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德国是怎样入侵法国的。
德国“闪击”波兰得手后,更助长了希特勒称霸世界的勃勃野心。于是,他一手举着“尊重中立国家”的招牌,一手签发了进攻西欧的第6号指令,制定了代号为“黄色方案”的计划,将重兵压在北海至瑞士一线,张开了吞并西欧的血盆大口。
德国为实现入侵西欧之目的,保障其翼侧安全,决定首先进攻北欧诸国。在占领丹麦并在挪威取得决定性的胜利后,认为实施“黄色方案”的时机已经成熟。到 1940年 5月初,德军已在北海至瑞士一线集结和展开了 136个师(内有 10个装甲师、 6个摩步师),坦克 3000多辆,飞机 4500架,企图以“A”、“B”、“C”三个集团军群,一举吞并荷兰、比利时、卢森堡,继而攻占法国。其部署如下:
“A”集团军群(由龙德施泰特上将指挥,辖第4、第 12和第 16集团军,共 44个师,内有7个装甲师、3个摩步师)担任主攻,由第 3航空队支援,配置在亚琛至摩泽尔河一线,其任务是由卢森堡和比利时的阿登地区,向圣康坦、阿布维尔和英吉利海峡沿岸总方向实施突击,割裂部署在法国北部和比利时境内的英、法军队。
“B”集团军群(由博克上将指挥,辖第6和第18集团军,共28个师,内有3个装甲师、 1个摩步师)由第2航空队支援,集结在荷、比国境线至亚琛地区,其任务是突破德、荷边境防线,占领荷兰全境和比利时北部,尔后,作为德军的右翼向法国推进。
“C”集团军群(由莱布上将指挥,辖第1和第7集团军,共 17个师,内有1个摩步师)配置在马奇诺防线正面,其任务是实施佯动,牵制马奇诺防线上的法军。
德军的预备队共 47个师,配置在莱茵河地区,在德国的魔爪准备伸向西欧之时,法国仍执迷不悟,认为德国打败波兰后,将东侵苏联,即使进攻法国,也需 4—5年以后。荷、比、卢三国却天真地认为,只要严守中立,就可免遭战祸。因此,直到 1940年3月,盟军才嗅出战争的气味,在法军总参谋长和英、法盟军总司令甘末林主持下,仓促制定了代号为“D”的作战计划,并调集135个师、3000辆坦克和 1300多架飞机(必要时,还可利用驻英伦三岛的 1000架飞机支援战斗),准备抗击入侵之敌。
其兵力部署是:荷兰 10个师、比利时 22个师分别配置在本国东部国境线上;法国和英国共有 103个师,编为 3个集团军群,第 1集团军群共 51个师,由比约特将军指挥,配置在法、比边境和法国北方各省;第2集团军群共 25个师,由普雷特将军指挥,配置在从瑞士至卢森堡的马奇诺防线上;第 3集团军群共 18个师,由贝松将军指挥,配置在瑞士边境的马奇诺防线之后。法军战略预备队为 9个师。另外,法第10集团军配置在法国与意大利接壤的边境上。
正当荷、比、卢三国仍做保持中立之梦时,德军于5月10日清晨,在荷兰海岸至马奇诺防线这一地区展开了全线进攻。德军 3000架飞机如同乌云遮日般袭击了荷、比、卢、法四国的 72个机场,一举推毁了数百架飞机。随后,德军“B”集团军群向荷兰和比利时北部展开了进攻。
空降兵紧密配合,在对方纵深地域着陆,并夺占了机场、桥梁、渡口和防御支撑点。 10日零时 30分,在荷兰境内,德军实施了大规模轰炸。海牙兵营因来不及发出空袭警报,而使大部分士兵被炸死在床上。此时,德军以 1个装甲师向荷兰东部快速推进,并以空降兵配合作战,对荷兰前后方进行袭击,使其陷入一片混乱和惊恐之中。德军装甲部队大显神威,乘隙而入,于 12日与在鹿特丹着陆的空降兵会合。法第7集团军前往支援时,荷军已开始全线溃逃。荷女王威廉明娜及其大臣见势不妙,便乘驱逐舰逃往英国。 14日德军攻占了鹿特丹。 15日荷兰投降。在比利时,德军“B”集团军的地面部队在空降兵的配合下,攻占了埃本·埃马尔要塞,强渡了马斯河,粉碎了英、法军队的抵抗,于 17日占领了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
德军“A”集团军群,于 5月 10日向卢森堡和比利时的阿登地区实施主要突击。只有 30万人口的卢森堡不战而降。 14日,德军的装甲师和摩步师编成第一梯队快速通过阿登地区,强渡马斯河,重创了盟军,占领了法国的色当。(16日,英国首相丘吉尔急忙飞往巴黎商讨对策。当他询问甘末林战略预备队在哪里时,这位盟军总司令耸了耸肩回答:“没有。”)随后,德军以每昼夜 20—40km的速度向西挺进, 20日,占领阿布维尔,其装甲部队的基本兵力回师北上,从后方突击防守比利时的盟军。 21日,德军快速部队到达英吉利海峡,分割了英、法盟军正面,封锁了海峡,阻止了英军的增援,从而将英、法盟军 40个师包围在法国敦刻尔克地区。 23日,布伦沦陷, 27日加来被占, 28日比利时国王利奥波德三世看盟军无力支援,便下令比军投降。
被包围在敦刻尔克地区的盟军,三面受敌,一面临海,处境极为危急,唯一出路是从海上撤逃。正当盟军危在旦夕时,希特勒(为保存装甲部队的实力,迅速南下击败法国,进而迫使英国言和,)于 24日突然下令装甲部队停止前进;结果这一命令给了盟军一个喘息的机会。
26日,英国海军开始执行撤退的“发电机计划”,大小船只一齐涌向敦刻尔克海岸。盟军在英国空军掩护下向英国境内撤退。6月4日,德军占领敦刻尔克,俘虏法军4万余人。虽然盟军遭受重大损失.但撤出了33.8万余人,保存了有生力量。
正当德军席卷法国北部时,法国雷诺内阁改组,魏刚接替甘末林当上了总司令。魏刚上任伊始,即令第10、第7、第6集团军在法国北部松姆河和埃纳河一带仓促构筑一条“魏刚防线”,企图阻止德军南下。
德军攻占法国北部后,为不使退至松姆河、瓦兹河及埃纳河一线的法军设防固守,,便趁其立足未稳之际,向法国腹地发起了攻击。其计划是:“A”、“B”两集团军群,强行突破“魏刚防线”,占领法国首都巴黎,前出至马奇诺防线的后方,再配合从正面攻击的“C”集团军群占领马奇诺防线,围歼法军,结束战争。
6月3日,德军数百架飞机开始空袭法国机场及重要目标,法国失去了制空权, 900余架飞机被摧毁。 5日拂晓,德军兵分两路在180km的正面上实施进攻。“B”集团军群由于遭法军顽强抵抗,每昼夜仅前进5-7km。为了增强突击力量,德军投入预备队 22个师,于13日突破法军防线;“A”集团军群在瓦兹河和埃纳河之间实施突破,于 12日到达巴黎东北的马恩河后继续向纵深发展。“A”、“B”两集团军群实施钳形攻击,迂回巴黎,前出到马奇诺防线后方。 14日,德军“C”集团军群按计划在 50km宽的正面上向马奇诺防线发起进攻,法军腹背受敌,其防线很快被突破。同时,德军未经战斗便进入巴黎,埃菲尔铁塔上挂起了德国的“+”字旗。 17日德军攻占斯特拉斯堡,近 50万法军被歼。 22日法国全权代表查理·享茨格将军在停战协议上签字,战事遂告结束。战争中法军亡 6万余人,伤 30万人,被俘 200万人;德军共伤亡 14.6万余人。
本次战役,德军仅用 44天即将荷、比、卢、法四国击败,迫使英军退守本岛。同盟国失败的主要原因:一是战备不足;二是军事思想落后,三是对德军主要突击方向判断错误。而德军进一步总结了“闪击”波兰的经验,充分发挥装甲和机械化部队的快速突击力,在空降兵配合下又一次达成了“闪击”的目的。
㈡ 德军是如何绕过马奇诺防线突破的
马其诺防线耗资巨大,但它在战争中没有发挥任何作用。自法国一战战败以来。马其诺防线是法国在法国东部边境修建的一个防御区,旨在防止一战后德国的潜在军事威胁。该防线建于1928年,以法国议员兼陆军部长马奇诺的名字命名。
法国的马其诺防线仅限于该地区,虽然使得该地区足够强大,但缺乏灵活性,而德国的坦克和飞机具有强大的机动性和灵活的攻击能力。对于不可移动的沟渠和堡垒式区域防御,德国可以完全突破敌人防御的最薄弱环节。事实证明,情况确实如此。德国军队绕道而行,马其诺防线变得毫无意义,法国的完全防御思想注定要失败。有一种说法,攻击是最有效的防御。只有攻防结合,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法国依靠完全马其诺防线维持国家安全,在我看来是不现实的。
㈢ 德国是如何攻破号称上帝都无法摧毁、固若金汤的法国堡垒的呢
当时的马其顿防线被称为固若金汤的法国堡垒,但德国军队并没有正面去攻破这道防线,而是走了一条被称为“无法穿越的地区”——阿登森林,从而快速突破,从马其顿防线的背部,击垮法国堡垒,最后彻底拿下法国。所以这些固若金汤的法国堡垒,事实上并没有起到作用,德国只用了35天的时间,就攻破了首都巴黎。
但结果就是,德国装甲部队没有愚蠢地攻击法国的马其诺防线,而是冲破了法国总司令眼中的“不可逾越地区”阿登森林。通过“镰刀行动”,德军像收割稻谷一样,直接进入法国腹地,来到巴黎。
㈣ 马其诺防线被功攻破前后法国大体情况
题主我首先要说 马奇诺防线至今没人攻破过
即使是德军也得绕过防线进攻法国
战前法国一直处于和平幻想中
自认陆军欧洲第一
战术思想落后
相信凡尔赛合约的力量
相信德国无法发动如同一战的全面进攻
同时说下战后法国
法国军队154.7万人被俘
战死8.4万人.
签署停战协议
自沉海军
戴高乐的“自由法国”
人数:1940年6月 只有从敦刻尔克撤退的200多人(阿尔卑斯猎兵师的一个完整的营和海军陆战队的一个连).到7月底时发展到7000余人.到1944年,法国境内共有40万人的抵抗力量.
装备:海军拥有二十八艘军舰(除了一艘补给成舰外,其余的都是小船.)空军拥有一个轰炸机小队和一个战斗机小队(1940年)装备多来自英国援助,落后一个时代.
投降后法国领土:北非殖民地和维希傀儡政府辖地(大约五分之三的法国领土)
㈤ 德军富年如何攻破法国马奇诺防线
马奇诺防线
修筑的时候是防备德军从边界线上直接攻入巴黎,所以防线只要抵挡正面,
但是北方有比利时和卢森堡两个国家,
因为两个国家的抗议,马奇诺防线并没有修筑在这两个国家的边界上,只有断断续续的要塞,
德军就只照着这个空档,进攻法国。
首先,德军进攻比利时和荷兰,将英法联军的机动兵力吸引进了两国,然后,装甲部队从国比利时的阿登森林,快速通过没有防线的地区,切断了英法联军的退路,趁着英法联军急于撤退的时候,将英法联军包围在了敦刻尔克地区。
这时候,英法联军都没有了机动兵力,(新兵还是征集训练中,主力蹲在马奇诺防线中被德军的详攻部队吸引)
于是,敦刻尔克大撤退之后,就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德军逼近巴黎,法国随后投降。
㈥ 二战时期法国防御德国的防线叫什么防线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法国军方开始研究如何防御德国和意大利入侵。一九三0年,上台伊始的法国国防部长马其诺,将由其前任综合了法国福熙、贝当和晓夫勒三位元帅争论多年的防御计划交由议会讨论,获得90%以上的多数通过,并在此后的十年中在法德和法意边境建造了一系列防御工事,这就是举世闻命名的“马其诺防线”。
马其诺防线工事南起地中海沿岸法意边境、北至北海之滨的法比边境,全长约700公里,由一组组相互独立的筑垒式防御工事群构成。每一组工事包括一个主体工事和一些观察哨所,相互间以电话联系。主体工事一般距地面30米,其中有指挥部、炮塔、发电设备、修理设备、医院、食堂、宿舍等各类设施,工事外面则密布金属柱、铁丝网,号称固若金汤。工事内粮食和燃料的储存一般可坚持三个月。为体现这一工事的防御性质,工事内火炮的射程一般不超过10公里,即保证炮弹不落在边境之外的它国之域。如有战事,各观察哨所可用潜望镜观察敌情,随时将情况用电话报告指挥部,而炮塔内的炮兵则在三米厚的水泥工事内根据指挥部的命令开炮。马其诺防线全线共部署344门火炮,建有152个炮塔和1533个碉堡,所建地下坑道全长达100公里,道路和铁路总长450公里。该防线土方工程量达1200万立方米,耗混凝土约150万立方米,耗钢铁量达15万吨,工程总造价近50亿法郎(1940年数),相当于当时全法国一年的财政预算。由于该防御系统十分坚固,二战期间死于马其诺防线工事内的士兵为数极少。但是,这个登峰造极的防御工事并没能在二战中挡住德国法西斯装甲化、摩托化的部队。1940年5月,德军攀越阿登山区,经比利时绕过马其诺防线,很快占领了法国全境。被神话般信奉的马其诺防线最终成了无用的摆设和对战败者的讽刺,并在日后成为法国着名的旅游景点。
第一次世界大战总共造成法军近500万人的死伤,战后,惨痛的教训使法国民众陷入一种极端的情绪中,那就是必须不惜一切代价阻止敌人的再次侵略。在这种背景下,一条长约700公里,耗资近50亿法郎的军事防线建成了。这就是以当时法国战争部长安德烈·马其诺的名字命名的闻名于世的马其诺防线。但就是这样一条曾经号称“固若金汤”的钢铁防线却成了世界军事史上最大的笑柄。
马其诺防线始建于1929年,建成于1936年。由北往南,依山傍河,长达700多公里,这一构想,恐怕只有中国的万里长城可与之相比了。马其诺防线工程之浩大简直超乎想象,共建有大型要塞工事44个,开挖地下坑道100公里,大小碉堡则有1533个之多。工程总土方量为1200万立方米。来自法国殖民地的大量劳工日夜劳作,从1929年到1935年,总共用了6年时间才将工程的主体部分基本完成。工程总造价高达50亿法郎,相当于当时法国一年的财政预算总额。
此外,马其诺防线技术之先进也令人叹为观止。工事内部,指挥部、宿舍、食堂、炮塔、弹药房、修理厂、医院甚至专门的牙医诊所,应有尽有。最能体现马其诺防线技术水平的,恐怕就是它的炮火指挥系统了。伸出地面重达好几吨的活动炮塔,可以上下自由升降和进行360度旋转。而这些,在一架庞大的机械设备的帮助下,只需一名女士手工就可轻易完成。战时,炮塔升出地面,可以向来自任何方向的敌人射击。平时,则可以将炮塔降到与地面齐平,不注意根本不会发现这里潜藏着一门大炮。敌人进攻时,分布在工事各重要观察哨所的士兵可以用潜望镜观察敌情,并向工事内部的炮兵指挥部报告。指挥部则将敌情位置加以分析,随后通过一套机械传输系统将数据传达到炮塔指挥所,再由指挥所根据指挥部的指令调整火炮角度,向敌人实施准确打击。这一连串的动作只需短短的几分钟就可完成。要塞工事内部都建有窄轨小火车,可以将弹药补给及时运送到各个作战点。要塞内部储存的弹药、粮食以及发电燃油可以保证士兵坚守3个月而无需出洞一步。为避免长时间在阴暗潮湿的地下生活造成士兵体格下降,建设者们还在要塞内部装上暖气系统,以保证洞穴的干燥和恒温。每一个要塞里都建有一个大厅,平时用来放电影、演话剧。一旦遇上战事长时间无法出去,士兵们则可以到这里接受由高功率灯泡强光模拟的“阳光”照射。
可笑恐怕就在于,这样一个庞大、先进而又史无前例的防御工事居然不废一枪一炮就被德军轻易攻破。1940年5月,德军机械化部队突袭比利时,翻越阿登山区,侵入法国,直接插到马其诺防线的背后,同时兵临巴黎城下。而此时,固守在马其诺防线的法国士兵居然没有向首都方向抽调一兵一卒,还在顽强地等待着敌人的正面进攻,结果自然可想而知了。
㈦ 二战时期德军如何打下法国的
过分相信马其诺防线 而且对战争准备不足 更加不可思议的是 法国人相信比利时啊 周边的小国没这么快崩溃的 就一直悠栽着 真等到德军进行闪电战了 法国很快就崩溃了 投降 傀儡政府 这可说是法国的国耻了
㈧ 德国为何会将马奇诺防线作为突破法国防御的切入点
1940年1月10日,一名携带西线作战计划的德军军官因座机迷航在比利时迫降,使该计划落入英、法手中。德军“A”集团军群参谋长曼施坦因认为,如果再执行这一计划,势必难以实现战略突然性。他在各种场合不断强调:法国阵地的弱点位于马奇诺防线的西北端,即马奇诺工事与盟军机动地段的接合点。进攻部队的大部分兵力应直奔这个方向。曼施坦因不顾陆军总参谋长哈尔德等高级将领的反对,建议改向阿登山区实施主要突击。希特勒对此本能地感到浓厚兴趣。1940年2月24日,德军最高统帅部发布了一道指令,正式采纳了曼施坦因的意见。经过修改后的作战计划,主要进攻方向将通过阿登山区,首先攻占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和法国的北部,击溃法国北部之英、法军队,尔后再从西、北两个方向进攻巴黎;在马奇诺防线正面,开始只以佯攻牵制,待主力攻占巴黎、绕至该防线侧后时,再进行前后夹击,围歼该防线法军主力。
㈨ 新人问下法国攻略,怎么马奇诺防线轻易被攻破了
因为德军从防线旁边的森林奇袭法国所以防线根本没派上用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