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法国资讯 > 法国如何处理与纳粹合作的人

法国如何处理与纳粹合作的人

发布时间:2023-04-25 04:17:09

㈠ 法德停战协定正式签字,赖伐尔是怎样推行亲德卖国政策的

22日,法德停战协定正式签字。从此,赖伐尔在维希政府中开始坚定地推行亲德卖国政策。

赖伐尔亲德亲法西斯的政治倾向由来已久。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法国存在着一股主张对法西斯的崛起采取不抵抗政策和不借任何代价寻求同德国协调一致的倾向,赖伐尔就是这个新倾向的化身。事实上,从一开始。赖伐尔就是法德“忠实合作”的鼓吹者。

作为维希政府的一名要员,赖伐尔劝说国民议会自行解散,从而使第三共和国于1940年7月10日寿终正寝。同时,由于他的坚决支持,古怪而反动的制宪法令得以通过,确立了维希政权的某种“合法”地位。

1940年10月,赖伐尔和希特勒私运源如下会晤,使希特勒相信一个愿意“合作”的法国对德国大有好处。

几天以后,他又安排贝当与希特勒会晤,以便使他亲德卖国的新政策得到认可。赖伐尔擅权专断,不顾廉耻,引起内阁中其他部长们的猜疑,也为仍想保持某种中立和自治的贝当所不容,因而在1940年12月被贝当解职。

不久,德国占领当局的阿贝兹亲临维希,指令解放赖伐尔并把他带到巴黎。赖伐尔参加了德国在法国组建的法西斯组织“巴黎中心”。

1941年8月27日,赖伐尔参加“法国志愿军团”典礼时遇刺受伤,遂进一步得到纳粹德国的信任和垂青。

1942年4月,由于德国人出面干涉,贝当被迫重新召回赖伐尔任政府总理,因为他比达尔朗之流更能让德国法西斯称心如意。一项新的制宪法令把内外政策的实际领导权全部给了赖伐尔,贝当终于成为“傀儡元首”,这本是赖伐尔早在1940年6月就已经想做到的事。赖伐尔改组政府,那些由贝当元帅早先任命的部长们不是被迫自动辞职,就是被撤职。

赖伐尔任命了两个坚定地同德国“合作”的人,博纳尔和比歇隆,他们一个“控制”法国青年,另—个则用最能使德国人满意的方式来管理法国经济。而赖伐尔自己则大权独揽、兼任外交部长、内政部长和旁启情报部长。

1942年6月22日,赖伐尔发表臭名昭着的声明:“我衷心祝愿德军胜利,因为如果没有这个胜利,明天布尔什维主义就会到处泛滥。”

贝当元帅的“合作主义”已经很难被接受了,赖伐尔关于德军胜利的祝词更不会为正义的法国人民所饶恕。而赖伐尔却一意孤行,开始收获他那罪恶的果实了。

首先,赖伐尔进一步纵容了纳粹德国当局对法国人民的凌辱,许多法国人被作为人质遭到肆意屠杀,成千上万的犹太人则不分男女老幼,统统塞进毫无卫生设备的车厢里,送交德国人。仅1942年4月20日裂旦至5月24日,德国人枪毙的法国人质即达210名。1942年7月之后的两个月中,维希当局把10410名犹太人(大多数是来自德国的难民)送到纳粹手中。

其次,赖伐尔充分利用维希的情报和宣传部门,引诱法国人志愿到德国去,替德国人补充因战争造成的劳动力不足。赖伐尔还想出这样一个主意,即由青年工人去“更替”上了年纪的犯人。正当志愿者的来源开始枯竭时,维希政府于1943年颁布“强制劳动制”法令,规定凡20岁至22岁的青年均应去德国服劳役,并设立了强制劳动局。

㈡ 法国沦陷后,住在巴黎的毕加索是如何反抗纳粹德国的

德国人占领巴黎之后,开始笼络法国艺术家,邀请他们去德国观光,额外补贴食品和煤炭。然而毕加索却断然拒绝了这些带着阴谋的好处。有一段时间,天气十分寒冷,由于经济萧条、管制严格,煤炭的供应十分紧张,毕加索的住所像冰窖一样寒冷。

毕加索在国外的朋友纷纷致信给他,劝他离开巴黎,到国外过安定的生活,摆脱战争的困扰和险恶,可毕加索拒绝了。

毕加索把自己的大部分作品都存在一家银行的保险柜里。一次,德国人突然宣布,要将银行保险柜里的东西登记造册,以备“不时之需”,实际上是想借机掠夺巴黎人民的财产。

毕加索匆匆赶到银行时,他和马蒂斯藏画的3个房间里的柜子都被打开了,因为他们是希特勒特别“关注”的对象,所以那些珍贵的作品都面临着被抢走甚至毁掉的危险。

毕加索心急如焚,他看了几眼前来登记的两个德国士兵,发现他们好像不太懂艺术,看见满屋子的画纸还隐隐流露出失望的神色,也许他们原以为这里装的应该是钞票或金银珠宝吧!

毕加索心里放宽了一些,他知道这两个士兵对艺术品不怎么感兴趣,于是带着他们从这个房间走到那个房间,冷不丁掏出一两叠并不重要的画给他们看。两个大兵转得有点糊涂了,再一看画上尽是些看不懂的东西,连个像样的人都没有。

德国士兵早就不耐烦了,他们匆匆登记了房间里1/3的东西就走了,还埋怨着今天没捞到一个肥差,白辛苦一趟。

毕加索松了一大口气,他在胸前划了一个十字,庆幸保住了自己和马蒂斯多年来的心血。

㈢ 究竟是什么让法国在20世纪屈尊与自己仇敌英国、德国合作呢

法国人以浪漫着称于世,事实上法国人不仅浪漫,而且在追求大国地位上是不遗余力的,执着灵活得让你不敢相信,常常超出人们的想象。

法国两次提出要与英国合并,都是从英国传出来的,真相究竟如何尚未可知。或许这仅仅是法国一些政治家在处理国家危机的应急选项,表达某种合作的决心,并不能代表国家政策,而且民间也不知晓。但是,不管怎么说,两次想要与有世仇的英国合并,后又与死敌德国联手推动欧洲一体化进程,折射出法国人对追求大国地位的执着与灵活和不遗余力。

㈣ 德国二战失败后如果处置纳粹

当时的处置方式是这样的

各国占领军进行军管,首先抓捕纳粹的主要负责人,其次在战俘营里进行甄别

之后,以战争罪行起诉他们
其他参加过纳粹的人员,在日后也受到了不许担任公职、限制自由等方式

同时,盟国广泛开展了去纳粹化和德国罪行宣传的活动

㈤ 二战时,40年法国投降德国时的具体谈判条件是怎么样的

第二次贡比涅停战协定

由法国与纳粹德国在1940年6月22日18点50分签订。签订的地点是法国贡比涅附近的一节火车车厢。德国在1940年5月10日至6月21日的法国战役取得决定性的胜利后,占领了法国北部大片领土,包围了全部英吉利海峡和大西洋的港口,仅给法国政府留下南部领土。希特勒故意选择在贡比涅森林附近的火车车厢里签订停战协定,是因为在1918年,德国就在此地此车厢向法国投降,故称“第二次”。

内容:

法国本土被该协定一分为二,停战分界线从日内瓦穿过图尔到达法国与西班牙的边境,分界线以北的部分(占法国本土领土面积的五分之三)由德国占领,以使德国海军能得到法国在英吉利海峡和大西洋的所有港口,所有在法国接受政治庇护的人都要交给德国,法国承担德军高达4亿法郎/天的占领费用。法国只被允许保留一只极小的军队。

希特勒意识到,如果过于苛刻地对待法国,可能会导致法国据守法属北非继续战斗,因此他也做出了一些让步,比如法国海军只需缴械而无需投降。位于停战分界线以南的自由区则由法国政府继续统治,值得一提的是,法国政府在占领区也有一定的权力,但是要受德国占领当局的严格约束。按计划,这个停战协定将最终由一个真正的和约取代。然而这个“和约”从来没有被提上谈判议程,而且当盟军在法属北非登陆后连自由区也被德国和意大利占领了。

㈥ 二战结束后盟国是怎样处置法西斯的仆从国的

意大利 意大利于开战前由墨索里尼政府领导。早在进入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已陆续占领埃塞俄比亚与阿尔巴尼亚,拥有阿尔巴尼亚、希腊部份岛屿、义属东非及义属利比亚。意大利并意图将势力扩展到全地中海区域及中东地区。尽管意大利早与纳粹德国签有“钢铁条约”(Pace Of Stell),但意大利直到1940年6月德军成功入侵法国后才加入战争。 参战的意大利计划对抗法国来获取同盟国的领地。但意大利的战事结果并不顺利,包含对抗希腊的战役与地中海的部分。在1943年同盟国进入意大利,而墨索里尼政府随之垮台。由佩特罗·巴多格里奥将军(Marshal Pietro Badoglio)组成的新政府与同盟国签署了一份停战协议。但很快的多数地区都被德国占领,其亦协助墨索里尼在意大利北部建立起傀儡政府,即为意大利社会共和国。(另一为人熟知的名称是萨罗共和国,是以政府所在地命名)意大利军队毫无抵抗的对德国投降,此时王室政府仍控制着南部地区,并且在二次大战结束前的1943年春天,很快的又重建了整个意大利。战后意大利被迫割让伊士特里亚半岛(Istria)给南斯拉夫。意大利也成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会员国 奥地利 德国自希特勒上台后就展开领土扩张活动,第一个目标便是同文同种的奥地利。1930年代中期,纳粹运动已经波及到了奥地利,在得到了意大利不干预的保证后,1938年3月12日,德国正式兼并奥地利,德军开进维也纳。在“一个民族,一个帝国,一个元首”(Ein Volk, ein Reich, ein Fuhrer!)的口号下,奥地利人走上街头,疯狂地拥护“自己的民族、自己的帝国”军队的到来,奥地利终于成了第三帝国下辖的一个省。1945年轴心国战败后,同盟国便控制奥地利。1955年,奥地利恢复独立,并维持中立。颂春清 西班牙 早在1937年发生西班牙内战时,意大利的特种部队“Corpo Truppe Volontari”、德国的秃鹰军团及苏联的自愿军介入该内战。该内战也是二战前德义苏两国检验新战术的试炼场。 佛朗哥在获得德义两国军事协助后,最终统一西班牙。由于内战刚刚结束,本身没有足够资源与能力再发动战争,佛朗哥与希特勒对于西班牙参战的事宜也未达成共识。所以并未直接的支持德国,西班牙仍被视为非参战国家。然而西班牙仍遣送志愿军至德国组成“蓝色步兵师”(Corpo Truppe Volontari),参加对抗苏联的战争。当同盟国一方显露出胜利的契机之时,西班牙政府则变的更为中立,最后在1943年7月发布了中立宣言。 瑞典 瑞典虽然在二次大战期间维持了名义上的中立,不过事实上有相当数量上的瑞典人民自愿参与冬季战争及继续战争以协助芬兰对抗苏联。除此之外,瑞典亦向纳粹德国提供许多资源及物料,尤其是高质素的铁矿,使德国能强化自己的武器和战机。另外值得留意的是,同盟军是藉挪威战场迫使瑞典加入战争。 维希法国 法国在二战中沦陷后,德国便将法国原有的领土分为“占领区”和“非占领区”。1940年6月德国侵占巴黎后,以贝当为首的法国政府向德国投降,并1940年7月政府所在地迁至法国中部的维希(Vichy),故得此名。正式国号为法兰西国,统治大约五分之三的法国领土。纵使维希法国没有直接参与二战的战事并声称中立,但实际是轴心国成员国。副野前总理皮埃尔·赖伐尔多次寻求法国加入轴心国的战事,但遭到总理贝当否决。维希法国在战争期间受到盟军轰炸,1942年,德国占领整个法国,但仍容许维希政府继续存在。战后,赖伐尔被控叛国罪遭到处决,而贝当最初也被判处死刑,但因一战的功绩以及年纪老迈而被戴高乐总理改判为终身监禁。森羡 说白了,轴心国成员看德国不行了,就把他卖了,来保全自己。(其中意大利做的最绝也最熟练,一战就是这么干的)

㈦ 战后对待纳粹

纽伦堡军事法庭上的纳粹战犯们纽伦堡审判是1945年11月20日到1946年10月1日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在德国纽伦堡举行的国际战争犯罪审判。
1943年10月30日,苏、美、英三国签署的《莫斯科宣言》规定,战后将把战犯押往犯罪地点,由受害国根据国内法审判。1945年8月8日,苏、美、英、法四国签署的《伦敦协定》和《欧洲国际军事法庭宪章》进一步规定,由四国各指派一名法官和一名预备法官组成国际军事法庭,对无法确定其具体犯罪地点的纳粹德国首要战犯进行统一审判。
1945年10月18日,国际军事法庭第一次审判在柏林举行,自1945年11月20日移至德国纽伦堡城。经过216次开庭,于1946年10月1日结束。法庭对24名被告中的22人作了宣判:判处以下12人绞刑:
赫尔曼•威廉·戈林,纳粹政权第2号人物,航空总监,普鲁士总理,陆军将军,第一任党卫队领袖,秘密警察组建者,德国4年计划全权执行人,“帝国元帅”,希特勒曾经指定的"全权继承人”。
约阿希姆•冯·里宾特洛甫,第二任德国外交部长。
威廉•凯特尔,德国陆军将领,国防军最高统帅部长官。
恩斯特•卡尔滕布隆纳,奥地利党卫队领袖,奥地利公安国务秘书,第二任德国中央保安总局局长。
阿尔弗雷德•罗森堡,“纳粹思想家”,纳粹刊物主编,德国东方占领区事务部长。
汉斯•弗兰克,纳粹党法律事务全国领导人,波兰占领区总督。
威廉•弗利克,内政部长,内阁国防委员会成员,驻波希米亚和摩拉维亚地区“保护长官”。
朱利叶斯•斯特雷切,反犹刊物《前锋报》主编。
阿尔弗雷德•约德尔,德国国防军最高统帅部国防处处长,作战处处长。
弗里茨•绍克尔,冲锋队和党卫军将军,劳工事务全权负责人。
赛伊斯•英夸特,驻奥地利总督,德国驻荷兰占领区长官,希特勒死后任德国外交部长。
马丁•鲍曼,希特勒秘书,希特勒死后任纳粹党党务书记。
判处以下3人无期徒刑:
鲁道夫•沃尔特·理乍得·赫斯,国防委员会成员,纳粹党书记处负责人,希特勒第二继承人。
埃里希•雷德尔,第一任海军总司令,国防委员会成员,海军名义总监。
瓦尔特•冯克,政府新闻总署和宣传部负责人,德国经济部长,战争经济全权委员会负责人,德国国家银行总裁。
判处以下2人20年徒刑:
巴尔杜•冯·席腊赫,全德青年领导人,驻维也纳总督。
阿尔伯特•施佩尔,军备、军需及军火部部长。
判处以下1人15年徒刑:
康斯坦丁•冯•纽赖特,第一任德国外交部部长,国防委员会委员,驻波希米亚—摩拉维亚“保护长官”。
判处以下1人10年徒刑:
卡尔•邓尼茨,潜水艇舰队司令,第二任海军总司令。希特勒临死前指定的继承人,希特勒死后任德国总统兼武装部队最高统帅。
以下3人被宣判无罪,予以释放:
弗兰茨•巴本,第一任德国总理,内阁副总理,驻奥地利、土耳其使节。
耶马尔•沙赫特,国家银行总裁,战争经济全权委员会成员。
汉斯•弗里切,宣传部国内新闻司司长。
以下各组织被宣判为犯罪组织:
德国政治领袖集团;
秘密警察和保安勤务处;
党卫队。
以下各被告组织未被宣判为犯罪组织:
德国内阁;
纳粹党冲锋队;
参谋部;
国防军最高统帅部。
在牢房中打牌的纳粹战犯们宣判完毕,庭长说明,凡有上诉者,可在4天之内向管制委员会呈交“宽恕请求书” 。
之后,庭长又宣布了苏联法官的不同意见。苏联法官、司法少将特尼基钦科认为,不宣告德国内阁、参谋本部及国防军最高统帅部为犯罪组织,判处被告赫斯无期徒刑,宣告被告巴本、沙赫特、弗里切无罪而予以释放都是不正确的,没有根据的。苏联法官在长达30页的意见书中详尽阐述了自己的理由。
1946年10月1日下午,纽伦堡欧洲国际军事法庭闭庭。
被告里宾特洛甫、汉斯•弗兰克、赛伊斯•英夸特、巴尔杜•席腊赫、阿尔伯特•施佩尔、卡尔•邓尼茨等6人先后上诉,要求减刑。被告戈林上诉,要求改绞刑为枪决。所有上诉均被驳回,一律维持法庭原判(值得一提的是被告雷德尔上诉,要求改无期徒刑为枪决,亦被驳回)。
在牢房中聚餐的纳粹战犯们审讯期间,世界公众密切注视着纽伦堡的动向。对德国首要战犯的审判人心大快。
但是,纽伦堡国际军事法庭对少数首要纳粹分子的无罪开释或重罪轻判,受到了人民群众的反对和世界舆论的指责。柏林25万工人举行罢工抗议。汉堡几千市民集会,要求国际军事法庭将沙赫特等人判死刑。法共《人道报》认为,“释放巴本等人等于邀请希特勒匪徒重新开始活动”。法国抵抗运动中的犹太人联盟致函国际法庭,抗议释放沙赫特等3人。奥地利政府要求纽伦堡国际法庭将开释的巴本、沙赫特及判处20年徒刑的席腊赫引渡给该国,以便对这些侵略奥地利的战犯重新审判。
三被告在得知获释时没有任何人比他们本人更觉吃惊。他们不敢离狱。沙赫特说:“余深惧德国民众……实觉无处容身”,要求暂时“准许留狱”,巴本欲往法国,但法国拒绝为其办理过境手续。
纽伦堡审判是历史上第一次对侵略战争的组织者、阴谋者、煽动者和计划执行者进行的国际审判,开了将战犯押上国际法庭接受法律惩处的先河。这次对战犯的指控是以指导战争行为的公认的国际法和国际惯例为依据的,它作为国际刑法史上第一案例将永载史册。
纽伦堡审判虽然清算了纳粹体制,达到了暂时的目的,但纽伦堡法庭最理想的目标———使战争成为非法,为审判侵略战争提供一个国际法庭———引起了持续到今天的争论。然而,无论如何,纽伦堡是国际关系法上的一个里程碑,它为当代世界留下了一套处理战争问题的行为准则。
1946年10月16日凌晨,在纽伦堡监狱,开始对被判处绞刑的纳粹战犯执行处决。戈林在行刑前两小时瞒过看守,吞服氰化钾自杀身亡。被判处绞刑的战犯马丁•鲍曼是缺席审判,“需追捕归案后处决”(事实上,鲍曼已于1945年4月底至5月初死于柏林战役)。其余判刑战犯皆投狱服刑。
美国军事法庭在纽伦堡城对在纳粹德国政治、经济和军事机构与组织中身居要职的177名被告进行了12项后续审判,即:1医生审判(针对在战俘和集中营囚犯身上做医学试验)。2米尔希审判(针对E•米尔希元帅)。3法官审判(针对利用法律迫害犹太人和纳粹党反对派的高级司法官员)。4波尔审判(针对党卫军集中营管理机构的领导人H•von•波尔)。5弗里克审判(针对大量使用外国强制性劳工的F•弗里克总裁和他的康采恩)。6法本公司审判(针对法本公司在占领区的活动)。7杀害人质审判(针对在东南欧反游击战中杀害人质的将军)。8种族和移民局审判(针对党卫军的种族计划)。9党卫军特别行动部队审判(针对奥伦多尔夫及其他特别行动部队的指挥官)。10克虏伯审判(针对克虏伯康采恩及其领导人)。�11威廉大街审判(针对外交部高级官员及几个政府部长的破坏和平罪)。12国防军最高统帅部审判(针对最高统帅部的高级军官)。后续审判判处24人死刑(其中12人被执行),释放35人,其余被判有期徒刑。但到1956年即全部被释放。
纽伦堡审判根据下述4条罪行起诉和定罪:①策划、准备、发动或进行战争罪。②参与实施战争的共同计划罪。以上两条罪行合起来被称为破坏和平罪。③战争罪(指违反战争法规或战争惯例)。④违反人道罪(指对平民的屠杀、灭绝和奴役等)。纽伦堡审判为以后对破坏和平罪的审判奠定了基础,标志着国际法的重大发展。

㈧ 二战后法国民间对纳粹与德国人的看法急求!!!

法国史学家阿尔弗雷德•格鲁塞曰:“希特勒是德国历史和普鲁士主义的逻辑和必然结果”,这种决定论观点对于经历了长久欧陆争霸的法国民众而言,同样适用于二战。准确地讲,法国人并不认为二战就是“终点”,二战中体现出的意识形态之争、领土民族问题在他们眼中依然存在,这使得法国大众对战后世界、甚至是今天的欧盟依然有一种悲观的忧虑感。

战后法国人民不得不重新考虑如何处理好法德关系,用战争以外的途径解决两国之间的分歧。战后在欧洲掀起了世界和平运动,法国人民表现十分积极。“1947年11月在巴黎和各西方国家首次举行群众性的保卫和平和自由全国大会。”“1949年4月20日至25日,第一届世界保卫和平大会在巴黎-布拉格举行。”这说明法国人民是非常渴望和平的。法国物理学家约里奥·居里及夫人、作家阿拉贡为世界平和做出了巨大贡献。
法国人民的对和平的渴望影响着法国的对德政策。法国一开始对德采取强硬的政策,要求彻底分裂德国,消灭德国有生力量来换取法国的安全。但随着形势的发展,法国逐渐认识到敌对德国,只会激起德国人民的情绪,诱发战争,因此主张和平解决德国问题,对德采取和解政策。法国逐渐认识到实现欧洲一体化是消灭德国军国主义的,实现和平的最佳途径,而实现欧洲一体化就必须改变对德政策,实行对德和解。最后在1963年与德国签订了《法德友好合作条约》,实现了对德和解。

㈨ 如何处理罪孽深重的纳粹分子在同盟国内部引起激烈争论

二战临近结束时,如何处理罪孽深重的纳粹分子在同盟国内部引起激烈争论,有人主张活埋,有人主张不经审判就处决,美国大法官杰克逊一派则主张进行公开、公平、公正审判。他坚持认为:“如果你们认为战胜者在未经审判的情况下可以任意处死一个人的话,那么,法庭和审判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人们将对法律丧失信仰和尊重,因为法庭建立的目的原本就是要让人服罪。”
1945年10月,来自苏、美、英、法四国的8名法官及一大批法警、宪兵组成“国际军事法庭”,云集于德国东南部的美丽小城——纽伦堡。他们要审判的对象,除希特勒、戈培尔、希姆莱3个已死去的法西斯党魁之外,还有戈林、里宾特洛甫、凯特尔等其他23名纳粹党匪首和战争狂人。他们的任务就是,按严格的司法程序去进行一场公正的审判,去伸张人类的正义。而他们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怎样用人类固有的法律正义,审判纳粹党徒们那些史无前例的罪行,如何让历史的正义告诉未来。
1945年11月20日10时03分,庄严肃穆的欧洲国际军事法庭,在原纽伦堡法院的正义宫开庭。身着黑色法衣的美英法三国法官和一身戎装的苏联法官端坐在大厅正面的审判官席上,审判长是英国的杰弗里·劳伦斯大法官,他们身后树立着美、英、法、苏四国国旗。苏联的鲁登科中将、美国的杰克逊法官、英国的肖克罗斯爵士、法国的德芝东分别作为四国首席公诉人起诉。被同盟国认定的23名战犯中,只有21人接受审判(其中一个患重病,不能到庭,最后只有20人坐上了被告席)。因为纽伦堡审判开始之前,希特勒和另一个高级纳粹头目相继自杀失踪。同时,还有6个犯罪集团和组织也被起诉。他们分别是德国内阁、德国民主社会主义工人党(即纳粹党)政治领袖集团、党卫队、盖世太保和保安勤务处、德国民主社会主义工人党冲锋队、参谋总部和国防军最高统帅部。
在接下来长达248天的审判中,
美国大法官杰克逊实现了他和美国政府为纽伦堡审判制定的目标:
独立法庭基于检察官提供的证据,进行公正的审判,使罪犯和犯罪集团接受应有的惩罚。

㈩ 纳粹如何同化法国人

纳粹昌薯对法国人的同化主要借助精神洗脑和种族净化手段。时间是1940年占领法国到耐慎者1945年二战结束。主要负责人是盖世太保希姆莱。他通过传播纳粹思想和执行“生命之泉”计划来孝冲进行同化政策。

阅读全文

与法国如何处理与纳粹合作的人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金华义乌国际商贸城雨伞在哪个区 浏览:733
俄罗斯如何打通飞地立陶宛 浏览:1109
韩国如何应对流感 浏览:894
在德国爱他美白金版卖多少钱 浏览:934
澳大利亚养羊业为什么发达 浏览:1358
如何进入法国高等学府 浏览:1448
巴西龟喂火腿吃什么 浏览:1374
巴西土地面积多少万平方千米 浏览:1234
巴西龟中耳炎初期要用什么药 浏览:1204
国际为什么锌片如此短缺 浏览:1605
巴西是用什么规格的电源 浏览:1424
在中国卖的法国名牌有什么 浏览:1334
在菲律宾投资可用什么样的居留条件 浏览:1235
德国被分裂为哪些国家 浏览:851
澳大利亚跟团签证要什么材料 浏览:1177
德国大鹅节多少钱 浏览:848
去菲律宾过关时会盘问什么 浏览:1171
澳大利亚女王为什么是元首 浏览:997
有什么免费的韩国小说软件 浏览:733
申请德国学校如何找中介 浏览: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