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法国资讯 > 法国内战怎么样

法国内战怎么样

发布时间:2023-07-19 05:04:39

‘壹’ 法国16世纪内战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法军不是军事革命的成功范例。因为16世纪内战的记忆根深蒂固,而且贵族习惯于起兵反抗王室,所以法国基本上没有把军事分包给野心家,但这就意味着巴黎负责策划战争,法军的粮饷由对国务委员会负责的总督提供。1635—1636年的法军战事乏善可陈。由于法军高层内部不睦,法国与尼德兰对佛兰德斯的联合入侵止步不前。两军主攻东部战线,目标是击败洛林公爵的同时围困帝国军,结果因为补给问题未能成功。北意大利战役严重缺乏资源。法国只有在瓦尔泰利纳才实现了完全的成功。

1636年的战场上,法军姗姗来迟。他们的主要目标是占领弗朗什–孔泰,切断西班牙之路。巴黎的大臣们一心想占领多勒(Dôle),把资源都投入了围攻多勒的战斗中(开始于6月初)。这让佛兰德斯的西班牙军队趁机夺取了科尔比(8月15日),跨过索姆河。黎塞留和国王害怕首都遇袭,所以撤回了弗朗什–孔泰的军队,让帝国军占领了该地区,并且威胁到了勃艮第。贵族阴谋和财政亏空困扰着1637年的战事。

在佛兰德斯围攻朗德勒西(Landrecies)和拉卡佩勒(La Capelle)的两场战斗壮大了法国的声势,不过并没有多少战略价值,只有朗格多克战役因为占领了勒卡特才算一场胜仗。1638年,圣奥梅尔(St-Omer)围城战成了法国战事新的焦点,然而,让法国真正得到机会切断西班牙在莱茵河上游的补给线的,是萨克森—魏玛的伯纳德这位法国准备签约的外国野心家3月3日在莱茵费尔登的胜利。

圣路易法庭大会有一种另立政府的感觉,但是官员们知道他们所处的局势非常微妙。他们是法律的执行者,天生不是法律的破坏者。他们想要废止战争部的非法行为,鼓动马萨林和奥地利的安娜与他们和解,不过他们没有外交地位,无法让这场斗争想停就停。他们最关心的一向都是自己的特权和投资,而他们希望争取到更广泛的支持,他们知道自己很容易就被说成自私自利之徒。

战争部诱导民众憎恶这些官员——在政治危机最紧张的时候,一名重要官员收到了写着“投石党(叛乱)一来,博福特公爵也来了”的传单——这一点官员们不能忽视,而他们也没有把自己的角色想象成保民官。王族作为公爵和在册贵族,天然有权位列高等法院成员。

1643年,就是法官们的决议让他们不得参加摄政政府的。1648年,官员们很难再挽回当初这个决议,可是王族利用他们在官员中的人脉和影响力以及发表的宣言,推动他们自己的利益,同时攻击马萨林党(Mazarinistes)。

1648年1月15日的御临法院(lit de justice)上,佐审官奥梅尔·塔隆发表了一篇强有力的讲话,堪称法官为自己的法律抗争所做的最精彩的辩护,他表示,他们是在保护路易十四,阻止马萨林和摄政以国王之名行非法之实。对塔隆来说,雄辩是高等法院的灵魂,但是雄辩的力量取决于在法庭之外能产生多大影响。

塔隆在一篇反对财政敕令的讲话中称,高等法院“具有主权的特征,是人民的首脑,它要管理人民的利益,代表人民的需求,鉴于这样的职责,它有权反对国王的意志——不是通过暴力抗争触怒国王,而是通过正言直谏恳请国王秉公执政”。然而,塔隆特意要求法庭的官方记录不要记下他这段话。

委员法官(councillor-judge)皮埃尔·布鲁塞尔(Pierre Broussel)是1648年和1652年的风云人物,他用自己的话准确地表达了平民百姓的想法:“不存在任何国家必要性(Statenecessity)”使金融家非吸干穷人的血不可;高等法院是王的正义(king’s justice)的化身;法官是不会被收买的正直之人,不像某些假装“大政治家”(grands politiques)实则“一心爱财”的家伙。

‘贰’ 法国历史上最着名的一次教派战争是

法国天主教势力同新教胡格诺派(即加尔文派)在1562—1598年(另一说则为1559—1594年)之间进行了一场长期战争。它虽然带有明显的宗教色彩,但就其性质和内容而言,则是法国的一场内战。这场战争使正在上升的王权面临崩溃,贵族分裂势力有所抬头。这场战争是法国历史上的一段无政府状态时期,战争的结果是天主教、胡格诺教派各有所得,有助于王权的重新振兴和加强。
胡格诺战争的原因是王权同封建割据势力之间的矛盾和宗教派别矛盾的激化。16世纪前期的法国,封建经济仍占主导地位,人口中的90%从事农业。王权从11世纪开始逐渐加强,对法国的统一和国家的形成是一种积极进步力量。但是,在中世纪的法国(甚至整个欧洲),王权的强化和确立是在同贵族权威和割据势力进行斗争的曲折过程中逐步实现的。封建社会内部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不断产生新兴的资产阶级。
他们通过购买破落贵族及与爵位相连的产业、纳捐官职等方式跻身贵族之列,成为统治阶级的一部分。他们的经济、政治利益和国王的权威密不可分,支持王权对内抑制贵族势力、对外进行扩张,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条件。但是,封建贵族不甘心自己权势的衰落,竭力维护自己的特权和对国王的控制权,伺机向王权挑战。随着国王逐步成为贵族和教会的首脑,反对王权专制制度的封建贵族分裂成两大集团,他们相互角逐,觊觎国家政权。一个集团是天主教派势力,他们聚集在王室近亲吉斯家族周围,以吉斯公爵和洛林红衣主教查理为首形成了强大的天主教营垒,对国王起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另一个集团是新教胡格诺派势力,以波旁王朝家族的成员L·孔代亲王、纳瓦尔国王(亨利)和G·代·科利尼海军上将为代表。
15、16世纪,人文主义思想和加尔文教在法国迅速传播。人文主义的杰出代表埃普塔尔宣扬“信仰得救”和“回到《圣经》上去”的理论,以莫城为中心积极宣传新思想。加尔文教强调信仰得救,否认罗马教廷权威和封建等级观念,主张废除繁琐的宗教礼仪,取消偶像崇拜、朝圣和斋戒,教徒选举产生神职人员,建立简化、纯洁和廉价的教会。大批手工业者尤其是印刷工人、小商人、农民以及下层教士接受上述教义,成为加尔文派新教教徒,被称为胡格诺派。据估计,16世纪下半叶,法国人口约1800万,新教法庭27万多个,新教徒100多万人。祈教派在南部、西南部力量较强。一些对王权专制不满的贵族为牵制王权,支持胡格诺派,觊觎王位的显贵也趁机宣布改信新教,这些人的突出代表就是纳瓦尔为首的波旁王朝家族。
胡格诺战争的直接原因是宗教迫害。16世纪40年代,亨利二世指定特别法庭惩办异端,大批胡格诺派人士被处以火刑。1559年,年仅15岁的太子弗朗索瓦二世继位,实权落在军功显赫的吉斯家族手中,新旧教派之间的冲突骤然加剧。
第一次宗教战争 (1562–1563)

开始于1562年3月1日吉斯公爵弗朗索瓦·德·洛林在路过瓦西镇附件时,发现新教徒违反国王的禁令在城内做新教仪式,他认为这是对他的权威的公然挑战,立即下令对犯禁的对新教徒进行攻击,死伤近200人。“瓦西镇屠杀”成为持续30多年的胡格诺战争的直接导火线。双方的兵力不多,在战争中都依靠外国列强,天主教派依靠西班牙;加尔文派依靠英国、德意志公爵和荷兰教友。1562年12月德勒一战天主教派的将领蒙莫朗西被俘,圣安德烈元帅战死。1563年2月,吉斯公爵在围攻奥尔良时被暗杀。孔代也在德勒被俘,纳瓦尔国王安托万死于鲁昂之围。1563年3月,太后凯瑟琳·德·梅第奇发布安布瓦斯敕令,给予新教徒信仰自由和在指定地区举行宗教仪式的自由。
第二次宗教战争 (1567–1568)

1567年9月,孔代和科利尼率新教军队劫持太后和查理九世未遂,包围巴黎。11月10日,在巴黎北郊圣德尼一战,双方不分胜负。德意志新教选侯派兵驰援胡格诺派,天主教徒和宫廷屈服。1568年,双方签订《隆朱莫条约》,重申安布瓦斯敕令。
第三次宗教战争 (1569–1570)

1568年9月,查理九世在天主教派的压力下撤销先前发布的宗教宽容敕令,禁止胡格诺教徒举行任何宗教仪式,一切官吏和法官都必须宣誓效忠天主教会,新教牧师必须在两个星期之内离开法国,双方的第三次战争由此爆发。 1568年8月:逮捕新教徒首脑孔代亲王路易一世·德·波旁和海军上将加斯帕尔·德·科利尼。1569年3月,天主教军队在雅尔纳克大败新教军队,孔代阵亡。10月3日,蒙孔图尔战役 ,科利尼又被击败。1570年8月,太后卡特琳签署圣日耳曼敕令,使新教徒获得礼拜自由和在几个设防安全区自派总督的权力。
第四次宗教战争 (1572–1573)

1572年8月23—24日夜间,胡格诺派的重要人物正聚集巴黎,庆祝其领袖波旁家族的亨利的婚礼。亨利·吉斯(吉斯公爵之子)以巴黎各教堂钟声为号,率军队发动突然袭击,杀死胡格诺教徒2000多人。由于24日正值圣巴托罗缪节,因此这一血腥的夜晚在历史上被称为 圣巴托洛缪大屠杀,由此对抗激化。这次大屠杀之后,法国再次出现分崩离析的局面。胡格诺派首先在南部和西部组成联邦共和国,对抗中央政权。1573年6月,查理九世签署《拉罗竭尔和约》,准许新教徒在拉罗竭尔、尼姆和蒙托邦举行教仪,给予这些城市信仰自由。
第五次宗教战争 (1574–1576)

1574年新教领袖孔代亲王亨利一世·德·波旁和纳瓦拉的亨利从宫廷的逃亡。 1574年5月,新教派再度起事。朗格多克在原总督丹维尔伯爵领导下正式分裂出去。1575年,新教派发动全面起义,胡格诺教徒全部动员起来,为圣巴托罗缪之夜的屠杀报仇雪恨。1576年5月,亨利三世签署了博利厄敕令,谴责圣巴托罗缪之夜的大屠杀,同意为死难者昭雪,除巴黎和王室住地外,一切法国城市都有权举行新教仪式。敕令还给予胡格诺教徒担任公职的权利,准许他们占有在政治上、军事上居于优势的8个城市,在城市里建立混合司法机构,高等法院也设立特别法庭,以保证进行公正的辩论。博利厄敕令实际上承认了胡格诺教徒占领的地区为“国中之国”。
第六次宗教战争 (1576–1577)

博利厄敕令引起天主教派的强烈不满。1576年,吉斯在北方组织“天主教神圣同盟”,自行征税、招募军队,要求恢复王国的宗教统一,拒绝执行敕令,两派战争又起。战争中,胡格诺派遭受重大挫折,中部的拉夏里戴和西部的布鲁日落入天主教同盟手中。1577年9月,两派缔结《贝日拉克和约》,规定解散天主教同盟,限制博利厄敕令给予新教徒的自由和权利。新教徒只能在每个区的一个城市和自己的安全区内举行宗教仪式,他们对安全区只有6年的支配权。

第七次宗教战争 (?–1580)

1579年–1580年 : 以亨利三世解散神圣同盟开始。最后签订Fleix和约, 约定新教徒对设防安全区有6年支配权。
概要
1580年11月26日 : Fleix和约
1579年2月28日 : Nérac敕令

第八次宗教战争 (1584–1593)

1585年开始,法国国内开始了“三亨利之战”。各方首领分别是国王亨利三世、吉斯公爵亨利、波旁家族的亨利。1585年,吉斯公爵亨利取得西班牙国王腓力二世的支持,在南特重组天主教同盟,巴黎、里昂、波尔多、马赛、第戎等城市纷纷归附。同时,法王亨利三世又撤销了两次和解的敕令。胡格诺教徒只得在波旁家族的纳瓦尔国王亨利的旗帜下应战,并得到英国和德意志新教诸侯的支持。1587年10月20日,新教军队在库特拉击败天主教同盟军。吉斯兄弟不久也重创胡格诺派军队。1588年5月,天主教同盟控制下的巴黎迎接吉斯公爵入城,包围王室住地卢浮宫,国王亨利逃出巴黎,并在鲁昂签署联盟敕令,满足了天主教派的一切要求。同年12月,国王的近卫军暗杀了第三代吉斯公爵亨利一世·德·洛林和他的兄弟第二代吉斯枢机主教路易二世·德·吉斯。巴黎闻讯后发生暴乱,并成立以第四代吉斯公爵为首的新政权。受到新旧教派夹攻的亨利三世同纳瓦尔国王结盟。1589年8月1日,亨利三世被刺身亡,暗杀者是个狂热的教士,纳瓦尔国王亨利成为法王亨利四世。但天主教派拒不承认,内战战火继续燃烧。亨利四世连续在军事上取得胜利,但无法攻入巴黎。鉴于法国90%以上的人口都信仰天主教,亨利四世于1593年7月25日在圣德尼大教堂改信天主教。巴黎的大门由此而为他打开。6天之后,新旧教两派势力达成为期3个月的休战协议。1594年3月22日,亨利四世凯旋进入巴黎,受到隆重欢迎。此后的四年中,各地纷纷归附,亨利四世还赶走了混战之中攻入法国的西班牙军队。
亨利四世通过1598年的宗教宽容的南特敕令,宣布天主教为国教,胡格诺教徒在法国全境有信仰新教的自由,在担任公职方面享有同天主教徒同等的权利。5月,西班牙同法国议和。30多年的胡格诺战争自此结束。

‘叁’ 英法百年战争,法兰西经常丢城失寨,最后如何反败为胜的

在整个中世纪中,除了波及整个欧洲和西亚的十字军东征,持续时间最长的国战,当属英法之间旷日持久的百年战争。在这场战争中,英国不仅率先发难,步步紧逼,在长达116年的战争绝大多数时间里,更是连战连捷,几乎占尽了所有先机。

但是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到了战争末期,最终胜利的天平,却倒向了原本苦苦支撑行将崩溃的法兰西。法兰西人不仅将丢失的领土全部收复,还成功把原本属于英国的诺曼底地区占为己有,将它永远留在了法兰西的怀抱。

那么,英法战争后期究竟发生了什么,使得法兰西得以反败为胜呢?

(玫瑰战争)

三、国家意识的较量。

战争前期,法兰西节节败退,连首都巴黎都被英格兰攻陷,大半个国家沦落敌手,贵族们惨遭杀戮,为了避免厄运继续降临,余下的贵族们聚拢在太子身边,团结一心一致抗敌,整个法国的国家意识开始觉醒。

但连战连捷的英格兰,却反而因为胜利,陷入争权夺利的漩涡中,一些贵族居功自傲,开始为争夺地盘大打出手,连最大的兰考斯特及约克家族之间,都引发了红白玫瑰的内战悲剧。

此消彼长之下,内斗的英格兰无力维持对法国占领地的统治,最终全国一心的法国全面反击,在1453年夺回吉耶纳,收复全部失地,百年战争以法国胜利而结束。

百年战争不仅让法国重新建立更加稳定的集权,也让英格兰失去了所有岛外领地,成为一个海岛国家,而正是这种失利,让盎格鲁人转而将目光投向海洋,开始海外殖民地扩张,成长为一个新的日不落帝国。

‘肆’ 为什么法国在一战和二战期间的表现截然不同呢

这也与他们这个国家本身有关,众所周知在第一第1次世界大战里,法国是非常勇猛的,并且他强势的,要求主要国家赔偿了许多东西,可以说是大获全胜,但是第2次世界大战的时候,这个国家却显得不堪一击,因此说法国在一战榜二战时期表现截然不同


事实上不管是一战还是二战,最苦的还是平民百姓。而且只要发生战争,我们的经济就会倒退,毕竟战争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决的,而且战争这么长时间不但消耗人力财力也会消耗时间,而有这些的人力财力以及时间,我们的科技也会进步一大步,而且消耗的财力以及经济也不知何时才会恢复,这对世界人民都是非常重大的打击。

以上是我的看法,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伍’ 法兰西内战持续时间,及过程

法国大革命以来近200年的历史可分为3个时期:

从法国大革命到巴黎公社(1789~1871年)这个时期可称为“革命的世纪”,在这82年中共进行了5次革命(1789年、1830年、1848年、1870年、1871年)。

1789年法国革命的历史任务是推翻封建专制统治,废除封建制度,建立资产阶级政权,发展资本主义。

1789~1794年,革命沿着上升路线发展,从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起义起经过君主立宪制、吉伦特派共和国和雅各宾派民主专政 3个阶段。

1792年9月22日,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成立。1793年,国王路易十六被推上了断头台,波旁王朝被推翻,封建制度被废除,国内外反革命势力被击溃。在革命不断取得胜利时刻,革命阵营内部的矛盾激化。

1794年7月,反对罗伯斯比尔的各派力量联合起来,发动热月政变,颠覆了雅各宾派的统治。

1799年11月,拿破仑发动雾月政变,建立执政府,1804年,拿破仑称帝,改共和国为法兰西第一帝国,取消民主自由,加强中央集权,颁布《民法典》,从法律上维护和巩固了资本主义所有制和资产阶级的社会经济秩序,对法国的资本主义发展起了积极作用。拿破仑一世对西班牙和俄国的侵略战争遇到强烈的抵抗,1814年被反法联军打败后退位,1815年3~6月,拿破仑一世再次当权“百日”,终于在滑铁卢彻底失败。

1814年复辟王朝的路易十八颁布《宪章》,保证不改变大革命确立的经济秩序和资产阶级自由权利。

1820年,王党极右分子当权,背弃《宪章》,激起资产阶级自由派和人民群众的愤怒。

1830年,七月革命推翻了查理十世,代之以七月王朝,政权落入大资产阶级手中。

1830年,工业革命在法国兴起,掀起建筑铁路热潮,30~40年代,工人运动如里昂工人起义、共和运动、民主运动此伏彼起,最后汇为巨流。

1848年二月革命推翻七月王朝,建立法兰西第二共和国。

1848年的革命使资产阶级各个阶层都参加了政权,与此同时,工人也提出了自己的要求,引起资产阶级的恐惧。1848年6月,巴黎工人举行起义,遭到残酷镇压,同年12月,路易·波拿巴利用农民对拿破仑一世的迷信当选总统。1851年12月2日路易·波拿巴发动政变,翌年称帝,为拿破仑三世,建立法兰西第二帝国。

第二帝国统治的18年中,工业革命取得巨大进展,从60年代起共和运动、民主运动和工人运动持续高涨,1870年9月初拿破仑三世在普法战争中的溃败引起了9月4日革命,巴黎人民推翻帝制,宣布共和。成立法兰西第三共和国。

巴黎人民从1871年初起就呼吁建立公社,继续抗战。第一国际巴黎支部的左派领导人与工人联合起来,成立了国民自卫军中央委员会。1871年3月18日国民自卫军中央委员会在人民支持下夺取政权。3月18日~5月28日,巴黎工人阶级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推翻了资产阶级统治,建立自己的政权──巴黎公社。在阶级力量对比过分悬殊的情况下,巴黎公社旋被镇压。

1870年后,法国经济有所发展。1900年~1913年,垄断组织相继出现,银行资本的集中尤为突出,成为仅次于英国的资本输出国。

‘陆’ 法国什么时候内战

法国历史上内战不少,从十八世纪末波旁王朝覆灭开始,以后的七十年间,内部动荡不断,多次爆发内战

‘柒’ 二战法国失败的原因

马奇诺防线

拿破仑曾经说过:“躲在堑壕后面的人终究会被击败。”但法国人似乎忘记了自己这位前辈的经验之谈,过高地估计了马奇诺防线的价值,以致事与愿违,开战不久就重蹈了一战初期的覆辙。

相比法国人,德国人对拿破仑的理论反倒用的得心应手,蒂佩尔斯基希写道:

与德国灵活机动的装甲部队相比,法国缺乏这样的装甲部队。法国并非没有坦克,它不但有而且数量还不少,尽管这些坦克的速度比德军的坦克慢,但装甲厚,抗打击能力强,如果组成坦克部队不见得比德军的差。但法国的高级将领们还用一战时的眼光来看待坦克,仍然把坦克当做支援步兵的工具,把它们分散在步兵师里面。而德国在古德里安的倡导之下,已经把装甲战的理论和思想发展得相当完整,仅从思想上比较法国已然落了下风。

陆军的落伍又因为缺乏有效的空军支援而变得更加严重。前面已经说过,空军的计划是生产1000架飞机,已经远远不能与德国空军相比,可就这点计划还不能完成。法国无论是经济还是工业基础都不差,差的是那些思想落伍的陆军将领们,他们根本不清楚制空权在现代战争中的重要性,但在国防体系中占支配地位的又恰恰是他们,这就使本应给予空军的一部分军事预算被陆军强占了,妨碍了空军的发展。

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总而言之,从军事上讲,造成法国失败的并不是马奇诺防线,而是比马其诺防线还要僵化的法国将领们的头脑。

┃法国将领们的头脑为什么会这样僵化?

主要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胜利让他们骄傲自满,于是所有的军事思想都停留在了那个年代。他们按照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经验,把动员制度作为国防的惟一基础。陆军平时只是训练预备人员,如遇战争再把他们召集起来组织军队,这就造成遇到国际突发事件无法立即采取军事行动。

希特勒进军莱茵兰时,法国政府当即威胁说要采取军事行动,但落后的动员制度让这一威胁成了一句空话。德军没等法国开始动员集结就已经完成了他们的计划,法国人只能无可奈何地面对既成事实。

事后,希特勒这样说道:

1939年9月1日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法国人本来准备在9月17日向德国发动大规模攻击以支援波兰,可是到了那天波兰已经崩溃,只能放弃这一计划。为什么法国不能早点出兵支援波兰?原因有两个:一是被落伍的动员制度所限制;二是法军统帅部坚持使用一战时的战术——发动攻势必须有重炮支持,重炮从仓库提出后还得先进行维护然后才能使用,把这些程序完成则需要16天的时间,从而贻误了战机。

更要命的是,尽管有情报显示大量的德国装甲部队已经集中在阿登防区的对面有六个月之久,但是顽固不化的法国总参谋部的将领们仍然坚持认为这是德国人在虚张声势,德国装甲部队根本无法穿过地形陡峭、森林密布的阿登山区前来进攻。可是,德国装甲部队恰恰在他们认为不可能进攻的地方,给了法国致命的一击。

从表面上看,是德国的奇袭造成了法国的失败,其实,政客的无良,党派的纷争,政治的混乱,行政效率的低下,军事思想的落伍,这些才是导致法国失败的深层次原因。

也可以说,是法国人自己奠定了让德国人打败自己的基础。

《第二次世界大战史大全》 ﹝英﹞ 阿诺德·汤因比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回顾与省思》 钮先钟

《第二次世界大战史》 ﹝德﹞ 冯·蒂佩尔斯基希

《第二次世界大战史》 ﹝英﹞ 李德·哈特

‘捌’ 法国为何老吃败仗

自罗马帝国灭亡后,9至10世纪法国的雏形就产生了,法国历来号称欧陆霸主,其地位无人能挑战,不过仔细来看,似乎千年之间法国的领土并无明显变化,原来多大,现在还是多大。如果法国如其称号般强大,那估计早就再次建立罗马帝国了。法国基本上都是走向辉煌时突然惨败,惨败后磐涅重生的历史循环中。

1066年黑斯廷斯战役、诺曼征服英格兰之后,法国的诺曼底公爵称为英格兰国王。法国仗着国力强盛,不断出兵帮着打十字军东征,好不威风。

转眼到了1377年,英国人来了,发动了英法百年战争。在这场以十年为计时单位的战争中,神勇的法国骑兵被英国长弓兵打的片甲不留,且法国内战频发,几乎被英国吞并。最终奇迹出现了,圣女贞德力挽狂澜,法国没有倒下,还把英国推下了海。

15世纪文艺复兴后,法国国力在路易十四统治期间达到顶峰,法语称为欧洲上层社会的通用语言,法兰西第一殖民帝国拥有加拿大魁北克、新法兰西和美国的路易斯安娜地区。

但到了路易十五就不行了,1754年爆发七年战争,法国大败,丢了绝大部分殖民地,英国的日不落帝国开始成型。

幸运的是,法国每次大败都能浴火重生。随后的路易十六时期,爆发了法国大革命,国内动乱不断,以英国为首的欧洲联军大军压境。这时,拿破仑出现了,横扫欧洲君主国,但被俄国及随后的第六次反法同盟击败。

虽然拿破仑战败了,法国的革命狂潮已经席卷欧洲大陆,到了一战后,法国已经是仅次于英国的第二大殖民帝国。

后面的事大家也知道了,英国人眼睁睁的看着这个欧陆头号强国被德国一拳击溃。这次法国虽然全面沦陷,但圣女贞德和拿破仑也不是后继无人,轮到了美国人来光复故土,并在战后力助法国成为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

其实老吃败仗也不是法国的锅,隔条海峡就是日不落的英国,隔座山就是德国的闪电装甲,可谓强邻环伺。不过即使如此,欧陆首强的表现还是令人大跌眼镜。

阅读全文

与法国内战怎么样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金华义乌国际商贸城雨伞在哪个区 浏览:732
俄罗斯如何打通飞地立陶宛 浏览:1107
韩国如何应对流感 浏览:893
在德国爱他美白金版卖多少钱 浏览:932
澳大利亚养羊业为什么发达 浏览:1355
如何进入法国高等学府 浏览:1446
巴西龟喂火腿吃什么 浏览:1372
巴西土地面积多少万平方千米 浏览:1232
巴西龟中耳炎初期要用什么药 浏览:1201
国际为什么锌片如此短缺 浏览:1604
巴西是用什么规格的电源 浏览:1421
在中国卖的法国名牌有什么 浏览:1332
在菲律宾投资可用什么样的居留条件 浏览:1233
德国被分裂为哪些国家 浏览:847
澳大利亚跟团签证要什么材料 浏览:1174
德国大鹅节多少钱 浏览:846
去菲律宾过关时会盘问什么 浏览:1169
澳大利亚女王为什么是元首 浏览:995
有什么免费的韩国小说软件 浏览:732
申请德国学校如何找中介 浏览:6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