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二战中亡国的法国如何在5年内恢复大国地位
各位小主,人见人爱的我又来给你们讲故事喽
1945年5月,200多万苏军攻入了德国的首都柏林,纳粹德国宣布无条件投降。此时在西欧地区,也就只有英国还拥有一定的实力可以对抗苏*联。但是在没有美军帮助的情况下,英国最多自保。为了对抗正在逐步扩张的苏*联,美国开始支援刚刚被解放的法国和战败国德国。到了1950年,德法两国基本恢复了元气。一、二战初期,法国大败亏输一战结束以后,法国为了遏制德国,在巴黎和会中提出了一系列苛刻的要求。不准德国拥有空军,海军规模小的可怜、陆军规模不能超过10万。德法边境的莱茵河地区被设置未非军事区,德国需向法国赔偿30亿美元的战争赔款。这些条款几乎足以让德国永世不得翻身,但是1929年德国的机会来了。全球性的金融危机爆发,各国的经济均遭受重创,英法德各国均不例外。英法两国在一战中根本没有恢复元气,紧接着就爆发了经济危机,这让两国的经济雪上加霜。而德国的纳粹势力开始抬头,1933年,希特勒就任德国总理。在经过一系列的扩军备战以后,德国开始对外扩张,以求寻找之前丧失的尊严。巴黎和会1939年9月,德国150万军队进攻波兰。作为波兰名义上的盟友,英法两国在退无可退的情况下,宣布对德国宣战。但是英法两国出工不出力,100多万军队在德法边境上按兵不动。由于苏*联和德国已经签订了臭名昭着的条约,德国可以放心大胆的调动主力进攻西欧。荷兰和比利时两国小国根本不是德国的对手,很快就被德军占领。此时抵抗德国的重担就落在了法国的肩上,但是法国的表现让各国深深的失望。由于法国统帅部出现了战略失误,以至于德驱直入,法军一败再败。最终法国仅仅抵抗了不到40天就宣告投降,140多万法军放下了武器。希特勒趾高气昂的在巴黎检阅着德军部队,希特勒宣称:“整个欧洲都被我踩到了脚下。”
二、戴高乐领导自*由法国抗击德军
法国宣布投降以后,戴高乐将军逃往英国,并且在英国成立了流亡政府。只不过流亡政府毕竟没有多少实际权力,英国当时了各国的流亡政府,如法国、波兰、埃塞俄比亚等等。戴高乐在英国建立了战斗法国阵线,号召法国海外的殖民地不要听从维希政权的傀儡统治,团结起来对抗德军。1943年,戴高乐在阿尔及利亚站稳了脚跟,此时他手里拥有23万陆军、5万海军。只不过这么点家底,各大国根本不放在眼里,无论是开罗会议还是德黑兰会议,都把戴高乐排除在外。戴高乐十分生气:“1500年来,法国早已习惯了一个大国的地位,请不要忘记这一点。”这样的说法显然站不住脚,1500年来,中国比法国辉煌的多。
美国总统罗斯福非常不喜欢戴高乐,他感觉戴高乐有成为独裁者的可能。后来的发展完全在罗斯福的意料之内,戴高乐在法国的统治长达20多年。1944年,美英军队进行了诺曼底登陆战。戴高乐也返回法国,他号召法国青年加入法军。1945年年初,法军的总兵力达到了97万,只可惜这个数字在美苏的眼里不值一提。但还是美国总兵力为1200万,苏*联拥有1400万,即便是英国也拥有510万军队。1945年4月,法国以五大国的身份出席旧金山会议。但是明眼人都明白,此时法国的地位还在中国之下,法国充其量也就是一个准二流的国家。1945年5月,苏军占领了柏林。美英两国抬举法国一起进入了柏林,但是德军俘虏根本看不起法国人。
三、冷战爆发以后,美国开始全力扶持法德两国
随着二战的结束,冷战随之而来。由于整个西欧地区已经满目疮痍,各国的经济凋敝,完全无法应对苏*联可能出现的进攻。此时整个西欧除了英国还算有一些家底,但是英国也是元气大伤,根本无力领导欧洲的复兴。为了整形欧洲,对抗日益强大的苏*联,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了经济刺激计划。这个计划的重点就是法国和德国,美国不断的给西欧输血,西欧各国在几年之内先后恢复了元气。法国人好了伤疤忘了疼,立刻就开始占领那些之前已经独立殖民地,其中就包括中国的邻国越南。刚刚从战俘营里走出来的法军就被重新武装派往了越南战场,等待法国人的是无尽的苦难。到了50年中后期,再也顶不住的法国宣布从中南半岛全面撤军。
小主虐我千百遍,我待小主如初恋,我们下次见
2. 二战后的德国和日本,其战后经济是怎样一点点恢复的
二战后的德国和日本主要从国内和国际两个方面进行战后经济恢复的,国内采取的措施包括:推行民主政治、发展科技和教育、采取比较宽松的人口政策;国际方面包括:倡导积极的外交政策、争取国际援助等方式。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于1939年,结束于1945年,是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世界战争。据史料调查统计,战争中共伤亡9000万余人,对于世界各个国家经济造成严重破坏,各国经济百废待兴。其中德国和日本是战败国。他们是怎样恢复国民经济的呢?具体如下:
3. 第二次世界大战 法国
德国“闪击”波兰得手后,更助长了希特勒称霸世界的勃勃野心。于是,他一手举着“尊重中立国家”的招牌,一手签发了进攻西欧的第6号指令,制定了代号为“黄色方案”的计划,将重兵压在北海至瑞士一线,张开了吞并西欧的血盆大口。
德军的预备队共 47个师,配置在莱茵河地区,在德国的魔爪准备伸向西欧之时,法国仍执迷不悟,认为德国打败波兰后,将东侵苏联,即使进攻法国,也需 4—5年以后。荷、比、卢三国却天真地认为,只要严守中立,就可免遭战祸。因此,直到 1940年3月,盟军才嗅出战争的气味,在法军总参谋长和英、法盟军总司令甘末林主持下,仓促制定了代号为“D”的作战计划,并调集135个师、3000辆坦克和 1300多架飞机(必要时,还可利用驻英伦三岛的 1000架飞机支援战斗),准备抗击入侵之敌。
6月3日,德军数百架飞机开始空袭法国机场及重要目标,法国失去了制空权, 900余架飞机被摧毁。 5日拂晓,德军兵分两路在180km的正面上实施进攻。“B”集团军群由于遭法军顽强抵抗,每昼夜仅前进5-7km。为了增强突击力量,德军投入预备队 22个师,于13日突破法军防线;“A”集团军群在瓦兹河和埃纳河之间实施突破,于 12日到达巴黎东北的马恩河后继续向纵深发展。“A”、“B”两集团军群实施钳形攻击,迂回巴黎,前出到马奇诺防线后方。 14日,德军“C”集团军群按计划在 50km宽的正面上向马奇诺防线发起进攻,法军腹背受敌,其防线很快被突破。同时,德军未经战斗便进入巴黎,埃菲尔铁塔上挂起了德国的“+”字旗。 17日德军攻占斯特拉斯堡,近 50万法军被歼。 22日法国全权代表查理·享茨格将军在停战协议上签字,战事遂告结束。战争中法军亡 6万余人,伤 30万人,被俘 200万人;德军共伤亡 14.6万余人。
4. 概括二战后法国政府实行的经济政策
二战后,法国逐步形成一套较为完整的城市发展、农村改革、山区开发和保护及老工业区结构改造政策,对缩小地区经济发展差距,加快落后地区发展,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发展都起到了积极作用
第一,城市发展政策的主要方针是控制大城市的发展,鼓励地方中小城市的发展,建立中心城市,以促进地区经济平衡发展,改变欠发达地区落后面貌,主要内容有:采取措施严格限制巴黎等特大城市的发展;调整全国城市结构,改革旧有城市体系,加速发展里昂、马赛、里尔等地区中心城市,促进人口和经济活动向这些城市流动;制定城市发展规划,鼓励发展中小城市和卫星城镇。
第二,农村改革政策的主要目标是通过对农村实行结构改革,重点开发西部、西南部和中央高原欠发达农业区,主要内容包括:
1、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法国西部、西南部和中央高原等地区交通相对落后,缺少通讯手段。为迅速改变这些地区的面貌,法国政府先后制定了一系列发展交通和通讯的计划,并投入大量资金。20世纪70年代初,专门制定了有关改善农村基础设施的特别条例,由中央同地方合作,兴建基础设施大型项目。经过努力,历史上形成的东西部之间交通网络分布不均的状况正在逐步消失。
2、加速欠发达地区农业现代化进程。20世纪70年代起,法国政府把欠发达地区的农业现代化作为改变地区落后面貌,促进农业区域平衡发展的重要手段,并制定相关法令,推行农业现代化开发计划。政府通过低息贷款、财政补贴等形式,鼓励欠发达地区农场进行设备更新和现代化投资。开发计划的实施大大促进了欠发达地区农牧业的发展,对稳定这些地区的青壮年劳动力留在当地发展起了很大作用。
3、鼓励发展农村工业和第三产业。法国政府在促进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中,还十分重视扶持适合各地区特点的工业、手工业和第三产业的经营活动,尤其在西部、西南部和中央高原等重点改革区,实行了一系列财政激励和扶持政策,鼓励这些地区发展农村工业和第三产业,增加农民收入。
4、稳定农村人口,特别是青壮年人口。20世纪70年代以来,欠发达地区农村人口不足和农业劳动力老化问题日益突出。为此,法国政府把稳定农村人口作为执行区域发展政策的重要目标,采取多项奖励措施,鼓励人口向农村流动。
5、发展农村文化、教育事业。20世纪60年代起,法国政府不断增加农业教育和职业培训的贷款和补贴。到80年代中期,这方面的支出约占国家农业拨款的3%。政府还通过补贴等措施,普及落后地区的视听和影像教育。政府还同地方签署文化教育合同,促进农村地方教育的发展。
第三,实施山区开发与保护政策。山区约占法国国土总面积的2%。20世纪60年代起,法国政府提出应根据山区的不同特点,在保护山区自然资源的同时,大力发展旅游业和其他经济活动,繁荣山区经济。80年代初,又出台了保护和开发山区的四条方针,包括因地制宜,发展适合本地区特点的经济活动,尤其是扶持山区工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大力发展旅游业;有效保护资源;重点改善人烟稀少、偏僻山区的交通和通讯基础设施,发展服务业,改善山区生活条件等。
第四,推动老工业区结构改造。1979年以来,法国政府对老工业区采取了一系列结构调整措施。20世纪60-70年代是改造的第一阶段,先后提出了“钢铁工业改组计划”和“拯救钢铁工业计划”,主要通过增加投资来推动企业现代化,但未取得预期效果。80年代初社会党执政后,对老工业区的改造进入第二阶段,初期实行扩大煤、钢生产的“振兴”计划,结果加剧了原有的“结构性危机”;后由于经济严重不景气,又转而实施“紧缩”政策,加速结构调整,使生产由“低效数量型”步向“高效质量型”转变。
(四)实施有利于缩小地区发展差距的财政和税收制度
20世纪50年代起,法国政府实施了一系列有利于缩小地区发展差距的财政奖励制度,先后设立经济和社会发展基金、地区开发奖金、手工业企业装备奖金、农村开发与国土整治部际基金、工业现代化基金等,为巴黎和其他大城市外迁企业和机构提供补贴,并重奖在边远、落后地区进行投资的企业主。80年代初社会党执政后,将这些名目繁多的奖金和补贴一律改称“国土整治奖金”,并对资助手段作出重大改革。此外,对参与区域发展的企业,政府还根据地区和就业人数予以不同程度的税收减免。
(五)实施地方分权政策,调动地方积极性
二战后,法国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中央政府的权力,但中央权力主集中,限制了地方积极性,造成地区之间条块分割,不利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自20世纪60年代起,法国开始实施向地方分权的政策,中央政府行使的部分权力下放到大区和省。80年代起,进一步下放权力,实行自治管理体制,扩大地方自主权,各地区可按本地区的特点和需要制定发展规划,从而调动了地方的积极性。右翼政府2002年重新上台执政后,于今年3月在议会通过有关地方分权的修宪法案。右翼政府强调,地方分权是一场重要的政治改革,将使各地区释放出可达国内生产总值1%的新的经济活力。
5. 简析二战结束后的法国重建之路,法国如何重夺世界强国地位呢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最让人大跌眼镜的战局莫过于曾经不可一世的欧陆强国——法国,在德军的攻击之下只坚持了一个多月的时间便投降停战,直至1944年诺曼底登陆,在国内外反抗力量的互相配合下,在1945年5月9日迫使德国代表签订投降书,法国终于得以光复。在敌国控制下的法国在二战中遭受了全面而深刻的打击——从经济上的严重摧残到国家形象和国际地位的一落千丈,此时的法国连欧美世界的二流国家都称不上,显然这种落差是掌握欧陆霸权上百年的法国无法接受的,因此从战争一结束法国便开始绞尽脑汁,为恢复自己在经济、外交等领域的地位而努力。
6. 战后欧洲是如何实现经济复苏
二战之后的欧洲经济复兴之路
1,着名的美国马歇尔援助计划,因为担心欧洲全盘社会主义化,美国对欧洲各国尤其是土耳其,希腊进行了大规模资金援助,提供了财力上的保障。
2,战后欧洲各国普遍放弃了或者压缩了军队建设,特别是联邦德国完全去军事化,把所有资金都投入到经济发展上来。
3,长时间的战争使民生经济遭受重大损失,所以人民有迫切发展民生经济的愿望和巨大的市场,为工农业复兴奠定了巨大的群众基础。
4,各国政府担心人民穷困会导致社会主义的入侵,所以全力提高国民经济水平,把共产主义排除出去,为发展经济提供了政府支持。
5,欧洲各国在战前都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地区,即使战争的损失,但是良好的教育和工业基础,庞大的暂时还没有崩溃的殖民地系统提供的原料,都为振兴经济提高必要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