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法国资讯 > 法国对外开放的地下公墓在哪里

法国对外开放的地下公墓在哪里

发布时间:2022-04-14 10:57:03

㈠ 巴黎地下墓穴的来历

法国巴黎一处着名的藏骨堂,共堆放着600万具人类尸骨。原为地下石灰石采石场。1786年,巴黎爆发瘟疫,为了解决墓地不足和公众卫生危机的问题,人们将埋在市区所有公墓中的尸骨转移至此。此后作为一个公墓一直使用到1814年。现已开辟为博物馆,有一小部分墓穴供公众参观。

㈡ 具体的讲一下巴黎地下墓穴!

亡灵之都:巴黎地下墓穴
巴黎,在人们的心目中,永远是溢彩流光、歌舞升平。可是,就在这香艳之都的脚下,竟另有一番景象:阴森恐怖、死寂无声,俨如人间地狱——600万巴黎市民长眠在第14大区的地下。入口处上方,一行铭文赫然在目:“先人墓区,闲人止步!”
走进地下墓区
墓区面积有六七个街区那么大,却没有导游讲解,石壁上只是草草地刻了几行文字说明。沿着130级台阶盘旋而下,光线逐渐暗淡。墓区内部为石灰石基岩构造,如同城堡一般坚固,而里面的氛围却叫人心惊肉跳。
众多游人中,亚当·史密斯来自华盛顿,他是乔治敦大学法律系一年级学生。数分钟之前他还沐浴在正午的阳光下,欣赏着五光十色的巴黎街景;而此刻,他走过了一段幽长昏暗的走廊,死亡的气息已扑面而来。眼前,在狭窄的甬道两侧是由人体尸骨——股骨、胫骨和颅骨——堆叠而成的厚墙!那些尸骨就像柴禾堆一样,垒放得整整齐齐。6英尺高的“骨墙”一直延伸向黑暗深处,而墙背后杂乱堆着的尸骸碎骨,全是大瘟疫、断头台和法国大革命所留下的遗迹。
墓区里的骨骸看似备受冷落,无人问津,其实以前并非如此。数个世纪前,巴黎市民和亡故者们还一直比邻而居,相安无事,直到1418年的天花病大爆发中,有5万具尸体必须在6周内及时处理,情况才有所改变。
当时,普通百姓几乎得不到一小块安息之地。20个教区的死者都被集中在巴黎中央市场旁的“平民公共墓地”内,裹上白布后草草埋入地下。数周后,尸体的皮肉开始从骨骼上脱落,人们再把尸骨挖出来以掩埋更多的尸体。清理出来的尸骨则由板车驮运到墓地附近,任由日晒雨淋。
然而,随着城市的扩展,墓场在变大,尸体也越堆越高,有时竟要挖出30英尺深的坟坑。人们开始担心瘟疫爆发。
1780年5月40日,一处公共墓穴破裂,致使墓内尸体分解的液体沿着大道流入附近住户的地窖。1785年11月9日,路易十六颁旨,将平民公墓内的尸骸悉数迁往新址。选址权交给了采石场勘察大臣。最后,他挑中了巴黎市中心以南、蒙苏里平地下的几个石灰石场。经修缮和加固,它们连成一个地下墓场,并由3名牧师行完祭祀大礼后于1786年4月7日正式启用。大量尸体的转运在夜晚或黄昏时分进行。
那些尸骸由井口状豁口直接丢进了地下墓场。这项艰巨的工程夜以继日,从1786年春一直持续到1788年初。此后近百年里,其他墓场里的尸骨也被迁移至此。1859年,正当巴黎市经历着拿破仑三世的重大改革、乔治-尤金·奥斯曼市长组织兴建举世闻名的林荫大道之时,更多的坟地不得不另迁新址。从1842年至1860年,共有800多车尸骨运入这个地下墓场。死者们的个人身份均无从查考,而其来历——原墓场的名称和迁移日期——都被保存下来。如今,那些由全市各个麻风病区、修道院和医院迁移来的尸骨前,都立有石碑,记载得非常清楚。

㈢ 拉雪兹神父公墓的相关资料

拉雪兹神父公墓位于法国巴黎东部,占地44公顷。公墓划分为97个墓区,已经安葬了上百万人,是巴黎最大的公墓。
12世纪时,拉雪兹神父公墓所占的土地是巴黎主教的领地,种着蔬菜、谷物和葡萄。1626年,耶稣会获得了这片土地的所有权,人们称其为“封闭的路易山”。1762年,耶稣会被解散,“路易山”也被拍卖。后来,号称“太阳王”的法国国王路易十四宠信的拉雪兹神父获得了这片地,人们便用他的名字称呼这块地。1804年5月,这块地正式改为公墓地。 第一位安葬在拉雪兹神父公墓里的是一名警察。拿破仑在位时宣布,公墓不得拒绝任何要求来此安葬的人。随后,墓地为了扩大知名度,开始广告宣传,不断将名人的遗体迁葬到拉雪兹公墓。
现在,拉雪兹神父公墓不仅是一座墓葬博物馆,而且已经成为巴黎的一大景点,吸引不少游客来此一睹欧洲墓葬风情。学绘画和雕塑的人频频来此临摹、摄影。 名人墓大都十分简朴。波兰着名音乐家“钢琴诗人”肖邦的墓坐落在一个小坡上。1831年,肖邦来到法国定居。后来,他结识了比自己大6岁的法国女作家乔治·桑,甜蜜的爱情给肖邦带来了无限的创作灵感。1847年,两人关系破裂后,肖邦因心情忧郁,创作力衰退。1849年,年仅39岁的肖邦因肺病在巴黎逝世。在肖邦墓低矮的墓碑上,有一个怀抱小提琴、沉浸在忧伤中的少女雕像。雕像寄托着人们对天才大师的惋惜和哀悼。
《国际歌》歌词的作者欧仁·鲍狄埃的墓在95区,墓碑很特别,形状如一本打开的书。“书页”的左边刻着鲍狄埃的生卒年(1816-1887),右边是国际歌歌词:“英特纳雄耐尔,就一定要实现!”
大门乐队主唱吉姆·莫里森在美国成名后,为了逃避丑闻、官司的纠缠,1971年3月带着女友从旧金山来到巴黎定居,寻求梦幻般的艺术家生活。同年7月,莫里森因心肌梗塞在寓所的浴缸中猝死,4天后被安葬在拉雪兹公墓。此后,每年有数以万计的歌迷来到莫里森的墓前凭吊。
在拉雪兹公墓安葬的名人还有法国喜剧作家莫里哀、法国小说家巴尔扎克、英国作家王尔德、美国舞蹈家邓肯、歌剧《卡门》的作者比才等。拉雪兹公墓里还葬有华人,祖籍有温州的、上海的。 拉雪兹公墓除了名人墓地吸引游客,它的围墙也是游客参观的必到之处。
1871年3月18日,巴黎无产阶级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巴黎公社。5月21日,为了保卫公社政权,巴黎公社的社员同凡尔赛政府军展开浴血奋战。5月28日,147名公社战士在拉雪兹公墓的围墙下高呼着“公社万岁”的口号英勇就义。 拉雪兹公墓里安葬了很多平民。其实,人们只要付得起钱,就可以在公墓中选择墓穴安葬。有不少家族买上一大块墓地,修建小屋、亭台或地下室,将家族中逝去的人集中安葬在一起,使他们能够在“另一个世界”享受天伦之乐。那些买不起墓地的人可以买一块存放骨灰的地方安息。
拉雪兹公墓位于巴黎东部,占地44公顷,正式名称是“东部公墓”。这里曾是“太阳王”路易十四(1643年-1715年在位)的忏悔神父——耶稣会士拉雪兹的豪华别墅。拉雪兹深得路易十四的宠信,掌握宗教事务长达34年之久,这幢别墅就是路易十四赐给他的。1804年这里改为公墓,人们习惯地称之为拉雪兹神父公墓。 从公墓入口的管理处,拿到墓地的名人名单,你会渐渐地发现:英国作家王尔德(Oscar Wilde),意大利作曲家罗西尼(Rossini)、贝利尼(Bellini),波兰钢琴家肖邦?Chapin,美国舞蹈家邓肯?IsadoraDuncan,美国现代作家斯泰因(Gertrude Stein)、赖特(Richard Wright)都栖息在这座墓地里。这让人想到,城市是否国际化,不但要看外国活人来不来、住不住,还要看外国人死后的灵魂留不留。可是这样的城市,现在的世界上已不多了。好多世纪以来,巴黎一直保持着“有容乃大”的风度。它能够让外国人生前死后都喜欢留在这里。怀才不遇的艺术家、退休的好莱坞明星、愤世嫉俗的不同政见者、政变中下台的政客,无不想到了巴黎。
三十年前的中国有一句话:一个人的出生是不能选择的,但他的前途是可以选择的。换过来说:一个人生在什么城市是偶然的,但葬在什么城市是可以选择的。世界上有许多外国人,选择葬在巴黎。选择了巴黎,就选择了自由的生活。这是巴黎的意义,拉雪兹神父公墓的意义。 弗雷德里克·弗朗西斯克·肖邦,年轻的音乐家的墓碑前方刻着他的侧面头像浮雕,下面是他的名字和生辰,墓碑上方是一座裹着轻纱,披散着秀发,悲戚地垂头低吟的少女雕塑,少女的手中插着一枝来凭吊肖邦的人送的红玫瑰,在他的墓地前面,令人禁不住在缅怀这位音乐家的身世和那些耳熟能详的乐曲,他与比他大6岁的女作家乔治·桑的爱情传奇,他那些才华横溢的钢琴奏鸣曲,他的敏感、细腻、丰富又强烈的诗意……一群女孩围在肖邦的墓旁拍照。肖邦死时才39岁,在这些少女心中,他永远是那么年轻。
欧仁·鲍狄埃,《国际歌》的作者,我们从小到大都是唱的这首歌,他的墓地是必须要看的。墓地在95区,墓碑很特别,是一本打开的书,书页的左边刻着他的生辰(1816-1887),右边是国际歌的歌词:“英特纳雄耐尔,就一定要实现!”地图上的介绍说他是一个革命者。
邓肯,从社员墙折回公墓内的骨灰堂,那里有女高音歌唱家卡拉斯和现代舞的鼻祖邓肯的墓。密密麻麻的骨灰盒都镶嵌在骨灰堂四面的墙上和地下室。邓肯所在的号码是6796号,在地面上的一层,只要根据序号找过去,很容易就找到了。邓肯的墓碑是30厘米见方的一小块黑色大理石,墓碑左上方不知道是用什么材料镶嵌着一枝白色的花,小小的一块碑的旁边有人刚送了一盆红色不知名的小花,上面放着一张卡片:“TO DUNCAN”。邓肯使世界各国惊醒而皈依一种新的宗教,她激情喷薄的现代舞给人无穷的遐想和力量。她是令人敬仰的女人,一个有思想的永远美丽的女人。没想到她只是拥有一个小小的墓碑,但在热爱她的人心中她是不死的。
人生中有些出神入化的时刻,特定的时间和地点,当前偶然获得的感觉使过去重现,在拉雪兹公墓里,在一个个熟悉的伟人墓前,曾经很遥远的人,现在一下子捆在我身边,我觉得自己在跟他们对话,在我的生活的各个阶段,他们总是出其不意地来到身边,用他们天才的创造,把生活装点得多姿多彩。

㈣ “大腿骨的墙壁”,法国巴黎地下墓穴究竟埋了多少人

600万具人类的尸体。

法国巴黎地下墓穴,又称为骷髅墓穴。他是600万人的葬身之地。而这600万具人类的尸体也并没有完好的埋葬在土地下,反而是被各种分离肢解垒成的墙。这个公墓一直使用到1814年,现已开辟为博物馆,其中有一小部分募穴还可以供公众参观。

这片墓穴不仅成为了已死之人的安息之所,也为法国抵抗组织的生者作出了巨大贡献。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法国抵抗组织曾经将总部机关秘密设立于此,谋划出一件件行动方案,对于他们的作战,起到了积极作用。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如果还有其他问题,可随时提问,如果可以,请点赞关注,谢谢。

㈤ 法国蒙巴纳斯公墓在哪里

蒙巴纳斯公墓,位于塞纳河左岸,圣日耳曼德佩广场南部的蒙帕纳斯区,属于巴黎十四区。
蒙帕纳斯公墓是许多法国文艺知识界精英的安葬之处。现实主义作家莫泊桑、诗人波德莱尔、数学家庞加莱、汽车工程师雪铁龙、存在主义作家萨特和伴侣波伏娃、社会学家涂尔干、新浪潮导演兼作家杜拉斯等人都长眠于此。它也是纪念因公殉职的巴黎警察和消防员的地方。

㈥ 法国巴黎地下万尸洞是不是真的

法国巴黎地下万尸洞是真是存在的,并已经开放部分作为景区。

巴黎地下墓穴,又叫做巴黎地下隧道,巴黎地下墓穴(又称骷髅墓)大约距离地面二十米,现经估算的总长度约为300多公里,主要分布在巴黎4区,5区和15区的地下,以及蒙玛特高地地下。地下墓穴长达200英里(约为321.87公里),堆放着600万具人类尸骨。

(6)法国对外开放的地下公墓在哪里扩展阅读:

1785年11月9日,路易十六颁旨,将平民公墓内的尸骸悉数迁往新址。选址权交给了采石场勘察大臣。最后,他挑中了巴黎市中心以南、蒙苏里平地下的几个石灰石场。经修缮和加固,它们连成一个地下墓场,并由3名神父做完弥撒后于1786年4月7日正式启用。大量尸体的转运在夜晚或黄昏时分进行。

那些尸骸由井口状豁口直接丢进了地下墓场。这项艰巨的工程夜以继日,从1786年春一直持续到1788年初。此后近百年里,其他墓场里的尸骨也被迁移至此。1859年,正当巴黎市经历着拿破仑三世的重大改革、乔治-尤金·奥斯曼市长组织兴建举世闻名的林荫大道之时,更多的坟地不得不另迁新址。

从1842年至1860年,共有800多车尸骨运入这个地下墓场。死者们的个人身份均无从查考,而其来历——原墓场的名称和迁移日期——都被保存下来。如今,那些由全市各个麻风病区、修道院和医院迁移来的尸骨前,都立有石碑,记载得非常清楚。

㈦ 巴黎地下存有600万具骸骨,现在为啥成了一处景点

在世界历史文明的进程中,古人留下了不少特殊的遗迹,它们也都是人类辛劳与智慧的结晶。可是您也许不知道,在法国巴黎地区,有一处古代遗迹听起来让人毛骨悚然,它的内部居然存有600万具骸骨。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如果您想知道,就让小编来为您揭秘:

时至今日,在墓区内还刻着不少以希腊文、拉丁文、法文的石碑,它们都是在安慰着亡灵,目前巴黎地下墓穴已经对外部分开放,不少外国人在巴黎旅游时,都会来到巴黎地下墓穴参观一番,一方面是感受死亡的气息,另一方面也能了解人生的真谛。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在人类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每座城市都有自己一段独特且复杂的历史,单是了解地上的历史确实稍显单一,还要了解其地下的历史,这才算是完整而透彻的感悟到整个历史的全部真谛。

㈧ 法国巴黎有个地下墓穴酒店,600万颗骷髅头陪你睡,敢住吗

巴黎的地下墓穴是世界上最大的墓穴,下面埋葬着大约600万人类的残骸,每年有50多万的游客来到这里参观。公司将计划把这里打造成临时的客房,在这些骨头架子中,还有一些预言家和作家的残骸。所以说,想要住在这个卧室里,必须有很大的胆量,毕竟谁都不能接受跟600万的残骸一起睡觉。

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多少人敢在这个房间里面去住。毕竟和600多万的骷髅一起睡觉,真的不是每个人都能够做到的,如今的他依然是作为景点对外开放,如果有胆子大的人可以去试一试,看能不能住一个晚上。而且在这里作为题材还有电影播出,他也是一部戏剧化的恐怖片,制作精良。

㈨ 为什么法国巴黎还有另外一个别称,“全球最大坟墓”

法国巴黎一直被国人称为浪漫之都,作为欧洲最重要的金融中心、时尚之都、着名旅游城市等,据悉,仅2017年国内接待游客总量达0.89亿人次,在全球城市榜中位居第三。

㈩ 巴黎地下墓穴的简介

在18世纪因为巴黎爆发天花疫症和瘟疫,大批巴黎居民死亡,而地面的公墓面积严重不足,于是当时的市长决定挖坑,将死者埋进土中,一个月后再把剩下的骨头拿出来填进地下坑道和一些地下建筑中,于是部分地下隧道便会通往这些放满骨头的地下建筑中。到了20世纪初,工人们继续发展着隧道的复杂度,他们进一步开发隧道,将其作为电话线的通信管道,如今这些电话线已经被废
弃,但是由于成本问题,政府宁愿将他们就地放置也不去收拾,所以我们可以在两段隧道中看到旁边满布的一排排电缆线。在二战的时候,这些错综复杂的地下通道被用于自由法国的秘密指挥部,一个着名的地下大厅曾被用作战时避难所。
举世闻名的巴黎地下墓穴原来是一个废弃的采石场,整个地下墓穴占地1.1万平方米,1994年,巴黎政府将300公里地下隧道中的1公里左右开放为参观区域,阴森潮湿昏暗的地道高约2到3米,一边是石墙,另一边就是成堆的骨头,当中宽度仅2米左右。 1786年,巴黎瘟疫横行,卫生情况紧急。当时,人们习惯死后葬在家附近街区教堂的墓地,这些墓地尸满为患,被挖掘了好几层,人们为了埋葬新的逝者,将以前地下的白骨都掘出地面,尸骨真的是满到溢出来了。当时的警察局长为了解决公众卫生危机,毅然决定将市区的公墓全部翻出,把埋葬的尸骨全部转移到地下的废弃采石场。
这项工程由教士们来操作,工作量比预料得要大,竟到1810年才正式完成,最后堆放的尸骨大约在600万到700万具之间。因为太多尸骨无法相配,有一些已经找不到头颅,最后教士们不再寻找整个人的骨头,而是将骨头根据类别分类堆放,只简单地标志出某堆骨头是哪一年,从哪个公墓转移而来,零星地设了几块石碑刻上几句拉丁文的铭文。
当走进这些地道时,除了感叹地道本身的通达,更会惊讶地发现,大腿骨被排列成了比较整齐的骨头墙,碎骨头则用来填充,而头盖骨则在大腿骨组成的墙上镶了几道边。在这里骨头好像是客观存在的创作素材,让人忘记他们曾经是血肉之躯,是灵魂的载体。 18世纪的最后20年是法国最激荡的20年,皇帝和革命者先后一个一个被推上断头台,大革命的血雨腥风中,平民的生活还要继续,卫生条件还要改善。政府迅速更替,被遗忘的转移工程得益于教堂的坚持。这些虔诚刻苦的教士在那么混乱的环境中,负担那么繁重肮脏沉闷的工作,竟然还有心思把人们的遗骨整洁优雅却无奈地拼成一幅幅接近图案的形状!
探索地下王国,从几百万人的遗骨排列成的小径中穿过,不仅需要勇气,还需要一颗平静的心。回到地面,再一次呼吸到新鲜空气的你,一定对死亡有了新的敬畏。人的骨头可以这样不计尊严地堆放,却又被堆放得如此有尊严。

阅读全文

与法国对外开放的地下公墓在哪里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金华义乌国际商贸城雨伞在哪个区 浏览:780
俄罗斯如何打通飞地立陶宛 浏览:1154
韩国如何应对流感 浏览:935
在德国爱他美白金版卖多少钱 浏览:974
澳大利亚养羊业为什么发达 浏览:1417
如何进入法国高等学府 浏览:1489
巴西龟喂火腿吃什么 浏览:1425
巴西土地面积多少万平方千米 浏览:1283
巴西龟中耳炎初期要用什么药 浏览:1249
国际为什么锌片如此短缺 浏览:1649
巴西是用什么规格的电源 浏览:1476
在中国卖的法国名牌有什么 浏览:1372
在菲律宾投资可用什么样的居留条件 浏览:1287
德国被分裂为哪些国家 浏览:896
澳大利亚跟团签证要什么材料 浏览:1230
德国大鹅节多少钱 浏览:892
去菲律宾过关时会盘问什么 浏览:1214
澳大利亚女王为什么是元首 浏览:1045
有什么免费的韩国小说软件 浏览:771
申请德国学校如何找中介 浏览:678