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二战法国陆军一败涂地,但强大的法国海军跑哪儿去了
二战中的法国海军 高贵的悲壮!
1940年5月10日,德军入侵比利时、荷兰,英法联军投入战斗,西欧战役打响。但是法军,在二战中仅支撑了50作天就投降了,于1940年6月22日晨,在巴黎郊外贡比涅森林福煦元帅的专车上与德国代表团签订了,根据停战协定,法国将大半的法国领土,交给德国占领。
针对法国海军,协定第八条更是直接规定:法国舰队除为了保卫法国殖民地利益及维希控制的领土而留置那一部分外,应一律“在指定的港口集中,并在德国或意大利监督下复员或解除武装。”法国海军——这支世界第四大海军,主力主要集中在土伦、阿尔及尔、奥兰港和卡萨布兰卡等几个港口。法国海军的高贵与悲壮,也由此开始……
这时的法国海军的灵魂人物达尔朗海军上将。为了法国的军舰上还能飘扬法国的军旗,他选择了服从维希政府,驻守法国南部港口及北非殖民地。
但是法国海军的选择,让作风非常强硬的英国首相邱吉尔大为不满,他不能容忍强大的法国海军力量有一天成为威胁英国本土或威胁其海上运输线的可能性存在,要么拥有它,要么消灭他。于是在他的授意下,英国制定了旨在夺取和控制法国海军,代号为“弩炮计划”军事行动。
行动在三个法国海军主力驻泊的区域先后展开:
6月24日,法德停战协定签定后第三天,英国海军突袭停泊在英国朴次茅斯和普利茅斯军港的法国军舰,解除其武装,并接管舰队;7月3日,在法属西印度群岛,,当地法国舰队与美国达成协议,解除了武装;
如果说前两区域还算顺利,激战出现在了法海军主要集结地的北非海岸的奥兰和米尔斯克比尔军港。皇家海军“H舰队”在萨默维尔海军中将的指挥下,将法国舰队围堵在军港内,提出条件:要么加入英国开展对德作战,要么六小时内自行凿沉所有舰船。
高傲的法国人拒绝了英国人的条件。英国皇家海军开始进攻,法军在让·苏尔海军上将指挥下奋起还击,这就是着名的米尔斯克比尔大海战。仓促应战的法军损失惨重,包括3艘战列舰在内的一大批舰艇被毁,1297名法国水兵被打死, 341人受伤。这一事件激起了法国人的公愤,导致贝当政府断绝了与英国的外交关系。
米尔斯克比尔战役和达喀尔战役,也使英法这对昔日的盟友反目,法海军视英国为宿敌。在相对沉寂了两年左右,时间转眼到了1942年,美英两国共同制订了在法属北非登陆的“火炬”作战计划,反攻欧洲大陆。
这时的达尔朗,法属北非各地立即停火,并下令在土伦和达喀尔的法军剩余舰队迅速开往北非。但是,与此同时,消息传到德国,希特勒立即下令占领全部法国,并计划夺取在土伦的法国舰队。面对德国人的包围,高傲的法国海军拒绝了德国人的劝降,他们选择了一条最悲壮的方式——自沉。包括3艘战列舰,8艘巡洋舰,17艘驱逐舰,16艘鱼雷艇,16艘潜水艇,7艘通讯舰,3艘侦察舰,以及60多艘运输舰、油船、挖泥船和拖船在内的法国舰队全部自沉。这支曾经是世界第四的海军用充满悲壮色彩的自我毁灭实践了自己的誓言,也捍卫了自己的荣誉。
此后法国海军最后的骄傲就仅仅剩下了"黎塞留"号,这艘法国最好的战列舰在美国的调解下,于1942年底,与自由法国达成和解:由美国买下整修后投入太平洋战场的对日作战,战功显赫并于战后归还法国戴高乐政府。
当黎塞留号的法国舰旗,再次迎风飘扬的时候,法国海军悲壮也终于得到了尊敬与报偿!
⑵ 二战中法国投降之后怎么了
二战中法国投降之后,事实上投降之后的法国,除宵禁和主要工业品供给德国外几无损失。这避免了与德国鏖战后严重的经济衰退和殖民地损失,从而让英国和苏联获益。
1940年6月22日法国宣布投降,同时成立以贝当元帅为首的亲纳粹“维希法国”。由于英国担心法国舰队为德国所索俘虏,英国派舰队击沉了法国舰队,由此造成了维希法国和盟国的敌对关系。但是法国在戴高乐和他所领导的自由法国(后称战斗法国)继续跟法西斯抗争。法国50万“内地军”在解放巴黎中的建立了不朽的功绩。
(2)法国投降后的海军去哪里了扩展阅读
1939年9月1日,德军集中强大的兵力,在大批飞机、坦克的配合下,对波兰发动了突然袭击。波兰军队奋力抵抗,但军队陈旧的武器装备和落后的战术,根本无法抵挡德国法西斯的“闪电战”。波兰军队节节败退,很快大片土地沦陷。英、法对德国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1939年9月,波兰覆亡。 苏联趁德军侵入波兰之际,开始向西扩展疆域,建立了所谓的“东方战线”。
1940年,德国发动“闪电”攻势(称“白色闪电”)。4月9日攻击丹麦和挪威,5月10日采用“曼斯坦因计划”完成对丹麦、挪威、卢森堡、荷兰、比利时等国的占领。同时,德军绕过法军重兵设防的马其诺防线,侵入法国境内。
1940年5月,英法联军在法国进行敦刻尔克大撤退。英法军队大部分撤入英国境内,为未来的反攻保存了有生的力量。
1940年6月,德国对法国发动了总规模的进攻,意大利也趁火打劫,对法国宣战,6月 22日,法国投降。
1940年7~10月,希特勒发出了关于入侵英国的命令(海狮计划)。德军对英国发动猛烈的空袭和潜艇战。 企图迫使英国屈服。 丘吉尔首相领导英国军民奋起反抗,粉碎了希特勒的阴谋。德国遭到了发动侵略战争以来的首次失败。
1941年6月22日,德国撕毁《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执行“巴巴罗萨计划”,德国军队以550多万人、4000多辆坦克和近5000架飞机的强大兵力,分为三路,突然向苏联发动全面的进攻,苏德战争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进一步扩大。苏联军队猝不及防,节节失利,苏联大片领土沦陷,苏联军队和武器装备也损失惨重。
⑶ 二战后的法国在干什么
0年5月10日,此时距二战开始已经半年了,当时的德国在欧洲战场上势如破竹。很多人都以为德国下一步会进攻苏联。但德国却出乎所有人意料地向西进攻。并迅速进攻法国及比利时、荷兰等西欧国家。而一直号称拥有世界上最强陆军的法国表现真的是让人大跌眼镜。
法国殖民地分布
不仅如此,诺曼底登陆后,德国败局已定。还有很多维希法国官员跑到德国,继续效忠德国。真不知道他们在想什么,德国都是必败了,还和德国在一起。可以说,也正是这样,才让很多人厌恶维希法国。
这就是投降后的法国。真的是让人又爱又恨。如果不是戴高乐,二战后的法国绝不会有今天的国际形象和国际地位。
⑷ 法国投降后,法国海军为什么不倒向英国一边
一方面美国加入战争之前二战的形势并不明朗,盟军1940-1942年之间局面上并不占优,至少是在战局上不占优。
另一方面海军官兵也有家人。很多人的妻儿父母在法国,投了英国不怕家人遭殃么?德国人当年那是什么事情都干得出来的。
再就是丘吉尔动手太快,法国海军还在纠结的时候英国人直接就对法国舰队下狠手了。
⑸ 二战德国占领法国后,法国投降军队去了哪里
二战德国占领法国后,法国投降军队去了哪里?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法国的投降确实让法国人感到十分耻辱,那么当年的法国军队到底在哪里呢?下面给大家具体的分析一下,朋友们可以参考:
三、法国军队一部逃亡英国,参加法国自由军:
另外一部分法国投降军队,在获得自由之后,通过秘密的途径来到英国,当时戴高乐将军组建了法国自由军,他们一直和德国作战。
⑹ 法国战败,其舰队为什么宁肯开战也不与英国和谈
1940年夏季,号称欧洲“第一陆军”的法军,在德军“闪击战”的打击下,一个月土崩瓦解。英军也损失惨重,不得不从敦刻尔克撤回本土。然而,德军的进攻戛然而止,没有乘胜追击,彻底丧失了进攻英国本土的最佳时机。
首先,经过法国战役以及敦刻尔克大撤退,英国皇家空军的实力大减,已经损失了1/4,只剩下不到500架战斗机保卫本土。凭德军实力,如果连续进攻,不给对手喘息机会,英国空军将消耗殆尽,并失去最有效的防御力量。
当然,丘吉尔也不想与法国人为敌,但维系国家安全,不得不走出这一步。从事后看,德国始终没敢登陆英国本土,尽管与英国皇家空军的英勇奋战分不开,但丘吉尔出此“下策”,消除潜在威胁,更是功不可没,并足见其未雨绸缪的战略眼光。
大家认为呢?欢迎留言一起讨论。
参考文献:《第二次世界大战》、《大不列颠空战》
欢迎搜索关注“白杨树下谈历史”//学习历史,传播文化正能量//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⑺ 二战初期的法国海军实力怎么样
那些说法国海军垃圾,只是德军傀儡的人根本不懂历史~~~~二战时期,在众多战败国中,希特勒对待法国的态度是最好的,法国人民的生活水平虽不如战前,但比其他地区的人们要幸福得多,每日食物配给里还有葡萄酒!这是因为希特勒希望能够拉拢法国加入反对英国的阵营(法,英是传统的互相敌视,只是迫于德国崛起的压力才走在一起,直到现在依然如此……)。给予贝当政府相当大的自治权就是证明。出于同样目的,希特勒并没有强行接管法国海军!!
以下是法国海军在法国投降后的遭遇,转载自铁血军事网
1939年9月,德国对波兰发动进攻,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战争的到来
比法国人预计的快得多,海上战斗尚未打响,法国却从陆地上溃败了。1940年上 半年,德军绕过马其诺防线横扫法国北部,到1940年6月,巴黎沦陷,法国国防 彻底崩溃。随着法国傀儡政权与N粹德国签定和约,法国成为德国控制下的仆从 国,法国海军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混乱。主力舰纷纷离开法国本土港口,有的直接 向英国投降,但更多的战舰躲进了北非法属殖民地港口中,处于观望状态。其中 ,旧战列舰“洛林”号和“库尔贝”号正在英国访问,法国投降后立即扣留; 快速战列舰“敦刻尔克”号、“斯特拉斯堡”号与两艘旧战列舰停泊在阿尔及利 亚奥兰港;只完成了船体工程的“让-巴尔”号也拖曳到摩洛哥卡萨布兰卡。 “黎塞留”号也面临着投降或是战斗的选择。为了避免这艘战舰落入德国之手, “黎塞留”号的舰员自行决定,脱离傀儡政权的控制。6月15日,尚未最后完工 的“黎塞留”号带着所能收集到的弹药和零备件,离开布雷斯特,于6月18日抵 达法属殖民地塞内加尔的达喀尔。
法国沦陷后,处于观望状态得法国战列舰达6艘,而当时德国海军建成的战 列舰只有3艘。这些法国战舰虽然未宣布效忠傀儡政权,但态度大多摇摆不定,
万一最终落入德国手中,对英国舰队将是严重的威胁。为了消灭这些潜在的对
手,英国制定了名为“抛石机”的行动计划,政治劝降和武力解决结合,解除
这些海外法国舰队的战斗力。1940年7月3日,英国不宣而战,对停泊在北非各
港口的法舰采取行动。停泊在阿尔及利亚奥兰港的4艘法国战列舰首先遭到攻击
,在以“胡德”号战列巡洋舰为首的英国舰队的炮击,4艘法国战列舰有3艘沉
没或搁浅,仅“敦刻尔克”号侥幸逃脱。
7月8日,厄运降临到了“黎塞留”号头上,以“竞技神”号航母为核心的 英国舰队袭击了达喀尔。“黎塞留”号作为打击的首要目标,遭到从“竞技神” 号上起飞的“剑鱼”鱼雷机的攻击。但“剑鱼”投放的450毫米鱼雷收效甚微。
第一次攻击未果之后,1940年9月23日,英国皇家海军派遣“巴勒姆”号、“
皇家橡树”号和“决心”号3艘战列舰再次光临达喀尔,目的仍旧是摧毁法国这
艘最强大的战列舰。锚泊状态的“黎塞留”号用主炮奋力还击,达喀尔的海岸
炮台也对英国舰队进行炮击。在与这3艘3.2万吨,装备15英寸主炮的英国战列
舰的交火中,“黎塞留”号再次击伤,好在装甲厚实,没有伤筋动骨。战斗
中,英国“决心”号战列舰击伤。迫于海岸炮台的强大火力,为避免更大的
损失,英国舰队不得不撤出战斗。
英国的攻击使法国海外舰队与盟军的关系僵化。在整个1941年,“黎塞留”
号都在达喀尔锚泊,不宣布加入轴心国序列,但同时不与英国妥协。1942年,
盟军在北非的“火炬”作战中,“黎塞留”号保持中立,即不参加登陆行动,
也不对盟军登陆部队进行打击。在美国的调解下,1942年底,自由法国与“黎
塞留”号舰员最后达成和解:名义上由美国将’“黎塞留”号买下,在美国接
受整修后投入太平洋战场的对日作战,战后再归还法国。
1943年1月16日,“黎塞留”号抵达纽约,对舰上设备进行大整休。原先
装备的水上飞机弹射器和水上飞机机库拆除,法制37毫米高炮与13.2毫米
高射机枪换装为盟军制式40毫米“博福斯”中口径高炮和20毫米“厄立孔”
小口径速射炮;但保留了100毫米大口径高炮、152毫米副炮和380毫米主炮。
由于美国海军没有装备380毫米主炮的战列舰,最后不得不为“黎塞留”号特
制一批380毫米口径弹药。在整修中,还对“黎塞留”号进行了现代化改造,
安装了美国新研制的对空、对海搜索雷达。接受现代化改造后的“黎塞留”
号涣然一新。
1943年10月,“黎塞留”号改装完毕,划归英国远东舰队指挥,在东南
亚及印度洋海域作战。“黎塞留”号的主要任务,是依靠其高速和高炮,为
航母提供近程空中保护,同时利用380毫米舰炮轰击日军守岛工事。由于“
黎塞留”号具有30节高航速,它能够跟随舰队中的航母行动,用舰上的大量
中小口径高炮为航母提供最后一层防空屏障,而航速23节左右的英国旧战列
舰只能作为火力支援舰使用。
1944年,美国海军在太平洋战场对日军展开全面进攻。同年3月,英国远
东舰队从斯里兰卡出发,以“光辉”号航母为核心,攻击日军占据的苏门达
腊岛。“黎塞留”号作为舰队中的对岸火力支援舰,与“伊利莎白女王”号、
“刚勇”号战列舰、“声望”号战列巡洋舰共同对苏门达腊岛西北角的沙璜
港进行炮击。在战斗中,4舰共发射381/380毫米炮弹294发,各种副炮炮弹数
千发,几乎完全摧毁了日军的海岸炮台与工事。1944年6月,盟军在诺曼底登
陆,欧洲第二战场开辟,法国解放指日可待,正在太平洋战场苦战的“黎塞
留”号也奉命返回法国本土。
1944年10月,“黎塞留”号从印度洋穿过红海及苏伊士运河,返回法国。
勒克莱尔将军的“自由法国”战士在巴黎进行凯旋门阅兵时,自由法国的战
舰也在土伦港进行了壮观的阅舰仪式。当强大的“黎塞留”号缓缓开进土伦
港时,受到了法国人的狂热欢迎,“黎塞留”号成为自由法国的海上标志。
虽然法国全境解放,德国即将投降,但在太平洋战场,战争还未结束。法国
复国庆典结束后,“黎塞留”号重新返回太平洋作战。
1945年初,舰队中的航母和舰载航空兵基本损失殆尽,但仍存留有
一定数量的战列舰;在太平洋的多个岛屿,仍有日军经营多年的坚固工事。
在长达半年的海岛登陆作战中,“黎塞留”号与美国“依阿华”号、“北卡
莱罗那”号等名舰并肩作战,将无数一吨左右的高爆弹倾泻到日军阵地上。
1945年8月,“黎塞留”号参加了对日寇的最后一战:对沿岸港口与城市
进行炮击,并目睹了8月15日东京湾的投降仪式。“黎塞留”号的战斗足
迹遍及三大洋,是法国参战地域最广,航行里程最长的战列舰,也是法国海
军史上最着名的战列舰。
二战结束后,“黎塞留”号从英国远东舰队序列中退出,美国海军
控制,美国继而将“黎塞留”号归还法国。1946年,“黎塞留”号再次从太
平洋返回法国。在回国之前,“黎塞留”号还执行了最后一次作战任务:在
印支战争中,“黎塞留”号在中南半岛沿岸巡弋,对越南进行威慑。
战后“黎塞留”号虽然已无大用场,但作为法国海军的象征,它一直服
役到50年代。在参加法国北非殖民地的几次战争中,大多是作为海军的威慑
力量使用。由于战列舰的维护费用过高,1959年“黎塞留”号退出现役,先
是在布雷斯特作为船员训练舰使用,19年作为废钢出售,最后在意大利拆
船厂解体。
黎塞留级2号舰“让-巴尔”号在1940年3月匆匆下水,1940年6月在只安
装了一个炮塔时,便匆匆撤退到摩洛哥的卡萨布兰卡。由于卡萨布兰卡法
国维希控制,因此“让-巴尔”号仍落入轴心国之手。在盟军“火炬”
登陆作战中,“让-巴尔”号用它仅有的一门主炮炮击了进攻卡萨布兰卡的
盟军部队,结果招致美国战列舰“马萨诸塞”号和美国轰炸机的“群殴”,
命中5发406毫米炮弹和3枚炸弹,舰体严重损坏。占领卡萨布兰卡后,法
国重新得到了“让-巴尔”号的舰壳,战后继续未竣工程,并最终于1955年
建成。“让-巴尔”号是世界上完工的最后一艘战列舰,它在法国海军服役
了仅仅6年,1961年退出现役,在土伦港作为舰员训练舰使用,并于1970年
解体。
只想证明一点,法国海军不是垃圾。在《华盛顿海军条约》中,法国是世界海军五强之一,编队的规模定在5艘35000吨级战列舰(总吨位不得超过17.5万吨)。虽说法国在一战后无力建造如此大规模的海军,但迫于德国以及意大利在海军方面的威胁,法国终于下决心建造数艘新型战列舰,以保持法国海军在地中海和东大西洋的海上优势。
⑻ 二战法国投降之后,法军去干嘛了
大部分法军被德军抓了当战俘,一直被关在战俘营当苦力用。另一部分则成了维希法国的治(皇)安(协)军
法国投降后成立了维希政府,德国人允许法国保留一定治安军,总人数大约在84000人左右,外加1万人的防空部队,这批人保留了内战内行,外战外行的特色。德军在的时候当乖宝宝,盟军来了就开始哭诉,并表示自己是被逼的
另外在法国在法属非洲殖民地也保留有15-20万左右,以黑人为主的殖民地军队,不过这批人在火炬行动期间也就是打酱油或者当二五仔
二战法国投降后,法军就分成两部分,小部分法军在戴高乐将军的带领下,逃到了海外成立自由法国。而剩下的大部分法军可就厉害了,他们在以贝当为首的维希法国的领导下,成为了二战史上最强大的“伪军”!
前号称“世界第一”的法国陆军,结果开战仅一个多月就被德军干趴了。
“没有人能在法国投降之前占领巴黎”,二战时期,法军用自己的本色表现充分的说明了这句话的正确性!
二战前,法国陆军号称“世界第一”,结果“原以为是个王者,谁知却是个青铜”。开战仅仅一个多月就被德军轻松干趴。1940年6月,德军一枪未发便轻松攻占法国首都巴黎。所以,小日本要想在三个月内灭亡中国,是不可能的;但德国想要灭亡法国,一个多月就够了!
巴黎沦陷后,以贝当为首的法国政府干脆利落的向德国投降,还乖乖将巴黎拱手相让,而自己则迁往法国中部小城维希,成立维希法国。只有小部分法军在戴高乐将军的带领下,逃到海外成立了自由法国。既然法国本土基本上都投降了,那么本土法军自然也都成了“伪军”。如此一来,法国便成为二战史上唯一一个国内“伪军”比占领军还多的战胜国。
⑼ 二战中 法国投降后它的海军去哪里了
1940年5月10日,德军入侵比利时、荷兰,英法联军投入战斗,西欧战役打响。但是素有欧洲大陆第一强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曾经成功拖住德军四年之久的法军,在二战中仅支撑了50作天就放弃了抵抗,于1940年6月22日晨,在巴黎郊外贡比涅森林福煦元帅的专车上与德国代表团签订了>。根据停战协定,法国将大半的法国领土,所有大西洋岸的口岸基地,重要的工业和富饶的农业区交给德国占领,而法国维希政府只保留南部法国与法属北非的殖民地,由维希法军进行管理,并不许通敌。针对法国海军,协定第八条更是直接规定:法国舰队除为了保卫法国殖民地利益及维希控制的领土而留置那一部分外,应一律“在指定的港口集中,并在德国或意大利监督下复员或解除武装。”希特勒之所以没有直接征用法国的海军力量,一方面考虑到法国民众非常强烈的民族感情,另一方面,大片的法属北非的殖民也需要力量去防守。与其自己派兵,不如让法国人自己来守。他并不害怕维希法军投降盟军,国为他手里握有重大的砝码,那就是留给法国人自治的半个法国疆土。根据这条协定,法国海军——这支世界第四大海军,主要集中在土伦、阿尔及尔、奥兰港和卡萨布兰卡等几个港口。它的不幸,也由此开始……
这时的法国海军处于十分尴尬的境地,尚未施展拳脚,就已经没有了敌人,也失去了盟友,何去何从的问题困扰着法海军的灵魂人物达尔朗海军上将。为了法国的军舰上还能飘扬法国的军旗,为了保留法兰西的半壁江山,也为了法国人最后残存的尊严,他选择了服从维希政府,驻守法国南部港口及北非殖民地。
但是法国海军的选择让作风非常强硬的英国首相邱吉尔大为不满,他不能容忍强大的法国海军力量有一天成为威胁英国本土或威胁其海上运输线的可能性存在,要么拥有它,要么消灭他。于是在他的授意下,英国制定了旨在夺取和控制法国海军,代号为“弩炮计划”军事行动。
行动在三个区域先后展开:
6月24日,法德停战协定签定后第三天,英国海军突袭停泊在英国朴次茅斯和普利茅斯军港的法国军舰,解除其武装,并接管舰队;
7月3日,在法属西印度群岛,,当地法国舰队与美国达成协议,解除了武装; 如果说前两区域还算顺利,激战出现在了法海军主要集结地的北非海岸的奥兰和米尔斯克比尔军港。皇家海军“H舰队”在萨默维尔海军中将的指挥下,将法国舰队围堵在军港内,提出条件:要么加入英国开展对德作战,要么六小时内自行凿沉所有舰船。
高傲的法国人既不想臣服于德国,更不想屈服于英国,他们拒绝了英国人的条件。英国皇家海军开始进攻,法军在让·苏尔海军上将指挥下奋起还击,这就是着名的米尔斯克比尔大海战。毕竟英军有备而来,而且海空军力量更强一筹,法海军损失惨重,包括3艘战列舰在内的一大批舰艇被毁,1297名法国水兵被打死, 341人受伤。而更令法国人无法接受的是,打败他们的德国人尚且允许法国人保留自己的海军,而几周前还并肩做战的盟友英国人却要对法国人赶尽杀绝,颜面扫地。这一事件激起了法国人的公愤,导致贝当政府断绝了与英国的外交关系。达尔朗当即下令采取报复措施,轰炸了英军在直布罗陀的基地。
但事情并未就此结束,“弩炮计划”执行后,法国海军虽实力大损,“黎赛留”号战列舰的存在仍使英国海军并不放心,在1940年9月,英国对在北非达喀尔的法国海军舰队又发动了“威吓”行动。在达喀尔战役中,驻达喀尔的法军舰队得到了炮台和本土赶来的巡洋舰队的有力支援,击伤了英国驱逐舰三艘,重创了“坚决”号战列舰。法国也有两艘驱逐舰被烧毁和搁浅,“黎赛留”号战列舰被创。达喀尔之战法军取得了胜利,但英国也完成了最主要的目标——“黎赛留”号战列舰被创。英国不再面临来自法国的海上威胁。
米尔斯克比尔战役和达喀尔战役,也使英法这对昔日的盟友反目,法海军视英国为宿敌。
在相对沉寂了两年左右,时间转眼到了1942年,美英两国共同制订了在法属北非登陆的“火炬”作战计划,计划以此为跳板,进攻意大利,实现反攻欧洲大陆的目的。两国特混舰队在1942年11月8日分别于法属北非的阿尔及尔、奥兰,卡萨布兰卡地域登陆。在登陆过程中,遭到了对英军极度仇恨的法国海军的猛烈还击。在阻止盟军登陆的战斗中,法军损失了1艘巡洋舰,3艘驱逐舰,7艘鱼雷艇,10艘潜水艇, "让?巴尔"号战列舰也被重创,伤亡达3000人。事情的转机又发生在达尔朗身上,这时的达尔朗,已经是维希政府三军总司令。出于对德国人的极度憎恨,而这种憎恨超过了对英国人的恨,他命令法属北非各地立即停火,并下令在土伦和达喀尔的法军剩余舰队迅速开往北非。但是,在土伦的法国舰队不愿与英国舰队一同作战,他们无法原谅英国人在米尔斯克比尔和达喀尔所犯下的罪恶,土伦舰队司令拉博德海军上将坚决拒绝了达尔朗要求。英国人为他们当年的行动付出了代价。
与此同时,法属北非各地立即停火的消息传到德国,法国人的投降激怒了希特勒,他立即下令占领全部法国,并计划夺取在土伦的法国舰队。面对德国人的包围,高傲的法国海军拒绝了英国人的援助,他们不愿意向敌人屈服,不论他们是德国人还是英国人,他们选择了一条最悲壮的方式——自沉。包括3艘战列舰,8艘巡洋舰,17艘驱逐舰,16艘鱼雷艇,16艘潜水艇,7艘通讯舰,3艘侦察舰,以及60多艘运输舰、油船、挖泥船和拖船在内的法国舰队全部自沉。这支曾经是世界第四的海军用充满悲壮色彩的自我毁灭实践了自己的誓言,也捍卫了自己的荣誉。法国人的高傲决定了他们不会向自己的敌人投降,法国海军的荣誉决定了他们的命运。
此后不久达尔朗上将被刺杀,法国海军最后的骄傲就仅仅剩下了"黎塞留"号,这艘法国最好的战列舰在美国的调解下,于1942年底,与自由法国达成和解:由美国买下整修后投入太平洋战场的对日作战,战功显赫并于战后归还法国政府。这也算是法国海军最后的尊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