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法国资讯 > 法国为什么有木偶

法国为什么有木偶

发布时间:2023-05-20 03:57:53

A. 中法文化之间的异同

巨大的中法文化差异

几年前,一个名叫伯纳·圣若弘(Beno�t SAINT GIRONS)的法国人在因特网上发表了一篇洋洋洒洒的文章,题目是《12亿火星人》(1,2 milliard de Martiens),据说因为作者用词太不友善,以致于标榜言论自由的法国出版社都觉得有点出格,拒绝考虑为其出版此书。该书介绍作者本人在中国的见闻,但通篇尖酸刻薄、夸大其词,将中国人描写成一群不

讲个人卫生、不懂礼貌、大声喧哗、吃狗肉、到旅游景点照人不照景的12亿火星人。此事在中国网友中引起强烈反响,有人反对,有人附和,多数人将此看作是柏杨《丑陋的中国人》的法文版。

所谓文化者,乃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之总汇也。你可以说中法差异是两国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差异,但真要是中国处在法国那样的现代化水平,差异照样存在。这种差异,构成了我们当今五彩缤纷的世界,构成了国与国文化对话的基础。有人说,如果法国没有无休止的罢工,法国也许是世界上最适合生活的地方。也有人说,巴黎如果没有满街的狗屎,巴黎也许是世界上最漂亮的城市。但依我看,这些假设都是国内的朋友从中国的角度看法国,无论是满街极其不雅的狗屎,还是随心所欲的罢工,这都是法国人的生活方式和解决问题的方式。这些问题是与生俱来的,如果失去了,法国反而不像法国。有一位美国记者曾经调侃道,巴黎太美妙了,世界银行应该资助巴黎人,让他们做全职的巴黎人好了。可惜的是,世界银行并没有给巴黎人发工资。

其实细想起来,中法文化差异,究其实质,双方在对事物的认同上是比较一致的,比如说对待权力问题,并不是圣若弘所说的那样中法有差异。法国人历来就有崇尚权力和权威的传统,历史上法国人就对拿破仑、对王室和显赫的权贵有迷信,但在表现形式上两国确实有所差异。从政为官,光宗耀祖在中法两国人民看来都是一件很光荣的事。有趣的是,法国培养干部基本上用的是中国过去的科举制,要通过许多考试,上好学校。我曾在上一章谈到法国的高官大多出自国立行政学院,但要进入此校并非等闲之辈,对一般法国人来讲是难上加难。在此前,必须考入巴黎政治大学(Sciences Po)或外地有数的几所政治大学,然后再一步步地再往下考。就是进入该校,还得天天厮杀,谋得毕业好成绩以排名次,从而换得高官厚禄。因此,真正做到“学而优则仕”的是人家法国人。然而,法国人在显露对权力和统治阶级羡慕和尊重的同时,骨子里却是从大革命传承下来的那种自由和批判精神,因此,嘲讽和捉弄政治人物,又是其典型的法国文化习惯。法国电视四台有一个非常有名的节目叫“木偶”(Guignols),节目以播新闻的形式出现,把法国政客都做成木偶,已故总统密特朗是只青蛙,现总统希拉克是高卢雄鸡,其他的内阁成员也都是各种小动物,活脱一个动物园。节目过去奚落密特朗,现在是希拉克,隔三差五拿希拉克开涮,说他老了,笑他保守,笑他的政见、言行,什么都敢讽刺,连希拉克夫人都不放过,有时简直到了刻薄的地步。我看节目的时候总是一边捧腹大笑一边想,做法国的领导人,真是得有很坚强的神经才行啊。

中国人爱管闲事,家长里短,总觉得要对人关心。单位来了大学生,没有对象要帮助他或她物色对象,仿佛是一种道义责任。结婚后没有生孩子,又要帮助他或她树立正确的生育观,大讲一通中国文化和有孩子的好处,一直讲到他或她都有孩子。法国人则不然,他们对别人事,尤其是别人的私生活一般不闻不问。不要说谈恋爱,就是找小蜜,他们也不感兴趣。已故总统密特朗有一个情妇,法国人都知道,但谁也不把窗户纸捅破,最后还是密特朗本人决定要将私生女马扎里纳公之于众。人们很轻易接受了这一事实,在密特朗葬礼上,情妇、私生女与夫人及孩子们站在一起,没有人觉得不合适。最近,到是马扎里纳本人着书立说,详细叙述她和父亲密特朗保持的二三十年之久的亲情,法国人看后都十分理解。换句话说,像克林顿总统与莱温斯基这样的绯闻,法国人是根本不会介意的。克林顿也大可不必写书来为自己的外遇辩护,法国人根本看都不想看。

法国人贪玩,中国人爱干活。法国人一般不太攒钱,花光为止,至少他们不会为钱而拼命工作。中国人善于持家,节俭,一分钱掰成两半花,脑子里整天装的是工作、家庭和孩子,想浪漫也浪漫不起来,是一个生来就是为了工作的民族。试想有一天中国也建立了类似法国的社会福利保障,中国人是否也会变得贪玩起来了?是否也想浪漫一把,一直把钱花光为止?我对这样的答案没有任何把握。一向被指责个人主义思想严重的法国人,却十分看重家庭生活,最讲究下班后在家中同子女家人共进晚餐。而热爱生活和家庭的国人,即使是节假日,为了获取经济上的好处,得到加班的双薪,恐怕都会心悦诚服地加班加点。当来巴黎的国内代表团常常向我抱怨周末法国人把他们放在旅馆里不闻不问时,殊不知从北京回来的法国朋友也在向我诉苦,说他们周末也得不到自由,中国主人连他们在北京会朋友,办私事的时间也不给。法国人恐怕至今也没搞懂,为什么中国主人周末不陪自己的家人,非要出来安排那些不受欢迎的社交活动,甚至要亲自从早陪到晚?
http://book.sina.com.cn/nzt/his/falanxiyinxiang/91.shtml

B. 法国的时装文化有哪些

之所以选着法国时装文化,觉得法国时装文化比较有代表性,他表现了一种精神,一种高贵的气质。克里斯蒂安•拉夸曾说过:“时装是一种艺术,是一种文化概念,他的意义在于刻画观念和意境。时装的最高境界在于如何使艺术实用化,使观念具体化。人人都会使用珍珠、貂来点缀衣裙,但是,设计一件外表朴素自然、合身又不影响行动的衣裙确实考验大师的难题。”法国时装文化发展的历史,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相互学习,相互补充。发展自己民族品牌,保护好自己祖国的文化。发展自己服装文化,去伪存真,去粗取精。建立自己的服装文化,立足世界舞台。法国的时装发展拥有其他无法企及的历史,早在十六世纪初,法国的裁缝们便用木偶做模特,展现自己服饰设计特点,玩偶收藏也蔚然成风,当我们回到时装定制的大本营——巴黎时,回想那些为法国时装发展奠定卓越贡献的人的时候,人们恐怕最先就会想起太阳王路易十四吧?因为他个人对艺术、文化、服饰的推崇,引领了当时服饰发展的潮流,无不充分展现巴洛克风格的审美情趣。他奠定了欧洲近代男装基本造型,同时也为女装文化发展提供了条件,不知不觉中造就了巴黎是装的也有气质改变了人们的审美观念。十九世纪的法国高级时装业已经初具形成,缝纫机的发明更是为高级定制服装的开山鼻祖charlesFrederickWorth提供了方便的劳动力,为产业由手工到近代化转型提供了技术基础。到了1900年的巴黎国际博览会,法国的高级定制时装正式步入了国际舞台,之后涌现了PualPoiret、MarianoFortuny、JacquesDoucet、JeanneLavin、JeannePaquin等一批真正意义上的时装设计大师,他们为现代时装,特别是高级定制时装发展所做的贡献,已永远镌刻在巴黎百年高级时装的发展史中,其中一些人所创立的个人品牌,至今仍为世人所熟知。

C. 木偶戏的历史渊源是怎样的

木偶戏

福建自古享有“木偶之乡”的美誉,其历史悠久,品种繁多,剧目丰富,雕刻精美,表演艺术更是神奇绝妙,在国内外木偶艺坛上,享有很高的声誉。

一、历史渊源

中国的木偶戏要比人戏更早出现,追溯其历史,目前学术界主张“源于汉,盛于唐”,已有二千多年之历史。《搜神记》载:“汉时京师宾婚嘉会,皆作傀儡。”有一个在老艺人中世代相沿的有关木偶的传说,汉朝谋臣陈平制作木偶立于城头,巧妙解脱匈奴围困。唐《通典》:“作偶人以戏,善歌舞。”《封氏闻见记》也记唐大历年间(766-779年),艺人“刻木为尉迟鄂公,突厥斗将之戏,机关动作,不异于生。”《拾遗记》则云:“南陲之南,有扶娄之国,其人善机巧变化,或于掌中备百兽之乐,宛转屈曲于指间,人形或长数分,或复数寸,神怪倏忽,玄丽于时。”这些记载充分说明了唐朝时南方木偶艺术已经比较普遍,并且技巧相当高超。

唐朝正是福建经济与文化开始同步开发的时期。会昌三年(843年),福州人林滋在《闽南唐赋》一书中有一篇专门描述木偶雕刻艺术的《木人赋》,从中看出福建的木偶在唐朝时就已经相当兴盛。

唐末五代,大批中原人士纷纷入闽,他们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也把中原与北方地区的文化艺术传入福建。王审知治闽期间,崇尚佛教,大兴寺院,每当请高僧主持时,总是准备了香花与木偶戏来迎接。《雪峰山志》卷五有诗记述了梁档当时演出木偶的情景:“蒲钵盛来一物无,岂司香积变珍苏。日月并轮长不明,木人舞袖向红炉”;“鲍老当年笑郭朗,人前舞袖太郎当。及乎鲍老出来舞,依旧郎当胜郭朗。”这说明,福建木偶戏一出现就与宗教发生了密切的关系。由于佛教活动中最高仪式是为丧家超度亡魂,所以木偶便被视为“丧家之乐”,这跟《通俗篇》记载相吻合。《续汉书礼仪志》中也有类似的记载:“丧礼延至汉魏,诸侯王贵人丧有方相。”“傀儡为丧家乐者即魁垒,方相能驱鬼逐疫。”这都给木偶披上了神秘的外衣,以致于在木偶戏中至今仍保着佛教与道教的音乐。

木偶的别称很多丛衫,古籍中或谓傀儡、魁垒,或作郭郎、郭秃,或称鲍老、窟儡子;而福建泉州的木偶戏,从民间老艺人到山乡老百姓,至今仍叫木偶戏为“嘉礼戏”。考“嘉礼”之称出自唐杜佑《通典》:“窟垒子,亦云魁垒子,作偶人以戏,善歌舞,汉末始用于嘉会。”这里的“嘉会”即是“嘉礼之会”的意思。从这个特别的名称也可以看出泉州木偶戏仍保留古称。而闽南民间凡是婚丧喜庆也必请木偶登场,这种古制遗风一直延续至今。连高甲戏丑角向木偶戏学习动作,也称为“嘉礼丑”、“嘉礼步”;称提线为“嘉礼线”,甚至把人们生活中的“八字脚”也称为“嘉礼脚”,傀儡皇帝称为“嘉礼皇帝”。本来专业性很强的古名词已向渗渣腔生活领域辐射。反过来,在人们的生活中又保存了历史古风。这种现象在其他地方是不多见的。泉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不但保存着千年古物,也保存着千年木偶以及千年古城的称号。

福建木偶到了宋代进入了繁盛时期,宋朝福建不论是经济、文化,还是海上交通,都达到了历史上的黄金时代。1241年左右,南宋政权偏安杭州时,曾举行过一次规模盛大的全国性“文艺会演”。当时福建派去的代表队,仅木偶戏艺人就多达有三百余个,居全国之首位。而素有“天府之国”称号的四川,只派出一百多人。宋代西湖老人《繁胜录》载:“福建鲍老一社,有三百余人,川鲍老亦有一百余人。”这说明南宋时代福建的木偶戏,已达到了历史上的一个高峰,并驰名全国。

南宋莆田刘克庄于端平年间(1234-1236)告第返乡,用诗记述了城乡演出木偶戏的盛况:“游女归来寻坠珥,邻翁看罢感牵丝;可怜朴素非渠罪,薄俗如今几偃师。”“郭郎线断事都休,卸了衣冠返沐猴;棚上偃师何处去,误他棚下几人愁?”而在闽南漳州地区,木偶戏“筑棚于居民丛萃之地”,吸引着千千万万的观众。这件事还引起理学家朱熹的关注,提出要“禁傀儡”。我们从中可以发现,福建的木介偶戏在民间所产生的影响力。它与同时期在莆田、仙游、泉州、漳州一带出一的人戏,形成了犄角峥嵘的局面。

到了明清时期,福建的木偶戏又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形成了闽中以莆田、仙游为中心,闽乐以霞浦、福安为中心,闽南以泉州、漳州为中心,闽西以上杭、连城为中心,闽北以建瓯、政和为中心,福州以闽侯、福清为中心的全方位网络,木偶戏在八闽大地上普遍流传。

二、品种类别

福建木偶戏的种类十分丰富,历史上存在过的和现今仍在流传的有提线木偶、布袋木偶、铁枝木偶、响铃傀儡和肉傀儡、水傀儡、药发傀儡以及纸影戏等。其中,肉傀儡是由小孩赤着身体,脸部化妆摹仿木偶动作的表演;水傀儡是木偶艺人在船上或水里进行的表演;药发傀儡是在木偶身上装着火药引信,能喷发火焰,产生音响;响铃傀儡是脚上系着小铃铛的傀儡。这几种木偶在本世纪20年代的民间还能见到,大约在三四十年代才失传。现在福建尚存在的木偶主要有提线木偶、布袋木偶、铁枝木偶和幔帐木偶四种。

布袋木偶,又称指头木偶、掌中木偶,主要流行于闽南漳州、晋江等地。其特点是木偶形体摆脱线索的控制,而全靠人的五个手指操纵;其构造必有一个布袋式的内套,连缀木偶四肢,外着服装,演员把手套进布袋里,在套内进行活动。同时,这种木偶的全部行头只用一个布袋装着,不用戏箱,不像提线木偶那样担心线条的纠缠,故又有“布袋戏”之称。布袋木偶产生于明朝万历年间,最早起源于泉州,而后传到漳州、漳浦等地。结果后来者居上,如今漳州一带布袋戏的声誉超过晋江和泉州的布袋戏。布袋木偶有南路与北路两派。南路指晋江一带,北路指漳州一带。南路布袋戏保留着“鼓笛为主,唱傀儡调”的古老传统形式,其曲调以南曲为主。而漳州一带的经路,起初是唱南曲的,以后由于漳州地区流行闽西汉剧和京剧,所以布袋戏的音乐唱腔显然受到了皮黄声腔的影响。这一种的流变,结果走出了一条新的路子,使它突破了方言地域的限制,因而受到外地观众的欢迎。

三、雕刻技巧

木偶的形象不是靠化妆出来的,而是靠雕刻出来的。唐会昌三年(843年),福建人林滋在《闽南唐赋木人赋》中就把当时福建木偶雕刻的高超艺术作了如实生动的描述。如木偶外部形体的雕刻“曲直不差”、“短长合度”,十分讲究躯体、四肢乃至关节的尺寸比例规格,而且,木偶头部与腹部还镂空,“藏机关以中动”,甚至连眼睛、嘴巴都雕刻到能活动自如的程度,“误穿节以瞪目,疑耸干于奋臂”;头部还打底色涂漆上油彩,“投胶漆而是进”、“假丹粉而外周”,使木偶的头部更富有表情和立体感,“对桃李而自逞芳颜”,“指蒲柳而讵惊衰鬓”。因此,当演员操作时,便能“既手舞而足蹈”,“必左旋而右抽”,达到了“贯彼五行,超越百戏”的拟人化、形象化的艺术效果。这种雕刻技巧可以说己经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

漳州的布袋木偶雕刻艺术家徐竹初,也是出身于木偶雕刻世家,其父徐年松与泉州江加走齐名。徐竹初15岁就开始制作木偶头,1955年他的.三个木偶头送京展出,荣获特等奖,郭沫若称其技巧“神情逼真生动”。他以写实的手法创造出500件作品,其中以生、旦为专长,线条细腻,造型柔美,仅旦角形象就有二十多种。他融雕刻、设计于一炉,设计从生活出发,从观察入手;雕刻从典型下刀,给人以真实感。他还大胆对木偶艺术进行改革创新,把过去身高八寸的木偶提高到一尺半,以适应大剧场的演出,同时把布制身体改为塑料泡沫,使布袋木偶形体富有肌肉感。传统木偶脸部上油打蜡,在现今先进的灯具照射下会反光,影向演出效果,徐竹初综合了设计学、雕塑学、美术学、油彩学等多种学科,改为油彩定装,使木偶脸部反光大大减弱,从而增强了真实感。郭沫若称赞他“创造偶人世界”。徐竹初的作品在香港被称为“东方艺术珍品”,并成为英国、法国、澳大利亚、匈牙利、前苏联等国博物馆的收藏品。

如今,泉州的江氏与漳州的徐氏,已把提线木偶与布袋木偶的雕刻技艺传给下一代,并培养出一批新秀,使福建的木偶雕刻艺术后继有人,风格永葆。同时,随着上演剧目题材的日益丰富,雕刻艺术的路子也更加拓宽,诸如神话剧《火焰山》、《水漫金山》、》封神榜》、《八仙过海》中的神仙形象以及童话剧《拨萝卜》、《龟兔赛跑》、《柳儿放羊》中的各种动物形象,都属于传统行当中所没有的角色,给人以新鲜感。

四、表演艺术

木偶是死的,可它被提到手上可套入掌中,便立即“活”起来,达到了“无生命以生命化,无情物以有情化”的效果。

木偶的艺术语言是动作。木偶与舞蹈、人戏角色的语汇不同在于,前者着重于“体味”,后者着重“形味,”拟形入神“。木偶戏与人戏相比,它的”味“,在于人戏能演到的,它也能休憩到,而人戏做不到的,木偶也能做到,诸如上天、入地、下海、降龙、伏虎、斗妖驱魔、奇术变幻等表演艺术,给人以想象的空间。木偶还以其吸烟吐气,脱衣穿裤,甚至顶碗耍碟、耍叉弄棒等各种高难度的动作,使人如痴如醉。木偶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语全靠表演者的操纵。这正是木偶人化的独特艺术性。

艺术的生命在于创造,黄奕缺善于另辟蹊径,大胆创新,特别是他在木偶动作上挖掘潜力,以细取胜。他的扛鼎力作很多,其中《驯猴》,突破了传统的表演手法,让表演者与木偶一起上场,那只猴子的线条,在他的手指抽提下,能打开箱子,能取出提琴,能拉响曲子,还能骑上自行车打圈,所有动作,浑然一体,干净利落,增加了透明度,给人以直观感,具有突破性的创新,达到了一个新的艺术高度,扣宽了木偶艺术的表演领域。

D. 哪个国家的手工制作木偶质量最高

这个没法比的,所用材料不同,木偶构造不同,每个国家的橘闹侧重点不同。你总不能拿乎伍敬一个实心的雕刻的木偶和结构拼装的来比结实吧。不过俄罗斯、德国、法国、日本岁慎等都有其成名木偶。

E. 木偶片的发展历程

《长恨歌》
木偶纪录片《长恨歌》虞哲光编导,尤磊、夏秉钧操纵,1948年上海宇宙影业公司摄制完成。该片是根据木偶戏《长恨歌》拍摄的,描写唐明皇与杨贵妃悲欢离合的故事,分五幕,每幕以白居易《长恨歌》中一句诗定名:第一幕,从此君王不早朝;第二幕:七月七日长生殿;第三幕:渔阳鞞鼓动地来;第四幕:宛转娥眉马前死;第五幕:蓬莱宫中日月长。这个戏被旅美侨商翁庆兴、黄嘉恩选中,在其创办的宇宙影业公司拍摄成片长三本的彩色纪录片,编入大型纪录片《中国大观》 ,配有英、法语对白,发行到美国,在国外放映。该影片在拍摄过程中,得到电影艺术家田汉的指导。影片以昆曲唱腔为基调,人物造型、服饰仿古、布景宏伟,给人以美的享受。 1953年7月,经文化部电影局批准,上海电影制片厂美术片组正式扩建为动画片小组和木偶片小组,至1956年共摄制木偶片11部。1957年至1965年美影共摄制木偶片40部。
1.《小小英雄》
《小小英雄》编导靳夕,技术指导万超尘,木偶设计虞哲光,摄影章超群、赵克骏,1953年10月上影美术片组摄制完成。影片是根据童话小说《红樱桃》改编的,描写小阿芒依靠集体的力量,智斗恶狼,使山中小动物恢复了和平、幸福的生活。这是上影美术片组摄制的中国第一部彩色木偶片。1951年8月,上影决定以苏藉华人李景文为指导,苏理为总联系人,成立了由万超尘、万国强、查瑞根、吴蔚云、朱今明等组成彩色电影试验小组,进行拍摄彩色美术片的试验。1951年12月3日,万国强研制成功彩色显影剂“代可敏”,12月4日,文化部电影局充分肯定试验成果。于是上海电影制片厂决定1952年1月底正式拍摄彩色木偶片《小小英雄》。经过一年多的努力,于1953年10月摄制成功。文化部电影局给上海电影制片厂美术片组颁发锦旗,给参加试拍人员颁发荣誉证书和证章。
2.《神笔》
《神笔》编剧洪汛涛,导演靳夕、尤磊,摄影章超群,木偶设计虞哲光,1955年11月上影美术片组摄制完成。影片故事始终围绕着马良和神笔的不平凡命运而展开。放牛娃马良一心想学画,整天用树枝和木炭作笔画画。一天夜里他梦见一位神仙送他一支神笔,画什么就得到什么,乡亲们得到他用神笔画成的耕牛、水车等实物,都非常感激他。此事被官府得知,官老爷派人逼迫马良画一座金山。马良在金山周围画了海洋和帆船,贪婪的官老爷带着家人上船,马良挥舞神笔掀起狂风大浪,那只帆船很快沉没。从此,马良自由地为劳动人民画需要的东西。影片具有强烈的传奇色彩。导演们运用浪漫主义手法塑造了天真、可爱的马良这个艺术形象。1956年8月,该影片获意大利第八届威尼斯国际儿童电影节8至12岁的儿童文娱片一等奖,1956年在叙利亚、南斯拉夫和1957年在波兰、加拿大连续4次获奖,1957年获文化部1949年~1955年优秀美术片一等奖。
3.《火焰山》
《火焰山》编剧伍伦、梁延靖,导演靳夕、尤磊,木偶设计靳夕、窦宗淦,摄影章超群,钟立人,技术指导万超尘,1958年6月美影摄制完成。影片根据我国古典小说《西游记》第59至61回改编,描写唐僧师徒4人去西天取经,被火焰山阻挡,孙悟空几经曲折,终于从铁扇公主手中借了芭蕉扇,扑灭了大火。该影片造型生动,孙悟空,铁扇公主、牛魔王、猪八戒设计、制作得栩栩如生,深受观众好评。影片对火的特技动作颇为成功。
4.《龙虾》
《龙虾》编导靳夕,摄影钟立人,造型设计窦宗淦、王昌诚,1959年12月美影摄制完成。影片描写西方国家某个酒家,因龙虾发臭而捏造某和平运动组织借其场所开会的广告,引来大批特务、密探,他们互相怀疑,彼此监视,大打出手,虽然销路大增,但酒家还是被砸烂了事。这是一部政治讽刺片。
5.《鸽子》
《鸽子》集体改编,导演兼摄影陈正鸿,人物和背景设计曲建方、窦宗淦。1960年6月美影摄制完成。影片通过描写帝国主义反对画和平鸽子,揭露帝国主义玩弄假和平,真备战的罪恶阴谋。影片象一幅幅活动的政治讽刺漫画,形象生动、幽默、有趣。
6.《雕龙记》
《雕龙记》集体编剧,导演章超群、岳路、万超尘,摄影章超群,造型设计詹同渲、胡若思,1959年9月美影摄制完成。影片是根据欧小牧整理的云南民间传统改编的。它描写云南大理点苍山黑龙潭藏着一条母猪龙,危害人畜,杨木匠之子七斤在汲取潭水时被母猪龙拉下潭去。杨木匠立意为民除害,雕了一条木龙,投入潭内,被妖龙击碎。杨木匠不灰心,在大家支持下,又雕了一条装上铁鳞铁爪的木龙,终于斗败了母猪龙,救出了七斤。影片想象力丰富,故事情节曲折,人物造型生动。1960年9月该影片获罗马尼亚第二届布加勒斯特国际木偶电影节二等银质奖。
7.《砍柴姑娘》
《砍柴姑娘》由创作集体根据民间传说编导,摄影陈增福、郑培良,造型设计詹同渲,1959年12月美影摄制完成。影片讲述一个山坳里,住着砍柴姑娘青儿和爷爷。一天,爷爷病了,青儿独自上山砍柴,在回家路上,正好遇上背着妖法葫芦、骑着小牛的老狼精,她慌忙躲避,不料恰好躲进老狼精的家里。小牛一看不好,故意挣断绳子跑出去引开老狼精。过后,老狼精喝醉酒睡在锅里,小牛和青儿合作,把老狼精烧死在锅里。小牛吃了妖葫芦里的珠子,速还原成了一个小男儿,他俩高高兴兴地回家。影片故事情节曲折有趣,人物造型生动。该片1960年7月获捷克第十二届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荣誉奖。
8.《一只鞋》
《一只鞋》编剧靳夕,摄影钟立人,造型设计窦宗淦,背景设计王昌诚,影片根据同名川剧改编,两者都取材于蒲松龄所着《聊斋志异》卷十六《毛大福》。作者在改编中把原着中的狼改为虎。影片《一只鞋》讲述一对医生夫妇,先后被虎请去接生和医疗伤脚,丈夫毛大富却被牵连进一桩人命官司中,结果,老虎口衔兇手的一只鞋出庭作证,他才获无罪释放。片上映后,由于部分观众对拟人化创作方法不够理解,对《一只鞋》中老虎的处理产生怀疑,提出不同意见,一些报刊发表文章展开讨论。1961年6月21日王朝闻在《人民日报》发表《老虎是“人”——从木偶片<一只鞋>谈起》认为“《一只鞋》里的虎,它的主要特是人而不是兽,它不是自然科学的研究对象,而是艺术所反映的对象。”通过这场讨论,对于美术电影拟人化的创作方法起到了普及的作用。它告诉人们:关于“文学就是人学”的原则也适用于美术电影。美术片中的人物,大都是神仙妖魔、狮子老虎、鸡狗猫兔,还在树木花草、瓶瓶罐罐等等,这一切在美术片里都是“人”,具有人的思想和性格,它们都是人的化身,这就是拟人化的创作方法。
9.《大奖章》(立体片)
《大奖章》编剧洪汛涛,导演兼摄影章超群,造型兼布景设计曲建芳、黄素非,1960年9月美影摄制完成。这是一部童话题材的影片,描写驴子、熊猫和小猪参加运动会的故事,批评了骄傲自大而失败的驴子,赞扬了虚心而获得成功的小熊和猫。它是中国第一部彩色立体木偶片,所有镜头都用两架摄影机同时逐格拍摄,布景也特别具有纵深立体感。影片《大奖章》既具有立体电影令人身临其境的特色,又有木偶片的幽默、轻松的风格。
10.《红云崖》
《红云崖》编导陈正鸿,摄影蔡正常,1962年5月美影摄制完成。影片是根据梁上泉同名长诗改编的,描写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期间,老石匠罗老松为了在悬崖石刻“赤化全川”、“赤化全国”等标语,献出了生命。他的鲜血化成红云,萦绕在刻有怀念红军标语的悬崖。影片运用木偶的夸张动作,人物塑造比较成功。尤其罗老松的憨厚、朴实、勤劳、勇敢、坚定的形象,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11.《孔雀公主》
《孔雀公主》编剧靳夕、君口羊,导演靳夕,背景设计君口凌晨、王昌诚,木偶设计程十发、詹同渲、吕衡等,摄影钟立人。1963年美影摄制完成。影片根据傣族长篇叙事诗《召树屯》改编,讲述王子召树屯,爱上了美丽的孔雀公主,为奸臣所妒,王子远征,公主被迫出走。王子凯旋后,经过千山万水,终于重获团圆。通过王子和公主的悲欢离合遭遇,表现出主人公的爱国主义精神。这是中国第一部大型木偶片,全片长80分钟,计2130米。影片情节曲折,人物众多,有孔雀独舞和众人共舞的场面,有许多战争的场面,不仅动作复杂,姿态各异,而且能做出多种表情,显示出高超的中国木偶技艺,是木偶片中一部有代表性的作品。
12.《长发妹》
《长发妹》编剧严励,导演岳路,摄影蔡正常,1963年8月美影摄制完成。影片根据肖甘牛整理的侗族民间传说改编,讲侗族小姑娘长发妹为了解除村民们干旱之苦,与山妖进行了不屈的斗争,引来了泉水的故事。影片教育人们要树立舍已为人的高贵品质。为了拍好该片,主创人员曾到侗族地区深入生活,掌握了大量资料。
13.《半夜鸡叫》
《半夜鸡叫》原着高玉宝,改编张松林、虞和静,导演尤磊,摄影钟立人,木偶设计谢洪宾,1964年12月美影摄制完成。影片描写地主周扒皮剥削欺压长工,自讨苦吃的故事。影片故事情节生动有趣。对小长工小宝、坟周扒皮的造型栩栩如生,受到观众赞赏。1965年5月17日该影片在法国戛纳国际电影节放映,法新社评论该影片时指出:“人民中国把中国丰富的民间艺术之一的木偶搬上了银幕,戛纳电影界观众极为赞赏,并表示欢迎。”
14.《画像》
《画像》改编并导演靳夕,摄影朱丁元,木偶设计詹同渲,1965年5月美影摄制完成。影片是根据相声艺术家马季的同名相声改编而成的,它通过画家深入农村体验生活的过程,赞扬劳动模范张宝田一心为公、先人后己的高贵品质。影片主人公劳动模范的造型生动,憨厚可敬。 “文化大革命”使上海木偶片生产遭到严重破坏,10年间仅仅创作生产5部影片。
1.《小八路》
《小八路》张松林执笔,尤磊执行导演,摄影黄佾,1973年美影摄制完成。影片描写抗日战争时期,儿童团长虎子在中国共产党的培养教育下,锻炼成长的一名机智勇敢的“小八路”的故事。这是“文化大革命”中拍摄的影片,虽然受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为纲的影响,木偶的造型与动作,镜头处理与美术设计都是成功的,影片中虎子、扬队长等人物形象也比较生动。
2.《骏马飞腾》
《骏马飞腾》根据宫克一的同名小说集体改编,执笔顾汉昌,导演靳夕、刘惠仪,摄影朱丁元、黄佾,1975年2月美影摄完成。影片描述内蒙古畜牧大队为解放军选一批军马,大队长要把任务交给暗藏历史反革命分子李满堂,下乡知识青年宇红等主动把驯马的任务承担下来。宇红在中共村党支部领导下,识破李满堂的阴谋,带领牧马班完成了驯马的任务。影片在一切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理论支配下,紧紧围绕“训军马”这一典型事件,来反映两个阶级、两条路线的政治斗争,把木偶片的“偶味”变成了阶级斗争的“火药味”。但该片的人物造型比较生动,烈马和群马的姿态各异,特别是对草原大场景的处理,采用了真实外景与木偶定向银幕合成的拍摄方法,为突出人物起了较好辅助作用。 1977年至1995年是上海美影厂继往开来的18年。在这18年中,摄制了木偶片79部201本,其中系列木偶片5部89本,占木偶片总长度44%。
1.《西瓜炮》
《西瓜炮》根据刘征泰的同名民间故事改编,编剧凌纾,导演靳夕,摄影朱丁元,人物造型设计曲建方,1979年9月美影摄制完成。影片描写清末“小刀会”的孩儿兵利用卖西瓜同敌人斗争的故事。影片中人物造型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影片主创人员根据出土的俑、民间玩具和京剧脸谱等传统文化,采用夸大头部和眼睛比例的变形手法,使人物造型古拙浑厚而带有稚气,富有“偶”味,收到了是木偶而不是摸拟真人和“真象其人”的艺术效果。
2.《阿凡提》
《阿凡提》取材于新疆维吾尔族民间传奇人物阿凡提的一束幽默故事,改编凌纾,导演靳夕、刘惠仪,美术造型设计曲建方、孙大衡,摄影朱丁元,1979年美影摄制完成。影片描写盘剥人民的巴依想借“种金术”发财,结果他的一千两金子由阿凡提的智慧还给了人民群众。影片创作者采用大线钱、块面感的粗犷笔致的漫画式手法,设计人物造型、背景、动作,使影片主题突出,人物性格鲜明,充满着趣味性和幽默感。尤其是阿凡提形象塑造得栩栩如生,深受广大观众喜爱。该片1980年获得文化部优秀影片奖和第三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美术片奖。
3.《愚人买鞋》和《崂山道士》
《愚人买鞋》编剧方,导演方润南,摄影黄佾,背景赵芝辉,1979年美影摄制完成。影片描写愚人买鞋,不顾自己脚尺寸大小,迷信书本,闹了不少笑话。
《崂山道士》编剧虞哲光、凌纾,导演虞哲光,摄影黄佾,1981年美影摄制完成。影片通过一位书生拜崂山道士学艺的故事,告诉人们真才实学只有经过艰苦劳动才能获得,如果想不劳而获只能是失败告终。
这两部影片尝试用中国山水画作背景,开创了立体木偶与平面山水面有机结合的先例,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崂山道士》背景中山峦起伏、云雾缭绕、茂林修木,虚虚实实,表现得非常充分,对表达这一古老的题材起了很好的衬托作用。在《愚人买鞋》背景中,运用国画形式时,主要不是取其形,而是取其意,借鉴中国画留白底的形式,达到烘托人物的艺术效果。
4.《奇怪的球赛》
《奇怪的球赛》编导包蕾、贡吉荣、谷白,导演章超群、詹同,摄影章超群,1979年12月美影摄制完成。这是一个虚构的故事,它描写自称已赢得九千九百九十九次胜利,以霸道闻名的萨耶萨耶冰球队来到乌托兰,他们妄图用自己先进的电子技术,在球场上妄自称霸,结果被两位爱好电子的青年识破阴谋。影片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奇特有趣。全片用漫画的手法,勾勒出国际霸权主义的丑恶嘴脸。
5.《真假李逵》
《真假李逵》根据古典小说《水浒传》有关章节目改编,编剧包蕾,导演詹同,摄影陈增福,1981年9月美影拍摄完成。影片写李逵回家,路途中剪除了冒其名强盗的李鬼。这部名着改编的木偶片改编很有特色,在改编中他采用“藕断丝连”的创作办法:所谓“藕断”,即另编故事,有利于创新;所谓“丝连”,即保持原作的立意、特色、风格等。用这个办法突出李逵的耿直、憨厚、嫉恶如仇、勇猛英武的形象和性格。
6.《阿凡提的故事》
《阿凡提的故事》(1~13集)编剧凌纾、靳夕、曲建方,导演曲建方、蔡渊兰、金芳玲,摄影朱丁元,1981年12月至1988年4月美影摄制完成。影片共有29本,片长7472米。影片描述阿凡提与小封建主、财主伯克、巴依之间的较量,把这些吸血鬼耍得昏头转向。阿凡提甚至敢同国王比智慧,大长人民群众的志气。为塑造阿凡提形象,摄制组主创人员2次去新疆深入生活,搜集阿凡提的故事,寻找阿凡提的原型,终于成功地塑造出阿凡提的生动形象:蓄山羊胡子,鹰勾鼻子,小园眼睛配上小叶图案的眉毛,头缠“色拦”头布,戴小帽,手拿弹拨乐器,骑着小毛驴走游四方,“爱管天下不平事,要为穷人出口气”。该片第2集《兔送信》1984年5月获第四届中国电影“金鸡奖”评委会荣誉奖,该片第4集《神医》1989年10月获美国第六届芝加哥国际儿童电影节一等奖。
7.《瓷娃娃》和《鱼盘》
《瓷娃娃》编剧胡康戎、方润南,导演方润南,摄影蔡正常,1982年12月美影摄制完成。影片描写一个姑娘雕塑了一只狐狸,又雕塑了一个可爱的瓷娃娃。狐狸妒嫉它,引诱它到野外去玩。在风雨中,泥娃娃跑,进垃圾箱里,受到垃圾的欺侮。幸好姑娘把泥娃娃拣回来,重新涂彩,烧炼成一个更漂亮更可爱不怕风吹雨打的瓷娃娃。这是一部木偶与真人合成的影片。《瓷娃娃》中各种瓷雕都是由闻名世界的瓷都景德镇的高岭土捏制涂以高温颜色釉烧成的。有时一个动作就要烧制几个,主角瓷娃娃的不同姿态就烧制了192个。导演和动作人员用“套裁”和“代用”的方法在同一个瓷雕上拍各种动作,加上运用电影的蒙太奇手法,使不用关节的瓷娃娃不仅能动起来,能立,能走,能举手投足,而且还会唱歌跳舞。这在中国美术电影史上是一次新的探索。
《鱼盘》编剧潘国祥、方润南,导演方润南,摄影胡兆洪,1988年11月美影摄制完成。这是继《瓷娃娃》之后,这二部以陶瓷为造型手段的影片。影片采用含蓄象征的手法,描写环境污染把一只青花瓷盘变成漆黑一片,把一条活泼可爱的蓝色鱼变成一堆白骨。《鱼盘》把江南民间陶瓷图案直接镶在现代艺术里,用传统的形式美表达现实生活题材,是一次大胆而成功的尝试。影片在1988年第一届上海国际动画电影节荣获A组第一名。
8.《一夜富翁》
《一夜富翁》编导车慧,美术设计忻鸿祥,摄影蔡正常,1986年9月美影摄制完成。影片描写小姑娘玲玲往瓷狗储蓄罐里投放了许多钱币,资狗变成了不可一世的一夜富翁,受到小伙伴的羡幕。翌日早晨,玲玲取出钱币,瓷狗肚里空了,却受到伙伴们的欺凌。影片通过小瓷狗一夜之间有钱无钱的不同境遇,尖锐地讽刺了社会上拜金主义者的丑恶灵魂。这是部童话题材影片,主人公的造型都是从玩具商店直接选购的。由于玩具本身有着自身造型的各种美感力量,如夸张的造型,装饰的色彩,各种不同材料的质地美,尤其是玩具机械运动中表现出的推拙、憨厚动作,使影片别具风格。
9.《擒魔传》
《擒魔传》(1~6集)编剧马明泉、庄火明,总导演詹同渲,执行导演肖淮海,摄影乔元正,1987年11月,由美影和福建电影制片厂联合摄制完成。6集影片共18本,计片长4492米。根据古典小说《封神演义》改编,描写殷商纣王荒淫残暴,宠爱由狐狸精变成的妲己,残害无辜,妾子牙受师傅元始天尊的派遣,下山除妖,协助周王伐纣,推翻商朝。人物造型生动,纣王的肆虐残暴、涂炭生灵,妲己的妩媚迷人、妖淫狠毒,姜子牙的法术无边、风趣正直,闻太师的刚正威严、愚忠至死等都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该片由漳州市木偶剧团演出。影片的场景、音乐、木偶脸谱都具有浓郁的中国京剧的特色。
10.《争执》
《争执》编剧虞哲光,导演夏秉钧,摄影陈增福,1988年6月美影摄制完成。影片描写一把茶壶自以为高大雄伟,看不起一只小小的茶杯,茶怀不服贴,于是两物争打起来,双方均遭破碎的可悲下场。这部童话题材影片,人物(茶壶、茶杯)直接来自于江苏宜兴。本是几件静物被赋予活泼的生命,且富有哲理,受到行家们的好评。
11.《不射之射》
《不射之射》编剧、导演川本喜八郎(日本),绘景刘焰星、赵鸿,摄影乔元正,1988年美影摄制完成。影片描述春秋战国时期,赵国青年纪昌拜邯郸城内名射手飞马为师,学会了一套射箭的本领,他并不以此满足,又去峨嵋山拜甘蝇为师,甘蝇向他传授不用弓箭不射之射的技法。该片1988年获中国第一届上海国际动画电影节特别奖。
12.《大盗贼》
《大盗贼》(1~8集)根据德国奥特弗利特·普雷斯勒的同名童话改编,编剧欧阳宇平、胡兆洪,导演方润南、刘惠仪、夏秉钧、程中岳、胡兆洪,美术设计刘泽岱、谢洪宾、孙大衡,摄影乔元正、朱丁元、陈增福、胡兆洪,1990年美影摄制完成,8集影片共24本。影片描述大盗贼霍真普洛兹改邪归正的神奇故事。该影片人物造型夸张,尤其是对刻划人物的内心活动比较成功。动作风趣、幽默、是一部可看性较强的影片。该片1993年12月获中国第二届影视动画展播一等奖和音乐奖。
13.《怪老头儿》
《怪老头》(1~4集)编剧乔元正、贡建英、强小柏,导演尤磊、胡兆洪、乔元正、蔡渊兰、朱冰、刘惠,摄影乔元正、胡兆洪、黄智逸、万志强、朱丁元,1992年12月美影摄制完成。影片描写怪老头儿用特异功能帮助教育小学生赵新新改正错误的故事。影片人物造型夸张,动作风趣、幽默。
14.《镜花缘》
《镜花缘》(1~4集)根据李汝珍的同名小说改编,1~3集编剧王大为,第4集编导胡兆洪、邹勤,摄影胡兆洪、黄智逸,1991年12月美影摄制完成。影片描写秀才唐敖考场失意后,随妻兄林之洋出海经商,游历许多国家,见识了各种风土人情。影片在忠于原着的前提下,充分发挥美术片想象力丰富的特点,制作出一系列奇人、奇物、奇景,画面惊险、生动、有趣。影片第四集《两面国》获1991年度广播电影电视部优秀影片奖和1993年第二届中国影视动画展播荣誉奖。
15.《眉间尺》
《眉间尺》根据魏朝《搜神记》改编,编导凌纾,摄影朱丁元,1992年12月美影摄制完成。影片描述古代铸剑名匠干将莫邪夫妇,被迫为暴君铸造天下第一隐形宝剑,铸成后匠人被杀死,匠人徒弟掩护匠人儿子眉间尺携另一宝剑逃走,眉间尺长大后为父报仇,与暴君同归于尽。这是个民间传说的悲剧,主题鲜明:反抗暴君,为民除害。影片人物个性鲜明,民族色彩浓厚。影片的摄影有独到之处,在眉间尺为父报仇的高潮戏中,摄影师采用顶光、侧光、逆光和多色光等摄影技巧,使银幕出现强烈、奇特、浓郁悲壮的气氛,达到很好的艺术效果。该片于1992年5月获1991年广播电影电视部优秀影片奖,1993年12月获第二届中国影视动画展播荣誉奖。
16.《倔强的凯拉班》
《倔强的凯拉班》根据法国心尔纳的同名游记小说改编。王大为、胡兆洪又对法国提从的剧本加以修改,导演胡兆洪,摄影胡兆洪,1995年12月美影按德国杜尼约克制片公司委托加工摄制完成。影片描写凯接班一次外出做生意,他拒绝政府关于过海峡要纳税的规定,舍近求远绕黑海一圈,回家途中所遇到的一系列戏剧性的故事。根据故事离奇、情节复杂、人物众多的特点,编导主创人员采用提炼、概括的方法,淡化游记色彩,加强对人物的性格的描写,尤其对主人翁凯拉班倔强脾气的描写,使影片形成西方文化与东方文化的揉合,风趣、幽默和离奇、惊险交织在一起的独特风格。

阅读全文

与法国为什么有木偶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金华义乌国际商贸城雨伞在哪个区 浏览:732
俄罗斯如何打通飞地立陶宛 浏览:1108
韩国如何应对流感 浏览:893
在德国爱他美白金版卖多少钱 浏览:933
澳大利亚养羊业为什么发达 浏览:1357
如何进入法国高等学府 浏览:1447
巴西龟喂火腿吃什么 浏览:1373
巴西土地面积多少万平方千米 浏览:1233
巴西龟中耳炎初期要用什么药 浏览:1203
国际为什么锌片如此短缺 浏览:1604
巴西是用什么规格的电源 浏览:1423
在中国卖的法国名牌有什么 浏览:1333
在菲律宾投资可用什么样的居留条件 浏览:1233
德国被分裂为哪些国家 浏览:849
澳大利亚跟团签证要什么材料 浏览:1176
德国大鹅节多少钱 浏览:847
去菲律宾过关时会盘问什么 浏览:1170
澳大利亚女王为什么是元首 浏览:996
有什么免费的韩国小说软件 浏览:732
申请德国学校如何找中介 浏览:6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