已经脱离欧洲国家的控制成立了独立的政权,到1990年葡萄牙在非洲最后一块殖民地,西南非洲的纳米比亚独立,标志着欧洲在非洲殖民统治的历史彻底终结。
实际上从公元15世纪开始,欧洲的殖民者就开始进入非洲大陆,非洲开始了它长达几百年的血腥历史。为了牟取暴利,葡萄牙、西班牙、荷兰、法国和英国等欧洲殖民者开始将非洲黑人贩卖到美洲。在黑奴买卖盛行的1502年至1808年期间,光是被卖往美国的黑奴就达到600万。
Ⅳ 北非国家绝大部分国土都是沙漠吗利比亚以前是哪国的殖民地官方语言是什么
1.北非国家绝大部分国土都是沙漠
北非: 阿尔及利亚/ 埃及/ 利比亚/ 摩洛哥/ 苏丹/ 突尼西亚
2.利比亚历史大事纪
公元前2世纪成为古罗马领土。
公元7世纪为阿拉伯帝国一部分。
16世纪中叶起属于奥斯曼帝国。19世纪时利比亚地区由的黎波里塔尼亚和昔兰尼加两个省份组成。
1911年至1912年爆发意土战争,义大利以战机袭击,压倒性战胜奥斯曼帝国,从此利比亚沦为义大利殖民地。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被英国、法国占领。
1951年,获得英国及法国同意,在联合国安排之下宣告独立,由消滑伊德里斯国王领导,称利比亚联合王国(实行联邦制)。
1963年取消联邦制,改名利比亚王国。
1969年9月1日,卡达菲上校领导的革命指挥委员会发动政变,推翻伊德里斯王朝,国王被驱逐,定名“阿拉伯利比亚共和国”。根据《的黎波里宪章》,与埃及、苏丹结成革命同盟。
1977年3月2日改名为利比亚阿拉伯人民社会主义民众国。
1986年又改名为大利比亚阿拉伯人民社会主义民众国。
1988年12月21日发生洛克比空难,利比亚政府被指包庇涉案行兇者,1991年联合国在英国、美国为首的国际压力下对利比亚实施包括空中封锁、武力禁运、经济和外交制裁等一系列制裁裂昌。
1999年利比亚同意移交两名疑兇给联合国受审。
2003年9月12日联合国安理会以13票赞成、2票弃权的表决结果透过第1506号决议,决定解除联合国因1988年洛克比空难和1989年法国联航空难事件而对利比亚实施的长达11年的制裁。
2004年6月28日利比亚与美国建立新外交关系。
2006年3月25日英国首相布莱尔率团亲访利比拿源腊亚。
2006年5月15日美国宣布将与利比亚全面复交,除拟在利比亚首都的黎波里设立美国大使馆,并决定在四十五日内将利比亚从支持恐怖主义名单中剔除。
3.官方语言是阿拉伯语
Ⅳ 一战后的法国在非洲的哪些地方建立了殖民地附带典型国家的事例最好……
殖民地:法属加纳 法属喀麦隆
在北非,法属突尼斯、阿尔及利亚和摩洛哥殖民地内部的民族主义运动愈演愈烈。
二战后,法国等国家肢解了意大利在利比亚的殖民地。
在北非,英美二战时对法国殖民地的占领激起了当地的独立运动。
1956年,法国被迫承认突尼斯和摩洛哥独立。在阿尔及利亚,民族主义者,穆斯林和法国军队经过8年战争,法国人于1962年最终撤出了阿尔及利亚。
1960年,戴高乐领导的法国突然从法属热带非洲殖民地撤出,宣告了法国殖民时代的结束。
Ⅵ 北非都被哪些国家占领了
至本世纪誉塌初,法国占领了北非西部的摩洛哥、阿尔及利亚和突尼斯弊虚此,英国控制了北非东部的埃及和苏丹,意大利抢占了中部的利比亚。
希特勒德国征服法国后,贝当政府虽保留了在租迅北非名义上的利益,但实力已大不如前了。
Ⅶ 北非战役是哪年开始﹖
1940年9月13日开始,
1943年5月13日结束
【简介】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意大利和德国为一方,英美为另一方的武装力量之间为争夺重要战略地区和目标,争夺北非、近东和地中海的控制权,争夺殖民地而实施的军事行动。
【伤亡损失】
在北非战役中,德军有18594人阵亡,3400多人失踪,13000多人被俘虏;意大利军队死伤22341人,34万人被俘虏;维希缺枣法军有1346人死亡,1997人受伤。轴心国方面共损失了800架飞机,6200门火炮,2500辆坦克,70000辆车。
盟军方面英军大约22万人死亡;自由法国的军队大约损失了2000多人;美军方面2715阵亡,8978人受亩灶伤,6528人失踪。盟军方面损失了2000辆坦克和1400架飞机
【影响】
经过2年零8个伏耐拆月的拉锯战,北非战争至此终告结束。盟军在北非的胜利,使地中海航道从此畅通,为下一步通过西西里岛重返欧洲创造了条件。
Ⅷ 二战时北非的阿尔及利亚和摩洛哥是被德还是被意占领
北部非洲处于大西洋、地中海、红海和撒哈拉沙漠之间 ,其战略地位十分重要,自古就是列强争夺的焦点。
至20世纪初,法国占领了北非东部的摩洛哥、阿尔及利亚和图尼斯,
英国控制了北非东部的埃及和苏丹,
意大利抢占了中部的利比亚。
1940年夏季,法国战败,虽然它保留了在北非的既得利益,但是势力已大不如前。英国正面临着被德国入侵的威胁,也似乎难以顾及北非。基于上面的情况,墨索里尼认为这是实现意大利建立以地中海为中心的大帝国计划千载难逢的机会,遂命令伦道夫·格拉齐亚尼元帅带领50万意大利军队于1940年9月13日发动了入侵埃及的攻势,但是从当年12月9日起,得到了加强的英军5万人在英中东总司令阿奇博尔·韦维尔将军指挥下发起了反攻,于次年2月7日,基本上全歼了意大利军队8个师,俘虏13万人,并缴获了大批武器装备。
由于意大利在北非的节节败退,1941年1月11日希特勒在其签发的第22号指令中强调:“在地中海地区,英国投入了优势兵力以对付我们的盟军。从战略、政治和心理方面的原因考虑,地中海地区的这种局面要求德国提供援助。”并进一步在文中指出,“的黎波里塔尼亚必须坚守。”由于希特勒怕北非的丢失会对意大利人产生强烈的精神震撼,担心英国会以北非为基地对意大利城市进行轰炸,并迫使意大利人退出德意日的“轴心”联盟,那么这将大大损害德国的战略利益。于是希特勒决定派隆美尔组建非洲装甲兵团参加德意在北非进行的战斗。
隆美尔进入后,在北非六国开拓了“北非战场”http://bbs14.xilu.com/cgi-bin/bbs/view?forum=hbook&message=11562
Ⅸ 中国八国联军侵华的时候,中东和非洲是处于什么历史状态
大致时间段内:中东正处在奥斯曼信盯土耳其帝国的统治之下,而那时不少的阿拉伯国滑脊和家和地区在英国的帮助已经相继挣脱了土耳其的控制...
大致时间段内:非洲大部分基本处在欧洲各列强的奴役之下,之中霸占最多野拍的就是英国和法国。
Ⅹ 法国对非洲的殖民统治是怎样的呢
众所周知,从某种意义说,世界的发展历史就是一部掠夺、瓜分、殖民的历史。在殖民时代,世界各列强纷纷抢夺殖民地,并为此而大打出手。在这场激烈的竞争中,非洲同样成为争夺的对象,而最终法国成为非洲最主要的殖民者。所以,非洲不少国家在语言、政治制度、城市建设风格等等方面都存留很多法国元素,他们之间有着说不清道不明的复杂情感,到如今法国对非洲仍有不小的影响力。
那么,法国实力并不算很强为何能成为非洲最主要的殖民者?又是怎样把法国元素注入非洲而且至今仍有影响力呢?
地缘优势为扩张提供便利
法国虽是欧洲国家,但与非洲仅隔着地中海,法国在北岸,非洲在南岸。这样的地缘优势,让法国和非洲一直有着较多的联系,在非洲的北部法国人的活动就相当多。16世纪,伴随西班牙、葡萄牙等欧洲国家的对外殖民扩张,让法国人看到了向海外扩张殖民地的好处。所以作为当时欧洲主要强国的法国,也很快地走上了对外殖民侵略的道路。
1624年,法国就在西非的塞内加尔沿海,建立了第一个贸易站点。起初,法国人对这里的贸易往来和殖民扩张并不感冒,主要从事贩卖廉价黑奴,贸易和殖民的重点还是在亚洲和美洲。但不幸的是英国、西班牙等国家也看好了亚洲及美洲的殖民地,结果在争夺中法国惨败,元气大伤。尽管如此,法国人并没有放弃殖民扩张的野心。这时,他们把目光转向了对法国有明显地缘优势的非洲大陆。
1830年,法国出兵阿尔及利亚海岸地区,并逐步加强了对阿尔及利亚的统治。从此,法国从阿尔及利亚开始,由北向南不断扩张,努力实现在北非、西非乃至整个非洲建立殖民霸权的梦想。
普法战争之后,法国在非洲展开了空前的殖民扩张。北非以阿尔及利亚为起点,在其周边的突尼斯、利比亚等国划分势力范围,并把摩洛哥变成了自己的附属国。中非和西非,绝大部分国家也都纳入到了法国的势力范围之中。就连远在东非的吉布提都未能幸免。
至此,法国与隔海相望的非洲联系更加紧密,并在这不长不短的历史进程中,对非洲产生无法估量深刻且深远的影响。
直接具体的殖民管理统治
正是有了法国殖民非洲的这段历史,使目前的非洲61个国家和地区中,说法语的国家就有31个。事实上现在法国在经济、政治、军事上都有较大影响。法国在非洲驻军数量和拥有军事基地数量仍然是最多的国家。尽管法国实力和影响力呈衰弱的趋势,但在非洲的话语权仍举足轻重。现在法国仍然垄断很多非洲国家的矿产、电信和能源等行业,也是很多非洲国家进出口的首选市场,所以非洲离不开法国,法国也离不开非洲。
所以,非洲不仅难抹殖民时期的印记,而且现在的影响仍在继续。其实自从法国登陆非洲大陆,上苍就把他们的命运,紧紧地拴在了一起。不管是殖民时代,还是后殖民时代,法国在非洲的历史印记无法抹去,而且他们之间又爱又恨的情感注定要继续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