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梅斯战役的第一部分:梅斯在历史上的军事地位
梅斯位于法国东北部,是洛林地区的首府,坐落在摩泽尔与塞尔河的交汇处,邻近德国、卢森堡、比利时,是法国通向西欧诸国重要的交通枢纽,位置十分重要,在军事和商运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梅斯在历史上就是重要的防御据点,其城市名来源于古拉丁文。起初,罗马人为了加强他们北部边界和部队转移中的安全,出兵攻占了梅斯,并在此修筑了防御工事,从此,围绕着梅斯开始了连绵不断的战争。公元6世纪左右,梅斯又被匈奴人攻占,此后,梅斯接连被日耳曼人、高卢人以及神圣罗马帝国占据,1552年,亨利二世在领土吞并的过程中成了三教区(Metz, Toul 以及Vern)的统治者,从此,该城市从神圣罗马帝国中解放出来。自此,梅斯开始成为法国的军事重镇,并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1500年来,梅斯城不断的进行着翻修老城区和建设新城区的工作,伴随城市的规模的扩大,其在军事上的意义愈来愈突出,以至于梅斯作为一个巨大的要塞的名声压倒了其作为一个城市的名声。不论是在战争或者是和平时期,梅斯都在不停的建设,有时是法国人来建设,有时则是德国人或者别的,但是不论梅斯如何发展,重视防御这个主题总是贯穿其中。
17世纪,法国的国王们把梅斯变成了一个大堡垒,挡住德国通往法国心脏地带的大路,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它就是马奇诺防线的祖先。“联合行省” (即今天的荷兰)在梅斯的后面修筑了碉堡与河道,阻挡了西班牙的入侵长达八年之久,其坚固程度可见一斑。1870年普法战争期间,法军在马斯拉图尔、圣普里瓦特和格拉沃格特等战役中连遭惨败,巴赞将军在梅斯投降,最终导致了第二帝国的垮台,梅斯开始给法兰西民族带来难言的屈辱和恶梦般的记忆,第一次世界大战初期,由于梅斯是德国史里芬计划的关键要地,法军重兵在洛林和德军展开厮杀,超过三十七万名士兵把梅斯变成了血腥的屠场。
1940年法国战役开始后,德国布施集团军向梅斯方向运动,准备包围马其诺的法军,6月10日,德国第16集团军发起对梅斯要塞的进攻,一周后,法国投降。德军并不打算在梅斯驻扎重兵,事实上直到1944年夏季的早些时候,德国人更倾向于把梅斯作为一个教育集中地来使用。事实上,在1940年法国陷落后,驻扎在梅斯的占领军迅速缩减人数,仅仅维持了一支很小的军事力量,而这些士兵的责任是守卫一些重要的部门,比如通讯部门等。梅斯更像是一座大学城,郊外建起了国防军和武装党卫军的军校。尽管如此,梅斯仍然是边境上重要的据点。44年6月,盟军在诺曼底的登陆后进展迅速,44年晚些时候占领了法国南部,严重威胁到了德国萨尔区的安全,梅斯再次成为一个重要的抵抗盟军的据点。
梅斯城主体坐落在三座岛屿上:小索尔西岛,大索尔西岛以及香比尔岛,摩泽尔与塞尔河自南北方向流过梅斯城。防御工事结合了以往马其诺防线的旧工事,绵延达数英里,并且设置有5个炮阵地。工事群将市中心包围在里面。城市北部是多山的地带,不适宜装甲部队在此展开,而且部队在此攻击时会直接面对德军强大的防御火力。因此德军将大部分兵力部署在河的西面和西北面的高地上。梅斯南部的地形同样不适宜装甲部队的突击,而且进攻方会受到西南-东北走向的运河的阻挡。梅斯如果说有什么弱点的话,那就只有梅斯的东面了。优势的兵力可以轻易的从南面或者北面绕过梅斯城,强渡摩泽尔或者塞尔河,然后回头从东面攻占梅斯,而横在攻击线前面的只有很少的兵力。
梅斯筑垒地域修建了大量的工事,德国人和法国人给堡垒起了不同的名字,再加上德军自己修筑的工事,使工事的名字极其混乱。炮台里的大炮同样样式繁多,有100毫米的、150毫米的、210毫米的。从1944年开始,这些大炮很多被拆了下来,拿去加强大西洋墙,而那些留下来的大炮很多也需要修理,很多大炮甚至连标尺都没有。而很多碉堡的设计图都丢失了,无法进行维修。尽管存在这样那样的困难,德国人还是进行了紧急的维修和补充,使一部分技术装备恢复了运转。又修筑了大量的可以抵抗重炮炮弹的掩体,还在高处挖掘了很多掩体,并且埋设了大量地雷。很明显,使用装甲部队进攻梅斯是很困难的,步兵才是最合适的,而步兵的进攻势必遭到坚固工事的阻挡,使进攻方遭受巨大伤亡。
② 请问二战德军在44年的法国和盟军有个战役名词叫“洛林大门”,我想知道具体细节和经过
44年9月,法国战役的进程几乎全集中在蒙迪旨在于夺取莱茵河桥梁而发动的“市场-花园”行动。
而在法国洛林,巴顿的第三集团军,开始攻击该地区的德军,他计划突破洛林地区,攻打斯特拉斯堡,也可威胁北面的梅斯要塞,德军在该地区集中了四支装备“豹”式坦克的旅:第106,111,112,113旅,德军预备用着保存许久的坦克旅来摧毁美军对洛林的进攻行动。
106旅被命令攻打moselle河北岸的美国第三集团军的第90步兵师,凌晨两点利用夜色的掩护开始行动,但随后被美军发现,在mairy村遭到155mm重炮攻击,伤亡惨重,行动失败。
111/112/113旅行动也均告失败
③ 普法战争
普法战争
普法战争是普鲁士为了统一德国并与法国争夺欧洲大陆霸权而爆发的战争。但战争是由法国发动,最后以普鲁士大获全胜,建立德意志帝国告终。在德法两国,此战役称为德法战争。
战前背景
普奥战争后,位于德国西南部地区的达姆施塔特、巴登、符腾堡和巴伐利亚4个邦国仍然独立,德意志的统一还未完成。与此同时,法国的拿破仑三世既不愿意看到一个统一强大的德意志在其东边虎视耽耽,又要转移因国内政局不稳而怨声四起的百姓的注意力。于是,无论是俾斯麦还是拿破仑三世都在积极准备用兵。
当时的国际形势对法国不利。法国于1859年动工开凿的苏伊士运河,已在1869年竣工通航。英国认为这是对它统治下的中东地区和印度的一种潜在威胁,因而把普鲁士作为抗衡法国的力量。沙皇俄国自克里米亚战争遭到惨败后,同英、法关系较为冷淡。它表面上保持中立态度,实际上支持普鲁士对法国作战以便坐收渔人之利。另一个大国奥匈帝国,虽想支持法国对普鲁士进行报复,但力不从心。
战争成因
普鲁士为了统一德国,在1864年及1866年先后击败了丹麦及奥地利,但法国却仍然在幕后操控着南德意志诸邦,阻碍德国统一。为此,在普鲁士首相俾斯麦的策动下,以西班牙王位继承问题制造争端,令法皇拿破仑三世对普宣战,普鲁士借此团结德意志民族,进攻法国。
战争经过
在法皇宣战后,法国随即编成莱茵军团,于法德边境地带集结。该军团共有八个军,约22万人,由拿破仑三世任总司令,勒布夫为总参谋长。法国欲先发制人,夺取法兰克福,逼使普鲁士屈服;但与此同时,普军亦集结了三个军团,约47万人,由威廉一世为总司令,毛奇为总参谋长。普鲁士则计划以优势兵力,集中向阿尔萨斯和洛林进攻,将法军击溃于边境在线,再继而进攻巴黎,逼使法国投降。
战争以法军在1870年8月2日于萨尔布吕肯地区向普军进攻为开端。但到了8月4日,普军已顺利击溃法军,进入反攻阶段。与此同时,法军在其余各战场相继失利,被逼退回国境,转入防御。至8月中旬,法军已被普军一分为二,一部由巴赞元帅的莱茵军团共17万人被普军包围于麦茨要塞;另一部由拿破仑三世和麦克马洪元帅率领的12万余人在8月30日与普军激战后被逼退守色当。
在9月1日至2日,普法两军于色当进行决定性的大战,即色当会战。9月1日上午,普军占领了符里济、栋舍里等地,成功切断了法军西撤的道路,并从后堵截法军。而在当天中午,普军亦完成了对法军的合围,并以强大的火炮作出攻击。当时下午,在法军数次试图突围失败后,拿破仑三世被逼于下午4时半派人呈信威廉一世,表示愿“将他的佩剑交到陛下的手中”。9月2日,拿破仑三世正式率8.3万官兵向普军投降。在这场战役中,法军损失12.4万人,普军只损失了9000多人。法国举国哗然,资产阶级趁机于法国国内发动政变,推翻帝制,成立国防政府。
战争影响
普法战争以法兰西第二帝国的垮台和法国资产阶级政府的投降而告结束。普法停战的和约法兰克福条约极其苛刻:规定法国割让阿尔萨斯和洛林予德国,并赔款50亿法郎。这也导致了法国3月18日巴黎无产阶级革命的爆发。而于1871年1月18日,普王威廉一世在凡尔赛宫的镜厅宣告建立德意志帝国,他本人成为首任皇帝。德国遂告统一。但德法两国于这次战争中的结怨,为日后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埋下伏线。
普法战争是1870年7月19日~1871年5月10日法国同普鲁士王国之间的一场重大战争。
普法矛盾由来已久,19世纪60年代两国关系恶化。法国企图阻碍德意志统一,称霸欧洲。普鲁士王国企图打败法国以便统一德意志,争霸欧洲。英国、俄国则不愿法国过分强大,国际环境有利于普鲁士王国。
1868年西班牙爆发革命,西班牙临时政府建议德意志霍亨索伦王族的利奥波德亲王即西班牙王位。法国提出异议,普鲁士国王让步。1870年7月13日法国要求普鲁士国王做出永久不让霍亨索伦家族继承西班牙王位的保证,普鲁士国王同意,并电告普鲁士王国首相俾斯麦。而俾斯麦蓄意挑起战争,篡改了国王电文并公之于众,使法国蒙受耻辱。西班牙王位问题成为战争导火线。
7月19日法国向普鲁士宣战。法军屡败。9月1日色当决战,2日拿破仑三世和麦克�马洪元帅率军投降。4日巴黎发生革命,推翻第二帝国,宣布共和,成立以特罗胥将军为首的国防政府。
战争初期,德意志人民为实现民族统一而战。后期发生转折,普鲁士王国从自卫转入侵略战争。普鲁士军队占领法国东北部,烧杀抢掠,矛头指向巴黎。
9月4日成立的特罗胥国防政府未作积极抵抗。19日普军包围巴黎。巴黎人民开始组织国民自卫军。10月27日巴赞元帅率军在梅斯投降。1871年1月18日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在凡尔赛宫宣布成立德意志帝国,即德意志皇帝位。28日法德签订停战协定,规定法国投降,解除正规军武装,召开国民议会批准条约草案等,但巴黎国民自卫军继续保持武装,要求抗击德军。3月1日法国议会批准条约草案。3月18日巴黎发生无产阶级革命,凡尔赛政府调集军队与德军配合封锁巴黎。5月10日法德正式签订《法兰克福条约》,战争结束。条约条件苛刻:割让阿尔萨斯省和洛林省之大部给德国;法国赔偿50亿法郎,在赔款付清之前,德军留驻巴黎及法国北部诸省,占领军费由法国负担。
普法战争改变了欧洲政治军事格局。法国受到削弱,国际地位下降。普鲁士支配全德意志,成为强国,开始在欧洲拥有优势。
(选自《中国大网络全书·外国历史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