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法国资讯 > 法国小说在哪里写的

法国小说在哪里写的

发布时间:2023-06-01 06:59:35

‘壹’ 法国巴黎圣母院举世闻名,这本书的内容简介是什么

《巴黎圣母院》简介
小说的故事发生在15世纪的巴黎,情节线索的中心地点是巴黎圣母院。

主人公加西莫多是流浪的吉卜西(赛)人的弃儿,生来就畸形:独眼、驼背、跛足。吉卜西人偷偷地拿他换走了雷姆地方一个妇女的小女儿阿涅。巴黎圣母院的副主教克罗德收养了加西莫多,在成年后让他在圣母院里当敲钟人。由于长年敲钟,他的耳朵又震聋瞎滚腔了。加西莫多忠于职务,对副主教极为崇敬,唯命是从。

一个节日的晚上,副主教指使加西莫多去抢吉卜西少女爱斯梅哈尔达,被国王卫队撞上,队长法比救下少女。次日加西莫多被判了刑,在格雷勿方场鼓台下被鞭打示众。加西莫多痛苦万分,要求喝水。副主教看见后悄悄溜走,吉卜西少女却大胆地送水给受刑的加西莫多喝。可怜的敲钟人从此对她感激不尽。

原来吉卜西少女正是被流浪人偷走的阿涅。她年轻、美丽,能歌善舞。节日晚上被卫队长法比救下来以后就爱上了他,约定相会。这事被副主教得知,跟踪法比,藏在他们幽会的地方,并在法比和爱斯梅哈尔达互诉爱慕时,用匕首刺伤法比,自己溜走。吓昏过去的爱斯梅哈尔达被逮捕,法庭控诉她以妖术谋害国王侍卫的罪名,又用酷刑逼她认罪,从而判处她绞刑。在狱中副主教一再向爱斯梅哈尔达表示,只要她肯爱他就能免死。但少女坚定地爱着法比,副主教恼羞成怒,宣布执行绞刑。行刑的前一天,爱斯梅哈尔达跪在圣母院门前执行忏悔仪式。突然,加西莫多冲出来抱起少女跨进圣母院的门槛,高喊:“圣地!”卫队、狱卒和围观的人群都不敢行动,因为根据当时的宗教法规,凡在教堂内的人都应受到上帝保护,即使犯了死罪,也不得逮捕。加西莫多把爱斯梅哈尔达藏在最高塔楼的小房间里,拿自己的食物、被褥送给她,每夜守卫在她的房门口,对她百般爱护。不久副主教找到了这个藏身之地,夜间潜入室内,想强奸少女,被守卫的加西莫多发现未遂。

流浪人得知爱斯梅哈尔达被无理判处死刑,都非常愤怒,他们各自武装起来,一路冲向法院,一路包围巴黎圣母院。但热爱吉卜西女郎的加西莫多,因为是聋子,误以为他们是来追捕她的敌人,在教堂顶上抛下用来修理房屋的各种建筑材料,造成流浪人的大量伤亡。国王路易十一虽然不喜欢宗教势力,但又惧怕人民起来,派出军队去镇压。

副主教趁机骗走爱斯梅哈尔达,把她拖到鼓台前,逼她选择:或者上绞台,或者答应爱他。少女卑视他磨衫,宁死不屈。副主教把她拖到“老鼠洞”前,叫修女居第尔抓住她,自己跑去喊卫队。

修女居第尔其实就是少女的母亲。她在失去小女儿以后,带着留下的一只绣花小鞋跑遍各地寻找,在绝望的情况下皈依宗教,进了活棺材——“老鼠洞”,当了修女。当爱斯梅哈尔达看到那只小鞋时,她也拿出装在自己护身符里的一只同样的绣花小鞋,于是母女相会。修女砸断铁窗栏,把失去了十六年的女儿藏进“老鼠洞”,母女俩沉浸在骨肉团聚的欢乐里。这时被副主教喊来的监狱长和卫队包围了“老鼠洞”。母爱使居第尔产生了力量和智慧,她骗过了他们,使他们相信吉卜西少女已经逃走。但是当爱斯梅哈尔达听到法比的名字时,忍不住冲出窗口,暴露了自己。于是母女被带到刑场,女儿上绞架,母亲惨死在绞架下面。

最后,加西莫多看透了副主教的丑恶灵魂,把他从塔楼上推下去摔死后,找到爱斯梅哈尔达的尸体,紧紧地抱住它死去。

小说通过副主教的卑劣行为,非常有力地揭露了宗教的残酷和虚伪。是束缚人性的宗教使备凯他的爱情变成可怕的欲望,害了别人,自己也得不到好下场。作品还以加西莫多外形的丑来对照他内心的美。吉卜西少女爱斯梅哈尔达是作者理想的化身,在她身上体现了雨果心目中最崇高的感情和最美的形象。

‘贰’ 《巴黎圣母院》的作者是谁

《巴黎圣母院》是法国文学家维克多·雨果创作的长篇小说,1831年1月14日首次出版。

《巴黎圣母院》以离奇和对比手法写了一个发生在15世纪弯橘法国的故事:巴黎圣母院副主教克罗德道貌岸然、蛇蝎心肠,先爱后恨,迫害吉ト赛女郎埃斯梅拉达。

面目丑陋、心地善良的敲钟人卡西莫多为救女郎舍身。小说揭露了宗教的虚伪,宣告禁欲主义的破产,歌颂了下层劳动人民的善良、友爱、舍己为人,反映了雨果的人道主义思想。

《巴黎圣母院》标题所指正是故事的发生地——巴黎圣母院。1829年维克多·雨果着手创作《巴黎圣母院》,也是为了让当时的人们了解这座哥特式建筑的价值。

(2)法国小说在哪里写的扩展阅读:

创作背景

在法国,被资产阶级革命政权推翻的波旁王朝,在国外封建势力的支持下,于1815年复辟。直到1830年,法国爆发了“七月革命”,结束了波旁复辟王朝的封建统治。

作者简介

维克多·雨果,法国浪简世漫主义作家,人道主义的代表人物,法国文学史上资产阶级埋咐团民主作家,几乎经历了19世纪法国的所有重大事变,被人们称为“法兰西的莎士比亚”。

一生写过多部诗歌、小说、剧本、各种散文和文艺评论及政论文章,是法国有影响的人物。雨果的创作历程超过60年,其作品包括26卷诗歌、20卷小说、12卷剧本、21卷哲理论着,合计79卷之多。

‘叁’ 《巴黎圣母院》这本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巴黎圣母院》携链主要讲述了丑聋人卡西莫多被巴黎圣母院的神父克罗德收养,在巴黎圣母院的钟楼上做一个撞钟人,克罗德神父外貌看似正经,但在遇见美丽的吉普赛少女爱斯美拉达后,被爱斯美拉达的美貌深深吸引。

后来指使卡西莫多强行掳走爱斯梅拉达,途中被福比斯――骑兵上尉队长所救,埃斯美拉达因而爱上了福比斯。但福比斯生性风流。克罗德劫掳不成,对福比斯怀恨在心便刺杀福比斯,但没有死。

事情败光后就嫁祸于埃斯梅拉达,令她被判死刑。就在行刑时,卡西莫多救走了爱斯美液隐肢拉达,卡西莫多将爱斯美拉达藏身于圣母院中。

乞丐群众为了救爱斯梅拉达而冲入教堂,误与卡西莫多大战,爱斯美拉达被由克罗德带领的军队绞杀在广场上,卡西莫多愤然将克罗德从教堂顶楼摔落地下,最后卡西莫多抚着爱斯美拉达的尸体自杀。

(3)法国小说在哪里写的扩展阅读:

小说《巴黎圣母院》的故事浪漫离奇而凄婉动人的,其间深邃的主题更是耐人寻味。雨果在他的长篇小说《海上劳工》的序言中提到:“宗教、社会和自然,这是人类的三大斗争”,《巴黎圣母院》是为了控诉宗教的宿命而作的。

小说通过爱斯梅拉达的悲剧,揭露了中世纪欧洲社会的黑暗,抨击了可教会的邪恶势力,尤其是,小说通过克洛德这个核心人物的描闹世写,对宗教教义与宗教生活的合理性提出了质疑。

在雨果笔下,副主教克洛德首先是宗教恶势力的代表,是制造爱斯梅拉达悲剧的罪魁祸首。作品的深刻之处,在于把克洛德写成宗教教义和宗教生活的牺牲品。作为“牺牲品”的克洛德,他并非生来就是残酷险恶的,他的性格有一个演变的过程。

青少年时期,克洛德是一个纯正、善良的人。然而,似乎命运早已决定,他从小就被父母送上了当牧师的道路。在他十九岁的时候父母双亡,抚养幼小的弟弟成了他不容推辞的义务。

这种兄弟俩相依为命的这种生活,是克洛德感受到了人世间发自心灵的那种骨肉之情。再后来又出于爱和怜悯收养了怪物般的弃儿卡西莫多。疼爱兄弟收养卡西莫多都体现了他人性中的爱的情感的一种真实自然的表现。

也体现了基督教的博爱精神,基督教的博爱和天然的人性之爱在克洛德身上是高度统一的。然而,长期的宗教生活,使成人之后的克洛德在情感-心理上发生了变异。

长时期对情感的克制,导致了整个心理结构的不平衡,以致变形扭曲。面对天使般的爱斯梅拉达,爱欲的唤起和受挫使他的性格在极度扭曲后走向了邪恶。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宗教生活和宗教教义对人性的压抑。

克洛德·弗洛罗是中世纪教会恶势力的化身,也是教会宗教生活的牺牲品。小说通过教会恶势力化身的克洛德的描写,揭露了中世纪教会伪善的一面。

通过宗教生活牺牲品的克洛德的描写,深刻地揭露了被教会控制下的中世纪宗教文化、教育对人性的束缚,揭示了教会生活的不人道的一面,从而表现了对宗教生活合理性的怀疑,对教会和宗教教义的批判。

‘肆’ 法国文学家维克多·雨果的小说《巴黎圣母院》描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

法国文学家维克多·雨果的小说《巴黎圣母院》描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今天就跟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巴黎圣母院》以一种奇怪而对比的方式写了一个发生在15世纪法国的故事。小说揭露了宗教的虚伪,宣告了禁欲主义的破产,歌颂了下层劳动人民的善良、友谊和自我牺牲精神亮桐,体现了雨果的人道主义思想。《巴黎圣母院》的主要内容是以陌生和对比的方式书写一个发生在15世纪法国的故事。巴黎圣母院副主教克劳德·弗洛洛收养了又聋又丑的卡西莫多,敬败坦让他成为巴黎圣母院的敲钟人吧。

《巴黎圣母院》以对比的方式写了一个发生在15世纪法国的故事:巴黎圣母院副主教克劳德端庄而阴险,先爱后恨,迫害朱塞佩的女孩埃斯梅拉达。敲钟人卡西莫多为了救这个女孩牺牲了自己的生命。小说揭露了宗教的虚伪,赞扬了劳动人民的善良和牺牲精神。

以上就是小编要说的了,大家觉得怎么样呢?

‘伍’ 有哪些经典小说 故事发生在法国巴黎 作者以及书名

《巴黎圣母院》 作者雨果
作家大仲马创作的历史小说《玛戈王后》

‘陆’ 法国文学名着《巴黎圣母院》的作者是谁

维克多·雨果——《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诺曼底”号遇枝耐丛难记》、《笑面人》等。

1、《巴黎圣母院》是法国文学家维克多·雨果创作的长篇小说,1831年1月14日首次出版。

《巴黎圣母院》以离奇和对比手法写了一个发生在15世纪法国的故事:巴黎圣母院副主教克罗德道貌岸然、蛇蝎心肠,先爱后恨,迫害吉ト赛女郎埃斯梅拉达。

面目丑陋、心地善良的敲钟人卡西莫多为救女郎舍身。小说揭露了宗教的虚伪,宣告禁欲主义的破产,歌颂了下层劳动人民的善良、友爱、舍己为人,反映了雨果的人道主义思想。

2、《悲惨世界》是猛樱由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在1862年发表的一部长篇小说,其内容涵盖了拿破仑战争和之后的十几年的时间。

故事的主线围绕主人公土伦苦刑犯冉·阿让(Jean Valjean)的个人经历,融进了法国的历史、革命、战争、道德哲学、法律、正义、宗教信仰。该作多次被改编演绎成影视作品。

3、《九三年》是法国小说家雨果创作的最后一部长篇小说,首次出版于1874年2月。

雨果在小说中塑造了旺代叛军首领朗德纳克侯爵及其侄孙、镇压叛乱的共和军司令郭文,以及郭文的家庭教师、公安委员会特派员西穆尔登这三个中心人物,围绕他们展开了错综复杂的情节,描绘了资产阶级和封建势力在1793年进行殊死搏斗的历史场面。

4、《“诺曼底”号遇难记》,作者维克多·雨果,19世纪文学运动领袖,人道主义的代表人物,被人们称为“法兰西的莎士比亚”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和《九三年》,短篇小说有《“诺曼底”号遇难记》”。

1870年3月17日夜晚,大海上夜色正浓,薄雾弥漫。速度快,负载大的“玛丽号”笔直朝着“诺曼底号”逼了过来,在“诺曼底号”的船身上削开了一个大窟窿,哈尔威船长镇定自若地指挥大家井然有序的逃离。最后大家得救了,而船长却与船一起沉入了海中。

5、《笑面人》是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创作的长篇小说,写作于1866-1868年,1869年发表。

该作讲述在17世纪末18世纪初的英国。一伙童贩将一个10岁男孩遗弃海岸,逃离时遇难,当忏悔他们的罪行,将男孩的身世、证件封在一个葫芦里,抛到海上。此男孩便是誓死不与王权妥协的克朗亩锋查理爵士的儿子。

2岁时被英王詹姆士二世卖给童贩。童贩用手术破坏了他的容貌,使他脸部永远呈现笑容,充当小丑,被叫做格温普兰。格温普兰历尽艰辛。从海边逃生。被江湖艺人收留,并与收留的另一孤女组成3人流浪之家,四处卖艺,维持生计。

15年后,两孤儿成为情侣,到伦敦卖艺,轰动全城。这时,在海上漂了15年的葫芦落入官方之手,格温普兰的身份得到证实。

安娜女王借机制造宫廷阴谋,宣布格温普兰为法定继承人。格温普兰在上议院的演说遭到嘲笑。愤怒之下,放弃爵位去寻找亲人。此时恋人已病入膏肓,死于其怀抱。格温普兰在万分悲痛之下投海自尽。

‘柒’ 苦儿流浪记作者的详细简介

埃克多·马洛(1830~1907),着名法国小说家。是以写情节剧小说(即以情节取胜的小说)载入法国近代文学史的作家之一。

他一生写了70多部小说,而且都十分畅销,《苦儿流浪记》更是家喻户晓。这部小说问世后,曾被译成英、德、俄、日等多种文字,而且直到一百多年后的今天,它还在法国被重印出版,并多次被搬上银幕。

在法国十九世纪文学遗产中,作为提高了的情节剧小说,《苦儿流浪记》具有重要的代表性。

在他专门写给少年儿童的小说中,还有另外两本名着,一本是《孤女寻亲记》,一本是《罗曼·卡勃里历险记》。

(7)法国小说在哪里写的扩展阅读:

创作背景

法国19世纪后半个世纪里,埃泽尔和他的朋友让·马塞于1864年创办的《教育与娱乐杂志》(1864—1906)发行最广。杂志分“教育”与“娱乐”两大栏,为“娱乐”栏撰稿的有儒勒·凡尔纳、埃克多·马洛、安德烈·洛里、欧内斯特·勒古韦、儒勒·桑多等法国作家,以及狄更斯等外国作家。

埃克多·马洛是《教育与娱乐杂志》主要撰稿人之一。马洛的《罗曼·卡尔布里斯历险记》在儿童文学领域获得成功后,埃泽尔又约请马洛再为孩子写一部小孩游历法兰西的小说,把地理风光和各行各业的人都组织到小说里去。

很不幸,写成的手稿因巴黎失陷于普鲁士之手而无从寻找。出版面试的长篇小说《苦儿流浪记》是重写稿。

《苦儿流浪记》写成于法国工业化起飞前夕。马洛笔下出现的农村破落,工人们劳动条件恶劣,童工数量剧增和在法律允许下对童工的剥削,都符合当时的历史真实。

‘捌’ 悲惨世界是谁写的哪国的

法国,雨果~

法国雨果创作长篇小说
简介

《悲惨世界》(Les Misérables),是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于1862年所发表的一部长篇小说。是十九世纪最着名的小说之一。小说涵盖了拿破仑战争和之后的十几年的时间。故事的主线围绕没帆主人公获释罪犯冉阿让(Jean Valjean)试图赎罪的历程,融进了法国的历史,建筑,政治,道德哲学,法律,正义,宗教信仰。1958年法国导演让.保罗·李塞诺拍摄过同名电影,2006年日本出品了根据原着改编的动画片《悲惨世界少女珂塞特》 。《悲惨世界》也是百老汇着名的音乐剧,是音乐剧史上上演时间仅次于《猫》的旷世佳作。
作者小传

维克多·雨果(Victor Hugo,1802.2.26~1885.5.22),法国浪漫主义作家,人道主义的代表人物,19世纪前期积极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代表作家,法国文学史上卓越的资产阶级民主作家,被人们称为“法兰西的莎士比亚”。)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运动领袖,人道主义的代表人物,被人们称为“法兰西的莎士比亚”。文学界的大师。 雨果出生巧察槐于法国东部紧挨瑞士的杜省贝桑松,他的父亲是拿破仑手下的一位将军,儿时的雨果随父在西班牙驻军,10岁回巴黎上学,中学毕业入法学院学习,但他的兴趣在于写作,15岁时在法兰西学院的诗歌竞赛会得奖,17岁在“百花诗赛”得第一名,20岁出版诗集《颂诗集》,因歌颂波旁王朝复辟,获路易十八赏赐,以后写了大量异国情孝友调的诗歌。以后他对波旁王朝和七月王朝都感到失望,成为共和主义者,他还写过许多诗剧和剧本,几部具有鲜明特色并贯彻其主张的小说。 1841年雨果被选为法兰西学院院士,1845年任上院议员,1848年二月革命后,任共和国议会代表,1851年拿破仑三世称帝,雨果奋起反对而被迫流亡国外,流亡期间写下一部政治讽刺诗《惩罚集》,每章配有拿破仑三世的一则施政纲领条文,并加以讽刺,还用拿破仑一世的功绩和拿破仑三世的耻辱对比。

‘玖’ 最后一课的创作背景

普法战争后法国战败,割让了阿尔萨斯和洛林两地(在历史上阿尔萨斯——樱模洛林多次易主,德意志、法兰西曾多次交替拥有其主权),普鲁士占领消如后禁教法语,改教德语。

拓展资料:

1、《最后一课》是法国小说家阿尔丰斯·都德的一篇小说作品,写于1873年。阿尔丰斯·都德的短篇小说《最后一课》,写的是普法战争后法国战败,割让了阿尔萨斯和洛林两地,普鲁士占领后禁教法语,改教德语,爱国的法国师生上了最后一堂法语课,表现法兰西人的爱国情怀。

2、 阿尔丰斯·都德(Alphonse Daudet,1840年5月13日—1897年12月14日),法国普罗旺斯人,杰出的爱国作家。1857年开始文学创作,26岁时发表短篇小说集《磨坊文札》。

两年后,他出版了他的第一部长篇自传体小说《小东西》,这部小说是都德的代表作,集中表现了他不带恶意的讽刺和含蓄的感伤,也就是所谓的“含泪的微笑”。都德因而有了“法国的狄更斯”的誉称。

他一生共写了13部长篇小说、1部剧本和4部短篇小说集。其中的《最后一课》和《拿颂启柏林之围》更由于具有深刻的爱国主义内容和精湛的艺术技巧是而享有极高的声誉,成为世界短篇小说中的杰作。

阅读全文

与法国小说在哪里写的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金华义乌国际商贸城雨伞在哪个区 浏览:756
俄罗斯如何打通飞地立陶宛 浏览:1131
韩国如何应对流感 浏览:915
在德国爱他美白金版卖多少钱 浏览:956
澳大利亚养羊业为什么发达 浏览:1386
如何进入法国高等学府 浏览:1467
巴西龟喂火腿吃什么 浏览:1400
巴西土地面积多少万平方千米 浏览:1262
巴西龟中耳炎初期要用什么药 浏览:1224
国际为什么锌片如此短缺 浏览:1628
巴西是用什么规格的电源 浏览:1449
在中国卖的法国名牌有什么 浏览:1354
在菲律宾投资可用什么样的居留条件 浏览:1263
德国被分裂为哪些国家 浏览:872
澳大利亚跟团签证要什么材料 浏览:1203
德国大鹅节多少钱 浏览:870
去菲律宾过关时会盘问什么 浏览:1194
澳大利亚女王为什么是元首 浏览:1021
有什么免费的韩国小说软件 浏览:753
申请德国学校如何找中介 浏览:6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