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法国资讯 > 法国有一个古典音乐台叫什么

法国有一个古典音乐台叫什么

发布时间:2023-04-15 12:36:05

A. 西方古代放音乐的机器叫什么在西方电影中经常看到的那个,把一个挺尖的东西放在转的乐碟上就出声音那种。

唱片机,又名留声机。是一种放音装置,其声音储存在衫让以声学方法哗塌态在唱片(圆盘)平面上刻出的弧形刻槽内。唱片置于转台上,在唱针乱源之下旋转。留声机为爱迪生的众多伟大发明之一, 唱片机
因为唱片能比较方便地大量复制,放音时间也比大多数筒形录音介质长.

B. 求古典音乐唱片公司

网站你还是自己搜吧,我的英文功底不够,没访问过。

EMI Classics:前身是唱片工业的鼻祖伯利纳创立的英国留声机公司和英国哥伦比亚唱片公司。1931年,为了在经济大萧条中求得生存,这两个本是竞争对手的公司合为一家,并吞并了一些小唱片公司,形成了当时最大的唱片出版集团EMI。EMI的前身英国留声机公司使用的品牌是“主人之声”(HMV),英国哥伦比亚公司的商标则是“哥伦比亚”,在合并成EMI后仍分别使用。在战后的日本和美国,EMI一直使用Angel(小天使)商标,直到90年代才统一为EMI Classics。由于资格最老,EMI拥有最为庞大的历史录音资料库。在这里,各个时期最杰出的演奏家都留下了录音,小提琴家克莱斯勒、阿道夫•布什、雅克•蒂博、海飞兹、米尔斯坦、西盖蒂、梅纽因、吉奈特•内弗、奥伊斯特拉赫、帕尔曼、大提琴家卡萨尔斯、费尔曼、杜普雷、托特里埃;指挥大师富特文格勒、克伦佩勒、卡拉扬、切利比达凯、比彻姆、朱里尼、穆蒂、滕斯德特、扬松斯、钢琴家科尔托、鲁宾斯坦、施纳贝尔、里帕蒂、埃德文•费希尔、吉赛金、所罗门、科瓦赛维奇、歌唱家卡鲁索、吉利、夏里亚平、卡拉斯、比约林、施瓦兹柯普夫、卡娜娃等等。近年来推出的新人更是层出不穷,韩国女小提琴家张莎拉、女大提琴家张汉娜、指挥家西蒙•拉特尔、威尔舍—莫斯特……往日的无比辉煌在新一代演奏家的努力下得到了完美的延续。
在整理再版老唱片时,EMI使用的数码处理技术十分成熟,先进的CEDAR程序更能减少老录音中的杂声而对音质毫无损害。日本东芝的2088技术也是近年来开发的新技术,用20比特分析力、88.2千赫的采样频率处理母带,改善了老录音的音色和动态。在近期再版的老录音CD上,ART(意为“艾比路录音室技术”)是常见的标识,告诉我们这张CD上的录音经过了艾比路录音室工程师们的精心处理。目前EMI正陆续推出的“世纪伟大录音系列”是其世纪末的重头戏,曲目和版本均经过精挑细选,大师荟萃,很有收藏价值。

Sony/CBS:CBS的前身是成立于上世纪末叶的美国哥伦比亚留声机公司。在唱片业的早期,哥伦比亚留声机公司曾和RCA胜利公司的前身“维克多谈话机公司”一起,平分美国市场,并称为两大巨头。1924年,哥伦比亚留声机公司和美国录音公司合并,成立了哥伦比亚唱片公司。1927年,它又买下了联合独立广播公司的无线电网,形成了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缩写为CBS。 由于历史悠久,它资料库中的经典录音也不少。钢琴大师霍罗维兹、塞尔金、卡萨德苏、昂特勒蒙、大提琴家卡萨尔斯、罗斯、小提琴家斯特思、弗朗西斯卡蒂、指挥大师瓦尔特、伯恩斯坦、赛尔、奥曼迪、阿巴多以及布达佩斯四重奏、朱利亚四重奏等举世知名的音乐家、音乐团体都为它灌录过大量经典唱片。作曲家斯特拉文斯基在60年代录制的指挥他自己作品的唱片也是CBS的看家宝贝。八十年代,索尼集团将CBS的唱片公司买下后,把品牌改为Sony Classical。前些年,由于低价倾销,Sony/CBS的唱片曾经是价廉物美的代名词,可惜近年来不断涨价,目前已无优势可言。它近来的精品层出不穷,华裔大提琴家马友友、钢琴家普拉希亚、布朗夫曼、小提琴家拉赫林等人的唱片便大获好评。它也是较早采用20比特录音的唱片公司,在音质上一直保持着较高而稳定的水准。

DG:德国留声机公司的品牌。1898年,该公司由唱片业的创始人伯利纳成立,由英国留声机公司控股。1917年它从英国留声机公司脱离出来,使用Polydor(宝丽多)商标。由于卡拉扬、伯姆等一批大师的加入,它从五十年代迅速崛起,在古典音乐界树立起权威地位。指挥大师富特文格勒、伯恩斯坦、姆拉文斯基、阿巴多、约胡姆、弗利乔伊、布列兹、西诺坡利、加德纳、小提琴家奥伊斯特拉赫、米尔斯坦、克雷莫、穆特、帕尔曼、吉尔•沙汉姆、钢琴家霍罗维兹(晚期录音)、肯普夫、戈尔达、安达、米凯朗杰利、阿格里希、波里尼、齐莫尔曼、皮雷丝、大提琴家富尼埃、罗斯特洛波维奇、麦斯基、歌唱家多明戈、冯•奥特、奥菲欧室内乐队等新老演奏精英都在它的大旗下制作了大量经典唱片。去年,为纪念公司成立100周年,DG推出了一套宏篇巨制“DG百年特别专辑”,7大盒63张CD,搜罗了DG自创建以来各个时期的重要录音。今年,60张CD的“切利比达克专辑”是DG重点推出的一套唱片。Archiv也是DG的品牌,1947年创立,重点在于中世纪、巴罗克时期的古乐。1974年至1975年间,它曾推出规模浩大的巴赫专辑,共99张密纹唱片。现在,它旗下的着名艺术家有加德纳的英国巴罗克音乐独奏独唱团、革命与浪漫管弦乐团等。过去,不少人批评DG的录音质量参差不齐,音色较为严峻刚硬,不讨中国人的喜欢。近年来,DG坚持在新唱片的录制中使用它的4D专有技术,取得了良好效果。现在,它的CD音质已稳定在很高的标准上。

飞利普(Philips):1950年在荷兰成立。1962年和DG合资,迅速成长为世界一流的唱片公司。1972年,飞利普和DG合并在宝丽金集团里,规模更加庞大,成为唱片业的巨头。它旗下的艺术家大都为欧洲的精英,如小提琴家格鲁米欧、谢林、阿卡多、慕洛娃、钢琴家哈斯基尔、阿劳、李赫特、布伦德尔、科奇什、内田光子、大提琴家让德隆、希夫、朱利安•韦伯、歌唱家卡雷拉斯、杰西•诺曼、指挥家赛尔、海丁克、马舒尔、小泽征尔、布鲁根、阿林•戴维斯、着名的美艺三重奏、意大利四重奏、意大利音乐家合奏团(I Musici)等等。中国交响乐团在陈佐湟的指挥下也已为它灌录了4张CD。飞利普的总体录音质量极高,品味超卓,不论模拟还是数码,都很少败笔。尤其是它的室内乐唱片,音质之优、平衡之佳很少有谁能够媲美。近年来,日本飞利普公司运用24比特尖端技术制作了一批CD,音效特别出色,大受发烧友欢迎,不知这一技术是否会被飞利普普遍使用。 飞利普也有两套历史录音系列,一套名为“传奇经典”(Legendary Classics),采用电脑降噪技术处理,可惜该技术对音质略有损害,会使声音发干,不如EMI的CEDAR技术。另一套为The Early Years,均为演奏名家五六十年代的录音。

水星(Mercury):1945年成立于芝加哥,两年后打入古典音乐市场。在制作人柯扎特、录音师法恩的努力下,这一品牌发展迅速。法恩大胆采用的三话筒立体声录音(使用特制的Ampex三轨录音机,35毫米电影胶片)取得了惊人的效果,动态范围庞大,被誉为当时的天碟。芝加哥交响乐团、伊斯特曼管弦乐团、明尼阿波利斯交响乐团、底特律交响乐团等都为水星灌制了唱片。大提琴家斯塔克也在水星的目录上留下了许多经典录音。1961年,水星被飞利普收购。九十年代以来,飞利普一直在将水星当年的录音以“LivingPrsence”系列再版成CD,广受乐迷、发烧友欢迎。

Deeca:1929年在英国成立的Decca唱片公司的品牌。1940年,它开发出了当时最先进的全频带录音,简称FFRR。这一技术本来是应海军部的要求开发的,目的是辨别英国潜水艇和德国潜水艇间的区别。1944年,Decca公司将此技术运用到唱片上,使音质有了长足的进步。从那以后,Decca公司的录音质量始终居于领先地位。它尤其精于大场面(如歌剧)的录音,音场宽广,空间感强烈,音色流畅,令他人望尘莫及。它旗下的艺术家阵容虽不如DG和菲利普强大,但也毫不示弱:指挥家索尔蒂、卡拉扬、安塞梅、蒙特、克尔泰兹、梅塔、杜图瓦、小提琴家郑京和、里奇、阿莫亚尔、钢琴家巴克豪斯、柯曾、阿什肯纳奇、博莱特、鲁普、希夫、歌唱家德莫纳柯、帕瓦洛蒂、萨瑟兰、苔芭尔迪,均为公认的世界级名家。London(伦敦)和L'oiseau—Lyre(琴鸟)也是该公司的商标。后者专用于“原本主义”的演奏录音,也就是在古乐器上用复古的演奏手法表现作品原貌。霍格伍德是“琴鸟”旗下最为活跃的指挥家。随着宝丽金集团被“环球集团”收购,Decca、DG、Philips三大欧洲古典音乐品牌现在都已归入“环球唱片集团”。

RCA Victor:唱片业元老之一,前身是唱片的发明者伯利纳创建的留声机公司。无数演奏大师曾为它制作过录音,包括演唱家卡鲁索、比约林、弗拉格斯塔德、小提琴家海菲茨、克莱斯勒、埃尔曼、朱克曼、钢琴家拉赫玛尼诺夫、帕德列夫斯基、鲁宾斯坦、霍洛维兹、卡佩尔(wiLliam Kapell)、指挥家托斯卡尼尼、库赛维茨基、斯托科夫斯基、明希、莱纳、旺德(Gunter Wand)、长笛演奏家高尔维、单簧管演奏家斯托兹曼、瓜纳利四重奏等。近年来,它除了仍不断将资料库的众多老录音以“金印鉴”、“银印鉴”系列再版CD外,还把一批批新星以“红印鉴”推向乐坛,引起乐迷的关注,如美国指挥家斯拉特金、加拿大女大提琴家哈诺伊、青年钢琴家基辛等。

Hyperion:希腊神话中一位巨人的名字。成立于1980年的英国唱片品牌Hyperion堪称英国唱片界的骄傲。它的规模很小,目前仅12人,但经过多年的发展,在古典音乐界的影响己丝毫不下于那些唱片巨头,有“英国最闪亮的唱片品牌”之称。Hyperion的录音曲目范围极广,虽然重点在于英国音乐和早期音乐,但并不局限于此。上至12世纪的早期音乐、下至本世纪的先锋派、从合唱到独唱、从室内到大乐队的演奏,无所不包。在开发新曲目方面,Hyperion的成绩更是有目共睹,走在许多大公司前面。1996年1月,HyPerion取得了一项世人瞩目的成绩:在法国嘎纳国际音像博览会(MIDEM)上击败众多竞争对手,荣获“年度最佳品牌”大奖。这标志着整个唱片界对Hyperion的肯定。现在,Hyperion的目录上共有超过一千种唱片,每年推出将近80张新片,显示了旺盛的生命力。1994年,Hyperion的销量为90万张,占英国古典唱片,市场3.9%的份额。在Hyperion的上千种唱片中,最具历史意义的要数钢琴家莱斯利•哈沃德的“李斯特钢琴作品全集”(49张CD)以及钢琴伴琴家格拉姆•约翰逊制作的“舒伯特艺术歌曲集”(共31张CD)。这两套唱片都被公认为录音史上的里程碑。从1991年开始录制的一套“浪漫派钢琴协奏曲集”(包括帕德列夫斯基、莫斯科夫斯基、索尔、沙文卡、梅特纳等人的作品)也广受佳评。HyPerion最热销的CD则是“哥特之声合唱团”表演的“上帝呼吸中的羽毛”,屡获大奖,售出25万张之多。和大多数独立唱片品牌一样,为了维护质量,Hyperion唱片的价格不低。面对“拿索斯”等廉价品牌的竞争,1996年,它效仿Philins、DG、Decca的做法,推出了一套廉价双片系列,名为dyad,只卖一张正版CD的价格,包装精美,尤其引人注目。

Chandos:1979年成立的小型英国唱片公司,致力于推广出版英国作曲家的作品。八十年代,这个品牌发展迅速,以优异的数码录音、新鲜的曲目、高水准的演绎赢得广泛好评。罗杰斯特文斯基、希考克斯、尼姆•雅尔维、鲍罗丁三重奏等许多优秀音乐家为它灌过唱片。该品牌近来在国内市场上开始出现,虽然价格不菲,但总体录音质量十分优良,音色清丽透明,独具一格,是对英国音乐有偏好的乐迷的首选。

Nimbus:英国影响很大的古典音乐唱片公司,人数很少,但成就非凡,以“自动钢琴系列”、“声乐大师系列”、“世界音乐系列”等享誉唱片界,同时也是英国最早推出CD的唱片公司。“自动钢琴系列”收入了大量本世纪早期钢琴大师们制作的自动钢琴纸带。通过唱片我们能欣赏到霍夫曼、帕德雷夫斯基、布索尼、沙尔文卡、格兰杰、拉蒙德等传奇大师在近百年前的演奏。“声乐大师系列”更是Nimbus的绝活儿,至今已出版了l00张,几乎囊括了本世纪初美声艺术黄金时代前辈歌唱大师们的经典录音,而且经过Nimbus的独家处理后音质大为改善,胜过其它公司的同类CD。在“世界音乐系列”中,世界各国的民族音乐应有尽有,从中国、巴西、阿根廷、爱尔兰到东南亚、古巴、伊朗、中东……是研究世界民族音乐的最丰富宝藏。除了这三大系列外,老一辈钢琴家切卡尔斯基(Shura Cherkassky)、佩勒姆特(Vlado Perlemuter)、小提琴家舒姆斯基(Oscar Shumsky)、维也纳三重奏、青年钢琴家马丁•琼斯、我国留学英国的青年小提琴家胡昆等都为它留下了精彩的录音。英国作曲家蒂佩特亲自指挥自己作品的唱片也是Nimbus的看家宝贝之一。

Teldec:1929年由德律风根公司和Decca合资创建,现已并入华纳集团。它的资料库中有部分前辈演奏大师的录音,如指挥家门格尔柏格、老克莱伯、小提琴家库伦坎普夫等。马泽尔、马舒尔、梅塔、克莱莫、巴伦伯伊姆、丰特奈三重奏、鲍罗丁四重奏等当今名手都为它制作过唱片。现在,它旗下最出风头的演奏家无疑是小提琴新秀文格罗夫。这位青年演奏家在1994年被《留声机》杂志评为“年度新人”,备受乐坛瞩目。此后他推出的几张CD都大受好评,奠定他当今最优秀青年小提琴家之一的地位。此外,钢琴新秀贝列佐夫斯基、黄海伦(华裔)等也正备受乐坛关注。

Telarc:这家以出版“发烧片”着称的唱片公司成立于1980年。一开始主要出版美国交响乐团,如克利夫兰交响乐团、波士顿交响乐团、辛辛纳提交响乐团等的录音。八十年代中期起,Telarc进入欧洲音乐圈,成就卓着,被公认为美国最成功的唱片品牌。早在发烧热刚兴起时,它的一张真炮录音的“1812序曲”就震撼了我国的众多发烧友,“电子琴贝多芬”、“电子琴巴赫”、“西部牛仔”、“大峡谷”、“间谍音乐”等更是引来阵阵喝彩,使Telarc成为“发烧片”的代名词。虽然它的不少唱片有重音效、轻艺术之嫌,但它在商业上取得的巨大成功是无人能及的,同时,它的一些真正的艺术精品(如罗伯特•肖指挥的合唱作品、麦克拉斯指挥的勃拉姆斯交响曲集等)也正被越来越多的严肃乐迷认同。

Delos:已有25年历史的美国Delos唱片公司也是小型唱片公司中出类拔萃的一员,以音质优异的录音享誉发烧界。由录音总工程师约翰。厄戈尔(Johnzargle)开发的独特的VR2录音技术是它的王牌,吸引着大量音响发烧友。汇集在它旗下的许多演奏精英也令它实力大增。比如由丹尼斯•基恩(Dennis Keene)领导的“基督耶酥升天之声”合唱团就是一例。在音乐界,人们对这位引人注目的年轻合唱指挥寄予厚望。女钢琴家洛尔•罗森伯格(Carol Rosenberger)、达维多维奇(Davidovich)、洛杉矶吉它四重奏、指挥家利顿、舒瓦茨等也都是当今古典乐坛风头正劲的明星。水准不俗的西雅图交响乐团、洛杉矶交响乐团、达拉斯交响乐团等也常为Delos制作唱片。在室内乐方面,由我国小提琴家胡乃元领衔的上海四重奏也是Delos的艺术家。林肯中心室内乐团更是出手不凡,他们灌制的巴赫“布兰登堡协奏曲”赢得了极高评价。除了天碟级的唱片制作外,Delos最近还致力于整理过去的声乐历史录音,并已形成了一套Stanford档案系列。这些历史录音来自Stanford大学的档案馆,包括女中音大师舒曼-海因克、女高音法拉尔等人的珍稀录音。

harmoania mundi:法国最大的独立古典音乐唱片公司,成立于1958年,目前雇员多达250余人。曲目覆盖了古典音乐的各个历史时期,从中世纪、文艺复兴时期的歌曲直到现代音乐,包括很多冷门作曲家的作品和占相当地位的宗教音乐。没有历史录音,所有唱片均为新制作。梅洛斯四重奏、男歌唱家肖尔等是其名下较出名的音乐家。它还有一套名为“新演奏家”的系列,收有很多乐坛新秀的录音,其中不乏引人注目的精品,如获得“留声机”大奖的青年女小提琴家伊莎贝尔•弗斯特(Isabelle Faust)的CD“巴托克小提琴奏鸣曲”。

拿索斯(NAXOS):HNH国际有限公司的唱片品牌,成立于1987年。这个成立仅十年的唱片品牌被公认为近十年来发展最快的后起之秀。1997年,NAXOS在法国嘎纳举行的国际音像博览会(MIDEM)上击败众多着名的大牌唱片公司,被授予嘎纳古典音乐唱片大奖(Cannes Classical Awards)的“年度最佳品牌”(Best Label)称号。它出品的唱片已达两千余种,曲目覆盖了古典音乐的所有标准曲目,演奏家大多为新秀中的佼佼者,也有少数业已成名的着名演奏家和音乐团体,更有不少本来鲜为人知的演奏家在NAXOS的宣传下渐渐成名,如钢琴家扬多、大提琴家克利盖尔、小提琴家卡勒尔、指挥家德拉霍斯等。NAxOS坚持以低廉的价格(40元)提供高质量的音乐享受,对大公司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大牌公司不得不竞相推出廉价系列CD以和它抗衡。最终的得益者当然是消费者! 许多乐迷对拿索斯的音质抱有怀疑。其实,从八十年代末至今,它的录音质量逐年提高,精品不断,己稳定在较高的水准上,有近二百张“三星”级CD可证。1997年,原Decca的着名制作人保尔•迈尔斯跳槽到拿索斯,使拿索斯的录音水准更上一层楼。

BIS:1973年成立于瑞典,是北欧最重要的唱片品牌,以出版北欧国家的音乐为主,演奏家也均为北欧人。在它的唱片中,有很多作品是世界首次录音的珍品。

GZ:这是捷克唱片厂的品牌缩写,是自捷克唱片名牌Supraphon之后又一个有影响的品牌。它以捷克作曲家德沃夏克、斯美塔纳、亚纳切克、马蒂奴、苏克等人的作品为主,演奏家多为捷克的新秀。虽然这些捷克演奏家由于消息闭塞不大为世人所知,但其中不乏水准高超的才子。论音质,它当然不及许多名牌,但要听正宗的捷克音乐,这是价廉物美的选择。

捷克第一大唱片品牌Supraphon近来由一家台湾公司代理,也出现在我国市场。小提琴家苏克、已故指挥家纽曼、库贝利克等的录音是它的王牌。要听捷克曲目,Supraphon仍是首选品牌。

Testament、Pearl、Music&Arts、Bidlph Lab、Marston、Tahra、Preiser、Symposium:这些公司都专业从事老录音的翻版加工。它们搜集早已绝版的老唱片,以先进的数码技术加工制作后推出CD,吸引那些怀旧的乐迷,在历史录音爱好者中具有很高知名度。可惜,在我国市场上这些品牌仍很罕见。

Chesky、RR、Shefield Lab、Dorian、dmP、Proprius、Klavier:这些唱片品牌都由规模很小的公司创立,虽然出版唱片的数量很少,但都以优异逼真的音质在发烧圈内享有盛名,是音响发烧友收藏的目标。Chesky、RR、Sheffield Lab(喇叭花)既生产古典音乐唱片,也出版爵士乐唱片。dmp专录现代爵士乐,Dorian则专录早期古典音乐。品味超卓的Dorian还赢得了欧洲评论界极高赞誉,高速光纤传送、24比特录音等先进技术使它的CD音质超群。瑞典的Proprius创立于1969年,以“黑教堂”、“当铺爵士乐”等名碟享誉发烧界,也生产特制胶片唱片。Klavier这一品牌原本无人知晓、前几年,忽然以一批优质CD打入我国市场,引起发烧友争购。如马泽尔演奏的“莫扎特小提琴协奏曲”、马斯奈的歌剧“熙德”、“竖琴名曲”等。此外,英国Linn出版Carol Kidd的CD和美国Gecko出版的Amanda McBroom等的CD都因其出类拔萃的音质被发烧友视为珍品。当然,这和音乐本身己没有多大关系了。

C. 听说大型合唱交响乐《人文颂》最近在巴黎演出了,非常火,为什么反映中国文化的交响乐在外国这么受欢迎呢

首先,这与中国国力不断提升,在世界各国受到越来越高的重视密不可分。中国正处在最好的时代,中国以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身份,站在世界舞台上。世界需要了解中国,中国的文化也需要以积极的态度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推进改革创新,推动中华文化在世界舞台上展现自己的风采。《人文颂》应运而生,它标志着深圳步入文化发展新阶段——作为中华文化的使者,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与世界文明对话交流。据深圳市委外宣办主任韩望喜回忆道,通过法国当地媒体前期的报道,《人文颂》已经在法国有了一批“粉丝”,演出当天,一名音乐爱好者携全家驱车从300公里外的洛林地区赶到巴黎来聆听,而演出中,观众们在每个乐章结束都报以掌声,演出结束后更是全体起立鼓掌,等待乐队返场,如是五次。
其次,《人文颂》以交响乐的形式诠释儒家文化,让西方更易于理解,这也是《人文颂》受到外媒热烈追捧的重要原因之一。法国古典音乐广播电台总裁艾迪安·梦热特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在政经领域,中国发展迅速,而文化存在于政治与经济之中。他认为音乐内在特别重要,因为每一个人、每一个国家都能理解音乐,音乐也是在国家间建立合作,发展和平的最好方式。《人文颂》用编钟、古琴与长笛、小号相结合,用西洋交响乐呈现东方儒家文化,就像没竖迟是一把打开中国文化大门的“声音钥匙”,向世界人民传递中华文化最富人文价值的精神核心。深圳特区报评论员、专栏作家陈冰认为:深圳的《人文颂》以国际通用的音乐形式,传播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观,直击儒家文化要义——仁、义、礼、智、信,这样的传播方式显然更加有效。
当然,《人文颂》演出之所以能大获好评也归功于为其在台前幕后奋斗的艺术工作者。《人文颂》最初的创作灵感来自《神州和乐》,这是深圳交响乐团组织创作的一部佛教音乐作品,在韩国演出引起轰动。有感于此,《人文颂》总策划、深圳市委宣传部长王京生萌发了用交响乐的形式阐述中国传统文化的想法,于是开始构思和组织文学创作。在早期的《人文颂》脚本创作中,多个创作团队都拿出了几个版本。文学脚本最终由深圳市外宣办主任韩望喜博士根据王京生的总体设计执笔创作,经过反复打磨修改而成。对作曲家王宁来说,创作《人文颂》音乐部分也是个挑战。为了找灵感,他曾六上山东曲阜,辛勤耕耘了三年,先后创作了三个版本。除此以外为了让音乐更纤配具国际性,创作团队邀请着名指挥家卞祖善、陈澄雄、新加坡华乐团音乐总监叶聪、香港中乐团音乐总监阎惠昌、美国辛辛那提音乐学院作曲系主任乔尔·霍夫曼、美国作曲家詹姆斯·史蒂芬森、美国指挥家保尔·波利夫尼克等国际着名音乐人参与其中。
如今,中华民族正走向复兴,这是一个伟大的中国梦,而民族复兴的一个重要内容是核心价值得到世界的认可与尊重。《人文颂》正是承载着这样的期望,借助交响乐的形式,代表东方文明与西方文明进行交流沟通,让世界了解中国传统的思想精华。它为中国文化走向世界又迈出了枯李重要的一步!

D. 谁能提供一些对音乐厅建筑的声学分析..

1453年东罗马帝国灭亡之后,教会的威信下降,世俗的力量上升,思想自由的限制逐
渐地已力不从心,科学研究日渐盛行,理性的信仰开始取代对神明的膜拜.经过了一个多世
纪eQ难探索的岁月,欧洲终于迎来了奇伟壮丽的文艺复兴.这是一个在科学,哲学,文学,
艺术诸多领域中百花争妍,纷纷奏响"知识就是力量"的凯歌的时代.音乐也从教堂中走出
来,进入王公贵族的府邸和富人私宅的客厅中.
1古典时期
17世纪,音乐艺术发展迅猛,这时期已经有了以弦乐为主,并有木管乐器,铜管乐器
组成的室内乐队:到了17世纪末,己具指数有了早期的古典交响乐团;17世纪70年代末出现
了欧洲最早的专业音乐厅—伦敦约克大厦音乐厅(200座).这时期演奏音乐的音乐厅在
整体和局部关系上都是以天体和谐为根据,还从音乐中吸取比例和和谐,并承袭了16世纪
意大利帕拉第奥(1518-1580)设计的厅,室所常用的3:2长宽比:因此,这时期音乐厅
的体型是矩形的,其高:宽;长的比例常为]二2.3二3.7,符合"黄金率".
古典时期音乐厅的建筑风格仍沿袭宫廷客厅的特点,其空间形象容易辨认,尺度和比
例有节奏上的均衡性,合理和宏宏有人性,与安静的生活方式相贴切,由于容积小,比例符合"黄
金率",扩散好;混响时间短〔约1,G-1-3秒i;直达声强,各表面的反射能力强,所以清
晰度高,亲切感强.这时期以巴赫(16851750),亨德尔(1685-1759)作品风格为代表
对音节,明晰的要求也正是很重要,各部分不能有掩蔽.所以音乐厅的音质特性与音乐风格
是相适应的.
2巴洛克时期
18世纪初,管弦乐队的概念和模式己基木形成,阿尔坎杰洛 科雷利(-1713)的
室内奏鸣曲和大协奏曲是巴洛克器乐作品的典范.is世纪中,管弦乐队逐渐成型.到了18
世纪末,交响乐队己经具有包括一个力量平衡的弦乐器组,双管编制的木管乐器组,两支园
号,两支小号和一组铜鼓.
由于社会发展,音乐走向社会,在伦敦,巴黎,莱比锡,柏林,维也纳等地经常举行
公共性的音乐会,为此建造了不少的公共音乐厅.如英国牛津Holywell音乐厅(1748年)
约300座,满场混响时间约1.5秒:德国莱比锡Altes Gewandhaus (1780年)400座;满场
混响时间不会超过1.3秒:维也纳Redoutensaal 800座,该厅建于1631年,建成后又经过不
断地改建,最后完成于1700年,倒堵有浅挑台,高度增到16m,所以是最早的"鞋盒式"
的音乐厅,,K.响时间大约为1.4秒.
这时期的音乐厅的规模己大于17世纪的客厅式的音乐厅.由于容量增多,厅内侧墙和
后墙建有挑台,厅高度大约为15m左右,宽度约为16m左右,空间的比例大约为1:1:2
已是"鞋盒式"的体型.混响时间为1.5-1.7秒.厅内具有丰富的音调,声场扩散,具有明
晰和亲切感蔽逗册,适宜演出贝多芬早期(1820年以前)的作品.
厅内己从古典建筑风格渐渐演变为巴洛克风格;这种风格强调和用手法来制造特殊的
艺术效果,因此大大地吸引了那些讲究排场的王公贵族,那些宫廷客厅的布局是层次高低起
1
伏很大,墙面凹凸明暗,装饰丰富,珠光宝气.但是空间和谐,富丽.巴洛克音乐强调情感
表现,丰富多样,充满着美妙的内涵,但又往往不可避免地带上浮华,傲作和对纯形式的追
求,缺乏深度.所以这时期的音乐厅在声学特点上与巴洛克建筑和音乐的风格是相适应的,
具有很好的声誉.
3.浪漫时期
18世纪中叶以后是历史学家以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作为近代史的开端,当时在文学,艺
术,哲学的思潮更新迭起,法国革命的风暴和拿破仑时代过去之后,法国的浪漫主义开始了.
欧洲的音乐经历了巴洛克时期发展到了浪漫"'明,这时期的音乐人才辈出,群星璀璨,是音
乐的黄金时代.音乐成为新兴资产阶级市民`6文化生活所必须,欧洲开始出现了规模比以往
大得多的,主要供音乐演出的公共音乐厅:泛芝音乐厅大部分是模仿音质成功的音乐厅建造
的,因此在造型,空间,内部安排和建筑处理等甚至声学特性都是相似的,这类音乐厅有
Old Boston Sympheny Hall (1863年),2400座,混响时间为1.8秒;维也纳Grosser Musik
Vereinssaal(1870年),1680座,混响时间为2.0秒;巴塞尔Stadt-Casino (1876年),1400座,
a响时间为2.1秒;格拉斯哥Andeew's Music Hall (1877年),2130座,混响时间为1.9秒,
该厅在演奏台后布置了座席,可以吸收大声功率乐器的音量,如打击乐器,铜管乐器等,获
得了好的各声部之间的平衡.这也是后来围绕式音乐厅的雏形;莱比锡Nut c Gewandhaus
(1886年),1560座,混响时间为1.55秒:阿姆斯丹达音乐厅(1888年),22(,0座,混响时
间为2.0秒.其中佼佼者则以维也纳音乐厅,容积(V)约15000m3,总表面积(S)约4000护,
每座容积为9矿,宽(W)为21m,高(H)为17. 5 m,长(L)为40 m,空间比侧为1:1.2:
2. 3 (H:.:L).这座被称之为"金色大厅"的宏伟建筑由泰奥菲尔.汉森设计金碧辉煌的
建筑风格和华丽璀璨的声学效果使其无愧于"金色"的美称.着名指挥卡拉扬赞道:"大厅
的声音很丰满,低音很丰富,高音弦乐的音色也很美……,这是一个能唤起人C高度想象力
的大厅,它给指挥以美感".到现在仍为音乐厅建筑的典范.
这时期所建音乐厅的容积较大,为10000^-20000 m ,容量为2000座左右,空间较大,
每座容积为7.10护,其比例约为1:1-1.3:2.3-2.6扭:w:L)比例修长,纤巧,但仔
细分析一下其空间会发现:以指挥处为割点,听音区与演奏区的长度比例约为1.618二la
这类音乐厅的宽度约为20.左右,厅高为15-19.,长度在40.左右,因有侧向浅挑台,
所以高与宽的比例接近为1二1.容积(V)与总面积(S)之比约在3.7左;5,"鞋盒式"的空
间;沿侧墙有浅挑台和后墙有挑台,演奏区和听音区共处在同一空间中:厅内装修典雅华丽,
具有大量的雕塑以及大型水晶灯,声场扩散,混响时间为1.8-2.2秒,直达声与混响声的
声能比例较小,形成音调丰富而清晰度较低的音质特点,成为演赛浪没派音乐作品的典型环
境.这些音乐厅大都是古典复兴和巴洛克或罗可可风格的折中,但都具有端庄蔽华的艺术形
象,不同凡呐的声学效果.到现在还是音乐厅建筑的声学和建筑空间的典范;所以它们在室
内声学的发展史上具有相当大的贡献,同时也是建筑艺术中的珍品和瑰宝.
4.新建筑时期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人和物质世界之间的关系显示出对科技规律的遵从,主张理性
至上:"功能决定形式"的设计思想得到了广泛地接受,并认为设计建筑应有科学根据,该
时期的科学发展在观演建筑的功能,视线,照明,声学,舞台机械甚至空调技术等方面的成
就都适时地提供设计的根据.另外,荃于社会的发展,人们对音乐的需求,迫切要求建造大
47
ilwewe日月..,.,11
容量的音乐厅.以上种种促进了建筑师对设计音乐厅的变革和创新的思潮.但是,无论从建
筑艺术的表现形式,与功能结合的合理性上,还是对科学技术的运用上等都存在着很大的矛
盾和不成熟,这充分表明了该历史时期的时代特点.
这时期建造了不少的音乐厅,着名的有:
芝加哥Orchestra Hall(1891一1905),2582座,混响时间为1.3秒.为了解决视线问
题,取消了厅内的侧向浅挑台;为了增加容星,建造了两层大挑台:池座有不高的升起:厅
内处理手法明显地具有古典歌剧院的影响,但是演奏区和听音区仍处在同一空间中.演奏区
的顶棚和听音区的项棚都连在一起做成向上倾斜,有利于一次声反射.厅内音质千涩,但清
晰.纽约Casnegie HaI1(1891年).2760座,馄响时(a]为1.7秒.正厅平面近乎正方形(30m
X 34m) ,第二和第三层为围向演奏台口呈马蹄形的包佣,如同古典歌剧院:第四和第五层为
大桃台.厅高为24m.演奏区明显地形成镜框式台口:管风琴在台内的侧墙处.厅内音质一
般.伦敦Queen's Hall(1893年),2000座,混响时间为1.3秒.在演奏台两侧有凸形墙面,
可以将乐队的声音均匀地反射到听众席.该厅音质不很理想.爱丁堡Usher Hall(1914年),
2760座,混响时间为1. 7秒.听音区为马蹄形平面.具有两层挑台,它们围向演奏台,具
有现代剧场的特点,但又明显地具有古典歌剧院的影响.演奏区为尽端式,两侧墙的斜角小
于100,对声反射有利.乐队后有合唱队的座席.明显地把演奏区和听音区分为两个区域:
形成镜框式台口.由于演奏台上有谐振现象,对低频声有"染色"现象,厅内声扩敞不好,
音质粗糙.并且声场不均匀.
这类音乐厅的容里大约2500^2800座.大厅体型样式不同于传统音乐厅"鞋盒式"的
样式,与古典歌剧院的形式相仿,由于容量多,视线短,所以厅的宽度大;由于多层挑台.
高度为18-20m,所以容积很大,但是容积与总表面积((V/S)之比并不大,所以混响时间并
不长,丰满度较差,同时因宽度大,所以对反射声的理解是初步的,不全面和处理不成熟,
不系统,反射声的时序和方向也不好,因此音质并不好.但是,由哈佛大学着名声学教授赛
宾,根据他通过实验得出的室内混响时间的理论作为指导,进行设计建造的新波士顿音乐厅
(190.年),2631座,混响时间为1.8秒,则获得非凡的成功,并与维也纳音乐厅,阿姆斯
特月音乐厅同被誉为三大着名古典音乐厅.在建筑艺术上,该厅承袭了19世纪末以前古典
音乐厅的模式-—"鞋盒式"的体型,侧墙有两层浅挑台,后墙有两层挑台.演奏区为尽端
式,侧墙和顶棚具有V度,以利反射.厅的高度(H)为18.5m.宽度(W)为23m,长度(L)为39. 5m,
空间比例(H:W:L为1 : 1. 24 : 2. 14,符合"黄金率".赛宾在设计该厅时,坚持了声学科
学的原则,拒绝了业主提出容量为维也纳容量(1680座)两倍的要求,而为2631座,保持了该
厅的"鞋盒式"的空间比例,改进了演奏台上高而斜项拥,以利反射.
5现代主义(二次大战前)
欧战前夕,西方建筑界继承了"新建筑"运动的革新精神,力图挣脱学院派复古主义,
折衷主义的束缚,进行各种.新"建筑的探索,日渐形成了"现代建筑".战后以德国的格
罗披亚斯为首的"包系斯"派主张"技术,经济和功能",也就是要求建筑设计要以新技术
来经济地解决新功能.在理论和实践上最终地摧毁了被"新建筑"运动所动摇.而在学术界
仍是主导地位的学院派的统治.
在此期间声学研究也取得了很大成就,特别是在1925-1927年,努特生通过对不同厅
堂的测量和评价,提出最佳混响时间与厅堂容积之间的关系:语言清晰度与房间的物理参量
—响度,噪声级,混响时间和体型之间的关系;实际上只做了响度,混响时间对语言清晰
度影响的实验,以及形成回声的最小声程差.所以出现了当时认为以最佳音质条件为出发点
所设计和建造的现代音乐厅,如:
巴黎Salle Pleyel (1927年),3000座,混响时间为1. 45秒.为了增加音量和改进
视线,采用了扇形平面和两层大挑台.按照流行于建筑师中的声学概念-—声线分析方法,
即均匀分布第一次反射声,必然采用抛物线的顶棚,可以把演奏台上声9均匀地反射到观众
席,并且使第一次反射声与直达声的声程差不大于22米,不会产生回声:但是观众席的噪
声也经顶棚反射,集中到演奏台,造成干扰并且分析了体型和确定了尺寸—长(L为51
米,宽度21-31米,平均高度为18米:因为建筑师不理解混响时间与容积和材料的关系,
所以容积过大.而声学家则关心根据赛宾的棍响概念来确定大厅的馄响时间,而对声线的分
析与体型的关系不关心,所以不能提出设计大厅的声学根据,因此,当声学家们还在讨论如
何选择混响时间时,建筑师己经根据声线概念确定了大厅的尺寸,构成了空间,因为尺寸是
构成空间的要素,而建筑师的主要任务是空间的设计.两者各行其是,配合不好,产生不少
问题.另外,当时声学界认为听音区应尽量得寂静,演奏台周围应是强反射,使演奏的声音
尽量反射到观众席,实质上这是当时刚兴起的电影院音质设计的做法,虽然这种做法对于电
影院来说也是不全面的.因此该音乐厅的音质对于语言清晰度很好,对于音乐则不好,所以
很少在此演奏交响乐.美国克里夫兰的Severance Hall(1930年),1890座,混响时间1.4
秒.该厅的设计思想如同上述,所以音质效果相同.英国利物浦的New Philhinmonic Hall
(1939年),1955座,混响时间1.5秒.美国的Buffalo的Klimhans Hall (1!41年),2839
座,混响时间为1.32秒.上述各音乐厅代表了自1900-195.年间所建造的音几厅的模式,
音质都不理想.
这时期的音乐厅容量多,一般为2000-3000座,在美国甚至达到4000-^6000座,为
了增加容量和缩短视距以及避免多层包厢视线不良的缺点,大厅后部被大大地扩大成为扇形
平面,同时又增加了大挑台,而其高深比一般都不大于1/2.根据当时在建筑师中流行的声
学设计概念,顶棚的纵剖面被设计成弧形或抛物线形,以取得最小的声程差,所以顶棚的高
度被大大地降低,这样音乐厅的高度与宽度之比由1:1-3:4变成为1:2^+1:3,成为扁形空
间.由于对电影的声学特点尚未正确理解.大盘使用吸声材料,甚至到了滥用的地步,因
此厅内的混响时间都很短(大约在1.5秒以下),清晰度高,音调很不丰满.由子以巴黎Salle
Pleyel为代表的声学设计方法曾被多数教科书和有关建筑杂志所推荐和介绍,在不同程度
上为大多数现代音乐厅或剧场设计中所采用.其影响很深远,直到50年代之后,声学科学
的发展,才逐渐地减少,但还有影响,特别是以声线法来替代声学设计的观念还很牢固,尤
其在我国的建筑界中.
丹麦哥本哈根广播电台音乐厅(1946年),1093座,混响时间为1.5秒,其模式同上述,
但是因为采用薄壳结构,因为壳顶高,所以演奏台的声音不能均匀的反射,大多数是反射到
第一层挑台的坐席,并有聚焦现象,所以在战后(1954-1955年)改建,其措施是在演赛台
上部悬吊水平的有机玻琦的声反射系列共5排,26块大小不等,离台面高为7-8米,保证
了均匀地分布第一次反射声,井在50毫秒之内,同时也给予演赛台内一定的反射声.这是
在现代音乐厅中首先出现了在高空间中悬吊声反射板,对以后的音乐厅棋式的变化形响很
大.
6现代主义(二次大战后)
>0年代,欢洲经济有了发展,所以各国开始新建以及恢复战争中被毁的文化建筑如:
伦教早家节日音乐厅(1951年),3000座,混响时间为1.45秒,该音乐厅的声学设计考虑比
较周到,在体型,反射面和声学材料布置上都经多次讨论和实验.音乐厅的平面是矩形的,
空间属于介鞋盒式"的,吸收了古典音乐厅的经验,由于3000座席,所以在演奏台两侧和
后而布置了座席1400座).形成了环绕式的特点.本厅的体型虽属古典音乐厅的模式,但仍
然只4战前现代r义设计的影响.以均匀分布第一次反射声为目的,对侧向反射的重要性还
没有认识,所以使演奏台和池座前区处在一个扇形平面中,但侧墙斜角较大.在演奏台上悬
吊三片大的弧1(%斜向的肖反射板,增加第一次反射声.侧墙上部有四层包厢,原来是希望增
加扩散,却相反,不仅没有扩散效果,反而产生大量吸声值,特别对于低颇的吸收.所以厅
内太寂静.丰满度不够,但很清晰.所以效果仍然与战前现代音乐厅相同.由于对于交响乐
作品风格与混响时间关系的研究,后期所建造的晋乐厅的混响时间日渐增长,如柏林音乐学
跪音乐厅(1954年),1360座,混响时间为1.95秒.矩形平面,楼座则向外扩张变成为长
六角形.设计中仍受战前现代主义的影响,顶棚是弧形的,使演奏台的声音直接反射到楼座,
厅内声场分布不均匀,扩散不好,因此对交响乐效果不好,室内乐和独奏效果较好.由于声
学研究对室内声能衰减过程中进行了微观的分析,探讨了前次反射声对室内音质的影响,并
且又发现了侧向反射的重要作用,但是混响理论仍然是基本的根据,所以声场的扩散应是音
乐厅音质好坏的基本条件.德国斯图加德的音乐厅(1965年〕,2000座,混响时间为1.9
妙为了获街好的扩散声场,克里迈尔教授提出不对称的原则.大厅的平面很特殊,形似三
角钢琴,演奏台处在厅内非对称的位置上,它的左侧墙是大片混凝土的凸面,保证辐射声能,
使右侧听众具有强的一次反射声.为了使听众尽呈接近声源.所以大盘听众席布置在左侧,
以便使大量听众更接近第一提琴.厅内具有大量的扩散体,保证声能衰减的混响过程具有好
的扩散程度.因此厅内不仅有强的反射声能,又有良好的扩散声能,这是该时期中突出的例
子这是在正确的声学科学指导下,创造了完全新颖的模式.
7王见代主义(近期)
由于"学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建筑理论的反思和创新,音乐厅设计的视野更为重视科
学与艺术的结合,柏林爱乐音乐厅(1963年),2218座,混响时间为2秒,这是由"现代建
筑"大师夏隆fir,署名声学家克里迈尔教授合作设计,他们把各方的主张和成就融合在一起,
着重考虑了人的因素,探索音乐厅的空间环境与人的关联,成功的解决了科学与艺术,内容
与形式的矛盾,创造了世界上第一个围绕式的音乐斤,这是世界范围内成功的作品之一:在
音乐厅的建筑史和声学史上都具有重大的意义.它是一个从平面上看来是对称的.但是空间
上是不对称的,实现了克里迈尔的非对称原则.新西兰克赖斯特丘奇音乐厅(1972年), 2650
座,混响时间为2. 3秒.悉尼歌剧院的音乐厅(1973年),2690座,混响时间为2.0秒.
新西兰惠灵顿音乐厅(1976年),2500座,混响时间为2.45秒.美国丹佛音乐厅(1978
年.,2750座,混响时间为2. 0抄.旧金山大卫音乐厅(1980年),混响时间为2.2秒.
日本三得利音乐厅(1986年),2690座,混响时间为2..秒.这些音乐厅都是在柏林爱乐
音乐片之后调动和综合发挥各种技术和艺术的手段,创造出类型各异,视听俱佳的坐席包围
演奏ry的A-乐厅,这种音乐厅的平面无论是鞋盒式的,还是圆形的,椭圆形的,不规则形的
等等,虽然空间形式各异,但是以演奏台为主和正面坐席所围合的空间比例都符合古典音乐
厅的空间比例,也就是遵循着"黄金率".
纵观兰百余年西方音乐厅的发展,它从矩形平面的厅室,发展到19世纪末的"鞋盒式"
的规模宏大的公共音乐厅,其模式的变化,主要是受社会的发展人们对音乐的需求,促使
容量的增多所致.但仍遵循着"黄金率"的比例.自本世纪以来,科技的发展,促便人们思维
方式发生变化,遵从科技的规律,因此,音乐厅的摸式的变化主要是从视线,舒适等要求考
虑,取消了侧向浅挑台,形成了镜框式舞台口的剧场式模式,但这模式在视觉上无论是科学
性,还是艺术性都并不高明,很快就被淘汰.本世纪初,赛宾教授创立混响时间概念,使音
乐厅的设计和建造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但是在二次大战以前,由于认iR不够全面,声学界
着眼于声学理论和技术的研究,而对如何构成音乐厅空间的具体措施并不注意.建筑界则片
面从均匀分布第一次反射声,对混响概念与音乐厅空间尺寸和材料的关系并不理解,两者各
自进行设计,使声学理论和建筑艺术设计脱节,即使在构成空间的要素~一音乐厅的尺寸上
都不能相互配合,提出合乎声学和建筑科学的根据.以致大V角的扇形平面,大挑台,扁形
空间成为这一时期的主要空间模式,混响时间短,音质干涩,不丰满,但很清晰.现代人的
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多元化,引起作为文化形态的建筑风格的多元化,并且因建筑,材料
和技术的发展,更促使建筑向着多元化和多样化发展.为了适应人们对文化娱乐和审美情趣
的多元化和多样化的要求,音乐厅的空间环境也有很大的变化,音质设计也从本世纪初的混
响理论,逐步地在实践中探索到在混响过程中具有不同阶段的特性,而进入到对室内声能衰
减过程进行了微观的研究,理解到早期反射声的时序和方向的特性,以及整个衰减过程中各
种特性对主观感觉的影响.目前更向着综合方向发展,确认混响理论为基础,并向微观方向
开拓,考虑早期反射声组成的合理性和适度的侧向反射,井促使室内的声能随r间的增长,
在室内混响过程的早期阶段就能达到扩散声场的条件,使人们能感受到强的混响感.因此,
声学理论和技术的发展,适应着人的思维的多元化和多样化.促使音乐厅的模式,随着时代
的发展,容量增多,其类型也多姿多采,风格多样;但因声学规律限制其对尺寸有要求,所
以音乐厅的空间必然是应充分利用自然声源的音量,使听众包国潜演奏台,形成围绕式高空
间的模式,而其所围绕的主要空间即演奏区与它正面的听众席所组合的空间,应遵循"黄金
率"的比率.但是其空间特征应是多样的,多元的;混响时间已从古典音乐厅的1.8-2.0
秒,延长到2.0-2.2秒,并有再延长的趋势,而容量则不大于2500座左右.
http://cache..com/c?word=%D2%F4%C0%D6%3B%CC%FC%3B%BD%A8%D6%FE%3B%B5%C4%3B%C9%F9%D1%A7%3B%B7%D6%CE%F6&url=http%3A//202%2E116%2E197%2E5%3A85/%7EHYLW/H043541/H043541%2Dbz/10233%2Epdf&b=0&a=40&user=

E. 关于挑选古典音乐CD的问题 谢谢

古典发烧音乐唱片品牌介绍

据说,世界上的唱片品牌已有四百个之多。当然,有影响的品牌只是其中一部分,进入我国市场的,更只是一小部分。目前市场上有售的古典音乐唱片品牌充其量不过二三十种而已。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唱片品牌在曲目、演奏家、侧重点、录音风格上的差异是很大的。对乐迷来说,如果对这些唱片品牌毫无了解,在选购CD时就不免陷入盲目之中,容易走弯路。为了使乐迷朋友们在选择音乐CD时有的放矢,现将目前市场上常见的古典音乐唱片品牌做如下简介。

EMI Classics:前身是唱片工业的鼻祖伯利纳创立的英国留声机公司和英国哥伦比亚唱片公司。1931年,为了在经济大萧条中求得生存,这两个本是竞争对手的公司合为一家,并吞并了一些小唱片公司,形成了当时最大的唱片出版集团EMI。EMI的前身英国留声机公司使用的品牌是“主人之声”(HMV),英国哥伦比亚公司的商标则是“哥伦比亚”,在合并成EMI后仍分别使用。在战后的日本和美国,EMI一直使用Angel(小天使)商标,直到90年代才统一为EMI Classics。由于资格最老,EMI拥有最为庞大的历史录音资料库。在这里,各个时期最杰出的演奏家都留下了录音,小提琴家克莱斯勒、阿道夫·布什、雅克·蒂博、海飞兹、米尔斯坦、西盖蒂、梅纽因、吉奈特·内弗、奥伊斯特拉赫、帕尔曼、大提琴家卡萨尔斯、费尔曼、杜普雷、托特里埃;指挥大师富特文格勒、克伦佩勒、卡拉扬、切利比达凯、比彻姆、朱里尼、穆蒂、滕斯德特、扬松斯、钢琴家科尔托、鲁宾斯坦、施纳贝尔、里帕蒂、埃德文·费希尔、吉赛金、所罗门、科瓦赛维奇、歌唱家卡鲁索、吉利、夏里亚平、卡拉斯、比约林、施瓦兹柯普夫、卡娜娃等等。近年来推出的新人更是层出不穷,韩国女小提琴家张莎拉、女大提琴家张汉娜、指挥家西蒙·拉特尔、威尔舍—莫斯特……往日的无比辉煌在新一代演奏家的努力下得到了完美的延续。
在整理再版老唱片时,EMI使用的数码处理技术十分成熟,先进的CEDAR程序更能减少老录音中的杂声而对音质毫无损害。日本东芝的2088技术也是近年来开发的新技术,用20比特分析力、88.2千赫的采样频率处理母带,改善了老录音的音色和动态。在近期再版的老录音CD上,ART(意为“艾比路录音室技术”)是常见的标识,告诉我们这张CD上的录音经过了艾比路录音室工程师们的精心处理。目前EMI正陆续推出的“世纪伟大录音系列”是其世纪末的重头戏,曲目和版本均经过精挑细选,大师荟萃,很有收藏价值。

Sony/CBS:CBS的前身是成立于上世纪末叶的美国哥伦比亚留声机公司。在唱片业的早期,哥伦比亚留声机公司曾和RCA胜利公司的前身“维克多谈话机公司”一起,平分美国市场,并称为两大巨头。1924年,哥伦比亚留声机公司和美国录音公司合并,成立了哥伦比亚唱片公司。1927年,它又买下了联合独立广播公司的无线电网,形成了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缩写为CBS。 由于历史悠久,它资料库中的经典录音也不少。钢琴大师霍罗维兹、塞尔金、卡萨德苏、昂特勒蒙、大提琴家卡萨尔斯、罗斯、小提琴家斯特思、弗朗西斯卡蒂、指挥大师瓦尔特、伯恩斯坦、赛尔、奥曼迪、阿巴多以及布达佩斯四重奏、朱利亚四重奏等举世知名的音乐家、音乐团体都为它灌录过大量经典唱片。作曲家斯特拉文斯基在60年代录制的指挥他自己作品的唱片也是CBS的看家宝贝。八十年代,索尼集团将CBS的唱片公司买下后,把品牌改为Sony Classical。前些年,由于低价倾销,Sony/CBS的唱片曾经是价廉物美的代名词,可惜近年来不断涨价,目前已无优势可言。它近来的精品层出不穷,华裔大提琴家马友友、钢琴家普拉希亚、布朗夫曼、小提琴家拉赫林等人的唱片便大获好评。它也是较早采用20比特录音的唱片公司,在音质上一直保持着较高而稳定的水准。

DG:德国留声机公司的品牌。1898年,该公司由唱片业的创始人伯利纳成立,由英国留声机公司控股。1917年它从英国留声机公司脱离出来,使用Polydor(宝丽多)商标。由于卡拉扬、伯姆等一批大师的加入,它从五十年代迅速崛起,在古典音乐界树立起权威地位。指挥大师富特文格勒、伯恩斯坦、姆拉文斯基、阿巴多、约胡姆、弗利乔伊、布列兹、西诺坡利、加德纳、小提琴家奥伊斯特拉赫、米尔斯坦、克雷莫、穆特、帕尔曼、吉尔·沙汉姆、钢琴家霍罗维兹(晚期录音)、肯普夫、戈尔达、安达、米凯朗杰利、阿格里希、波里尼、齐莫尔曼、皮雷丝、大提琴家富尼埃、罗斯特洛波维奇、麦斯基、歌唱家多明戈、冯·奥特、奥菲欧室内乐队等新老演奏精英都在它的大旗下制作了大量经典唱片。去年,为纪念公司成立100周年,DG推出了一套宏篇巨制“DG百年特别专辑”,7大盒63张CD,搜罗了DG自创建以来各个时期的重要录音。今年,60张CD的“切利比达克专辑”是DG重点推出的一套唱片。Archiv也是DG的品牌,1947年创立,重点在于中世纪、巴罗克时期的古乐。1974年至1975年间,它曾推出规模浩大的巴赫专辑,共99张密纹唱片。现在,它旗下的着名艺术家有加德纳的英国巴罗克音乐独奏独唱团、革命与浪漫管弦乐团等。过去,不少人批评DG的录音质量参差不齐,音色较为严峻刚硬,不讨中国人的喜欢。近年来,DG坚持在新唱片的录制中使用它的4D专有技术,取得了良好效果。现在,它的CD音质已稳定在很高的标准上。

飞利普(Philips):1950年在荷兰成立。1962年和DG合资,迅速成长为世界一流的唱片公司。1972年,飞利普和DG合并在宝丽金集团里,规模更加庞大,成为唱片业的巨头。它旗下的艺术家大都为欧洲的精英,如小提琴家格鲁米欧、谢林、阿卡多、慕洛娃、钢琴家哈斯基尔、阿劳、李赫特、布伦德尔、科奇什、内田光子、大提琴家让德隆、希夫、朱利安·韦伯、歌唱家卡雷拉斯、杰西·诺曼、指挥家赛尔、海丁克、马舒尔、小泽征尔、布鲁根、阿林·戴维斯、着名的美艺三重奏、意大利四重奏、意大利音乐家合奏团(I Musici)等等。中国交响乐团在陈佐湟的指挥下也已为它灌录了4张CD。飞利普的总体录音质量极高,品味超卓,不论模拟还是数码,都很少败笔。尤其是它的室内乐唱片,音质之优、平衡之佳很少有谁能够媲美。近年来,日本飞利普公司运用24比特尖端技术制作了一批CD,音效特别出色,大受发烧友欢迎,不知这一技术是否会被飞利普普遍使用。 飞利普也有两套历史录音系列,一套名为“传奇经典”(Legendary Classics),采用电脑降噪技术处理,可惜该技术对音质略有损害,会使声音发干,不如EMI的CEDAR技术。另一套为The Early Years,均为演奏名家五六十年代的录音。

水星(Mercury):1945年成立于芝加哥,两年后打入古典音乐市场。在制作人柯扎特、录音师法恩的努力下,这一品牌发展迅速。法恩大胆采用的三话筒立体声录音(使用特制的Ampex三轨录音机,35毫米电影胶片)取得了惊人的效果,动态范围庞大,被誉为当时的天碟。芝加哥交响乐团、伊斯特曼管弦乐团、明尼阿波利斯交响乐团、底特律交响乐团等都为水星灌制了唱片。大提琴家斯塔克也在水星的目录上留下了许多经典录音。1961年,水星被飞利普收购。九十年代以来,飞利普一直在将水星当年的录音以“LivingPrsence”系列再版成CD,广受乐迷、发烧友欢迎。

Deeca:1929年在英国成立的Decca唱片公司的品牌。1940年,它开发出了当时最先进的全频带录音,简称FFRR。这一技术本来是应海军部的要求开发的,目的是辨别英国潜水艇和德国潜水艇间的区别。1944年,Decca公司将此技术运用到唱片上,使音质有了长足的进步。从那以后,Decca公司的录音质量始终居于领先地位。它尤其精于大场面(如歌剧)的录音,音场宽广,空间感强烈,音色流畅,令他人望尘莫及。它旗下的艺术家阵容虽不如DG和菲利普强大,但也毫不示弱:指挥家索尔蒂、卡拉扬、安塞梅、蒙特、克尔泰兹、梅塔、杜图瓦、小提琴家郑京和、里奇、阿莫亚尔、钢琴家巴克豪斯、柯曾、阿什肯纳奇、博莱特、鲁普、希夫、歌唱家德莫纳柯、帕瓦洛蒂、萨瑟兰、苔芭尔迪,均为公认的世界级名家。London(伦敦)和L’oiseau—Lyre(琴鸟)也是该公司的商标。后者专用于“原本主义”的演奏录音,也就是在古乐器上用复古的演奏手法表现作品原貌。霍格伍德是“琴鸟”旗下最为活跃的指挥家。随着宝丽金集团被“环球集团”收购,Decca、DG、Philips三大欧洲古典音乐品牌现在都已归入“环球唱片集团”。

RCA Victor:唱片业元老之一,前身是唱片的发明者伯利纳创建的留声机公司。无数演奏大师曾为它制作过录音,包括演唱家卡鲁索、比约林、弗拉格斯塔德、小提琴家海菲茨、克莱斯勒、埃尔曼、朱克曼、钢琴家拉赫玛尼诺夫、帕德列夫斯基、鲁宾斯坦、霍洛维兹、卡佩尔(wiLliam Kapell)、指挥家托斯卡尼尼、库赛维茨基、斯托科夫斯基、明希、莱纳、旺德(Gunter Wand)、长笛演奏家高尔维、单簧管演奏家斯托兹曼、瓜纳利四重奏等。近年来,它除了仍不断将资料库的众多老录音以“金印鉴”、“银印鉴”系列再版CD外,还把一批批新星以“红印鉴”推向乐坛,引起乐迷的关注,如美国指挥家斯拉特金、加拿大女大提琴家哈诺伊、青年钢琴家基辛等。

Hyperion:希腊神话中一位巨人的名字。成立于1980年的英国唱片品牌Hyperion堪称英国唱片界的骄傲。它的规模很小,目前仅12人,但经过多年的发展,在古典音乐界的影响己丝毫不下于那些唱片巨头,有“英国最闪亮的唱片品牌”之称。Hyperion的录音曲目范围极广,虽然重点在于英国音乐和早期音乐,但并不局限于此。上至12世纪的早期音乐、下至本世纪的先锋派、从合唱到独唱、从室内到大乐队的演奏,无所不包。在开发新曲目方面,Hyperion的成绩更是有目共睹,走在许多大公司前面。1996年1月,HyPerion取得了一项世人瞩目的成绩:在法国嘎纳国际音像博览会(MIDEM)上击败众多竞争对手,荣获“年度最佳品牌”大奖。这标志着整个唱片界对Hyperion的肯定。现在,Hyperion的目录上共有超过一千种唱片,每年推出将近80张新片,显示了旺盛的生命力。1994年,Hyperion的销量为90万张,占英国古典唱片,市场3.9%的份额。在Hyperion的上千种唱片中,最具历史意义的要数钢琴家莱斯利·哈沃德的“李斯特钢琴作品全集”(49张CD)以及钢琴伴琴家格拉姆·约翰逊制作的“舒伯特艺术歌曲集”(共31张CD)。这两套唱片都被公认为录音史上的里程碑。从1991年开始录制的一套“浪漫派钢琴协奏曲集”(包括帕德列夫斯基、莫斯科夫斯基、索尔、沙文卡、梅特纳等人的作品)也广受佳评。HyPerion最热销的CD则是“哥特之声合唱团”表演的“上帝呼吸中的羽毛”,屡获大奖,售出25万张之多。和大多数独立唱片品牌一样,为了维护质量,Hyperion唱片的价格不低。面对“拿索斯”等廉价品牌的竞争,1996年,它效仿Philins、DG、Decca的做法,推出了一套廉价双片系列,名为dyad,只卖一张正版CD的价格,包装精美,尤其引人注目。

Chandos:1979年成立的小型英国唱片公司,致力于推广出版英国作曲家的作品。八十年代,这个品牌发展迅速,以优异的数码录音、新鲜的曲目、高水准的演绎赢得广泛好评。罗杰斯特文斯基、希考克斯、尼姆·雅尔维、鲍罗丁三重奏等许多优秀音乐家为它灌过唱片。该品牌近来在国内市场上开始出现,虽然价格不菲,但总体录音质量十分优良,音色清丽透明,独具一格,是对英国音乐有偏好的乐迷的首选。

Nimbus:英国影响很大的古典音乐唱片公司,人数很少,但成就非凡,以“自动钢琴系列”、“声乐大师系列”、“世界音乐系列”等享誉唱片界,同时也是英国最早推出CD的唱片公司。“自动钢琴系列”收入了大量本世纪早期钢琴大师们制作的自动钢琴纸带。通过唱片我们能欣赏到霍夫曼、帕德雷夫斯基、布索尼、沙尔文卡、格兰杰、拉蒙德等传奇大师在近百年前的演奏。“声乐大师系列”更是Nimbus的绝活儿,至今已出版了l00张,几乎囊括了本世纪初美声艺术黄金时代前辈歌唱大师们的经典录音,而且经过Nimbus的独家处理后音质大为改善,胜过其它公司的同类CD。在“世界音乐系列”中,世界各国的民族音乐应有尽有,从中国、巴西、阿根廷、爱尔兰到东南亚、古巴、伊朗、中东……是研究世界民族音乐的最丰富宝藏。除了这三大系列外,老一辈钢琴家切卡尔斯基(Shura Cherkassky)、佩勒姆特(Vlado Perlemuter)、小提琴家舒姆斯基(Oscar Shumsky)、维也纳三重奏、青年钢琴家马丁·琼斯、我国留学英国的青年小提琴家胡昆等都为它留下了精彩的录音。英国作曲家蒂佩特亲自指挥自己作品的唱片也是Nimbus的看家宝贝之一。

Teldec:1929年由德律风根公司和Decca合资创建,现已并入华纳集团。它的资料库中有部分前辈演奏大师的录音,如指挥家门格尔柏格、老克莱伯、小提琴家库伦坎普夫等。马泽尔、马舒尔、梅塔、克莱莫、巴伦伯伊姆、丰特奈三重奏、鲍罗丁四重奏等当今名手都为它制作过唱片。现在,它旗下最出风头的演奏家无疑是小提琴新秀文格罗夫。这位青年演奏家在1994年被《留声机》杂志评为“年度新人”,备受乐坛瞩目。此后他推出的几张CD都大受好评,奠定他当今最优秀青年小提琴家之一的地位。此外,钢琴新秀贝列佐夫斯基、黄海伦(华裔)等也正备受乐坛关注。

Telarc:这家以出版“发烧片”着称的唱片公司成立于1980年。一开始主要出版美国交响乐团,如克利夫兰交响乐团、波士顿交响乐团、辛辛纳提交响乐团等的录音。八十年代中期起,Telarc进入欧洲音乐圈,成就卓着,被公认为美国最成功的唱片品牌。早在发烧热刚兴起时,它的一张真炮录音的“1812序曲”就震撼了我国的众多发烧友,“电子琴贝多芬”、“电子琴巴赫”、“西部牛仔”、“大峡谷”、“间谍音乐”等更是引来阵阵喝彩,使Telarc成为“发烧片”的代名词。虽然它的不少唱片有重音效、轻艺术之嫌,但它在商业上取得的巨大成功是无人能及的,同时,它的一些真正的艺术精品(如罗伯特·肖指挥的合唱作品、麦克拉斯指挥的勃拉姆斯交响曲集等)也正被越来越多的严肃乐迷认同。

Delos:已有25年历史的美国Delos唱片公司也是小型唱片公司中出类拔萃的一员,以音质优异的录音享誉发烧界。由录音总工程师约翰。厄戈尔(Johnzargle)开发的独特的VR2录音技术是它的王牌,吸引着大量音响发烧友。汇集在它旗下的许多演奏精英也令它实力大增。比如由丹尼斯·基恩(Dennis Keene)领导的“基督耶酥升天之声”合唱团就是一例。在音乐界,人们对这位引人注目的年轻合唱指挥寄予厚望。女钢琴家洛尔·罗森伯格(Carol Rosenberger)、达维多维奇(Davidovich)、洛杉矶吉它四重奏、指挥家利顿、舒瓦茨等也都是当今古典乐坛风头正劲的明星。水准不俗的西雅图交响乐团、洛杉矶交响乐团、达拉斯交响乐团等也常为Delos制作唱片。在室内乐方面,由我国小提琴家胡乃元领衔的上海四重奏也是Delos的艺术家。林肯中心室内乐团更是出手不凡,他们灌制的巴赫“布兰登堡协奏曲”赢得了极高评价。除了天碟级的唱片制作外,Delos最近还致力于整理过去的声乐历史录音,并已形成了一套Stanford档案系列。这些历史录音来自Stanford大学的档案馆,包括女中音大师舒曼-海因克、女高音法拉尔等人的珍稀录音。

harmoania mundi:法国最大的独立古典音乐唱片公司,成立于1958年,目前雇员多达250余人。曲目覆盖了古典音乐的各个历史时期,从中世纪、文艺复兴时期的歌曲直到现代音乐,包括很多冷门作曲家的作品和占相当地位的宗教音乐。没有历史录音,所有唱片均为新制作。梅洛斯四重奏、男歌唱家肖尔等是其名下较出名的音乐家。它还有一套名为“新演奏家”的系列,收有很多乐坛新秀的录音,其中不乏引人注目的精品,如获得“留声机”大奖的青年女小提琴家伊莎贝尔·弗斯特(Isabelle Faust)的CD“巴托克小提琴奏鸣曲”。

拿索斯(NAXOS):HNH国际有限公司的唱片品牌,成立于1987年。这个成立仅十年的唱片品牌被公认为近十年来发展最快的后起之秀。1997年,NAXOS在法国嘎纳举行的国际音像博览会(MIDEM)上击败众多着名的大牌唱片公司,被授予嘎纳古典音乐唱片大奖(Cannes Classical Awards)的“年度最佳品牌”(Best Label)称号。它出品的唱片已达两千余种,曲目覆盖了古典音乐的所有标准曲目,演奏家大多为新秀中的佼佼者,也有少数业已成名的着名演奏家和音乐团体,更有不少本来鲜为人知的演奏家在NAXOS的宣传下渐渐成名,如钢琴家扬多、大提琴家克利盖尔、小提琴家卡勒尔、指挥家德拉霍斯等。NAxOS坚持以低廉的价格(40元)提供高质量的音乐享受,对大公司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大牌公司不得不竞相推出廉价系列CD以和它抗衡。最终的得益者当然是消费者! 许多乐迷对拿索斯的音质抱有怀疑。其实,从八十年代末至今,它的录音质量逐年提高,精品不断,己稳定在较高的水准上,有近二百张“三星”级CD可证。1997年,原Decca的着名制作人保尔·迈尔斯跳槽到拿索斯,使拿索斯的录音水准更上一层楼。

BIS:1973年成立于瑞典,是北欧最重要的唱片品牌,以出版北欧国家的音乐为主,演奏家也均为北欧人。在它的唱片中,有很多作品是世界首次录音的珍品。

GZ:这是捷克唱片厂的品牌缩写,是自捷克唱片名牌Supraphon之后又一个有影响的品牌。它以捷克作曲家德沃夏克、斯美塔纳、亚纳切克、马蒂奴、苏克等人的作品为主,演奏家多为捷克的新秀。虽然这些捷克演奏家由于消息闭塞不大为世人所知,但其中不乏水准高超的才子。论音质,它当然不及许多名牌,但要听正宗的捷克音乐,这是价廉物美的选择。

捷克第一大唱片品牌Supraphon近来由一家台湾公司代理,也出现在我国市场。小提琴家苏克、已故指挥家纽曼、库贝利克等的录音是它的王牌。要听捷克曲目,Supraphon仍是首选品牌。

Testament、Pearl、Music&Arts、Bidlph Lab、Marston、Tahra、Preiser、Symposium:这些公司都专业从事老录音的翻版加工。它们搜集早已绝版的老唱片,以先进的数码技术加工制作后推出CD,吸引那些怀旧的乐迷,在历史录音爱好者中具有很高知名度。可惜,在我国市场上这些品牌仍很罕见。

Chesky、RR、Shefield Lab、Dorian、dmP、Proprius、Klavier:这些唱片品牌都由规模很小的公司创立,虽然出版唱片的数量很少,但都以优异逼真的音质在发烧圈内享有盛名,是音响发烧友收藏的目标。Chesky、RR、Sheffield Lab(喇叭花)既生产古典音乐唱片,也出版爵士乐唱片。dmp专录现代爵士乐,Dorian则专录早期古典音乐。品味超卓的Dorian还赢得了欧洲评论界极高赞誉,高速光纤传送、24比特录音等先进技术使它的CD音质超群。瑞典的Proprius创立于1969年,以“黑教堂”、“当铺爵士乐”等名碟享誉发烧界,也生产特制胶片唱片。Klavier这一品牌原本无人知晓、前几年,忽然以一批优质CD打入我国市场,引起发烧友争购。如马泽尔演奏的“莫扎特小提琴协奏曲”、马斯奈的歌剧“熙德”、“竖琴名曲”等。此外,英国Linn出版Carol Kidd的CD和美国Gecko出版的Amanda McBroom等的CD都因其出类拔萃的音质被发烧友视为珍品。当然,这和音乐本身己没有多大关系了

F. 谁能介绍一下法国音乐家让雅尔米歇尔与希腊音乐家雅尼

分类: 娱乐休闲 >> 明星 >> 欧美明星
解析:

让·米歇尔·雅尔(Jean Michel Jarre),出生于1948年8月24日,法国里昂,自五岁起就开始练习钢琴。在年轻时代,雅尔放弃古典音乐的研究,转向热衷于爵士乐并组织了一个摇滚电台——Mystere Ⅳ;1968年,他成了握仔年轻的音乐拓荒者皮埃尔.谢弗的一名学生,加入了De Recherches Musicales团体,1971年,早期的电声音乐实验产生了单曲La Cage。后一年,一直被荒废,无人问津,雅尔早期的工作非常不成功,并且要遵循工作同行的指示。他奋力地发掘属于自己的声音,为Francoise Hardy等的众多歌手及电影谱曲,寻找让电子音乐脱离其单调无味基础的手段,同最好的执业实验家一样的正式抽象概念。作为突破点,他逐渐发展了在1977年被谱写成管弦乐旋律的《氧气》,达到了英国流行音乐排行榜第二,产生巨大商业冲击。当年美国《Time》周刊在雅尔的创始作《氧气Oxygene》发行后这样评价Jean-Michel Jarre:A french revolution to rock the world!接下来,1978年的Equinoxe(《昼夜平分》),也是一样非常成功的作品。一年以后,雅尔在法国巴黎的协和广场据举行了首场空前盛大的户外音乐会,估计有100万观众的记录为他在吉尼斯世界记录里赢得了地位。

仅仅在1981年代 “Les Chants磁场 ”之后,雅尔踏上了一个正式的旅行——随后带着令人难以置信的数量的舞台设备进行的中国旅行; 5 次表演,由35个传统乐器伴奏的演出,之后在中国产生的LP音乐会(Long-Playing)誉歼。1983年,超市里的(雅尔)音乐集迅速成为历史上最为值得收藏的专集之一——被艺术博览记录,仅仅一个副本被压(在一次慈善拍卖活动上拍得近1万美金),又被主拍方面销毁以保证记录的稀有!雅尔下一步正式的发布是1984年的《动物之观》(ZooLook),没有和以往作品成功地一样与听众联系,除了出席一个超过百万人出席的全球电视广播以外,在他1986年4月5日的为庆祝美国NASA50周年纪念日而在休斯敦过度的现场表演之前,一度两年没有空闲。

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En Attendant Cousteau》发行之后,雅尔最大的人生体验就是有250万乐迷聚会在巴黎的“Bastille Day”(巴斯特勒节)观摩他的表演!

让.米歇尔.雅尔1982年的中国之旅行带来了两场音乐会,分别在上海和北京,《Les Concerts en Chine 》这张专集就是这样诞生的。在他的眼中,这个东方古国庆皮冲充满了神秘,在“Souvenir de Chine”这首曲子的MTV里表现得淋漓尽致,也就是这张专集,被欧洲的众多雅尔发烧友评为the best album ofJarre\'s works,其中的“激光竖琴”(Laser Harp)和“中国纪念”(Souvenir de Chine),笔者在1988年的电台里第一次听过,包括“氧气”(Oxygene)和“昼夜平分”(Equinoxe),对他的才华智慧和演奏手法发生浓厚的兴趣。兴许有年纪稍大些的人还知道中国还出了一个电子琴演奏家叫蒲琦璋,她在上世纪80年代曾经演奏过一些电子琴音乐作品,可是后来便销声匿迹了。不过,相比较而言,Jarre的作品表达的是一种气氛,一种抽象的气氛,他发挥了电子合成器的演奏特性,使用了庞大的声音储存元素,扬长避短,营造了活泼轻盈的节奏和优美的旋律,在78年的《Equinoxe》这张专集里得到很好的展示,一种节奏,来自电子管风琴,没有打击演奏!

在他的作品里,还可以找到古典音乐的创作形式,就是以乐章的形式来表达,序曲,进行, *** , *** 的延续,尾声,起伏跌宕,回味无穷。他用他的理解和对旋律的把握,编曲功底之深,气氛之抽象让我叹服!

近十年来,Jarre的作品许多都改编成Mix,雅尔的发烧友中不少是把它作为与很多DJ音乐一样来听的,笔者也听过不少DJ音乐,相对来说,雅尔改编的Mix还是有不少原有版本的特点,听起来还是不错的。但,和大多数欧洲层出不穷的电子化乐队一样,使雅尔的作品充满商业味道,是否值得探讨!管怎么说,雅尔的作品尽管在中国没有发行很多,即使发行量也相当少[笔者至今还没有在商店里看见、买到他的CD(但欧洲很多),除了在“中图”订购的Chronologie Part 6 Slam Mix(还是改编版本!)],但他的作品也许被我们的媒体采用,大家没有留意,(作为背景音乐也没有提供原作者名字的必要?),喜欢看足球的朋友或许听过他为98年法国世界杯足球赛创作的曲子Rendez-Vous 98\'。

JARRE的成名作,销量超过1500万张,至今保持法国唱片史上累计销量冠军。氧气要算是电子音乐的入门曲了,尽管在他之前一些德国先驱如Tangerine Dream, Klaus Schulze已为人所知。ELECTRONICA在广大普通人群中有如此大的反响,还是第一次。JARRE搭准了脉,把旋律和管弦乐编曲法成功得融入原本单调苍白的电子声响,在实验性(探索SYNTHESIZER这一新手段的音乐表现力)和可听性之间找到了平衡点。

雅尼,全球闻名的演奏家、作曲家,两度被格莱美奖提名,其作品在过去十年中一直是奥林匹克运动会广播音乐的最爱。在连续完成了雅典卫城,中国紫禁城,印度泰姬陵音乐会后,终于推出了最新专辑“IF I COULD TELL YOU”—— 一次直击心灵的音乐旅程。

雅尼,1954年生于希腊卡拉玛塔的一个风景独特的海滨村庄,五岁时就发现了自己的音乐才能。“我非常喜爱音乐并常常弹钢琴,但我拒绝接受正规的钢琴教育。我的父亲明智地鼓励我大胆尝试。当我不想上钢琴课时,他便说,‘好,想什么时候弹就什么时候弹,你想弹什么就弹什么吧’。当时我就是这么做的,现在也是如此。”

最初,雅尼曾立志成为一名临床心理学家,18岁的时候,他被美国明尼苏达州的一所大学接收,移居美国并主修心理学。然而,毕业后雅尼却选择了他钟爱的音乐事业。“我决定用一年的时间去尝试。我参加了一只名为“chameleon”的摇滚乐队,并在一些夜总会进行演出。整整一年我沉浸于音乐当中,我从没感到过生命是如此令人愉悦。就这样,我找到了值得我用一生去做的事。”

雅尼专心致志于音乐,从中感到无比满足,尽管成功似乎还很遥远。“我取得成功用了很长的时间,尽管很多时候连生计都难于维持,但我并不在乎。创作是一件非常快乐的事。创作的过程是我人生的最大乐事之一。”

与LINDA EVANS在Oprah Winfrey show中登场是雅尼一生的巨大转折点。之后雅尼的事业蒸蒸日上。从纽约Radio City Music Hall的演出开始,他的音乐会通过电视先后在65个国家播放,1998年的TRIBUTE在全美巡演总排行中位列第二。但那些不堪回首的日子却教会雅尼许多东西,使他一直受益至今。“回顾过往,我了解到我学到了许多准则,让我可以集中意志以使创作顺利进行。没有人会教给你这些,只有用心体验生活才能获得。”

G. 有谁知道法国的各种文化

法国葡萄酒文化一瞥
--------------------------------------------------------------------------------
http://heritage.tom.com 2004年12月29日09时39分来源:千龙新闻网

自从古代英勇无畏的水手把葡萄树枝从尼罗河的山谷和克里特岛带到希腊、西西里和意大利南部,再由此传入法国之后,葡萄的种植和酿酒技术在这块六边形的国土上得到了一代又一代人的改良、提升和发扬光大。葡萄酒文化不仅表现了法兰西民族对精致美好生活的追求,也是法国文明和文化不可分割的一个重要部分。

法国着名化学家马丁·夏特兰·古多华(1772 1838)曾说过:“酒反映了人类文明史上的许多东西,它向我们展示了宗教、宇宙、自然、肉体和生命。它是涉及生与死、性、美学、社会和政治的网络全书。”

葡萄和酒的象征意义在宗教上随处可见。耶稣创造的有关酒的第一个奇迹是在佳娜的婚礼上,他把水变成了美酒。耶稣说:“我是真正的葡萄,我的父亲是种植葡萄的农民。”对耶稣的门徒来说,酒是上帝之子的鲜血。在圣体圣事等仪式上,葡萄和酒受到了教士们的普遍青睐。在中世纪的艺术画中,钉在十字架上的耶稣被表现得像一串压榨机下的葡萄。直到18世纪,人们还认为喝下去的酒会在体内变成血液。在疫病流行时,所有的人都会喝酒避邪。

酒会使人陶醉。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醉酒在民间是神圣的。但基督教反对醉酒,因为“欢乐之源的酒会像毒蛇一样咬人”。在古希腊,除了音乐家和舞蹈家,其余人不得参加宴会饮酒。古罗马男子嗅妻子之口以探其是否偷偷喝酒,如若闻到酒味则会将其处死。无神论与人文主义改变了宗教的严格戒律。哲学家柏拉图和蒙田都曾提倡有节制地饮酒。在文艺复兴时期,诗人赞美美酒带来的创造力。在这一时期的文艺作品中,帝王和王子常以善饮的形象出现。

从很古老的时候开始,人们已将酒与艺术、善与美兄弟般地结合在一起。在希腊神话中,维纳斯因为酒才与巴克科斯相逢,酒又因此被认为给人类带来情爱和欢娱。几乎所有的艺术都赞美美酒给人带来的陶醉和灵感。

16世纪意大利画家阿尔钦博托把金秋之神绘成酒神模样,他们的形象既表现出青春的紧张,又表现出在转瞬即逝的和谐中所焕发出的精神。画家佛朗西斯科·德·科雅,查尔斯·福朗索瓦,德比涅,和奥古斯丁·赫努(AugusteRenoir)等的绘画均就葡萄及葡萄丰收时的采摘场景加以表现,以展示大自然的慷慨无私。福朗索瓦·米勒的画表现了箍桶匠酒桶的粗壮,亚吉纳·布丹(EngèneBoudin)的画表现的则是波尔多葡萄酒桶的运输场面。

在伏尔泰的小说中,我们会读到这样的句子:“克拉里·艾黎克斯亲手倒出泡沫浓浓的阿伊葡萄酒,用力弹出的瓶塞如闪电般划过,飞上屋顶,引起了满堂的欢声笑语。清澈的泡沫闪烁,这是法兰西亮丽的形象。”

1650年,巴黎出现了最早的可饮酒咖啡馆。那儿通常拥有一个平台。在风和日丽的日子里,巴黎市民常会聚在其上畅饮欢歌并品尝美食。1789年,仅夏河内(Charonne)一地就拥有102家这样的咖啡馆。各式各样的人物在那里或赌博,或嫖妓,或吵架,或跳舞。那里是平民百姓寻找欢乐,忘却烦恼的地方。当然在18到19世纪的小说中,那里也是罪犯藏匿,娼妓出没的场所。“Bistrot” 小酒馆 这个名字往往能激起法国人无限的怀旧情思。同时,它也被留在了印象派的绘画作品中,留在了战前战后的黑白电影中。当让·加宾 JeanGabin 唱起“当我们在河边散步……”这首歌时,时光仿佛又倒流回了那些已逝的岁月中。小酒馆温暖的场面其实一直深藏在法国人的记忆里。

即使在今天,我们仍然能在法国见到许多被称为“bistrot”或“tapas”的小餐馆。人们不仅可以在那儿吃到简单的便餐,也往往会发现那里松软欢快的气氛更适合于朋友聚会和聊天。在时髦的大饭店里,客人们通常只能看见大牌的波尔多酒。但在小酒馆里,老板们却会教给客人们明智的选酒方法,从而招揽客人。

选择精致悦目而又科学的酒具,正确的饮酒方法是酒文化中另一个不可忽视的细节。莫里哀曾把漂亮的酒瓶比作自己的爱人:“美丽的酒瓶,你是那样温柔;/美丽的咕嘟声,你是如此动人。/但我的命运充满嫉妒。/啊!酒瓶,我的爱人,/如果你永远是那么美满,/又为何要倒空自己?”

除了形状颜色各异的酒瓶之外,酒杯的材料和质地也会影响品酒人的情趣。理想的酒杯必须光滑透明,可以使人欣赏到酒的颜色。光滑细腻的材质能给嘴唇带来舒适的触觉。

“饱满,丰腴,厚实,芬芳”,“散发着溶化丹宁的芬芳和可可树细腻的清香”,“有如松树在林间跳跃的流畅”,“热烈透明得像渔夫的眼泪”,这些饱含感情色彩的语言表达了爱酒的人对葡萄酒的感受。在法国有专门的学校和专业研究品酒艺术。他们认为,如果在没有欣赏到酒的色泽和芳香之前就把酒喝下去就是放弃对喝酒最基本的享受。此外,喝酒也是有步骤的:在拿起酒杯前,必须停止说话。品尝前,向上举起酒杯,用眼观赏美酒饱满、清澈、亮丽的色泽,轻轻晃动酒杯,让酒香散溢开;再用鼻子嗅一嗅,然后开始品尝。

食物与酒的搭配也是一门学问,在这一过程中,有人重视和谐统一,也有人强调对比。对于缺少食物与酒搭配知识的人来说,把同一地区的酒和当地的食物搭配在一起一般不会出错。当然个人的爱好是关键,新的尝试常会使人享受到创新的成就感。低度的红酒常被用来佐餐鱼,大部分的奶酪和葡萄酒都得平衡搭配,甜点(除非是半干的)若是配香槟则会被认为是致命的搭配,但是阿尔萨斯的穆斯卡酒(Muscat)与芦笋配在一起却被视作是绝配!

谈论葡萄酒文化,就不能不提及采摘葡萄的文化。收获葡萄是法国农业中最重要的事件之一。在烈日下采葡萄很辛苦,但充满欢乐。到处可见快乐的人群,随处可闻愉快的歌声。在着名的波加莱榨汁歌中,可以听到这样的歌词:“滚滚的美酒,快装满酒壶……”每年新酒上市时,法国餐馆都会忙乎一阵。全国大大小小的餐馆开始出售各种牌子的新酒,而亲朋好友、同事、恋人们则会去餐馆相聚,品尝新酒。空气中到处飘扬着丰收的节日气氛。

法国的葡萄酒文化是伴随着法国的历史与文明成长和发展起来的。葡萄酒文化已渗透进法国人的宗教、政治、文化、艺术及生活的各个层面,与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作为世界政治、经济与文化大国,法国葡萄酒文化也影响着全世界人的生活方式与文化情趣。了解法国葡萄酒文化将有助于我们对法国文化的整体认识。
卢浮宫(Palais beuvre)是法国的故宫,位于巴黎市中心塞纳河畔,占地面积约18.3公顷,是欧洲最壮丽的宫殿之一。它始建于1546年,设计者为勒斯克(Plerre Lbescot,1510~1570年)等。现为美术博物馆,以收藏丰富着称。卢浮宫的历史追溯至十三世纪初。1204年,菲利普·奥古斯塔最先在这里建起一座城堡。1546年法兰西斯一世(Francois,1515~1547年在位)令勒斯克将卢浮城改建成宫殿,至亨利二世(HeneiiH,1547~1559年在位)时完成了宫殿的最初部分,直到路易十四(louisX IV,1643 ~1715年在位)时代才完成其全貌。平面为一四合院,内院立面装饰非常细致,由下而上逐渐丰富。檐壁上饰有浮雕。最上面是具有法国特色的方底穹顶。1667~1674年重新改建了卢浮宫东立面,改建后的东廊作为法国绝对君权的纪念碑而闻名。这是一个典型的古典主义作品,由勒伏(LOUIS LE Vau,1612~1670年)、勒勃亨(Charles le Brun,1619~1600年)和克·彼洛(Claude Perrault,1613~1688年)设计。东廊全长约172米,高28米。上下按照柱式比例分作三部分,底层为基座,高9.9米,中段是两层高的双柱往廊,高13.3米,最上面是檐部和女儿墙。沿水平方向将立面分为五段,中央和两端各有凸出部分。两端的凸出部分用壁柱作装饰,中央部分用倚柱,上有山花,因而主轴线十分明确。整个东立面成功地运用了几何图形的比例尺度,简洁洗练,层次丰富,充分体现了宫殿建筑雄伟威·慑的性格。xz卢浮宫里的阿波罗长廊(Galerie d' A plllon,1662年)的内部装修,是路易十四时代宫殿内部装修的代表作之一。卢浮宫的西侧为图勒里宫(Palais des Tulleries,15扬年始建),两座宫殿于十六世纪时用大回廊连接起来。1871年巴黎公社起义时,图勒里宫已被焚毁。1768年,贵族马利尼(Marigny)鉴于卢浮宫中有许多波旁王朝的宝物,乃建议改作美术博物馆供人观赏,25年后终得实现。

H. 法国电视一台的介绍

法国广播电台(Radio France,简称RF)法国主要公共广播机构之一,负责经办3套全国性广播节目:1法兰西--全国;2法兰西--文化;3法兰西--音乐。第一套为综合性节目,使用长波、中波、调频广播,昼夜24小时播出;第二套以文学、戏剧、电影、科学技术等文化知识节目为主,使用中波、调频广播,每天广播约17小时;第三套节目为调频广播,主要内容为古典、现代音乐和有关的评论和解说,连续广播24小时,此外还有三套节目向巴黎地区广播。该台有地方台40座。法国广播电台前身为法国在1922年开办的第一座广播电台。1945年3月,电视重新开办 以后,广播机构改组为国营法国广播电视公司(RTF)。此后又经多次改组、调整,1982年成为负责承办法国本土无线电广播节目的独立公共事业机构。

I. 《唱片中的西方古典音乐史》2.5.2.4

十二世纪多声部音乐的第二个重要中心是圣地亚哥-德孔波斯特拉,这座位于西班牙加利西亚的小城也是欧洲基督徒朝拜圣雅各的圣地,发现于此源乱凳的那部着名的音乐文献《卡里克斯蒂努斯抄本》的背景已经在前面介绍过(见本书第一章第三节)。这部抄本所包含的音乐,除了大量单声部作品外,还有收集在一部附录中的20首多声部作品。这些多声部音乐包括四首孔杜克图斯(相当于阿基坦传统的歌诗)、四首“让我们称颂主”孔杜克图斯、四首日课应答圣歌、一首应答圣歌的普罗萨、为圣雅各日而作的弥撒的《进台经》和阿里路亚各一首、两首拉丁语《垂怜经》和三首简单的《让我们称颂主》短诗。它们主要是弥撒和日课的应答圣歌作品和风雹旅格上类似于前面讨论的阿基坦歌诗的宗教抒情诗作品,都和圣雅各礼仪有关。除了一首“三声部”作品《让所有的天主教徒一起欢庆》(Congaudeant catholici),这些作品几乎都是两个声部的。

从记谱法和插画以及对整个抄本的起源假设上判断,后来添加的多声部音乐附录很可能来源于法国中北部,在十二世纪中期集合装订于克吕尼。现在认为这些附录是大约1170年在主教座堂城镇韦兹利(Vézelay)编纂而成的,并作为礼物运到了圣地亚哥-德孔波斯特拉的神龛处。此外,抄本题记使用了“conctus”(孔杜克图斯)一词,而不是“versus”(歌诗),说明它来源于北方勃艮第地区克吕尼隐修院,而不是法国西南部阿基坦地区,尽管有一小部分乐谱使用了阿基坦记谱法。从文本韵律和作曲手法上看,《卡里克斯蒂努斯抄本》中的多声部作品应晚于利摩日的圣马夏尔乐派曲目和《温切斯特附加段集》,而早于所谓的巴黎圣母院乐派的成熟作品。

和所有四首应答圣歌一样,《升阶经》和阿里路亚都以单声部的形式出现于《卡里克斯蒂努斯抄本》第一册圣雅各礼仪部分,多声部附录似乎是专门为这部抄本编写的。其它三首多声部作品(两首孔杜克图斯和一首拉丁语《垂怜经》)的主声部旋律也出现在第一册,这也加强了附录和第一册之间的联系。此外,一位后来的抄写者,也许就是附录的抄写者,为第一册的两首单声部孔杜克图斯增加了第陪基二声部,其中一首也出现在附录中。

《卡里克斯蒂努斯抄本》曲目的整体构成,可以说是巴黎圣母院乐派多声部音乐的最初阶段的缩影,包括宗教诗歌和弥撒与日课的花唱式圣咏。抄本中礼仪作品的数量和类型也让人想起沙特尔那些早期多声部音乐残篇的礼仪特征。

孔杜克图斯和“让我们称颂主”孔杜克图斯可以分为两类:大约一半以迪斯康特风格为主,另一半则是华丽奥尔加农织体。所有下方声部出现于第一册的作品都属于后一类型。迪斯康特风格那一组和阿基坦曲目联系紧密,包括一首阿基坦作品《我们的鲸鱼》(Nostercetus)的换词歌和另一首作品《庆祝节日》(Gratulantes celebremus)的同源作品的一部分。这些关系都暗示了这两组曲目在起源上有可能不同,华丽的孔杜克图斯和礼仪作品更直接地和克吕尼的圣雅各日课相关。

三声部“让我们称颂主”孔杜克图斯《让所有的天主教徒一起欢庆》在风格上横跨这两个组,最上方是一个用黑色墨水抄写在主声部上方的不同谱线上的华丽奥尔加农声部,另一个是一个用红色墨水记写在主声部谱线上的分明的迪斯康特对位声部。过去的学者认为这首作品是已知最早的三声部音乐作品,但从谱面上看,它的记谱方式出人意料,两个奥尔加农声部之间的关系也并不和谐优雅,暗示这两个上方声部是可以互相替换的。因此当今有些学者认为,虽然各声部以对齐的方式抄写在一起,但这首作品应当视为两首二声部作品,而不是一首三声部作品,最上方的华丽奥尔加农声部是后添加的。然而,大多数学者和表演者还是将它看作一首三声部作品来出版和录音,视之为大胆独特的那个时代的“先锋派”作品。这首作品的署名是“巴黎的阿尔贝师傅”(magister Albertus parisiensis),而这位阿尔贝可能是指那位作为圣司提反大教堂(St Étienne,巴黎圣母院的前身)的领唱活跃了三十年(约1140-1177年)的同名演唱者,这首孔杜克图斯也是他流传至今的唯一音乐作品。因为《卡里克斯蒂努斯抄本》中应答圣歌的多声部风格展现了和圣母院乐派类似曲目的相似性,也因为阿尔贝可能已经涉及到圣母院多声部音乐的早期实践,所以巴黎圣母院和圣地亚哥-德孔波斯特拉的音乐之间可能存在某种联系,这也为这首作品归属于阿尔贝名下提供了支持。

尽管只有两首迪斯康特风格的孔杜克图斯和阿基坦曲目有直接联系,那些联系不那么明显的孔杜克图斯仍然展示出阿基坦风格。阿基坦歌诗中熟知的对称音型构成了《让我们欢乐的一群来庆祝》(Nostra phalans)的第一和第三乐句,第二乐句的对位音型也和阿基坦惯例一致,包括装饰性的五度到同度的连续音型和到达八度的声部交叉。

反复音型(recurrent figure)在华丽的礼仪作品中更加明显。实际上,如此众多的动机普遍出现在这一组的十一首作品中,给人以一种印象,即这些都是本地风格或者甚至一名特定演唱者使用的熟知的程式。在特殊的音程上下文中的纽姆的反复音型(普遍存在于抄本中)引起了对这些曲目表演方式的争论,即是否应当采用巴黎圣母院曲目的模式节奏。完美和谐音的密度和位置适合模式节奏的表演方式,例如《向这位雅各》(Huic Jacobo)的开头很可能是一个模式版本。这类现象也的确很可能是《卡里克斯蒂努斯抄本》曲目的一种老套的旋律型,应当以一种一致的节奏样式来表演,但本质上并没有必要将这类音乐的演唱者或歌手采用的节奏看作是模式化的。每个音型只不过是一种传统表演方式,并不是非要完全符合给定长度的节奏音步。那些华丽作品中连续不断的纽姆和音高样式的不规则特性实际上也暗示了不规则的时值的混合,而无法被后来盛行的长短音符值所控制。无论如何,都没有确切的证据可以将十三世纪巴黎圈子宣扬的迪斯康特节奏理论和最晚抄写于大约1170年的这类华丽风格的音乐联系在一起。正如阿基坦曲目,《卡里克斯蒂努斯抄本》中的作品的节奏解释在细节上仍然是猜测的。在声部和谐方面,在有量和非有量节奏的选择方面,以及在诸如和谐音、纽姆样式、乐句的旋律重点等要素和节奏匹配的程度方面,任何表演或译写都会涉及到个人的抉择。

总体来看,和阿基坦曲目风格类似,《卡里克斯蒂努斯抄本》的多声部作品建立了两个声部之间关系的关键规则,包括对反向运动的偏好、经常采用对称的人声引导形式、和谐音程等级的建立、从不和谐音或低等级和谐音向高等级和谐音运动的原则,同时两个声部实现了更大的独立性。圣地亚哥-德孔波斯特拉的神职人员似乎已经征集了法国中部的同行,创作出融合了来自巴黎和利摩日的最新音乐风格的圣乐,其目的是崇敬埋葬在该城主教座堂的圣雅各,并将他的陵墓作为朝圣目的地,迎合随之而来的信徒朝拜。礼仪应答圣歌和宗教抒情诗这两类音乐,似乎都是由独唱者演唱的,而且这两类音乐都显示出对炫技表演和大胆实验逐渐增长的兴趣,这些特质将在十三世纪的圣母院曲目中达到顶峰。

标题:雅各——《卡里克斯蒂努斯抄本》

演奏:Coro Ultreia,Fernando Olbés Durán(指导)

厂牌:Clave Records,Punteiro 301-CD,4CDs

唱片简介

收藏于西班牙着名朝圣地圣地亚哥-德孔波斯特拉大教堂的《卡里克斯蒂努斯抄本》是着名的十二世纪音乐文献。最令人感兴趣的是收集在附录中的20首多声部作品,它们主要是和圣雅各礼仪有关的弥撒和日课的应答圣歌和宗教抒情诗作品。这些作品几乎都是两个声部的,而孔杜克图斯《让所有的天主教徒一起欢庆》被认为是已知最早的三声部作品。该抄本很可能起源于法国中北部克吕尼隐修院,却类似于阿基坦传统,其曲目融合了华丽奥尔加农和迪斯康特风格,也反映了巴黎圣母院乐派的早期实践。西班牙“前进合唱团”是唯一录制了全部抄本曲目的古乐团,他们注重原汁原味,在非礼仪行进歌曲中还加入了器乐。这套录音还附有非常厚的多种语言的唱片说明书,从抄本概述、宗教诗歌、宗教礼仪和歌曲,到录音场所选择和演绎特色,都给出了详尽的阐释。

阅读全文

与法国有一个古典音乐台叫什么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金华义乌国际商贸城雨伞在哪个区 浏览:733
俄罗斯如何打通飞地立陶宛 浏览:1109
韩国如何应对流感 浏览:894
在德国爱他美白金版卖多少钱 浏览:934
澳大利亚养羊业为什么发达 浏览:1358
如何进入法国高等学府 浏览:1448
巴西龟喂火腿吃什么 浏览:1374
巴西土地面积多少万平方千米 浏览:1234
巴西龟中耳炎初期要用什么药 浏览:1204
国际为什么锌片如此短缺 浏览:1605
巴西是用什么规格的电源 浏览:1425
在中国卖的法国名牌有什么 浏览:1334
在菲律宾投资可用什么样的居留条件 浏览:1235
德国被分裂为哪些国家 浏览:851
澳大利亚跟团签证要什么材料 浏览:1177
德国大鹅节多少钱 浏览:848
去菲律宾过关时会盘问什么 浏览:1171
澳大利亚女王为什么是元首 浏览:997
有什么免费的韩国小说软件 浏览:733
申请德国学校如何找中介 浏览: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