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与二战有关的电影的影评。
悲剧的诞生
——观《穿条纹睡衣的男孩》
那里有湛蓝的天空,白色的云,那院子有大树环绕,后来还有了摇曳的秋千架。那里是盛夏的乡村,是理想中的乐园,但又的确是凶宅。那里,有无数的生命在小心翼翼地活着,卑躬屈膝,只为苟延残喘,更有无数的生命不明不白地死去。你看到那漫天的浓烟么?那不是炊烟袅袅,是六月雪,那是死者的骨灰在天空聚集,又迟迟不肯落下。曾几何时,在《辛德勒名单》不也有这样的浓烟么,只是在这里,我们还闻道了那股呛人的臭味。
活着,又如何?
《辛德勒名单》中,你有没有听到儿童那欢快的叫声“GOODBYE JEWS!”在《钢琴师》,你有没有看到,只要是犹太人,活着,就无处可逃。本片中,编剧似乎给出了答案:“犹太之流诟吾族,诱吾族之敌”“笑吾族文学音律”“凡其所到之处,灾害不断”“吾国必因其而亡,不远矣。”这大概就是希特勒灭犹的缘由吧?我想起了我年少时看《北洋水师》,那里也有日本天皇的担忧,作为岛国的担忧。难道这就是侵略的缘由?
我无法想象,德意志,那个哲学大师辈出,崇尚理性的国家,竟会挑起两次世界大战,甚至还施行过种族灭绝的政策。是德国人思考得太深,以致走火入魔了?还是担忧太多,以致无法自拔?大概都不是。那些儿童显然是未经思考,受了大人们的教唆的。儿童又真的那么无辜吗?不是。儿童本身固有的轻浮与好事,大概也是一个原因。我一直在想,倘若是你,你会不会也在其中,兴奋地高叫:“GOODBYE JEWS!”呢?等到你已经经历了沧桑,然后,你说:“那是我年少轻狂!”是不是已经太晚了。
不仅在德国。文革其间,诬蔑师长的,毁灭文物的,为了各式派别而争斗的,不是大有人在么?年少又轻狂,无知又冲动,大不了是受了某某某人的蛊惑,托词不外乎如此。那么,行动背后的真正动机又是什么?要么基于从众心理,你这样,我也这样;要么,是自我的彰显。这样的心理,一直存在,而且会永远存在下去。
但这不是真相。
真相在于为什么会有人盲从。
真相在于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政策。
真相在于人类创造了“我”与“我们”,而“我”与“你”便将自己与他人区分开来,我们隶属与这样集体,我是安全的,而你,也许就是敌人,或者,就是那个不幸人中的一员。真相在于人类有埋罩戚了国家这一组织。库切在《凶年纪事》中这样说:“我们生而就有归属。从出生的那一刻起,我们就是臣民。”“法律保护安分守己的公民。”所以,对于国家的意志,从来就不是普通人所能够更改的,那么,做个良民就意味着屈服与顺从。弯陵
这不是真相。真相是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国家意志。倘若国家意志是每个公民的意志,也许,就没有悲剧的诞生了。但经济学家已经给出了证明:这个美好愿望是无法实现的。所谓国家意志只能是有大多数人的意识提炼出来的少数人的意志。少数人的意志就是这个国家的所有人的意志。所以,你说犹太人不好,那么,人人都得说,犹太人不好,否则,便是以个人的力量来对抗整个国家。
这也不是真相。真相在于这样的意志为什么会成为整个国家的意志,即便它那么荒唐可笑(中国的大地不也曾上演过?罢黜马寅初,消灭麻雀)。倘若,有多种声音,倘若,你可以表示你的不满,倘若,你是对的,国家又真的够虚心接受,那么,悲剧也就不会发生。关键在于个人的意志成为国家意识,而对于这种意志唯有俯首贴面,老老实实去执行。这便是极权主义。极权主义的罪恶在于将自己的意闷空志强加为他人的意志,皇权时代,军阀时代,斯大林时代,莫不如此。希特勒就是一个独裁者。极权主义的时代,你要么躲避,要么执行,要么就是牺牲品。
但这也不是真相,真相在于这样的意志为什么会诞生?真相在于,是谁选择了这样的独裁者。意志可以归结为个人的丑陋,但选择,却是民众的结果,受蛊惑只是一时,但图新鲜,为自己谋利不是大众选择的一个因素吗?所谓人生,不过是在各种限制条件下,给自己选择一个最优解——基于精神或物质。人生来就有欲望,有些人终生郁郁而不得志,有些人实现了愿望,却坑害了他人。就是这样。
你可以不选择吗?当一个国家没有了领导者,你会心安理得,稳如泰山吗?你需要一个领导者,我也需要。我们都被奴役化了。几百年前,一位法国作家这样写道:
“令人难以置信的是,那些曾经是臣民的平民突然会彻底忘掉他们早先渴望独立的要求,以至于要唤起他们并重新获得这种信念已经不可能了;事实上,他们无需敦促就在尽心尽力地做了,做得相当自在,乃至有人会说,从表面上看,他们没有失去自由,只是坐稳了奴隶。实情也许是,一开始,这种服役是不得已的,因为受到了外力的强迫;但后来那些无怨无悔尽心效劳的人,却是以自己的自由意志在从事他们的前辈被强迫做的事。”
悲剧的诞生,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参与了。
《辛德勒的名单》
辛德勒是一个坏人,辛德勒但并不像电影中所刻画的那样是一个近乎神圣的救世主形象。透过一本书《辛德勒名单》解读辛德勒这个人,还原了英雄也是人这个常识,辛德勒早就是纳粹党成员;辛德勒竟然是间谍,辛德勒本质就是资本家,辛德勒或许是疯子,诸如此类种种头衔。 富贾之子的辛德勒沉湎酒色,在战前作为间谍出入捷克斯洛伐克、波兰从事侦察活动,他大发战争财,是当地有名的纳粹信徒。他也是一个典型的机会主义者,哪怕20岁时的那场婚姻也是出于对方的丰厚聘礼,并以此来挽救濒临破产的家族企业。“二战”后,他又抛弃了发妻。从流亡地阿根廷返回法兰克福的辛德勒,处境却极为悲惨。身无分文,蜗居在法兰克福火车总站附近的一个单间居室,且频繁酗酒,最终因烟酒过度而死。这就是一个真实的辛德勒。 英国作家威尔逊说:“辛德勒是个骗子,一个酒鬼,一个登徒子,可是,如果他不是这样的人的话,他也就没办法从纳粹集中营里拯救出上千个犹太劳工了。”,辛德勒只有是骗子、酒鬼和登徒子,才有本事拯救犹太人,但仅仅是骗子酒鬼和登徒子却也救不了人。作者基尼利曾经解读:“我对这个故事中的道德力量深信不疑……堕落之人跟他们身上向善的力量之间的斗争总是让人着迷。(辛德勒的时代)正是历史上曾不止出现过一次的特殊时代:在那些时代,圣人已经完全无能为力,对你已经没有任何好处,唯有那些讲求实际的无赖汉才能担当起拯救灵魂的重任。”
基尼利要写出人类精神的伟大力量,同时又竭尽全力要为辛德勒“去魅”,驱散笼罩在这个伟大的拯救者、上帝的替身、犹太民族的“大义人”身上的光环和“迷思”,还他这个“如此含混复杂又如此崇高伟大的人物”的“真身”。所以他决定以小说的形式去展现这个人物,但同时又“力避一切向壁虚构”,所有的事件,哪怕最琐碎的细节全部都有历史文件以及当事人的回忆作为支撑,而且就算是当事人的回忆,作家也还要进行排比择选,只选用经过判断后认定为最符合历史事实的记述。事实证明,基尼利的这种创作方法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真实的力量胜过一切虚构,真实的面容也比一切设计都更精妙复杂,《辛德勒名单》不但将那段久已湮没不闻的伟大的拯救故事,如目见耳闻般生动清晰地展现在当代读者面前,而且更重要的是,它将奥斯卡·辛德勒这个真实人物无比复杂甚至矛盾的各个侧面,如刀砍斧斫般深入细致地突显在你我的心中。
至今没人能够否定辛德勒从纳粹魔掌中拯救上千名犹太人的事实。他善与恶之间伦理取向的骤然转变,让学者无法自圆其说,或许永远是个不解之谜。可我们又何必劳师动众地去揭开这个谜底呢?甚至那份辛德勒名单的真假亦无需考证、辨伪,只要他在险境中确确实实拯救过一千余条生命,此举足矣。并且,这是他在当初境遇下唯一力所能及的行动。
我以为,只有国人才会对“高、大、全”式的人物钟情万分,才会为一个完美无瑕的英雄而锱铢必较甚或无原则地打造、粉饰、涂金。从国外对《辛德勒名单》以及辛德勒本人的争议中,不难看出,“高、大、全”其实是一种普适的心理需求,造神运动并无时空的界限。这种普适性既是人类与生俱来的道德诉求,更是人类对自身道德瑕疵和意志缺陷的心理过度补偿。
一个一生清白的人或许对身边的世态炎凉从来漠不关心,而一个堕落放纵之徒或许曾经对身陷绝境者搀扶过一把。英雄没有必要是完美无缺的,我们更没必要以神的标准来奢望他人。人类道德的恒古原则,一是无需极致,二是必须践行。"天地虽大,但有一念向善,心存良知,虽凡夫俗子,皆可为圣贤!"
在基尼利的笔下,真实的辛德勒的本来面目纤毫毕现地呈现在我们面前:就是这样一个坏人,经过了种种磨难,做了一件好事,拯救了一千三百多个犹太人的生命。“救人一命,如普度众生”……我想,也正因此,历史才不至于仅仅成为一部征服和压榨史,不论在多么黑暗的时刻,不论邪恶的力量何等强大,也都有人性的光辉在闪烁,也总有人类的灵魂在成长。
电影开始,普通一犹太家庭围立桌旁圣咏进行传统的祈祷仪式,摇曳闪动的烛光随着合声的减弱渐渐被黑色吞没。影片由彩色切换为黑白两色的画面。贯穿影片始终的凄惨哀惋的小提琴独奏和几近无伴奏的混声合唱给出的强弱和谐依然不失圣咏的曲式,一位小女孩衣裙上的红色亮点短暂的跳动给出的生命色彩仍然不忘立虹为记的永约。影片结尾处伸开的地平线上,圣咏的基调展开世俗的旋律拥过来黑压压的一群人,画面果断地转为彩色的鲜艳,横扫一切的光明,“我使云彩盖地的时候,必有虹现在云彩中”
黑暗的昨夜已经过去,让我们拥抱来之不易的幸福。
Schindler's List
旧闻新读:东方早报2009年4月16日“辛德勒名单”副本澳大利亚被发现,新南威尔士图书馆工作人员在整理作家托马斯·肯尼利的6盒旧手稿时,在一堆研究纪要和德国剪报中发现了这份“辛德勒名单”的副本。
《拯救大兵瑞恩》——生命的价值
生命是如此脆弱,脆弱到令人心惊的程度。当子弹射入脑颅,鲜血尚未溅到地上;当利刃插进胸腔,心脏仍在舒张抽搐,生命已然逝去,留下的那些些痕迹,也只如流水滑过指缝后,手上残留的水渍般轻易蒸发。史蒂芬用二十五分钟时间,强迫我接受这个震撼——
身处战争中的人,就如我们指尖下的虫蚁。
为什么?为什么造物创造了人类,却又让我们如斯羸弱,不堪一击?而究竟生的价值又在哪里?
当我经历了那血肉横飞、支离破碎的二十五后,我以为我明白了。我们活着,就是为了坚持正义;我们活着,就是为了铲除奸恶。当成千上万的美国人、英国人、加拿大人冲上那名叫诺曼底的法国海滩与德国人作战时。我脑中想到的是中国古贤们所谓之“杀生成仁,舍生取义”的崇高思想,是近代革命者“抛头颅,撒热血”英勇就义的伟大精神。他们在异国他乡的土地上流血牺牲,为的是全人类的安宁与和平。依然活着的战士和倒在海水与沙滩上的尸体一样值得我们尊敬。
然而,我错了。当我看到那位在两天中被战争接连夺去三个儿子的老母亲瑟瑟发抖地倚靠着门边时;当我看到原本挂在战士脖颈上,代表着他们生命的金属牌洒落满地时,我意识到:我错了!任何一个人都没那么伟大,任何一个人都恐惧死亡。生命的脆弱不仅仅体现于它能那么轻易的被打碎,更在于我们对于这种脆弱的强烈恐惧。为什么要派遣一组战士去寻找那一个名叫瑞恩的大兵?因为他是那位老迈母亲仅存的一子。答案简单但却真实。生命的维系,需要以生命的价值来换取。或许生命的价值就在于此:我们恐惧死亡,但我们更恐惧自己所关怀、热爱的人被夺去生命!
可是,我又错了。错在以偏概全,错在有失偏颇。直到影片后半程才终于出现的大兵瑞恩,在上级命令他离开战场的前提下,坚持留下完成任务,与战友们在一起;带领着自己的小队历经了生死考验的米勒上尉,在即将完成使命时,却决定战斗,用自己受伤的躯体与一支手枪,阻击敌人的坦克。还有其他那些前赴后继、英勇战斗的战士们。他们大义凛然,勇不畏死。是什么支持着他们的神经与肉体?是什么使他们即使为之抛却生命,也无怨无悔?其实,他们都是普通人,有着普通人的情感与思想。而在“那一刻”来临时,他们又都成为了英雄,成为了同辈中最杰出者。
对于我们每一个人由于境遇的不同“那一刻”也都不竟相同。或许会是一场残酷的战争,或许只是一个落水的儿童……但我们每个人的生之价值,决不会体现在那日日重复普通又普通的三餐一宿之中。它只会在我们一生中所仅有的几次,甚至是唯一的一次“那一刻”中闪现,而平时我们只是普通人。
当我最终看完这部影片时,留于脑中记忆最深刻的,再不是开场的那二十五分钟。而是已经受伤的米勒上尉依靠在残垣断壁上,无力但却坚定的举起手枪向德军坦克射击的镜头。
还记得他战前的职业吗?而“那一刻”他已成为英雄!
《美丽人生》——幸福的存在
就算在最艰难最黑暗的日子里,就算了无希望,死亡近在眼前,他依然深爱着并用生命与智慧保护着他的妻子与儿子。他的勇气与智慧,即使在战争的硝烟弥漫中,即使在集中营的暗无天日中,即使在最后枪声响起死亡来临的那一刻,依然闪现着耀眼夺目的光芒。
他用尽全力,在集中营的悲惨世界里,为儿子,营造了一幕美好的幻想,他告诉儿子,所有的残酷只不过是一场游戏,游戏的奖励是一辆崭新的坦克。于是,他的儿子便有了足够的勇气,熬过那段水火的岁月,最后,当他坐上盟军的坦克时,他的幸福无可言语,而那种幸福,正是他的父亲用生命为他交换的。他不放弃任何机会为他风雨中的家庭制造哪怕是点滴的欢欣,在路过集中营的广播室时,他冒着危险在广播里呼喊妻子的名字,他想告诉她,他和儿子都还活着。他趁着做侍者的机会,为妻子播放了《船歌》,这首曾经响在他们定情之夜的歌曲,飘过沉沉迷雾的阻挡,在黑夜里,给他的妻子带去安慰,也让他们一家人,都鼓起了勇气,共同经历灰暗的时光。
就在他生命的最后一晚,他将儿子安顿在一个铁箱子里,然后,去寻找他的妻子。当他被捕之后,路过那个铁箱子时,他知道他的儿子正注视着他,于是,他装出一副滑稽的模样,惹得儿子笑出声,他仍然坚持着,坚持着使儿子相信这一切都只是一个游戏,千万不要害怕,永远要微笑而乐观地去面对。然后,枪声响起,他去了,而他的儿子与妻子终于获得解放,当他们在阳光下搂抱在一起的时候,他的儿子说道,我们赢了!确实,在这一场浩劫当中,他们赢了,因为,他们有一个英雄的丈夫与父亲,他的名字叫基度。
《美丽人生》是一部相当浪漫的电影,犹太青年基度到一个意大利小镇上准备以开书店为生,在那里,他遇见了美丽的姑娘多拉,然后,是一系列充满了智慧、滑稽、阴错阳差、浪漫的轻松片段,终于,基度与多拉终成眷属,镜头一转,他们从房间里追着他们的儿子来到院子里,一家三口的幸福生活令人羡慕,基度用自行车载着美丽的妻子,车框里坐着机灵的儿子,他们飞驰而过,而街道上,却已经出现了纳粹的铁丝网。
没有什么比快乐的戛然而止更令人感到揪心。当基度的幸福生活刚刚开始之时,他的犹太身份使他被抓去了集中营,而他的妻子,本来并不用去集中营,却毅然的随他们跳上了火车。最真挚的爱情,有时候真不需要太多的言语,连执手相看都不需要,只是纵身一跃,跟去天涯海角。在影片当中,演多拉的演员有很好的演技,那是一种很克制的平静,当她在集中营里听到孩子将要被杀掉的消息时,她的脸上没有任何表情,只是站在楼梯上,由着后面的人群在她身上冲撞,她望向窗外,目光深远。后来,她被派去挑拣死难者的衣服,那种小心翼翼,不敢也不愿发现儿子衣服的感觉很到位。从这里也可以看出,一个人最深沉的爱,其实,是很平静的,能够撕心裂肺哭出来的,往往也是释然的开始。
最后,基度的儿子和多拉在阳光下抱在一起,他大声喊叫着,我们赢了。那时候,他还不知道他的父亲已经死去。电影响起旁白,以基度儿子的语气,听声音,他也已经步入老年,那么,这部电影就能理解成他的回忆。在他的回忆里,他的父亲,依旧是那样鲜活,这,何尝不是另一种活着。枪炮、炸药、毒气、死亡、饥饿,这些东西看似强大,最后的胜利者,却只能是人和生活。真正的光芒,就像基度朝他儿子眨眼的那一刹那,意思是,无论怎样,只要我们不害怕,坚强、快乐、盼望,人生终究美丽,于是,我们总会赢。
额额额,这是四篇、加上楼上的1篇刚好5篇
㈡ 中国有法国人吗分布在哪里多
法国:
分为大区、省和市镇。省下设专区和县,但不是行政区域。县是司法和选举单位。法本土共划为22个大区、96个省、4个海外省、4个海外领地、2个具有特殊地位的地方行政区。全国共有36565个市镇,其中人口不足3500人的有3.4万个,人口超过3万人市有231个,人口超过10万的市有37个。
22个大区是:阿尔萨斯、阿基坦、奥维尔涅、布尔高涅、布列塔尼、中部地区、香槟-阿登、科西嘉、弗朗什-贡岱、巴黎大区、朗克多克-鲁西翁、利姆赞、洛林、南比利牛斯、北加莱海峡、下诺曼底、上诺曼底、卢瓦尔地区、皮卡尔迪、布瓦图-夏朗德、普洛旺斯-阿尔卑斯-蓝色海岸、罗讷-阿尔贝斯。
4个海外省是:瓜德鲁普、马提尼克、法属圭亚那、留尼汪。
4个海外领地是:法属波利尼西亚、新喀里多尼亚、瓦利斯群岛和富图纳群岛、法属南半球和南极领地。
2个地方行政区是:马约特岛、圣皮埃尔岛和密克隆岛。
法国的主要 外来人口有: 第一:英国人, 第二:日尔曼人, 第三:斯拉夫人.
组成法国人.
华人迁移 法国最早可追述到 19世纪后期 当时有一小部分在外留学广东人 福建人 就曾移居法国
高潮在 第一次 世界大战 -中国向同盟国 派遣 将近20万劳工以及军队 加入一战.
很多活下来的人 一部分遗留在了法国. 加之第二次 世界大战以后 不断的有 华人迁移现象
估计 现在欧洲国家中 华人最多的是 俄罗斯 将近100万多华人华侨. 法国 将近有40万华人 华侨 主要分布在巴黎 和里昂地区.一些法国大城市中. 华人以广东人.福建人.浙江人.为主. 华人在法国主要经营 餐饮业 皮革 鞋 纺织品的出售业. 在巴黎有好几条华人街.
㈢ 求高考满分作文
2011年湖北高考满分作文:旧书
淡淡的月光从窗外照进来,浅浅地映在房间的地板上,投下柔柔的光辉。
轻轻打开书柜,我看到了我熟悉的书目。
目光在一本本书上游移,不知道该拿出哪一本,本本都是我最熟悉不过的,有厚厚的《红楼梦》,薄薄的连环画,深奥得我至今看不懂的《论语》……一本本书都是我能倒背如流的。我犹疑地看着,突然,一种莫名的心情跳动了一下,只是微微看了一眼,便毫不犹豫地把最底下那本早已破旧不堪的一年级教科书抽了出来。
轻轻地翻开,“嚓啦啦”的一响,泛黄的书页硬邦邦的,我先是一愣,然后不禁笑了起来。我想起来了,快上二年级的时候,我边看它边洗脚,一不小心,手一滑,它就像一只泥鳅似地滑进了水盆。
一页页翻开,先是拼音,然后便是教我们写简单的生字了。虽然上面的字迹都随着水迹模糊了,却还是大致辨得清楚。我看见一个女孩,用又白又胖的小手,紧紧地抓住铅笔,一笔一画地写着,写得歪歪斜斜,脸上却满是童稚的欢喜。
“一”字突然映瞒了眼帘,满页纸上都是歪歪扭扭大小不一的“一”字,一开始的“一”,画得像蜈蚣似的,压抑得让人难受。后来的虽然算不上清秀漂亮,至少也没有一开始的难看了。在书边的角落里,我看到了一行稚嫩的字体:wohuixiezile(我会写字了)。虽然是拼音,但我还是看明白了,那个女孩,在满满的一页上画满了“一”字,最后欢天喜地地在角落里写上了一行拼音,明丽的阳光从发丝里穿下来,圆圆的小脸上映满了纯真的微笑,就像浮在水面上的阳光一样灿烂。
继续往后一页页翻着,每一页都有东倒西歪喝醉酒似的字迹。有一页上的纸不知为何破了半张,一看到这,我就明白准是和父母闹别扭了。从小我就有这个毛病,一来气,碰到什么撕什么。
一页页翻着,有一页上画了两个小人,歪歪扭扭地杵在纸上,不知正说着什么,对话早已模糊,但一种久违的心情从我心上悄悄滑过。
小时候用的书,现在看上去非但不陌生,反而感到了分外的亲切。从小学一年级的幼稚,到初中二年级的成熟,我的变化真的不小呢!但是心里的童真似乎并没有变,只是随着岁月的流逝结了一冲手层厚厚的茧,随着这本旧书一页页翻开,那茧,一层层地打开了,童心飞出来,童年的快乐像漫天的阳光一样撒了下来……
静静的月光洒在手里的旧书上,虽然书页早已泛黄,我却看见了童年的笑,童年的泪……
2011广东高考满分作文:回到原点1
电影《让子弹飞》让人捧腹之余更予人一个耐人寻思的结尾,张麻子历经腥风血雨又重上马鞍,驰入山林。也许英雄的肢裂归宿终是草莽!电影的结局总是太蒙太奇,但我庆幸,英雄不是走回头路,他只不过是回到原点,那里才有刀光剑影,那里才有豪迈与洒脱。
回到原点,重返本真,重拾你的真性情。
难忘毕淑敏的一句话:“额头上没有一丝皱纹的美人,怕血管里流动的都是水。”的确,生活在现代世界里的人们是不是已经忘记自己不施粉黛的素颜,是不是已经遗漏了真性的原点?我们习惯于挤出不由衷的笑容,习惯于对化妆品和面具的依赖。殊不知我们暗自高兴以为岁月的痕迹和世故的表情统统遮去,却令自己最珍贵的一面,生命最澎湃的热度一同抹去。
生命的原点在于个性的张扬,在于情感的表露,在于性格的突围。回到原点不是褪下成熟的外衣,而是撕掉不必要的包装;回到原点不是原地踏步,更不是退回起点,而是以淡定而真实的姿态上路,轻轻抬头,已屈指行程二万,翻越无数的高山……
每次坐飞机时,空乘人员都会为乘客演示应急用品的使用方法。面对乘客,本是机上空姐绽放最美丽一面的时机,但我却每每看见一张张木然而冰冷的脸,很规范却很敷衍。
我想,再动人的历判闭脸容也经不起随意的解读和虚伪的摆弄。回到原点,虽不完美亦叫人亲切;远离原点,尽管精致但让人生厌。回到生命的原点,是展现自己自然而感性的一面,是在生命的轨迹上搏动着最和谐的节奏,是在自己和他人的心中演绎着真善。
于是想起着名的人口学家马寅初。尽管在那个人云亦云的年代,多少学者为苟全学说已放下知识分子的尊严,但马老依然保持着不屈的姿态。“宁鸣而死,不默而生”。造反者说他已丢掉立场的原点,我却谓马老回到了一个学者应有的原点。“绝不向以力服人不以理服人的人低头”。这个原点如此厚重而神圣,承载了人性的光辉和一个知识分子最倔强的底线。
原点不是起点,坚守原点者业已登上一个道德的高台,原点又是起点,坚守原点,回到原点者从这里再出发,再扬帆启航,最淋漓也最真实,最平平淡淡也是最轰轰烈烈。
在一个浮躁的社会里,我们满足于”枝枝叶叶外不寻”,但一个人人都标榜“金钱为原点”、“权力为原点”的社会又何尝不是一个迷失了原点的贫血社会?惟有每个人都自觉地寻找原点的坐标,重获人性的庄严,才有“民德归厚”的一天。
回到原点,重拾本真,这样的要求算不算太高?
点评
点评人: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胡家俊
高考作文评分,看重学生独立思考与思维的能力,看重学生独立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情达意的能力,看重学生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能力。文章从人的性情的角度,论述“回到原点,重返本真,重拾你的真性情”的观点,思路清晰,构思严密。先是以电影《让子弹飞》中的张麻子为例,引出自己的观点,夺人眼球。再引用毕淑敏的一句话,拓展开去,深化自己的思考。接着以自己对空乘人员的体验作为例子,强化自己的观点,更加让人信服。还以马寅初的事迹作为论据,加深对观点的认识。最后,联系现实,以问句作结,引起反思,令人回味。文章语言表达流畅,富有文采,而且相当多的文句很有意蕴,耐人品读。
2011年广东高考满分作文:回到原点2
头顶灰白的天空,翻过尘土飞扬的马路,我终于可以停下脚步,驻立在那熟悉又陌生的巷口。我知道,只要再迈一步,我便回到我人生的“原点”——— 那条打从我一出生便孕育我的老巷。那条充满西关风情,予我人生第一课的老巷。
踏着青石板路,我缓缓步入巷的深处。映入眼帘的是久违的西关老屋。深红的趟栊门前是三级浅平的石阶,某户人家的家猫正慵懒地躺在石阶上,享受正午到来前温和的阳光。偶有微风拂过,老猫用前爪轻轻拨弄脸上的胡子,发出”喵”的一声后,打了个滚又沉沉睡去。我知道,这是喧嚣大城市的深处才有的悠闲与宁静。而我人生的起点就始于这一片祥和中。
趟栊门后,原本掩着的木门已敞开。借着屋内微弱的光线,我看见头发花白的老爷爷正躺在摇椅上看报纸。忽然,一个小皮球“嘭”地一声打在了摇椅上,紧接着一个年纪大约只有两岁的孩子屁颠屁颠地走到摇椅旁,揪着爷爷的衣角 “爷爷,球球!”老人摘下眼镜,笑着起身,把孩子揽入怀抱,细声细语地说着:“哦,球球去哪儿啦!在这里吗?不是!啊……在这儿!”只听,一阵铜铃般的笑声传入我耳中,我仿佛看见早已过世的爷爷也曾这么抱着我。是的,在我人生刚开启的那几年,这条老巷承载着来自亲人的无数关怀,西关人特有的温情。
满洲窗,青瓦砖,古榕树,越来越多的景致冲击着我的视觉膜,也敲打着我心。可是,忽然地,一个红得早已褪色却又刺眼的“拆”字赫然出现在我老屋的墙壁上。这一“拆”字与周遭之景,周遭平和的氛围是何等的不相符。这时,我方惊醒:早在十一年前,这条老巷便已列入拆迁范围,也就是说:我人生的“原点”将要被抹去。
眼泪不争气地涌出我的眼眶,我多想呐喊:这条巷子拆不得,拆不得啊!它不仅仅是我出生的地方,也是培育我温和性格的地方,更是让我感受人间温暖的最初的开始。这里的一花一草,一砖一瓦都是岭南文化形成的开始。将这里拆掉,就是毁了我的根,就是毁了上百广州老街坊的根!可是,这样的呐喊谁会听见呢?人生的原点,文化的原点与高速发展的经济,与拔地而起的大厦相比,似乎已经变得渺小了。
这夜,我又梦见了久违的老巷——— 不同的是,这次当我回到人生的“原点”时,红红的“拆”字竟然不见了踪影。
2011年山东高考满分作文:这世界需要你
一首歌,一个回忆。我一不小心走进了你的回忆,喜欢戴上耳机静静听那首Vae,从此我的世界里再也不能没有你。
——题记。
这世界需要你,因为你是一个音乐的天使。你展开音乐的翅膀,萦绕在我们的耳旁,抚平我们的忧伤,美好的曾经,自废的约定,夹杂着你的歌声,如樱花飞舞,如落英缤纷。轻轻聆听,细细品味:清明雨上,折菊寄思;断桥残雪,白堤柳帘;粉色信笺,盛满思念;如果当时,红雨瓢泼;半城烟沙,金戈铁马;有何不可,解冻冰河;灰色头像,坠落升空。你的音乐充满回忆,眉目当年,流转心间,最真实的喜怒哀乐全都埋藏在昨天。你的音乐溢满伤感,人生若之如初见,又何须感伤离别,飞蛾扑火,单人旅途,仿佛都是无奈的选择。你用音乐眷写青春,你用音乐道出了学生时代最明媚的伤,我们的世界从此有了你。
这世界需要你,因为你是一位心灵医生。你本该拿起手术刀救死扶伤,却用音乐为我们疗伤。你告诉我们,我做我的改变,又何必纠结;你告诉我们,不是穿上情侣装,就可以装情侣;你告诉我们,如果爱,就请深深爱;你告诉我们,我想牵着你的手,逃离这个星球;你告诉我们,一缕青丝,一生珍藏;你告诉我们,一起踏过了几座春秋,领悟了爱不是追逐占有;你告诉我们,玫瑰花的葬礼,埋葬着深深爱着的你;你告诉我们,花开后花又落,轮回也没结果;你告诉我们,缓缓流淌的爱,芳菲不尽;你告诉我们,你的城府有多深,我爱的有多蠢;你告诉我们,惟爱你,你的声音是幸福的动力;你告诉我们……你已经占据了我们半个灵魂,睡觉总会不自觉的听着你的声音,我们的世界需要你。
这世界需要你,因为没有你的世界会降温。你像夜空中的那轮清澈的庐州月,深深的烙在我们心上,给迷路的我们指明了方向;喜欢你那迷人的烟花笑,都说烟花易冷,而你却独自灿烂,温暖我们的明天;喜欢听你的雪花谣,像是时光倒流,睡在了妈妈的怀抱,安静的独享这久违的幸福感。你是个“坏孩子”,独自承受这变化,因为你懂得“真情or假意,自知冷暖”。我们世界不能没有你,没有你的世界仿佛是世界末日。
这世界需要你,因为你是一道看不见的风景。你“潜伏”网络,保持着“犹抱琵琶半遮面”的神秘感,用你的低调谱写了一首首扣人心弦的歌。你一直在那不遥远的地方,为我们鼓掌,却不被所谓的“正统”接受。你“破冰而出”,签约海碟,空降全国,签售专辑,走上荧屏,锻炼自己,我们终于看到了你这道靓丽的风景。我寻你千网络,你在那灯火阑珊处。你是我们心中最美的风景,我们的世界不能没有你。
你的音乐才华令人叹服,你的低调让人佩服,这个高调的世界,需要你的降温。
你说,我们的恋爱是对生命的严重浪费。你说,该在的会在,该走的会走。我希望你是我们的珍贵,永远都不要离开我们的世界。
2011江苏高考满分作文:拒绝平庸——风沙渡
不由得想起早上过来赶考时瞅见的一家小餐馆,名为“风沙渡”。独这三字,意境全出,那杂乱的店面也仿佛不嫌粗陋,而自有一种粗犷渺远的豪情在胸中激荡了。
只是一个招牌,却可以让这一家平凡的餐馆从一干“某氏餐馆”、“某某小吃”中脱颖而出,这就是超越了平庸的力量。
不由又想起一群人,他们也曾坐在这考场,也曾为了理想而奋斗,而他们现在,叫做“蚁族”;他们的住所,叫“蜗居”。当社会的风霜吹凉了热血抹平了棱角,当学过的知识没有用武之地丢弃在脑海尽头,他们早忘却了身为高学历人才的骄傲,沉寂了,平庸了。最可悲的不是身居不足盈尺的斗室,也不是食不果腹衣不保暖,而是丧失了理想和追求,只剩下忍让顺从。没有人生来就是任人践踏的草芥蝼蚁,但如果有一颗甘于平庸甘于卑贱的心,那唯一的归宿就只是蝼蚁。
要成为强者,必先有一颗强者之心;要俯瞰平庸的众生,先必有一股“登临意”。对,登临,是辛弃疾“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的登临,是杜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登临。
是否有一颗强者之心,一颗超脱平庸的心,是平庸与出众者的分水岭。人只是会思想的苇草,最高贵的就是会思想。所以人的高贵来自灵魂,来自思想层面的高贵。有了一颗拒绝平庸的心,终有人会从你眼中的坚定,从你不俗的谈吐与紧握的双拳看出你的不凡。即使结果还是不尽如人意,即使会有“心比天高,命比纸薄”的诋毁,即使“零落成泥碾作尘”,仍会有“香如故”。
“蚁族”又如何?若心怀鸿鹄之志,俯视那有着优厚境况的燕雀,我坚信:终有一天,能“扶摇而上九万里”,“朝游北海暮苍梧”,携长风,浩荡而去。
相信“风沙渡”的主人不会是一个平庸的、世俗的商人吧?如果不是一个来自黄土高原的汉子,也必是腹藏诗书但不得不囿于世俗的文人。否则,怎会有如此豪情、如此透着古韵气息的招牌?
我必去“风沙渡”。酒菜已不重要。小酌后,与老板相视而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拒绝平庸,世界有你而精彩。
2011年江苏高考六篇满分作文原文之二:拒绝平庸
福楼拜曾写过《庸见词典》一书,他在书中以戏谑的笔法列举了19世纪法国社会上盛行的"大多数"人的平庸的看法。这无疑是对平庸者的当头棒喝,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他那拒绝平庸的决绝态度。
其中的诸多词条对当今社会仍有启发意义,如"咖啡--使人聪慧。要喝不加糖的","词典--那是无知都使用的。"许多人秉承着这样的平庸的社会性的见解,像"大多数"人那样庸庸碌碌地活着。
我们身边定然有这样的人在。他们即使变为"卡奴",也要用奢侈品,即使变成"房奴",也要拥有一个固定地址。他们或许活得像一句广告,或许活得像一部成功学,但无可否认,他们活得平庸。
拒绝平庸并非是一味地盲从时代潮流的脚步,也不是故意地与大众的认识相忤逆,而是清醒地活着,认识到自己的内心,保持独立的人格,保持自由的精神。正如《月亮与六便士》中的主人公,顺从内心的指引,追寻自身的梦想,而舍弃了人们所认为的"好工作",孤身来到巴黎,克服病痛折磨,最终自我流放到一座小岛,创作了足以震惊世界的名画。他没有满足于地上六便士的眼光,而是追逐着心底那轮明月的清辉,拒绝了平庸,实现了自己的追求。
当然,拒绝平庸而顺应内心,是有难度的。纵使是特立独行的韩寒也不能轻易地拒绝平庸。他曾立下不签售、不代言、不商业等等"12不"的规定,我们却仍看到了"我不是什么旗手,我就是我,我是韩寒"这样标榜自我的广告。在他对读者的连声道歉中,我们看到了他的无奈。
作家们对此总是最敏锐的,鲁迅作品中的"帮闲"形象证夏瑜这样的革命者流血牺牲。纳博科夫的《云影·古堡·湖光》中一个不愿卷入集体活动而想独享美景的旅客被其他旅客干扰同化,最终被殴打致死。这些作家都敏锐地发现,要想让更多的人成功地拒绝平庸,还需要社会能够包容更多的异见。
我想,社会环境固然重要,但要想在时代合唱的边缘有自己独吟的空地,仍需个人拒绝平庸的选择。不一味追随大流,也不刻意触碰逆鳞,这或许是拒绝平庸的最好态度。
简评
文章由福楼拜《庸见词典》引入,概述了当今社会生活平庸者的表现,进而提出"拒绝平庸"要"清醒地活着,认识到自己的内心,保持独立的人格,保持自由的精神",并从主、客观两个方面剖析了"拒绝平庸"的不易。行文思路清晰,分析辩证,体现了作者较强的思辨能力。
2011年江苏高考六篇满分作文原文之三:拒绝平庸
我以为生活就像沙丁鱼罐头,平淡无奇,无滋无味。
我以为自己被颓废吞吐噬,在条条框框中受他人目光审度。仿佛世界是一个巨大的琥珀,而我只是里面那只平庸的虫子。
高三的生活太过单调,机械式地重复,毫无波澜。
走在街口,姑且称之为流浪,我认定了自己的平庸,也从未渴望转机。远处,一串飘然而至的音符牵引了我的思路。
耀眼的白炽灯在空中划出一道明亮的光圈,一群时尚女正在灯光下舞臂、踢腿、扭胯、摆臀。阳光照射过的地方似乎还残留着余温。动人的音符在迷人的夜色中似有形的烟雾弥漫着、氤氰着。女人们脸上绚丽的微笑,享受的目光,都是我久违的表情。她们心情摇摆着,影子似乎也随着主人心情摆。动感的音乐伴着舞动的身姿,成了夜色中最迷人的风景,散发了让人无法抗拒的活力。
她们就这样跳啊舞啊,旁边围了不少人,有议论的有指点的,似乎只有我是被吸引过去,驻足围观的。
我似乎被感染了,有争议的不是她们,而是那些假装指点的平庸之辈,你们是否有如此胆量,如此激情。
大灯泡把她们的影子拉得很长,灯光下,音乐下,影子交错、重叠、分离,拉长又缩短。
她们不在乎别人的眼光,不在乎别人的说评。此刻,她们是火焰,燃烧着生命的激情;她们是调味,充实着生命的滋味,她们展现生命的活力,追求自己的完美,不甘平庸地匆匆走过,却将生命最美的姿态展现给世人,展现给这样的夜。
她们的脸上沁出汗水,眸子里泻下的却是不尽的喜悦。生命给的单调平庸,她们可以拒绝,因此铸就这样一个不平凡的夜。
我终于明白,自己为何平庸,我总活在别人的眼光里,以别人的标准框定自己,我从未想过突破,从未想过可以活出自己的精彩。
平庸是生命给的,但我们可以拒绝,没有谁注定平庸。正如此刻的女人们,拒绝平庸只是那简单的起舞。我明白了,给自己一个微笑,光芒下一个华丽的转身,即可拒绝平庸。
简评
这是一篇在夹叙夹议中抒写真切感情的佳作。作者描绘了一幅夜色下时尚女心情展现动感舞姿的优美画面,盛赞她们燃烧着生命的激情和活力,不甘平庸地充实着生活,追求着完美。命题,用灵魂的舞姿和哲思的感悟来破解,是这篇佳作给中学生的启迪。
2011年江苏高考六篇满分作文原文之四:拒绝平庸
我久久凝视那一幅《麦田里的乌鸦》,压抑的色调,深邃的意境,以及脑中吃过一声枪响——那是梵?高最后留给世界的警世格言,他说:“拒绝平庸!”
这个誉为“补向太阳的画家”离世前世界的就是这样一个暴死而突兀的手势。举枪,是他对自我意识完整的成功捍卫:举枪,是他对平庸生活的勇敢否定;举枪,是他无可奈何地用所谓消极的方式作出的对这个世界的积极反抗!
这个生命在阿里小镇的红头发荷兰男人是一向与别人不一样的。他不被富商的金钱诱使去画自己不想画的,他不听别人的劝说改变风格而总是一意弧行,他不随大流和别的画家一样创作贵族、富人需要的表现奢侈生活的平庸画作。
他拒绝平庸!
也许梵?高不是最优秀的,但他是最独特的。他仿佛是龙身上的一片逆鳞,闪烁着独一无二的光芒。在甚器尘上、糜烂之气泛滥的欧洲,他是清凉的风。他创作出属于自己的印象画风。不同于莫奈的温和宁静,不同于塞尚的写实平稳、梵?高更以最不循规蹈矩的精灵,在艺术的殿堂自由舒展,发挥自己无与伦比的创作激情。
他彷徨过。画作因为格格不入时代的洪流而一幅也卖不出去。没有其它技能的梵?高难以生存。幸而有弟弟提奥,他的无私奉献与支持始终支撑着梵?高努力与这个平庸的画界做斗争。
拒绝平庸需要足够的勇气。
也许有人挣扎过拒绝平庸,却最终被流言或因内心不够强大而屈服于平庸。这时候,坚守住内心高地而带来的强大魅力熠熠闪光。梵?高的《向日葵》色彩明丽,我想到武侠小说中的一位饱受争议的人物——杨过。他拒绝成为郭靖那样“为国为民”的“侠之大者”宁愿在人间帮扶百姓,除暴安良,内心中也是有强大的力量。
拒绝平庸需要一定的才情。
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轻易地说出“拒绝平庸”,因为拒绝就表明你决定为这个世界带来不一样的色彩。梵?高做到了,他挥动画笔带来一幅幅令人惊艳的画。我领略过《紫鸢尾》的风采,这种形态奇特的花是法国国花,原本是优雅高贵的,而梵?高却画出山间一丛鸢尾的凋零枯败,拥挤,杂乱,是繁盛之后的意兴阑珊,别有一种妖治的美。
拒绝平庸带给我们多少摄人心魄的震撼。当梵?高死后画作在200年后公开,世界为之惊艳。真正好的作品不会因为一时的世人无法接受而永被湮没,而真正与平庸斗争的战士却已消失在这个世界上,只立于历史的另一边,颔首微笑。
诗人北岛喝出:“告诉你吧,我不相信!”拒绝成见,拒绝既定规则,拒绝那最默默无闻的路人甲:平庸。
让每一颗星在夜空闪出最亮的光泽,让拒绝平庸的光芒似太阳普照真理人间。
简评
作者以梵?高的三幅画作为行文线索展开,以《麦田里的乌鸦》论证要拒绝平庸,以《向日葵》论证拒绝平庸要有极大的勇气,以《紫鸢尾》论证拒绝平庸要有一定的才情,这样层层推进,构思严谨。作者阅读而广,涉猎丰富。文中所运用的不但有绘画方面的素材,还有北鸟的诗歌《回答》,金庸的武侠小说等,腹有诗书气自华。(蔡明)
2011年江苏高考六篇满分作文原文之五:拒绝平庸
这世上的平庸者太多了。若是要怀疑,便到喧闹的地方去见一见--喧闹本就是平庸者的原创。
这大抵是因为,平庸者最易于"团结",在某项政策对他们不利时,在某些高位者地丑闻被披露时,在他人还没有表态时,他们是最先扯着嗓子叫起来的。这同样是喊声把他们潮水般汇聚起来,最终形成蔚为壮观的声浪,在喧闹中填满了世界的任何角落。
平庸者有态度,他们的态度总是在事件之后最后亮出;平庸者有交流,街头巷尾的喧闹或不那么喧闹的议论多是他们的作为;平庸者有行动,这行动现在通过媒体通过网络处处生根发芽,像是哪天便会积聚出燎原之势。
其实他们错了,这世界上的天才毕竟是少数中的少数,绝大多数人只得归入"平凡"之辈。没有与生俱来的异秉,没有少年杨名的机遇,有的只是一次次亲手从泥淖里挣得的经验与教训,一个个亲手用生命的多少次反复筑起的台阶。他们需要痛苦的努力才能获得些什么,他们是这个世界上真正的主体--平凡者。
然而,平凡决不是平庸,承认自我平凡的过程,不等价于接纳平庸在自身的留宿,恰恰相反,平庸者正是因为拒不承认自己的平凡而在凌乱喧闹的内心深处迷失了自我,也迷失了人生的方向与宁静。唯有承认平凡,以最普通的视角安静地奋斗在这个世界,牢牢把持住真实的自我,而不让他在热的期待和过冷的现实的双重压迫下扭曲变形,才可以能拒绝平庸最后的亲附,让你变得鼠目寸光。
还是不要做平庸者吧,他们在喧闹中聒噪混沌地殆尽着人生。承认自己的平凡,让平凡者的生命从宁静的自我中起搏,把平庸拒绝在宁静之处。
简评
为平庸"画魂",作直透本质的观照。敏锐,深刻,在精神地地层将平庸者的灵魂诸相作"病于扫描",并保持着一种文学的刻画力,堪称惊警,却不乏沉潜厚重,难得!
㈣ 谁知道法国人有什么特点,法国有什么风俗
【民间风俗】
一、社交礼仪
与英国人和德国人相比,法国人在待人接物上表现是大不相同的。主要有以下特点:
第一,爱好社交,善于交际。对于法国人来说社交是人生的重要内容,没有社交活 动的生活是难以想象的。
第二,诙谐幽默天性浪漫。他们在人际交往中大都爽朗热情。善于雄辩高谈阔论,好开玩笑,讨厌不爱讲话的人,对愁眉苦脸者难以接受。受传统文化的影响, 法国人不仅爱冒险,而且喜欢浪漫的经历。
第三,渴求自由,纪律较差。在世界上法国人是最着名的“自由主义者”。“自由、 平等、博爱”不仅被法国宪法定为本国的国家箴言,而且在国徽上明文写出。 他们虽然讲究法制,但是一般纪律较差,,不大喜欢集体行动与法国人打交道,约会必须事先约定,并且准时赴约,但是也要对他们可能的姗姗来迟事先有所准备。
第四,自尊心强,偏爱“国货”。法国的时装、美食和艺术是世人有口皆碑的,再此影响之下,法国人拥有极强的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在他们看来,世间的一切都是法国最棒。与法国人交谈时,如能讲几句法语,一定会使对方热情有加。
第五,骑士风度,尊重妇女。在人际交往中法国人所采取的礼节主要有握手礼、拥抱礼和吻面礼。
二、服饰礼仪
法国人对于衣饰的讲究,在世界上是最为有名的。所谓“巴黎式样”,在世人耳中即与时尚、流行含意相同。
在正式场合:法国人通常要穿西装、套裙或连衣裙,颜色多为蓝色、灰色或黑色,质地则多为纯毛。出席庆典仪式时:一般要穿礼服。男士所穿的多为配以蝴蝶结的的燕尾服,或是黑色西装套装;女士所穿的则多为连衣裙式的单色大礼服或小礼服。对于穿着打扮,法国人认为重在搭配是否得法。在选择发型、手袋、帽子、鞋子、手表、眼镜时,都十分强调要使之与自己着装相协调相一致。
三、餐饮礼仪
作为举世皆知的世界三大烹饪王国之一,法国人十分讲究饮食。在西餐之中,法国菜可以说是最讲究的。
法国人爱吃面食,面包的种类很多;他们大都爱吃奶酪;在肉食方面,他们爱吃牛肉、猪肉、鸡肉、鱼子酱、鹅肝,不吃肥肉、宠物、肝脏之外的动物内脏、无鳞鱼和带刺骨的鱼。
法国人特别善饮,他们几乎餐餐必喝,而且讲究在餐桌上要以不同品种的酒水搭配不同的菜肴;除酒水之外,法国人平时还爱喝生水和咖啡。
法国人用餐时,两手允许放在餐桌上,但却不许将两肘支在桌子上。在放下刀叉时,他们习惯于将其一半放在碟子上,一半放在餐桌上。
法国饮食颇具特色,因之久负盛名。其烹调技术在西餐中首屈一指,故许多法国人常以此感到自豪。欧洲第一流大饭店的大厨师大半是法国人。法国是香槟酒、白兰地酒的故乡。人们认为除夕之夜家中若有剩酒,来年便要交厄运。法国人最爱吃蜗牛和青蛙腿,如果你点这两道菜,陪你的法国朋友定会十分高兴。如今,巴黎对蜗牛的消费逐日扩大,全市有 40 多家出售蜗牛的食品店。法国最名贵的菜是鹅肝,家常菜是炸牛排外加薯仔丝。世界饮酒冠军法国人,尤其爱饮葡萄酒。她们吃饭很讲究菜肴和酒的搭配,如:吃鱼饮白葡萄酒,吃肉饮红葡萄酒。香槟在葡萄酒中,是一种最美好的酒,因为它制造费时,过程繁杂,所以在价格上就不会很便宜,而且被称为最富魅力的酒。在婚礼,接待,或正式餐会中固然必需,其他方面的用途也很广,诸如佐食蚝、火腿、点心等。不过一般人都是以食物的类别,来决定其所该饮用何种味道的香槟。一杯冰凉的香槟,也是开胃的圣品,如果需要,可在酒里加块糖和数滴苦精( BITTERS ),再加一片柠檬皮,就成了一杯香槟鸡尾酒。此外,香槟还可以用于烹饪。法国人还特别爱吃奶酪,不同色味的奶酷多达 400 多种,其肖费量也居全球之首,有 “ 奶酪王国 ” 之称。
【习俗禁忌】
1、法国的国花是鸢尾花。对于菊花、牡丹、玫瑰、杜鹃、水仙、金盏花和纸花,一般不宜随意送给法国人。忌送菊花、康乃馨等黄色花,认为黄花象征不忠诚,玫瑰花只能送单数,除了表达爱情外,不能送红色花。
2、法国的国鸟是公鸡,他们认为它是勇敢、顽强的直接化身。 法国的国石是珍珠。
3、法国人大多喜爱蓝色、白色与红色,他们所忌讳的色彩主要是黄色与墨绿色。
4、法国人所忌讳的数字是“13”与“星期五”,认为这些数字隐含着凶险。
5、在人际交往之中,法国人对礼物十分看重,但又有其特别的讲究。宜选具有艺术品味和纪念意义的物品,不宜以刀、剑、剪、餐具或是带有明显的广告标志的物品。男士向关系一般的女士赠送香水,也是不合适的。在接受礼品时若不当着送礼者的面打开其包装,则是一种无礼的表现。
㈤ 多少法国人在中国
根据法国外交部提供的数据,在华法侨的人数大约在20万左右。
㈥ 有人了解法国人是高卢人还是日耳曼人吗
最近不少的人对这个法国人比较感兴趣,很多人都问了,这个法国人到底是这个日耳曼人还是高卢人呢?其实这个说法是存在非常大的争议的,那么具体是怎么回事呢?最后的答案又是怎么样的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简单的分析看看,看看正确的答案吧。
最后,所以法国人到底是什么人?他们也是古印欧人,也是高卢人,也是罗马人,也是日耳曼人,也是上面几种人的混血,其实也是一种大融合的民族了。
㈦ 请问法国人有什么特点
社交礼仪
与英国人和德国人相比,法国人在待人接物上表现是大不相同的。主要有以下特点:
第一,爱好社交,善于交际。对于法国人来说社交是人生的重要内容,没有社交活动的生活是难以想象的。
第二,诙谐幽默天性浪漫。他们在人际交往中大都爽朗热情。善于雄辩高谈阔论,好开玩笑,讨厌不爱讲话的人,对愁眉苦脸者难以接受。受传统文化的影响,法国人不仅爱冒险,而且喜欢浪漫的经历。
第三,渴求自由,纪律较差。在世界上法国人是最着名的“自由主义者”。“自由、 平等、博爱”不仅被法国宪法定为本国的国家箴言,而且在国徽上明文写出。 他们虽然讲究法制,但是一般纪律较差,,不大喜欢集体行动与法国人打交道,约会必须事先约定,并且准时赴约,但是也要对他们可能的姗姗来迟事先有所准备。
第四,自尊心强,偏爱“国货”。法国的时装、美食和艺术是世人有口皆碑的,在此影响之下,法国人拥有极强的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在他们看来,世间的一切都是法国最棒。与法国人交谈时,如能讲几句法语,一定会使对方热情有加。
第五,骑士风度,尊重妇女。在人际交往中法国人所采取的礼节主要有握手礼、拥抱礼和吻面礼。
服饰礼仪
法国人对于衣饰的讲究,在世界上是最为有名的。所谓“巴黎式样”,在世人耳中即与时尚、流行含义相同。
在正式场合:法国人通常要穿西装、套裙或连衣裙,颜色多为蓝色、灰色或黑色,质地则多为纯毛。
出席庆典仪式时:一般要穿礼服。男士所穿的多为配以蝴蝶结的的燕尾服,或是黑色西装套装;女士所穿的则多为连衣裙式的单色大礼服或小礼服。
对于穿着打扮,法国人认为重在搭配是否得法。在选择发型、手袋、帽子、鞋子、手表、眼镜时,都十分强调要使之与自己着装相协调相一致。
㈧ 法国是个浪漫的国家,法国人浪漫起来有多浪漫
大家一提到浪漫的国家,一定会想到法国,那么法国到底是什么才会让人联想到他的浪漫呢?其实有这么几个方面。
第一,建筑。法国很多的建筑都充满了浪漫的气息。最典型的就是驰名中外的法国巴黎的埃菲尔铁塔了。一般去法国的游客往往都会去铁塔下参观游玩,更有很多法国的年轻人会去铁塔下拍摄婚纱照,他们认为这是一种非常浪漫的做法,会使得他们有一场很浪漫的婚礼。
第三,生活。其实法国的浪漫也体现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不同于近来日本提出的996高强度工作制,法国不仅有规定的双休日,还会有额外的11天的法定假期,除此之外,还有整整五周的带薪休假!就从这一点也可以看出整个法国社会对生活的一种浪漫。他们会利用这样的休假时期去度过更为美好悠闲的日子!
㈨ 法国的工资高吗平时花费小。他们是不是挣得很多
一、法国的工资水平
根据法国国家统计局(Insee)公布的数据显示,法国人每年的工资收入,也就是说,一个法国人在一整年当中净工资的总和平均为20350欧元(2013年)。
法国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12年):平均每年纯收入:25507欧元;月平均工资总额:2874欧元。
2017年,法国人平均月收入是2800欧左右,差不多26万人民币一年,法国扣除的社保费用高,到手2200欧元左右,差不多20万人民币一年。
当然中位数收入低得多,法国人收入中位数是1750欧元,这意味你只要年入16.2万人民币,你就比一半的法国人收入高。
实际上,由于法国妇女工作参与率比中国低,很多人不工作在家带孩子,中国人家庭收入和法国的差距更小。中国妇女劳动参与率76%左右,全球第一的水平,法国妇女劳动参与率远比我们低。如果老婆在家全职,法国男人年入16万人民币在巴黎养全家,其实是件并不轻松的事情。
二、法国的消费水平
1、食品
普通的巴黎餐厅一般工作日午餐10至20欧元/人,晚餐及节假日20至30欧元/人。法国超市里面的西瓜价格很高,在家乐福7.95欧元一公斤,差不多60元一公斤。当然其他有的超市或者路边水果摊也有便宜的,例如3欧元多点一公斤,一公斤也要20元人民币以上。
不管是一杯啤酒,一杯咖啡,一般起步价在3欧元左右,有的也有5欧元,算成人民币23—38元一杯,均价就算30元人民币吧。
2、交通
地铁票1.7欧元,打车6.6欧元起。巴黎交通真的太贵了,公交车和地铁,不管距离远近,一律一张票2欧元,算下来15元人民币一张。出门往返一次要30元人民币,
3、住房
巴黎的房租非常昂贵,巴黎30岁以下的年轻人都合租,巴黎年轻人跟人合租是普遍现象。在巴黎,自己租一个单间,一个35-40平米的单间,在巴黎1000欧元是起步价。青年旅舍床位20至30欧元,普通的酒店100至200欧元/晚。
㈩ 特蕾莎的(仁爱之家)
突然发现自己太特么懒了!!!!如何发现的了。事情起源于前几天,收到一个朋友发来的压塑文件,解了很多次一直是空的,询问过后才知道原来是隐性文件夹(P,S由此可见,传文件给我的那个人的电脑里有多少不能见人的东西,才养成啥都弄成隐性文件咩)好了,言归正传。待我解锁隐性文件后突然发现文档里出现了好几个文件夹。一一打开,才坦枯启发现是一些没写完的日记,没写完的旅行记录,以及和朋友的一些电子信件来往,那个已经消失了很久,也许可能早已不在这个世上的奇葩女子等等。11年的时候答应好朋友给她写旅行中的记录,写了个开头,就那么被我永无止境的拖了很多个明天。12年如此,眼看13年依旧要如此了。。。13年对于我而言,无疑是精彩的。完成了好几个梦想。真人图书,五月天演唱会,印度仁爱之家。
前几天和一个朋友聊起了关于印度的点滴,问我为什么想去印度,尤其在印度出了这么多负面新闻的情况下,依旧执着前往。
就我个人而言,我一直觉让如得所谓的新闻都是不能尽信的。如今的新闻为了博取感官神经和视觉神经已经麻木的国人的眼球最细微的小事都会被夸张放大数倍,所谓的真相你若不是亲眼所见,如何可信。再者,国内这类的事情难道还少!!!因为未知,所以恐惧。这是所有人的习惯。
10年的时候无意中看见有人在约伴前往印度仁爱之家做义工,出于好奇,搜索了仁爱之家的信息,去书店稍微翻了下《德兰修女传》,只是很隐约的了解了仁爱之家的来历。
11年的时候无意中在豆瓣看了刘大霞写的在仁爱之家义工的点滴,整篇看下来。真的就那么被感动了,想去的念头就那么被冒了出来。之后又因为我爷爷的去世,我爷爷去世前的那2个星期的情绪反应一直让我印象深刻。焦虑,暴躁,针扎,恋世等等,如今想来,记忆犹新。没有人不怕死,蝼蚁都贪生,何况人。可是因为签证,只能望而却步。
12年在泰国认识了VIVIAN,和她就禅修聊了会,知道原来泰国也可以办理印度签证。那会真心心动的。只是碍于时间和金钱,只能暂时打消念头。后来VIVIAN顺利拿到印度签证,与2013年元旦去了印度,并邀我同行。我只能带着羡慕嫉妒恨的心情婉拒。
13年,纠结了大半年,谋划了大半年。最后顺利成行。
13年9月。到达印度的加尔各答,因为各种原因,原计划一个星期的义工最后被压塑排到回程前。
9月26号和小伙伴坐了16个小时的火车从德里返回加尔各答,和射手童鞋汇合后一起去儿童之家注册,原本一直担心被修女面试会因为英语过烂而通不过。最后表示,这都是多虑。注册过程很顺利。因为接近国庆,在注册的大厅遇见好几个中国人。拉了个在日本留学的辽宁妹纸尹茵,我,小红,射手,一起去挑战垂死之家。这也一直是我心心念念想去的。接近十月,加尔各答的天气不是很好,每天都灰蒙蒙的,一到中午就会开始下雨,加尔各答的住宿小贵,且环境不是很好。很小的房间,走进去都会闻到一股霉味,没有热水。好在床铺还算干净,对于想省钱的人来说,这些都是在可忍受的范围的。
第二天起晚了,没赶上弥撒。和小伙伴们匆匆赶到修女之家,修女们还在做弥撒。7点钟弥撒结束,大家往地下室去集合,吃早餐,早餐是面包片,香蕉还有印度茶(印度茶类似于国内的奶茶)一大群人三三两两的分成几小堆聚在一起分享着欢乐。吃完早餐修女让大家集合在一起,念了一段祷告,然后让最后一天做义工的人站在一起。便开始边唱着类似于感谢的歌曲边拍手,整个气氛很和谐。结束之后大家开始凑对,去儿童之家的,成人之家的等等。凑齐人数之后在一起走去马路对面坐公交车。印度的公交车在被那件恐怖的事件之后给人的印象都是带着一种黑色的危险气息。来印度将近一个月,这是我和小伙伴第一次乘坐,加尔各答的公交车很破,类似于中国80年代的那种电车。上车的时候依旧会被人用眼神围观。却早没了刚到加尔各答时的胆怯了。公交车去往新的垂死之家是7卢比。据说要坐一个小时左右。然后,出乎意料。不到半个小时就被售票员告知下车。我们跟着领队的一对法国新婚夫妇走,兜了一个败没大圈后到达了位于迦梨女神庙旁边新建的垂死之家。进门的时候出示小卡片,顺利进入。新建的垂死之家的环境出于我的意料,没有想象中的那么恐怖。一切都在可承受范围内。垂死之家分成2个格局,一边是男性一边是女性。放下行李后和大家去找了个围兜系上,开始和大家如流水线般开始洗衣服。洗衣服这个流程,但凡去过仁爱之家做义工的人都经历过的。洗衣池的旁边是一群男病人在打点滴。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枯瘦如柴,面无表情的安静。中间偶有断断续续的呻吟声传出,时高时低。
洗完衣服后大家被修女叫去楼上休息,小小的休息室桌上摆着饼干和香蕉,还有一大桶印度茶。桌子的另一边坐着3个韩国人,2
个女生一个男生。年龄看着和我们差不多大。他们来了差不多有半年了。休息半个小时后我们下楼,开始给病人送餐。对于躺着不能动的人我们得给她们喂饭。她们的食物是用一个大盘子装着的,里面有一小堆饭菜,除此之外,还有一根香蕉一个鸡蛋和一块油炸的饼。我负责的病人意识还是比较清楚的,躺在担架穿上,依旧枯瘦如柴,一双眼睛是灰败的没有生气的,好在她的手能活动。我小心翼翼的和她喂饭,生怕一不小心咽着。因为是躺着,吃东西是极不方便的。好不容易给病人喂完饭,端着盆子要走的时候,我被她叫住了。她指着水杯,后来才知道她是要洗手。我把盘子放在地上,她用杯中的水简单的清洗了手。之后我替她放好枕头摆好身体。之后便去前面放盘子。又去把吃完的盘子收到清洗台边,清洗台边已经有还几个人在开始清洗被碗盘之类的。其中有2个韩国的男生。一直很佩服这些在仁爱之家做义工的男生的。早上的时候还和射手开玩笑说乃们这些男生可能在家连酱油瓶子倒了都懒的扶的人,竟然不远万里跑到异国他乡为一群毫无关系且无自理能力的病人服务,还是没有任何报酬的。射手当时也笑着赞同了。这是否就是信仰?
(信仰这种东西一直是我所陌生的。一直和好朋友说,如果非要让我去找一个信仰,我想那便是能让自己开心一辈子。对自己好,放纵自己的思想,任性的时候想好后果,然后去实现。我说,我这辈子没有什么大的理想大的野心,原本就不够聪明,没长相,没学历,没背景。唯一有的就是一颗不愿安分的心。这辈子我若能做好一件事,这便是成功了吧!!)
清理完盘子之后,又带着一个病人去上厕所。这个女人年纪不是很大,但是却很沧桑、应该说,垂死之家的病人如果不仔细观察,都会已经是年纪大的老人。但其实很多年纪都不是很大。只是被生活这把刻刀划下了沧桑的痕迹。这个女人是站不稳的。她双手一直紧紧的攀着我,赤脚,慢慢的移动着。即使我扶着她,她依旧是颤颤巍巍的发着抖。活动室距离厕所不到十米。她走了差不多5分钟。到厕所的时候,那个座便器有人,女人着急了,一直依依呀呀的指着那个厕所里的人。最后不得己,我帮她撩开裙子,她站着上完了厕所后挺不好意思的。一直冲我笑,然后扶着我去旁边水池里,我舀了一勺水给她洗手,她洗完后又把水倒在我的脚上,想替我洗脚吧。我忍不住冲她笑笑然后摇头。
之后,我扶着她去她的床位旁坐着。她笑着问我的名字,又抓着我的手亲了亲。我拉着她的手,指着她手指甲擦得鲜红的指甲油说好看。她一直笑着再次把我的手放在她嘴上亲了亲。这时,对床的一个老人想要站起来,我放开她的手准备过去帮忙的时候,她一直不肯放。我朝她微笑的指着对床的老人又指指我,最后她不舍的放开了我的手。帮助完对床的老人上完厕所后我和意大利的一个胖姑娘拿着身体油跟着修女挨个去给病人全身擦油,按摩。有的人即使躺着不能动,但还是有意识的,我去拉开她的衣服要给她擦油,她却不肯。一拉开衣服,她自己就马上合上。反复好几次。我有点束手无策。有个欧美的妹纸过来了,她用那种我一直觉得是很夸张的表情和老人沟通。她一直裂开嘴笑着,指了指手上的油和老人的身体,然后又拉着老人的手亲了亲。在俯身去亲老人的脸和额头。如此反复几次,老人便不再抗拒了。说实话,这个妹纸是让我佩服的。我自认,以我目前的状态,我是无法做到欧美妹纸这般举动。我的内心终究还是有所顾忌。
记得去之前一直听说在垂死之家工作是很辛苦很累的。我不知道我们算是运气好还是不好,因为最近垂死之家新请了很多当地妇女工作,所以义工们相对是比较轻松的。
(简单的记录下关于加尔各答的唐人街之行:下午的时候几个人约好了去加尔各答的唐人街,当我们一行五人包了2辆图图车一番折腾到达唐人街的时候,面前的景象是让人失望的,我见过曼谷的唐人街,乃至后面吉隆坡的,胡志明市的。相比较,我无法去相信加尔各答的那个类似于中国的乡村的地方就是唐人街。但是事实上,那就是的,路边偶尔会看见中文,关于加尔各答唐人街的由来是听一个法国人说的,以前是中国的三个省的人迁过来的,3
个省分别是湖南省,广东省,第三个暂时猜测是温州人。后来因为在这边生活的很艰苦大都数都迁徒去了新加坡等地。天空灰暗暗的又开始下雨了,我们一行人沿着坑坑洼洼的马路往前,在一栋有中文字的酒店门口看见了一个中国女人,我们跑过去和她闲聊,她和她老公以前是广东人,但是他们都没有去过中国,可庆幸的是他们还会点中文。通过他们得知,这条街确实住着一些中国人,但是已经很少了。且平时很少会有中国人会特意跑过来。他们说在这边的中国人过的都不是很好。印度人很排外,所以很多人都移居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地了。我们和他们闲聊了会就离开了。一直望这条街走的路上遇到好些华人小孩,但是对方都未曾正面看过我们。后来越走越远,天空越来越暗,下着小雨,貌似我们是迷路了。路上遇见一个广东汕头的大爷,我们跟他问路,他用英文回到,偶尔会说一点中文。即使有他帮我们指路,但是效果甚微。好在虽然折腾了会。最后我们一行五人找了辆知道修女之家地址的突突车送我们回去了,恰好赶上弥撒时间。)P.S 世界上随处可见广东人!!!!
第二天原本因为要赶下午5点的飞机小伙伴建议不要去的。只是我纠结许久,最后还是决定去的,原本印度就是冲着义工去的。既然不能做一个月,那么能做2天也好。第二天的工作依旧如昨,不同的是十点半的时候被修女叫去大厅,大厅里铺上了毯子,病人们被一到一边听神父念祷告,接着修女们唱哈利路亚。
因为听不懂,且自己并不信奉与印度教,所以这一场不知道是不是弥撒的教会与我而言是无聊的枯燥的。所以我中途退场了。因为下午还要赶飞机,便提前结束了当天的义工之行。
义工总结:我无法说在这仅仅不到一天半的垂死之家义工之行让我心灵如何如何被洗礼,我被如何如何震撼。我只是想记录和表达一下我的看法。
对于仁爱之家的义工,我有一个朋友对于此行为是嗤之以鼻的,包括我曾和我妈说的时候也如此。只是我妈终究还是选择尊重我的选择。
关于爱和尊重,我一直觉得每个人都有被尊重的权利。
特蕾莎修女说过,“世界上有许多人渴望着一小块面包,却有更多的人渴望着一点点的爱。西方世界的贫穷是一种不一样的贫穷――不仅因为孤寂而贫穷,也因为心灵的贫乏和精神的困顿而贫穷。我们从而明白,被人弃绝乃是最严重的疾病,这才是当今世界在我们四周出现的真正的贫困。
“爱不是赞助。因此别只是给钱,而是要伸出你的手――我们的手何其温暖。我不同意好高骛远的行事态度――爱得从一个人开始。”
任何事,无不是从一个开始的。只有先对具体的这一个有意义,然后才可能对许多以至整体有意义,没有开始的一个,也就不可能有后来的许多个,以至无限个,也就没有整体。
对于这一段印象深刻,我们一直认为 金钱就等于爱。于是,我们把它放在父母,子女身上。以为给足了金钱物质就给足了爱。想起曾经看过的一则小故事,有个小朋友母亲去世了,父亲一直忙于工作而疏忽了他,有一天他问父亲一个小时的工资是多少,父亲说是三十美元。于是小男孩问父亲要三十美元。父亲很生气,觉得小男孩不懂事,自己每天在外辛辛苦苦工作赚钱养家,小男孩却不懂得体谅父亲的苦。于是把小男孩骂了一顿,小男孩很委屈,躲到房间去哭了。事后父亲很后悔,想着小男孩平时是很懂事的,并不会无缘无故问大人要钱的。于是拿着三十美元敲开了小男孩的房门向他道歉。小男孩很开心的拿着三十美元递给父亲说,爸爸,这是三十美元,我可以买你一个小时陪我玩吗?父亲突然就被震惊了。那一刻他觉得很惭愧。自己一直忙于工作,却忘了儿子也是需要父亲的爱和关心的。
就如我的爷爷,那个因为失明而整天蜗居在家的老人。因为一个收音机而闹脾气的要寻死。在我的爷爷去世以后,和我妈说起老人的生前,我是有惭愧的。从小因为爷爷奶奶的重男轻女,我对于他们是不喜的。所以是能不去便不去。直至后来搬至和爷爷奶奶居住。因为年龄和阅历的增加也理智许多。但也很少会交流,只是偶尔出门进门打招呼,或者问他想吃什么等等,一些简单的交流。我自认我做到了我能做的全部。其实,这也只是我以为的而已。
这些都仅仅是我以为的而已。有时间和我妈聊天,她说没做过父母是永远不会体会父母的良苦用心的。就比如我去印度,去之前我早已告诉过她,到了以后每天都会在网上给她留言传照片。可是她依旧觉得我不懂事不能理解她等等。我想也许有一天,当我的孩子告诉我她要去远方,去一个与我而言完全陌生的过度,我不能和她联系,我只能每天通过她的叙述得知她的情况,我想她的时候打她的电话,电话里总是那一句,您的手机没有开通此业务。我想我才会理解我妈那会的心情的。
在垂死之家这不到一天半的工作,不忙的时候会去细细观察周围的人,修女,病人,老人,义工。那些让我敬佩的人,那对法国的新婚夫妇,那对不知道哪个国家的医生夫妻,那个意大利的胖姑娘,以及那个外表漂亮内心美丽的欧美妹纸。等等。爱是无国界的。
如特蕾莎修女说的,“
爱是没有界限的,人种、民族、国家、语言和信仰,这些都不应该成为一种限制。只要有爱,就能够成为父子、兄弟和姐妹,就可以生活在同一个屋檐下。最最重要的,就是是否有爱,而不是别的什么。”
关于垂死之家所收容的人的来源,每天仁爱之家的修女会去街上巡视,看见需要帮助的人,生重病的人,会询问他们是否愿意跟随修女来仁爱之家,如果不愿意的,修女会留下药品和食物在离开。
特蕾莎修女说过,痛苦即是幸福,下降即是上升,微小即是伟大,温柔即是刚强。在世是离乡,而离世则是大归。爱不可爱之人,才是真爱。除了贫穷和饥饿,世界上最大的问题是孤独和冷漠。而在仁爱之家只需要爱!
想表达的有很多很多。奈何无法用文字诠释出来。如果以后还有机会,希望能再次前往。。
谨以此纪念我的23岁。这一年收获很多。但愿我能在这漫漫尘世中始终坚持自己的信念。
上图 垂死之家被收容的人。图为义工们正在挨个给老人们推油按摩
上图 被收容的人的床位
上图中 那个笑的很夸张的妹纸是我所敬佩的。
上图 韩国妹纸最后一天义工
上图 中间休息的 垂死之家提供的
上图,新的垂死之家门口
从垂死之家顶楼往下看
上图 修女之家早上提供的早餐
上图 仁爱之家注册成功后发的PASS卡
上图 义工们洗完的衣服晒衣顶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