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法国大革命时期的国防大臣是谁,是个什么样的人
贝尔纳多特
让-巴普蒂斯*贝尔纳多特 (Jean-Baptiste Bernadotte,蓬特-科沃亲王 )于1763年出生于波城,是一位律师的儿子。1780年参加陆军,历任中校(1791年11月)、上校(1792年)和准将(1793年后期)。1794年6月26日,在弗勒吕斯之战中,为儒尔当将军战胜奥地利-荷兰联军立下汗马功劳。1794-1796年在儒尔当手下作为师长转战德国,后被派往意大利,在那里遇到了拿破仑,并于1797年在其手下服役,他的部队训练有素且纪律严格,在冰天雪地的严冬翻越险峻的阿尔卑斯山仅用了10个小时。 1798年1-4月作为大使被派往维也纳。他的外交手段十分强硬,当意大利发生反法暴动时,曾经统治过意大利的奥地利人十分兴奋,扯下了大使馆的法国国旗,贝尔纳多特当即离开奥地利,害怕两国关系破裂的奥地利政府只得屈服,放弃一切在暗地里支持意大利人的行为。
贝尔纳多特于1797年11月-1799年6月出任莱茵军团司令,参加对奥地利的进攻。3月16日率部强渡塔利亚曼托河。19日冲击格拉迪斯卡要塞失利,援军来到时迫降要塞守军。1798年与拿破仑兄长约瑟夫·拿破仑的姨妹结婚(这让他在法兰西帝国飞黄腾达)。1799年7-9月升任国防大臣,工作富有成效,很快组建了一支10万人的新军。但由于他的平民出身以及与雅各宾派有接触,又被迫辞职。当拿破仑从埃及潜回时,他敏锐地感觉到其政治野心,准备以临阵脱逃的罪名逮捕他。在发现拿破仑的势力太强大后放弃,在雾月政变(1799年11月9日)期间保持中立。1800年1月,被任命为参议员。4月,就任西方军团司令。1803年1月任驻美大使,但由于同英国的战争爆发,处于安全考虑,未能成行。1804年5月14日被授予帝国元帅称号,时年41岁。 1806年封为蓬特-科沃亲王(蓬特和科沃是那不勒斯王国境内原属教皇的两处飞地)。
第二次法奥战争爆发时,贝尔纳多特作为第一军军长,正率部驻扎德意志的汉诺威。为了对部队的调动保密,他谎称要回法国,当部队到了符兹堡后,他又宣称是来接管防务,在严格的欺骗和保密措施下,盟国情报人员根本无法得知法军的真正动向。在乌尔姆会战中,和第三军、巴伐利亚军一起抢占伊萨河,防止俄军增援乌尔姆。但在追击奥地利-俄罗斯联军时,他犯了一个愚蠢的政治错误(也有人认为他是故意的),为了争取时间,他满脸抱歉地率军强行从敢怒不敢言的中立国-普鲁士的安斯巴赫侯国的领土上越过,这让柏林很不愉快,一旦普鲁士参战对法军将是灾难性的,还好普鲁士人决定看看会战结果再说。1805年12月2 日,贝尔纳多特率第一军(1.5万人)作为总预备队参加了奥斯特里茨会战,他们参与了最后的进攻。虽然会战很激烈,但第一军损失微不足道,这归结于贝尔纳多特谨慎(过于谨慎)的指挥。
1806年夏,贝尔纳多特奉皇帝的命令,"言语恳切,带着和平诚意"地占领了普鲁士科堡附近的所有要地,战争爆发后,迅速地占领了安斯巴赫。但在耶拿-奥尔斯塔特会战(1806年10月)中,却十分迟缓,而且虽然距两个战场都只有7英里远,却无所作为,两次战斗都没有参加,并致使第三军陷于苦战,但因为他是皇族成员,皇帝不愿败坏皇族的名声,他才免于被军事法庭处罚。11月7日在特拉弗明德迫降普军布吕歇尔部。1807年1月25日,他率第一军(2.5万人)在默林根之战中战胜俄军本尼格森部(6.3万人),阻止了俄军的进攻,从而得以将攻补过。6月4日参加古茨泰特-阿伦施泰因之战负伤而去职。伤愈后担任驻汉堡的军区司令。1809年3月担任德意志军团第九军(萨克森军,1.8万人)军长,参加瓦格拉姆会战(1809年7月5-6日)。在战斗的第一天,位于法军阵线中部的贝尔纳多特所部不但没有攻下任何敌人阵地,反倒被奥军逐出了自己的出发阵地,狼狈逃回;第二天,担任右翼的贝尔纳多特再次被击溃,这让皇帝非常恼火,贝尔纳多特在会战后被撤职,于8月返回巴黎并受命指挥部队防御英军在瓦尔赫伦岛的登陆。9月24日被皇帝传召至维也纳并解除职务,从此赋闲。
1810年8月21日,贝尔纳多特被瑞典人选举为亲王和摄政。10月20日,改信路德教并在瑞典登陆。他努力使瑞典保持中立(尽管于英国进行名义上的战争),直到对此不满的拿破仑一世派兵于1812年1月占领了瑞典的波美拉尼亚。1812年4月同俄国结盟;1813年3-4月同英国和普鲁士结盟。在1813年5月的"解放战争"中,率领瑞典远征军进入德国北部参战。他把因为和拿破仑一世意见不和而把流亡美国的法国名将莫罗请来担任沙皇的首席军事顾问,并根据法军的特点,和莫罗建议联军专门攻击法国元帅们指挥的部队,当拿破仑赶来时,便撤退;这个建议奠定了1813年战役的胜局。8月23日,贝尔纳多特指挥联军北路军团(普军7.3万,俄军2.9万,瑞军3.9万)在大贝伦打败乌迪诺元帅的6万法军,将其驱逐到柏林以南;9月6日又在邓尼维茨大败内伊元帅。10月16-18日,继续指挥北路军团参加莱比锡会战,他说服萨克森人叛变,从而严重打击了法军的士气,让其崩溃。1813年12月-1814年 1月入侵法国的盟国丹麦,迫使丹麦将挪威割让给瑞典。后来又参加了1814年法国战役,不过作用不大。百日王朝期间,因为英、奥等国在1814年反对让他继拿破仑任法国之王,拒绝加入第七次反法同盟,仅于1815年春占领挪威。1818年2月5日成为瑞典国王,称查理十四世,其统治温和宽松。1844年3 月8日在斯德哥尔摩因为中风去世,享年81岁。
贝尔纳多特个子很高,一头黑发,黑色的眼睛,目光如炬,带有一点摩尔人的血统,外貌让人觉得他一身正气、刚直不阿,内在却是足智多谋而富有野心。在年轻时代,贝尔纳多特是一名着名的共和派人士,在其手臂上刺有"暴君亡"。作为指挥员,其指挥手段变化多端。但因为对拿破仑一世发动的战争不甚积极,所以表现平平,但是在1813年战役中表现出色。他是一位温和的统治者,为瑞典的现代化做出了许多贡献。
❷ 法国历史上几个政权形式的基本情况
法兰西第一帝国(1804~1814)
First Empire of France
法国拿破仑一世统治时期的君主专制国家。1804年5月18日,《共和十二年宪法》颁布,宣布法国为法兰西帝国,拿破仑为帝国皇帝,称拿破仑一世。这就是历史上的法兰西第一帝国。
1804年12月2日法西第一帝国登基皇帝——拿破仑一世.12月2日罗马教皇庇护七世在巴黎圣母院为拿破仑加冕。
在执政府(1799~1804)的基础上,拿破仑一世进一步加强中央政府和他个人的权力,建立新的贵族等级,封亲王4个,公爵30个,伯爵388个,男爵1090个,荣誉军团骑士数千名。1811年法兰西帝国面积达75万平方千米,人口约4400万,全国划分为130个郡,包括荷兰9个郡 ,北海沿岸德意志各邦9个郡,东南瓦莱、皮埃蒙特、热那亚、帕尔马、托斯卡纳和教皇属地10个郡。此外,拿破仑一世及其家庭还统治和控制了意大利王国、莱茵邦联、威斯特伐利亚王国、那不勒斯王国、西班牙王国、华沙大公国等。在帝国范围内拿破仑一世力图统一关税,统一法制。帝国的无限制扩张导致英、俄、普、奥等国组成第六次反法联盟。1814年3月31日联盟军攻入巴黎,4月6日拿破仑被迫退位,被流放到厄尔巴岛。波旁王朝复辟。1815年 3月20日,拿破仑从厄尔巴岛返回巴黎复位,史称百日王朝。6月18日,拿破仑一世在滑铁卢被第七次反法联军击溃。6 月22日再次退位,被流放到圣赫勒拿岛,第一帝国覆灭。
拿破仑三世建立的帝国,史称法兰西第二帝国,以别于拿破仑一世建立的法兰西帝国(1804~1814)。
法兰西第二共和国总统路易·拿破仑·波拿巴于1851年12月2日发动政变。翌年1月14日 颁布宪法,加强总统权力,削弱议会的立法权。1852年 11月 7日,元老院颁布法令建议恢复帝制。随即举行公民投票,绝大多数表示赞成。12月2日宣布恢复帝国,波拿巴为法兰西人皇帝,称拿破仑三世。
根据多次补充的帝国宪法,皇帝是国家元首,统率军队,有宣战、媾和、结盟、订立商约和特赦,任命政府与地方官员,批准公共建设工程,决定是否将法案送 交立法团讨论等权力。帝国立法体制分成 3部分:参政院由皇帝任命,约50人组成,任务是维护宪法与保证皇帝统治,它准备法案和审查法令修正案;凡年满21岁并在某地居住超过半年的法国男子皆有选举权,立法团由 选举产生的 200多名议员组成,它的主席和副主席由皇帝任命,立法团仅有权讨论和表决法案;元老院由皇帝任命,由约100名亲王、元帅、主教组成,批准立法团通过的法令。大臣们执行皇帝命令,各自对皇帝负责。参政院对省长实行监督。地方政权掌握在省长手中,他们领导全省警察,控制社会舆论。帝国时期重要官员有内 政大臣c.-a.-l.-j.de莫尔尼,财政大臣a.-m.富尔德,军 事大臣a.j.l.de圣阿尔诺,后期有e.鲁埃和□.奥利维埃。
第二帝国经历了由专制统治向自由主义、议会政治演变的过程。帝国初期,拿破仑三世实行个人专权,致力于巩固资产阶级秩序。政府在一些省内实行戒严,封闭共和派俱乐部,解散工人组织,查禁进步报刊,利用天主教会加强控制学校。1852年后,法国工人运动一直处于低潮。60年代,人民不满情绪日益增长,反动专制制度难于继续维持。因此帝国后期开始实行改革,逐渐向自由主义政策演变,以求缓和国内矛盾,例如议员可得到请愿权利,官方“公报”公布议会辩论记录,皇帝经立法团同意方可批准追加拨款,废除禁止工人罢工和结社的《勒霞白列法》等。1870年初,奥利维埃奉命组织自由主义内阁。 4月元老院受到削弱,变为普通上院,议会权利有所扩大。
经济方面,帝国实行促进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的经济政策,建立了大工业,重工业中机器生产普遍代替手工劳动,生产不断集中,交通运输业迅速发展,法国完成了工业革命。金融资本的发展尤为突出、巴黎成为世界金融中心之一。在g.-e.奥斯曼领导下,巴黎进行了大规模的城市建设。
为了改变1815年以来法国的孤立状态,争夺欧洲大陆优势和进行海外殖民侵略,拿破仑三世进行多次对外战争。法国在 1853~ 1856年的克里木战争中联合英国、土耳其与撒丁反对俄国,击败俄国后确立了在欧洲大陆的优势。后又联合意大利反对奥地利,得到萨瓦和尼斯。1860年签订《法英商约》,实行自由贸易。50~60年代第二帝国还派遣军队侵略中国、叙利亚、墨西哥、印度支那和非洲,掠夺大量财富,建立了若干殖民地。
克里木战争后至 60 年代初是第二帝国发展的顶点。但是,劳动人民深受剥削压迫,工人运动重新高涨,共和派加强斗争。第二帝国支持罗马教皇阻挠意大利统一、 武装干涉墨西哥以及在普奥战争中支持奥地利等一系列问题上失 策,使法国陷入困境。为了摆脱国内危机和重夺欧陆优势,1870年 7月19日法国以西班牙王位继承问题为借口对普鲁士宣战,法军战败,9月2日拿破仑三世在色当投降。4日巴黎发生革命,宣布推翻帝国,成立共和国。
没有法兰西第三帝国,历史上的第三帝国指的是德意志的纳粹帝国。
法兰西第一共和国(1792-1804年)
—国民公会(1792-95年)
—法国督政府(1795-99年)
—法国执政府(1799-1804年)
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是法国大革命期间建立的法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1792年9月22日,新选出的议会即国民公会开幕。国民公会通过废除君主制的议案,宣布成立法兰西共和国--历史上称为法兰西第一共和国。经代表工商业资产阶级利益的吉伦特派掌权和雅各宾派的专政。热月政变后,又相继有热月党人、督政府和执政府时期。1804年5月为拿破仑建立的“法兰西第一帝国”所代替。
法兰西第二共和国
1848年法国二月革命建立的资产阶级共和国。1792 ~1804年法国曾建立共和国,史称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故称1848 年建立的共和国为第二共和国。 1848年的二月革命推翻七月王朝,成立临时政府。2 月25日共和国宣布成立。4月23日选举制宪议会,这是法国历史上一个由男性公民直接普选产生的议会,温和共和派占多数。5月9日成立执行委员会代替临时政府。6 月22日执行委员会下令解散国家工场,引起工人不满,23 日工人起义。24日l.-e.卡芬雅克将军被授予独裁权,残酷镇压起义。卡芬雅克于28日担任共和国的行政首脑。
11月,制宪议会制定共和国宪法,确立立法和行政分立原则。由750名议员组成立法议会,任期3年。总统任期4年,掌管行政权,任免部长与颁布法律,支配武装力量,但不亲自指挥部队,也无权解散或延长议会。议会和总统皆由男性公民直接普选产生。参政院由议会任命,它预先审定政府的法案,并监督行政机构。12月10 日,路易·拿破仑·波拿巴(见拿破仑三世)当选总统。 1849年5月13日选举立法议会,以保王派和天主教教士为核心的秩序党获多数席位。宪法规定总统不能直接连任,波拿巴要求修改宪法,立法议会多数反对。波拿巴于1851年12月2日发动政变,解散议会,建立专政体制。 1852年12月2日宣布成立法兰西第二帝国,波拿巴被封为皇帝,称拿破仑三世。第二共和国告终。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
1870年9月4日巴黎革命推翻法兰西第二帝国后建立共和国。史称第三共和国。新政权开始时,由资产阶级共和派与保王派联合组成国防政府,1871年1月28日国防政府与德意志帝国签订停战协定。2月选出由保王党人占绝大多数的国民议会,L.-A.梯也尔被选为政府首脑,后任总统,他与德国正式签订了《法兰克福条约》,并联合德国镇压了巴黎公社起义。
《1875年宪法》内容:
内容: 实行议会制内阁制,规定内阁由议会产生,a行政权:行政权力归于总统。总统是国家元首和军队最高统帅。他由参议院和众议院联席会议选出,参议院赞同下有权解散众议院。
b立法权:立法权归于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的两院制议会。选民实际上受财产资格和在法国居住时期的限制。
意义: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各集团在国家政权中都占据了自己的席位,共和制政体得到最终确立。它使工业资产阶级得以分享政权,促进了法国工业资本的发展。 这种效率低下的议会内阁制度,差一点在一战中葬送了法兰西。二战的爆发使议会内阁制葬送法兰西的可能成了现实.至此法兰西第三共和过灭亡,法兰西亡国了。
巴黎公社成立(如图)
梯也尔力图建立保守共和国,但遭保王派与共和派的反对 ,1873年5月 ,梯也尔被迫辞职,极端保王派人M.-E.-P.-M.de麦克-马洪当选总统。右翼势力继续加强,建立合乎天主教规范的“道德秩序”。正统派与奥尔良派加紧勾结,图谋恢复王朝体制,以L.甘必大为首的共和派为确立共和制进行长期而激烈的斗争。国民议会终于通过1875年宪法,以法律的形式肯定共和制,在 1876 年众议院选举和1879年1月参议院选举中,共和派取得稳定多数,在人民群众支持下,甘必大迫使麦克-马洪辞职,共和派F.-P.-J.格雷维当选总统,终于确立共和派的共和国。
共和派分为温和与激进两派,从格雷维当选总统到19世纪末,为温和派执政时期。他们进行一系列改革:实行世俗的义务免费教育,宣布新闻自由与组织工会自由,以及大赦巴黎公社人员等。普法战争后,法国的经济发展相对缓慢,工业产量居世界第四位,但金融资本的增长迅速,80年代法国继续对外进行殖民扩张,在非洲、印度支那、中国等地发动侵略战争,其中有1883~1885 年的中法战争和1900年的八国联军掠夺土地和资源。到1899年,法国已成为仅次于英国的第二殖民帝国。80~90年代,法国相继出现布朗热事件、巴拿马丑闻和德雷福斯案件,温和派威信扫地,被迫下台。
1899~1914年为激进派执政时期,法国资本主义已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垄断组织迅速发展,金融资本高度集中。1914年前,法国资本输出仅次于英国,占世界第二位,其资本输出主要采取高利贷形式,V.I.列宁称之为高利贷帝国主义。
激进派反对教会干预政治,1905年通过《政教分离法》。激进派多次镇压工人运动。对外继续进行侵略扩张,准备战争,先后与俄国、英国结盟,成立法、英、俄协约国,以对抗德、意、奥三国同盟。1913年R.普恩加莱当选总统后,继续扩军备战,企图重新瓜分世界。1914年8月3日,德国向法国宣战,法国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大战开始后,法国成为西线的主要战场。1917年11月,激进派G.克列蒙梭再度执政,动员一切力量进行战争。1918年9月,F.福煦率领盟军对德国发起总攻击。11月11日,双方在贡比涅附近的雷东车站签署停战协定。1919年1~6月,召开巴黎和会,签订凡尔赛和约。
战后,克列蒙梭政府和国民联盟右派内阁的反动政策引起广大人民的愤慨和反抗。20年代中期由社会党等组成左翼联盟内阁,执行民主主义的改良政策。后来,普恩加莱又重组国民联盟内阁,整顿财政,稳定法郎币值,使经济得到较快发展,政局亦渐趋稳定。但法国于1930年底陷入严重的经济危机,法西斯势力趁机抬头。1934年2月6日,右翼分子和法西斯组织火十字团在巴黎发动骚乱,包围波旁宫,企图推翻议会。1936年,由共产党、社会党、激进社会党等党派团体组成人民阵线。同年6月,L.布鲁姆组成第一届人民阵线政府,签订了马蒂尼翁协定,实施一系列社会改革。1937年2月,布鲁姆宣布“暂停”实施人民阵线纲领。1938年,由于激进社会党退出,人民阵线瓦解。此后,达拉第政府对内执行反动政策,对外依靠英国,推行纵容德国侵略的绥靖政策,签订了慕尼黑协定。
1939年9月1日,德军侵犯波兰。3日 ,法国向德国宣战,实际是宣而不战,史称奇怪战争。1940年5月10日,德军在西线全面进攻,突破色当防线,法军节节败退,不久巴黎陷落。6月22日签订停战协定,法国投降 ,成立维希政府,第三共和国宣告终结。
❸ 法国自近代以来历任外交部长
米歇尔·阿利奥(上一任) 洛朗·法比尤斯(现任)阿兰·朱佩 罗兰·迪马 米谢勒·阿利奥(这3个时间不长,都只有几个月)
❹ 法国十九世纪历任外交部长都有谁越详细越好。
Claude Antoine Valdec de Lessart 29 November 1791 15 March 1792
Charles Dumouriez 15 March 1792 13 June 1792
Pierre Paul de Méredieu, baron de Naillac 13 June 1792 18 June 1792
Scipion Victor, marquis de Chambonas 18 June 1792 23 July 1792
François Joseph de Gratet, vicomte Dubouchage 23 July 1792 1 August 1792
Claude Bigot de Sainte-Croix 1 August 1792 10 August 1792
Pierre Henri Hélène Marie Lebrun-Ton 10 August 1792 21 June 1793
François Louis Michel Chemin Deforgues 21 June 1793 2 April 1794
Jean Marie Claude Alexandre Goujon 5 April 1794 8 April 1794
Martial Joseph Armand Herman 8 April 1794 20 April 1794
Philibert Buchot 20 April 1794 3 November 1795
Michel Ange Bernard Mangourit 3 November 1794 21 November 1794
André François Miot de Melito 21 November 1794 19 February 1795
Jean-Victor Colchen 19 February 1795 3 November 1795
Charles-François Delacroix 3 November 1795 15 July 1797
Charles Maurice de Talleyrand-Périgord 15 July 1797 20 July 1799
Charles-Frédéric Reinhard 20 July 1799 22 November 1799
Charles Maurice de Talleyrand, prince de Bénévent 22 November 1799 9 August 1807
Jean-Baptiste Nompère de Champagny, c de Cadore 9 August 1807 17 April 1811
Hugues Bernard Maret, c de Bassano 17 April 1811 20 November 1813
Armand Augustin Louis Caulaincourt, c de Vicence 20 November 1813 1 April 1814
Antoine René Charles Mathurin, comte de Laforest 3 April 1814 13 May 1814
Charles Maurice de Talleyrand-Périgord, prince de Bénévent 13 May 1814 20 March 1815
Armand Augustin Louis Caulaincourt, c de Vicence 20 March 1815 22 June 1815
Louis, baron Bignon 22 June 1815 7 July 1815
Charles Maurice de Talleyrand-Périgord, prince de Bénévent 9 July 1815 26 September 1815
Armand Emmanuel Plessis, c de Richelieu 26 September 1815 29 December 1818
Jean Joseph Paul Augustin, marquis Dessolles 29 December 1818 19 November 1819
Étienne Denis, baron Pasquier 19 November 1819 14 December 1821
Mathieu Jean Félicité, c de Montmorency-Laval 14 December 1821 28 December 1822
François-René, vicomte de Chateaubriand 28 December 1822 4 August 1824
Ange Hyacinthe Maxence, baron de Damas 4 August 1824 4 January 1828
Auguste, comte de La Ferronays 4 January 1828 24 April 1829
Anne Pierre Adrien, c de Montmorency-Laval 24 April 1829 14 May 1829
Joseph-Marie, comte Portalis 14 May 1829 8 August 1829
Jules Armand Auguste Marie, prince de Polignac 8 August 1829 29 July 1830
Victor Louis Victurnien, c de Mortemart 29 July 1830 29 July 1830
Louis, baron Bignon 31 July 1830 1 August 1830
Jean-Baptiste, comte Jourdan 1 August 1830 11 August 1830
Louis, comte Molé 11 August 1830 2 November 1830
Nicolas Joseph, marquis Maison 2 November 1830 17 November 1830
Horace François Bastien, baron Sébastiani 17 November 1830 11 October 1832
Victor, c de Broglie 11 October 1832 4 April 1834
Henri Gauthier, comte de Rigny 4 April 1834 10 November 1834
Charles Joseph, comte Bresson 10 November 1834 18 November 1834
Henri Gauthier, comte de Rigny 18 November 1834 12 March 1835
Victor, c de Broglie 12 March 1835 22 February 1836
Adolphe Thiers 22 February 1836 6 September 1836
Louis, comte Molé 6 September 1836 31 March 1839
Louis Napoléon Lannes, c de Montebello 31 March 1839 12 May 1839
Nicolas Jean de Dieu Soult, c de Dalmatie 12 May 1839 1 March 1840
Adolphe Thiers 1 March 1840 29 October 1840
François Guizot 29 October 1840 23 February 1848
Alphonse de Lamartine 24 February 1848 11 May 1848
Jules Bastide 11 May 1848 29 June 1848
Marie-Alphonse Bedeau 29 June 1848 17 July 1848
Jules Bastide 17 July 1848 20 December 1848
Édouard Drouyn de Lhuys 20 December 1848 2 June 1849
Alexis de Tocqueville 2 June 1849 31 October 1849
Alphonse de Rayneval 31 October 1849 17 November 1849
Jean-Ernest Ducos, vicomte de La Hitte 17 November 1849 9 January 1851
Édouard Drouyn de Lhuys 9 January 1851 24 January 1851
Anatole, baron Brénier de Renaudière 24 January 1851 10 April 1851
Jules Baroche 10 April 1851 26 October 1851
Louis Félix Étienne, marquis de Turgot 26 October 1851 28 July 1852
Édouard Drouyn de Lhuys 28 July 1852 7 May 1855
Alexandre Colonna, comte Walewski 7 May 1855 4 January 1860
Jules Baroche 4 January 1860 24 January 1860
Édouard Thouvenel 24 January 1860 15 October 1862
Édouard Drouyn de Lhuys 15 October 1862 1 September 1866
Charles, marquis de La Valette 1 September 1866 2 October 1866
Lionel, marquis de Moustier 2 October 1866 17 December 1868
Charles, marquis de La Valette 17 December 1868 17 July 1869
Henri, prince de La Tour d'Auvergne 17 July 1869 2 January 1870
Napoléon, comte Daru 2 January 1870 14 April 1870
Émile Ollivier 14 April 1870 15 May 1870
Agenor, c de Gramont 15 May 1870 10 August 1870
Henri, prince de La Tour d'Auvergne 10 August 1870 4 September 1870
Jules Favre 4 September 1870 2 August 1871
Charles, comte de Rémusat 2 August 1871 25 May 1873
Albert, c de Broglie 25 May 1873 26 November 1873
Louis Decazes, c de Glucksberg 29 November 1873 23 November 1877
Gaston-Robert, marquis de Banneville 23 November 1877 13 December 1877
William Henry Waddington 13 December 1877 28 December 1879
Charles de Freycinet 28 December 1879 23 September 1880
Jules Barthélemy-Saint-Hilaire 23 September 1880 14 November 1881
Léon Gambetta 14 November 1881 30 January 1882
Charles de Freycinet 30 January 1882 7 August 1882
Charles Duclerc 7 August 1882 29 January 1883
Armand Fallières 29 January 1883 21 February 1883
Paul-Armand Challemel-Lacour 21 February 1883 20 November 1883
Jules Ferry 20 November 1883 6 April 1885
Charles de Freycinet 6 April 1885 11 December 1886
Émile Flourens 11 December 1886 3 April 1888
René Goblet 3 April 1888 22 February 1889
Eugène Spuller 22 February 1889 17 March 1890
Alexandre Ribot 17 March 1890 11 January 1893
Jules Develle 11 January 1893 3 December 1893
Jean Casimir-Perier 3 December 1893 30 May 1894
Gabriel Hanotaux 30 May 1894 1 November 1895
Marcellin Berthelot 1 November 1895 28 March 1896
Léon Bourgeois 28 March 1896 29 April 1896
Gabriel Hanotaux 29 April 1896 28 June 1898
Théophile Delcassé 28 June 1898 6 June 1905
Maurice Rouvier 6 June 1905 13 March 1906
Léon Bourgeois 14 March 1906 25 October 1906
Stéphen Pichon 25 October 1906 2 March 1911
Jean Cruppi 2 March 1911 27 June 1911
Justin de Selves 27 June 1911 9 January 1912
Raymond Poincaré 14 January 1912 22 January 1913
Charles Jonnart 22 January 1913 22 March 1913
Stéphen Pichon 22 March 1913 9 December 1913
Gaston Doumergue 9 December 1913 9 June 1914
Léon Bourgeois 9 June 1914 13 June 1914
René Viviani 13 June 1914 3 August 1914
Gaston Doumergue 3 August 1914 26 August 1914
Théophile Delcassé 26 August 1914 13 October 1915
René Viviani 13 October 1915 29 October 1915
Aristide Briand 29 October 1915 20 March 1917
Alexandre Ribot 20 March 1917 23 October 1917
Louis Barthou 23 October 1917 16 November 1917
Stéphen Pichon 16 November 1917 20 January 1920
Alexandre Millerand 20 January 1920 24 September 1920
Georges Leygues 24 September 1920 16 January 1921
Aristide Briand 16 January 1921 15 January 1922
Raymond Poincaré 15 January 1922 9 June 1924
Edmond Lefebvre Prey 9 June 1924 14 June 1924
Édouard Herriot 14 June 1924 17 April 1925
Aristide Briand 17 April 1925 19 July 1926
Édouard Herriot 19 July 1926 23 July 1926
Aristide Briand 23 July 1926 14 January 1932
Pierre Laval 14 January 1932 20 February 1932
André Tardieu 20 February 1932 3 June 1932
Édouard Herriot 3 June 1932 18 December 1932
Joseph Paul-Boncour 18 December 1932 30 January 1934
Édouard Daladier 30 January 1934 9 February 1934
Louis Barthou 9 February 1934 9 October 1934
Pierre Laval 13 October 1934 24 January 1936
Pierre Étienne Flandin 24 January 1936 4 June 1936
Yvon Delbos 4 June 1936 13 March 1938
Joseph Paul-Boncour 13 March 1938 10 April 1938
Georges Bonnet 10 April 1938 13 September 1939
Édouard Daladier 13 September 1939 21 March 1940
Paul Reynaud 21 March 1940 18 May 1940
Édouard Daladier 18 May 1940 5 June 1940
Paul Reynaud 5 June 1940 16 June 1940
Paul Baudoin 16 June 1940 28 October 1940
Pierre Laval 28 October 1940 13 December 1940
Pierre Étienne Flandin 13 December 1940 9 February 1941
François Darlan 10 February 1941 18 April 1942
Pierre Laval 18 April 1942 20 August 1944
Free French Commissioners
Maurice Dejean 24 September 1941 17 October 1942
René Pleven 17 October 1942 5 February 1943
René Massigli 5 February 1943 10 September 1944
Ministers
Georges Bidault 10 September 1944 16 December 1946
Léon Blum 16 December 1946 22 January 1947
Georges Bidault 22 January 1947 26 July 1948
Robert Schuman 26 July 1948 8 January 1953
Georges Bidault 8 January 1953 19 June 1954
Pierre Mendès-France 19 June 1954 20 January 1955
Edgar Faure 20 January 1955 23 February 1955
Antoine Pinay 23 February 1955 1 February 1956
Christian Pineau 1 February 1956 14 May 1958
René Pleven 14 May 1958 1 June 1958
Maurice Couve de Murville 1 June 1958 30 May 1968
Michel Debré 30 May 1968 22 June 1969
Maurice Schumann 22 June 1969 15 March 1973
André Bettencourt 15 March 1973 4 April 1973
Michel Jobert 4 April 1973 28 May 1974
Jean Sauvagnargues 28 May 1974 27 August 1976
Louis de Guiringaud 27 August 1976 29 November 1978
Jean François-Poncet 29 November 1978 22 May 1981
Claude Cheysson 22 May 1981 7 December 1984
Roland Dumas 7 December 1984 20 March 1986
Jean-Bernard Raimond 20 March 1986 12 May 1988
Roland Dumas 12 May 1988 29 March 1993
Alain Juppé 29 March 1993 18 May 1995
Hervé de Charette 18 May 1995 4 June 1997
Hubert Védrine 4 June 1997 7 May 2002
Dominique de Villepin 7 May 2002 31 March 2004
Michel Barnier 31 March 2004 2 June 2005
Philippe Douste-Blazy 2 June 2005 15 May 2007
❺ 法国历来内政部长名单
法国新上任的总理让-皮埃尔·拉法兰5月7日宣布新内阁名单,任命资深外交官多米尼加国·德·维尔潘为法国外交部长,任命哲学家卢克·费里为教育部长,而国防部长则首次由一名女性担任。
希拉克在总统选举获胜后,任命拉法兰担任新总理,拉法兰希望自己组建的内阁能在下月的议会选举中赢得支持。
曾在1993年至1995年担任体育部长的阿利奥·玛丽此次担任了国防部长,成为首位担任此职的女性。
在拉法兰的内阁中,担任内政部长的是巴黎大区纳伊的市长尼古拉·萨尔科齐。担任财政部长的是钢铁制造业大亨弗朗西斯·梅尔。司法部部长和劳工部长分别是共和党人多米尼加国·佩尔邦和朗索瓦·菲永,总统希拉克也是共和党人。法国民主联盟的吉勒·德·罗宾被委任旅游部长一职。
❻ 《拿破仑传》当中所有人物有哪些
人物表-《拿破仑传》
1. 夏尔-波拿巴,拿破仑的父亲
2. 拿破里奥尼,即拿破仑
3. 莱蒂齐亚,拿破仑的母亲
4. 费什,拿破仑的舅舅,神职人员
5. 保利,拿破仑的父亲的上级军官
6. 瓦朗斯,拿破仑曾给他写信
7. 布里昂,拿破仑的朋友,拿破仑因为缺钱,曾与他合伙做生意。后因侵吞公款被解职。后出任汉堡代办,再次贪污被免职
8. 萨利切蒂,国民公会代表
9. 路易,拿破仑的弟弟
10. 约瑟夫,拿破仑的哥哥,神职人员
11. 吕西安,拿破仑的弟弟
12. 热罗姆,拿破仑的弟弟
13. 卡洛丽娜,拿破仑的妹妹,嫁给了缪拉
14. 爱丽莎,拿破仑的妹妹
15. 波丽娜,拿破仑的妹妹,首任丈夫阵亡,改嫁给博尔盖泽
16. 约瑟芬,拿破仑的妻子
17. 朱莉,约瑟夫的妻子
18. 博尔盖泽,波丽娜的丈夫
19. 德西蕾,拿破仑的嫂子的妹妹(约瑟夫的小姨子),拿破仑因缺钱,他想娶德西蕾,因为她们家有钱
20. 马尔蒙,青年军官,曾给拿破仑当副手
21. 朱诺,青年军官,曾给拿破仑当副手,后来打了败仗,疯了
22. 巴拉斯,督政官,喜欢漂亮女人
23. 雷加米埃夫人,漂亮女人
24. 塔利昂夫人,漂亮女人,巴拉斯的情人,生活放荡
25. 缪拉,年轻的骑兵军官,拿破仑的副手,后来娶了拿破仑的妹妹
26. 谢尼埃,作家议员,拿破仑曾向他的情人求婚
27. 博阿尔内子爵,约瑟芬的前夫
28. 奥坦丝,约瑟芬与前夫的孩子
29. 欧仁,约瑟芬与前夫的孩子
30. 马塞纳,法军将领,惯于冲锋陷阵。 他粗鲁,文化水平不高,头脑简单。拿破仑遭到流放后投靠了路易十八,后来拿破仑登陆后又开始追随拿破仑。
31. 卡尔诺,法军将领,内阁成员
32. 昂蒂布,法国民自卫军首领
33. 查理大公,玛丽-路易丝的叔叔,奥地利的皇室将军
34. 博利厄,奥地利军队统帅,72岁
35. 科利,对方将领
36. 阿尔文齐,对方将领
37. 维尔姆泽,对方将领
38. 贝尔蒂埃,法军将领,个头矮小, 却有一个硕大无比的脑袋, 他相貌丑陋, 举止可笑。先追随拿破仑,后背叛,后跳楼自杀。 (俄军也有一个将军叫贝尔蒂埃,曾被法军俘虏)
39. 奥热罗,法军将领,贪婪挥霍、 粗俗的农民之子
40. 克勒曼,督政官们为了制约拿破仑,派这个人去与他分权
41. 伊波利特-夏尔,似乎是约瑟芬的情人,年轻的骑兵军官
42. 阿尔诺,来自巴黎的作家
43. 勒克莱克,波丽娜的丈夫
44. 格拉西妮,斯卡拉歌剧院的女主角
45. 内克,路易十六的财政大臣
46. 施泰尔夫人,内克的女儿,美艳动人,头脑精明
47. 塔列朗,外长
48. 拉纳将军,法军将领,后战死
49. 纳尔逊,英国海军将领
50. 拉-帕杰丽-波拿巴,即约瑟芬
51. 拉普拉斯,数学家、天文学家,拿破仑常向他请教数学
52. 蒙日,数学家
53. 德塞,法军将领
54. 克莱贝尔,法军将领
55. 贝托莱,化学家
56. 莱塞普斯,负责开凿苏伊士运河的法国工程师
57. 阿克梅特,土耳其统帅
58. 卢斯塔姆,拿破仑的贴身侍卫
59. 菲利波,英军将领,工程兵军官
60. 舍雷尔,法军在意大利的将领
61. 迪科,法军将领或政府官员
62. 贝尔纳多特,约瑟夫的小姨子的丈夫,后来做过瑞典国王
63. 穆兰,法军将领,后来可能当上督政官
64. 戈伊埃,督政官
65. 波丹,法议员,因拿破仑归来而兴奋猝死
66. 西哀士,神父,可能也是督政官
67. 卡米拉,波拿巴的乳母
68. 罗德雷,法政府官员,拿破仑的亲信
69. 儒尔当,法政府官员
70. 托纳,法军官
71. 特隆歇,参议员,法学家
72. 赛居尔,法军官,在给拿破仑的报告中遗漏了两门大炮,被拿破仑指出来了
73. 小皮特,英国首相
74. 福克斯,英国政治家,外交大臣
75. 格拉西姆,歌剧院的女主角,拿破仑的情人
76. 孔萨维,红衣主教
77. 富歇,警务部长,曾任神职人员,先追随拿破仑,后背叛
78. 本杰明-贡斯当,着名民主主义者,施泰尔夫人的朋友
79. 伊萨贝,画家
80. 德雷克,拿破仑的心腹
81. 内伊,法军将军,从开始时即追随拿破仑,拿破仑遭到流放后投靠了路易十八,后来拿破仑登陆后又开始追随拿破仑
82. 塔尔玛,演员(有一个法军士兵也叫塔尔玛)
83. 雷米扎夫人,约瑟芬的朋友
84. 雷米扎,主管拿破仑的御衣制作
85. 当甘公爵,波旁王室后裔,因阴谋反叛拿破仑而被处死
86. 莫萨,共和党人,反对拿破仑的独裁
87. 皮什格鲁,波旁王室的朋友,反对拿破仑
88. 乔治娜,拿破仑厌倦约瑟芬后的情人
89. 迪夏泰尔,约瑟芬的侍女,后为拿破仑所倾情
90. 梅内瓦尔,拿破仑的书记员
91. 考尼茨亲王,应该是法国的
92. 弗兰西斯,奥地利皇帝
93. 达律,法国将军
94. 富尔顿,美国发明家
95. 马贡,法国海军副司令
96. 布律克丝,法国海军司令,曾违抗拿破仑的命令,被撤职
97. 卡诺瓦,雕塑家
98. 路易·斐迪南德亲王,普军的将领
99. 沙恩霍斯特将军,普军将领
100. 不伦瑞克公爵,普军军队的总司令,
101. 霍亨洛厄亲王,普军将领
102. 路易丝,普鲁士的王后
103. 卡尔·奥古斯特公爵,是一位对普鲁士有着狂热喜爱的主战派,反对拿破仑
104. 哈茨菲尔德伯爵,曾透露了法军的实力,因夫人替他求情才被饶恕
105. 瓦莱夫斯卡伯爵夫人,拿破仑在华沙遇到的情人
106. 夏多布里昂,曾反对拿破仑,拿破仑不许其回国
107. 梅特涅,曾担任奥地利驻法国大使
108. 托尔斯泰,俄国驻法国大使,内廷大臣
109. 图恩-塔克西,德意志公主
110. 樊尚,拿破仑的亲信
111. 鲁缅采夫,法国驻俄国公使
112. 达鲁,法大臣
113. 维兰德,德国作家
114. 约翰内斯-封-缪勒,瑞士历史学家
115. 塔西陀,罗马史学家
116. 瓦拉多立特,法将军
117. 巴布纳伯爵,奥地利将军
118. 弗里德里斯-斯塔普斯,意图刺杀拿破仑的德国人
119. 香巴尼,法国大臣,曾负责与奥地利讲和
120. 施瓦岑贝格亲王,奥地利驻法大使
121. 玛丽-安托瓦内特,路易十六的王后,原是奥地利公主
122. 玛丽-路易丝,奥地利公主,嫁给了拿破仑
123. 威灵顿,英国将军
124. 科兰古,法驻俄国大使,神父出身的雅各宾党人
125. 涅谢尔罗德,俄驻法国使馆新任秘书
126. 巴克莱,俄军将军
127. 巴格拉基昂,俄军将军
128. 麦克唐纳,普鲁士将军
129. 苏瓦诺夫,法军将军
130. 施泰因,曾是德意志一个小国的国君,因反对拿破仑,遭流亡,后来曾作沙皇的顾问
131. 康斯坦丁大公,俄国人
132. 霍亨索伦,德意志的皇室家族
133. 哈布斯堡,奥地利的皇室家族
134. 布伦瑞克,德意志的皇室家族
135. 马勒,法军将军,假传拿破仑已死,煽动造反,后被处死
136. 拉庇少校,曾密谋刺杀拿破仑
137. 迪罗克,法内廷大臣,追随了拿破仑10余年,后阵亡
138. 雷内瓦尔,拿破仑的秘书
139. 斯坦尼斯拉斯,波兰贵族
140. 约克,普鲁士将军
141. 布伯纳伯爵,奥地利人,曾代表奥地利与拿破仑谈判
142. 施莱尔马赫,普鲁士大臣,因实话讲出了人民的心声而遭放逐
143. 莫罗将军,因谋反被放逐美国,后回到德国后与法军作战时身亡
144. 梅尔费特将军,奥地利将军
145. 布吕歇尔,应是奥地利将军
146. 贝特朗,跟随拿破仑流放到厄尔巴岛的将军
147. 德鲁奥,跟随拿破仑流放到厄尔巴岛的将军
148. 吕西安,拿破仑流放时投奔了波旁王朝,被封为加尼诺亲王
149. 奈普堡,奥地利军官,拿破仑被流放后,成为他的妻子露易丝的情人,
150. 路易十八,拿破仑流芳后,重新执掌王位
151. 安古勒默女公爵,路易十八的女儿?
152. 孔代亲王,
153. 波旁公爵,
154. 阿图瓦伯爵,路易十八的弟弟
155. 塞利姆苏丹,拿破仑用的宝剑是他送的
156. 苏尔特,法将军
157. 坎贝尔,拿破仑流放时使用的化名
158. 特鲁赫塞斯,普鲁士上校,护送流放的拿破仑的专员
159. 苏万洛夫,俄国人,护送流放的拿破仑的专员
160. 费迪南,应是西班牙的国王
161. 拉法莱特,法邮政大臣
162. 马雷,应是法皇室里的大臣
163. 萨比利,法警察总监
164. 欧迪诺,法将军
165. 阿尔西,法将军
166. 莫蒂埃,法将军
167. 勒费弗尔,法元帅
168. 毛布莱,曾受人指使刺杀拿破仑,但没有实施
169. 波利先生,拿破仑的德国老师
170. 冯-半勒,魏玛总理
171. 缪勒,应该即是冯-半勒
172. 杜伦纳,应是法将军。
173. 格鲁希,法将军
174. 格耐森奥,普鲁士将军
175. 拉法耶特,法议员
176. 萨瓦里,法皇宫官员或大臣
177. 德克雷,法海军大臣
178. 古尔高,法将军
179. 米尔隆,拿破仑第二次被流放时使用的化名(有个救过拿破仑性命的将军也叫米尔隆,拿破仑用这个化名的原因即是于此)
180. 拉斯卡斯,拿破仑的亲信
181. 梅特兰,英国海军舰长
182. 艾尔兹,应是奥地利将军
183. 科本佐伯爵,应是奥地利将军或皇宫官员
184. 雷穆,应是法将军或皇宫官员
185. 加桑,拿破仑的随从或将军
186. 薛尼,曾写文章抨击拿破仑
187. 科维萨,医生
188. 康巴雷斯
189. 拉西佩德
190. 蒙托隆,拿破仑的将军或官员,被拿破仑放逐。
191. 巴瑟斯特,英国的部长,他做出决定如何安排死后的拿破仑,后来郁郁寡欢,最终自杀。
192. 阿香波,拿破仑临死前侍奉的仆人或随从
193. 小莱昂,拿破仑的私生子,娶了一个厨娘,在美国死去。
194. 亚历山大·瓦莱夫斯基,拿破仑的私生子,后来当上了法国的部长
195. 康蒂隆,拿破仑的下属,曾被指控计划谋杀威灵顿,后来又被无罪释放。
196. 安东马尔基,拿破仑在圣赫勒拿岛上的医生,科西嘉人。
197. 多比亚斯,侍候拿破仑的奴隶,马来人,遭人绑架后被贩卖到了圣赫勒拿岛。
198. 古尔戈,拿破仑的副官,因为忠诚而追随皇帝来到圣赫勒拿岛。
199. 索尔,法军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