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法国资讯 > 法国精锐部队损失多少人

法国精锐部队损失多少人

发布时间:2023-05-30 10:34:43

1. 不可一世的拿破仑明明有60万大军,为何会栽倒在俄国

因为补给的粮草不够了,另战马士兵死亡太多。

法国军队无法在现场获得食物,这打乱了拿破仑原本的快速决策计划,也导致拿破仑的计划在战斗中抢夺补给品。由于补给草料不足,并且寒冷的冬天临近,战马士兵蒙受了惨重损失,场外行动也压抑了军队的士气。法国士兵的战斗力下降,纪律放松,抢劫成为普遍习惯,进攻速度变慢。拿破仑不得不下令停止前进。随着冬天的临近,前线正在下雪,法国军队太深,补给线太长。拿破仑意识到这个地方不能长期维持,因此他命令南部寻找草料和温暖的住所,并逐渐向西撤退。看到法国军队开始撤退,俄罗斯军队的主要力量即将移动,散布到游击队中,并经常伏击和骚扰法国军队。一次小小的碰头,最初只有几千人。后来,它发展到超过10万人,拿破仑几乎被俘虏了。从那时起,俄罗斯军队和游击队的主要部队开始追击并赢得反击,法国军队一路逃离。

2. 一战各国人员损失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同盟国与协约国两个军事集团为重新瓜分殖民地和势力范围、争夺世界霸权,而进行的一场全球规模的战争。这场帝国主义战争,以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王储弗·斐迪南大公被塞尔维亚民族主义分子在萨拉热窝刺杀为导火线,自从1914年7月28日爆发至1918年11月11日结束,历时4年又3个月。大战的主要战场在欧洲,波及亚洲、非洲以及大西洋、太平洋等海域,先后有35个国家和地区参战,约占当时世界人口2/3的15亿人被卷入战争。双方动员军队达6503万余人,战争中损失3750万余人,其中阵亡853万余人;另外平民死亡1261.8万人。双方直接用于战争的费用1863亿多美元,各交战国经济损失总计约2700亿美元。其战场之大、参战国之多、人员伤亡重,战争费用和物资损失之巨,远远超过此前任何一次战争。

德国由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的作用,它的工业产量在1910年即已超过英法两个老牌帝国主义国家而居世界第二位,仅次于美国。它在世界工业总产量中的比重,从1870年的13.2 %上升到1913年的15.7 %;同期在世界贸易总额中的比重从9.7 %上升到12.6 %,仅次于英国,也居世界第二位。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向帝国主义过渡,德国从19世纪80年代起疯狂进行对外扩张。1914年,德国殖民地面积达到290万平方公里,人口1230万人,但还不及英国殖民地面积的1/11和法国殖民地面积的1/3。它不惜诉诸战争,以武力重新瓜分世界,夺取世界霸权。

第一次世界大战进入1918年,交战双方经过3年多激战,人员伤亡和物资消耗极大。战局互有胜负,相持不下。此时,苏维埃俄国退出战争,美国远征军尚在大量组建训练之中。德军统帅部力图抓住摆脱两线作战困境和大批增援美军尚未到达欧洲的时机,在西线发动决定性的进攻,在1918年夏季之前打败英法联军,夺取战争胜利。德军在西线共集结194个师,编成4个集团军群,总兵力约400万人,拥有火炮5000余门,飞机3000架,坦克近200辆。与之相对抗的西线协约国军队,有186个师,分属于法国和比利时的4个集团军群及英国远征军,总兵力500万人,火炮1.6万余门,飞机3800多架,坦克800辆。稍后美国远军大批抵达欧洲,有14个师55万人参加夏季作战。自3月至9月,双方进行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规模最大的一系列进攻和反攻战役。

德军从1918年3月21日至7月17日,先后发起5次大规模进攻战役。这几次战役虽然给了英法联军以沉重打击,攻占大片土地,再度迫近巴黎,但德军并未实现各次战役的预期目标,在协约国军顽强抵抗下被迫停止进攻.其新占领地区形成3个巨大突出部,使战线拉长,给协约国军队实施反攻提供了条件。经过这5次进攻,德军折兵百万,兵源枯竭。1918年夏季每月需要补充16万兵员,实际只能拼凑到6万人。它再也无力发动新的攻势了。

另一方面,增援美军大批到达,双方兵力对比发生了更加有利于协约国军的变化。从7月18日起,协约国军队转入反攻,接连发动3次战役。至9月15日,已消除3个突出部,将德军逐回其春季攻势出发地,牢牢掌握了战略主动权。1918年9月26日,协约国军队在西线向德军发起总攻。德军全线溃退,败局已定。

与此同时,在巴尔干战场,协约国军队于9月15日向保加利亚军发动进攻。保加利亚在9月29日投降。在中近东战场,英军在10月1日占领大马士革,大败土耳其军,相继占领巴勒斯坦、叙利亚全境和美索不达米亚,迫使土耳其于l0月30日在停战协书定上签字。在意大利战场,意军于10月24日向奥军发起进攻。几天后奥军全面崩溃。奥匈政府于27日向协约国求和。10月28日,奥匈境内各被压迫民族掀起民族革命浪潮。维也纳爆发总罢工和游行示威,要求奥皇退位。11月3日,已经瓦解的奥匈帝国投降,与意大利签订停战协定。

同日,德国开始了“十一月革命”。德皇威廉于9日被迫退位。11月11日,德国投降,德国政府代表与协约国联军总司令福煦在法国东北部贡比涅森林的雷道车站签署停战协定。同盟国集团彻底战败,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

德意志帝国在1913年拥有6690万人口。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其军事人员死亡177.3万人,连同负伤和被俘失踪者共714万人;因饥饿、贫困、瘟疫、战争而死亡的人数高达630多万人,接近全国人口总数的9.5 %。它的直接军费支出约800亿马克(按1914年不变价格计算,折合190.4亿美元),相当于其同期国民收入的40 % 以上。整个工业生产下降43 %。在贡比涅森林签署停战协定时,德方除承诺从所有侵占领土撤出军队,遣返所有协约国战俘以外,还要交出大量战争物资,包括5000门大炮、2.5万挺机枪、3000门迫击炮、1700架飞机以及5000台机车、1.5万节车皮和5000辆卡车,交出公海舰队的全部舰艇和150艘潜艇。加上此前被美国夺得的50余万吨德国船只,以及其他被夺去的海外资产,德国可以说是一败涂地,倾家荡产。

奥匈帝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前也是欧洲强国。其疆域包括现今奥地利、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波斯尼亚一黑塞哥维那等国全境,波兰、罗马尼亚、塞尔维亚和意大利的一部分。1910年人口为5139万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它的军事人员伤亡和被俘失踪共计702万。土耳其军事人员的伤亡和被俘失踪人数达到97.5万;保加利亚为26.7万。

伴随军事上的失败,这四国在战争结束前后都引发了严重的政治危机。德意志、奥匈、奥斯曼三个帝国先后为革命倾覆。保加利亚国王则因士兵起义而被迫退位。

协约国集团为取得大战的胜利付出了极大的代价。除了美国攫得很多实际利益,日本掠获不少以外,其他国家大多失大于得。尤其是它的主要成员英法两国,实际上只是一种“惨胜”。至于俄国的罗曼诺夫王朝,更在大战结束一年以前即被革命所推翻。

从一开始就卷入战争,肩负协约国主要战争重担的英、法两国,不仅损失惨重,而且整个国力遭到严重削弱,使它们在战后帝国主义列强的角逐中处于相当孱弱的地位。

首先是战争直接损失巨大。1913年英国本土人口4586万人,法国本土人口3979万人。战争期间,它们的军事人员死亡分别为90.8万人和153.7万人,负伤被俘失踪者分别为22.8万人和480.3万人。英国1913~1918年国家预算从1.97亿英镑增加到25.79亿英镑,5年中增长12倍。整个战争支出达124.54亿英镑,相当于同期国家收入的44 %。法国战时所受物资损失,达2000亿法郎。其东北部10个省开战不久即被德军占领,被占区原为重要采矿、冶金和纺织中心,主要产品在全国产量中的比重,钢为63 %,铁8l%、煤74%、毛织品81 %、砂糖76 %;沦陷4年,与法国经济生活相隔绝,工业品完全丧失。

其次是生产下降。大战期间,尽管军事工业有所扩展,但英法整个工农业生产趋向衰退。英国工业指数,以1913年为100,至1918年降至80.8。

再次是对外贸易和国际收支状况恶化。战争期间,英国丧失原有船只的70 %,造船业由1913年建造船只总吨位120万吨降至1918年的77万吨。德国的封锁,商船的减少,民用工业的衰落,使英国对外贸易受到严重的影响。1913-1918年间,按实物量计算,出口贸易减少一半;贸易逆差由1914年的1.39亿英镑增加到7.84亿英镑。为平衡国际收支,英国变卖10 % 的海外资产,并从美国的主要债权国降为它的债务国。1919年英国欠美国债务8.5亿英镑,占美国对协约国贷款的45 %。英国同时失去了世界主要金触中心地位,世界贸易中的优势地位,以及控制250余年的海运垄断地位。

最后便是国内阶级矛盾的发展。战争的苦难主要落在劳动大众身上,他们不但要承受失去亲人的创痛,而且生活水平更加下降,劳动条件愈益恶劣。

与此相反,垄断资本家却大发战争横财。英国垄断资本在战争中获得利润40亿英镑。其矿场全部投资仅1.25亿英镑,而利润达到1.6亿英镑。英伊石油公司1914年纯利2.7万英镑,1917年为34.4万英镑,1918年达到110万英镑。法兰西银行发行公债的佣金和利息,1914年第一季度收益1523万法郎,1917年第一季度增加到3362万法郎。

协约国在大战中失大于得的还有意大利。意大利原本是德奥意三国同盟一员,大战一爆发,交战双方都积极争取意大利。它暂时保持中立,与双方同时进行谈判,以争取在对它最为有利的条件下参战。1915年4月26日,英法意俄四国在伦敦签订秘密条约,许诺意大利将在战后从奥匈帝国取得南蒂罗尔、特伦蒂诺、的里雅斯特、伊斯特里亚、达尔马提亚的部分地区和所属岛屿,阿尔巴尼亚的发罗拉地区,土耳其的安塔利亚和伊兹密尔两省,并在瓜分德国非洲殖民地时得到它将得到的一份。英国还同意向意大利提供5000万英镑贷款。5月,意对奥匈宣战。

在战争中,意军伤亡极大。意大利总共支出军费650亿里拉,而它每年的国民收入仅200亿里拉。为此,共借外债200亿里拉,内债350亿里拉。

与英法意等国的情形大不相同,美国和日本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战中趁火打劫,肆意掠夺扩张,大发横财。特别是美国,参战时间短,战场远离本国,又是协约国军需供应的“兵工厂”和总后方。它的损失轻微,获利最大。到大战结束时,美国远征军的兵力共197万人,军人死亡12.6万,负伤被俘失踪23.85万,合计36.48万。美军人员损失只相当于法军人员损失的5.92 %,英军人员损失的11.76 %。美国支付战费共335亿美元,其中105亿来自税收,230亿来自发行长期债券。按1913年比价折算,美国支付的战费仅为英国的55 %。

欧洲交战国对军需物资的需求及它们在世界市场上竞争能力的削弱,为美国提供了增加工业生产和扩大商品输出的极好机会。1914~1918年间,美国加工工业增长32 %。

大战结束时,整个世界的国际贸易缩减到战前的60 %,美国对外贸易却大量增长。与战前相比,美国出口总值增加两倍,进口增加80 %,贸易顺差累计达116亿美元。大战以前,美国是从欧洲输入资本的国家,积欠欧洲诸国60亿美元债务。战争期间,美国供应物资和军火,对英、法贷款,不仅偿清原先所欠债务,还借给协约国欧洲参战国103.38亿美元。1913~1924年间,美国掌握的黄金总额,从19.24亿美元增至44.99亿美元,占世界黄金储备总量的1/2。

美国参战后,英国首相劳合·乔治对一群在伦敦的美国人说:“要确保战争胜利,第一必须有船,第二是船,第三还是船。”因为1917年4月德军潜艇创下击沉协约国船舶88万吨的惊人记录。在1917年内,德国潜艇共击毁650多万吨船舶,而美国、协约国欧洲列强及中立国所有造船厂的造船总吨位只有270万吨。德国海军部估计,如果每月击沉60万吨船只,6个月就会使英国屈服。美国靠夺取停泊在美国港口的共50多万吨位的97艘德国船,没收在美国港口的50多万吨荷兰船,以及征收私营造船厂正在建造的300万吨、431艘船舶,建立庞大的远洋运输队,加强护航,大量运送远征军和各种物资,保证了战争的胜利。1914~1919年,美国商船总吨位增加10倍,大大加强了它的对外扩张的实力。

日本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攫取的利益仅次于美国。日本元老重臣井上馨给元老、内阁讨论日本是否参战的联席会议写信说:“这次欧洲大祸乱,对于日本发展国运,乃大正时代之天佑良机”,必须抓住时机,“确立日本对东洋之利权”。

毛泽东指出:“第一次世界大战曾经在一个时期内给了日本帝国主义以独霸中国的机会。但是中国人民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斗争,以及其他帝国主义的干涉,使得经过那时的卖国头子袁世凯签了字的对日屈服投降的条约二十一条,不得不宣告无效。”日本迫不及待地站在协约国方面参战,其目的就是要接管德国在中国的“势力范围”,独霸中国,进而攫取德国的太平洋属地,向南扩张。

日本战时经济的繁荣,其主要因素是对中国的扩张和掠夺。它扩大了对中国的商品倾销,并加紧掠夺中国的资源。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带来的最具根本性的结果之一,便是帝国主义制度各种基本矛盾的扩大和加深,世界帝国主义体系进一步陷入全面危机之中。主要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非但没有真正获得解决,反而变得更加错宗复杂。原有的突出矛盾暂时被强行抑止,某些新的矛盾产生并发展起来,另一些矛盾又逐步趋于激化。无论是在国际关系中,还是在帝国主义各国内部,都爆发了或孕育着新的危机和冲突。

第一,由于沙皇俄国的倾覆,在世界l/6土地上诞生了社会主义国家,在世界范围内增加了一组基本矛盾,即帝国主义国家与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双方的展开和力量的消长,长时间影响着战后国际关系的格局和各国内部的发展。

第二,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有多方面的扩展和深化。不仅在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存在控制与反控制、掠取与反掠取的矛盾,而且在战胜国列强之间,为着瓜分胜利果实,占据战后争霸世界的有利地位,明争暗斗,纵横捭阖,展开了激烈的斗争。

第三,帝国主义与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和被压迫民族之间的矛盾加剧。站在协约国方面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除英、法、俄、意、美、日等6个强国外,还有英国自治领和直辖殖民地(印度) 5个,欧洲国家7个,亚洲国家3个,非洲国家2个,拉丁美洲国家8个。欧洲参战国家大多处于战区或被占领状态,山河破碎,苦难深重。英国自治领和其他殖民地付出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其实是在为英国的利益而战。还有一些半殖民地国家,如中国,为协约国作战提供大量粮食和人力,被招募当劳工或当炮灰的青壮年达数十万人之多。

第四,帝国主义国家国内阶级矛盾趋向激化。无产阶级和广大中下层民众是战争重负及苦难的主要承受者。他们饱经忧患,颠沛流离,物资匮乏,生活艰辛。垄断资本有国家大力扶植,企业扩大,利润剧增。一批大发战争横财的暴发户更是骄奢淫逸,趾高气扬。广大民众对于这种种不同境遇本来就郁结愤懑,只是为严格的战时管制所约束,这种情绪在很大程度上被强行抑制。一旦战争结束,大笔军事订货消失,大量军人复员,从战时经济转入平时经济,立即带来一系列新的经济、政治和社会问题,社会动荡,生产下降。中小企业纷纷破产倒闭,失业人数与日俱增,农民要求土地,物价居高不下,很快就在1920~1921年间发生了战后第一次世界性的经济危机,各阶层人们改善自身境遇的渴望再度落空。

帝国主义体系的各种基本矛盾的扩展和激化,标志着帝国主义全面危机的继续深化。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了,另一次世界大战又在孕育之中。

3. 拿破仑人生的滑铁卢时,法国还有几十万军队,为什么就这样投降了

815年3月,平静了一年多的欧洲骤然又掀起狂风巨浪。在同第六次反法联盟军决战失败的拿破仑,带领保卫他的1050名官兵逃出流放地厄尔巴岛,巧妙地躲过英国和法国的巡逻舰,于3月1日在法国南部的儒昂港成功登陆。登陆后,迅速向西北推进,沿途受到成千上万人的欢迎。复辟的波旁王朝得悉后,就派兵前去阻击,但政府士兵遇到拿破仑时不肯开火,并且高呼“皇帝万岁”的口号。3月20日拿破仑进入巴黎,受到几十万市民的夹道欢迎。路易十八在前一天就仓惶出逃,拿破仑又登上了帝位。
拿破仑的再起,犹如晴天霹雳,震动了欧洲各国,把正在维也纳开会的反法联盟惊得目瞪口呆。他们决定立即组成第七次反法联盟,联盟的成员有英、俄、普、奥、荷、比等国,共集结了70万大军,准备进攻巴黎。而拿破仑在两个月里只征集到18万军队,力量对比悬殊。拿破仑决定在联军会合之前,各个击破。
6月12日,拿破仑率领12.5万大军进入比利时。16日,拿破仑指挥法军,在林尼村打败了布留赫尔率领的普鲁士军队,但由于他的部下进军迟缓,未能全歼普军,8万普军逃得无影无踪。17日,拿破仑错误地让军队休息了一天,并决定18日同英军元帅惠灵顿指挥的英荷联军在滑铁卢(布鲁塞尔以南20公里)展开大决战。而惠灵顿指挥的英军早已修了坚固的工事,等待拿破仑。
18日清晨,大雨滂沦,战场泥泞,炮兵和骑兵无法展开,一直拖到中午才打响举世闻名的滑铁卢大战。战斗一开始,双方用大炮互相轰击,骑兵、步兵短名相接,战斗异常激烈。法军一再猛攻,曾多次突破英军防线,但因兵力不足,未能扩大战果。正当英军难以支持之时,布留赫尔率领3万普军前来支援,战局急转直下。拿破仑把最后的预备队近卫军也投入了战斗,仍无法扭转战局。法军最后在英荷和普军的总攻下,全线崩溃。拿破仑仅带1万余名残兵败将逃回巴黎。22日,在强大的联盟武装干涉下,被迫第二次退位。结果被流放到大西洋中的圣赫勒拿岛,最后被囚死在那里。
滑铁卢之战是拿破仑最后一次驰骋在战场上,他的失败,彻底结束了拿破仑的时代,欧洲的历史又翻开了新的一页。后来,人们就把“滑铁卢”当作最终失败的代名词。


这是在滑铁卢狮子山顶上的一块石板,刻制着1815年6月18日上午双方兵力部署图。蓝方代表拿破仑的军队72000人,另一方是威灵顿的联盟军(包括英、荷、比、德的部队)68000人。

4. 二战法国为什么会走投降这条路

正面逻辑是,法国军事上已经撑不下去了;反面逻辑是,投降也没那么不可接受。战争爆发时,联军的兵力构成大概是这样的:荷兰10个师(加上后勤空军啥的大约40万官兵),英国远征军(BEF)12个师(大约30万官兵),比利时22个师(大约65万官兵)。法军全军共117个师,其中在本土的104个(其他的在北非、西非、叙利亚、印支),地面作战部队大概224万(全军领取口粮人员610万,对一个4000万人口的国家来说已经动员到了极限)。除了防备意大利、在训练中的师以及一些预备队,一线大概72个师——其中18个在北线,18个在阿登方向,整个马奇诺防线上则部署了多达36个师。而对面的德军共135个师,其中一线93个(北线29个师对付60个联军师,中线45个师对法军的18个师,南线19个师牵制了36个法军师)。到敦刻尔克结束的1940.6.4,荷兰和比利时都已经投降,英军两个师(12、23)被歼灭,剩下的部队装备全部丧失,短时间内已经不可能再投入作战(多说一句,德棍喜欢说俘虏了66万人的基辅口袋是军事史上最大的包围圈,苏棍则拿包围了86万人的布拉格来洗地。其实最大的包围圈是黄色方案形成的北法包围圈,包围了多达130万以上的英法比联军——当然面向海洋一侧是个开口)。而法军到此时阵亡了大约5万人(确数好像是49784),总损失了30万,看起来不多。但北线的18个师一半损失掉了,一半打乱了编制、丧失了装备撤往英国,短时间内同样没有战斗力;中线的18个师,连通德军一路扫荡的各军区的后勤、机关人员,一部被歼灭、剩下的大部分则陷入了溃散状态,丢失了装备,丧失了抵抗意志,惊慌失措地四处奔逃,短时间内同样无法恢复战斗力。这些溃散和丧失装备的部队包括法国最精锐装甲部队:三个轻机械化师(DLM)和四个预备装甲师(DCR)。所以,到“红色方案”发动时,法军只能以不足70个师来应对德军压上来的135个师,当然没有胜算。当然有人会问,法军不是有几百万人员吗?怎么不动员起来?因为欧洲战场的军事逻辑不是东亚的步枪兵逻辑,抓个几千壮丁配几个军官就叫做一个“师”。一群乌合之众无法在短时间内得到需要的军士、参谋、炮兵、工程设备、辎重车辆而成为一个合格的作战师,而拿不合格的部队去“消耗”德军其实也毫无意义,因为法国人口只有德国的一半,消耗的只能是自己。从反面来讲,投降对法国人也不是那么不可接受。从政治上讲,法国不算是完全投降,而是附带了保留条件:法国舰队、法属北非殖民地不用于对英作战全法国除了阿尔萨斯-洛林,民政事务基本一直由法国人自理;在42年11月之前地中海沿岸部分则是划出来的“中立区”,贝当还有个独立王国。

5. 拿破仑为什么输在格鲁希身上

格鲁希只是表象肢伍,不是实际原因。

拿破仑的失败,是多种因素综合而成的,其中欧洲各国各阶层的反对是主要原因,格鲁希只是这个原因的一个表现。
拿破仑失败的政治因素:使用武力强行推进资本主义在欧洲的进程,导致欧洲的封建力量联合起来反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法国,而当时另一个资本主义国家英国为了保持自身的政治经济优势也加入反法同盟,法国以一己之力对抗整个欧洲力量,最终寡不敌众。
经济因素:当时的欧洲没有完善的资本主义制度,更没有资本主义市场,加上各国对法国的虚饥顷经济封锁,法国的资本主义没有足够的市场消化自身产能,而连年的征战又导致法国快速消耗掉自身的积累,最终经济面临崩溃。
军事因素:拿破仑的失败源于莫斯科。莫斯科之战,拿破仑13.5万精锐部队损失殆尽,整个侵俄法军只有不足2万人撤回法国,对比刚刚入侵俄国时的50万大军,拿破仑耗费十年时间打造的精锐部队尽失,后来的莱比锡战役时,法军虽然又聚集10万大军,但是战斗力与1806年时相比已是相去甚远,所以莱比锡战役法军失败。莱比锡战役后,拿破仑在极差陆度劣势的情况下,依然重创联军,导致联军在进入巴黎后,完全肢解了法军体系,法军无法再组织起有效的战争力量。
集合以上因素,滑铁卢战役即便法军胜利,也无法再塑往日辉煌。何况滑铁卢之前,只是法国军队与民众渴望恢复往日辉煌而迎接拿破仑,法国的大中小资产阶级全都反对拿破仑执政,战场上格鲁希的离去只是对这一国情的反应,即便换成其他资产阶级将领,依然会抛弃拿破仑。这也使拿破仑认清了民心向背,所以在滑铁卢失败后,放弃死守巴黎的提议,转而与联军议和,放弃了最后的抵抗。

6. 关于拿破仑和滑铁卢之战

1.不是这五十万人都跟拿姿配破仑的近卫军那样能打,其中老弱病残占大多数,怎么可以靠这些人来对抗强大精锐的反法同盟?!
2其实当时拿破仑率领的部队不会超过10万,我记得是才7万人,这些人可是拿破仑的家底子,最值钱的东西都带上了,并且这损失的3万很多都是全世界最精锐的部队拿破仑的近纳嫌卫军,这些人的损失是不可挽回的。
3你读读那段历史当时法国的议院已经背叛拿破仑了,(虽然拿破仑的弟弟让拿破仑镇压的那是他没镇压,要是解散议院也是可以的)这一定程度上可以证明拿破仑失民心了。
4反法同盟过于强大,并且法国以不再受得起这种强大敌人了,法国已经在各个方面都精疲力竭了。打下去也是徒劳,只不过会让更对人死去,使更多人受苦,以法国现有的这种情况硬抵抗下去,反法同盟进入法国定会对法国的实体迹茄指进行毁灭性的打击。
5最好的战略机会已经错失,对法国的合围已经完成,就跟二战的德国阿登反击战一样,失败了,虽然损失的人跟斯大林格勒,莫斯科,库尔斯克等战役比少得多但是已经是黔驴技穷了,最后的精锐已经耗尽,敌军已经是抵挡不住了,当时德军可是还有300多万啊,要按你的说法这可不少啊,但是这300万战斗力跟德军鼎盛时的部队相比连100万都不如。
所以滑铁卢失败就像蝴蝶效应一样,摧毁了拿破仑和法国的信心斗志。

7. 第二次世界大战法国损失了多少

法国遭受损失最严重的是一战
一战法国青年大量死亡,法国被打成了寡妇国
而西线的战场几乎都在法国,德国除了军队,平民到没有太大损失
(第一次世界大战主战场都在乡村,城市战不多,整个一战军队伤亡占总伤亡60%以上,不到40%的伤亡是平民)
一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法国人口也没有恢复
二次世界大战前夕,德国和法国领土相当,可是德国人口是法国的一倍。
法国投降奇快,纳囘粹德国除了清洗法国的犹太人和波兰人,并没有屠囘杀法国人
(二战平民伤亡奇大,占总伤亡的70%左右)
法国一战总死亡人数169万(包括战争直接死亡,战争原因死亡)占法国总人口4.29%
法国二战总死亡人数57万(包括战争直接死亡,战争原因死亡)占法国总人口1.35%

8. 为什么说博罗季诺战役被称为拿破仑“伟大的军队”覆灭的开始呢

1812年8月26日,俄国和法国军队在博罗季诺发动了规模最大的战斗。战斗的结果是双方伤亡惨重,虽然法军获胜,但未能完全实现歼灭俄军主力的战略目标;而俄军在占据有利地形、防御工事齐全、准备充分的情况下被击退。然而,它成功地消耗了法国军队的大量有效兵力,并实现了一些战略目标。战争的主动权逐渐转移到了俄国军队的手上。

博罗季诺战役也标志着拿破仑的“伟大的军队”覆灭的开端。这是人类战争史上的一场恶战。而拿破仑事后写道:“在我一生的作战中,最令我胆战心惊的,莫过于莫斯科城下之战。”

9. 拿破仑带领法国意大利方面军在意大利有着什么战绩

为了彻底打败欧洲的第一次反法联盟,完全解除外来的军事威胁,法国督政府决定在1796年展开积极的军事行动,主要进攻目标对准实力雄厚的奥地利军队。为此,法军统帅部提出了一个钳形突击的作战方案,计划派出两路大军,分别由儒尔当将军和莫罗将军统率,在莱茵河一线展开,同时向东推进,矛头指向奥国首都维也纳。鉴于拿破仑的军事威望及其建议的实际价值,督政府同意了拿破仑的作战方案。1796年3月2日,26岁的拿破仑被任命为法兰西共和国意大利方面军总司令,接替原意大利军团总司令舍雷尔将军的职务。1796年4月5日,拿破仑开始了对皮埃蒙特的征服,开始了意大利战争。
4月12日,拿破仑率法国意大利军团的近万名法军突袭由阿尔热托指挥防守蒙特诺特的奥撒联军的中路军,奥军来不及做认真抵抗便溃散了,法军夺取了奥—撤联军的天然联结点蒙特诺特。奥军就损失了3000余人,其中2000人成为法军的俘虏,余部退守米里希摩和代戈。
4月13日,法国意大利军团奥热罗师向退守米里希摩的奥撒联军中路军发起进攻,很快将奥军逐出了米里希摩峡谷。接着,在科萨里亚高地附近,又包围了奥军普罗维拉旅近2000人。普罗维拉在绝望中多次率军突围,均被击退,被迫龟缩在科萨里亚的一座古堡里坚守不出,等待右翼的科利将军为他解围
4月14日,法国意大利军团司令拿破仑指挥法军大败由科利指挥、前来增援普罗维拉旅的奥撒联军右路军,被围的奥军普罗维拉旅弹尽粮绝而投降。同时,法国意大利军团马塞纳师和拉哈普师共2万人也击败退守代戈的奥撒联军中路军,一举攻占了代戈村。拿破仑立即向切瓦进军,企图进攻撒丁军,在代戈只留下了少量法军
4月15日,从沃尔特里开来增援代戈守军的奥军伍克索维奇师夺回了代戈,拿破仑立即回兵夺回代戈,全歼了奥军伍克索维奇师,至此奥军与撒丁军队的联系被彻底切断了。
4月17日,当晚,奥地利将军科利率领的撒丁军在法军攻击下放弃了切瓦,退往圣米凯里与莱塞尼奥之间的科萨利亚河岸,占领了坚固阵地
4月22日,奥地利将军科利率撒丁军主动撤出科萨利亚河岸阵地,打算将撒军转移到芒多维东面一个更有利的阵地上。这样,拿破仑轻而易举地占领了几天来使法军付出巨大代价的坚固阵地,而且将退却中的撒军包围。撒军只好撤出芒多维,向都灵方向撤退。拿破仑令骑兵对溃退的撒丁军乘胜追击。撒军共损失了3千人,8门火炮和10面军旗,还有1500人被法军俘虏,其中有3名将军
4月28日,撒丁与法国进行单独媾和谈判,拿破仑迫使撒丁签署《凯拉斯科停战协议》。协议规定,撒丁退出反法联盟,并派全权代表去巴黎缔结和约;撒军交出科尼、切瓦和托尔托纳三个要塞;在托尔托纳移交法军之前,暂时交出亚历山大里亚;法军将控制目前所占领的一切地方;法军可以在皮埃蒙特境内自由通行,并有权在瓦伦察渡过波河;撒丁地方警察解除;撒丁正规军分驻各地作为警备队,无论如何不得引起法军不安
4月底,博略元帅指挥奥地利军队偷袭亚历山大里亚、瓦伦察和托尔托纳,但遭法军挫败
5月7日,上午,拿破仑指挥法国意大利军团精锐部队在中立的帕尔马公国的皮阿琴察渡过波河,帕尔马公国成为法国事实上的附庸。下午,法军先头部队与奥军先头部队在古雅多米里奥附近相遇,发生了一场激烈的战斗。法军兵力不足,被迫退至波河附近。当晚,奥军列普塔伊师(共8个营和8个骑兵连,约5000人)占领了皮阿琴察以北大约四公里处的佛姆比奥,不仅挡住了法军前进的道路,而且迫使法军不能不背水作战
5月8日,拿破仑指挥法国意大利军团主力击败奥军列曾塔伊师,攻占了皮阿琴察以北大约四公里处的佛姆比奥,并俘虏奥军两千余人。法军主力开始在皮阿琴察渡过波河。当晚,奥军偷袭科多略成功。
5月10日,洛迪战役。上午,法军主力在开往洛迪的途中追上奥军的后卫,大败之,法军趁势攻下了洛迪。傍晚法军又攻占了洛迪桥。奥军一共损失了2500余人,并丢弃了15门火炮和大量的物资。而法军仅仅伤亡了二百余人。
5月11日,法军包围并占领了阿达河下游的皮其格顿,俘获奥军三百余人。
5月14日,法军马塞纳师和奥热罗师进抵伦巴第的政治首府米兰城下,二千名守城奥军宣布无条件投降
5月中旬,法兰西共和国同撒丁王国签署和约,根据这个和约,撒丁将科尼和亚历山大里亚两座要塞交给法国的意大利军团驻防,并且拆除苏萨、勃鲁涅托、厄克集耳等要塞;向法军开放阿尔卑斯山所有山口;除法军以外,以后不许任何其他军队通过撒丁王国的领土;撒丁不能向任何国家结成任何形式的联盟;将尼斯领地和整个萨伏依省割让给法国,同时根据法国的要求修改撒丁与法国的边界;对于驻扎在撒丁领土上的法军,撒丁王国有义务提供它所需要的一切物资。
5月下旬,法军占领了威尼斯共和国领土上的最大城市布里西亚
接下来是曼图亚战役
5月30日,曼图亚战役开始。上午,缪拉将军指挥的法国骑兵,首先向驻扎在博尔杰托的奥地利骑兵和那不勒斯骑兵发起猛攻,迅速攻入了博尔杰托,并且缴获了9门火炮和两面军旗,捉了两千名俘虏,其中包括那不勒斯骑兵指挥官库托公爵,并夺下了瓦列德约高地,法军大部渡过明乔河,奥军在北意大利的最后一道防线--明乔河防线被法军击破。奥军退到了阿迪杰河上游的多尔切。
6月3日,法国意大利军团马塞纳师粉碎了维罗纳总督弗斯卡列利的顽强抵抗,攻占了威尼斯共和国的维罗纳。由拿破仑率领的法军主力则包围了曼图亚。
6月4日,法军攻占曼图亚东面的圣若尔日郊区、东南的皮耶托利、南面的切雷萨、西面的普拉代拉。至此,曼图亚要塞除了北面的法沃里塔堤以外,其它四道湖堤的出入口全被法军控制
6月上旬,法军将奥地利人赶到了罗韦雷托与特兰托之间的加利安诺,并建立了一条左起巴尔多山,右至洛尼亚戈的前哨线。
6月中旬,为巩固后方,法国意大利军团攻下了阿尔克瓦特,枪毙了一批曾经杀死过法国人的叛匪。并胁迫热那亚当局将奥地利公使驱逐出境,并答应尽一切力量保证法军交通线的安全。奥热罗师占领了波伦亚和斐拉拉。此后,拿破仑又相继占领了摩德纳和里窝那。至此,波河右岸的所有国家几乎全部被法国人所控制。教皇庇护六世为形势所迫,被迫向拿破仑求和,并签订了一项停战协议。根据这项协议,庇护六世将波伦亚、斐拉拉和安科纳三个城市割让给了法国,并同意向拿破仑缴纳一笔数额巨大的罚金。
7月29日,奥地利维尔姆泽的军团向拿破仑的意大利军团发起进攻,切断了法军与米兰之间的交通线,迫使拿破仑于次日晚率法国意大利军团撤离曼图亚
8月5日,法、奥军在卡斯蒂里恩遭遇,拿破仑的法军在右翼佯攻后诈败,诱使奥军投入预备队追击,此后在左翼发起猛攻,击溃奥军右翼,此后发动全面进攻,最终击溃了奥地利将军维尔姆泽率领的奥军主力。奥军损失了3千名士兵和20门火炮。
9月4日,拿破仑率法国意大利军团击溃了由达维多维奇率领的2万防守罗韦雷托的奥军,夺占罗韦雷托。
9月7日,拿破仑率法国意大利军团在普里莫拉诺击溃了奥地利将军维尔姆泽的前锋部队
9月8日,拿破仑率法国意大利军团在巴萨诺击溃了奥地利将军维尔姆泽的主力。奥军缴械达6千人。维尔姆泽带着1.6万名残兵败将退入曼图亚城
9月13日,拿破仑率法国意大利军团第三次包围曼图亚城,奥地利将军维尔姆泽被困在曼图亚城中
11月17日,拿破仑率法国意大利军团经三天苦战,终于在阿尔科拉村击败奥地利将军阿尔文齐的3.5万大军,溃败的奥军退往蒙特贝洛
1797年1月12日,奥军第4次救援曼图亚行动开始。中路奥军由巴亚利奇部(6千人)首先向维罗纳方向发起进攻,经过激战,占领了位于维罗纳与圣韦托雷之间的卡尔迭罗,紧接着,奥军继续向维罗纳东面的圣米凯来进攻。但遭法军马塞纳师(9千人)反击,被迫退回到卡尔迭罗。左路奥军普罗维拉部(9千人)的先头部队,在霍亨措列亲王的率领下,连克贝维拉夸和阿迪杰河下游的重要渡口洛尼亚戈,将法军奥热罗师(9千人)前卫部队赶过了阿迪杰河。右路阿尔文齐率领奥军主力(2.9万人)向里沃利方向实施了主要突击,但当天的多次进攻均被法军茹贝尔师(1万人)击退。
1月14日,里沃利之战。拿破仑率法国意大利军团击溃了阿尔文齐将军率领的奥军主力,奥军损失七千余人,并且丢掉了几乎所有的火炮。阿尔文齐放弃了解救曼图亚和维尔姆泽将军的努力,率残部逃往提罗尔。但普罗维拉率领的奥军左翼集团在洛尼亚戈上游不远的安则雅里附近渡过了阿迪杰河,并击溃了法军奥热罗师的左翼。连克洛尼亚戈与曼图亚之间的切尔科、桑圭诺托和通迪诺加拉,迅速向曼图亚要塞挺进。拿破仑留茹贝尔师、雷伊师和马塞纳师的一部继续追击阿尔文齐的残部,其余兵力迅速南下,以防维尔姆泽的曼图亚守军同普罗韦拉率领的奥军的会合
1月15日,普罗维拉率领的奥军左翼集团被法军阻于曼图亚东面的圣若尔日城堡。
1月16日,曼图亚的奥地利守军试图向东北方突围,以与普罗韦拉率领的奥军左翼集团会师,但在法沃里塔被法军塞律里埃师击退,被迫撤回城中。拿破仑率法国意大利军团在曼图亚郊区的圣乔治镇包围了前来解围的由普罗韦拉率领的奥军左翼集团,迫使其投降,奥军被俘约6千人
2月2日,奥地利将军维尔姆泽率军开出曼图亚向法军投降,曼图亚战役结束。此役,奥军在总共折损2.7万人,500多门黄铜大炮落入法军之手。
2月19日,法国意大利方面总司令拿破仑与教皇庇护六世签订了《托伦蒂诺条约》,规定教皇国赔偿1500万里拉,正式割让法国大革命时期被法国占领的亚维农及Comtat Venaissin、罗马格纳地区和将成立的奇萨尔皮尼共和国地区给法国,没收梵蒂冈的艺术品,法国使团有权进入任何建筑,无论是公共的、宗教的还是私人的,以便他们评估哪些要带回法国。准许法国驻军于安科纳直至战争结束
3月16日,拿破仑向塔里亚曼托河的卡尔大公率领的奥军主力进攻
4月18日,拿破仑迫使奥地利签订了《累欧本停战协定》,意大利战争结束

10. 一战时法国损失有多严重是协约国最严重的吗

一战使法国总共伤亡150万士兵,同时丧失了1/10的人口,约7%的国土和大部分工业和富庶地区遭到德军占领,大量产业被破坏,物质损失巨大,同时还欠下了大量债务。战争的损失,使法国在长时间内面临财政困难。
第一次马恩河会战
1914年8月英法军队在边境之战失败后,为了摆脱德军,于9月4日撤过马恩河,积极加强左翼力量,准备反攻。联军66个师108.2万人对德军51个师90万人;
凡尔登战役(Battle of Vern)
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破坏性最大,时间最长的一次战役,战争从1916年2月21日延续到12月19日,德法两国投入100多个师的兵力,军队死亡超过25万人,50多万人受伤。伤亡人数仅次于索姆河战役,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
经过10个月的厮杀,法军阵亡、负伤、被俘和失踪的人数达46万人。
索姆河战役
在1916年7月1日爆发,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英法联军投入39个师(后增至86个师,其中英军54个师,由F.福煦将军指挥)。参战双方伤亡约134万人,其中英军45万余人,法军34万余人,德军约53.8万人。

阅读全文

与法国精锐部队损失多少人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金华义乌国际商贸城雨伞在哪个区 浏览:732
俄罗斯如何打通飞地立陶宛 浏览:1108
韩国如何应对流感 浏览:893
在德国爱他美白金版卖多少钱 浏览:933
澳大利亚养羊业为什么发达 浏览:1357
如何进入法国高等学府 浏览:1447
巴西龟喂火腿吃什么 浏览:1373
巴西土地面积多少万平方千米 浏览:1233
巴西龟中耳炎初期要用什么药 浏览:1202
国际为什么锌片如此短缺 浏览:1604
巴西是用什么规格的电源 浏览:1423
在中国卖的法国名牌有什么 浏览:1333
在菲律宾投资可用什么样的居留条件 浏览:1233
德国被分裂为哪些国家 浏览:849
澳大利亚跟团签证要什么材料 浏览:1176
德国大鹅节多少钱 浏览:847
去菲律宾过关时会盘问什么 浏览:1170
澳大利亚女王为什么是元首 浏览:996
有什么免费的韩国小说软件 浏览:732
申请德国学校如何找中介 浏览:6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