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莫里哀的信息
莫里哀(Molière,1622年1月15日~1673年2月17日)是一位法国喜剧作家、演员、戏剧活动家。法国芭蕾舞喜剧的创始人。他的喜剧在种类和样式上都比较多样化。他的喜剧含有闹剧成分,在风趣、粗犷之中表现出严肃的态度。他主张作品要自然、合理,强调以社会效果进行评价。他的作品对欧洲喜剧艺术的发展有深远影响。在法国,他代表着“法兰西精神”。其作品已译成几乎所有的重要语言,是世界各国舞台上经常演困洞出的剧目。本名为让-巴蒂斯特·波克兰(Jean Baptiste Poquelin),莫里哀是他的艺名。莫里哀是法国17世纪古典主义文学最重要的作家,古典主义喜剧的创建者,在欧洲戏剧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代表作品《无病呻吟》,《伪君子》,《悭吝人》。
基本信息
中文名:莫里哀
英文名:Molière
别名:让-巴蒂斯特·波克兰
籍贯:法国巴黎
出生地:法国巴黎
性别:男
国籍:法国
出生年月:1622年搜念1月15日
星座:魔羯座
去世年月:1673年2月17日
职业:作家
宗教:天主教
代表作品:《无病呻吟》,《伪君子》,《悭吝人》,《唐璜》
主要成就:创立汪漏枯芭蕾舞喜剧
⑵ 百度知道
莫里哀他是一个独来独往的人,他的喜剧接近悲剧,戏写得那样聪明,没有人有胆量敢模仿他。 ——歌德 他的荣誉什么也不缺少,我们的光荣却缺少了他。 ——法兰西戏剧院 莫里哀(Moliere),(1622~1673),法国喜剧作家、演员、戏剧活动家。法国芭蕾舞喜剧的创始人。本名为让-巴蒂斯特·波克兰(Jean Baptiste Poquelin),莫里哀是他的艺名。莫里哀是法国17世纪古典主义文学最重要的作家,古典主义喜剧的创建者,他在欧洲戏剧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他曾享受贵族教育,但不久就宣布放弃世袭权力,从事戏剧事业。他创立“光耀剧团”,惨淡经营,曾因负债而被指控入狱。后来,他不顾当时蔑视演戏的社会风气和家庭的反对,毅然离家出走,在外飘流了十多年。由于他积累了丰富的生活素材,编写演出了一系列很有影响的喜剧。最后,莫里哀作为剧团的领导人重返巴黎,此后,他一直在巴黎进行创作演出。 莫里哀生活在资产阶级勃兴、封建统治日趋衰亡的文艺复兴时期。他同情劳动人民,笔锋所向,揭露的是昏庸腐朽的贵族,坑蒙拐骗的僧侣,无病呻吟的地主,冒充博学的“才子”,还有靠剥削起家而力图“风雅”的资产者,利欲熏心、一毛不拔的高利贷者……他从各个侧面勾画出了剥削阶级的丑恶形象。但他还没有注意到正在形成的工人队伍,因此他笔下的正面人物,常常是那些被嘲讽者的仆人、佃户、工匠,这些人总是以高妙的手段使对方当场现形,让剥削者在观众的哭声中受到批判。 《丈夫学堂》剧照《太太学堂》剧照1659年,莫里哀创作《可哭的女才子》,辛辣地讽刺了资产者的附庸风雅,抨击了贵族社会所谓“典雅”生活的腐朽无聊,因而触怒了贵族势力,遭到禁演。但莫里哀并未被吓倒,连续编演了《丈夫学堂》和《太太学堂》。《太太学堂》因宣扬新思想,要求冲破封建思想牢笼而被指责为“淫秽”、“诋毁宗教”,又遭到禁演。莫里哀奋起还击,写了《〈太太学堂〉的批评》和《凡尔赛宫即兴》两出论战性短剧。1664年,莫里哀写成杰作《伪君子》,1668年,他又创作了另一部力作《吝啬鬼》。 《伪君子》莫里哀是位喜剧大师,但是他的死却是一场悲剧。为了维持剧团开支,他不得不带病参加演出。1673年,在演完《没病找病》最后一幕以后,莫里哀咯血倒下,当晚就逝世了,终年51岁。由于教会的阻挠,他的葬礼冷冷清清。 莫里哀给后人留下了近三十部喜剧,我国曾翻译出版的作品有二十多种。莫里哀不仅是位杰出的剧作家、出色的导演,还是一位造诣极高的演员,他以整个生命推动了戏剧的前进,以滑稽的形式揭露了社会的黑暗,是法国古典主义(Le Classicisme)文学,以及欧洲文艺复兴(La Renaissance)运动的杰出代表。
[编辑本段]生平
1622年1月15日 生于巴黎一个具有“王室侍从”身份的宫廷室内陈设商家庭。 1643年 放弃世袭权利,与贝雅尔兄妹等朋友组成“盛名剧团”在巴黎演出。 1644年 取艺名为莫里哀。 1645-1658年 带领剧团在法国外省各地巡回演出 1659年起,由于剧目受到国王路易十四的赏识,剧团开始长期在巴黎演出,此后的时期也是他创作的高潮期。 但由于长期劳累,莫里哀换上了严重的肺病 1662年 与比他小20岁的妻子结婚。 1673年2月17日 他在身体非常不适的情况下,带病坚持表演自编剧目《无病呻吟》。他在舞台上的种种虚弱表现被观众认为是切合剧目内容非常真实的表演,因而赢得了热烈的喝彩。演出完毕后几个小时后,莫里哀与世长辞。 莫里哀死的时候,葬礼很简单,只有两个教士参加,没有任何观众,而且是在日落黄昏之后,悄悄的进行。但是,不管怎样,一个伶人终于获得葬于圣地!次日,全巴黎都知道了这件事——一个伶人,没有宣布放弃他的职业,没有经过赦免他演戏、写戏的罪过居然在宗教认可的圣地上安葬了——这是他为艺术争得的荣誉.....
[编辑本段]创作
莫里哀的喜剧在种类和样式上都比较多样化。他的喜剧含有闹剧成分,在风趣、粗犷之中表现出严肃的态度。他主张作品要自然、合理,强调以社会效果进行评价。他的作品开古典主义喜剧之先河,极大影响了喜剧乃至整个戏剧界的发展。在法国,他代表着“法兰西精神”。其作品已译成几乎所有的重要语言,是世界各国舞台上经常演出的剧目。
[编辑本段]主要作品
《可笑的女才子》,Les Precieuses ridicules(1659年) 《伪君子》,Le Tartuffe,(1664年) 《唐璜》,Don Juan,(1665年) 《太太学堂》l'Ecole des femmes,(1662年) 《愤世嫉俗》,Le Misanthrope(1666年) 《吝啬鬼》,L'Avare,(1668年) 《浦尔叟雅克先生》,Monsieur de Pourceaugnac,(1669年) 《贵人迷》,Le Bourgeois gentilhomme(1670年) 《无病呻吟》,Le Malade imaginaire,(1673年)
[编辑本段]离世之前
1673年2月17日的晚上,法国巴黎剧院上演一部喜剧《无病呻吟》,担任主角的是作者本人—莫里哀。开演前,他妻子恳切地劝他说:“你病得这样重,就不要登场了吧!”他回答说:“这有什么办法呢?假如一天不演出,那五十个可怜的兄弟又如何生活呢?”他忍着病痛参加了演出。剧场里座无虚席。莫里哀登场了,台下响起热烈的掌声。剧中人“心病者”是一个挂着医生招牌的江湖骗子,没病装病,而扮演的人却真正有病,经常痛苦地皱眉咳嗽,观众还以为是莫里哀表演得逼真,就热烈地鼓掌喝彩。由于咳嗽挣破了喉管,当掌声尚未平息时,他的生命已结束在舞台上了。 传说莫里哀每写成一个剧本,喜欢先念给他的女仆听。女仆听后总是说好。莫里哀最初认为女仆文化水平低,不过是讨主人喜欢而已。有一次,莫里哀故意把一个写失败了的剧本念给她听,女仆立刻瞪大眼睛说:“这不是先生写的!”莫里哀恍然大悟,原来女仆已经熟知了他作品的风格。 莫里哀,原名让·巴蒂斯特·波克兰,1622年出生,是17世纪法国古典主义喜剧家。父亲是挂毯商和宫廷室陈设商。 他父亲曾花钱购买了“国王侍从”的身份,希望莫里哀能继承父业,或者做律师。1635年,父亲把他送进贵族子弟学校克莱蒙中学读书,1638年,又把“国王侍从”的身份过到他名下。1639年,莫里哀中学毕业后,父亲还为他买到一张奥尔良大学法学硕士的文凭。但是,莫里哀自幼就喜爱戏剧,而不喜欢经商。 1643年他21岁时,走出家庭同贝雅尔兄妹等十来个青年组织了“光耀剧团”在巴黎演戏。演出失败,剧团负了债,莫里哀为此而被拘押起来,后来由他父亲作保获释。1645年剧团解散,但莫里哀并不因此而灰心,他又与贝雅尔兄妹一起参加另一剧团,离开巴黎,在法国西南一带一直流浪了12年。 在这期间,他生活在民间,得以熟悉法国社会,了解人民生活,也学习人民所喜闻乐见的闹剧和以演技着称的意大利“即兴喜剧”,锻炼成一个出色的戏剧活动家。 1652年以后,莫里哀成为剧团的负责人,并开始创作剧本。1655年,在里昂上演了他的诗体喜剧《冒失鬼》。1656年,在贝济耶上演他的诗体喜剧《爱情的埋怨》。 他的剧作受到观众的欢迎,剧团的声誉也因此而蒸蒸日上,以至名闻巴黎。1658年10月24日,莫里哀剧团应召来巴黎,在卢浮宫为路易十四演出,得到赏识。路易十四下令把卢浮宫剧场拨给他的剧团。从此以后他就一直定居巴黎。 1659年11月18日,他的《可笑的女才子》上演,这是他在巴黎创作的第一个剧本,矛头指向贵族。剧本通过两个贵族青年向一对资产者出身而喜欢模仿巴黎贵族习气的外省女子求婚时的笑话,嘲笑贵族沙龙文体,也讽刺资产阶级矫揉造作,附庸风雅的丑态。戏只演了一场就被迫停演。经过疏通,该戏才得重演。1661年,罗浮宫改建门廊,莫里哀失去了剧场,国王又把王宫剧场拨给莫里哀剧团。后来,他的喜剧全都在这里演出。 1661年上演的《丈夫学堂》和1662年上演的《夫人学堂》,是莫里哀运用古典主义创作规则所写的两部喜剧。《夫人学堂》的演出标志着法国古典主义喜剧的诞生。《丈夫学堂》则提出了女子教育问题。剧中两兄弟分别收养两个孤女,一个严加管教,一举一动都不放松,一个任其自然发展,结果是前者教育失败。剧本反对封建礼教,拥护顺乎天性的教育。女孩子阿妮斯在修道院住了13年,17岁才出院,成了个什么都不懂的白痴。夫权思想的体现者阿诺夫就希望这样的女子做他的妻室。但封建桎梏经不起真正爱情的冲击。阿妮斯与青年贺拉斯相爱,设法逃出了阿诺夫的家庭。 《夫人学堂》演出以后,在社会上顿时引起一阵轩然大波。教会和封建卫道者竭力攻击这个剧本,还散布了许多流言蜚语。莫里哀便写了《的批判》一剧来进行反驳。敌对的剧团又搬出攻击莫里哀的戏来发动攻势。莫里哀也不示弱,又写了《凡尔赛即兴》一剧来奉答。 从1664年开始,莫里哀的喜剧创作进入了全盛时期,也是他反封建反教会斗争最激烈的时期。除了最着名的《伪君子》(又译作《达尔杜弗》)外,《唐·璜》、《恨世者》、《悭吝人》和《乔治·唐丹》等,都是这时期的名剧。 《唐·璜》(也译为《石宴》)借一个西班牙的传说人物,揭露法国贵族的罪恶。主角唐·璜表面上文雅、潇洒,还有“自由思想”,实际上无恶不作,正如他的仆人所说,是“世界上从未有过的最大的恶棍”。他代表了当时社会上那些大贵族,利用自己的身份和特权,为非作歹,横行霸道。《唐·璜》一剧的人物性格复杂,情节发生的地点多次转换,而且并不遵守“三一律”,是莫里哀剧作中独具一格的作品。 《恨世者》(又译《愤世嫉俗》)是一部五幕诗体喜剧的杰作,它以整个贵族社会作为讽刺对象,揭露贵族阶层的腐朽、堕落以及贵族社会内部自私虚伪、勾心斗角的情景。 男主人公阿尔赛斯特看不惯这一切,却爱上了专好诽谤别人的风骚寡妇色里曼娜。他以为遇到了知己,可以成双配对。但当他要求色里曼娜抛弃这个自私自利、庸俗无聊的社会时,对方却舍不得她所诽谤的社会,两人只好分手。 五幕散文喜剧《悭吝人》(又译《吝啬鬼》)被看作与《伪君子》齐名的杰作。它的主要情节是从古罗马喜剧家普劳图斯的《一坛黄金》脱胎而来的。主人公阿巴贡是高利贷商人,他贪婪吝啬,爱钱如命,与他的儿女形成了尖锐的矛盾。为了省下嫁妆,他要女儿嫁给年已半百的老头,他又要儿子娶一个寡妇,他自己则要不花钱娶年轻美貌的姑娘,儿子克雷央特的情人玛利娅娜,为此而闹到父子反目。克雷央特的男仆腊麦吕史出了妙计,把阿巴贡埋在花园里的一万金币偷来,再对他进行要挟。阿巴贡发现钱币丢失后,气急败坏地追赃,追到了管家瓦赖尔身上,发现他就是自己女儿爱丽丝的情人。克雷央特对阿巴贡说,只要同意他的亲事,便将一万金币归还。正在这时,昂赛末前来签订婚约,发现瓦赖尔和玛利娅娜原是他早先失散的一对儿女,为了成全他们的婚事,昂赛末表示愿意承担全部结婚费用,这才使守财奴阿巴贡同意两对青年的婚姻。 1669年以后,莫里哀的创作发生了一些变化。在思想内容上继续发挥前一时期的主题,在艺术上则着力运用民间闹剧的艺术传统。 《布索那克先生》和《醉心贵族的小市民》(是两出舞蹈喜剧,也是两出嘲笑资产阶级虚荣心的喜剧)。它们曾由意大利人吕利谱曲,首先在宫中上演。布索那克先生是从外省来到巴黎的土财主,同一个小姐结婚,但实际上小姐早已另有新欢。一群流氓包围了土财主,跟着他,捉弄他,开他的玩笑。他反把捉弄祸害他的人当作大恩人,在落荒逃走时还依依不舍地与之告别。 《醉心贵族的小市民》写巴黎富商茹尔丹一心想当贵人,被别人玩弄却还自以为乐,当不成本国贵人就当一个土耳其的假贵人。剧中一个人物自豪地声称:“一个又有钱又长得体面的正人君子比一个肮脏而穷酸的贵族可强得多”。 莫里哀去世后,路易十四曾问布瓦洛,在他在位期间,是谁在文学上给了他最大的光荣。布瓦罗回答:“陛下,是莫里哀。” 莫里哀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戏剧事业。法兰西学士院成立后,古典主义文艺理论家布阿洛被选为院士,他曾劝莫里哀放弃演丑角的行当,这样便有可能当上院士,获得当时文人的最高荣誉,但被莫里哀谢绝了。莫里哀以自己卓越的成就,赢得了他在法国和欧洲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因此,在莫里哀去世之后,法兰西学士院在大厅里为他立了一尊石像,底座上刻着这样的题词: 他的荣誉什么也不缺少, 我们的光荣却缺少了他。
[编辑本段]同名电影
外文名称 Molière 更多外文片名: Molière.....Spain Molière 导演: Ariane Mnouchkine 编剧: Ariane Mnouchkine ....(written by) 主演: 菲利普·科贝尔 Philippe Caubère ....Jean-Baptiste Poquelin - dit Molière 玛丽-佛朗索瓦·奥多伦 Marie-Françoise Audollent ....La Forest - La servante Jonathan Sutton ....La Grange 制作人 Proced by:克劳德·勒鲁什 Claude Lelouch ....procer: Le Films 13 原创音乐 Original Music:René Clemencic 摄影 Cinematography:Bernard Zitzermann ....(director of photography) 剪辑 Film Editing: Françoise Javet Georges Klotz 艺术指导 Proction Designer:Guy-Claude François 布景师 Set Decoration by:Nikos Meletopoulos 服装设计 Costume Design by:Daniel Ogier 副导演/助理导演 Assistant Director: Elie Chouraqui ....first assistant director Claire Lusseyrand ....second assistant director (as Claire Lusseyran) Frédéric Schicklin ....trainee assistant director 影片类型:剧情 / 传记 片长:260 min | France:300 min (TV version) 国家/地区:法国 / 意大利 上映 法国 France 1978年8月30日 美国 USA 1980年1月 意大利 Italy 1980年10月1日对白语言: 法语 色彩:彩色 幅面:35毫米遮幅宽银幕系统 混音:单声道 摄制格式: 35 mm 洗印格式: 35 mm
⑶ 法国古典主义戏剧三大师分别指谁
分别为:莫里哀、高乃依、让·拉辛。
1、莫里哀
原名让·巴蒂斯特·波克兰(Jean Baptiste Poquelin),法国芭蕾舞喜剧的创始人。
莫里哀是法国17世纪古典主义文学最重要的作家,古典主义喜剧的创建者,代表作品《无病呻吟》,《伪君子》,《悭吝人》等。
2、高乃依
皮埃尔·高乃依(1606~1684),是十七世纪上半叶法国古典主义悲剧的代表作家,一向被称为法国古典主义戏剧的奠基人。代表作有《了贺拉碧陪斯》、《西拿》和《波里厄克特》三部比较重要的悲剧。
3、让·拉辛
让·拉辛(法语:Jean Racine,1639年12月22日-1699年4月21日),法国剧作家,与高乃依和莫里哀合称十七世纪最伟大的三位法国剧作家。
代表作品有《昂朵马格》(1667)、《讼棍》(1668)、《布里塔尼居斯》(1669)等。
(3)莫里哀是17世纪法国的什么扩展阅读:
古典戏剧的特征:
1、17世纪的欧洲,“旧封建等级趋于衰亡,中世纪市民等级正在形成现代资产阶级。斗争的任何一方尚未压倒另一方”,这个时期的王权是进步的因素。
古典主义戏剧家和理论家在政治上拥护王权,他们的作品和理论具有鲜明的政治倾向性,宣扬个人利益服从封建国家的整体利益,主张国家统一。在戏剧作品中,国王被描写成“正确”、“公正”的化身,戏剧冲突的最后解决都有赖于“贤明君主”的仁慈。在戏剧论着中,往往也有颂扬国王政绩,号召剧作家讴歌的内容。
2、古典主义戏剧崇尚理性,蔑视情欲。理智和感情的矛盾是构成戏剧冲突的基本内容,而最终都以蔽肢理智的胜利为结局。这里的所谓理智多指对中央王宏慧世权的拥护,对公民义务的履行,对个人情欲的克制。这是以笛卡尔为代表的唯理主义哲学在戏剧创作中的反映。
⑷ 十七世纪法国古典主义最重要的喜剧作家
十七世纪法国古典主缺码族义最重要的喜剧作家是莫里哀,他的作品《吝啬鬼伏弊》中的高利贷商人阿巴贡是和葛朗台等并列世界文学领域的四大吝啬鬼,莫里哀更是是古模银典主义喜剧的创建者,他的喜剧从侧面去勾画剥削阶级的形象,让观众能在笑声中批判剥削者。
⑸ 十七世纪法国喜剧作家,戏剧活动家是谁
莫里哀,法国喜剧作家,演员,戏剧活动家。法国芭蕾舞喜剧的创始人。本名为让-巴蒂斯特·波克兰(Jean
Baptiste
Poquelin),莫里哀是他的艺名,莫里哀是法国17世纪古典主义文学最重要的作家,古典主义喜剧的创建者,在欧洲戏剧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⑹ 莎士比亚、莫里哀、巴尔扎克、果戈理分别是哪国人
1、莎士比亚,英国人。
威廉·莎士比亚(William Shakespeare,1564-1616年),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最重要的作家,杰出的戏剧家和诗人。他创作了大量脍炙人口的文渗敏学作品,在欧洲文学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被喻为“人类文学奥林匹斯山上的宙斯”。 他亦跟古希腊三大悲剧家埃斯库罗斯(Aeschylus)、索福克里斯(Sophocles)及欧里庇得斯(Euripides),合称为戏剧史上四大丛则枝悲剧家。翻译家施咸荣于1964年前完成出版《莎士比亚全集》的准备工作,并于1978年出版,1980年施咸荣出版专着《莎士比亚和他的戏剧》介绍莎士比亚的生平和年代、他的戏剧和艺术特色等。
2、莫里哀,法国人。
莫里哀(Moliere),原名为让·巴蒂斯特·波克兰(Jean Baptiste Poquelin),法国喜剧作家、演员、戏剧活动家。法国芭蕾舞喜剧的创始人。莫里哀是他的艺名,法语意为长春藤。莫里哀是法国17世纪古典主义文学最重要的作家,古典主义喜剧的创建者,在欧洲戏剧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代表作品《无病呻吟》,《伪君子》,《悭吝人》等。
3、巴尔扎克,法国人。
奥诺雷·德·巴尔扎克,法国小说家,被称为“现代法国小说之父”,生于法国中部图尔城一个中产者家庭,1816年入法律学校学习,毕业后不顾父母反对,毅然走上文学创作道路,但是第一部作品五幕诗体悲剧《克伦威尔》却完全失败。而后他与人合作从事滑稽小说和神怪小说的创作,曾一度弃文从商和经营企业,出版名着丛书等,均告失盯戚败。商业和企业上的失败使他债台高筑,拖累终身,但也为他日后创作打下了厚实的生活基础。1829年,他发表长篇小说《朱安党人》,迈出了现实主义创作的第一步,1831年出版的《驴皮记》使他声名大震。他要使自己成为文学事业上的拿破仑,在30至40年代以惊人的毅力创作了大量作品,一生创作甚丰,写出了91部小说,塑造了两千四百七十二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合称《人间喜剧》。《人间喜剧》被誉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网络全书”。但他由于早期的债务和写作的艰辛,终因劳累过度于1850年8月18日与世长辞。
4、果戈里,俄国人。
尼古莱·瓦西里耶维奇·果戈里·亚诺夫斯基(英译:Nikolai Vasilievich Gogol-Anovskii),笔名果戈里(俄文:Гоголь,英译Gogol)是俄国批判主义作家,善于描绘生活,将现实和幻想结合,具有讽刺性的幽默,他最着名的作品是《死魂灵》(或译:《死灵魂》)和《钦差大臣》。
⑺ 莫里哀喜剧的人物特点
莫里哀是17世纪法国着名的喜剧作家,在喜剧创作中,他一方面基本遵循当时盛时的古典主义创作原仔扮则,但也不墨守陈规,作品充满民主精神。其主要表现在:抨击和鞭挞封建贵族和反动教会的罪恶、嘲弄了资产阶级攀附贵族、贪婪吝啬的恶德败行;歌颂了下层人民的聪明才智,把平民百姓、仆人作为作品中正面的主人公,表现出对下层人物的偏爱。这些都体现了莫里哀喜剧创作中的民主主义倾向。
2.简述喜剧《达尔杜弗》的现实针对性。莫里哀的喜剧《达尔杜弗》把讽刺的矛头集中指向了宗教人士,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在当时的法国,天主教被定为国教,成为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和势力庞大的政治力量。特别是17世纪法国的“圣体会”,表面上搞社会慈善事业,而实际上专搞特务活动。他们伪装成虔诚的信徒,刺探人们的言行,迫害异教徒、无神论者,扑灭自由思想。他们的活动以伪善为特点,伪善几乎是当时上层社会中普遍流行的恶习。莫里哀以骗子达尔杜弗的形象,切中时弊,具有强烈的针对性,沉重打击了贵族上流社会和天主教会的思想统治。
3.简析选文对塑造达尔杜弗形象的作用。达尔杜弗是剧本的中心人物,他是封建贵族和教会势力的代表,是一个典型的宗教骗子,他性格中最突出的特征是虚伪。上帝是他手中的工具,虚伪是他达到目的的手段,贪财、贪色、贪食是他的本性,具有狠毒狡诈的特点。选文中通过几个典型事例揭示了达尔杜弗伪善的真面目。他明明是地地道道的好色之徒,却偏要把自己装扮成一个苦修士,让女仆道丽娜把双乳盖起来再和他说话,正好暴露了他肮脏的内心。他不仅企图得到奥尔贡的女儿玛丽亚娜,而且从一开始就垂涎念悉灶于奥尔贡妻子艾耳密尔的美貌,在单独与艾耳密尔谈话时,按捺不住情欲的冲动,花言巧语地勾引艾尔密尔,更是他丑恶灵魂和流氓本性的大暴露。他的伪善下隐藏着阴险狠毒的真面目,选文中当达尔杜弗勾引艾耳密尔的丑行被大密斯告发时,他以守为攻,反复自责,造成一种自己含冤受屈的假象,迷惑了奥尔贡,使自己摆脱了困境,又得到了奥尔贡的财产继承权。这些描写,撕去了达尔杜弗这个伪善者的伪装,把他赤裸裸地暴露在了光天化日之下,让人们认识到他贪图享受、淫邪好色、迷恋钱财、阴险狠毒的本性。
4.简析《达尔杜弗》的思想内容。莫里哀的讽刺喜剧《达尔杜弗》是一部充满了战斗性的作品,喜剧的讽刺矛头直接指向宗教人士。在当时法国,天主教被定为国教,教会是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而教会的活动历来以伪善为特点。17世纪的法国,有所谓的“圣体会”专门打着宗教慈善的外衣进行特务活动。当时的法国,伪善几乎是上层社会中普遍流行的恶习。莫里哀在剧本中通过达尔杜弗的形象,尖锐地批判了宗教的伪善、狠毒、狡诈,切中时弊,具有强烈的针对性。因此剧本刚一上演,就遭到了宗教势力的反对,莫里哀为此与反动势力进行了长期的斗争,才获得了剧本重新上演的机会。
5.结合选文,分析达尔杜弗形象。他是一个典型的宗教骟子。他伪善、狡黠、凶狠,伪善是他的主导性格。达尔杜弗伪装虔诚,实际上他是以此为手段,满足他贪色、贪食、贪财的私欲。他把自己装扮成一个不重物质享受的苦行主义者,实际上却贪图口福和安逸;他表面不爱财,实际上却千方百计地想占有奥尔贡的全部家产;他装得清心寡欲、道貌岸然,俨然是一个抛弃人间一切情欲的“圣徒”,其实却灵魂肮脏,不但想占有奥尔贡的女儿,还调戏、引诱奥尔贡的妻子。达尔杜弗十分狡猾奸诈,善于随机应变保护自己。当大密斯向奥尔贡告发达尔杜弗调戏艾耳密尔时,达尔杜弗面临险境,不惊不慌,先承认被揭发的丑事,又一再自责,转而巧妙地装出一副受了冤枉而又不愿意揭穿冤枉他人的样子,以守为攻,摆脱了困境,并使奥尔贡再次上当,剥夺了儿子的继承权,将财产继承权给了他。凶恶狠毒是达尔杜陆侍弗的又一特点。当他的伪装被彻底揭穿时,于是便露出凶相,要置奥尔贡一家于死地。莫里哀通过达尔杜弗这一形象,集中概括了天主教会的伪善和封建贵族贪婪凶残的本质,暴露了宗教的欺骗性和危害性。这个形象具有极大的概括性和强烈的战斗性,在西方语言中,“达尔杜弗”已经成了“伪君子”的代名词。
6.试析《达尔杜弗》塑造达尔杜弗的艺术手法。莫里哀为了塑造达尔杜弗的形象,集中笔力,以从间接介绍入手,再层层深入让人物自我暴露的艺术表现手法来突现人物性格特征。全剧五幕三十一场,每一幕每一场都围绕达尔杜弗伪君子形象的塑造这一中心来组织情节。剧本开场后整整两幕,达尔杜弗没上场,但通过其他人物的言谈和行动,间接介绍了他的严厉、身份,以便在主人公上场后,不再分散笔力。同时,又通过众人对达尔杜弗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造成一种悬念,让观众把注意力一下子集中在了这个人物身上。第三幕以后,达尔杜弗登场,作者为他设计了一连串的言行动作,层层剥下了他伪善的画皮:他要手帕、两次勾引艾耳密尔、嫁祸大密斯、妄图侵吞奥尔贡的家产……暴露他阴险狠毒的真面目。剧本艺术构思的精妙之处还在于它不写伪君子的成功而写他的失败,写他在失败中如何嫁祸于人、转败为胜,这就更加突出了达尔杜弗的骗子形象,使观众产生出惊愕与畏惧的感情,从而在喜剧中增添了悲剧色彩,加深了作品的社会意义。
7.以作品为例,说明莫里哀喜剧创作的特色。莫里哀是世界文学史上杰出的喜剧大师,他的喜剧特色鲜明,成就卓着。第一,他继承了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反对封建教会的传统,具有较强的民主倾向,如代表作《达尔杜弗》就尖锐批判了教会的伪善和封建贵族的腐朽。第二,成功地塑了一批性格鲜明的艺术典型,如伪君子达尔杜弗、吝啬鬼阿巴贡等等。第三,取材于现实生活,注意从民间创作中吸取营养,富有民族特色。第四,基本遵守古典主义法则,但不恪守,有时有突破。第五,把日常用语搬上舞台,而不一味追求典雅。
⑻ 莫里哀是十七世纪法国古典主义喜剧的创建者,他的代表作品有哪些
莫里哀的代表作品有《冒失鬼》(1655)、《爱情的埋怨》 (1656)、《可笑的女才子》 (1660)、《太太学堂》(1662)、《达尔杜弗》(1664)、《唐璜》、《伪君子》、《吝啬鬼》等。
参考文献:
胡敬署,陈有进,王富仁等 主编.文学网络大辞典.北京:华龄出版社.1991.第737页.
中国网络大辞典编委会 编;袁世全,冯涛 主编.中国网络大辞典.北京:华厦出版社.1990.第59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