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法国资讯 > 如何体会法国文学的内在含义

如何体会法国文学的内在含义

发布时间:2022-01-13 11:59:02

Ⅰ 法国文化很有特点,你是怎么看待的

法国文化的含义是古典文学、艺术设计、戛纳国际电影节、财产日、饮食搭配等。

5、饮食搭配。法式风格食材新鲜而新奇。法国菜关键喜爱牛羊肉、烤小乌龟、橡树果、菌类、小龙虾、法国鹅肝、黑鱼子酱、红酒、食用橄榄油、淡奶油。给予规范法国餐的先后顺序是凉盘、汤、主餐和甜品。法国红酒世界闻名。法国波尔多、朗格多克和勃艮第全是法国知名的葡萄酒产地。

Ⅱ 如何评价法国自然主义文学卡夫卡的地位

自然主义文学作为西方文学的一个流派产生于19世纪下半叶的法国,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传至欧美和世界各国。自然主义文学是西方现实主义文学发展到极致蜕变的产物,也是生物学、遗传学等科学理论影响文学创作的结果。自然主义思潮持续的时间并不长,成就基本只局限于文学领域,尽管“自然主义”一词本身来自绘画艺术领域。 卡夫卡是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先驱,卡夫卡一生的作品并不多,但对后世文学的影响却是极为深远的。卡夫卡生活和创作活动的主要时期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家庭因素与社会环境,造成了他与社会与他人的多层隔绝,使得卡夫卡终生生活在痛苦与孤独之中。而社会的腐败,奥匈帝国的强暴专制,政治矛盾与民族矛盾的双重困扰,人民生活的贫穷困苦,经济的衰败,这一切更加深了敏感抑郁的卡夫卡内心的苦闷。于是,时时萦绕着他对社会的陌生感,孤独感与恐惧感,成了他创作的永恒主题。无论主人公如何抗争努力,强大无形的外来力量始终控制着一切,使你身不由已地伴随着恐惧与不安,最终归于灭亡。在渗透着叛逆思想、倔强地表现了不甘放弃希望的同时,又表现出对一切都无能为力、无可奈何的宿命论思想,形成了独特的卡夫卡式艺术内涵。因此卡夫卡将巴尔扎克手杖上的“我能摧毁一切障碍”的格言改成了“一切障碍都能摧毁我”。卡夫卡追随过自然主义,也受过巴尔扎克、狄更斯、易卜生、高尔基等作品的影响,并对其十分赞赏。但卡夫卡的卓越成就主要不是因袭前者,再去描绘丑恶的客观生活内容,而是逃避现实世界,追求纯粹的内心世界和精神慰藉,表现客观世界在个人内心心理所引起的反映。而那种陌生孤独、忧郁痛苦以及个性消失、人性异化的感受,正是当时社会心态的反映。”

Ⅲ 法国文学的介绍

法语文学(法语:La littérature française)是指用法语写成的文学,有时特指法国人用法语写成的文学,也可以指法国文学。法国文学通常都以标志法兰西王国建立的第一份罗曼语文献,即842年的《斯特拉斯堡誓词》作为起源的标志。也就是说,它最初的形态属于中世纪文学。

Ⅳ 法国现实主义文学的特点

一是细节的真实性
要有真实的细节描写,用历史的、具体的人生图画来反映社会生活。现实主义作品是以形象的现实性和具体性来感染人的,因此能使读者如入其境,如见其人。
二是形象的典型性
通过典型的方法,对现实的生活素材进行选择、提炼、概括,从而深刻地揭示生活的某些本质特征。可以说,典型化是现实主义的核心,是区别于自然主义的标志。生活现象是纷纭复杂的,如实记录生活,不过是照相师的手艺;现实主义则要求作者从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中选取有意义的人物与事件,经过个性化和概括化的艺术加工,创造出典型的人物和典型的环境。正如恩格斯说的,要“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三是具体描写方式的客观性
作者要通过对现实生活的客观,具体的描写,从作品的场面和情节中自然地体现出作者的思想倾向和爱憎感情,而不要作者自己或借人物之口特别地说出来。法国文学史家爱弥尔·法盖解释说:“现实主义是明确地冷静地观察人间的事件,再明确地冷静地将它描写出来的艺术主张。……要从几千几万的现实事件中,选择出最有意义韵事件,再将这些事件整理起来,使之产生强烈的印象,”这同恩格斯所说的“除了细节上的真实之外,现实主义还要求如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的定义基本一致。
如果我们不把现实主义简单地理解为各种真正艺术所固有的现实性,而是理解为单独具有一整套性格描写的原则和艺术方法的话,那末,在西欧来说,现实主义的形成,一般认为在文艺复兴时期。从文艺复兴的现实主义到十九世纪二十年代的批判现实主义,其中又有十八世纪启蒙时代的现实主义。文艺复兴时期的现实主义以描写人物生动的丰富的感情,欲望和感受而着称它表现出人类的崇高,人物性格的完整,纯洁,而且富有诗意。但在分析社会关系方面又不及启蒙时代的现实主义。后者具有更多的社会性和分析性,强调创作要有明确的社会目的和思想教育作用。

Ⅳ 法国文化的内涵最重要的特质是什么

浪漫这个词用在法国绝对不会出错的,法国是一个充满着浪漫气息、多资多彩的国家。悠久的历史和发达的现代化建设让法国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古老的精致的建筑、现代人的浪漫风情等等这些都是法国特色文化的生动体现

Ⅵ 法国悲剧文学的意义

在文学上,由于荷马的两大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由于三大悲剧家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欧里庇得斯的作品,许多神话故事后来被一改再改,成为历代文学史上不少佳作的“母题”,就以杀父娶母又刺瞎自己双眼的俄狄浦斯王的故事来说,后人就有法国的文豪伏尔泰改写的悲剧《俄狄浦斯王》,20世纪法国文坛怪才科克托的戏剧《安提戈涅》,以及意大利前卫电影大师帕索里尼在1967年拍摄的电影《俄狄浦斯王》,等等。其中一个着名的例子就是20世纪西方文学的最着名作品爱尔兰人詹姆斯·乔伊斯的小说《尤利西斯》。
希腊文学乃至文化永远是经典,即便当代的希腊文学和文化已经被遮蔽在了整个西方文学园林中,成为百花园中一朵普通的花,但是,要知道,所有那些花,那些万紫千红,它们的种子都来自古希腊,或者说,都有古希腊的花粉传授。

Ⅶ 法国文学

我就是这个样子

我就是这个样子,
我就是这副德行。
当我想笑时我就哈哈大笑,
当我想哭时我就抱头痛哭,
你笑我我更笑你无知;
你鄙视我我更鄙视你的虚伪;
你欣赏我我将让你看到我的心;
你爱我我将给你我的灵魂。

这首诗是在冯德伦的<偷吻>里听到钟丽缇用法文读的,然后深深爱上。《Je suis comme je suis》:根据法国14世纪诗人Jacques Prevert 的同名诗改编的,中文译作《我就是这样子》,钟丽缇和冯德伦的电影《偷吻》的法语主题曲

Ⅷ 谈谈对19世纪法国文学看法 100字左右

十九世纪法国文学有如进了百花园,百花争艳,绚丽多姿。浪漫主义文学,现实主义文学,自然主义,象征主义流派纷呈。十九世纪法国文学致力于探索写作的多种可能性,怀疑、实验、摧毁成见、冲破界限。从世纪初的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到世纪中的自然主义,以及紧随其后的新小说,直到世纪末的象征主义,文学在反思中开拓自己的无限空间。

Ⅸ 《波斯人信札》对法国文学有什么意义

这部小说实际是通过文学形象以表达政论,不但思想进步,而且风格清新明快,可以说是法国启蒙文学第一部重要的文学作品和最早的一部哲理小说,它为新型哲理小说开辟了道路,对法国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Ⅹ “法国文学流派”定义

17世纪的最后10多年,是法国文学古典主义的衰落时期,也是路易十四王朝盛极而衰的时期。这个时期的比较突出的文学作品有:拉布吕耶尔的《品格论》,表面上是道德说教,实质上是社会批评;费讷隆的小说《忒勒马科斯历险记》,用希腊神话为题材,批评路易十四的朝政。这种对现实不满和批评的倾向,预示着18世纪启蒙运动即将来临。以童话作家贝洛为首的反对古典主义厚古薄今的言论,引起当时几个古典主义名作家的激烈反击,形成文学史上有名的“古今之争”,表明当时年轻一代作家的进步倾向,和古典主义保守势力之间的矛盾日益激化。
光明世纪 法国文学史称18世纪为“光明世纪”,意思就是启蒙运动的世纪。“启蒙运动”一词见于某些欧洲语言,然而不见于法语。法国的文献典籍中一贯用“光明世纪”,而不用“启蒙运动”。法语中“光明”一词亦可训为“智慧”、“知识”,而此处所谓“光明”是指18世纪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曙光。法国的“光明世纪”与英国的“启蒙运动”,涵义是相同的。启蒙运动的实质,是资产阶级革命在意识形态战线上的前哨战。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于1789年,可是这场斗争的思想准备早在18世纪初期已经开始。1721年出现的《波斯人信札》,是启蒙运动文学的先声,它的作者孟德斯鸠的启蒙运动思想更系统、更集中地表达在他的专着《论法的精神》(严复译为《法意》)中。
启蒙运动是思想运动。启蒙运动的文学家多数以思想家的面目出现。对于他们来说,文学作品只是表达思想的一种辅助手段,但是,他们在文学上的成就也是不能忽视的。狄德罗、伏尔泰等人的小说都是“哲理小说”,不但以思想的深度见称,而且在艺术形式方面也别具一格。卢梭的《爱弥儿》被称为教育小说,也是广义的哲理小说。
18世纪虽然也有克雷比雍等作家摹仿17世纪的悲剧,然而那些作品被文学史家称为“假古典主义”,缺乏独创性。伏尔泰本人也写过一些传统形式的悲剧,在他全部作品中不占重要地位。 代表18世纪法国文学的,是那些直接反映启蒙思潮的作品,例如《波斯人信札》和狄德罗的小说《拉摩的侄儿》(1823)、《宿命论者雅克和他的主人》(1796),伏尔泰的《哲理小说集》(1748~1759),以及讽刺当时社会上的不合理现象为主要题材并具有现实主义倾向的某些小说和戏剧作品,例如勒萨日的小说《跛足魔鬼》(1707)、《吉尔•布拉斯》(1715~1735)和剧本《杜卡莱先生》(1709)。狄德罗的剧本《私生子》(1757)也属于这一类。18世纪引起广泛注意的剧本是博马舍的三部曲的前两部《塞维勒的理发师》(1775)和《费加罗的婚姻》(1784)。三部曲的第三部《有罪的母亲》(1792)没有引起人们注意。
受读者欢迎的还有普雷沃神甫的小说《曼侬•莱斯戈》。这部描写爱情的小说,也是法国18世纪的一部名着。
启蒙运动作家孟德斯鸠、伏尔泰、狄德罗等人文学创作的主导思想,在于揭露和讽刺世俗人情,针砭时弊。他们的文笔简练明晰,深入浅出,饶有风趣。卢梭的艺术特点在着重抒写个人情感。他的代表作《新爱洛绮丝》(1761)和《忏悔录》,都是一代名着,这些作品被认为是19世纪初期浪漫主义文学的先兆。
从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中的网络全书派与文学有密切的关系。18世纪法国的网络全书是知识宝库,也是宣传启蒙思想的有力武器。网络全书派宣传唯物主义和重观察、重实验的科学精神,反对封建王权和教会神权等一切权威与偶像;提倡自由思想与民主精神;重视发展工业生产。文学家狄德罗、伏尔泰、卢梭等都曾经为网络全书撰写条目。
十九世纪 由于1789年革命后资本主义生产发展,人民大众的生活和文化程度有所提高,文学作品的读者大大增加。文学已经不只是朝廷权贵、豪门巨富少数人玩赏的奢侈品,而成为愈来愈广泛的人民群众的精神食粮,于是作家日益众多,作品也日益丰富。在法国,文学的社会化、普及化,是在19世纪资本主义发展的条件下开始形成的。
1801年夏多布里昂的中篇小说《阿达拉》问世,震动了法国文学界,标志着浪漫主义文学的开始。小说以异域风光作为背景,写一对宗教信仰不同的异族青年的爱情悲剧。早在18世纪末,贝尔纳丹•德•圣皮埃尔发表小说《保尔和薇吉妮》(1787),也是以海外风光为背景,描写一对少年男女的爱情悲剧,曾经引起文学界和读者的热烈欢迎。从圣皮埃尔到夏多布里昂,法国浪漫主义已从孕育达到成熟的阶段。
1802年,夏多布里昂发表中篇小说《勒内》以多愁善感的抒情格调,塑造了所谓“浪漫主义的忧郁”的典型人物形象。大致与此同时,斯塔尔夫人也接连发表她的文学论述《论文学与社会建制的关系》(1800)、《论德国》(1810)和小说《黛尔菲娜》(1802)、《高丽娜》(1807)等。《论德国》着重介绍德国的浪漫主义文学。上述两作家都是浪漫主义的倡导者。夏多布里昂的散文富于抒情诗的节奏,对浪漫主义诗歌有很大的影响。
早期浪漫主义是指1830年以前的浪漫主义文学,当时最吸引读者的是抒情诗。拉马丁在1820年发表的《沉思集》,也曾经风靡一时。1823年这位诗人发表《新沉思集》,1830年发表《诗与宗教的和谐集》,都是风靡一时的作品。此外,还有雨果早年的诗集《颂诗与长歌》(1826)、《东方吟》(1829),维尼的《古今诗稿》(1826)、《命运集》(1864)等,也是这一时期浪漫主义文学的重要收获。1827年雨果发表剧本《克伦威尔》,是浪漫主义文学的一件大事。这部剧本并未演出,重要的是它的序言。作者从美学观点论述了浪漫主义的艺术特色,例如美与丑、善与恶的对比等等。1830年以后,浪漫主义有新的发展,人们称之为后期浪漫主义。后期浪漫主义的主导思想是资产阶级人道主义,代表作品有雨果的诗集《惩罚集》(1853)、《观照集》(1852)和《凶年集》(1872)以及小说《悲惨世界》(1862),乔治•桑的作品有乌托邦社会主义倾向的小说《康素埃洛》(1842~1843),欧仁•苏的小说《巴黎之神秘》(旧译《巴黎的秘密》)等。这些作品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当时法国社会上的种种矛盾。
浪漫主义是19世纪法国文学重要流派,后来产生的自然主义、象征主义等都导源于浪漫主义。但是19世纪法国文学杰出的成就却是现实主义。从时间上说,现实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和后期浪漫主义几乎是齐头并进的。巴尔扎克总称《人间喜剧》的一系列小说,陆续发表于1830至1848年之间,和后期浪漫主义的许多重要作品同时出现。后期浪漫主义之所以有积极的倾向,原因之一在于它本身开始产生了现实主义因素。 巴尔扎克纪念像 法国洛罗•吉罗东出版社提供
巴尔扎克以外,现实主义代表作家还有《红与黑》(1830)的作者斯丹达尔和《包法利夫人》(1857)的作者福楼拜。人们也常常把梅里美列为现实主义作家,虽然他的小说在思想内容方面并不具体结合社会生活的客观实际。
巴尔扎克能透过社会现象,暴露人与人之间的深刻关系,也就是金钱的关系。因此《人间喜剧》抓住了资本主义社会最本质的问题。
浪漫主义在戏剧方面的成就主要有雨果的正剧《爱尔那尼》(1830)、《吕伊•布拉斯》(1838),维尼的《夏特东》(1835),缪塞的别具一格的喜剧,以及大仲马的历史剧等。
福楼拜曾经指出,艺术所追求的只应当是美学上的完满的表现,也就是“美”,艺术可以置一切道德上、政治上的考虑于不顾。这种观点导致以追求形式完美为唯一目标的理论,也就是所谓“为艺术而艺术”的理论。曾经是浪漫主义文学的热烈拥护者的诗人戈蒂耶,1835年发表了小说《模斑小姐》,他在序言中提出了为艺术而艺术的一套理论。戈蒂耶的诗集《珐琅与玉雕》就是这套理论的实践。从此开始诗歌单纯地追求形式完美的趋向,形成称为“帕尔纳斯”(或译为高蹈派)的诗派。这一派的代表人物有《古代诗篇》(1852)和《蛮族诗集》(1862) 的作者勒孔特•德•李勒, 《锦幡集》(1893)的作者埃雷迪亚, 以及 《在公主的花园里》(1893)的作者萨曼等,他们都是脱离实际,寄身于象牙之塔的诗人。 与帕尔纳斯派诗歌几乎同时,在小说领域内形成了自然主义的潮流。文学史上往往把龚古尔兄弟和阿尔丰斯•都德等都列为自然主义小说家,其实他们的创作并不符合自然主义的理论。最主要的自然主义作家是左拉。他的代表作是总名为《鲁贡玛卡一家人的自然史和社会史》(1871~1893)的20多部小说,其中最着名的有《小酒店》(1877)、《萌芽》(1885)等,中国已有译本。左拉在1866年发表的《小说的定义》中宣称:“科学进入我们这些小说家的领域,现在我们是在分析人们的个人活动和社会活动。”这里所谓“科学”是指生物学、医学和遗传学等。自然主义不但分析作为生物现象和生理现象的个别的人,也要分析作为社会一分子的人,但是他们认为决定人的思想和行动的因素主要是遗传,也就是生物学与生理学的观点。
莫泊桑在法国的文学史上有时被列入现实主义作家行列,有时又被称为自然主义小说家。从他在10年间完成300篇短篇小说和6部长篇小说的实践考察,他的主要倾向是现实主义而不是自然主义。
19世纪法国文学最后一个流派是象征主义诗歌。这种新倾向与帕尔纳斯派有密切关系。象征派的先驱、诗集《恶之华》(1857)的作者波德莱尔,把他的诗集献给帕尔纳斯派诗人戈蒂耶。象征派诗人主要是马拉梅、魏尔兰和兰波。象征派和帕尔纳斯派相同之点在于追求形式的完美,两者的区别在于象征派诗人较多地抒写个人的感觉与情绪,追求音乐的美感;而帕尔纳斯派则相反,强调描写客观现象,追求造型美,诗人自己毫不透露个人情怀。象征派在法国诗歌上的影响一直延续到20世纪初期,它是现代派诗歌的第一阶段。
19世纪是法国资本主义蓬勃发展的时期。在这个世纪中,法国发生几次重大政治事件,如1830年和1848年的工人起义和1871年的巴黎公社革命。在文学作品中反映这种斗争影响的作家和诗人,在复辟王朝时期有着名平民歌手贝朗瑞,巴黎公社时期有《国际歌》的作者鲍狄埃、巴黎公社的女英雄路易丝•米歇尔、诗人克莱芒、小说家瓦莱斯等。
二十世纪 20世纪是帝国主义战争频繁和社会主义革命高涨的时代,这种形势反映在法国文学上,表现为作家辈出,流派纷呈,但是缺少强大的主流。超现实主义、存在主义、荒诞派戏剧、新小说等,都曾经风靡一时,而转眼间已成明日黄花。
象征主义
Le Symbolisme

在法国文学史上,象征主义一词有两方面的含义:一
是指象征主义流派,二是指象征主义文学思潮和它的广
泛深远的影响。
象征主义流派出现于1886年。先是诗人勒内·吉尔
发表了一部《言词研究》,诗人马拉梅为它写了前言。
这部论着试图系统地肯定自从波德莱尔以来在诗歌艺术
上陆续出现的新倾向和新成就。稍后,巴黎有一个原籍
希腊的年轻诗人,笔名让·莫雷亚斯,在《费加罗》报
上发表了一篇文学宣言,主张用“象征主义者”这个称
号来称呼当时的前卫诗人。这篇宣言获得广泛热烈的响
应,文学史上认为这一事件标志着象征主义流派的产生。
象征主义作为新的创作方法和文学思潮,早在浪漫
主义盛行的时期已经萌芽。浪漫主义诗人奈瓦尔力求以
新的表达方式反映不可捉摸的内心活动,这种努力后来
给象征派诗人以一定的影响。浪漫主义诗人维尼的《牧
人之家》,拉马丁的《葡萄架下的住室》,都在一定程度
上运用了后来为象征派诗人所喜爱的艺术手法:暗示多
于解释,含蓄多于畅尽的发挥。象征主义这个名称出现
以前,实际上已经有象征主义的艺术倾向。《恶之华》
的作者波德莱尔在这方面又大大推进了一步。因此,法
国文学史上称波德莱尔为象征主义的先驱。象征主义的
另一先驱是《玛尔佗萝之歌》的作者洛特雷亚蒙。至于
马拉梅、兰波和魏尔兰,他们都是象征主义诗歌的大师,
虽然在他们发表作品的时期,象征主义这个名称尚未通
用。莫雷亚斯发表宣言时,马拉梅和魏尔兰的主要作品
都早已问世;兰波搁笔已经11年之久。莫雷亚斯并不是
象征主义的倡导人,他不过是象征派的命名者而已。
反对片面地注重描写造型美的帕尔纳斯派,并开辟
新的艺术道路来代替帕尔纳斯派,这就是象征主义之所
以应运而生的历史条件。和帕尔纳斯派不同,象征主义
重新回到以抒写个人感情为重点的老路上。可是它抒写
个人情怀和浪漫主义的抒情是大异其趣的。它抒写的不
是日常生活中的浮浅的喜怒哀乐,而是不可捉摸的内心
隐秘;或者如马拉梅所说,表现隐藏在普通事物背后的
“唯一的真理”。为了达到上述目的,象征主义对于诗
的语言进行了很大的改造。对于日常用的字和词加以特
殊的、出人意外的安排和组合,使之发生新的含义。象
征主义不满足于描绘事物的明确的线条和固定的轮廓,
它的诗人所追求的艺术效果,并不是要使读者理解诗人
究竟要说什么,而是要使读者似懂非懂,恍惚若有所悟;
使读者体会到此中有深意。象征主义不追求单纯的明朗,
也不故意追求晦涩;它所追求的是半明半暗,明暗配合,
扑朔迷离。象征主义诗歌十分强调音乐的效果,可是诗
句的音乐性不是单纯通过机械的协韵表现出来,而在于
诗句内在的节奏和旋律。散文诗的音乐感并不亚于格律
诗,有时反而胜过格律诗,因此许多象征派诗人的散文
诗都写得有特色。
1886至1891年左右是法国象征主义诗歌比较昌盛的
时期。这一时期出版的重要作品有马拉梅的《诗与散文》
(1893)、拉弗格的遗着《善意之花》(1890)以及昂利·
德·雷尼耶的《插曲》(1888)等。到1891年,象征派
“文学宣言”的作者莫雷亚斯首先宣布脱离象征派,而
提倡一种所谓“罗曼派”的文学,其目的在于恢复希腊
罗马古代文学的传统。接着,许多象征派诗人也纷纷向
自己选择的方向发展,不再遵循共同的象征主义艺术标
准。象征主义作为一个流派,从1891年起已经解体。但
是,象征主义作为文学思潮和艺术风格,影响却非常深
远。20世纪法国的重要诗人瓦莱里、克洛代尔、亚默甚
至圣琼·佩斯等,都被评论家列为后期象征主义者。比
利时的象征主义诗人有着名的维尔哈伦和梅特林克,后
者主要写作象征主义诗剧。
象征主义的影响既不限于法国,也不限于西方世界,
在中国“五四”以后的新诗坛上,也曾出现戴望舒、李
金发等受过相当浓厚的象征主义诗歌气息熏陶的诗人。
参考书目
Marcel Raymond,De Baudelaire au Surr□alisme,
Paris,1933.
Guy Michaud,Le Messa□e Po□tique Symbolisme,
Paris, 1947.
超现实主义
Le Surr□alisme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在法国兴起的在文艺及其他文化
领域里对资本主义传统文化思想的反叛运动,其影响波
及欧美其他国家。它的内容不仅限于文学,也涉及绘画、
音乐等艺术领域。它提出了创作源泉、创作方法、创作
目的等问题,以及关于资本主义社会制度和人们的生存
条件等社会问题。超现实主义者自称他们进行的是一场
“精神革命”。
运动是由一群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法国青年发
起的,他们目睹战争的荒谬与破坏,对以理性为核心的
传统的理想、文化、道德产生怀疑。旧的信念失去了魅
力,需要有一种新的理想来代替。超现实主义就是他们
在探索道路上的尝试。
青年诗人、医生勃勒东,战争期间曾在精神病院服
役,接触到弗洛伊德心理分析的理论,后来又受到与传
统决裂的同时代诗人阿波利奈尔的影响,便设想将对潜
意识的探索运用到诗歌艺术中去。他在1919年与阿拉贡、
苏波等组成小组,创办《文学》杂志,并与查拉的达达
运动汇合。他们在“尽力表现违反常理的原则”指导下
活动。勃勒东与苏波合作,以“自动写作法”创作了诗
集《磁场》(1920);代斯诺斯在似睡非睡的状态中吟诵
了诗句;厄内斯特用粘贴方法组成画幅。他们经常在咖
啡馆交换各自在探索潜意识活动中的经验,进行集体创
作,开展对资本主义文明代表人物巴雷斯的审判等。由
于勃勒东的小组与达达运动缺乏明确的统一的目标,终
于导致分裂。1924年勃勒东发表《超现实主义宣言》,
成立超现实主义小组,发行刊物《超现实主义革命》,与
达达运动者分道扬镳,从此超现实主义运动进入高潮。
超现实主义作家勃勒东(左)、艾吕雅(中)和勒内·夏
《超现实主义宣言》否定了现实主义与传统的小说,
明确提出了超现实主义的定义。它指出超现实主义敌视
一切道德传统,认为它是平庸、仇恨的根源,而小说之所
以成为文学的宠儿,是因为它适应了读者要求合乎逻辑
地反映生活的追求。超现实主义正是要打破这一切,追
求“纯精神的自动反应,力图通过这种反应,以口头的、
书面的或其他任何形式表达思维的实际功能。它不受理
智的任何监督,不考虑任何美学上或道德方面的后果,将
这思维记录下来”。为了达到纯精神的自动反应,他们
强调潜意识,强调梦幻,提倡写“事物的巧合”。他们
认为清醒的、理智的、符合逻辑的思维活动是已经受到
资本主义文明毒化了的精神,不是纯粹的精神。只有潜
意识、睡眠状态或偶合情况下的思维活动才是还未受到
外界干扰的纯精神。他们提出诗人要听从潜意识的召唤,
要写梦境,写事物的巧合,并提出适应这种要求的创作
方法——自动写作法。超现实主义者根据《超现实主义
宣言》的精神生活和创作。他们在咖啡馆、电影院等公
共场所寻找、搜集人的思维的原始状态,并在此基础上
进行创作。1928年勃勒东的小说《娜佳》,集中体现了
超现实主义者这一阶段的活动以及作者对“事物的巧合”
的运用。
随着运动的进展,出现了一个新问题:“精神解放
可以单独进行,还是必须首先消灭资产阶级物质生活条
件?” 围绕着这个问题的争论, 运动内部开始分裂。
《超现实主义革命》主编皮埃尔·纳维尔主张首先要投
身革命,运动要为革命服务。勃勒东则认为运动本身包
含革命,运动要保持绝对自由,不接受任何外界、包括
来自马克思主义的监督。于是运动产生分化,1928年纳
维尔离开了超现实主义运动。1930年勃勒东又发表《超
现实主义第二宣言》,重申了运动的原则:反抗的绝对
性、不顺从的彻底性和对规章制度的破坏性。此后运动
进入新阶段。
30年代国际形势急剧发展,随着法西斯力量的抬头,
阶级斗争日益尖锐。形势迫使超现实主义者在斗争面前
作出抉择,原有的裂痕扩大了。阿拉贡、艾吕雅先后离
开超现实主义参加了法国共产党,佩雷去西班牙参加战
斗,克勒韦尔自杀。运动开创时期的骨干相继离去,几
乎只剩下勃勒东一人还在坚持运动的宗旨。运动处于低
潮,但它并没有终结。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勃勒东在美国
和马塞尔·杜尚一起开展超现实主义的宣传活动。1946
年他回到法国后,继续创办杂志,多次举办国际超现实
主义作品展览,发表广播讲话,进行创作。超现实主义
后期活动虽然没有20年代那样的声势,但影响波及欧洲
其他国家和北美、中美、南美地区,吸引了一批青年作
家和画家,参加超现实主义国际展览的达14国之多。
超现实主义为现代派文学开创了道路。超现实主义
作为一个文学流派,实际存在的时间并不很长,但作为
一种文艺思潮,作为一种美学观点,其影响却十分深远。

阅读全文

与如何体会法国文学的内在含义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金华义乌国际商贸城雨伞在哪个区 浏览:732
俄罗斯如何打通飞地立陶宛 浏览:1106
韩国如何应对流感 浏览:893
在德国爱他美白金版卖多少钱 浏览:932
澳大利亚养羊业为什么发达 浏览:1355
如何进入法国高等学府 浏览:1446
巴西龟喂火腿吃什么 浏览:1372
巴西土地面积多少万平方千米 浏览:1232
巴西龟中耳炎初期要用什么药 浏览:1201
国际为什么锌片如此短缺 浏览:1604
巴西是用什么规格的电源 浏览:1421
在中国卖的法国名牌有什么 浏览:1332
在菲律宾投资可用什么样的居留条件 浏览:1233
德国被分裂为哪些国家 浏览:847
澳大利亚跟团签证要什么材料 浏览:1174
德国大鹅节多少钱 浏览:846
去菲律宾过关时会盘问什么 浏览:1169
澳大利亚女王为什么是元首 浏览:995
有什么免费的韩国小说软件 浏览:732
申请德国学校如何找中介 浏览:6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