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法国资讯 > 法国人如何看待西班牙

法国人如何看待西班牙

发布时间:2023-08-28 10:58:36

❶ 为什么很多法国人把西班牙语作为第二外语

西班牙语本身就是一个大语种,世界上有接近4亿的人口讲西班牙语。
其次西语与法语都是起源于拉丁语,学起来比较容易;而且两个国家还接壤,比较易学。
还有就是法国人向来以自己的语言为自豪,对英语国家很不屑,所以一般情况下不会说英文,也不愿意学英文。

❷ 欧洲各国人是怎样相互调侃其他国家的

法国人——部分西班牙人(尤其是加泰罗尼亚人)不喜欢法国人,他们觉得法国人太傲慢。一个来自巴塞罗纳的女人告诉我:“拜托!谁喜欢法国人啊?没人!”瑞士人也不喜欢法国人,他们鄙视法国当局和法国人的懒惰。至于英国人嘛,他们对法国人的感觉最为复杂,一半讨厌法国人,另一半则喜欢法国人。那些讨厌法国人的英国人倾向于喜欢美国人,反之亦然。在英国人的眼里,法国人臭、没礼貌(他们从不排队);而且纳粹进军的时候,法国人并没有奋起反抗,所以英国人认为法国人很懦弱。法国人同时也不喜欢英国人;法国人看不起比利时人,觉得他们很**;从我的经验来看,法国人对西班牙人和德国人也没有好印象。

意大利人——欧洲其他国家的人对意大利人的评论大部分是正面的,但是主要还是因为意大利的美食。北欧人认为意大利人懒惰、古里古怪,而且可能国家管理不当(主要是因为,自二战以来,意大利政府已更迭50余次)。我的一个荷兰教授解雇了一个意大利人,他是这么说的,“所有的意大利人都只关心意大利面和妈妈。”反过来,意大利人对欧洲其他国家的人也没什么好感。而且在意大利内部,南北分裂非常严重。北方人抱怨南方人的懒惰、不思进取,而南方人则抱怨北方人没文化且不懂得享受生活。

德国人——欧洲其他国家人认为德国人勤奋、严谨、缺乏幽默感。二战是德国最大的污点,欧洲其他国家人也因此无情地戏弄和嘲笑德国人。尽管德国是一个经济强国,但是欧洲其他大部分国家的人都不想学德语,也不想在德国留学(或者也不愿意把自己的孩子送到德国留学)。德国的食物也不受待见,只有柏林的一些有活力的地下俱乐部对年轻的欧洲人有一点吸引力。最反感德国要数荷兰人和丹麦人了,因为德国曾频繁侵略这两个国家。当德国人在荷兰问路时,荷兰人通常会告诉他最短的离开荷兰的路线,或者直接说“把我们的自行车还给我们!”,因为二战的时候德国曾经没收过荷兰的自行车。丹麦人不喜欢你把他们的首都名念成“ko-pen-HAH-gen”,因为这是德语发音。你既可以用英式发音(用“HAY”代替“HAH”),也可以用丹麦式发音(在此无法表示)。德国人对他们西边邻国的喜爱远大于其邻国居民对他们的喜爱,但是他们瞧不起东方邻国,尤其是波兰。但是有一点很奇怪,对于曾经强烈抵制他们侵略的捷克人,他们倒是怀有一丝敬意。

斯堪的纳维亚人(北欧人)——他们受到大多数欧洲人的尊重,因为他们的高质量生活标准……还有他们金发碧眼的外表。但是,在斯堪的纳维亚内部,他们对彼此有些固执的看法。挪威人、丹麦人和芬兰人都认为瑞典人愚蠢又严肃。挪威人被认为是有种族歧视的。丹麦人比其他欧洲国家的人更直率,脾气性格也有点古怪。北欧人比较内向,但即使以北欧的标准来看,芬兰人也还是非常内向的。除了讨厌德国的丹麦人和讨厌俄罗斯的芬兰人以外,北欧人对其他欧洲国家的人并不反感。

比利时人——荷兰人和法国人都认为比利时人是**。反过来,比利时人认为荷兰人是一群脾气暴躁的怪B,法国人是一帮傲慢无礼的二B。

荷兰人——如北欧一样,荷兰因其繁荣的经济和良好的社会秩序让南欧人羡慕嫉妒恨。但是,他们自以为是,自以为无所不知的声誉也响彻欧洲,他们的固执和刻板也和他们的德国表亲有得一比。但是他们不喜欢别人把他们和德国人做比较。如果你提醒他们,说他们的国歌里有一句“van Duitse bloed(来自德国人的血)”,那你就遇到如同死寂的沉默。大家不喜欢荷兰人,还因为荷兰人是欧洲最着名的守财奴。因为这一点,无论他们去哪旅行,都不受待见。他们去法国南部露营时,甚至会囤好水,把所有物资准备好。在被众人鄙视的时候,荷兰人也鄙视所有人。是的,他们的自以为是并非空穴来风。

瑞士人——即使是德国人,也认为瑞士人极度的严谨死板。瑞士人与“友好的”和“热情的”这两个词完全没有关系,直白地讲,他们是粗鲁无礼的。要注意的是,讲法语的瑞士人和讲德语的瑞士人是有很大的文化差异的。讲法语的瑞士人就是再版法国人,不过瑞士的食物没有法国那么乏味,对当局的态度也没有法国那么随便;讲德语的瑞士人跟德国人比是青出于蓝,他们比德国人理严肃、死板而古里古怪。但是,所有人都知道瑞士的好,所以有一点很明朗,外籍人口(大部分来自欧盟国家)占瑞士全国总人口的百分之二十。要注意的是,瑞士人的德语是变体的德语,如果你只接触过标准的德语,那你会觉得瑞士人的德语非常奇怪。

西班牙人——说实话,对于和来自西班牙的负面评论都很少。没人真正讨厌西班牙人,而且西班牙人基本上也不讨厌任何其他国家的人。(是的,与法国相邻的部分西班牙人不怎么喜欢法国人)具体原因不明。但是,千万别讲一口拉丁美洲口音的西班牙语,不然上帝都不会原谅你的,因为仍然有很多西班牙人非常鄙视拉丁美洲人。西班牙人自认为是白种欧洲人,如果你把他们和拉丁美洲人扯上一丁点儿关系,他们会感觉倍受污辱

希腊人——对其他欧洲国家而言,希腊人只是名义上的欧洲人,但是希腊人坚称自己是欧洲人。自然而然,如果说希腊人不是欧洲人,是对他们的强烈刺激。

波兰人——除了安静以外,波兰和波兰人也没有什么特别的了。波兰算是一个大国,有四千万人口。在2005年,当以波兰为主的一批东欧国家加入欧盟时,大家曾担心东欧人在欧盟的泛滥。德国人非常不喜欢波兰人,在德国的九个邻国中,波兰是最不受德国人待见的。在德国人眼里,波兰人就是一群偷车贼。确实如此,德国和波兰的关系就像美国和墨西哥的关系一样,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也差不多(收入差距、战争历史、语言障碍等等)。波兰人则把他们的憎恨转移给了他们东边和南边的邻居们,虽然他们不喜欢捷克人、斯洛伐克人和立陶宛人,但他们更讨厌俄罗斯人和乌克兰人。奇怪的是,他们对德国人并没有特别的情绪,也许是因为他们仍然害怕德国吧——所以你在波兰永远也听不到关于德国人的笑话。

捷克人——对西欧人来说,捷克算是东欧一个不错的亮点,但是我认为,这主要是因为布拉格是一座漂亮的城市和旅游胜地吧。捷克人和德国人有点儿像——有些粗鲁、直白和冷酷。波兰人不喜欢捷克人。

奥地利人——综合了德国人和巴尔干人的最好和最差的特质,奥地利人虽然懒散,但是他们的爱国主义和种族主义值得一提。据说奥地利是希特勒的出生地,但是从来没有像德国一样为大屠杀道歉过。除德国人以外,大多数西欧国家的人对奥地利是中立态度。德国人认为奥地利人不思进取,不能代表德语国家的良好形象。但出于对哈普斯堡王朝的怀念,东欧国家的人对奥地利是敬仰的态度。

英国人——如果你把英国人称之为欧洲人,大约一半的英国人会生气,那么相信你开始了解英国了。英国就是美国的乖乖狗,与欧洲对抗也是美国要英国这么做的。英国人有礼貌,但是有点儿墙头草(所以被称为Janus Britain两面神),还有点儿势利。苏格兰人和威尔士人都不错,主要是英国之外的人对他们并不了解。直面欧洲其他国家对英国的负面情绪的,当然首当其冲是英格兰了。毕竟,伦敦就在英格兰嘛。
英格兰还因其居民敲诈游客而臭名昭着,比如阿姆斯特丹和伊比萨,那里的居民噪门大而且酒品差。
反过来,英格兰人对其他所有人也看不顺眼。这就是为什么很难找到一个对欧洲其他国家(或者对美国,或者对其他洲的国家)不持负面想法的英国人了。欧洲到处都住着英国人,而且他们在一个国家住得越久,他们就越讨厌那个国家,但是他们又不愿意回自己的国家。

爱尔兰人——虽然夸大了他们在美国人心里的重要性,但是爱尔兰其实只是一个非常小的国家。爱尔兰人礼貌而谦虚。爱尔兰人名义上讨厌英国人,但是我没见哪个爱尔兰人真正讨厌英国人。总体来说,来自和对于爱尔兰人的情绪似乎都是积极正面的。

我个人对葡萄牙人、匈牙利人、罗马尼亚人、保加利亚人和其他国家人的感知和被感知并不是很了解。但是,如果你还有其他内容要添加,请在下面评论。几年前,我在意大利见过一张海报,多少可以总结一些方面:

在天堂……
工程师是德国人
厨师是法国人
警察是英国人
情人是意大利人
一切由瑞士人统领

在地狱……
工程师是法国人
警察是德国人
厨师是英国人
情人是瑞士人
一切由意大利人统领

❸ 大多数法国人觉得在文化上与西班牙或英国更亲近吗

我们单个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都那么复杂了,更何况是大国与大国之间呢。那就是各种利益瓜葛,是相当的复杂了。
从整个欧洲历史上来看,英国和法国关系是十分紧密的,因为两国离得近,区位相近。而且,在历史上,两个国家也曾差点就合并了,因为在1154年亨利二世时期,英国和法国国王都是一个人。因此,从根源上,可以说英国和法国的文化,习俗都是非常接近的,价值观也是差不多,人种更是接近,这些都是英法关系交好的基础。
而到了近代,因为德国的崛起,使英法两家感受到了威胁,德国向英法这两个老牌强国发起了挑战。凭借其强大的国力和军事力量,德国向英法发起了挑战。面对德国的威胁,英法不得不走到一起。
总而言之,两个国家之间没有永远的关系,只有永恒的利益。从总体上来讲,英法的合作完全是利益的驱动。英法的合作就是这种情况,当然这种合作并不牢固,而且隐藏着很多矛盾。尽管一战后英法携手合作,但两国的矛盾仍然没有消除,两国一直在明争暗斗。

❹ 大多数法国人觉得在文化上与西班牙或英国更亲近吗

从历史上看,法国一直觉得在文化上与西班牙更接近。在文化上,他们现在离西班牙更近,这是事实。

我想,由于各种各样的政治原因,很多现代法国人可能会觉得和英国更亲近。这不是文化上的,而是完全是政治上的,但世界各地的一些人似乎更受后者的驱使而不是前者。

唯一的例外是布列塔尼,它与英国的相似度确实比西班牙高(阿尔萨斯和洛林,两者都不相似)。但在布列塔尼之外,法国离西班牙更近。不,不仅仅是法国南部,法国北部是天主教徒,法国北部说拉丁语,巴黎和南部一样有建筑,法国北部和南部一样有文学,法国北部和南部一样有艺术和对食物的热爱。法国北部不会说日耳曼语,也不会把炸鱼和薯条作为快速结束一顿饭的方式,他们也不喜欢喝茶而不是喝酒……

艺术

生活方式和文化生产也更接近西班牙。从历史上看,法国和西班牙在相互影响的艺术上非常多产,有相互影响的平行文学,重视精心制作的食物和烹饪,而不仅仅是作为实用的生存手段。英国没有这些特征,真的没有。

法国人有西班牙巴洛克艺术家的名字刻在卢浮宫的天花板上,没有英国艺术家被雕刻。法国是西班牙艺术家毕加索的故乡,他的博物馆里到处都是他的作品。

总的来说,法国人在历史上重视西班牙和意大利文化,因为它们的艺术产出。我想大多数法国人都能告诉你。

西班牙艺术家巴勃罗·鲁伊斯·毕加索在法国

卢浮宫是法国最好的艺术博物馆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好的3个艺术博物馆之一

西班牙最好的艺术博物馆和另一个世界前三名之一的埃尔普拉多

食物

法国以酒、面包和奶酪为荣;就像所有拉丁文化,包括西班牙。事实上,法国是“葡萄酒欧洲”的一部分,英国是“啤酒欧洲”。法国大部分地区也像地中海人一样使用橄榄油烹饪,显然西班牙也是,因为它是最大的橄榄油生产国。法国和西班牙是欧洲最大的两个葡萄酒生产国,意大利位于中间,也是最值钱的葡萄酒生产国。

-法国南部更接近西班牙,那里有西班牙的传统,如斗牛和西班牙风格的ferias。

法国甜点法式薄饼

西班牙甜点油炸饼

法国葡萄酒

西班牙葡萄酒

法国斗牛

法国尼姆斗牛场(罗马角斗士的圆形剧场)

西班牙斗牛

西班牙拉斯本塔斯斗牛场

体系结构

建筑是另一个方面,从埃菲尔铁塔到巴黎大部分建筑的法国新艺术与西班牙的现代主义风格类似,西班牙的现代主义风格是巴塞罗那整个城市的风格和圣家大教堂的风格。西班牙和法国最具标志性的地标建筑有着孪生的建筑风格。巴黎的另一种主流风格,新古典主义,实际上也是马德里的主流风格。

❺ 11世纪到中世纪,法国对西班牙语的形成有什么影响,各方面具体

你好,
西班牙语的形成与西班牙历史的发展与演变密切相关,其形成过程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第一阶段:前罗马时期或者史前期在罗马人入侵之前,半岛居民使用伊比利亚各个部落的土语。当凯尔特人、腓尼基人、迦太基人、希腊人等民族进入半岛时,又引进了各组的语言因。通过某些词汇(特别是一些地名)可以分辨出上述语言的影响,甚至西班牙的国名,据传说就是古代迦太基人赋予的。传说当年半岛上野兔出没,于是迦太基人就称之为Shephan-im(野兔出没之地)。在罗马帝国时期,这个名称的拉丁化形式是Hispania,而后演化为现在的España。第二阶段:罗马化阶段公元前218年,罗马大军进入伊比利亚半岛。罗马人使用的拉丁文分为文言和土语(也称民间拉丁语),前者为上层人士和贺拉斯、西塞罗等大师们使用,复杂而典雅,后者则是普通百姓的语言,虽粗糙却充满活力。入侵的罗马士兵和随之而来的工匠、小商人们就把这种民间拉丁语传播到伊比利亚以及帝国的其他行省,并使之与政治制度、经济方式、文学艺术、习俗信仰等一同留在被征服的土地上,生根、开花、结果。西班牙语作为民间拉丁语的派生语言,在语言结构与形态中能找到大量拉丁文的遗传因子。仅从词汇上看,大部分表达日起(月份、星期)、天文、动植物等无穷无尽与人类生存有关的词汇,都直接或间接地来源于拉丁文。例如:草地:prato(拉丁文)-prado(西班牙文);土地:terra(拉丁文)-tierra(西班牙文);太阳:sole(拉丁文)-sol(西班牙文)。下面将拉丁文的月份名称与西班牙文作一个简单的对照: 月份拉丁文西班牙文1月Ianuariusenero 2月Februariusfebrero3月Martiusmarzo 4月aprilisabril5月Maiusmayo6月Iuniusjunio7月Juliojulio8月Augustoagosto9月septimusseptiembre10月octavusoctubre11月novemnoviembre12月decemdiciembre 在拉丁语的基础上孕育了西班牙语。第三阶段:日耳曼-罗曼斯语阶段公元409年,被成为蛮族的日耳曼部落入侵伊比利亚半岛并建立了西哥特王国。日耳曼民族很快和伊比利亚-罗马人融合在一起,日耳曼语被同化,但是其部分词汇(特别是有关军事方面的词汇)被拉丁语吸收。例如:guerra(战争)、botín(战利品)、tropa(军队)、guardia(卫兵)、tregua(休战)、espuela(马刺)、setribo(马镫)、yelmo(头盔)、feudo(封地)等。西哥特人的一些名字也成为原住民的常用名。例如:Rodrigo(罗德里格)、Fernando(费尔南多)、Alvaro(阿尔瓦罗)等。古巴领导人菲德尔·卡斯特罗(Fidel Castro)的姓氏表明,他的祖先有可能是罗马-西哥特人,因为“卡斯特罗”的西哥特的古日耳曼语中是“设防的村落”的意思。在这一时期,民间拉丁语逐渐向罗曼斯语(即罗马语族的语言)过渡,卡斯蒂利亚语即从属于后者。后人称这种变化的民间拉丁语为西班牙拉丁语(el latín hispánico)。第四阶段:阿拉伯语的影响自公元712年至1492年的近800年时间里,占领者阿拉伯人的文化在西班牙南部和中部地区得到广泛而深入的传播,科尔多瓦被视为伊斯兰文化中心,半岛上形成了多种文化并存的繁荣和谐的局面。阿拉伯语成为继拉丁语之后对西班牙语词汇产生大量影响的外来语。据不完全统计,阿拉伯语给西班牙与增添了4000多个词汇,分布在农业、建筑、军事、政治、数学、金融、贸易、植物、手工业等领域,至今仍被使用。例如:tambor(鼓),atalaya(了望台),acequia(水渠),noria(水车),zanahoria(胡萝卜),alfalfa(苜蓿),aana(海关),tarifa(价目表),aldea(村庄),zaguán(门庭),azotea(屋顶平台),alcoba(卧室),cifra(数字),álgebra(代数),algoritmo(算法),alcázar(宫殿)等 。西班牙语的形容词前缀-i和前置词hasta也源于阿拉伯语。在语言的表达方式上也能看到阿拉伯语的痕迹,特别是在一些日常 用语上。例如:Mi casa es su sasa(我的家就是你的家),就是直接从阿拉伯语的句型移植过来的,表示主人对客人的热情。第五阶段:卡斯蒂利亚-西班牙语的形成根据大多数权威学者的认定,卡斯蒂利亚-西班牙语的形成时间约在公元10世纪。对此做出最杰出贡献的当属西班牙着名语言学家、文学家、史学家拉蒙·梅嫩德斯·皮达尔(Ramón Menéndez Pidal),他于1915年在拉里奥圣米里安修道院发现了一份拉丁文布道词的文稿,在布道词的旁边,一位不知名的修士写上了一段祷告词,这短短的几句话已具备了基本完整的文法结构,被视为卡斯蒂利亚语起源的标志。而在此之前,即公元5—7世纪,卡斯蒂利亚语开始有了自己的文字,那是一种拼音字母,源自于拉丁字母,而后逐步演变。卡斯蒂利亚语的发源地在古代西班牙北部坎塔布里亚山以南一带,那里被称为Castilla(音译为卡斯蒂利亚),意思是“城堡之地”,因为该地的人们尚武,领主们建立了一个又一个城堡作为军事要塞,用于自卫,也用于进攻。公元1037年,卡斯蒂利亚独立,成为一个重要的基督教王国。在光复运动中,王国变成了基督徒徒步抵抗摩尔人的一个中心。随着军事上的节节胜利,卡斯蒂利亚王国的势力范围逐步向中部和南部扩展。到了12、13世纪,它在几个基督教王国中已经出于领军地位。其国力日益强盛,影响日益增加,于是卡斯蒂利亚语自然而然地成为其势力范围内的共同语言并且渗透到周边地区。1492年之后,天主教双王统治下的卡斯蒂利亚-阿拉贡王国成就了驱逐摩尔人、统一西班牙的大业,卡斯蒂利亚语也被称为西班牙语,为王国的大部分居民接受和使用,同时并存的还有在一定范围内使用的加泰罗尼亚语(catalán),巴斯克语(euskera)、加利西亚语(gallego)等民族语言,而其他的民族语言和地区方言则逐渐消亡或者缩小使用范围,这种局面一直持续到现在。从拉丁语到卡斯蒂利亚语,从方言到国语,从民间土语到具有完整的文法结构、丰富的词汇和深刻的表现力的文学语言,这一过程前后经历了十多个世纪。其文字形成了以29个字母(包括ch和ll)为基干的拼音形式,语音语调脱胎于民间拉丁语并吸收了卡塔布利亚山一带的方言的特点,而剧烈的社会演变激发了词汇形态的变化和数量的激增,为数不少的外来民族词汇(如阿拉伯语、法语、意大利语等)和半岛上其他地区的方言词语都源源不断地汇集到西班牙语,统一的语法规则得以确立,最终保障了西班牙语在以后几个世纪中独立发展自己的语言体系,并成为塞万提斯等文学巨匠们构筑伟大作品的工具和近4亿人使用的正式语言。在西班牙语形成、演变和发展的漫长过程中,有两个名字值得后人大书特书,他们是阿方索十世国王(Alfonso X,1221-1284)和安东尼奥·德·内布里哈(1444-1522)。卡斯蒂利亚国王阿方索十世在为31年,在历史上他的功业并不是建立在拓土开疆或征战异域上,而是体现在他致力于发展语言、文学、科学、法律和思想方面。他本人就是个学识渊博的人,是一位没有种族和文化偏见的胸襟开阔的君主,他把当时分属为基督教、犹太教和伊斯兰教的文人、学者和艺人都接纳到王宫,探讨学术和艺术,组织规模庞大的翻译班子,从事拉丁文、阿拉伯文以及希伯来文的翻译,鼓励写编年史,研究自然科学和法学,鼓励并亲自参与诗歌文学的创作。正是基于这些数量浩繁的写作、翻译和研究工程,西班牙语的规范性被提到日程上。阿方索十世采取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措施,以确立语音、词汇、语法和文字书写的规则。例如,在科技领域,他根据卡斯蒂利亚语的模式,变革并吸收了数量可观的拉丁文和阿拉伯文的语汇,以丰富和填补本土语言。他还制定了卡斯蒂利亚语的书写规则和正字规则,确定了两组特殊的标点符号的使用:正倒感叹号¡!和正倒问号¿?。这些措施极大地推动了半岛语言的统一和规范,为日后西班牙语的发展和扩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阿方索十世因其对西班牙文化的不朽贡献而被称为“智者阿方索(Alfonso Sabio)”。安东尼奥·德·内布里哈是西班牙文艺复兴时期的着名学者,他撰写的《卡斯蒂利亚语语法》发表于1492年,是该年度的大事件之一。 语言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几乎是同步进行的,而一个民族语言的发展和传统与其国力的强弱有直接关联。随着卡斯蒂利亚王国的不断壮大和后来的西班牙王国的崛起,西班牙与从弱到强,从小到大,从境内走向境外,发展成为一种世界通用语言。在国内,西班牙语广泛接受了其他方言(加泰罗尼亚语、加利西亚语、巴斯克语)和另外一些民族语言(阿拉伯语、希伯来语等)的影响,在语音、语汇、句法上都得到了极大的丰富。与此同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法国人、意大利人、德国人都因为政治原因与西班牙保持着特殊的关系,往来频繁,因此他们的语言也对西班牙语产生了重大影响。早在11世纪,来自普罗旺斯和法国其他地方的人的语汇便进入西班牙并且一直延伸到中世纪,例如:homenaje(纪念),fraile(教士),mensaje(信函),mesón(酒馆),vinagre(醋),manjares(美食),ligero(清淡的),hostal(客栈),doncella(少女、侍女),salvaje(野蛮的)等。在卡洛斯二世朝代,这种倾向就更为明显,大量源于法语的词汇逐步进入西班牙语,例如:pantalón(长裤),chaqueta(外衣),hotel(旅馆),chalet(别墅),sofá(沙发)等。此后法语的影响始终不减,如Parlamento(议会),personal(人物),burocracia(官僚),chofer(司机),biutería(假珠宝)等这些词汇被广泛接受并且沿用至今。而意大利语的影响更多表现在以on月、美术领域,特别是在15-17世纪,很多相关术语和常用语来源于亚平宁半岛。例如:aria(咏叹调),batuta(指挥棒),partitura(乐谱),diseño(设计),modelo(样式),novela(小说),soneto(十四行诗),fachada(门面)等;还有一次额非艺术类词汇,诸如casino(赌场),ferrocarril(铁路),analfabetismo(文盲)等。自18世纪始,英语势力便崭露头角,而进入20世纪之后,由于美国渐渐上升为世界头号强国,经济、金融、科技等类的英文词汇不可避免地渗入了几乎所有的主要语言,成为全球通用词汇。西班牙语当然也吸收了大量的英语词汇,这些词有的被西班牙语化,有的则原封不动地被移植过来,堂而皇之地出现在西班牙王家语言学院的大字典上和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社会在发展,语言也与时俱进。今天的西班牙人使用的西班牙语,与内布里哈时代、塞万提斯时代、贡戈拉时代都有了很大的差异,语音稳定,词汇数量激增,其表现力的深度以及语言本身所表现出的包容性确实比过去有了长足的发展。在伊比利亚半岛以外的地区,西班牙语扩展并进入到以下地区:①西班牙帝国(主要是卡洛斯五世、费利佩二世等君主的统治期)下辖的欧洲大陆的领地;②新大陆和所有殖民地;③亚洲和非洲的殖民地;④在1492年被驱逐的西班牙犹太人生活的区域。在上述地区中,第二个区域在今天的西班牙语的势力范围中面积最辽阔,人口最多。当年哥伦布和其后继者们的武力征服伴随着文化征服,文化征服的主要内容是强迫印第安人皈依天主教和放弃母语改用西班牙语。目前,从北美的墨西哥到南美的阿根廷,18个国家以西班牙语为官方语言。不能忽略的是,在美国的西部和南部的广大地区,有将近4000万美国公民和外来移民的母语是西班牙语。而作为美国联邦领地的波多黎各的第一语言也是西班牙语。第三个地区指亚洲的菲律宾和非洲的赤道几内亚。前者于1565年被西班牙人占领,受殖民统治长达330年。西班牙语随着殖民化进入了这个东南亚国家。如今在菲律宾人的日常用语中能发现许多源于西班牙语但是背英语改造或被他加禄语同化的词汇。更为明显的前宗主国的印记是菲律宾人的姓名仍采用西班牙模式,如曾经执政多年的前总统费尔南多·马科斯(Fernando Marcos)、克拉松·阿基诺(Corazón de Aquino)等。赤道几内亚的国语仍是西班牙语。第四个地区比较零散,相对集中在亚洲和欧洲的部分国家和地区(希腊、南斯拉夫、保加利亚、叙利亚、巴勒斯坦、以色列、德国、荷兰等),其使用者是被称作赛法迪人的西班牙犹太人后裔。他们的祖先被逐出伊比利亚半岛之后,浪迹于欧亚大陆。他们无论在何处建立自己的家园,都以一种罕见的持之以恒的精神固守着自己的信仰,固守着他们习用的犹太西班牙语,即古代卡斯蒂利亚语。这是一种不多见的社会现象,特别是看到他们用这种中世纪的古语所保存下来的流行于15世纪前后的谣曲、民间故事、成语等珍贵资料时,更会珍惜语言这根不朽的历史的脉络。拉丁美洲西班牙语是西班牙语发展和演变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因为它是来自伊比利亚半岛的卡斯蒂利亚语与美洲本土的文化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相融合的产物。这种融合主要反映在词汇、语音、语义等方面。另外,所谓的美洲西班牙语并非是一个严格意义上的统一概念,因为实际上拉美各国因文化和社会发展的差异,其西班牙语也各有特点。不少语言学家称美洲西班牙语为“一个复杂的多种方言的拼镶物”(José Moreno,72:10)。很早以前,着名学者恩里克斯·乌雷尼亚(Enriquez Ureña)就曾把美洲西班牙语分为5个方言区:①墨西哥和中美洲(危地马拉、萨维尔瓦多、洪都拉斯、尼加拉瓜、哥斯达黎加、巴拿马);②加勒比地区(安地列斯群岛、委内瑞拉的大部分地区和哥伦比亚的大西洋沿岸);③安第斯地区(委内瑞拉的部分地区、秘鲁、哥伦比亚的大部分地区、玻利维亚和阿根廷西北部);④智利;⑤拉普拉塔河地区(阿根廷大部分地区、乌拉圭和巴拉圭)。这五个方言区的西班牙语彼此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是恰恰是这些差异促使西班牙语不断适应各种社会环境、不断满足各种需求而演化,从而不断发展。今天,当马德里人、巴塞罗那人、加里西亚人都自然并自如地使用那些发源自美洲印第安语的词汇时,他们——即使是最有语言纯正癖的人——也会承认新大陆的原住民们确实为推进西班牙语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这些词汇包括maiz(玉米),batata(红薯),hamaca(吊床),patata(马铃薯),canoa(独木舟),cacao(可可),chocolate(巧克力),tomate(西红柿),nopal(仙人掌),jaguar(美洲豹),cacique(酋长),huracán(飓风),tabaco(烟草),papaya(番木瓜),aguacate(鳄梨),cóndor(秃鹫),loro(鹦鹉),caimán(美洲鳄鱼),coyote(胡狼),等等。还需要补充一点的是,除了上述语言去,在北非的摩洛哥和原西属撒哈拉也字不同程度上接受了西班牙语的影响。语言的扩展也是语言变革的一个过程,其结果是促进语言的进步。如今,西班牙语,这个古代卡斯蒂利亚王国坎塔布里亚山麓的牧羊人和骑士们的语言,已经一跃成为世界第三大语种,而其研习者和作为第二语言的使用者遍布世界各地,而且人数还在不断上升。

❻ 谁知道英国和法国人喜欢去西班牙的原因 求

一个是离的近,一个是气候环境比较好,英国比较潮湿,而法国人口比较多,西班牙人口不是很多(相对来说是这样),气候比较温暖

❼ 普鲁士,法国和西班牙的故事

色当战役是普法战争的一个重大战役。

普奥战争结束以后,普鲁士日渐强大,但是,紧靠法国南部的四个小国还仍然没有被俾斯麦统一,而俾斯麦是下决心要统一除奥地利以外的所有德意志的国家。

所以要实现德意志的最后统一,必须统一这个小邦国。可是,俾斯麦知道,这四个小国紧靠法国,法国也早怀有吞并之心,一旦普鲁士强行占领,法国岂会善罢甘休?更何况,法国离德国最近的阿尔萨斯和洛林两地区,矿产资源丰富,俾斯麦也早就瞄准它们了。

对于正处高峰时期的俾斯麦来说,找个借口与法国打一仗,既统一了南部四小国,又占领了阿尔萨斯和洛林,这是再合适不过了。可是,与法国开战的机会迟迟未到,俾斯麦等得手痒痒的。

再说法国一方,当时是拿破仑的侄子路易·拿破仑·波拿巴当皇帝,史称拿破仑三世。这个人是个政治阴谋家和军事冒险家。1848年法国革命失败后,他窃取了法兰西第二共和国的总统大权,又于1851年12月发动政变,恢复帝制,建立了历史上所说的法兰西第二帝国。

拿破仑三世是个独裁、残暴、狂妄之徒,总希望通过战争称霸欧洲,当时皇后欧仁妮就直言不讳地说:“不发动战争,我们的儿子怎么当皇帝?”

这样一个人,当然不会坐视普鲁士的强大而不顾。他曾露骨地表白,“德意志不该统一,应分成三个部分,南北德国应该对立起来。这样法国才可以从中渔利。”

不仅拿破化三世如此,当时法国的另一位大臣梯也尔也哀叹:“奥地利的失败意味着法国400年来遭到的最大灾难。从此,失去一张阻止德国统一的王牌!”

这样,普、法双方各怀鬼胎,开始了明争暗斗,都在寻找挑起战争的契机。

法国率先一步,普奥战争刚结束,三世就派人要求普鲁士兑现战前许下的诺言,要求普鲁士同意法国侵占比利时和卢森堡。并婉言提起德意志南部四小国的领土划分问题。这无异要从普鲁士身上咬去一块肥肉,“铁血宰相”俾斯麦当然不会同意。不过他使了个心眼儿,没有明确予以拒绝,而是要求法国把这事写成备忘录,“我好回去给我们国王商量”。法国大使不知是计,就照办了。

俾斯麦拿到备忘录,没有去见皇帝,而是把它送给了同样想称霸欧洲的英、俄,试图挑起英、俄与法国的矛盾。拿破仑三世知道了俾斯麦的做法,火冒三丈,决心与普鲁士决一雌雄!

尽管如此,法国并未立刻动武。但接踵而至的西班牙王位继承人问题,终于使战争爆发了。

原来,西班牙女王伊沙贝拉被1868年西班牙革命推翻,女王流亡国外,王位空缺,俾斯麦看到有利可图,就派人收买了新成立的西班牙临时政府,提议让普鲁士国王威廉的堂兄利奥波德亲王去继承西班牙王位。俾斯麦的意图很明显,普鲁士的亲王做了西班牙的国王,法国腹背受敌,打起仗来,普鲁士前后夹击。

拿破仑三世也看到了这种危险,随即就把抗义书递到了普鲁士国王手中,抗议书说,西班牙王位应由西班牙人去坐。否则,法国也可派去一个国王!对此,俾斯麦非常气愤。同时,法国政府内部议论纷纷,不少人要求普鲁士收回成命,否则将把这件事视为战争的原因,双方剑拔弩张。突然,事情却有了转机,利奥波德亲王在别人劝说下,宣布放弃西班牙国王候选人资格,他说:“本来,只要西班牙人拥戴,我可以去作他们的国王。但我不想为此引发一场欧洲战争。”

于是,西班牙王位继承人问题就告结束。可是,拿破仑三世看到事情这么简单就完结了,认为普鲁士害怕他,所以他得寸进尺,提出更进一步的要求。

他令法国驻柏林大使去面见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要求普鲁士作出书面保证,保证今后决不再派任何普鲁士国王家庭的人去任西班牙国王。

1870年7月13日,威廉一世在度假地埃姆斯会见了法国大使。对法国的要求,威廉一世也感到无理,所以断然予以拒绝。然后威廉一世把会谈结果用电报告诉俾斯麦。

俾斯麦本来对法国这种节外生枝之举十分不满,如果没有法国干预,恐怕利奥波德亲王已经成为西班牙国王了。正在俾斯麦难以咽下这口气时,威廉一世的电报到了。电文的内容主要有:法国大使提出的无理要求不能接受,我已经予以拒绝;西班牙王位继承人问题已经通告了法国大使,由此引出的矛盾已经过去;关于此事,我不准备再接见法国大使了。

俾斯麦饶有意味地仔细阅读着电文,突然他抬起头来问身旁的参谋总长毛奇和陆军总长房龙:“如果与法国开战,我们能否取胜?”

这两个人也是“铁血政策”的得力执行人,立即说:“一定取胜,我们会全力支持您的。”

“好!”俾斯麦喜形于色,立刻手指电文,“我们可以……”说完,三人哈哈大笑。

第二天,报纸公布了威廉一世的“埃姆斯急电”,但内容已经变味了。原来俾斯麦为了挑起战争,故意激怒拿破仑三世,他把电文作了改动,然后拿去发表。

法国人看了电文,感到普鲁士国王如此无礼,非常气愤。尤其是拿破仑三世,认为普鲁士是在让自己出丑。这样在议会的支持下,拿破仑三世终于忍耐不住,于1870年7月19日,宣布对普鲁士开战。狂妄的拿破仑三世还说:“我们这只不过是到普鲁士作一次军事散步!”

战争开始时,拿破仑三世充满了信心,他把号称40万的大军调到前线,准备采用先发制人的策略一举冲入德意志境内,打败普鲁士。于是他自封司令,在7月28日到前线视察。可是,当他到前线后却发现,前线只有20万军队。军事要塞麦茨的兵力不足10万,而且装备不齐,物资不足,编制混乱。作战命令已经下达了,不少官兵还未找到自己所属的部队。根本无法投入战争。战机一个个失去了。

法军坐失良机,普军却赢得了时间。

8月2日,法军闯入德境,立即遭到普鲁士军队的迎头痛击。

8月4日,普军转入反攻,向法军发起凌厉的攻势,攻入法境内法军前哨阵地维桑堡,法军败退。拿破仑三世大怒,急忙电令麦克马洪夺回他丢失的阵地。8月6日,麦克马洪率军开到维桑堡西南的维尔特村。被普军拦截,双方展开激战,结果,法军全线溃败,继续撤退。普军乘胜追击,战场全部移入法国境内。

拿破仑三世看到情况不妙,立即打退堂鼓,他把元帅印交给元帅巴赞,自己乘上一辆马车向西逃窜。8月14日,巴赞又被普军严密包围在麦茨要塞孤城,已无反抗之力。

拿破仑三世见事不妙,又随麦克马洪所率的12万大军逃向东北,到8月30日,不得不退守色当。普军随即也向色当集结。

9月1日,色当会战开始了。普军700门大炮猛轰法军营地,炮弹像雨点一样落向法军阵地。色当全城一片火海,硝烟弥漫。法军死伤无数,余下的急忙钻进堡垒。麦克马洪几次受伤。

接着,普军20万人向色当发起猛攻,下午3时,法军终于支撑不住,在色当城楼举起了白旗,拿破仑三世还向普鲁士国王写了一封投降书,竟无耻地说:“我亲爱的兄弟,因为我未能死在我的军中,所以我只得把自己的佩剑献给陛下。我希望继续做陛下的好兄弟,拿破仑。”

9月2日,拿破仑三世会见德国首相俾斯麦,正式签署了投降书。拿破仑三世、法军元帅以下的39名将军,10万士兵全部做了普军的俘虏。650门大炮也被普军缴获。

9月3日,拿破仑三世向巴黎发电:“军队已被击败,全体官兵和我本人都已成为俘虏。”

1871年1月28日,普法签订《巴黎停战协定》,宣布法国投降。5月10日,双方在法兰克福签订《法兰克福和约》,法国割让了阿尔萨斯和洛林给德国,并赔偿50亿法郎,宣告战争结束。

色当战役在历史上被称为“色当惨败”,它使德国最后完成了统一。

阅读全文

与法国人如何看待西班牙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金华义乌国际商贸城雨伞在哪个区 浏览:765
俄罗斯如何打通飞地立陶宛 浏览:1141
韩国如何应对流感 浏览:924
在德国爱他美白金版卖多少钱 浏览:963
澳大利亚养羊业为什么发达 浏览:1399
如何进入法国高等学府 浏览:1480
巴西龟喂火腿吃什么 浏览:1409
巴西土地面积多少万平方千米 浏览:1271
巴西龟中耳炎初期要用什么药 浏览:1233
国际为什么锌片如此短缺 浏览:1637
巴西是用什么规格的电源 浏览:1459
在中国卖的法国名牌有什么 浏览:1364
在菲律宾投资可用什么样的居留条件 浏览:1273
德国被分裂为哪些国家 浏览:881
澳大利亚跟团签证要什么材料 浏览:1213
德国大鹅节多少钱 浏览:880
去菲律宾过关时会盘问什么 浏览:1204
澳大利亚女王为什么是元首 浏览:1030
有什么免费的韩国小说软件 浏览:762
申请德国学校如何找中介 浏览:6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