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法国为什么能成为常任理事国
法国虽然很快投降,但它组建了流亡政府并有海外部队继续抵抗,而在确立战后世界秩序的几次会议上,三巨头苏美英为了各自利益互相提出了自己的常任理事国方案,最后为了利益均衡,大家接受了五常,及中,美,英,法,苏五常方案,本身二战法国的表现虽然很差,但它的国力与影响力仍不可小视,因此为了互相制约以及加强势力,中国,法国都被三国同意加入。
㈡ 法国是凭什么成为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的
二战时,法国作为军事强国二战做出了突出贡献。此外,法国作为经济发达国家,成为常任理事国有利于世界经济的恢复。
随着日本的无条件投降,笼罩在世界上空的二战阴影终于散去。随后,同一年联合国正式成立。联合国的成立是为了加强世界各国的紧密联系,推动世界和平发展。此外,为了更好的处理国际事务,联合国下设了以英、法、中、美、苏五国为代表的常任理事国。在这其中法国格外引人注目,毕竟法国是二战中唯一一个投降的国家。那么它有什么资格成为常任理事国。
随后,在敦巴顿橡树园会议中,英国为了自身利益考虑,决定让法国担任新的常任理事国。美国也为了权衡苏联,同意了这个提议。至此法国重新回到了世界舞台,也确定了二战之后世界的政治格局。
㈢ 当年法国在二战后,凭的什么资格成为了联合国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
法国是大国,而且是欧美体系里的重要大国。
联合国就是美苏竞争的舞台,美国支持法国入常就是为了遏制苏联。
法国人在二战中有贡献(?)
㈣ 二战中投降德国的法国,凭啥能成为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呢
众所周知,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以日本在1945年9月2日签署无条件投降书为标志宣告结束的。这年的10月24日联合国宪章正式生效,标志着新的国际组织——联合国的成立。
起初,筹划参加敦巴顿橡树园会议的国家中根本没有法国,这说明二战的投降对法国的负面影响确实不小,战后法国地位确实在下降,这更使法国对参与世界政治,提升自身地位有很强的愿望。
1944年,戴高乐受苏联邀请访苏,双方签订了互助条约,戴高乐借此提高了法国的国际地位,并得到了斯大林支持法国的承诺。
在敦巴顿橡树园会议上,联合国建立的初步方案形成,之后美、英、苏三国首脑在雅尔塔会议对联合国核心成员国再次商讨,法国的世界地位问题再次成为争论的焦点。而三国对此各有考量。英国想拉着法国,就提议法国进入五常任理事国,而美国要抗衡苏联,就同意了英国的意见。为此从利益分配和战后世界格局均衡来考虑,英国的意见被采纳,雅尔塔会议最终同意法国加入,并成为联合国大会的发起国之一。
这样,在英国的提议下,法国凭战绩、实力、世界政治局势的作用和自身的努力,成功重回世界政治舞台,拥得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成为二战后世界格局中重要政治势力。
㈤ 法国为什么会成为常任理事国
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是如何确定的
--------------------------------------------------------------------------------
http://campus.cer.net 2005-04-04 10:25 环球时报
罗斯福提出“四警察”思想
1943年10月,苏、美、英三国在莫斯科举行外长会议,会上通过了由美国政府起草,经美、苏、英、中四国签字的《四国关于普遍安全的宣言》。宣言明确宣布,四国政府“承认有必要在尽速可行的日期,根据一切爱好和平国家主权平等的原则,建立一个普遍性的国际组织。所有国家无论大小,均得加入,以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这是二战期间,四国政 府第一次共同宣布,一致赞同要在战后建立一个普遍性的国际组织。
当时的美国总统罗斯福鉴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美国前总统威尔逊在倡导建立“国际联盟”问题上的教训,从美国的全球战略利益出发,经过长时间的谋划,提出了建立新的国际组织的设想。
在1943年11月28日至12月1日的苏美英三国首脑德黑兰会议上,罗斯福提出了关于建立国际组织的较为具体的计划。罗斯福强调,新的国际组织应该是世界性的,而非地区性的。罗斯福的建议得到丘吉尔和斯大林的同意。12月24日,罗斯福再次郑重强调:“英国、苏联、中国、合众国及其盟国代表了全世界3/4以上的人口,只要这四个军事大国团结一致,决心维护和平,就不会出现一个侵略国再次发动世界大战的可能。”这就是举世闻名的“四警察”思想,这一思想成为后来确定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基础。
中国成为常任理事国
在德黑兰会议期间,罗斯福曾于1943年11月29日下午,同斯大林举行了45分钟的私人会谈。会谈中,罗斯福详细叙述了对联合国组织机构的设想,其中也包括“世界警察”问题。
罗斯福认为,未来的联合国组织应由三个层次的机构组成:最低一级为全体大会,由当时大约35个反法西斯国家成员国组成。这个机构定期在不同的地方开会,每个国家都有权平等地发表意见,并向一个较小的机构提出建议。中间一个层次是执行委员会,参加者为苏联、美国、英国和中国,再加上两个欧洲国家、一个南美洲国家、一个近东国家、一个远东国家和一个英帝国(后改为英联邦)自治领,总共10到11个国家。这个机构有权处理一切军事以外的问题,它所作出的决议对各有关国家具有一定的约束力。最高一级为“四警察”机构,由苏联、美国、英国和中国组成,这个机构将有权快速处理任何对和平构成威胁的事件和突发事变。
在回答斯大林提问的过程中,罗斯福进一步补充说,在和平可能受到威胁时,“四警察”有两种对付方法:一种情况是,如果威胁起因于一个小国的革命或扩张,“四警察”可以采取隔离的方法,封锁有关国家的边界并实行禁运。第二种情况是,如果威胁更严重,四大国即以“警察”身份行事,向有问题的国家发出最后通牒;如果这一通牒被拒绝,就将立即对该国实施轰炸和可能的军事进攻。
斯大林赞同罗斯福关于加强制裁权的主张,他认为,联合国的最高一级机构不仅应当有权作出决定,还应该有权控制德国和日本周围的重要军事据点,以防止这两个国家再次走上侵略的道路。
斯大林强调说,为了防止侵略,只靠建立几个拟议中的机构是不够的,必须有权在欧洲和远东占领重要的战略据点,包围德国和日本,在它们出现发动侵略的危险时,就把它们打下去。
苏联方面主张,“世界警察”应该由美国、苏联、英国三国组成,中国无权列入。早在1943年10月,苏美英三国在莫斯科举行外长会议时,当美国国务卿赫尔提出把审议《四国关于普遍安全的宣言》列入会议议程时,苏联外长莫洛托夫就提出过异议。苏方的真实意图是要排斥中国,但它提出的理由是中国没有参加会议,由三国会议来讨论四大国的声明文件是不合适的。赫尔坚持要把中国列为宣言的共同发起国,甚至表示将不惜以会议达不成协议为代价。最后莫洛托夫作了妥协,答应把中国的地位问题留待以后讨论。
考虑到美国可能会坚持拉拢蒋介石执政的中国,斯大林提出了替代方案。他建议组建两个组织:一个是欧洲组织,由美国、英国、苏联,可能再有另一个欧洲国家参加;另一个是远东组织或者世界组织,或者是一个欧洲组织加一个远东组织,或者是一个欧洲组织加一个世界组织。方案很周密,言词很委婉,最终目的是不让中国进入“世界警察”的行列。英国也主张由“三警察”而不是“四警察”统治世界。
罗斯福仍然坚持自己的主张。他在多种场合表示:“在将来,一个仍然不可战胜的中国将不仅在东亚,而且在全世界起到维护和平与繁荣的适当作用。”他表示,他不是没有认识到中国目前还很弱,但他想到更远的将来,中国毕竟是一个拥有4亿人口的国家,把它当作朋友,总比当作一个潜在的麻烦来源要好一些。他说:“中国作为世界组织的最高理事会的一个成员,就会使这个组织具有世界性,这就有利于把亚洲号召起来,使其效忠于这个组织。”
由于美国政府的一再坚持,中国进入了“世界警察”集团。
五大常任理事国正式确立
1944年8月21日至10月7日,美、英、苏、中各国的代表在华盛顿附近的一座古老庄园敦巴顿橡树园举行会议。会议规划了联合国宪章的基本轮廓,解决了联合国建立的主要问题。
会议在讨论安理会的组成时,美国最初的方案是由4个常任理事国和7个非常任理事国组成,后来又提出吸收法国作第五个常任理事国,接着又补充说,晚些时候还可能建议增加一个拉美国家为第六个常任理事国。经苏联代表询问,美国代表说,拉美代表是巴西。美国坚持认为,巴西的人口、面积和资源使它有充分的理由加入常任理事国。此外,巴西在二战中为反法西斯盟国的胜利作出了杰出贡献。苏联代表葛罗米柯说,苏方认为把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暂时限定为四大国,以后法国加入后限定为五大国。英国代表也表示,希望理事会还是不要有第六个常任席位,并补充说,只要一突破增加法国作为第五个常任理事国这个框框,理事会就会受到强大压力,就会有提出进一步增加常任理事国席位的要求。后来,美国代表又提出,应该将以后如何增加常任理事国的条款列入基本文件,但英国和苏联代表对此均持否定态度。最后三方一致同意,除法国之外不再增加常任理事国。
在1945年2月举行的雅尔塔会议上,与会各国作出在旧金山召开制宪会议的决定时,建议中国和法国同苏美英一起,共同作为旧金山会议的发起国(当时法国已成立临时政府)。中国政府接受了这一建议。法国同意参加会议,但决定不担任发起国,因为法国认为它没有参加敦巴顿橡树园会议和雅尔塔会议的协商,不能要求其他国家在没有自己参与制定的宪章上签字。
1945年6月26日,旧金山制宪会议圆满结束,《联合国宪章》正式签署。宪章第23条明确规定:安理会的五个常任理事国为:美、苏、中、英、法。五大常任理事国的地位从此被正式确立。
宪章同时也规定了“大国一致”原则:即安理会就非程序问题投票表决时,只要一个大国不同意,决议就不能通过。这被称为“否决权”,对于保持大国一致行动,集中力量反对地区危机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体现了人类千百年来希望建立一种国际安全机制,以消除发生世界大战的危险,维护世界和平的意愿。冷战开始后,美苏在全球各地角逐,为了破坏对方的行动计划,两国频繁动用否决权而使“大国一致”原则失去了本来的意义。随着冷战的结束,“大国一致”原则在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方面越来越显示出其有效性。它对于防范地区冲突,遏制某些大国谋求地区霸权发挥了积极作用。直到今天,它仍是《联合国宪章》中稳定和行之有效的原则。
常任理事国机制发挥巨大作用
自联合国成立以来,安理会常任理事国这种机制在维护世界和平、解决地区冲突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截止到2002年,安理会总共批准执行了约55项维持和平行动,有力阻止和减缓了地区冲突的发展和扩大。这一机制在经历了冷战后愈发显示出其生命力。
随着联合国会员国的增加和世界各地区安全角势的日益复杂,联合国也面临着新的改革。但联合国的改革,尤其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改革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2003年11月7日,现任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在智利首都圣地亚哥的演说中说,改革不是为了剥夺目前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的权力,而是为了使安理会通过的决议更具广泛的代表性和合法性,更容易为全世界所接受。言外之意是,维护目前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机制的稳定性应是首先要考虑的。舆论也普遍认为,对于常任理事国的改革应当慎重,充分发挥现在常任理事国机制才是联合国改革的正确方向之一。(史诚)
㈥ 法国为什么能够作为常任理事国之一
1940年6月,当法国政府战败投降之际,戴高乐将军发起了“自由法国”运动。向法国人民发出了坚持抵抗的号召。他通过英国电台多次向法国人民演讲,指出法国输掉了一场战役,但没有输掉这场战争;法国不是孤立的,在它的后面还有一个广大的法兰西帝国;法国可以和英国结成同盟,她还可以利用美国取之不尽的资源。
在英国政府帮助下,戴高乐重新组建了法国军队,并且很快投入到同盟国在非洲和欧洲的战场中。1941年9月,法兰西民族委员会成立,1943月改组为法兰西解放委员会,并与各盟国建立了外交关系。1944年6月,法兰西解放委员会改组为法国临时政府。诺曼底登陆后,法军与盟军一起参加了解放法国的战斗,并在盟军的帮助下解放了巴黎。1944年10月,英、苏、美等国先后承认了法兰西临时政府。联合国成立后,法国和英、美、苏、中一起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㈦ 二战后的法国似乎实力一般,那它凭什么成为常任理事国
一、法国在二战中也是有贡献的。
在贝当政府宣布投降后,1940年6月18日,以戴高乐将军为首的法军将领通过英国广播公司(BBC)号召继续抵抗——“自由法国”开始出现。虽然法国本土投降,法国在其他地方的基本实力仍在,毕竟,法国在亚洲、非洲、拉美都拥有广大的殖民地。总体来看,在法国贝当政府宣布投降后,国内仍有大量的有生力量有组织地抵抗侵略者。
不仅如此,法国在非洲(如乍得、喀麦隆、刚果、加蓬等国)一直在对德作战,在亚洲(如法属印度和印度支那等)一直在对日作战,这些法国的海外殖民地达到20多个。在近200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抵抗力量依旧通过各种方式参加或支援盟国的作战任务。
二、法国的加入也是当时几大巨头的妥协。
联合国是由美苏英三国主导成立的,这三大巨头的加入毫无异议。重点在于,二战期间,苏联由于英美的援助,变得非常强大,以致于可以与美国相抗衡。而美国为了保护在亚洲的利益,就必须选择当时与自己关系较好的中国用来牵制苏联和日本。于是,在美国的推动下,中国成为联合国创始国。
但英国和苏联是不愿美国在东亚有个强大的盟友,于是,便引入了一个相对“中立”的法国成为联合国创始国。从英国角度来看,英法相邻,总体利益一致,而且,法国可以监督德国的发展。苏联的考虑与英国一致,不过,它本身是不希望西欧有太多国家联合在一起的——这也促使了后来东西半球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
(7)法国凭什么成为安理会扩展阅读:
法国其实很有实力,从中世纪末期开始成为欧洲大国之一,于17~18世纪路易十四统治时达到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在1789年爆发法国大革命之后,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先后经历两次帝国和三次共和国,国力于19~20世纪时达到巅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法国是当时世界第二大殖民帝国,殖民地面积等于本土的20倍,成为20世纪人口最稠密的国家,二战后,建立法兰西第四共和国,1958年被夏尔·戴高乐建立的第五共和国所取代。
法国国土是欧洲国土面积第三大、西欧面积最大的国家,东与比利时、卢森堡、德国、瑞士、意大利接壤,南与西班牙、安道尔、摩纳哥接壤。本土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大致呈六边形,三面临水,南临地中海,西濒大西洋,西北隔英吉利海峡与英国相望,科西嘉岛是法国最大岛屿。
现在的法国同样是一个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欧洲四大经济体之一,其国民拥有较高的生活水平和良好的社会保障制度,它不仅是联合国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也是欧盟和北约创始会员国、申根公约和八国集团成员国,和欧洲大陆主要的政治实体之一。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法国
㈧ 二战投降的法国,凭什么能成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
1944年8月26日巴黎解放,历经4年屈辱的法国人终于获得了新生,他们将掌声和欢呼声送给了坚持斗争,并领导解放法国的戴高乐。尽管巴黎几乎完好无损地保留了下来,但大片的国土还未解放,国家满目疮痍,百废待兴。
维希政府的垮台,让戴高乐的临时政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交通停运、上千座桥梁被炸毁,工厂的开工率仅为战前的1/3。劳动力缺乏,物资短缺,物价飞涨。戴高乐不仅要稳定国内的混乱,而且其跻身大国行列的欲望愈加强烈。
法国如果没有戴高乐这样的“强硬分子”,二战后法国的结局会怎样?
欢迎讨论和留言。
参考文献:《第二次世界大战》、《戴高乐》
欢迎搜索关注“白杨树下谈历史”//学习历史,传播文化正能量//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㈨ 为什么法国有资格成为联合国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
历史上法国如何成为五大流氓的往事儿咱就不提了,就说说现在吧,看看它凭什么维持五大流氓的地位。 核武器、核航母神马的高精尖的东西我就不扯了,就扯扯最常规的陆军吧。这里先问个问题:各位觉得非洲一共有几个能随时拉出营房上阵的野战师? 看着非洲各国纷纷扰扰、军阀混战,怎么着也得几十上百个师吧? 非洲究竟有几个师的番号,我也不清楚。不过以中华民国军阀混战之下几十个军、几百个师面对日军十来个师団几乎没什么招架之力的历史经验来看,假设非洲有一百个师的番号,里面有十个能打的就不错了。这里我也不兜圈子了:非洲能随时拉出营房上阵的野战师远远少于十个,只有“一个”加“半个”。 “半个”野战师是南非国防军(前南非防卫军)。当年的南非防卫军可谓是打遍非洲无敌手,甚至在安哥拉丛林里跟古巴人硬碰硬地干过。今日的南非国防军,虽说战力已经严重下滑,但对付各路军阀勉强还算凑合,仍在非洲一些地方承担干涉任务,姑且算半个野战师吧。 除了南非的这“半个”野战师,每当非洲某国局势出现动荡,“一个”野战师就该出马了:法国外籍军团。法国手里的这只机动部队,可谓是非洲大陆的定海神针,时至今日仍驻扎在中非、马约特、乍得、科特迪瓦、加蓬等地。亚、美、欧、非、澳,地球上总共就这么几片大陆。就凭维持非洲治安离不开它这一条,法国也有资格坐在五大流氓中间。引申开来讲,为啥米帝能在五大流氓里排老大?前不久去了趟人民观察家的小别墅,督公提到了一个概念,“天子六师”。历史上,周王朝靠着“周六师”和“殷八师”维持着统治秩序;今日,米帝手里恰好也就十来个野战师(包括海军陆战队),能随时拉出六个重装野战师投入到全球热点地区,这正是米帝独步天下的绝活儿,只此一家,别无分号。督公又提到,米帝M1系列主战坦克产量已在万辆左右,而中国自59以来的坦克加起来差不多也就这个数。我当时插了一句,“万乘之国”。能在主战坦克“数量”和“质量”上同时跟米帝较劲的也就只有前苏联了。可见“超级大国”确实不是那么容易当的。(今日露西亚账面上的坦克也只剩下2K台了,机动部队只剩十来万人;中国万岁军这样的甲等集团军可以算一个重装野战师,可惜缺乏战略投送能力;英国就不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