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德国与法国的关系
德法两国的关系,从企图媾和到德国发动侵略并占领法国,再到后来的敌对阵营,协约国和轴心国的敌对关系。
具体进程是一战后,法国政府一直试图通过凡尔赛体系制约德国,防止其东山再起,甚至直接派兵占领德国的鲁尔工业区;希特勒上台后,撕毁凡尔赛和约扩军备战,二战期间法国被德国全线占领在德国对波兰宣战后,为了完成对波兰的承诺,英国和法国在1939年9月3日先后对德国宣战。
后来德军绕过了马其诺防线,法国战败,贝当建立维希法国,直至戴高乐的自由法国与盟军打败德国,法国与德国战斗才结束。1944-1945年,随着盟军占领西欧大陆,德国战败,法国得以光复。
2. 什么事件使法国丧失了在德赔款问题的优势
因为法国占据了德国的工业,又想要德国给出大量的赔款,于是其他国家担忧自己在德国的优势丧失,所以法国不得不做出退步。
3. 为什么法国二战后想让鲁尔区国际化
鲁尔区是德国的重要工业基地,交通便利,煤资源丰富。
鲁尔区的工业是德国发动两次世界大战的物质基础。战后又在西德经济恢复和经济起飞中发挥过重大作用,工业产值曾占全国的40%。现在仍在德国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鲁尔工业区
鲁尔工业区突出的特点是,以采煤、钢铁、化学、机械制造等重工业为核心,形成部门结构复杂、内部联系密切、高度集中的地区工业综合体。
从德意志帝国成立的那天其,法国就跟德国是生死仇敌(一战二战都是法国先遭殃)。
鲁尔区国际化的直接后果就是剥夺德国战后死灰复燃的可能性(二战前已经证明)。而且当时国际环境不允许法国独吞鲁尔区(这也是法国一直都想做到的事),退而求其次将鲁尔区国际化,不仅杜绝了德国拥有鲁尔区的可能(想夺回就得得罪多个列强),而且法国可以方便的利用鲁尔区的资源加快自身的发展。是个既打击对手又壮大自身的妙招。
4. 请问“占领费”是什么
看我一一道来。(最后一段已经很明显了,说的就是"占领费")占领费不是我们想的,法国要向德国付费.指的是占领鲁尔区后,所花费的数目.十万大军,要吃要喝!而法国从鲁尔区里运走的煤炭等资源,全部加起来都不值因为占领而付出的本钱.这就是所谓的"占领费".
一战德国战败,在巴黎和会中,被迫签订<凡尔赛条约>.条约规定,德国有赔款的义务。如果德国不支付赔款,协约国可以采取制裁措施.
1923年1月11日,法国不顾英美的反对,联合比利时,以德国不履行赔款义务为借口,出动约10万法国、比利时军队占领了德国的鲁尔工业区,从而酿成了当时欧洲最严重的国际事件。
德国抗议法、比的行动侵犯了德国主权,并实行不计后果的"消极抵抗"政策,宣布停付一切赔偿,要求鲁尔地区行政官员拒绝服从占领当局的命令,企业一律停工,企业主的损失由国家补偿,失业工人由国家救济。对于德国的"消极抵抗",法国则采取扩大占领区范围,加强军事管制,接管矿山、企业和铁路,解雇抵抗者,在占领区和非占领区之间广设关卡,征收关税等方法相对抗,从而使鲁尔危机更加深化。
鲁尔是德国冶金工业的中心,它生产的煤、生铁和钢产量占德国年生产的8O%以上。法比占领鲁尔和德国的"消极抵抗"使德国经济遭受严重打击,工业生产急剧下降,资金大量外流,失业工人激增,通货膨胀达到天文数字。8月柏林工人总罢工,迫使古谱政府下台,德国政局动荡不安。
然而,法国也没有从占领鲁尔中得到好处。占领期间法国支付了高达10亿法郎的占领费(10万大军要吃要喝),但它从鲁尔运出的煤、铁的价值却抵不上这笔费用。由于来自鲁尔的煤炭供应大减,使法国的生铁大幅度减产,经济受到严重损害。法国的行动还在道义上受到国际舆论的谴责。
5. 法国和比利时占领了鲁尔区后,德国出现了什么危机
法国和比利时以德国不履行《凡尔塞和约》,停止支付赔款为名,出兵占领了鲁尔区。德国政府以“消极抵抗”作为对策,导致了国内大量工人失业、通货膨胀、货币贬值。德国共产党提出反对法比占领军和本国资本家、组织统一战线、建立工农政府的口号,萨克森和图林根两地很快便成立了工人政府,后来又爆发了汉堡起义。但是,工人政府被镇压,起义很快失败,反革命势力获胜。
德国笼罩着严重的政治、经济危机,社会动荡不安。
就在此时,希特勒发动了着名的慕尼黑啤酒馆暴动,这次幼稚的政变虽然失败了,希特勒的大名却传遍了整个德国。而使得希姆莱进一步投入到极右翼运动中。他加入了民族社会主义自由运动组织。
6. 二战德国的最强盟友,没有它战争将提前三年结束,不是日本
一战后,西方列强达成“凡尔赛——华盛顿”体系,通过削减军备、控制煤钢等手段阻止德国死灰复燃。德国是19世纪末崛起的又一欧洲强国,作为一个新兴资本主义国家,德国没有足够的时间发展海军,只能走大陆军路线,但无论返散是海军还陆军,都需要强大的工业基础作后盾。德国工业高度发达,唯独缺乏资源,尤其是钢铁和石油,故而在普法战争中割走了法国的阿尔萨斯和洛林。
《凡尔赛条约》没有解决列强之间的根本利益问题,反而埋下了更大的隐患。1923年,法国出兵占领了德国的鲁尔工业区,威逼德国履行煤炭供应义务。战败后的德国急于复仇,希特勒利用德国民众的复仇心理,顺利夺得德国领导权,撕毁《凡尔赛条约》大肆扩展军备,大力培养民间飞行员。到1934年,德国已经恢复到了战前水平,甚至还要更高。
然而,石油和钢铁成为限制德国军备发展的一道枷锁。德国鲁尔区只产煤炭,不产石油和钢铁,1939年德国全年产油量只有50万漏罩氏吨,而美国却有17094.6万吨,苏联有3030万吨,即便是不产油的日本也有30万吨。对于一个工业高度发达的国家来说,50万吨石油连生产润滑油都不够。英国首相劳合·乔治说,“只要德国持续油荒,它就会变成一只没有动力的野兽”。
德国很快找到了产油地,那就是一战的战胜国罗马尼亚。罗马尼亚位于巴尔干半岛北部,境内盛产石油,号称“欧洲的油箱”。但此时,罗马尼亚的石油全部被英法所把持,一滴油都不会流入德国。假如英法能牢牢地控制住这个欧洲油箱,德国断然不敢在缺油的情况下发动战争。可惜,英法的绥靖政策让罗马尼亚坐立不安,唯恐步波兰后尘。1940年,罗马尼亚加入轴心国阵营。
在整个二战期间,罗马尼亚每年为德国提供1400万吨石油,至少解决了德国70%的油荒,还积极派兵参战。但是,这些石油并不足以支撑德国发动全面战争,故而德国发起侵略苏联战争,目的之一就是占领高加索一带的油田。可惜的是,德军推进到莫斯科一线时进攻乏力,被苏军打了一场反击,此后大部分时间都面临缺油问题,虎式坦克常常因缺油而动弹不得,最终输掉了战争。假如闷磨没有罗马尼亚,德军万万不敢发动战争,即使发动战争,最多一年就会因缺油而陷入包围中。
7. 从哪里可以看出法国对鲁尔区的占领及当地居民的罢工,给德国增加极为沉重的负担
由于法国对鲁尔区的占领及当地居民的罢工,给德国增加极为沉重的负担。被占领区有数以百万的居民需要资助和救济,政府必须购买煤炭供应那些缺煤的地区。为满足国家日益增长的要求,货币印刷机只好昼夜不停地运转。4月份,政府的收入仅达支出的七分之一。直到4月中旬,国家银行还能在外汇交易所,通过出售外汇、黄金而购进马克,来支撑疲软的马克,但是,鲁尔区的持续斗争,使人无法采取任何支撑措施。物价像脱疆的野马狂奔乱跑。德国人的忍受能力正面临严峻的考验,饥饿在全国蔓延着。在萨克森,愤怒的人群进行暴力活动,以抗议物价飞涨。据此,1923年6月5日,德国国家银行行长鲁道夫·哈文斯坦公开承认马克支撑无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