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上海复兴公园的历史和现园长
复兴公园是上海开辟最早的公园之一。八十多年前这里原是一片肥沃的良田,居住着勤劳、贫穷的农民。当时有个姓顾的人家拥有十多亩土地,便在此建造了一个私人小花园,人们称之为“顾家宅花园”,这便是复兴公园最初的雏形。
1840年鸦片战争后,上海被划分有英、法、日等租界。1900年,法国人买下了顾家宅花园并扩展了10多亩农田,作为法军屯兵之用。1908年7月1日,当时的法国驻沪机构法国公董局作出决定,将顾家宅花园改建为公园。于是开始进行扩展土地,设置花、树坛,垒砌假山,修建亭廊,于1909年7月14日对外开放,取名“顾家宅公园”,也称“法国公园”。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法国人陆续撤离上海,1943年7月,日伪政府接管了法租界的行政权,随之将“法国公园”改名为“大兴公园”。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改名为“复兴公园”,当时总面积已有119亩,面向广大市民开放。解放后,政府又在公园内新建、扩建各类游乐服务设施,目前总面积为138亩。
复兴公园为本市唯一的法国式公园,基调为规则式园林布局,偏西南部递变呈自然式。近年来,新增大量花木,乔灌木总数达140种、1万余株,其中参天悬铃木之多,比例居本市公园之首,还有七叶树、椴树、枫香等名贵树木。位于公园中部的毛毡花坛,又称沉床园,一年四季以各种不同的花色或叶色,配合成地毯一般的图案花纹,故亦称地毯式花坛。加之彩色喷泉伴于其中,成为复兴公园的特色景区。公园北部的马克思、恩格斯双人塑像,是1985年8月5日恩格斯逝世九十周年纪念日落成的,雕像高6.4米,重70多吨。
Ⅱ 去上海法租界坐几号地铁从哪里下车
重庆南路卢湾区方圆是解放前的法租界。
你森贺要到法租界玩,也就是到复兴公园,复兴公园解放前就叫“法国公园”!
地铁1号线就可以到。
注意:
不要网上粘贴,“打浦桥”不是法租界。在那个年代打浦察族桥此没派是河,桥。不是租界。
Ⅲ 上海复兴公园一圈多少米
一圈1484米。复兴公园占地面积8.89万平方米,1909年6月建成,7月14日即法国国庆之日正式对外开放,外国人称其为“顾家宅公园”,中国人则称之为“法国公园”,当时仅限法国侨民出入。1944年改名为大兴公园,抗日战争胜利后,1946年改名为复兴公园,复兴公园是上海唯一一座保留法国古典式风格的园林,也是近代上海中西园林文化交融的杰作,一圈1484米。
Ⅳ 上海法租界怎么游玩下车地点,线路,谢谢了。最好是地铁
上海法租界(法语: La concession française de Changhaï),位于上海市卢湾和徐汇两区内。上海法租借由河内直接管理。租芦近代中国4个法租界中开辟最早、面积最大、也最繁荣的一个。(另外三个是天津法租界、汉口法租界弊桥带和广州法租界(沙面))。同时也是上海的两个租界之一(另一个是上海公共租界)。 设立: 1849年开辟。 扩张: 1900年小幅扩张。1914年大扩张:法新租界,20年代发展成上海最好的住宅区。 收回: 1943年8月结束,历时近百年。
海法租界,近代中国4个法租界中开辟最消敏早、面积最大、也最繁荣的一个。(另外三个是天津法租界、汉口法租界和广州法租界(沙面))。同时也是上海的两个租界之一(另一个是上海公共租界)。
打车或地铁9号线打浦桥站下直接到田子坊-日月光广场即可。
Ⅳ 上海老公园在哪里上海老公园介绍
上海,是一直有着一种老腔调的城市,不管是这里的历史痕迹,还是这里的特色的民国建筑,腔清亦或是这里的弄堂,都让上海有着一种韵味十足的感觉,令人流连不舍。
那么,接下来,小编就来给大家好好的介绍一下和上海的老腔调有关系的上海的那些老公园景观吧!
黄浦公园
地址:外滩中山东一路500号
黄浦公园东临黄浦江,北依苏州河,初建于1868年,是上海最早建造的公园。曾记载着“华人与狗不得入内”屈辱历史的黄浦公园,也是上海最早的欧式花园。
黄浦公园周围有上海市人民英雄纪念塔、“浦江潮”大型纪念雕像和外滩历史纪念馆,是外滩百年沧桑的见证者。园内也有假山叠翠、瀑布飞溅、喷雾缭绕,古色古香的亭台楼阁、曲桥和现代派的酒吧廊互为烘托。
人民公园
地址:黄浦区南京西路231号
人民公园地处上海市中心最繁华地区,公园由时任市长陈毅提名,于1952年10月1日开园。2000年配合市政建设进行大规模改建,面貌焕然一新。
10公顷的面积上,植物配置独具匠心,种植各类树木200余种。蜿蜒的曲桥将园内水景分为荷花池和碧翠湖,小桥流水和西山景区的瀑布、溪流给游客以欢快之感。
人民公园里还设有艺术馆、迷你但齐全的“欢乐谷”,北面有国际饭店、大光明电影院等古董老建筑,南面隔着人民广场是摩天楼组成的城市新兴天际线。被很多人认为是上海的“中央公园”!
桂林公园
地址:徐汇区漕宝路188号
喝桂花茶,来上一碗桂花赤豆汤或桂花糖芋艿,错季访问桂林公园绝对能带给你一个别致星期六
桂林公园原称“黄家花园”,是旧上海帮会头目黄金荣的私人花园别墅。进了门,有一条长长的通道,两旁是不见首尾的龙墙蜿蜒,46扇不同图案的花窗可透视园内的绿阴花影。
通道尽头有三扇门通往东、西、北三个园,其实哪扇门进入都可以,几个院落都是互通的,只为制造一个迷宫感。
桂林公园教科书一般的小桥流水、叠山立峰、伍大前楼台掩映、亭榭参差、曲径通幽、花木葱茂绝对看不厌。公园里还藏了20余种1000余株桂花,即使不在桂花飘香的季节,你依然可以在四教堂的茶室喝到气味香甜的桂花龙井。
襄阳公园
地址:徐汇区淮海中路1008号
1941年当时的法租界公董局决定建成襄阳公园,专供法国儿童游玩,所以一度有儿童公园之称。1950年正式改名为襄阳公园。公园栖于淮海中路一侧,悬铃木大道浓阴蔽日,气脉与淮海中路相承,往里走更是曲径通幽。
悬铃木大道两侧遍布长椅,每逢午休时分,每每一椅难求,周围白领都爱到这里小坐片刻。
襄阳公园在若干市区闹市小公园之间,尤其容易被人忽略。整个公园其实不小,可再多的人进去也好像没入了绿影丛中,闻声却不见人,可不时又与人突然照面,很是有趣。
复兴公园
地址:黄浦区复兴中路516号
复兴公园原名顾家宅公园,别称法国公园,为庆祝抗战胜利改名为复兴公园。复兴公园是上海法式公园的不二代表,最显着的特点是公园布局中轴对称,呈格子化、图案化,以花卉、树木、亭榭、山池见长。
很多人第一次认识马克思、恩格斯就是在这里,很多人第一次坐旋转木马也是在这里。复兴公园是上海唯一一座保留法国古典式风格的园林,也是近代上海中西园林文化交融的杰作!
复兴公园最多的树木还是悬铃木,园中1700多株树龄50年以上的梧桐树名列全市之冠。特别是南门旁的一株,堪称“沪上老二”。
鲁迅公园
地址:虹口区四川北路2288号
2014年,近120年历史的鲁迅公园进行了改造,恢复了百年英伦风貌,并重新对外开放。这里有仿饥着许多上海人童年时的记忆,爬山、开电动船、拍荷花、逛鲁迅纪念馆等都是小时候常做的事。
建于1929年的一座饮水器,系上海第一座沙滤水饮水器。上世纪最高的老瀑布和以鲁迅作品命名的公园园景,还有百年以上的老樱花树,这些都是充满老故事的去处。
霍山公园
地址:虹口区霍山路118号
霍山公园建于1917年,原名斯塔德利公园,二战期间。大量犹太难民从欧洲来到上海避难,居住在霍山公园附近的舟山路、长阳路等地,霍山公园由此成了许多犹太难民休闲聚会的场所。
近百年来,霍山公园曾经历多次改建,改建后满足了风景游览、纪念瞻仰、文娱活动三大基本功能,同时使公园环境与提篮桥历史文化风貌区有机融合。
中山公园
地址:长宁区长宁路780号
上海中山公园始建于1914年,最早为兆丰洋行主人英国商人霍格的私家花园,故又被称为“兆丰公园”。1944年改称中山公园至今,以纪念孙中山先生。
公园以英式园林着称,亭阁秀丽,曲径通幽。园内树木、花卉品种丰富,素有“小植物园”之美称,更有近150岁的悬铃木生长在此,堪称华东地区之最!
光启公园
地址:徐汇区南丹路17号
光启公园坐落在徐家汇,明代杰出的科学家、曾与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合译《几何原理》的徐光启生于此地。徐氏家族在此繁衍生息,“徐家汇”的地名也就由此约定俗成。
始建于明崇祯十四年(1641年),墓地光启公园是一座纪念性公园,共有十个墓穴,葬着徐光启及其夫人吴氏,左右葬着他的四个孙子和孙媳。
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为纪念徐光启逝世270周年,墓地修缮一新,重建石羊、石马、华表、牌坊等物,并于墓前置大十字架一座,旁竖一块重修墓地的碑石。
1937年日军侵占上海后,墓地荒废,原来的石羊、石马、华表、牌坊均遭到破坏,现已残缺不全。现在公园建有徐光启纪念馆,可以参观。
豫园
地址:黄浦区安仁街137号
豫园原是明代的一座私人园林,始建于明代,截止2018年已有四百余年历史。园主人四川布政使潘允端经过二十余年的苦心经营,建成了豫园。“豫”有“平安”、“安泰”之意,取名“豫园”,有“豫悦老亲”的意思。
豫园以清幽秀丽,玲珑剔透见长,具有小中见大的特点,是江南古典园林中的一颗明珠。园内有江南三大名石之称的玉玲珑、1853年小刀会起义的指挥所点春堂,园侧有城隍庙及商店街等。
如果你喜欢上海,那就找个时间来这些地方,感受一下上海的古老,感受一下上海的历史吧!
Ⅵ 在上海有没有什么和法国有关的旧址可以参观的,法租界也行啊,有没有地址的呀
法国着名作家雨果说,“建筑是石头写成的史书”。
随着中法文化交流年———“法国年”系列活动的展开,素有“东方巴黎”之称的上海,在这个春天正被日益浓烈的“法兰西”氛围所笼罩。
在上海,许多法式老建筑,虽历经多年,却仍以完美的姿态掩映在绿树丛中。长假里,如果你有闲心,不妨借着法国文化年的气氛,让自己的目光好好享受一顿正宗法式建筑“大餐”,听听那些老房子带来的经典故事。
国泰电影院:老克勒当年追女孩
这座在张爱玲笔下屡屡被写到的电影院,处在淮海路茂名路拐角上,原名国泰大戏院,于1930年开始建造,次年年底竣工。它占地面积1559平方米,钢筋混凝土结构;外墙采用紫酱红的泰山砖,白色嵌缝,其特色与锦江饭店同出一脉,属法式建筑。
建筑内部,富丽堂皇,整个放映大厅无任何立柱,空间显得异常宽阔,观众无论在哪个座位观看都非常舒适,加之影院冷暖空调及舞台左右两条竖立的灯柱,场内左右梯式直横相间的碗盏灯光,交相辉映,显得十分气派。
1932年1月1日,国泰电影院正式对外营业,当天登在《申报》上的广告用语是:富丽宏壮执上海电影院之牛耳,精致舒适集现代科学之大成。影院起初专映米高梅公司的影片,启幕当日的上映影片是《灵肉之门》(FreeSoul)。至1933年6月,投资一百多万元改建后的新大光明电影开幕后,米高梅的片权为大光明所夺,国泰改映华纳和哥伦比亚公司的影片。
看电影是当年的时髦活动,用请看电影来追女孩子是当年的“老克勒”们常用手段,国泰因地处霞飞路(今淮海中路)而备受青睐。
上海音乐厅:上海第一家开冷气的影院
始建于1930年的上海音乐厅,数十年来以其良好的建声效果和西欧古典风格的建筑特色,被誉为“上海的巴黎歌剧院”。上海音乐厅原名南京大戏院,1949年改名为北京电影院,是上海第一家放映外国影片的戏院,当年首映的是美国环球电影公司的歌舞片《百老汇》。1959年,它正式改为上海音乐厅。
1989年被列为上海市近代优秀建筑保护单位。
当年的南京大戏院是由美商怡怡公司投资、中国设计师范文照先生设计的。范文照曾毕业于圣约翰大学,后赴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主修建筑设计。南京大戏院是中国设计师打造西方古典式建筑的一个精美范例。
这座大戏院堪称当时一流电影院中的佼佼者,巴洛克式建筑的立柱、西班牙式的线脚,仿罗马式的柚木门窗,门厅、楼梯、回廊等全都使用大理石装潢。还是上海第一家开放冷气的影院。
东平路9号:蒋介石题名“爱庐”
位于东平路近衡山路口的这栋楼,曾是蒋介石、宋美龄的新婚洞房旧居,是宋子文送给宋美龄的陪嫁。这幢法式花园洋房,由一座主楼与两座副楼组成。现在这幢建筑及花园已经成为上海音乐学院附中的一部分。东侧副楼是学校的行政办公楼,主楼东侧二楼原是蒋介石、宋美龄的卧室及卫生间,且有一秘密暗道,发生紧急情况时可从暗道直达楼外。现在卧室与卫生间已打通,成了学生们练琴的教室,只有暗道仍然保留。
主楼南面花园的假山石上,镌刻着蒋介石亲笔题写的“爱庐”两个大字。蒋介石把庐山牯岭别墅称为“美庐”,把杭州西湖的别墅称做“澄庐”,把上海这所住宅称做“爱庐”,可见他对这幢洋房的喜爱。
“爱庐”周围有10多栋花园别墅,都是宋家、孔家和陈立夫、陈果夫留下的,路口上有一栋如今开了酒吧,还有些附属建筑开了店,那里有现煮的咖啡、瑞士的火锅、法式大餐、雪茄和葡萄酒,还有被落地窗切割成一条条的阳光。
常德公寓:张爱玲上海故居
张爱玲于上世纪40年代的故居“常德公寓”,日前被挂上铭牌,成为一座名人寓所获得了保护。
这幢位于常德路195号的法式公寓建筑,建于上世纪30年代初,原名爱丁顿公寓。张爱玲曾在这里的605室生活了7年。
1941年底,张爱玲从香港来此居住,正式开始了她的写作生涯。张爱玲在此完成了小说《倾城之恋》、《沉香屑———第一炉香》、《沉香屑———第二炉香》、《金锁记》、《封锁》、《心经》、《花凋》等一系列作品,这里也是她在上海住得最久的公寓。
据常德公寓居民介绍,这些年来,经常有海内外张爱玲迷前来拜谒。很多读者和游客因不能上楼在张爱玲寓所小坐、不能感受她当年的生活气息而感到十分遗憾。不少人只能在常德公寓门前拍个照作纪念。随着公寓被保护,日后将在楼下张爱玲常去喝咖啡的地方再建一家咖啡馆,同时建一条介绍张爱玲生平的画廊,以给“张迷”们多一点想象和缅怀的空间。
南京西路兄弟楼:永安公司老板旧宅
位于南京西路1400号的上海市人民政府对外事务办公室(简称“外办”)的办公楼,与波特曼大酒店相邻。两幢风格相近的三层法式建筑,当年分别是原上海永安公司老板郭乐和他的小弟郭顺的住宅,人们习惯上把这两幢楼称作“兄弟楼”。
郭乐是广东人,在澳洲某水果批发行任职,而批发行老板马彪,就是日后开在永安公司对面的先施公司老板。郭乐后来从香港到上海,注册了永安公司,并选址南京东路浙江路口建造了大型百货公司环球公司,又在对面建造了永安公司。那块地当年是哈同的地产,郭乐由此与哈同保持了长久的合作关系。在为自己造寓所时,也就从哈同的爱俪园对面时称夏家宅的地方取得了土地。
兄弟楼的设计交给了公和洋行,他们曾设计、监造了外滩4号联合大楼和汉口路工部局大楼。“兄弟楼”的外貌颇具法国文艺复兴时代的建筑风格。但因业主和营造商都是中国人,所以多少还带有中国传统的三间二厢平面。现在,它已被列为上海市近现代优秀保护建筑。
崇尚冲突之美
法国建筑讲究点缀在自然中,并不在乎占地面积的大小,追求色彩和内在联系,让人感到有很大的活动空间。不过,有时也有意呈现建筑与周围环境的冲突。因此,法式建筑往往不求简单的协调,而是崇尚冲突之美。
法式建筑风格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建筑整体方面有着严格的把握,善于在细节雕琢上下工夫。比如巴黎拉维莱特公园、蓬皮杜艺术中心、贝聿铭的金字塔以及德方斯,便是这一风格的典型代表。
法式建筑十分推崇优雅、高贵和浪漫,它是一种基于对理想情景的考虑,追求建筑的诗意、诗境,力求在气质上给人深度的感染。法式建筑是经典的,而不是时尚的,是经过数百年的历史筛选和时光打磨留存下来的。像巴黎等城市的建筑,无不经历了数百年的建筑时代,凝聚了无数伟大建筑师的天才与智慧。法式建筑的风格在中国可以追溯到上世纪初甚至更远。上世纪80年代以来,法式建筑风格随着欧式建筑风格在中国由南而北全面复苏,成为楼市的一大景观。
链接
汾阳路法国洋房汾阳路150号的法式洋房,最初由一个法国富商委托当时着名的美国克利建筑事务所建造,风格沿袭法国文艺复兴时期的特色。
1919年开始设计兴建,直到1930年才完工。当时人们称之为“毕勋路(今汾阳路)的法国洋房”。“毕勋”是当时驻华法国领事的名字。这栋法式洋房,曾是白崇禧的府邸,后来成为上海中国画院,60年代成为上海越剧院,现在里面还开了餐厅。
汤公馆现四川北路2023弄35号。上世纪20年代建造。为法式新古典主义风格建筑,外观典雅、气势恢宏。抗战后成为汤恩伯寓所。
其他沪上着名法式建筑还有瑞金宾馆、陕南村、花园饭店、锦江饭店、大公馆以及法式园林的代表作品复兴公园。
Ⅶ 复兴公园的历史沿革
19世纪80年代,在今雁荡路、重庆南路、复兴中路、思南路一带原是一片肥沃的良田,有一小村名顾家宅,当时有个姓顾的人家拥有十多亩土地,在此建造了一个私人小花园,人们称之为“顾家宅花园”,这便是复兴公园最初的雏形。
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10月,清政府与法国签订《黄埔条约》,规定向法国开放上海等五城市为通商口岸,允许法国人携带家眷,在通商口岸居住并从事贸易活动。道光二十九年,上海道台麟桂和法国领事签字换文,划定南至城河,北至洋泾浜,西至关帝庙诸家桥,东至广东潮州会馆沿河至洋泾浜切东角为法租界。同治元年(1862年)法租界成立公董局,处理并掌管法租界内一切事务。法租界后经多次扩张,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法国总领事白藻泰与两江总督所派委员议妥法租界新界址:北至北长浜(今延安东路西段、延安中路东段),西至顾家宅关帝庙(今重庆中路、重庆南路北段),南至丁公桥、晏公庙、打铁浜(今方浜西路、西门路、顺昌路、太仓路),东至城河浜(今人民路西段)。法公董局在此区域经营城市设施,修马路,造房子等。
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时,法公董局以规银7.6万两圈买下了顾家宅花园及其周围的土地152亩(10.13万平方米),并将其中112亩(7.47万平方米)租给法军建造兵营,作为法军屯兵之用,此地被称为顾家宅兵营。光绪三十年,法军逐渐撤去,法国俱乐部等租用部分土地建造网球场、停车场等。
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7月1日,公董局作出决定,将顾家宅花园改建为公园。
1908年,公园筹建时,公董局工务处提出建设方案,由法国园艺师柏勃(Papot)按法国园林特色进行设计,公董局聘请他为工程助理监督。
宣统元年(1909年)6月公园建成,同年7月14日法国国庆日对外开放,时称顾家宅公园,俗称法国公园。
1910年初,公董局公共工程处任命法国人塔拉马为专职园艺师以负责公园工作。1917年6月,公董局公共工程处设园艺主任一职,仍由塔拉马担任。其他公园管理员也都是外国人,直到民国17年后才允许部分中国人充任。
早期的法国公园只占有现在复兴公园的中部位置,面积不大。1917年,公董局聘用法籍工程师约少默(Jousseaume)负责公园的大规模扩建和比较彻底的改建。设计方案于1918年基本通过并开始施工,工程边设计边修改,直至1926年完工。期间,年轻的中国园艺设计师郁锡麒参加了部分设计规划工作,其设计的部分图纸一直予以保留。
由于公园早期主要由法国人设计施工,所以公园的整体风格和许多布局,都带有欧洲风味。最显着的特点是公园布局中轴对称,呈格子化、图案化,以花卉、树木、亭榭、山池见长。
1929年6月,法租界公董局开始发售五张门券相联的年券,每券1美元,使用5人次。公园向华人开放后,门券价格不变,公园从高价的门券中取得巨大的收益。
民国21年7月法商电车、电灯公司获准在公园大草坪下建地下蓄水池四只,占地面积11.57亩(7713平方米)。并在靠近复兴中路边建造占地409平方米的泵站一座。配合这项工程,公董局于民国22~23年又拨款整修公园。除将地下蓄水池上面的草坪复原外,在园西新建绿廊、棚架,在中国园小溪上建桥,并将园界上的竹篱全部改建为围墙。
1938年,顾家宅公园售票收入78864美元,为公园预算的303%。抗日战争前期,票价每年调整一次,顾家宅公园(包括园内动物园)年券由1美元增至15美元,门券大洋5角,园内动物园门券2角。
1943年汪伪政权“接收”上海租界。1944年,汪伪上海市政府改顾家宅公园园名为大兴公园。
抗战胜利后,1946年元旦,公园改名为复兴公园,有“民族复兴”之意,当时总面积已有119亩,面向广大市民开放。
解放后,政府又在公园内新建、扩建各类游乐服务设施,总面积扩为138亩。
1967年“文化大革命”期间,曾一度改名红卫公园,但不久即恢复原名。
进入21世纪,复兴公园日新月异,着力强化公园建设和管理。2002年以法式公园为特征的复兴公园改建计划通过专家论证。原2000平方米水泥道板改建成花岗岩地坪,大草坪南北建成“花境”,改建2个生态型厕所,整修所有黑色路面,疏通整个排水、排污系统,架空线入地,清除电缆1100米、废电话线900米,拆除违章建筑4处,面积200多平方米,全部恢复绿化,改建茶花树坛和复兴中路透绿围墙沿线树坛。
2002年被评为上海市四星级公园。
Ⅷ 有没有人知道上海的哪个公园老年人比较多
黄浦公园、复兴公园、中山公园、人民公园、桂林公园、衡山公园、绍兴公园、光启公园、世纪公园等老年人都比较多。
Ⅸ 复兴公园的介绍
复兴公园位于上海雁荡路105号,东邻重庆南路,南临复兴中路,西近思南路,北与科学会堂等为界。公园有四个大门出入;南门在复兴中路重庆南路转角;轮昌悔北门在腊正雁荡路;西门出皋兰路;东门出重庆南路。1995年全园面积为8.89万平方米。园内经常举办各种嘉年华、演唱会活动。复兴公园是上海唯一一座保留法国古典式风格的园林,也是近代上海中西园林文化迅乱交融的杰作。
Ⅹ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被称作法国公园的是
作为沪上历史悠久的老公园之一,复兴公园不仅是城市景观的宝贵财富,更是历史发展的见证。
1901年,清朝政府向八国联军妥协议和,后方的战备随之解除,不久,屯驻于顾家宅兵营的法国军队大部队,从上海撤回法国,这个兵营逐渐空荒冷落下来,于是驻沪法军全部迁入,还将公董局警务处俱乐部也搬到兵营内。
1904年,法商球场总会向公董会申请租用土地建造网球场、停车场等,公董局仅以每年象征性收纳1法郎的租金,同意其在东北角处建造漂亮的弹子房、酒吧舞厅、餐厅、击剑馆,室外建一个网球场和一个法式滚球场,供外籍侨民游玩、休闲、享受、娱乐。
为了完善各种生活设施,有轨电车也在1908年5月6日通车营业了。面对空旷荒芜冷落的顾家宅兵营如何规划?1908年7月1日,法租界公董局董事会全体会议决定:把顾家宅兵营辟建成公园。由工务委员会和园艺委员会负责,边设计、边施工,并聘用法国园艺家柏勃主持园林设计,兼做工程助理监督,由中国园艺家郁锡麟负责设计,并责成公务处提出建设方案。柏勃在设计上走了个捷径,他按照里昂市金头公园经营图,作了个抄袭性的运用。在今天公园的中部,仅用水泥、砖头,砌建了几个大的几何形花坛,铺设了草坪,草坪边上建了个音乐演奏厅和几座简便避雨棚外,别无其他建筑物,筑园工程于1909年6月29日竣工。
1909 年7月14日对外开放,最初只有东北角一个华龙路(今雁荡路)门进出,这原是法军营的对外通道的营门。公园名称为“顾家宅公园”,华人俗称“法国公园”。公园开放后几年内,公董局又陆续低价购买了园子南边约2万多平方米土地,将公园的地块延伸到辣斐德路(今复兴中路)。
1943 年7月30日,法国傀儡维希政府向汪伪上海市政府交还了法租界,百年的法租界行政治权被收回,百年蹂躏的耻辱终结了。不久,汪伪上海市政府接收了顾家宅公园,公园的名字,也随着辣斐德路改为大兴路,而被改称“大兴公园”。抗战胜利以后,1946年元旦起,又更名为“复兴公园”。
新中国成立后,复兴公园动物园的部分大型动物,转移到西郊公园,只留下了部分小动物和金鱼等继续展览。1959年,在原有动物园的基础上,改建成水族馆展出鱼类、龟、鳖类水栖动物。1963年,市园林管理处决定:撤销复兴公园动物园,将动物全部移交给上海动物园。1965年在原动物园的地方,改建成露天游泳池(1985年停办),另一部分改建成上海市首个旋转式30座电动木马的电马场,成为上海公园中第一个大型游乐场所,深受小朋友们的欢迎,有时需排长队买票等候才能乘坐(1993年拆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