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法国资讯 > 休克疗法国家有哪些

休克疗法国家有哪些

发布时间:2023-06-01 08:23:12

A. 休克疗法在俄罗斯宣告失败,为何却能在玻利维亚成功

今天我们要说的是休克疗法,大家一听是不是以为我要说的是治病,医学上的休克。其实不是,你们有没有了解过在治理国家上,当时玻利维亚使用的休克疗法,也就是一个反危机措施,是为了刺激经济的发展,猜则是在20世纪80年代,玻利维亚爆发了严重的经济危机,就在这时,美国的经济学家萨克斯用了这个休克疗法,也就是把物价放开,实行的是自由贸易,可以充分发挥市场机制。

这个事件告诉我们我们什么道理呢?不要有病乱投医,东欧国家和前苏联一直是计划经济,后来经济越来越低迷,西方经济发展越来越快,也就是这些国家产生了心理落差,所以他们会认为只要跟随西方,就可以解决问题,一味的相信西方思路,却让国家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B. 简述俄罗斯经济改革中实施的“休克疗法”及其后果。

【答案】:(1)休克疗法的含义
所谓“休克疗法”本来是医学上的治疗方法,在经济学中是指通过实施财政货币紧缩政策、治理恶性通货膨胀的一系列严厉经济措施。这里是指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上采取一步到位的激进方式,以区别于渐进式改革,旨在遏制通货膨胀,克服财政危机,使经济复苏。
(2)“休克疗法”的基本内容
1992年1月2日开始,俄罗斯实施“休克疗法”式的经济转轨。休克疗法的基本内容一般归结为自由化、稳定化和私有化。俄罗斯在1992年初围绕这“三化”推行的激进改革措施包括:①价格自由化。从1992年1月2日起,一次性大范围放开商品价格,使90%的零售商品价格和85%的工业品批发价格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②外大则贸自由化。取消国家对外贸的垄断,允许所有在俄境内注册的经济单位参与对外经济活动,放开进出口贸易;③汇兑自由化。卢布在俄境内可以自由兑换,由原来的多种汇率制过渡到双重汇率制携模,并过渡到统一汇率制;④稳定化。实行严厉的双紧政策,即紧缩财政与货币,以便迅速达到摆脱赤字预算、降低通货膨胀率和稳定经济的目的;⑤私有化。俄罗斯政策规定,在1992年内要把20%~50%的国家财产私有化。到1996年俄基本上完成了私有化的任务;私有化的企业已占企业总数的60%、非国有经济创造的产值已达俄罗斯GDP的70%。
(3)俄罗斯“休克疗法”改革的后果
俄罗斯激进式的改革方案引起了社会经济的一片混乱,把俄罗斯推到了崩溃的边缘,叶利钦时期的经济形势陷入前所未有的糟糕局面。作为昔日超级大国主要继承国的俄罗斯,在经济上沦为世界上的二流国家,经济大幅度下滑,恶性通货膨胀严重,失业率急剧上升,收入分配严重不公,贫富差距迅速扩大,各利益集团矛盾激化,政治上的不稳定使经济进一步恶化。
(4)俄罗斯“休克疗法”改革的教训
俄罗斯激进改革的惨痛后果其根本原因在于在消除原苏联模式弊端中遵循的以“自由化”、“私有化”和“西方化”为主要特征的指导思想和以“休克疗法”为准绳的改革方法。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盲目崇拜西方制度;②盲目滚隐棚推崇自由竞争市场经济;③没有以发展生产力为标准来衡量经济转轨的得失;④忽视了国家的经济安全。

C. 在东欧国家中,经济转轨上采取“天鹅绒式的休克疗法”的国家是( )

b、捷克

在东欧国家中,经济转轨上采取“天鹅绒式的休克疗法”的国家是捷克

D. 波兰经济:从满目疮痍到脱胎换骨,30年间到底经历了什么奇迹

1989年的波兰,还是属于东方阵营的国家,但是死板的计划经济将这个国家带入了经济的沼泽。

那个时候,波兰国内物价飞涨,商品匮乏,通货膨胀率超过2000%,国内生产水平大幅下降,生产总值低至触目惊心,而外债更是高达490亿美元这个庞大数额。


此时的波兰民怨沸腾,所有的民意调查都显示,再不改变经济形势,95%以上的家庭都要面临生存危机。


从1989年波兰团结工会政府上台后,推行市场经济开始的。

波兰是最早实施“休克疗法”的东欧国家,比俄罗斯还要早。这种激进的经济改革方案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当时波兰最好的选择。

那个时候,波兰刚开始从中央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关键阶段。也正是这样的大胆举措,得以让波兰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4%,堪称经济奇迹。


2006年,波兰被《商业周刊》誉为全球第一的最佳投资国家。

从1990年到2006年,波兰就完成华丽转身,并成功加入欧盟,把当初那个满目疮痍、支离破碎的波兰发展成如今的世界准发达国家。

如今, 波兰2018年人均GDP已经达到了15424美元,远远超过众多东欧国家,而且已经迈入了准发达国家行列。


时任副总统兼财政部长的巴尔采罗维奇,授意波兰团结工会政府,接受美国经济学家弗里·萨克斯提出的经济“休克疗法”。这个被称作“巴尔采罗维奇纲领”指出,波兰经济必须从根本上做出体制变革。

1.改变所有制结构,将国营企业私有化。

2.建立完善国家财务制度。

3.改变国有银行体制。

4.开辟专用资金市场。

5.建立劳动力储备库,促进贸易自由化。

改革的目的就是将发达国家现行的市场经济体制发扬光大,阻止恶意通货膨胀,从而实现经济自由化和私有化。

1990年1月1日,新的改革方案正式启动。

此举不仅让波兰开启了欧洲经济转轨的的先河,还对其他观望中的东欧国家产生巨大影响。“华盛顿共识”稳定化、自由化和私有化的内在核心,成为主导东欧经济改革的重要思想。


“休克疗法”无疑是将波兰整个经济体系推倒重建,由此产生的痛苦在所难免。

1990--1991年,波兰国内生产总值下降20%,还好痛苦的时间较为短暂,很快开始触底反弹。

1992年,波兰国内经济增长2.6%,成为东欧最早实现经济恢复增长的少数国家之一。相较于波兰,乌克兰就没有这么幸运,他们整整用了十年的时间才得以恢复。

两年后,波兰一跃成为首个国民生产总值超过转型前的国家,至今经久不衰,保持增长势头。人均GDP也从1990年的1547美元增长到2004年的6334美元。



纵观波兰这只“欧洲正在腾飞的雄鹰”,可以看出其迅速成功转型主要有三大成因。

一、实行现实主义制度期间的波兰,先后三次做出重大经济改革调整。尤其是中间一次,曾提出突破传统计划经济框架, 实行企业“独立自主、自筹资金、自负盈亏”的方针,大胆引进市场机制,只不过这一计划,因为当时政治气候不允许而被迫夭折。

二、成功实施“休克疗法”,为市场机制充分发挥作用扫清道路。消除短缺经济, 从卖方市场转化为卖方市场。减少价格扭曲,向国际市场迅速靠拢,使波兰经济快速且稳定地发展。

三、加快国企私有陪拦化进程,让私有经济发挥主力作用。与其他的东欧国家不同, 波兰私有化非常彻底,不但有序推进,还能先从“小私有化”着手,将小型商业和服务业率先私有化,然后全面铺开,直至全国。波兰当局也没有将效益较好的企业留存,价高而估,反而是知乱灶首批就将他们拍卖或者转让,实现私有化。

1990年波兰颁布《私有化法》并于1996年进行了修改,为经济私有化提供了法律依据。

为加速私有化推进,波兰当局专门成立国库部门来进行监督。换言之,私有化从根本上改变了波兰经济体制。


这一举措使得国有企业从1990年的8453家减为2003年的1736家。GDP国有经济占比也从1990年的69.1%下降为2002年的26%。

私营经济的大显神通,填搭扮补了放弃计划经济后出现的空白。

同时在苏联控制波兰期间,波兰的土地就是私有制。 当东欧国家推行农业私有化时,波兰农民已经完成私有农业的蜕变,并不存在农业改革的事情。


当然,波兰经济成功转型和欧盟密不可分。

与德国接壤的波兰地处中东欧,所以与西欧国家接触较多。在1989年东欧巨变时,他们飞快恢复与西欧国家的经济联系,可谓左右逢源。

得到西欧的资金和技术援助后,波兰有了质的飞跃。一度成为东欧国家最喜欢投资的去处。

恢复经济增长的波兰,开始积极筹划加入欧盟,期望能够完成转型后的华丽转身,尽快实现贸易扩展和资本引进,当然还有个小私心,借由外部竞争压力迫使本国企业加快提高技术和管理水平,从而缩短与西欧国家的经济差距,维护国内政治稳定。

所谓榜样的力量无穷,波兰看到西班牙、葡萄牙、爱尔兰及希腊加入欧盟后的经济发展迅猛,也想奋起直追。

波兰从1993年到2004年,用了十一年蓄力,为加入欧盟做准备。

所以,按照欧盟专业要求改造出来的波兰,处处能够看到欧盟标记的影子。这也是在大多数原欧盟国家经济不景气时,波兰还能够长足稳步增加经济的关键之处。

1996年,波兰早于欧盟先加入了经合组织。 因为加入发达国家组成的国际经济组织,积极参与国际竞争是波兰增强经济竞争力的一个重要途径。


在东欧几个转型成功的国家中,波兰的经济转型无疑是最杰出。

只是波兰起点太低,与欧盟其他15个成员国比较,人均GDP仅相当于人家的三分之一。加之经济转型期间存在很多 历史 遗留问题没有得到妥善解决,这些因素都成为波兰经济和 社会 发展史上的拦路虎。 再者,波兰加入欧盟,相当于二次经济转型,由此带来的压力需要漫长的过程消化分解。

经济转型初期,东欧国家普遍存在三个不切实际的幻想:市场无所不能;私有化可以解决一切问题;体制转变后西方援助会大量涌入,情况会立即变好。

所谓实践是最好的发言权,没有经历过就盲目下定论未免为时过早。后期事实证明,期望往往过于乐观。

以东欧国家私有化为例,他们更倾向于先出手效益好的企业,而效益较差的企业则无人问津,只能砸在政府手里,这对政府财政来说,无疑增添很多压力。 因此,东欧各国面临不同程度上的公共财政危机,依附于政府财政的公共部门,如教育、文化、科研、卫生保健、公共交通及其他的公共服务部门均有不小影响。

这也是东欧国家频繁出现公共部门罢工事件的关键所在。改革成本分摊不均衡,势必会造成有人收益,有人受损的局面。

拿波兰来说,收益的是新生企业家、国有企业管理阶层、技术工人这类适应制度转变比较快的知识分子, 而那些失业工人、退休员工、学徒和公共部门的小职员,就是受损者。

波兰因改革造成的两极分化空前严重,贫困阶层队伍扩大迅速,导致本来支持团结工会政府的基本群体失去信心。

因此,在1993年秋季举办的议会大选上,代表团结工会势力的党派失利,丢了政权沦为野派。对此, 对此波兰报纸就曾评论说,这是团结工会政府实行“休克疗法”而必须付出的代价。

目前,大多数东欧国家失业率节节攀升,基本都为两位数。马其顿失业率高达近45%,波兰还算好,但也高达17%,如此一来, 社会 保障体系岌岌可危。失 业的民众不满情绪即将达到顶峰, 社会 不安定因素一触即发。

而波兰为加入欧盟,不惜支付昂贵的“达标”费用,政府开支空前庞大。首批5个中东欧国家总共需要支出1200亿欧元,欧盟补贴在这样的“巨款”面前,无疑杯水车薪。

当时反对加入欧盟的东欧国家主要是农民为主,进口农产品价格过低,会对本国农产品市场有不小冲击。

再就是结构调整后,农民收入会断崖式下降,农业失业率居高不下。一旦将新入盟的东欧国家加入欧盟共同农业政策体系中,就会出现很多不可知问题。

但不少专家学者认为,这对于波兰经济发展前景其实是有促进和推动作用的。 比如16年前的波兰,建筑单一且多为苏式样板楼,而如今却是充满华沙建筑风格,甚至还有德国地标建筑标准,材料和工艺都日趋成熟。

16年前的波兰拥有私家车还是梦想,而现在工薪家庭三分之二都有私家车代步。存款也比是全球平均数的两倍之多,并且以每年增长15%的速度递增。

波兰的变化放眼世界都是高效率且时间间隔短的国家。他的成功虽然也付出过惨痛代价。如,高失业率、银行倒闭、国有资产流失等,当时的做法放在现在或许很难理解,但对于当时来说,确是众多办法中唯一靠拢曙光的一条。

当时推行“休克疗法”的副总理巴尔采罗维奇,至今在波兰仍是个传奇人物。


他的经典语录:我觉得任何国家都要找到适合自己的改革路径——这就是教训。

波兰实行经济转型改革时间上虽然同俄罗斯差不多,但用时却远超俄罗斯。

当然,不得不说,波兰没有先进的制造业和服务业,即使波兰进入发达国家行列之后,注定也只能是中低段位水平,根本无法继续晋级到高段位发达国家。

这也是波兰能够成功的原因,而俄罗斯却不能。

因为波兰永远不会成为西方的竞争对手,而俄罗斯却不行,同样的休克疗法在俄罗斯却落得一地鸡毛。

波兰休克了,有医生治疗输血;
而俄罗斯休克了,有路人等着他死,好器官摘取!

E. 俄罗斯经济“休克疗法”是什么

1.俄罗斯休克疗法的内容:
休克疗法的重头戏,也是第一步棋是放开物价。俄罗斯政府规定,从1992年1月2日起,放开90%的消费品价格和80%的生产资料价格。与此同时,取消对收入增长的限制,公职人员工资提高90%,退休人员补助金提高到每月900卢布,家庭补助、失业救济金也随之水涨船高。物价放开的头三个月,似乎立竿见影,收效明显。购物长队不见了,货架上的商品琳琅满目,习惯了凭票供应排长队的俄罗斯人,仿佛看到了改革带来的实惠。可没过多久,物价像断了线的风筝扶摇直上,到了4月份,消费品价格比1991年12月上涨65倍。政府原想通过国营商店平抑物价,不料黑市商贩与国营商店职工沆瀣一气,将商品转手倒卖,牟取暴利,政府的如意算盘落了空,市场秩序乱成一锅粥。由于燃料、原料价格过早放开,企业生产成本骤增,到6月份,工业品批发价格上涨14倍,如此高价令买家望而生畏,消费市场持续低迷,需求不旺反过来抑制了供给,企业纷纷压缩生产,市场供求进入了死循环。
休克疗法的第二步棋,财政、货币“双紧”政策与物价改革几乎同步出台。财政紧缩主要是开源节流、增收节支。税收优惠统统取消,所有商品一律缴纳28%的增值税,同时加征进口商品消费税。与增收措施配套,政府削减了公共投资、 军费和办公费用,将预算外基金纳入联邦预算,限制地方政府用银行贷款弥补赤字。紧缩的货币政策,包括提高央行贷款利率,建立存款准备金制,实行贷款限额管 理,以此控制货币流量,从源头上抑制通货膨胀。可是,这一次政府再次失算。由于税负过重,企业生产进一步萎缩,失业人数激增,政府不得不加大救济补贴和直 接投资,财政赤字不降反升。紧缩信贷造成企业流动资金严重短缺,企业间相互拖欠,三角债日益严重。政府被迫放松银根,1992年增发货币18万亿卢布,是1991年发行量的20倍。在印钞机的轰鸣中,财政货币紧缩政策流产了。
休克疗法的第三步棋是大规模推行私有化。盖达尔认为,改革之所以险象环生,危机重重,主要在于国有企业不是市场主体,竞争机制不起作用,价格改革如同沙中建 塔,一遇到风吹草动,便会轰然倒塌。为了加快私有化进程,政府最初采取的办法是无偿赠送。经有关专家评估,俄罗斯的国有财产总值的1/3约为1.5万亿卢布,刚好人口是1.5亿,以前财产是大家的,现在分到个人,也要童叟无欺,人人有份。于是每个俄罗斯人领到一张1万卢布的私有化证券,可以凭证自由购股。可是,到私有化正式启动,已是1992年10月,时过境迁,此时的1万卢布,只够买一双高档皮鞋。因此这个措施使大批国有企业落入特权阶层和暴发户手中,他们最关心的不是企业的长远发展,而是尽快转手盈利,职工既领不到股息,又无权参与决策,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生产经营无人过问,企业效益每况愈下。1992年12月,盖达尔政府解散。

2.俄罗斯休克疗法的实行过程:
1991年底,苏联解体,俄罗斯联邦独立,继承了原苏联的大部分家底。丰厚的遗产令叶利钦喜上眉梢,可穷家难当,一大堆半死不活的企业,外加1万亿卢布内债和1200亿美元外债,也让新总统夙兴夜寐,坐卧不安。作为前苏共的反对派,叶利钦认为,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改革,零打碎敲、修修补补,白白断送了苏联的前程。痛定思痛,俄罗斯要避免重蹈覆辙,重振大国雄风,不能再做小脚老太太,应该大刀阔斧,进行深刻变革。此时,年仅35岁的盖达尔投其所好,在萨克斯的点拨下,炮制了一套激进的经济改革方案,叶利钦“慧眼识珠”,破格将其提拔为政府总理,1992年初,一场以休克疗法为模式的改革,在俄罗斯联邦全面铺开。

3.俄罗斯休克疗法的结果:
休克疗法的失败使俄罗斯GDP几乎减少了一半,GDP总量只有美国的1/10。经济结构也发生了重大变化,燃料、电力和冶金工业成了民族经济的关键部门,其比重在GDP中约为15%,在工业总产品结构中为50%,在出口中为70%多。实际经济部门的劳动生产率极其低下,如果说原料和能源部门的劳动生产率还算接近世界平均指标的话,其它部门则远远低于美国同类指标20%~24%。70%多的生产设备服务期超过十年,高于经济发达国家一倍。这种局面是国内投资特别是实际经济部门的投资大幅度减少的直接后果。外国投资不愿进入俄罗斯,吸收的外资总额累积只有115亿美元。俄罗斯科技开发支出全面减少,投资不足,对创新重视不够,使得俄罗斯在国际市场上具有价格和质量竞争力的产品越来越少,特别是在民用科技产品市场上受到外国竞争对手的排挤,俄罗斯产品还占不到1%的份额。居民生活水平更是一落千丈。到2000年底俄罗斯人的货币收入总量不足美国人的10%,健康状况和平均寿命也在恶化。有专家估计,俄罗斯人均GDP生产要达到葡萄牙或西班牙的水平,GDP每年保持8%的增长速度也需要15年的时间。

4.休克疗法的定义:
“休克疗法(shock therapy)”这一医学术语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被美国经济学家杰弗里·萨克斯(Jeffrey Sachs)引入经济领域。是萨克斯被聘担任玻利维亚政府经济顾问期间所为。萨克斯根据玻利维亚经济危机问题,提出了一整套经济纲领和经济政策,主要内容是经济自由化、经济私有化、经济稳定化。实行紧缩的金融和财政政策,由于这套经济纲领和政策的实施,具有较强的冲击力,在短期内可能使社会的经济生活产生巨大的震荡,甚至导致出现“休克”状态,因此,人们借用医学上的名词,把萨克斯提出的这套稳定经济、治理通货膨胀的经济纲领和政策称为“休克疗法”。

F. 俄罗斯休克疗法是什么意思

俄罗斯休克疗法是一种经济纲领和政策,是由美国经济学家萨克斯提出的。

萨克斯根据玻利维亚经济危机问题,提出了一整套经济纲领和经济政策,主要内容是经济自由化、经济私有化、经济稳定化,实行紧缩的金融和财政政策。

由于这套经济纲领和政策的实施,具有较强的冲击力,在短期内可能使社会的经济生活产生巨大的震荡,甚至导致出现“休克”状态,因此,人们借用医学上的名词,把萨克斯提出的这套稳定经济、治理通货膨胀的经济纲领和政策称为“休克疗法”。

休克疗法的作用:

经济转轨需要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而在经济转轨的国家中,都程度不同地存在着宏观经济失控的状况。对于那些发生恶性通货膨胀、社会总需求极度扩张、经济秩序 严重混乱而陷入经济困境的国家而言,摆在第一位的任务显然不是经济转轨,而是稳定宏观经济。

随着宏观经济的不断恶化,这些国家不可能用传统的方法一步一步地解决问题。休克疗法可以为这些国家提供有效的应急方案,使这些国家在短期内获得宏观经济稳定,

从而为经济转型创造良好的经济环境和有利的外部条件,奠定稳定的基础。从这个意义上说,休克疗法对经济转型至关重要,具有特殊的作用和功能。

G. 俄罗斯经济“休克疗法”是什么

1.俄罗斯休克疗法的内容:
休克疗法的重头戏,也是第一步棋是放开物价。俄罗斯政府规定,从1992年1月2日起,放开90%的消费品价格和80%的生产资料价格。与此同时,取消对收入增长的限制,公职人员工资提高90%,退休人员补助金提高到每月900卢布,家庭补助、失业救济金也随之水涨船高。物价放开的头三个月,似乎立竿见影,收效明显。购物长队不见了,货架上的商品琳琅满目,习惯了凭票供应排长队的俄罗斯人,仿佛看到了改革带来的实惠。可没过多久,物价像断了线的风筝扶摇直上,到了4月份,消费品价格比1991年12月上涨65倍。政府原想通过国营商店平抑物价,不料黑市商贩与国营商店职工沆瀣一气,将商品转手倒卖,牟取暴利,政府的如意算盘落了空,市场秩序乱成一锅粥。由于燃料、原料价格过早放开,企业生产成本骤增,到6月份,工业品批发价格上涨14倍,如此高价令买家望而生畏,消费市场持续低迷,需求不旺反过来抑制了供给,企业纷纷压缩生产,市场供求进入了死循环。
休克疗法的第二步棋,财政、货币“双紧”政策与物价改革几乎同步出台。财政紧缩主要是开源节流、增收节支。税收优惠统统取消,所有商品一律缴纳28%的增值税,同时加征进口商品消费税。与增收措施配套,政府削减了公共投资、 军费和办公费用,将预算外基金纳入联邦预算,限制地方政府用银行贷款弥补赤字。紧缩的货币政策,包括提高央行贷款利率,建立存款准备金制,实行贷款拆源限额管 理,以此控制货币流量,从源头上抑制通货膨胀。可是,这一次政府再次失算。由于税负过重,企业生产进一步萎缩,失业人数激增,政府不得不加大救济补贴和直 接投资,财政赤字不降反升。紧缩信贷造成企业流动资金严重短缺,企业间相互拖欠,三角债日益严重。政府被迫放松银根,1992年增发货币18万亿卢布,是1991年发行量的20倍。在印钞机的轰鸣中,财政货币紧缩政策流产了。
休克疗法的第三步棋是大规模推行私有化。盖达尔认为,改革之所以险象环生,危机重重,主要在于国有企业不是市场主体,竞争机制不起作用,价格改革如同沙中建 塔,一遇到风吹草动,便会轰然倒塌。为了加快私有化进程,政府最初采取的办法是无偿赠送。经有关专家评估,俄罗斯的国有财产总值的1/3约为1.5万亿卢布,刚好人口是1.5亿,以前财产是大家的,现在分到个人,也要童叟无欺,人人有份。于是每个俄罗斯人领到一张1万卢布的私有化证券,可以凭证自由购股。可是,到私有化正式启动,已是1992年10月,时过境迁,此时的1万卢布,只够买一双高档皮鞋。因此这个措施使大批国有企业落入特权阶层和暴发户手中,他们最关心的不是企业的长远发展,而是尽快转手盈利,职工既领不到股息,又无权参与决策,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生产经营无人过问,企业效益每况愈下。1992年12月,盖达尔政府解散。

2.俄罗斯休克疗法的实行过程:
1991年底,苏联解体,俄罗斯联邦独立,继承了原苏联的大部分家底。丰厚的遗产令叶利钦喜上眉梢,可穷家难当,一大堆半死不活的企业,外加1万亿卢布内债和1200亿美元外债,也让新总统夙兴夜寐,坐卧不安。作为前苏共的反对派,叶利钦认为,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改革,零打碎敲、修修补补,白白断送了苏联的前程。痛定思痛,俄罗斯要避免重蹈覆辙,重振大国雄风,不能再做小脚老太太,应该大刀阔斧,进行深绝御好刻变革。此时,年仅35岁的盖达尔投其所好,在萨克斯的点拨下,并铅炮制了一套激进的经济改革方案,叶利钦“慧眼识珠”,破格将其提拔为政府总理,1992年初,一场以休克疗法为模式的改革,在俄罗斯联邦全面铺开。

3.俄罗斯休克疗法的结果:
休克疗法的失败使俄罗斯GDP几乎减少了一半,GDP总量只有美国的1/10。经济结构也发生了重大变化,燃料、电力和冶金工业成了民族经济的关键部门,其比重在GDP中约为15%,在工业总产品结构中为50%,在出口中为70%多。实际经济部门的劳动生产率极其低下,如果说原料和能源部门的劳动生产率还算接近世界平均指标的话,其它部门则远远低于美国同类指标20%~24%。70%多的生产设备服务期超过十年,高于经济发达国家一倍。这种局面是国内投资特别是实际经济部门的投资大幅度减少的直接后果。外国投资不愿进入俄罗斯,吸收的外资总额累积只有115亿美元。俄罗斯科技开发支出全面减少,投资不足,对创新重视不够,使得俄罗斯在国际市场上具有价格和质量竞争力的产品越来越少,特别是在民用科技产品市场上受到外国竞争对手的排挤,俄罗斯产品还占不到1%的份额。居民生活水平更是一落千丈。到2000年底俄罗斯人的货币收入总量不足美国人的10%,健康状况和平均寿命也在恶化。有专家估计,俄罗斯人均GDP生产要达到葡萄牙或西班牙的水平,GDP每年保持8%的增长速度也需要15年的时间。

4.休克疗法的定义:
“休克疗法(shock therapy)”这一医学术语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被美国经济学家杰弗里·萨克斯(Jeffrey Sachs)引入经济领域。是萨克斯被聘担任玻利维亚政府经济顾问期间所为。萨克斯根据玻利维亚经济危机问题,提出了一整套经济纲领和经济政策,主要内容是经济自由化、经济私有化、经济稳定化。实行紧缩的金融和财政政策,由于这套经济纲领和政策的实施,具有较强的冲击力,在短期内可能使社会的经济生活产生巨大的震荡,甚至导致出现“休克”状态,因此,人们借用医学上的名词,把萨克斯提出的这套稳定经济、治理通货膨胀的经济纲领和政策称为“休克疗法”。

H. 想了解下俄罗斯的”休克疗法“.

“休克疗法”(shock therapy)原是医学上临床使用的一种治疗方法.电休克疗法亦称电抽搐治疗,系指以一定量电流通过患者头部,导致全身抽搐,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是一种很有效的疗法.
适应症有:
①严重兴奋躁动、冲动、伤人损物者,需尽快控制精神症状者;
②有严重抑郁,有强烈自责自罪、自伤、自杀行为者;
③拒食、违拗和紧张木僵者;
④药物治疗无效或对药物不能耐受者.出现躯体或精神病性症状,以及以前对ECT疗效好,似乎是疗效好的预测因子.
进行电休克治疗前,要详尽做好躯体和神经系统检查,如胸透、心电图、脑电图等,排除脑部疾患,掌握适应症和禁忌症,掌握正确的操作程序.电休克的副作用远比抗精神病药少,而且见效快.不要产生恐惧心理.那种传说精神病院给病人坐电椅或精神科大夫身上带有电棒的说法,这纯属无稽之谈.
电抽搐治疗是一种治疗精神病的有效方法.但人们往往认为其副反应大,担心对大脑造成损害,事实并非如此.
做铅闭电抽搐治疗时,电量为80~120V,在此电量下,电流直接通过人的大脑,导致全身抽搐,病人意识丧失,没有痛苦.治疗结束后,少部分患者会出现头痛、恶心及呕吐,轻者不必处理,重者对症治疗即可缓解.还有一少部分患者可出现意识模糊、反应迟钝,这取决于治疗次数的多少和间隔时间的长短,一般7~10天内逐渐消失.据资料表明,电抽搐治疗可引起脑电图改变,导致记忆力下降,但这种情况持续很短时间.一般认为,电抽搐治疗后1月内可恢复正常.对有严重自杀行为的抑郁性精神病患者,经过药物治疗需2~3周才获得最佳效果,如采用电抽搐治疗在一周内即可生效.国外有研究证明,经电抽搐治疗100次以上的病例,并无明显的脑功能影响,现一个疗程仅有8~12次,据电抽搐万次治疗的分析表明,未发生危及生命的合并症.因此,可以说电抽搐治疗是一项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步 骤
在ECT中,在病人头部使用电 *** 可诱发癫痫大发作.当今,推荐麻醉下进行ECT,可减少副作用(如骨折)的风险,并且增加其可接受性.病人在电休克治疗前,用快速起效的催眠剂和肌松剂麻醉.治疗通常是每周3次,门诊病人、住院病人皆可,总共为6-12次治疗.
治疗前手续
在治疗开始前,临床医师必须说明心理和医学问题,仅仅提及电休克治疗常常引发病人和家属的严重焦虑.他们必须接受关于电休克和其他治疗的好处以及不良效应的教育,不恰当治疗严重抑郁发肢扒作的风险.当临床医师感到病人和家庭恰当地理解这个程序,病人和家属或监护人应签署知情同意书.治疗前评价应包括完整的麻醉史、躯体检查、心电图以及可能的实验室检查来排除电解质紊乱、心肺或神经系统的危险因素.
副反应
与ECT相关的常见副作用是,短暂的治疗意识混浊和记忆丧失.虽然,在治疗的病程中,记忆损害几乎成定论,但是6个月的随访资料提示,几乎所有病人恢复到原来的认知水平;有些病人主诉持续的记忆困难,但是,单侧运用电 *** 非优势大脑半球,并且用产生正方波电流的仪器取代正弦电波电流仪器,减少记忆损害的风险的严重程度.
后来,这一医学术语被用来形容治疗经济危机的“后遗症”———通货膨胀.此种经济药方的基本用意在于:采取严格从紧的金融货币政策,辅以压缩消费的手段,强行弥合总供给与总需求之间的缺口,达到短时间内遏制通货膨胀的目的.由于上述经济措施具有很强的冲击性,社会经济会受到极大的震荡,甚至处于“休克状态”历激昌,故有了医学上的“休克疗法”的比喻.后来被引用为经济术语,被用来称谓一整套激进的反经济危机措施和毕其功于一役的经济转型方式.此种经济药方的基本用意在于:采取严格从紧的金融货币政策,辅以压缩消费的手段,强行弥合总供给与总需求之间的缺口,达到短时间内遏制通货膨胀的目的.由于上述经济措施具有很强的冲击性,社会经济会受到极大的震荡,甚至处于“休克状态”,故有了医学上的“休克疗法”的比喻.
20世纪80年代中期,被美国年轻的经济学家杰弗里·萨克斯引入经济领域.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在南美一些国家施行并获得巨大成功.玻利维亚爆发严重的经济危机,通货膨胀率高达24000%,经济负增长12%,民不聊生,政局动荡.萨克斯临危受聘,向该国献出锦囊妙计:放弃扩张性经济政策,紧缩货币和财政,放开物价,实行自由贸易,加快私有化步伐,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上述做法一反常规,短期内造成经济剧烈震荡,仿佛病人进入休克状态,但随着市场供求恢复平衡,经济运行也回归正常.两年后,玻利维亚的通货膨胀率降至15%,GDP增长21%,外汇储量增加了20多倍.萨克斯的反危机措施大获成功,休克疗法也名扬世界.
苏联东欧剧变以后,这一地区的国家立即开始实施从原有的以公有制为基础的计划经济体制向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市场经济体制转型. 于是,在西方国际金融组织的举荐下,以俄罗斯、波兰为代表的大多数东欧国家都采用了这种激进方式.(还有少部分国家,以匈牙利为代表,施行的是渐进的转型方式.)然而,却多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宣告失败.
最为国人所熟知的“休克疗法”是:
1991年底,苏联解体,俄罗斯联邦独立,继承了原苏联的大部分家底.丰厚的遗产令叶利钦喜上眉梢,可穷家难当,一大堆半死不活的企业,外加1万亿卢布内债和1200亿美元外债,也让新总统夙兴夜寐,坐卧不安.作为前苏共的反对派,叶利钦认为,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改革,零打碎敲、修修补补,白白断送了苏联的前程.痛定思痛,俄罗斯要避免重蹈覆辙,重振大国雄风,不能再做小脚老太太,应该大刀阔斧,进行深刻变革.此时,年仅35岁的盖达尔投其所好,在萨克斯的点拨下,炮制了一套激进的经济改革方案,叶利钦“慧眼识珠”,破格将其提拔为 *** 总理,1992年初,一场以休克疗法为模式的改革,在俄罗斯联邦全面铺开.
休克疗法的重头戏,也是第一步棋是放开物价.俄罗斯 *** 规定,从1992年1月2日起,放开90%的消费品价格和80%的生产资料价格.与此同时,取消对收入增长的限制,公职人员工资提高90%,退休人员补助金提高到每月900卢布,家庭补助、失业救济金也随之水涨船高.物价放开的头三个月,似乎立竿见影,收效明显.购物长队不见了,货架上的商品琳琅满目,习惯了凭票供应排长队的俄罗斯人,仿佛看到了改革带来的实惠.可没过多久,物价像断了线的风筝扶摇直上,到了4月份,消费品价格比1991年12月上涨65倍. *** 原想通过国营商店平抑物价,不想黑市商贩与国营商店职工沆瀣一气,将商品转手倒卖,牟取暴利, *** 的如意算盘落了空,市场秩序乱成一锅粥.由于燃料、原料价格过早放开,企业生产成本骤增,到6月份,工业品批发价格上涨14倍,如此高价令买家望而生畏,消费市场持续低迷,需求不旺反过来抑制了供给,企业纷纷压缩生产,市场供求进入了死循环.
对此,俄 *** 似乎早有准备,休克疗法的第二步棋,财政、货币“双紧”政策与物价改革几乎同步出台.财政紧缩主要是开源节流、增收节支.税收优惠统统取消,所有商品一律缴纳28%的增值税,同时加征进口商品消费税.与增收措施配套, *** 削减了公共投资、军费和办公费用,将预算外基金纳 *** 邦预算,限制地方 *** 用银行贷款弥补赤字.紧缩的货币政策,包括提高央行贷款利率,建立存款准备金制,实行贷款限额管理,以此控制货币流量,从源头上抑制通货膨胀.可是,这一次 *** 再次失算.由于税负过重,企业生产进一步萎缩,失业人数激增, *** 不得不加大救济补贴和直接投资,财政赤字不降反升.紧缩信贷造成企业流动资金严重短缺,企业间相互拖欠,三角债日益严重. *** 被迫放松银根,1992年增发货币18万亿卢布,是1991年发行量的20倍.在印钞机的轰鸣中,财政货币紧缩政策流产了.
休克疗法的第三步棋是大规模推行私有化.盖达尔认为,改革之所以险象环生,危机重重,主要在于国有企业不是市场主体,竞争机制不起作用,价格改革如同沙中建塔,一遇到风吹草动,便会轰然倒塌.为了加快私有化进程, *** 最初采取的办法是无偿赠送.经有关专家评估,俄罗斯的国有财产总值15万亿卢布,刚好人口是15亿,以前财产是大家的,现在分到个人,也要童叟无欺,人人有份.于是每个俄罗斯人领到一张1万卢布的私有化证券,可以凭证自由购股.可是,到私有化正式启动,已是1992年10月,时过境迁,此时的1万卢布,只够买一双高档皮鞋.因此这个措施使大批国有企业落入特权阶层和暴发户手中,他们最关心的不是企业的长远发展,而是尽快转手盈利,职工既领不到股息,又无权参与决策,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生产经营无人过问,企业效益每况愈下.1992年12月,盖达尔 *** 解散.
休克疗法的失败使俄罗斯GDP几乎减少了一半,GDP总量只有美国的1/10.经济结构也发生了重大变化,燃料、电力和冶金工业成了民族经济的关键部门,其比重在GDP中约为15%,在工业总产品结构中为50%,在出口中为70%多.实际经济部门的劳动生产率极其低下,如果说原料和能源部门的劳动生产率还算接近世界平均指标的话,其它部门则远远低于美国同类指标20%~24%.70%多的生产设备服务期超过十年,高于经济发达国家一倍.这种局面是国内投资特别是实际经济部门的投资大幅度减少的直接后果.外国投资不愿进入俄罗斯,吸收的外资总额累积只有115亿美元.俄罗斯科技开发支出全面减少,投资不足,对创新重视不够,使得俄罗斯在国际市场上具有价格和质量竞争力的产品越来越少,特别是在民用科技产品市场上受到外国竞争对手的排挤,俄罗斯产品还占不到1%的份额.
居民生活水平更是一落千丈.到2000年底俄罗斯人的货币收入总量不足美国人的10%,健康状况和平均寿命也在恶化.有专家估计,俄罗斯人均GDP生产要达到葡萄牙或西班牙的水平,GDP每年保持8%的增长速度也需要15年的时间.
俄罗斯把休克疗法当作灵丹妙药,本想一步到位,创造体制转轨的奇迹.可是南美小国玻利维亚的治疗方案,到了欧洲大国俄罗斯,却是药不对症.玻利维亚原来搞的就是市场经济,国有企业少,经济总量也不大,加上有西方大国帮衬,靠市场机制来熨平通胀,容易取得成功.这些条件,俄罗斯一样也不占,却偏要一口吃个胖子, *** 来个大撒把,大搞市场自发调节,满以为播下的是龙种,可到头来收获的却是跳蚤.1992年12月,盖达尔 *** 解散,俄罗斯的休克疗法也随即宣告失败.

I. 何谓"休克疗法"这一改革的历史背景产生哪些作用结果如何

“休克疗法”原是医学上临床使用的一种治疗方法。后来,这一医学术语被用来形容治疗经济危机的“后遗症”———通货膨胀。此种经济药方的基本用意在于:采取严格从紧的金融货币政策,辅以压缩消费的手段,强行弥合总供给与总需求之间的缺口,达到短时间内遏制通货膨胀的目的。由于上述经济措施具有很强的冲击性,社会经济会受到极大的震荡,甚至处于“休克状态”,故有了医学上的“休克疗法”的比喻。 其实很多人看不透前苏解体的实质,让我来告诉你们,凡是支持前苏休克疗法的,恰恰是不重视人民利益的人。他们认为政治第一纲,经济第二纲。也就是所谓支持制度决定一切的人。(实际上是西方制度决定一切)。如果用自由主义的观点看,这些人就是披着多元论外衣的一元论刺猬。实际上,他们还不懂,按照自由主义理论,世界上没有能决定一切的东西。制度、文化、政治、经济都是相对而言。 改制,无非是让制度更先进,让人民能决定国家大事。但是改制改出了大贪污犯,改出了寡头家族,改出了恐怖分子,而且这些人将利用改制的名义,逍遥法外。支持他们的人是真关心人民大众么?我看这些人才是被YSXT冲昏了头。 不要被仇恨蒙蔽了眼睛。你们恨是应该的,但是不能打倒一个王八蛋,又捧起一个王八蛋。但是这个世界王八蛋太多了。而很多人都是愤青,被荷尔蒙控制,经常干打倒一个王八蛋,又捧起一个王八蛋的事情。 休克疗法与温和疗法 ○是的,这个问题不论是在国内国外争论都很大。我们首先要确立统一的标准。比如许多德国学者把休克疗法理解为财政、货币双紧缩,从而认为前东德是惟一避免了"休克"的地方,但波兰学者科沃德科,却从私有化的角度认为只有前东德搞的才算"休克疗法",其他东欧国家包括波兰,实际上都没有出现这种实践。 ○"休克疗法"本是指以财政货币双紧缩来治理通货膨胀,这个术语在拉美经济实践中出现时就是此意,其下药虽猛,但只是一种技术手段而与"主义"无关,其目的在于纠正经济失衡而非改变经济体制,是一种稳定经济而非改造经济的药方。但在东欧,这个术语有时被泛化为指称变革经济体制的一切激进做法,包括放开价格,大规模私有化,对外开放等等。狭义的"休克疗法"只追求经济稳定,与意识形态无关。广义的"休克疗法"则追求经济改造。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人们把捷克和波兰视为东欧实行"休克疗法"的典型,而左派复出以前的匈牙利则是不搞"休克"的典型。俄罗斯和爱沙尼亚是前苏联的"休克"典型,而经济水平与俄相当的乌克兰和白俄罗斯是拒绝"休克"的典型。 ○的确,盖达尔的"休克疗法"搞得很糟糕,但别的办法是否会好一些则很难证明。毕竟进行了激进改革的波兰、捷克等东欧国家与波罗的海三国经济转轨都比俄罗斯强得多,而没搞休克疗法的白俄罗斯与乌克兰,如今的经济状况况决不比俄罗斯好。其实,就前苏东地区各国的比较而言,激进改革的国家在中长时段上付出的总代价一般要小于"渐进"的国家。在1992年初的俄国,狭义与广义上的休克疗法实际上都很少回旋余地。当时俄国已经连续两年经济滑坡,又突然面临经互会"大家庭"经济空间与联盟统一经济空间双重解体的冲击,1992年通胀率已达到1354%,经济失衡已到了无论什么"主义"者都无法容忍的地步,以紧缩制通胀的"休克"大概是谁在台上都难免要搞的。事实上,无论激进还是渐进的方案都不是万应灵药,但也不失为一种选择,关键在于任何方案都有其行为逻辑,其有效性取快于这种逻辑能否贯彻到底,无论激进还是渐进,都比一忽儿激进,一忽儿保守,没有章法要好。而在当时叶利钦与议会的拉锯战中,任何疗效都不能贯彻到底,其疗法不佳也就不奇怪了。]△紧缩从逻辑上说是可以纠正失衡的,但这种纠正是一种治标不治本的办法。如果一直找不到根治的措施,它还会产生更糟糕的效果。从紧缩的实际效果看,许多国家都产生了暂时的疗效。这种"疗效"的不能持久是"休克疗法"的特点之一。 ○它的逻辑关系是这样的:财政一紧缩就导致企业生产萎缩,生产萎缩就会带来"二度失衡"。这个难题困扰着所有的东欧国家。不紧缩失衡得不到治理,经济状况就一直无法改善,但不会象"休克"、"阵痛"感到的难么难受,社会党上台前的匈牙利、保加利亚以及乌克兰、白俄罗斯就是这种情况。但一紧缩,虽然立竿见影就有效果,但若改造措施跟不上,不能恢复企业生机,短暂的"舒适。后新的不平衡带来的"二度阵痛"就会接踵而来。所有搞过"休克"的国家短期效果都有,长期效果只有波兰和波罗的海国家比较突出。只有捷克例外,它的平衡问题不严重,"休克"是直接与私有化相联系的。 △新自由经济学有个理论,说"休克"压缩的需求是有效需求,而它压缩的供给是无效供给。按照这种说法,在"休克疗法"中遭到破产的是没有竞争能力、产品无市场的企业,有竞争能力、产品对路的企业在大浪淘沙的选择是能够留下来的。 ○实际操作中情况比较复杂。在俄罗斯"休克"中受打击最大的就不是在经济中处于长线地位的重化工业,而是轻工业、消费品工业,这恰恰是俄国最需要发展的领域。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放开以后还有一个外部环境。在一国之内搞紧缩或许可以见效,但如同时又在一个国际环境中,就会产生消费品需求转向进口产品,国内厂家就会同时面临资金短缺和改造压力两难处境。解决的办法只有一个,就是大规模外来资金的介入。做到这一点的有两个国家,一是东德,被西德彻底买断。二是匈牙利,彻底开放市场,门户畅开到任何领域,以外来投资解决国内产业的资本更新问题。俄罗斯的悲剧在于首先它的紧缩是不彻底的,紧缩了几个月又放松银根,接下来又紧缩又放松,反反复复,等于说从来没真正彻底搞"休克疗法",但又始终一直处在"休克"状态。其次,俄国在"休克"过程中,企业体制改革一直陷于"内部人控制"的陷阱,外资无法进入,同时对国外产品又全面放开市场,造成的结果是第一压缩需求的成效远远不及压缩供给的成效大。第二,压缩有效供给的成份也远远超出人们的预期,具体说,对消费品工业的打击最大。道理很简单,在一下子放开的情况下,国家没有加大资金支持,外资又不进来,企业无法进行资产更新、结构改造,自然无法与国外产品竞争。俄国的主导思想与匈牙利不同,它为外资进入设置了很多障碍,使得在转制过程中很少有新资金注入。 总而言之,如果仅从技术层面看,"稳定"这个措施是需要的,是和"主义"无关的,是无论哪个主义的人在台上都要搞的。但是,正因为"稳定"是个技术措施,它实际上是不能解决体制问题的。如果体制本身有问题,采用这个办法只能延缓矛盾,不能根治矛盾,危机还在积累,过一段时间它会以更严厉的形式表现出来,所以稳定是不能单独见效的,它必须要有一整套的配套措施跟上来。 △是否可以这样概括:狭义"休克疗法"只是以严厉的紧缩来纠正经济中的破坏性失衡以不良稳定经济,由于它是向以前造成失衡的逻辑原因对症下药的,因此它的"疗效"具有逻辑保证。但同时具有逻辑性的是,"休克疗法"可以创造平衡,却不能维持平衡。要把平衡维持下去,就得有"看得见的手"(行政性的计划机制)或"看不见的手"(市场机制)。前苏东各国的"疗效"逆转现象,虽然各有其具体原因,但从根本上说,共同原因就在于"休克疗法"作为一种紧缩政策只能稳定经济而不能改造经济,因此它本身不能维持平衡。从这点上来说,东欧既不同于80年代的拉美诸国也不同于1988年后的越南、中国。前者原有市场机制,"休克"创造的平衡可以用"看不见的手"维持之;后者原有计划机制,"休克"创造的平衡可以用"看得见的手"维持。对于东欧国家来说,"休克"之后选择便只剩下一个:加速经济改造,赶快产生"看不见的手",这就使大力推进私有化成了转轨第二阶段的中心。

阅读全文

与休克疗法国家有哪些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金华义乌国际商贸城雨伞在哪个区 浏览:732
俄罗斯如何打通飞地立陶宛 浏览:1108
韩国如何应对流感 浏览:893
在德国爱他美白金版卖多少钱 浏览:933
澳大利亚养羊业为什么发达 浏览:1356
如何进入法国高等学府 浏览:1447
巴西龟喂火腿吃什么 浏览:1373
巴西土地面积多少万平方千米 浏览:1233
巴西龟中耳炎初期要用什么药 浏览:1202
国际为什么锌片如此短缺 浏览:1604
巴西是用什么规格的电源 浏览:1423
在中国卖的法国名牌有什么 浏览:1333
在菲律宾投资可用什么样的居留条件 浏览:1233
德国被分裂为哪些国家 浏览:848
澳大利亚跟团签证要什么材料 浏览:1176
德国大鹅节多少钱 浏览:847
去菲律宾过关时会盘问什么 浏览:1170
澳大利亚女王为什么是元首 浏览:996
有什么免费的韩国小说软件 浏览:732
申请德国学校如何找中介 浏览:6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