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法国资讯 > 巴金的家和法国的哪个小说相似

巴金的家和法国的哪个小说相似

发布时间:2022-02-21 18:44:37

㈠ 嘿!巴金的着名作品除了《家》、《春》、《秋》还有哪些

散文集《随想录》(包括《随想录》《探索集》《真话集》《病中集》《无题集》)。
中篇小说《灭亡》
《死去的太阳》《新生》《砂丁》《索桥啊故事》《萌芽》和着名的《激流三部曲》

㈡ 类似曹雪芹的红楼梦,巴金的家,这样关于家,家族的书还有吗

有啊。红楼梦问世后,很多书本都仿照它,和它差不多。张恨水的《金粉世家》,曹禺的《雷雨》,美国的《小妇人》,巴金的除了家,期中春,秋,《寒夜》都是家庭小说,期中《寒夜》是他的小说艺术创造最高峰。

㈢ 关于巴金的小说《家》

以巴金的《家》为例来看看现当代男性在塑造天使性女性时所暗含的男性中心意识。我们先看鸣凤跳湖自杀这件事。我们先想一想鸣凤可以不可以不死。鸣凤如果不死,那么只有两条路:一条路是坚决反抗争取自己的爱情幸福,一条路是活着嫁给冯乐山。前一条路接近琴和觉民的路,后一条路是婉儿的路。作家写小说当然不应该让一个人物的道路重复其他人物的道路。但是除了艺术构思的角度之外,我们还应该考虑作家安排鸣凤跳湖是否还有其他心理因素。我们不妨想一想鸣凤的爱人觉慧愿意不愿意鸣凤不死。鸣凤死了,觉慧很痛苦,这是真的的。但是如果鸣凤要以争取爱情幸福的方式进行反抗,觉慧愿意不愿意呢?如果鸣凤一定要争取爱情幸福的话,会让觉慧很难办的。她这麽做,一定会把觉慧牵扯进去,逼得觉慧跟她一起反抗,至少让觉慧受到来自女性方面的压力。而我们知道觉慧这时候其实是不想反抗的,所以从觉慧的角度考虑鸣凤最好不要这麽做。觉慧心目中的好女人是不应该给男人压力的。那么,让鸣凤嫁给冯乐山,觉慧愿意不愿意呢?恐怕觉慧更愿意让鸣凤死了让他去凭悼、去痛惜。因为觉慧其实是非常在乎自己对鸣凤精神和肉体两方面的所有权的。当觉慧第一次得知鸣凤和婉儿中的一个要被送去当姨太太时,他首先想到的不是如何去帮助鸣凤逃脱这可能的厄运,也不是“我们”这一相爱的共同体如何去面对可能的封建压迫,而是急于再一次确认女性对自己的忠贞程度。所以,他“激动地”问鸣凤“你不要骗我。假使有一天人家当真把你选去了,你怎么办?”这里是“你怎么办”,而不是“我们怎麽办”、“我怎麽办”。得到鸣凤坚决不去的承诺时,觉慧只是放心地说“我相信你,我不要你赌咒!”这里,觉慧关心的只是他对鸣凤的所有权,而不是鸣凤的命运、鸣凤的生存境遇。觉慧在鸣凤承诺反抗时也不承诺自己作为同盟者的任何责任。所以说鸣凤投湖、以死抗争,正是以恰如其分的刚烈在精神、肉体双方面为觉慧都保持了贞节,同时又让觉慧获得了不抗争甚至不同情的自由。这个情节的设置,正是以女性生命为代价,最大限度地成全了男性全面占有女性的虚荣和男性可以不为爱情负责的自由。这一部小说中,隐含作者、叙述者的立场,与人物觉慧的立场最接近。作家不自觉地处处替觉慧考虑,那么鸣凤只有这样去死才最合适。

鸣凤死了,作家对她节烈行为的奖励,就是把她写成现当代文学史上最富有诗意美的女性。我们再想想这种诗意来源于哪里呢?很大一部分来源于她跳湖前的那一大段独白。那一段独白主要有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的内容是怜惜、感叹自己的生命,另一方面是表达对觉慧无怨无悔的爱。

㈣ 有没有什么作品和巴金的家情节艺术风格相似

《红楼梦》,事实上巴金的《家》是有点模仿红楼的味道的。

㈤ 《红楼梦》与《家》的相似之处

作为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红楼梦》对中国现代小说创作影响深广,或隐或显受其影响或对之有所借鉴的现代小说难以尽数。举其显者,茅盾的《霜叶红似二月花》甫一面世,便有人说它象《红楼梦》。这部未完成长篇中的某些人物如张恂如、张婉卿使人联想到《红楼梦》中的男男女女,作品对日常生活琐事的描写亦颇得“红楼”神韵。张爱玲毕生酷嗜《红楼》,晚年作有专着《红楼梦魇》;她虽未创作与《红楼梦》类同的长篇,但从她的中短篇中人们仍可发现《红楼梦》潜移默化的影响。然而,在中国现代小说中,最明显与《红楼梦》有对应关系、显示出“红楼”血缘的长篇,当首推巴金的《家》和林语堂的《京华烟云》。

一、 《红楼梦》与《家》:哀悼与诅咒

读过《家》的读者,首先感受到的是它与《红楼梦》在人物与情节上的对应。高老太爷类似贾母,钱梅芬类似林黛玉,李瑞珏类似薛宝钗,鸣凤类似晴雯或鸳鸯。贾宝玉一角在《家》中则分化成了觉新与觉慧兄弟二人,他们分别在爱情婚姻与异端精神方面与宝玉类似。两部作品都展示了封建大家族由盛而衰的过程,表现了包办婚姻对青年男女爱情自由的禁锢,以及封建家长对青年一代非正统思想的忧虑、恐惧与压抑,同时表现了对下层青年女性的同情,甚至都是以男主人公的最后出走为结局。

但是,相似并非等同。任何文学史上的优秀作品都不可能没有其独特原创之处。《家》虽与《红楼梦》有些类似,但这是暗合而非有意模仿。正是那些差异决定了《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值得注意的是,巴金在其有关“创作谈”及《家》或《激流》的各种序跋中从未谈及《红楼梦》的影响,他谈的较多的反而是对于外国文学的借鉴。在晚年,巴金曾表示:“在中国作家中,我可能是最受西方文学影响的一个。”①他又说:“我对《红楼梦》可以说是‘一无所知’。十几岁时翻看过它。我最后一次读《红楼梦》是在一九二七年一月,在开往马赛的法国轮船上,已经是五十年前的事情了。”②尽管如此,两部作品之间的血缘关系是存在的。巴金第二句话可以看作其自谦。事实上,巴金从小就受《红楼梦》熏陶,他全家都酷爱《红楼》,藏有三种不同版本。他说“最后一次”云云,恰恰证明在写《家》之前他已读《红楼梦》多遍。另一方面,他不谈《红楼》,也可能是为避免读者把《家》看作对前者的模仿。

确实,《家》在许多方面与《红楼梦》不同。激发巴金创作热情的不是模仿古典名着的欲望,而是强烈的生活实感。象《红楼梦》一样,《家》有明显的作家自叙传成分。虽然作者一再辩白他本人并不就是觉慧,但巴金的经历与觉慧十分相似;至于觉新,巴金就明白地说写的是他大哥。小说对高公馆及其周围环境的描写,就是以巴金故宅为蓝本的。

《家》与《红楼梦》的不同,首先表现在作者的创作目的方面。关于《家》的创作意图,巴金明确指出:“我写《家》,也只是为了向腐朽的封建制度提出控诉,替横遭摧残的年轻生命鸣冤叫屈。”③至于《红楼梦》的创作意图,则要复杂得多。在小说第一回中,作者提到“敷演出一段故事来,亦可使闺阁昭传”,这似乎与“替横遭摧残的年轻生命鸣冤叫屈”类似,但巴金所指“年轻生命”并不限于女性,曹雪芹的“昭传”也重点不在“鸣冤”而在赞美。另外,曹雪芹写《红楼梦》似乎也不意在控诉封建制度、封建家庭,而是为封建家庭的衰落唱挽歌,为无材补天而痛悔遗憾。创作目的的差异,导致了两部作品主题的不同。《家》的主题比较简单明了,就是鞭挞封建家庭制度,赞美对黑暗势力的反抗,批判妥协。《红楼梦》的主题则复杂隐晦,“红学”研究的历史其实也是对《红楼梦》主题阐释的历史。在各种阐释中,笔者无法赞同“反封建”说,而倾向于“挽歌说”。《红楼梦》客观上为我们提供了许多批判封建制度的资料,“文革”期间的“红学”研究者从作品中发掘出的“血泪账”④也不能说毫无根据。然而,如果把《红楼梦》作为一个有机整体看其思想情感倾向,我们印象最深的却不是“批判”或“控诉”,而是作者对大家族衰亡的痛惜、伤感,对青年女性(不论是“正统派”还是异端)的赞美或同情,对无法扭转大家族衰亡趋势的遗憾、自责,在无可奈何之际对尘世人生的幻灭和由此导致的内心痛苦,以及对解脱痛苦之道的探索寻求。书中贾宝玉寻求的解脱之道是出家,是对世俗生活的弃绝,而作者曹雪芹的解脱之道是艺术创作。

《红楼梦》中的贾宝玉与《家》中的觉新、觉慧在人生态度及价值观念方面有很大不同。他的人生态度是纯粹审美的,或如王昆仑先生所言,他过的是“直感生活”。⑤他毕生所追求的是美。由于独特的生长环境,他的审美理想是阴柔之美、女性之美,确切说是少女之美、处女之美。他的“重女轻男”完全是从其审美理想出发,并不是要讲男女平等,也不是要反封建(虽然客观上有反封建的意义);他也并不像有些人说的那样具有人道主义思想,他喜欢袭人、晴雯及金钏儿等主要是因她们是漂亮少女,他对于其乳母李嬷嬷及刘姥姥就未必肯给予多少疼爱或同情。他是封建等级制的既得利益者,若无这种制度,他就不会被那么多美貌青年女子簇拥伺候。在封建大家族中,他因被最高权威贾母娇宠,享有无人可比的自由,甚至可以逃避正统教育。因此,被骗成婚后,他虽极度痛苦,却从未表示对导致林黛玉死亡的贾母、王夫人、王熙凤的怨恨、不满,他只把这些归之于“金玉良缘”的宿命。

金钏儿、晴雯、黛玉,这三个青年女性之死都与宝玉密切相关。笔者特别注意到他对这三个事件的态度与行为。三人之中,宝玉与金钏儿关系最浅,但金钏儿之死毕竟与他直接相关。得知金钏儿被逐,他没有为之说情,甚至没有出来澄清事实;获悉金钏儿投井,他虽感痛苦,但即使在内心里也丝毫未表示对王夫人不满。晴雯被逐时,他“不敢多言一句,多动一步”;他很伤心,却将此事解释为“过于生得好了,反被这好所误”。为平息袭人的醋意,他又说“全当他们(指晴雯等)三个死了,不过如此。况且死了的也曾有过,也没有见我怎么样”。⑥他对晴雯确实有情,在其死后专为之作了篇《芙蓉女儿诔》以示悼念。但得知晴雯死讯,他首先关心的是晴雯最后一刻是否惦记着他,因为他以天下美貌女子都为自己垂泪为最高人生理想;他作这篇悼文时专注于雕琢词句,过后还与黛玉研讨;念悼文时虽曾“泣涕”,念完后听到黛玉称赞

宝玉听了,不觉红了脸,笑答道:“我想着世上这些祭文都蹈于熟滥了,所以改个新样,原不过是我一时的顽意,……。

听了黛玉的修改意见后:

宝玉听了,不禁跌足笑道:“好极,是极!……。”⑦

可见他作此文虽不乏真情,却也出于游戏之意,是为了自我欣赏,欣赏自己的“公子多情”;虽不能说是“为文造情”,却也不纯是“为情造文”。文中“钳 奴之口,讨岂从宽;剖悍妇之心,忿犹未释”之句显示,他把几位美女离他而去迁怒于“ 奴”、“悍妇”,丝毫没有对真正的罪魁反抗的意思。

笔者以为,《红楼梦》表现的是曹雪芹对自己一生经历的反思。小说中对贾宝玉的贬词固然是反讽,不能代表作者真意,但曹雪芹对贾宝玉也不全然是赞美。贾宝玉的“意淫”固然不同于贾珍、贾琏、贾瑞之流的“皮肤淫滥”,然而贾宝玉类型后代的出现同样也是封建大家族败亡的预兆。冷子兴评价贾府“主仆上下,安富尊荣者尽多,运筹谋画者无一”,贾宝玉肯定属于“安富尊荣者”而非“运筹谋画者”。我认为,写作《红楼梦》时的曹雪芹肯定对自己青年时代、对贾宝玉类型的人物不能将大家族挽狂澜于既倒而感痛悔羞愧,“举家食粥”之时,他肯定对自己“过去的好时光”无比怀念,为今日家道败落而无限伤感。虽然他不满于社会的腐败黑暗,不屑于去做禄蠹国贼,但他不会认为大家庭、认为整个封建制度是罪恶的。他痛恨的是捉弄人的命运。也许,他的理想是让王熙凤、探春式的改革家重整干坤。

与此形成对照,巴金的《家》由于是彻底、鲜明地反封建,对封建大家庭采取的是彻底弃绝的态度,小说中人物的性格、命运及人物之间的关系亦与《红楼梦》明显不同。觉新、觉民、觉慧三兄弟在家中虽也有欢乐时光,虽然物质上也很富足,但精神上基本处于被压抑状态。高老太爷作为家族最高权威与贾母不同,他决不娇宠孙辈,只有威严而无随和风趣的谈吐。说一不二是他与贾母的共性,但贾母尚且阻止贾政管教宝玉,高老太爷却唯恐克字辈对觉字辈管教不严。在《家》中,“贾宝玉”分化成了觉新、觉慧二人。贾宝玉对长辈绝对尊敬、绝对服从,但又恃宠恣意,时有越轨;觉新、觉慧的父亲不象贾政那么严厉,祖父又不象贾母那么可亲,缺乏了家中的润滑、制约机制,他们便走向两个极端:一个只信“无抵抗主义”,另一个则公开反抗。觉慧对造成鸣凤、梅和瑞珏三个女性之死的罪魁有清醒认识,并发誓“让他们也牺牲一次”。觉新、觉慧虽也从小与姐妹、与丫鬟们相处相交,却均无贾宝玉式的“处女崇拜”。他们都受到“五四”新思潮影响,受到西方人道主义思想影响。觉慧便自称“人道主义者”。他不分男女贵贱,把一切人当人看。觉慧兄弟对其奶妈非常尊敬,因为他们的生母教导他们厚待下人。觉慧不坐轿子。他还对丫头鸣凤说:“鸣凤,我想起你,总觉得很惭愧,我一天过得舒舒服服,你却在我家里受罪”。⑩正月里,他看到五叔克定对着玩龙灯的放花炮时,愤愤地说:“难道人就没有一点同情心吗?”并对琴说:“你以为一个人应该把自己的快乐建筑在别人的痛苦上面吗?你以为只要出了钱就可以把别人的身体用花炮乱烧吗?……”。11 性别在觉慧的心目中不是一个“关键词”,他被高老太爷监禁不是因为生活不检点,而是因为参加政治活动;觉慧的出走不是因为失恋,不是因为家道中落,也不是因为对尘世人生的幻灭,而是因为对封建家庭罪恶的痛恨与对创造新生活的渴望。

《家》中的人物有一定的复杂性,如觉新既喜读《新青年》,行动上又没勇气反抗旧势力的迫害;觉慧信奉人道主义,潜意识中却仍不能把鸣凤与琴同等看待;觉慧痛恨封建家长对青年一代的压抑,对高老太爷却仍未完全丧失人伦情感。但是,总体来说,与《红楼梦》相比,《家》的内涵要单纯明了得多。《红楼梦》是“形象”远远大于“思想”,人们从中发掘出的东西肯定远远超出了曹雪芹的创作意图;《家》则是“形象”与“思想”基本一致,不论谁读这部书,都无法否认它的主题是“反封建”,是对大家族罪恶的控诉。

㈥ 有没有谁给我推荐几部小说,不是言情小说,文学小说,和巴金《家》,三毛的书相似的,这种有故事情节的,

解忧杂货铺,东野圭吾的。偷影子的人,马克李维的。活着,余华的。

㈦ 有没有像巴金 的《家》《春》《秋》

五四以来对于旧文化的批判,依然选择家族小说为载体。中国现代最早的白话小说,鲁迅的《狂人日记》就是写一个旧家族的叛逆者对其所属的家族及家族所代表的一整套文化体系的批判。

纵观整个现代文学史,以家族为书写对象的小说层出不穷:张恨水的《金粉世家》、巴金的《激流三部曲》、老舍的《四世同堂》、路翎的《财主底儿女们》……这些小说描写新旧交替时代的家族生活,往往以老式家长和新式青年构成一组二元对立的关系,展示两种文化的碰撞和冲突。随着历史车轮的滚滚向前和革命的不断深入,这种碰撞和冲突必然越来越尖锐,并最终为革命的统一叙述方式收编,于是有了《三家巷》,有了《红旗谱》。

新时期以后,文艺创作中过分的意识形态压力渐趋向于减轻,家族小说再一次繁荣,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艺术质量上都达到了一个高峰。《白鹿原》、《古船》、《家族》等一系列作品涌现,备受批评界和广大读者的肯定。

㈧ 除巴金的家外还有什么与家有关的小说

<<家>>,<<春>>,<<秋>>是巴老的<<激流三部曲>>,是一个整体.其中<<家>>写得最好.

㈨ 有关巴金《家》的作品

着作书目

《无政府主义与实际问题》(理论,与他人合着),1927,上海民钟社
《灭亡》(中篇小说),1929,开明书局
《从资本主义到安那其主义》(理论),1930,上海自由书店
《死去的太阳》(中篇小说),1931,开明书店
《复仇》(短篇小说集),1931,新中国书局
《雾》(“爱情三部曲”之一,中篇小说),1931年,新中国书局
《海的梦》(中篇小说),1932,新中国书局
《春天里的秋天》(中篇小说),1932,开明书店
《海行》(散文集),又名《海行杂记》,1932,新中国书局
《光明》(短篇小说集),1932,新中国书局
《雨》(“爱情三部曲”之二,中篇小说),1933, 良友图书公司
《砂丁》(中篇小说),1933,开明书局
《电椅》(短篇小说集),1933,新中国书局
《抹布》(短篇小说集),1933,北平星云堂书店
《家》(“激流三部曲”之一,长篇小说),1933,开明书局
《萌芽》(中篇小说,又名《雪》),1933,现代
《新生》(中篇小说),1933,开明书店
《旅途随笔》(散文集),1934,生活书局
《将军》(短篇小说集),1934,生活书局
《巴金自传》(传记),1934,第一出版社
《电》(“爱情三部曲”之三,中篇小说),1935, 良友图书公司
《点滴》(散文集),1935,开明书店
《神·鬼·人》(短篇小说集),1935,文化生活出版社
《巴金短篇小说集》(1——3卷),1936——1942,开明书店
《生之忏悔》(散文集),1936,商务印书馆
《沉落》(短篇小说集,又名《沦落》),1936,商务印书馆
《爱情三部曲》(《雾》、《雨》、《电》合集)1936, 良友图书公司
《忆》(回忆录),1936,文化生活出版社
《发的故事》(短篇小说集),1936,文化生活出版社
《长生塔》(童话集),1937,文化生活出版社
《雷》(短篇小说集),1937,文化生活出版社
《短简》(散文集),1937, 良友图书公司
《控诉》(散文集),1937,重庆烽火社
《春》(“激流三部曲”之二,长篇小说),1938,开明书店
《梦与醉》(散文集),1938,开明书店
《感想》(散文集),1939,重庆烽火社
《黑土》(散文集),1939.文化生活出版社
《秋》(“激流三部曲”之三,长篇小说),194O,开明书店
《利娜》(中篇小说),1940,文化生活出版社
《火》(共三部,长篇小说),1940—1945,开明书店
《星》(英汉对照,中篇小说),1941,香港齿轮编辑社
《无题》(散文集),1941,文化生活出版社
《龙·虎·狗》(散文集),1941,文化生活出版社
《还魂草》(短篇小说集),1942,文化生活出版社
《废园外》(散文集),1942,重庆烽火社
《小人小事》(短篇小说集),1943,文化生活出版社
《憩园》(中篇小说),1944,文化生活出版社
《第四病室》(中篇小说),1946, 良友图书公司
《旅途杂记》(散文集),1946,上海万叶书店
《寒夜》(长篇小说),1947,晨光
《怀念》(散文集),1947,开明书店
《静夜的悲剧》(散文集),1948,文化生活出版社
《纳粹杀人工厂—奥斯威辛》(散文集),1951,平明出版社
《华沙城的节日—波兰杂记》(散文集),1951,平明出版社
《巴金选集》(短篇小说、散文等合集),1951,开明书店
《慰问信及其他》(散文集),1951,平明出版社
《生活书局在英雄们中间》(散文通讯合集),1953,人民文学出版社
《英雄的故事》(短篇小说、散文合集),1953,平明出版社
《保卫和平的人们》(散文、通讯合集),1954,中青
《巴金短篇小说选集》1955,人民文学出版社
《巴金散文集》1955,人民文学出版社
《谈契河夫》(理论),1955,平明出版社
《大欢乐的日子》(散文集),1957,作家出版社
《坚强的战士》(散文集),1957,少年儿童出版社
《明珠和玉姬》(儿童短篇小说集),1957,少年儿童出版社
《—场挽救生命的战斗》(报告文学),1958,中国青年出版社
《巴金文集》(1—14卷),1958—1962,人民文学出版社
《巴金选集》(短篇小说、散文合集),1959,人民文学出版社
《新声集》(散文、短篇小说合集),1959,人民文学出版社
《友谊集》(散文集),1959,作家出版社
《猪与鸡》(短篇小说),1959,作家出版社
《赞歌集》(散文集),1960,上海文艺出版社
《李大海》(短篇小说集),1961,作家出版社
《倾吐不尽的感情》(散文集),1963,百花文艺出版社
《贤良桥畔》(散文集),1964,作家出版社
《大寨行》(散文),1965,山西人民出版社
《巴金近作》(第1、2集,散文集),1978—1980,四川人民出版社
《海的梦》(中短篇小说合集),1979,人民文学出版社
《烟火集》(散文集),1979,人民文学出版社
《随想录》(散文集),1979,香港三联书店
《巴金中短篇小说选》(上下册),1980,四川人民出版社
《巴金选集》(上下卷),1980,人民文学出版社
《探索集》(《随想录》第1集,散文集),1981,香港三联书店
《巴金选集》(散文、短篇小说合集),1981.香港昭明出版社
《创作回忆录》1981,香港三联书店
《探索与回忆》(《巴金近作》第3集,散文集),1982,四川人民出版社
《巴金选集》(1—10卷,小说、散文等合集),1982,四川人民出版社
《创作回忆录》(散文集),1982,人民文学出版社
《序跋集》(散文集),1982,花城出版社
《巴金散文选》(上下册),1982,浙江人民出版社
《忆念集》(散文集),1982,宁夏人民出版社
《真话集》(《随想录》第3集,散文集),1982,香港三联书店
《巴金论创作》(理论),1983,上海文艺出版社
《巴金散文选》1983,中国文联出版公司
《文学回忆录》(与老舍等合着 ) 1983,四川人民出版社
《病中集》(《随想录》第4集,散文集),1984,香港三联书店
《童年的回忆。(回忆录),1984,四川少儿
《愿化泥土》(散文集),1984,百花文艺出版社
《控诉集》(散文集),1985,海峡文艺出版社
《心里话》(《巴金近作》第4集,散文集),1986,四川文艺出版社
《十年一梦》(散文集),1986,人民日报出版社
《巴金六十年文选》(散文集),1986,上海文艺出版社
《巴金全集》(1—26卷),1986—1994,人民文学出版社
《无题集》(《随想录》第5集,散文集),1986,香港三联书店
《巴金》(短篇小说、散文合集),1986,香港三联书店
《当代杂文选粹·巴金之卷》1986,湖南文艺出版社
《寻找理想的少年朋友》(书信集),1987,少儿出版社
《雪泥集》(书信集),1987,三联书店
《巴金书简·新编》1987,四川文艺出版社
《随想录》(散文集), 1987 ,三联书店
《巴金散文精编》,1991 ,浙江文艺出版社
《巴金书信集》, 1991 ,人民文学出版社
《域外小说》,1992 ,上海文艺出版社
《忆》(回忆录),1994 ,中国华侨出版社
《短简》,1994 ,河北教育出版社
《再思录》(散文集),1995 ,上海远东出版公司
《巴金自传》,1995 ,江苏文艺出版社
《十年一梦》,1995 ,人民日报出版社
《中华散文珍藏本丛书·巴金卷》,2001,人民文学出版社
《中国国外获奖作家出版社作品集·巴金卷》,2001,云南人民出版社
译文集:
《科学的社会主义》(理论),阿里斯着,1927,民钟社
《面包略取》(理论),俄国克鲁泡特金着,1927,上海自由书店;又名《面包与自由》,1940,平明出版社
《狱中与逃狱》(回忆录),俄国克鲁泡特金着,与李石曾合译,1927,广州革新书局
《薇娜》(短篇小说、剧本合集),波兰廖·抗夫着,与李石曾合译,1928,开明书店
《人生哲学:其起源及其发展》(上下编,理论),俄国克鲁泡特金着,1928—1929,上海自由书店
《为了知识与自由的缘故》(短篇小说集),俄国普利洛克等着,1929,新宇宙
《一个卖鱼者的生涯》(传记),意大利凡宰特着,1929,上海自由书店
《蒲鲁东的人生哲学》(理论),俄国克鲁泡特金着,1929,上海自由书店
《前夜》(剧本),波兰廖·抗夫着,1930,上海启智书局
《丹东之死》(剧本),苏联A·托尔斯泰着,1930,开明书店
《草原故事》(短篇小说集),苏联高尔基着,1931,上海马来亚书店
《秋天里的春天》(长篇小说),匈牙利尤利·巴基着,1932,开明书店
《过客之花》(剧本),意大利阿美契斯着,1933,开明书店
《自传》俄国克鲁泡特金着,1933,上海新民书店
《狱中记》(传记),美国柏克曼着,1935,文化生活出版社
《俄国虚无运动史话》(史话),俄国斯特普尼亚克着,1936,文化生活出版社
《门槛》(短篇小说集),俄国屠格涅夫等着,1936,文化生活出版社
《夜未央》(剧本),波兰廖·抗夫着,1937,文化生活出版社
《告青年》(理论),俄国克鲁泡特金着,1937,美国旧金山平社出版部
《一个家庭的戏剧》(传记,又名《家庭的戏剧》),俄国赫尔岑着,1940,文化生活出版社
《叛逆者之歌》(诗集),俄国普式庚等着,1940,文化生活出版社
《父与子》(长篇小说),俄国屠格涅夫着,1943,文化生活出版社
《迟开的蔷薇》(短篇小说集),德国斯托姆着,1943,文化生活出版社
《处女地》(长篇小说),俄国屠格涅夫着,1944,文化生活出版社
《散文诗》(散文诗集),俄国屠格涅夫着,1945,文化生活出版社
《快乐王子集》(童话、散文诗合集),英国王尔德着,1948,文化生活出版社
《回忆托尔斯泰》(回忆录),苏联高尔基着,1950,平明出版社
《回忆屠格涅夫》(回忆录),俄国巴甫洛夫斯基着,1950,平明出版社
《草原集》(短篇小说集),苏联高尔基着,1950,平明出版社
《屠格涅夫中短篇小说集》俄国屠格涅夫着(与肖珊合译),1959,人民文学出版社
《巴金译文全集》,1997,人民文学出版社

阅读全文

与巴金的家和法国的哪个小说相似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金华义乌国际商贸城雨伞在哪个区 浏览:733
俄罗斯如何打通飞地立陶宛 浏览:1110
韩国如何应对流感 浏览:894
在德国爱他美白金版卖多少钱 浏览:935
澳大利亚养羊业为什么发达 浏览:1359
如何进入法国高等学府 浏览:1448
巴西龟喂火腿吃什么 浏览:1375
巴西土地面积多少万平方千米 浏览:1237
巴西龟中耳炎初期要用什么药 浏览:1204
国际为什么锌片如此短缺 浏览:1605
巴西是用什么规格的电源 浏览:1427
在中国卖的法国名牌有什么 浏览:1334
在菲律宾投资可用什么样的居留条件 浏览:1237
德国被分裂为哪些国家 浏览:851
澳大利亚跟团签证要什么材料 浏览:1178
德国大鹅节多少钱 浏览:848
去菲律宾过关时会盘问什么 浏览:1172
澳大利亚女王为什么是元首 浏览:998
有什么免费的韩国小说软件 浏览:733
申请德国学校如何找中介 浏览: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