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清朝面对西方列强很少打胜仗,为何能一反常态打败法国
其实主要原因就是清朝的经过一系列的事情后已经知道利弊,所以在增加士兵战斗力这件事情上做了很多的准备,在西方国家购买了非常多的枪炮,建了新型的军队,并且还经常学习西方军队在作战和管理上的经验,让清朝军队的战斗了提升了很多,所以清朝军队在与法国军队对抗的时候已经是战斗力非常强的军队了。
不过就是这样的军队还是让慈禧等人非常害怕,因为他们一直下不了决心对抗,所以错过了最佳的进攻时机,清朝的军队也因为他们的怯懦不战而败,之后被逼无奈与法国签订了非常不平等的条约,如果当时慈禧他们能够勇敢一点,也许就不会出现之后的八国联军侵略了。
B. 冯子材怎样打败法国人的
在中法镇南关战役中,面对法国大炮凶猛的军队,身着短衣、草鞋和长矛的风子冲向法国军队,随后他的两个儿子也冲向长矛。在冯子材的启发下,子才七十岁的全军奋勇作战。
关外的英勇游客也参与了这场战斗。几十人被追捕到关外,然后返回。最后,镇南关战役胜利,法国人匆忙逃亡。丰子才乘胜追击,法国占领的狼山等地相继被夺回。
这时,清政府在“乘胜即收”思想的指导下发布了停战令,冯子才痛恨撤军。
法军被歼灭的有千余人。法国内阁总理茹费里因此倒台。
(2)冯子材如何打败法国人扩展阅读:
镇南大捷:
光绪九年(1883年)十二月,中法两国因越南的保护权问题争执不下,兵戎相见,法国侵略军悍然向驻扎在北圻的中国军队发起进攻,中法战争爆发。由于清军在越南战场上节节败退,两广总督、广东巡抚便任命赋闲在家的老将冯子材,起用他督办高、廉、雷、琼4府25州县团练。
光绪十一年(1885年),冯子材奉命率10营“萃军”从钦州开拔,奔赴抗法前线。行抵上思,加招8营。这支共9000人的部队,军纪严明,马不停蹄地开赴指定的集结地。
两天后,清廷谕令冯子材帮办广西关外军务。国门失陷,主帅潘鼎新落荒而逃,前线群龙无首,乱作一团。署理广西巡抚李秉衡召集诸将,推荐冯子材为前敌主帅,得到大家的拥护。
光绪十一年(1885年3月23日),法军大举出动,越过关门,进入清军防线。冯子材父子身先士卒,挥刀迎敌,纵横冲杀,打得法军鬼哭狼嚎,丢盔弃甲,退出关外。
接着,清军乘胜出关追敌,连克文渊、驱驴、谅山、长庆府、观音桥等处。恰在此时,清政府在“乘胜即收”思想指导下发布停战令,冯子材含恨撤兵。
C. 镇南关大捷消灭了多少法军
自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以来,清政府在与西方列强的交战中,大都是以失败而告终。其中,镇南关大捷算是为数不多的几场胜仗之一,它是一场真正意义上的大捷。
这场战争发生在1885年3月,也就是清光绪十一年,它是整个中法战争中的一场战役。
当时,法国军队不顾清政府的反对,强行进攻越南,并强迫越南订立法安《顺化条约》,意图让越南脱离中国的藩属地位,变成法国的殖民地。消息传回国后举国哗然,慈禧太后只好下诏向越南派兵,中法战争也由此拉开序幕。
此后近一年半的时间里,清军与法军在越南展开多次交锋,但由于清军军心涣散、武器落后,所以在交战过程中几乎是节节败退,最后让法军一口气打到了中越边境,并且成功攻破了清政府的边境重镇镇南关。
关于这场战役究竟消灭了多少法军?目前有三个版本的说辞:
第一个版本是清政府的官方说法,他们在报告中声称“毙匪千余,斩首数百,伤者不计其数,洋人自谓入中国以来,未有如此次之大败者。”也就是说,这场战役共打死法军约一千多人。
第二个版本,是法国军方的说法,他们在报告中宣称:“在这场战役中的第一天,法军总共死4人、伤25 人;第二天总共死70 人,伤188人。”这样算下来,这场战役法军共计战死74人,伤213人。
第三个版本,是越南方面的说法,他们声称在打扫战场时,发现战场大概一千个首级中有一百多个见真鬼头,也就是法国人的尸体;最后他们一共看到有三百多具法国士兵尸体被拉出去示众,所以法军的死亡人数应该在300人左右。
那么,究竟哪一方的数据更可靠呢?我个人觉得越南方面的数字更可靠,因为中国方面为了彰显自己的胜利,自然免不了会有些扩大战果;而法国方面为了挽回脸面,自然免不了要把损失往小的报,而越南方面并没有这两方面的顾虑,所以相对要更客观一些。
D. 1985年3月,在中越边界,70岁老将大败法军,取得镇南关大捷
冯子材。
1885年(清光绪十一年)3月,在中法战争中,清军在广西镇南关(今友谊关)大败法军取得重大胜利的着名战役。
是年2月中旬,法国再次增兵越南,在法军统帅波里也指挥下,集中两个旅团约万余人的兵力向谅山清军发动进攻,越南北圻战场东线的清军,广西巡抚潘鼎新不战而退。2月13日,法军未经战斗,即占领战略要地谅山。2月23日,法军进犯文渊州,守将杨玉科力战牺牲,清军纷纷后撤,法军乘势侵占广西门户镇南关,炸毁关门,直逼中国边界。法军还在关前废墟中插上一块木牌,得意地用汉字写着“广西的门户已不再存在了”,广西军民则在法军退走后在关前插上木桩,写上“我们将用法国人的头颅重建我们的门户!”作为对侵略者的回答。 镇南关大捷由于潘鼎新的战败,清政府革去他广西巡抚职务,清廷电令年近7旬的原广西提督冯子材帮办广西关外军务。领导镇南关前线的抗法斗争。冯子材决心“保关克谅”,并相机出击收复北圻各城。冯子材赶到镇南关后,根据前线清军各部之间多存派系门户之见的情况,首先召集前敌诸将晓以大义,使各将领在抗击侵略者的斗争中团结起来。各将领共推冯子材为前敌主帅,统一指挥协调各军的行动,这就为挽回败局创造了必要的前提。当时,法军由于兵力不足,补给困难,已从镇南关退至文渊(关外15公里处)、谅山,准备组织新的进攻。冯子材亲自爬山涉水勘察地形,根据当前敌情和镇南关周围的地形条件,决定在关前隘地区依托有利地形,构筑坚固防御阵地。关前隘在镇南关内约4公里处,系镇南关通往内地之要冲,东西山岭对峙,中间有一条长2公里多、宽1公里多的盆谷,地势险要,易守难攻。
冯子材亲督士卒用土石筑起一道长1.5公里、高7尺、宽4尺的土石长墙,横跨于东西山岭之间,墙外挖成深4尺的壕堑,并在东西山岭修建堡垒多座,形成一个完备的山地防御阵地体系。在兵力部署上,是时,广西前线清军共有90余营4万余人,分驻于镇南关至龙州一线。广西巡抚潘鼎新畏葸怯敌,远离前线;冯子材亲率所部萃军9营扼守长墙及两侧山岭险要,充作第一梯队,担任关前隘主阵地正面防御。总兵王孝祺部8营屯冯军之后为第2梯队;湘军统领王德榜部10营屯关外东南的油隘,保障左翼安全并威胁敌之后路;冯子材另以所部5营屯扣波,保障右翼安全;广西提督苏元春部18营,屯关前隘之后2.5公里的幕府为后队;另有12营屯凭祥机动。总计前线兵力约60余营,3万余人,一切准备就绪。
3月中旬,冯子材得悉法军将经扣波袭艽封、攻牧马,绕出镇南关之北,急调兵力前往扣波和艽封,挫败了法军迂回的企图。19日,有人密报法军将入关攻打龙州,为了打乱法军的进犯计划,冯子材决定先发制人。于21日夜率王孝祺部出关夜袭法军占据的出击文渊(今越南同登),击毁敌炮台两座、毙伤法军多人取得较大胜利。清军的主动进击,打乱了法军的作战部署,迫使法军东京军区副司令尼格里上校决定不等援军到齐即向清军坚固防御阵地发起进攻。23日晨,法军第2旅千余人趁浓雾偷偷进入镇南关,另以千余兵力屯于关外作预备队。
上午9时30分,大雾开始消散,法军兵分两路组织进攻:第一四三团第1营和外籍军团第2营等沿东岭向大小青山方向实施主攻;第一一一团第1营沿关内谷地前进,向长墙进攻,企图在主攻部队得手后两路夹击,攻占关前隘清军防御主阵地。法军主力在炮火掩护下,攻占东岭三座堡垒。并猛攻长墙。冯子材指挥所部顽强抵抗,一面商请驻于幕府的苏元春部前来接应,并通知王德榜部从侧后截击敌人。在丢失三座堡垒的危急关头,冯子材大声疾呼:“法再入关,有何面目见粤民?何以生为?”守卫清军在冯子材的爱国热情鼓舞下,英勇抗击,誓与长墙共存亡,阻止了敌人的前进。
下午4时许,苏元春率部赶到东岭参战,王德榜部也自油隘袭击法军,并一度切断了敌人运送军火、粮食的交通线,牵制了法军预备队的增援,有力地配合了东岭的战斗,战斗呈胶着状态,入夜,清军进一步调整部署,由苏元春部协助冯子材守长墙,王孝祺部夺西岭,陈嘉部守东岭。冯子材还另调驻扣波的5营冯军前来抄袭法军左翼。次日晨,尼格里指挥法军在炮火掩护下,分三路再次发起攻击,沿东岭、西岭和中路谷 镇南关大捷地进攻关前隘阵地。冯子材传令各部将领:“有退者,无论何将遇何军,皆诛之”。经激战,法军接近长墙,冯子材持刀大呼,率先率领两个儿子跃出长墙,冲向法军。全军感奋,一齐出击,与其进行白刃格斗,战斗异常惨烈。
战至中午,终将中路法军击退。与此同时,陈嘉部、蒋宗汉部在东岭与法军展开了激烈争夺战,傍晚时分,王德榜在击溃敌之增援部队及消灭其运输队后,从关外夹击法军右侧后,配合东岭守军夺回被占堡垒。这时,王孝祺也已击退沿西岭进攻之敌,并由西岭包抄敌后,使其腹背受敌。法军三面被围,法军死伤近300人,后援断绝,弹药将尽,被迫败退,尼格里只得下令撤退,狼狈逃回文渊、谅山。冯子材抓紧有利战机,率部乘胜追击,于26日攻克文渊,29日攻克谅山,宣称毙法军近千名,重伤尼格里,后又将法军残部逐至郎甲以南。取得重大胜利。
E. 大清名将冯子材如何打败法国人
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2年,末代皇帝溥仪逊位,是近代中国史上最为压抑黑暗的时刻,在大清国摇摇欲坠的六十多年间。内忧外患国运多舛;几多名臣心怀家国天下,试图力挽狂澜拯救危局;却又一个个相继沉入历史的滚滚洪流。不同的是,有的人孜孜一生却晚节不保,有的人以死相搏而流芳百世,他们在用生命践行着,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民族英雄冯子材
1818年冯子材出生于广西钦州,他自幼父母双亡,后来当过盐贩,几个月后担心被官府抓就不干了,改行当了木匠,后来还干过渔夫,还替人护送牛帮
鸦片战争时,冯子材22岁出生,此时的他已经混迹于江湖多年参加过天地会起义。还当了个小头目,要论农民起义,他比洪秀全还早,但是后来冯子材率部接受了朝廷的招安。从此开始了他评判的生涯,从广西一路追击太平军到了南京城,扎下了江南大营,几年下来军功卓着,官衔也由哨官千总副将总兵;一路升到广西提督,攻灭太平军后冯子材又相继到广东广西贵州等地灭火,干的是刀口舔血的活,为清廷立下赫赫战功。
冯子材血战镇南关
从1869年开始的十年间,大清的附属国越南内乱严重,越南国王向清政府求援,点名邀请广西提督冯子材前来帮忙平叛。当时冯子材50多岁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冯子材三次出关进入越南平叛每次都能大胜而归,在中越边境尤其是越南声名显赫人称大清国的‘南天门’;可是冯子材为人刚直不阿,常常弹劾贪官污使,官场风云险恶,冯子材屡次遭到排挤,无奈之下他只好告病还乡。
晚清时期列国图谋瓜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只能任人宰割,而多国对中国的土地虎视眈眈,对中国的瓜分与野心,他们制作了时局图写着‘中国’,更为直接的将中国画成一个披萨饼;列强们正在用刀划分着属于自己的那一块。对中国官员的愤怒,置若罔闻,如何敲开中国的大门,是各国列强思考的一个问题。英国占领香港进一步进攻广州。日本选择了朝鲜作为跳板,而法国选择了越南。
民族英雄冯子材故居
北黎事件,清兵这一次格外地能打法军死亡20多人,这一下可气坏了法国公使。谈判不成战争继续1884年8月22日;法国军舰突然偷袭,停泊在马尾军港的福建水师。清军主要将领畏战弃舰而逃,福建水师各舰群龙无首仓惶应战,由于装备老化落后,实力差距巨大海战不到一个小时,福建水师的11艘战舰就有9艘被击毁,另外两艘自沉,19艘运输船全部沉没,水军官兵殉国760人,福建水师几乎全军覆没,而法军仅5人死亡,15人受伤,3艘军舰受伤,随后发过海军摧毁了马尾造船厂和两岸炮台,史称马尾海战,马尾海战惨败激起国人的极大愤慨。1884年,清政府被迫向法国宣战,中法战争正式宣告爆发。
民族英雄冯子材
这时,朝廷又想起了曾经的‘南天门’老蒋冯子材,早在半年前,先前把冯子材排挤走的张树声就派人来请过,来的两个小吏趾高气昂,结果吃了闭门羹,冯子材以‘旧病未愈’为由给回绝了,
这一次,兵部尚书兼钦差大臣彭玉麟亲自来到钦州,虽然乘坐八抬大轿而来,彭玉麟却早早下轿步行来到冯府门口,一看;冯子材正在干木匠活儿,两个人来到客厅,彭玉麟先是痛陈法国人寻衅滋事,福建水军全军覆没,不仅如此,还企图‘北扰直隶胁京师’听到这里冯子材怒火中烧,沙包大的老拳青筋毕露,猛地锤在桌子上,法寇小丑胆敢如此横行,不予惩戒,怎能警戒异类而大振国威’聊到当今的中法战事,冯子材虽然足不出户却自有一番精辟的看法,彭玉麟看时机已到,单刀直入地问道,‘萃翁能否出山相助老夫与香帅一臂之力’随即拿出朝廷所赐的一把龙头大刀,文官三品以下武官二品以下可以先斩后奏冯子材压抑多年的蛮横劲上来了。‘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如蒙垂爱敢不效命’听到这里,早在等在门外的老部下们都走了出来。个个喜笑颜开,终于又有仗打了。
民族英雄冯子材
作为当时大清国外交和军务的实际掌权者,李鸿章是名符其实的主和派,向来与张之洞左宗棠为代表的主战派不和,对任用冯子材抗法,他特意写了一封奏折,提出了一个问题;其中最精炼的就是说冯子材有‘四不能战’
年老体衰力不从心不能战一也
腹中无墨胸无韬略不能战二也
兵械简陋杀伤力弱不能战三也
萃军狼军战法过时不能战四也
在李鸿章看来,冯子材只是一介武夫,又老又没文化,不仅兵器差,还在用过时的战术,这怎么能和法国人打仗呢?听闻李鸿章‘四不能战’的嘲讽,冯子材针锋相对的上书。细数自己有‘四能战’
其一人老节坚久经沙场能战
其二胸存正义腹有远谋能战
其三赤胆忠肝保土安民能战
其四众志成城牛犊驱虎能战
当时朝廷之上,有人嘲笑冯子材这是‘哗众取宠’但是左宗棠却认为,当今朝廷敢于‘哗众取宠’的人也不多了两广总督张之洞同样在奏章中称,冯子材‘老成宿将熟习边境军务威望远播冯虽老闻未衰将才难得’在他的推荐之下,冯子材取得广西关外帮办军务之职,萃军随即开赴镇南关前线。
民族英雄冯子材
虽然历史已经过去了,但是冯子材将军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广西名将,对于当地人来说这是一件非常自豪的事情。它留下的不仅是值得后人称颂的事迹,更是精神财富。
曾经有幸去冯子材故居参观,说实话真的寒酸,根本不像一个将军的故居,零星的房子,还有一片空旷的练兵场,不像北方其他官员的府邸奢华宏伟。足以见得,冯将军是一位值得尊重两袖清风的人物,其实最让我感到震撼的是,它的大厅中央放着一张当时大清国的地图,如今依然还在,那时的大清国土真的好辽阔啊!!
F. 冯子材是民族英雄,他是怎样打败法国人的
在构筑工事,备战就绪之后,冯子材决定出兵扰敌,引鱼上钩。二月初七日(1885年3月23日),法军大举出动,越过关门,进入清军防线。冯子材父子身先士卒,挥刀迎敌,纵横冲杀,打得法军鬼哭狼嚎,丢盔弃甲,退出关外。
接着,清军乘胜出关追敌,连克文渊、驱驴、谅山、长庆府、观音桥等处。法军落花流水,招架不住。
冯子材(1818年7月29日—1903年9月18日),字南干,号萃亭,汉族,生于广东钦州沙尾村(今属广西钦州沙尾村),晚清抗法名将,民族英雄。自幼父母双亡,流落江湖,历任广西、贵州提督。咸丰年间从向荣、张国梁镇压太平军,中法战争时,已年近70,起用为广西关外军务帮办,大败法军于镇南关,攻克文渊、谅山,重创法军司令尼格里,授云南提督。甲午战争间奉调驻守镇江,官终贵州提督。治军四十余年,寒素如故。
冯子才逝后葬于钦州,朝廷诏予于钦州城东南隅建“冯勇毅公专祠”纪念,称“宫保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